112年度「新及再生能源技術研發」 (2/3)
- 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清單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計畫名稱112年度「新及再生能源技術研發」 (2/3)的主辦機關是經濟部能源署, 計畫類別(次類別)是一般計畫, 年度是112, 計畫期程(起)是2022/1/1, 計畫期程(訖)是2024/12/31, 年累計實際進度是100.00%, 年累計預定進度是100.00%,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是100.00%, 年度預算達成率(%)是100.00%, 重要執行成果是計畫亮點:「1.建置智慧型太陽光電模組快速關斷功能驗證模擬平台與實體模組測試基準,為未來國內太陽光電政策推動唯一且重要資源。2.完成TOPCon太陽電池專用多片式背穿隧及接觸鈍化PEALD/PECVD雙製程設備系統,驗證TOPCon太陽電池效能24.1%。3.針對浮動式風力機相較固定式風力機特有之安....
主管機關 | 經濟部 |
主辦機關 | 經濟部能源署 |
院核管制編號 | 1120351 |
計畫類別(次類別) | 一般計畫 |
計畫名稱 | 112年度「新及再生能源技術研發」 (2/3) |
總計畫經費 | 2309811 |
整年預算 | 779811 |
管制級別 | 自行管制 |
管考週期 | 每季 |
計畫期程(起) | 2022/1/1 |
計畫期程(訖) | 2024/12/31 |
隸屬專案(子專案) | (空) |
年度 | 112 |
月份 | 12 |
年累計預定進度 | 100.00% |
年累計實際進度 | 100.00% |
年累計分配預算數 | 779811 |
年累計實現數 | 694990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 | 100.00% |
年度預算達成率(%) | 100.00% |
重要執行成果 | 計畫亮點:「1.建置智慧型太陽光電模組快速關斷功能驗證模擬平台與實體模組測試基準,為未來國內太陽光電政策推動唯一且重要資源。2.完成TOPCon太陽電池專用多片式背穿隧及接觸鈍化PEALD/PECVD雙製程設備系統,驗證TOPCon太陽電池效能24.1%。3.針對浮動式風力機相較固定式風力機特有之安裝工法,包含拖帶與錨碇時所需技術進行開發研析,為2026年後國內浮動式風力機建置之基礎預作準備。4.本年度與業者簽訂「果菜廢棄物能資源化再利用沼氣中心建廠」計畫 (規模10噸/日,預計可設置80 kW沼氣發電系統),有助於提升再生能源供應及促進國內資源循環。5.發電系統設置推動:持續推動「經濟部定置型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設置補助要點」,協助欣興電子進行「導入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設置之可行性評估」,並輔導參與定置型燃料電池設置補助,為國內首例百kW規模之SOFC氫能分散式發電應用,結合廠區無塵室設備,作為廠區基載電力,促進潔淨電力減碳效益。6.完成永安與彰濱儲能示範場域運維與例行性測試,包含異常故障資料整理分析、性能容量調校驗證、彰濱儲能示範場域聚合式儲能系統響應同步性能優化,並蒐集與累積數據建立智慧自動化電池資訊分析系統與預警機制。另完成規劃儲能示範場域保固屆期後續處理方案。