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社
- 平交道公開資料 @ 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名稱舊社的所在縣市是雲林縣, 平交道種類是第三種甲平交道, 線別是縱貫線.

#舊社的地圖

名稱舊社
線別縱貫線
平交道種類第三種甲平交道
所在縣市雲林縣
座標23.66791313958333, 120.47715783119201

名稱

舊社

線別

縱貫線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所在縣市

雲林縣

座標

23.66791313958333, 120.47715783119201

舊社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舊社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名稱 舊社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舊社 ...)

# 舊社 於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1

案件編號20100805000001
個案名稱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
級別代碼1.3.1
級別名稱聚落建築群
種類1::
code: : B1
name: : 原住民部落
評定基準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1.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 2.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 3.原住民石板屋建築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六條暨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春日鄉
address: : 七佳段437地號即老七佳部落本體建築物及一般生活空間約1.413 公頃,以及456 地號東北角停車場一帶約0.7 公頃的地點
經度120.711806
緯度22.448972
代表圖像ext: : 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0a9f972c-3678-446c-9a1c-69613b1ef88b/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_c.pn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0a9f972c-3678-446c-9a1c-69613b1ef88b/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png
name: :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
區域範圍劃定屏東縣春日鄉七佳段437地號即老七佳部落本體建築物及一般生活空間約1.413 公頃,以及456 地號東北角停車場一帶約0.7 公頃的地點。
地區發展與特色七佳石板屋聚落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境北方石可見山以西海拔高約570公尺處,目前仍有近50幢完整之傳統排灣族北部式石板家屋,為台灣原住民族現存石板屋聚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除少數長住之居民外,多數居民早已在民國49年遷居至新聚落,僅於有農事之時才回到七佳石板屋聚落,過著傳統生活。此一石板屋群聚落之規模與完整程度在排灣族之現存聚落中已屬罕有,其原因乃地處深山地區交通不便,以及居民早已遷離,平地現代之建築形式未有機會入侵。也因其鄰近之農地尚有利用,居民仍持續利用原有石板家屋作為工作基地,因此得以保有完整之石板建築形式,同時也保存了聚落之原有型態。雖然居民遷村遠離老七佳聚落,但是依舊維持傳統文化運作,例如歲時祭儀masaljut(收穫祭、豐年祭)、maljeveq(祖靈祭、五年祭)、pusaut(送靈祭);生命祭儀papusepi(祈福祭)、seman caucau(命名祭)、semanpulju(除喪祭)等,聚落內依舊維持女巫作祭完成儀式的風俗,成為極具本土性和代表排灣族文化傳承重要的地區。
歷史沿革與現狀傳統石板屋尚保存完整,目前部落族人平均約兩週回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一次,並且停留1-2 天甚至更多天數。對聚落內石板屋後續之使用維護或日常修護方面皆會定期維修,至少一年一次微整修,其修繕工作是與部落族人共同修繕,每次修繕動用人力約5-6人。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七佳石板屋聚落是以前samljuk家的祖先率領部下,由tjaljakavus社來到此地建社為其開端。或說從舊歸崇karoboan社分出samljuk家的一團來到此地創社。qeutu、tjagalan等各家,都是從kuljaljau移來此地各成立一個部落。本社對於附近的各社,完全屬於孤立狀態。與pailjus社雖然並非沒有偶爾互相締結同盟的情形,但對於其他各社則經常互相敵視。然而因為社內之團結力量頗強,故對於vungalid(望嘉)、pucunug(文樂)、ljakeljek(力里)及kuavar(古華)等各社,據說未曾戰敗過。 根據聚落耆老口述:「七佳石板屋聚落(tjuvetskadan)原來是從(izok)平地發源,然後再遷到舊歸崇(kaljevuwan),當時舊歸崇聚落是由許多的排灣族頭目所居住的地方,tjuveckatan社群當時位居其他社群中間居住因而得名,故tjuvecekatan是「中間」的意思。從老人們的口述中我們也可以知道,每年所舉行的豐年祭(masaljut),和每五年舉行的祖靈祭(maljevek)都是由舊歸崇所開始發展的。後來,由於七佳地區是大頭目(tjuimojok)所佔領的獵區,因此每到農閒的時期就帶領七佳聚落的族民到七佳地區狩獵,當地的野生動物豐富如野豬、山羊、山羌、水鹿、熊等等,因此每次去打獵都能夠滿載而歸,然後回到聚落的時候,受到聚落的族人景仰與愛戴。 有一天,大頭目召集族人去狩獵,當一行人到了七佳地區一處聚水深潭(panamnam)的時候,突然大頭目的獵犬停止前進,怎麼催促也不為所動,而且那隻獵犬正是大頭目最喜歡的,因此族人就商討對策,後來決定由一人負責看護,其它的族人就繼續打獵。日子一天過一天,獵犬似乎沒有想要移動的樣子,當頭目一行人打獵回來見到如此的情形,就吩咐一人繼續看守,其他就回到聚落請巫婆施法問神,經巫婆的轉述神明意思得知獵犬是神明託付,希望族人全數遷移到獵犬倒臥之處。之後頭目也召集族長、貴族、勇士的意見,大家都認為七佳地區獵物豐富,林木繁盛,水源豐沛,是一個遷徙重建聚落的好地方。 從文獻資料之整理,及近代口述資料之採集,似可論證七佳聚落早在五百多年前,祖先是從北排灣逐漸南下遷徙,最後定居在老七佳。因此五年祭(maleveq)之祭典與排灣族各聚落起源地的認定似有密切之關聯性。排灣族butsul亞群最大的特色,是每五年舉辦的五年祭,而該慶典又為七佳聚落最重要的祭典儀式。按該家族之遷移史,為起源地八歹因(padain),舊排灣村(kapaiwanan)再遷徙至舊佳平聚落(kaviyangan),然後到舊歸崇(karoboan)後來又遷至老七佳聚落(tjuvetskadan)。」因此,七佳聚落的人最早是從北方的padain而來,輾轉經過枋寮附近再遷徙至舊歸崇(karuboan)舊社(為早期聚落的殖民拓殖中心,歸崇舊社之一),最後因為打獵七佳聚落的祖先們就安居在那裡。 日本學者中村孝志所著之《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中記載自1647年起番社戶口表中明確記載老七佳石板屋聚落的戶口數(314人,75戶),由此可見荷治時代七佳部落就已是穩定聚落。 劉益昌對老七佳聚落的遷徙歷史指出:「本舊社來源甚為複雜,約500年前有10戶遷至丹林附近,可能就是後來在力力溪上游的i-ilalalan古社,後遷往南岸Karuboan舊社,與力里、望嘉舊社的前身居民混居。距今約250年前由一村民領導建立tjuveckadan;稍後有古樓社3戶及台東卑南族10戶移入。聚落中心地帶有來義ruvaniyau及古樓tsiluvegan頭人之家屋,兩頭人在本地都有采地」。其中就指出有一村民引導建立了tjuvetskadan聚落,此領導村民建設的頭人,即是現今tjulimojok頭目家族的先祖。 國民政府時代山地平地化政策推行,1961年遷村到山下舊七佳與力里村比鄰而居,然而耕地都在老部落,族人依舊長期利用石板屋;1961年莉泰颱風侵襲,舊七佳後山引發土石流,部落不堪居住,又再次遷村至現址新七佳。今日仍舊有多數族人不捨祖先遺留的石板屋聚落,所以自力修繕整理老七佳石板屋,以保護先民發展的珍貴文化資產。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建築特色:原住民石板房傳統型式、日治時代形式、國民政府時期形式(遷村前) 建築工法、技術皆有效保存。 注重生態平衡,尊重自然法則 建築技法目前仍繼續採用。 環境特徵:聚落形貌完整,歷年重大天災並無受損。各階級空間分佈完整 無論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保留都極具完備。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土地使用分區為山坡地保育區(春日鄉七佳段437、456 地號),使用地類別為丙種建築用地和林業用地,同時亦為原住民保留地。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聚落內傳統石板屋家屋維護修繕。 2.聚落內巷道復原。 3.聚落中周邊之自然生態環境。 4.聚落內神聖、禁忌空間的整理重建。 5.傳統,masaljut、maljeveq祭典儀式原地重現。 6.家飾藝術之無形文化資產。
備註(空)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0990190933號
公告日期: : 2010-08-05 16:21:30.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805000001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d3b096d4-7727-4cb7-b9f6-a824115a8366/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0990190933號(政府公告版).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237/photo/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地籍圖.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3-14/1945801a-50a8-4b48-af26-4e3a1f97f89c/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地籍圖.pdf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老OOOOOOOOO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老OOOOOOOOO
