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政府
- 長照B據點 @ 衛生福利部

機構名稱澎湖縣政府的特約服務項目是營養餐飲服務, 特約起日是2019/01/01, 特約迄日是2019/12/31, 機構負責人姓名是賴峰偉, 機構代碼是BG2000004, 機構種類是BG, 地址全址是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澎湖縣政府的地圖

機構名稱澎湖縣政府
機構代碼BG2000004
機構種類BG
縣市10016
10016010
地址全址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經度119.5664825439
緯度23.570356369
O_ABCB
特約服務項目營養餐飲服務
特約縣市10016
特約區域10016010;10016020;10016030;10016040;10016050;10016060
機構電話(空)
電子郵件lssf@mail.penghu.gov.tw
機構負責人姓名賴峰偉
特約起日2019/01/01
特約迄日2019/12/31

機構名稱

澎湖縣政府

機構代碼

BG2000004

機構種類

BG

縣市

10016

10016010

地址全址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經度

119.5664825439

緯度

23.570356369

O_ABC

B

特約服務項目

營養餐飲服務

特約縣市

10016

特約區域

10016010;10016020;10016030;10016040;10016050;10016060

機構電話

(空)

電子郵件

lssf@mail.penghu.gov.tw

機構負責人姓名

賴峰偉

特約起日

2019/01/01

特約迄日

2019/12/31

澎湖縣政府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澎湖縣政府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BG2000004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BG2000004 ...)

# BG2000004 於 長照ABC據點 - 1

機構名稱澎湖縣政府
機構代碼BG2000004
機構種類BG
縣市10016
10016010
地址全址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經度119.5664825439
緯度23.570356369
O_ABCB
特約服務項目營養餐飲服務
特約縣市10016
特約區域10016010;10016020;10016030;10016040;10016050;10016060
機構電話(空)
電子郵件lssf@mail.penghu.gov.tw
機構負責人姓名賴峰偉
特約起日2019/01/01
特約迄日2019/12/31
機構名稱: 澎湖縣政府
機構代碼: BG2000004
機構種類: BG
縣市: 10016
區: 10016010
地址全址: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經度: 119.5664825439
緯度: 23.570356369
O_ABC: B
特約服務項目: 營養餐飲服務
特約縣市: 10016
特約區域: 10016010;10016020;10016030;10016040;10016050;10016060
機構電話: (空)
電子郵件: lssf@mail.penghu.gov.tw
機構負責人姓名: 賴峰偉
特約起日: 2019/01/01
特約迄日: 2019/12/31

# BG2000004 於 長照C據點 - 2

機構名稱澎湖縣政府
機構代碼BG2000004
機構種類BG
縣市10016
10016010
地址全址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經度119.5664825439
緯度23.570356369
O_ABCB
特約服務項目營養餐飲服務
特約縣市10016
特約區域10016010;10016020;10016030;10016040;10016050;10016060
機構電話(空)
電子郵件lssf@mail.penghu.gov.tw
機構負責人姓名賴峰偉
特約起日2019/01/01
特約迄日2019/12/31
機構名稱: 澎湖縣政府
機構代碼: BG2000004
機構種類: BG
縣市: 10016
區: 10016010
地址全址: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經度: 119.5664825439
緯度: 23.570356369
O_ABC: B
特約服務項目: 營養餐飲服務
特約縣市: 10016
特約區域: 10016010;10016020;10016030;10016040;10016050;10016060
機構電話: (空)
電子郵件: lssf@mail.penghu.gov.tw
機構負責人姓名: 賴峰偉
特約起日: 2019/01/01
特約迄日: 2019/12/31

# BG2000004 於 長照ABC據點 - 3

機構名稱澎湖縣政府
機構代碼BG2000004
機構種類BG
縣市10016
10016010
地址全址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經度119.5664825439
緯度23.570356369
O_ABCB
特約服務項目營養餐飲服務
特約縣市10016
特約區域10016010;10016020;10016030;10016040;10016050;10016060
機構電話(空)
電子郵件lssf@mail.penghu.gov.tw
機構負責人姓名賴峰偉
特約起日2020/01/01
特約迄日2020/12/31
機構名稱: 澎湖縣政府
機構代碼: BG2000004
機構種類: BG
縣市: 10016
區: 10016010
地址全址: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經度: 119.5664825439
緯度: 23.570356369
O_ABC: B
特約服務項目: 營養餐飲服務
特約縣市: 10016
特約區域: 10016010;10016020;10016030;10016040;10016050;10016060
機構電話: (空)
電子郵件: lssf@mail.penghu.gov.tw
機構負責人姓名: 賴峰偉
特約起日: 2020/01/01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搜尋所有 BG2000004 ... ]

根據名稱 澎湖縣政府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澎湖縣政府 ...)

# 澎湖縣政府 於 文資局古蹟 - 1

案件編號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119.55659
緯度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1422
案件編號: 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 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 119.55659
緯度: 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 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 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 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 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 1422

# 澎湖縣政府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2

案件編號20021213000006
個案名稱澎湖廳憲兵隊
種類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其他歷史遺蹟
歷史沿革澎湖廳憲兵隊位在馬公市「澎湖天后宮」西鄰,原址在清康熙23年(1684)將台灣澎湖收入版圖後,曾被闢為澎湖水師協鎮(副將)署,清法澎湖之役後改以總兵駐防澎湖,協鎮署因此在光緒15年(1889)改為通判衙門。日治之後通判衙門改為澎湖島憲兵分隊隊址,民國34年(1945)國軍接收後,先將憲兵隊營區撥交澎湖防衛司令部運輸組使用,到民國47年(1958)為因應「八二三」金門砲戰的新局勢,改組為馬公港口指揮部。 根據文獻記載,協鎮署的整體格局坐北朝南,北以一座海拔約12公尺的土丘為靠山,南濱馬公灣。在清乾隆時期正面的主建築有「大堂一座三間,大堂前為頭門,頭門前周圍木柵,東西轅門各一,轅門內竪旗二枝,東西鼓吹亭各一間」,大堂以內則有後堂、東西案房、左右護房、花廳、管班房、官廳、厨房等房舍及箭亭、馬房等軍用設施。光緒15年(1889)將協鎮署改為通判衙門時,只對基地上的原有屋舍做一些必要的修繕,並在署旁增建監房及化善所各一處;而本來建在文澳舊廳署右側的「陰陽堂」,也在這時候被一併遷建到新廳署的西南角。一直到日治時期澎湖島憲兵隊進駐之初,通判署內的建物配置都沒有太大的變動。 昭和6年(1931)憲兵分隊將舊有廳舍拆除改建,新建的建築之中除了L形的大廳、及武道廳樓下的倉庫使用混凝土加鋼筋構築之外,武道廳本身、馬房、辦公廳、及6棟宿舍都是和式風格的木造建築;昭和16年(1941)在基地北側的土丘邊坡興建2座防空洞,供憲兵及其軍屬躲避空襲之用。戰後初期,澎防部運輸組除了繼續使用這些接收的日軍營舍之外,也曾應部隊人數的增加而增添了一些厨房、廁浴等建築,並且將營區西北側的兩棟日式宿舍闢為「女青年之家」。民國47年(1958)金門砲戰爆發之後,軍方不但將運輸組改編為港口指揮部,也增建了餐廳及L形大廳後面的地下戰堡,來增加支援金門前線的運補功能。而營區北側的土丘則因為劃交給空軍防砲部隊接管,而增建了防空砲座等設施。 民國62年(1973),縣政府將港指部北側到天后宮之間的土丘剷平,並拆除位於土丘南側的兩棟日式宿舍,來闢建民族路南段。港指部L形廳的東端因此被削去一小部份,而改用空心磚來填補鄰接道路的牆體;原來位在東南角的營區大門(面向南方)也被剷除,而改在路邊開設了一座面東的大門及左右兩座哨崗。民國84年(1995)L形大廳西側的兩棟日式宿舍又因為老舊漏雨而被拆除,改建為一棟兩層的鋼筋混凝土造的寢室大樓。民國89年(2000),縣政府將港指部營區及其北側土丘一併變更地目為「社教用地」,兩年後又將港指部登錄為歷史建築;到民國93年(2004)軍方將港指部及其北側土丘移交給縣政府,以便進行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的整體規劃。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文化局提供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具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者。具建築史上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3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民族路22號
經度119.56379
緯度23.564519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0-26/f10b921d-85da-4abe-ac12-0bfd09cb8c7c/憲兵隊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0-26/f10b921d-85da-4abe-ac12-0bfd09cb8c7c/憲兵隊.jpg
name: : 憲兵隊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21213000006
外觀特徵澎湖廳憲兵隊西邊仍保有一道玄武岩圍牆,其指揮大樓已有九十年左右的歷史,在港指部前有一座地下水道;劍道廳為日式兩層磚木造建築物;日式宿舍擁有沐浴及廚房兩用的磚造煙囪。
室內特徵港指部於民國91年(2002)縣政府以「澎湖廳憲兵隊」的名稱登錄為歷史建築,營區內包括西側圍牆、L形大廳、劍道廳(今倉庫)、馬房、日式宿舍等日式房舍,及民國47(1958)年以後增建的地下戰堡、防空砲座等軍事設施都是頗具保存價值的文化資產。 L形大廳(港指部的指揮大樓)位於營區大門北側,是日治昭和6年(1931)構建的一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採用日本在關東大地震日治大正12年(1923)之後,所謂改良官舍的建築形式。建築基座以地樑抬高約1公尺,地板通風良好,防潮性能頗佳;主要入口設在南面,有南北向通廊連貫前後階梯;南北面牆外都有東西向的迴廊;整棟建築的南、北、西3面牆下都有向外凸出約50公分寬的犬走(台基),外側做有排水溝,以便將雨水匯集到大廳階梯下那個長、寬、深各約1公尺的匯水處(即被誤稱的「水牢」),再排入下水道系統。劍道廳及馬房位在指揮部大樓西側,是一棟磚木造的一、二層建築,一層的混凝土地坪並沒有抬高,只在每一個房間室內的轉角留設排水孔,利用台基內的陶管把水排到室外的排水溝。 目前僅存的兩棟日式宿舍(獨棟及雙拼各一間)位於基地最北側,都是和式的雨淋板一層建築。木造地板架在紅磚墩及柱墩上,玄關用水泥粉刷地坪,厨房、廁浴地坪則舖磁磚。獨棟宿舍北側有寬敞的檐廊,外接一小片日式庭園;雙併宿舍東側的厨房、浴室外牆各有1支清水紅磚造的煙囪(保存得很好)。日式宿舍後方有一座地面高差2.5公尺以上的土丘,土丘南緣有硓𥑮石砌的擋土牆(兼圍牆)做為區隔,牆邊也密植九重葛,但是在東端卻留有一道簡陋的階梯。土丘上有國軍防砲部隊所建的一座防空砲座,砲座是一層的鋼筋混凝土圓形建築,別有一番戰地廢墟的風味。
使用情形光緒15(1889)年改為澎湖通判衙門,日治時改為澎湖廳憲兵分隊,戰後初期,改為運輸組,民國48(1959)年才改為馬公港指揮部迄今。 2008年:「澎湖縣歷史建築澎湖廳憲兵隊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 2008-2009年:「澎湖縣歷史建築澎湖廳憲兵隊修復及再利用規劃設計」(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保留空間形式及建築外貌,整理庭園空間。
現狀本標的劍擊室及馬房於民國105(2016)年進行修復工程,目前建築主體完整,現為洪根深美術館。
是否開放1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上午9時至12時;下午2時至5時 週一、週二及國定假日休館
網站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網址https://www.phhcc.gov.tw/home.jsp?id=10143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8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視字第0910070254 號
公告日期: : 2002-12-16 00:00:0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44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社教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15/30825777-361d-4aa3-8120-3b09dc05042e/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0-11-17/bdc9d5c8-e424-4a5b-a029-eef6ce3734c3/地籍圖-馬公段2448.pdf
repImgId73688
案件編號: 20021213000006
個案名稱: 澎湖廳憲兵隊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其他歷史遺蹟
歷史沿革: 澎湖廳憲兵隊位在馬公市「澎湖天后宮」西鄰,原址在清康熙23年(1684)將台灣澎湖收入版圖後,曾被闢為澎湖水師協鎮(副將)署,清法澎湖之役後改以總兵駐防澎湖,協鎮署因此在光緒15年(1889)改為通判衙門。日治之後通判衙門改為澎湖島憲兵分隊隊址,民國34年(1945)國軍接收後,先將憲兵隊營區撥交澎湖防衛司令部運輸組使用,到民國47年(1958)為因應「八二三」金門砲戰的新局勢,改組為馬公港口指揮部。 根據文獻記載,協鎮署的整體格局坐北朝南,北以一座海拔約12公尺的土丘為靠山,南濱馬公灣。在清乾隆時期正面的主建築有「大堂一座三間,大堂前為頭門,頭門前周圍木柵,東西轅門各一,轅門內竪旗二枝,東西鼓吹亭各一間」,大堂以內則有後堂、東西案房、左右護房、花廳、管班房、官廳、厨房等房舍及箭亭、馬房等軍用設施。光緒15年(1889)將協鎮署改為通判衙門時,只對基地上的原有屋舍做一些必要的修繕,並在署旁增建監房及化善所各一處;而本來建在文澳舊廳署右側的「陰陽堂」,也在這時候被一併遷建到新廳署的西南角。一直到日治時期澎湖島憲兵隊進駐之初,通判署內的建物配置都沒有太大的變動。 昭和6年(1931)憲兵分隊將舊有廳舍拆除改建,新建的建築之中除了L形的大廳、及武道廳樓下的倉庫使用混凝土加鋼筋構築之外,武道廳本身、馬房、辦公廳、及6棟宿舍都是和式風格的木造建築;昭和16年(1941)在基地北側的土丘邊坡興建2座防空洞,供憲兵及其軍屬躲避空襲之用。戰後初期,澎防部運輸組除了繼續使用這些接收的日軍營舍之外,也曾應部隊人數的增加而增添了一些厨房、廁浴等建築,並且將營區西北側的兩棟日式宿舍闢為「女青年之家」。民國47年(1958)金門砲戰爆發之後,軍方不但將運輸組改編為港口指揮部,也增建了餐廳及L形大廳後面的地下戰堡,來增加支援金門前線的運補功能。而營區北側的土丘則因為劃交給空軍防砲部隊接管,而增建了防空砲座等設施。 民國62年(1973),縣政府將港指部北側到天后宮之間的土丘剷平,並拆除位於土丘南側的兩棟日式宿舍,來闢建民族路南段。港指部L形廳的東端因此被削去一小部份,而改用空心磚來填補鄰接道路的牆體;原來位在東南角的營區大門(面向南方)也被剷除,而改在路邊開設了一座面東的大門及左右兩座哨崗。民國84年(1995)L形大廳西側的兩棟日式宿舍又因為老舊漏雨而被拆除,改建為一棟兩層的鋼筋混凝土造的寢室大樓。民國89年(2000),縣政府將港指部營區及其北側土丘一併變更地目為「社教用地」,兩年後又將港指部登錄為歷史建築;到民國93年(2004)軍方將港指部及其北側土丘移交給縣政府,以便進行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的整體規劃。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文化局提供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具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者。具建築史上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3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民族路22號
經度: 119.56379
緯度: 23.564519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0-26/f10b921d-85da-4abe-ac12-0bfd09cb8c7c/憲兵隊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0-26/f10b921d-85da-4abe-ac12-0bfd09cb8c7c/憲兵隊.jpg
name: : 憲兵隊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21213000006
外觀特徵: 澎湖廳憲兵隊西邊仍保有一道玄武岩圍牆,其指揮大樓已有九十年左右的歷史,在港指部前有一座地下水道;劍道廳為日式兩層磚木造建築物;日式宿舍擁有沐浴及廚房兩用的磚造煙囪。
室內特徵: 港指部於民國91年(2002)縣政府以「澎湖廳憲兵隊」的名稱登錄為歷史建築,營區內包括西側圍牆、L形大廳、劍道廳(今倉庫)、馬房、日式宿舍等日式房舍,及民國47(1958)年以後增建的地下戰堡、防空砲座等軍事設施都是頗具保存價值的文化資產。 L形大廳(港指部的指揮大樓)位於營區大門北側,是日治昭和6年(1931)構建的一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採用日本在關東大地震日治大正12年(1923)之後,所謂改良官舍的建築形式。建築基座以地樑抬高約1公尺,地板通風良好,防潮性能頗佳;主要入口設在南面,有南北向通廊連貫前後階梯;南北面牆外都有東西向的迴廊;整棟建築的南、北、西3面牆下都有向外凸出約50公分寬的犬走(台基),外側做有排水溝,以便將雨水匯集到大廳階梯下那個長、寬、深各約1公尺的匯水處(即被誤稱的「水牢」),再排入下水道系統。劍道廳及馬房位在指揮部大樓西側,是一棟磚木造的一、二層建築,一層的混凝土地坪並沒有抬高,只在每一個房間室內的轉角留設排水孔,利用台基內的陶管把水排到室外的排水溝。 目前僅存的兩棟日式宿舍(獨棟及雙拼各一間)位於基地最北側,都是和式的雨淋板一層建築。木造地板架在紅磚墩及柱墩上,玄關用水泥粉刷地坪,厨房、廁浴地坪則舖磁磚。獨棟宿舍北側有寬敞的檐廊,外接一小片日式庭園;雙併宿舍東側的厨房、浴室外牆各有1支清水紅磚造的煙囪(保存得很好)。日式宿舍後方有一座地面高差2.5公尺以上的土丘,土丘南緣有硓𥑮石砌的擋土牆(兼圍牆)做為區隔,牆邊也密植九重葛,但是在東端卻留有一道簡陋的階梯。土丘上有國軍防砲部隊所建的一座防空砲座,砲座是一層的鋼筋混凝土圓形建築,別有一番戰地廢墟的風味。
使用情形: 光緒15(1889)年改為澎湖通判衙門,日治時改為澎湖廳憲兵分隊,戰後初期,改為運輸組,民國48(1959)年才改為馬公港指揮部迄今。 2008年:「澎湖縣歷史建築澎湖廳憲兵隊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 2008-2009年:「澎湖縣歷史建築澎湖廳憲兵隊修復及再利用規劃設計」(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保留空間形式及建築外貌,整理庭園空間。
現狀: 本標的劍擊室及馬房於民國105(2016)年進行修復工程,目前建築主體完整,現為洪根深美術館。
是否開放: 1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週三~週日上午9時至12時;下午2時至5時 週一、週二及國定假日休館
網站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網址: https://www.phhcc.gov.tw/home.jsp?id=10143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8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視字第0910070254 號
公告日期: : 2002-12-16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44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社教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15/30825777-361d-4aa3-8120-3b09dc05042e/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0-11-17/bdc9d5c8-e424-4a5b-a029-eef6ce3734c3/地籍圖-馬公段2448.pdf
repImgId: 73688

