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黛影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 文化新聞稿 @ 文化部

標題作家王黛影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的上版日期是2025/3/6 上午 10:13:00, 內容是作家王黛影(本名王瓊珠)於2月13日辭世,享耆壽95歲。為表彰其對臺灣文學的成就與貢獻,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楊婷媜今(6)日出席告別式,並頒贈文化部旌揚狀,由王黛影次子政大廣電系副教授王亞維代表受贈。 王黛影生於日治時期,幼時接受日式教育,以自修與苦學奠定書寫基礎,文筆綿密細緻,書寫細膩....

文章類型0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連結模式連結(空)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3131
標題作家王黛影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內容

作家王黛影(本名王瓊珠)於2月13日辭世,享耆壽95歲。為表彰其對臺灣文學的成就與貢獻,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楊婷媜今(6)日出席告別式,並頒贈文化部旌揚狀,由王黛影次子政大廣電系副教授王亞維代表受贈。

 

王黛影生於日治時期,幼時接受日式教育,以自修與苦學奠定書寫基礎,文筆綿密細緻,書寫細膩鮮活,擅用素樸的筆法,以自己生命的歷練、對生活的觀察與歷史的體悟,寫出臺灣女性在日治與戰後時代更迭之際性格上的轉變。

 

其於1959年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不歸鳥》,1965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歧路》,陸續發表短篇小說《出家48小時》(1976年)、《花嫁學校》(1981年)、《命相緣》(1984年)、《苦力人家》(1986年)等,多以新舊時代交替下的女性自覺為主題。1999年以近70歲高齡,撰寫以故鄉臺南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府城物語》,透過性格堅韌的女性角色,帶領讀者走過二次大戰前後政權與社會的變遷,是少數以女性為主體的臺灣大河小說。

 

文化部表示,王黛影致力文學創作,是跨語世代少見的女性小說家。文壇大家葉石濤稱讚其「能以精確的寫實主義技巧及敏銳的觀察,栩栩如生地刻劃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人群面貌。」成功大學教授廖淑芳則譽其「臺南文學史上最鮮活動人的一道風景」,用文學為臺南府城留下寶貴的紀錄,更為臺灣文學留下獨特的女性視角。

 

【文化部旌揚狀全文】

故王君瓊珠,筆名王黛影,生於日治時期,文筆綿密細緻,書寫細膩鮮活。擅用素樸的筆法,以自己生命的歷練、對生活的觀察與歷史的體悟,描繪新舊時代交替下的女性自覺,是跨語世代少見的女性小說家。1959年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不歸鳥》,1965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歧路》,其後陸續推出短篇小說《出家48小時》(1976)、《花嫁學校》(1981)、《命相緣》(1984)、《苦力人家》(1986)等。1999年以近70歲高齡撰寫長篇小說《府城物語》,以故鄉臺南為背景,透過性格堅韌的女性角色,帶領讀者走過二次大戰前後政權與社會的變遷,是少數以女性為主體的臺灣大河小說。畢生之成就與貢獻,足資表彰,特予旌揚,以垂德範。

開始日期(空)
上版日期2025/3/6 上午 10:13:00
相關檔案(空)
相關連結(空)
相關圖片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楊婷媜(右)頒贈文化部旌揚狀,由王黛影次子政大廣電系副教授王亞維(左)代表受贈,表彰其對臺灣文學的成就與貢獻。(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131/e609ba93-a274-4661-8f46-5c1547414a0e.jpeg);
點擊數207

文章類型

0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空)

連結模式連結

(空)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3131

標題

作家王黛影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內容

作家王黛影(本名王瓊珠)於2月13日辭世,享耆壽95歲。為表彰其對臺灣文學的成就與貢獻,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楊婷媜今(6)日出席告別式,並頒贈文化部旌揚狀,由王黛影次子政大廣電系副教授王亞維代表受贈。

 

王黛影生於日治時期,幼時接受日式教育,以自修與苦學奠定書寫基礎,文筆綿密細緻,書寫細膩鮮活,擅用素樸的筆法,以自己生命的歷練、對生活的觀察與歷史的體悟,寫出臺灣女性在日治與戰後時代更迭之際性格上的轉變。

 

其於1959年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不歸鳥》,1965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歧路》,陸續發表短篇小說《出家48小時》(1976年)、《花嫁學校》(1981年)、《命相緣》(1984年)、《苦力人家》(1986年)等,多以新舊時代交替下的女性自覺為主題。1999年以近70歲高齡,撰寫以故鄉臺南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府城物語》,透過性格堅韌的女性角色,帶領讀者走過二次大戰前後政權與社會的變遷,是少數以女性為主體的臺灣大河小說。