主管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7210234
repImgId154727
案件編號: 20100805000001
個案名稱: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
級別代碼: 1.3.1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1
name: : 原住民部落
評定基準: 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1.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 2.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 3.原住民石板屋建築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六條暨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春日鄉
address: : 七佳段437地號即老七佳部落本體建築物及一般生活空間約1.413 公頃,以及456 地號東北角停車場一帶約0.7 公頃的地點
經度: 120.711806
緯度: 22.448972
代表圖像: ext: : 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0a9f972c-3678-446c-9a1c-69613b1ef88b/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_c.pn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0a9f972c-3678-446c-9a1c-69613b1ef88b/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png
name: :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
區域範圍劃定: 屏東縣春日鄉七佳段437地號即老七佳部落本體建築物及一般生活空間約1.413 公頃,以及456 地號東北角停車場一帶約0.7 公頃的地點。
地區發展與特色: 七佳石板屋聚落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境北方石可見山以西海拔高約570公尺處,目前仍有近50幢完整之傳統排灣族北部式石板家屋,為台灣原住民族現存石板屋聚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除少數長住之居民外,多數居民早已在民國49年遷居至新聚落,僅於有農事之時才回到七佳石板屋聚落,過著傳統生活。此一石板屋群聚落之規模與完整程度在排灣族之現存聚落中已屬罕有,其原因乃地處深山地區交通不便,以及居民早已遷離,平地現代之建築形式未有機會入侵。也因其鄰近之農地尚有利用,居民仍持續利用原有石板家屋作為工作基地,因此得以保有完整之石板建築形式,同時也保存了聚落之原有型態。雖然居民遷村遠離老七佳聚落,但是依舊維持傳統文化運作,例如歲時祭儀masaljut(收穫祭、豐年祭)、maljeveq(祖靈祭、五年祭)、pusaut(送靈祭);生命祭儀papusepi(祈福祭)、seman caucau(命名祭)、semanpulju(除喪祭)等,聚落內依舊維持女巫作祭完成儀式的風俗,成為極具本土性和代表排灣族文化傳承重要的地區。
歷史沿革與現狀: 傳統石板屋尚保存完整,目前部落族人平均約兩週回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一次,並且停留1-2 天甚至更多天數。對聚落內石板屋後續之使用維護或日常修護方面皆會定期維修,至少一年一次微整修,其修繕工作是與部落族人共同修繕,每次修繕動用人力約5-6人。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七佳石板屋聚落是以前samljuk家的祖先率領部下,由tjaljakavus社來到此地建社為其開端。或說從舊歸崇karoboan社分出samljuk家的一團來到此地創社。qeutu、tjagalan等各家,都是從kuljaljau移來此地各成立一個部落。本社對於附近的各社,完全屬於孤立狀態。與pailjus社雖然並非沒有偶爾互相締結同盟的情形,但對於其他各社則經常互相敵視。然而因為社內之團結力量頗強,故對於vungalid(望嘉)、pucunug(文樂)、ljakeljek(力里)及kuavar(古華)等各社,據說未曾戰敗過。 根據聚落耆老口述:「七佳石板屋聚落(tjuvetskadan)原來是從(izok)平地發源,然後再遷到舊歸崇(kaljevuwan),當時舊歸崇聚落是由許多的排灣族頭目所居住的地方,tjuveckatan社群當時位居其他社群中間居住因而得名,故tjuvecekatan是「中間」的意思。從老人們的口述中我們也可以知道,每年所舉行的豐年祭(masaljut),和每五年舉行的祖靈祭(maljevek)都是由舊歸崇所開始發展的。後來,由於七佳地區是大頭目(tjuimojok)所佔領的獵區,因此每到農閒的時期就帶領七佳聚落的族民到七佳地區狩獵,當地的野生動物豐富如野豬、山羊、山羌、水鹿、熊等等,因此每次去打獵都能夠滿載而歸,然後回到聚落的時候,受到聚落的族人景仰與愛戴。 有一天,大頭目召集族人去狩獵,當一行人到了七佳地區一處聚水深潭(panamnam)的時候,突然大頭目的獵犬停止前進,怎麼催促也不為所動,而且那隻獵犬正是大頭目最喜歡的,因此族人就商討對策,後來決定由一人負責看護,其它的族人就繼續打獵。日子一天過一天,獵犬似乎沒有想要移動的樣子,當頭目一行人打獵回來見到如此的情形,就吩咐一人繼續看守,其他就回到聚落請巫婆施法問神,經巫婆的轉述神明意思得知獵犬是神明託付,希望族人全數遷移到獵犬倒臥之處。之後頭目也召集族長、貴族、勇士的意見,大家都認為七佳地區獵物豐富,林木繁盛,水源豐沛,是一個遷徙重建聚落的好地方。 從文獻資料之整理,及近代口述資料之採集,似可論證七佳聚落早在五百多年前,祖先是從北排灣逐漸南下遷徙,最後定居在老七佳。因此五年祭(maleveq)之祭典與排灣族各聚落起源地的認定似有密切之關聯性。排灣族butsul亞群最大的特色,是每五年舉辦的五年祭,而該慶典又為七佳聚落最重要的祭典儀式。按該家族之遷移史,為起源地八歹因(padain),舊排灣村(kapaiwanan)再遷徙至舊佳平聚落(kaviyangan),然後到舊歸崇(karoboan)後來又遷至老七佳聚落(tjuvetskadan)。」因此,七佳聚落的人最早是從北方的padain而來,輾轉經過枋寮附近再遷徙至舊歸崇(karuboan)舊社(為早期聚落的殖民拓殖中心,歸崇舊社之一),最後因為打獵七佳聚落的祖先們就安居在那裡。 日本學者中村孝志所著之《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中記載自1647年起番社戶口表中明確記載老七佳石板屋聚落的戶口數(314人,75戶),由此可見荷治時代七佳部落就已是穩定聚落。 劉益昌對老七佳聚落的遷徙歷史指出:「本舊社來源甚為複雜,約500年前有10戶遷至丹林附近,可能就是後來在力力溪上游的i-ilalalan古社,後遷往南岸Karuboan舊社,與力里、望嘉舊社的前身居民混居。距今約250年前由一村民領導建立tjuveckadan;稍後有古樓社3戶及台東卑南族10戶移入。聚落中心地帶有來義ruvaniyau及古樓tsiluvegan頭人之家屋,兩頭人在本地都有采地」。其中就指出有一村民引導建立了tjuvetskadan聚落,此領導村民建設的頭人,即是現今tjulimojok頭目家族的先祖。 國民政府時代山地平地化政策推行,1961年遷村到山下舊七佳與力里村比鄰而居,然而耕地都在老部落,族人依舊長期利用石板屋;1961年莉泰颱風侵襲,舊七佳後山引發土石流,部落不堪居住,又再次遷村至現址新七佳。今日仍舊有多數族人不捨祖先遺留的石板屋聚落,所以自力修繕整理老七佳石板屋,以保護先民發展的珍貴文化資產。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建築特色:原住民石板房傳統型式、日治時代形式、國民政府時期形式(遷村前) 建築工法、技術皆有效保存。 注重生態平衡,尊重自然法則 建築技法目前仍繼續採用。 環境特徵:聚落形貌完整,歷年重大天災並無受損。各階級空間分佈完整 無論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保留都極具完備。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土地使用分區為山坡地保育區(春日鄉七佳段437、456 地號),使用地類別為丙種建築用地和林業用地,同時亦為原住民保留地。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聚落內傳統石板屋家屋維護修繕。 2.聚落內巷道復原。 3.聚落中周邊之自然生態環境。 4.聚落內神聖、禁忌空間的整理重建。 5.傳統,masaljut、maljeveq祭典儀式原地重現。 6.家飾藝術之無形文化資產。
備註: (空)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0990190933號
公告日期: : 2010-08-05 16:21:30.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805000001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d3b096d4-7727-4cb7-b9f6-a824115a8366/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0990190933號(政府公告版).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237/photo/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地籍圖.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3-14/1945801a-50a8-4b48-af26-4e3a1f97f89c/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地籍圖.pdf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老OOOOOOOOO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老OOOOOOOOO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10234
repImgId: 154727