7.III-V族薄膜容易剝離的現象,表面粗糙度需控制小於100 nm,本計畫透過增加緩衝層厚度,降低表面粗糙度,並搭配低溫電極技術,有效提升電池效率,III-V/Si堆疊型太陽電池效率最高達16.34%。」 / 關鍵成果:「1.雷射選擇性圖形化退火技術可完成正面p型多晶矽之鈍化結構圖案化,節省2道工序,極具導入產業效益。2.優化多重雷射劃線技術,小型鈣鈦礦模組的串聯電壓虧損為0 V。4T鈣鈦礦/矽晶堆疊型電池效率達23.8%,為國內4T堆疊技術領先地位。3.協助太陽電池指標廠商聯合再生能源公司通過經濟部產創計畫,合作進行高效N型矽晶太陽電池元件與模組技術開發。4.協助計畫第一年度成立之太陽電池光電設備產業聯盟之聯盟廠商呈睿公司促成能專業科計畫通過,並技術服務TOPCon國產專用設備之遠端電漿源RPS系統性能驗證,健全國內太陽光電產業供應鏈。5.(2)針對相關的電纜模型、海流速度、埋設深度、覆蓋物質特性與成分比例等評估結構完整性。建立相關之埋設工法、監測規劃與保護策略,提供開發商或維運廠商參考使用,除可節省廠商成本,增加本土廠商的競爭力外,並可增加風力供電的穩定度。6.提供台灣進入運維市場 執行力與競爭力:.與系統整合業者包含經緯/中光電/隆飛移動/田屋,服務型業者包含星能/喬集偉思特/風元自能業者,同步合作驗證風機葉片檢測技術市場性與實用性,透過ENERCON實績逐步導入國內運維產業,提供離岸運維產業整合式技術服務,以技術推廣運用帶動運維產業服務鏈合作。7.縮短台灣進入運維市場人員經驗累積時間: 國內運維人員初期必要輔助三大項目,包含(1)實境輔助指引、(2)技術專家遠端指導與(3)運維人員安全監測,強化輔助系統模組化可編輯介面,使適合國內產業承接各風場開發商所釋出之運維專案,透過與業者合隆電工(風機海纜接續廠商)與風元自能(風機運維廠商) 實測改善作業品質與國際同步,進一步爭取風電產業於亞洲區之訂單,加強國際知名度。8.本計畫開發乾式厭氧醱酵共醱酵技術,並搭配車庫型、攪拌式反應器開發,可適用多元料源與多種物料型態(如禽畜糞廢棄物、農業廢棄物、廚餘、工業有機污泥等),除可產製沼氣外,亦具廢棄物資源化效益(兼具減少沼液去化量)。9.完成農桿菌轉殖Rt菌株平台,以香草醛-硫酸比色法高通量篩選出烷(烯)烴類化合物的產量較高的Rt菌株,以GC-MS確認最佳菌株farnesene產量為2.14 g/L(尚未優化培養條件)。10.完成裂解先導系統72小時連續運轉測試,整體裂解產油率可達95.9wt.%,驗證系統穩定運行可行性,可做為商業化系統規劃設計與系統操作參考。11.展現計畫開發之技術的國際能見度及國際領先水準: 核研所纖維生質精煉技術FixCarbon Technology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獎,展現運用纖維原料生產負碳足跡生質產品之創新技術與製程整合設計,並據此改善紐西蘭森林碳匯經營模式,使其森林經營整合國原院生質精煉技術後,其獲利可增加86倍,其中糖化技術為前期能專計畫研發成果,將可有效提升能專計畫研發成果之國際能見度12.具體推動技術產業化應用及展現運用實績: 綠O科技、台O八翁與計畫團隊規劃合作建置牛豬糞廢水混摻鹼法前處理狼尾草之創新生質沼氣技術示範場域,申請業界科專已獲通過,計畫期程為兩年,申請總經費3,000萬元,補助比例45%,追溯至11月1日開始執行,據此將衍生2件技術移轉案,並涵蓋5件專利技術(3件專利申請中),目前正在辦理行政作業中,唯目前尚無法確認是否能於本年度完成作業及簽約。13.