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8:26 | 回答: 牡蠣為營固著生活,無出入水管,以鰓葉濾食及進行氧氣交換,所以大多生活於有水流的地方,餌料以水中的微細單胞藻、有機顆粒為主,生活鹽度在10 psu以上。文蛤為底棲貝類,其攝食方式,為利用出入水管濾食水中...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8:26 | 回答: (1) 使用石灰粉來提高魚塭的pH值是穩定水質的方法之一,而一般石灰粉在農藥行就可以買到。(2) 可以使用光合菌來穩定水質。(3) 沸石粉約1分地1包,光合菌每星期可以加入二十分之一體積光合菌。(4)...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8:26 | 回答: 筍殼魚在一般的養殖環境可達成熟階段,且可自然繁殖。通常配好對的親魚會將卵粒黏附於池角水泥壁或採卵管管壁上,卵粒外包圍卵鞘呈緻密排列狀。孵化時可小心將卵塊自池壁刮下,或將採卵管直接移至孵化池孵化。因為自...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27 | 回答: 一般而言,生物的成長在適溫範圍內,會隨溫度上升而成長加快。戶外培養的光合菌其生長速度,受到外界氣溫影響甚巨,以本所海水研究中心之光合菌種為例,較適培養溫度約為30-35℃ (朱永桐、葉信利、許晉榮、丁...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27 | 回答: 簡易的測量水質中細菌量部分:因您並非只要知道大腸桿菌;還包括革蘭氏陰性桿菌 (大腸桿菌屬此類) 等,恐怕須具專業知識才能檢測,市面上有販售相關的檢測套組,但須有實驗室才能完整配合使用。。病原性寄生蟲之...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26 | 回答: 針對此體型之白蝦進行水質相關試驗之文獻極少,且一般水質試驗採取極性毒半致死濃度方式進行,此方法往往會高估某物質濃度對試驗物種之影響,即實際養殖時水質相關濃度對試驗物種能產生明顯影響之濃度會高於報告數字...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26 | 回答: 雌魚翻底砂的狀況有可能是在尋找合適的產卵床;性成熟之小丑魚會自行擇一穩固且安全的基質作為其產卵基床,所以依你所飼養之紅小丑如有積極在基床下翻底砂及以嘴部清除基床附著物等動作即可判定為即將產卵之預兆,並...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26 | 回答: 。魩仔魚泛指白線狀的小魚,在台灣包含海產的鯷科、鯡科和東部溪流裡特產的的日本禿頭鯊等20餘種魚類的仔稚魚 (即魚苗),其中以日本鯷、刺公鯷和異葉公鯷等3種為主。這3種魚的壽命約3-4年,可以長到15 ...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26 | 回答: 首先需解釋的是,在實際與學理上,水產養殖科學無所謂的無毒、無污染、無病毒,目前在養殖時,在藥物方面,以無檢出或殘留在法定安全範圍內為準;在病原上則以「無特定病原 (Specific Pathogen ...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5 | 回答: 雖然已在實驗室完成花枝與軟絲的完全養殖,但規模較小,目前正努力進行量產試驗,希望早日達到商業化大量生產規模。此外,建立基礎生產資料及進行養殖經濟評估後,仍要完備技轉行政程序,方可正式技轉給民間運用,時...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5 | 回答: 黑格 (黑棘鯛) 是一種會性轉變的魚類,一般而言,2歲時發育為雄魚,4-5歲轉變成雌魚,所以一般捕獲的小型個體多為雄魚而不會有卵。但是,生物世界總有例外,有時會有跳過雄魚階段而直接發育為雌魚者,如日本...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5 | 回答: 寶石鱸有寶石魚、寶石斑魚、玉鱸等俗稱,屬於鱸形目、鯻科、革鯻屬。寶石鱸原產於澳洲的淡水水域,目前為昆士蘭地區六大重要淡水魚類之一,具有成長快、雜食性及耐低溶氧等特點。其頭尾較小、背部肥厚、採肉率高、無...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4 | 回答: 經研究,投餵石斑魚苗的輪蟲密度保持5-20隻/ml及橈足類1.5-2隻/ml是較適當的範圍,因此投放餌料的生物量要依池中魚苗量及培養天數做判斷。。一般市售餌料生物以捕撈網目大小分為4種規格,其中輪蟲和...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4 | 回答: 地下水中的鐵和錳都是構成土壤和岩石的天然成分,地表水中含有溶解氧,鐵錳主要以不溶解的Fe(OH)3和MnO2狀態存在,所以鐵錳含量不高,而地下水中的鐵、錳常以二價的形式存在,故含量較高。二價鐵在水中的...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3 | 回答: 在陸上魚塭養殖出現台語俗稱〝水皮〞或〝土皮〞,其發生機制及原因有多種,依現場經驗判斷,主要原因是溫差過大,無論是秋天日夜溫差過大及西南風吹拂都會引起上述現象。西南風屬低氣壓,潮濕的風夾帶溫暖的空氣,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