# 舊社 於 文資局文化景觀 - 2

案件編號20110728000001
個案名稱屏東縣霧台鄉好茶舊社
種類1::
code: : D1
name: : 神話傳說之場域
評定基準1:: :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2:: : 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3:: : 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4:: : 具罕見性
指定登錄理由好茶舊社周遭環境資源所包含組建而成的傳統領域,其一草一木乃至地現地貌的呈現,好茶舊社為魯凱族群重要聚落、生活、生產等重要傳統領域,也是族群文化有形空間的展現。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十四條暨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縣市: : 屏東縣
distName: : 霧台鄉
address: : 原住民保留地、國有林班地第28林班、國有林班地第29林班
經度座標120.733055
緯度座標22.698333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73ebfeac-e913-4a7e-9d4d-3f27ac204386/屏東縣霧台鄉好茶舊社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73ebfeac-e913-4a7e-9d4d-3f27ac204386/屏東縣霧台鄉好茶舊社照片.jpg
name: :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舊社照片
代表圖像來源屏東縣政府
內容與範圍霧台鄉霧台山西方、南隘寮溪北側,標高約930公尺之山坡上。由境界中最西北方之田良井山沿著稜線往井步山延伸,再經由霞迭爾山、霧頭山往南方延伸,南邊霧頭山到北大武山間稜線以西,與隘寮溪上游之支流相接,順游而下接連至目前新好茶旁之好茶溪,再順游而上連接至田良井山。
關連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之口傳,文獻資料或生活,儀式行為1.好茶舊社石板屋群落及周邊環境調查暨修復規劃 2.好茶舊社傳統石板屋修繕人才培訓工作坊與文化傳承行動 3.屏東縣霧台鄉好茶舊社整體保存與再發展中長程計畫
簡要描述好茶舊社Kucapunga 位於屏東縣霧台鄉霧台山西方、南隘寮溪北側,標高約為930公尺之山坡上,居民屬原住民之西魯凱族群,在清領時期曾以「加者膀眼社」稱之,是一個具有有明顯階層社會制度、山林狩獵與耕作技能、及祖靈信仰與祭儀文化的族群。舊好茶聚落坡度多在3-40度以上,具有傳統高山原住民聚落險要氣勢,背靠一泓清澈深潭及潺潺流水,層層蜿蜒如百步長蛇的黑黝魯凱石板屋,皆順地形面向大武山而建,主要村料以當地特有之深灰色硬頁岩和板岩為主,住屋設前庭,室內以祖靈柱區隔寢台等不同生活空間,家人與祖先共居於石板屋內,孕育代代相傳的家屋文化,為台灣極具價值的聚落型文化資產。
土地使用狀況土地使用分區為山坡地保育區;然其其他登記事項則為原住民保留地,以地用佔全部面積百分比而言,林地所佔面積最大,佔總面積58.87%;建地所佔面積次之,佔30.27%;再者為旱地,佔10.02%;其餘依序為墓地佔4.82%,原地1.13%,雜地0.49%。
備註對舊好茶而言,軟體建設比硬體建設相對重要,舊好茶部落之有形文化性景觀在某個程度上有法源保護,部落內有可透過共識及自我規範一同維護文化景觀之保存,反之,無形文化則會因為族人分離或凋零而失傳,該部分之紀錄留存應是當前最急迫且需被重視的一環。
特殊價值舊好茶該部落代表了族群與政治的變遷對照,具有基本的完整性、真實性與範圍的合理性,核心價值如下: 1.西魯凱群之核心起源部落,人文歷史紋理清析且階層制度分明。 2.部落空間型態多元豐富且保留完整。
現況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民國66年族人向西側的河階臺地遷村後,目前已無人居住。
特徵舊好茶範圍內之坡度多在20度以上,住屋亦順地形而建,主要材料以當地特有之深灰色硬頁岩和板岩為主,早期之住屋多設有作為曬場和舞蹈用之前庭,室內則多為敞間以中柱、寢臺等區隔出不同之生活空間。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1000199078號
公告日期: : 2011-07-28 08:45:54.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110728000001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d3691e3b-74b6-4219-b910-d9032dffd892/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10000199078號.pdf
級別名稱文化景觀
主管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7210234
repImgId154765
案件編號: 20110728000001
個案名稱: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舊社
種類: 1::
code: : D1
name: : 神話傳說之場域
評定基準: 1:: :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2:: : 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3:: : 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4:: : 具罕見性
指定登錄理由: 好茶舊社周遭環境資源所包含組建而成的傳統領域,其一草一木乃至地現地貌的呈現,好茶舊社為魯凱族群重要聚落、生活、生產等重要傳統領域,也是族群文化有形空間的展現。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十四條暨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縣市: : 屏東縣
distName: : 霧台鄉
address: : 原住民保留地、國有林班地第28林班、國有林班地第29林班
經度座標: 120.733055
緯度座標: 22.698333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73ebfeac-e913-4a7e-9d4d-3f27ac204386/屏東縣霧台鄉好茶舊社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73ebfeac-e913-4a7e-9d4d-3f27ac204386/屏東縣霧台鄉好茶舊社照片.jpg
name: :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舊社照片
代表圖像來源: 屏東縣政府
內容與範圍: 霧台鄉霧台山西方、南隘寮溪北側,標高約930公尺之山坡上。由境界中最西北方之田良井山沿著稜線往井步山延伸,再經由霞迭爾山、霧頭山往南方延伸,南邊霧頭山到北大武山間稜線以西,與隘寮溪上游之支流相接,順游而下接連至目前新好茶旁之好茶溪,再順游而上連接至田良井山。
關連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之口傳,文獻資料或生活,儀式行為: 1.好茶舊社石板屋群落及周邊環境調查暨修復規劃 2.好茶舊社傳統石板屋修繕人才培訓工作坊與文化傳承行動 3.屏東縣霧台鄉好茶舊社整體保存與再發展中長程計畫
簡要描述: 好茶舊社Kucapunga 位於屏東縣霧台鄉霧台山西方、南隘寮溪北側,標高約為930公尺之山坡上,居民屬原住民之西魯凱族群,在清領時期曾以「加者膀眼社」稱之,是一個具有有明顯階層社會制度、山林狩獵與耕作技能、及祖靈信仰與祭儀文化的族群。舊好茶聚落坡度多在3-40度以上,具有傳統高山原住民聚落險要氣勢,背靠一泓清澈深潭及潺潺流水,層層蜿蜒如百步長蛇的黑黝魯凱石板屋,皆順地形面向大武山而建,主要村料以當地特有之深灰色硬頁岩和板岩為主,住屋設前庭,室內以祖靈柱區隔寢台等不同生活空間,家人與祖先共居於石板屋內,孕育代代相傳的家屋文化,為台灣極具價值的聚落型文化資產。
土地使用狀況: 土地使用分區為山坡地保育區;然其其他登記事項則為原住民保留地,以地用佔全部面積百分比而言,林地所佔面積最大,佔總面積58.87%;建地所佔面積次之,佔30.27%;再者為旱地,佔10.02%;其餘依序為墓地佔4.82%,原地1.13%,雜地0.49%。
備註: 對舊好茶而言,軟體建設比硬體建設相對重要,舊好茶部落之有形文化性景觀在某個程度上有法源保護,部落內有可透過共識及自我規範一同維護文化景觀之保存,反之,無形文化則會因為族人分離或凋零而失傳,該部分之紀錄留存應是當前最急迫且需被重視的一環。
特殊價值: 舊好茶該部落代表了族群與政治的變遷對照,具有基本的完整性、真實性與範圍的合理性,核心價值如下: 1.西魯凱群之核心起源部落,人文歷史紋理清析且階層制度分明。 2.部落空間型態多元豐富且保留完整。
現況: 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民國66年族人向西側的河階臺地遷村後,目前已無人居住。
特徵: 舊好茶範圍內之坡度多在20度以上,住屋亦順地形而建,主要材料以當地特有之深灰色硬頁岩和板岩為主,早期之住屋多設有作為曬場和舞蹈用之前庭,室內則多為敞間以中柱、寢臺等區隔出不同之生活空間。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1000199078號
公告日期: : 2011-07-28 08:45:54.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110728000001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d3691e3b-74b6-4219-b910-d9032dffd892/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10000199078號.pdf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10234
repImgId: 154765

# 舊社 於 文資局古蹟 - 3

案件編號20180705000004
個案名稱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空)
歷史沿革日治時期,因為禁止出草,後來這些首級被集中埋藏,並立有一「ボンガリ(望嘉社)頭骨塚」石碑。昔日設於舊社外西南方約200公尺處,進入舊社路徑旁之頭骨架,是歷史相當悠久的一座古老頭骨塚,據日治時期田調清查資料顯示,望嘉舊社之人頭骨架為全台蕃族各社頭骨架中最大且最驚人之頭骨塚,據1930年代日學者測繪,石垣室構造物高約1.5公尺,進深約3.5公尺,疊砌成長約9.8公尺。堆疊石板成井字形的眾多方形空隙,塞著四、五百個以上的乾枯頭骨。
評定基準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1.見證排灣族望嘉部落的發展及原住民出草、戰鬥文化暨見證日治時期的歷史性變遷,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排灣族現存之最大且最完整的人頭骨架,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七條暨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款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來義鄉
address: : 文樂段1號地號
經度120.655278
緯度22.483056
主管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8/bef9fb74-292f-4016-9672-95012c562ae7/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8/bef9fb74-292f-4016-9672-95012c562ae7/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照片.jpg
name: : 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照片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80705000004
外觀特徵依據千千岩助太郎1930年代的測繪與圖像資料,該構造物所在位置為一緩坡地,向山壁開挖長約11.3公尺,進深約9公尺之半圓形平台,內側緊靠垂直開挖面約30公分,疊砌成長約9.8公尺,高約1.5公尺之石牆式頭骨棚,而半圓形平台高約50公分。
現狀人頭骨架、塚紀念碑位置部份坡面崩塌。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72102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第10530316300號(政府公報網版本)
公告日期: : 2016-08-02 16:32:48.965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第10630048900號
公告日期: : 2017-02-14 00:00:00.0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第10630412800號
公告日期: : 2017-10-02 00:00:00.0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8/67a5e740-4b8c-4402-bba6-f8e7da2acbf6/公告函-屏府文保字第10530316300號(政府公報網版本).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8/6701deeb-61cf-4c97-b734-36b7b14caa87/更正公告函1-屏府文保字第10630048900號.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8/a0e8c18a-ce5a-4b81-a831-d022f7b93b65/更正公告函2-屏府文保字第10630412800號.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7-05/be531b73-a7fe-48fb-bd4a-c247b404ee57/人頭骨架地籍.pn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3-08/20e3e818-3a80-4849-999e-e6cd474a2ea5/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地籍圖.pdf
repImgId154399
案件編號: 20180705000004
個案名稱: 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空)
歷史沿革: 日治時期,因為禁止出草,後來這些首級被集中埋藏,並立有一「ボンガリ(望嘉社)頭骨塚」石碑。昔日設於舊社外西南方約200公尺處,進入舊社路徑旁之頭骨架,是歷史相當悠久的一座古老頭骨塚,據日治時期田調清查資料顯示,望嘉舊社之人頭骨架為全台蕃族各社頭骨架中最大且最驚人之頭骨塚,據1930年代日學者測繪,石垣室構造物高約1.5公尺,進深約3.5公尺,疊砌成長約9.8公尺。堆疊石板成井字形的眾多方形空隙,塞著四、五百個以上的乾枯頭骨。
評定基準: 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 1.見證排灣族望嘉部落的發展及原住民出草、戰鬥文化暨見證日治時期的歷史性變遷,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排灣族現存之最大且最完整的人頭骨架,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七條暨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款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來義鄉
address: : 文樂段1號地號
經度: 120.655278
緯度: 22.483056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8/bef9fb74-292f-4016-9672-95012c562ae7/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8/bef9fb74-292f-4016-9672-95012c562ae7/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照片.jpg
name: : 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照片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80705000004
外觀特徵: 依據千千岩助太郎1930年代的測繪與圖像資料,該構造物所在位置為一緩坡地,向山壁開挖長約11.3公尺,進深約9公尺之半圓形平台,內側緊靠垂直開挖面約30公分,疊砌成長約9.8公尺,高約1.5公尺之石牆式頭骨棚,而半圓形平台高約50公分。
現狀: 人頭骨架、塚紀念碑位置部份坡面崩塌。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102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第10530316300號(政府公報網版本)
公告日期: : 2016-08-02 16:32:48.965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第10630048900號
公告日期: : 2017-02-14 00:00:00.0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第10630412800號
公告日期: : 2017-10-02 00:00:00.0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8/67a5e740-4b8c-4402-bba6-f8e7da2acbf6/公告函-屏府文保字第10530316300號(政府公報網版本).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8/6701deeb-61cf-4c97-b734-36b7b14caa87/更正公告函1-屏府文保字第10630048900號.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8/a0e8c18a-ce5a-4b81-a831-d022f7b93b65/更正公告函2-屏府文保字第10630412800號.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7-05/be531b73-a7fe-48fb-bd4a-c247b404ee57/人頭骨架地籍.pn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3-08/20e3e818-3a80-4849-999e-e6cd474a2ea5/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地籍圖.pdf
repImgId: 154399

