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山
- 氣象測站基本資料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中文站名立山的海拔高度-公尺是434.0, 測站狀態是現存測站, 站號是C1Z040, 英文站名是Lisha, 城市是花蓮縣, 地址是卓溪鄉立山村後山上, 設站日期是1997-07-01, 備註是本站於2017/8/19起進行儀器汰換,於2017/12/1完成驗收。.

#立山的地圖

站號C1Z040
中文站名立山
英文站名Lisha
海拔高度-公尺434.0
經度121.327375
緯度23.443356
城市花蓮縣
地址卓溪鄉立山村後山上
設站日期1997-07-01
撤站日期(空)
測站狀態現存測站
備註本站於2017/8/19起進行儀器汰換,於2017/12/1完成驗收。
原站號(空)
新站號(空)

站號

C1Z040

中文站名

立山

英文站名

Lisha

海拔高度-公尺

434.0

經度

121.327375

緯度

23.443356

城市

花蓮縣

地址

卓溪鄉立山村後山上

設站日期

1997-07-01

撤站日期

(空)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備註

本站於2017/8/19起進行儀器汰換,於2017/12/1完成驗收。

原站號

(空)

新站號

(空)

立山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立山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C1Z040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C1Z040 資料。

[ 搜尋所有 C1Z040 ... ]

根據名稱 立山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立山 ...)

# 立山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1

識別碼C1_376500000A_003649
名稱獨立山步道
區域(空)
簡述獨立山以阿里山森林鐵道螺旋狀聞名,是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嘉義縣內群山連綿,唯有獨立山行單影孤,孓然而立,因而得名。獨立山步道最早為先民挑運農產下山換取民生物資而闢的古道;日治時期修建運送林產的阿里山鐵路,在獨立山環繞三週而達山頂,成為全台獨一無二與鐵道有約的登山步道,一路溪谷、鐵道、遠山,景觀多變,更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三次俯瞰樟腦寮村莊及獨立山螺旋狀三迴旋。
描述獨立山以阿里山森林鐵道螺旋狀聞名,是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嘉義縣內群山連綿,唯有獨立山行單影孤,孓然而立,因而得名。獨立山步道最早為先民挑運農產下山換取民生物資而闢的古道;日治時期修建運送林產的阿里山鐵路,在獨立山環繞三週而達山頂,成為全台獨一無二與鐵道有約的登山步道,一路溪谷、鐵道、遠山,景觀多變,更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三次俯瞰樟腦寮村莊及獨立山螺旋狀三迴旋。
電話886-5-3621855
地址嘉義縣竹崎鄉松腳
郵政區碼(Zipcode)(空)
Region嘉義縣
Town竹崎鄉
旅遊資訊(空)
開放時間對外開放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500000A
經度座標120.5956
緯度座標23.52423
原分類(空)
分類113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9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1-07-20T11:57:21+08:00
識別碼: C1_376500000A_003649
名稱: 獨立山步道
區域: (空)
簡述: 獨立山以阿里山森林鐵道螺旋狀聞名,是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嘉義縣內群山連綿,唯有獨立山行單影孤,孓然而立,因而得名。獨立山步道最早為先民挑運農產下山換取民生物資而闢的古道;日治時期修建運送林產的阿里山鐵路,在獨立山環繞三週而達山頂,成為全台獨一無二與鐵道有約的登山步道,一路溪谷、鐵道、遠山,景觀多變,更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三次俯瞰樟腦寮村莊及獨立山螺旋狀三迴旋。
描述: 獨立山以阿里山森林鐵道螺旋狀聞名,是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嘉義縣內群山連綿,唯有獨立山行單影孤,孓然而立,因而得名。獨立山步道最早為先民挑運農產下山換取民生物資而闢的古道;日治時期修建運送林產的阿里山鐵路,在獨立山環繞三週而達山頂,成為全台獨一無二與鐵道有約的登山步道,一路溪谷、鐵道、遠山,景觀多變,更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三次俯瞰樟腦寮村莊及獨立山螺旋狀三迴旋。
電話: 886-5-3621855
地址: 嘉義縣竹崎鄉松腳
郵政區碼(Zipcode): (空)
Region: 嘉義縣
Town: 竹崎鄉
旅遊資訊: (空)
開放時間: 對外開放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500000A
經度座標: 120.5956
緯度座標: 23.52423
原分類: (空)
分類1: 13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9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1-07-20T11:57:21+08:00

# 立山 於 文資局文化景觀 - 2

案件編號20190715000001
個案名稱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種類1::
code: : D7
name: : 工業地景
2::
code: : D8
name: : 交通地景
3::
code: : D2
name: : 歷史文化路徑
4::
code: : D6
name: : 農林漁牧景觀
評定基準1:: : 呈現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
2:: : 呈現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
3:: : 能反映出土地永續利用之特殊技術、特定模式或價值
4:: : 能反映出土地永續利用之特殊技術、特定模式或價值
5:: : 能實質呈現特定產業生活與周邊環境關係,且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6:: : 能實質呈現特定產業生活與周邊環境關係,且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7:: : 係擇前項已登錄之文化景觀中對全國具特殊意義者
8:: : 係擇前項已登錄之文化景觀中對全國具特殊意義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阿里山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多元的動植物生態與特殊的山形地勢,為原住民族鄒族的傳統場域,歷來都是不同族群生活活動的場域。明治時期的官營林場計畫,促使阿里山林場成為台灣近代營林事業的開端,進而開展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官營林場的輝煌事業。 阿里山林場成立後,歷經林業生產、育林及造林發展,近年則成為森林保護及旅遊休閒地區,見證近代伐木產業逐漸轉型為觀光產業的聚落紋理,完整地展現出各階段林業活動及景觀特色。 (二)以林業鐵道作為主要運輸工具的阿里山林場,保存了平地至高山之登山鐵路完整發展歷程,其鐵道技術包含各式火車登山的路線工法與運行方式,並使用特殊的直立汽缸Shay式蒸汽機車,為臺灣僅存見證二十世紀初索道運材技術發展成熟前之林業鐵道特色。 (三)因阿里山林業鐵道的串聯,形成了沿線土地使用的興起及以木材為城市景觀風貌的基礎,特別是嘉義北門車站周邊的製材產業遺產與鐵道維修基地,與中途的奮起湖及沿線聚落的形成,其林業與相關人文自然遺跡,呈現出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發展特色。
法令依據第61條第2項、第2條第1項第1、2、3款,第2條第2項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縣市: : 嘉義縣
distName: : 阿里山鄉
address: : 嘉義市及嘉義縣地區,嘉義車站、北門車站、鹿麻產車站、竹崎車站、木屐寮車站、獨立山車站、樟腦寮車站、梨園寮車站、交力坪車站、水社寮車站、奮起湖車站、多林車站、十字路車站、屏遮那、二萬平車站至祝山車站沿線
經度座標120.60805868062
緯度座標23.537737866655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8-21/07944741-c8bd-45b2-b6f1-34c003caebe8/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8-21/07944741-c8bd-45b2-b6f1-34c003caebe8/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jpg
name: : 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
代表圖像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深海魚拍攝及後製)
內容與範圍(一)嘉義市:由臺灣鐵路管理局嘉義站阿里山窄軌鐵道起,經嘉義車庫園區、北門車站至崎頂平交道,計4公里460公尺(含嘉義車庫園區及阿里山鐵路北門驛)。 (二)嘉義縣:於嘉義縣內鐵道沿線經過竹崎鄉、梅山鄉及阿里山鄉。鐵道暨林區(範圍含森林遊樂區域),主線:沿線車站經過竹崎站、木屐寮站、樟腦寮站、獨立山站、梨園寮站、交力坪站、水社寮站、奮起湖站、多林站、十字路站、屏遮那站、二萬平站、阿里山站、神木站。支線:支線起點由沼平站往北眠月線至石猴站,於十字分道往南祝山線至祝山車站;沼平站往東南前東埔線前段1.6公里處,現稱水山線。
簡要描述阿里山與太平山、八仙山並稱為「臺灣三大官營林場」,是臺灣大規模具有計畫開發山林資源的濫觴,其林業開發不只造就傳奇且具有複雜技術的鐵道建設,也影響從嘉義市區到山區的經濟與城鄉風貌;龐大且具有專門技術的產業鏈結,隨環境改變而逐漸變換風貌的林業經營觀念領先東亞,因而成為林業史上的典範。
特殊價值(空)
特徵本文化景觀在內涵的範疇上,由「森林鐵道」與「林業經營」共同組成核心;而其地理範圍,從嘉義車站、北門製材工廠、林業村、竹崎鎮至樟腦寮、奮起湖等山間村落,再深入山區林場,沿線串連為一體。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830062341號
公告日期: : 2019-07-09 13:34:15.285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190715000001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7-15/905dfb8f-1c59-4185-8818-9ac997ad5fea/公告用印後PDF.pdf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級別名稱重要文化景觀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單位古蹟聚落組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7691
repImgId61086
案件編號: 20190715000001
個案名稱: 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種類: 1::
code: : D7
name: : 工業地景
2::
code: : D8
name: : 交通地景
3::
code: : D2
name: : 歷史文化路徑
4::
code: : D6
name: : 農林漁牧景觀
評定基準: 1:: : 呈現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
2:: : 呈現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
3:: : 能反映出土地永續利用之特殊技術、特定模式或價值
4:: : 能反映出土地永續利用之特殊技術、特定模式或價值
5:: : 能實質呈現特定產業生活與周邊環境關係,且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6:: : 能實質呈現特定產業生活與周邊環境關係,且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7:: : 係擇前項已登錄之文化景觀中對全國具特殊意義者
8:: : 係擇前項已登錄之文化景觀中對全國具特殊意義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阿里山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多元的動植物生態與特殊的山形地勢,為原住民族鄒族的傳統場域,歷來都是不同族群生活活動的場域。明治時期的官營林場計畫,促使阿里山林場成為台灣近代營林事業的開端,進而開展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官營林場的輝煌事業。 阿里山林場成立後,歷經林業生產、育林及造林發展,近年則成為森林保護及旅遊休閒地區,見證近代伐木產業逐漸轉型為觀光產業的聚落紋理,完整地展現出各階段林業活動及景觀特色。 (二)以林業鐵道作為主要運輸工具的阿里山林場,保存了平地至高山之登山鐵路完整發展歷程,其鐵道技術包含各式火車登山的路線工法與運行方式,並使用特殊的直立汽缸Shay式蒸汽機車,為臺灣僅存見證二十世紀初索道運材技術發展成熟前之林業鐵道特色。 (三)因阿里山林業鐵道的串聯,形成了沿線土地使用的興起及以木材為城市景觀風貌的基礎,特別是嘉義北門車站周邊的製材產業遺產與鐵道維修基地,與中途的奮起湖及沿線聚落的形成,其林業與相關人文自然遺跡,呈現出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發展特色。
法令依據: 第61條第2項、第2條第1項第1、2、3款,第2條第2項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縣市: : 嘉義縣
distName: : 阿里山鄉
address: : 嘉義市及嘉義縣地區,嘉義車站、北門車站、鹿麻產車站、竹崎車站、木屐寮車站、獨立山車站、樟腦寮車站、梨園寮車站、交力坪車站、水社寮車站、奮起湖車站、多林車站、十字路車站、屏遮那、二萬平車站至祝山車站沿線
經度座標: 120.60805868062
緯度座標: 23.537737866655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8-21/07944741-c8bd-45b2-b6f1-34c003caebe8/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8-21/07944741-c8bd-45b2-b6f1-34c003caebe8/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jpg
name: : 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
代表圖像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深海魚拍攝及後製)
內容與範圍: (一)嘉義市:由臺灣鐵路管理局嘉義站阿里山窄軌鐵道起,經嘉義車庫園區、北門車站至崎頂平交道,計4公里460公尺(含嘉義車庫園區及阿里山鐵路北門驛)。 (二)嘉義縣:於嘉義縣內鐵道沿線經過竹崎鄉、梅山鄉及阿里山鄉。鐵道暨林區(範圍含森林遊樂區域),主線:沿線車站經過竹崎站、木屐寮站、樟腦寮站、獨立山站、梨園寮站、交力坪站、水社寮站、奮起湖站、多林站、十字路站、屏遮那站、二萬平站、阿里山站、神木站。支線:支線起點由沼平站往北眠月線至石猴站,於十字分道往南祝山線至祝山車站;沼平站往東南前東埔線前段1.6公里處,現稱水山線。
簡要描述: 阿里山與太平山、八仙山並稱為「臺灣三大官營林場」,是臺灣大規模具有計畫開發山林資源的濫觴,其林業開發不只造就傳奇且具有複雜技術的鐵道建設,也影響從嘉義市區到山區的經濟與城鄉風貌;龐大且具有專門技術的產業鏈結,隨環境改變而逐漸變換風貌的林業經營觀念領先東亞,因而成為林業史上的典範。
特殊價值: (空)
特徵: 本文化景觀在內涵的範疇上,由「森林鐵道」與「林業經營」共同組成核心;而其地理範圍,從嘉義車站、北門製材工廠、林業村、竹崎鎮至樟腦寮、奮起湖等山間村落,再深入山區林場,沿線串連為一體。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830062341號
公告日期: : 2019-07-09 13:34:15.285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190715000001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7-15/905dfb8f-1c59-4185-8818-9ac997ad5fea/公告用印後PDF.pdf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級別名稱: 重要文化景觀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單位: 古蹟聚落組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7691
repImgId: 61086

