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文學館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交通部觀光署

名稱國立臺灣文學館的開放時間是週二至週日 9:00~21:00(圖書室開放至17:00)每逢星期一、除夕、年初一固定休館(颱風期間依台南市政府發佈不上班之日亦休館)上班時間:週一~週五08:30~12:30 13:30 ~17:30◎團體或特殊時段請另行預約。, 電話是886-6-2217201-9, 地址是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國立臺灣文學館的地圖

識別碼C1_A25000000E_000013
名稱國立臺灣文學館
區域(空)
簡述「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文化部之附屬機構,於2003年10月17日正式開館營運,是我國第一座國家級文學博物館,具典藏、研究及展示台灣多元文學內涵之功能,並透過辦理教育推廣活動,讓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臺灣文學館館舍建於1916年,前身為日據時期台南州廳,是建築師森山松之助在台知名作品之一。建物主體多處構造因戰爭且年久失修而毀損,自1997年開始進行修復整建工作,於2003年修建完成;具體結合文學、文化、建築與歷史,成為台灣近年來「古蹟修復再利用」之典範。
描述「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文化部之附屬機構,於2003年10月17日正式開館營運,是我國第一座國家級文學博物館,具典藏、研究及展示台灣多元文學內涵之功能,並透過辦理教育推廣活動,讓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臺灣文學館館舍建於1916年,前身為日據時期台南州廳,是建築師森山松之助在台知名作品之一。建物主體多處構造因戰爭且年久失修而毀損,自1997年開始進行修復整建工作,於2003年修建完成;具體結合文學、文化、建築與歷史,成為台灣近年來「古蹟修復再利用」之典範。
電話886-6-2217201-9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郵政區碼(Zipcode)700
Region臺南市
Town中西區
旅遊資訊(空)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9:00~21:00(圖書室開放至17:00)每逢星期一、除夕、年初一固定休館(颱風期間依台南市政府發佈不上班之日亦休館)上班時間:週一~週五08:30~12:30 13:30 ~17:30◎團體或特殊時段請另行預約。
圖一圖
圖一描述國立台灣文學館建築外觀(使用圖檔請於適當位置標示「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林柏樑攝影」)
圖二圖
圖二描述國立台灣文學館建築外觀(使用圖檔請於適當位置標示「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林柏樑攝影」)
圖三圖
圖三描述國立台灣文學館建築外觀(使用圖檔請於適當位置標示「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林柏樑攝影」)
地圖(空)
GovA25000000E
經度座標120.20395
緯度座標22.99206
原分類(空)
分類1(空)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17-11-06T12:03:34+08:00

識別碼

C1_A25000000E_000013

名稱

國立臺灣文學館

區域

(空)

簡述

「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文化部之附屬機構,於2003年10月17日正式開館營運,是我國第一座國家級文學博物館,具典藏、研究及展示台灣多元文學內涵之功能,並透過辦理教育推廣活動,讓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臺灣文學館館舍建於1916年,前身為日據時期台南州廳,是建築師森山松之助在台知名作品之一。建物主體多處構造因戰爭且年久失修而毀損,自1997年開始進行修復整建工作,於2003年修建完成;具體結合文學、文化、建築與歷史,成為台灣近年來「古蹟修復再利用」之典範。

描述

「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文化部之附屬機構,於2003年10月17日正式開館營運,是我國第一座國家級文學博物館,具典藏、研究及展示台灣多元文學內涵之功能,並透過辦理教育推廣活動,讓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臺灣文學館館舍建於1916年,前身為日據時期台南州廳,是建築師森山松之助在台知名作品之一。建物主體多處構造因戰爭且年久失修而毀損,自1997年開始進行修復整建工作,於2003年修建完成;具體結合文學、文化、建築與歷史,成為台灣近年來「古蹟修復再利用」之典範。

電話

886-6-2217201-9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郵政區碼(Zipcode)

700

Region

臺南市

Town

中西區

旅遊資訊

(空)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9:00~21:00(圖書室開放至17:00)每逢星期一、除夕、年初一固定休館(颱風期間依台南市政府發佈不上班之日亦休館)上班時間:週一~週五08:30~12:30 13:30 ~17:30◎團體或特殊時段請另行預約。

圖一

圖

圖一描述

國立台灣文學館建築外觀(使用圖檔請於適當位置標示「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林柏樑攝影」)

圖二

圖

圖二描述

國立台灣文學館建築外觀(使用圖檔請於適當位置標示「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林柏樑攝影」)

圖三

圖

圖三描述

國立台灣文學館建築外觀(使用圖檔請於適當位置標示「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林柏樑攝影」)

地圖

(空)

Gov

A25000000E

經度座標

120.20395

緯度座標

22.99206

原分類

(空)

分類1

(空)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17-11-06T12:03:34+08:00

國立臺灣文學館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國立臺灣文學館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C1 A25000000E 000013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C1 A25000000E 000013 資料。

[ 搜尋所有 C1 A25000000E 000013 ... ]

根據名稱 國立臺灣文學館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國立臺灣文學館 ...)

# 國立臺灣文學館 於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1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4d3ff1673f77c2b484e636a
活動名稱「現代」文青養成術──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Literary Education of Modernist Youth-The U.S.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American Modernism in Taiwa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08/18 10: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4號
場地名稱: :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二樓南翼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01/31 10:00:00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財團法人二二八紀念基金會[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The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策展緣起 現代主義源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對應於城市文明發展造成現代生活快速變遷而興起的思潮。在這個世界性、跨領域價值和信仰變動的歷史時刻,臺灣並未缺席。在冷戰將世界一分為二的時代,美國現代主義伴隨著各種軍事、經濟援助進入戒嚴時期的臺灣社會,在肅殺、沉悶的年代,引領戰後臺灣社會和文藝思潮往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本展由國立臺灣文學館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合辦,透過展覽揭示臺灣當時世代學思養成的社會背景與文藝氛圍,探討現代主義如何形塑知識分子的世界觀,以及臺灣如何在國際交流中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和價值,進而在吸收、學習、模仿與創新的探索過程中,逐漸綻放出屬於臺灣現代主義自己獨特的樣貌。 The Story behind the Exhibition Modernism aros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1900s in response to ideological shifts caused by urbanization and the rapid social changes that came in its wake. Taiwan was also involved in this momentous era when beliefs and values crossed boundaries around the world. American modernism entered Taiwan via military and economic aid during the Cold War, when the world was divided into two camps. Suppressed by martial law, the trends of post-war Taiwanese literature, art, and society were led towards modernization by American modernism. This exhibition is co-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and the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highlighting the soci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climate which nurtured a generation, exploring how modernism shaped the worldview of the Taiwanese intellectuals, while also providing deeper insight into how modernism came to gai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aiwan–through absorbing knowledge,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Western modernism in Taiwan evolved and blossomed into the new independent movement known as Taiwanese modernism. 現代主義與美國文化的影響 1950年之後,臺灣開始接受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伴隨著美援而來的,是美國文化遍及臺灣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深深影響了臺灣社會的藝術文化發展,美國新聞處(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USIS, 簡稱美新處)即扮演了引介歐美現代思潮進入臺灣的關鍵角色。 在1979年臺灣開放出國觀光之前,想要獲取國外的藝術文化資訊,除了出國留學,便只能透過報章雜誌上的藝文介紹文章獲取相關訊息。在這樣資訊貧乏,藝文愛好者又求知若渴的年代,美新處的圖書館(圖書室)成了重要文化據點。 The Impact of Modernism and American Culture Taiwan began receiving military and economic ai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1950. Along with this aid came American culture, which soon spread throughout all aspects of Taiwanese society and deeply impa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art and culture.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USIS) came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introducing modern European and American modernist trends to Taiwan. Before Taiwan opened its borders for overseas tourism in 1979, information of foreign art and culture was obtainable through only two means: studying abroad or reading newspaper and magazine articles on such topics. In a time when thirsting art and culture enthusiasts pursued further in a social landscape barren of this field of knowledge, the library in the USIS thus became a significant cultural hub for the Taiwanese people. 《學生英文雜誌》18卷2期,1969年美新處發行的英文雜誌。 Student Review, vol. 18, no. 2. 1969. Issued by USIS 「現代」文青養成所:美國新聞處 1946年,美國設立駐臺北領事館,一開始附屬於大使館的新聞處,肩負臺灣的文化宣傳活動任務,目的是傳達當時的美國外交政策,使所在地國民認識美國、了解美國並進而產生好感。其後,陸續於臺中、高雄、臺南、嘉義、屏東設置美新處。1958年,臺北美新處遷移至南海路54號(即今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由於美新處圖書館藏書豐富,同時設置林肯中心,也經常舉辦美國電影欣賞、繪畫、舞蹈、音樂會等藝文展演,因此成為當時許多中學生、大學生課後的重要活動場所。三十年來,台北市南海路五十四號一直是年輕藝術工作者的希望所在。在這裡他們可以暢所欲言,為藝術而藝術。 USIS: The Literary Education of the "Modernist" Youth In 1946, the United States established the American Consulate at Taiwan in Taipei. The USIS, initially a subsidiary of the U.S. Embassy, was tasked with promoting cultural activities to broadcast U.S. foreign policy and familiarizing the general public with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create a more favorable impression. USIS offices were later set up in Taichung, Kaohsiung, Tainan, Chiayi, and Pingtung. In 1958, USIS Taipei moved to No. 54, Nanhai Road (now the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he ample collection of books in the USIS libra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braham Lincoln American Center made it a fitting place to host frequent cultural events featuring American films, painting, dance, and concerts. The USIS thus became an important after-school hub of activity for many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美國文學在臺灣 《今日世界》的誕生 在美國國務院(U.S. Department of State)經費的挹注下,1949年《今日美國》(America Today)由香港總領事館新聞處發行,介紹美國生活方式以及各種資訊給華文讀者,而後為了因應時局瞬息萬變,欲將世界各地實況納入報導而更名為《今日世界》。1952年「今日世界社」和「今日世界出版社」在香港設立,以便生產中文出版品並宣傳至東南亞。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aiwan The Founding of World Today With funding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American Today was launched in 1949 by the USIS in Hong Kong to introduce American ways of living and other information to readers of Chinese. The publication was later renamed World Today in order to report global current events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In 1952, World Today Press and World Today Publishing (both entities, though different, have since been referred to as “World Today Press”)were established in Hong Kong to produce promotional Chinese publications for readers in Southeast Asia. 《今日世界》第241期,1962年,由香港今日世界社發行。 World Today, no. 241 1962. Published by World Today Press. 《今日世界》中的美國文學 今日世界出版社集合了1950-60年代臺港兩地最重要的譯者,翻譯美國文學與現代主義的著作。由林以亮(宋淇)主持,夏濟安、張愛玲、余光中為主要翻譯者。譯介過的作者包括愛倫.坡(Edgar Allan Poe)、馬克.吐溫(Mark Twain)、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厄尼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等,廣泛影響臺港、東南亞的創作者與普通讀者對於美國文學和美國現代主義的接受。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of World Today World Today Press gathered the most prominent translator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during the 1950s and 1960s to translat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modernist works. The publication was presided over by Lin Yi-liang (Sung Chi); T.A.Hsia (Hsia Chi-an), Chang Ai-ling (Eileen Chang), and Yu Kuang-chung served as the main translators. Authors translated include Edgar Allan Poe, Mark Twain, Henry James, William Faulkner, Ernest Hemingway, F. Scott Fitzgerald, and others. These writers had an extensive impact on writers and readers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Southeast Asia, shaping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recep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American modernism. 《美國現代七大小說家》 1967出版,由威廉·范·俄康納主編,介紹伊德絲.華頓、辛克萊.劉易斯、費茲傑羅、威廉.福克納、厄尼斯特.海明威、湯姆斯.吳爾夫、拿撒奈.韋斯特等七位美國小說家。 Seven Modern American Novelists 1967.Edited by William Van O'Connor, ntroducing Edith Wharton, Harry Sinclair Lewis, F. Scott Fitzgerald, William Faulkner, Ernest Hemingway, Thomas Wolfe and Nathan Weinstein. 美新處與文壇、藝壇的交會 臺灣文學史上的黃金年代 《文學雜誌》與《現代文學》被文學史論者視為臺灣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也是戰後臺灣最重要的引介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的刊物。而這兩個前後接續的學院刊物,都曾經獲得臺北美新處的支持。 《文學雜誌》(1956-1960)的主編是臺大外文系教授夏濟安,他所揭櫫的「現代小說」概念,對於後來臺灣的現代主義文學發展影響甚鉅。該雜誌實際上是臺北美新處支持的隱蔽(unattributed)中文月刊,臺北美新處總是「以特別折扣」每期購買兩千本發送其他九個海外的美國新聞處。 USIS, Modern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Review The Golden Ag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he circulation of Literary Review and Modern Literature is regarded by literary historians as the golden age of Taiwanese literary history. They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icals which introduced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post-war Taiwan. Both academic publications received support from USIS Taipei. Hsia Chi-an,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erved as editor-in-chief of Literary Review (1956-1960). Hsia's decla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fiction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Taiwan. The magazine was an unattributed monthly Chinese periodical supported by USIS Taipei. USIS Taipei would purchase 2,000 copies per issue at a "special discount" and have them sent to nine other overseas USIS offices. Modern Literature (1960-1984) was in circulation from March 1960 and founded by students of the South North Society from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including Pai Hsien-yung, Wang Wen-hsing, Ouyang Tzu, and Chen Jo-hsi. The magazine systematically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Among the published works, fiction featuring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existentialism greatly resonated with the younger generation. 《文學雜誌》1卷3期 Literary Review (1956-1960) 《現代文學》25期 Modern Literature (Quarterly), no. 25 臺灣文學外譯的基石 美新處對臺灣文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就是臺灣文學外譯。透過美國現代主義的翻譯與譯介,臺灣作家也在創作上回應美式現代主義的影響,發展出屬於自身的特色,其具體展現在Heritage Press系列叢書。Heritage Press系列是美新處譯書計畫的運作項目之一。首先以美方為計畫主持人,再由當地的作家、翻譯家形成一個聯絡網,最後交由在地出版社(臺北Heritage Press)出版。 當時的英譯當代文學成果出版了《中國新詩選》、《中國新小說選》、《綠藻與鹹蛋》、《招魂:五篇台灣小說選》等出版品,不僅是臺灣文學的第一次輸出、展現了現代主義文學在臺灣的特色,包括譯介中國來臺、臺灣本土詩人及作家的作品,甚至也出版了以女性作家為主的《八個故事:中國女性作家小說選》(黃娟、潘人木、陳若曦、林海音、歐陽子、張愛玲、侯榕生、聶華苓)。這個計畫成果充分呈現出現代主義在臺灣既是一種橫向移植,但也帶有強烈創新精神的特色,可以說臺灣文學的外譯工作,是從美新處時期就已打下的基礎,也一步一步將臺灣文學推向世界舞台。 The Cornerston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The USIS made crucial contributions to Taiwanese literature by translating Taiwanese works. As they took in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Taiwanese writers responded by incorporating its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ir own works.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literature featured in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was a joint operation project by the USIS Taiwan Book Translation Program involving project coordina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network of Taiwanese writers and translators, and local publishers (Heritage Press in Taipei).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as the most common writing technique in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so much so that it has since become a fixed writing method. By using a "present-past-present" trajectory, the protagonist's memories throw their consciousness into the past to a specific scene or experience. Writers utilized this technique to break from traditional chronological structures and instead create complex, overlapping timelines through the depiction of a character's thoughts and mental processes. The result is a more three-dimensional sense of time and space. 新批評 愛荷華寫作班提倡以「新批評」(細讀)的方式分析學員的作品,而這一套文學評論方式影響後來臺港作家的創作、評論和教學。保羅.安格爾的作家創作坊教室,是在愛荷華河邊搭建的簡陋營房,在課堂上,大家熱烈討論「不具名」的學員作品,辯論熱烈,毫不留情。 New Criticism The Iowa Writers' Workshop advocated the analysis of student works through the lens of New Criticism (or close reading). This style of criticism went on to influence the creation, commentary, and teachings of later Taiwanese and Hong Kong writers. The simple classrooms of the Iowa Writers' Workshop built along the Iowa River were the setting for passionate discussions of student works with the names of authors being withheld temporarily and fiery debates. 用西方的技巧•說自己的故事 整體而言,1950年代中期之後,臺灣現代主義受到美國現代主義影響,而且是全面性的深化,包含繪畫、舞蹈、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以文學而言,不同的現代主義作家追求「現代主義」的來源、方式和途徑雖然各有不同,但大部分作家的共同點是:對於語言的創新,對於寫作技巧的模仿和嘗試,成為大部分臺灣作家對於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認識與接受。 "Use Western Techniques to Tell Your Own Story" Taiwanese modernism was broadly influenced by American modernism after the mid-1950s and underwent extensive development in areas such as painting, dance, music, and other art forms. For literature, although modernist writers each pursued different sources, methods, and channels of modernism, they all exhibited innovative language and engaged in the imit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of various writing skills. 《家變》 1973年出版,王文興著。王文興透過語言實驗和改造小說內部組織,描寫一個現代知識青年在成長期間所遭遇的精神衝突,並觸及家庭社會議題。 Family Catastrophe 1973 Written by Wang Wen-hsing. Wang Wen-hsing described the spiritual conflicts encountered by a modern intellectual youth during his growth through language experiments and reformed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novel, and touched on family and social issues. 結語:現代主義與知識分子的內在自創 在冷戰的年代,臺灣知識分子透過美新處,汲取來自美國和西方的現代主義思潮;尤其今日世界出版社的美國文學譯作,已成為人文學科學生學習和創作的啟蒙書。 西方現代主義的興起,在於反思西方現代化所帶來的人類困境,透過作品的形式和內容,顛覆和挑戰過往的藝術形式和創作內容,重新認識西方現代文明的基礎。而戰後現代主義進入戒嚴時期的臺灣,成為孕育一個世代創作的共同養分,不同創作者選擇現代主義不同的技法或主題,融合自身的經驗和對創作的理念,孕育出屬於臺灣在地的現代主義文學。 臺灣的現代主義並非高度現代化社會而發展出的現代主義,而是冷戰反共下的現代主義。他們用西方的技巧(在很大層面上就是美國的)來講臺灣的故事,而這就是臺灣的現代主義。 Closing Words: Modernism and the Self-Creation of a Scholar During the Cold War era, Taiwanese scholars drew on modernist trend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est through the USIS. World Today Press and World Today Publishing have both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dissemination and widening sphere of influenc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modernist thought particularly foundational for humanities students to learn and create. Western modernism arose from reflections on the human dilemma triggered by modernization. Through literary form and content, modernism subverted and challenged past art styles and creative content and re-examined the very basis of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After World War II, modernism entered Taiwan during the martial law era and became the fodder for a generation of creatives. While different creatives pursued different techniques or topics in modernism, they all incorporated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ideas about creation and cultivated a modernist literature that was unique to Taiwan. Taiwanese modernism did not emerge from a highly modernized society, but rather from the modernism that arose during the Cold War in response to communism. They used Western (largly American) techniques to tell the stories of Taiwan, and in a sense, the story of Taiwanese modernism.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57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3/08/18
活動結束日期2024/01/31
點閱數25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4d3ff1673f77c2b484e636a
活動名稱: 「現代」文青養成術──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Literary Education of Modernist Youth-The U.S.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American Modernism in Taiwa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08/18 10: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4號
場地名稱: :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二樓南翼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01/31 10:00:00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財團法人二二八紀念基金會[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The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策展緣起 現代主義源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對應於城市文明發展造成現代生活快速變遷而興起的思潮。在這個世界性、跨領域價值和信仰變動的歷史時刻,臺灣並未缺席。在冷戰將世界一分為二的時代,美國現代主義伴隨著各種軍事、經濟援助進入戒嚴時期的臺灣社會,在肅殺、沉悶的年代,引領戰後臺灣社會和文藝思潮往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本展由國立臺灣文學館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合辦,透過展覽揭示臺灣當時世代學思養成的社會背景與文藝氛圍,探討現代主義如何形塑知識分子的世界觀,以及臺灣如何在國際交流中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和價值,進而在吸收、學習、模仿與創新的探索過程中,逐漸綻放出屬於臺灣現代主義自己獨特的樣貌。 The Story behind the Exhibition Modernism aros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1900s in response to ideological shifts caused by urbanization and the rapid social changes that came in its wake. Taiwan was also involved in this momentous era when beliefs and values crossed boundaries around the world. American modernism entered Taiwan via military and economic aid during the Cold War, when the world was divided into two camps. Suppressed by martial law, the trends of post-war Taiwanese literature, art, and society were led towards modernization by American modernism. This exhibition is co-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and the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highlighting the soci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climate which nurtured a generation, exploring how modernism shaped the worldview of the Taiwanese intellectuals, while also providing deeper insight into how modernism came to gai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aiwan–through absorbing knowledge,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Western modernism in Taiwan evolved and blossomed into the new independent movement known as Taiwanese modernism. 現代主義與美國文化的影響 1950年之後,臺灣開始接受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伴隨著美援而來的,是美國文化遍及臺灣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深深影響了臺灣社會的藝術文化發展,美國新聞處(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USIS, 簡稱美新處)即扮演了引介歐美現代思潮進入臺灣的關鍵角色。 在1979年臺灣開放出國觀光之前,想要獲取國外的藝術文化資訊,除了出國留學,便只能透過報章雜誌上的藝文介紹文章獲取相關訊息。在這樣資訊貧乏,藝文愛好者又求知若渴的年代,美新處的圖書館(圖書室)成了重要文化據點。 The Impact of Modernism and American Culture Taiwan began receiving military and economic ai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1950. Along with this aid came American culture, which soon spread throughout all aspects of Taiwanese society and deeply impa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art and culture.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USIS) came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introducing modern European and American modernist trends to Taiwan. Before Taiwan opened its borders for overseas tourism in 1979, information of foreign art and culture was obtainable through only two means: studying abroad or reading newspaper and magazine articles on such topics. In a time when thirsting art and culture enthusiasts pursued further in a social landscape barren of this field of knowledge, the library in the USIS thus became a significant cultural hub for the Taiwanese people. 《學生英文雜誌》18卷2期,1969年美新處發行的英文雜誌。 Student Review, vol. 18, no. 2. 1969. Issued by USIS 「現代」文青養成所:美國新聞處 1946年,美國設立駐臺北領事館,一開始附屬於大使館的新聞處,肩負臺灣的文化宣傳活動任務,目的是傳達當時的美國外交政策,使所在地國民認識美國、了解美國並進而產生好感。其後,陸續於臺中、高雄、臺南、嘉義、屏東設置美新處。1958年,臺北美新處遷移至南海路54號(即今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由於美新處圖書館藏書豐富,同時設置林肯中心,也經常舉辦美國電影欣賞、繪畫、舞蹈、音樂會等藝文展演,因此成為當時許多中學生、大學生課後的重要活動場所。三十年來,台北市南海路五十四號一直是年輕藝術工作者的希望所在。在這裡他們可以暢所欲言,為藝術而藝術。 USIS: The Literary Education of the "Modernist" Youth In 1946, the United States established the American Consulate at Taiwan in Taipei. The USIS, initially a subsidiary of the U.S. Embassy, was tasked with promoting cultural activities to broadcast U.S. foreign policy and familiarizing the general public with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create a more favorable impression. USIS offices were later set up in Taichung, Kaohsiung, Tainan, Chiayi, and Pingtung. In 1958, USIS Taipei moved to No. 54, Nanhai Road (now the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he ample collection of books in the USIS libra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braham Lincoln American Center made it a fitting place to host frequent cultural events featuring American films, painting, dance, and concerts. The USIS thus became an important after-school hub of activity for many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美國文學在臺灣 《今日世界》的誕生 在美國國務院(U.S. Department of State)經費的挹注下,1949年《今日美國》(America Today)由香港總領事館新聞處發行,介紹美國生活方式以及各種資訊給華文讀者,而後為了因應時局瞬息萬變,欲將世界各地實況納入報導而更名為《今日世界》。1952年「今日世界社」和「今日世界出版社」在香港設立,以便生產中文出版品並宣傳至東南亞。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aiwan The Founding of World Today With funding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American Today was launched in 1949 by the USIS in Hong Kong to introduce American ways of living and other information to readers of Chinese. The publication was later renamed World Today in order to report global current events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In 1952, World Today Press and World Today Publishing (both entities, though different, have since been referred to as “World Today Press”)were established in Hong Kong to produce promotional Chinese publications for readers in Southeast Asia. 《今日世界》第241期,1962年,由香港今日世界社發行。 World Today, no. 241 1962. Published by World Today Press. 《今日世界》中的美國文學 今日世界出版社集合了1950-60年代臺港兩地最重要的譯者,翻譯美國文學與現代主義的著作。由林以亮(宋淇)主持,夏濟安、張愛玲、余光中為主要翻譯者。譯介過的作者包括愛倫.坡(Edgar Allan Poe)、馬克.吐溫(Mark Twain)、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厄尼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等,廣泛影響臺港、東南亞的創作者與普通讀者對於美國文學和美國現代主義的接受。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of World Today World Today Press gathered the most prominent translator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during the 1950s and 1960s to translat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modernist works. The publication was presided over by Lin Yi-liang (Sung Chi); T.A.Hsia (Hsia Chi-an), Chang Ai-ling (Eileen Chang), and Yu Kuang-chung served as the main translators. Authors translated include Edgar Allan Poe, Mark Twain, Henry James, William Faulkner, Ernest Hemingway, F. Scott Fitzgerald, and others. These writers had an extensive impact on writers and readers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Southeast Asia, shaping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recep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American modernism. 《美國現代七大小說家》 1967出版,由威廉·范·俄康納主編,介紹伊德絲.華頓、辛克萊.劉易斯、費茲傑羅、威廉.福克納、厄尼斯特.海明威、湯姆斯.吳爾夫、拿撒奈.韋斯特等七位美國小說家。 Seven Modern American Novelists 1967.Edited by William Van O'Connor, ntroducing Edith Wharton, Harry Sinclair Lewis, F. Scott Fitzgerald, William Faulkner, Ernest Hemingway, Thomas Wolfe and Nathan Weinstein. 美新處與文壇、藝壇的交會 臺灣文學史上的黃金年代 《文學雜誌》與《現代文學》被文學史論者視為臺灣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也是戰後臺灣最重要的引介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的刊物。而這兩個前後接續的學院刊物,都曾經獲得臺北美新處的支持。 《文學雜誌》(1956-1960)的主編是臺大外文系教授夏濟安,他所揭櫫的「現代小說」概念,對於後來臺灣的現代主義文學發展影響甚鉅。該雜誌實際上是臺北美新處支持的隱蔽(unattributed)中文月刊,臺北美新處總是「以特別折扣」每期購買兩千本發送其他九個海外的美國新聞處。 USIS, Modern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Review The Golden Ag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he circulation of Literary Review and Modern Literature is regarded by literary historians as the golden age of Taiwanese literary history. They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icals which introduced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post-war Taiwan. Both academic publications received support from USIS Taipei. Hsia Chi-an,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erved as editor-in-chief of Literary Review (1956-1960). Hsia's decla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fiction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Taiwan. The magazine was an unattributed monthly Chinese periodical supported by USIS Taipei. USIS Taipei would purchase 2,000 copies per issue at a "special discount" and have them sent to nine other overseas USIS offices. Modern Literature (1960-1984) was in circulation from March 1960 and founded by students of the South North Society from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including Pai Hsien-yung, Wang Wen-hsing, Ouyang Tzu, and Chen Jo-hsi. The magazine systematically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Among the published works, fiction featuring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existentialism greatly resonated with the younger generation. 《文學雜誌》1卷3期 Literary Review (1956-1960) 《現代文學》25期 Modern Literature (Quarterly), no. 25 臺灣文學外譯的基石 美新處對臺灣文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就是臺灣文學外譯。透過美國現代主義的翻譯與譯介,臺灣作家也在創作上回應美式現代主義的影響,發展出屬於自身的特色,其具體展現在Heritage Press系列叢書。Heritage Press系列是美新處譯書計畫的運作項目之一。首先以美方為計畫主持人,再由當地的作家、翻譯家形成一個聯絡網,最後交由在地出版社(臺北Heritage Press)出版。 當時的英譯當代文學成果出版了《中國新詩選》、《中國新小說選》、《綠藻與鹹蛋》、《招魂:五篇台灣小說選》等出版品,不僅是臺灣文學的第一次輸出、展現了現代主義文學在臺灣的特色,包括譯介中國來臺、臺灣本土詩人及作家的作品,甚至也出版了以女性作家為主的《八個故事:中國女性作家小說選》(黃娟、潘人木、陳若曦、林海音、歐陽子、張愛玲、侯榕生、聶華苓)。這個計畫成果充分呈現出現代主義在臺灣既是一種橫向移植,但也帶有強烈創新精神的特色,可以說臺灣文學的外譯工作,是從美新處時期就已打下的基礎,也一步一步將臺灣文學推向世界舞台。 The Cornerston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The USIS made crucial contributions to Taiwanese literature by translating Taiwanese works. As they took in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Taiwanese writers responded by incorporating its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ir own works.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literature featured in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was a joint operation project by the USIS Taiwan Book Translation Program involving project coordina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network of Taiwanese writers and translators, and local publishers (Heritage Press in Taipei).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as the most common writing technique in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so much so that it has since become a fixed writing method. By using a "present-past-present" trajectory, the protagonist's memories throw their consciousness into the past to a specific scene or experience. Writers utilized this technique to break from traditional chronological structures and instead create complex, overlapping timelines through the depiction of a character's thoughts and mental processes. The result is a more three-dimensional sense of time and space. 新批評 愛荷華寫作班提倡以「新批評」(細讀)的方式分析學員的作品,而這一套文學評論方式影響後來臺港作家的創作、評論和教學。保羅.安格爾的作家創作坊教室,是在愛荷華河邊搭建的簡陋營房,在課堂上,大家熱烈討論「不具名」的學員作品,辯論熱烈,毫不留情。 New Criticism The Iowa Writers' Workshop advocated the analysis of student works through the lens of New Criticism (or close reading). This style of criticism went on to influence the creation, commentary, and teachings of later Taiwanese and Hong Kong writers. The simple classrooms of the Iowa Writers' Workshop built along the Iowa River were the setting for passionate discussions of student works with the names of authors being withheld temporarily and fiery debates. 用西方的技巧•說自己的故事 整體而言,1950年代中期之後,臺灣現代主義受到美國現代主義影響,而且是全面性的深化,包含繪畫、舞蹈、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以文學而言,不同的現代主義作家追求「現代主義」的來源、方式和途徑雖然各有不同,但大部分作家的共同點是:對於語言的創新,對於寫作技巧的模仿和嘗試,成為大部分臺灣作家對於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認識與接受。 "Use Western Techniques to Tell Your Own Story" Taiwanese modernism was broadly influenced by American modernism after the mid-1950s and underwent extensive development in areas such as painting, dance, music, and other art forms. For literature, although modernist writers each pursued different sources, methods, and channels of modernism, they all exhibited innovative language and engaged in the imit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of various writing skills. 《家變》 1973年出版,王文興著。王文興透過語言實驗和改造小說內部組織,描寫一個現代知識青年在成長期間所遭遇的精神衝突,並觸及家庭社會議題。 Family Catastrophe 1973 Written by Wang Wen-hsing. Wang Wen-hsing described the spiritual conflicts encountered by a modern intellectual youth during his growth through language experiments and reformed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novel, and touched on family and social issues. 結語:現代主義與知識分子的內在自創 在冷戰的年代,臺灣知識分子透過美新處,汲取來自美國和西方的現代主義思潮;尤其今日世界出版社的美國文學譯作,已成為人文學科學生學習和創作的啟蒙書。 西方現代主義的興起,在於反思西方現代化所帶來的人類困境,透過作品的形式和內容,顛覆和挑戰過往的藝術形式和創作內容,重新認識西方現代文明的基礎。而戰後現代主義進入戒嚴時期的臺灣,成為孕育一個世代創作的共同養分,不同創作者選擇現代主義不同的技法或主題,融合自身的經驗和對創作的理念,孕育出屬於臺灣在地的現代主義文學。 臺灣的現代主義並非高度現代化社會而發展出的現代主義,而是冷戰反共下的現代主義。他們用西方的技巧(在很大層面上就是美國的)來講臺灣的故事,而這就是臺灣的現代主義。 Closing Words: Modernism and the Self-Creation of a Scholar During the Cold War era, Taiwanese scholars drew on modernist trend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est through the USIS. World Today Press and World Today Publishing have both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dissemination and widening sphere of influenc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modernist thought particularly foundational for humanities students to learn and create. Western modernism arose from reflections on the human dilemma triggered by modernization. Through literary form and content, modernism subverted and challenged past art styles and creative content and re-examined the very basis of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After World War II, modernism entered Taiwan during the martial law era and became the fodder for a generation of creatives. While different creatives pursued different techniques or topics in modernism, they all incorporated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ideas about creation and cultivated a modernist literature that was unique to Taiwan. Taiwanese modernism did not emerge from a highly modernized society, but rather from the modernism that arose during the Cold War in response to communism. They used Western (largly American) techniques to tell the stories of Taiwan, and in a sense, the story of Taiwanese modernism.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57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3/08/18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1/31
點閱數: 25

