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也有識人之明?機器學習如何實現影像辨識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自駕車也有識人之明?機器學習如何實現影像辨識的作者是黃冠渝, 發布日期是2018/10/4, 服務機構是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摘要是自動駕駛或智慧駕駛倘若成真,可以提昇駕車的安全性,是目前炙手可熱的議題。自動駕駛要如何達成?本文介紹了機器學習如何進行影像辨識,進而應用在自動駕駛。.

標題自駕車也有識人之明?機器學習如何實現影像辨識
摘要自動駕駛或智慧駕駛倘若成真,可以提昇駕車的安全性,是目前炙手可熱的議題。自動駕駛要如何達成?本文介紹了機器學習如何進行影像辨識,進而應用在自動駕駛。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a64a826d-1079-480d-83ca-364420373e7f
作者黃冠渝
服務機構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發布日期2018/10/4

標題

自駕車也有識人之明?機器學習如何實現影像辨識

摘要

自動駕駛或智慧駕駛倘若成真,可以提昇駕車的安全性,是目前炙手可熱的議題。自動駕駛要如何達成?本文介紹了機器學習如何進行影像辨識,進而應用在自動駕駛。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a64a826d-1079-480d-83ca-364420373e7f

作者

黃冠渝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發布日期

2018/10/4

根據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行駛在隱形的高精準地圖上 一探自駕車導航系統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04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沒有人駕駛的自駕車,如何能夠確保行駛在正確的道路上呢?答案就在車體內部的導航系統裡。自駕車的導航系統,其實就是美國所開發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平常至少需要利用三顆衛星定位物件,但自駕車的定位精細度...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行駛在隱形的高精準地圖上 一探自駕車導航系統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4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沒有人駕駛的自駕車,如何能夠確保行駛在正確的道路上呢?答案就在車體內部的導航系統裡。自駕車的導航系統,其實就是美國所開發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平常至少需要利用三顆衛星定位物件,但自駕車的定位精細度...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自駕車關鍵技術實戰:PID應用與計算—— 讓自駕車各行其道(二)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18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要把車穩定且準確地開在路中央,對人類來說,可能是很簡單的事,但如果要機械可以自動執行這些行為呢?我們就需要設計數學公式。PID是控制自駕車不可或缺的技術,協助自駕車更為穩定平滑地行駛到預定路線。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自駕車關鍵技術實戰:PID應用與計算—— 讓自駕車各行其道(二)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18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要把車穩定且準確地開在路中央,對人類來說,可能是很簡單的事,但如果要機械可以自動執行這些行為呢?我們就需要設計數學公式。PID是控制自駕車不可或缺的技術,協助自駕車更為穩定平滑地行駛到預定路線。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數位影像原理解說─當新印象派大師看到現代顯示器(一)

作者: 鄭安茹 | 發布日期: 20180927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數位影像原理解說─當新印象派大師看到現代顯示器(一)

作者: 鄭安茹 | 發布日期: 2018/9/27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自駕車置中行駛的科技:PID控制——讓自駕車各行其道(一)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18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開車首先學會如何讓車子保持在車道中,必須隨時手握方向盤讓車輛穩定地保持在車道線裡,而自駕車也是如此。自駕車有一個自動控制的系統稱作「PID控制」,在偵測到車輛偏離預設的車道時,能夠快速且準確地將偏離修...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自駕車置中行駛的科技:PID控制——讓自駕車各行其道(一)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18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開車首先學會如何讓車子保持在車道中,必須隨時手握方向盤讓車輛穩定地保持在車道線裡,而自駕車也是如此。自駕車有一個自動控制的系統稱作「PID控制」,在偵測到車輛偏離預設的車道時,能夠快速且準確地將偏離修...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行駛在隱形的高精準地圖上 一探自駕車導航系統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04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沒有人駕駛的自駕車,如何能夠確保行駛在正確的道路上呢?答案就在車體內部的導航系統裡。自駕車的導航系統,其實就是美國所開發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平常至少需要利用三顆衛星定位物件,但自駕車的定位精細度...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行駛在隱形的高精準地圖上 一探自駕車導航系統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4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沒有人駕駛的自駕車,如何能夠確保行駛在正確的道路上呢?答案就在車體內部的導航系統裡。自駕車的導航系統,其實就是美國所開發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平常至少需要利用三顆衛星定位物件,但自駕車的定位精細度...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自駕車關鍵技術實戰:PID應用與計算—— 讓自駕車各行其道(二)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18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要把車穩定且準確地開在路中央,對人類來說,可能是很簡單的事,但如果要機械可以自動執行這些行為呢?我們就需要設計數學公式。PID是控制自駕車不可或缺的技術,協助自駕車更為穩定平滑地行駛到預定路線。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自駕車關鍵技術實戰:PID應用與計算—— 讓自駕車各行其道(二)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18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要把車穩定且準確地開在路中央,對人類來說,可能是很簡單的事,但如果要機械可以自動執行這些行為呢?我們就需要設計數學公式。PID是控制自駕車不可或缺的技術,協助自駕車更為穩定平滑地行駛到預定路線。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數位影像原理解說─當新印象派大師看到現代顯示器(一)

