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塞車好心煩!自動駕駛讓你暢行無阻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年節塞車好心煩!自動駕駛讓你暢行無阻的作者是簡茹因, 發布日期是2021/2/5, 服務機構是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摘要是每到年節時期,不管返鄉或是出遊,用路人最討厭遇到的就是塞車,漫長的等待、讓人踩剎車踩到腳痛的行車速度,抑或是被汽車廢煙包圍的感覺,本是愉悅心情恐怕都大打折扣。你也是恨不得讓「塞車」這個詞消失在這世界上的人嗎?自動駕駛或許能幫你達成心願喔!感到好奇的話,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標題年節塞車好心煩!自動駕駛讓你暢行無阻
摘要每到年節時期,不管返鄉或是出遊,用路人最討厭遇到的就是塞車,漫長的等待、讓人踩剎車踩到腳痛的行車速度,抑或是被汽車廢煙包圍的感覺,本是愉悅心情恐怕都大打折扣。你也是恨不得讓「塞車」這個詞消失在這世界上的人嗎?自動駕駛或許能幫你達成心願喔!感到好奇的話,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032940ea-47e5-4ebb-843a-1cba3c8b2699
作者簡茹因
服務機構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發布日期2021/2/5

標題

年節塞車好心煩!自動駕駛讓你暢行無阻

摘要

每到年節時期,不管返鄉或是出遊,用路人最討厭遇到的就是塞車,漫長的等待、讓人踩剎車踩到腳痛的行車速度,抑或是被汽車廢煙包圍的感覺,本是愉悅心情恐怕都大打折扣。你也是恨不得讓「塞車」這個詞消失在這世界上的人嗎?自動駕駛或許能幫你達成心願喔!感到好奇的話,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032940ea-47e5-4ebb-843a-1cba3c8b2699

作者

簡茹因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發布日期

2021/2/5

根據名稱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0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0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0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0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

根據姓名 簡茹因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簡茹因 ...)

年節塞車好心煩!自動駕駛讓你暢行無阻

作者: 簡茹因 | 發布日期: 20210205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每到年節時期,不管返鄉或是出遊,用路人最討厭遇到的就是塞車,漫長的等待、讓人踩剎車踩到腳痛的行車速度,抑或是被汽車廢煙包圍的感覺,本是愉悅心情恐怕都大打折扣。你也是恨不得讓「塞車」這個詞消失在這世界上...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氫」進你的生活,探索太陽能變成電的秘密——專訪東海化學系助理教授王迪彥

作者: 簡茹因 | 發布日期: 2021042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氫」進你的生活,探索太陽能變成電的秘密——專訪東海化學系助理教授王迪彥

作者: 簡茹因 | 發布日期: 2021/4/2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年節塞車好心煩!自動駕駛讓你暢行無阻

作者: 簡茹因 | 發布日期: 20210205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每到年節時期,不管返鄉或是出遊,用路人最討厭遇到的就是塞車,漫長的等待、讓人踩剎車踩到腳痛的行車速度,抑或是被汽車廢煙包圍的感覺,本是愉悅心情恐怕都大打折扣。你也是恨不得讓「塞車」這個詞消失在這世界上...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氫」進你的生活,探索太陽能變成電的秘密——專訪東海化學系助理教授王迪彥

作者: 簡茹因 | 發布日期: 2021042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氫」進你的生活,探索太陽能變成電的秘密——專訪東海化學系助理教授王迪彥

作者: 簡茹因 | 發布日期: 2021/4/2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簡茹因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年節塞車好心煩!自動駕駛讓你暢行無阻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摩根與他的學生們

作者: 丁照棣 | 發布日期: 20161128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 摘要: 如果說孟德爾是遺傳學之父,摩根在遺傳學上的重要性,應該和孟德爾不相上下。他以果蠅為模式生物,創立了染色體學說,開啟了現代遺傳學。但摩根的成就其實並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他還有一群傑出的學生作為他的左右...

左撇子只有被集體霸凌的份?不!我們有隱藏的天生優勢

作者: 魏妤亘 | 發布日期: 20190813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 摘要: 正在閱讀本文的你,是用右手還是左手在操控滑鼠呢?從古至今,我們的生活體驗幾乎都是為了右撇子來設計,為了因應這個對左撇子極度不友善的環境,讓世界看見左撇子生活中的不方便,1976年美國的國際左撇子聯盟將...

「你」是由基因還是環境所決定?

作者: 王秀雲 | 發布日期: 20161007 | 服務機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 | 摘要: 人的特徵究竟是天生,還是後天學習的?這個問題一直在科學與社會爭議著。不過,在表觀遺傳學與腦神經科學研究起步後,已說明人確實受環境影響。本文將帶大家重新思考先天與後天的關係。

為什麼吃年糕容易脹氣?