# 立山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3

識別碼C1_379000000A_000181
名稱五指山系_金面山親山步道
區域(空)
簡述金面山為五指山系之西南稜,分金面山與小金面山,這座山地質忠的安山砂岩含有石英,因此當太陽照射時遠望山頂閃閃發光,當地人便稱之為金面山。登山步道約2.3公里,全線約3公里,步行時間約1小時40分鐘。金面山親山步道金面山親山步道位於內湖環山路德明財經技術大學旁,步道自起點開始就可見幾近垂直的大岩壁,沿途盡是古樸的砂岩石階,隨著坡度漸漸上升,石階路改由直徑超過100公尺以上的大岩壁取代,登上半山腰,有一處清代採石場的石堡瞭望台,是明顯的地標,山頂巨岩間當然是一處眺望臺北市景、基隆河沿岸的最佳駐腳點。步道沿線向東再經過小金面山不久便來到內湖路三段金龍禪寺附近,也是親山步道的尾段部份了。剪刀石山金面山位於內湖金龍產業道路西邊,因從碧山巖方向看過來,山頂巨石形貌有如鳥嘴般尖銳,因此又名剪刀石山,海拔雖僅258公尺卻獨具高山氣勢,山谷曾是清代時期臺北建城時,所用石材的大石之地,巨岩錯落起伏、崢嶸並立,如今仍留有開採痕跡,置身山頂可以遠眺內湖大埤及臺北街景,視野開闊、景致優美。清代打石場遺跡在步道山腰的、看起來毫不起眼,甚至破舊的遮棚休息處,這裡不但是市定古蹟,也是見證臺北建城的地方,清朝光緒年間,臺北府城牆石材大都採自於此的石英砂岩,當年採石的範圍從金面山往東至小金面山。如今遮棚旁還可看見鑿孔痕跡和切割整齊散落的石塊,這便是打石場遺跡所在。氣勢不凡傲群峰如果你對臺北近郊的登山步道興趣缺缺,覺得困難度不高、一點也沒有挑戰性,那是因為你不曾造訪過具高山氣勢的金面山:初入登山口,步道旁陡峭大岩壁幾近垂直、巍巍矗立於溪澗上方,這般的氣勢就已不同於其他郊山。沿途古樸的砂岩石階只容一人通行,不一會兒的功夫,路的兩旁竟出現此起彼落的大岩塊。隨著坡度漸漸向上攀升,石階路已消失無蹤,由重重直徑超過一百公尺的大岩壁取而代之。原本好端端、直立兩旁的巨岩,倒成了第一主角,就這麼硬生生的橫立在前,擋住了前行路。不論是大展身手,還是要試煉自己的膽識、體力和意志力,攻頂前都得越過這一片天然的健身場。通過大自然的考驗,登頂前到貼滿風景照的「論劍亭」涼亭稍作休息,遇分岔路往右側前行,不久就來到山頂,進入剪刀石的地盤。金面山另有「剪刀石山」的稱號,因為從內湖碧山巖的方向望來,山頂巨岩形貌狀似鳥嘴尖。此地巨岩錯落起伏,氣勢萬千,有些崢嶸並立,有的呈一柱擎天狀,纍纍巨石林立山頭是難得一見的奇景。盡享360度絕妙美景造訪剪刀石是遊金面山的重頭戲,除了欣賞特殊景觀,這裡還有一流的展望視野。登上半山腰,清代採石場和石堡瞭望台都是遠眺臺北盆地不錯的景點,但是以基隆河沿岸最為清楚。在山頂巨岩間,令人目不暇給的360度全景環伺在旁:東望內湖大埤(碧湖公園),北眺碧山巖附近山陵及五指山;向南則可俯瞰基隆河、松山機場、美麗華摩天輪、101高樓等台北市景。西邊則俯瞰臺北盆地與基隆河,登頂遠望,北市都市風光盡收眼底,是處值得登高俯瞰的好地方。此時,找一塊孤懸崖壁的巨岩,享受張臂迎風的快意,或者就躺在上面,恣意舒放方才攀岩的緊繃,若是三五好友坐在這開闊的天地之間暢所欲言,那滋味絕非窩在城市角落喝下午茶所能比擬。生態觀察輕鬆行才離開剪刀石區,又遇見一份奇景:陽光照射之下地面閃閃發亮,明明是走在雪白的砂岩背稜,卻宛如行走在海岸。這是因為這一帶的安山石砂岩內含石英,早期當地人向山上仰望時,就是驚艷於山頂的閃閃亮光,便稱這座山為「金面山」。巨石林立的環境,想必土壤並不肥沃,加上氣候乾燥及受到迎面風衝的影響,能在這立足的植物可得「吃苦耐勞」。生長在稜線是耐風耐乾旱的桃金孃、車桑子、細葉饅頭果、南嶺堯花等植物;打石場附近,白毛臭牡丹和白桕叢生,還可見在金面山數量可觀的相思樹。而步道中首次可俯瞰內湖地區和基隆河的平台「白桕坪」,除了主角白桕,還有一棵其他地方罕見、只分佈在基隆河以北的刺葉桂櫻。從登山入口往山頂途中,在其他山林中只能仰天遠望的樹種,因為長得不夠高大,變得親和力十足,就近觀察方便多了。沿途有幾處涼亭,做生態觀察的同時,不愁沒地方可歇歇腳。
描述(空)
電話886-2-27593001
地址(空)
郵政區碼(Zipcode)114
Region臺北市
Town內湖區
旅遊資訊(空)
開放時間開放空間
圖一https://www.travel.taipei/image/222474
圖一描述五指山系_金面山親山步道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9000000A
經度座標121.56795
緯度座標25.08867
原分類(空)
分類111
分類213
分類3(空)
Level9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3-02-17T10:25:28+08:00
識別碼: C1_379000000A_000181
名稱: 五指山系_金面山親山步道
區域: (空)
簡述: 金面山為五指山系之西南稜,分金面山與小金面山,這座山地質忠的安山砂岩含有石英,因此當太陽照射時遠望山頂閃閃發光,當地人便稱之為金面山。登山步道約2.3公里,全線約3公里,步行時間約1小時40分鐘。金面山親山步道金面山親山步道位於內湖環山路德明財經技術大學旁,步道自起點開始就可見幾近垂直的大岩壁,沿途盡是古樸的砂岩石階,隨著坡度漸漸上升,石階路改由直徑超過100公尺以上的大岩壁取代,登上半山腰,有一處清代採石場的石堡瞭望台,是明顯的地標,山頂巨岩間當然是一處眺望臺北市景、基隆河沿岸的最佳駐腳點。步道沿線向東再經過小金面山不久便來到內湖路三段金龍禪寺附近,也是親山步道的尾段部份了。剪刀石山金面山位於內湖金龍產業道路西邊,因從碧山巖方向看過來,山頂巨石形貌有如鳥嘴般尖銳,因此又名剪刀石山,海拔雖僅258公尺卻獨具高山氣勢,山谷曾是清代時期臺北建城時,所用石材的大石之地,巨岩錯落起伏、崢嶸並立,如今仍留有開採痕跡,置身山頂可以遠眺內湖大埤及臺北街景,視野開闊、景致優美。清代打石場遺跡在步道山腰的、看起來毫不起眼,甚至破舊的遮棚休息處,這裡不但是市定古蹟,也是見證臺北建城的地方,清朝光緒年間,臺北府城牆石材大都採自於此的石英砂岩,當年採石的範圍從金面山往東至小金面山。如今遮棚旁還可看見鑿孔痕跡和切割整齊散落的石塊,這便是打石場遺跡所在。氣勢不凡傲群峰如果你對臺北近郊的登山步道興趣缺缺,覺得困難度不高、一點也沒有挑戰性,那是因為你不曾造訪過具高山氣勢的金面山:初入登山口,步道旁陡峭大岩壁幾近垂直、巍巍矗立於溪澗上方,這般的氣勢就已不同於其他郊山。沿途古樸的砂岩石階只容一人通行,不一會兒的功夫,路的兩旁竟出現此起彼落的大岩塊。隨著坡度漸漸向上攀升,石階路已消失無蹤,由重重直徑超過一百公尺的大岩壁取而代之。原本好端端、直立兩旁的巨岩,倒成了第一主角,就這麼硬生生的橫立在前,擋住了前行路。不論是大展身手,還是要試煉自己的膽識、體力和意志力,攻頂前都得越過這一片天然的健身場。通過大自然的考驗,登頂前到貼滿風景照的「論劍亭」涼亭稍作休息,遇分岔路往右側前行,不久就來到山頂,進入剪刀石的地盤。金面山另有「剪刀石山」的稱號,因為從內湖碧山巖的方向望來,山頂巨岩形貌狀似鳥嘴尖。此地巨岩錯落起伏,氣勢萬千,有些崢嶸並立,有的呈一柱擎天狀,纍纍巨石林立山頭是難得一見的奇景。盡享360度絕妙美景造訪剪刀石是遊金面山的重頭戲,除了欣賞特殊景觀,這裡還有一流的展望視野。登上半山腰,清代採石場和石堡瞭望台都是遠眺臺北盆地不錯的景點,但是以基隆河沿岸最為清楚。在山頂巨岩間,令人目不暇給的360度全景環伺在旁:東望內湖大埤(碧湖公園),北眺碧山巖附近山陵及五指山;向南則可俯瞰基隆河、松山機場、美麗華摩天輪、101高樓等台北市景。西邊則俯瞰臺北盆地與基隆河,登頂遠望,北市都市風光盡收眼底,是處值得登高俯瞰的好地方。此時,找一塊孤懸崖壁的巨岩,享受張臂迎風的快意,或者就躺在上面,恣意舒放方才攀岩的緊繃,若是三五好友坐在這開闊的天地之間暢所欲言,那滋味絕非窩在城市角落喝下午茶所能比擬。生態觀察輕鬆行才離開剪刀石區,又遇見一份奇景:陽光照射之下地面閃閃發亮,明明是走在雪白的砂岩背稜,卻宛如行走在海岸。這是因為這一帶的安山石砂岩內含石英,早期當地人向山上仰望時,就是驚艷於山頂的閃閃亮光,便稱這座山為「金面山」。巨石林立的環境,想必土壤並不肥沃,加上氣候乾燥及受到迎面風衝的影響,能在這立足的植物可得「吃苦耐勞」。生長在稜線是耐風耐乾旱的桃金孃、車桑子、細葉饅頭果、南嶺堯花等植物;打石場附近,白毛臭牡丹和白桕叢生,還可見在金面山數量可觀的相思樹。而步道中首次可俯瞰內湖地區和基隆河的平台「白桕坪」,除了主角白桕,還有一棵其他地方罕見、只分佈在基隆河以北的刺葉桂櫻。從登山入口往山頂途中,在其他山林中只能仰天遠望的樹種,因為長得不夠高大,變得親和力十足,就近觀察方便多了。沿途有幾處涼亭,做生態觀察的同時,不愁沒地方可歇歇腳。
描述: (空)
電話: 886-2-27593001
地址: (空)
郵政區碼(Zipcode): 114
Region: 臺北市
Town: 內湖區
旅遊資訊: (空)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
圖一: https://www.travel.taipei/image/222474
圖一描述: 五指山系_金面山親山步道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9000000A
經度座標: 121.56795
緯度座標: 25.08867
原分類: (空)
分類1: 11
分類2: 13
分類3: (空)
Level: 9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3-02-17T10:25:28+08:00