# 舊社 於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 4

名稱台北市北投區吉慶社區
代表圖像http://cloud.culture.tw/g_upload_sixstar/community/image/A0/B0/C0/D0/E3/F134/58871386-56cb-4a32-abe0-19f80de6355c.JPG
簡介(一)歷史沿革吉慶里在50多年前為農業區,早期由陽明山管理局負責,隨社會之轉型為住宅商業混合區,原隸屬吉利里範圍,後於民國70年4月1日第三期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劃分出與尊賢里部份地區合併成吉慶里。民國84年1月6日為落實社區主義,並結合社區資源建設鄉里,在里長黃勝宗及一群熱心公益人士的推動下成立了吉慶社區發展協會,結合理辦公處的行政資源,共同營造溫馨吉慶祥和社區。(二)人文環境社區共有十八鄰,屬住商混合之老舊社區,建物大多為四至五樓公寓,部份為二層樓獨棟別墅,及三棟新建住宅大樓,三所幼稚園,診所十多家。新爭取的吉慶區民活動中心已於八十八年五月八日正式啟用。社區內有郵局及教會三所,超商四家托兒所三家安親班含(補習班)三家,舞蹈社二家,中西醫診所十家,居民以信奉佛教為多,其次為基督教。(三)自然環境吉慶社區位居交通要道,承德路七段為士林、北投、淡水交通要道,石牌路一段為通往天母榮總之要道。離捷運石牌站只有三百公尺,頗為方便。台北市公車、新店客運、台汽客運等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分別在吉慶社區外圍設有實踐街口站及石牌路站,搭車十分方便。社區地理環境及特色(一)區域範圍 吉慶社區範圍東至致遠二路與吉利里為界;西至雙溪舊河道與洲美里為界;南至石牌路一段與福興里為鄰;北至實踐街分別與吉利、尊賢、立賢里為鄰,面積共為0.243469平方公里。(二)地理特徵 北有大屯山系,西北鄰淡水河系,屬平地地形。 (三)社區資源 共有十八鄰,屬老舊社區,住商混合,有二層樓及四至五樓公寓,為老舊建築,目前有四棟新建大樓,無公園、學校。新爭取的吉慶區民活動中心已於八十八年五月八日正式啟用。社區內有郵局及教會三所,超商四家、托兒所三家、安親班含(補習班)三家,舞蹈社二家,中西醫診所十家,居民以信奉佛教為多,其次為基督教、天主教。(四)社區人口群體特性 社區共有1631戶,人口數為5549人,教育程度大專以上者佔9﹪,高中(職)佔18﹪,初中(職)佔24﹪,小學佔38﹪,自修佔0.95﹪,不識字者佔5.99﹪。居民以從事商業及製造業者為多,分別為30﹪及21﹪,社會服務佔15﹪,居第三,再次為農村漁牧佔9﹪。本社區居民以從事技術人員及助理及企業主管或經理為多,佔29﹪及22﹪。(五)交通吉慶社區位居交通要道,承德路七段為士林、北投、淡水交通要道,石牌路一段為通往天母榮總之要道。離捷運石牌站只有三百公尺,頗為方便。台北市公車、新店客運、台汽客運等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分別在吉慶社區外圍設有實踐街口站及石牌路站,搭車十分方便。社區現有組織介紹(一)吉慶社區環保義工隊 吉慶社區環保義工隊於民國83年8月成立,現有隊員80名。分別來自士農工商各階層,年齡最大者89歲,最小者8歲,為落實社區環境整潔,平時除宣導居民共同維護住家四圍環境外更犧牲假日,於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六(社區環境清潔日),上午7時在里辦公處集合,向各髒亂點進軍,範圍包括社區街道、巷弄、空地及防火巷…等。八年來風雨無阻,維護社區環境無怨無悔。為台北市十大環保義工隊之一。也是93年度環保『金鑽獎』得主。(二)社區保健志工隊 由一群社區熱心媽媽組成,成員20名,透過北投衛生所及老五老基金會之協助,先完成特定課程之學習後,每週一定期在里辦公處輪值,為社區居民量血壓及健康關懷,特別是針對獨居老人及年滿65歲以上長者之到宅訪視,頗受居民認同。(三)社區綠美化志工隊 成員包括環保義工隊及住戶,平時定期協助社區進行全面性公共空間綠美化植栽之更新及維護,充分利用有限空間創造綠美化的景點,提昇社區環境品質,過程包括人行綠帶的改造,畸零地的綠美化施作,水溝加蓋作花圃,外牆的立面美化,路燈懸掛花盆及牆角組合花台的綠化等,讓社區處處充滿著綠意,成效卓著,為老舊社區更新之典範。頗受各界好評。 (四)社區巡守隊 為維護社區治安打擊犯罪,本社區申請內政部的補助,配合北投分局的協助指導於88年10月15日成立了社區巡守隊,為社區治安守望相助奉獻心力。目前有60位社區熱心居民加入巡邏的行列,其時間為;每週二、四上午8時半至10半及每週一至週日晚上10時至12時。成員基本配備包括無線電對講機、反光背心、警棍、夜間指示燈、安全帽…等。89、90、91評比獲頒優等獎及甲等獎,92、93評比連續榮獲特優獎殊榮,94、95、96、97獲選為榮譽示範隊伍。
地址北投區致遠二路61巷2-2號
經度座標121.511426
緯度座標25.1149658
網站http://sixstar.moc.gov.tw/blog/A112002
來源網站http://sixstar.moc.gov.tw/blog/A112002
主類別社區
縣市臺北市
群組類別社區
主分類PK949
版本1.0
點閱數2110
名稱: 台北市北投區吉慶社區
代表圖像: http://cloud.culture.tw/g_upload_sixstar/community/image/A0/B0/C0/D0/E3/F134/58871386-56cb-4a32-abe0-19f80de6355c.JPG
簡介: (一)歷史沿革吉慶里在50多年前為農業區,早期由陽明山管理局負責,隨社會之轉型為住宅商業混合區,原隸屬吉利里範圍,後於民國70年4月1日第三期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劃分出與尊賢里部份地區合併成吉慶里。民國84年1月6日為落實社區主義,並結合社區資源建設鄉里,在里長黃勝宗及一群熱心公益人士的推動下成立了吉慶社區發展協會,結合理辦公處的行政資源,共同營造溫馨吉慶祥和社區。(二)人文環境社區共有十八鄰,屬住商混合之老舊社區,建物大多為四至五樓公寓,部份為二層樓獨棟別墅,及三棟新建住宅大樓,三所幼稚園,診所十多家。新爭取的吉慶區民活動中心已於八十八年五月八日正式啟用。社區內有郵局及教會三所,超商四家托兒所三家安親班含(補習班)三家,舞蹈社二家,中西醫診所十家,居民以信奉佛教為多,其次為基督教。(三)自然環境吉慶社區位居交通要道,承德路七段為士林、北投、淡水交通要道,石牌路一段為通往天母榮總之要道。離捷運石牌站只有三百公尺,頗為方便。台北市公車、新店客運、台汽客運等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分別在吉慶社區外圍設有實踐街口站及石牌路站,搭車十分方便。社區地理環境及特色(一)區域範圍 吉慶社區範圍東至致遠二路與吉利里為界;西至雙溪舊河道與洲美里為界;南至石牌路一段與福興里為鄰;北至實踐街分別與吉利、尊賢、立賢里為鄰,面積共為0.243469平方公里。(二)地理特徵 北有大屯山系,西北鄰淡水河系,屬平地地形。 (三)社區資源 共有十八鄰,屬老舊社區,住商混合,有二層樓及四至五樓公寓,為老舊建築,目前有四棟新建大樓,無公園、學校。新爭取的吉慶區民活動中心已於八十八年五月八日正式啟用。社區內有郵局及教會三所,超商四家、托兒所三家、安親班含(補習班)三家,舞蹈社二家,中西醫診所十家,居民以信奉佛教為多,其次為基督教、天主教。(四)社區人口群體特性 社區共有1631戶,人口數為5549人,教育程度大專以上者佔9﹪,高中(職)佔18﹪,初中(職)佔24﹪,小學佔38﹪,自修佔0.95﹪,不識字者佔5.99﹪。居民以從事商業及製造業者為多,分別為30﹪及21﹪,社會服務佔15﹪,居第三,再次為農村漁牧佔9﹪。本社區居民以從事技術人員及助理及企業主管或經理為多,佔29﹪及22﹪。(五)交通吉慶社區位居交通要道,承德路七段為士林、北投、淡水交通要道,石牌路一段為通往天母榮總之要道。離捷運石牌站只有三百公尺,頗為方便。台北市公車、新店客運、台汽客運等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分別在吉慶社區外圍設有實踐街口站及石牌路站,搭車十分方便。社區現有組織介紹(一)吉慶社區環保義工隊 吉慶社區環保義工隊於民國83年8月成立,現有隊員80名。分別來自士農工商各階層,年齡最大者89歲,最小者8歲,為落實社區環境整潔,平時除宣導居民共同維護住家四圍環境外更犧牲假日,於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六(社區環境清潔日),上午7時在里辦公處集合,向各髒亂點進軍,範圍包括社區街道、巷弄、空地及防火巷…等。八年來風雨無阻,維護社區環境無怨無悔。為台北市十大環保義工隊之一。也是93年度環保『金鑽獎』得主。(二)社區保健志工隊 由一群社區熱心媽媽組成,成員20名,透過北投衛生所及老五老基金會之協助,先完成特定課程之學習後,每週一定期在里辦公處輪值,為社區居民量血壓及健康關懷,特別是針對獨居老人及年滿65歲以上長者之到宅訪視,頗受居民認同。(三)社區綠美化志工隊 成員包括環保義工隊及住戶,平時定期協助社區進行全面性公共空間綠美化植栽之更新及維護,充分利用有限空間創造綠美化的景點,提昇社區環境品質,過程包括人行綠帶的改造,畸零地的綠美化施作,水溝加蓋作花圃,外牆的立面美化,路燈懸掛花盆及牆角組合花台的綠化等,讓社區處處充滿著綠意,成效卓著,為老舊社區更新之典範。頗受各界好評。 (四)社區巡守隊 為維護社區治安打擊犯罪,本社區申請內政部的補助,配合北投分局的協助指導於88年10月15日成立了社區巡守隊,為社區治安守望相助奉獻心力。目前有60位社區熱心居民加入巡邏的行列,其時間為;每週二、四上午8時半至10半及每週一至週日晚上10時至12時。成員基本配備包括無線電對講機、反光背心、警棍、夜間指示燈、安全帽…等。89、90、91評比獲頒優等獎及甲等獎,92、93評比連續榮獲特優獎殊榮,94、95、96、97獲選為榮譽示範隊伍。
地址: 北投區致遠二路61巷2-2號
經度座標: 121.511426
緯度座標: 25.1149658
網站: http://sixstar.moc.gov.tw/blog/A112002
來源網站: http://sixstar.moc.gov.tw/blog/A112002
主類別: 社區
縣市: 臺北市
群組類別: 社區
主分類PK: 949
版本: 1.0
點閱數: 2110