# 澎湖縣政府 於 文資局古蹟 - 3

案件編號19851127000089
個案名稱蔡廷蘭進士第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澎湖興仁蔡進士第位於今馬公市東南方興仁里上村,為澎湖進士蔡廷蘭高中進士後所建,自道光26(1846)年至今,已有150年之久。澎湖興仁舊名雙頭掛,位於澎湖拱北山與獅山中間地帶,因村落居兩山頭中而得名。開拓之初,大抵為半漁半農的生活方式,其後墾地日漸向內地擴張,離海港漸遠,而耕地日增,農業逐漸取代漁業。聚落分頂村、東村;頂村,大抵為蔡氏族人所聚居,有祖廟蔡氏濟陽堂一座。興仁蔡氏後裔蔡廷蘭,於道光24(1844)年中式,成為澎湖本地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進士。進士蔡廷蘭生於嘉慶6(1801)年,十三歲即以稚年補生員,後入學府,屢試屢中,補澎湖廳稟生。為人廉靜,好讀書,先後主崇文書院、引心書院及文石書院講習。道光17(1837)年秋試中舉人。道光24(1844)年春晉京會試,中進士,以即用知縣分發江西省。此後仕途多在大陸內地,任官累遷至同知,咸豐9(1859)年以病歿於任所。蔡進士中進士後三年,即道光26(1846)年,回鄉祭祖,便在雙頭掛舊宅右邊建進士第,以光耀門楣。由於蔡進士一生仕途皆在外地,進士第的興築,其象徵的意義大於實際宅第的意義。進士第的建築特色是門廊面寬四點五公尺,深進約三點三公尺,正立面為凹壽式作法。其廂房為馬背硬山式作法,屋面為硬山燕尾屋脊,為澎湖民宅中唯一有燕尾作法。宅第中其他建築作法及裝飾,亦頗為精緻。由於蔡氏子孫並未對進士第大規模整修或改建,故整體結構至今大致上仍保存完整,但因日久失修,澎湖縣政府於民國100-101(2011-2012)年進行修復工程,恢復進士第以往容貌。 三任澎湖文石書院山長的林豪曾應蔡廷蘭哲嗣蔡繼漸之請託,寫有〈奉政大夫署豐城縣知縣秋園先生墓誌銘〉,內中有銘文讚賞: 泱泱東海,寶氣所鍾,必有奇士,梃生其中, 矯矯蔡公,人中之驥,早擢巍科,出為名吏, 我生已晚,敬謁德門,搜牢遺集,瓣香猶存, 翼翼名區,芳躅斯在,流澤孔長,繩繩未艾。 能參加科舉殿試榮獲二甲61名,為台籍人士名次最佳,足可表現蔡廷蘭文才;遭風漂流安南經歷步履之遠;江西省任官品階之高在當時的澎湖地區是絕無僅有的;更是澎湖唯一的進士,享有「開澎進士」之稱。 以年表方式列出蔡廷蘭的一生59載的行誼: 1.嘉慶6 (1801) 年誕生於澎湖廳林投澳雙頭跨社。 2.嘉慶18 (1813) 年13歲,通過臺灣學政道考,入臺灣府學為附生。 3.嘉慶19 (1814) 年14歲,歲考錄取第一等第一名,依序補為澎湖廳廩生。 4.道光5 (1825) 年25歲,再次赴鄉試,落榜之後首次回金門瓊林拜謁祖廟。 5.道光8 (1828) 年28歲,幫澎湖通判蔣鏞補輯《澎湖紀略續篇》,次年完成,但未刊行。 6.道光11 (1831) 年31歲,澎湖大旱,擔任澎湖廳義倉總董。 7.道光12 (1832) 年32歲,福建興泉永道長官周凱在澎湖賑災,廷蘭賦詩陳述澎湖風災的情形,周嘉許蔡生「海外英才今見之,如君始可與言詩」。《澎湖紀略續篇》經周凱削正並作序後付梓,名為《澎湖續篇》。 8.道光14 (1834) 年34歲,受聘主講臺灣縣引心書院(今臺南市)。 9.道光15 (1835) 年35歲,三赴福州省城鄉試,再度落榜,回澎時,遭遇颱風,船隻飄抵越南。次年歷經一百多天的水、陸路行程,於5月8日返回澎湖,之後刊行《海南雜著》一書。 10.道光17 (1837) 年37歲,被舉為丁酉科拔貢,四赴福州省城鄉試,並中劉志摶榜第31名舉人;同時擔任臺南崇文、引心及澎湖文石三書院講席。 11.道光20 (1840) 年40歲,與同儕林梅樹、呂世宜等人商校成刻恩師周凱《內自訟齋文集》,版藏呂氏「愛吾廬」。 12.道光22 (1842) 年42歲,澎湖廳前後任通判玉庚及王廷幹聯名贈匾「鄉國善士」,嘉許對賑災勸捐撫卹的表現。 13.道光23 (1843) 年43歲,代表澎湖廳上書乞留因案遭下獄的兵備道姚瑩;並立碑文及柱聯於金門瓊林「蔡氏宗祠」和「欽旌節孝」坊。 14.道光24 (1844) 年44歲,進京會試,中式孫毓溎榜209名,在北京紫禁城保和殿殿試為二甲61名,賜進士出身,即用知縣,籤制分發江西省。 15.道光26 (1846) 年46歲,回金門祭祖,為瓊林「一門三節坊」的中聯題字及當地「大道公宮」掛「至誠之道」匾;返澎後並在雙頭跨舊宅旁建「進士第」,並赴媽祖廟後殿清風閣上掛「功庇斯文」匾。 16.道光29 (1849) 年4-7月49歲,任江西省峽江縣知縣3個月。 17.咸豐2 (1852) 年52歲,任江西省鄉試同考官,冬改任南昌水利同知。 18.咸豐6 (1856) 年56歲,任江西省豐城縣知縣。 19.咸豐7 (1857) 年57歲,組織團練圍堵太平軍;勸捐修復豐城縣熊坊壋土隄等。 20.咸豐8 (1858) 年58歲,勸捐修復豐城縣境內多處土、石隄及被沙塞的糧田;也重修豐城縣縣治大堂及考棚;冬,因軍功保升同知賞載藍翎。 21.咸豐9 (1859) 年59歲,卒於江西省豐城縣知縣任內,並運棺回澎湖安葬。墓碑文字為「賜進士出身誥授奉政大夫任江西豐城縣蔡公香祖墓」,「奉政大夫」、「同知」為正五品符合五品以上官授誥命的「誥授」規制。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興仁里雙頭掛29號
經度119.611524
緯度23.550677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2-18/37b2da3d-8061-4d66-a661-cfa76c8f0fdb/照片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2-18/37b2da3d-8061-4d66-a661-cfa76c8f0fdb/照片1.jpg
name: : 照片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蔡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蔡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蔡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89
外觀特徵門廊面寬四點五公尺,深進約3.3公尺,正立面門樓為凹壽作法。其廂房為馬背硬山式作法,屋面為硬山燕尾屋脊,硓𥑮石砌築牆體。 蔡廷蘭進士第是道光26年(1846) 蔡廷蘭於中進士兩年後回鄉祭祖,在舊宅旁所建的宅第。類型上與澎湖一般民宅相同,僅在門楣及報廈屋面上正身採用燕尾作法,以及正廳門扇上之種種形式,表現出官宅的特殊性。
室內特徵建築物佔地約168平方公尺(51坪),面寬11公尺,進深15.3公尺,接近正方形,是四面有房中留天井澎湖傳統式民宅。正立面中央門楣有玄武岩石匾一方,陰刻「進士第」三字。磚牆面的正中央各有圓形泥塑「松鶴圖」鏤窗,疑是後人所改砌;鏤窗下方各有造型樸實粗壯的麒麟堵。正身屋脊燕尾起翹,正廳門為三關六扇門形式,中間門扇雕刻有「文章千古業、詩禮一家春」文字,固定在上額門楣的門印左右各刻有「閥」、「閱」,在在彰顯全澎唯一進士家族的地位。
使用情形由於蔡氏子孫並未對進士第大規模整修或改建,故整體結構至今大致上仍保存完整。 民國101(2012)年修復竣工 張玉璜建築師設計 澎匠營造工程公司施作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申請小型修繕進行補修。
現狀建築主體保存完整,部份牆面有風化現象且灰泥剝落嚴重,下間仔窗戶門板旋轉處有磨損。
網站名稱古藝小城.雙頭掛
網址https://m.facebook.com/XingrenCommunity/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0:32:0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興仁段
landSerialNo: : 542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鄉村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乙種建築用地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正面外觀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4ad06a35-5fec-4623-8fa4-ca545f9cb1f1/蔡廷蘭進士第-正面外觀.jpg
2::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大門外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175f1906-d664-4526-8e1f-eb059b64e027/蔡廷蘭進士第-大門外觀.jpg
3::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中庭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7cf5a18a-ebb7-45a0-9ab5-8aa15c80e529/蔡廷蘭進士第-中庭.jpg
4::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和為貴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6b6d7700-883a-4a9a-8812-5b8a69bfb4ad/蔡廷蘭進士第-和為貴.jpg
5::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安之居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778343c3-749d-412f-943d-eeed2d0d693e/蔡廷蘭進士第-安之居.jpg
6::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香祖詩集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c97c79c6-a66c-41e0-b20f-852ecb034a84/蔡廷蘭進士第-香祖詩集.jpg
7::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展示物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c5fb3daa-3eb1-4d6a-b744-4fdf52c0bb2a/蔡廷蘭進士第-展示物.jpg
8::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外牆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55c34bbd-6eab-4bec-8b85-f470edcfb70d/蔡廷蘭進士第-外牆.jpg
9::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修復落成碑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22e82e16-9ab4-44b9-a55f-e5a3ad0b1c12/蔡廷蘭進士第-修復落成碑.jpg
10::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照片1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3d09888e-f102-4939-9db1-4d222b8e20a4/蔡廷蘭進士第-照片1.jpg
11::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照片2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da44d5d5-e890-4b47-8362-e0bf04bed0db/蔡廷蘭進士第-照片2.jpg
12::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相關剪報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e29497fc-05d8-4517-8838-3b101420563f/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相關剪報.jpg
13::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修復大事紀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00b5b918-aede-4974-9010-23610f5297dc/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修復大事紀.jpg
14::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傳奇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ed5eda13-eb62-4398-a3e0-04a171bb3f5c/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傳奇.jpg
15::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抓週儀式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26363dee-bc8b-4a81-9247-31124554c7bb/蔡廷蘭進士第-抓週儀式.jpg
16::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中庭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0f91bd2e-94d7-41ef-bdd9-5c808b79b45e/蔡廷蘭進士第-中庭2.jpg
17::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e41404f2-3ad6-4d48-95da-77ce728ab784/蔡廷蘭進士第-內部.jpg
18::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2a8fd201-9b45-48aa-b970-e3ee813068e8/蔡廷蘭進士第-內部1.jpg
19::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7760bff9-2403-49c8-8ab1-1857c5e309f3/蔡廷蘭進士第-11.jpg
20::
mediaName: : 正面右側花窗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8ce2dec5-8dff-489a-a676-fe95cc0b4c92/正面右側花窗.jpg
21::
mediaName: : 正面左側花窗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7397331e-ceed-411d-ae0e-ec274d93cd01/正面左側花窗.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06/bff0f579-4ba7-4e7a-b33d-85057b0d233a/公告公文.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18/6f5a08ec-49f9-451b-b5de-0aeaf58f13c6/地籍資料.jpg
repImgId96706
