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武器怎麼登上月球的:火箭的故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恐怖武器怎麼登上月球的:火箭的故事的作者是趙丰, 發布日期是2017/3/9, 服務機構是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摘要是火箭是怎麼被發明的?冷戰又怎麼促進了更「恐怖」的火箭一路飛向太空,甚至把人送上了月球?火箭這個人類智慧知識的產物,終究是改變了人類的世界。.

標題恐怖武器怎麼登上月球的:火箭的故事
摘要火箭是怎麼被發明的?冷戰又怎麼促進了更「恐怖」的火箭一路飛向太空,甚至把人送上了月球?火箭這個人類智慧知識的產物,終究是改變了人類的世界。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9/detail?ID=6ea42d1e-d1a6-4183-a945-982651bbd8b7
作者趙丰
服務機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發布日期2017/3/9

標題

恐怖武器怎麼登上月球的:火箭的故事

摘要

火箭是怎麼被發明的?冷戰又怎麼促進了更「恐怖」的火箭一路飛向太空,甚至把人送上了月球?火箭這個人類智慧知識的產物,終究是改變了人類的世界。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9/detail?ID=6ea42d1e-d1a6-4183-a945-982651bbd8b7

作者

趙丰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發布日期

2017/3/9

根據名稱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

恐怖武器怎麼登上月球的:火箭的故事

作者: 趙丰 | 發布日期: 20170309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 摘要: 火箭是怎麼被發明的?冷戰又怎麼促進了更「恐怖」的火箭一路飛向太空,甚至把人送上了月球?火箭這個人類智慧知識的產物,終究是改變了人類的世界。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危機萬伏─漫天飛舞的高科技垃圾

作者: 趙丰 | 發布日期: 20180110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危機萬伏─漫天飛舞的高科技垃圾

作者: 趙丰 | 發布日期: 2018/1/10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恐怖武器怎麼登上月球的:火箭的故事

作者: 趙丰 | 發布日期: 20170309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 摘要: 火箭是怎麼被發明的?冷戰又怎麼促進了更「恐怖」的火箭一路飛向太空,甚至把人送上了月球?火箭這個人類智慧知識的產物,終究是改變了人類的世界。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危機萬伏─漫天飛舞的高科技垃圾

作者: 趙丰 | 發布日期: 20180110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危機萬伏─漫天飛舞的高科技垃圾

作者: 趙丰 | 發布日期: 2018/1/10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 ]

根據姓名 趙丰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趙丰 ...)

趙丰

聘書 職級: 教授 | 專兼任: 兼任 | 單位名稱: 地球科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 教師專長: 地球物理學、地震學 、地球自轉、全球變遷、地球物理數據分析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趙丰

聘書 職級: 教授 | 專兼任: 兼任 | 單位名稱: 地球科學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 | 教師專長: 地球物理與地震,數值分析與逆推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以測高衛星與重力衛星觀測南海水量的年際變化

作者: 楊婉歆 | 指導教授: 趙丰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4 | 論文名稱(外文): Water budget vari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relation to ENSO as determined from space altimetri... | 系所名稱: 地球科學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利用海洋測高衛星來觀測大地震 所造成的大地水準面變化

作者: 姜惠倫 | 指導教授: 趙丰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Using ocean satellites altimetry to observe geoid height change caused by large earthquakes | 系所名稱: 地球科學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GRACE的應用─以大地震及南極環流產生的重力變化為例

作者: 廖貞如 | 指導教授: 趙丰 馬國鳳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6 | 論文名稱(外文): Applications of GRACE data – case study of gravity change due to major earthquake and Antarctic Circ... | 系所名稱: 地球科學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扁圓土星的重力力矩:土衛二物理天平動之研究

作者: 施勝安 | 指導教授: 趙丰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7 | 論文名稱(外文): Gravitational Torque by an Oblate Saturn: Case Study of Enceladus’ Physical Libration | 系所名稱: 物理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全球磁場變化分析:應用經驗正交函數法

作者: 鍾綺樺 | 指導教授: 趙丰 陳于高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8 | 論文名稱(外文): Analysis of Geomagnetic Variability by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 系所名稱: 地質科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地球物理資料分析在地震學與測地學的應用

作者: 庫馬 | 指導教授: 趙丰 陳伯飛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9 | 論文名稱(外文): Seismological and Geodetic Applications of Geophysical Data Analysis | 系所名稱: 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趙丰

