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的隱形術–「有形無影」的新武器時代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高科技的隱形術–「有形無影」的新武器時代的作者是郭佳憲, 發布日期是2004/7/6, 服務機構是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 摘要是今日的戰爭,為了減少己方人員傷亡和經費支出,新武器不僅要火力強大,也要重視隱形技術的開發,未來,進入奈米和生物科技的時代,「看不見的武器」不再只是生化武器的代名詞。.

標題高科技的隱形術–「有形無影」的新武器時代
摘要今日的戰爭,為了減少己方人員傷亡和經費支出,新武器不僅要火力強大,也要重視隱形技術的開發,未來,進入奈米和生物科技的時代,「看不見的武器」不再只是生化武器的代名詞。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694d13a0-b3b7-41d8-b8f5-d82d8e43502b
作者郭佳憲
服務機構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
發布日期2004/7/6

標題

高科技的隱形術–「有形無影」的新武器時代

摘要

今日的戰爭,為了減少己方人員傷亡和經費支出,新武器不僅要火力強大,也要重視隱形技術的開發,未來,進入奈米和生物科技的時代,「看不見的武器」不再只是生化武器的代名詞。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694d13a0-b3b7-41d8-b8f5-d82d8e43502b

作者

郭佳憲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

發布日期

2004/7/6

根據名稱 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 找到的相關資料

高科技的隱形術–「有形無影」的新武器時代

作者: 郭佳憲 | 發布日期: 20040706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 | 摘要: 今日的戰爭,為了減少己方人員傷亡和經費支出,新武器不僅要火力強大,也要重視隱形技術的開發,未來,進入奈米和生物科技的時代,「看不見的武器」不再只是生化武器的代名詞。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高科技的隱形術–「有形無影」的新武器時代

作者: 郭佳憲 | 發布日期: 20040706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 | 摘要: 今日的戰爭,為了減少己方人員傷亡和經費支出,新武器不僅要火力強大,也要重視隱形技術的開發,未來,進入奈米和生物科技的時代,「看不見的武器」不再只是生化武器的代名詞。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 ... ]

根據姓名 郭佳憲 找到的相關資料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經濟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作者: 郭佳憲 | 指導教授: 李堅明 林晉勗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1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U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Responsive Strategies | 系所名稱: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北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經濟衝擊評估與因應策略

作者: 郭佳憲 | 指導教授: 李堅明 林晉勗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1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U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Responsive Strategies | 系所名稱: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北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搜尋所有 郭佳憲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高科技的隱形術–「有形無影」的新武器時代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基因修得好 同源重組不可少

作者: 郭朝禎 | 發布日期: 20180517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當人體暴露在紫外線或X光等高能輻射的環境中,或從食品中攝取過多的過氧化物及細胞代謝時,產生的自由基會造成DNA的損傷。雙股DNA的結構若只有一股斷裂,細胞會採用鹼基移除方式修補,但若二股都斷裂時,就得...

熱門基因編輯研究工具「CRISPR/Cas9」安全嗎?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090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分子剪刀」(CRISPR)是細菌演化出來對付病毒的機制,根據這個機制開發出的技術用來修改(編輯)基因組,精確、省時又省錢,現在CRISPR是非常熱門的研究與生財工具。

孩子如何學習語言?兒童到青少年的語言概念處理方式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81213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非常複雜。孩童在成長階段學習語言中的意義多透過口語覆誦,而青少年則是依賴文字的視覺訊息幫助學習。

和你聊天的是人,還是機器?

作者: 黃雅微 | 發布日期: 20180926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摘要:

為什麼學習外語很困難?有請認知神經科學為我們解惑!