建立領先國內之高效生質燃氣生產技術: 運用本計畫開發之鹼法前處理技術,可使75~80%的纖維原料生質燃氣集中於前7天生成,燃氣生成速率較現有技術皆高,並有助於縮小槽體,降低初設費用;另經鹼法前處理解聚產生之纖維固體渣料,與養豬廢水混摻共發酵後,發現可經協同作用使燃氣產量增生2.8~3.3倍,相關高效產氣之操作技術亦獨步國內。14.與新北市萬里仙境溫泉會館合作,由該會館鑽設1口地熱探勘井,深101米(出口溫度>90度C,pH=1~2),金屬中心建立井下動態測試系統,於5月16日將2支吊掛於井下60-70米處已浸置6個月的耐強酸腐蝕複合鋼管(4.5m及5.5m),取出進行檢測,無明顯腐蝕破壞,確認複合鋼管之酸性環境可用性。15.並完成酸性案場動態模擬實驗能量建置,將進行酸性案場之管材加速破壞風險檢測與評估,進而預估系統模組受腐蝕之使用壽命。16.液氫接收站場址設置評估:完成臺灣液氫接收站設置場址可行性評估第一階段資訊蒐集與研析,以5萬公秉液氫儲槽及16萬公秉液氫運輸船之商業化應用規格進行規畫與評估,依每年液氫卸收量100萬噸,計算土地之最小需求面積,及接收站卸收流程圖、初步硬體規格、設備平面圖及日本現階段之液氫相關法規,協助我國提前規劃未來設置液氫接收站所需資源及相關法規配套。17.氫氣偵測管理技術:完成氫致變色薄膜影像辨識系統,可快速應用於國內氫能相關場域之安全監測。與AIST共同合作氫致變色薄膜辨識特性研究,提供氫能實場應用之氫氣洩漏監控解決方案。18.高壓電解槽技術:於燃料電池電堆設計、控制及系統整合等技術基礎下,催生燃料電池新創公司,延伸電堆技術投入再生能源電解產氫系統之電解槽開發,吸引國內業者投入研發,如協助律O公司以高分子膜之基礎業務,投入開發陰離子交換膜、百O公司投入水電解電極研究,群O公司運用系統整合技術,投入業界能專,開發本土化電解系統。19.完成液流電池驗證平台建置,除進行商用關鍵組件基本性能評估外,可以提供國內廠商百千瓦系統進行整合測試。20.建立商用電池堆性能測試評估技術,開發商用電池堆模組設計及整合能量。21.完成國內外第一座以鐵氟龍內襯披覆之電解質槽製作,作為未來電解質槽自主開發及設計之依據。22.以電化學方法分析電池性能衰減老化因子,電池老化與能量效率衰退及電壓效率的衰減有顯著正相關性,石墨氈電極老化更是衰減的顯著因子,各關鍵組件佔電池性能衰減比例,隔離膜約4.1%、石墨板約2.8%,石墨氈高達86%以上之權重。23.找出 3 個影響釩電池操作性能的重要因子(電池功率、測試電池電壓、負極主槽溫度)24.完成強化沙崙場域之電力數據彙整和監控功能,液流電池驗證平台儲能系統可以搭配沙崙場域用電,進行電力調節,實現沙崙場域與儲能系統整合示範驗證。25.在儲能系統災防處理與故障應急機制建議方面,依電化學電池特性,考量各方面應急處理細節,並搭配日常運維檢測項目數據,完成儲能場域事故緊急響應流程圖。26.收集整理國際儲能案場退場終運案例情境與規劃處理方式個案,共11例。可供作示範案場與儲能業者正視與提前制定退場終運規劃之參考。27.墨烯鋰離子超級電容器使用自主開發之正負電極,以及自主開發的耐高電壓電解液,組合出高能量密度鋰離子超級電容器,是傳統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10Wh/Kg)的六倍,故體積可縮小六分之一,再者鋰離子超級電容器的漏電率媲美鋰電池,未來可結合鋰電池,組合成混合儲能模組,增加綠電能的儲存效益。28.完成裝載MW風力之半潛型平台之實海域測試規劃,包含浮式平台壓載系統、製造及安裝過程與運維量測等項目,可進一步推動建立國內浮動式風力機測試與驗證場址之目標。29.下電池採雙面TOPCon結構,配合低溫透明導電膜(TCO)製程與低溫銀膠的網印電極,下電池矽晶電池電池效率達13.82 %。 30.透過攝影測量與聲納系統建立準確虛擬實境影像,期帶來身歷其境的混合實境效果,讓操作人員在實場域進行水下無人載具的實際沉浸式操作,提升無人載具遠端操作的空間精準度,省下船隻實際作業時所需投入的人力、設備與資源等成本。」 |