# 立山 於 文資局古蹟 - 4

案件編號20030319000001
個案名稱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20
name: : 辦公廳舍
歷史沿革「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於大正8年(1919)成立,當時採伐的區域於林田山與大安山一帶的檜木為主,同年官方設置「營林局殖產課東部作業所」;次年併入「殖產局營林所東部出張所」,主要工作為接受花蓮港廳與臺東廳委託,負責造林工作。昭和4年(1929),遷移出張所至現址,昭和17年(1942),東部出張所改稱花蓮港山林事業所。戰後,國民政府接管日治時期木材事業,花蓮縣成立山林管理所,迄民國59年(1970)裁撤,裁撤後的辦公廳便成閒置空間。民國90年(2001),由民間同體號召志工、社區居民讓山林事業所重見天日,並獲得林務局同意開放供作講學等藝文空間使用,現在則由林務局收回管理。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主體建築屬和洋混合風格建築,格局左右對稱、外觀簡潔。洗石子披覆鋼筋混凝土牆體,屋頂為木構架外覆文化瓦。大門飾有古典式樣拱弧與裝飾立柱,具有公共建築的象徵意義。院落中栽植大葉欖仁與大王椰子等南洋植物,呈現日治時期庭園特色。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一、本建築為臺灣林業史日治時期開始,為花蓮地區開發之重要見證,具歷史意義。 二、「山林事業所」為日治時期洋風木構桁架及日治中期常用的洗石子、槢木天花、簷口Y字形柱列等技術史價值,及文化瓦諸種歷史性構造用材之建築類型,且其庭園植栽遍植南洋植物(大葉仁、大王椰子....),為日治時期庭園之重要特色,具有日治時期和洋混合風格之建築範型的保存意義。 三、門面入口有簡化仿古典的雙柱及弧頂裝飾,具公共建築的象徵意義,現況及環境均保持良好,具保存之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
所屬主管機關花蓮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花蓮縣
distName: : 花蓮市
address: : 菁華街10 號旁
經度121.615933
緯度23.980365
主管機關名稱花蓮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花蓮縣花蓮市 文復路6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3-25/bb2aad94-ae0a-4136-950e-3396f188a267/c花蓮-山林事業所15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3-25/bb2aad94-ae0a-4136-950e-3396f188a267/c花蓮-山林事業所15.jpg
name: : c花蓮-山林事業所15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30319000001
外觀特徵主體建築屬和洋混合風格建築,格局左右對稱、外觀簡潔。洗石子披覆鋼筋混凝土牆體,屋頂為木構架外覆文化瓦。大門飾有古典式樣拱弧與裝飾立柱。
室內特徵古蹟主建築室內無隔間,本古蹟的屋架統一為木造,構件都是使用加工過的方矩形材,除榫卵接合之外,還有加入鐵件補強,為使屋架層能達到通風的效果,主建築在室內灰作天花的角隅、四周出簷,以及背立面的牆面上,都有設置通氣孔,其中背立面牆上的通氣孔,是設在「敷桁」與「鼻母屋」之間,作法是在上述兩隻構件之間釘板材,並在外設置木櫺,幾何對稱平面和優美比例,格局方正採光明亮。 幾何對稱平面和優美比例,格局方正採光明亮。
使用情形修復工程進行中。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古蹟內部及周圍環境整潔。
現狀閒置,修復工程進行中。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3-8227121-316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推字第09205800410號
公告日期: : 2003-03-19 00:00:0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花蓮縣
distName: : 花蓮市
landNo: : 北濱段
landSerialNo: : 8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63a87d20-027f-4c45-a7fd-4f892fedb062/c花蓮-山林事業所01.jpg
2::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f5fe0756-dd80-4086-8c6d-4087a6259e6a/c花蓮-山林事業所02.jpg
3::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cb7c3b2b-c1bd-4c54-86cd-32b7ba0436d0/c花蓮-山林事業所03.jpg
4::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6c75edbe-02fd-4ce4-a212-be1029695eab/c花蓮-山林事業所04.jpg
5::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5489591d-99ce-4c9e-9af1-a2b68e1b1be3/c花蓮-山林事業所05.jpg
6::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1c9f1d4a-55ac-448b-a221-62660993b43c/c花蓮-山林事業所06.jpg
7::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fc53ab9e-f1cb-442e-a36c-4d908b2a851a/c花蓮-山林事業所08.jpg
8::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836565cd-af41-4f85-a041-1115f6a7a9f5/c花蓮-山林事業所10.jpg
9::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0d69ab3f-3a83-4a70-950b-3762bec3b618/c花蓮-山林事業所12.jpg
10::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7d5b7657-edef-46fd-84f8-5671b023b6c6/c花蓮-山林事業所13.jpg
11::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b1651c7a-9b87-4a1e-a65f-b1b95c3195c4/c花蓮-山林事業所14.jpg
12::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91064604-3203-4de5-ba8f-642aaa76b006/c花蓮-山林事業所16.jpg
13::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83d9cbbf-96fa-4013-8dc3-0495dddd87fd/c花蓮-山林事業所17.jpg
14::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7bfab103-ef11-44fe-b4b6-9745c65a3b40/c花蓮-山林事業所18.jpg
15::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6e469593-7648-48de-8583-0371db224793/c花蓮-山林事業所19.jpg
16::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bd0a70cb-ba91-4f40-9f33-7e79e09ff5db/c花蓮-山林事業所20.jpg
17::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f940d99e-0f0b-4c7c-a58a-64dd482ef47d/c花蓮-山林事業所21.jpg
18::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fbf5d0cd-38d8-432b-abad-ab58bdc70483/c花蓮-山林事業所22.jpg
19::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158afd23-b221-4c67-87b2-f871628db869/c花蓮-山林事業所24.jpg
20::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1d8ed6d0-0278-44c9-bca6-711deac77f15/c花蓮-山林事業所25.jpg
21::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16d85abe-ed70-4dd5-922c-08d3662ed8ad/c花蓮-山林事業所26.jpg
22::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c3424228-687d-4a83-a56d-afea8da08ffe/c花蓮-山林事業所27.jpg
23::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e2ed1b0b-aff7-4d83-bee0-13ddcd5319d0/c花蓮-山林事業所28.jpg
24::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9f3d24f7-9f6a-45a6-9038-f780260797cd/c花蓮-山林事業所30.jpg
25::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99ce53c0-9992-4928-8bbd-4438947caa8c/c花蓮-山林事業所32.jpg
26::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18a4e144-1f99-4289-8552-dd926e21248d/c花蓮-山林事業所34.jpg
27::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02ae9f13-2ce6-4a85-981e-6ecc2e1c4076/c花蓮-山林事業所35.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2-17/9d9d28e9-e217-4877-b48e-7ed484504fb1/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公告920319.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06/5ebfbb51-6486-4b70-b0d7-67c36c1b6681/花蓮港山林事業所_花蓮市北濱段88號地籍資料.pdf
repImgId209323
案件編號: 20030319000001
個案名稱: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20
name: : 辦公廳舍
歷史沿革: 「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於大正8年(1919)成立,當時採伐的區域於林田山與大安山一帶的檜木為主,同年官方設置「營林局殖產課東部作業所」;次年併入「殖產局營林所東部出張所」,主要工作為接受花蓮港廳與臺東廳委託,負責造林工作。昭和4年(1929),遷移出張所至現址,昭和17年(1942),東部出張所改稱花蓮港山林事業所。戰後,國民政府接管日治時期木材事業,花蓮縣成立山林管理所,迄民國59年(1970)裁撤,裁撤後的辦公廳便成閒置空間。民國90年(2001),由民間同體號召志工、社區居民讓山林事業所重見天日,並獲得林務局同意開放供作講學等藝文空間使用,現在則由林務局收回管理。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主體建築屬和洋混合風格建築,格局左右對稱、外觀簡潔。洗石子披覆鋼筋混凝土牆體,屋頂為木構架外覆文化瓦。大門飾有古典式樣拱弧與裝飾立柱,具有公共建築的象徵意義。院落中栽植大葉欖仁與大王椰子等南洋植物,呈現日治時期庭園特色。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一、本建築為臺灣林業史日治時期開始,為花蓮地區開發之重要見證,具歷史意義。 二、「山林事業所」為日治時期洋風木構桁架及日治中期常用的洗石子、槢木天花、簷口Y字形柱列等技術史價值,及文化瓦諸種歷史性構造用材之建築類型,且其庭園植栽遍植南洋植物(大葉仁、大王椰子....),為日治時期庭園之重要特色,具有日治時期和洋混合風格之建築範型的保存意義。 三、門面入口有簡化仿古典的雙柱及弧頂裝飾,具公共建築的象徵意義,現況及環境均保持良好,具保存之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
所屬主管機關: 花蓮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花蓮縣
distName: : 花蓮市
address: : 菁華街10 號旁
經度: 121.615933
緯度: 23.980365
主管機關名稱: 花蓮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花蓮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 文復路6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3-25/bb2aad94-ae0a-4136-950e-3396f188a267/c花蓮-山林事業所15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3-25/bb2aad94-ae0a-4136-950e-3396f188a267/c花蓮-山林事業所15.jpg
name: : c花蓮-山林事業所15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30319000001
外觀特徵: 主體建築屬和洋混合風格建築,格局左右對稱、外觀簡潔。洗石子披覆鋼筋混凝土牆體,屋頂為木構架外覆文化瓦。大門飾有古典式樣拱弧與裝飾立柱。
室內特徵: 古蹟主建築室內無隔間,本古蹟的屋架統一為木造,構件都是使用加工過的方矩形材,除榫卵接合之外,還有加入鐵件補強,為使屋架層能達到通風的效果,主建築在室內灰作天花的角隅、四周出簷,以及背立面的牆面上,都有設置通氣孔,其中背立面牆上的通氣孔,是設在「敷桁」與「鼻母屋」之間,作法是在上述兩隻構件之間釘板材,並在外設置木櫺,幾何對稱平面和優美比例,格局方正採光明亮。 幾何對稱平面和優美比例,格局方正採光明亮。
使用情形: 修復工程進行中。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古蹟內部及周圍環境整潔。
現狀: 閒置,修復工程進行中。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8227121-316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推字第09205800410號
公告日期: : 2003-03-19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花蓮縣
distName: : 花蓮市
landNo: : 北濱段
landSerialNo: : 8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63a87d20-027f-4c45-a7fd-4f892fedb062/c花蓮-山林事業所01.jpg
2::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f5fe0756-dd80-4086-8c6d-4087a6259e6a/c花蓮-山林事業所02.jpg
3::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cb7c3b2b-c1bd-4c54-86cd-32b7ba0436d0/c花蓮-山林事業所03.jpg
4::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6c75edbe-02fd-4ce4-a212-be1029695eab/c花蓮-山林事業所04.jpg
5::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5489591d-99ce-4c9e-9af1-a2b68e1b1be3/c花蓮-山林事業所05.jpg
6::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1c9f1d4a-55ac-448b-a221-62660993b43c/c花蓮-山林事業所06.jpg
7::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fc53ab9e-f1cb-442e-a36c-4d908b2a851a/c花蓮-山林事業所08.jpg
8::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836565cd-af41-4f85-a041-1115f6a7a9f5/c花蓮-山林事業所10.jpg
9::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0d69ab3f-3a83-4a70-950b-3762bec3b618/c花蓮-山林事業所12.jpg
10::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7d5b7657-edef-46fd-84f8-5671b023b6c6/c花蓮-山林事業所13.jpg
11::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b1651c7a-9b87-4a1e-a65f-b1b95c3195c4/c花蓮-山林事業所14.jpg
12::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91064604-3203-4de5-ba8f-642aaa76b006/c花蓮-山林事業所16.jpg
13::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83d9cbbf-96fa-4013-8dc3-0495dddd87fd/c花蓮-山林事業所17.jpg
14::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7bfab103-ef11-44fe-b4b6-9745c65a3b40/c花蓮-山林事業所18.jpg
15::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6e469593-7648-48de-8583-0371db224793/c花蓮-山林事業所19.jpg
16::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bd0a70cb-ba91-4f40-9f33-7e79e09ff5db/c花蓮-山林事業所20.jpg
17::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f940d99e-0f0b-4c7c-a58a-64dd482ef47d/c花蓮-山林事業所21.jpg
18::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fbf5d0cd-38d8-432b-abad-ab58bdc70483/c花蓮-山林事業所22.jpg
19::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158afd23-b221-4c67-87b2-f871628db869/c花蓮-山林事業所24.jpg
20::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1d8ed6d0-0278-44c9-bca6-711deac77f15/c花蓮-山林事業所25.jpg
21::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16d85abe-ed70-4dd5-922c-08d3662ed8ad/c花蓮-山林事業所26.jpg
22::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c3424228-687d-4a83-a56d-afea8da08ffe/c花蓮-山林事業所27.jpg
23::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e2ed1b0b-aff7-4d83-bee0-13ddcd5319d0/c花蓮-山林事業所28.jpg
24::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9f3d24f7-9f6a-45a6-9038-f780260797cd/c花蓮-山林事業所30.jpg
25::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99ce53c0-9992-4928-8bbd-4438947caa8c/c花蓮-山林事業所32.jpg
26::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18a4e144-1f99-4289-8552-dd926e21248d/c花蓮-山林事業所34.jpg
27::
mediaName: :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5/02ae9f13-2ce6-4a85-981e-6ecc2e1c4076/c花蓮-山林事業所35.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2-17/9d9d28e9-e217-4877-b48e-7ed484504fb1/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公告920319.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06/5ebfbb51-6486-4b70-b0d7-67c36c1b6681/花蓮港山林事業所_花蓮市北濱段88號地籍資料.pdf
repImgId: 209323

