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 錄名更新 銘記歷史 落實轉型正義
- 文化新聞稿 @ 文化部

標題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 錄名更新 銘記歷史 落實轉型正義的上版日期是2025/4/24 下午 05:18:00, 內容是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4)日舉行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文化部長李遠、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代表、政治受難者前輩楊田郎等出席竣工揭牌典禮,期盼更完整銘記威權統治時期禁錮民主與剝奪人權的歷史記憶,落實轉型正義。 揭牌典禮上,政治受難....

文章類型0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連結模式連結(空)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6412
標題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 錄名更新 銘記歷史 落實轉型正義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4)日舉行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文化部長李遠、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代表、政治受難者前輩楊田郎等出席竣工揭牌典禮,期盼更完整銘記威權統治時期禁錮民主與剝奪人權的歷史記憶,落實轉型正義。

 

揭牌典禮上,政治受難者高一生的孫子、長號演奏家高崇文分享身為受難者家屬的感觸及影響,並與其夫人合奏鳳飛飛翻唱的名曲〈河邊春夢〉,傳遞穿越時代的記憶與思念。高崇文提到,祖父高一生被槍決(1954年4月17日)的71年後,他正在撰寫典禮致詞稿,近年來政府對於轉型正義與還原歷史原貌的努力,讓受難者後代能從更通透的角度了解先人的困境與抉擇。回顧歷史、追尋事件原貌,並非為了追求仇恨與對立,而是還原真相,給予受難者客觀的評價,他很慶幸今天的孩子們不用面對相同的悲劇。

 

基隆深美國小童聲合唱團在弦樂團伴奏下,帶來溫煦守護的〈千風之歌〉;童聲合唱團也與高崇文長號合作演出〈幸福進行曲〉,以樂音向未來傳達無限的希望。典禮最後,李遠與受難者團體代表、前輩家屬等人共同進行揭牌與豐碑儀式,將刻有名字的碑石安放於紀念碑上,表達對苦難歲月最深的感念。

 

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楊田郎致詞時表示,他因在戲院廁所表達對社會不滿的言論與想法而遭判刑7年,被捕時還是16歲的高中生。他先後被關押在新竹警局、臺北警總、軍法看守所,最後被移送綠島。日子雖然艱辛,但他從難友身上得到很多照顧,習得許多無形的知識,是令人難忘的經驗。出獄後,他在生活及工作上受到許多人的幫助,因而促使他偕同其他從綠島回來的難友們成立互助會,互相接濟、扶持。楊田郎表示,看到白色恐怖歷史藉由紀念碑的銘刻而得以永存,他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

 

「我也在這裡跟我的舅舅重逢了」,文化部長李遠說,人權紀念碑從2015年的8,079位,10年期間隨著各種史料的研究,增加到現在的12,060位,他的舅舅也是這12,060個名字中的其中一個。舅舅當年與另外7個人一起被槍決,埋在一塊只刻著歐陽宮斗等7人的磚塊底下,舅舅成為沒有名字的那個「等」字。這個當時沒有名字的舅舅叫黃梅,被槍斃的那年正是他出生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面的舅舅,「沒有想到的就在人權館裡的紀念碑上相遇」。

 

李遠說,白色恐怖是一段漫長的歷史,每一個被迫害的名字背後是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的背後是一個家族,而許許多多的家族加起來就是一個國家。如同他的舅舅黃梅或是歐陽宮斗等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很長的故事,也更顯出在紀念碑上刻上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至少能夠讓我們在不同的時候相遇,就如同我在這裡跟我的舅舅相遇、跟大家相遇」。

 