案件編號: 19851127000089
個案名稱: 蔡廷蘭進士第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澎湖興仁蔡進士第位於今馬公市東南方興仁里上村,為澎湖進士蔡廷蘭高中進士後所建,自道光26(1846)年至今,已有150年之久。澎湖興仁舊名雙頭掛,位於澎湖拱北山與獅山中間地帶,因村落居兩山頭中而得名。開拓之初,大抵為半漁半農的生活方式,其後墾地日漸向內地擴張,離海港漸遠,而耕地日增,農業逐漸取代漁業。聚落分頂村、東村;頂村,大抵為蔡氏族人所聚居,有祖廟蔡氏濟陽堂一座。興仁蔡氏後裔蔡廷蘭,於道光24(1844)年中式,成為澎湖本地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進士。進士蔡廷蘭生於嘉慶6(1801)年,十三歲即以稚年補生員,後入學府,屢試屢中,補澎湖廳稟生。為人廉靜,好讀書,先後主崇文書院、引心書院及文石書院講習。道光17(1837)年秋試中舉人。道光24(1844)年春晉京會試,中進士,以即用知縣分發江西省。此後仕途多在大陸內地,任官累遷至同知,咸豐9(1859)年以病歿於任所。蔡進士中進士後三年,即道光26(1846)年,回鄉祭祖,便在雙頭掛舊宅右邊建進士第,以光耀門楣。由於蔡進士一生仕途皆在外地,進士第的興築,其象徵的意義大於實際宅第的意義。進士第的建築特色是門廊面寬四點五公尺,深進約三點三公尺,正立面為凹壽式作法。其廂房為馬背硬山式作法,屋面為硬山燕尾屋脊,為澎湖民宅中唯一有燕尾作法。宅第中其他建築作法及裝飾,亦頗為精緻。由於蔡氏子孫並未對進士第大規模整修或改建,故整體結構至今大致上仍保存完整,但因日久失修,澎湖縣政府於民國100-101(2011-2012)年進行修復工程,恢復進士第以往容貌。 三任澎湖文石書院山長的林豪曾應蔡廷蘭哲嗣蔡繼漸之請託,寫有〈奉政大夫署豐城縣知縣秋園先生墓誌銘〉,內中有銘文讚賞: 泱泱東海,寶氣所鍾,必有奇士,梃生其中, 矯矯蔡公,人中之驥,早擢巍科,出為名吏, 我生已晚,敬謁德門,搜牢遺集,瓣香猶存, 翼翼名區,芳躅斯在,流澤孔長,繩繩未艾。 能參加科舉殿試榮獲二甲61名,為台籍人士名次最佳,足可表現蔡廷蘭文才;遭風漂流安南經歷步履之遠;江西省任官品階之高在當時的澎湖地區是絕無僅有的;更是澎湖唯一的進士,享有「開澎進士」之稱。 以年表方式列出蔡廷蘭的一生59載的行誼: 1.嘉慶6 (1801) 年誕生於澎湖廳林投澳雙頭跨社。 2.嘉慶18 (1813) 年13歲,通過臺灣學政道考,入臺灣府學為附生。 3.嘉慶19 (1814) 年14歲,歲考錄取第一等第一名,依序補為澎湖廳廩生。 4.道光5 (1825) 年25歲,再次赴鄉試,落榜之後首次回金門瓊林拜謁祖廟。 5.道光8 (1828) 年28歲,幫澎湖通判蔣鏞補輯《澎湖紀略續篇》,次年完成,但未刊行。 6.道光11 (1831) 年31歲,澎湖大旱,擔任澎湖廳義倉總董。 7.道光12 (1832) 年32歲,福建興泉永道長官周凱在澎湖賑災,廷蘭賦詩陳述澎湖風災的情形,周嘉許蔡生「海外英才今見之,如君始可與言詩」。《澎湖紀略續篇》經周凱削正並作序後付梓,名為《澎湖續篇》。 8.道光14 (1834) 年34歲,受聘主講臺灣縣引心書院(今臺南市)。 9.道光15 (1835) 年35歲,三赴福州省城鄉試,再度落榜,回澎時,遭遇颱風,船隻飄抵越南。次年歷經一百多天的水、陸路行程,於5月8日返回澎湖,之後刊行《海南雜著》一書。 10.道光17 (1837) 年37歲,被舉為丁酉科拔貢,四赴福州省城鄉試,並中劉志摶榜第31名舉人;同時擔任臺南崇文、引心及澎湖文石三書院講席。 11.道光20 (1840) 年40歲,與同儕林梅樹、呂世宜等人商校成刻恩師周凱《內自訟齋文集》,版藏呂氏「愛吾廬」。 12.道光22 (1842) 年42歲,澎湖廳前後任通判玉庚及王廷幹聯名贈匾「鄉國善士」,嘉許對賑災勸捐撫卹的表現。 13.道光23 (1843) 年43歲,代表澎湖廳上書乞留因案遭下獄的兵備道姚瑩;並立碑文及柱聯於金門瓊林「蔡氏宗祠」和「欽旌節孝」坊。 14.道光24 (1844) 年44歲,進京會試,中式孫毓溎榜209名,在北京紫禁城保和殿殿試為二甲61名,賜進士出身,即用知縣,籤制分發江西省。 15.道光26 (1846) 年46歲,回金門祭祖,為瓊林「一門三節坊」的中聯題字及當地「大道公宮」掛「至誠之道」匾;返澎後並在雙頭跨舊宅旁建「進士第」,並赴媽祖廟後殿清風閣上掛「功庇斯文」匾。 16.道光29 (1849) 年4-7月49歲,任江西省峽江縣知縣3個月。 17.咸豐2 (1852) 年52歲,任江西省鄉試同考官,冬改任南昌水利同知。 18.咸豐6 (1856) 年56歲,任江西省豐城縣知縣。 19.咸豐7 (1857) 年57歲,組織團練圍堵太平軍;勸捐修復豐城縣熊坊壋土隄等。 20.咸豐8 (1858) 年58歲,勸捐修復豐城縣境內多處土、石隄及被沙塞的糧田;也重修豐城縣縣治大堂及考棚;冬,因軍功保升同知賞載藍翎。 21.咸豐9 (1859) 年59歲,卒於江西省豐城縣知縣任內,並運棺回澎湖安葬。墓碑文字為「賜進士出身誥授奉政大夫任江西豐城縣蔡公香祖墓」,「奉政大夫」、「同知」為正五品符合五品以上官授誥命的「誥授」規制。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興仁里雙頭掛29號
經度: 119.611524
緯度: 23.550677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2-18/37b2da3d-8061-4d66-a661-cfa76c8f0fdb/照片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2-18/37b2da3d-8061-4d66-a661-cfa76c8f0fdb/照片1.jpg
name: : 照片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蔡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蔡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蔡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89
外觀特徵: 門廊面寬四點五公尺,深進約3.3公尺,正立面門樓為凹壽作法。其廂房為馬背硬山式作法,屋面為硬山燕尾屋脊,硓𥑮石砌築牆體。 蔡廷蘭進士第是道光26年(1846) 蔡廷蘭於中進士兩年後回鄉祭祖,在舊宅旁所建的宅第。類型上與澎湖一般民宅相同,僅在門楣及報廈屋面上正身採用燕尾作法,以及正廳門扇上之種種形式,表現出官宅的特殊性。
室內特徵: 建築物佔地約168平方公尺(51坪),面寬11公尺,進深15.3公尺,接近正方形,是四面有房中留天井澎湖傳統式民宅。正立面中央門楣有玄武岩石匾一方,陰刻「進士第」三字。磚牆面的正中央各有圓形泥塑「松鶴圖」鏤窗,疑是後人所改砌;鏤窗下方各有造型樸實粗壯的麒麟堵。正身屋脊燕尾起翹,正廳門為三關六扇門形式,中間門扇雕刻有「文章千古業、詩禮一家春」文字,固定在上額門楣的門印左右各刻有「閥」、「閱」,在在彰顯全澎唯一進士家族的地位。
使用情形: 由於蔡氏子孫並未對進士第大規模整修或改建,故整體結構至今大致上仍保存完整。 民國101(2012)年修復竣工 張玉璜建築師設計 澎匠營造工程公司施作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申請小型修繕進行補修。
現狀: 建築主體保存完整,部份牆面有風化現象且灰泥剝落嚴重,下間仔窗戶門板旋轉處有磨損。
網站名稱: 古藝小城.雙頭掛
網址: https://m.facebook.com/XingrenCommunity/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0:32: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興仁段
landSerialNo: : 542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鄉村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乙種建築用地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正面外觀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4ad06a35-5fec-4623-8fa4-ca545f9cb1f1/蔡廷蘭進士第-正面外觀.jpg
2::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大門外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175f1906-d664-4526-8e1f-eb059b64e027/蔡廷蘭進士第-大門外觀.jpg
3::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中庭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7cf5a18a-ebb7-45a0-9ab5-8aa15c80e529/蔡廷蘭進士第-中庭.jpg
4::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和為貴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6b6d7700-883a-4a9a-8812-5b8a69bfb4ad/蔡廷蘭進士第-和為貴.jpg
5::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安之居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778343c3-749d-412f-943d-eeed2d0d693e/蔡廷蘭進士第-安之居.jpg
6::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香祖詩集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c97c79c6-a66c-41e0-b20f-852ecb034a84/蔡廷蘭進士第-香祖詩集.jpg
7::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展示物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c5fb3daa-3eb1-4d6a-b744-4fdf52c0bb2a/蔡廷蘭進士第-展示物.jpg
8::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外牆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55c34bbd-6eab-4bec-8b85-f470edcfb70d/蔡廷蘭進士第-外牆.jpg
9::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修復落成碑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22e82e16-9ab4-44b9-a55f-e5a3ad0b1c12/蔡廷蘭進士第-修復落成碑.jpg
10::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照片1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3d09888e-f102-4939-9db1-4d222b8e20a4/蔡廷蘭進士第-照片1.jpg
11::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照片2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da44d5d5-e890-4b47-8362-e0bf04bed0db/蔡廷蘭進士第-照片2.jpg
12::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相關剪報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e29497fc-05d8-4517-8838-3b101420563f/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相關剪報.jpg
13::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修復大事紀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00b5b918-aede-4974-9010-23610f5297dc/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修復大事紀.jpg
14::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傳奇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ed5eda13-eb62-4398-a3e0-04a171bb3f5c/蔡廷蘭進士第-蔡廷蘭傳奇.jpg
15::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抓週儀式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26363dee-bc8b-4a81-9247-31124554c7bb/蔡廷蘭進士第-抓週儀式.jpg
16::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中庭
takePhotoDate: : 20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23/0f91bd2e-94d7-41ef-bdd9-5c808b79b45e/蔡廷蘭進士第-中庭2.jpg
17::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e41404f2-3ad6-4d48-95da-77ce728ab784/蔡廷蘭進士第-內部.jpg
18::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2a8fd201-9b45-48aa-b970-e3ee813068e8/蔡廷蘭進士第-內部1.jpg
19::
mediaName: : 蔡廷蘭進士第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7760bff9-2403-49c8-8ab1-1857c5e309f3/蔡廷蘭進士第-11.jpg
20::
mediaName: : 正面右側花窗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8ce2dec5-8dff-489a-a676-fe95cc0b4c92/正面右側花窗.jpg
21::
mediaName: : 正面左側花窗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7397331e-ceed-411d-ae0e-ec274d93cd01/正面左側花窗.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06/bff0f579-4ba7-4e7a-b33d-85057b0d233a/公告公文.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18/6f5a08ec-49f9-451b-b5de-0aeaf58f13c6/地籍資料.jpg
repImgId: 96706