# 舊社 於 文資局古蹟 - 5

案件編號19910524000003
個案名稱魯凱族好茶舊社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石板屋
歷史沿革魯凱族的好茶聚落位於霧台鄉溪南隅,南隘寮溪北側。好茶原稱「Kochapongan」,根據移川子之藏的資料,在1650年荷蘭的古文書上記載了七個社名,及包括舊好茶的舊稱「Kochapongan」(古茶布安)1,則可證明好茶社於350年前已經確實存在。清領時期文獻如清康熙59年(1720)《重修臺灣府志》、清乾隆29年(1764)《續修臺灣府志》、清乾隆29年(1764)《重修鳳山縣志》、清光緒20年(1894)《鳳山縣采訪冊》等志書皆記為「家者惹也社」。 傳說在600多年前,原本居住在台東的魯凱族,始祖Puraruyan,從台東的Shikiparichi(位於太麻里的Tavoari和今天的知本之間)帶著一隻雲豹來到霧頭山狩獵,到了Kochapongan附近的Karuskang,飲用了瀑布的甘甜山泉水後不願離去,始祖於附近勘查後,認為該地適合居住,便回台東帶領族人越過中央山脈來到這Kochapongan的地方居住,該地因此有「雲豹的故鄉」之稱,而這地區的魯凱人也自稱為「雲豹的傳人」,不僅奉雲豹為神獸,並且訂有禁獵雲豹的習俗。發展出石板屋的獨特文化,頭目家系傳承累積至今,至少已有20代。該地區標高約在海拔950到1050公尺之間。 舊社於三百多年前,因聚落不斷的發展擴大,開始尋覓新地,而移居阿禮霧台等地,另由阿禮、霧台與神山等社之系譜及傳說,也可以得知是由好茶分出建立的部落的。因此,魯凱族在中央山脈西側的發展,好茶舊社扮演重要角色。好茶因與上述這些部落有血緣關係,彼此會相互支援,但與西南方及西北方之達來、馬兒、筏灣等部落,則因領地範圍爭執,而彼此征戰與獵首。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霧台鄉
address: :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段
經度120.73639083919
緯度22.699351560298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9-25/576d9819-fc25-44a8-99d0-3c99f938a804/DSC_202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9-25/576d9819-fc25-44a8-99d0-3c99f938a804/DSC_2021.jpg
name: : DSC_202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羅O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羅O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10524000003
外觀特徵好茶舊社之石板屋建築,用料以當地盛產之黑色板岩與林地中的檜木與杉木等等木料為主要之建材。以較柔軟的灰色板岩堆疊為承重牆體,於兩列承重牆體上置原木為樑,樑上鋪設堅硬的黑色頁岩為前簷長後簷短之屋面。屋後則鑿山壁,再以板岩堆疊為後壁兼做擋土牆,前簷下則豎立頁岩為牆體,並豎立頁岩為前簷桁之斜稱,內部地板亦舖以頁岩。 後期由於受現代用材影響也有使用鋼筋混凝土建屋的案例,因此,聚落內的建築形式除了有上述之傳統家屋樣貌之外,尚有以鋼筋混凝土建築之教堂、學校與警察駐在所,或與當地建築工法結合的半鋼筋混凝土的教堂。 (1)警察局-國民政府時期改建為混凝土的建築,為一棟平面呈長方形的一層樓平屋頂建築,目前門窗均已損毀不見,僅存牆體與屋頂。 (2)學校教室、操場與司令台-學校教室屋頂坍塌,僅餘牆體部分,周圍及教室內也為相思樹等植被所覆蓋,操場目前尚維持空曠草坪的狀況,野生植被尚未入侵,不過,此種狀況也可能在無人管理、土壤逐漸恢復地力後,造成雜草野生植被叢生的狀況。 (3)教堂-教堂共有循禮教會、長老教會與天主堂三座,巡禮教會與天主堂兩座建築之左右兩側山牆仍用板岩以傳統建築構法疊砌為牆體,唯鄰道路之前牆與背牆以鋼筋混凝土建築。三座教堂目前皆處於半傾毀狀態,多數僅留牆體,屋頂則早已坍塌。
室內特徵聚落內約有150棟傳統石板屋建築,傳統石板屋室內空間共分為前、中、後三室,地坪舖以大片頁岩,中室地坪低於前、後室,借地坪之高低差變化與柱列界定三室空間。後室以撐開屋脊之主柱與中室分隔,除以板岩堆疊的後牆留設凹櫃,存放先祖流傳的陶壺,設置寢床之外也放置木製穀倉,穀倉為原木桶形或方形。家屋入口位於屋前牆兩側,於中室與入口相對之側,則設廚房及廁所,廁所下方則設有豬圈,日治時執行衛生改善,而必須設立與主屋分離的豬舍,原先與主屋隔開,後期有多數完全與主屋分離。整個聚落內宅地,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處於廢棄狀態,為野生日漸茂盛之植被所侵略佔據。除了少數家戶(約10戶左右)偶爾會回老家整理或小住之外,多數的家戶都傾毀淹沒在野生雜草、向日葵與相思樹之間。聚落中極少數家屋保存尚稱完好,其他保存較完整沒有傾毀的家屋雖然狀況尚良好,但多數亦經整建過。
使用情形民國六十六年(1977)在此居住的魯凱族部落開始向西側的河階臺地遷村,政府為了改善環境,也提供相對的輔導,至68年(1979)7月全部落成,成為今天新好茶村裡的新好茶社區。2008年莫拉克風災造成新好茶淹沒,山區大面積崩塌毀損步道,嚴重衝擊長期以來族人返鄉的努力。近年文資局經由人才培訓方式,協助該聚落進行七棟石板屋修護及保存工作,目前維護良好,另外步道、廣場等公共空間則已進行環境整理。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古蹟本體維護
現狀因位處深山,人煙稀少,該聚落僅剩七棟石板屋保存尚屬完整。另外步道、廣場等公共空間則已進行環境整理。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台80內民字第921648號
公告日期: : 1991-05-24 00:00:00.0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3100aa27-ff9d-4237-b839-9b07398b6d90/魯凱族好茶舊社 800524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jpg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506/photo/downloadfile (1).jpg
repImgId61630
案件編號: 19910524000003
個案名稱: 魯凱族好茶舊社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石板屋
歷史沿革: 魯凱族的好茶聚落位於霧台鄉溪南隅,南隘寮溪北側。好茶原稱「Kochapongan」,根據移川子之藏的資料,在1650年荷蘭的古文書上記載了七個社名,及包括舊好茶的舊稱「Kochapongan」(古茶布安)1,則可證明好茶社於350年前已經確實存在。清領時期文獻如清康熙59年(1720)《重修臺灣府志》、清乾隆29年(1764)《續修臺灣府志》、清乾隆29年(1764)《重修鳳山縣志》、清光緒20年(1894)《鳳山縣采訪冊》等志書皆記為「家者惹也社」。 傳說在600多年前,原本居住在台東的魯凱族,始祖Puraruyan,從台東的Shikiparichi(位於太麻里的Tavoari和今天的知本之間)帶著一隻雲豹來到霧頭山狩獵,到了Kochapongan附近的Karuskang,飲用了瀑布的甘甜山泉水後不願離去,始祖於附近勘查後,認為該地適合居住,便回台東帶領族人越過中央山脈來到這Kochapongan的地方居住,該地因此有「雲豹的故鄉」之稱,而這地區的魯凱人也自稱為「雲豹的傳人」,不僅奉雲豹為神獸,並且訂有禁獵雲豹的習俗。發展出石板屋的獨特文化,頭目家系傳承累積至今,至少已有20代。該地區標高約在海拔950到1050公尺之間。 舊社於三百多年前,因聚落不斷的發展擴大,開始尋覓新地,而移居阿禮霧台等地,另由阿禮、霧台與神山等社之系譜及傳說,也可以得知是由好茶分出建立的部落的。因此,魯凱族在中央山脈西側的發展,好茶舊社扮演重要角色。好茶因與上述這些部落有血緣關係,彼此會相互支援,但與西南方及西北方之達來、馬兒、筏灣等部落,則因領地範圍爭執,而彼此征戰與獵首。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霧台鄉
address: :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段
經度: 120.73639083919
緯度: 22.699351560298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9-25/576d9819-fc25-44a8-99d0-3c99f938a804/DSC_202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9-25/576d9819-fc25-44a8-99d0-3c99f938a804/DSC_2021.jpg
name: : DSC_202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羅O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羅O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10524000003
外觀特徵: 好茶舊社之石板屋建築,用料以當地盛產之黑色板岩與林地中的檜木與杉木等等木料為主要之建材。以較柔軟的灰色板岩堆疊為承重牆體,於兩列承重牆體上置原木為樑,樑上鋪設堅硬的黑色頁岩為前簷長後簷短之屋面。屋後則鑿山壁,再以板岩堆疊為後壁兼做擋土牆,前簷下則豎立頁岩為牆體,並豎立頁岩為前簷桁之斜稱,內部地板亦舖以頁岩。 後期由於受現代用材影響也有使用鋼筋混凝土建屋的案例,因此,聚落內的建築形式除了有上述之傳統家屋樣貌之外,尚有以鋼筋混凝土建築之教堂、學校與警察駐在所,或與當地建築工法結合的半鋼筋混凝土的教堂。 (1)警察局-國民政府時期改建為混凝土的建築,為一棟平面呈長方形的一層樓平屋頂建築,目前門窗均已損毀不見,僅存牆體與屋頂。 (2)學校教室、操場與司令台-學校教室屋頂坍塌,僅餘牆體部分,周圍及教室內也為相思樹等植被所覆蓋,操場目前尚維持空曠草坪的狀況,野生植被尚未入侵,不過,此種狀況也可能在無人管理、土壤逐漸恢復地力後,造成雜草野生植被叢生的狀況。 (3)教堂-教堂共有循禮教會、長老教會與天主堂三座,巡禮教會與天主堂兩座建築之左右兩側山牆仍用板岩以傳統建築構法疊砌為牆體,唯鄰道路之前牆與背牆以鋼筋混凝土建築。三座教堂目前皆處於半傾毀狀態,多數僅留牆體,屋頂則早已坍塌。
室內特徵: 聚落內約有150棟傳統石板屋建築,傳統石板屋室內空間共分為前、中、後三室,地坪舖以大片頁岩,中室地坪低於前、後室,借地坪之高低差變化與柱列界定三室空間。後室以撐開屋脊之主柱與中室分隔,除以板岩堆疊的後牆留設凹櫃,存放先祖流傳的陶壺,設置寢床之外也放置木製穀倉,穀倉為原木桶形或方形。家屋入口位於屋前牆兩側,於中室與入口相對之側,則設廚房及廁所,廁所下方則設有豬圈,日治時執行衛生改善,而必須設立與主屋分離的豬舍,原先與主屋隔開,後期有多數完全與主屋分離。整個聚落內宅地,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處於廢棄狀態,為野生日漸茂盛之植被所侵略佔據。除了少數家戶(約10戶左右)偶爾會回老家整理或小住之外,多數的家戶都傾毀淹沒在野生雜草、向日葵與相思樹之間。聚落中極少數家屋保存尚稱完好,其他保存較完整沒有傾毀的家屋雖然狀況尚良好,但多數亦經整建過。
使用情形: 民國六十六年(1977)在此居住的魯凱族部落開始向西側的河階臺地遷村,政府為了改善環境,也提供相對的輔導,至68年(1979)7月全部落成,成為今天新好茶村裡的新好茶社區。2008年莫拉克風災造成新好茶淹沒,山區大面積崩塌毀損步道,嚴重衝擊長期以來族人返鄉的努力。近年文資局經由人才培訓方式,協助該聚落進行七棟石板屋修護及保存工作,目前維護良好,另外步道、廣場等公共空間則已進行環境整理。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古蹟本體維護
現狀: 因位處深山,人煙稀少,該聚落僅剩七棟石板屋保存尚屬完整。另外步道、廣場等公共空間則已進行環境整理。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台80內民字第921648號
公告日期: : 1991-05-24 00:00:00.0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3100aa27-ff9d-4237-b839-9b07398b6d90/魯凱族好茶舊社 800524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jpg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506/photo/downloadfile (1).jpg
repImgId: 61630