# 國立臺灣文學館 於 展覽資訊 - 2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4d3ff1673f77c2b484e636a
活動名稱「現代」文青養成術──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Literary Education of Modernist Youth-The U.S.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American Modernism in Taiwa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08/18 10: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4號
場地名稱: : The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01/31 10:00:00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財團法人二二八紀念基金會[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The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策展緣起 現代主義源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對應於城市文明發展造成現代生活快速變遷而興起的思潮。在這個世界性、跨領域價值和信仰變動的歷史時刻,臺灣並未缺席。在冷戰將世界一分為二的時代,美國現代主義伴隨著各種軍事、經濟援助進入戒嚴時期的臺灣社會,在肅殺、沉悶的年代,引領戰後臺灣社會和文藝思潮往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本展由國立臺灣文學館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合辦,透過展覽揭示臺灣當時世代學思養成的社會背景與文藝氛圍,探討現代主義如何形塑知識分子的世界觀,以及臺灣如何在國際交流中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和價值,進而在吸收、學習、模仿與創新的探索過程中,逐漸綻放出屬於臺灣現代主義自己獨特的樣貌。 The Story behind the Exhibition Modernism aros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1900s in response to ideological shifts caused by urbanization and the rapid social changes that came in its wake. Taiwan was also involved in this momentous era when beliefs and values crossed boundaries around the world. American modernism entered Taiwan via military and economic aid during the Cold War, when the world was divided into two camps. Suppressed by martial law, the trends of post-war Taiwanese literature, art, and society were led towards modernization by American modernism. This exhibition is co-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and the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highlighting the soci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climate which nurtured a generation, exploring how modernism shaped the worldview of the Taiwanese intellectuals, while also providing deeper insight into how modernism came to gai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aiwan–through absorbing knowledge,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Western modernism in Taiwan evolved and blossomed into the new independent movement known as Taiwanese modernism. 現代主義與美國文化的影響 1950年之後,臺灣開始接受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伴隨著美援而來的,是美國文化遍及臺灣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深深影響了臺灣社會的藝術文化發展,美國新聞處(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USIS, 簡稱美新處)即扮演了引介歐美現代思潮進入臺灣的關鍵角色。 在1979年臺灣開放出國觀光之前,想要獲取國外的藝術文化資訊,除了出國留學,便只能透過報章雜誌上的藝文介紹文章獲取相關訊息。在這樣資訊貧乏,藝文愛好者又求知若渴的年代,美新處的圖書館(圖書室)成了重要文化據點。 The Impact of Modernism and American Culture Taiwan began receiving military and economic ai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1950. Along with this aid came American culture, which soon spread throughout all aspects of Taiwanese society and deeply impa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art and culture.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USIS) came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introducing modern European and American modernist trends to Taiwan. Before Taiwan opened its borders for overseas tourism in 1979, information of foreign art and culture was obtainable through only two means: studying abroad or reading newspaper and magazine articles on such topics. In a time when thirsting art and culture enthusiasts pursued further in a social landscape barren of this field of knowledge, the library in the USIS thus became a significant cultural hub for the Taiwanese people. 《學生英文雜誌》18卷2期,1969年美新處發行的英文雜誌。 Student Review, vol. 18, no. 2. 1969. Issued by USIS 「現代」文青養成所:美國新聞處 1946年,美國設立駐臺北領事館,一開始附屬於大使館的新聞處,肩負臺灣的文化宣傳活動任務,目的是傳達當時的美國外交政策,使所在地國民認識美國、了解美國並進而產生好感。其後,陸續於臺中、高雄、臺南、嘉義、屏東設置美新處。1958年,臺北美新處遷移至南海路54號(即今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由於美新處圖書館藏書豐富,同時設置林肯中心,也經常舉辦美國電影欣賞、繪畫、舞蹈、音樂會等藝文展演,因此成為當時許多中學生、大學生課後的重要活動場所。三十年來,台北市南海路五十四號一直是年輕藝術工作者的希望所在。在這裡他們可以暢所欲言,為藝術而藝術。 USIS: The Literary Education of the "Modernist" Youth In 1946, the United States established the American Consulate at Taiwan in Taipei. The USIS, initially a subsidiary of the U.S. Embassy, was tasked with promoting cultural activities to broadcast U.S. foreign policy and familiarizing the general public with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create a more favorable impression. USIS offices were later set up in Taichung, Kaohsiung, Tainan, Chiayi, and Pingtung. In 1958, USIS Taipei moved to No. 54, Nanhai Road (now the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he ample collection of books in the USIS libra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braham Lincoln American Center made it a fitting place to host frequent cultural events featuring American films, painting, dance, and concerts. The USIS thus became an important after-school hub of activity for many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美國文學在臺灣 《今日世界》的誕生 在美國國務院(U.S. Department of State)經費的挹注下,1949年《今日美國》(America Today)由香港總領事館新聞處發行,介紹美國生活方式以及各種資訊給華文讀者,而後為了因應時局瞬息萬變,欲將世界各地實況納入報導而更名為《今日世界》。1952年「今日世界社」和「今日世界出版社」在香港設立,以便生產中文出版品並宣傳至東南亞。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aiwan The Founding of World Today With funding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American Today was launched in 1949 by the USIS in Hong Kong to introduce American ways of living and other information to readers of Chinese. The publication was later renamed World Today in order to report global current events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In 1952, World Today Press and World Today Publishing (both entities, though different, have since been referred to as “World Today Press”)were established in Hong Kong to produce promotional Chinese publications for readers in Southeast Asia. 《今日世界》第241期,1962年,由香港今日世界社發行。 World Today, no. 241 1962. Published by World Today Press. 《今日世界》中的美國文學 今日世界出版社集合了1950-60年代臺港兩地最重要的譯者,翻譯美國文學與現代主義的著作。由林以亮(宋淇)主持,夏濟安、張愛玲、余光中為主要翻譯者。譯介過的作者包括愛倫.坡(Edgar Allan Poe)、馬克.吐溫(Mark Twain)、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厄尼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等,廣泛影響臺港、東南亞的創作者與普通讀者對於美國文學和美國現代主義的接受。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of World Today World Today Press gathered the most prominent translator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during the 1950s and 1960s to translat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modernist works. The publication was presided over by Lin Yi-liang (Sung Chi); T.A.Hsia (Hsia Chi-an), Chang Ai-ling (Eileen Chang), and Yu Kuang-chung served as the main translators. Authors translated include Edgar Allan Poe, Mark Twain, Henry James, William Faulkner, Ernest Hemingway, F. Scott Fitzgerald, and others. These writers had an extensive impact on writers and readers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Southeast Asia, shaping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recep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American modernism. 《美國現代七大小說家》 1967出版,由威廉·范·俄康納主編,介紹伊德絲.華頓、辛克萊.劉易斯、費茲傑羅、威廉.福克納、厄尼斯特.海明威、湯姆斯.吳爾夫、拿撒奈.韋斯特等七位美國小說家。 Seven Modern American Novelists 1967.Edited by William Van O'Connor, ntroducing Edith Wharton, Harry Sinclair Lewis, F. Scott Fitzgerald, William Faulkner, Ernest Hemingway, Thomas Wolfe and Nathan Weinstein. 美新處與文壇、藝壇的交會 臺灣文學史上的黃金年代 《文學雜誌》與《現代文學》被文學史論者視為臺灣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也是戰後臺灣最重要的引介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的刊物。而這兩個前後接續的學院刊物,都曾經獲得臺北美新處的支持。 《文學雜誌》(1956-1960)的主編是臺大外文系教授夏濟安,他所揭櫫的「現代小說」概念,對於後來臺灣的現代主義文學發展影響甚鉅。該雜誌實際上是臺北美新處支持的隱蔽(unattributed)中文月刊,臺北美新處總是「以特別折扣」每期購買兩千本發送其他九個海外的美國新聞處。 USIS, Modern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Review The Golden Ag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he circulation of Literary Review and Modern Literature is regarded by literary historians as the golden age of Taiwanese literary history. They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icals which introduced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post-war Taiwan. Both academic publications received support from USIS Taipei. Hsia Chi-an,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erved as editor-in-chief of Literary Review (1956-1960). Hsia's decla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fiction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Taiwan. The magazine was an unattributed monthly Chinese periodical supported by USIS Taipei. USIS Taipei would purchase 2,000 copies per issue at a "special discount" and have them sent to nine other overseas USIS offices. Modern Literature (1960-1984) was in circulation from March 1960 and founded by students of the South North Society from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including Pai Hsien-yung, Wang Wen-hsing, Ouyang Tzu, and Chen Jo-hsi. The magazine systematically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Among the published works, fiction featuring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existentialism greatly resonated with the younger generation. 《文學雜誌》1卷3期 Literary Review (1956-1960) 《現代文學》25期 Modern Literature (Quarterly), no. 25 臺灣文學外譯的基石 美新處對臺灣文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就是臺灣文學外譯。透過美國現代主義的翻譯與譯介,臺灣作家也在創作上回應美式現代主義的影響,發展出屬於自身的特色,其具體展現在Heritage Press系列叢書。Heritage Press系列是美新處譯書計畫的運作項目之一。首先以美方為計畫主持人,再由當地的作家、翻譯家形成一個聯絡網,最後交由在地出版社(臺北Heritage Press)出版。 當時的英譯當代文學成果出版了《中國新詩選》、《中國新小說選》、《綠藻與鹹蛋》、《招魂:五篇台灣小說選》等出版品,不僅是臺灣文學的第一次輸出、展現了現代主義文學在臺灣的特色,包括譯介中國來臺、臺灣本土詩人及作家的作品,甚至也出版了以女性作家為主的《八個故事:中國女性作家小說選》(黃娟、潘人木、陳若曦、林海音、歐陽子、張愛玲、侯榕生、聶華苓)。這個計畫成果充分呈現出現代主義在臺灣既是一種橫向移植,但也帶有強烈創新精神的特色,可以說臺灣文學的外譯工作,是從美新處時期就已打下的基礎,也一步一步將臺灣文學推向世界舞台。 The Cornerston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The USIS made crucial contributions to Taiwanese literature by translating Taiwanese works. As they took in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Taiwanese writers responded by incorporating its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ir own works.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literature featured in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was a joint operation project by the USIS Taiwan Book Translation Program involving project coordina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network of Taiwanese writers and translators, and local publishers (Heritage Press in Taipei).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as the most common writing technique in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so much so that it has since become a fixed writing method. By using a "present-past-present" trajectory, the protagonist's memories throw their consciousness into the past to a specific scene or experience. Writers utilized this technique to break from traditional chronological structures and instead create complex, overlapping timelines through the depiction of a character's thoughts and mental processes. The result is a more three-dimensional sense of time and space. 新批評 愛荷華寫作班提倡以「新批評」(細讀)的方式分析學員的作品,而這一套文學評論方式影響後來臺港作家的創作、評論和教學。保羅.安格爾的作家創作坊教室,是在愛荷華河邊搭建的簡陋營房,在課堂上,大家熱烈討論「不具名」的學員作品,辯論熱烈,毫不留情。 New Criticism The Iowa Writers' Workshop advocated the analysis of student works through the lens of New Criticism (or close reading). This style of criticism went on to influence the creation, commentary, and teachings of later Taiwanese and Hong Kong writers. The simple classrooms of the Iowa Writers' Workshop built along the Iowa River were the setting for passionate discussions of student works with the names of authors being withheld temporarily and fiery debates. 用西方的技巧•說自己的故事 整體而言,1950年代中期之後,臺灣現代主義受到美國現代主義影響,而且是全面性的深化,包含繪畫、舞蹈、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以文學而言,不同的現代主義作家追求「現代主義」的來源、方式和途徑雖然各有不同,但大部分作家的共同點是:對於語言的創新,對於寫作技巧的模仿和嘗試,成為大部分臺灣作家對於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認識與接受。 "Use Western Techniques to Tell Your Own Story" Taiwanese modernism was broadly influenced by American modernism after the mid-1950s and underwent extensive development in areas such as painting, dance, music, and other art forms. For literature, although modernist writers each pursued different sources, methods, and channels of modernism, they all exhibited innovative language and engaged in the imit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of various writing skills. 《家變》 1973年出版,王文興著。王文興透過語言實驗和改造小說內部組織,描寫一個現代知識青年在成長期間所遭遇的精神衝突,並觸及家庭社會議題。 Family Catastrophe 1973 Written by Wang Wen-hsing. Wang Wen-hsing described the spiritual conflicts encountered by a modern intellectual youth during his growth through language experiments and reformed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novel, and touched on family and social issues. 結語:現代主義與知識分子的內在自創 在冷戰的年代,臺灣知識分子透過美新處,汲取來自美國和西方的現代主義思潮;尤其今日世界出版社的美國文學譯作,已成為人文學科學生學習和創作的啟蒙書。 西方現代主義的興起,在於反思西方現代化所帶來的人類困境,透過作品的形式和內容,顛覆和挑戰過往的藝術形式和創作內容,重新認識西方現代文明的基礎。而戰後現代主義進入戒嚴時期的臺灣,成為孕育一個世代創作的共同養分,不同創作者選擇現代主義不同的技法或主題,融合自身的經驗和對創作的理念,孕育出屬於臺灣在地的現代主義文學。 臺灣的現代主義並非高度現代化社會而發展出的現代主義,而是冷戰反共下的現代主義。他們用西方的技巧(在很大層面上就是美國的)來講臺灣的故事,而這就是臺灣的現代主義。 Closing Words: Modernism and the Self-Creation of a Scholar During the Cold War era, Taiwanese scholars drew on modernist trend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est through the USIS. World Today Press and World Today Publishing have both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dissemination and widening sphere of influenc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modernist thought particularly foundational for humanities students to learn and create. Western modernism arose from reflections on the human dilemma triggered by modernization. Through literary form and content, modernism subverted and challenged past art styles and creative content and re-examined the very basis of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After World War II, modernism entered Taiwan during the martial law era and became the fodder for a generation of creatives. While different creatives pursued different techniques or topics in modernism, they all incorporated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ideas about creation and cultivated a modernist literature that was unique to Taiwan. Taiwanese modernism did not emerge from a highly modernized society, but rather from the modernism that arose during the Cold War in response to communism. They used Western (largly American) techniques to tell the stories of Taiwan, and in a sense, the story of Taiwanese modernism.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57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3/08/18
活動結束日期2024/01/31
點閱數25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4d3ff1673f77c2b484e636a
活動名稱: 「現代」文青養成術──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Literary Education of Modernist Youth-The U.S.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American Modernism in Taiwa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08/18 10: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4號
場地名稱: : The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01/31 10:00:00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財團法人二二八紀念基金會[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The Memorial Foundation of 228]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策展緣起 現代主義源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對應於城市文明發展造成現代生活快速變遷而興起的思潮。在這個世界性、跨領域價值和信仰變動的歷史時刻,臺灣並未缺席。在冷戰將世界一分為二的時代,美國現代主義伴隨著各種軍事、經濟援助進入戒嚴時期的臺灣社會,在肅殺、沉悶的年代,引領戰後臺灣社會和文藝思潮往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本展由國立臺灣文學館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合辦,透過展覽揭示臺灣當時世代學思養成的社會背景與文藝氛圍,探討現代主義如何形塑知識分子的世界觀,以及臺灣如何在國際交流中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和價值,進而在吸收、學習、模仿與創新的探索過程中,逐漸綻放出屬於臺灣現代主義自己獨特的樣貌。 The Story behind the Exhibition Modernism aros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1900s in response to ideological shifts caused by urbanization and the rapid social changes that came in its wake. Taiwan was also involved in this momentous era when beliefs and values crossed boundaries around the world. American modernism entered Taiwan via military and economic aid during the Cold War, when the world was divided into two camps. Suppressed by martial law, the trends of post-war Taiwanese literature, art, and society were led towards modernization by American modernism. This exhibition is co-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and the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highlighting the soci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climate which nurtured a generation, exploring how modernism shaped the worldview of the Taiwanese intellectuals, while also providing deeper insight into how modernism came to gai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aiwan–through absorbing knowledge,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Western modernism in Taiwan evolved and blossomed into the new independent movement known as Taiwanese modernism. 現代主義與美國文化的影響 1950年之後,臺灣開始接受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伴隨著美援而來的,是美國文化遍及臺灣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深深影響了臺灣社會的藝術文化發展,美國新聞處(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USIS, 簡稱美新處)即扮演了引介歐美現代思潮進入臺灣的關鍵角色。 在1979年臺灣開放出國觀光之前,想要獲取國外的藝術文化資訊,除了出國留學,便只能透過報章雜誌上的藝文介紹文章獲取相關訊息。在這樣資訊貧乏,藝文愛好者又求知若渴的年代,美新處的圖書館(圖書室)成了重要文化據點。 The Impact of Modernism and American Culture Taiwan began receiving military and economic ai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1950. Along with this aid came American culture, which soon spread throughout all aspects of Taiwanese society and deeply impa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art and culture.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USIS) came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introducing modern European and American modernist trends to Taiwan. Before Taiwan opened its borders for overseas tourism in 1979, information of foreign art and culture was obtainable through only two means: studying abroad or reading newspaper and magazine articles on such topics. In a time when thirsting art and culture enthusiasts pursued further in a social landscape barren of this field of knowledge, the library in the USIS thus became a significant cultural hub for the Taiwanese people. 《學生英文雜誌》18卷2期,1969年美新處發行的英文雜誌。 Student Review, vol. 18, no. 2. 1969. Issued by USIS 「現代」文青養成所:美國新聞處 1946年,美國設立駐臺北領事館,一開始附屬於大使館的新聞處,肩負臺灣的文化宣傳活動任務,目的是傳達當時的美國外交政策,使所在地國民認識美國、了解美國並進而產生好感。其後,陸續於臺中、高雄、臺南、嘉義、屏東設置美新處。1958年,臺北美新處遷移至南海路54號(即今日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由於美新處圖書館藏書豐富,同時設置林肯中心,也經常舉辦美國電影欣賞、繪畫、舞蹈、音樂會等藝文展演,因此成為當時許多中學生、大學生課後的重要活動場所。三十年來,台北市南海路五十四號一直是年輕藝術工作者的希望所在。在這裡他們可以暢所欲言,為藝術而藝術。 USIS: The Literary Education of the "Modernist" Youth In 1946, the United States established the American Consulate at Taiwan in Taipei. The USIS, initially a subsidiary of the U.S. Embassy, was tasked with promoting cultural activities to broadcast U.S. foreign policy and familiarizing the general public with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create a more favorable impression. USIS offices were later set up in Taichung, Kaohsiung, Tainan, Chiayi, and Pingtung. In 1958, USIS Taipei moved to No. 54, Nanhai Road (now the National 228 Memorial Museum). The ample collection of books in the USIS libra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braham Lincoln American Center made it a fitting place to host frequent cultural events featuring American films, painting, dance, and concerts. The USIS thus became an important after-school hub of activity for many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美國文學在臺灣 《今日世界》的誕生 在美國國務院(U.S. Department of State)經費的挹注下,1949年《今日美國》(America Today)由香港總領事館新聞處發行,介紹美國生活方式以及各種資訊給華文讀者,而後為了因應時局瞬息萬變,欲將世界各地實況納入報導而更名為《今日世界》。1952年「今日世界社」和「今日世界出版社」在香港設立,以便生產中文出版品並宣傳至東南亞。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aiwan The Founding of World Today With funding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American Today was launched in 1949 by the USIS in Hong Kong to introduce American ways of living and other information to readers of Chinese. The publication was later renamed World Today in order to report global current events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In 1952, World Today Press and World Today Publishing (both entities, though different, have since been referred to as “World Today Press”)were established in Hong Kong to produce promotional Chinese publications for readers in Southeast Asia. 《今日世界》第241期,1962年,由香港今日世界社發行。 World Today, no. 241 1962. Published by World Today Press. 《今日世界》中的美國文學 今日世界出版社集合了1950-60年代臺港兩地最重要的譯者,翻譯美國文學與現代主義的著作。由林以亮(宋淇)主持,夏濟安、張愛玲、余光中為主要翻譯者。譯介過的作者包括愛倫.坡(Edgar Allan Poe)、馬克.吐溫(Mark Twain)、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厄尼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等,廣泛影響臺港、東南亞的創作者與普通讀者對於美國文學和美國現代主義的接受。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of World Today World Today Press gathered the most prominent translator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during the 1950s and 1960s to translat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modernist works. The publication was presided over by Lin Yi-liang (Sung Chi); T.A.Hsia (Hsia Chi-an), Chang Ai-ling (Eileen Chang), and Yu Kuang-chung served as the main translators. Authors translated include Edgar Allan Poe, Mark Twain, Henry James, William Faulkner, Ernest Hemingway, F. Scott Fitzgerald, and others. These writers had an extensive impact on writers and readers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Southeast Asia, shaping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receptio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American modernism. 《美國現代七大小說家》 1967出版,由威廉·范·俄康納主編,介紹伊德絲.華頓、辛克萊.劉易斯、費茲傑羅、威廉.福克納、厄尼斯特.海明威、湯姆斯.吳爾夫、拿撒奈.韋斯特等七位美國小說家。 Seven Modern American Novelists 1967.Edited by William Van O'Connor, ntroducing Edith Wharton, Harry Sinclair Lewis, F. Scott Fitzgerald, William Faulkner, Ernest Hemingway, Thomas Wolfe and Nathan Weinstein. 美新處與文壇、藝壇的交會 臺灣文學史上的黃金年代 《文學雜誌》與《現代文學》被文學史論者視為臺灣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也是戰後臺灣最重要的引介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的刊物。而這兩個前後接續的學院刊物,都曾經獲得臺北美新處的支持。 《文學雜誌》(1956-1960)的主編是臺大外文系教授夏濟安,他所揭櫫的「現代小說」概念,對於後來臺灣的現代主義文學發展影響甚鉅。該雜誌實際上是臺北美新處支持的隱蔽(unattributed)中文月刊,臺北美新處總是「以特別折扣」每期購買兩千本發送其他九個海外的美國新聞處。 USIS, Modern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Review The Golden Ag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he circulation of Literary Review and Modern Literature is regarded by literary historians as the golden age of Taiwanese literary history. They are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icals which introduced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post-war Taiwan. Both academic publications received support from USIS Taipei. Hsia Chi-an,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served as editor-in-chief of Literary Review (1956-1960). Hsia's decla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fiction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Taiwan. The magazine was an unattributed monthly Chinese periodical supported by USIS Taipei. USIS Taipei would purchase 2,000 copies per issue at a "special discount" and have them sent to nine other overseas USIS offices. Modern Literature (1960-1984) was in circulation from March 1960 and founded by students of the South North Society from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including Pai Hsien-yung, Wang Wen-hsing, Ouyang Tzu, and Chen Jo-hsi. The magazine systematically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Among the published works, fiction featuring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existentialism greatly resonated with the younger generation. 《文學雜誌》1卷3期 Literary Review (1956-1960) 《現代文學》25期 Modern Literature (Quarterly), no. 25 臺灣文學外譯的基石 美新處對臺灣文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就是臺灣文學外譯。透過美國現代主義的翻譯與譯介,臺灣作家也在創作上回應美式現代主義的影響,發展出屬於自身的特色,其具體展現在Heritage Press系列叢書。Heritage Press系列是美新處譯書計畫的運作項目之一。首先以美方為計畫主持人,再由當地的作家、翻譯家形成一個聯絡網,最後交由在地出版社(臺北Heritage Press)出版。 當時的英譯當代文學成果出版了《中國新詩選》、《中國新小說選》、《綠藻與鹹蛋》、《招魂:五篇台灣小說選》等出版品,不僅是臺灣文學的第一次輸出、展現了現代主義文學在臺灣的特色,包括譯介中國來臺、臺灣本土詩人及作家的作品,甚至也出版了以女性作家為主的《八個故事:中國女性作家小說選》(黃娟、潘人木、陳若曦、林海音、歐陽子、張愛玲、侯榕生、聶華苓)。這個計畫成果充分呈現出現代主義在臺灣既是一種橫向移植,但也帶有強烈創新精神的特色,可以說臺灣文學的外譯工作,是從美新處時期就已打下的基礎,也一步一步將臺灣文學推向世界舞台。 The Cornerstone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The USIS made crucial contributions to Taiwanese literature by translating Taiwanese works. As they took in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Taiwanese writers responded by incorporating its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ir own works.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literature featured in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was a joint operation project by the USIS Taiwan Book Translation Program involving project coordina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network of Taiwanese writers and translators, and local publishers (Heritage Press in Taipei).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as the most common writing technique in the Heritage Press series, so much so that it has since become a fixed writing method. By using a "present-past-present" trajectory, the protagonist's memories throw their consciousness into the past to a specific scene or experience. Writers utilized this technique to break from traditional chronological structures and instead create complex, overlapping timelines through the depiction of a character's thoughts and mental processes. The result is a more three-dimensional sense of time and space. 新批評 愛荷華寫作班提倡以「新批評」(細讀)的方式分析學員的作品,而這一套文學評論方式影響後來臺港作家的創作、評論和教學。保羅.安格爾的作家創作坊教室,是在愛荷華河邊搭建的簡陋營房,在課堂上,大家熱烈討論「不具名」的學員作品,辯論熱烈,毫不留情。 New Criticism The Iowa Writers' Workshop advocated the analysis of student works through the lens of New Criticism (or close reading). This style of criticism went on to influence the creation, commentary, and teachings of later Taiwanese and Hong Kong writers. The simple classrooms of the Iowa Writers' Workshop built along the Iowa River were the setting for passionate discussions of student works with the names of authors being withheld temporarily and fiery debates. 用西方的技巧•說自己的故事 整體而言,1950年代中期之後,臺灣現代主義受到美國現代主義影響,而且是全面性的深化,包含繪畫、舞蹈、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以文學而言,不同的現代主義作家追求「現代主義」的來源、方式和途徑雖然各有不同,但大部分作家的共同點是:對於語言的創新,對於寫作技巧的模仿和嘗試,成為大部分臺灣作家對於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認識與接受。 "Use Western Techniques to Tell Your Own Story" Taiwanese modernism was broadly influenced by American modernism after the mid-1950s and underwent extensive development in areas such as painting, dance, music, and other art forms. For literature, although modernist writers each pursued different sources, methods, and channels of modernism, they all exhibited innovative language and engaged in the imit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of various writing skills. 《家變》 1973年出版,王文興著。王文興透過語言實驗和改造小說內部組織,描寫一個現代知識青年在成長期間所遭遇的精神衝突,並觸及家庭社會議題。 Family Catastrophe 1973 Written by Wang Wen-hsing. Wang Wen-hsing described the spiritual conflicts encountered by a modern intellectual youth during his growth through language experiments and reformed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novel, and touched on family and social issues. 結語:現代主義與知識分子的內在自創 在冷戰的年代,臺灣知識分子透過美新處,汲取來自美國和西方的現代主義思潮;尤其今日世界出版社的美國文學譯作,已成為人文學科學生學習和創作的啟蒙書。 西方現代主義的興起,在於反思西方現代化所帶來的人類困境,透過作品的形式和內容,顛覆和挑戰過往的藝術形式和創作內容,重新認識西方現代文明的基礎。而戰後現代主義進入戒嚴時期的臺灣,成為孕育一個世代創作的共同養分,不同創作者選擇現代主義不同的技法或主題,融合自身的經驗和對創作的理念,孕育出屬於臺灣在地的現代主義文學。 臺灣的現代主義並非高度現代化社會而發展出的現代主義,而是冷戰反共下的現代主義。他們用西方的技巧(在很大層面上就是美國的)來講臺灣的故事,而這就是臺灣的現代主義。 Closing Words: Modernism and the Self-Creation of a Scholar During the Cold War era, Taiwanese scholars drew on modernist trend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est through the USIS. World Today Press and World Today Publishing have both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dissemination and widening sphere of influenc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modernist thought particularly foundational for humanities students to learn and create. Western modernism arose from reflections on the human dilemma triggered by modernization. Through literary form and content, modernism subverted and challenged past art styles and creative content and re-examined the very basis of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After World War II, modernism entered Taiwan during the martial law era and became the fodder for a generation of creatives. While different creatives pursued different techniques or topics in modernism, they all incorporated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ideas about creation and cultivated a modernist literature that was unique to Taiwan. Taiwanese modernism did not emerge from a highly modernized society, but rather from the modernism that arose during the Cold War in response to communism. They used Western (largly American) techniques to tell the stories of Taiwan, and in a sense, the story of Taiwanese modernism.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57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3/08/18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1/31
點閱數: 25