計畫核定情形 | (空) |
落後原因分析 | 無 |
機關因應對策 | (1)富氧氣化技術具提升合成氣熱值效果,後續將評估氣化系統與發電機串接發電效率與技術精進。(2)廢棄污泥厭氧消化需要醱酵時間較長,在高負荷操作下,因為停留時間縮短,菌體生長速度,不及出流排放損失,常造成高負荷運轉時系統生物活性流失,產氣有下降趨勢。(3)轉基因Rt菌株對外在環境變化較敏感,於-80℃凍菌管取出保存菌種後出現部分菌株剔除轉殖基因情形,後續菌株保存改以於4℃備份,菌株得以穩定性狀。(4)塑膠裂解技術其商業化處理成本必需要提高裂解處理量方可降低,國內業者對於料源的收集與集運成本過高,是造成業者投入產業之最大挑戰,未來建議搭配回收處理廠進行整合,確保穩定料源。(5)因受國內外鋰電池案場火災事故影響,國內保險公司無意承保儲能案場,致使本案場維運之風險提高。為提升儲能案場安全管理,修正檢測項目與週期:原定每年一次案場電氣設備歲修,改成每半年一次高低壓盤體檢測;增加每年一次周邊系統(空調、消防、不斷電)之檢測;每月定期環境清理與除鼠驅蛇等作業;派員進駐彰濱場域,每日進行定期巡檢與紀錄,確保系統正常運轉。另透過併網驗證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即時監看儲能系統運轉狀態,另外架設電池資訊監測與分析系統,針對案場電池櫃、模組及電池芯的電壓與溫度進行監測並分析電池目前特性,藉此評估是否有潛在故障問題,以提前進行檢測。此外,若案場發生電力跳脫或消防告警,可透過簡訊發報方式自動且即時通知運維人員執行相關因應措施,以強化案場運維管理,降低事故發生機率,進而確保儲能示範系統的安全性。(6)因原型機組實海域測試初步評估所需經費龐大,為實踐浮動式風力機測試與驗證場址之目標,後續期與開發商合作推動聯合業界計畫(JIP)。(7)在較小的水下封閉環境進行聲納掃描,聲波易在壁面與水面產生多重路徑效應,導致在接收端收到多個不同距離的回波信號,造成回收聲納數據難以採用。因應對策為於個別實驗場域的壁面施裝吸音棉,降低壁面回彈機率,並且降低聲納發射功率避免強度過高產生多重回路徑回彈現象。 |
主管機關經濟部 |
主辦機關經濟部能源署 |
院核管制編號1120351 |
計畫類別(次類別)一般計畫 |
計畫名稱112年度「新及再生能源技術研發」 (2/3) |
總計畫經費2309811 |
整年預算779811 |
管制級別自行管制 |
管考週期每季 |
計畫期程(起)2022/1/1 |
計畫期程(訖)2024/12/31 |
隸屬專案(子專案)(空) |
年度112 |
月份12 |
年累計預定進度100.00% |
年累計實際進度100.00% |
年累計分配預算數779811 |
年累計實現數694990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100.00% |
年度預算達成率(%)100.00% |