# 舊社 於 台灣原住民族古道簡介資料 - 6

序號4
資料日期20131015
古道名稱日治霧社、卡社古道
古道簡介日治時期所修築的「霧社、卡社古道」事實上是由兩大段古道合成,分別是「萬大、卡社古道」與「霧社、卡社古道」合在一起,「霧社、卡社古道」為第一次被研究的里蕃道路,通過塞德克族與布農族的傳統領域途中又有重要的曲冰考古遺址,是早期先民活動的足跡,因此沿途的遺址、聚落與古道,在學術研究上,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指標意義。
起迄地點起點為南投縣仁愛鄉霧社,終點為南投縣信義鄉舊巴庫拉斯社。
古道長度_公里全長約60公里
重要歷史背景_開鑿目的日治時期所修築的「霧社、卡社古道」事實上是由兩大段古道合成,分別是「萬大、卡社古道」與「霧社、卡社古道」合在一起,「霧社、卡社古道」為第一次被研究的里蕃道路,通過塞德克族與布農族的傳統領域途中又有重要的曲冰考古遺址,是早期先民活動的足跡,因此沿途的遺址、聚落與古道,在學術研究上,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指標意義。
所經主要民族_含重要部落主要通過賽德克族霧社、萬大、イナゴ、布農族干卓萬、武界、良久社、卓社、巴庫拉斯等。
開鑿年代包含重要修建年代及為何重修的故事大正3年(1914)8月後,日本官方大規模配出搜索隊入山區,抄沒布農族的槍枝,有一隊伍就是從拔社埔進來,沿著濁水溪主流,往山上抄沒槍枝,所走的路線大致與往後所開的警備古道,略為相似。
開鑿後對鄰近部落影響此警備道從布農族卡社群族人居地─巴庫拉斯社,通過舊能高郡轄內的萬大社,因此嚴格應稱為「巴庫拉斯、萬大古道」,起點為巴庫社,通過久社,當古道一過聞聞社後,便進入能高郡管轄範圍內,迄於萬大社,過了萬大的後段古道,應改稱為「萬大霧社古道」。日本官方便將此道延長至霧社,穿過埤亞南鞍部至臺北州,成為臺灣當時縱貫內地中央山脈地塊唯一的「番地縱貫古道」。
古道現況日治「霧社、卡社古道」,其出口分別為仁愛鄉的霧社以及信義鄉地利村的舊部落巴庫拉斯社,古道沿著濁水溪主流的沿岸修築,目前仍殘留的路段為イナゴ附近以及武界到巴庫拉斯社,由於歷年來921地震」、「八八風災」以及數次的大雨後,目前古道柔腸寸斷,僅剩下一些吊橋橋柱遺跡以及片段的古道。
調查研究現況武界附近的古道被現今公路取代外,遠離武界部落,即可發現古道的蹤跡,目前除了進入溪谷的路段,以及5-6 個大崩塌地外,可以經良久社,一路通行到文文社,可惜文文社到巴庫拉斯社之前古道,目前有大崩壁橫阻,無法通行,不過綜合來說還是可以維修此道,作為振興部落觀光產業之基本元素。
文化景觀與特殊自然地景l. 松林部落後方的古道遺跡。2.日治干卓萬駐在所遺址。3.武界水壩與壩旁岩壁上的古道遺跡。4.武界到巴庫拉斯段的古道遺跡。5.布農族良久社與文文社舊社遺址。
保存與再利用建議配合部落產業,如香糯米、甜桃等部落農作產業,應該可以發展出屬於濁水溪中上游的休閒產業,其中由於從霧社到武界一帶的古道已經幾乎都變成公路,也可考慮利用「自行車道」串聯起登山旅遊圈,替山區的原住民多一種生計觀點與考量。
年度100
序號: 4
資料日期: 20131015
古道名稱: 日治霧社、卡社古道
古道簡介: 日治時期所修築的「霧社、卡社古道」事實上是由兩大段古道合成,分別是「萬大、卡社古道」與「霧社、卡社古道」合在一起,「霧社、卡社古道」為第一次被研究的里蕃道路,通過塞德克族與布農族的傳統領域途中又有重要的曲冰考古遺址,是早期先民活動的足跡,因此沿途的遺址、聚落與古道,在學術研究上,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指標意義。
起迄地點: 起點為南投縣仁愛鄉霧社,終點為南投縣信義鄉舊巴庫拉斯社。
古道長度_公里: 全長約60公里
重要歷史背景_開鑿目的: 日治時期所修築的「霧社、卡社古道」事實上是由兩大段古道合成,分別是「萬大、卡社古道」與「霧社、卡社古道」合在一起,「霧社、卡社古道」為第一次被研究的里蕃道路,通過塞德克族與布農族的傳統領域途中又有重要的曲冰考古遺址,是早期先民活動的足跡,因此沿途的遺址、聚落與古道,在學術研究上,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指標意義。
所經主要民族_含重要部落: 主要通過賽德克族霧社、萬大、イナゴ、布農族干卓萬、武界、良久社、卓社、巴庫拉斯等。
開鑿年代包含重要修建年代及為何重修的故事: 大正3年(1914)8月後,日本官方大規模配出搜索隊入山區,抄沒布農族的槍枝,有一隊伍就是從拔社埔進來,沿著濁水溪主流,往山上抄沒槍枝,所走的路線大致與往後所開的警備古道,略為相似。
開鑿後對鄰近部落影響: 此警備道從布農族卡社群族人居地─巴庫拉斯社,通過舊能高郡轄內的萬大社,因此嚴格應稱為「巴庫拉斯、萬大古道」,起點為巴庫社,通過久社,當古道一過聞聞社後,便進入能高郡管轄範圍內,迄於萬大社,過了萬大的後段古道,應改稱為「萬大霧社古道」。日本官方便將此道延長至霧社,穿過埤亞南鞍部至臺北州,成為臺灣當時縱貫內地中央山脈地塊唯一的「番地縱貫古道」。
古道現況: 日治「霧社、卡社古道」,其出口分別為仁愛鄉的霧社以及信義鄉地利村的舊部落巴庫拉斯社,古道沿著濁水溪主流的沿岸修築,目前仍殘留的路段為イナゴ附近以及武界到巴庫拉斯社,由於歷年來921地震」、「八八風災」以及數次的大雨後,目前古道柔腸寸斷,僅剩下一些吊橋橋柱遺跡以及片段的古道。
調查研究現況: 武界附近的古道被現今公路取代外,遠離武界部落,即可發現古道的蹤跡,目前除了進入溪谷的路段,以及5-6 個大崩塌地外,可以經良久社,一路通行到文文社,可惜文文社到巴庫拉斯社之前古道,目前有大崩壁橫阻,無法通行,不過綜合來說還是可以維修此道,作為振興部落觀光產業之基本元素。
文化景觀與特殊自然地景: l. 松林部落後方的古道遺跡。2.日治干卓萬駐在所遺址。3.武界水壩與壩旁岩壁上的古道遺跡。4.武界到巴庫拉斯段的古道遺跡。5.布農族良久社與文文社舊社遺址。
保存與再利用建議: 配合部落產業,如香糯米、甜桃等部落農作產業,應該可以發展出屬於濁水溪中上游的休閒產業,其中由於從霧社到武界一帶的古道已經幾乎都變成公路,也可考慮利用「自行車道」串聯起登山旅遊圈,替山區的原住民多一種生計觀點與考量。
年度: 100

