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藏品現身!臺博館邀捐贈者「回娘家」見證藏品新生命
- 文化新聞稿 @ 文化部

標題時光藏品現身!臺博館邀捐贈者「回娘家」見證藏品新生命的上版日期是2025/5/16 下午 04:58:00, 內容是為迎接2025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物件的記憶—家藏、捐贈與新生」微型展,邀請自2019年以來的捐贈者「回娘家」,一同見證物件從個人回憶轉化為公共記憶的過程。展品橫跨人文與自然領域,包含文化部長李遠捐贈的茅野正名手繪素描、樺山資紀總督的掛軸、2022年發表的新種-猶加....

文章類型0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連結模式連結(空)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7557
標題時光藏品現身!臺博館邀捐贈者「回娘家」見證藏品新生命
內容

為迎接2025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物件的記憶—家藏、捐贈與新生」微型展,邀請自2019年以來的捐贈者「回娘家」,一同見證物件從個人回憶轉化為公共記憶的過程。展品橫跨人文與自然領域,包含文化部長李遠捐贈的茅野正名手繪素描、樺山資紀總督的掛軸、2022年發表的新種-猶加敦深水蝨正模式標本及建築師王秀蓮手繪建築圖等,展現豐富多元的典藏面貌。

 

今(16)日感謝活動多位捐贈者親臨現場,由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及臺博館長陳登欽代表向所有捐贈者致謝。捐贈者黃銘志、林千翔及林慶棻等人也現場分享捐贈品背後的故事。

 

「大家的捐贈很重要,尤其對公立博物館更顯重要」,文化部次長徐宜君致詞時表示,由於博物館預算有限,但透過大家的捐贈,讓博物館得以有更豐富的館藏提供全民接近文化,同時藉由捐贈者捐贈的物件,讓更多人可以看到臺灣不同文化的面貌,包括自然史、人類學、建築等。此次展覽以「物件的記憶」是好的命題,因為每個捐贈者所捐贈的物件,可能是來自他的家庭或家族,也有來自社會中各領域所研究的各種面向。透過捐贈可以呈現物件不同的記憶與意義,更讓這些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能夠傳承下去,並且帶來新生命。

 

臺博館長陳登欽表示,這次的感謝儀式是讓社會大眾了解,博物館是保存家庭物件與研究成果的可靠之所,透過人文與自然各領域的捐贈,展現博物館多樣性的價值與信任。他也以臺博館現正展出的「偶」特展為例,展覽源於林經甫博士捐贈的1萬多件戲偶藏品,讓臺博館成為臺灣戲偶收藏的重要據點。展覽也喚起文化部長李遠的記憶,促成他將父親收藏的圖繪捐贈,並在捐贈後發現這些圖繪的主角,就是臺博館內的藏品。陳登欽表示,「歷史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忽然和你相遇,今日的捐贈行動,都是對歷史的敬意,也是文化的接力。」

 

臺博館目前館藏文物及標本逾13萬件,其中「捐贈品」多達26,447件,占整體館藏近20%,另收藏建築圖13萬3,000餘件,全數為捐贈品,是博物館典藏的重要來源。其中2019年迄今獲贈的文物、標本約15,157件,建築書圖約14,835件/面。本次微型展從中精選物件展出,每一件都承載個人情感與家族記憶,也見證社會與自然的演進軌跡。

 

人文物件:家庭記憶與時代縮影

人文領域的捐贈物包含謝碧蓮捐贈自幼所愛的蝴蝶玉珮與飾品,讓個人愛好轉化為社會共享之美;阮惠玫捐贈祖母親手縫製的婚服,訴說女性技藝與家族情感;胡進祿捐贈「臺灣民主國」相關收藏,傳遞小人物大歷史的烽火記憶;陳怡靜捐贈祖母陳王金英助產士證書,見證臺灣高生育率的過往;范純融捐贈浮世繪作品,讓藝術作品鏤刻歷史記憶;林彥良捐贈祖母嫁妝竹雕山豬牙掛鉤,保存家族記憶;楊維晟捐贈臺灣農村背景的鱗翅畫,見證臺灣曾為「蝴蝶王國」的標本產業史。