作者: 鄭安茹 | 發布日期: 20180927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數位影像原理解說─當新印象派大師看到現代顯示器(一)

作者: 鄭安茹 | 發布日期: 2018/9/27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自駕車置中行駛的科技:PID控制——讓自駕車各行其道(一)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18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開車首先學會如何讓車子保持在車道中,必須隨時手握方向盤讓車輛穩定地保持在車道線裡,而自駕車也是如此。自駕車有一個自動控制的系統稱作「PID控制」,在偵測到車輛偏離預設的車道時,能夠快速且準確地將偏離修...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自駕車置中行駛的科技:PID控制——讓自駕車各行其道(一)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18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開車首先學會如何讓車子保持在車道中,必須隨時手握方向盤讓車輛穩定地保持在車道線裡,而自駕車也是如此。自駕車有一個自動控制的系統稱作「PID控制」,在偵測到車輛偏離預設的車道時,能夠快速且準確地將偏離修...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

根據姓名 黃冠渝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黃冠渝 ...)

自駕車也有識人之明?機器學習如何實現影像辨識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04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自動駕駛或智慧駕駛倘若成真,可以提昇駕車的安全性,是目前炙手可熱的議題。自動駕駛要如何達成?本文介紹了機器學習如何進行影像辨識,進而應用在自動駕駛。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基於差異化學習之影像超解析度插補方法

作者: 黃冠渝 | 指導教授: 陳培殷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12 | 論文名稱(外文): A Differentiated Learning-based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Super-Resolution | 系所名稱: 資訊工程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自駕車也有識人之明?機器學習如何實現影像辨識

作者: 黃冠渝 | 發布日期: 20181004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數位內容及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 摘要: 自動駕駛或智慧駕駛倘若成真,可以提昇駕車的安全性,是目前炙手可熱的議題。自動駕駛要如何達成?本文介紹了機器學習如何進行影像辨識,進而應用在自動駕駛。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基於差異化學習之影像超解析度插補方法

作者: 黃冠渝 | 指導教授: 陳培殷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12 | 論文名稱(外文): A Differentiated Learning-based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Super-Resolution | 系所名稱: 資訊工程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搜尋所有 黃冠渝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自駕車也有識人之明?機器學習如何實現影像辨識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從基地到城市——綠建築與熱島效應的研究與法制化歷程

作者: 董昱 | 發布日期: 20230914 | 服務機構: 科技魅癮 | 摘要:

不容忽視的全球暖化威脅

作者: 劉詠鯤 | 發布日期: 20230914 | 服務機構: 科技魅癮 | 摘要:

暖化加劇、巴黎氣候協定難兌現,各國如何靠「負碳排創新」趕上淨零?

作者: 黃怡婷 | 發布日期: 202304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國際臭氧日

作者: 練冠霆 | 發布日期: 2019091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臭氧層於1930年首先被提出,且臭氧層對於阻止過量的UVB射線相當重要,若有破洞,將會使人類罹患皮膚癌與白內障等疾病的風險增加。在1985年證實人造氟氯碳化物為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因此1987年9月...

投球的關鍵在指尖!「指壓棒球」技術追蹤投手動作,運動科技解密每種球路背後的秘密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209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自由車手的致勝關鍵!用航太科學降低行進風阻,協助車手破風取勝

作者: 苗君易 | 發布日期: 2022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特聘教授 | 摘要:

MIT 智慧桌球拍即時記錄揮拍數據!在家也能進行「國際級」訓練

作者: 吳昇光 | 發布日期: 2022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教授 | 摘要:

AI+ IoT + 羽球 = AIoT 智慧羽球訓練模式!偵測數十種球路,打造經濟實惠人性化訓練方案

作者: 蔡佳良 | 發布日期: 2022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特聘教授 | 摘要:

奧運比賽比的不只是運動,還有背後科技、科學運用的較量!

作者: 邱文信 | 發布日期: 2022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清華大學清華運動科學系教授 | 摘要:

光與能量

作者: 郭雲昊 | 發布日期: 2021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 | 摘要: 陽光、空氣和水是在生物界中,普遍被認為是能夠生存的三大必要條件,我們今天要來介紹的便是三大要件中的「光」。

托克馬克反應爐:地球上創造的人造太陽——成功大學電漿所向克強教授專訪

作者: 何沁蓉 | 發布日期: 202107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隨著工業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升高,然而傳統能源多仰賴地殼深處的化石燃料,資源不僅有限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為了解決能源危機,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新的替代能源,這種能源必須乾淨、安全,同時還...