重要執行成果計畫亮點:「1.建置智慧型太陽光電模組快速關斷功能驗證模擬平台與實體模組測試基準,為未來國內太陽光電政策推動唯一且重要資源。2.完成TOPCon太陽電池專用多片式背穿隧及接觸鈍化PEALD/PECVD雙製程設備系統,驗證TOPCon太陽電池效能24.1%。3.針對浮動式風力機相較固定式風力機特有之安裝工法,包含拖帶與錨碇時所需技術進行開發研析,為2026年後國內浮動式風力機建置之基礎預作準備。4.本年度與業者簽訂「果菜廢棄物能資源化再利用沼氣中心建廠」計畫 (規模10噸/日,預計可設置80 kW沼氣發電系統),有助於提升再生能源供應及促進國內資源循環。5.發電系統設置推動:持續推動「經濟部定置型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設置補助要點」,協助欣興電子進行「導入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設置之可行性評估」,並輔導參與定置型燃料電池設置補助,為國內首例百kW規模之SOFC氫能分散式發電應用,結合廠區無塵室設備,作為廠區基載電力,促進潔淨電力減碳效益。6.完成永安與彰濱儲能示範場域運維與例行性測試,包含異常故障資料整理分析、性能容量調校驗證、彰濱儲能示範場域聚合式儲能系統響應同步性能優化,並蒐集與累積數據建立智慧自動化電池資訊分析系統與預警機制。另完成規劃儲能示範場域保固屆期後續處理方案。7.III-V族薄膜容易剝離的現象,表面粗糙度需控制小於100 nm,本計畫透過增加緩衝層厚度,降低表面粗糙度,並搭配低溫電極技術,有效提升電池效率,III-V/Si堆疊型太陽電池效率最高達16.34%。」 / 關鍵成果:「1.雷射選擇性圖形化退火技術可完成正面p型多晶矽之鈍化結構圖案化,節省2道工序,極具導入產業效益。2.優化多重雷射劃線技術,小型鈣鈦礦模組的串聯電壓虧損為0 V。4T鈣鈦礦/矽晶堆疊型電池效率達23.8%,為國內4T堆疊技術領先地位。3.協助太陽電池指標廠商聯合再生能源公司通過經濟部產創計畫,合作進行高效N型矽晶太陽電池元件與模組技術開發。4.協助計畫第一年度成立之太陽電池光電設備產業聯盟之聯盟廠商呈睿公司促成能專業科計畫通過,並技術服務TOPCon國產專用設備之遠端電漿源RPS系統性能驗證,健全國內太陽光電產業供應鏈。5.(2)針對相關的電纜模型、海流速度、埋設深度、覆蓋物質特性與成分比例等評估結構完整性。建立相關之埋設工法、監測規劃與保護策略,提供開發商或維運廠商參考使用,除可節省廠商成本,增加本土廠商的競爭力外,並可增加風力供電的穩定度。6.提供台灣進入運維市場 執行力與競爭力:.與系統整合業者包含經緯/中光電/隆飛移動/田屋,服務型業者包含星能/喬集偉思特/風元自能業者,同步合作驗證風機葉片檢測技術市場性與實用性,透過ENERCON實績逐步導入國內運維產業,提供離岸運維產業整合式技術服務,以技術推廣運用帶動運維產業服務鏈合作。7.縮短台灣進入運維市場人員經驗累積時間: 國內運維人員初期必要輔助三大項目,包含(1)實境輔助指引、(2)技術專家遠端指導與(3)運維人員安全監測,強化輔助系統模組化可編輯介面,使適合國內產業承接各風場開發商所釋出之運維專案,透過與業者合隆電工(風機海纜接續廠商)與風元自能(風機運維廠商) 實測改善作業品質與國際同步,進一步爭取風電產業於亞洲區之訂單,加強國際知名度。8.本計畫開發乾式厭氧醱酵共醱酵技術,並搭配車庫型、攪拌式反應器開發,可適用多元料源與多種物料型態(如禽畜糞廢棄物、農業廢棄物、廚餘、工業有機污泥等),除可產製沼氣外,亦具廢棄物資源化效益(兼具減少沼液去化量)。9.完成農桿菌轉殖Rt菌株平台,以香草醛-硫酸比色法高通量篩選出烷(烯)烴類化合物的產量較高的Rt菌株,以GC-MS確認最佳菌株farnesene產量為2.14 g/L(尚未優化培養條件)。10.完成裂解先導系統72小時連續運轉測試,整體裂解產油率可達95.9wt.%,驗證系統穩定運行可行性,可做為商業化系統規劃設計與系統操作參考。