# 國立臺灣文學館 於 展覽資訊 - 3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299e8f73f77c62e437090d
活動名稱【臺灣文學基地】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臺北)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0/29 13: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場地名稱: : 臺灣文學基地 悅讀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12111
經度: : 121.5284951
結束時間: : 2023/10/29 15:30:00
演出單位臺灣文學基地(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身體是文字的記憶 身體是文字的田野 身體是文字的家 身體觸到空氣、陽光、或另一個身體 文字就會說話 身體開口 文字就會唱歌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詩人鴻鴻共同策劃「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在本館臺灣文學基地為舞蹈與文學的跨域結合,帶來更多嘗試與開拓。本次計畫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的三缺一劇團,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發想改編,帶領觀眾體驗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編舞家蔡晴丞則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身體是文字的家,身體開口,文字就會唱歌。 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 【記者會】2023.10.25(三)10:00 (無需報名,敬邀媒體朋友蒞臨指教) 【講座暨示範演出】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發想改編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領略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 講座暨示範演出|三缺一劇團 場次一|2023.10.29(日)13:00 場次二|2023.10.29(日)15:30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走(cháu)跳(thiàu)人生 從陳明仁的台語詩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 編舞|蔡晴丞 場次| 2024.4.20(六)14:00;16:00 2024.4.21(日)14:00;16:00 詳細資訊敬請期待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7號) 統籌執行|黑眼睛跨劇團 總策劃 鴻鴻 鴻鴻,生於臺南。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著有詩集《跳浪》、《暴民之歌》等九種、劇場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及劇本、散文、小說等,以及主編《爵士詩選》、製作唱片專輯《爵士詩靈魂夜》。電影作品曾獲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等。擔任臺北詩歌節、人權藝術生活節之策展人。現為「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 劇場導演作品逾四十餘齣,包括劇場版《女武神》。歌劇導演作品包括臺中國家歌劇院—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國家交響樂團《浮士德的天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茶花女》、許常惠《鄭成功》等。音樂劇場作品有幾米魔幻劇場《走向春天的下午》、親子劇場《春風小小孩》、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風‧光──光影印象音樂會》等。 _ 鴻鴻說: 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崛起,同步伴隨著台灣小說的影像化,包括黃春明、王禎和、白先勇、李昂等。而臺灣文學進入劇場改編的腳步則遲緩得多。鴻鴻在2000年時策劃的「台灣文學劇場」邀集五個團隊改編了五部跨類型的作品,2010年綠光改編了鄭清文的《清明時節》,近來才有吳明益《複眼人》、陳千武《獵女犯》、以及黃靈芝《天中殺》的搬上舞台,演出的形式皆為戲劇或歌劇。 本次與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改編系列,以舞蹈和肢體劇場為表現媒介,希望能朝生態文學、魔幻寫實以及詩作的呈現,作更多嘗試與開拓。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配合臺文基地本檔「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特展」(2023.10.27-2024.04.28),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訓練的三缺一劇團創作者舉辦展演工作坊,帶觀眾一起體驗文學當中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第二階段則邀請編舞家蔡晴丞,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成果預計於2024.04年呈現)。 1980年代臺灣現代劇場運動的興起,就是從蘭陵劇坊的肢體訓練開始。我們再次從肢體表達出發,並主要採用台語,希望能藉著全新的表演語彙,在聲音和肢體上展現臺灣文學的更多可能。 走(cháu)跳(thiàu)人生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 編舞/導演 蔡晴丞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戲劇學系碩士(主修劇場碩士表演),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學士。 在北藝大舞蹈系期間曾受過許多不同類型的舞蹈專業訓練;畢業後曾參與蕭靜文舞蹈團、水影舞集、體相舞蹈劇場、如果兒童劇團等演出。曾任教於北藝大戲劇系及劇場設計學系、國立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系、文大戲劇系、玄奘影劇系,現為城市科大專任表演講師及北藝大劇設系兼任講師。喜愛編導的晴丞,曾在台北世大運開幕演出、台北詩歌節、美國科羅拉多舞蹈節、英國艾克斯特小品藝術節等發表過劇場作品。英國碩士畢業後曾參與英國 The Generating 馬戲肢體劇場、Needlefoot 舞蹈劇場以及 Sinman 舞蹈團之演出。 在碩士課程期間受戲劇表演、舞踏、印度武術、瑜珈、吳氏太極、Viewpoints、裝置藝術表演等專業劇場訓練;並演出 PhillipZarrilli (英國劇場導演)、Maia Natalie Knispel (美國劇場導演)、 Nihaarika Nigi(印度影像導演)等戲劇作品。回台後致力於動作劇場——戲劇與舞蹈結合之編創及教學。 _ 晴丞說: 人一出生落地就有不同的命運與機緣,《走cháu跳thiàu人生》以台語文學作家陳明仁之作品出發探討人對生命之渴望,在渴望的理解下思考人的真實內在。我是真的渴望?還是慾望?對權力、對金錢、對地位、對情感、對家庭關係的佔有是什麼樣的想像。我們期望在生活之中尋求平等的對價關係,但究竟為何我們需要?他人必須給予承諾?才能在生存之中得到應有的自尊?權益?安全感?人在面對生活時的矛盾與衝突是嘗試要能說服自己理解?還是讓他人可以認同? 演出形式結合戲劇與舞蹈形式表現人在面臨生存的各種面向,作品以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結合文本,試圖尋找身體及語言的平衡點構成寫實與非寫實的意境。 人對自我的期望有時因自身內在的衝突而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人因為學習而成長  成熟而經驗  經歷而瞭解  理解而發現  知道而選擇  選擇面對、選擇逃避、選擇結果  成就了人的樣貌 期望這次作品是以「人」的角度去探討陳明仁文學作品與表演語彙之關係。生而為人的目的為何?每個人對自己的期望與社會價值的期望為何?人類對生命的渴望是以世界對人的期待,還是自己的理想? 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講座暨示範演出 三缺一劇團自2011年開啟「LAB計畫」,以「動物轉化」為題,從古老的武術、瑜珈和宗教儀式切入,提煉出強大而深刻的動物靈魂,進一步讓動物成為通道,開啟個人通往社會和集體潛意識之間的對話。2012年至今,跳脫了純粹表演的範疇,歷經了動物轉化多部曲的探索過程,建立了一個進入動物身體的探索地圖。回溯人類歷史與動物之間的各種關聯,抽絲剝繭,形成一個有趣的人類學式的動物研究。 主要創作群 賀湘儀 曾參與再拒劇團、黑眼睛跨劇團、莎妹劇團、河床劇團、EX-亞洲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讀演劇人等劇團演出,表演經驗橫跨物件劇場、偶戲、肢體劇場、獨腳戲等。為三缺一劇團創始團員,並於2017年擔任團長至今。2011年與魏雋展於三缺一劇團開啟「LAB計畫」,嘗試建立劇團的身體美學脈絡;2012年與魏雋展聯合編導獨腳戲作品《耳背上的印記》,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台灣的集體記憶;2014年導演《土地計畫首部曲—還魂記》,開啟對於環境議題的長期關注;2020年開始跨領域創作與合作,擔任視覺藝術家張紋瑄《魚尾獅是何時絕種的?—21世紀成功敘事學》戲劇構作與表演指導、2021年擔任TIDF紀錄片工作者《記錄劇場:實驗067》的戲劇構作;近年創作聚焦於身體與創傷的主題,並以香姨之名實踐以嗅覺、觸覺感知進行身體療癒的行動。 張紋瑄 其藝術實踐透過重讀、重寫及虛構出另類方案,來質問機構化的歷史敘事結構,並同時暴露出潛藏在歷史敘事中,不同權力之間的角力關係,藉由裝置、錄像及講述等不同媒介,以及與原件有誤差的檔案使用,讓觀者得以反思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下的形塑與未來的推進。自2018年起開啟「書寫公廠 Writing FACTory」長期計畫。曾獲台北獎、高雄獎、林語堂文學獎等。作品曾於臺灣、中國、韓國、美國、新加坡、德國、墨西哥等國展出。 杜逸帆 布農族,Talum Isbabanal,在劇場大家都叫我阿杜。我身上流著原住民跟平地人的血,我有著原住民的樂天,總是喜歡說笑話,至於好不好笑,見仁見智;另一方面在人類圖的世界裡,我的燈全亮,所以自己有一套處事的準則。曾經回去部落生活一年,卻因為水土不服,又搬到山下,在美濃租了一個房子,同時又常常在臺北接案子,過著雙城市的生活,去年又把重心轉回北部。除了在劇場創作,另一方面也是原住民新聞議題的攝影師。近幾年的「亞泥案」,就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對我來說,新聞可以打開視野,劇場可以深化事件,我也曾經在這兩條路上糾結,最後它們終於達到平衡。新聞採訪的事件可以是創作的主題探索,劇場的溫度也可以應用在新聞採訪人性的一面。 *本活動獲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79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3/10/29
活動結束日期2023/10/29
點閱數16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299e8f73f77c62e437090d
活動名稱: 【臺灣文學基地】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臺北)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0/29 13: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場地名稱: : 臺灣文學基地 悅讀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12111
經度: : 121.5284951
結束時間: : 2023/10/29 15:30:00
演出單位: 臺灣文學基地(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身體是文字的記憶 身體是文字的田野 身體是文字的家 身體觸到空氣、陽光、或另一個身體 文字就會說話 身體開口 文字就會唱歌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詩人鴻鴻共同策劃「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在本館臺灣文學基地為舞蹈與文學的跨域結合,帶來更多嘗試與開拓。本次計畫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的三缺一劇團,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發想改編,帶領觀眾體驗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編舞家蔡晴丞則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身體是文字的家,身體開口,文字就會唱歌。 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 【記者會】2023.10.25(三)10:00 (無需報名,敬邀媒體朋友蒞臨指教) 【講座暨示範演出】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發想改編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領略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 講座暨示範演出|三缺一劇團 場次一|2023.10.29(日)13:00 場次二|2023.10.29(日)15:30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走(cháu)跳(thiàu)人生 從陳明仁的台語詩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 編舞|蔡晴丞 場次| 2024.4.20(六)14:00;16:00 2024.4.21(日)14:00;16:00 詳細資訊敬請期待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7號) 統籌執行|黑眼睛跨劇團 總策劃 鴻鴻 鴻鴻,生於臺南。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著有詩集《跳浪》、《暴民之歌》等九種、劇場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及劇本、散文、小說等,以及主編《爵士詩選》、製作唱片專輯《爵士詩靈魂夜》。電影作品曾獲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等。擔任臺北詩歌節、人權藝術生活節之策展人。現為「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 劇場導演作品逾四十餘齣,包括劇場版《女武神》。歌劇導演作品包括臺中國家歌劇院—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國家交響樂團《浮士德的天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茶花女》、許常惠《鄭成功》等。音樂劇場作品有幾米魔幻劇場《走向春天的下午》、親子劇場《春風小小孩》、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風‧光──光影印象音樂會》等。 _ 鴻鴻說: 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崛起,同步伴隨著台灣小說的影像化,包括黃春明、王禎和、白先勇、李昂等。而臺灣文學進入劇場改編的腳步則遲緩得多。鴻鴻在2000年時策劃的「台灣文學劇場」邀集五個團隊改編了五部跨類型的作品,2010年綠光改編了鄭清文的《清明時節》,近來才有吳明益《複眼人》、陳千武《獵女犯》、以及黃靈芝《天中殺》的搬上舞台,演出的形式皆為戲劇或歌劇。 本次與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改編系列,以舞蹈和肢體劇場為表現媒介,希望能朝生態文學、魔幻寫實以及詩作的呈現,作更多嘗試與開拓。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配合臺文基地本檔「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特展」(2023.10.27-2024.04.28),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訓練的三缺一劇團創作者舉辦展演工作坊,帶觀眾一起體驗文學當中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第二階段則邀請編舞家蔡晴丞,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成果預計於2024.04年呈現)。 1980年代臺灣現代劇場運動的興起,就是從蘭陵劇坊的肢體訓練開始。我們再次從肢體表達出發,並主要採用台語,希望能藉著全新的表演語彙,在聲音和肢體上展現臺灣文學的更多可能。 走(cháu)跳(thiàu)人生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 編舞/導演 蔡晴丞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戲劇學系碩士(主修劇場碩士表演),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學士。 在北藝大舞蹈系期間曾受過許多不同類型的舞蹈專業訓練;畢業後曾參與蕭靜文舞蹈團、水影舞集、體相舞蹈劇場、如果兒童劇團等演出。曾任教於北藝大戲劇系及劇場設計學系、國立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系、文大戲劇系、玄奘影劇系,現為城市科大專任表演講師及北藝大劇設系兼任講師。喜愛編導的晴丞,曾在台北世大運開幕演出、台北詩歌節、美國科羅拉多舞蹈節、英國艾克斯特小品藝術節等發表過劇場作品。英國碩士畢業後曾參與英國 The Generating 馬戲肢體劇場、Needlefoot 舞蹈劇場以及 Sinman 舞蹈團之演出。 在碩士課程期間受戲劇表演、舞踏、印度武術、瑜珈、吳氏太極、Viewpoints、裝置藝術表演等專業劇場訓練;並演出 PhillipZarrilli (英國劇場導演)、Maia Natalie Knispel (美國劇場導演)、 Nihaarika Nigi(印度影像導演)等戲劇作品。回台後致力於動作劇場——戲劇與舞蹈結合之編創及教學。 _ 晴丞說: 人一出生落地就有不同的命運與機緣,《走cháu跳thiàu人生》以台語文學作家陳明仁之作品出發探討人對生命之渴望,在渴望的理解下思考人的真實內在。我是真的渴望?還是慾望?對權力、對金錢、對地位、對情感、對家庭關係的佔有是什麼樣的想像。我們期望在生活之中尋求平等的對價關係,但究竟為何我們需要?他人必須給予承諾?才能在生存之中得到應有的自尊?權益?安全感?人在面對生活時的矛盾與衝突是嘗試要能說服自己理解?還是讓他人可以認同? 演出形式結合戲劇與舞蹈形式表現人在面臨生存的各種面向,作品以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結合文本,試圖尋找身體及語言的平衡點構成寫實與非寫實的意境。 人對自我的期望有時因自身內在的衝突而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人因為學習而成長  成熟而經驗  經歷而瞭解  理解而發現  知道而選擇  選擇面對、選擇逃避、選擇結果  成就了人的樣貌 期望這次作品是以「人」的角度去探討陳明仁文學作品與表演語彙之關係。生而為人的目的為何?每個人對自己的期望與社會價值的期望為何?人類對生命的渴望是以世界對人的期待,還是自己的理想? 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講座暨示範演出 三缺一劇團自2011年開啟「LAB計畫」,以「動物轉化」為題,從古老的武術、瑜珈和宗教儀式切入,提煉出強大而深刻的動物靈魂,進一步讓動物成為通道,開啟個人通往社會和集體潛意識之間的對話。2012年至今,跳脫了純粹表演的範疇,歷經了動物轉化多部曲的探索過程,建立了一個進入動物身體的探索地圖。回溯人類歷史與動物之間的各種關聯,抽絲剝繭,形成一個有趣的人類學式的動物研究。 主要創作群 賀湘儀 曾參與再拒劇團、黑眼睛跨劇團、莎妹劇團、河床劇團、EX-亞洲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讀演劇人等劇團演出,表演經驗橫跨物件劇場、偶戲、肢體劇場、獨腳戲等。為三缺一劇團創始團員,並於2017年擔任團長至今。2011年與魏雋展於三缺一劇團開啟「LAB計畫」,嘗試建立劇團的身體美學脈絡;2012年與魏雋展聯合編導獨腳戲作品《耳背上的印記》,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台灣的集體記憶;2014年導演《土地計畫首部曲—還魂記》,開啟對於環境議題的長期關注;2020年開始跨領域創作與合作,擔任視覺藝術家張紋瑄《魚尾獅是何時絕種的?—21世紀成功敘事學》戲劇構作與表演指導、2021年擔任TIDF紀錄片工作者《記錄劇場:實驗067》的戲劇構作;近年創作聚焦於身體與創傷的主題,並以香姨之名實踐以嗅覺、觸覺感知進行身體療癒的行動。 張紋瑄 其藝術實踐透過重讀、重寫及虛構出另類方案,來質問機構化的歷史敘事結構,並同時暴露出潛藏在歷史敘事中,不同權力之間的角力關係,藉由裝置、錄像及講述等不同媒介,以及與原件有誤差的檔案使用,讓觀者得以反思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下的形塑與未來的推進。自2018年起開啟「書寫公廠 Writing FACTory」長期計畫。曾獲台北獎、高雄獎、林語堂文學獎等。作品曾於臺灣、中國、韓國、美國、新加坡、德國、墨西哥等國展出。 杜逸帆 布農族,Talum Isbabanal,在劇場大家都叫我阿杜。我身上流著原住民跟平地人的血,我有著原住民的樂天,總是喜歡說笑話,至於好不好笑,見仁見智;另一方面在人類圖的世界裡,我的燈全亮,所以自己有一套處事的準則。曾經回去部落生活一年,卻因為水土不服,又搬到山下,在美濃租了一個房子,同時又常常在臺北接案子,過著雙城市的生活,去年又把重心轉回北部。除了在劇場創作,另一方面也是原住民新聞議題的攝影師。近幾年的「亞泥案」,就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對我來說,新聞可以打開視野,劇場可以深化事件,我也曾經在這兩條路上糾結,最後它們終於達到平衡。新聞採訪的事件可以是創作的主題探索,劇場的溫度也可以應用在新聞採訪人性的一面。 *本活動獲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79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0/29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0/29
點閱數: 16