# 澎湖縣政府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4

案件編號20071121000002
個案名稱馬公篤行十村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篤行十村眷舍的現址,在西城門外一帶,清朝初期是媽宮西南部居民的墳場及垃圾場,更西側海崖建有兵舍和砲台,並沒有百姓居住。日治初期,明治29(1896)年澎湖設立「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砲兵大隊的宿舍,大多以民有地或民家充用。明治44(1911)年遷移俗稱為「馬路西」的官有地上的墳墓,供陸軍省興建澎湖島重砲兵大隊的將校宿舍。在明治36(1903)年,媽宮被指定為台灣的兩處要塞之一,因而在清朝時期的練兵場興建營舍,設立「澎湖島要塞司令部」。同時興建有眷宿舍,目前的新復里復國路1至19號一帶是「澎湖島要塞司令部」軍官、下士官、軍屬的宿舍及馬廄,新復里新復路是重砲兵大隊經理部、兵役課、主計部尉官以上軍官宿舍,新復里新復路一巷是陸軍糧食運輸部的下士官宿舍,新復路二巷是重砲兵大隊本部的下士官宿舍。民國34(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翌年政府完成接收後,利用日軍的原有營舍成立「馬公要塞司令部」;民國38(1949)年,大陸撤退後來澎軍人更多,這些官舍由軍方接收做為軍眷的宿舍,因為人多屋少,常常一棟房舍進住2、3戶人家,各住戶又因為人口增加而加蓋一些違章的房間,以致形成有如大雜院的景象。民國48(1949)年,縣政府將陸軍眷舍拆除,改建為公共汽車管理處的新場站(修理站及總站),當時被拆屋的軍眷,在民國49(1950)年,將原本日治時期房舍的樑柱,移到篤行十村現址,改建成新復路二巷2、4、6、8、10、12、14號共七戶房舍。民國51(1962)年,在媽祖宮後的軍眷被拆除,遷移到新復路二巷16、18、20、22號。民國53(1964)年,在媽祖宮西側的軍眷因為佔用廟地而被拆除,遷移到新復路二巷16-1、16-2號。民國96(2007)年全體住戶遷至龍行新城。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澎湖縣眷村文化潛力普查期末報告》,澎湖縣文化局,2007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4::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篤行十村具有日式及光復後的特殊歷史特色,保存完整,其價值除建築本體外,聚落紋理及周圍環境更為其重點所在,目前澎湖只剩該處日式宿舍群,宜積極保留以留下歷史文物。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4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馬公市復興里
經度119.56098
緯度23.563858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7/photo/馬公篤行十村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7/photo/馬公篤行十村1.JPG
name: : 馬公篤行十村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1121000002
外觀特徵1.日式宿舍群的型態主要為獨棟建築及双併建築;官舍類型的分配係依據官階高低有一定規制。臨新復路者多為獨棟建築,沿復國路者則兼有之。 2.日式宿舍群的構造多為基礎抬高之木造雨淋板建築,屋頂鋪設日式煉瓦,室內以真壁(編竹夾泥牆)或拉門隔間。 3.民國49年後建造者其牆體部分,運用當地石材組成;屋頂鋪設水泥瓦。
室內特徵1.日式宿舍其空間由玄關、座敷(客廳)、居間、緣側(室外廊道)組成,並設有台所(廚房)、浴室、便所、押入(儲藏空間)等服務性空間。(請敘述該造物內部空間格局及陳設等) 2.民國49年後建造的房舍其空間包括客廳、房間、廚房。
使用情形1.目前部分眷舍由縣府文化局及旅遊處整修作為眷村資訊服務 站、及潘安邦紀念館及張雨生故事館等展館。 2.本府旅遊處將99-100年修復館舍新復路一巷2、4、4-1、6、6- 1號暨新復路二巷1、1-1、2、3、3-1、3-2、4、6、8、10、 12、14、16-1、16-2號等建物已委由沐聯構海灣建設開發股份 有限公司整建營運。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眷村範圍內之眷舍、媽宮城、順承門、原種植之植物(榕樹等)、篤行幼稚園、防空洞、洞庭地下總機、軍眷服務中心(現馬房)、單身退員宿舍、空軍防砲班設施、居民生活故事設施或名人住所等等。
現狀眷戶已遷移,目前縣府規畫修復開放中。 (1)民國96年:澎湖縣眷村文化潛力普查,澎湖縣文化局委託調查 (2)民國96年:「馬公篤行十村日式宿舍群」調查研究與活化再利用規劃計畫(台灣田野工廠有限公司) (3)民國97年:「澎湖縣歷史建築馬公篤行十村細部調查研究、測繪暨修復規劃計畫」(樹德科技大學) (4)民國98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篤行十村設置眷村文化園區評估計畫」(中原大學景觀學系) (5)民國98-102年:澎湖縣歷史建築「馬公市篤行十村」示範修復工程計畫(規劃設計:吳享隆建築師事務所;施工:東久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監造:林世超建築師事務所)。 (6)民國102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篤行十村(時光迴廊等9戶)修復工程規劃設計案(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 (7)民國103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篤行十村(新復路5號)因應計畫(林世超建築師事務所
是否開放1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眷村資訊服務站 週三至週日 09:00-12:00、14:00-17:00 週一、週二及國定假日休館 *潘安邦紀念館、張雨生故事館 4月到9月:08:00-12:00、14:00-18:00 10月到3月:08:00-12:00、13:30-17:30 除夕休館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9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637001133號
公告日期: : 2007-11-21 09:17:1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7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1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6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63-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24/1de218c6-49f6-4029-b52f-0dfad3c914fb/公告公文.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319/photo/6954b72b-83ce-4327-8ecb-36b78d9e86db.pdf
repImgId3622
案件編號: 20071121000002
個案名稱: 馬公篤行十村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篤行十村眷舍的現址,在西城門外一帶,清朝初期是媽宮西南部居民的墳場及垃圾場,更西側海崖建有兵舍和砲台,並沒有百姓居住。日治初期,明治29(1896)年澎湖設立「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砲兵大隊的宿舍,大多以民有地或民家充用。明治44(1911)年遷移俗稱為「馬路西」的官有地上的墳墓,供陸軍省興建澎湖島重砲兵大隊的將校宿舍。在明治36(1903)年,媽宮被指定為台灣的兩處要塞之一,因而在清朝時期的練兵場興建營舍,設立「澎湖島要塞司令部」。同時興建有眷宿舍,目前的新復里復國路1至19號一帶是「澎湖島要塞司令部」軍官、下士官、軍屬的宿舍及馬廄,新復里新復路是重砲兵大隊經理部、兵役課、主計部尉官以上軍官宿舍,新復里新復路一巷是陸軍糧食運輸部的下士官宿舍,新復路二巷是重砲兵大隊本部的下士官宿舍。民國34(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翌年政府完成接收後,利用日軍的原有營舍成立「馬公要塞司令部」;民國38(1949)年,大陸撤退後來澎軍人更多,這些官舍由軍方接收做為軍眷的宿舍,因為人多屋少,常常一棟房舍進住2、3戶人家,各住戶又因為人口增加而加蓋一些違章的房間,以致形成有如大雜院的景象。民國48(1949)年,縣政府將陸軍眷舍拆除,改建為公共汽車管理處的新場站(修理站及總站),當時被拆屋的軍眷,在民國49(1950)年,將原本日治時期房舍的樑柱,移到篤行十村現址,改建成新復路二巷2、4、6、8、10、12、14號共七戶房舍。民國51(1962)年,在媽祖宮後的軍眷被拆除,遷移到新復路二巷16、18、20、22號。民國53(1964)年,在媽祖宮西側的軍眷因為佔用廟地而被拆除,遷移到新復路二巷16-1、16-2號。民國96(2007)年全體住戶遷至龍行新城。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澎湖縣眷村文化潛力普查期末報告》,澎湖縣文化局,2007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4::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篤行十村具有日式及光復後的特殊歷史特色,保存完整,其價值除建築本體外,聚落紋理及周圍環境更為其重點所在,目前澎湖只剩該處日式宿舍群,宜積極保留以留下歷史文物。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4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馬公市復興里
經度: 119.56098
緯度: 23.563858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7/photo/馬公篤行十村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7/photo/馬公篤行十村1.JPG
name: : 馬公篤行十村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1121000002
外觀特徵: 1.日式宿舍群的型態主要為獨棟建築及双併建築;官舍類型的分配係依據官階高低有一定規制。臨新復路者多為獨棟建築,沿復國路者則兼有之。 2.日式宿舍群的構造多為基礎抬高之木造雨淋板建築,屋頂鋪設日式煉瓦,室內以真壁(編竹夾泥牆)或拉門隔間。 3.民國49年後建造者其牆體部分,運用當地石材組成;屋頂鋪設水泥瓦。
室內特徵: 1.日式宿舍其空間由玄關、座敷(客廳)、居間、緣側(室外廊道)組成,並設有台所(廚房)、浴室、便所、押入(儲藏空間)等服務性空間。(請敘述該造物內部空間格局及陳設等) 2.民國49年後建造的房舍其空間包括客廳、房間、廚房。
使用情形: 1.目前部分眷舍由縣府文化局及旅遊處整修作為眷村資訊服務 站、及潘安邦紀念館及張雨生故事館等展館。 2.本府旅遊處將99-100年修復館舍新復路一巷2、4、4-1、6、6- 1號暨新復路二巷1、1-1、2、3、3-1、3-2、4、6、8、10、 12、14、16-1、16-2號等建物已委由沐聯構海灣建設開發股份 有限公司整建營運。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眷村範圍內之眷舍、媽宮城、順承門、原種植之植物(榕樹等)、篤行幼稚園、防空洞、洞庭地下總機、軍眷服務中心(現馬房)、單身退員宿舍、空軍防砲班設施、居民生活故事設施或名人住所等等。
現狀: 眷戶已遷移,目前縣府規畫修復開放中。 (1)民國96年:澎湖縣眷村文化潛力普查,澎湖縣文化局委託調查 (2)民國96年:「馬公篤行十村日式宿舍群」調查研究與活化再利用規劃計畫(台灣田野工廠有限公司) (3)民國97年:「澎湖縣歷史建築馬公篤行十村細部調查研究、測繪暨修復規劃計畫」(樹德科技大學) (4)民國98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篤行十村設置眷村文化園區評估計畫」(中原大學景觀學系) (5)民國98-102年:澎湖縣歷史建築「馬公市篤行十村」示範修復工程計畫(規劃設計:吳享隆建築師事務所;施工:東久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監造:林世超建築師事務所)。 (6)民國102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篤行十村(時光迴廊等9戶)修復工程規劃設計案(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 (7)民國103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篤行十村(新復路5號)因應計畫(林世超建築師事務所
是否開放: 1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眷村資訊服務站 週三至週日 09:00-12:00、14:00-17:00 週一、週二及國定假日休館 *潘安邦紀念館、張雨生故事館 4月到9月:08:00-12:00、14:00-18:00 10月到3月:08:00-12:00、13:30-17:30 除夕休館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9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637001133號
公告日期: : 2007-11-21 09:17:1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7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1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6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63-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24/1de218c6-49f6-4029-b52f-0dfad3c914fb/公告公文.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319/photo/6954b72b-83ce-4327-8ecb-36b78d9e86db.pdf
repImgId: 3622

# 澎湖縣政府 於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5

活動識別碼C2_315080600H_000029
活動名稱2016澎湖遠航馬拉松
描述一、活動宗旨:提倡全民體育,積極推展路跑活動,以增進國民之健康。 二、指導機關:教育部、交通部觀光局、外交部、僑委會。 三、主辦單位:澎湖縣政府、遠東航空公司。 四、承辦單位:澎湖縣體育會、樺福國際娛樂、創意實踐家企業有限公司。 五、協辦單位: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澎湖縣政府警察局、澎湖縣政府公共車船管理處、 澎湖縣政府消防局、澎湖縣政府衛生局、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澎湖工務段、澎湖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澎湖科技大學 澎湖縣旅館公會、 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馬公營業所、澎湖青年活動中心、澎湖縣立體育場、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國立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澎湖縣各國中小學、 澎湖縣各鄉市公所、澎湖縣各民間社團、澎湖防衛指揮部、澎湖後備指揮部、 台電澎湖區營業處、澎湖風島慢跑協會、澎湖有線電視公司、台灣郵政澎湖郵局。 六、競賽日期:105年11月13日(日)上午06:20開幕07:00開跑 七、競賽地點:澎湖馬公市觀音亭西?勝境 八、競賽項目: 比賽項目 全馬組/42km 半馬組/21km 挑戰組/10km 健走組/5km 報名費用 NT:1,000 NT:800 NT:600 NT:300 1 本賽事全馬組、半馬組、挑戰組採用拋棄式晶片,賽後晶片不需回收,無須收退保證金。 2 健走組不計成績、不計名次。 3 報到郵寄費用須另加(依照團體人數計算)。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 報名日期 2016年7月11日-2016年9月9日 報名資格 凡體能自我評估妥適無疑、喜愛運動有意願者,皆可報名參加。 (1如孕婦或有心臟、血管、糖尿病等方面病歷者請勿隱瞞病情並請勿參加) (2全馬組選手如未滿18歲,需檢附志願參賽聲明書) 限額 1,500人 2,000人 2,000人 2,000人 限時 6小時30分 4小時 2小時30分 1小時20分 起跑時間 07:00 07:10 07:20 07:30 衣物保管 105年11月
參與者(空)
地點澎湖馬公市觀音亭西?勝境
地址澎湖馬公市觀音亭西?勝境
電話886-6-9216521
單位澎湖縣政府、遠東航空公司。
開始時間2016/11/13
結束時間2016/7/13
Cycle001_0002359
Noncycle(空)
網站https://goo.gl/FWPBkI
圖1http://www.penghu-nsa.gov.tw/FileDownload/Scenery/Big/20160711095026831.JPG
圖1描述示意圖
圖2(空)
圖2描述(空)
圖3(空)
圖3描述(空)
經度座標119.56659
緯度座標23.55334
類別11
類別20
活動分類0
地圖(空)
旅遊資訊(空)
停車資訊(空)
收費(空)
備註(空)
組織名稱315080600H
更新時間2016/11/15
改變時間2016/9/22
縣市(空)
縣市碼(空)
鄉鎮市區(空)
活動識別碼: C2_315080600H_000029
活動名稱: 2016澎湖遠航馬拉松
描述: 一、活動宗旨:提倡全民體育,積極推展路跑活動,以增進國民之健康。 二、指導機關:教育部、交通部觀光局、外交部、僑委會。 三、主辦單位:澎湖縣政府、遠東航空公司。 四、承辦單位:澎湖縣體育會、樺福國際娛樂、創意實踐家企業有限公司。 五、協辦單位: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澎湖縣政府警察局、澎湖縣政府公共車船管理處、 澎湖縣政府消防局、澎湖縣政府衛生局、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 澎湖工務段、澎湖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澎湖科技大學 澎湖縣旅館公會、 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馬公營業所、澎湖青年活動中心、澎湖縣立體育場、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國立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澎湖縣各國中小學、 澎湖縣各鄉市公所、澎湖縣各民間社團、澎湖防衛指揮部、澎湖後備指揮部、 台電澎湖區營業處、澎湖風島慢跑協會、澎湖有線電視公司、台灣郵政澎湖郵局。 六、競賽日期:105年11月13日(日)上午06:20開幕07:00開跑 七、競賽地點:澎湖馬公市觀音亭西?勝境 八、競賽項目: 比賽項目 全馬組/42km 半馬組/21km 挑戰組/10km 健走組/5km 報名費用 NT:1,000 NT:800 NT:600 NT:300 1 本賽事全馬組、半馬組、挑戰組採用拋棄式晶片,賽後晶片不需回收,無須收退保證金。 2 健走組不計成績、不計名次。 3 報到郵寄費用須另加(依照團體人數計算)。 報名方式 網路報名 報名日期 2016年7月11日-2016年9月9日 報名資格 凡體能自我評估妥適無疑、喜愛運動有意願者,皆可報名參加。 (1如孕婦或有心臟、血管、糖尿病等方面病歷者請勿隱瞞病情並請勿參加) (2全馬組選手如未滿18歲,需檢附志願參賽聲明書) 限額 1,500人 2,000人 2,000人 2,000人 限時 6小時30分 4小時 2小時30分 1小時20分 起跑時間 07:00 07:10 07:20 07:30 衣物保管 105年11月
參與者: (空)
地點: 澎湖馬公市觀音亭西?勝境
地址: 澎湖馬公市觀音亭西?勝境
電話: 886-6-9216521
單位: 澎湖縣政府、遠東航空公司。
開始時間: 2016/11/13
結束時間: 2016/7/13
Cycle: 001_0002359
Noncycle: (空)
網站: https://goo.gl/FWPBkI
圖1: http://www.penghu-nsa.gov.tw/FileDownload/Scenery/Big/20160711095026831.JPG
圖1描述: 示意圖
圖2: (空)
圖2描述: (空)
圖3: (空)
圖3描述: (空)
經度座標: 119.56659
緯度座標: 23.55334
類別1: 1
類別2: 0
活動分類: 0
地圖: (空)
旅遊資訊: (空)
停車資訊: (空)
收費: (空)
備註: (空)
組織名稱: 315080600H
更新時間: 2016/11/15
改變時間: 2016/9/22
縣市: (空)
縣市碼: (空)
鄉鎮市區: (空)

