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 力學EP1】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物理 | 力學EP1】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的作者是LIS情境科學教材, 發布日期是2020/3/13, 摘要是伽利略想知道不同輕重的物體落下的現象,便在比薩斜塔上丟鐵球和鉛球,從這個實驗可知,若不計空氣阻力,不同輕重的物體落下的加速度都一樣。.

標題【物理 | 力學EP1】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
摘要伽利略想知道不同輕重的物體落下的現象,便在比薩斜塔上丟鐵球和鉛球,從這個實驗可知,若不計空氣阻力,不同輕重的物體落下的加速度都一樣。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def2ae7a-c47b-49d5-ad61-1f4b1859fd2f
作者LIS情境科學教材
服務機構(空)
發布日期2020/3/13

標題

【物理 | 力學EP1】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

摘要

伽利略想知道不同輕重的物體落下的現象,便在比薩斜塔上丟鐵球和鉛球,從這個實驗可知,若不計空氣阻力,不同輕重的物體落下的加速度都一樣。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def2ae7a-c47b-49d5-ad61-1f4b1859fd2f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服務機構

(空)

發布日期

2020/3/13

根據名稱 物理 力學EP1 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物理 力學EP1 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 ...)

【物理 | 力學EP1】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200313 | 服務機構: | 摘要: 伽利略想知道不同輕重的物體落下的現象,便在比薩斜塔上丟鐵球和鉛球,從這個實驗可知,若不計空氣阻力,不同輕重的物體落下的加速度都一樣。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物理 | 力學EP1】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6435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def2ae7a-c47b-49d5-ad61-1f4b1859fd2f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物理 | 力學EP1】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200313 | 服務機構: | 摘要: 伽利略想知道不同輕重的物體落下的現象,便在比薩斜塔上丟鐵球和鉛球,從這個實驗可知,若不計空氣阻力,不同輕重的物體落下的加速度都一樣。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物理 | 力學EP1】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6435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def2ae7a-c47b-49d5-ad61-1f4b1859fd2f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 搜尋所有 物理 力學EP1 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 ... ]

根據姓名 LIS情境科學教材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上: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8-4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下: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9-1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實驗教學】科學實驗當精品,成品美到讓你融化!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1629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8616355-8f88-4f5d-8b8f-8db3b54df5f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上: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8-4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下: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9-1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實驗教學】科學實驗當精品,成品美到讓你融化!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1629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8616355-8f88-4f5d-8b8f-8db3b54df5f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LIS情境科學教材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物理 | 力學EP1】牛頓老師的蘋果教室:速度與加速度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電業改革與能源轉型起步走!

作者: 林瑞珠 | 發布日期: 20190904 | 服務機構: 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科 | 摘要: 能源使用的模式攸關文明的興衰,決策者與國人應建立正確的能源史觀。如何落實並兼顧「能源安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永續能源策略,已成為國家永續發展的重點。

快!還要更快!衝破雲霄的超音速飛行器

作者: 牛仰堯 | 發布日期: 20170418 | 服務機構: 淡江大學航太工程學系教授 | 摘要: 一旦達到超音速的疾速飛行,不僅難以維持燃料燃燒時的穩定性,複雜的空氣動力學理論、發展耐高溫的機體材料也是研發超音速飛機的技術難關所在,此外,突破音障時產生的巨大噪音,更是使得超音速客機停產至今。

民營航太與太空飛機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023 | 服務機構: | 摘要:

「黑盒子」其實不是黑色——揭開飛行紀錄器的秘密

作者: 官文霖 | 發布日期: 20140307 | 服務機構: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 | 摘要: 飛機上有一種俗稱「黑盒子」的「飛航紀錄器」,它記錄著每趟飛行任務的過程,提供調查人員研判飛航事故中駕駛員與其他人員的對話、飛航軌跡、速度、高度、姿態、系統警告等。

撲翼型無人機仿生鳥和蝙蝠的摺疊翼

作者: 賴婉婷 | 發布日期: 20170425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博物館研究組 | 摘要: 本篇介紹仿生鳥和蝙蝠可摺疊翅膀的撲翼型無人機,遇到障礙物時機翼可摺疊變形回彈,輕鬆飛越狹窄空間,即使意外撞擊障礙也能迅速恢復,將可應用於環境監測、海上巡邏、國土保育、急難搜救、氣象觀測、通訊中繼、實境...

夢想飛上青天(一):使出渾身解數,我要登天去!

作者: 范賢娟 | 發布日期: 20180418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 摘要: 現今,乘著飛機橫跨陸海之間,是再日常不過的事。但將歷史往前推,人類要如同飛鳥翱翔空中根本不可能,因此我們將「登天」用以形容難以達成之事。在真實駕著飛機飛行以前,人類用了哪些登天秘訣呢?