# 國立臺灣文學館 於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4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299e8f73f77c62e437090d
活動名稱【臺灣文學基地】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臺北)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0/29 13: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場地名稱: : 臺灣文學基地 悅讀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12111
經度: : 121.5284951
結束時間: : 2023/10/29 15:30:00
演出單位臺灣文學基地(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身體是文字的記憶 身體是文字的田野 身體是文字的家 身體觸到空氣、陽光、或另一個身體 文字就會說話 身體開口 文字就會唱歌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詩人鴻鴻共同策劃「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在本館臺灣文學基地為舞蹈與文學的跨域結合,帶來更多嘗試與開拓。本次計畫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的三缺一劇團,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發想改編,帶領觀眾體驗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編舞家蔡晴丞則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身體是文字的家,身體開口,文字就會唱歌。 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 【記者會】2023.10.25(三)10:00 (無需報名,敬邀媒體朋友蒞臨指教) 【講座暨示範演出】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發想改編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領略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 講座暨示範演出|三缺一劇團 場次一|2023.10.29(日)13:00 場次二|2023.10.29(日)15:30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走(cháu)跳(thiàu)人生 從陳明仁的台語詩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 編舞|蔡晴丞 場次| 2024.4.20(六)14:00;16:00 2024.4.21(日)14:00;16:00 詳細資訊敬請期待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7號) 統籌執行|黑眼睛跨劇團 總策劃 鴻鴻 鴻鴻,生於臺南。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著有詩集《跳浪》、《暴民之歌》等九種、劇場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及劇本、散文、小說等,以及主編《爵士詩選》、製作唱片專輯《爵士詩靈魂夜》。電影作品曾獲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等。擔任臺北詩歌節、人權藝術生活節之策展人。現為「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 劇場導演作品逾四十餘齣,包括劇場版《女武神》。歌劇導演作品包括臺中國家歌劇院—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國家交響樂團《浮士德的天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茶花女》、許常惠《鄭成功》等。音樂劇場作品有幾米魔幻劇場《走向春天的下午》、親子劇場《春風小小孩》、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風‧光──光影印象音樂會》等。 _ 鴻鴻說: 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崛起,同步伴隨著台灣小說的影像化,包括黃春明、王禎和、白先勇、李昂等。而臺灣文學進入劇場改編的腳步則遲緩得多。鴻鴻在2000年時策劃的「台灣文學劇場」邀集五個團隊改編了五部跨類型的作品,2010年綠光改編了鄭清文的《清明時節》,近來才有吳明益《複眼人》、陳千武《獵女犯》、以及黃靈芝《天中殺》的搬上舞台,演出的形式皆為戲劇或歌劇。 本次與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改編系列,以舞蹈和肢體劇場為表現媒介,希望能朝生態文學、魔幻寫實以及詩作的呈現,作更多嘗試與開拓。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配合臺文基地本檔「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特展」(2023.10.27-2024.04.28),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訓練的三缺一劇團創作者舉辦展演工作坊,帶觀眾一起體驗文學當中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第二階段則邀請編舞家蔡晴丞,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成果預計於2024.04年呈現)。 1980年代臺灣現代劇場運動的興起,就是從蘭陵劇坊的肢體訓練開始。我們再次從肢體表達出發,並主要採用台語,希望能藉著全新的表演語彙,在聲音和肢體上展現臺灣文學的更多可能。 走(cháu)跳(thiàu)人生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 編舞/導演 蔡晴丞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戲劇學系碩士(主修劇場碩士表演),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學士。 在北藝大舞蹈系期間曾受過許多不同類型的舞蹈專業訓練;畢業後曾參與蕭靜文舞蹈團、水影舞集、體相舞蹈劇場、如果兒童劇團等演出。曾任教於北藝大戲劇系及劇場設計學系、國立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系、文大戲劇系、玄奘影劇系,現為城市科大專任表演講師及北藝大劇設系兼任講師。喜愛編導的晴丞,曾在台北世大運開幕演出、台北詩歌節、美國科羅拉多舞蹈節、英國艾克斯特小品藝術節等發表過劇場作品。英國碩士畢業後曾參與英國 The Generating 馬戲肢體劇場、Needlefoot 舞蹈劇場以及 Sinman 舞蹈團之演出。 在碩士課程期間受戲劇表演、舞踏、印度武術、瑜珈、吳氏太極、Viewpoints、裝置藝術表演等專業劇場訓練;並演出 PhillipZarrilli (英國劇場導演)、Maia Natalie Knispel (美國劇場導演)、 Nihaarika Nigi(印度影像導演)等戲劇作品。回台後致力於動作劇場——戲劇與舞蹈結合之編創及教學。 _ 晴丞說: 人一出生落地就有不同的命運與機緣,《走cháu跳thiàu人生》以台語文學作家陳明仁之作品出發探討人對生命之渴望,在渴望的理解下思考人的真實內在。我是真的渴望?還是慾望?對權力、對金錢、對地位、對情感、對家庭關係的佔有是什麼樣的想像。我們期望在生活之中尋求平等的對價關係,但究竟為何我們需要?他人必須給予承諾?才能在生存之中得到應有的自尊?權益?安全感?人在面對生活時的矛盾與衝突是嘗試要能說服自己理解?還是讓他人可以認同? 演出形式結合戲劇與舞蹈形式表現人在面臨生存的各種面向,作品以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結合文本,試圖尋找身體及語言的平衡點構成寫實與非寫實的意境。 人對自我的期望有時因自身內在的衝突而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人因為學習而成長  成熟而經驗  經歷而瞭解  理解而發現  知道而選擇  選擇面對、選擇逃避、選擇結果  成就了人的樣貌 期望這次作品是以「人」的角度去探討陳明仁文學作品與表演語彙之關係。生而為人的目的為何?每個人對自己的期望與社會價值的期望為何?人類對生命的渴望是以世界對人的期待,還是自己的理想? 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講座暨示範演出 三缺一劇團自2011年開啟「LAB計畫」,以「動物轉化」為題,從古老的武術、瑜珈和宗教儀式切入,提煉出強大而深刻的動物靈魂,進一步讓動物成為通道,開啟個人通往社會和集體潛意識之間的對話。2012年至今,跳脫了純粹表演的範疇,歷經了動物轉化多部曲的探索過程,建立了一個進入動物身體的探索地圖。回溯人類歷史與動物之間的各種關聯,抽絲剝繭,形成一個有趣的人類學式的動物研究。 主要創作群 賀湘儀 曾參與再拒劇團、黑眼睛跨劇團、莎妹劇團、河床劇團、EX-亞洲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讀演劇人等劇團演出,表演經驗橫跨物件劇場、偶戲、肢體劇場、獨腳戲等。為三缺一劇團創始團員,並於2017年擔任團長至今。2011年與魏雋展於三缺一劇團開啟「LAB計畫」,嘗試建立劇團的身體美學脈絡;2012年與魏雋展聯合編導獨腳戲作品《耳背上的印記》,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台灣的集體記憶;2014年導演《土地計畫首部曲—還魂記》,開啟對於環境議題的長期關注;2020年開始跨領域創作與合作,擔任視覺藝術家張紋瑄《魚尾獅是何時絕種的?—21世紀成功敘事學》戲劇構作與表演指導、2021年擔任TIDF紀錄片工作者《記錄劇場:實驗067》的戲劇構作;近年創作聚焦於身體與創傷的主題,並以香姨之名實踐以嗅覺、觸覺感知進行身體療癒的行動。 張紋瑄 其藝術實踐透過重讀、重寫及虛構出另類方案,來質問機構化的歷史敘事結構,並同時暴露出潛藏在歷史敘事中,不同權力之間的角力關係,藉由裝置、錄像及講述等不同媒介,以及與原件有誤差的檔案使用,讓觀者得以反思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下的形塑與未來的推進。自2018年起開啟「書寫公廠 Writing FACTory」長期計畫。曾獲台北獎、高雄獎、林語堂文學獎等。作品曾於臺灣、中國、韓國、美國、新加坡、德國、墨西哥等國展出。 杜逸帆 布農族,Talum Isbabanal,在劇場大家都叫我阿杜。我身上流著原住民跟平地人的血,我有著原住民的樂天,總是喜歡說笑話,至於好不好笑,見仁見智;另一方面在人類圖的世界裡,我的燈全亮,所以自己有一套處事的準則。曾經回去部落生活一年,卻因為水土不服,又搬到山下,在美濃租了一個房子,同時又常常在臺北接案子,過著雙城市的生活,去年又把重心轉回北部。除了在劇場創作,另一方面也是原住民新聞議題的攝影師。近幾年的「亞泥案」,就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對我來說,新聞可以打開視野,劇場可以深化事件,我也曾經在這兩條路上糾結,最後它們終於達到平衡。新聞採訪的事件可以是創作的主題探索,劇場的溫度也可以應用在新聞採訪人性的一面。 *本活動獲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79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3/10/29
活動結束日期2023/10/29
點閱數16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299e8f73f77c62e437090d
活動名稱: 【臺灣文學基地】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臺北)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0/29 13: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場地名稱: : 臺灣文學基地 悅讀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12111
經度: : 121.5284951
結束時間: : 2023/10/29 15:30:00
演出單位: 臺灣文學基地(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身體是文字的記憶 身體是文字的田野 身體是文字的家 身體觸到空氣、陽光、或另一個身體 文字就會說話 身體開口 文字就會唱歌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詩人鴻鴻共同策劃「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在本館臺灣文學基地為舞蹈與文學的跨域結合,帶來更多嘗試與開拓。本次計畫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的三缺一劇團,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發想改編,帶領觀眾體驗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編舞家蔡晴丞則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身體是文字的家,身體開口,文字就會唱歌。 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 【記者會】2023.10.25(三)10:00 (無需報名,敬邀媒體朋友蒞臨指教) 【講座暨示範演出】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發想改編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領略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 講座暨示範演出|三缺一劇團 場次一|2023.10.29(日)13:00 場次二|2023.10.29(日)15:30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走(cháu)跳(thiàu)人生 從陳明仁的台語詩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 編舞|蔡晴丞 場次| 2024.4.20(六)14:00;16:00 2024.4.21(日)14:00;16:00 詳細資訊敬請期待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7號) 統籌執行|黑眼睛跨劇團 總策劃 鴻鴻 鴻鴻,生於臺南。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著有詩集《跳浪》、《暴民之歌》等九種、劇場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及劇本、散文、小說等,以及主編《爵士詩選》、製作唱片專輯《爵士詩靈魂夜》。電影作品曾獲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等。擔任臺北詩歌節、人權藝術生活節之策展人。現為「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 劇場導演作品逾四十餘齣,包括劇場版《女武神》。歌劇導演作品包括臺中國家歌劇院—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國家交響樂團《浮士德的天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茶花女》、許常惠《鄭成功》等。音樂劇場作品有幾米魔幻劇場《走向春天的下午》、親子劇場《春風小小孩》、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風‧光──光影印象音樂會》等。 _ 鴻鴻說: 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崛起,同步伴隨著台灣小說的影像化,包括黃春明、王禎和、白先勇、李昂等。而臺灣文學進入劇場改編的腳步則遲緩得多。鴻鴻在2000年時策劃的「台灣文學劇場」邀集五個團隊改編了五部跨類型的作品,2010年綠光改編了鄭清文的《清明時節》,近來才有吳明益《複眼人》、陳千武《獵女犯》、以及黃靈芝《天中殺》的搬上舞台,演出的形式皆為戲劇或歌劇。 本次與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改編系列,以舞蹈和肢體劇場為表現媒介,希望能朝生態文學、魔幻寫實以及詩作的呈現,作更多嘗試與開拓。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配合臺文基地本檔「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特展」(2023.10.27-2024.04.28),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訓練的三缺一劇團創作者舉辦展演工作坊,帶觀眾一起體驗文學當中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第二階段則邀請編舞家蔡晴丞,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成果預計於2024.04年呈現)。 1980年代臺灣現代劇場運動的興起,就是從蘭陵劇坊的肢體訓練開始。我們再次從肢體表達出發,並主要採用台語,希望能藉著全新的表演語彙,在聲音和肢體上展現臺灣文學的更多可能。 走(cháu)跳(thiàu)人生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 編舞/導演 蔡晴丞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戲劇學系碩士(主修劇場碩士表演),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學士。 在北藝大舞蹈系期間曾受過許多不同類型的舞蹈專業訓練;畢業後曾參與蕭靜文舞蹈團、水影舞集、體相舞蹈劇場、如果兒童劇團等演出。曾任教於北藝大戲劇系及劇場設計學系、國立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系、文大戲劇系、玄奘影劇系,現為城市科大專任表演講師及北藝大劇設系兼任講師。喜愛編導的晴丞,曾在台北世大運開幕演出、台北詩歌節、美國科羅拉多舞蹈節、英國艾克斯特小品藝術節等發表過劇場作品。英國碩士畢業後曾參與英國 The Generating 馬戲肢體劇場、Needlefoot 舞蹈劇場以及 Sinman 舞蹈團之演出。 在碩士課程期間受戲劇表演、舞踏、印度武術、瑜珈、吳氏太極、Viewpoints、裝置藝術表演等專業劇場訓練;並演出 PhillipZarrilli (英國劇場導演)、Maia Natalie Knispel (美國劇場導演)、 Nihaarika Nigi(印度影像導演)等戲劇作品。回台後致力於動作劇場——戲劇與舞蹈結合之編創及教學。 _ 晴丞說: 人一出生落地就有不同的命運與機緣,《走cháu跳thiàu人生》以台語文學作家陳明仁之作品出發探討人對生命之渴望,在渴望的理解下思考人的真實內在。我是真的渴望?還是慾望?對權力、對金錢、對地位、對情感、對家庭關係的佔有是什麼樣的想像。我們期望在生活之中尋求平等的對價關係,但究竟為何我們需要?他人必須給予承諾?才能在生存之中得到應有的自尊?權益?安全感?人在面對生活時的矛盾與衝突是嘗試要能說服自己理解?還是讓他人可以認同? 演出形式結合戲劇與舞蹈形式表現人在面臨生存的各種面向,作品以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結合文本,試圖尋找身體及語言的平衡點構成寫實與非寫實的意境。 人對自我的期望有時因自身內在的衝突而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人因為學習而成長  成熟而經驗  經歷而瞭解  理解而發現  知道而選擇  選擇面對、選擇逃避、選擇結果  成就了人的樣貌 期望這次作品是以「人」的角度去探討陳明仁文學作品與表演語彙之關係。生而為人的目的為何?每個人對自己的期望與社會價值的期望為何?人類對生命的渴望是以世界對人的期待,還是自己的理想? 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講座暨示範演出 三缺一劇團自2011年開啟「LAB計畫」,以「動物轉化」為題,從古老的武術、瑜珈和宗教儀式切入,提煉出強大而深刻的動物靈魂,進一步讓動物成為通道,開啟個人通往社會和集體潛意識之間的對話。2012年至今,跳脫了純粹表演的範疇,歷經了動物轉化多部曲的探索過程,建立了一個進入動物身體的探索地圖。回溯人類歷史與動物之間的各種關聯,抽絲剝繭,形成一個有趣的人類學式的動物研究。 主要創作群 賀湘儀 曾參與再拒劇團、黑眼睛跨劇團、莎妹劇團、河床劇團、EX-亞洲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讀演劇人等劇團演出,表演經驗橫跨物件劇場、偶戲、肢體劇場、獨腳戲等。為三缺一劇團創始團員,並於2017年擔任團長至今。2011年與魏雋展於三缺一劇團開啟「LAB計畫」,嘗試建立劇團的身體美學脈絡;2012年與魏雋展聯合編導獨腳戲作品《耳背上的印記》,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台灣的集體記憶;2014年導演《土地計畫首部曲—還魂記》,開啟對於環境議題的長期關注;2020年開始跨領域創作與合作,擔任視覺藝術家張紋瑄《魚尾獅是何時絕種的?—21世紀成功敘事學》戲劇構作與表演指導、2021年擔任TIDF紀錄片工作者《記錄劇場:實驗067》的戲劇構作;近年創作聚焦於身體與創傷的主題,並以香姨之名實踐以嗅覺、觸覺感知進行身體療癒的行動。 張紋瑄 其藝術實踐透過重讀、重寫及虛構出另類方案,來質問機構化的歷史敘事結構,並同時暴露出潛藏在歷史敘事中,不同權力之間的角力關係,藉由裝置、錄像及講述等不同媒介,以及與原件有誤差的檔案使用,讓觀者得以反思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下的形塑與未來的推進。自2018年起開啟「書寫公廠 Writing FACTory」長期計畫。曾獲台北獎、高雄獎、林語堂文學獎等。作品曾於臺灣、中國、韓國、美國、新加坡、德國、墨西哥等國展出。 杜逸帆 布農族,Talum Isbabanal,在劇場大家都叫我阿杜。我身上流著原住民跟平地人的血,我有著原住民的樂天,總是喜歡說笑話,至於好不好笑,見仁見智;另一方面在人類圖的世界裡,我的燈全亮,所以自己有一套處事的準則。曾經回去部落生活一年,卻因為水土不服,又搬到山下,在美濃租了一個房子,同時又常常在臺北接案子,過著雙城市的生活,去年又把重心轉回北部。除了在劇場創作,另一方面也是原住民新聞議題的攝影師。近幾年的「亞泥案」,就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對我來說,新聞可以打開視野,劇場可以深化事件,我也曾經在這兩條路上糾結,最後它們終於達到平衡。新聞採訪的事件可以是創作的主題探索,劇場的溫度也可以應用在新聞採訪人性的一面。 *本活動獲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79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0/29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0/29
點閱數: 16

