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颱風怎麼走(三):不確定性與系集預報的作者是鄭琦翰, 發布日期是2016/12/20, 服務機構是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摘要是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的混沌理論(或是大家更常聽說的——蝴蝶效應)說明了初始場的些微改變,在非線性動力系統中可能產生巨大的改變,大氣便是這樣的複雜系統。為了增加預報的可信度,系集預報成為現今天氣和氣候預報的利器,本文說明其原理與未來展望。.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125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人類改變土地利用大幅影響全球環境變遷,其中以農業用地擴張最為明顯,全球有1/3 的土地變更成為農地。如此快速且大量的土地改變,不僅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自然基礎,如氣候、土壤、植被、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1/25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人類改變土地利用大幅影響全球環境變遷,其中以農業用地擴張最為明顯,全球有1/3 的土地變更成為農地。如此快速且大量的土地改變,不僅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自然基礎,如氣候、土壤、植被、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颱風預報為什麼總是不準?為什麼沒過多久新聞上的預報路徑就改變?颱風都隨心所欲的移動?事實上,颱風的移動受到許多環境因子影響。在臺灣附近,太平洋高壓主要決定了夏季颱風的走向,但即使如此,臺灣複雜的地形在...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颱風預報為什麼總是不準?為什麼沒過多久新聞上的預報路徑就改變?颱風都隨心所欲的移動?事實上,颱風的移動受到許多環境因子影響。在臺灣附近,太平洋高壓主要決定了夏季颱風的走向,但即使如此,臺灣複雜的地形在...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的混沌理論(或是大家更常聽說的——蝴蝶效應)說明了初始場的些微改變,在非線性動力系統中可能產生巨大的改變,大氣便是這樣的複雜系統。為了增加預報...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在看天氣預報時,聽到氣象主播說的明日降雨機率為零,是否代表明天真的不下雨?降雨機率究竟是什麼意思?而颱風預報圖中的路徑又是如何計算?本文描述中央氣象局如何技術上的作業、計算,最後產出我們所看到的天氣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在看天氣預報時,聽到氣象主播說的明日降雨機率為零,是否代表明天真的不下雨?降雨機率究竟是什麼意思?而颱風預報圖中的路徑又是如何計算?本文描述中央氣象局如何技術上的作業、計算,最後產出我們所看到的天氣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125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人類改變土地利用大幅影響全球環境變遷,其中以農業用地擴張最為明顯,全球有1/3 的土地變更成為農地。如此快速且大量的土地改變,不僅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自然基礎,如氣候、土壤、植被、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1/25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人類改變土地利用大幅影響全球環境變遷,其中以農業用地擴張最為明顯,全球有1/3 的土地變更成為農地。如此快速且大量的土地改變,不僅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自然基礎,如氣候、土壤、植被、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颱風預報為什麼總是不準?為什麼沒過多久新聞上的預報路徑就改變?颱風都隨心所欲的移動?事實上,颱風的移動受到許多環境因子影響。在臺灣附近,太平洋高壓主要決定了夏季颱風的走向,但即使如此,臺灣複雜的地形在...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颱風預報為什麼總是不準?為什麼沒過多久新聞上的預報路徑就改變?颱風都隨心所欲的移動?事實上,颱風的移動受到許多環境因子影響。在臺灣附近,太平洋高壓主要決定了夏季颱風的走向,但即使如此,臺灣複雜的地形在...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的混沌理論(或是大家更常聽說的——蝴蝶效應)說明了初始場的些微改變,在非線性動力系統中可能產生巨大的改變,大氣便是這樣的複雜系統。為了增加預報...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在看天氣預報時,聽到氣象主播說的明日降雨機率為零,是否代表明天真的不下雨?降雨機率究竟是什麼意思?而颱風預報圖中的路徑又是如何計算?本文描述中央氣象局如何技術上的作業、計算,最後產出我們所看到的天氣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在看天氣預報時,聽到氣象主播說的明日降雨機率為零,是否代表明天真的不下雨?降雨機率究竟是什麼意思?而颱風預報圖中的路徑又是如何計算?本文描述中央氣象局如何技術上的作業、計算,最後產出我們所看到的天氣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搜尋所有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