# 立山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5

執行單位迷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長仁路35號
類別名稱木竹漆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水湳洞位於基隆山東側濱海公路陰陽海段旁(緊鄰九份與金瓜石),前為台金公司煉銅廠(十三層);金瓜石(又名金瓜山)則是瑞芳鎮內主要山脈之一,海拔約576公尺屬於基隆山群,昔日是金礦的重要產地,如今只可見到斷垣殘壁的工作廠房。

 

目前社區內雖然尚未形成社區工藝的氛圍,但在地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並不在少數。今年在幾位從事陶藝創作、木事創作、民宿及個性咖啡店經營者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山城美館」。「山城樓」是一所生活美學館,是一棟具地方特色的三層樓建築物。一樓規劃為小型展示和體驗館,二樓是畫室,三樓是常態性的展覽空間及個展發表場所。希望藉由此一平台作為在地工藝手作教學、體驗活動及展示之場所。

 

目前地區上發展特色民宿中如:月河、水湳秘密、六丁目等民宿業者,均希望發展和住客分享手作體驗的工藝文化旅遊體驗行程,提供遊客在住宿同時,留下有別於其他地區的旅遊記憶,傳遞體驗後的手作成就及生活美學的參與。木鈴和筷子的木作體驗是一個新的嘗試,但山城美館的伙伴們也瞭解,要發展文化商品一定要有延伸性、被需要性才會形成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

 

今年,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協助下,山城美館的伙伴們,藉由在地聯結、社區木事手作開發及體驗教學活動設計和執行,緩慢但積極地整合在地的資源網絡,嘗試構築一個有別於九份、金瓜石的文化旅遊遊憩行程,提供喜歡藝文、山海美景、深度學習的遊客,一個新的選擇。

 

從98年3月份起,除了在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下,成立山城美館做為大家藝文交流與展售的平台外,木作創作者林正文則致力於木筷、木鈴之造形與材質應用技術等木製工藝商品的研究開發、空間展示教具及課程內容設計。

 

5月至9月透過山城樓生活美學館與黃金博物園區的聯展,串連在地觀光資源,藉由常態性展出,記錄觀賞者的評價與互動,進而認識製作物的接受度與市場性,作為工藝量產的生產依據之一。夏天過後,乃針對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進行量產準備與生產、市場銷售及正式產品發表等工作。

 

在今年計畫執行過程中,山城美館的伙伴們一方面不斷反思,如何在保有藝術手工創作的手創性與社區在地文化性的同時,兼顧成本與產量以滿足市場需求,讓社區可以透過工藝生產創造社區經濟收入;一方面也希望以山城美館作為在地工藝發展的基地,培養在地工藝基礎,發展屬於水湳洞的文化特色,也能帶給忙碌的現代人幸福的感受。冀盼山城的居民可以在這塊土地上自給自足,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一起在這裡生活、創造、分享。

 

【山城美館】

木鈴組曲

風的對話

閒坐看山望海 沈澱乾淨的痛苦 

與風對話 聽木鈴聲才知道 追索生

命的旅程中 原來自己不再孤單

風的意圖

風的砥礪與琢磨 將複雜的邏輯轉

譯成簡單的聲響 樸實的聲音 讓你

認識自己 驚嘆咚——咚—— 原來

是一種好的預兆

~凌春玉

坐落在面向陰陽海的方向,九份山頭另一邊的水湳洞,在礦業依然營運的年代,是一個大規模的宿舍群,也是亞洲現今少數堪稱完整的礦業宿舍群之一,和九份一樣隨著礦業沒落而漸漸沉寂下來。隨之而起的則是從礦業遺址衍生而來的觀光熱潮。然而,「九份除了老街,還能給人什麼樣的記憶?」許多人心中都曾有一樣的疑問。隨著蜿蜒的山路離開九份時,疑問都埋回了這片曾盛極一時的礦山。不過,最近的水湳洞有一股新的在地文化正在發酵。

 