# 國立臺灣文學館 於 展覽資訊 - 5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6905e673f77c8e1cc86ca7
活動名稱「寶島萬花」戶外特展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08 17:30:00
地址: : 700 臺南市中西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場地名稱: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大門廣場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2.9919899
經度: : 120.2045956
結束時間: : 2024/02/25 17:30:00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讓我們用文學的想像打造一棵樹,讓相遇的人們在此停駐、彼此祝福~ 每一年的12月到隔年2月,都是感恩、祝福與團圓的季節。 從西洋的聖誕節與元旦,再到農曆年末的尾牙、春節、天公生與元宵節。我們是一個過著「兩個年」的島嶼。我們同時保有新曆與舊曆,我們習於現代的時間,但也珍惜傳統的歲時。因此,我們的重層近代,我們的多元融合,造就了我們的跨年新春,皆如萬花熱鬧。 「寶島萬花」利用輕構造的骨架與象徵常民文化的紅色桌板,塑造出白天夜晚兩種不同的風貌。白天,它是與臺南州廳建築的衛塔相呼應的通透雕塑;晚上,則是夜裡發光的結綵挂燈。「寶島萬花」試圖為地景增色、帶來呼應節慶的視覺變化,但不過度介入環境。借取文學的沉靜,在極簡之中提取生活的味道。 我們常說文學是想像、情感與趣味的表現,但文學未必僅能寄予文字,造型足以成詩,意象亦能成美,在光與影的映射之間,敬請齊來駐足這座文學的聖誕樹、寶島的萬花鏡。 「寶島萬花」戶外特展 時間:2023 /12/08 - 2024 /02/25 每日17:30-22:00亮燈 地點:本館大門廣場 開幕點燈儀式:12/08(五)17:30 ~當日延長開館至19:00~ 「寶島萬花」創作構想及設計理念 國立臺灣文學館建築主體為國定古蹟,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南州廳,臺文館前方則是曾被稱作民生綠園、現為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圓環。座落在這個歷史場域的文學裝置,將從2023年的聖誕節擺放至2024的農曆年,橫跨東西方文化中兩個重要節日,混和了團圓、鄉愁、家庭和親情,既困惑新奇,也臺味十足。 「日常感」瓦解了場域中的權威感,提醒著人們都市空間是屬於大家的。這個狀態無孔不入的存在於人的意識中,又無所不在的流瀉至日常生活中。日常的既成物 (ready-made) 亦被用來形塑公共性,讓公共空間呈現輕鬆、貼近民眾的氛圍。例如2012年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聖誕裝置,是以鷹架與紗網構成的抽象幾何造型;众建筑(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在英國普雷斯頓市設計的活動裝置,結合了腳踏車與婚喪喜慶常見的頂棚,提供這多雨的城市更具有想像力的戶外活動空間。「寶島萬花」則是使用日常物件及常民構造作為設計發想的起始點,讓日常的熟悉感持續延伸到公共藝術上。 廟埕是臺灣的獨特的公共場域。比方說,在廟前吃熱炒時可以看到,隨著客人越來越多,老闆會攤開一張又一張的細桌腳為十字形,再放上紅色桌板,好似它們會無限增生一般。增生的餐桌便是這廟埕生活的具體化 (reification)。而紅色,恰巧可以是聖誕節的紅,也可以是農曆年的紅。這習以為常的日常既成物件,能不能成為節慶的特殊時刻的一部份呢?「寶島萬花」意在貼近常民生活,觸動人們在這兩個冬日節慶中的溫暖情感。 經過謹慎的結構計算,本裝置使用了最細的6分錏管桌腳,保留了視覺通透性,讓古蹟建築的立面仍可以被看見。銀色的金屬骨架撐起頂部桌板,白天時看起來像是一張巨型餐桌;夜晚時,隱藏在構架中的彩色燈管亮起,顯現出聖誕樹的形狀。晝夜的不同樣貌,分別呼應了兩種節慶氛圍。 哲學家與藝評家 Boris Groys在著作 “On the New”中提出:「『創新』是對價值進行再評估的行為,是將個別事物再置,重新定位其相對於那條分開被重視的文化檔案和世俗領域的價值界線。」 (Innovation is, to sum up, the revaluation of values, a repositioning of individual things with respect to the value boundaries that separate the valorized cultural archives from the profane realm. Groys, 2014, p.76) 當平凡的桌腳被高高疊起,其中的絢麗日光燈管在夜間成為萬花般聖誕樹,紅桌取代了樹頂的星星,日常感的估值在邊界游移於東西方年節之間的歷史場域中。 「寶島萬花」更多的故事 欣賞完「寶島萬花」,你是否對臺灣文學中的節慶文化更感好奇? 不妨挑些文字篇章來閱讀吧!滿足你對節慶年節書寫的想像! 聖誕節選讀: 林獻堂(1881-1956),〈聖誕節〉,《東遊吟草》(年代不詳)。全台詩知識庫。 琦君(1917-2006),〈聖誕夜〉(1969)。收錄於《琴心》、《一襲青衫萬縷情》等書。 無名氏(1917-2002),《聖誕紅》短篇小說集(山河,1982)。 張秀亞(1919-2001),《兩個聖誕節》(光啟出版社,1961) 黃貴潮(Lifok Oteng,1932-2019),〈1955年12月25日日記〉,收錄於《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國家文化記憶庫。 趙雲(1933-2014),〈聖誕老公公的禮物〉、〈聖誕禮物〉(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劉俠(杏林子,1942-2003),《聖誕禮物》劇本(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韓良露(1958-2015),〈倫敦安娜的聖誕大餐〉,收錄於《狗日子‧貓時間》(有鹿,2003) 《台灣教會公報》 972號「恭賀聖誕」特輯(1965年12月15日)。臺灣文學館典藏 農曆年選讀: 陳肇興(1831-不詳),〈番社過年歌〉,《陶村詩稿》卷三(1858)。全台詩知識庫。 施梅樵(1870-1949),〈新年言志〉,《捲濤閣詩草》(年代不詳)。全台詩知識庫。 王登山,〈元旦の朝〉(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賴和(1894-1943),〈不如意的過年〉(1927)、〈鬥鬧熱〉(1926)。收錄於《新編賴和全集》(前衛,2021)。 林文月(1933-2023),〈過年.蘿蔔糕.童年〉(1978)。收錄於《讀中文系的人》(洪範,2007) 司馬中原(1933-),〈軍閥過年〉。收錄於《老爬蟲的告白》(九歌,2013 增訂新版)。 元宵節選讀: 西川滿(1908-1999),〈元宵記〉(1942)。臺灣文學館典藏影本。 許成章(1912-1999),〈炮炸寒單〉(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吳漫沙(1912-2005),〈元宵燈會〉(1983)。臺灣文學館典藏影本。 杜潘芳格(1927-2016),〈元宵〉。收錄於《芙蓉花的季節》(前衛,1997)。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94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3/12/08
活動結束日期2024/02/25
點閱數17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6905e673f77c8e1cc86ca7
活動名稱: 「寶島萬花」戶外特展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08 17:30:00
地址: : 700 臺南市中西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場地名稱: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大門廣場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2.9919899
經度: : 120.2045956
結束時間: : 2024/02/25 17:30:00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讓我們用文學的想像打造一棵樹,讓相遇的人們在此停駐、彼此祝福~ 每一年的12月到隔年2月,都是感恩、祝福與團圓的季節。 從西洋的聖誕節與元旦,再到農曆年末的尾牙、春節、天公生與元宵節。我們是一個過著「兩個年」的島嶼。我們同時保有新曆與舊曆,我們習於現代的時間,但也珍惜傳統的歲時。因此,我們的重層近代,我們的多元融合,造就了我們的跨年新春,皆如萬花熱鬧。 「寶島萬花」利用輕構造的骨架與象徵常民文化的紅色桌板,塑造出白天夜晚兩種不同的風貌。白天,它是與臺南州廳建築的衛塔相呼應的通透雕塑;晚上,則是夜裡發光的結綵挂燈。「寶島萬花」試圖為地景增色、帶來呼應節慶的視覺變化,但不過度介入環境。借取文學的沉靜,在極簡之中提取生活的味道。 我們常說文學是想像、情感與趣味的表現,但文學未必僅能寄予文字,造型足以成詩,意象亦能成美,在光與影的映射之間,敬請齊來駐足這座文學的聖誕樹、寶島的萬花鏡。 「寶島萬花」戶外特展 時間:2023 /12/08 - 2024 /02/25 每日17:30-22:00亮燈 地點:本館大門廣場 開幕點燈儀式:12/08(五)17:30 ~當日延長開館至19:00~ 「寶島萬花」創作構想及設計理念 國立臺灣文學館建築主體為國定古蹟,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南州廳,臺文館前方則是曾被稱作民生綠園、現為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圓環。座落在這個歷史場域的文學裝置,將從2023年的聖誕節擺放至2024的農曆年,橫跨東西方文化中兩個重要節日,混和了團圓、鄉愁、家庭和親情,既困惑新奇,也臺味十足。 「日常感」瓦解了場域中的權威感,提醒著人們都市空間是屬於大家的。這個狀態無孔不入的存在於人的意識中,又無所不在的流瀉至日常生活中。日常的既成物 (ready-made) 亦被用來形塑公共性,讓公共空間呈現輕鬆、貼近民眾的氛圍。例如2012年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聖誕裝置,是以鷹架與紗網構成的抽象幾何造型;众建筑(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在英國普雷斯頓市設計的活動裝置,結合了腳踏車與婚喪喜慶常見的頂棚,提供這多雨的城市更具有想像力的戶外活動空間。「寶島萬花」則是使用日常物件及常民構造作為設計發想的起始點,讓日常的熟悉感持續延伸到公共藝術上。 廟埕是臺灣的獨特的公共場域。比方說,在廟前吃熱炒時可以看到,隨著客人越來越多,老闆會攤開一張又一張的細桌腳為十字形,再放上紅色桌板,好似它們會無限增生一般。增生的餐桌便是這廟埕生活的具體化 (reification)。而紅色,恰巧可以是聖誕節的紅,也可以是農曆年的紅。這習以為常的日常既成物件,能不能成為節慶的特殊時刻的一部份呢?「寶島萬花」意在貼近常民生活,觸動人們在這兩個冬日節慶中的溫暖情感。 經過謹慎的結構計算,本裝置使用了最細的6分錏管桌腳,保留了視覺通透性,讓古蹟建築的立面仍可以被看見。銀色的金屬骨架撐起頂部桌板,白天時看起來像是一張巨型餐桌;夜晚時,隱藏在構架中的彩色燈管亮起,顯現出聖誕樹的形狀。晝夜的不同樣貌,分別呼應了兩種節慶氛圍。 哲學家與藝評家 Boris Groys在著作 “On the New”中提出:「『創新』是對價值進行再評估的行為,是將個別事物再置,重新定位其相對於那條分開被重視的文化檔案和世俗領域的價值界線。」 (Innovation is, to sum up, the revaluation of values, a repositioning of individual things with respect to the value boundaries that separate the valorized cultural archives from the profane realm. Groys, 2014, p.76) 當平凡的桌腳被高高疊起,其中的絢麗日光燈管在夜間成為萬花般聖誕樹,紅桌取代了樹頂的星星,日常感的估值在邊界游移於東西方年節之間的歷史場域中。 「寶島萬花」更多的故事 欣賞完「寶島萬花」,你是否對臺灣文學中的節慶文化更感好奇? 不妨挑些文字篇章來閱讀吧!滿足你對節慶年節書寫的想像! 聖誕節選讀: 林獻堂(1881-1956),〈聖誕節〉,《東遊吟草》(年代不詳)。全台詩知識庫。 琦君(1917-2006),〈聖誕夜〉(1969)。收錄於《琴心》、《一襲青衫萬縷情》等書。 無名氏(1917-2002),《聖誕紅》短篇小說集(山河,1982)。 張秀亞(1919-2001),《兩個聖誕節》(光啟出版社,1961) 黃貴潮(Lifok Oteng,1932-2019),〈1955年12月25日日記〉,收錄於《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國家文化記憶庫。 趙雲(1933-2014),〈聖誕老公公的禮物〉、〈聖誕禮物〉(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劉俠(杏林子,1942-2003),《聖誕禮物》劇本(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韓良露(1958-2015),〈倫敦安娜的聖誕大餐〉,收錄於《狗日子‧貓時間》(有鹿,2003) 《台灣教會公報》 972號「恭賀聖誕」特輯(1965年12月15日)。臺灣文學館典藏 農曆年選讀: 陳肇興(1831-不詳),〈番社過年歌〉,《陶村詩稿》卷三(1858)。全台詩知識庫。 施梅樵(1870-1949),〈新年言志〉,《捲濤閣詩草》(年代不詳)。全台詩知識庫。 王登山,〈元旦の朝〉(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賴和(1894-1943),〈不如意的過年〉(1927)、〈鬥鬧熱〉(1926)。收錄於《新編賴和全集》(前衛,2021)。 林文月(1933-2023),〈過年.蘿蔔糕.童年〉(1978)。收錄於《讀中文系的人》(洪範,2007) 司馬中原(1933-),〈軍閥過年〉。收錄於《老爬蟲的告白》(九歌,2013 增訂新版)。 元宵節選讀: 西川滿(1908-1999),〈元宵記〉(1942)。臺灣文學館典藏影本。 許成章(1912-1999),〈炮炸寒單〉(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吳漫沙(1912-2005),〈元宵燈會〉(1983)。臺灣文學館典藏影本。 杜潘芳格(1927-2016),〈元宵〉。收錄於《芙蓉花的季節》(前衛,1997)。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94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2/08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2/25
點閱數: 17