 

文化部表示,王黛影致力文學創作,是跨語世代少見的女性小說家。文壇大家葉石濤稱讚其「能以精確的寫實主義技巧及敏銳的觀察,栩栩如生地刻劃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人群面貌。」成功大學教授廖淑芳則譽其「臺南文學史上最鮮活動人的一道風景」,用文學為臺南府城留下寶貴的紀錄,更為臺灣文學留下獨特的女性視角。

 

【文化部旌揚狀全文】

故王君瓊珠,筆名王黛影,生於日治時期,文筆綿密細緻,書寫細膩鮮活。擅用素樸的筆法,以自己生命的歷練、對生活的觀察與歷史的體悟,描繪新舊時代交替下的女性自覺,是跨語世代少見的女性小說家。1959年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不歸鳥》,1965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歧路》,其後陸續推出短篇小說《出家48小時》(1976)、《花嫁學校》(1981)、《命相緣》(1984)、《苦力人家》(1986)等。1999年以近70歲高齡撰寫長篇小說《府城物語》,以故鄉臺南為背景,透過性格堅韌的女性角色,帶領讀者走過二次大戰前後政權與社會的變遷,是少數以女性為主體的臺灣大河小說。畢生之成就與貢獻,足資表彰,特予旌揚,以垂德範。

開始日期

(空)

上版日期

2025/3/6 上午 10:13:00

相關檔案

(空)

相關連結

(空)

相關圖片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司長楊婷媜(右)頒贈文化部旌揚狀,由王黛影次子政大廣電系副教授王亞維(左)代表受贈,表彰其對臺灣文學的成就與貢獻。(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131/e609ba93-a274-4661-8f46-5c1547414a0e.jpeg);

點擊數

207

根據名稱 作家王黛影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作家王黛影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資料。

[ 搜尋所有 作家王黛影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 ]

在『文化新聞稿』資料集內搜尋:


與作家王黛影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同分類的文化新聞稿

匠心巧工 共融永續 「2024工藝之夢特展」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9盛大登場

上版日期: 2024/11/28 下午 04:58:00 | 內容: 工藝因應生活需求而生,注入匠人頂真精神、生活美學意識、歷史背景、文化傳承使命及融入自然環境永續概念等元素,轉化為多元豐富創新的工藝創作品,呈現臺灣最在地的文化元素及傳統特色,亦是人們日常生活型態、美學...

Meta Craft工藝跨域研創成果發表 探索工藝創新可能性

上版日期: 2024/12/3 下午 02:25:00 | 內容: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為促進臺灣當代工藝的持續發展,以融合先進科技、現代設計與跨領域趨勢,帶動對工藝的重新認識、反思與突破,辦理Meta Craft工藝跨域研創計畫,積極探索工藝...

「絮語」林政融漆畫創作個展 獨特畫風挑戰漆畫的傳統認知

上版日期: 2024/12/3 下午 02:19:00 | 內容: 漆器是一種用生漆塗敷在器物胎體表面作為保護膜的工藝品,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並發展出許多漆藝工法。將漆藝的工法運用在平面上形成獨特的一種繪畫媒材,漆畫應運而生。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12月3日起在藝海閣展出「...

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徵選開始 文化部長李遠:讓臺灣「天天都是文化日、人人都是文化人」

上版日期: 2024/12/3 上午 10:15:00 | 內容: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邁向30年之際,文化部歷經數月的規劃及諮詢,今(3)日公布「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徵選」自即日起至114年1月15日開放線上申請,獲選的文化基地將獲得50萬元獎勵及首屆入選證明,歡迎符合資...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從藝術和自然力解讀臺灣島嶼的身世

上版日期: 2024/12/2 下午 05:32:00 | 內容: 今年適逢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止,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以陳澄波8件原件畫作與臺博館的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從早期...

徐崇育&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 《大河精神》美南巡演:音樂無國界的震撼饗宴

上版日期: 2024/12/2 上午 09:58:00 | 內容: 獲美國爵士樂界高度評價的臺灣低音提琴演奏暨作曲家徐崇育,帶領其Soy La Ley古巴爵士樂團,在文化部及駐美外館的支持下,繼紐約哈林區國家爵士博物館(National Jazz Museum in ...

與自由樂讀 人權故事車巡迴進駐臺南北門高中 邀請受難者二代顏司音帶領讀書會 與學生探討人權

上版日期: 2024/12/2 上午 09:03:00 | 內容: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校園巡迴活動,於11月28日至29日進駐臺南北門高中,現場除了展示以「白恐事件」為核心所精選主題書籍,並打造戶外露營風格的輕快閱讀空間,吸引...