在水湳洞一棟依著山壁建造、面向美麗陰陽海的三層樓建築裡,聚集了一小群人,圍著木製手造的結實大桌子,聚精會神的刨木頭、穿線、綁線或是雕刻。原來是當地一個新成立的美術館—「山城美館」設計的一項文化體驗活動。帶領大家製作、體驗木鈴的「阿諾」—林正文,是從事木事創作的藝術家。木鈴的緣起,是來自阿諾的礦工父親年輕時的一段往事。

 

水湳洞宿舍群曾是阿諾父母親與許多礦工家庭的家,但現在礦業結束了,阿諾形容沒有工作機會的這裡「只剩下老人、小孩與老狗」。但是在他眼裡,這裡非但不是沒落貧瘠的小鎮,相反地,他覺得在這裡曾發生過的,有關礦業的記憶與背後許多人的故事,反而是更珍貴的寶貝。為了紀念自己的父親與礦業的光輝年代,以及喚回九份、水湳洞與金瓜石地區人們的共同記憶,阿諾的木鈴體驗就此誕生了。

 

現在遊客可以在黃金博物館體驗過礦工工作之後,沿著蜿蜒的山路欣賞十三層與排煙管的荒涼,來到水湳洞,經由山城美館的木鈴體驗,體會水湳洞宿舍群中所有礦工家庭,默默為親人祈福的礦區生活記憶。木鈴的溫暖色澤、木質溫潤的手感,為水湳洞與舊礦區創造了一個貼近過往生活文化的深度體驗活動。

 

水湳洞地區在礦坑關閉之後,由於工作機會減少、交通不便、土地貧瘠,輕壯年人口外移現象十分嚴重,但是對藝術家而言,這個地方反而充滿了創作的養分。山城美館就是在這樣的創作氛圍之下創立的。

 

山城美館,是一個年輕的社區型美術館,正式開幕不到一年,山城美館的主人有四位,阿諾、歐陽、阿福、秀兒,每個人都各有自己創作的長才。阿諾是木事創作、歐陽是畫家、阿福與秀兒都是陶藝家。因緣際會,他們一同租下了面對陰陽海的一棟房子,希望能透過這裡與外界交流,讓藝術家朋友們有發表與互相交流的平台,也能提供水金九地區的學童一個學習、探索美學的空間。所以美館一開幕便吸引了不少媒體前往採訪報導。

 

山城美館由舊宿舍改建而成,一樓的牆壁還保有當年礦工們依山傍地、儉樸的建築特色,在房子靠岩壁的那一面,沒有砌磚水泥,直接利用裸露的岩壁當作牆面。二樓是歐陽的畫室,房間中的陳設簡單平實,都是用門板、窗戶和板凳拼組而成,呈現這群藝術家灑脫、自在的氣質。三樓則運用阿諾富禪意的桌椅搭配上秀兒與阿福樸拙、沉穩的陶藝作品,構築成簡潔而開闊的展示空間。

 

山城美館逐漸成了匯集水湳洞、金瓜石、九份的人文藝術資源的場所。不論是藝術創作、礦區歷史或是礦工的真實故事,都可以在美館裡談天的過程中,發現值得前往的下一個地點。或許是與長年擔任導覽志工的老師一同到礦區來場深度導覽,或是到附近的藝術家工作室繼續未完的話題,又或者拜訪退休老礦工,聽他親口訴說當年的故事。這些充滿「人」味的故事,讓我們來到礦區工業遺留的巨大遺址,不再只是如同以往的觀光旅遊,而是增加了文化深度意涵的學習體驗。

 

在山城美館聚集的每位藝術家對這個地方都有著一份濃厚的情感,館長歐陽在這裡一邊經營民宿,一邊創作兼教學,希望藉由繪畫來帶動當地的藝文氛圍。阿福、秀兒一心以「台灣土做台灣陶」自許,為了使作品更樸拙、自然而貼近生活,堅持以原陶與天然礦石為主要材料。東北角及金九地區特有的各類礦材,正是他們的創作天堂。1250度的淬煉,扎實、樸拙的手感,在他們的作品裡,充滿了簡單、務實的平靜。

 

其中感觸最多的大概是阿諾了。為了自己深愛的這片土地,仍在欽賢國中和時雨國中教木作課程的他,當初在設計木鈴體驗課程時,便期待這項充滿在地特色的木作工藝可以引起社區與學童的興趣,甚至可以成為代表水湳洞的微型工藝產業。然而,在經費、器材與安全上的考量,成果較受限於學生課堂上簡單的創作。

 

雖然如此,阿諾還是很樂觀,他說:「從事木事創作後,木頭讓我體會最深就是要『適性』。瞭解每一塊木頭,它會告訴你它適合做什麼,順著它的性,表現出來的就會是最好的。」

 

現在山城美館不僅是當地藝術匯集與藝術教育的場所,也漸漸成為水湳洞這個美麗山城提供深度學習、文化體驗的複合式場域。圍繞著礦工與礦區記憶的木鈴創作與木鈴體驗初衷仍然不變,但引起的效果卻不是阿諾與山城美館的伙伴們剛開始就設想得到的,或許這就是木鈴與老礦工們骨子裡,不想被遺忘的堅忍性格吧!

 

【山城美館】

 

水湳洞是一個比九份、金瓜石還要脫俗的小山城,在旅遊地圖上不會出現的標示,但若提到十三層遺址和黃金瀑布,每個人就會恍若大悟頻頻點頭。除了這些景點的加持外,水湳洞的美不僅是這些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也是遊逛小山城時隨處可得的驚喜,錯綜複雜的巷弄、高低層次的房舍,俯拾皆是令人莞爾的小景小趣。許多文人雅士隱身其中,深居簡出、專注創作,卻往往讓想深刻體驗當地人文的遊客不得其門而入,而今年初春才剛成立的『山城美館』,正好提供了當地藝術家與遊客之間交 流的平台。

 

「山城美館」的發想是一個巧合與偶然,更是幾個藝術工作者意念的延伸,於是租下了面海第一排的三層樓建築,作為固定的展覽場地,初期我們暱稱它為三層樓(山城樓),後來緣於展現美的事物,我們重新正名為「山城美館」,希望這裡能夠提供在地藝術者長期展覽的空間。樓層的使用包括一樓的咖啡廳及DIY教室、二樓為畫室以及三樓的畫廊,涵蓋的藝術有阿福、秀兒的陶藝、歐陽的繪畫、阿諾的木作…,並且不定時的邀請不同領域的藝文朋友參展。

 

遊賞金瓜石、水湳洞不應只是走馬看花的景點觀光,它可以是一種生活的體驗和人文的分享。『山城美館』的孕生是黃金山城繁華落盡二十年來,重新展現新風貌的開端,更是在地藝術創作者心中的一樁山城喜事。

 

【祈堂老街】

 

「祈堂老街」是貫穿金瓜石最主要聚落的道路,從勸濟堂往下延伸至礦工醫院舊址,在最低的地方一座小橋(昔稱銀座橋)。在過去商業鼎盛時期曾經是當地人口中的黃金店面,如今,石階蜿蜒迤邐依舊,但只剩下兩間柑仔店及一間剛開張的不久的「真心咖啡」。咖啡店的主人淑妮,也是和山城美館成員裡的重要角色之一。學電影的她將自己的小店面佈置得像電影場景一般,而這裡仍留有「悲情城市」中,九份的味道。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4.html
執行單位: 迷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地址: 新北市瑞芳區長仁路35號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水湳洞位於基隆山東側濱海公路陰陽海段旁(緊鄰九份與金瓜石),前為台金公司煉銅廠(十三層);金瓜石(又名金瓜山)則是瑞芳鎮內主要山脈之一,海拔約576公尺屬於基隆山群,昔日是金礦的重要產地,如今只可見到斷垣殘壁的工作廠房。

 

目前社區內雖然尚未形成社區工藝的氛圍,但在地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並不在少數。今年在幾位從事陶藝創作、木事創作、民宿及個性咖啡店經營者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山城美館」。「山城樓」是一所生活美學館,是一棟具地方特色的三層樓建築物。一樓規劃為小型展示和體驗館,二樓是畫室,三樓是常態性的展覽空間及個展發表場所。希望藉由此一平台作為在地工藝手作教學、體驗活動及展示之場所。

 

目前地區上發展特色民宿中如:月河、水湳秘密、六丁目等民宿業者,均希望發展和住客分享手作體驗的工藝文化旅遊體驗行程,提供遊客在住宿同時,留下有別於其他地區的旅遊記憶,傳遞體驗後的手作成就及生活美學的參與。木鈴和筷子的木作體驗是一個新的嘗試,但山城美館的伙伴們也瞭解,要發展文化商品一定要有延伸性、被需要性才會形成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

 

今年,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協助下,山城美館的伙伴們,藉由在地聯結、社區木事手作開發及體驗教學活動設計和執行,緩慢但積極地整合在地的資源網絡,嘗試構築一個有別於九份、金瓜石的文化旅遊遊憩行程,提供喜歡藝文、山海美景、深度學習的遊客,一個新的選擇。

 

從98年3月份起,除了在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下,成立山城美館做為大家藝文交流與展售的平台外,木作創作者林正文則致力於木筷、木鈴之造形與材質應用技術等木製工藝商品的研究開發、空間展示教具及課程內容設計。

 

5月至9月透過山城樓生活美學館與黃金博物園區的聯展,串連在地觀光資源,藉由常態性展出,記錄觀賞者的評價與互動,進而認識製作物的接受度與市場性,作為工藝量產的生產依據之一。夏天過後,乃針對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進行量產準備與生產、市場銷售及正式產品發表等工作。

 

在今年計畫執行過程中,山城美館的伙伴們一方面不斷反思,如何在保有藝術手工創作的手創性與社區在地文化性的同時,兼顧成本與產量以滿足市場需求,讓社區可以透過工藝生產創造社區經濟收入;一方面也希望以山城美館作為在地工藝發展的基地,培養在地工藝基礎,發展屬於水湳洞的文化特色,也能帶給忙碌的現代人幸福的感受。冀盼山城的居民可以在這塊土地上自給自足,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一起在這裡生活、創造、分享。

 

【山城美館】

木鈴組曲

風的對話

閒坐看山望海 沈澱乾淨的痛苦 

與風對話 聽木鈴聲才知道 追索生

命的旅程中 原來自己不再孤單

風的意圖

風的砥礪與琢磨 將複雜的邏輯轉

譯成簡單的聲響 樸實的聲音 讓你

認識自己 驚嘆咚——咚—— 原來

是一種好的預兆

~凌春玉

坐落在面向陰陽海的方向,九份山頭另一邊的水湳洞,在礦業依然營運的年代,是一個大規模的宿舍群,也是亞洲現今少數堪稱完整的礦業宿舍群之一,和九份一樣隨著礦業沒落而漸漸沉寂下來。隨之而起的則是從礦業遺址衍生而來的觀光熱潮。然而,「九份除了老街,還能給人什麼樣的記憶?」許多人心中都曾有一樣的疑問。隨著蜿蜒的山路離開九份時,疑問都埋回了這片曾盛極一時的礦山。不過,最近的水湳洞有一股新的在地文化正在發酵。

