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發電:台灣發展地熱發電之困境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地熱發電:台灣發展地熱發電之困境 的作者是林子耕 , 發布日期是2018/4/10 , 服務機構是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是台灣位處板塊接觸帶,地質活動頻繁,坐擁大量的地熱及溫泉資源,適合發展地熱發電。自1993年清水地熱電廠停止營運後,台灣至今鮮少有正式商轉的地熱電廠案例。如今,台灣政府訂下在2025年前,建置200 MWe裝置容量的地熱發電目標。眼見期限在及,政府單位與民間公司必須得想辦法突破地熱資源發展的窘境,才能... .
根據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公司名稱: 中宇 | 職稱: 獨立董事 | 就任日期: 1120621 | 公司代號: 1535 | 出表日期: 1140521 | 主要現職: 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名譽教授 | 主要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教授、所長;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副院長 | 目前兼任其他公司名稱: 九豪精密陶瓷(股)公司 | 其他公司職稱: 獨立董事 | 備註:
@ 上市公司獨立董監事兼任情形彙總表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的資源量十分豐富,目前已發展出三種主要開採的方式,是許多國家未來希望開發的新興能源。經台灣研究人員調查,台灣本島西南海域可能蘊藏大量天然氣水合物,若得以成功開採,則能夠扭轉台...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的資源量十分豐富,目前已發展出三種主要開採的方式,是許多國家未來希望開發的新興能源。經台灣研究人員調查,台灣本島西南海域可能蘊藏大量天然氣水合物,若得以成功開採,則能夠扭轉台...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位處板塊接觸帶,地質活動頻繁,坐擁大量的地熱及溫泉資源,適合發展地熱發電。自1993年清水地熱電廠停止營運後,台灣至今鮮少有正式商轉的地熱電廠案例。如今,台灣政府訂下在2025年前,建置200 M...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邱詠程 | 發布日期: 20180305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你知道的清淨能源有哪些?「清淨能源」(Clean energy)又稱為綠色能源(綠能,Green energy),所指的是無汙染的能源。隨著環保思潮的浪潮下,清淨能源對環境的污染較低,也逐漸成為各國對...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邱詠程 | 發布日期: 2018/3/5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你知道的清淨能源有哪些?「清淨能源」(Clean energy)又稱為綠色能源(綠能,Green energy),所指的是無汙染的能源。隨著環保思潮的浪潮下,清淨能源對環境的污染較低,也逐漸成為各國對...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313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再生能源的定義為,由自然過程產生且具有源源不斷補給的能源,是來自太陽或者地球內部的熱源直接或者間接演變而來的,地熱能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3/13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再生能源的定義為,由自然過程產生且具有源源不斷補給的能源,是來自太陽或者地球內部的熱源直接或者間接演變而來的,地熱能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公司名稱: 中宇 | 職稱: 獨立董事 | 就任日期: 1120621 | 公司代號: 1535 | 出表日期: 1140521 | 主要現職: 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名譽教授 | 主要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教授、所長;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副院長 | 目前兼任其他公司名稱: 九豪精密陶瓷(股)公司 | 其他公司職稱: 獨立董事 | 備註:
@ 上市公司獨立董監事兼任情形彙總表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的資源量十分豐富,目前已發展出三種主要開採的方式,是許多國家未來希望開發的新興能源。經台灣研究人員調查,台灣本島西南海域可能蘊藏大量天然氣水合物,若得以成功開採,則能夠扭轉台...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的資源量十分豐富,目前已發展出三種主要開採的方式,是許多國家未來希望開發的新興能源。經台灣研究人員調查,台灣本島西南海域可能蘊藏大量天然氣水合物,若得以成功開採,則能夠扭轉台...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位處板塊接觸帶,地質活動頻繁,坐擁大量的地熱及溫泉資源,適合發展地熱發電。自1993年清水地熱電廠停止營運後,台灣至今鮮少有正式商轉的地熱電廠案例。如今,台灣政府訂下在2025年前,建置200 M...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邱詠程 | 發布日期: 20180305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你知道的清淨能源有哪些?「清淨能源」(Clean energy)又稱為綠色能源(綠能,Green energy),所指的是無汙染的能源。隨著環保思潮的浪潮下,清淨能源對環境的污染較低,也逐漸成為各國對...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邱詠程 | 發布日期: 2018/3/5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你知道的清淨能源有哪些?