第11屆亞太當代藝術3年展 安聖惠張徐展大放異彩

上版日期: 2024/12/1 下午 04:42:00 | 內容: 在文化部支持下,駐雪梨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度與澳洲布里斯本「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 | Gallery of Modern Art)攜手合作,於...

國美館科技藝術大展「靈魂的棲所」盛大開幕 當代科技洪流中如何安放靈魂?

上版日期: 2024/11/30 下午 07:52: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年度科技藝術大展「靈魂的棲所」,即日起至2025年3月2日在國美館101展覽室展出。展覽由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邱誌勇及國美館助理研究員賴駿杰共同策劃,匯集來自國內外1...

臺文館文學行動展前進馬祖  特製馬祖語導覽 訴說在地故事

上版日期: 2024/11/29 下午 08:12:00 | 內容: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連江縣政府及馬祖高中、介壽國民中小學、東引國民中小學共同合作,在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下,首次將文學行動展運送到馬祖,並融合在地語言及在地故事,讓青少年更親近文學。今(29)日...

張錦忠贈書600餘冊  臺文館設立馬華文學主題書區  拓展文學多元共生

上版日期: 2024/11/29 下午 08:07:00 | 內容: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29)日舉辦「張錦忠贈書儀式暨馬華文學書區推介座談」,由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致贈感謝狀,感謝張錦忠教授慷慨捐贈馬華文學圖書,臺文館也於圖書室設立馬華文學主題書區,希望提供研究者與讀者可...

傳藝中心首屆「兒童布袋戲劇本創作徵選」 得獎名單重磅揭曉

上版日期: 2024/11/29 上午 10:47:00 | 內容: 為深化臺灣布袋戲的創作能量、拓展多元題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今年首度舉辦「兒童布袋戲劇本創作徵選」,以臺灣台語或臺灣客語為創作使用語言,徵集能啟發兒童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優秀劇本。經過兩階段專業評審的激烈競...

臺文館文學走讀「灌溉理想種子:楊逵的文學花園」12/8登場

上版日期: 2024/11/28 下午 08:09:00 | 內容: 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推廣臺灣文學,近年積極開發文學走讀路徑,透過小旅行來親近作家與作品。今年臺文館則再次協同走讀知名品牌「島內散步」,於年末共同推出「灌溉理想種子:楊逵的文學花園」全新企劃。這場走讀活動將...

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辭世 文化部長李遠哀悼與不捨

上版日期: 2024/12/4 下午 06:19:00 | 內容: 資深音樂人劉家昌昨(3)日辭世,文化部長李遠聞訊深表哀悼與敬意,並表示,劉家昌終身致力於流行音樂及電影產業,為音樂與電影界的傳奇人物,其一生見證了華語音樂及電影的輝煌與變革,留下了無數經典作品與深遠影...

臺灣文壇及影視界知名作家瓊瑤辭世 文化部長李遠表達哀悼與不捨

上版日期: 2024/12/4 下午 06:19:00 | 內容: 臺灣文壇及影視界重要人物瓊瑤(本名陳喆)於今(4)日辭世,享壽86歲。消息傳出,社會各界與無數讀者感到深切哀痛。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瓊瑤的暢銷作品曾經在臺灣的影視音及出版產業上獨領風騷深具影響力,也曾經...

匠心巧工 共融永續 「2024工藝之夢特展」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9盛大登場

上版日期: 2024/11/28 下午 04:58:00 | 內容: 工藝因應生活需求而生,注入匠人頂真精神、生活美學意識、歷史背景、文化傳承使命及融入自然環境永續概念等元素,轉化為多元豐富創新的工藝創作品,呈現臺灣最在地的文化元素及傳統特色,亦是人們日常生活型態、美學...

Meta Craft工藝跨域研創成果發表 探索工藝創新可能性

上版日期: 2024/12/3 下午 02:25:00 | 內容: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為促進臺灣當代工藝的持續發展,以融合先進科技、現代設計與跨領域趨勢,帶動對工藝的重新認識、反思與突破,辦理Meta Craft工藝跨域研創計畫,積極探索工藝...

「絮語」林政融漆畫創作個展 獨特畫風挑戰漆畫的傳統認知

上版日期: 2024/12/3 下午 02:19:00 | 內容: 漆器是一種用生漆塗敷在器物胎體表面作為保護膜的工藝品,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並發展出許多漆藝工法。將漆藝的工法運用在平面上形成獨特的一種繪畫媒材,漆畫應運而生。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12月3日起在藝海閣展出「...