 

在水湳洞一棟依著山壁建造、面向美麗陰陽海的三層樓建築裡,聚集了一小群人,圍著木製手造的結實大桌子,聚精會神的刨木頭、穿線、綁線或是雕刻。原來是當地一個新成立的美術館—「山城美館」設計的一項文化體驗活動。帶領大家製作、體驗木鈴的「阿諾」—林正文,是從事木事創作的藝術家。木鈴的緣起,是來自阿諾的礦工父親年輕時的一段往事。

 

水湳洞宿舍群曾是阿諾父母親與許多礦工家庭的家,但現在礦業結束了,阿諾形容沒有工作機會的這裡「只剩下老人、小孩與老狗」。但是在他眼裡,這裡非但不是沒落貧瘠的小鎮,相反地,他覺得在這裡曾發生過的,有關礦業的記憶與背後許多人的故事,反而是更珍貴的寶貝。為了紀念自己的父親與礦業的光輝年代,以及喚回九份、水湳洞與金瓜石地區人們的共同記憶,阿諾的木鈴體驗就此誕生了。

 

現在遊客可以在黃金博物館體驗過礦工工作之後,沿著蜿蜒的山路欣賞十三層與排煙管的荒涼,來到水湳洞,經由山城美館的木鈴體驗,體會水湳洞宿舍群中所有礦工家庭,默默為親人祈福的礦區生活記憶。木鈴的溫暖色澤、木質溫潤的手感,為水湳洞與舊礦區創造了一個貼近過往生活文化的深度體驗活動。

 

水湳洞地區在礦坑關閉之後,由於工作機會減少、交通不便、土地貧瘠,輕壯年人口外移現象十分嚴重,但是對藝術家而言,這個地方反而充滿了創作的養分。山城美館就是在這樣的創作氛圍之下創立的。

 

山城美館,是一個年輕的社區型美術館,正式開幕不到一年,山城美館的主人有四位,阿諾、歐陽、阿福、秀兒,每個人都各有自己創作的長才。阿諾是木事創作、歐陽是畫家、阿福與秀兒都是陶藝家。因緣際會,他們一同租下了面對陰陽海的一棟房子,希望能透過這裡與外界交流,讓藝術家朋友們有發表與互相交流的平台,也能提供水金九地區的學童一個學習、探索美學的空間。所以美館一開幕便吸引了不少媒體前往採訪報導。

 

山城美館由舊宿舍改建而成,一樓的牆壁還保有當年礦工們依山傍地、儉樸的建築特色,在房子靠岩壁的那一面,沒有砌磚水泥,直接利用裸露的岩壁當作牆面。二樓是歐陽的畫室,房間中的陳設簡單平實,都是用門板、窗戶和板凳拼組而成,呈現這群藝術家灑脫、自在的氣質。三樓則運用阿諾富禪意的桌椅搭配上秀兒與阿福樸拙、沉穩的陶藝作品,構築成簡潔而開闊的展示空間。

 

山城美館逐漸成了匯集水湳洞、金瓜石、九份的人文藝術資源的場所。不論是藝術創作、礦區歷史或是礦工的真實故事,都可以在美館裡談天的過程中,發現值得前往的下一個地點。或許是與長年擔任導覽志工的老師一同到礦區來場深度導覽,或是到附近的藝術家工作室繼續未完的話題,又或者拜訪退休老礦工,聽他親口訴說當年的故事。這些充滿「人」味的故事,讓我們來到礦區工業遺留的巨大遺址,不再只是如同以往的觀光旅遊,而是增加了文化深度意涵的學習體驗。

 

在山城美館聚集的每位藝術家對這個地方都有著一份濃厚的情感,館長歐陽在這裡一邊經營民宿,一邊創作兼教學,希望藉由繪畫來帶動當地的藝文氛圍。阿福、秀兒一心以「台灣土做台灣陶」自許,為了使作品更樸拙、自然而貼近生活,堅持以原陶與天然礦石為主要材料。東北角及金九地區特有的各類礦材,正是他們的創作天堂。1250度的淬煉,扎實、樸拙的手感,在他們的作品裡,充滿了簡單、務實的平靜。

 

其中感觸最多的大概是阿諾了。為了自己深愛的這片土地,仍在欽賢國中和時雨國中教木作課程的他,當初在設計木鈴體驗課程時,便期待這項充滿在地特色的木作工藝可以引起社區與學童的興趣,甚至可以成為代表水湳洞的微型工藝產業。然而,在經費、器材與安全上的考量,成果較受限於學生課堂上簡單的創作。

 

雖然如此,阿諾還是很樂觀,他說:「從事木事創作後,木頭讓我體會最深就是要『適性』。瞭解每一塊木頭,它會告訴你它適合做什麼,順著它的性,表現出來的就會是最好的。」

 

現在山城美館不僅是當地藝術匯集與藝術教育的場所,也漸漸成為水湳洞這個美麗山城提供深度學習、文化體驗的複合式場域。圍繞著礦工與礦區記憶的木鈴創作與木鈴體驗初衷仍然不變,但引起的效果卻不是阿諾與山城美館的伙伴們剛開始就設想得到的,或許這就是木鈴與老礦工們骨子裡,不想被遺忘的堅忍性格吧!

 

【山城美館】

 

水湳洞是一個比九份、金瓜石還要脫俗的小山城,在旅遊地圖上不會出現的標示,但若提到十三層遺址和黃金瀑布,每個人就會恍若大悟頻頻點頭。除了這些景點的加持外,水湳洞的美不僅是這些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也是遊逛小山城時隨處可得的驚喜,錯綜複雜的巷弄、高低層次的房舍,俯拾皆是令人莞爾的小景小趣。許多文人雅士隱身其中,深居簡出、專注創作,卻往往讓想深刻體驗當地人文的遊客不得其門而入,而今年初春才剛成立的『山城美館』,正好提供了當地藝術家與遊客之間交 流的平台。

 

「山城美館」的發想是一個巧合與偶然,更是幾個藝術工作者意念的延伸,於是租下了面海第一排的三層樓建築,作為固定的展覽場地,初期我們暱稱它為三層樓(山城樓),後來緣於展現美的事物,我們重新正名為「山城美館」,希望這裡能夠提供在地藝術者長期展覽的空間。樓層的使用包括一樓的咖啡廳及DIY教室、二樓為畫室以及三樓的畫廊,涵蓋的藝術有阿福、秀兒的陶藝、歐陽的繪畫、阿諾的木作…,並且不定時的邀請不同領域的藝文朋友參展。

 

遊賞金瓜石、水湳洞不應只是走馬看花的景點觀光,它可以是一種生活的體驗和人文的分享。『山城美館』的孕生是黃金山城繁華落盡二十年來,重新展現新風貌的開端,更是在地藝術創作者心中的一樁山城喜事。

 

【祈堂老街】

 

「祈堂老街」是貫穿金瓜石最主要聚落的道路,從勸濟堂往下延伸至礦工醫院舊址,在最低的地方一座小橋(昔稱銀座橋)。在過去商業鼎盛時期曾經是當地人口中的黃金店面,如今,石階蜿蜒迤邐依舊,但只剩下兩間柑仔店及一間剛開張的不久的「真心咖啡」。咖啡店的主人淑妮,也是和山城美館成員裡的重要角色之一。學電影的她將自己的小店面佈置得像電影場景一般,而這裡仍留有「悲情城市」中,九份的味道。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4.html