聘書 職級: 教授 | 專兼任: 兼任 | 單位名稱: 地球科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 教師專長: 地球物理學、地震學 、地球自轉、全球變遷、地球物理數據分析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趙丰

聘書 職級: 教授 | 專兼任: 兼任 | 單位名稱: 地球科學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 | 教師專長: 地球物理與地震,數值分析與逆推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以測高衛星與重力衛星觀測南海水量的年際變化

作者: 楊婉歆 | 指導教授: 趙丰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4 | 論文名稱(外文): Water budget vari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relation to ENSO as determined from space altimetri... | 系所名稱: 地球科學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利用海洋測高衛星來觀測大地震 所造成的大地水準面變化

作者: 姜惠倫 | 指導教授: 趙丰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Using ocean satellites altimetry to observe geoid height change caused by large earthquakes | 系所名稱: 地球科學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GRACE的應用─以大地震及南極環流產生的重力變化為例

作者: 廖貞如 | 指導教授: 趙丰 馬國鳳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6 | 論文名稱(外文): Applications of GRACE data – case study of gravity change due to major earthquake and Antarctic Circ... | 系所名稱: 地球科學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扁圓土星的重力力矩:土衛二物理天平動之研究

作者: 施勝安 | 指導教授: 趙丰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7 | 論文名稱(外文): Gravitational Torque by an Oblate Saturn: Case Study of Enceladus’ Physical Libration | 系所名稱: 物理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全球磁場變化分析:應用經驗正交函數法

作者: 鍾綺樺 | 指導教授: 趙丰 陳于高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8 | 論文名稱(外文): Analysis of Geomagnetic Variability by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 系所名稱: 地質科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地球物理資料分析在地震學與測地學的應用

作者: 庫馬 | 指導教授: 趙丰 陳伯飛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9 | 論文名稱(外文): Seismological and Geodetic Applications of Geophysical Data Analysis | 系所名稱: 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搜尋所有 趙丰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恐怖武器怎麼登上月球的:火箭的故事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喝紅酒保健康?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082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紅酒裡有白藜蘆醇,許多植物要是受到壓力,也會製造。科學家相信白藜蘆醇能協助生物應付特殊的生理壓力,有藥廠打算生產高劑量的白藜蘆醇藥丸。

紅酒保護牙齒?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7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細菌會在牙齒表面形成生物膜,寄生在生物膜裡的細菌會產生酸腐蝕琺瑯質與象牙質,造成齲齒。使用牙線、牙刷都能破壞生物膜。此外,也可使用殺菌劑。

誰造就了愛因斯坦?是他的大腦還是他的性格?

作者: 劉海北 | 發布日期: 20051107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 | 摘要: 是一顆異於常人的大腦,還是自小養成按部就班、一絲不茍的性格,才能洞察先機、提出改變人類歷史的理論─相對論?愛因斯坦兩歲尚未能開口說話,中學時期成績屬放牛班,甚至取得「瀕臨精神崩潰」的診斷書以移民瑞士開...

愛因斯坦如何發現狹義相對論

作者: 高涌泉 | 發布日期: 20170125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狹義相對論聽起來好威!愛因斯坦究竟是怎麼發現它的呢?又是為什麼需要發現它?是為了要解決什麼問題嗎?這次高涌泉教授就在演講中,與大家一起從科學史的脈絡,重新理解科學。

時空的奧祕–淺談相對論

作者: 欒丕綱 | 發布日期: 20170206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 摘要: 近來,大眾對黑洞與時空旅行的興趣越趨濃烈,重力波、黑洞,以及時空這些源自相對論的觀念,已成為現代人應該了解的基本知識。

時空的奧祕–再談相對論

作者: 欒丕綱 | 發布日期: 20170302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 摘要: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宇宙學的基礎,由其引出的時空觀念是科幻與科普的熱門題材。本文從失重現象的觀察開始,藉著幾個「想像實驗」,逐步理解廣義相對論的概念。

物理固自然:愛因斯坦的時空觀

作者: 施華強 | 發布日期: 20051107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澈底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念。本文從幾何觀點,分析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以及其內涵。

與時空行者徜徉天際— 愛因斯坦與霍金的宇宙

作者: 郭政育 | 發布日期: 20190314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 | 摘要: 20世紀初,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對論在物理學界掀起巨大波瀾,顛覆人們對時空和重力的理解;1974年,霍金(Stephen Hawking)發表《黑洞在爆炸嗎?》(Black ...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 摘要:

返老還童,真的會成真?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小鼠的造血幹細胞會老化,老年鼠的血液細胞組成因而發生變化。造血幹細胞的老化是外因造成的,而不是內因,血漿中的一種趨化素似乎與老化過程有關。

廚房的科學:生食魅力

作者: 謝沛妤 | 發布日期: 2018072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味覺的魔法---味覺的機制與變味劑

作者: 李讃虔 | 發布日期: 20180621 | 服務機構: 自由投稿者 | 摘要:

廚房裡的科學:在發酵乳坐進超市冷藏櫃前

作者: 詹佳和 | 發布日期: 2018060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廚房裡的科學:鹽巴要先加還是後加?