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徵選開始 文化部長李遠:讓臺灣「天天都是文化日、人人都是文化人」

上版日期: 2024/12/3 上午 10:15:00 | 內容: 臺灣推動社區營造邁向30年之際,文化部歷經數月的規劃及諮詢,今(3)日公布「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徵選」自即日起至114年1月15日開放線上申請,獲選的文化基地將獲得50萬元獎勵及首屆入選證明,歡迎符合資...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從藝術和自然力解讀臺灣島嶼的身世

上版日期: 2024/12/2 下午 05:32:00 | 內容: 今年適逢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止,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以陳澄波8件原件畫作與臺博館的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從早期...

徐崇育&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 《大河精神》美南巡演:音樂無國界的震撼饗宴

上版日期: 2024/12/2 上午 09:58:00 | 內容: 獲美國爵士樂界高度評價的臺灣低音提琴演奏暨作曲家徐崇育,帶領其Soy La Ley古巴爵士樂團,在文化部及駐美外館的支持下,繼紐約哈林區國家爵士博物館(National Jazz Museum in ...

與自由樂讀 人權故事車巡迴進駐臺南北門高中 邀請受難者二代顏司音帶領讀書會 與學生探討人權

上版日期: 2024/12/2 上午 09:03:00 | 內容: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校園巡迴活動,於11月28日至29日進駐臺南北門高中,現場除了展示以「白恐事件」為核心所精選主題書籍,並打造戶外露營風格的輕快閱讀空間,吸引...

第11屆亞太當代藝術3年展 安聖惠張徐展大放異彩

上版日期: 2024/12/1 下午 04:42:00 | 內容: 在文化部支持下,駐雪梨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度與澳洲布里斯本「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 | Gallery of Modern Art)攜手合作,於...

國美館科技藝術大展「靈魂的棲所」盛大開幕 當代科技洪流中如何安放靈魂?

上版日期: 2024/11/30 下午 07:52: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年度科技藝術大展「靈魂的棲所」,即日起至2025年3月2日在國美館101展覽室展出。展覽由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邱誌勇及國美館助理研究員賴駿杰共同策劃,匯集來自國內外1...

臺文館文學行動展前進馬祖  特製馬祖語導覽 訴說在地故事

上版日期: 2024/11/29 下午 08:12:00 | 內容: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連江縣政府及馬祖高中、介壽國民中小學、東引國民中小學共同合作,在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下,首次將文學行動展運送到馬祖,並融合在地語言及在地故事,讓青少年更親近文學。今(29)日...

張錦忠贈書600餘冊  臺文館設立馬華文學主題書區  拓展文學多元共生

上版日期: 2024/11/29 下午 08:07:00 | 內容: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29)日舉辦「張錦忠贈書儀式暨馬華文學書區推介座談」,由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致贈感謝狀,感謝張錦忠教授慷慨捐贈馬華文學圖書,臺文館也於圖書室設立馬華文學主題書區,希望提供研究者與讀者可...

傳藝中心首屆「兒童布袋戲劇本創作徵選」 得獎名單重磅揭曉

上版日期: 2024/11/29 上午 10:47:00 | 內容: 為深化臺灣布袋戲的創作能量、拓展多元題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今年首度舉辦「兒童布袋戲劇本創作徵選」,以臺灣台語或臺灣客語為創作使用語言,徵集能啟發兒童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優秀劇本。經過兩階段專業評審的激烈競...

臺文館文學走讀「灌溉理想種子:楊逵的文學花園」12/8登場

上版日期: 2024/11/28 下午 08:09:00 | 內容: 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推廣臺灣文學,近年積極開發文學走讀路徑,透過小旅行來親近作家與作品。今年臺文館則再次協同走讀知名品牌「島內散步」,於年末共同推出「灌溉理想種子:楊逵的文學花園」全新企劃。這場走讀活動將...

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辭世 文化部長李遠哀悼與不捨

上版日期: 2024/12/4 下午 06:19:00 | 內容: 資深音樂人劉家昌昨(3)日辭世,文化部長李遠聞訊深表哀悼與敬意,並表示,劉家昌終身致力於流行音樂及電影產業,為音樂與電影界的傳奇人物,其一生見證了華語音樂及電影的輝煌與變革,留下了無數經典作品與深遠影...

臺灣文壇及影視界知名作家瓊瑤辭世 文化部長李遠表達哀悼與不捨

上版日期: 2024/12/4 下午 06:19:00 | 內容: 臺灣文壇及影視界重要人物瓊瑤(本名陳喆)於今(4)日辭世,享壽86歲。消息傳出,社會各界與無數讀者感到深切哀痛。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瓊瑤的暢銷作品曾經在臺灣的影視音及出版產業上獨領風騷深具影響力,也曾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