11.展現計畫開發之技術的國際能見度及國際領先水準: 核研所纖維生質精煉技術FixCarbon Technology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獎,展現運用纖維原料生產負碳足跡生質產品之創新技術與製程整合設計,並據此改善紐西蘭森林碳匯經營模式,使其森林經營整合國原院生質精煉技術後,其獲利可增加86倍,其中糖化技術為前期能專計畫研發成果,將可有效提升能專計畫研發成果之國際能見度12.具體推動技術產業化應用及展現運用實績: 綠O科技、台O八翁與計畫團隊規劃合作建置牛豬糞廢水混摻鹼法前處理狼尾草之創新生質沼氣技術示範場域,申請業界科專已獲通過,計畫期程為兩年,申請總經費3,000萬元,補助比例45%,追溯至11月1日開始執行,據此將衍生2件技術移轉案,並涵蓋5件專利技術(3件專利申請中),目前正在辦理行政作業中,唯目前尚無法確認是否能於本年度完成作業及簽約。13.建立領先國內之高效生質燃氣生產技術: 運用本計畫開發之鹼法前處理技術,可使75~80%的纖維原料生質燃氣集中於前7天生成,燃氣生成速率較現有技術皆高,並有助於縮小槽體,降低初設費用;另經鹼法前處理解聚產生之纖維固體渣料,與養豬廢水混摻共發酵後,發現可經協同作用使燃氣產量增生2.8~3.3倍,相關高效產氣之操作技術亦獨步國內。14.與新北市萬里仙境溫泉會館合作,由該會館鑽設1口地熱探勘井,深101米(出口溫度>90度C,pH=1~2),金屬中心建立井下動態測試系統,於5月16日將2支吊掛於井下60-70米處已浸置6個月的耐強酸腐蝕複合鋼管(4.5m及5.5m),取出進行檢測,無明顯腐蝕破壞,確認複合鋼管之酸性環境可用性。15.並完成酸性案場動態模擬實驗能量建置,將進行酸性案場之管材加速破壞風險檢測與評估,進而預估系統模組受腐蝕之使用壽命。16.液氫接收站場址設置評估:完成臺灣液氫接收站設置場址可行性評估第一階段資訊蒐集與研析,以5萬公秉液氫儲槽及16萬公秉液氫運輸船之商業化應用規格進行規畫與評估,依每年液氫卸收量100萬噸,計算土地之最小需求面積,及接收站卸收流程圖、初步硬體規格、設備平面圖及日本現階段之液氫相關法規,協助我國提前規劃未來設置液氫接收站所需資源及相關法規配套。17.氫氣偵測管理技術:完成氫致變色薄膜影像辨識系統,可快速應用於國內氫能相關場域之安全監測。與AIST共同合作氫致變色薄膜辨識特性研究,提供氫能實場應用之氫氣洩漏監控解決方案。18.高壓電解槽技術:於燃料電池電堆設計、控制及系統整合等技術基礎下,催生燃料電池新創公司,延伸電堆技術投入再生能源電解產氫系統之電解槽開發,吸引國內業者投入研發,如協助律O公司以高分子膜之基礎業務,投入開發陰離子交換膜、百O公司投入水電解電極研究,群O公司運用系統整合技術,投入業界能專,開發本土化電解系統。19.完成液流電池驗證平台建置,除進行商用關鍵組件基本性能評估外,可以提供國內廠商百千瓦系統進行整合測試。20.建立商用電池堆性能測試評估技術,開發商用電池堆模組設計及整合能量。21.完成國內外第一座以鐵氟龍內襯披覆之電解質槽製作,作為未來電解質槽自主開發及設計之依據。22.以電化學方法分析電池性能衰減老化因子,電池老化與能量效率衰退及電壓效率的衰減有顯著正相關性,石墨氈電極老化更是衰減的顯著因子,各關鍵組件佔電池性能衰減比例,隔離膜約4.1%、石墨板約2.8%,石墨氈高達86%以上之權重。23.找出 3 個影響釩電池操作性能的重要因子(電池功率、測試電池電壓、負極主槽溫度)24.完成強化沙崙場域之電力數據彙整和監控功能,液流電池驗證平台儲能系統可以搭配沙崙場域用電,進行電力調節,實現沙崙場域與儲能系統整合示範驗證。