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揪《攝影上桌—影像宴》 影像創作辦桌,新銳攝影好菜出爐
- 文化新聞稿 @ 文化部
標題相揪《攝影上桌—影像宴》 影像創作辦桌,新銳攝影好菜出爐的上版日期是2025/3/12 下午 04:37:00, 內容是「辦桌」是臺灣特有的在地文化,在婚宴喜慶中,參與者一同共享桌上佳餚,凝聚大家的情感。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與「攝影上桌」團隊合作,用這相揪逗鬧熱的形式,呈現一系列獨特的攝影作品。於臺北館一樓未來市光年空間推出《攝影上桌—影像宴》展覽系列活動,桌桌好菜將於3月11日至30日,以「圓桌」為展....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3664 |
標題 | 相揪《攝影上桌—影像宴》 影像創作辦桌,新銳攝影好菜出爐 |
內容 | 「辦桌」是臺灣特有的在地文化,在婚宴喜慶中,參與者一同共享桌上佳餚,凝聚大家的情感。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與「攝影上桌」團隊合作,用這相揪逗鬧熱的形式,呈現一系列獨特的攝影作品。於臺北館一樓未來市光年空間推出《攝影上桌—影像宴》展覽系列活動,桌桌好菜將於3月11日至30日,以「圓桌」為展覽場域,邀請觀眾視覺嘗鮮。
視覺佳餚,圓桌展陳 「攝影上桌」活動自2018年開始,透過公開徵件,挖掘最具創意與實驗精神的影像作品,至今已成為臺灣年輕攝影創作者的重要展示平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本年度與「攝影上桌」團隊合作,由馬立群總策畫《影像宴》活動,展出陳冠霖、楊佳馨、李明憲、王莉婷四位新銳攝影創作者,呈現攝影和複合媒材的多樣呈現,展覽利用辦桌的大紅圓桌,跳脫攝影平面展示的侷限,讓觀眾可由多角度、多層面欣賞與理解作品,進而與作品建立更直接的互動關係。
四位創作者,創新好料不斷 當代攝影創作,用多元的詮釋與表現,突破傳統的線性創作,本次展出的創作者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式,詮釋攝影與記憶、身體、空間及社會議題的關聯。例如陳冠霖以自身造訪德國廢棄造紙廠的經驗,運用報紙及過期底片反覆撕黏、翻拍、轉印,透過材質叩問記憶的重量。李明憲探索信仰與慾望的邊界,光影之中營造不同的立體感。楊佳馨以「病痛經驗與其創傷」為題,延伸多元媒材觸及疼痛與疾病的反思。創作者王莉婷為了保存與失智症外婆的記憶,製造出九宮格拼圖,體現碎片化的記憶景觀。
三月瘋攝影,活動不間斷 三月民俗瘋媽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用活動陪你一起瘋攝影,當期特展《諸神與眾生》,展現臺灣信仰以及文化的多樣性,《攝影上桌—影像宴》更以在地、年輕的創作語彙,彰顯攝影創作與日常生活交融的意義,於展覽期間,將同步舉辦《未來檔案:攝影書作為記憶持存》攝影書展。連串座談導覽活動,包含3月16日開幕及導覽活動、3月23日攝影書主題座談,以及3月29日新銳創作趨勢觀察座談。多種活動串聯你我,帶給影像愛好者豐盛的視覺饗宴。更多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本館「當期活動」資訊與社群平台:ncpi.ntmofa.gov.tw。 |
開始日期 | (空) |
上版日期 | 2025/3/12 下午 04:37:00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影像宴》以「圓桌」乘載作品,觀眾可直接觸摸翻閱影像,與作品建立更親近的關係。圖為李明憲作品《無名》於展覽現場圓桌展示。(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14de1abc-768e-4826-9c48-d00aeede1ca8.jpg);《影像宴》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1樓光年展間展出。以「辦桌」結合攝影展示,使作品跳脫平面空間,呈現豐富表現形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9b891bb7-f882-442c-8666-981988154aa3.jpg);《影像宴》特展延續了「攝影上桌」的創新精神,由馬立群總策畫,展出王莉婷、李明憲、陳冠霖、楊佳馨的作品。(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98095ff7-6dce-43ca-9da5-40341d94ddc0.jpg);「未來檔案:攝影書作為記憶持存」攝影書平行展,精選自「藝術家書籍文獻庫」的典藏品,主要呈現西方前沿理念的作品,並邀請姚瑞中、沈昭良、汪曉青、馬立群、陳敬寶、杜韻飛、彭一航、李立中等台灣藝術家的攝影書作品回應。(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52b1ebaf-32ed-45a5-9f5d-d710ab2dd457.jpeg);王莉婷目前在台北從事攝影與視覺藝術創作。她的作品以潛意識、自我、夢境為核心,透過影像將意識具象化,使每張作品成為探索內在世界的視覺載體。王莉婷《2135》,藝術家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b0946af6-240a-45f8-819c-1b42a2018fc1.jpg);李明憲1982年生於台灣桃園,上班族閒暇時創作,攝影摸索中。作品《無明》探討信仰與慾望的邊界模糊。李明憲《無明》,藝術家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1ab4e034-4a11-485b-a436-6779990e4aa9.jpg);陳冠霖,1997年生,臺北人。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在學期間於德國斯圖加特高等設計學院進行交換。攝影主題圍繞在廢墟空間,著重於探討拍攝者與被攝者的對立關係。陳冠霖《如紙一般的厚度》,藝術家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a9bb9753-1a78-400d-b319-08243510c730.jpg);楊佳馨,1999 年出生於臺灣臺南,目前創作生活於臺灣臺北。反思病痛經驗與創傷所帶來的片面感知、身體感,以及疾病記憶與現實狀態等生命課題。楊佳馨《混沌地域》與《08773545》,藝術家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4a1602df-ca9b-4a79-8c8b-9030ce813a7a.jpeg); |