「清淨能源」(Clean energy)又稱為綠色能源(綠能,Green energy),所指的是無汙染的能源。隨著環保思潮的浪潮下,清淨能源對環境的污染較低,也逐漸成為各國對...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313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再生能源的定義為,由自然過程產生且具有源源不斷補給的能源,是來自太陽或者地球內部的熱源直接或者間接演變而來的,地熱能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3/13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再生能源的定義為,由自然過程產生且具有源源不斷補給的能源,是來自太陽或者地球內部的熱源直接或者間接演變而來的,地熱能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
根據姓名 林子耕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6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林子耕 ...)作者: 林子耕 | 指導教授: 謝秉志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7 | 論文名稱(外文):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CO2 Enhanced Gas Recovery in Class 1 Gas Hydrate Deposits Offshore Sou... | 系所名稱: 資源工程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地熱能是一種乾淨的再生能源,由於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持續衰變,會釋放出大量的輻射熱能,越深入地球則溫度越高,若能利用地熱發電,其運轉成本低廉、發電能力穩定、腹地小且抗天災能力強,是未來發展綠能基載電力...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對於無法自產能源的台灣來說,便宜的火力發電變成了無可避免的選擇,然而,燃燒煤礦所帶來的空氣汙染與二氧化碳排放,將對地球環境造成嚴重的負擔。因此,透過潔淨煤、二氧化碳捕集的技術來改善上述問題,是台灣能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地熱能為一種乾淨再生能源,其最大的特色便是具有風力、太陽能等綠能所欠缺的供電穩定性,可以做為基載電力使用,甚至可以透過小型地熱能電廠與智慧蓄能設備配合,在短時間達到供應大量尖載電力的調配操作。台灣位處...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石油並非永續能源,隨著傳統油氣逐日耗盡,人類勢必需尋找非傳統開採的油氣來源,抑或是尋求替代能源做為解方。近年來,頁岩氣、油沙和天然氣水合物,已經成為非傳統油氣的主要來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火力發電是台灣取得能源的主要途徑,透過燃燒「煤礦」推動整個國家的行進。比起化石燃料,煤礦是更易儲存、易運輸、又便宜的電力來源,對於仰賴進口能源的台灣而言,是極具優勢的選擇。同時,煤礦帶來的空氣汙染也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指導教授: 謝秉志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7 | 論文名稱(外文):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CO2 Enhanced Gas Recovery in Class 1 Gas Hydrate Deposits Offshore Sou... | 系所名稱: 資源工程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地熱能是一種乾淨的再生能源,由於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持續衰變,會釋放出大量的輻射熱能,越深入地球則溫度越高,若能利用地熱發電,其運轉成本低廉、發電能力穩定、腹地小且抗天災能力強,是未來發展綠能基載電力...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對於無法自產能源的台灣來說,便宜的火力發電變成了無可避免的選擇,然而,燃燒煤礦所帶來的空氣汙染與二氧化碳排放,將對地球環境造成嚴重的負擔。因此,透過潔淨煤、二氧化碳捕集的技術來改善上述問題,是台灣能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地熱能為一種乾淨再生能源,其最大的特色便是具有風力、太陽能等綠能所欠缺的供電穩定性,可以做為基載電力使用,甚至可以透過小型地熱能電廠與智慧蓄能設備配合,在短時間達到供應大量尖載電力的調配操作。台灣位處...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石油並非永續能源,隨著傳統油氣逐日耗盡,人類勢必需尋找非傳統開採的油氣來源,抑或是尋求替代能源做為解方。近年來,頁岩氣、油沙和天然氣水合物,已經成為非傳統油氣的主要來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火力發電是台灣取得能源的主要途徑,透過燃燒「煤礦」推動整個國家的行進。比起化石燃料,煤礦是更易儲存、易運輸、又便宜的電力來源,對於仰賴進口能源的台灣而言,是極具優勢的選擇。同時,煤礦帶來的空氣汙染也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林子耕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作者: 秦咸靜 | 發布日期: 20170720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企劃推廣組 | 摘要: 2016年的唐獎生技醫藥獎,由法國的伊曼紐.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美國的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與華裔美籍的張鋒三人共同獲得,這三位科學...