「作為文化部長,在我的工作上,轉型正義不會停止」,李遠提到,文化部已將《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送到立法院審查,在審查時,在野立委提出反對認為不該只限定白色恐怖時期,應該要再加入日治、清朝等。他很堅定地告訴反對的立委,「白色恐怖時期就是一段血淋淋的歷史,因為你們沒有過被害的經驗,所以不了解被害者家屬的心情,你們應該要了解別人的痛苦,才能夠真正面對白色恐怖是什麼」。李遠說,雖然條例尚未通過,但文化部已開放民間申請,先設立「具有轉型正義意義的場所」,期盼讓大家一起瞭解、面對白色恐怖真相。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於2015年設立的「人權紀念碑」,以水池營造寧靜氣氛,紀念碑以鐵製斜板為基礎,將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姓名及受難年代刻錄於錄名石塊上。由於政治受難前輩對於人權紀念碑更新多所期待,且隨著近年更多檔案及受難者資料釋出,2023年起國家人權博物館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總結報告「政治案件當事人」名單為基礎,持續查考比對檔案史料,並啟動諮詢會議、據以訂定《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紀念碑錄名作業要點》,邀集政治受難者代表及學者專家組成錄名審查委員會,期間亦就錄名更新名單及人權紀念碑總說明兩度辦理預告。

 

雖然因史料取得及查證上困難,致有許多待查證名單未錄名。而在2024年由審查委員會確認更新刻錄名單,由原有8,079位增加至12,060位。本次紀念碑整修,除錄名、空間增加、石塊固定改善外;另增設紀念碑查詢系統,以查詢錄名石塊的位置,並與「國家人權記憶庫」連結,讓各界得以查找威權統治時期政治案件的「人物、事件、空間、文物、史料、口述紀錄」6大主題資料,進一步瞭解政治受難者的生命史。

 

人權館表示,期盼以人權紀念碑的更新,致敬所有已知及未知的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讓政府及社會大眾都能銘記受難的每一刻,學得歷史的教訓,不再重蹈覆轍,共同見證守護臺灣的人權、民主、正義、自由與和平。

開始日期(空)
上版日期2025/4/24 下午 05:18:00
相關檔案(空)
相關連結(空)
相關圖片文化部長李遠(左5)、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左4)、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左3)、臺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右6)、臺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家田(右1),以及政治受難者前輩張則周(左2)、周賢農(左1)、陳中統(右2)、陳顯宗(右5)、楊田郎(右4)、楊國宇(右3)等共同主持揭牌儀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032efab6-7905-4c8f-8dd8-9dea91891285.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見證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圖左為臺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d85c22fe-2e90-4473-97b5-56b257f7354f.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進行人權紀念碑豐碑儀式。圖左為政治受難者前輩周賢農。(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8332994e-96fd-4e6a-8152-2f54121347d4.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進行人權紀念碑豐碑儀式。圖左為政治受難者前輩楊國宇。(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a444ea2a-2553-446f-96fa-3fb435c32c29.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見證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圖左為政治受難者前輩張則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f57d54c3-2aad-41ef-985b-0c5e086e3384.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見證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圖左為政治受難者前輩陳顯宗。(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95692951-569f-46b8-8094-d5f340f05111.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及家屬共同進行紀念碑豐碑儀式,致敬威權統治時期的政治受難者。圖中為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楊田郎。(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0e7a366a-ac5d-4974-9113-0cac2fe7e0e9.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及家屬共同進行紀念碑豐碑儀式,致敬威權統治時期的政治受難者。圖中為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陳中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75df300c-4d0b-4042-9cf1-6f8512c048c1.jpg);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強調,「作為文化部長,在我的工作上,轉型正義不會停止」。(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72b58fb1-c8b6-40df-83b9-f9bb21caa417.jpg);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楊田郎分享過去被關押的歷程,雖然日子艱辛,但難友給予許多照顧,也互相扶持著。(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af7b1bc5-d0aa-4277-a90c-1bdae029f05a.jpg);文化部長李遠在人權紀念碑前獻花致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ff4a237a-ea9c-4083-9ef9-fc42e3c34e99.jpg);人權館景美園區紀念碑除錄名、空間增加、石塊固定改善之外,亦增設紀念碑查詢系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8d8e1643-4276-46c7-a42b-c1e3f57a21b3.jpg);長號演奏家高崇文為政治受難者高一生的孫子,除分享身為受難者家屬的感觸,並與基隆深美國小童聲合唱團演出〈幸福進行曲〉,以樂音向未來傳達無限的希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503afa66-3362-4cb4-a5f9-a3da6d2a25f6.jpg);
點擊數270