# 立山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6

識別碼C1_315081200H_000661
名稱松茂部落
區域(空)
簡述松茂部落位於大甲溪上游,海拔約1600公尺,是個腹地有限的狹長型部落,因部落四周環繞茂密的松樹而得名。日治時期在現今的平等村環山中興路口名為Sliant(磐石)的地方落腳,因此又稱為「磐石部落」或「岩石的部落」。重要的野生動物棲息地  松茂林道是松茂部落的獵場,又稱「搜鹿步道」,一到入口便能看到成群的孔雀蛺蝶飛舞,漫步在鋪著松針的步道,十分浪漫,途中會經過仁壽橋,從橋上俯瞰前方,會看到一排排挺立高聳的黃杉矗立山壁旁,蔚為壯觀;目前松茂林道也是復育山羌、櫻花鉤吻鮭等野生動物的重要區域;沿著步道往深山走,則能一睹高海拔松茂岩壁的風采,一排排柱狀節理的岩石矗立在河床邊,讓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味的部落風味餐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松茂部落居民將在地食材做成美味有創意的部落風味餐,從新鮮的高山蔬菜到自家農園的放山雞鴨,還有名聞遐邇的甜柿、水蜜桃,使每位來訪的遊客都能品嘗到最難忘的部落滋味。 伊萬工作坊 找回部落傳統文化  伊萬工作坊由松茂文人蔡長管與其夫人宋玉蓮女士共同經營,目前以泰雅族紡織教學為主。經營理念源於宋女士昔日曾在許多泰雅部落學習紡織,對於不同織法也有研究,盼藉由豐富的自身學習經驗,將當地失傳的紡織技術與藝術,帶回松茂部落。現今,伊萬工作坊也是松茂部落生態旅遊的必去行程,讓遊客們能對於泰雅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部落特色-大甲溪河床頁岩從橋上觀看大甲溪河床的地層,可以看到層次分明的頁岩紋理,形成堪比柱狀玄武岩的美感。部落特色-清泉橋台7甲線旁的紅色鋼骨橋,原本法國運往越南興建鐵路橋的鋼材,因1954 年法國退出越南而轉贈台灣,橋身上還有巴黎鐵塔的標誌。
描述松茂部落位於大甲溪上游,海拔約1600公尺,是個腹地有限的狹長型部落,因部落四周環繞茂密的松樹而得名。日治時期在現今的平等村環山中興路口名為Sliant(磐石)的地方落腳,因此又稱為「磐石部落」或「岩石的部落」。重要的野生動物棲息地  松茂林道是松茂部落的獵場,又稱「搜鹿步道」,一到入口便能看到成群的孔雀蛺蝶飛舞,漫步在鋪著松針的步道,十分浪漫,途中會經過仁壽橋,從橋上俯瞰前方,會看到一排排挺立高聳的黃杉矗立山壁旁,蔚為壯觀;目前松茂林道也是復育山羌、櫻花鉤吻鮭等野生動物的重要區域;沿著步道往深山走,則能一睹高海拔松茂岩壁的風采,一排排柱狀節理的岩石矗立在河床邊,讓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味的部落風味餐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松茂部落居民將在地食材做成美味有創意的部落...
電話886-9-02369829
地址臺中市424和平區梨山里中興路四段
郵政區碼(Zipcode)424
Region臺中市
Town和平區
旅遊資訊(空)
開放時間整天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15081200H
經度座標121.26649
緯度座標24.28429
原分類(空)
分類101
分類202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3-08-21T11:26:34+08:00
識別碼: C1_315081200H_000661
名稱: 松茂部落
區域: (空)
簡述: 松茂部落位於大甲溪上游,海拔約1600公尺,是個腹地有限的狹長型部落,因部落四周環繞茂密的松樹而得名。日治時期在現今的平等村環山中興路口名為Sliant(磐石)的地方落腳,因此又稱為「磐石部落」或「岩石的部落」。重要的野生動物棲息地  松茂林道是松茂部落的獵場,又稱「搜鹿步道」,一到入口便能看到成群的孔雀蛺蝶飛舞,漫步在鋪著松針的步道,十分浪漫,途中會經過仁壽橋,從橋上俯瞰前方,會看到一排排挺立高聳的黃杉矗立山壁旁,蔚為壯觀;目前松茂林道也是復育山羌、櫻花鉤吻鮭等野生動物的重要區域;沿著步道往深山走,則能一睹高海拔松茂岩壁的風采,一排排柱狀節理的岩石矗立在河床邊,讓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味的部落風味餐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松茂部落居民將在地食材做成美味有創意的部落風味餐,從新鮮的高山蔬菜到自家農園的放山雞鴨,還有名聞遐邇的甜柿、水蜜桃,使每位來訪的遊客都能品嘗到最難忘的部落滋味。 伊萬工作坊 找回部落傳統文化  伊萬工作坊由松茂文人蔡長管與其夫人宋玉蓮女士共同經營,目前以泰雅族紡織教學為主。經營理念源於宋女士昔日曾在許多泰雅部落學習紡織,對於不同織法也有研究,盼藉由豐富的自身學習經驗,將當地失傳的紡織技術與藝術,帶回松茂部落。現今,伊萬工作坊也是松茂部落生態旅遊的必去行程,讓遊客們能對於泰雅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部落特色-大甲溪河床頁岩從橋上觀看大甲溪河床的地層,可以看到層次分明的頁岩紋理,形成堪比柱狀玄武岩的美感。部落特色-清泉橋台7甲線旁的紅色鋼骨橋,原本法國運往越南興建鐵路橋的鋼材,因1954 年法國退出越南而轉贈台灣,橋身上還有巴黎鐵塔的標誌。
描述: 松茂部落位於大甲溪上游,海拔約1600公尺,是個腹地有限的狹長型部落,因部落四周環繞茂密的松樹而得名。日治時期在現今的平等村環山中興路口名為Sliant(磐石)的地方落腳,因此又稱為「磐石部落」或「岩石的部落」。重要的野生動物棲息地  松茂林道是松茂部落的獵場,又稱「搜鹿步道」,一到入口便能看到成群的孔雀蛺蝶飛舞,漫步在鋪著松針的步道,十分浪漫,途中會經過仁壽橋,從橋上俯瞰前方,會看到一排排挺立高聳的黃杉矗立山壁旁,蔚為壯觀;目前松茂林道也是復育山羌、櫻花鉤吻鮭等野生動物的重要區域;沿著步道往深山走,則能一睹高海拔松茂岩壁的風采,一排排柱狀節理的岩石矗立在河床邊,讓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味的部落風味餐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松茂部落居民將在地食材做成美味有創意的部落...
電話: 886-9-02369829
地址: 臺中市424和平區梨山里中興路四段
郵政區碼(Zipcode): 424
Region: 臺中市
Town: 和平區
旅遊資訊: (空)
開放時間: 整天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15081200H
經度座標: 121.26649
緯度座標: 24.28429
原分類: (空)
分類1: 01
分類2: 02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3-08-21T11:26:34+08:00

# 立山 於 文資局文化景觀 - 7

案件編號20100505000001
個案名稱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種類1::
code: : D8
name: : 交通地景
評定基準1:: :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2:: : 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3:: : 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4:: : 具罕見性
指定登錄理由阿里山森林鐵路,是臺灣少數具有比較完整的人文與自然系統的複合性文化資產,更是典型的文化景觀範例。其鐵路技術的特殊性是文化景觀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而以區域性發展來看,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與其鐵路建築、機具、相關的管理制度、維護技術、自然環境條件、族群、產業發展的歷史文化、集體知識及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是透過產業發展來影響自然環境與人文發展的文化景觀,完整呈現線性人文地理及豐富產業文化。
法令依據《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嘉義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縣市: : 嘉義縣
distName: : 阿里山鄉
address: : (空)
經度座標120.780967
緯度座標23.435467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ultural_tourism/263/photo/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ultural_tourism/263/photo/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jpg
name: : 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代表圖像來源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內容與範圍(一)位置: 於嘉義縣內鐵道沿線經過竹崎鄉、梅山鄉及阿里山鄉。 (二)範圍: 鐵道暨林區(此次界定範圍森林遊樂區域) 1.主線: 沿線車站經過竹崎站、木屐寮站、樟腦寮站、獨立 山站、梨園寮站、交力坪站、水社寮站、奮起湖站、哆 林站、十字路站、平遮那站、二萬平站、阿里山站、神 木站。 2.支線: 支線起點由沼平站往北眠月線至石猴站,於十字分 道往南祝山線至祝山車站;沼平站往東南前東埔線前段 1.6公里處,現稱水山線。
關連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之口傳,文獻資料或生活,儀式行為各種形式的作品,如繪畫、音樂詩歌、文學、影像、傳說等作品。
簡要描述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其重要性及特徵如下: (一)林業 1.阿里山伐木事業記錄著臺灣林業發展史概況。 2.林場區內留有許多林業發展相關遺跡、紀念物及地景 3.伐木事業造就社群的組成,形成自然環境及人文互動的景觀。 (二)森林鐵道的特徵 1.集森林鐵路、高山鐵路與登山鐵路於一身 2.直立式汽缸齒輪式火車 3.獨立山螺旋式(Spiral)登山 4.之字型爬升(Switch back)
土地使用狀況(一)使用分區: 本文化景觀之範圍廣闊,土地使用分區為森林區、山坡地保育區、風景區、一般農業區等。 (二)使用狀況: 鐵道部分目前用於觀光載客用但因風災緣故,現正停駛營運、待修復中。99年3月19日現勘及通過審查當日,森林鐵路營運與修復、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觀內光旅館興建營運及北門車站綜合開發屬民營宏都阿里山公司依照委託經營契約所負責。99年3月22日林務局終止契約,現由林務局所屬主管。 森林遊樂區部份,由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民眾可購買門票入內參觀。
備註(空)
特殊價值1.世界海島地區海拔最高的鐵路 2.亞洲海拔最高的窄軌登山鐵路 3.世界最複雜的同心圓的螺旋線 4.世界762mm軌距海拔落差最大的鐵路 (資料來源:蘇昭旭)
現況鐵道部分由於98年莫拉克風災嚴重破壞阿里山鐵道(含主線及支線,其中主線情況較為嚴重),造成約略四百多處損壞,修復尚未完成,以致目前鐵路停駛中。而林區內的古蹟、設施及森林群則保存良好,祝山線仍在行駛中,101年12月25日嘉義-竹崎的平地線已復駛。
特徵(一)林業 1.阿里山伐木事業記錄著台灣林業發展史概況。 2.林場區內留有許多林業發展相關遺跡、紀念物及地景 3.伐木事業造就社群的組成,形成自然環境及人文互動的景觀。 (二)森林鐵道的特徵 1.集森林鐵路、高山鐵路與登山鐵路於一身 2.直立式汽缸齒輪式火車 3.獨立山螺旋式(Spiral)登山 4.之字型爬升(Switch back)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0990077064號
公告日期: : 2010-05-05 14:58:12.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100505000001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03/711ff177-a45d-48a2-95a8-93c3ee8cc1d7/擷取.pn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03/66d5481a-9a98-4a1e-b5ae-8b44ffbb24d0/擷取2.png
級別名稱文化景觀
主管機關名稱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嘉義縣太保市太子大道158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53628123*317
repImgId4621
案件編號: 20100505000001
個案名稱: 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種類: 1::
code: : D8
name: : 交通地景
評定基準: 1:: :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2:: : 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3:: : 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4:: : 具罕見性
指定登錄理由: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臺灣少數具有比較完整的人文與自然系統的複合性文化資產,更是典型的文化景觀範例。其鐵路技術的特殊性是文化景觀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而以區域性發展來看,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與其鐵路建築、機具、相關的管理制度、維護技術、自然環境條件、族群、產業發展的歷史文化、集體知識及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是透過產業發展來影響自然環境與人文發展的文化景觀,完整呈現線性人文地理及豐富產業文化。
法令依據: 《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縣市: : 嘉義縣
distName: : 阿里山鄉
address: : (空)
經度座標: 120.780967
緯度座標: 23.435467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ultural_tourism/263/photo/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ultural_tourism/263/photo/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jpg
name: : 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代表圖像來源: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內容與範圍: (一)位置: 於嘉義縣內鐵道沿線經過竹崎鄉、梅山鄉及阿里山鄉。 (二)範圍: 鐵道暨林區(此次界定範圍森林遊樂區域) 1.主線: 沿線車站經過竹崎站、木屐寮站、樟腦寮站、獨立 山站、梨園寮站、交力坪站、水社寮站、奮起湖站、哆 林站、十字路站、平遮那站、二萬平站、阿里山站、神 木站。 2.支線: 支線起點由沼平站往北眠月線至石猴站,於十字分 道往南祝山線至祝山車站;沼平站往東南前東埔線前段 1.6公里處,現稱水山線。
關連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之口傳,文獻資料或生活,儀式行為: 各種形式的作品,如繪畫、音樂詩歌、文學、影像、傳說等作品。
簡要描述: 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其重要性及特徵如下: (一)林業 1.阿里山伐木事業記錄著臺灣林業發展史概況。 2.林場區內留有許多林業發展相關遺跡、紀念物及地景 3.伐木事業造就社群的組成,形成自然環境及人文互動的景觀。 (二)森林鐵道的特徵 1.集森林鐵路、高山鐵路與登山鐵路於一身 2.直立式汽缸齒輪式火車 3.獨立山螺旋式(Spiral)登山 4.之字型爬升(Switch back)
土地使用狀況: (一)使用分區: 本文化景觀之範圍廣闊,土地使用分區為森林區、山坡地保育區、風景區、一般農業區等。 (二)使用狀況: 鐵道部分目前用於觀光載客用但因風災緣故,現正停駛營運、待修復中。99年3月19日現勘及通過審查當日,森林鐵路營運與修復、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觀內光旅館興建營運及北門車站綜合開發屬民營宏都阿里山公司依照委託經營契約所負責。99年3月22日林務局終止契約,現由林務局所屬主管。 森林遊樂區部份,由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民眾可購買門票入內參觀。
備註: (空)
特殊價值: 1.世界海島地區海拔最高的鐵路 2.亞洲海拔最高的窄軌登山鐵路 3.世界最複雜的同心圓的螺旋線 4.世界762mm軌距海拔落差最大的鐵路 (資料來源:蘇昭旭)
現況: 鐵道部分由於98年莫拉克風災嚴重破壞阿里山鐵道(含主線及支線,其中主線情況較為嚴重),造成約略四百多處損壞,修復尚未完成,以致目前鐵路停駛中。而林區內的古蹟、設施及森林群則保存良好,祝山線仍在行駛中,101年12月25日嘉義-竹崎的平地線已復駛。
特徵: (一)林業 1.阿里山伐木事業記錄著台灣林業發展史概況。 2.林場區內留有許多林業發展相關遺跡、紀念物及地景 3.伐木事業造就社群的組成,形成自然環境及人文互動的景觀。 (二)森林鐵道的特徵 1.集森林鐵路、高山鐵路與登山鐵路於一身 2.直立式汽缸齒輪式火車 3.獨立山螺旋式(Spiral)登山 4.之字型爬升(Switch back)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0990077064號
公告日期: : 2010-05-05 14:58:12.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100505000001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03/711ff177-a45d-48a2-95a8-93c3ee8cc1d7/擷取.pn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03/66d5481a-9a98-4a1e-b5ae-8b44ffbb24d0/擷取2.png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主管機關名稱: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嘉義縣太保市太子大道158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3628123*317
repImgId: 4621