# 澎湖縣政府 於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6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3c0855d73f77c92b4244865
活動名稱澎湖開拓館常設展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01/01 09:00:00
地址: :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0號
場地名稱: : 澎湖開拓館
是否售票: : Y
價格: : 全票+30;團體票+20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3/12/31 17:00:00
演出單位(中華民國)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折扣資訊團體票(10人以上團體) 免費:(1)65歲以上之老人;(2)110公分以下之小孩;(3)身心障礙者;(4)持有觀光局核發之導遊證、領隊證者。 洽詢電話:06-9278952
簡介說明澎湖縣長公館坐落在馬市治平路與忠孝路交叉路口,佔地有六百多坪,是日治時期澎湖廳長宮邸,民國24年(昭和十年)竣工落成,是一幢典型日本「大正-昭和」時期建築,建築風格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圓型的窗櫺、歐風八角窗、內開木質大門、日式拉門、日式屋頂、和澎湖特有的貓江石矮牆,顯現建築物的滄桑歲月,戶外庭園有百年古榕,高聳大葉欖仁與特有澎湖植物,提供優質休閒空間,與現有的縣府行政大樓(原澎湖廳舍)互相輝映,屬同一時期建築,深具地方歷史建築特色,在去年均登錄為澎湖的歷史建築來保存。縣長公館至今將近70年歷史,曾先後住過有二位官派的縣長和包括李玉林、徐詠黎、蔣祖武、呂安德、謝有溫、歐堅壯六位民選縣長,其中以李玉林縣長自第一屆至第三屆任內住了有九年五個月最久,但在第11屆王乾同縣長於民國81年10月任內病故之後閒置至今,包括之後的補選高植澎縣長、代理的陳丕積、鄭烈與現任的第14屆縣長賴峰偉等人都未再進住而閒置,但平時還有利用作為縣長宴請賓客的場所之一,這一段地方行政首長的公館的歷史也是地方自治施政上的一大史事。縣政府基於對保存歷史的使命感,加上近年來本土化意識帶動「澎湖學」熱潮,縣長賴峰偉上任大力推動開發與發揚澎湖的歷史意義,為保存縣長公館歷史建築風貌,發揮其文化機能再利用目標,將原建築規劃設置為「澎湖縣史館」,重新賦予歷史的意義,並列為施政重點。經縣府多方極力爭取,88年獲文建會(現為文化部)同意設置「澎湖開拓館」,並成立專案研究小組進行史料蒐集及研究,89年開工,軟硬體設備在今年6月完工,館內規劃設計包括:「澎湖開拓序曲」、「移民路迢迢」、「澎湖聚落拓墾」、「戰爭烽火澎湖」、「澎湖政經建設」、「澎湖文獻閱讀」、「澎湖官邸體驗區」等內部展示及庭園圍牆設置「航向澎湖島」、「媽祖聖績圖」等大型陶磚壁畫,不只要傳承過去的價值,更要開創發揚未來的價值。澎湖開拓館將系統展示澎湖開拓史料及文化,打造一處讓後代認識先民胼手胝足,開拓疆土的精神與智慧的文化空間,不僅是澎湖公有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的典範,更是澎湖開拓歷史的象徵,意義深重。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空)
推廣網址http://phkt.phhcc.gov.tw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活動起始日期2023/01/01
活動結束日期2023/12/31
點閱數80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3c0855d73f77c92b4244865
活動名稱: 澎湖開拓館常設展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01/01 09:00:00
地址: :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0號
場地名稱: : 澎湖開拓館
是否售票: : Y
價格: : 全票+30;團體票+20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3/12/31 17:00:00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折扣資訊: 團體票(10人以上團體) 免費:(1)65歲以上之老人;(2)110公分以下之小孩;(3)身心障礙者;(4)持有觀光局核發之導遊證、領隊證者。 洽詢電話:06-9278952
簡介說明: 澎湖縣長公館坐落在馬市治平路與忠孝路交叉路口,佔地有六百多坪,是日治時期澎湖廳長宮邸,民國24年(昭和十年)竣工落成,是一幢典型日本「大正-昭和」時期建築,建築風格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圓型的窗櫺、歐風八角窗、內開木質大門、日式拉門、日式屋頂、和澎湖特有的貓江石矮牆,顯現建築物的滄桑歲月,戶外庭園有百年古榕,高聳大葉欖仁與特有澎湖植物,提供優質休閒空間,與現有的縣府行政大樓(原澎湖廳舍)互相輝映,屬同一時期建築,深具地方歷史建築特色,在去年均登錄為澎湖的歷史建築來保存。縣長公館至今將近70年歷史,曾先後住過有二位官派的縣長和包括李玉林、徐詠黎、蔣祖武、呂安德、謝有溫、歐堅壯六位民選縣長,其中以李玉林縣長自第一屆至第三屆任內住了有九年五個月最久,但在第11屆王乾同縣長於民國81年10月任內病故之後閒置至今,包括之後的補選高植澎縣長、代理的陳丕積、鄭烈與現任的第14屆縣長賴峰偉等人都未再進住而閒置,但平時還有利用作為縣長宴請賓客的場所之一,這一段地方行政首長的公館的歷史也是地方自治施政上的一大史事。縣政府基於對保存歷史的使命感,加上近年來本土化意識帶動「澎湖學」熱潮,縣長賴峰偉上任大力推動開發與發揚澎湖的歷史意義,為保存縣長公館歷史建築風貌,發揮其文化機能再利用目標,將原建築規劃設置為「澎湖縣史館」,重新賦予歷史的意義,並列為施政重點。經縣府多方極力爭取,88年獲文建會(現為文化部)同意設置「澎湖開拓館」,並成立專案研究小組進行史料蒐集及研究,89年開工,軟硬體設備在今年6月完工,館內規劃設計包括:「澎湖開拓序曲」、「移民路迢迢」、「澎湖聚落拓墾」、「戰爭烽火澎湖」、「澎湖政經建設」、「澎湖文獻閱讀」、「澎湖官邸體驗區」等內部展示及庭園圍牆設置「航向澎湖島」、「媽祖聖績圖」等大型陶磚壁畫,不只要傳承過去的價值,更要開創發揚未來的價值。澎湖開拓館將系統展示澎湖開拓史料及文化,打造一處讓後代認識先民胼手胝足,開拓疆土的精神與智慧的文化空間,不僅是澎湖公有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的典範,更是澎湖開拓歷史的象徵,意義深重。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空)
推廣網址: http://phkt.phhcc.gov.tw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活動起始日期: 2023/01/01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2/31
點閱數: 80

# 澎湖縣政府 於 展覽資訊 - 7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3c0855d73f77c92b4244865
活動名稱澎湖開拓館常設展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01/01 09:00:00
地址: :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0號
場地名稱: : 澎湖開拓館
是否售票: : Y
價格: : 全票+30;團體票+20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3/12/31 17:00:00
演出單位(中華民國)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折扣資訊團體票(10人以上團體) 免費:(1)65歲以上之老人;(2)110公分以下之小孩;(3)身心障礙者;(4)持有觀光局核發之導遊證、領隊證者。 洽詢電話:06-9278952
簡介說明澎湖縣長公館坐落在馬市治平路與忠孝路交叉路口,佔地有六百多坪,是日治時期澎湖廳長宮邸,民國24年(昭和十年)竣工落成,是一幢典型日本「大正-昭和」時期建築,建築風格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圓型的窗櫺、歐風八角窗、內開木質大門、日式拉門、日式屋頂、和澎湖特有的貓江石矮牆,顯現建築物的滄桑歲月,戶外庭園有百年古榕,高聳大葉欖仁與特有澎湖植物,提供優質休閒空間,與現有的縣府行政大樓(原澎湖廳舍)互相輝映,屬同一時期建築,深具地方歷史建築特色,在去年均登錄為澎湖的歷史建築來保存。縣長公館至今將近70年歷史,曾先後住過有二位官派的縣長和包括李玉林、徐詠黎、蔣祖武、呂安德、謝有溫、歐堅壯六位民選縣長,其中以李玉林縣長自第一屆至第三屆任內住了有九年五個月最久,但在第11屆王乾同縣長於民國81年10月任內病故之後閒置至今,包括之後的補選高植澎縣長、代理的陳丕積、鄭烈與現任的第14屆縣長賴峰偉等人都未再進住而閒置,但平時還有利用作為縣長宴請賓客的場所之一,這一段地方行政首長的公館的歷史也是地方自治施政上的一大史事。縣政府基於對保存歷史的使命感,加上近年來本土化意識帶動「澎湖學」熱潮,縣長賴峰偉上任大力推動開發與發揚澎湖的歷史意義,為保存縣長公館歷史建築風貌,發揮其文化機能再利用目標,將原建築規劃設置為「澎湖縣史館」,重新賦予歷史的意義,並列為施政重點。經縣府多方極力爭取,88年獲文建會(現為文化部)同意設置「澎湖開拓館」,並成立專案研究小組進行史料蒐集及研究,89年開工,軟硬體設備在今年6月完工,館內規劃設計包括:「澎湖開拓序曲」、「移民路迢迢」、「澎湖聚落拓墾」、「戰爭烽火澎湖」、「澎湖政經建設」、「澎湖文獻閱讀」、「澎湖官邸體驗區」等內部展示及庭園圍牆設置「航向澎湖島」、「媽祖聖績圖」等大型陶磚壁畫,不只要傳承過去的價值,更要開創發揚未來的價值。澎湖開拓館將系統展示澎湖開拓史料及文化,打造一處讓後代認識先民胼手胝足,開拓疆土的精神與智慧的文化空間,不僅是澎湖公有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的典範,更是澎湖開拓歷史的象徵,意義深重。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空)
推廣網址http://phkt.phhcc.gov.tw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活動起始日期2023/01/01
活動結束日期2023/12/31
點閱數80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3c0855d73f77c92b4244865
活動名稱: 澎湖開拓館常設展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01/01 09:00:00
地址: :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0號
場地名稱: : 澎湖開拓館
是否售票: : Y
價格: : 全票+30;團體票+20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3/12/31 17:00:00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折扣資訊: 團體票(10人以上團體) 免費:(1)65歲以上之老人;(2)110公分以下之小孩;(3)身心障礙者;(4)持有觀光局核發之導遊證、領隊證者。 洽詢電話:06-9278952
簡介說明: 澎湖縣長公館坐落在馬市治平路與忠孝路交叉路口,佔地有六百多坪,是日治時期澎湖廳長宮邸,民國24年(昭和十年)竣工落成,是一幢典型日本「大正-昭和」時期建築,建築風格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圓型的窗櫺、歐風八角窗、內開木質大門、日式拉門、日式屋頂、和澎湖特有的貓江石矮牆,顯現建築物的滄桑歲月,戶外庭園有百年古榕,高聳大葉欖仁與特有澎湖植物,提供優質休閒空間,與現有的縣府行政大樓(原澎湖廳舍)互相輝映,屬同一時期建築,深具地方歷史建築特色,在去年均登錄為澎湖的歷史建築來保存。縣長公館至今將近70年歷史,曾先後住過有二位官派的縣長和包括李玉林、徐詠黎、蔣祖武、呂安德、謝有溫、歐堅壯六位民選縣長,其中以李玉林縣長自第一屆至第三屆任內住了有九年五個月最久,但在第11屆王乾同縣長於民國81年10月任內病故之後閒置至今,包括之後的補選高植澎縣長、代理的陳丕積、鄭烈與現任的第14屆縣長賴峰偉等人都未再進住而閒置,但平時還有利用作為縣長宴請賓客的場所之一,這一段地方行政首長的公館的歷史也是地方自治施政上的一大史事。縣政府基於對保存歷史的使命感,加上近年來本土化意識帶動「澎湖學」熱潮,縣長賴峰偉上任大力推動開發與發揚澎湖的歷史意義,為保存縣長公館歷史建築風貌,發揮其文化機能再利用目標,將原建築規劃設置為「澎湖縣史館」,重新賦予歷史的意義,並列為施政重點。經縣府多方極力爭取,88年獲文建會(現為文化部)同意設置「澎湖開拓館」,並成立專案研究小組進行史料蒐集及研究,89年開工,軟硬體設備在今年6月完工,館內規劃設計包括:「澎湖開拓序曲」、「移民路迢迢」、「澎湖聚落拓墾」、「戰爭烽火澎湖」、「澎湖政經建設」、「澎湖文獻閱讀」、「澎湖官邸體驗區」等內部展示及庭園圍牆設置「航向澎湖島」、「媽祖聖績圖」等大型陶磚壁畫,不只要傳承過去的價值,更要開創發揚未來的價值。澎湖開拓館將系統展示澎湖開拓史料及文化,打造一處讓後代認識先民胼手胝足,開拓疆土的精神與智慧的文化空間,不僅是澎湖公有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的典範,更是澎湖開拓歷史的象徵,意義深重。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空)
推廣網址: http://phkt.phhcc.gov.tw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活動起始日期: 2023/01/01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2/31
點閱數: 80