# 國立臺灣文學館 於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6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6905e673f77c8e1cc86ca7
活動名稱「寶島萬花」戶外特展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08 17:30:00
地址: : 700 臺南市中西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場地名稱: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大門廣場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2.9919899
經度: : 120.2045956
結束時間: : 2024/02/25 17:30:00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讓我們用文學的想像打造一棵樹,讓相遇的人們在此停駐、彼此祝福~ 每一年的12月到隔年2月,都是感恩、祝福與團圓的季節。 從西洋的聖誕節與元旦,再到農曆年末的尾牙、春節、天公生與元宵節。我們是一個過著「兩個年」的島嶼。我們同時保有新曆與舊曆,我們習於現代的時間,但也珍惜傳統的歲時。因此,我們的重層近代,我們的多元融合,造就了我們的跨年新春,皆如萬花熱鬧。 「寶島萬花」利用輕構造的骨架與象徵常民文化的紅色桌板,塑造出白天夜晚兩種不同的風貌。白天,它是與臺南州廳建築的衛塔相呼應的通透雕塑;晚上,則是夜裡發光的結綵挂燈。「寶島萬花」試圖為地景增色、帶來呼應節慶的視覺變化,但不過度介入環境。借取文學的沉靜,在極簡之中提取生活的味道。 我們常說文學是想像、情感與趣味的表現,但文學未必僅能寄予文字,造型足以成詩,意象亦能成美,在光與影的映射之間,敬請齊來駐足這座文學的聖誕樹、寶島的萬花鏡。 「寶島萬花」戶外特展 時間:2023 /12/08 - 2024 /02/25 每日17:30-22:00亮燈 地點:本館大門廣場 開幕點燈儀式:12/08(五)17:30 ~當日延長開館至19:00~ 「寶島萬花」創作構想及設計理念 國立臺灣文學館建築主體為國定古蹟,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南州廳,臺文館前方則是曾被稱作民生綠園、現為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圓環。座落在這個歷史場域的文學裝置,將從2023年的聖誕節擺放至2024的農曆年,橫跨東西方文化中兩個重要節日,混和了團圓、鄉愁、家庭和親情,既困惑新奇,也臺味十足。 「日常感」瓦解了場域中的權威感,提醒著人們都市空間是屬於大家的。這個狀態無孔不入的存在於人的意識中,又無所不在的流瀉至日常生活中。日常的既成物 (ready-made) 亦被用來形塑公共性,讓公共空間呈現輕鬆、貼近民眾的氛圍。例如2012年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聖誕裝置,是以鷹架與紗網構成的抽象幾何造型;众建筑(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在英國普雷斯頓市設計的活動裝置,結合了腳踏車與婚喪喜慶常見的頂棚,提供這多雨的城市更具有想像力的戶外活動空間。「寶島萬花」則是使用日常物件及常民構造作為設計發想的起始點,讓日常的熟悉感持續延伸到公共藝術上。 廟埕是臺灣的獨特的公共場域。比方說,在廟前吃熱炒時可以看到,隨著客人越來越多,老闆會攤開一張又一張的細桌腳為十字形,再放上紅色桌板,好似它們會無限增生一般。增生的餐桌便是這廟埕生活的具體化 (reification)。而紅色,恰巧可以是聖誕節的紅,也可以是農曆年的紅。這習以為常的日常既成物件,能不能成為節慶的特殊時刻的一部份呢?「寶島萬花」意在貼近常民生活,觸動人們在這兩個冬日節慶中的溫暖情感。 經過謹慎的結構計算,本裝置使用了最細的6分錏管桌腳,保留了視覺通透性,讓古蹟建築的立面仍可以被看見。銀色的金屬骨架撐起頂部桌板,白天時看起來像是一張巨型餐桌;夜晚時,隱藏在構架中的彩色燈管亮起,顯現出聖誕樹的形狀。晝夜的不同樣貌,分別呼應了兩種節慶氛圍。 哲學家與藝評家 Boris Groys在著作 “On the New”中提出:「『創新』是對價值進行再評估的行為,是將個別事物再置,重新定位其相對於那條分開被重視的文化檔案和世俗領域的價值界線。」 (Innovation is, to sum up, the revaluation of values, a repositioning of individual things with respect to the value boundaries that separate the valorized cultural archives from the profane realm. Groys, 2014, p.76) 當平凡的桌腳被高高疊起,其中的絢麗日光燈管在夜間成為萬花般聖誕樹,紅桌取代了樹頂的星星,日常感的估值在邊界游移於東西方年節之間的歷史場域中。 「寶島萬花」更多的故事 欣賞完「寶島萬花」,你是否對臺灣文學中的節慶文化更感好奇? 不妨挑些文字篇章來閱讀吧!滿足你對節慶年節書寫的想像! 聖誕節選讀: 林獻堂(1881-1956),〈聖誕節〉,《東遊吟草》(年代不詳)。全台詩知識庫。 琦君(1917-2006),〈聖誕夜〉(1969)。收錄於《琴心》、《一襲青衫萬縷情》等書。 無名氏(1917-2002),《聖誕紅》短篇小說集(山河,1982)。 張秀亞(1919-2001),《兩個聖誕節》(光啟出版社,1961) 黃貴潮(Lifok Oteng,1932-2019),〈1955年12月25日日記〉,收錄於《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國家文化記憶庫。 趙雲(1933-2014),〈聖誕老公公的禮物〉、〈聖誕禮物〉(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劉俠(杏林子,1942-2003),《聖誕禮物》劇本(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韓良露(1958-2015),〈倫敦安娜的聖誕大餐〉,收錄於《狗日子‧貓時間》(有鹿,2003) 《台灣教會公報》 972號「恭賀聖誕」特輯(1965年12月15日)。臺灣文學館典藏 農曆年選讀: 陳肇興(1831-不詳),〈番社過年歌〉,《陶村詩稿》卷三(1858)。全台詩知識庫。 施梅樵(1870-1949),〈新年言志〉,《捲濤閣詩草》(年代不詳)。全台詩知識庫。 王登山,〈元旦の朝〉(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賴和(1894-1943),〈不如意的過年〉(1927)、〈鬥鬧熱〉(1926)。收錄於《新編賴和全集》(前衛,2021)。 林文月(1933-2023),〈過年.蘿蔔糕.童年〉(1978)。收錄於《讀中文系的人》(洪範,2007) 司馬中原(1933-),〈軍閥過年〉。收錄於《老爬蟲的告白》(九歌,2013 增訂新版)。 元宵節選讀: 西川滿(1908-1999),〈元宵記〉(1942)。臺灣文學館典藏影本。 許成章(1912-1999),〈炮炸寒單〉(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吳漫沙(1912-2005),〈元宵燈會〉(1983)。臺灣文學館典藏影本。 杜潘芳格(1927-2016),〈元宵〉。收錄於《芙蓉花的季節》(前衛,1997)。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94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3/12/08
活動結束日期2024/02/25
點閱數17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6905e673f77c8e1cc86ca7
活動名稱: 「寶島萬花」戶外特展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08 17:30:00
地址: : 700 臺南市中西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場地名稱: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大門廣場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2.9919899
經度: : 120.2045956
結束時間: : 2024/02/25 17:30:00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讓我們用文學的想像打造一棵樹,讓相遇的人們在此停駐、彼此祝福~ 每一年的12月到隔年2月,都是感恩、祝福與團圓的季節。 從西洋的聖誕節與元旦,再到農曆年末的尾牙、春節、天公生與元宵節。我們是一個過著「兩個年」的島嶼。我們同時保有新曆與舊曆,我們習於現代的時間,但也珍惜傳統的歲時。因此,我們的重層近代,我們的多元融合,造就了我們的跨年新春,皆如萬花熱鬧。 「寶島萬花」利用輕構造的骨架與象徵常民文化的紅色桌板,塑造出白天夜晚兩種不同的風貌。白天,它是與臺南州廳建築的衛塔相呼應的通透雕塑;晚上,則是夜裡發光的結綵挂燈。「寶島萬花」試圖為地景增色、帶來呼應節慶的視覺變化,但不過度介入環境。借取文學的沉靜,在極簡之中提取生活的味道。 我們常說文學是想像、情感與趣味的表現,但文學未必僅能寄予文字,造型足以成詩,意象亦能成美,在光與影的映射之間,敬請齊來駐足這座文學的聖誕樹、寶島的萬花鏡。 「寶島萬花」戶外特展 時間:2023 /12/08 - 2024 /02/25 每日17:30-22:00亮燈 地點:本館大門廣場 開幕點燈儀式:12/08(五)17:30 ~當日延長開館至19:00~ 「寶島萬花」創作構想及設計理念 國立臺灣文學館建築主體為國定古蹟,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南州廳,臺文館前方則是曾被稱作民生綠園、現為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圓環。座落在這個歷史場域的文學裝置,將從2023年的聖誕節擺放至2024的農曆年,橫跨東西方文化中兩個重要節日,混和了團圓、鄉愁、家庭和親情,既困惑新奇,也臺味十足。 「日常感」瓦解了場域中的權威感,提醒著人們都市空間是屬於大家的。這個狀態無孔不入的存在於人的意識中,又無所不在的流瀉至日常生活中。日常的既成物 (ready-made) 亦被用來形塑公共性,讓公共空間呈現輕鬆、貼近民眾的氛圍。例如2012年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聖誕裝置,是以鷹架與紗網構成的抽象幾何造型;众建筑(People's Architecture Office)在英國普雷斯頓市設計的活動裝置,結合了腳踏車與婚喪喜慶常見的頂棚,提供這多雨的城市更具有想像力的戶外活動空間。「寶島萬花」則是使用日常物件及常民構造作為設計發想的起始點,讓日常的熟悉感持續延伸到公共藝術上。 廟埕是臺灣的獨特的公共場域。比方說,在廟前吃熱炒時可以看到,隨著客人越來越多,老闆會攤開一張又一張的細桌腳為十字形,再放上紅色桌板,好似它們會無限增生一般。增生的餐桌便是這廟埕生活的具體化 (reification)。而紅色,恰巧可以是聖誕節的紅,也可以是農曆年的紅。這習以為常的日常既成物件,能不能成為節慶的特殊時刻的一部份呢?「寶島萬花」意在貼近常民生活,觸動人們在這兩個冬日節慶中的溫暖情感。 經過謹慎的結構計算,本裝置使用了最細的6分錏管桌腳,保留了視覺通透性,讓古蹟建築的立面仍可以被看見。銀色的金屬骨架撐起頂部桌板,白天時看起來像是一張巨型餐桌;夜晚時,隱藏在構架中的彩色燈管亮起,顯現出聖誕樹的形狀。晝夜的不同樣貌,分別呼應了兩種節慶氛圍。 哲學家與藝評家 Boris Groys在著作 “On the New”中提出:「『創新』是對價值進行再評估的行為,是將個別事物再置,重新定位其相對於那條分開被重視的文化檔案和世俗領域的價值界線。」 (Innovation is, to sum up, the revaluation of values, a repositioning of individual things with respect to the value boundaries that separate the valorized cultural archives from the profane realm. Groys, 2014, p.76) 當平凡的桌腳被高高疊起,其中的絢麗日光燈管在夜間成為萬花般聖誕樹,紅桌取代了樹頂的星星,日常感的估值在邊界游移於東西方年節之間的歷史場域中。 「寶島萬花」更多的故事 欣賞完「寶島萬花」,你是否對臺灣文學中的節慶文化更感好奇? 不妨挑些文字篇章來閱讀吧!滿足你對節慶年節書寫的想像! 聖誕節選讀: 林獻堂(1881-1956),〈聖誕節〉,《東遊吟草》(年代不詳)。全台詩知識庫。 琦君(1917-2006),〈聖誕夜〉(1969)。收錄於《琴心》、《一襲青衫萬縷情》等書。 無名氏(1917-2002),《聖誕紅》短篇小說集(山河,1982)。 張秀亞(1919-2001),《兩個聖誕節》(光啟出版社,1961) 黃貴潮(Lifok Oteng,1932-2019),〈1955年12月25日日記〉,收錄於《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國家文化記憶庫。 趙雲(1933-2014),〈聖誕老公公的禮物〉、〈聖誕禮物〉(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劉俠(杏林子,1942-2003),《聖誕禮物》劇本(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韓良露(1958-2015),〈倫敦安娜的聖誕大餐〉,收錄於《狗日子‧貓時間》(有鹿,2003) 《台灣教會公報》 972號「恭賀聖誕」特輯(1965年12月15日)。臺灣文學館典藏 農曆年選讀: 陳肇興(1831-不詳),〈番社過年歌〉,《陶村詩稿》卷三(1858)。全台詩知識庫。 施梅樵(1870-1949),〈新年言志〉,《捲濤閣詩草》(年代不詳)。全台詩知識庫。 王登山,〈元旦の朝〉(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賴和(1894-1943),〈不如意的過年〉(1927)、〈鬥鬧熱〉(1926)。收錄於《新編賴和全集》(前衛,2021)。 林文月(1933-2023),〈過年.蘿蔔糕.童年〉(1978)。收錄於《讀中文系的人》(洪範,2007) 司馬中原(1933-),〈軍閥過年〉。收錄於《老爬蟲的告白》(九歌,2013 增訂新版)。 元宵節選讀: 西川滿(1908-1999),〈元宵記〉(1942)。臺灣文學館典藏影本。 許成章(1912-1999),〈炮炸寒單〉(年代不詳)。臺灣文學館典藏手稿。 吳漫沙(1912-2005),〈元宵燈會〉(1983)。臺灣文學館典藏影本。 杜潘芳格(1927-2016),〈元宵〉。收錄於《芙蓉花的季節》(前衛,1997)。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094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MTL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2/08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2/25
點閱數: 17