無其他 鄭琦翰 資料。
[ 搜尋所有 鄭琦翰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 作者: 李欣蓉 | 發布日期: 20161206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加工組 | 摘要: 牛奶是乳牛分娩後由乳腺所分泌的乳汁,是初生仔牛營養所必需。牛奶是很好的蛋白質與鈣質來源,但也不必喝過量或將它妖魔化,把它視為營養來源之一是較正確的飲食之道。本文探討消費者對於牛奶常見的疑慮。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0918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有些研究指出,攝取高劑量的鈣,會降低體內活性維生素D的量,而活性維生素D是抑癌分子。由於乳製品含有豐富的鈣,不免讓民眾擔心:牛乳飲得越多,罹癌的風險越高?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00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今(2008)年7月發表了一篇論文,結論是以一種乳牛用的「體質促進素」(rb ST)生長荷爾蒙促進乳牛乳汁分泌,可以減緩全球暖化趨勢。但有研究人員發現,注射體質促進素會導致牛隻乳... |
| 作者: 黃瑋絜 | 陳藹然 | 發布日期: 20190601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21世紀初期,許多天文學家發現看不清夜空,研究後發現是因為「光害」所致。從2001年「光害科學與科技組織」發布全球夜間人造光地圖後,才發現光害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為此捷克的天文學家向國會提議修法改善光... |
|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03 | 服務機構: | 摘要: 除了太陽、月亮之外,金星是地球人可見的最亮天體,也跟月亮一樣有陰晴圓缺的現象。當太陽、金星、地球三者的呈直角,且金星就位在直角位置時,從地球上所看到的金星離太陽的距離最遠,若日落後位於太陽東方,稱為東... |
| 作者: 周卓煇 | 發布日期: 20190515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材料與科學工程學系教授 | 摘要: 便利的照明電燈取代了友善的油燈和蠟燭, 但電燈裡過多的藍光使夜空被汙染,生態被破壞, 該思考讓節能與健康的「好光」登台的時候了。 |
| 作者: 郭朝禎 | 發布日期: 20190515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台灣早已邁入高齡社會,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的人口結構使得長期照護逐漸成為政府重要施政方針。人體老化引起的問題有很多,其中老人衰弱症所顯現的肌少性肥胖近來更是廣受關注。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00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脂肪細胞越多、體積越大,人的體脂肪就會越高。不幸的是,人的脂肪細胞數量在青春期就固定了。因此,目前減重策略都只是減少脂肪細胞的體積而已,脂肪細胞數量不會改變。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5013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你好奇過減重後的脂肪到哪裡去了嗎?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向醫師、營養師、減重教練提出了這個問題。而結果令人驚訝,原來「肺臟」才是在減重過程中,身體脂肪的主要排泄器官。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106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英國知名的科普周刊《新科學家》,10月底那期刊出了一篇特稿,針對H1N1新流感在死亡率、感染力、症狀以及預防方法等面向的迷思,提醒讀者:新流感是與季節性流感不同的傳染病,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香港大學的團隊研判,流感病人有一半以上是由懸空微塵(aerosols)傳播的病毒感染的。他們還發現,由懸空微塵感染流感的病人,症狀較典型(發燒、咳嗽),也較重。 |
| 作者: 財團法人健康傳播事業基金會 | 發布日期: 20180326 | 服務機構: | 摘要: 為什麼季節一變,感冒的人就多起來了呢?就醫學研究面來說,該怎麼預防?我們聽看看專家的說法。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029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流感是常見的傳染病,專家估計世界人口平均每年有5~15%感染,大約50萬人因而死亡。回顧歷史,流感肆虐的最高潮未必就在冬季,新流感動向的預測還不是堅實的科學。 |
| 作者: 黃瑋絜 | 陳藹然 | 發布日期: 20190522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5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國際上眾多國家或是環境保護倡議組織等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來響應,為地球... |
| 作者: 楊懿如 | 發布日期: 20180426 | 服務機構: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 摘要: 生物多樣性不僅涉及環境,更牽連全人類的健康與福祉。台灣是生物多樣性極高的寶島,然由於人類活動快速擴張,引發大量物種的滅絕,維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全球公共事務。 |