 

此外,還有建築師王秀蓮(1929.6.16-2023.9.10)設計監造建築圖說7,000多面,內容遍及臺灣各地且不乏知名建築,包括三愛幼稚園、中央旅社、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天主教臺北總教區主教公署、左鎮化石陳列館、正覺寺、善化天主堂等。

 

自然標本:知識與標本的世代接棒

自然學門的捐贈品中,包括陪伴無數學子學習礦物與地質知識的標本,這些標本原為臺灣大學教授譚立平與王鑫教學所用,為地質學知識傳承的重要證據;國立臺南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黃銘志捐出的深海生物標本,包括從基隆漁港購得的「海神後海螫蝦」,以及發現並命名新物種的「猶加敦深水蝨」正模式標本,實踐「讓臺灣的深海物種被世界看見」的初衷。

 

「物件的記憶」微型展自即日起於臺博館本館展出至5月25日止。響應國際博物館日,臺博館於5月17日及18日提供免票入館,並有親子工作坊、外語散步導覽、環境教育課程、環境議題影展等多元活動。更多活動資訊至臺博館官網查詢。(https://www.ntm.gov.tw/)。

 

「物件的記憶—家藏、捐贈與新生」微型展

展覽日期:2025年5月16日至5月25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30-17:0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開始日期(空)
上版日期2025/5/16 下午 04:58:00
相關檔案(空)
相關連結(空)
相關圖片臺博館舉辦捐贈感謝活動及捐贈物件微型展,捐贈者們與文化部次長徐宜君(中)、臺博館館長陳登欽(右4)合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1528ae50-88cf-486a-a60e-6eb097dfab0b.jpg);阮惠玫女士(左)捐贈祖母羅蓿於大正年間親手製作之婚服、婚飾,延續家族的情感,文化部次長徐宜君(右)頒贈感謝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37a77e79-93ef-4f7f-a86b-0f0c40b35fe1.jpg);林慶棻女士(左)捐贈其母,建築師王秀蓮手繪建築圖,文化部次長徐宜君(右)頒贈感謝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0dd03442-e42c-4b0e-8c59-8bb7d394fa0c.jpg);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林千翔(左)捐贈近年經由漁民獲得國境之南東沙群島的深海魚類樣本,持續擴增臺灣魚類名錄,文化部次長徐宜君(右)頒贈感謝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077c04fe-d88c-4188-a4a7-6443fbd979ad.jpg);文化部次長徐宜君(右)在臺博館長陳登欽(左)陪同下,參觀捐贈物件微型展。(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a1f6bfaf-ce12-4aed-9392-739bf6be52a8.jpg);阮惠玫女士(右2)仔細聆聽臺博館館員導覽其捐贈物品,感受臺博館對於物件保存與收藏的用心。(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d0a0c999-5e0c-4742-9d59-071e7ff209e3.jpg);文化部長李遠捐贈父親李琳收藏日本畫家茅野正名手稿,其繪製內容正巧為臺博館館藏品。(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52b563a8-ea22-4e04-a03d-da5369d4955c.jpg);文化部長李遠捐贈父親李琳收藏日本畫家茅野正名手稿予臺博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c93f188e-c4b4-47bf-a50a-4941390fcb89.jpg);
點擊數40

文章類型

0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空)

連結模式連結

(空)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7557

標題

時光藏品現身!臺博館邀捐贈者「回娘家」見證藏品新生命

內容

為迎接2025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物件的記憶—家藏、捐贈與新生」微型展,邀請自2019年以來的捐贈者「回娘家」,一同見證物件從個人回憶轉化為公共記憶的過程。展品橫跨人文與自然領域,包含文化部長李遠捐贈的茅野正名手繪素描、樺山資紀總督的掛軸、2022年發表的新種-猶加敦深水蝨正模式標本及建築師王秀蓮手繪建築圖等,展現豐富多元的典藏面貌。

 