作者: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實驗研究院 | 發布日期: 20180131 | 服務機構: | 摘要: CRISPR/Cas9技術的靈感來源於細菌的一種原始的免疫系統。細菌在抵抗病毒的過程中,會將敵人的基因片段留在細菌自己體內,記憶該病毒的DNA,可用來抵抗該種外源遺傳物質的再次入侵,往後若有相同的DN...
作者: 歐善惠 | 發布日期: 20130806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 摘要: 海洋是個充滿生命力及生態的水域,海岸是海洋與陸地的交界,擁有廣大空間,充滿了波浪、潮流、漂沙等自然現象,也擁有多樣的美麗海岸景觀及海岸生態。
作者: 李麗雪 | 發布日期: 20130805 | 服務機構: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 | 摘要: 海岸是水陸兩域生態與景觀的交錯帶,多樣的海岸環境提供人類從食物到心靈,從經濟到遊憩的豐富資源。認識海岸,並進一步了解海岸,是海岸永續經營的開始。
作者: 許榮中 | 發布日期: 20130805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 摘要: 以靜態平衡岬灣的觀念配合軟體,可在螢幕上驗證天然及人工灣岸的安定性,預測大型海岸結構的建造與延伸對下游海灘的影響,規劃靜態平衡灣岸以保護海岸或提供遊憩親水設施。
作者: 張國棟 | 發布日期: 20130805 | 服務機構: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 | 摘要: 對臺灣大多數人來說,海嘯只是在媒體上播放的殘酷災害,並不了解臺灣是否會有海嘯,以及海嘯的現象,更不清楚若有海嘯發生該如何因應。
作者: 林立青 | 發布日期: 2013080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 摘要: 氣象海嘯只需微小且持續的大氣壓力變動加上適當的傳播速率,就可因大氣—海洋的共振而產生。水體在近岸以數十分鐘的周期產生往復運動,形成劇烈且快速傳播的類海嘯波。
作者: 張憲國 | 發布日期: 20130805 | 服務機構: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摘要: 有種奇特波浪發生在風平浪靜的某瞬間,海面水位會突然產生異常起伏,可持續數分鐘之久,臺灣民間稱它為瘋狗浪。它不知來自何處,卻可以把船隻撕裂。
作者: 主題科學日編輯團隊 | 發布日期: 201805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杜聰明先生經歷滿清、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等不同時代,雖未親身擔任臨床醫師工作,但對臺灣的貢獻主要涵蓋醫學基礎研究、醫學教育、公共衛生以及醫療政策等領域,影響既深又廣。其嘗試挑戰的研究精神和悲天憫人的博愛...
作者: 林宜平 | 發布日期: 20180206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公衛學院健康風險及政策評估中心、公衛學系 | 摘要: 「切膚之愛」是台灣醫學史上的佳話,描述蘭大衛醫師為救治13歲病童周金耀的腿傷,割妻子連瑪玉宣教師四塊腿皮移植到周童傷口的故事。然而,有心幫助的背後如果沒有外科團隊的支援,手術也沒辦法順利進行。在192...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30206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19世紀之前,歐洲正統醫學分為醫師、外科醫師與藥師三種職業,此三種行業構成了現代醫師的前身。隨著時代演進,醫師這個職業逐漸專業化,然而這並非只是因為知識的增進,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也扮演了重要...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8051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醫療環境惡化導致醫護人員過勞、待遇和地位都日形低落,醫病糾紛大幅增加,醫療人員不只常挨告而且還會挨打,遭到家屬甚至病患暴力相向的案例時有所聞,甚至醫療風險大的專科後繼乏人。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密醫並非台灣獨有,在其他醫療發達的國家,類似現象也頗常見。照理來說,沒有經過訓練的密醫很容易因為醫術不佳而被發現,然而研究顯示,大部分「破功」的密醫都是因為其他因素,而非醫療糾紛。
作者: 曾子容 | 發布日期: 20170814 | 服務機構: 輔仁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 | 摘要: 《英國一般科醫師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BJGP)刊登一篇看診前上網搜尋健康資訊的民眾,對於後續就診行為態度的影響。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作者: 秦咸靜 | 發布日期: 20170720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企劃推廣組 | 摘要: 2016年的唐獎生技醫藥獎,由法國的伊曼紐.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美國的珍妮佛.道納(Jennifer A. Doudna)與華裔美籍的張鋒三人共同獲得,這三位科學...