25.在儲能系統災防處理與故障應急機制建議方面,依電化學電池特性,考量各方面應急處理細節,並搭配日常運維檢測項目數據,完成儲能場域事故緊急響應流程圖。26.收集整理國際儲能案場退場終運案例情境與規劃處理方式個案,共11例。可供作示範案場與儲能業者正視與提前制定退場終運規劃之參考。27.墨烯鋰離子超級電容器使用自主開發之正負電極,以及自主開發的耐高電壓電解液,組合出高能量密度鋰離子超級電容器,是傳統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10Wh/Kg)的六倍,故體積可縮小六分之一,再者鋰離子超級電容器的漏電率媲美鋰電池,未來可結合鋰電池,組合成混合儲能模組,增加綠電能的儲存效益。28.完成裝載MW風力之半潛型平台之實海域測試規劃,包含浮式平台壓載系統、製造及安裝過程與運維量測等項目,可進一步推動建立國內浮動式風力機測試與驗證場址之目標。29.下電池採雙面TOPCon結構,配合低溫透明導電膜(TCO)製程與低溫銀膠的網印電極,下電池矽晶電池電池效率達13.82 %。 30.透過攝影測量與聲納系統建立準確虛擬實境影像,期帶來身歷其境的混合實境效果,讓操作人員在實場域進行水下無人載具的實際沉浸式操作,提升無人載具遠端操作的空間精準度,省下船隻實際作業時所需投入的人力、設備與資源等成本。」 |
計畫核定情形(空) |
落後原因分析無 |
機關因應對策(1)富氧氣化技術具提升合成氣熱值效果,後續將評估氣化系統與發電機串接發電效率與技術精進。(2)廢棄污泥厭氧消化需要醱酵時間較長,在高負荷操作下,因為停留時間縮短,菌體生長速度,不及出流排放損失,常造成高負荷運轉時系統生物活性流失,產氣有下降趨勢。(3)轉基因Rt菌株對外在環境變化較敏感,於-80℃凍菌管取出保存菌種後出現部分菌株剔除轉殖基因情形,後續菌株保存改以於4℃備份,菌株得以穩定性狀。(4)塑膠裂解技術其商業化處理成本必需要提高裂解處理量方可降低,國內業者對於料源的收集與集運成本過高,是造成業者投入產業之最大挑戰,未來建議搭配回收處理廠進行整合,確保穩定料源。(5)因受國內外鋰電池案場火災事故影響,國內保險公司無意承保儲能案場,致使本案場維運之風險提高。為提升儲能案場安全管理,修正檢測項目與週期:原定每年一次案場電氣設備歲修,改成每半年一次高低壓盤體檢測;增加每年一次周邊系統(空調、消防、不斷電)之檢測;每月定期環境清理與除鼠驅蛇等作業;派員進駐彰濱場域,每日進行定期巡檢與紀錄,確保系統正常運轉。另透過併網驗證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即時監看儲能系統運轉狀態,另外架設電池資訊監測與分析系統,針對案場電池櫃、模組及電池芯的電壓與溫度進行監測並分析電池目前特性,藉此評估是否有潛在故障問題,以提前進行檢測。此外,若案場發生電力跳脫或消防告警,可透過簡訊發報方式自動且即時通知運維人員執行相關因應措施,以強化案場運維管理,降低事故發生機率,進而確保儲能示範系統的安全性。(6)因原型機組實海域測試初步評估所需經費龐大,為實踐浮動式風力機測試與驗證場址之目標,後續期與開發商合作推動聯合業界計畫(JIP)。(7)在較小的水下封閉環境進行聲納掃描,聲波易在壁面與水面產生多重路徑效應,導致在接收端收到多個不同距離的回波信號,造成回收聲納數據難以採用。因應對策為於個別實驗場域的壁面施裝吸音棉,降低壁面回彈機率,並且降低聲納發射功率避免強度過高產生多重回路徑回彈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