今(16)日感謝活動多位捐贈者親臨現場,由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及臺博館長陳登欽代表向所有捐贈者致謝。捐贈者黃銘志、林千翔及林慶棻等人也現場分享捐贈品背後的故事。

 

「大家的捐贈很重要,尤其對公立博物館更顯重要」,文化部次長徐宜君致詞時表示,由於博物館預算有限,但透過大家的捐贈,讓博物館得以有更豐富的館藏提供全民接近文化,同時藉由捐贈者捐贈的物件,讓更多人可以看到臺灣不同文化的面貌,包括自然史、人類學、建築等。此次展覽以「物件的記憶」是好的命題,因為每個捐贈者所捐贈的物件,可能是來自他的家庭或家族,也有來自社會中各領域所研究的各種面向。透過捐贈可以呈現物件不同的記憶與意義,更讓這些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能夠傳承下去,並且帶來新生命。

 

臺博館長陳登欽表示,這次的感謝儀式是讓社會大眾了解,博物館是保存家庭物件與研究成果的可靠之所,透過人文與自然各領域的捐贈,展現博物館多樣性的價值與信任。他也以臺博館現正展出的「偶」特展為例,展覽源於林經甫博士捐贈的1萬多件戲偶藏品,讓臺博館成為臺灣戲偶收藏的重要據點。展覽也喚起文化部長李遠的記憶,促成他將父親收藏的圖繪捐贈,並在捐贈後發現這些圖繪的主角,就是臺博館內的藏品。陳登欽表示,「歷史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忽然和你相遇,今日的捐贈行動,都是對歷史的敬意,也是文化的接力。」

 

臺博館目前館藏文物及標本逾13萬件,其中「捐贈品」多達26,447件,占整體館藏近20%,另收藏建築圖13萬3,000餘件,全數為捐贈品,是博物館典藏的重要來源。其中2019年迄今獲贈的文物、標本約15,157件,建築書圖約14,835件/面。本次微型展從中精選物件展出,每一件都承載個人情感與家族記憶,也見證社會與自然的演進軌跡。

 

人文物件:家庭記憶與時代縮影

人文領域的捐贈物包含謝碧蓮捐贈自幼所愛的蝴蝶玉珮與飾品,讓個人愛好轉化為社會共享之美;阮惠玫捐贈祖母親手縫製的婚服,訴說女性技藝與家族情感;胡進祿捐贈「臺灣民主國」相關收藏,傳遞小人物大歷史的烽火記憶;陳怡靜捐贈祖母陳王金英助產士證書,見證臺灣高生育率的過往;范純融捐贈浮世繪作品,讓藝術作品鏤刻歷史記憶;林彥良捐贈祖母嫁妝竹雕山豬牙掛鉤,保存家族記憶;楊維晟捐贈臺灣農村背景的鱗翅畫,見證臺灣曾為「蝴蝶王國」的標本產業史。

 

此外,還有建築師王秀蓮(1929.6.16-2023.9.10)設計監造建築圖說7,000多面,內容遍及臺灣各地且不乏知名建築,包括三愛幼稚園、中央旅社、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天主教臺北總教區主教公署、左鎮化石陳列館、正覺寺、善化天主堂等。

 

自然標本:知識與標本的世代接棒

自然學門的捐贈品中,包括陪伴無數學子學習礦物與地質知識的標本,這些標本原為臺灣大學教授譚立平與王鑫教學所用,為地質學知識傳承的重要證據;國立臺南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黃銘志捐出的深海生物標本,包括從基隆漁港購得的「海神後海螫蝦」,以及發現並命名新物種的「猶加敦深水蝨」正模式標本,實踐「讓臺灣的深海物種被世界看見」的初衷。

 

「物件的記憶」微型展自即日起於臺博館本館展出至5月25日止。響應國際博物館日,臺博館於5月17日及18日提供免票入館,並有親子工作坊、外語散步導覽、環境教育課程、環境議題影展等多元活動。更多活動資訊至臺博館官網查詢。(https://www.ntm.gov.tw/)。

 