作者: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實驗研究院 | 發布日期: 20180131 | 服務機構: | 摘要: CRISPR/Cas9技術的靈感來源於細菌的一種原始的免疫系統。細菌在抵抗病毒的過程中,會將敵人的基因片段留在細菌自己體內,記憶該病毒的DNA,可用來抵抗該種外源遺傳物質的再次入侵,往後若有相同的DN...
作者: 歐善惠 | 發布日期: 20130806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 摘要: 海洋是個充滿生命力及生態的水域,海岸是海洋與陸地的交界,擁有廣大空間,充滿了波浪、潮流、漂沙等自然現象,也擁有多樣的美麗海岸景觀及海岸生態。
作者: 李麗雪 | 發布日期: 20130805 | 服務機構: 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 | 摘要: 海岸是水陸兩域生態與景觀的交錯帶,多樣的海岸環境提供人類從食物到心靈,從經濟到遊憩的豐富資源。認識海岸,並進一步了解海岸,是海岸永續經營的開始。
作者: 許榮中 | 發布日期: 20130805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 摘要: 以靜態平衡岬灣的觀念配合軟體,可在螢幕上驗證天然及人工灣岸的安定性,預測大型海岸結構的建造與延伸對下游海灘的影響,規劃靜態平衡灣岸以保護海岸或提供遊憩親水設施。
作者: 張國棟 | 發布日期: 20130805 | 服務機構: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 | 摘要: 對臺灣大多數人來說,海嘯只是在媒體上播放的殘酷災害,並不了解臺灣是否會有海嘯,以及海嘯的現象,更不清楚若有海嘯發生該如何因應。
作者: 林立青 | 發布日期: 2013080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 摘要: 氣象海嘯只需微小且持續的大氣壓力變動加上適當的傳播速率,就可因大氣—海洋的共振而產生。水體在近岸以數十分鐘的周期產生往復運動,形成劇烈且快速傳播的類海嘯波。
作者: 張憲國 | 發布日期: 20130805 | 服務機構: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摘要: 有種奇特波浪發生在風平浪靜的某瞬間,海面水位會突然產生異常起伏,可持續數分鐘之久,臺灣民間稱它為瘋狗浪。它不知來自何處,卻可以把船隻撕裂。
作者: 主題科學日編輯團隊 | 發布日期: 201805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杜聰明先生經歷滿清、日治時期至國民政府等不同時代,雖未親身擔任臨床醫師工作,但對臺灣的貢獻主要涵蓋醫學基礎研究、醫學教育、公共衛生以及醫療政策等領域,影響既深又廣。其嘗試挑戰的研究精神和悲天憫人的博愛...
作者: 林宜平 | 發布日期: 20180206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公衛學院健康風險及政策評估中心、公衛學系 | 摘要: 「切膚之愛」是台灣醫學史上的佳話,描述蘭大衛醫師為救治13歲病童周金耀的腿傷,割妻子連瑪玉宣教師四塊腿皮移植到周童傷口的故事。然而,有心幫助的背後如果沒有外科團隊的支援,手術也沒辦法順利進行。在192...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30206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19世紀之前,歐洲正統醫學分為醫師、外科醫師與藥師三種職業,此三種行業構成了現代醫師的前身。隨著時代演進,醫師這個職業逐漸專業化,然而這並非只是因為知識的增進,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也扮演了重要...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8051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醫療環境惡化導致醫護人員過勞、待遇和地位都日形低落,醫病糾紛大幅增加,醫療人員不只常挨告而且還會挨打,遭到家屬甚至病患暴力相向的案例時有所聞,甚至醫療風險大的專科後繼乏人。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密醫並非台灣獨有,在其他醫療發達的國家,類似現象也頗常見。照理來說,沒有經過訓練的密醫很容易因為醫術不佳而被發現,然而研究顯示,大部分「破功」的密醫都是因為其他因素,而非醫療糾紛。
作者: 曾子容 | 發布日期: 20170814 | 服務機構: 輔仁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 | 摘要: 《英國一般科醫師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BJGP)刊登一篇看診前上網搜尋健康資訊的民眾,對於後續就診行為態度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