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基會攜手文基會 開創新篇章 客家公園×寶藏巖 共譜地景詩篇
- 臺北市市政網站整合平台之新聞稿 @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
title客基會攜手文基會 開創新篇章 客家公園×寶藏巖 共譜地景詩篇的發布日期是2025/03/20 08:57:00, 發布單位是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聯絡人是徐家敏, 聯絡資訊是27026141#217, 內容是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客基會)與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文基會)將於3月正式開啓藝文館所交流合作計畫,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蔡詩萍局長與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暨客基會吳文德執行長,將代表雙方轄下場館於3/21(五)簽署合作備忘錄,聯手擴大藝術文化量能!客基會營運場館客家公園....
DataSN | 9377568 |
ArticleType | 0 |
FileName | (空) |
Link | (空) |
Source |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668289BFECE28AD7 |
title | 客基會攜手文基會 開創新篇章 客家公園×寶藏巖 共譜地景詩篇 |
內容 | 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客基會)與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文基會)將於3月正式開啓藝文館所交流合作計畫,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蔡詩萍局長與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暨客基會吳文德執行長,將代表雙方轄下場館於3/21(五)簽署合作備忘錄,聯手擴大藝術文化量能!客基會營運場館客家公園與文基會營運之鄰近藝文館所「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今年首次共同合作展出光影藝術裝置,首場開幕暖身活動將於3/21(五)傍晚在客家公園戶外舉行,3/22(六)晚間由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接力開幕,共譜城南地景詩篇! 客基會近年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積極連結文化與環境,首度策劃「臨暗仔」地景藝術節。「臨暗仔」在客語中指白晝將逝、夜幕初臨的過渡時刻,象徵光影交錯間的新生與變化,亦代表文化的交替與延續,展期自3/22至6/29。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為臺北重要藝文交流與孵育創意人才的平臺,本次2025寶藏巖光節展覽以「趖 sô」為主題,在呼應蛇年的同時,期待藉由趖來趖去的步伐,在這個總是催促我們向前的時代,創造一處讓人放慢腳步、重新發現行走意義的地方,展期自3/22起至5/25止。 「臨暗仔」地景藝術探索光影與空間的對話 本屆「臨暗仔」地景藝術節邀請11組藝術家參與,延續客家物盡其用的精神結合再生回收媒材進行藝術品創作,共計展出10組新創作品、1組邀展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両天工作室、花椒設計工作室&C-Cube、英鈺設計工作室、張乃仁、張心蓉、彭宇弘(起夫)、楊芳宜&賴桂春&林俊作、張庭嘉、張博智&賴正瑋、周學涵、超級浪 Hyper Wave等人。以自然生態、人文記憶與環境共生為創作靈感,以多元視角探索光影與空間的對話,使光的藝術於黃昏時分悄然綻放。詩意地景與文化記憶的交織 張乃仁的《轉屋(華語:回家)》以曬鹹菜的傳統記憶,營造回家時刻的情感氛圍,透過光影與石頭結構的層次堆疊,映照客家文化的變遷。両天工作室的《移動的蛤》以蛤蜊象徵家的穩定與流動,展現客家遷徙歷史的韌性。張心蓉的《臨暗香》捕捉桂花的氣味記憶,以竹片與廢鐵交織桂花形態,在燈光閃爍間喚起時間的流轉。 周學涵的《白中螢》則透過回收紙材與紫光照射,呈現舊磚飾的幽微螢光狀態,回應歷史與日常物件的轉化。超級浪 Hyper Wave《游離的引線》為邀展作品,以客家公園座落於臺北盆地的核心地帶為創作靈感,從「臺北以前是一座湖」的說法出發,藝術家以大型潛水艇作為這個探索計畫的譬喻與舞臺,透過科技轉化方式演繹神話野史,探討臺北湖真的曾經存在嗎? 光影藝術與客家永續概念的對話 花椒設計工作室&C-Cube的《重生計畫》探索廢料再生,將結構藝術與音樂結合,展現材料循環的無限可能。彭宇弘(起夫)的《盼‧𪹚》轉化童年對苗栗元宵炸龍的期待,以回收塑料與燈光層次營造熱鬧與寧靜交錯的氛圍。英鈺設計工作室《臨暗仔的煙花》及張博智&賴正瑋的《隱性的脈動》系列作品、運用回收寶特瓶,透過簡單光學原理玩轉光影變化,前者捕捉夕陽西下的光影美學,後者將建築本身轉化為投影的光影波紋,呼應都市空間的能量流動。楊芳宜、賴桂春與林俊作共同創作的《臨暗塑光》則以回收塑袋與金屬線編織溫暖的光影小屋,詮釋客家文化中「惜物愛物」的永續精神。 |
聯絡人 | 徐家敏 |
聯絡資訊 | 27026141#217 |
發布日期 | 2025/03/20 08:57:00 |
分類 | 1:綜合資訊2:藝術文化3:媒體/新聞稿 |
相關檔案 | 1:title : 1140320北市客基會新聞稿 客基會攜手文基會 開創新篇章 「臨暗仔」地景藝術節感受暮光中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380/relfile/10162/9377568/aa99b44d-42b9-42ce-be28-931e688daa94.odt |