「物件的記憶—家藏、捐贈與新生」微型展

展覽日期:2025年5月16日至5月25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30-17:0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開始日期

(空)

上版日期

2025/5/16 下午 04:58:00

相關檔案

(空)

相關連結

(空)

相關圖片

臺博館舉辦捐贈感謝活動及捐贈物件微型展,捐贈者們與文化部次長徐宜君(中)、臺博館館長陳登欽(右4)合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1528ae50-88cf-486a-a60e-6eb097dfab0b.jpg);阮惠玫女士(左)捐贈祖母羅蓿於大正年間親手製作之婚服、婚飾,延續家族的情感,文化部次長徐宜君(右)頒贈感謝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37a77e79-93ef-4f7f-a86b-0f0c40b35fe1.jpg);林慶棻女士(左)捐贈其母,建築師王秀蓮手繪建築圖,文化部次長徐宜君(右)頒贈感謝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0dd03442-e42c-4b0e-8c59-8bb7d394fa0c.jpg);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林千翔(左)捐贈近年經由漁民獲得國境之南東沙群島的深海魚類樣本,持續擴增臺灣魚類名錄,文化部次長徐宜君(右)頒贈感謝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077c04fe-d88c-4188-a4a7-6443fbd979ad.jpg);文化部次長徐宜君(右)在臺博館長陳登欽(左)陪同下,參觀捐贈物件微型展。(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a1f6bfaf-ce12-4aed-9392-739bf6be52a8.jpg);阮惠玫女士(右2)仔細聆聽臺博館館員導覽其捐贈物品,感受臺博館對於物件保存與收藏的用心。(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d0a0c999-5e0c-4742-9d59-071e7ff209e3.jpg);文化部長李遠捐贈父親李琳收藏日本畫家茅野正名手稿,其繪製內容正巧為臺博館館藏品。(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52b563a8-ea22-4e04-a03d-da5369d4955c.jpg);文化部長李遠捐贈父親李琳收藏日本畫家茅野正名手稿予臺博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7557/c93f188e-c4b4-47bf-a50a-4941390fcb89.jpg);

點擊數

40

根據名稱 時光藏品現身 臺博館邀捐贈者 回娘家 見證藏品新生命 找到的相關資料

(文化部)時光藏品現身!臺博館邀捐贈者「回娘家」見證藏品新生命

文章類型: 0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ntm.gov.tw/News_Content.aspx?n=5651&s=237562

@ 國立臺灣博物館新聞公告

(文化部)時光藏品現身!臺博館邀捐贈者「回娘家」見證藏品新生命

文章類型: 0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ntm.gov.tw/News_Content.aspx?n=5651&s=237562

@ 國立臺灣博物館新聞公告

[ 搜尋所有 時光藏品現身 臺博館邀捐贈者 回娘家 見證藏品新生命 ... ]

在『文化新聞稿』資料集內搜尋:


與時光藏品現身!臺博館邀捐贈者「回娘家」見證藏品新生命同分類的文化新聞稿

西班牙「L.E.V.數位藝術節」劉辰岫《大地回音》 重新定義人與大地的關係

上版日期: 2025/4/29 上午 11:22:00 | 內容: 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今年再度與西班牙知名「L.E.V.數位藝術節」合作,分別於5月在希洪市(Gijón)及9月在馬德里各辦理1場臺灣數位科技藝術作品展演活動,其中藝術家劉辰岫的互動機械動...

臺博館原創繪本《捉迷藏》進軍日本 榮登「繪本50」榜單

上版日期: 2025/4/28 下午 05:41:00 | 內容: 日本「繪本50」書單日前發布,國立臺灣博物館原創繪本《捉迷藏》榮登榜單,該書以優美的圖像和浪漫的敘事,引導讀者細膩觀察與反覆閱讀,不僅在臺灣備受好評,更成功走入日本圖書市場。《捉迷藏》由臺博館與插畫家...