# 舊社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7

案件編號20220322000002
個案名稱社頭深坵祠
種類1::
code: : A1
name: : 祠堂
歷史沿革世居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田中村的「書山」派下第六世祖蕭仕鼎公,其脈下裔孫在大陸祖居地建祠堂,名為「深坵祠」,以奉祀仕鼎公。 書山派第九至十二世裔孫,相繼自福建祖居地來臺拓墾,待仕鼎公脈下裔在彰化縣田中、社頭一帶立穩根基後,為緬懷先祖護佑德澤,於是集資籌建「深坵祠」。目前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日及冬至均遵行禮舉行春、秋兩季祭祖典禮,保存優良文化傳承。 同治9年(西元1870年)肇建,光緒2年(西元1876年)落成,921大地震後有再重新翻修。本案於民國110年(西元2021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所有人指定或登錄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申請表109年9月。
評定基準1::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 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為福建漳州南靖施洋蕭姓書山派下四大祠堂之一,深坵為原鄉地名的延伸。 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深坵祠坐東向西,西向彰化社頭平洋,屋後有化胎,屋背對向尖湖山作為父母山。 3.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深坵祠起造於清同治年間,正殿及三川殿大木仍為舊構,地基石板磚砌多為原物,祭祀器物、祖先畫像、古文書與神龕仍多所保存。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彰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社頭鄉
address: : 舊社村南勢巷10號
經度120.594423
緯度23.893034
主管機關名稱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24/55f60560-fb4b-4e4e-8c9a-acffc0ccf117/IMG2020102014171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24/55f60560-fb4b-4e4e-8c9a-acffc0ccf117/IMG20201020141711.jpg
name: : IMG2020102014171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OOO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20322000002
外觀特徵祠堂面開三間 ,明間(門廳)建築呈 「 凹壽」格局,其涵義有「納壽」、「 迎福」之意。祠堂門廳及廳堂前設置的臺階,是以昔日開採自福建泉州且用於戎克船壓艙的花崗岩(俗稱「 泉州白石」 )作為材料,迄今依舊保留原始樣式。廳堂屋脊樣式採燕尾翹脊門廳屋簷有方形斗拱,左、右兩邊位於樑柱上及兩組疊斗間之實心彎月形構件,俗稱「東仔」或 「 月梁」,分別彩繪梅丶蘭丶菊、竹等花中四君子以租互輝映。 同時 ,深坵祠外觀左右兩側各立有 「 山牆」(名稱待確定),為祠堂的建築特色之一,是他處祠堂所未見的,相當特殊,有保存的價值與意義。目前正殿及三川殿大木仍為舊構,地基石板磚砌多為原物。
室內特徵進入前廳大門後可見抬樑式棟架,使用二根通樑及三個瓜筒,形成三角形棟架,俗稱「 二通三瓜」,另廳堂樑柱均為建造時之原建物,更顯珍蕡。祭祀器物、祖先畫像、古文書與神龕仍多所保存。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具蟲蟻蛀蝕情形,建議管理單位應定期進行蟲蟻防治檢測;全區有開裂及壁體白華損壞情形應定期檢視有無損壞擴大情形。
是否開放1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平日上午8時至下午17時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7250057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100365307B號
公告日期: : 2021-10-18 09:46:58.377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社頭鄉
landNo: : 新社段
landSerialNo: : 954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社頭鄉
landNo: : 新社段
landSerialNo: : 954-1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社頭深坵祠 01
author: : 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takePhotoDate: : 20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757a8865-9341-4a5c-858e-09641ac37c20/LINE_ALBUM_社頭深坵祠_220808_4.jpg
2::
mediaName: : 社頭深坵祠 02
author: : 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takePhotoDate: : 20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07bea446-1118-4b23-86d8-83268d15c54b/LINE_ALBUM_社頭深坵祠_220808_3.jpg
3::
mediaName: : 社頭深坵祠 03
author: : 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takePhotoDate: : 20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6359ada1-1830-4177-97a2-caf2d93dd699/LINE_ALBUM_社頭深坵祠_220808_2.jpg
4::
mediaName: : 社頭深坵祠 04
author: : 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takePhotoDate: : 20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5dd59636-34da-4046-a473-8e54e538f878/LINE_ALBUM_社頭深坵祠_220808_1.jpg
5::
mediaName: : 社頭深坵祠 05
author: : 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takePhotoDate: : 20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d1f796c5-6f71-4bcd-af2b-94b8a48275c2/LINE_ALBUM_社頭深坵祠_220808_0.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7-08/e0558faa-d165-42ba-996d-af3b7abbcb68/社頭深坵祠1101018.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3-08-01/bedf9a1b-c175-4b44-888c-d6391c45663d/社頭深坵祠-地籍圖(110年).pdf
repImgId156241
案件編號: 20220322000002
個案名稱: 社頭深坵祠
種類: 1::
code: : A1
name: : 祠堂
歷史沿革: 世居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田中村的「書山」派下第六世祖蕭仕鼎公,其脈下裔孫在大陸祖居地建祠堂,名為「深坵祠」,以奉祀仕鼎公。 書山派第九至十二世裔孫,相繼自福建祖居地來臺拓墾,待仕鼎公脈下裔在彰化縣田中、社頭一帶立穩根基後,為緬懷先祖護佑德澤,於是集資籌建「深坵祠」。目前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日及冬至均遵行禮舉行春、秋兩季祭祖典禮,保存優良文化傳承。 同治9年(西元1870年)肇建,光緒2年(西元1876年)落成,921大地震後有再重新翻修。本案於民國110年(西元2021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所有人指定或登錄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申請表109年9月。
評定基準: 1::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 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為福建漳州南靖施洋蕭姓書山派下四大祠堂之一,深坵為原鄉地名的延伸。 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深坵祠坐東向西,西向彰化社頭平洋,屋後有化胎,屋背對向尖湖山作為父母山。 3.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深坵祠起造於清同治年間,正殿及三川殿大木仍為舊構,地基石板磚砌多為原物,祭祀器物、祖先畫像、古文書與神龕仍多所保存。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社頭鄉
address: : 舊社村南勢巷10號
經度: 120.594423
緯度: 23.893034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24/55f60560-fb4b-4e4e-8c9a-acffc0ccf117/IMG2020102014171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24/55f60560-fb4b-4e4e-8c9a-acffc0ccf117/IMG20201020141711.jpg
name: : IMG2020102014171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OOO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20322000002
外觀特徵: 祠堂面開三間 ,明間(門廳)建築呈 「 凹壽」格局,其涵義有「納壽」、「 迎福」之意。祠堂門廳及廳堂前設置的臺階,是以昔日開採自福建泉州且用於戎克船壓艙的花崗岩(俗稱「 泉州白石」 )作為材料,迄今依舊保留原始樣式。廳堂屋脊樣式採燕尾翹脊門廳屋簷有方形斗拱,左、右兩邊位於樑柱上及兩組疊斗間之實心彎月形構件,俗稱「東仔」或 「 月梁」,分別彩繪梅丶蘭丶菊、竹等花中四君子以租互輝映。 同時 ,深坵祠外觀左右兩側各立有 「 山牆」(名稱待確定),為祠堂的建築特色之一,是他處祠堂所未見的,相當特殊,有保存的價值與意義。目前正殿及三川殿大木仍為舊構,地基石板磚砌多為原物。
室內特徵: 進入前廳大門後可見抬樑式棟架,使用二根通樑及三個瓜筒,形成三角形棟架,俗稱「 二通三瓜」,另廳堂樑柱均為建造時之原建物,更顯珍蕡。祭祀器物、祖先畫像、古文書與神龕仍多所保存。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具蟲蟻蛀蝕情形,建議管理單位應定期進行蟲蟻防治檢測;全區有開裂及壁體白華損壞情形應定期檢視有無損壞擴大情形。
是否開放: 1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平日上午8時至下午17時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50057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100365307B號
公告日期: : 2021-10-18 09:46:58.377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社頭鄉
landNo: : 新社段
landSerialNo: : 954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社頭鄉
landNo: : 新社段
landSerialNo: : 954-1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農業區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社頭深坵祠 01
author: : 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takePhotoDate: : 20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757a8865-9341-4a5c-858e-09641ac37c20/LINE_ALBUM_社頭深坵祠_220808_4.jpg
2::
mediaName: : 社頭深坵祠 02
author: : 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takePhotoDate: : 20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07bea446-1118-4b23-86d8-83268d15c54b/LINE_ALBUM_社頭深坵祠_220808_3.jpg
3::
mediaName: : 社頭深坵祠 03
author: : 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takePhotoDate: : 20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6359ada1-1830-4177-97a2-caf2d93dd699/LINE_ALBUM_社頭深坵祠_220808_2.jpg
4::
mediaName: : 社頭深坵祠 04
author: : 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takePhotoDate: : 20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5dd59636-34da-4046-a473-8e54e538f878/LINE_ALBUM_社頭深坵祠_220808_1.jpg
5::
mediaName: : 社頭深坵祠 05
author: : 彰化縣文化局提供
takePhotoDate: : 20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d1f796c5-6f71-4bcd-af2b-94b8a48275c2/LINE_ALBUM_社頭深坵祠_220808_0.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7-08/e0558faa-d165-42ba-996d-af3b7abbcb68/社頭深坵祠1101018.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3-08-01/bedf9a1b-c175-4b44-888c-d6391c45663d/社頭深坵祠-地籍圖(110年).pdf
repImgId: 156241