# 國立臺灣文學館 於 展覽資訊 - 7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f4a48973f77c88e8dfb273
活動名稱2024故事聯合國:每個國家都來講故事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20 10:30:00
地址: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湯德章大道1號)
場地名稱: : 國立臺灣文學館 B1文學樂園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10/26 10:30:00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活動期間:2024/04/20(六)~10/26(六),特定週六上午10:30-11:3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B1文學樂園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合辦單位: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阿根廷商務文化辦事處、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聖露西亞駐華大使館、 法國在台協會、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協辦單位:Fulbright Taiwan 學術交流基金會。 公告 配合活動辦理時間「2024/4/20~10/26期間」特定週六上午9點~12點,文學樂園「體感遊戲區」將暫停開放( 6/9、9/14除外)。活動期間借用桌遊者,請到「創意角落區」遊玩。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活動場次表 ★特別場:5月25日邀請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Neil H. Gibson)及9月7日聖露西亞大使夫人Mrs. Brenda Phanis-Lewis 親自為大家講故事,絕對不容錯過! 場次 日期 主題 國家 語 言 講 師 故事/繪本 備註 1 04/20 運動員故事 美國 美 Kaitlyn Lee、 Eliana Jacobs 《Manfish: A Story of Jacques Cousteau》 全美語 2 04/27 運動員故事 美國 美 Koko Tamai、Lindsey Rhyne 《Pele, King of Soccer》 全美語 3 05/04 運動家精神 臺灣 臺 呂美親 《野球佇嘉》 4 05/11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Nora Torbett、Maureen Adames 《Number One Sam》 全美語 5 05/18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Sonia Peters、 Koko Tamai 《She's Got This》 全美語 6 05/25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張子霖(Neil H. Gibson) 《Olympig》 全美語 ★特別場 7 06/01 運動融入生活 美國 美 Kaitlyn Lee、Brianna Richards 《Hike》 全美語 8 06/15 運動融入生活 阿根廷 西+華 Jonathan Shynn(江納德) 《On the Pampas》 9 06/22 運動融入生活 臺灣 客+華 周慧雲 《(火旁)龍迎新春》 10 06/29 運動融入生活 烏克蘭 烏+英+華 Valerie Kornieieva (蕭莉雅) 《Kayaking》 11 07/06 突破極限 法國 法+華 Alizée Stalens (史璦琍) 《我的小車輪》 12 07/13 突破極限 印尼 印+華 陳凱蒂 《Main Bersama, Yuk! 》 13 07/20 突破極限 荷蘭 荷+英+華 Myrthe Jonker (陽彌兒) 《Choices》 14 07/27 突破極限 聖露西亞 英+華 Xena Sifflet (費希娜) 《Climb On》 15 08/03 熱血賽事 日本 日+華 井上智鶴 《大佛運動會》 16 08/10 熱血賽事 阿根廷 西+華 Marina Burana (明蓮花) 《Quien Corre Conmigo? 》 17 08/17 熱血賽事 臺灣 臺 李虹靚 《山谷內的跤球囡仔》 18 08/24 熱血賽事 加拿大 英+華 Clinton Munkholm(孟崇德) 《Gretzky's Game》 19 08/31 熱血賽事 臺灣 客+華 林黛繻 《六堆運動會的秘密》 20 09/07 熱血賽事 聖露西亞 英+華 Mrs. Brenda Phanis-Lewis 《The Field》 ★特別場 21 09/21 各國傳統文化 印尼 印+華 洪晶晶 《Ayo, Berlatih Silat! 》 22 09/28 各國傳統文化 日本 日+華 岩田璃璃 《壽司大相撲》 23 10/05 全民動起來 加拿大 英+華 James Hugh Gough(高宥寯) 《溜冰大冒險》 24 10/12 全民動起來 法國 法+英+華 Anaïs Denquin 《Feather》 25 10/19 全民動起來 荷蘭 荷+英+華 Jany Leijenhorst(賴雅妮) 《腳踏車》 26 10/26 全民動起來 烏克蘭 烏+英+華 Olha Kulish (林歐莉亞) 《Hiking》 語言:美語(美)、英語(英)、日語(日)、西班牙語(西)、印尼語(印)、烏克蘭語(烏)、法語(法)、荷蘭語(荷)、 臺灣台語(臺)、臺灣客語(客)、華語(華) ►繪本將由各國講師以其國家語言朗讀。 ►外國場次(不含美國場),講師將以該國語言說故事,現場將有翻譯老師為孩童翻譯成華語。 ►活動中將拍攝照片作為活動紀錄,參加活動即視同同意授權本館拍攝活動紀錄照片,並同意將相關影像用於本館網站(及駐台辧事處)、社群媒體、出版品製作、研究發表等非營利之教育推廣用途,同時亦同意本館擁有公開宣傳、傳輸前述影像之權利。 活動流程 活動開場 外文繪本:介紹各國家文化、運動知識...等。 臺灣繪本:認識母語、帶動唱等。 繪本時間 每場次講1本繪本。 體驗活動 配合繪本主題,以不同方式安排: 1.手作拼貼、摺紙、黏土...。 2.環保藝術創作。 3.舞蹈歌謠帶動唱。 4.其他適合繪本主題之活動。 活動須知 ♦ 活動免費,每場次限35人,對象以3~12歲孩童為主。 ♦ 報名採線上方式,每場次於活動前10日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 每場活動於10:10開放入場,10:25後仍未抵達會場者視同放棄,開放現場民眾參加。 ♦ 本活動邀請各國籍講師,唯美國場次以全美語進行適合具有閱讀英文能力孩童參加。 ♦ 場次、時間、地點可能視實際情況有所調整,請以活動現場及網站公告為準。 ♦ 活動相關問題洽詢三知餘文化有限公司(06)247-2529。 活動集點說明 1、每參加一場可集一點,集滿各指定點數,可換不同禮品。 每人限領一份(數量有限,索完為止)。 2、當日活動辦理期間,現場洽工作人員兌換。 3、兌換地點:B1文學樂園 服務台。 4、兌換截止日:2024年10月26日。 集點數量 榮譽頭銜 獎品品項 5點 最佳新人王 小書蟲螢幕試貼 10點 體壇人氣王 建築著色圖 15點 極限體能王 兩個衛兵環保杯袋 20點 年度MVP 【Macro Giant】MIT兒童樂樂棒球組 2024故事聯合國主題書展 展期:2024.06.25(二)~09.08(日) 地點:本館B1文學樂園 文學樂園空間介紹:https://www.nmtl.gov.tw/archive?uid=137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Detail.init.ctr?actId=40016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4/04/20
活動結束日期2024/10/26
點閱數26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f4a48973f77c88e8dfb273
活動名稱: 2024故事聯合國:每個國家都來講故事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20 10:30:00
地址: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湯德章大道1號)
場地名稱: : 國立臺灣文學館 B1文學樂園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10/26 10:30:00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活動期間:2024/04/20(六)~10/26(六),特定週六上午10:30-11:3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B1文學樂園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合辦單位: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阿根廷商務文化辦事處、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聖露西亞駐華大使館、 法國在台協會、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協辦單位:Fulbright Taiwan 學術交流基金會。 公告 配合活動辦理時間「2024/4/20~10/26期間」特定週六上午9點~12點,文學樂園「體感遊戲區」將暫停開放( 6/9、9/14除外)。活動期間借用桌遊者,請到「創意角落區」遊玩。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活動場次表 ★特別場:5月25日邀請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Neil H. Gibson)及9月7日聖露西亞大使夫人Mrs. Brenda Phanis-Lewis 親自為大家講故事,絕對不容錯過! 場次 日期 主題 國家 語 言 講 師 故事/繪本 備註 1 04/20 運動員故事 美國 美 Kaitlyn Lee、 Eliana Jacobs 《Manfish: A Story of Jacques Cousteau》 全美語 2 04/27 運動員故事 美國 美 Koko Tamai、Lindsey Rhyne 《Pele, King of Soccer》 全美語 3 05/04 運動家精神 臺灣 臺 呂美親 《野球佇嘉》 4 05/11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Nora Torbett、Maureen Adames 《Number One Sam》 全美語 5 05/18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Sonia Peters、 Koko Tamai 《She's Got This》 全美語 6 05/25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張子霖(Neil H. Gibson) 《Olympig》 全美語 ★特別場 7 06/01 運動融入生活 美國 美 Kaitlyn Lee、Brianna Richards 《Hike》 全美語 8 06/15 運動融入生活 阿根廷 西+華 Jonathan Shynn(江納德) 《On the Pampas》 9 06/22 運動融入生活 臺灣 客+華 周慧雲 《(火旁)龍迎新春》 10 06/29 運動融入生活 烏克蘭 烏+英+華 Valerie Kornieieva (蕭莉雅) 《Kayaking》 11 07/06 突破極限 法國 法+華 Alizée Stalens (史璦琍) 《我的小車輪》 12 07/13 突破極限 印尼 印+華 陳凱蒂 《Main Bersama, Yuk! 》 13 07/20 突破極限 荷蘭 荷+英+華 Myrthe Jonker (陽彌兒) 《Choices》 14 07/27 突破極限 聖露西亞 英+華 Xena Sifflet (費希娜) 《Climb On》 15 08/03 熱血賽事 日本 日+華 井上智鶴 《大佛運動會》 16 08/10 熱血賽事 阿根廷 西+華 Marina Burana (明蓮花) 《Quien Corre Conmigo? 》 17 08/17 熱血賽事 臺灣 臺 李虹靚 《山谷內的跤球囡仔》 18 08/24 熱血賽事 加拿大 英+華 Clinton Munkholm(孟崇德) 《Gretzky's Game》 19 08/31 熱血賽事 臺灣 客+華 林黛繻 《六堆運動會的秘密》 20 09/07 熱血賽事 聖露西亞 英+華 Mrs. Brenda Phanis-Lewis 《The Field》 ★特別場 21 09/21 各國傳統文化 印尼 印+華 洪晶晶 《Ayo, Berlatih Silat! 》 22 09/28 各國傳統文化 日本 日+華 岩田璃璃 《壽司大相撲》 23 10/05 全民動起來 加拿大 英+華 James Hugh Gough(高宥寯) 《溜冰大冒險》 24 10/12 全民動起來 法國 法+英+華 Anaïs Denquin 《Feather》 25 10/19 全民動起來 荷蘭 荷+英+華 Jany Leijenhorst(賴雅妮) 《腳踏車》 26 10/26 全民動起來 烏克蘭 烏+英+華 Olha Kulish (林歐莉亞) 《Hiking》 語言:美語(美)、英語(英)、日語(日)、西班牙語(西)、印尼語(印)、烏克蘭語(烏)、法語(法)、荷蘭語(荷)、 臺灣台語(臺)、臺灣客語(客)、華語(華) ►繪本將由各國講師以其國家語言朗讀。 ►外國場次(不含美國場),講師將以該國語言說故事,現場將有翻譯老師為孩童翻譯成華語。 ►活動中將拍攝照片作為活動紀錄,參加活動即視同同意授權本館拍攝活動紀錄照片,並同意將相關影像用於本館網站(及駐台辧事處)、社群媒體、出版品製作、研究發表等非營利之教育推廣用途,同時亦同意本館擁有公開宣傳、傳輸前述影像之權利。 活動流程 活動開場 外文繪本:介紹各國家文化、運動知識...等。 臺灣繪本:認識母語、帶動唱等。 繪本時間 每場次講1本繪本。 體驗活動 配合繪本主題,以不同方式安排: 1.手作拼貼、摺紙、黏土...。 2.環保藝術創作。 3.舞蹈歌謠帶動唱。 4.其他適合繪本主題之活動。 活動須知 ♦ 活動免費,每場次限35人,對象以3~12歲孩童為主。 ♦ 報名採線上方式,每場次於活動前10日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 每場活動於10:10開放入場,10:25後仍未抵達會場者視同放棄,開放現場民眾參加。 ♦ 本活動邀請各國籍講師,唯美國場次以全美語進行適合具有閱讀英文能力孩童參加。 ♦ 場次、時間、地點可能視實際情況有所調整,請以活動現場及網站公告為準。 ♦ 活動相關問題洽詢三知餘文化有限公司(06)247-2529。 活動集點說明 1、每參加一場可集一點,集滿各指定點數,可換不同禮品。 每人限領一份(數量有限,索完為止)。 2、當日活動辦理期間,現場洽工作人員兌換。 3、兌換地點:B1文學樂園 服務台。 4、兌換截止日:2024年10月26日。 集點數量 榮譽頭銜 獎品品項 5點 最佳新人王 小書蟲螢幕試貼 10點 體壇人氣王 建築著色圖 15點 極限體能王 兩個衛兵環保杯袋 20點 年度MVP 【Macro Giant】MIT兒童樂樂棒球組 2024故事聯合國主題書展 展期:2024.06.25(二)~09.08(日) 地點:本館B1文學樂園 文學樂園空間介紹:https://www.nmtl.gov.tw/archive?uid=137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Detail.init.ctr?actId=40016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4/20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0/26
點閱數: 26

# 國立臺灣文學館 於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8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f4a48973f77c88e8dfb273
活動名稱2024故事聯合國:每個國家都來講故事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20 10:30:00
地址: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湯德章大道1號)
場地名稱: : 國立臺灣文學館 B1文學樂園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10/26 10:30:00
演出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活動期間:2024/04/20(六)~10/26(六),特定週六上午10:30-11:3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B1文學樂園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合辦單位: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阿根廷商務文化辦事處、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聖露西亞駐華大使館、 法國在台協會、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協辦單位:Fulbright Taiwan 學術交流基金會。 公告 配合活動辦理時間「2024/4/20~10/26期間」特定週六上午9點~12點,文學樂園「體感遊戲區」將暫停開放( 6/9、9/14除外)。活動期間借用桌遊者,請到「創意角落區」遊玩。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活動場次表 ★特別場:5月25日邀請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Neil H. Gibson)及9月7日聖露西亞大使夫人Mrs. Brenda Phanis-Lewis 親自為大家講故事,絕對不容錯過! 場次 日期 主題 國家 語 言 講 師 故事/繪本 備註 1 04/20 運動員故事 美國 美 Kaitlyn Lee、 Eliana Jacobs 《Manfish: A Story of Jacques Cousteau》 全美語 2 04/27 運動員故事 美國 美 Koko Tamai、Lindsey Rhyne 《Pele, King of Soccer》 全美語 3 05/04 運動家精神 臺灣 臺 呂美親 《野球佇嘉》 4 05/11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Nora Torbett、Maureen Adames 《Number One Sam》 全美語 5 05/18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Sonia Peters、 Koko Tamai 《She's Got This》 全美語 6 05/25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張子霖(Neil H. Gibson) 《Olympig》 全美語 ★特別場 7 06/01 運動融入生活 美國 美 Kaitlyn Lee、Brianna Richards 《Hike》 全美語 8 06/15 運動融入生活 阿根廷 西+華 Jonathan Shynn(江納德) 《On the Pampas》 9 06/22 運動融入生活 臺灣 客+華 周慧雲 《(火旁)龍迎新春》 10 06/29 運動融入生活 烏克蘭 烏+英+華 Valerie Kornieieva (蕭莉雅) 《Kayaking》 11 07/06 突破極限 法國 法+華 Alizée Stalens (史璦琍) 《我的小車輪》 12 07/13 突破極限 印尼 印+華 陳凱蒂 《Main Bersama, Yuk! 》 13 07/20 突破極限 荷蘭 荷+英+華 Myrthe Jonker (陽彌兒) 《Choices》 14 07/27 突破極限 聖露西亞 英+華 Xena Sifflet (費希娜) 《Climb On》 15 08/03 熱血賽事 日本 日+華 井上智鶴 《大佛運動會》 16 08/10 熱血賽事 阿根廷 西+華 Marina Burana (明蓮花) 《Quien Corre Conmigo? 》 17 08/17 熱血賽事 臺灣 臺 李虹靚 《山谷內的跤球囡仔》 18 08/24 熱血賽事 加拿大 英+華 Clinton Munkholm(孟崇德) 《Gretzky's Game》 19 08/31 熱血賽事 臺灣 客+華 林黛繻 《六堆運動會的秘密》 20 09/07 熱血賽事 聖露西亞 英+華 Mrs. Brenda Phanis-Lewis 《The Field》 ★特別場 21 09/21 各國傳統文化 印尼 印+華 洪晶晶 《Ayo, Berlatih Silat! 》 22 09/28 各國傳統文化 日本 日+華 岩田璃璃 《壽司大相撲》 23 10/05 全民動起來 加拿大 英+華 James Hugh Gough(高宥寯) 《溜冰大冒險》 24 10/12 全民動起來 法國 法+英+華 Anaïs Denquin 《Feather》 25 10/19 全民動起來 荷蘭 荷+英+華 Jany Leijenhorst(賴雅妮) 《腳踏車》 26 10/26 全民動起來 烏克蘭 烏+英+華 Olha Kulish (林歐莉亞) 《Hiking》 語言:美語(美)、英語(英)、日語(日)、西班牙語(西)、印尼語(印)、烏克蘭語(烏)、法語(法)、荷蘭語(荷)、 臺灣台語(臺)、臺灣客語(客)、華語(華) ►繪本將由各國講師以其國家語言朗讀。 ►外國場次(不含美國場),講師將以該國語言說故事,現場將有翻譯老師為孩童翻譯成華語。 ►活動中將拍攝照片作為活動紀錄,參加活動即視同同意授權本館拍攝活動紀錄照片,並同意將相關影像用於本館網站(及駐台辧事處)、社群媒體、出版品製作、研究發表等非營利之教育推廣用途,同時亦同意本館擁有公開宣傳、傳輸前述影像之權利。 活動流程 活動開場 外文繪本:介紹各國家文化、運動知識...等。 臺灣繪本:認識母語、帶動唱等。 繪本時間 每場次講1本繪本。 體驗活動 配合繪本主題,以不同方式安排: 1.手作拼貼、摺紙、黏土...。 2.環保藝術創作。 3.舞蹈歌謠帶動唱。 4.其他適合繪本主題之活動。 活動須知 ♦ 活動免費,每場次限35人,對象以3~12歲孩童為主。 ♦ 報名採線上方式,每場次於活動前10日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 每場活動於10:10開放入場,10:25後仍未抵達會場者視同放棄,開放現場民眾參加。 ♦ 本活動邀請各國籍講師,唯美國場次以全美語進行適合具有閱讀英文能力孩童參加。 ♦ 場次、時間、地點可能視實際情況有所調整,請以活動現場及網站公告為準。 ♦ 活動相關問題洽詢三知餘文化有限公司(06)247-2529。 活動集點說明 1、每參加一場可集一點,集滿各指定點數,可換不同禮品。 每人限領一份(數量有限,索完為止)。 2、當日活動辦理期間,現場洽工作人員兌換。 3、兌換地點:B1文學樂園 服務台。 4、兌換截止日:2024年10月26日。 集點數量 榮譽頭銜 獎品品項 5點 最佳新人王 小書蟲螢幕試貼 10點 體壇人氣王 建築著色圖 15點 極限體能王 兩個衛兵環保杯袋 20點 年度MVP 【Macro Giant】MIT兒童樂樂棒球組 2024故事聯合國主題書展 展期:2024.06.25(二)~09.08(日) 地點:本館B1文學樂園 文學樂園空間介紹:https://www.nmtl.gov.tw/archive?uid=137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Detail.init.ctr?actId=40016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4/04/20
活動結束日期2024/10/26
點閱數26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f4a48973f77c88e8dfb273
活動名稱: 2024故事聯合國:每個國家都來講故事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20 10:30:00
地址: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湯德章大道1號)
場地名稱: : 國立臺灣文學館 B1文學樂園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10/26 10:30:00
演出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活動期間:2024/04/20(六)~10/26(六),特定週六上午10:30-11:3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B1文學樂園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合辦單位: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阿根廷商務文化辦事處、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聖露西亞駐華大使館、 法國在台協會、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協辦單位:Fulbright Taiwan 學術交流基金會。 公告 配合活動辦理時間「2024/4/20~10/26期間」特定週六上午9點~12點,文學樂園「體感遊戲區」將暫停開放( 6/9、9/14除外)。活動期間借用桌遊者,請到「創意角落區」遊玩。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活動場次表 ★特別場:5月25日邀請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Neil H. Gibson)及9月7日聖露西亞大使夫人Mrs. Brenda Phanis-Lewis 親自為大家講故事,絕對不容錯過! 場次 日期 主題 國家 語 言 講 師 故事/繪本 備註 1 04/20 運動員故事 美國 美 Kaitlyn Lee、 Eliana Jacobs 《Manfish: A Story of Jacques Cousteau》 全美語 2 04/27 運動員故事 美國 美 Koko Tamai、Lindsey Rhyne 《Pele, King of Soccer》 全美語 3 05/04 運動家精神 臺灣 臺 呂美親 《野球佇嘉》 4 05/11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Nora Torbett、Maureen Adames 《Number One Sam》 全美語 5 05/18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Sonia Peters、 Koko Tamai 《She's Got This》 全美語 6 05/25 運動家精神 美國 美 張子霖(Neil H. Gibson) 《Olympig》 全美語 ★特別場 7 06/01 運動融入生活 美國 美 Kaitlyn Lee、Brianna Richards 《Hike》 全美語 8 06/15 運動融入生活 阿根廷 西+華 Jonathan Shynn(江納德) 《On the Pampas》 9 06/22 運動融入生活 臺灣 客+華 周慧雲 《(火旁)龍迎新春》 10 06/29 運動融入生活 烏克蘭 烏+英+華 Valerie Kornieieva (蕭莉雅) 《Kayaking》 11 07/06 突破極限 法國 法+華 Alizée Stalens (史璦琍) 《我的小車輪》 12 07/13 突破極限 印尼 印+華 陳凱蒂 《Main Bersama, Yuk! 》 13 07/20 突破極限 荷蘭 荷+英+華 Myrthe Jonker (陽彌兒) 《Choices》 14 07/27 突破極限 聖露西亞 英+華 Xena Sifflet (費希娜) 《Climb On》 15 08/03 熱血賽事 日本 日+華 井上智鶴 《大佛運動會》 16 08/10 熱血賽事 阿根廷 西+華 Marina Burana (明蓮花) 《Quien Corre Conmigo? 》 17 08/17 熱血賽事 臺灣 臺 李虹靚 《山谷內的跤球囡仔》 18 08/24 熱血賽事 加拿大 英+華 Clinton Munkholm(孟崇德) 《Gretzky's Game》 19 08/31 熱血賽事 臺灣 客+華 林黛繻 《六堆運動會的秘密》 20 09/07 熱血賽事 聖露西亞 英+華 Mrs. Brenda Phanis-Lewis 《The Field》 ★特別場 21 09/21 各國傳統文化 印尼 印+華 洪晶晶 《Ayo, Berlatih Silat! 》 22 09/28 各國傳統文化 日本 日+華 岩田璃璃 《壽司大相撲》 23 10/05 全民動起來 加拿大 英+華 James Hugh Gough(高宥寯) 《溜冰大冒險》 24 10/12 全民動起來 法國 法+英+華 Anaïs Denquin 《Feather》 25 10/19 全民動起來 荷蘭 荷+英+華 Jany Leijenhorst(賴雅妮) 《腳踏車》 26 10/26 全民動起來 烏克蘭 烏+英+華 Olha Kulish (林歐莉亞) 《Hiking》 語言:美語(美)、英語(英)、日語(日)、西班牙語(西)、印尼語(印)、烏克蘭語(烏)、法語(法)、荷蘭語(荷)、 臺灣台語(臺)、臺灣客語(客)、華語(華) ►繪本將由各國講師以其國家語言朗讀。 ►外國場次(不含美國場),講師將以該國語言說故事,現場將有翻譯老師為孩童翻譯成華語。 ►活動中將拍攝照片作為活動紀錄,參加活動即視同同意授權本館拍攝活動紀錄照片,並同意將相關影像用於本館網站(及駐台辧事處)、社群媒體、出版品製作、研究發表等非營利之教育推廣用途,同時亦同意本館擁有公開宣傳、傳輸前述影像之權利。 活動流程 活動開場 外文繪本:介紹各國家文化、運動知識...等。 臺灣繪本:認識母語、帶動唱等。 繪本時間 每場次講1本繪本。 體驗活動 配合繪本主題,以不同方式安排: 1.手作拼貼、摺紙、黏土...。 2.環保藝術創作。 3.舞蹈歌謠帶動唱。 4.其他適合繪本主題之活動。 活動須知 ♦ 活動免費,每場次限35人,對象以3~12歲孩童為主。 ♦ 報名採線上方式,每場次於活動前10日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 每場活動於10:10開放入場,10:25後仍未抵達會場者視同放棄,開放現場民眾參加。 ♦ 本活動邀請各國籍講師,唯美國場次以全美語進行適合具有閱讀英文能力孩童參加。 ♦ 場次、時間、地點可能視實際情況有所調整,請以活動現場及網站公告為準。 ♦ 活動相關問題洽詢三知餘文化有限公司(06)247-2529。 活動集點說明 1、每參加一場可集一點,集滿各指定點數,可換不同禮品。 每人限領一份(數量有限,索完為止)。 2、當日活動辦理期間,現場洽工作人員兌換。 3、兌換地點:B1文學樂園 服務台。 4、兌換截止日:2024年10月26日。 集點數量 榮譽頭銜 獎品品項 5點 最佳新人王 小書蟲螢幕試貼 10點 體壇人氣王 建築著色圖 15點 極限體能王 兩個衛兵環保杯袋 20點 年度MVP 【Macro Giant】MIT兒童樂樂棒球組 2024故事聯合國主題書展 展期:2024.06.25(二)~09.08(日) 地點:本館B1文學樂園 文學樂園空間介紹:https://www.nmtl.gov.tw/archive?uid=137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Detail.init.ctr?actId=40016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4/20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0/26
點閱數: 26
[ 搜尋所有 國立臺灣文學館 ... ]