2025「舞躍大地」徵件開跑 激盪臺灣編創能量 引領文化走向國際

上版日期: 2025/5/1 上午 09:56:00 | 內容: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的「2025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5月1日(星期四)起至6月27日(星期五)下午5時止開放網路報名。本屆活動延續一貫開放精神,不設年齡、國籍與舞蹈類型限制,廣邀國...

臺灣藝術家首登芝加哥藝博會大放異彩

上版日期: 2025/4/30 下午 02:20:00 | 內容: 在文化部支持下,臺灣錄像藝術家作品首登芝加哥藝術博覽會,為期4天的展會在27日圓滿閉幕。此次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與芝加哥藝博會深化合作,不僅第3度支持臺灣策展人參加國際策展人交流計畫,更與鳳甲美術館合作...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辦理藝術轉動社區 望安鄉將軍村居民、學童與藝術家共創生活美學

上版日期: 2025/4/30 下午 01:29: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與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望安鄉公所攜手合作「藝術轉動社區計畫」,進駐藝術家郭俊成在進駐望安鄉將軍村期間,研究當地土壤、土質,以將軍土壤為素材與當地居民、學童共創,製作生活陶藝。...

李康生焦點影展於紐約Metrograph電影院登場

上版日期: 2025/4/29 下午 04:34:00 | 內容: 在文化部支持下,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與紐約Metrograph電影院合辦「穿梭時光:李康生焦點」影展,25日首映李康生主演新作《藍色太陽宮》,李康生親自出席映後座談並接受紐約媒體採訪,和影迷分享其心路歷...

文化百點 點亮臺灣 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授證及開箱 文化部長李遠:文化就在我們生活裡

上版日期: 2025/5/3 下午 03:38:00 | 內容: 文化部今(3)日於華山文創園區西一、二館舉辦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發表會,文化部長李遠、環境部長彭啓明、評審團召集人柴松林與評審委員、各部會及地方文化局處代表等出席。除頒發110處基地獲選證明外,來自全國...

彭紫惠與王品文攜《春行》首度參加英國亞洲酷兒藝術節 臺灣電影、文學與藝術創作持續綻放倫敦

上版日期: 2025/5/2 下午 06:20:00 | 內容: 2025年英國亞洲酷兒藝術節(Queer East Festival 2025)自4月23日至5月18日於倫敦盛大展開,由文化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協力,促成臺灣導演彭紫惠與王品文於5月1日攜聯合執導作...

陳顯宗前輩捐贈王嵩岳前輩所繪三峰岩畫作 人權文物再現歷史記憶與政治受難者情誼

上版日期: 2025/5/2 下午 06:05:00 | 內容: 政治受難者陳顯宗前輩,近日將一幅由難友王嵩岳前輩1961年於綠島服刑期間繪製的「三峰岩」畫作捐贈給國家人權博物館。這幅畫不僅描繪了綠島獨特的自然景觀,也深刻承載了台灣歷史與人權的記憶,成為那段歷史的具...

臺史博5/17-18全民免費 一次看講座、工作坊、展演活動全攻略 文化幣消費語導、商品再送優惠

上版日期: 2025/5/2 下午 04:26:00 | 內容: 隨著「518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正是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魅力的最佳時機!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於5月17日至18日兩天開放全民免費入館,使用文化幣消費還享點數加碼優惠,語音導覽及商店均...

臺灣藝術家徐思穎、蔡咅璟、鄭宜欣紐約駐村 展現跨文化創作能量

上版日期: 2025/5/2 下午 03:39:00 | 內容: 在文化部「選送文化相關人才出國駐村交流計畫」支持下,臺灣藝術家徐思穎、蔡咅璟及鄭宜欣3月起展開紐約駐村創作,今(2)日於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接受媒體專訪,暢談駐村生活及參加紐約布魯克林開放工作室(Ope...

臺漫首度前進義大利拿坡里漫畫節 漫畫家簡嘉誠、柚子現場簽繪互動 30本臺漫引年輕讀者對臺強烈好奇

上版日期: 2025/5/2 上午 11:33:00 | 內容: 駐義大利代表處文化組與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合作,5月1日至4日首度參展南義拿坡里漫畫節(Napoli COMICON),展出30本多元主題臺漫,並邀臺灣漫畫家現場簽繪,呈現臺灣漫畫的高度創作力與版...