點擊數 | 71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3664 |
標題相揪《攝影上桌—影像宴》 影像創作辦桌,新銳攝影好菜出爐 |
內容「辦桌」是臺灣特有的在地文化,在婚宴喜慶中,參與者一同共享桌上佳餚,凝聚大家的情感。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與「攝影上桌」團隊合作,用這相揪逗鬧熱的形式,呈現一系列獨特的攝影作品。於臺北館一樓未來市光年空間推出《攝影上桌—影像宴》展覽系列活動,桌桌好菜將於3月11日至30日,以「圓桌」為展覽場域,邀請觀眾視覺嘗鮮。
視覺佳餚,圓桌展陳 「攝影上桌」活動自2018年開始,透過公開徵件,挖掘最具創意與實驗精神的影像作品,至今已成為臺灣年輕攝影創作者的重要展示平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本年度與「攝影上桌」團隊合作,由馬立群總策畫《影像宴》活動,展出陳冠霖、楊佳馨、李明憲、王莉婷四位新銳攝影創作者,呈現攝影和複合媒材的多樣呈現,展覽利用辦桌的大紅圓桌,跳脫攝影平面展示的侷限,讓觀眾可由多角度、多層面欣賞與理解作品,進而與作品建立更直接的互動關係。
四位創作者,創新好料不斷 當代攝影創作,用多元的詮釋與表現,突破傳統的線性創作,本次展出的創作者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式,詮釋攝影與記憶、身體、空間及社會議題的關聯。例如陳冠霖以自身造訪德國廢棄造紙廠的經驗,運用報紙及過期底片反覆撕黏、翻拍、轉印,透過材質叩問記憶的重量。李明憲探索信仰與慾望的邊界,光影之中營造不同的立體感。楊佳馨以「病痛經驗與其創傷」為題,延伸多元媒材觸及疼痛與疾病的反思。創作者王莉婷為了保存與失智症外婆的記憶,製造出九宮格拼圖,體現碎片化的記憶景觀。
三月瘋攝影,活動不間斷 三月民俗瘋媽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用活動陪你一起瘋攝影,當期特展《諸神與眾生》,展現臺灣信仰以及文化的多樣性,《攝影上桌—影像宴》更以在地、年輕的創作語彙,彰顯攝影創作與日常生活交融的意義,於展覽期間,將同步舉辦《未來檔案:攝影書作為記憶持存》攝影書展。連串座談導覽活動,包含3月16日開幕及導覽活動、3月23日攝影書主題座談,以及3月29日新銳創作趨勢觀察座談。多種活動串聯你我,帶給影像愛好者豐盛的視覺饗宴。更多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本館「當期活動」資訊與社群平台:ncpi.ntmofa.gov.tw。 |
開始日期(空) |
上版日期2025/3/12 下午 04:37:00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影像宴》以「圓桌」乘載作品,觀眾可直接觸摸翻閱影像,與作品建立更親近的關係。圖為李明憲作品《無名》於展覽現場圓桌展示。(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14de1abc-768e-4826-9c48-d00aeede1ca8.jpg);《影像宴》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1樓光年展間展出。以「辦桌」結合攝影展示,使作品跳脫平面空間,呈現豐富表現形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9b891bb7-f882-442c-8666-981988154aa3.jpg);《影像宴》特展延續了「攝影上桌」的創新精神,由馬立群總策畫,展出王莉婷、李明憲、陳冠霖、楊佳馨的作品。(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98095ff7-6dce-43ca-9da5-40341d94ddc0.jpg);「未來檔案:攝影書作為記憶持存」攝影書平行展,精選自「藝術家書籍文獻庫」的典藏品,主要呈現西方前沿理念的作品,並邀請姚瑞中、沈昭良、汪曉青、馬立群、陳敬寶、杜韻飛、彭一航、李立中等台灣藝術家的攝影書作品回應。(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52b1ebaf-32ed-45a5-9f5d-d710ab2dd457.jpeg);王莉婷目前在台北從事攝影與視覺藝術創作。她的作品以潛意識、自我、夢境為核心,透過影像將意識具象化,使每張作品成為探索內在世界的視覺載體。王莉婷《2135》,藝術家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b0946af6-240a-45f8-819c-1b42a2018fc1.jpg);李明憲1982年生於台灣桃園,上班族閒暇時創作,攝影摸索中。作品《無明》探討信仰與慾望的邊界模糊。李明憲《無明》,藝術家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1ab4e034-4a11-485b-a436-6779990e4aa9.jpg);陳冠霖,1997年生,臺北人。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在學期間於德國斯圖加特高等設計學院進行交換。攝影主題圍繞在廢墟空間,著重於探討拍攝者與被攝者的對立關係。陳冠霖《如紙一般的厚度》,藝術家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a9bb9753-1a78-400d-b319-08243510c730.jpg);楊佳馨,1999 年出生於臺灣臺南,目前創作生活於臺灣臺北。反思病痛經驗與創傷所帶來的片面感知、身體感,以及疾病記憶與現實狀態等生命課題。楊佳馨《混沌地域》與《08773545》,藝術家提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3664/4a1602df-ca9b-4a79-8c8b-9030ce813a7a.jpeg); |
點擊數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