# 澎湖縣政府 於 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8

活動識別碼C2_315080000H_502290
活動名稱2022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
描述計畫緣起:我國國土在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之中,四面環海,獨特的是台灣除本島外,周圍有21處離島及64個澎湖列島,在3,561座大小山縱列中,台灣共有268座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國際級的高山,其中最高峰是玉山海拔3,952公尺,全島高山密度傲居世界之冠,其中高山縱谷間之峽谷Canyon地勢壯闊秀麗,其磅礡動人之地質地景又堪稱世界稀有。全島面積超過百分之七十八為山林,森林青翠,林相極豐富,又為世界奇觀之一。再者,台灣面積雖僅占全 球百分之0.025,但是海洋生物種類佔全球10%,陸域的物種數量約佔全球2.5%,生態多樣性,物種密度分布是居世界之首,令人讚嘆的Formosa在世界第一大洋之太平洋之中的一座 海島上,這高山大海如此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環境場域,加上交通便利發展,每年不但能吸引眾 多國外旅客、賞鳥客前來旅遊,也是發展國際面山面海教育訓練中心具絕佳條件。近年來戶外運動風潮逐漸興盛,但在基礎教育是缺乏的學習及準備下,台灣發生山難海 難的比例不減反增,使得面山面教育(T.W.N.Education)的推展及實行更顯得重要;惟如何讓國 內外旅客在享受美景之餘,亦能確保自身安全及落實環境永續,則是刻不容緩之實施方向。 爰此,年復一年不間斷地積極推動各級學校面山面海大會師及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 壇,希冀能透過學識分享及實際操作,培育莘莘學子從小具備親近山海的知識技能及面對廣 大世界之堅毅心志,讓面山面海教育在國內能由下至上、從學校至家庭層層深根,進而落實 面山面海教育推展之廣度及深度,不僅是培育社會之精英強民更是國家永續之基礎。壹、計畫項目一、 活動名稱:2022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二、 活動日期:中華民國111年09月16日起至111年12月30日止。三、活動目的:生長在台灣的子民,仳鄰高山,居處深海上,亙古千萬年來,面山面海。因此,我們應具有高度、有深度、有謙卑態度的國際公民素質。2019年山禁解除後,海域水域及空域,政府 高瞻遠矚看見未來,禁錮等於耗損等待枯竭而已。實際上台灣有獨特的高山大海環境,擁有 相當豐富的生態資源,物種單位面積密度又居世界之冠,人文更是多元族群融合的文化,這 正揭示了面山面海教育的重要性。面對全球環境之災難風險,除應參考國際救援能量整合及風險管理意識之提升,還包括國 內戶外緊急救護能量之建置,主責單位需建置為瞻,各縣市區域應逐步成立 Emergency Service 緊急救援服務與社區服務和各種災難救援與疏散支援,能透過產、官、學合作讓全 民能具備知識、認知與技能。得以應付大自然災變,因此,如何提升政府與民間救難隊員保 險制度之建立和討論策進之方案,如何有效整合及充分運用民力,促進社區互助與訓練,政 府應輔導成立台灣TRA(TaiwanRescueAssociation)實為重要且當然之重要目標。因此論壇的推展,終極目標是讓國人能追求超然卓越,迎接新世紀拓展生活智慧與藝術,國家邁向新 瑞士之國度。 貳、計畫目標: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是一場關注於山海環境、技能知識、身心靈啟發及安全 機制並主倡緊急救難應有主責單位之全方位發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從2011年 起推廣至今,透過舉辦論壇不間斷的努力,廣邀國內外領域專家、學者、政府單位代表及民 眾共同分享對談,從不同觀點進行深度思考與觀念突破,將山海知識普及化並融入生活,提 升各界對潛在風險及自我保護Ask Yourself的意識。歷年舉辦論壇,是一個關注於環境適應、提升技能知識與國民素養(面山學習高度,面海學 習深度,體驗生活的溫度,矜持生命的態度)之傳播。另一,則是安全機制之配套機制之建 置。藉由論壇引進多元素整合,培育上山下海勞動機會與帶動全方位之產、官、學以用發 展,帶給國人新視野新拓展,知往鑒今之論壇主軸:包括第一屆【往山走】、第二屆【我的山 脈。我的家。】、第三屆【登山管理、教育與自律】、第四屆【追求卓越。探索登山生活美 學】、第五屆【山海。我的家】、第六屆【面山面海教育】、第七屆【面山面海教育齊步走。國 家大發展往山海看】。第八屆【面山面海-安全先講究、安全早準備、平安回到家】、第九屆【我的生命價值來自土地倫理與文化根源】、第十屆【人類求生存與大自然原力HumanSurvivalandTheForceofNature】、今年2022年,第十一屆論壇主軸【完美台灣完整呈現】一 步一腳印運籌帷幄,每一步雖艱辛,但一步就有一腳印的改變契機可能。叁、論壇主軸:2022論壇的教育傳播具四大面向,當然山海安全是主軸是首要,反思過去到現在山海 因安全的理由或偏見而無法開放,使社會大眾对山海活動有疑慮及怯步,因此論壇的目的在 深植土地倫理與正確山海活動時之安全觀念及做法。接著第二面向即是保護生態也著實重 要。第三面向文化藝術及第四面向產業創新經濟產脈之營造。我們透過論壇的舉辦,邀約到 文化藝術,產業界的學者專家,針對台灣的山林與海洋在文化方面,產業方面提出各方面的 論述,推動山林海洋的文化藝術及產業創新,使台灣的山海教育更加完善。人人親山林,人 人近海洋,山海安全機制更臻完備。詳細說明如下:一、山海安全著重國內戶外活動安全機制之推廣,諸如專業技能認證及戶外活動装備教學等,藉由論壇宣導,引領專業技能的發展與裝備需要與管道。使安全條件及風險意識的提升以保障生命安全。二、謙敬生態倡議土地倫理、環境教育及文化素養等深耕觀念,使各界重新省思「敬山敬海」的意識,共同守護美麗的山林及大海,留給下一代秀麗壯闊的自然生態與永續。 三、文化藝術 原住民文化的探究與發展是山海教育極為重要的一環,歷年來論壇邀集眾多原民專家學者進 行演講及分享,諸如「重新學習成為山海民族」、「山域安全與原住民揹工之權益維護」、「原住民的生態智慧與山林環境河川保育」等,以多元廣泛的面向重新審視國民基礎教育。四、產業創新營造發展山海事業發展與臺灣文化及產業有著深厚的連結,隨著2020年山林解禁,山海相關產業將迎來轉型,希冀透過國內山海新潛力、產業創新思維等講座,為相關事業開啟永續發展新視野。肆、說帖(主軸活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說帖本會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發展山域、水域之教育 促進面海面山教育訓練機構之設立,傳播生命價值與正確進山親海之觀念和知識及技能,提 昇國人健康的身心靈及了解本身生活的土地倫理並促進國際戶外領域交流為宗旨。2022年三大主要推展事項包括:一、定向越野活動二、個人指位無線電示標(PLB) 三、全身安全簡易吊帶Fullbodywebbing harness。說明如下:一、定向越野活動。簡介:Orienteering「定向越野」運動,是一種由參與活動的人員憑藉著定向地圖及各種定 向導航技術的正確使用,在活動區域內從起點逐一的到訪各個檢查點並完成註記後回到終 點,以全程使用時間最少而且正確到訪各檢查點的紀錄,作為活動競賽的依據。 效益:促進民眾了解文化、在地認同感,達到親子互動及方位認知。 補充說明:(以下定向越野資料來源:澎湖西嶼二崁定向越野活動規劃-作者中華民國定向越 野協會賴韋綸)二、個人指位無線電示標(PLB)。何謂個人遇險指標器(PLB)PLB是遇險無線電信標,可將有關個人的位置資訊直接傳輸到搜索和救援部隊,讓他們知道 所有求救者處於嚴重和迫在眉睫的危險之中。為什麼如此重要?註冊 EPIRB、ELT 或PLB是美國和大多數國家/地區的法律要求。註冊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您的信標被啟動,搜索和救援隊將如何知道您是誰,並且提供的聯繫人可能能夠提供有關您的 特定旅行計劃的資訊。在沒有信息的情況下,搜索和救援行動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開始。三、全身安全簡易吊帶Fullbodywebbing harness:市面常見制式全身式或半身式吊帶,取得價格高且重量較重不易攜帶,因個人自救確保應著重輕便、取得方便、價位低,安全性質高,所以推廣全身式簡易吊帶,普及於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及山林工作者。當Fullbodywebbingharness全身安全吊帶你進行有繩索確保安全的攀岩、上登、下降、高繞危險地形通過及需要吊掛在安全吊帶上時,增加安全確保及舒適度至關重要。尺寸對照建議表身高及體重 扁帶上下半身尺寸長度建議150~16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30CM,下半身約330CM160~17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50CM,下半身約350CM170~18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70CM,下半身約370CM伍、特別說明的是原住民文化的探究與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根本一環《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救難機制論壇)》2013-2021,第2~10屆,原住民相關論文或文章及歌詞和儀式等。1.一好 二、2014年第2屆《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全蔣清,〈布農族和台灣山難救援〉2.Jim Duff,〈揹工安全〉3.亞榮隆•撒可努,〈飛鼠大學課程分享〉4.史添發,〈獵人與我〉5.馬躍.比吼,〈話談原住民〉三、2015年第3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6.張雅慈、史添發,〈南二段及全國步道管理-以玉山為例、揹工角色〉7.邦卡兒.海放南,〈原住民登山挑戰與發展〉8.全蔣清、方良吉,〈高山揹工發展與挑戰〉9.田金城、亞榮隆.撒可努、卡法司.達紀斯島嵐,〈部落文化與台灣登山發展〉 四、2016年第4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洪天送,〈原住民起源與琉璃珠〉 2.打琥,〈淺談布農族的生活禁忌〉3.邦卡兒.海放南,〈玉山國家公園與布農族〉 4.全蔣清,〈布農卡里布灣登山社發 展經驗與挑戰〉 5.史添發,〈獵人文化與時代的衝擊〉 6.內本鹿文化工作室,〈重返 內本鹿〉紀錄片欣賞討論 7.馬男,〈台東布農族登山發展經驗與挑戰〉8. Ramesh Raj Simkhada,〈尼泊爾經驗分享:嚮導養成與揹工勞顧關係〉9.乜寇.索克魯曼,〈綜合座談:獵人文化、嚮導養成、規範管理、策略聯盟〉10.高俊宏,〈神鬼獵人與原住民〉五、2017年第5屆《面山面海教育與救難機制論壇》1.Jim Duff,〈山域安全與原住民揹工〉 2.許傳盛,〈重新學習成為山海民族〉3.邦卡兒.海放南,〈原住民神話傳說與故事〉六、2018年第6屆《面山面海教育與救難機制論壇》1. 邦卡兒.海放男,〈原住民的生態智慧與山林環境河川保育〉 七、2020年第九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 史添發 , 2. 史添發 獵人的成長教育 3. 全慈豪(NieqoSoqluman)-人與山的距離 4.布農族詩人沙力浪(SalizanTakisvilainan)- 用頭袋背起一座座山 5.黃雅憶(panay)布農族的女人與山的關係. 6.劉曼儀 山裡 有Bunun,以部落為師-內本鹿pasnanavan山林教育推動經驗之分享 7.乜寇.索克魯曼-東谷沙飛傳奇 8. 山裡有Bunun,以部落為師 -內本鹿pasnanavan山林教育推 動經驗之分享八、2021年第十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 乜寇NeqouMalas台灣生態與原住民2. 卜窘 人權與法治教育課程-獵人議題與部落返鄉認同: a.卡那卡那富族祈福福儀式及布農族報戰功b. 祭儀儀式步驟與典故 陸、特聘國外專業講師: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International Cospas-Sarsat)在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 民航組織(ICAO)股、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MSO)..等國際組織推 動下建立全球海上預險及安全系統GMDSS,搜救通信中一環,提供陸(PLB)、海(EPIRB)、空(ELT)災難之國際級衛星定位搜救系統,是陸海空搜救最後一道防線,不能以 商用行動通信完全替代的,這是正確觀念必須反正。再者山區廣設基地台,這是追逐20年 前的需求,現今未來衛星快速發展及環保意識高升,起碼的判斷力不能再因懶惰而誤判, 釀成的後果是災難。因此,特聘專家來台交流溝通。Biography - Jim KingJim King is Vice President of Ovik Inc., a consulting engineering firm in Ottawa, Canada. He is part of a team developing and tes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satellite systemfor search and rescue, known as MEOSAR. He has over 40years experience on various satellite systems, including those used for Search and Rescue, for maritime vessel tracking and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avigation and Internet services.In his previous jobs, Mr. King was the Director of Maj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s at CRC Canada, where he managed a number of satellite projects for the Canadian Space Agency, he had worked in London for 10 years in the Cospas-Sarsat Secretariat, and before that had worked on military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the Canadian Department of NationalDefence. In 1979 he started workingon designing, building and testing abrand new satellite systemfor search and rescue, called Cospas-Sarsat, and has now worked on it for over 40 years, initially developing the LEOSAR, then GEOSAR and now MEOSAR system. He has given several seminars and training courses and wrote chapters about Cospas-Sarsat in some books and magazines.Mr. Kinghasa Bachelor and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was a Canadian delegate atinternational meetings of Cospas-Sarsat,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and the United Nations. He also obtained an aircraft private pilot's licence and was an Astronaut candidate in the 1980s.JimKing是加拿大渥太華OvikInc.的顧問。他參與開發和測試下一代用於搜索和救援的衛星系統,即MEOSAR。他在用於搜索和救援、海事和資產跟踪以及寬帶衛星通信的衛星系統方面擁有30多年的經驗。King先生曾擔任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CRC) 的主要衛星通信項目主任,在此之前曾在英國倫敦的Inmarsat工作了10年。在他職業生涯的早期,Jim曾在加拿大國防部從事軍事導航和通信系統工作,並在1980年代在CRC 設計、建造和測試用於搜索和救援的新衛星系統,稱為Cospas-Sarsat。30多年來,他參加了100多次國際Cospas-Sarsat會議,並主持了其中幾次。他為這些會議撰寫並提交了200 多篇論文,舉辦了多次關於Cospas-Sarsat和MEOSAR的研討會和培訓課程,還撰寫了許多關於其他衛星系統的論文。King先生擁有工程學士學位(1971年,薩斯克大學)和工程碩士學位(1986年,渥太華大學),專攻衛星通信,並擁有飛機私人飛行員執照。他是安大略省專業工程師協會(PEO)和 安大略省專業工程師協會(OSPE)的成員,並且是Cospas-Sarsat、歐洲航天局和聯合國國際會議的加拿大代表。柒、指導單位:海洋委員會、內政部營建署、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縣政府、臺東縣政府、花蓮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澎湖縣政府教育處、基隆市政府教育處、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原住民族委員會。(消防署、文化部、立法院、教育部、等邀約中)。捌、主辦單位: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屏東縣政府、基隆市政府教育處、國立臺東大學、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澎湖縣風櫃國民小學、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高雄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嘉義縣政府教育局(邀約中)、花蓮縣政府教育處(研議中)。玖、協辦單位:國立金門農工職校、金門縣政府消防局、基隆市政府消防局、臺北市政府體育局、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雪霸公園管理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屏東林區管理處、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茂林區公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交通部航港局、消防署等邀約中)。拾、補助單位: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教育部體育署、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內政部營建署、台東林區管理處、海洋委員會、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觀光局、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委員會、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外交部、文化部等邀約中)
參與者經常從事登山活動之各界人士經常從事水域活動之各界人士各界社會人士大專院校師長學生大專高中社團高中高職師長學生
地點澎湖遊客中心、金門國家公園、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國立體育大學、南投水里工商職校、臺北市消防訓練中心、體育署、臺東大學 、基隆市消防局、花蓮玉里、東華大學、茂林國家風景區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金門縣金寧鄉、屏東縣恆春鎮、桃園市龜山區、南投縣水里鄉、臺北市內湖區、臺北市中山區、臺東市大學路二段、基隆市安樂區、高雄市茂林區
Region臺北市
Town中山區
電話886-953547199
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
開始時間2022-09-16T08:00:00+08:00
結束時間2022-11-27T16:00:00+08:00
Cycle(空)
Noncycle(空)
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view/twn2022
圖1(空)
圖1描述(空)
圖2(空)
圖2描述(空)
圖3(空)
圖3描述(空)
經度座標119.606864
緯度座標23.556017
類別109
類別209
地圖(空)
旅遊資訊參考活動(報名)網址
停車資訊參考活動(報名)網址
收費不收費
備註拾肆、報名注意事項:於報名表及網路資訊註明下列事項:1. 請各參與人員自行依需要投保旅遊平安險。2. 本活動無報名費,報名後如因故未能參與,亦無退款事宜。3. 所填報名參加本活動之個人資料,僅供本活動相關用途使用。4. 報名者本人同意所提個人資料作為大會活動使用。拾伍、活動保險:本活動全程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請各參與人員自行依需要投保人身險)保險範圍含本論壇活動所有場地及參與人員1. 每一個人身體傷亡:NT*3,000,000元2. 每一意外事故傷亡:NT15,000,000元3. 每一意外財物損失:NT*2,000,000元拾陸、防疫措施:1.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規範辦理。2.落實防疫安全措施。3.控管參與人數。4.隨時掌握疫情發展。5.視疫情狀況某些場次可能取消或延期舉辦。