作者: 夏寧 | 發布日期: 20180530 | 服務機構: 台灣食育協會 | 摘要: 本文介紹了鹽加入料理時造成的脫水現象,並討論各種食材料理時鹽巴的加入時機,以科學角度來解釋做菜之藝術。

廚房裡的科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烹煮創意─專訪科學料理達人史達魯

作者: 謝沛妤 | 發布日期: 2018072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喝紅酒保健康?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082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紅酒裡有白藜蘆醇,許多植物要是受到壓力,也會製造。科學家相信白藜蘆醇能協助生物應付特殊的生理壓力,有藥廠打算生產高劑量的白藜蘆醇藥丸。

紅酒保護牙齒?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7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細菌會在牙齒表面形成生物膜,寄生在生物膜裡的細菌會產生酸腐蝕琺瑯質與象牙質,造成齲齒。使用牙線、牙刷都能破壞生物膜。此外,也可使用殺菌劑。

誰造就了愛因斯坦?是他的大腦還是他的性格?

作者: 劉海北 | 發布日期: 20051107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 | 摘要: 是一顆異於常人的大腦,還是自小養成按部就班、一絲不茍的性格,才能洞察先機、提出改變人類歷史的理論─相對論?愛因斯坦兩歲尚未能開口說話,中學時期成績屬放牛班,甚至取得「瀕臨精神崩潰」的診斷書以移民瑞士開...

愛因斯坦如何發現狹義相對論

作者: 高涌泉 | 發布日期: 20170125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狹義相對論聽起來好威!愛因斯坦究竟是怎麼發現它的呢?又是為什麼需要發現它?是為了要解決什麼問題嗎?這次高涌泉教授就在演講中,與大家一起從科學史的脈絡,重新理解科學。

時空的奧祕–淺談相對論

作者: 欒丕綱 | 發布日期: 20170206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 摘要: 近來,大眾對黑洞與時空旅行的興趣越趨濃烈,重力波、黑洞,以及時空這些源自相對論的觀念,已成為現代人應該了解的基本知識。

時空的奧祕–再談相對論

作者: 欒丕綱 | 發布日期: 20170302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 摘要: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宇宙學的基礎,由其引出的時空觀念是科幻與科普的熱門題材。本文從失重現象的觀察開始,藉著幾個「想像實驗」,逐步理解廣義相對論的概念。

物理固自然:愛因斯坦的時空觀

作者: 施華強 | 發布日期: 20051107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澈底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念。本文從幾何觀點,分析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以及其內涵。

與時空行者徜徉天際— 愛因斯坦與霍金的宇宙

作者: 郭政育 | 發布日期: 20190314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 | 摘要: 20世紀初,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對論在物理學界掀起巨大波瀾,顛覆人們對時空和重力的理解;1974年,霍金(Stephen Hawking)發表《黑洞在爆炸嗎?》(Black ...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 摘要:

返老還童,真的會成真?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小鼠的造血幹細胞會老化,老年鼠的血液細胞組成因而發生變化。造血幹細胞的老化是外因造成的,而不是內因,血漿中的一種趨化素似乎與老化過程有關。

廚房的科學:生食魅力

作者: 謝沛妤 | 發布日期: 2018072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味覺的魔法---味覺的機制與變味劑

作者: 李讃虔 | 發布日期: 20180621 | 服務機構: 自由投稿者 | 摘要:

廚房裡的科學:在發酵乳坐進超市冷藏櫃前

作者: 詹佳和 | 發布日期: 2018060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廚房裡的科學:鹽巴要先加還是後加?

作者: 夏寧 | 發布日期: 20180530 | 服務機構: 台灣食育協會 | 摘要: 本文介紹了鹽加入料理時造成的脫水現象,並討論各種食材料理時鹽巴的加入時機,以科學角度來解釋做菜之藝術。

廚房裡的科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烹煮創意─專訪科學料理達人史達魯

作者: 謝沛妤 | 發布日期: 2018072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