根據電話 886-6-2217201-9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886-6-2217201-9 ...)

# 886-6-2217201-9 於 臺南景點 - 1

景點ID1142
語系zh-tw
名稱原台南州廳-台灣文學館
簡介(空)
介紹台灣文學館可說是台南市中心最重要的地標,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在1916年落成使用,當時為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也就是台南最高的行政中心,至此也奠定了周邊街道的熱鬧繁華,許多重要的官署都在州廳的周邊,二戰時曾遭到盟軍的轟炸毀損,但幾經修復終也維持原樣,戰後也長期為台南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則成為富有濃厚文藝氣息的台灣文學館。 華麗壯觀的台灣文學館採用馬薩式的建築風格屋頂,大門口有著典雅的歐日融合圓柱,濃厚的異國風格,直到現在依然是許多遊客喜愛的留影地點,也是台南市民拍攝婚紗的熱門地點,每年聖誕節前後在文學館前矗立的超大聖誕樹,聖誕樹點燈儀式時總讓文學館周邊人潮鼎盛,爭相目睹這屬於台南的浪漫一刻。除了外觀吸引人以外,館內有著豐富的台灣文學館藏,也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前往瀏覽,是來台南不可錯過的重要地標。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18:00 ▴休館日:週一(逢國定假日照常休館)、農曆除夕及大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選舉日及本館另行公告之休館日。 ▴景點資訊僅供參考,詳細參觀資訊請洽官方網站 館內各設施開放時間: 兒童文學書房:09:00-18:00 (12:00-13:00暫停開放) 圖書室: 09:00-17:00。(目前整修中暫停開放) 藝文商店: 10:00-18:00。 文學咖啡坊: 08:00-18:00。(目前整修中暫停開放)
所在鄉鎮中西區
地址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電話+886-6-2217201
傳真+886-6-2226115
緯度22.99204
經度120.20462
服務(空)
分類歷史古蹟、地方展館、在地藝文、無障礙設施
更新時間2024-01-09 16:06:59
景點ID: 1142
語系: zh-tw
名稱: 原台南州廳-台灣文學館
簡介: (空)
介紹: 台灣文學館可說是台南市中心最重要的地標,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在1916年落成使用,當時為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也就是台南最高的行政中心,至此也奠定了周邊街道的熱鬧繁華,許多重要的官署都在州廳的周邊,二戰時曾遭到盟軍的轟炸毀損,但幾經修復終也維持原樣,戰後也長期為台南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則成為富有濃厚文藝氣息的台灣文學館。 華麗壯觀的台灣文學館採用馬薩式的建築風格屋頂,大門口有著典雅的歐日融合圓柱,濃厚的異國風格,直到現在依然是許多遊客喜愛的留影地點,也是台南市民拍攝婚紗的熱門地點,每年聖誕節前後在文學館前矗立的超大聖誕樹,聖誕樹點燈儀式時總讓文學館周邊人潮鼎盛,爭相目睹這屬於台南的浪漫一刻。除了外觀吸引人以外,館內有著豐富的台灣文學館藏,也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前往瀏覽,是來台南不可錯過的重要地標。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00~18:00 ▴休館日:週一(逢國定假日照常休館)、農曆除夕及大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選舉日及本館另行公告之休館日。 ▴景點資訊僅供參考,詳細參觀資訊請洽官方網站 館內各設施開放時間: 兒童文學書房:09:00-18:00 (12:00-13:00暫停開放) 圖書室: 09:00-17:00。(目前整修中暫停開放) 藝文商店: 10:00-18:00。 文學咖啡坊: 08:00-18:00。(目前整修中暫停開放)
所在鄉鎮: 中西區
地址: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電話: +886-6-2217201
傳真: +886-6-2226115
緯度: 22.99204
經度: 120.20462
服務: (空)
分類: 歷史古蹟、地方展館、在地藝文、無障礙設施
更新時間: 2024-01-09 16:06:59

# 886-6-2217201-9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2

識別碼C1_395000000A_001142
名稱原台南州廳-台灣文學館
區域(空)
簡述台灣文學館可說是台南市中心最重要的地標,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在1916年落成使用,當時為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也就是台南最高的行政中心,至此也奠定了周邊街道的熱鬧繁華,許多重要的官署都在州廳的周邊,二戰時曾遭到盟軍的轟炸毀損,但幾經修復終也維持原樣,戰後也長期為台南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則成為富有濃厚文藝氣息的台灣文學館。華麗壯觀的台灣文學館採用馬薩式的建築風格屋頂,大門口有著典雅的歐日融合圓柱,濃厚的異國風格,直到現在依然是許多遊客喜愛的留影地點,也是台南市民拍攝婚紗的熱門地點,每年聖誕節前後在文學館前矗立的超大聖誕樹,聖誕樹點燈儀式時總讓文學館周邊人潮鼎盛,爭相目睹這屬於台南的浪漫一刻。除了外觀吸引人以外,館內有著豐富的台灣文學館藏,也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前往瀏覽,是來台南不可錯過的重要地標。
描述台灣文學館可說是台南市中心最重要的地標,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在1916年落成使用,當時為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也就是台南最高的行政中心,至此也奠定了周邊街道的熱鬧繁華,許多重要的官署都在州廳的周邊,二戰時曾遭到盟軍的轟炸毀損,但幾經修復終也維持原樣,戰後也長期為台南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則成為富有濃厚文藝氣息的台灣文學館。華麗壯觀的台灣文學館採用馬薩式的建築風格屋頂,大門口有著典雅的歐日融合圓柱,濃厚的異國風格,直到現在依然是許多遊客喜愛的留影地點,也是台南市民拍攝婚紗的熱門地點,每年聖誕節前後在文學館前矗立的超大聖誕樹,聖誕樹點燈儀式時總讓文學館周邊人潮鼎盛,爭相目睹這屬於台南的浪漫一刻。除了外觀吸引人以外,館內有著豐富的台灣文學館藏,也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前往瀏覽,是來台南不可錯過的重要...
電話886-6-2217201
地址臺南市700中西區中正路1號
郵政區碼(Zipcode)700
Region臺南市
Town中西區
旅遊資訊火車站:搭火車至「台南火車站」,步行至《臺南火車站(北站)》,搭乘公車【2】 開往《孔廟(台灣文學館)》,步行至《國立台灣文學館(原台南州廳)》。搭火車至「台南火車站」,步行至《臺南火車站(北站)》,搭乘公車【6】 開往《建興國中(府前路)》,步行至《國立台灣文學館(原台南州廳)》。搭火車至「台南火車站」,步行至《臺南火車站(南站)》,搭乘公車【88】 開往《山林事務所》,步行...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18:00▴休館日:週一(逢國定假日照常休館)、農曆除夕及大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選舉日及本館另行公告之休館日。▴景點資訊僅供參考,詳細參觀資訊請洽官方網站館內各設施開放時間:兒童文學書房:09:00-18:00 (12:00-13:00暫停開放)圖書室: 09:00-17:00。(目前整修中暫停開放)藝文商店: 10:00-18:00。文學咖啡坊: 08...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95000000A
經度座標120.20462
緯度座標22.99204
原分類(空)
分類11
分類23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免門票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2-12-05T15:59:44+08:00
識別碼: C1_395000000A_001142
名稱: 原台南州廳-台灣文學館
區域: (空)
簡述: 台灣文學館可說是台南市中心最重要的地標,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在1916年落成使用,當時為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也就是台南最高的行政中心,至此也奠定了周邊街道的熱鬧繁華,許多重要的官署都在州廳的周邊,二戰時曾遭到盟軍的轟炸毀損,但幾經修復終也維持原樣,戰後也長期為台南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則成為富有濃厚文藝氣息的台灣文學館。華麗壯觀的台灣文學館採用馬薩式的建築風格屋頂,大門口有著典雅的歐日融合圓柱,濃厚的異國風格,直到現在依然是許多遊客喜愛的留影地點,也是台南市民拍攝婚紗的熱門地點,每年聖誕節前後在文學館前矗立的超大聖誕樹,聖誕樹點燈儀式時總讓文學館周邊人潮鼎盛,爭相目睹這屬於台南的浪漫一刻。除了外觀吸引人以外,館內有著豐富的台灣文學館藏,也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前往瀏覽,是來台南不可錯過的重要地標。
描述: 台灣文學館可說是台南市中心最重要的地標,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在1916年落成使用,當時為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也就是台南最高的行政中心,至此也奠定了周邊街道的熱鬧繁華,許多重要的官署都在州廳的周邊,二戰時曾遭到盟軍的轟炸毀損,但幾經修復終也維持原樣,戰後也長期為台南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則成為富有濃厚文藝氣息的台灣文學館。華麗壯觀的台灣文學館採用馬薩式的建築風格屋頂,大門口有著典雅的歐日融合圓柱,濃厚的異國風格,直到現在依然是許多遊客喜愛的留影地點,也是台南市民拍攝婚紗的熱門地點,每年聖誕節前後在文學館前矗立的超大聖誕樹,聖誕樹點燈儀式時總讓文學館周邊人潮鼎盛,爭相目睹這屬於台南的浪漫一刻。除了外觀吸引人以外,館內有著豐富的台灣文學館藏,也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前往瀏覽,是來台南不可錯過的重要...
電話: 886-6-2217201
地址: 臺南市700中西區中正路1號
郵政區碼(Zipcode): 700
Region: 臺南市
Town: 中西區
旅遊資訊: 火車站:搭火車至「台南火車站」,步行至《臺南火車站(北站)》,搭乘公車【2】 開往《孔廟(台灣文學館)》,步行至《國立台灣文學館(原台南州廳)》。搭火車至「台南火車站」,步行至《臺南火車站(北站)》,搭乘公車【6】 開往《建興國中(府前路)》,步行至《國立台灣文學館(原台南州廳)》。搭火車至「台南火車站」,步行至《臺南火車站(南站)》,搭乘公車【88】 開往《山林事務所》,步行...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00~18:00▴休館日:週一(逢國定假日照常休館)、農曆除夕及大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選舉日及本館另行公告之休館日。▴景點資訊僅供參考,詳細參觀資訊請洽官方網站館內各設施開放時間:兒童文學書房:09:00-18:00 (12:00-13:00暫停開放)圖書室: 09:00-17:00。(目前整修中暫停開放)藝文商店: 10:00-18:00。文學咖啡坊: 08...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95000000A
經度座標: 120.20462
緯度座標: 22.99204
原分類: (空)
分類1: 1
分類2: 3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免門票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2-12-05T15:59:44+08:00

# 886-6-2217201-9 於 政府機關唯一識別代碼(OID) - 3

機關名稱國立臺灣文學館
OID2.16.886.101.20003.20067.20001
電話06-2217201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DNou=國立臺灣文學館,ou=文化部,o=行政院,c=TW
機關代號A25140000E
機關名稱: 國立臺灣文學館
OID: 2.16.886.101.20003.20067.20001
電話: 06-2217201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DN: ou=國立臺灣文學館,ou=文化部,o=行政院,c=TW
機關代號: A25140000E
[ 搜尋所有 886-6-2217201-9 ... ]

根據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7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

臺南市中西區圖書館

電話: (06)2253933 | 開放時間: 整修中,尚未開放 | 分類: 歷史古蹟、在地藝文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號

@ 臺南景點

台南市議政史料館(原台南州會 )

電話: +886-6-2267151 | 開放時間: 整修中,尚未開放 | 分類: 歷史古蹟、在地藝文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號

@ 臺南景點

永慶不動產中正西門店

電話: 062212828 | 開放時間: 一年365天的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 | 分類: | 消費分類: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45號

@ 臺南餐飲

安心餐廳-亞尼克-台南中正店

電話: 06-2228537 | 開放時間: | 分類: 甜點糕餅、伴手好禮、安心餐廳 | 消費分類: 美食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08號

@ 臺南餐飲

亞尼克-台南中正店

電話: 06-2228537 | 開放時間: | 分類: 甜點糕餅、伴手好禮、安心餐廳 | 消費分類: 美食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08號

@ 臺南餐飲

臺南中正路郵局

聯絡電話: (06)222-3304 | 提領200元: | O | O | O | O | 臺南市 | 中西區 | 郵局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42號

@ 全國郵局ATM分佈

臺南市辦事處

市話: (06)2225324 |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51號 | 傳真號碼(市話): (06)2110355 | 服務轄區: 台南市東區、南區、北區、安南區、安平區、中西區、永康區、新化 區、善化區、新市區、安定區、山上區、玉井區、楠西區、南化區、左鎮區、仁德區、歸仁區、關廟區、龍崎區

@ 勞保局校園深耕勞動保障說明會

臺南市中西區圖書館

電話: (06)2253933 | 開放時間: 整修中,尚未開放 | 分類: 歷史古蹟、在地藝文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號

@ 臺南景點

台南市議政史料館(原台南州會 )

電話: +886-6-2267151 | 開放時間: 整修中,尚未開放 | 分類: 歷史古蹟、在地藝文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號

@ 臺南景點

永慶不動產中正西門店

電話: 062212828 | 開放時間: 一年365天的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 | 分類: | 消費分類: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45號

@ 臺南餐飲

安心餐廳-亞尼克-台南中正店

電話: 06-2228537 | 開放時間: | 分類: 甜點糕餅、伴手好禮、安心餐廳 | 消費分類: 美食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08號

@ 臺南餐飲

亞尼克-台南中正店

電話: 06-2228537 | 開放時間: | 分類: 甜點糕餅、伴手好禮、安心餐廳 | 消費分類: 美食 | 700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08號

@ 臺南餐飲

臺南中正路郵局

聯絡電話: (06)222-3304 | 提領200元: | O | O | O | O | 臺南市 | 中西區 | 郵局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42號

@ 全國郵局ATM分佈

臺南市辦事處

市話: (06)2225324 |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51號 | 傳真號碼(市話): (06)2110355 | 服務轄區: 台南市東區、南區、北區、安南區、安平區、中西區、永康區、新化 區、善化區、新市區、安定區、山上區、玉井區、楠西區、南化區、左鎮區、仁德區、歸仁區、關廟區、龍崎區

@ 勞保局校園深耕勞動保障說明會
[ 搜尋所有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 ]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查詢所有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76號1樓
林承均90521136核准設立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4號
楊玉芬89177091核准設立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22號1樓
蔡咏霖42819989廢止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48號
蘇裕峰53278644核准設立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24號1、2樓
李倉糾82799094核准設立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49號、349之1號
唐郁婷90481991核准設立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54號1樓
王麗芬53525526核准設立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56號3樓之1
王宏志90637333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76號1樓 | 負責人: 林承均 | 統編: 90521136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4號 | 負責人: 楊玉芬 | 統編: 89177091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22號1樓 | 負責人: 蔡咏霖 | 統編: 42819989 | 廢止

登記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48號 | 負責人: 蘇裕峰 | 統編: 53278644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24號1、2樓 | 負責人: 李倉糾 | 統編: 82799094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49號、349之1號 | 負責人: 唐郁婷 | 統編: 90481991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54號1樓 | 負責人: 王麗芬 | 統編: 53525526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356號3樓之1 | 負責人: 王宏志 | 統編: 90637333 | 核准設立

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同分類的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忠誠門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忠誠門

中柱島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中柱島

感恩亭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中柱島內感恩亭

國之北疆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后澳上方約600公尺的北固礁

羅漢坪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西引西北角,上門流北方的礁石群

后澳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后澳

海現龍闕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北澳口南方,位於加油站旁的小徑下方

東海雄風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在南澳七棟上方山頭

莒光遊客中心

開放時間: AM8:00~PM17:30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福正村1號

大浦聚落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

熾坪隴考古遺址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的西側海邊

林頭嶼

開放時間: 目前尚未開放登島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的南側,是東莒島週邊的三座小島之一

神祕小海灣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福正聚落通往大埔聚落途中的澳口,位在福正村南面

犀牛嶼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犀牛嶼

蛇島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西莒島蛇島

忠誠門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忠誠門

中柱島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中柱島

感恩亭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中柱島內感恩亭

國之北疆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后澳上方約600公尺的北固礁

羅漢坪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西引西北角,上門流北方的礁石群

后澳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后澳

海現龍闕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北澳口南方,位於加油站旁的小徑下方

東海雄風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77266 | 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在南澳七棟上方山頭

莒光遊客中心

開放時間: AM8:00~PM17:30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福正村1號

大浦聚落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

熾坪隴考古遺址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的西側海邊

林頭嶼

開放時間: 目前尚未開放登島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的南側,是東莒島週邊的三座小島之一

神祕小海灣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福正聚落通往大埔聚落途中的澳口,位在福正村南面

犀牛嶼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犀牛嶼

蛇島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 電話: 886-836-89388 | 地址: 連江縣莒光鄉西莒島蛇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