文章類型

0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空)

連結模式連結

(空)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6412

標題

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 錄名更新 銘記歷史 落實轉型正義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4)日舉行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文化部長李遠、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代表、政治受難者前輩楊田郎等出席竣工揭牌典禮,期盼更完整銘記威權統治時期禁錮民主與剝奪人權的歷史記憶,落實轉型正義。

 

揭牌典禮上,政治受難者高一生的孫子、長號演奏家高崇文分享身為受難者家屬的感觸及影響,並與其夫人合奏鳳飛飛翻唱的名曲〈河邊春夢〉,傳遞穿越時代的記憶與思念。高崇文提到,祖父高一生被槍決(1954年4月17日)的71年後,他正在撰寫典禮致詞稿,近年來政府對於轉型正義與還原歷史原貌的努力,讓受難者後代能從更通透的角度了解先人的困境與抉擇。回顧歷史、追尋事件原貌,並非為了追求仇恨與對立,而是還原真相,給予受難者客觀的評價,他很慶幸今天的孩子們不用面對相同的悲劇。

 

基隆深美國小童聲合唱團在弦樂團伴奏下,帶來溫煦守護的〈千風之歌〉;童聲合唱團也與高崇文長號合作演出〈幸福進行曲〉,以樂音向未來傳達無限的希望。典禮最後,李遠與受難者團體代表、前輩家屬等人共同進行揭牌與豐碑儀式,將刻有名字的碑石安放於紀念碑上,表達對苦難歲月最深的感念。

 

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楊田郎致詞時表示,他因在戲院廁所表達對社會不滿的言論與想法而遭判刑7年,被捕時還是16歲的高中生。他先後被關押在新竹警局、臺北警總、軍法看守所,最後被移送綠島。日子雖然艱辛,但他從難友身上得到很多照顧,習得許多無形的知識,是令人難忘的經驗。出獄後,他在生活及工作上受到許多人的幫助,因而促使他偕同其他從綠島回來的難友們成立互助會,互相接濟、扶持。楊田郎表示,看到白色恐怖歷史藉由紀念碑的銘刻而得以永存,他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

 

「我也在這裡跟我的舅舅重逢了」,文化部長李遠說,人權紀念碑從2015年的8,079位,10年期間隨著各種史料的研究,增加到現在的12,060位,他的舅舅也是這12,060個名字中的其中一個。舅舅當年與另外7個人一起被槍決,埋在一塊只刻著歐陽宮斗等7人的磚塊底下,舅舅成為沒有名字的那個「等」字。這個當時沒有名字的舅舅叫黃梅,被槍斃的那年正是他出生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面的舅舅,「沒有想到的就在人權館裡的紀念碑上相遇」。

 

李遠說,白色恐怖是一段漫長的歷史,每一個被迫害的名字背後是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的背後是一個家族,而許許多多的家族加起來就是一個國家。如同他的舅舅黃梅或是歐陽宮斗等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很長的故事,也更顯出在紀念碑上刻上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至少能夠讓我們在不同的時候相遇,就如同我在這裡跟我的舅舅相遇、跟大家相遇」。

 

「作為文化部長,在我的工作上,轉型正義不會停止」,李遠提到,文化部已將《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送到立法院審查,在審查時,在野立委提出反對認為不該只限定白色恐怖時期,應該要再加入日治、清朝等。他很堅定地告訴反對的立委,「白色恐怖時期就是一段血淋淋的歷史,因為你們沒有過被害的經驗,所以不了解被害者家屬的心情,你們應該要了解別人的痛苦,才能夠真正面對白色恐怖是什麼」。李遠說,雖然條例尚未通過,但文化部已開放民間申請,先設立「具有轉型正義意義的場所」,期盼讓大家一起瞭解、面對白色恐怖真相。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於2015年設立的「人權紀念碑」,以水池營造寧靜氣氛,紀念碑以鐵製斜板為基礎,將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姓名及受難年代刻錄於錄名石塊上。由於政治受難前輩對於人權紀念碑更新多所期待,且隨著近年更多檔案及受難者資料釋出,2023年起國家人權博物館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總結報告「政治案件當事人」名單為基礎,持續查考比對檔案史料,並啟動諮詢會議、據以訂定《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紀念碑錄名作業要點》,邀集政治受難者代表及學者專家組成錄名審查委員會,期間亦就錄名更新名單及人權紀念碑總說明兩度辦理預告。