活動識別碼: C2_315080000H_502290
活動名稱: 2022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
描述: 計畫緣起:我國國土在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之中,四面環海,獨特的是台灣除本島外,周圍有21處離島及64個澎湖列島,在3,561座大小山縱列中,台灣共有268座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國際級的高山,其中最高峰是玉山海拔3,952公尺,全島高山密度傲居世界之冠,其中高山縱谷間之峽谷Canyon地勢壯闊秀麗,其磅礡動人之地質地景又堪稱世界稀有。全島面積超過百分之七十八為山林,森林青翠,林相極豐富,又為世界奇觀之一。再者,台灣面積雖僅占全 球百分之0.025,但是海洋生物種類佔全球10%,陸域的物種數量約佔全球2.5%,生態多樣性,物種密度分布是居世界之首,令人讚嘆的Formosa在世界第一大洋之太平洋之中的一座 海島上,這高山大海如此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環境場域,加上交通便利發展,每年不但能吸引眾 多國外旅客、賞鳥客前來旅遊,也是發展國際面山面海教育訓練中心具絕佳條件。近年來戶外運動風潮逐漸興盛,但在基礎教育是缺乏的學習及準備下,台灣發生山難海 難的比例不減反增,使得面山面教育(T.W.N.Education)的推展及實行更顯得重要;惟如何讓國 內外旅客在享受美景之餘,亦能確保自身安全及落實環境永續,則是刻不容緩之實施方向。 爰此,年復一年不間斷地積極推動各級學校面山面海大會師及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 壇,希冀能透過學識分享及實際操作,培育莘莘學子從小具備親近山海的知識技能及面對廣 大世界之堅毅心志,讓面山面海教育在國內能由下至上、從學校至家庭層層深根,進而落實 面山面海教育推展之廣度及深度,不僅是培育社會之精英強民更是國家永續之基礎。壹、計畫項目一、 活動名稱:2022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二、 活動日期:中華民國111年09月16日起至111年12月30日止。三、活動目的:生長在台灣的子民,仳鄰高山,居處深海上,亙古千萬年來,面山面海。因此,我們應具有高度、有深度、有謙卑態度的國際公民素質。2019年山禁解除後,海域水域及空域,政府 高瞻遠矚看見未來,禁錮等於耗損等待枯竭而已。實際上台灣有獨特的高山大海環境,擁有 相當豐富的生態資源,物種單位面積密度又居世界之冠,人文更是多元族群融合的文化,這 正揭示了面山面海教育的重要性。面對全球環境之災難風險,除應參考國際救援能量整合及風險管理意識之提升,還包括國 內戶外緊急救護能量之建置,主責單位需建置為瞻,各縣市區域應逐步成立 Emergency Service 緊急救援服務與社區服務和各種災難救援與疏散支援,能透過產、官、學合作讓全 民能具備知識、認知與技能。得以應付大自然災變,因此,如何提升政府與民間救難隊員保 險制度之建立和討論策進之方案,如何有效整合及充分運用民力,促進社區互助與訓練,政 府應輔導成立台灣TRA(TaiwanRescueAssociation)實為重要且當然之重要目標。因此論壇的推展,終極目標是讓國人能追求超然卓越,迎接新世紀拓展生活智慧與藝術,國家邁向新 瑞士之國度。 貳、計畫目標: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是一場關注於山海環境、技能知識、身心靈啟發及安全 機制並主倡緊急救難應有主責單位之全方位發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從2011年 起推廣至今,透過舉辦論壇不間斷的努力,廣邀國內外領域專家、學者、政府單位代表及民 眾共同分享對談,從不同觀點進行深度思考與觀念突破,將山海知識普及化並融入生活,提 升各界對潛在風險及自我保護Ask Yourself的意識。歷年舉辦論壇,是一個關注於環境適應、提升技能知識與國民素養(面山學習高度,面海學 習深度,體驗生活的溫度,矜持生命的態度)之傳播。另一,則是安全機制之配套機制之建 置。藉由論壇引進多元素整合,培育上山下海勞動機會與帶動全方位之產、官、學以用發 展,帶給國人新視野新拓展,知往鑒今之論壇主軸:包括第一屆【往山走】、第二屆【我的山 脈。我的家。】、第三屆【登山管理、教育與自律】、第四屆【追求卓越。探索登山生活美 學】、第五屆【山海。我的家】、第六屆【面山面海教育】、第七屆【面山面海教育齊步走。國 家大發展往山海看】。第八屆【面山面海-安全先講究、安全早準備、平安回到家】、第九屆【我的生命價值來自土地倫理與文化根源】、第十屆【人類求生存與大自然原力HumanSurvivalandTheForceofNature】、今年2022年,第十一屆論壇主軸【完美台灣完整呈現】一 步一腳印運籌帷幄,每一步雖艱辛,但一步就有一腳印的改變契機可能。叁、論壇主軸:2022論壇的教育傳播具四大面向,當然山海安全是主軸是首要,反思過去到現在山海 因安全的理由或偏見而無法開放,使社會大眾对山海活動有疑慮及怯步,因此論壇的目的在 深植土地倫理與正確山海活動時之安全觀念及做法。接著第二面向即是保護生態也著實重 要。第三面向文化藝術及第四面向產業創新經濟產脈之營造。我們透過論壇的舉辦,邀約到 文化藝術,產業界的學者專家,針對台灣的山林與海洋在文化方面,產業方面提出各方面的 論述,推動山林海洋的文化藝術及產業創新,使台灣的山海教育更加完善。人人親山林,人 人近海洋,山海安全機制更臻完備。詳細說明如下:一、山海安全著重國內戶外活動安全機制之推廣,諸如專業技能認證及戶外活動装備教學等,藉由論壇宣導,引領專業技能的發展與裝備需要與管道。使安全條件及風險意識的提升以保障生命安全。二、謙敬生態倡議土地倫理、環境教育及文化素養等深耕觀念,使各界重新省思「敬山敬海」的意識,共同守護美麗的山林及大海,留給下一代秀麗壯闊的自然生態與永續。 三、文化藝術 原住民文化的探究與發展是山海教育極為重要的一環,歷年來論壇邀集眾多原民專家學者進 行演講及分享,諸如「重新學習成為山海民族」、「山域安全與原住民揹工之權益維護」、「原住民的生態智慧與山林環境河川保育」等,以多元廣泛的面向重新審視國民基礎教育。四、產業創新營造發展山海事業發展與臺灣文化及產業有著深厚的連結,隨著2020年山林解禁,山海相關產業將迎來轉型,希冀透過國內山海新潛力、產業創新思維等講座,為相關事業開啟永續發展新視野。肆、說帖(主軸活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說帖本會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發展山域、水域之教育 促進面海面山教育訓練機構之設立,傳播生命價值與正確進山親海之觀念和知識及技能,提 昇國人健康的身心靈及了解本身生活的土地倫理並促進國際戶外領域交流為宗旨。2022年三大主要推展事項包括:一、定向越野活動二、個人指位無線電示標(PLB) 三、全身安全簡易吊帶Fullbodywebbing harness。說明如下:一、定向越野活動。簡介:Orienteering「定向越野」運動,是一種由參與活動的人員憑藉著定向地圖及各種定 向導航技術的正確使用,在活動區域內從起點逐一的到訪各個檢查點並完成註記後回到終 點,以全程使用時間最少而且正確到訪各檢查點的紀錄,作為活動競賽的依據。 效益:促進民眾了解文化、在地認同感,達到親子互動及方位認知。 補充說明:(以下定向越野資料來源:澎湖西嶼二崁定向越野活動規劃-作者中華民國定向越 野協會賴韋綸)二、個人指位無線電示標(PLB)。何謂個人遇險指標器(PLB)PLB是遇險無線電信標,可將有關個人的位置資訊直接傳輸到搜索和救援部隊,讓他們知道 所有求救者處於嚴重和迫在眉睫的危險之中。為什麼如此重要?註冊 EPIRB、ELT 或PLB是美國和大多數國家/地區的法律要求。註冊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您的信標被啟動,搜索和救援隊將如何知道您是誰,並且提供的聯繫人可能能夠提供有關您的 特定旅行計劃的資訊。在沒有信息的情況下,搜索和救援行動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開始。三、全身安全簡易吊帶Fullbodywebbing harness:市面常見制式全身式或半身式吊帶,取得價格高且重量較重不易攜帶,因個人自救確保應著重輕便、取得方便、價位低,安全性質高,所以推廣全身式簡易吊帶,普及於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及山林工作者。當Fullbodywebbingharness全身安全吊帶你進行有繩索確保安全的攀岩、上登、下降、高繞危險地形通過及需要吊掛在安全吊帶上時,增加安全確保及舒適度至關重要。尺寸對照建議表身高及體重 扁帶上下半身尺寸長度建議150~16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30CM,下半身約330CM160~17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50CM,下半身約350CM170~18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70CM,下半身約370CM伍、特別說明的是原住民文化的探究與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根本一環《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救難機制論壇)》2013-2021,第2~10屆,原住民相關論文或文章及歌詞和儀式等。1.一好 二、2014年第2屆《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全蔣清,〈布農族和台灣山難救援〉2.Jim Duff,〈揹工安全〉3.亞榮隆•撒可努,〈飛鼠大學課程分享〉4.史添發,〈獵人與我〉5.馬躍.比吼,〈話談原住民〉三、2015年第3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6.張雅慈、史添發,〈南二段及全國步道管理-以玉山為例、揹工角色〉7.邦卡兒.海放南,〈原住民登山挑戰與發展〉8.全蔣清、方良吉,〈高山揹工發展與挑戰〉9.田金城、亞榮隆.撒可努、卡法司.達紀斯島嵐,〈部落文化與台灣登山發展〉 四、2016年第4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洪天送,〈原住民起源與琉璃珠〉 2.打琥,〈淺談布農族的生活禁忌〉3.邦卡兒.海放南,〈玉山國家公園與布農族〉 4.全蔣清,〈布農卡里布灣登山社發 展經驗與挑戰〉 5.史添發,〈獵人文化與時代的衝擊〉 6.內本鹿文化工作室,〈重返 內本鹿〉紀錄片欣賞討論 7.馬男,〈台東布農族登山發展經驗與挑戰〉8. Ramesh Raj Simkhada,〈尼泊爾經驗分享:嚮導養成與揹工勞顧關係〉9.乜寇.索克魯曼,〈綜合座談:獵人文化、嚮導養成、規範管理、策略聯盟〉10.高俊宏,〈神鬼獵人與原住民〉五、2017年第5屆《面山面海教育與救難機制論壇》1.Jim Duff,〈山域安全與原住民揹工〉 2.許傳盛,〈重新學習成為山海民族〉3.邦卡兒.海放南,〈原住民神話傳說與故事〉六、2018年第6屆《面山面海教育與救難機制論壇》1. 邦卡兒.海放男,〈原住民的生態智慧與山林環境河川保育〉 七、2020年第九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 史添發 , 2. 史添發 獵人的成長教育 3. 全慈豪(NieqoSoqluman)-人與山的距離 4.布農族詩人沙力浪(SalizanTakisvilainan)- 用頭袋背起一座座山 5.黃雅憶(panay)布農族的女人與山的關係. 6.劉曼儀 山裡 有Bunun,以部落為師-內本鹿pasnanavan山林教育推動經驗之分享 7.乜寇.索克魯曼-東谷沙飛傳奇 8. 山裡有Bunun,以部落為師 -內本鹿pasnanavan山林教育推 動經驗之分享八、2021年第十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 乜寇NeqouMalas台灣生態與原住民2. 卜窘 人權與法治教育課程-獵人議題與部落返鄉認同: a.卡那卡那富族祈福福儀式及布農族報戰功b. 祭儀儀式步驟與典故 陸、特聘國外專業講師: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International Cospas-Sarsat)在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 民航組織(ICAO)股、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MSO)..等國際組織推 動下建立全球海上預險及安全系統GMDSS,搜救通信中一環,提供陸(PLB)、海(EPIRB)、空(ELT)災難之國際級衛星定位搜救系統,是陸海空搜救最後一道防線,不能以 商用行動通信完全替代的,這是正確觀念必須反正。再者山區廣設基地台,這是追逐20年 前的需求,現今未來衛星快速發展及環保意識高升,起碼的判斷力不能再因懶惰而誤判, 釀成的後果是災難。因此,特聘專家來台交流溝通。Biography - Jim KingJim King is Vice President of Ovik Inc., a consulting engineering firm in Ottawa, Canada. He is part of a team developing and tes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satellite systemfor search and rescue, known as MEOSAR. He has over 40years experience on various satellite systems, including those used for Search and Rescue, for maritime vessel tracking and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avigation and Internet services.In his previous jobs, Mr. King was the Director of Maj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s at CRC Canada, where he managed a number of satellite projects for the Canadian Space Agency, he had worked in London for 10 years in the Cospas-Sarsat Secretariat, and before that had worked on military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the Canadian Department of NationalDefence. In 1979 he started workingon designing, building and testing abrand new satellite systemfor search and rescue, called Cospas-Sarsat, and has now worked on it for over 40 years, initially developing the LEOSAR, then GEOSAR and now MEOSAR system. He has given several seminars and training courses and wrote chapters about Cospas-Sarsat in some books and magazines.Mr. Kinghasa Bachelor and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was a Canadian delegate atinternational meetings of Cospas-Sarsat,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and the United Nations. He also obtained an aircraft private pilot's licence and was an Astronaut candidate in the 1980s.JimKing是加拿大渥太華OvikInc.的顧問。他參與開發和測試下一代用於搜索和救援的衛星系統,即MEOSAR。他在用於搜索和救援、海事和資產跟踪以及寬帶衛星通信的衛星系統方面擁有30多年的經驗。King先生曾擔任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CRC) 的主要衛星通信項目主任,在此之前曾在英國倫敦的Inmarsat工作了10年。在他職業生涯的早期,Jim曾在加拿大國防部從事軍事導航和通信系統工作,並在1980年代在CRC 設計、建造和測試用於搜索和救援的新衛星系統,稱為Cospas-Sarsat。30多年來,他參加了100多次國際Cospas-Sarsat會議,並主持了其中幾次。他為這些會議撰寫並提交了200 多篇論文,舉辦了多次關於Cospas-Sarsat和MEOSAR的研討會和培訓課程,還撰寫了許多關於其他衛星系統的論文。King先生擁有工程學士學位(1971年,薩斯克大學)和工程碩士學位(1986年,渥太華大學),專攻衛星通信,並擁有飛機私人飛行員執照。他是安大略省專業工程師協會(PEO)和 安大略省專業工程師協會(OSPE)的成員,並且是Cospas-Sarsat、歐洲航天局和聯合國國際會議的加拿大代表。柒、指導單位:海洋委員會、內政部營建署、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縣政府、臺東縣政府、花蓮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澎湖縣政府教育處、基隆市政府教育處、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原住民族委員會。(消防署、文化部、立法院、教育部、等邀約中)。捌、主辦單位: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屏東縣政府、基隆市政府教育處、國立臺東大學、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澎湖縣風櫃國民小學、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高雄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嘉義縣政府教育局(邀約中)、花蓮縣政府教育處(研議中)。玖、協辦單位:國立金門農工職校、金門縣政府消防局、基隆市政府消防局、臺北市政府體育局、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雪霸公園管理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屏東林區管理處、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茂林區公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交通部航港局、消防署等邀約中)。拾、補助單位: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教育部體育署、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內政部營建署、台東林區管理處、海洋委員會、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觀光局、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委員會、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外交部、文化部等邀約中)
參與者: 經常從事登山活動之各界人士經常從事水域活動之各界人士各界社會人士大專院校師長學生大專高中社團高中高職師長學生
地點: 澎湖遊客中心、金門國家公園、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國立體育大學、南投水里工商職校、臺北市消防訓練中心、體育署、臺東大學 、基隆市消防局、花蓮玉里、東華大學、茂林國家風景區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金門縣金寧鄉、屏東縣恆春鎮、桃園市龜山區、南投縣水里鄉、臺北市內湖區、臺北市中山區、臺東市大學路二段、基隆市安樂區、高雄市茂林區
Region: 臺北市
Town: 中山區
電話: 886-953547199
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
開始時間: 2022-09-16T08:00:00+08:00
結束時間: 2022-11-27T16:00:00+08:00
Cycle: (空)
Noncycle: (空)
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view/twn2022
圖1: (空)
圖1描述: (空)
圖2: (空)
圖2描述: (空)
圖3: (空)
圖3描述: (空)
經度座標: 119.606864
緯度座標: 23.556017
類別1: 09
類別2: 09
地圖: (空)
旅遊資訊: 參考活動(報名)網址
停車資訊: 參考活動(報名)網址
收費: 不收費
備註: 拾肆、報名注意事項:於報名表及網路資訊註明下列事項:1. 請各參與人員自行依需要投保旅遊平安險。2. 本活動無報名費,報名後如因故未能參與,亦無退款事宜。3. 所填報名參加本活動之個人資料,僅供本活動相關用途使用。4. 報名者本人同意所提個人資料作為大會活動使用。拾伍、活動保險:本活動全程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請各參與人員自行依需要投保人身險)保險範圍含本論壇活動所有場地及參與人員1. 每一個人身體傷亡:NT*3,000,000元2. 每一意外事故傷亡:NT15,000,000元3. 每一意外財物損失:NT*2,000,000元拾陸、防疫措施:1.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規範辦理。2.落實防疫安全措施。3.控管參與人數。4.隨時掌握疫情發展。5.視疫情狀況某些場次可能取消或延期舉辦。
[ 搜尋所有 澎湖縣政府 ... ]