作者: 吳嫻 | 發布日期: 20191021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摘要: 面對不同語言,大腦會有什麼反應?這跟學習語言的難處有什麼樣的關係?藉由嬰兒的語言與語音研究,以及深入探討語音、語意、語法的處理機制,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吳嫻教授為我們指引學習外語的具體方向。

開啟輻射醫學大門的居禮夫人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10506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我認為科學是非常美的,一個在實驗室中的學者不應該只成為一個技術人員,他也應該如同一個孩童,直接面對自然現象,如神話故事般地留下深刻的印象。」——瑪麗.斯克羅德沃斯卡.居禮

新元素——鐳(Radium)的發現

作者: 練冠霆 | 發布日期: 2019122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放射性元素的發現顛覆了過往原子不可再分割的理論,也奠基了核能及放射性同位素分析與標定的應用。1898年12月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e Skłodowska Curie)與皮爾・居禮(Pi...

解開DNA結構,人生卻充滿爭議的天才科學家——詹姆斯.華生

作者: 吳長益 | 發布日期: 20190425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DNA雙螺旋結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三者被譽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詹姆斯.華生和克里克、威爾金斯等三人因共同解開DNA雙螺旋結構的奧秘,在1962年同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發現DNA分子結構的過...

球來就打?!頂尖球員的大腦決策!

作者: 陳尹華 | 發布日期: 20181207 | 服務機構: 政治大學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摘要: 優秀運動員最讓我們驚豔的能力之一,是動作預判,也就是可以提早做反應的能力。研究顯示,知覺經驗比起動作經驗,對預判有比較大的幫助。

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腦力激盪中學習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8030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教育界興起了一種稱為知識翻新(又稱知識建立,knowledge building)的新教學法,老師必須鼓勵學生提想法,並需具備能型塑氛圍的本領,以利學生在想做、想學、想嘗試的氣氛中,長時間和想法對話、...

面對不確定性,大腦如何估算機率和做選擇?

作者: 吳仕煒 | 發布日期: 20191021 | 服務機構: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 摘要: 當我們面對不確定性卻需要做抉擇時,我們會做出哪些自己也不知道的行為呢?大腦內會出現哪些現象呢?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吳仕煒副教授於演講中指出,實驗心理學顯示當人們評估機率、進行判斷時,會出現系統性...

皮夾有錢,越容易被歸還?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90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俗話說:誠實為上策,但你有想過誠實能夠被量化計算嗎?美國密西根大學和瑞士蘇黎世大學對大約一萬七千名西方人進行實驗,發現——「誘惑越大,越誠實」。這樣的實驗結果與演化生物學常提到的「利他行為」息息相關。

使用者經驗設計

作者: 葉儷棻 | 發布日期: 20190911 | 服務機構: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 摘要: 「使用者經驗設計」是一種以創造好的使用者經驗為目標的設計流程, 讓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僅能有效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還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愉悅,創造消費者與企業的雙贏。

腦的誘惑:STS與腦神經行銷的跨界纏繞

作者: 郭文華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摘要: 如同「『電腦』選的花生」的行銷手法一樣,購買者不見得知道電腦怎樣選花生,也不見得知道廠商如何使用電腦選花生,但借重科學的權威,「電腦」本身變成行銷包裝的一部分,讓購買者可以信任與追隨。

不只預防,更要能治療!HPV疫苗的現況與前景——國衛院感疫所生物製劑廠 劉士任執行長 專訪

作者: 何沁蓉 | 發布日期: 20210824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非常微小的DNA病毒,它專門感染人類表皮及黏膜組織,子宮頸癌更有近 9 成與HPV感染相關,接種 HPV 疫苗能大幅降低未來罹患相關癌症機會。 除了預防子宮頸癌,目前科學家也在發展...

基因修得好 同源重組不可少

作者: 郭朝禎 | 發布日期: 20180517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當人體暴露在紫外線或X光等高能輻射的環境中,或從食品中攝取過多的過氧化物及細胞代謝時,產生的自由基會造成DNA的損傷。雙股DNA的結構若只有一股斷裂,細胞會採用鹼基移除方式修補,但若二股都斷裂時,就得...

熱門基因編輯研究工具「CRISPR/Cas9」安全嗎?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090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分子剪刀」(CRISPR)是細菌演化出來對付病毒的機制,根據這個機制開發出的技術用來修改(編輯)基因組,精確、省時又省錢,現在CRISPR是非常熱門的研究與生財工具。

孩子如何學習語言?兒童到青少年的語言概念處理方式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81213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非常複雜。孩童在成長階段學習語言中的意義多透過口語覆誦,而青少年則是依賴文字的視覺訊息幫助學習。

和你聊天的是人,還是機器?