作者: 詹佳和 | 發布日期: 20180529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過年小朋友喜歡吃甜甜的年糕,但年糕的原料——糯米比較難消化,因此常被囑咐不要吃太多。但為什麼腸胃不容易消化年糕呢?那是因為糯米中含有比例較高的支鏈澱粉,支鏈澱粉在分子結構上就像是一棵長了很多枝條的矮樹...

如何年年有「魚」?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16 | 服務機構: | 摘要: 台灣四面環島,台灣人愛吃魚,不是件新鮮事。但你知道,海裡的魚已經越來越少了嗎?以東港的黑鮪魚季來說,88年一年還能捕獲一萬兩千多條,但到了2015年竟然連一千條都不到。漁獲量的削減十分驚人,但聰明吃—...

拜拜燒香會讓孩子變笨!?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2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我們平常燒的香聞久了會影響到小朋友的智力發展?這是真的還是假的?聽起來是不是很嚇人呢?別擔心,今天科學了沒?就馬上帶您了解這到底是怎麼個回事?

高承載管制可以舒緩塞車窘境嗎?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70801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如今,塞車幾乎成為了都會區居民的日常,減輕都市的交通壅塞刻不容緩,為了解決塞車問題,世界第二大都市——雅加達設置了高承載車輛(HOV)的專用道,規定只有承載三人以上的汽車才能通行,對此,美國學者研究發...

廚餘大變身

作者: 東玉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10411 | 服務機構: | 摘要: 過年免不了大魚大肉。酒足飯飽之後,剩下來的廚餘,是最難處理的一種垃圾。因為不管它在餐桌上是如何秀色可餐;當它變成廚餘,就和好味道從此絕緣。 這是因為廚餘裡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油脂。放久之後,碳水化...

認知神經研究新發現,改善數學學習障礙

作者: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1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只要透過玩遊戲的方式,就可以強化大腦的神經元活化,進而加強數線的概念,讓腦部負責數學運算的區域發展。改善部分小朋友對於數學學習的障礙,即使是一般的小朋友,也可以強化大腦對數理空間的演算連結!

廚房裡的科學:臭豆腐(吃在地、趁當季之大豆製品)

作者: 謝沛妤 | 發布日期: 2018060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酒精塊的製作-火鍋常用的熱源之一

作者: 楊水平 | 發布日期: 20151231 | 服務機構: 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 | 摘要: 中學化學示範實驗:酒精塊的製作---火鍋常用的熱源之一 Chemical Demonstrations: Making Solid Alcohol for Hot Pot 市售的酒精塊(膠態酒精)並...

如何避免蔬菜中的硝酸鹽?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21 | 服務機構: | 摘要: 冷颼颼的冬天好想吃火鍋,不過火鍋的湯到底可不可以喝?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許朝凱主任指出,如果火鍋中加入許多硝酸鹽含量較高的蔬菜,如青江菜、小白菜及萵苣,硝酸鹽就會跑進湯裡。但只要先熱水汆燙或經過「溫...

惡紫之奪朱?「灰色食品」的科技與社會

作者: 郭文華 | 發布日期: 20151105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摘要: 處理食安不能全靠科技,也需要社會反省。一味把科技從社會切離,甚至使它們對立,非但不能解決問題,更因為把這些問題看作獨立事件,選擇性詮釋科技,徒然折損科學社群日益脆弱的公信力。

養鴨人家:生物科技與鴨

作者: 蕭孟衿 | 發布日期: 20081205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 | 摘要: 餐桌上的鴨肉和生物科技有什麼關聯?蛋黃除了供食用之外還可以做什麼?有一天,你吃的藥品可能來自鴨子!

野生動物:本島美麗的傳說–鴛鴦

作者: 孫元勳 | 發布日期: 20060206 | 服務機構: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 摘要: 臺灣人由於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談到鴛鴦總會聯想到中國,但是這種美麗的傳說並非中國所能獨領風騷,臺灣竟然也有野生鴛鴦!看完本文,讀者或有驚艷的喜悅。

摩根與他的學生們

作者: 丁照棣 | 發布日期: 20161128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 摘要: 如果說孟德爾是遺傳學之父,摩根在遺傳學上的重要性,應該和孟德爾不相上下。他以果蠅為模式生物,創立了染色體學說,開啟了現代遺傳學。但摩根的成就其實並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他還有一群傑出的學生作為他的左右...

