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 首場自臺北大學啟程 展現文學與人權交會的力量
- 文化新聞稿 @ 文化部
標題2025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 首場自臺北大學啟程 展現文學與人權交會的力量的上版日期是2025/5/8 上午 09:08:00, 內容是國家人權博物館「2025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校園巡迴活動,首站於5月6日至7日進駐國立臺北大學,帶來以「人權文學作家」與「白色恐怖文學」為主題的人權書展,精選《綠島家書》、《彼岸花盛開之島》、《反重力》等人權議題書籍,7日並舉辦人權沙龍講座,邀請作家江炫霖分享自身如何在學術研究、出版與媒體等不同....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7044 |
標題 | 2025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 首場自臺北大學啟程 展現文學與人權交會的力量 |
內容 |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5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校園巡迴活動,首站於5月6日至7日進駐國立臺北大學,帶來以「人權文學作家」與「白色恐怖文學」為主題的人權書展,精選《綠島家書》、《彼岸花盛開之島》、《反重力》等人權議題書籍,7日並舉辦人權沙龍講座,邀請作家江炫霖分享自身如何在學術研究、出版與媒體等不同領域中,實踐社會行動與文化關懷,並帶領聽眾回顧臺灣文學史,思索文學如何連結白色恐怖歷史記憶。
作家江炫霖在就讀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期間,曾參與《吳三連獎文學家的故事》一書撰文整理工作,深入挖掘11位文學前輩的生命歷程與創作足跡,展現對臺灣本土文學多元價值的深刻關注與推廣熱情。今年度首場人權沙龍講座特別邀請他擔任講者,聚焦於文學如何成為人權教育與歷史記憶的媒介。
講座上,江炫霖帶領學生穿梭於臺灣文學史,引介認識積極參與人權及社會運動的作家,如楊逵、姚嘉文與黃崇凱等。江炫霖以楊逵被囚禁於綠島期間所撰寫的《綠島家書》為例,引導學生透過家書裡質樸而深情的文字,看見楊逵對於家人的思念與對自由的渴望,感受到在威權統治下,個體如何藉由文學保存尊嚴、抵抗遺忘。
江炫霖也以作家姚嘉文在白色恐怖時期堅持民主理念的生命歷程,以及作家黃崇凱在《反重力》小說中對於臺灣七〇年代威權體制下的政治受難者與社會矛盾的深刻書寫為例,透過不同世代作家的生命故事與創作實踐,帶領學生思考文學作品如何承載歷史創傷、喚起社會對於白色恐怖歷史的認識,進而推動轉型正義與深化人權思考。
講座上,江炫霖特別提及當代作家李琴峰的作品《彼岸花盛開之島》和夏曼.藍波安的作品《沒有信箱的男人》,希望開啟學生對於性別及原住民人權等多元人權議題的思考、理解,省思文學與社會的關聯性。江炫霖表示,文學不僅是情感抒發的載體,也是連結個人經驗與集體記憶、啟發社會行動的重要力量。
人權館表示,「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活動不僅是一場閱讀與學習的饗宴,更是一段理解臺灣人權歷史與文學力量深刻交會的旅程;也期待透過人權故事車與人權沙龍講座的引領,啟發更多學生對於自由、人權與文學實踐的思索與行動。 |
開始日期 | (空) |
上版日期 | 2025/5/8 上午 09:08:00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人權書車以白色恐怖為主題,於校園內設置微型書展,透過選書與展區布置,引導學生認識威權歷史與人權議題。(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d48b4dd1-48cd-4062-b2e4-0307fc670a84.jpg);學生在參訪人權書車後,寫下「人權之聲」明信片,分享自身對人權議題的感受與思考,留下對自由與尊嚴的珍貴回應。(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2d18c8c0-bcd7-4a12-9877-4989beaaf6c4.jpg);學生們在書車前一同翻閱繪本與人權主題書籍,透過閱讀彼此交流感想。從文字與圖像中,他們感受歷史的重量,也重新思考自身與人權議題的連結。(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90179adc-f5b4-4c0e-93fc-e4e5c021cbd8.jpg);講者江炫霖開心的跟底下的學生分享如何透過Podcast節目等多元形式參與文學產業,實踐文化關懷與社會行動。(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86f11832-a7f2-4564-8158-3d67f72c12cc.jpg);講者透過解析《綠島家書》片段,引導學生體會在威權統治下,個體如何以文學保存尊嚴、抵抗遺忘,深入理解文學作為記憶與抵抗的力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d7ee36d2-d5f8-42f1-bc0f-7d332deb35ce.jpg);講座結束後,講師與學生合影留念,並一同比出「人」字手勢,象徵人權書車駛入國立臺北大學,展開一場關於人權教育的知識旅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52a72ddd-021c-4b08-99db-1fcd9713acf5.jpg); |