作者: 黃雅微 | 發布日期: 20180926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摘要:

為什麼學習外語很困難?有請認知神經科學為我們解惑!

作者: 吳嫻 | 發布日期: 20191021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摘要: 面對不同語言,大腦會有什麼反應?這跟學習語言的難處有什麼樣的關係?藉由嬰兒的語言與語音研究,以及深入探討語音、語意、語法的處理機制,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吳嫻教授為我們指引學習外語的具體方向。

開啟輻射醫學大門的居禮夫人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10506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我認為科學是非常美的,一個在實驗室中的學者不應該只成為一個技術人員,他也應該如同一個孩童,直接面對自然現象,如神話故事般地留下深刻的印象。」——瑪麗.斯克羅德沃斯卡.居禮

新元素——鐳(Radium)的發現

作者: 練冠霆 | 發布日期: 2019122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放射性元素的發現顛覆了過往原子不可再分割的理論,也奠基了核能及放射性同位素分析與標定的應用。1898年12月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e Skłodowska Curie)與皮爾・居禮(Pi...

解開DNA結構,人生卻充滿爭議的天才科學家——詹姆斯.華生

作者: 吳長益 | 發布日期: 20190425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DNA雙螺旋結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三者被譽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詹姆斯.華生和克里克、威爾金斯等三人因共同解開DNA雙螺旋結構的奧秘,在1962年同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發現DNA分子結構的過...

球來就打?!頂尖球員的大腦決策!

作者: 陳尹華 | 發布日期: 20181207 | 服務機構: 政治大學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摘要: 優秀運動員最讓我們驚豔的能力之一,是動作預判,也就是可以提早做反應的能力。研究顯示,知覺經驗比起動作經驗,對預判有比較大的幫助。

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腦力激盪中學習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8030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教育界興起了一種稱為知識翻新(又稱知識建立,knowledge building)的新教學法,老師必須鼓勵學生提想法,並需具備能型塑氛圍的本領,以利學生在想做、想學、想嘗試的氣氛中,長時間和想法對話、...

面對不確定性,大腦如何估算機率和做選擇?

作者: 吳仕煒 | 發布日期: 20191021 | 服務機構: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 摘要: 當我們面對不確定性卻需要做抉擇時,我們會做出哪些自己也不知道的行為呢?大腦內會出現哪些現象呢?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吳仕煒副教授於演講中指出,實驗心理學顯示當人們評估機率、進行判斷時,會出現系統性...

皮夾有錢,越容易被歸還?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90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俗話說:誠實為上策,但你有想過誠實能夠被量化計算嗎?美國密西根大學和瑞士蘇黎世大學對大約一萬七千名西方人進行實驗,發現——「誘惑越大,越誠實」。這樣的實驗結果與演化生物學常提到的「利他行為」息息相關。

使用者經驗設計

作者: 葉儷棻 | 發布日期: 20190911 | 服務機構: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 摘要: 「使用者經驗設計」是一種以創造好的使用者經驗為目標的設計流程, 讓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僅能有效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還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愉悅,創造消費者與企業的雙贏。

腦的誘惑:STS與腦神經行銷的跨界纏繞

作者: 郭文華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摘要: 如同「『電腦』選的花生」的行銷手法一樣,購買者不見得知道電腦怎樣選花生,也不見得知道廠商如何使用電腦選花生,但借重科學的權威,「電腦」本身變成行銷包裝的一部分,讓購買者可以信任與追隨。

不只預防,更要能治療!HPV疫苗的現況與前景——國衛院感疫所生物製劑廠 劉士任執行長 專訪

作者: 何沁蓉 | 發布日期: 20210824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非常微小的DNA病毒,它專門感染人類表皮及黏膜組織,子宮頸癌更有近 9 成與HPV感染相關,接種 HPV 疫苗能大幅降低未來罹患相關癌症機會。 除了預防子宮頸癌,目前科學家也在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