 

雖然因史料取得及查證上困難,致有許多待查證名單未錄名。而在2024年由審查委員會確認更新刻錄名單,由原有8,079位增加至12,060位。本次紀念碑整修,除錄名、空間增加、石塊固定改善外;另增設紀念碑查詢系統,以查詢錄名石塊的位置,並與「國家人權記憶庫」連結,讓各界得以查找威權統治時期政治案件的「人物、事件、空間、文物、史料、口述紀錄」6大主題資料,進一步瞭解政治受難者的生命史。

 

人權館表示,期盼以人權紀念碑的更新,致敬所有已知及未知的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讓政府及社會大眾都能銘記受難的每一刻,學得歷史的教訓,不再重蹈覆轍,共同見證守護臺灣的人權、民主、正義、自由與和平。

開始日期

(空)

上版日期

2025/4/24 下午 05:18:00

相關檔案

(空)

相關連結

(空)

相關圖片

文化部長李遠(左5)、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左4)、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左3)、臺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右6)、臺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家田(右1),以及政治受難者前輩張則周(左2)、周賢農(左1)、陳中統(右2)、陳顯宗(右5)、楊田郎(右4)、楊國宇(右3)等共同主持揭牌儀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032efab6-7905-4c8f-8dd8-9dea91891285.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見證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圖左為臺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d85c22fe-2e90-4473-97b5-56b257f7354f.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進行人權紀念碑豐碑儀式。圖左為政治受難者前輩周賢農。(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8332994e-96fd-4e6a-8152-2f54121347d4.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進行人權紀念碑豐碑儀式。圖左為政治受難者前輩楊國宇。(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a444ea2a-2553-446f-96fa-3fb435c32c29.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見證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圖左為政治受難者前輩張則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f57d54c3-2aad-41ef-985b-0c5e086e3384.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見證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圖左為政治受難者前輩陳顯宗。(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95692951-569f-46b8-8094-d5f340f05111.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及家屬共同進行紀念碑豐碑儀式,致敬威權統治時期的政治受難者。圖中為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楊田郎。(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0e7a366a-ac5d-4974-9113-0cac2fe7e0e9.jpg);文化部長李遠(右)陪同政治受難者前輩及家屬共同進行紀念碑豐碑儀式,致敬威權統治時期的政治受難者。圖中為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陳中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75df300c-4d0b-4042-9cf1-6f8512c048c1.jpg);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強調,「作為文化部長,在我的工作上,轉型正義不會停止」。(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72b58fb1-c8b6-40df-83b9-f9bb21caa417.jpg);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楊田郎分享過去被關押的歷程,雖然日子艱辛,但難友給予許多照顧,也互相扶持著。(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af7b1bc5-d0aa-4277-a90c-1bdae029f05a.jpg);文化部長李遠在人權紀念碑前獻花致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ff4a237a-ea9c-4083-9ef9-fc42e3c34e99.jpg);人權館景美園區紀念碑除錄名、空間增加、石塊固定改善之外,亦增設紀念碑查詢系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8d8e1643-4276-46c7-a42b-c1e3f57a21b3.jpg);長號演奏家高崇文為政治受難者高一生的孫子,除分享身為受難者家屬的感觸,並與基隆深美國小童聲合唱團演出〈幸福進行曲〉,以樂音向未來傳達無限的希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6412/503afa66-3362-4cb4-a5f9-a3da6d2a25f6.jpg);