點擊數 | 120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7044 |
標題2025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 首場自臺北大學啟程 展現文學與人權交會的力量 |
內容國家人權博物館「2025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校園巡迴活動,首站於5月6日至7日進駐國立臺北大學,帶來以「人權文學作家」與「白色恐怖文學」為主題的人權書展,精選《綠島家書》、《彼岸花盛開之島》、《反重力》等人權議題書籍,7日並舉辦人權沙龍講座,邀請作家江炫霖分享自身如何在學術研究、出版與媒體等不同領域中,實踐社會行動與文化關懷,並帶領聽眾回顧臺灣文學史,思索文學如何連結白色恐怖歷史記憶。
作家江炫霖在就讀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期間,曾參與《吳三連獎文學家的故事》一書撰文整理工作,深入挖掘11位文學前輩的生命歷程與創作足跡,展現對臺灣本土文學多元價值的深刻關注與推廣熱情。今年度首場人權沙龍講座特別邀請他擔任講者,聚焦於文學如何成為人權教育與歷史記憶的媒介。
講座上,江炫霖帶領學生穿梭於臺灣文學史,引介認識積極參與人權及社會運動的作家,如楊逵、姚嘉文與黃崇凱等。江炫霖以楊逵被囚禁於綠島期間所撰寫的《綠島家書》為例,引導學生透過家書裡質樸而深情的文字,看見楊逵對於家人的思念與對自由的渴望,感受到在威權統治下,個體如何藉由文學保存尊嚴、抵抗遺忘。
江炫霖也以作家姚嘉文在白色恐怖時期堅持民主理念的生命歷程,以及作家黃崇凱在《反重力》小說中對於臺灣七〇年代威權體制下的政治受難者與社會矛盾的深刻書寫為例,透過不同世代作家的生命故事與創作實踐,帶領學生思考文學作品如何承載歷史創傷、喚起社會對於白色恐怖歷史的認識,進而推動轉型正義與深化人權思考。
講座上,江炫霖特別提及當代作家李琴峰的作品《彼岸花盛開之島》和夏曼.藍波安的作品《沒有信箱的男人》,希望開啟學生對於性別及原住民人權等多元人權議題的思考、理解,省思文學與社會的關聯性。江炫霖表示,文學不僅是情感抒發的載體,也是連結個人經驗與集體記憶、啟發社會行動的重要力量。
人權館表示,「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活動不僅是一場閱讀與學習的饗宴,更是一段理解臺灣人權歷史與文學力量深刻交會的旅程;也期待透過人權故事車與人權沙龍講座的引領,啟發更多學生對於自由、人權與文學實踐的思索與行動。 |
開始日期(空) |
上版日期2025/5/8 上午 09:08:00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人權書車以白色恐怖為主題,於校園內設置微型書展,透過選書與展區布置,引導學生認識威權歷史與人權議題。(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d48b4dd1-48cd-4062-b2e4-0307fc670a84.jpg);學生在參訪人權書車後,寫下「人權之聲」明信片,分享自身對人權議題的感受與思考,留下對自由與尊嚴的珍貴回應。(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2d18c8c0-bcd7-4a12-9877-4989beaaf6c4.jpg);學生們在書車前一同翻閱繪本與人權主題書籍,透過閱讀彼此交流感想。從文字與圖像中,他們感受歷史的重量,也重新思考自身與人權議題的連結。(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90179adc-f5b4-4c0e-93fc-e4e5c021cbd8.jpg);講者江炫霖開心的跟底下的學生分享如何透過Podcast節目等多元形式參與文學產業,實踐文化關懷與社會行動。(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86f11832-a7f2-4564-8158-3d67f72c12cc.jpg);講者透過解析《綠島家書》片段,引導學生體會在威權統治下,個體如何以文學保存尊嚴、抵抗遺忘,深入理解文學作為記憶與抵抗的力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d7ee36d2-d5f8-42f1-bc0f-7d332deb35ce.jpg);講座結束後,講師與學生合影留念,並一同比出「人」字手勢,象徵人權書車駛入國立臺北大學,展開一場關於人權教育的知識旅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044/52a72ddd-021c-4b08-99db-1fcd9713acf5.jpg); |
點擊數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