左撇子只有被集體霸凌的份?不!我們有隱藏的天生優勢

作者: 魏妤亘 | 發布日期: 20190813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 摘要: 正在閱讀本文的你,是用右手還是左手在操控滑鼠呢?從古至今,我們的生活體驗幾乎都是為了右撇子來設計,為了因應這個對左撇子極度不友善的環境,讓世界看見左撇子生活中的不方便,1976年美國的國際左撇子聯盟將...

「你」是由基因還是環境所決定?

作者: 王秀雲 | 發布日期: 20161007 | 服務機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 | 摘要: 人的特徵究竟是天生,還是後天學習的?這個問題一直在科學與社會爭議著。不過,在表觀遺傳學與腦神經科學研究起步後,已說明人確實受環境影響。本文將帶大家重新思考先天與後天的關係。

為什麼吃年糕容易脹氣?

作者: 詹佳和 | 發布日期: 20180529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過年小朋友喜歡吃甜甜的年糕,但年糕的原料——糯米比較難消化,因此常被囑咐不要吃太多。但為什麼腸胃不容易消化年糕呢?那是因為糯米中含有比例較高的支鏈澱粉,支鏈澱粉在分子結構上就像是一棵長了很多枝條的矮樹...

如何年年有「魚」?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16 | 服務機構: | 摘要: 台灣四面環島,台灣人愛吃魚,不是件新鮮事。但你知道,海裡的魚已經越來越少了嗎?以東港的黑鮪魚季來說,88年一年還能捕獲一萬兩千多條,但到了2015年竟然連一千條都不到。漁獲量的削減十分驚人,但聰明吃—...

拜拜燒香會讓孩子變笨!?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2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我們平常燒的香聞久了會影響到小朋友的智力發展?這是真的還是假的?聽起來是不是很嚇人呢?別擔心,今天科學了沒?就馬上帶您了解這到底是怎麼個回事?

高承載管制可以舒緩塞車窘境嗎?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70801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如今,塞車幾乎成為了都會區居民的日常,減輕都市的交通壅塞刻不容緩,為了解決塞車問題,世界第二大都市——雅加達設置了高承載車輛(HOV)的專用道,規定只有承載三人以上的汽車才能通行,對此,美國學者研究發...

廚餘大變身

作者: 東玉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10411 | 服務機構: | 摘要: 過年免不了大魚大肉。酒足飯飽之後,剩下來的廚餘,是最難處理的一種垃圾。因為不管它在餐桌上是如何秀色可餐;當它變成廚餘,就和好味道從此絕緣。 這是因為廚餘裡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油脂。放久之後,碳水化...

認知神經研究新發現,改善數學學習障礙

作者: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1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只要透過玩遊戲的方式,就可以強化大腦的神經元活化,進而加強數線的概念,讓腦部負責數學運算的區域發展。改善部分小朋友對於數學學習的障礙,即使是一般的小朋友,也可以強化大腦對數理空間的演算連結!

廚房裡的科學:臭豆腐(吃在地、趁當季之大豆製品)

作者: 謝沛妤 | 發布日期: 2018060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酒精塊的製作-火鍋常用的熱源之一

作者: 楊水平 | 發布日期: 20151231 | 服務機構: 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 | 摘要: 中學化學示範實驗:酒精塊的製作---火鍋常用的熱源之一 Chemical Demonstrations: Making Solid Alcohol for Hot Pot 市售的酒精塊(膠態酒精)並...

如何避免蔬菜中的硝酸鹽?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21 | 服務機構: | 摘要: 冷颼颼的冬天好想吃火鍋,不過火鍋的湯到底可不可以喝?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檢驗室許朝凱主任指出,如果火鍋中加入許多硝酸鹽含量較高的蔬菜,如青江菜、小白菜及萵苣,硝酸鹽就會跑進湯裡。但只要先熱水汆燙或經過「溫...

惡紫之奪朱?「灰色食品」的科技與社會

作者: 郭文華 | 發布日期: 20151105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摘要: 處理食安不能全靠科技,也需要社會反省。一味把科技從社會切離,甚至使它們對立,非但不能解決問題,更因為把這些問題看作獨立事件,選擇性詮釋科技,徒然折損科學社群日益脆弱的公信力。

養鴨人家:生物科技與鴨

作者: 蕭孟衿 | 發布日期: 20081205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 | 摘要: 餐桌上的鴨肉和生物科技有什麼關聯?蛋黃除了供食用之外還可以做什麼?有一天,你吃的藥品可能來自鴨子!

野生動物:本島美麗的傳說–鴛鴦

作者: 孫元勳 | 發布日期: 20060206 | 服務機構: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 摘要: 臺灣人由於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談到鴛鴦總會聯想到中國,但是這種美麗的傳說並非中國所能獨領風騷,臺灣竟然也有野生鴛鴦!看完本文,讀者或有驚艷的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