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可能存在「永動機」嗎?(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世界上可能存在「永動機」嗎?(下)的作者是LIS情境科學教材, 發布日期是2018/6/19, 摘要是永遠持續運動的永動機,這麼傳奇的裝置是否真的存在?伽利略和牛頓曾提出:只要沒有人對物體施力,則靜者恆靜、動者恆動,永動機跟慣性運動是否有密切關聯呢?.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19 | 服務機構: | 摘要: 永遠持續運動的永動機,這麼傳奇的裝置是否真的存在?伽利略和牛頓曾提出:只要沒有人對物體施力,則靜者恆靜、動者恆動,永動機跟慣性運動是否有密切關聯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4657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d4cec9cc-ab0e-4fa2-a513-698b7946d445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19 | 服務機構: | 摘要: 永遠持續運動的永動機,這麼傳奇的裝置是否真的存在?伽利略和牛頓曾提出:只要沒有人對物體施力,則靜者恆靜、動者恆動,永動機跟慣性運動是否有密切關聯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4657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d4cec9cc-ab0e-4fa2-a513-698b7946d445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
[ 搜尋所有 世界上可能存在 永動機 嗎 下 ... ]
根據姓名 LIS情境科學教材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LIS情境科學教材 ...) |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8-4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
|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9-1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1629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8616355-8f88-4f5d-8b8f-8db3b54df5f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8-4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9-1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1629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8616355-8f88-4f5d-8b8f-8db3b54df5f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搜尋所有 LIS情境科學教材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 作者: 欒丕綱 | 發布日期: 20170206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 摘要: 近來,大眾對黑洞與時空旅行的興趣越趨濃烈,重力波、黑洞,以及時空這些源自相對論的觀念,已成為現代人應該了解的基本知識。 |
| 作者: 欒丕綱 | 發布日期: 20170302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 摘要: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宇宙學的基礎,由其引出的時空觀念是科幻與科普的熱門題材。本文從失重現象的觀察開始,藉著幾個「想像實驗」,逐步理解廣義相對論的概念。 |
| 作者: 施華強 | 發布日期: 20051107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澈底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念。本文從幾何觀點,分析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以及其內涵。 |
| 作者: 郭政育 | 發布日期: 20190314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 | 摘要: 20世紀初,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對論在物理學界掀起巨大波瀾,顛覆人們對時空和重力的理解;1974年,霍金(Stephen Hawking)發表《黑洞在爆炸嗎?》(Black ... |
|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 摘要: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小鼠的造血幹細胞會老化,老年鼠的血液細胞組成因而發生變化。造血幹細胞的老化是外因造成的,而不是內因,血漿中的一種趨化素似乎與老化過程有關。 |
| 作者: 謝沛妤 | 發布日期: 2018072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
| 作者: 李讃虔 | 發布日期: 20180621 | 服務機構: 自由投稿者 | 摘要: |
| 作者: 詹佳和 | 發布日期: 2018060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
| 作者: 夏寧 | 發布日期: 20180530 | 服務機構: 台灣食育協會 | 摘要: 本文介紹了鹽加入料理時造成的脫水現象,並討論各種食材料理時鹽巴的加入時機,以科學角度來解釋做菜之藝術。 |
| 作者: 謝沛妤 | 發布日期: 2018072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
| 作者: 秦先玉 | 發布日期: 20130409 | 服務機構: 振興醫院教學研究部 | 摘要: 既然電鍋的製造始於日本,終於在臺灣高度使用,那麼,我們應該換上「技術傳播」這副新眼鏡,才有機會看見使用國的工程師與使用者對於電鍋在地化的貢獻。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030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1944年6月,荷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飢荒,而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在饑荒期間受孕成胎然後出生的人,到了中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膽固醇較高;肥胖、糖尿病、精神分裂的比率也較高。從動物實驗中發現,... |
| 作者: 周成功 | 發布日期: 20170123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演講人) | 摘要: 達爾文的演化論背後有一個假設:群體中個別的變異是隨機產生的,經過環境的天擇之後才脫穎而出。1943年Luria 和Dulbruck共同設計了一個實驗証實了這一點。個體對環境的應對經驗真的不能遺傳給後代... |
| 作者: 丁照棣 | 發布日期: 20161128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 摘要: 如果說孟德爾是遺傳學之父,摩根在遺傳學上的重要性,應該和孟德爾不相上下。他以果蠅為模式生物,創立了染色體學說,開啟了現代遺傳學。但摩根的成就其實並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他還有一群傑出的學生作為他的左右... |
作者: 欒丕綱 | 發布日期: 20170206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 摘要: 近來,大眾對黑洞與時空旅行的興趣越趨濃烈,重力波、黑洞,以及時空這些源自相對論的觀念,已成為現代人應該了解的基本知識。 |
作者: 欒丕綱 | 發布日期: 20170302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 摘要: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宇宙學的基礎,由其引出的時空觀念是科幻與科普的熱門題材。本文從失重現象的觀察開始,藉著幾個「想像實驗」,逐步理解廣義相對論的概念。 |
作者: 施華強 | 發布日期: 20051107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澈底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念。本文從幾何觀點,分析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以及其內涵。 |
作者: 郭政育 | 發布日期: 20190314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 | 摘要: 20世紀初,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對論在物理學界掀起巨大波瀾,顛覆人們對時空和重力的理解;1974年,霍金(Stephen Hawking)發表《黑洞在爆炸嗎?》(Black ... |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 摘要: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小鼠的造血幹細胞會老化,老年鼠的血液細胞組成因而發生變化。造血幹細胞的老化是外因造成的,而不是內因,血漿中的一種趨化素似乎與老化過程有關。 |
作者: 謝沛妤 | 發布日期: 2018072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
作者: 李讃虔 | 發布日期: 20180621 | 服務機構: 自由投稿者 | 摘要: |
作者: 詹佳和 | 發布日期: 2018060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
作者: 夏寧 | 發布日期: 20180530 | 服務機構: 台灣食育協會 | 摘要: 本文介紹了鹽加入料理時造成的脫水現象,並討論各種食材料理時鹽巴的加入時機,以科學角度來解釋做菜之藝術。 |
作者: 謝沛妤 | 發布日期: 2018072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
作者: 秦先玉 | 發布日期: 20130409 | 服務機構: 振興醫院教學研究部 | 摘要: 既然電鍋的製造始於日本,終於在臺灣高度使用,那麼,我們應該換上「技術傳播」這副新眼鏡,才有機會看見使用國的工程師與使用者對於電鍋在地化的貢獻。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030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1944年6月,荷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飢荒,而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在饑荒期間受孕成胎然後出生的人,到了中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膽固醇較高;肥胖、糖尿病、精神分裂的比率也較高。從動物實驗中發現,... |
作者: 周成功 | 發布日期: 20170123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演講人) | 摘要: 達爾文的演化論背後有一個假設:群體中個別的變異是隨機產生的,經過環境的天擇之後才脫穎而出。1943年Luria 和Dulbruck共同設計了一個實驗証實了這一點。個體對環境的應對經驗真的不能遺傳給後代... |
作者: 丁照棣 | 發布日期: 20161128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 摘要: 如果說孟德爾是遺傳學之父,摩根在遺傳學上的重要性,應該和孟德爾不相上下。他以果蠅為模式生物,創立了染色體學說,開啟了現代遺傳學。但摩根的成就其實並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他還有一群傑出的學生作為他的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