# 舊社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8

識別碼C1_376430000A_000618
名稱老街溪水岸自行車道
區域(空)
簡述老街溪水岸自行車道,全程3600公尺,串聯平鎮區新勢公園、南區青年活動中心、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翠堤廣場、翠堤橋等景點。沿著自行車道,除了可欣賞蛻變中的河畔景觀,還有10餘處的文化、生態、觀光及休憩點也將陸續開放。愈來愈美麗的老街,讓人不自覺地愛上它。 老街溪的整治包含防洪水利、橋樑改建及水岸景觀再造,除了符合防洪標準,也強化橋樑景觀意象,兼具防洪及造景功能。河川整治後的老街溪,透過自行車步道,讓整座城市有了呼吸的空間。在生態工法的協助之下,老街溪不再灰暗骯髒,取而代之的是陽光明媚的水岸風光。 在這煥然一新的河岸邊,有居民生活的痕跡,有綠意盎然的植被,也有寬廣的新勢公園。到了河川教育中心,也有讓遊客停下來休憩的地方。動中取靜的教育中心,肩負讓人們了解與自然共生的責任。騎在路上,人與自然的和諧空間就隨著單車道一路延展開來。
描述老街溪真的不一樣了!3.6公里的親水車道,一路串聯新勢公園、河川教育中心、伯公壇等景點,隨時上路都能展開一場美好「騎」遇。
電話886-3-3322101
地址桃園市320中壢區環北路87號
郵政區碼(Zipcode)320
Region桃園市
Town中壢區
旅遊資訊1.搭乘台鐵至中壢站,轉乘桃園市免費電動巴士。2.桃園客運:118興國市場站、119新勢國小站、132老街橋站、171環北路站、172舊社站、701舊社站。3.中壢客運:126舊社站、131舊社站、132舊社站、133舊社站。
開放時間全年無休
圖一https://travel.tycg.gov.tw/content/images/attractions/6624/640x480_Filedata635548633403870084.jpg
圖一描述老街溪水岸自行車道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430000A
經度座標121.2187
緯度座標24.96739
原分類(空)
分類112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路邊停車、南區活動中心收費停車場。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免門票
備註老街溪春節開放區域於新勢公園陽光大草坪有設置垃圾桶,請民眾發揮愛心,勿隨意丟棄垃圾,一起守護老街溪。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4-01-17T11:04:15+08:00
識別碼: C1_376430000A_000618
名稱: 老街溪水岸自行車道
區域: (空)
簡述: 老街溪水岸自行車道,全程3600公尺,串聯平鎮區新勢公園、南區青年活動中心、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翠堤廣場、翠堤橋等景點。沿著自行車道,除了可欣賞蛻變中的河畔景觀,還有10餘處的文化、生態、觀光及休憩點也將陸續開放。愈來愈美麗的老街,讓人不自覺地愛上它。 老街溪的整治包含防洪水利、橋樑改建及水岸景觀再造,除了符合防洪標準,也強化橋樑景觀意象,兼具防洪及造景功能。河川整治後的老街溪,透過自行車步道,讓整座城市有了呼吸的空間。在生態工法的協助之下,老街溪不再灰暗骯髒,取而代之的是陽光明媚的水岸風光。 在這煥然一新的河岸邊,有居民生活的痕跡,有綠意盎然的植被,也有寬廣的新勢公園。到了河川教育中心,也有讓遊客停下來休憩的地方。動中取靜的教育中心,肩負讓人們了解與自然共生的責任。騎在路上,人與自然的和諧空間就隨著單車道一路延展開來。
描述: 老街溪真的不一樣了!3.6公里的親水車道,一路串聯新勢公園、河川教育中心、伯公壇等景點,隨時上路都能展開一場美好「騎」遇。
電話: 886-3-3322101
地址: 桃園市320中壢區環北路87號
郵政區碼(Zipcode): 320
Region: 桃園市
Town: 中壢區
旅遊資訊: 1.搭乘台鐵至中壢站,轉乘桃園市免費電動巴士。2.桃園客運:118興國市場站、119新勢國小站、132老街橋站、171環北路站、172舊社站、701舊社站。3.中壢客運:126舊社站、131舊社站、132舊社站、133舊社站。
開放時間: 全年無休
圖一: https://travel.tycg.gov.tw/content/images/attractions/6624/640x480_Filedata635548633403870084.jpg
圖一描述: 老街溪水岸自行車道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430000A
經度座標: 121.2187
緯度座標: 24.96739
原分類: (空)
分類1: 12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路邊停車、南區活動中心收費停車場。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免門票
備註: 老街溪春節開放區域於新勢公園陽光大草坪有設置垃圾桶,請民眾發揮愛心,勿隨意丟棄垃圾,一起守護老街溪。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4-01-17T11:04:15+08:00
[ 搜尋所有 舊社 ... ]

與舊社同分類的平交道公開資料

竹源埤

所在縣市: 臺南市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大山南方

所在縣市: 苗栗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太麻里

所在縣市: 臺東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南迴線

南美路

所在縣市: 彰化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班超路

所在縣市: 高雄市 | 平交道種類: 人工控制平交道 | 線別: 第一臨港線

北勢路

所在縣市: 彰化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大全村(一)

所在縣市: 花蓮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台東線

水產學校

所在縣市: 宜蘭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宜蘭線

德育路

所在縣市: 桃園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中正路

所在縣市: 宜蘭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二種鐵路平交道 | 線別: 宜蘭線

海豐崙

所在縣市: 雲林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通彎里北

所在縣市: 苗栗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崇德路(舊名新莊路)

所在縣市: 高雄市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三民路

所在縣市: 臺中市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台中線

圓通南路

所在縣市: 臺中市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台中線

竹源埤

所在縣市: 臺南市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大山南方

所在縣市: 苗栗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太麻里

所在縣市: 臺東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南迴線

南美路

所在縣市: 彰化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班超路

所在縣市: 高雄市 | 平交道種類: 人工控制平交道 | 線別: 第一臨港線

北勢路

所在縣市: 彰化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大全村(一)

所在縣市: 花蓮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台東線

水產學校

所在縣市: 宜蘭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宜蘭線

德育路

所在縣市: 桃園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中正路

所在縣市: 宜蘭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二種鐵路平交道 | 線別: 宜蘭線

海豐崙

所在縣市: 雲林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通彎里北

所在縣市: 苗栗縣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崇德路(舊名新莊路)

所在縣市: 高雄市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縱貫線

三民路

所在縣市: 臺中市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台中線

圓通南路

所在縣市: 臺中市 | 平交道種類: 第三種甲平交道 | 線別: 台中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