相關連結 | (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圖片 | 1:title : 2025臨暗仔地景藝術節-作品地圖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380/relpic/10162/9377568/857e634e-6e4d-4aac-8d24-6b537c0c111e.png 2:title : 2025臨暗仔地景藝術節-主視覺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380/relpic/10162/9377568/a3b55c62-ba5b-41cb-a9a6-104990c466ed.png 3:title : 1140321藝術節開幕式流程.JPG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380/relpic/10162/9377568/2d953956-f861-4124-9bbc-401674e4cb9f.jpg |
相關影音 | (空的。未填資料。) |
發布單位 |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DataSN9377568 |
ArticleType0 |
FileName(空) |
Link(空) |
Source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668289BFECE28AD7 |
title客基會攜手文基會 開創新篇章 客家公園×寶藏巖 共譜地景詩篇 |
內容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客基會)與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文基會)將於3月正式開啓藝文館所交流合作計畫,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蔡詩萍局長與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暨客基會吳文德執行長,將代表雙方轄下場館於3/21(五)簽署合作備忘錄,聯手擴大藝術文化量能!客基會營運場館客家公園與文基會營運之鄰近藝文館所「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今年首次共同合作展出光影藝術裝置,首場開幕暖身活動將於3/21(五)傍晚在客家公園戶外舉行,3/22(六)晚間由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接力開幕,共譜城南地景詩篇! 客基會近年以「永續發展」為目標,積極連結文化與環境,首度策劃「臨暗仔」地景藝術節。「臨暗仔」在客語中指白晝將逝、夜幕初臨的過渡時刻,象徵光影交錯間的新生與變化,亦代表文化的交替與延續,展期自3/22至6/29。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為臺北重要藝文交流與孵育創意人才的平臺,本次2025寶藏巖光節展覽以「趖 sô」為主題,在呼應蛇年的同時,期待藉由趖來趖去的步伐,在這個總是催促我們向前的時代,創造一處讓人放慢腳步、重新發現行走意義的地方,展期自3/22起至5/25止。 「臨暗仔」地景藝術探索光影與空間的對話 本屆「臨暗仔」地景藝術節邀請11組藝術家參與,延續客家物盡其用的精神結合再生回收媒材進行藝術品創作,共計展出10組新創作品、1組邀展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両天工作室、花椒設計工作室&C-Cube、英鈺設計工作室、張乃仁、張心蓉、彭宇弘(起夫)、楊芳宜&賴桂春&林俊作、張庭嘉、張博智&賴正瑋、周學涵、超級浪 Hyper Wave等人。以自然生態、人文記憶與環境共生為創作靈感,以多元視角探索光影與空間的對話,使光的藝術於黃昏時分悄然綻放。詩意地景與文化記憶的交織 張乃仁的《轉屋(華語:回家)》以曬鹹菜的傳統記憶,營造回家時刻的情感氛圍,透過光影與石頭結構的層次堆疊,映照客家文化的變遷。両天工作室的《移動的蛤》以蛤蜊象徵家的穩定與流動,展現客家遷徙歷史的韌性。張心蓉的《臨暗香》捕捉桂花的氣味記憶,以竹片與廢鐵交織桂花形態,在燈光閃爍間喚起時間的流轉。 周學涵的《白中螢》則透過回收紙材與紫光照射,呈現舊磚飾的幽微螢光狀態,回應歷史與日常物件的轉化。超級浪 Hyper Wave《游離的引線》為邀展作品,以客家公園座落於臺北盆地的核心地帶為創作靈感,從「臺北以前是一座湖」的說法出發,藝術家以大型潛水艇作為這個探索計畫的譬喻與舞臺,透過科技轉化方式演繹神話野史,探討臺北湖真的曾經存在嗎? 光影藝術與客家永續概念的對話 花椒設計工作室&C-Cube的《重生計畫》探索廢料再生,將結構藝術與音樂結合,展現材料循環的無限可能。彭宇弘(起夫)的《盼‧𪹚》轉化童年對苗栗元宵炸龍的期待,以回收塑料與燈光層次營造熱鬧與寧靜交錯的氛圍。英鈺設計工作室《臨暗仔的煙花》及張博智&賴正瑋的《隱性的脈動》系列作品、運用回收寶特瓶,透過簡單光學原理玩轉光影變化,前者捕捉夕陽西下的光影美學,後者將建築本身轉化為投影的光影波紋,呼應都市空間的能量流動。楊芳宜、賴桂春與林俊作共同創作的《臨暗塑光》則以回收塑袋與金屬線編織溫暖的光影小屋,詮釋客家文化中「惜物愛物」的永續精神。 |
聯絡人徐家敏 |
聯絡資訊27026141#217 |
發布日期2025/03/20 08:57:00 |
分類1:綜合資訊2:藝術文化3:媒體/新聞稿 |
相關檔案1:title : 1140320北市客基會新聞稿 客基會攜手文基會 開創新篇章 「臨暗仔」地景藝術節感受暮光中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380/relfile/10162/9377568/aa99b44d-42b9-42ce-be28-931e688daa94.odt |
相關連結(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圖片1:title : 2025臨暗仔地景藝術節-作品地圖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380/relpic/10162/9377568/857e634e-6e4d-4aac-8d24-6b537c0c111e.png 2:title : 2025臨暗仔地景藝術節-主視覺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380/relpic/10162/9377568/a3b55c62-ba5b-41cb-a9a6-104990c466ed.png 3:title : 1140321藝術節開幕式流程.JPG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380/relpic/10162/9377568/2d953956-f861-4124-9bbc-401674e4cb9f.jpg |
相關影音(空的。未填資料。) |
發布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