MIT迷你潛艇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 姚荏富 | 發布日期: 202112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在王朝欽教授的領導下,由中山大學水下載具研發中心所開發的「第一代雙載水下載具(Two-person 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MUV)」,今年終於成功踏出指標性的一步!

船模實驗在做什麼?船隻設計的眉眉角角

作者: 吳謹安 | 發布日期: 2021112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臺灣近年推動自主國防,時常可以看到國艦國造的相關新聞,但你有沒有想過:所費不貲動輒數億的造船經費,要如何知道實船完工是真的功能完整的呢?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陳政宏指出,為了驗證船隻...

海洋尖兵.潛入湛藍秘境

作者: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 發布日期: 2019091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本展介紹臺灣首座可觸及水下3,000公尺的深海工作型水下遙控無人載具(以下簡稱ROV),以及它的工作母船-臺灣現役最大、最先進的海洋研究船「勵進」及其配備的海洋探測設備。 邀請您一起潛入深海,探索海...

綠色船舶設計新思維

作者: 葉榮華 | 發布日期: 20180417 | 服務機構: 高雄科技大學輪機工程系 | 摘要: 船舶設計技術的改善具有巨大的節油潛力,能為海運業節省約30%的油耗,並能減少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與二氧化碳的排放。

叫我「勵進」Call me LEGEND——深度剖析全臺灣最大海洋研究船

作者: 羅書韻 | 發布日期: 20180810 | 服務機構: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 摘要: 「她的名字就叫『勵進』,不是勵進號。」為了替她正名,海洋中心的工作人員這麼說道。與海研一號至三號的命名方式不同,這艘今年5月啟用、擁有全臺最先進配備的海洋研究船,以清代書法家鄧石如字體題名,而英文船名...

舉起地球的巨人——阿基米德的傳奇人生

作者: 陳琬婷 | 發布日期: 20120105 | 服務機構: 義守大學生物科技學系 | 摘要: 阿基米德是無人不曉的古希臘科學家和發明家,他從小受到家庭的科學薰陶,師事數學家歐幾里德,並且相當熱愛數學。他計算出了圓周率、發現了球體積,為微積分打下基礎。阿基米德的貢獻奠定許多當代發明的雛形,現今生...

古人畫圈圈 用文言文算圓周率——三國學者的數學貢獻

作者: 洪萬生 | 發布日期: 20041207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 摘要: 三國時代的學者對數學做出許多貢獻,從趙爽的「以方出圓」到劉徽的「方圓之率」,可以看到劉徽如何地將一個哲學方面的信念或修辭,轉化成為一個數學的途徑或啟思。鑑古觀今也可運用於數學教育,建議中小學數學課程在...

1959年3月29日:布里格斯(Lyman Briggs)發表棒球旋轉的研究結果

作者: 蕭如珀 | 楊信男 | 發布日期: 20200329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棒球投手要投出獨特曲線球軌道的關鍵在於球的旋轉,而非球速。我們之所以能了解這點要歸功於一位名叫布里格斯(Lyman Briggs)的物理學家兼終身的棒球迷,他於1950年代做了風洞實驗,徹底地確定了答...

衛星酬載

作者: 黃正中 | 發布日期: 20180416 | 服務機構: 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酬載是太空計畫的主角,人造衛星的衛星本體是被設計用來使酬載運轉並且將資料送回地球。因此衛星上搭載的是通訊酬載,就稱為通訊衛星;搭載的是遙測儀器,則稱為遙測衛星,依此類推。我國的衛星計畫參考各國主要的太...

電業改革與能源轉型起步走!

作者: 林瑞珠 | 發布日期: 20190904 | 服務機構: 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科 | 摘要: 能源使用的模式攸關文明的興衰,決策者與國人應建立正確的能源史觀。如何落實並兼顧「能源安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永續能源策略,已成為國家永續發展的重點。

快!還要更快!衝破雲霄的超音速飛行器

作者: 牛仰堯 | 發布日期: 20170418 | 服務機構: 淡江大學航太工程學系教授 | 摘要: 一旦達到超音速的疾速飛行,不僅難以維持燃料燃燒時的穩定性,複雜的空氣動力學理論、發展耐高溫的機體材料也是研發超音速飛機的技術難關所在,此外,突破音障時產生的巨大噪音,更是使得超音速客機停產至今。

民營航太與太空飛機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023 | 服務機構: | 摘要:

「黑盒子」其實不是黑色——揭開飛行紀錄器的秘密

作者: 官文霖 | 發布日期: 20140307 | 服務機構: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 | 摘要: 飛機上有一種俗稱「黑盒子」的「飛航紀錄器」,它記錄著每趟飛行任務的過程,提供調查人員研判飛航事故中駕駛員與其他人員的對話、飛航軌跡、速度、高度、姿態、系統警告等。

撲翼型無人機仿生鳥和蝙蝠的摺疊翼

作者: 賴婉婷 | 發布日期: 20170425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博物館研究組 | 摘要: 本篇介紹仿生鳥和蝙蝠可摺疊翅膀的撲翼型無人機,遇到障礙物時機翼可摺疊變形回彈,輕鬆飛越狹窄空間,即使意外撞擊障礙也能迅速恢復,將可應用於環境監測、海上巡邏、國土保育、急難搜救、氣象觀測、通訊中繼、實境...

夢想飛上青天(一):使出渾身解數,我要登天去!

作者: 范賢娟 | 發布日期: 20180418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 摘要: 現今,乘著飛機橫跨陸海之間,是再日常不過的事。但將歷史往前推,人類要如同飛鳥翱翔空中根本不可能,因此我們將「登天」用以形容難以達成之事。在真實駕著飛機飛行以前,人類用了哪些登天秘訣呢?

MIT迷你潛艇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 姚荏富 | 發布日期: 202112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在王朝欽教授的領導下,由中山大學水下載具研發中心所開發的「第一代雙載水下載具(Two-person 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MUV)」,今年終於成功踏出指標性的一步!

船模實驗在做什麼?船隻設計的眉眉角角

作者: 吳謹安 | 發布日期: 2021112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臺灣近年推動自主國防,時常可以看到國艦國造的相關新聞,但你有沒有想過:所費不貲動輒數億的造船經費,要如何知道實船完工是真的功能完整的呢?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陳政宏指出,為了驗證船隻...

海洋尖兵.潛入湛藍秘境

作者: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 發布日期: 2019091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本展介紹臺灣首座可觸及水下3,000公尺的深海工作型水下遙控無人載具(以下簡稱ROV),以及它的工作母船-臺灣現役最大、最先進的海洋研究船「勵進」及其配備的海洋探測設備。 邀請您一起潛入深海,探索海...

綠色船舶設計新思維

作者: 葉榮華 | 發布日期: 20180417 | 服務機構: 高雄科技大學輪機工程系 | 摘要: 船舶設計技術的改善具有巨大的節油潛力,能為海運業節省約30%的油耗,並能減少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與二氧化碳的排放。

叫我「勵進」Call me LEGEND——深度剖析全臺灣最大海洋研究船

作者: 羅書韻 | 發布日期: 20180810 | 服務機構: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 摘要: 「她的名字就叫『勵進』,不是勵進號。」為了替她正名,海洋中心的工作人員這麼說道。與海研一號至三號的命名方式不同,這艘今年5月啟用、擁有全臺最先進配備的海洋研究船,以清代書法家鄧石如字體題名,而英文船名...

舉起地球的巨人——阿基米德的傳奇人生

作者: 陳琬婷 | 發布日期: 20120105 | 服務機構: 義守大學生物科技學系 | 摘要: 阿基米德是無人不曉的古希臘科學家和發明家,他從小受到家庭的科學薰陶,師事數學家歐幾里德,並且相當熱愛數學。他計算出了圓周率、發現了球體積,為微積分打下基礎。阿基米德的貢獻奠定許多當代發明的雛形,現今生...

古人畫圈圈 用文言文算圓周率——三國學者的數學貢獻

作者: 洪萬生 | 發布日期: 20041207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 摘要: 三國時代的學者對數學做出許多貢獻,從趙爽的「以方出圓」到劉徽的「方圓之率」,可以看到劉徽如何地將一個哲學方面的信念或修辭,轉化成為一個數學的途徑或啟思。鑑古觀今也可運用於數學教育,建議中小學數學課程在...

1959年3月29日:布里格斯(Lyman Briggs)發表棒球旋轉的研究結果

作者: 蕭如珀 | 楊信男 | 發布日期: 20200329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棒球投手要投出獨特曲線球軌道的關鍵在於球的旋轉,而非球速。我們之所以能了解這點要歸功於一位名叫布里格斯(Lyman Briggs)的物理學家兼終身的棒球迷,他於1950年代做了風洞實驗,徹底地確定了答...

衛星酬載

作者: 黃正中 | 發布日期: 20180416 | 服務機構: 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酬載是太空計畫的主角,人造衛星的衛星本體是被設計用來使酬載運轉並且將資料送回地球。因此衛星上搭載的是通訊酬載,就稱為通訊衛星;搭載的是遙測儀器,則稱為遙測衛星,依此類推。我國的衛星計畫參考各國主要的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