點擊數

270

根據名稱 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 錄名更新 銘記歷史 落實轉型正義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 錄名更新 銘記歷史 落實轉型正義 資料。

[ 搜尋所有 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 錄名更新 銘記歷史 落實轉型正義 ... ]

在『文化新聞稿』資料集內搜尋:


與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 錄名更新 銘記歷史 落實轉型正義同分類的文化新聞稿

文化黑潮助攻藝術家 賴純純前進2025日本大阪世博

上版日期: 2025/4/16 下午 02:55:00 | 內容: 文化部自2024年起,以「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補助」強化資源支持創作歷程豐富,且作品發展成熟的中壯世代視覺藝術創作者走向國際舞台。繼去年順利協助15案計畫出國展覽,完成與17個國外藝術組織...

臺文館2025故事聯合國開跑!  全球怪獸大集合,帶你走進奇幻冒險的國度

上版日期: 2025/4/16 下午 02:23:00 | 內容: 小朋友準備好了嗎?國立臺灣文學館的年度盛事「故事聯合國」即將在2025年4月26日熱鬧登場!今年將帶領小朋友們搭乘「奇幻怪獸、冒險旅行」號,除了臺灣在地原創繪本外,穿越到美國、日本、印度、比利時、英國...

國片《小雁與吳愛麗》勇奪芝加哥亞洲躍動影展評審團大獎

上版日期: 2025/4/15 下午 03:34:00 | 內容: 第19屆芝加哥亞洲躍動影展(Asian Pop-Up Cinema, APUC)於3月20至4月13日舉行,在文化部支持下,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與影展合作,特別辦理臺灣專題系列,選映《鬼才之道》、《老狐...

臺南生活美學館喜迎70年館慶 「南臺灣工藝大展─生活‧美學‧工藝」精彩開幕

上版日期: 2025/4/18 下午 02:11: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今年歡喜迎接70年館慶,特別策辦「南臺灣工藝大展—生活‧美學‧工藝」,今(18)日舉辦開幕暨館慶活動,文化部長李遠、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長黃瓊瑩、臺南市政府副市長...

在臺傳承74年 蒙古民族成吉思汗祭典 見證臺灣多元文化發展

上版日期: 2025/4/18 下午 12:57:00 | 內容: 文化部今(18)日(農曆3月21日)在臺北福華大飯店舉辦「114年蒙古民族紀念儀典-成吉思汗祭典」。成吉思汗為蒙古族人聖祖,依傳統每年農曆3月21日蒙古族人均舉行盛大祭典,在臺傳承迄今已74年,深具意...

【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即將啟程參展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上版日期: 2025/4/17 下午 04:54: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國立成功大學團隊策畫「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計畫「【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NON-Belief: Taiwan Intelligens...

臺博館「Food Food得正」共創地球力 2025地球日活動聚焦永續飲食

上版日期: 2025/4/17 下午 03:56:00 | 內容: 響應2025年世界地球日「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主題,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將於本週六(19日)在臺博館南門館合作辦理「Food Food得正—山...

東南亞6國11位藝評人訪臺 搭建專業交流網絡

上版日期: 2025/4/17 下午 02:58:00 | 內容: 文化部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文化組與新加坡非營利藝術組織ArtsEquator合作,共同推動東南亞6國11位藝評人於4月中旬訪臺,除透過兩廳院主辦的臺灣國際藝術節臺灣週(TIFA Taiwan)密集認識臺灣...

彰化藝術高中第十五屆師生聯展「Mukaku」

上版日期: 2025/4/17 下午 02:48: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4年4月16日至5月18日,於該館第三展覽室舉辦「Mukaku—彰化縣立彰化藝術高級中學第15屆美術班師生聯展」,由彰化藝術高中24位師生共同展出91件作...

響應423世界閱讀日 文化部邀請民眾一起「閱讀.腦內飛」

上版日期: 2025/4/17 上午 10:31:00 | 內容: 響應423世界閱讀日,文化部舉辦2025年世界閱讀日「閱讀.腦內飛」主題活動,將於4月19日(星期六)至27日(星期日)期間,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運用100本精選書籍,首度策劃連續9天,集...