「氫」進你的生活,探索太陽能變成電的秘密——專訪東海化學系助理教授王迪彥

作者: 簡茹因 | 發布日期: 2021042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創意無限的應用 讓太陽能更貼近生活

作者: 趙儒民 | 發布日期: 20190604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 摘要: 太陽光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因此太陽能成為再生能源的重要發展領域,藉由觀察生活、發揮創意,透過多元應用讓太陽能更貼近生活、提升普及度,讓再生能源真正融入人類的生活中。

省電環保的太陽能節能玻璃!

作者: 楊錦懷 | 發布日期: 2019060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 | 摘要: 玻璃大量應用在建築中,將自然光帶進室內,並且開拓的空間視野,創造明亮潔淨的氛圍,隨著建築材料的發展,楊錦懷研發出一種兼具發電及隔熱功能的太陽能節能玻璃,倍受全球建築界矚目,並已經真正應用在建築中,在台...

畜牧業大突破:傳統產業如何進化成智慧化畜牧場

作者: 邱奕志 | 發布日期: 20221230 | 服務機構: 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終身特聘教授 | 摘要:

從基地到城市——綠建築與熱島效應的研究與法制化歷程

作者: 董昱 | 發布日期: 20230914 | 服務機構: 科技魅癮 | 摘要:

不容忽視的全球暖化威脅

作者: 劉詠鯤 | 發布日期: 20230914 | 服務機構: 科技魅癮 | 摘要:

暖化加劇、巴黎氣候協定難兌現,各國如何靠「負碳排創新」趕上淨零?

作者: 黃怡婷 | 發布日期: 202304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國際臭氧日

作者: 練冠霆 | 發布日期: 2019091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臭氧層於1930年首先被提出,且臭氧層對於阻止過量的UVB射線相當重要,若有破洞,將會使人類罹患皮膚癌與白內障等疾病的風險增加。在1985年證實人造氟氯碳化物為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因此1987年9月...

投球的關鍵在指尖!「指壓棒球」技術追蹤投手動作,運動科技解密每種球路背後的秘密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209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自由車手的致勝關鍵!用航太科學降低行進風阻,協助車手破風取勝

作者: 苗君易 | 發布日期: 2022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特聘教授 | 摘要:

MIT 智慧桌球拍即時記錄揮拍數據!在家也能進行「國際級」訓練

作者: 吳昇光 | 發布日期: 2022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教授 | 摘要:

AI+ IoT + 羽球 = AIoT 智慧羽球訓練模式!偵測數十種球路,打造經濟實惠人性化訓練方案

作者: 蔡佳良 | 發布日期: 2022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特聘教授 | 摘要:

奧運比賽比的不只是運動,還有背後科技、科學運用的較量!

作者: 邱文信 | 發布日期: 2022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清華大學清華運動科學系教授 | 摘要:

光與能量

作者: 郭雲昊 | 發布日期: 2021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 | 摘要: 陽光、空氣和水是在生物界中,普遍被認為是能夠生存的三大必要條件,我們今天要來介紹的便是三大要件中的「光」。

托克馬克反應爐:地球上創造的人造太陽——成功大學電漿所向克強教授專訪

作者: 何沁蓉 | 發布日期: 202107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隨著工業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升高,然而傳統能源多仰賴地殼深處的化石燃料,資源不僅有限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為了解決能源危機,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新的替代能源,這種能源必須乾淨、安全,同時還...

「氫」進你的生活,探索太陽能變成電的秘密——專訪東海化學系助理教授王迪彥

作者: 簡茹因 | 發布日期: 2021042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創意無限的應用 讓太陽能更貼近生活

作者: 趙儒民 | 發布日期: 20190604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 摘要: 太陽光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性,因此太陽能成為再生能源的重要發展領域,藉由觀察生活、發揮創意,透過多元應用讓太陽能更貼近生活、提升普及度,讓再生能源真正融入人類的生活中。

省電環保的太陽能節能玻璃!

作者: 楊錦懷 | 發布日期: 2019060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 | 摘要: 玻璃大量應用在建築中,將自然光帶進室內,並且開拓的空間視野,創造明亮潔淨的氛圍,隨著建築材料的發展,楊錦懷研發出一種兼具發電及隔熱功能的太陽能節能玻璃,倍受全球建築界矚目,並已經真正應用在建築中,在台...

畜牧業大突破:傳統產業如何進化成智慧化畜牧場

作者: 邱奕志 | 發布日期: 20221230 | 服務機構: 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終身特聘教授 |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