作者: 李欣蓉 | 發布日期: 20161206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加工組 | 摘要: 牛奶是乳牛分娩後由乳腺所分泌的乳汁,是初生仔牛營養所必需。牛奶是很好的蛋白質與鈣質來源,但也不必喝過量或將它妖魔化,把它視為營養來源之一是較正確的飲食之道。本文探討消費者對於牛奶常見的疑慮。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0918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有些研究指出,攝取高劑量的鈣,會降低體內活性維生素D的量,而活性維生素D是抑癌分子。由於乳製品含有豐富的鈣,不免讓民眾擔心:牛乳飲得越多,罹癌的風險越高?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00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今(2008)年7月發表了一篇論文,結論是以一種乳牛用的「體質促進素」(rb ST)生長荷爾蒙促進乳牛乳汁分泌,可以減緩全球暖化趨勢。但有研究人員發現,注射體質促進素會導致牛隻乳... |
作者: 黃瑋絜 | 陳藹然 | 發布日期: 20190601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21世紀初期,許多天文學家發現看不清夜空,研究後發現是因為「光害」所致。從2001年「光害科學與科技組織」發布全球夜間人造光地圖後,才發現光害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為此捷克的天文學家向國會提議修法改善光... |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03 | 服務機構: | 摘要: 除了太陽、月亮之外,金星是地球人可見的最亮天體,也跟月亮一樣有陰晴圓缺的現象。當太陽、金星、地球三者的呈直角,且金星就位在直角位置時,從地球上所看到的金星離太陽的距離最遠,若日落後位於太陽東方,稱為東... |
作者: 周卓煇 | 發布日期: 20190515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材料與科學工程學系教授 | 摘要: 便利的照明電燈取代了友善的油燈和蠟燭, 但電燈裡過多的藍光使夜空被汙染,生態被破壞, 該思考讓節能與健康的「好光」登台的時候了。 |
作者: 郭朝禎 | 發布日期: 20190515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台灣早已邁入高齡社會,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的人口結構使得長期照護逐漸成為政府重要施政方針。人體老化引起的問題有很多,其中老人衰弱症所顯現的肌少性肥胖近來更是廣受關注。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00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脂肪細胞越多、體積越大,人的體脂肪就會越高。不幸的是,人的脂肪細胞數量在青春期就固定了。因此,目前減重策略都只是減少脂肪細胞的體積而已,脂肪細胞數量不會改變。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5013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你好奇過減重後的脂肪到哪裡去了嗎?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向醫師、營養師、減重教練提出了這個問題。而結果令人驚訝,原來「肺臟」才是在減重過程中,身體脂肪的主要排泄器官。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106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英國知名的科普周刊《新科學家》,10月底那期刊出了一篇特稿,針對H1N1新流感在死亡率、感染力、症狀以及預防方法等面向的迷思,提醒讀者:新流感是與季節性流感不同的傳染病,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香港大學的團隊研判,流感病人有一半以上是由懸空微塵(aerosols)傳播的病毒感染的。他們還發現,由懸空微塵感染流感的病人,症狀較典型(發燒、咳嗽),也較重。 |
作者: 財團法人健康傳播事業基金會 | 發布日期: 20180326 | 服務機構: | 摘要: 為什麼季節一變,感冒的人就多起來了呢?就醫學研究面來說,該怎麼預防?我們聽看看專家的說法。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029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流感是常見的傳染病,專家估計世界人口平均每年有5~15%感染,大約50萬人因而死亡。回顧歷史,流感肆虐的最高潮未必就在冬季,新流感動向的預測還不是堅實的科學。 |
作者: 黃瑋絜 | 陳藹然 | 發布日期: 20190522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5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國際上眾多國家或是環境保護倡議組織等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來響應,為地球... |
作者: 楊懿如 | 發布日期: 20180426 | 服務機構: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 摘要: 生物多樣性不僅涉及環境,更牽連全人類的健康與福祉。台灣是生物多樣性極高的寶島,然由於人類活動快速擴張,引發大量物種的滅絕,維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全球公共事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