「獵人之徑.海人之道」特展布拉格開幕 臺捷攜手呈現原住民族文化

上版日期: 2025/4/16 下午 05:49:00 | 內容: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合作特展「獵人之徑.海人之道:臺灣原住民族山林與海洋智慧」即日起於捷克首都布拉格展出。展覽聚焦臺灣原住民族的山林與海洋文化,亮點包括由雅美(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團...

2025世界閱讀日「閱讀.腦內飛」正式啟航 文化部長李遠宣布:努力爭取辦理「金繪獎」及推出「下一本作品獎勵」

上版日期: 2025/4/19 下午 04:41:00 | 內容: 文化部為響應423世界閱讀日,自今(19)日起至27日(星期日)期間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首度連續舉辦9天的「閱讀.腦內飛」閱讀推廣活動。文化部長李遠親臨現場,與眾多來自文學、漫畫、出版及藝...

文化部與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合作 王文志作品《擁抱小豆島》成為臺灣文化外交新名片

上版日期: 2025/4/19 上午 11:42:00 | 內容: 文化部駐日臺灣文化中心邀請臺灣藝術家王文志作品《擁抱小豆島》至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參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為亞洲知名的國際3年展,每屆吸引近百萬人次參訪,本屆計有37個國家地區256件作品參展。昨(18...

小鎮、人間與非直接攝影的敘事交匯 2025《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許蒼澤》、《蔡明德》、《章光和》出版

上版日期: 2025/4/18 下午 06:17: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編製《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八輯《許蒼澤》、《蔡明德》、《章光和》共3冊攝影家專書出版,今(18)日舉行新書發表會,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

藝術家黃志超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上版日期: 2025/4/20 下午 05:05:00 | 內容: 藝術家黃志超於3月2日辭世,享壽84歲。為表彰其對臺灣藝術的成就與貢獻,文化部藝術發展司長周雅菁今(20)日出席紀念茶會,並頒贈文化部旌揚狀,由黃志超夫人吳秋麗代表受贈。黃志超年少對藝術產生興趣,曾向...

文化黑潮助攻藝術家 賴純純前進2025日本大阪世博

上版日期: 2025/4/16 下午 02:55:00 | 內容: 文化部自2024年起,以「文化黑潮之中壯世代藝術家國際展覽補助」強化資源支持創作歷程豐富,且作品發展成熟的中壯世代視覺藝術創作者走向國際舞台。繼去年順利協助15案計畫出國展覽,完成與17個國外藝術組織...

臺文館2025故事聯合國開跑!  全球怪獸大集合,帶你走進奇幻冒險的國度

上版日期: 2025/4/16 下午 02:23:00 | 內容: 小朋友準備好了嗎?國立臺灣文學館的年度盛事「故事聯合國」即將在2025年4月26日熱鬧登場!今年將帶領小朋友們搭乘「奇幻怪獸、冒險旅行」號,除了臺灣在地原創繪本外,穿越到美國、日本、印度、比利時、英國...

國片《小雁與吳愛麗》勇奪芝加哥亞洲躍動影展評審團大獎

上版日期: 2025/4/15 下午 03:34:00 | 內容: 第19屆芝加哥亞洲躍動影展(Asian Pop-Up Cinema, APUC)於3月20至4月13日舉行,在文化部支持下,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與影展合作,特別辦理臺灣專題系列,選映《鬼才之道》、《老狐...

臺南生活美學館喜迎70年館慶 「南臺灣工藝大展─生活‧美學‧工藝」精彩開幕

上版日期: 2025/4/18 下午 02:11: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今年歡喜迎接70年館慶,特別策辦「南臺灣工藝大展—生活‧美學‧工藝」,今(18)日舉辦開幕暨館慶活動,文化部長李遠、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長黃瓊瑩、臺南市政府副市長...