根據姓名 賴峰偉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4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賴峰偉 ...)

澎湖開拓館常設展

(中華民國)本活動無實體展演者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1/01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2/31 | 折扣資訊: 團體票(10人以上團體) 免費:(1)65歲以上之老人;(2)110公分以下之小孩;(3)身心障礙者;(4)持有觀光局核發之導遊證、領隊證者。 洽詢電話:06-9278952

@ 展覽資訊

澎湖開拓館常設展

(中華民國)本活動無實體展演者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1/01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2/31 | 折扣資訊: 團體票(10人以上團體) 免費:(1)65歲以上之老人;(2)110公分以下之小孩;(3)身心障礙者;(4)持有觀光局核發之導遊證、領隊證者。 洽詢電話:06-9278952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山水30高地公園

開放時間: 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 | 電話: 886-6-9216521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山水里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重返榮耀. 首部曲

作者: 賴峰偉撰文 | 出版單位: 澎縣府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9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24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05-9955-8 (平裝, NT$200, 224面, 29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澎湖開拓館常設展

(中華民國)本活動無實體展演者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1/01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2/31 | 折扣資訊: 團體票(10人以上團體) 免費:(1)65歲以上之老人;(2)110公分以下之小孩;(3)身心障礙者;(4)持有觀光局核發之導遊證、領隊證者。 洽詢電話:06-9278952

@ 展覽資訊

澎湖開拓館常設展

(中華民國)本活動無實體展演者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1/01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2/31 | 折扣資訊: 團體票(10人以上團體) 免費:(1)65歲以上之老人;(2)110公分以下之小孩;(3)身心障礙者;(4)持有觀光局核發之導遊證、領隊證者。 洽詢電話:06-9278952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山水30高地公園

開放時間: 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 | 電話: 886-6-9216521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山水里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重返榮耀. 首部曲

作者: 賴峰偉撰文 | 出版單位: 澎縣府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09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24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05-9955-8 (平裝, NT$200, 224面, 29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 搜尋所有 賴峰偉 ... ]

根據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2016澎湖縣「愛在菊島 浪漫花火」路跑賽

開始時間: 2016/4/17 | 結束時間: 2016/4/17 | 電話: 886-6-9216521 | | 地點: 澎湖縣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 停車資訊: | 描述: 澎湖縣將辦半程馬拉松「路跑賽」,澎湖縣路跑協會今年配合海上花火節前夕,首度嘗試在4月17日春天辦首屆「愛在菊島、浪漫花火」路跑賽。  澎湖往年馬拉松賽大都在冬季以澎湖本島北環路線舉行,「愛在菊島、浪漫...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2017奔向世界最美麗海灣路跑錦標賽

開始時間: 2017/9/3 | 結束時間: 2017/9/3 | 電話: -22180018 | | 地點: 澎湖縣馬公市烏崁里靖海宮前廣場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一般民眾 | 停車資訊: | 描述: 活動宗旨澎湖擁有獨特的玄武岩地質及瑰奇的海洋自然生態環境,2011年時,就曾獲得《寂寞星球》雜誌評選為「全球必去的10大秘密島嶼」之一,2012年更成為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會員,澎湖群島獨特的人文與自然...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2016年CRUFU RUN 夸父追日接力賽-澎湖站

開始時間: 2016/3/26 | 結束時間: 2016/3/27 | 電話: 886-6-9274400 | | 地點: 澎湖縣 | 地址: 880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2016 CRUFU RUN夸父追日接力賽-離島─澎湖站」活動由馬公市公所與中華健康生活運動保健協會共同主辦,時間訂於105年3月26日(六)下午5點至3月27日(日)早上8點止;活動地點: | 停車資訊: | 描述: 「2016 CRUFU RUN夸父追日接力賽-離島─澎湖站」活動由馬公市公所與中華健康生活運動保健協會共同主辦,時間訂於105年3月26日(六)下午5點至3月27日(日)早上8點止;活動地點:自西嶼燈...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世界最美麗海灣」澎湖之美攝影比賽

開始時間: 2013/2/5 | 結束時間: 2013/5/15 | 電話: 886-6-9274400 | | 地點: 澎湖縣政府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 停車資訊: | 描述: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102年5月15日相關訊息請上http://tourpenghugovtw/phga/egdlhtml網站查詢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秀護照享優惠,打卡上傳拿好康,「2016澎湖遊子平安歸—新春祈福護照」活動邀您來

開始時間: 2016/2/15 | 結束時間: 2016/3/31 | 電話: 886-6-9274400 | | 地點: 澎湖縣 | 地址: 880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農曆春節腳步將近,澎湖縣政府特別編印「2016澎湖遊子平安歸—新春祈福護照」,內容包括元宵乞龜習俗,以及本縣特色廟宇、景點、場館簡介,另亦集合了縣內超過50家美食、購物、旅宿、交通店家優惠方案 | 停車資訊: | 描述: 農曆春節腳步將近,澎湖縣政府特別編印「2016澎湖遊子平安歸—新春祈福護照」,內容包括元宵乞龜習俗,以及本縣特色廟宇、景點、場館簡介,另亦集合了縣內超過50家美食、購物、旅宿、交通店家優惠方案,自2月...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2018澎湖遠航馬拉松

開始時間: 2018/10/28 | 結束時間: 2018/10/28 | 電話: 886-6-9274400 #274 | | 地點: 澎湖馬公市觀音亭西瀛勝境牌樓史蹟公園 | 地址: 880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自2015年起澎湖縣政府與遠東航空公司合作辦理本路跑活動,賽事經馬拉松路跑競賽認證,活動分為全程拉松、半程馬拉松、短程路跑及全民健走等4個項目,賽道由馬公觀音亭至跨海大橋前折返。 | 停車資訊: | 描述: 自2015年起澎湖縣政府與遠東航空公司合作辦理本路跑活動,賽事經馬拉松路跑競賽認證,活動分為全程拉松、半程馬拉松、短程路跑及全民健走等4個項目,賽道由馬公觀音亭至跨海大橋前折返。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花火節虹橋表演show徵選活動開跑!

開始時間: 2016/2/26 | 結束時間: 2016/3/17 | 電話: 886-6-9274400 | | 地點: 澎湖縣 | 地址: 880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想和韋禮安、滅火器、Bii畢書盡一樣站上2016澎湖花火節的舞台演出嗎?縣府為吸引優秀好手於花火節進行表演,提供盡情揮灑舞台,今年特別辦理「2016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虹橋表演show徵選計畫」 | 停車資訊: | 描述: 想和韋禮安、滅火器、Bii畢書盡一樣站上2016澎湖花火節的舞台演出嗎?縣府為吸引優秀好手於花火節進行表演,提供盡情揮灑舞台,今年特別辦理「2016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虹橋表演show徵選計畫」,並自即...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

開始時間: 2022-04-25T18:00:00+08:00 | 結束時間: 2022-06-30T21:00:00+08:00 | 電話: 886-6-9274400 | 地點: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 收費: 0 | 描述: 2022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場次表公布囉4/25-6/30 每周一四還有5/28七美、6/11望安以及6/25吉貝總共24場快來看看你愛的主題場次有哪些機票船票飯店民宿~訂起來~今年花火節仍然有許多優秀... | 備註:

@ 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2016澎湖縣「愛在菊島 浪漫花火」路跑賽

開始時間: 2016/4/17 | 結束時間: 2016/4/17 | 電話: 886-6-9216521 | | 地點: 澎湖縣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 停車資訊: | 描述: 澎湖縣將辦半程馬拉松「路跑賽」,澎湖縣路跑協會今年配合海上花火節前夕,首度嘗試在4月17日春天辦首屆「愛在菊島、浪漫花火」路跑賽。  澎湖往年馬拉松賽大都在冬季以澎湖本島北環路線舉行,「愛在菊島、浪漫...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2017奔向世界最美麗海灣路跑錦標賽

開始時間: 2017/9/3 | 結束時間: 2017/9/3 | 電話: -22180018 | | 地點: 澎湖縣馬公市烏崁里靖海宮前廣場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一般民眾 | 停車資訊: | 描述: 活動宗旨澎湖擁有獨特的玄武岩地質及瑰奇的海洋自然生態環境,2011年時,就曾獲得《寂寞星球》雜誌評選為「全球必去的10大秘密島嶼」之一,2012年更成為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會員,澎湖群島獨特的人文與自然...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2016年CRUFU RUN 夸父追日接力賽-澎湖站

開始時間: 2016/3/26 | 結束時間: 2016/3/27 | 電話: 886-6-9274400 | | 地點: 澎湖縣 | 地址: 880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2016 CRUFU RUN夸父追日接力賽-離島─澎湖站」活動由馬公市公所與中華健康生活運動保健協會共同主辦,時間訂於105年3月26日(六)下午5點至3月27日(日)早上8點止;活動地點: | 停車資訊: | 描述: 「2016 CRUFU RUN夸父追日接力賽-離島─澎湖站」活動由馬公市公所與中華健康生活運動保健協會共同主辦,時間訂於105年3月26日(六)下午5點至3月27日(日)早上8點止;活動地點:自西嶼燈...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世界最美麗海灣」澎湖之美攝影比賽

開始時間: 2013/2/5 | 結束時間: 2013/5/15 | 電話: 886-6-9274400 | | 地點: 澎湖縣政府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 停車資訊: | 描述: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102年5月15日相關訊息請上http://tourpenghugovtw/phga/egdlhtml網站查詢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秀護照享優惠,打卡上傳拿好康,「2016澎湖遊子平安歸—新春祈福護照」活動邀您來

開始時間: 2016/2/15 | 結束時間: 2016/3/31 | 電話: 886-6-9274400 | | 地點: 澎湖縣 | 地址: 880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農曆春節腳步將近,澎湖縣政府特別編印「2016澎湖遊子平安歸—新春祈福護照」,內容包括元宵乞龜習俗,以及本縣特色廟宇、景點、場館簡介,另亦集合了縣內超過50家美食、購物、旅宿、交通店家優惠方案 | 停車資訊: | 描述: 農曆春節腳步將近,澎湖縣政府特別編印「2016澎湖遊子平安歸—新春祈福護照」,內容包括元宵乞龜習俗,以及本縣特色廟宇、景點、場館簡介,另亦集合了縣內超過50家美食、購物、旅宿、交通店家優惠方案,自2月...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2018澎湖遠航馬拉松

開始時間: 2018/10/28 | 結束時間: 2018/10/28 | 電話: 886-6-9274400 #274 | | 地點: 澎湖馬公市觀音亭西瀛勝境牌樓史蹟公園 | 地址: 880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自2015年起澎湖縣政府與遠東航空公司合作辦理本路跑活動,賽事經馬拉松路跑競賽認證,活動分為全程拉松、半程馬拉松、短程路跑及全民健走等4個項目,賽道由馬公觀音亭至跨海大橋前折返。 | 停車資訊: | 描述: 自2015年起澎湖縣政府與遠東航空公司合作辦理本路跑活動,賽事經馬拉松路跑競賽認證,活動分為全程拉松、半程馬拉松、短程路跑及全民健走等4個項目,賽道由馬公觀音亭至跨海大橋前折返。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花火節虹橋表演show徵選活動開跑!

開始時間: 2016/2/26 | 結束時間: 2016/3/17 | 電話: 886-6-9274400 | | 地點: 澎湖縣 | 地址: 880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想和韋禮安、滅火器、Bii畢書盡一樣站上2016澎湖花火節的舞台演出嗎?縣府為吸引優秀好手於花火節進行表演,提供盡情揮灑舞台,今年特別辦理「2016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虹橋表演show徵選計畫」 | 停車資訊: | 描述: 想和韋禮安、滅火器、Bii畢書盡一樣站上2016澎湖花火節的舞台演出嗎?縣府為吸引優秀好手於花火節進行表演,提供盡情揮灑舞台,今年特別辦理「2016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虹橋表演show徵選計畫」,並自即...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

開始時間: 2022-04-25T18:00:00+08:00 | 結束時間: 2022-06-30T21:00:00+08:00 | 電話: 886-6-9274400 | 地點: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參與者: | 收費: 0 | 描述: 2022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場次表公布囉4/25-6/30 每周一四還有5/28七美、6/11望安以及6/25吉貝總共24場快來看看你愛的主題場次有哪些機票船票飯店民宿~訂起來~今年花火節仍然有許多優秀... | 備註:

@ 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搜尋所有 澎湖縣馬公市治平路32號 ... ]

與澎湖縣政府同分類的長照B據點

高雄市私立喜恩居家長照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3/3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7-5211261 | 機構負責人姓名: 謝宛玲 | 機構代碼: 1X1500008 | 機構種類: 1 | 地址全址: 高雄市鼓山區九如四路711巷2弄9號1樓

高雄市私立一把罩社區式(家庭托顧)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家庭托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5/29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935-15803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陳月英 | 機構代碼: 2X15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高雄市鳳山區文德濱山街2號

高雄市私立康欣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3/26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7-6141273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邱美玲 | 機構代碼: A11500061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高雄市燕巢區安招里安東街188號

橙田護理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4/13 | 特約迄日: 2018/04/13 | 機構電話: 07-801040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雅茹 | 機構代碼: A31500012 | 機構種類: A3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小港區宏光街511號

橙田護理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4/13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7-801040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雅茹 | 機構代碼: A31500012 | 機構種類: A3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小港區宏光街511號

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居家護理所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3/22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7-5817121#3103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曾菀羚 | 機構代碼: B11500022 | 機構種類: B1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左營區軍校路553號

緣滿居家護理所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3/19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7-3555986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張怡屏 | 機構代碼: B11500047 | 機構種類: B1 | 地址全址: 高雄市楠梓區安民街240號1樓

高雄市大寮區溪寮社區發展協會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930-815109 | 機構負責人姓名: 王基安 | 機構代碼: BF1500013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大寮區溪寮里溪寮路13之1號

南投縣私立泰安社區式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家庭托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49-2990127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潘頲維 | 機構代碼: 2X1000004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南投縣埔里鎮泰安里民族3街1號

南投縣私立仁和長期照顧中心(長期照護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49-2263166 | 機構負責人姓名: 何年春 | 機構代碼: A11000009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南投縣南投市平山里仁和路14號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南投院區附設護理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49-2231150#6197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廖綠 | 機構代碼: A31000002 | 機構種類: A3 | 地址全址: 南投縣南投市復興路478號

迦南精神護理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49-2423860#303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甄儀 | 機構代碼: A31000013 | 機構種類: A3 | 地址全址: 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1段182-1號

青松護理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4-24060111#301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黃品慈 | 機構代碼: A31000015 | 機構種類: A3 | 地址全址: 臺中市大里區中投西路3段219號1-5樓

財團法人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附設臺南市私立YMCA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居家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6-35830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吳道昌 | 機構代碼: 1S1500012 | 機構種類: 1 | 地址全址: 臺南市東區大同路一段59號5樓

財團法人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附設臺南市私立YMCA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9/20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6-35830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吳道昌 | 機構代碼: 1S1500012 | 機構種類: 1 | 地址全址: 臺南市東區大同路一段59號5樓

高雄市私立喜恩居家長照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3/3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7-5211261 | 機構負責人姓名: 謝宛玲 | 機構代碼: 1X1500008 | 機構種類: 1 | 地址全址: 高雄市鼓山區九如四路711巷2弄9號1樓

高雄市私立一把罩社區式(家庭托顧)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家庭托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5/29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935-15803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陳月英 | 機構代碼: 2X15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高雄市鳳山區文德濱山街2號

高雄市私立康欣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3/26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7-6141273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邱美玲 | 機構代碼: A11500061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高雄市燕巢區安招里安東街188號

橙田護理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4/13 | 特約迄日: 2018/04/13 | 機構電話: 07-801040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雅茹 | 機構代碼: A31500012 | 機構種類: A3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小港區宏光街511號

橙田護理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4/13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7-8010408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雅茹 | 機構代碼: A31500012 | 機構種類: A3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小港區宏光街511號

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居家護理所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3/22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7-5817121#3103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曾菀羚 | 機構代碼: B11500022 | 機構種類: B1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左營區軍校路553號

緣滿居家護理所

特約服務項目: 專業照護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3/19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7-3555986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張怡屏 | 機構代碼: B11500047 | 機構種類: B1 | 地址全址: 高雄市楠梓區安民街240號1樓

高雄市大寮區溪寮社區發展協會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930-815109 | 機構負責人姓名: 王基安 | 機構代碼: BF1500013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高雄市大寮區溪寮里溪寮路13之1號

南投縣私立泰安社區式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家庭托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49-2990127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潘頲維 | 機構代碼: 2X1000004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南投縣埔里鎮泰安里民族3街1號

南投縣私立仁和長期照顧中心(長期照護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49-2263166 | 機構負責人姓名: 何年春 | 機構代碼: A11000009 | 機構種類: A1 | 地址全址: 南投縣南投市平山里仁和路14號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南投院區附設護理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49-2231150#6197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廖綠 | 機構代碼: A31000002 | 機構種類: A3 | 地址全址: 南投縣南投市復興路478號

迦南精神護理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49-2423860#303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甄儀 | 機構代碼: A31000013 | 機構種類: A3 | 地址全址: 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1段182-1號

青松護理之家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4-24060111#301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黃品慈 | 機構代碼: A31000015 | 機構種類: A3 | 地址全址: 臺中市大里區中投西路3段219號1-5樓

財團法人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附設臺南市私立YMCA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居家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1/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6-35830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吳道昌 | 機構代碼: 1S1500012 | 機構種類: 1 | 地址全址: 臺南市東區大同路一段59號5樓

財團法人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附設臺南市私立YMCA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09/20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6-35830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吳道昌 | 機構代碼: 1S1500012 | 機構種類: 1 | 地址全址: 臺南市東區大同路一段59號5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