讓音樂落地生根 國臺交「遍撒音樂種子在社區」邁入第1000場

上版日期: 2025/5/1 下午 03:25:00 | 內容: 一千場演出,是數字,也是承諾。自2016年起,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以下簡稱「國臺交」)推動「NTSO遍撒音樂種子在社區室內樂經典音樂會」,走進臺灣及離島22個縣市、366個鄉鎮區,將音樂帶進校園、社區、...

2025年「國家工藝成就獎」今起徵選 表彰工藝領域最高成就 樹立典範精神標竿

上版日期: 2025/5/5 下午 01:25:00 | 內容: 臺灣工藝融合多元文化背景與在地生活智慧,具有豐富細膩風貌並蘊含深厚的人文底蘊,各地風土塑造出獨特且多樣的多元工藝樣貌,展現出臺灣兼容並蓄的文化色彩,而臺灣工藝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歷史文化記憶的承...

當文學遇上療癒芳香 以氣味打開文學感官

上版日期: 2025/5/5 上午 09:16:00 | 內容: 由文化部指導,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的「後山文學獎」徵件開跑了!!第一場文學創作推廣講座走進花蓮高中校園,邀請112年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得主鄭育慧擔任講師,帶領約30位學生以身體書寫,展開一場獨特的感官寫...

西班牙「L.E.V.數位藝術節」劉辰岫《大地回音》 重新定義人與大地的關係

上版日期: 2025/4/29 上午 11:22:00 | 內容: 駐西班牙代表處文化組今年再度與西班牙知名「L.E.V.數位藝術節」合作,分別於5月在希洪市(Gijón)及9月在馬德里各辦理1場臺灣數位科技藝術作品展演活動,其中藝術家劉辰岫的互動機械動...

臺博館原創繪本《捉迷藏》進軍日本 榮登「繪本50」榜單

上版日期: 2025/4/28 下午 05:41:00 | 內容: 日本「繪本50」書單日前發布,國立臺灣博物館原創繪本《捉迷藏》榮登榜單,該書以優美的圖像和浪漫的敘事,引導讀者細膩觀察與反覆閱讀,不僅在臺灣備受好評,更成功走入日本圖書市場。《捉迷藏》由臺博館與插畫家...

2025「舞躍大地」徵件開跑 激盪臺灣編創能量 引領文化走向國際

上版日期: 2025/5/1 上午 09:56:00 | 內容: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的「2025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5月1日(星期四)起至6月27日(星期五)下午5時止開放網路報名。本屆活動延續一貫開放精神,不設年齡、國籍與舞蹈類型限制,廣邀國...

臺灣藝術家首登芝加哥藝博會大放異彩

上版日期: 2025/4/30 下午 02:20:00 | 內容: 在文化部支持下,臺灣錄像藝術家作品首登芝加哥藝術博覽會,為期4天的展會在27日圓滿閉幕。此次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與芝加哥藝博會深化合作,不僅第3度支持臺灣策展人參加國際策展人交流計畫,更與鳳甲美術館合作...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辦理藝術轉動社區 望安鄉將軍村居民、學童與藝術家共創生活美學

上版日期: 2025/4/30 下午 01:29: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與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望安鄉公所攜手合作「藝術轉動社區計畫」,進駐藝術家郭俊成在進駐望安鄉將軍村期間,研究當地土壤、土質,以將軍土壤為素材與當地居民、學童共創,製作生活陶藝。...

李康生焦點影展於紐約Metrograph電影院登場

上版日期: 2025/4/29 下午 04:34:00 | 內容: 在文化部支持下,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與紐約Metrograph電影院合辦「穿梭時光:李康生焦點」影展,25日首映李康生主演新作《藍色太陽宮》,李康生親自出席映後座談並接受紐約媒體採訪,和影迷分享其心路歷...