在臺傳承74年 蒙古民族成吉思汗祭典 見證臺灣多元文化發展

上版日期: 2025/4/18 下午 12:57:00 | 內容: 文化部今(18)日(農曆3月21日)在臺北福華大飯店舉辦「114年蒙古民族紀念儀典-成吉思汗祭典」。成吉思汗為蒙古族人聖祖,依傳統每年農曆3月21日蒙古族人均舉行盛大祭典,在臺傳承迄今已74年,深具意...

【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即將啟程參展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上版日期: 2025/4/17 下午 04:54: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國立成功大學團隊策畫「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計畫「【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NON-Belief: Taiwan Intelligens...

臺博館「Food Food得正」共創地球力 2025地球日活動聚焦永續飲食

上版日期: 2025/4/17 下午 03:56:00 | 內容: 響應2025年世界地球日「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主題,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將於本週六(19日)在臺博館南門館合作辦理「Food Food得正—山...

東南亞6國11位藝評人訪臺 搭建專業交流網絡

上版日期: 2025/4/17 下午 02:58:00 | 內容: 文化部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文化組與新加坡非營利藝術組織ArtsEquator合作,共同推動東南亞6國11位藝評人於4月中旬訪臺,除透過兩廳院主辦的臺灣國際藝術節臺灣週(TIFA Taiwan)密集認識臺灣...

彰化藝術高中第十五屆師生聯展「Mukaku」

上版日期: 2025/4/17 下午 02:48: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4年4月16日至5月18日,於該館第三展覽室舉辦「Mukaku—彰化縣立彰化藝術高級中學第15屆美術班師生聯展」,由彰化藝術高中24位師生共同展出91件作...

響應423世界閱讀日 文化部邀請民眾一起「閱讀.腦內飛」

上版日期: 2025/4/17 上午 10:31:00 | 內容: 響應423世界閱讀日,文化部舉辦2025年世界閱讀日「閱讀.腦內飛」主題活動,將於4月19日(星期六)至27日(星期日)期間,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運用100本精選書籍,首度策劃連續9天,集...

「獵人之徑.海人之道」特展布拉格開幕 臺捷攜手呈現原住民族文化

上版日期: 2025/4/16 下午 05:49:00 | 內容: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合作特展「獵人之徑.海人之道:臺灣原住民族山林與海洋智慧」即日起於捷克首都布拉格展出。展覽聚焦臺灣原住民族的山林與海洋文化,亮點包括由雅美(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團...

2025世界閱讀日「閱讀.腦內飛」正式啟航 文化部長李遠宣布:努力爭取辦理「金繪獎」及推出「下一本作品獎勵」

上版日期: 2025/4/19 下午 04:41:00 | 內容: 文化部為響應423世界閱讀日,自今(19)日起至27日(星期日)期間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首度連續舉辦9天的「閱讀.腦內飛」閱讀推廣活動。文化部長李遠親臨現場,與眾多來自文學、漫畫、出版及藝...

文化部與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合作 王文志作品《擁抱小豆島》成為臺灣文化外交新名片

上版日期: 2025/4/19 上午 11:42:00 | 內容: 文化部駐日臺灣文化中心邀請臺灣藝術家王文志作品《擁抱小豆島》至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參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為亞洲知名的國際3年展,每屆吸引近百萬人次參訪,本屆計有37個國家地區256件作品參展。昨(18...

小鎮、人間與非直接攝影的敘事交匯 2025《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許蒼澤》、《蔡明德》、《章光和》出版

上版日期: 2025/4/18 下午 06:17: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編製《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八輯《許蒼澤》、《蔡明德》、《章光和》共3冊攝影家專書出版,今(18)日舉行新書發表會,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

藝術家黃志超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上版日期: 2025/4/20 下午 05:05:00 | 內容: 藝術家黃志超於3月2日辭世,享壽84歲。為表彰其對臺灣藝術的成就與貢獻,文化部藝術發展司長周雅菁今(20)日出席紀念茶會,並頒贈文化部旌揚狀,由黃志超夫人吳秋麗代表受贈。黃志超年少對藝術產生興趣,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