文化百點 點亮臺灣 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授證及開箱 文化部長李遠:文化就在我們生活裡

上版日期: 2025/5/3 下午 03:38:00 | 內容: 文化部今(3)日於華山文創園區西一、二館舉辦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發表會,文化部長李遠、環境部長彭啓明、評審團召集人柴松林與評審委員、各部會及地方文化局處代表等出席。除頒發110處基地獲選證明外,來自全國...

彭紫惠與王品文攜《春行》首度參加英國亞洲酷兒藝術節 臺灣電影、文學與藝術創作持續綻放倫敦

上版日期: 2025/5/2 下午 06:20:00 | 內容: 2025年英國亞洲酷兒藝術節(Queer East Festival 2025)自4月23日至5月18日於倫敦盛大展開,由文化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協力,促成臺灣導演彭紫惠與王品文於5月1日攜聯合執導作...

陳顯宗前輩捐贈王嵩岳前輩所繪三峰岩畫作 人權文物再現歷史記憶與政治受難者情誼

上版日期: 2025/5/2 下午 06:05:00 | 內容: 政治受難者陳顯宗前輩,近日將一幅由難友王嵩岳前輩1961年於綠島服刑期間繪製的「三峰岩」畫作捐贈給國家人權博物館。這幅畫不僅描繪了綠島獨特的自然景觀,也深刻承載了台灣歷史與人權的記憶,成為那段歷史的具...

臺史博5/17-18全民免費 一次看講座、工作坊、展演活動全攻略 文化幣消費語導、商品再送優惠

上版日期: 2025/5/2 下午 04:26:00 | 內容: 隨著「518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正是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魅力的最佳時機!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於5月17日至18日兩天開放全民免費入館,使用文化幣消費還享點數加碼優惠,語音導覽及商店均...

臺灣藝術家徐思穎、蔡咅璟、鄭宜欣紐約駐村 展現跨文化創作能量

上版日期: 2025/5/2 下午 03:39:00 | 內容: 在文化部「選送文化相關人才出國駐村交流計畫」支持下,臺灣藝術家徐思穎、蔡咅璟及鄭宜欣3月起展開紐約駐村創作,今(2)日於駐紐約臺北文化中心接受媒體專訪,暢談駐村生活及參加紐約布魯克林開放工作室(Ope...

臺漫首度前進義大利拿坡里漫畫節 漫畫家簡嘉誠、柚子現場簽繪互動 30本臺漫引年輕讀者對臺強烈好奇

上版日期: 2025/5/2 上午 11:33:00 | 內容: 駐義大利代表處文化組與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合作,5月1日至4日首度參展南義拿坡里漫畫節(Napoli COMICON),展出30本多元主題臺漫,並邀臺灣漫畫家現場簽繪,呈現臺灣漫畫的高度創作力與版...

讓音樂落地生根 國臺交「遍撒音樂種子在社區」邁入第1000場

上版日期: 2025/5/1 下午 03:25:00 | 內容: 一千場演出,是數字,也是承諾。自2016年起,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以下簡稱「國臺交」)推動「NTSO遍撒音樂種子在社區室內樂經典音樂會」,走進臺灣及離島22個縣市、366個鄉鎮區,將音樂帶進校園、社區、...

2025年「國家工藝成就獎」今起徵選 表彰工藝領域最高成就 樹立典範精神標竿

上版日期: 2025/5/5 下午 01:25:00 | 內容: 臺灣工藝融合多元文化背景與在地生活智慧,具有豐富細膩風貌並蘊含深厚的人文底蘊,各地風土塑造出獨特且多樣的多元工藝樣貌,展現出臺灣兼容並蓄的文化色彩,而臺灣工藝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歷史文化記憶的承...

當文學遇上療癒芳香 以氣味打開文學感官

上版日期: 2025/5/5 上午 09:16:00 | 內容: 由文化部指導,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的「後山文學獎」徵件開跑了!!第一場文學創作推廣講座走進花蓮高中校園,邀請112年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得主鄭育慧擔任講師,帶領約30位學生以身體書寫,展開一場獨特的感官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