# 立山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8

識別碼C1_315081800H_000065
名稱靈鷲山無生道場
區域(空)
簡述靈鷲山生無道場由開山創辦者-上心下道法師創建,站立山頂上放眼四望,可遠眺東北角海岸風光,也可看見日昇日落的景象,視界十分遼闊。 若看見一對銳利、彷彿直透人心的鷹眼,就代表已達道場入口,這雙鷹眼即為最具指標性的「天眼門」,兩側矗立的石柱上還有各國宗教的雕刻圖騰;而進入道場後,首先會看見一尊高12公尺青銅鑄造的黑面金身觀音,赫然醒目,令人肅然起敬;往裡走會經過聞喜堂、客堂、華藏海、佛祖殿等殿堂,還有五百羅漢步道,兩旁的羅漢石雕,尊尊表情神態不同;紅瓦石屋的大殿內有尊全台唯一的玉面左臥佛;道場後山則有條朝山大道,循步道攀升而上,可直抵荖蘭山頂。除此之外,這裡的一大特色便是圍繞在道場邊的53座佛塔-「舍利塔林」,錯落在一片綠意盎然之中,若是在秋季時節造訪,還能看到這裡獨有的「塔林芒海」秋日一景。 因位於福隆荖蘭山山腰上,在道場即可眺覽福隆絕美海岸及遼闊太平洋外,還可近觀鼻頭角和三貂角的美麗風光,周圍群山環繞又緊臨大海,景色優雅而莊嚴,成為北台灣修身養性、安定心靈的一處佛門聖地。
描述靈鷲山生無道場由開山創辦者-上心下道法師創建,站立山頂上放眼四望,可遠眺東北角海岸風光,也可看見日昇日落的景象,視界十分遼闊。 若看見一對銳利、彷彿直透人心的鷹眼,就代表已達道場入口,這雙鷹眼即為最具指標性的「天眼門」,兩側矗立的石柱上還有各國宗教的雕刻圖騰;而進入道場後,首先會看見一尊高12公尺青銅鑄造的黑面金身觀音,赫然醒目,令人肅然起敬;往裡走會經過聞喜堂、客堂、華藏海、佛祖殿等殿堂,還有五百羅漢步道,兩旁的羅漢石雕,尊尊表情神態不同;紅瓦石屋的大殿內有尊全台唯一的玉面左臥佛;道場後山則有條朝山大道,循步道攀升而上,可直抵荖蘭山頂。除此之外,這裡的一大特色便是圍繞在道場邊的53座佛塔-「舍利塔林」,錯落在一片綠意盎然之中,若是在秋季時節造訪,還能看到這裡獨有的「塔林芒海」秋日一景。 因位於福隆荖蘭山山腰上,在道場即可眺覽福隆絕美海岸及遼闊太平洋外,還可近觀鼻頭角和三貂角的美麗風光,周
電話886-2-24991100
地址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香蘭街7-1號
郵政區碼(Zipcode)(空)
Region新北市
Town貢寮區
旅遊資訊客運:請先致電02-24991100#3515 or 3516預約,再於福隆7-11旁候車亭搭乘接駁巴士前往靈鷲山。
開放時間星期二~日,上午9:00至下午18:00時,星期一為「僧眾閉關日」不對外開放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15081800H
經度座標121.9832
緯度座標25.02157
原分類(空)
分類108
分類208
分類308
Level(空)
網站https://www.093.org.tw/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免費參觀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19-12-19T17:03:19+08:00
識別碼: C1_315081800H_000065
名稱: 靈鷲山無生道場
區域: (空)
簡述: 靈鷲山生無道場由開山創辦者-上心下道法師創建,站立山頂上放眼四望,可遠眺東北角海岸風光,也可看見日昇日落的景象,視界十分遼闊。 若看見一對銳利、彷彿直透人心的鷹眼,就代表已達道場入口,這雙鷹眼即為最具指標性的「天眼門」,兩側矗立的石柱上還有各國宗教的雕刻圖騰;而進入道場後,首先會看見一尊高12公尺青銅鑄造的黑面金身觀音,赫然醒目,令人肅然起敬;往裡走會經過聞喜堂、客堂、華藏海、佛祖殿等殿堂,還有五百羅漢步道,兩旁的羅漢石雕,尊尊表情神態不同;紅瓦石屋的大殿內有尊全台唯一的玉面左臥佛;道場後山則有條朝山大道,循步道攀升而上,可直抵荖蘭山頂。除此之外,這裡的一大特色便是圍繞在道場邊的53座佛塔-「舍利塔林」,錯落在一片綠意盎然之中,若是在秋季時節造訪,還能看到這裡獨有的「塔林芒海」秋日一景。 因位於福隆荖蘭山山腰上,在道場即可眺覽福隆絕美海岸及遼闊太平洋外,還可近觀鼻頭角和三貂角的美麗風光,周圍群山環繞又緊臨大海,景色優雅而莊嚴,成為北台灣修身養性、安定心靈的一處佛門聖地。
描述: 靈鷲山生無道場由開山創辦者-上心下道法師創建,站立山頂上放眼四望,可遠眺東北角海岸風光,也可看見日昇日落的景象,視界十分遼闊。 若看見一對銳利、彷彿直透人心的鷹眼,就代表已達道場入口,這雙鷹眼即為最具指標性的「天眼門」,兩側矗立的石柱上還有各國宗教的雕刻圖騰;而進入道場後,首先會看見一尊高12公尺青銅鑄造的黑面金身觀音,赫然醒目,令人肅然起敬;往裡走會經過聞喜堂、客堂、華藏海、佛祖殿等殿堂,還有五百羅漢步道,兩旁的羅漢石雕,尊尊表情神態不同;紅瓦石屋的大殿內有尊全台唯一的玉面左臥佛;道場後山則有條朝山大道,循步道攀升而上,可直抵荖蘭山頂。除此之外,這裡的一大特色便是圍繞在道場邊的53座佛塔-「舍利塔林」,錯落在一片綠意盎然之中,若是在秋季時節造訪,還能看到這裡獨有的「塔林芒海」秋日一景。 因位於福隆荖蘭山山腰上,在道場即可眺覽福隆絕美海岸及遼闊太平洋外,還可近觀鼻頭角和三貂角的美麗風光,周
電話: 886-2-24991100
地址: 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香蘭街7-1號
郵政區碼(Zipcode): (空)
Region: 新北市
Town: 貢寮區
旅遊資訊: 客運:請先致電02-24991100#3515 or 3516預約,再於福隆7-11旁候車亭搭乘接駁巴士前往靈鷲山。
開放時間: 星期二~日,上午9:00至下午18:00時,星期一為「僧眾閉關日」不對外開放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15081800H
經度座標: 121.9832
緯度座標: 25.02157
原分類: (空)
分類1: 08
分類2: 08
分類3: 08
Level: (空)
網站: https://www.093.org.tw/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免費參觀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19-12-19T17:03:19+08:00
[ 搜尋所有 立山 ... ]

根據地址 卓溪鄉立山村後山上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卓溪鄉立山村後山上 資料。

[ 搜尋所有 卓溪鄉立山村後山上 ... ]

與立山同分類的氣象測站基本資料

玉山風口

海拔高度-公尺: 3860.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I520 | 英文站名: Yushanfengkou | 南投縣 | 地址: 信義鄉(玉山主峰往北峰叉路空地附近) | 設站日期: 2016-07-15 | 撤站日期: | 備註:

再連

海拔高度-公尺: 140.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1U630 | 英文站名: Zailia | 宜蘭縣 | 地址: 員山鄉內城湖旁之山上果園 | 設站日期: 1996-01-01 | 撤站日期: 2017-10-20 | 備註: 原(C1U630)站因移位升氣並更名,於2017/12/1變更為(C0U900)站。

新營

海拔高度-公尺: 33.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X250 | 英文站名: Xinying | 臺南市 | 地址: 新營區中正路30號(南瀛親子館) | 設站日期: 2015-07-03 | 撤站日期: | 備註:

五分山

海拔高度-公尺: 755.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AH30 | 英文站名: Wufengsha | 新北市 | 地址: 瑞芳區靜安路四段1巷1號 | 設站日期: 2016-01-01 | 撤站日期: | 備註:

仁愛

海拔高度-公尺: 1113.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1H870 | 英文站名: Ren-ai | 南投縣 | 地址: 仁愛鄉(臺電公司電源保護中心內) | 設站日期: 1992-05-01 | 撤站日期: 2015-08-10 | 備註:

深坑

海拔高度-公尺: 68.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AH80 | 英文站名: Shenkeng | 新北市 | 地址: 深坑區文山路1段35號(深坑消防分隊樓頂) | 設站日期: 2017-08-02 | 撤站日期: | 備註:

大礁溪

海拔高度-公尺: 268.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1U610 | 英文站名: Dajiaosi | 宜蘭縣 | 地址: 礁溪鄉二結村1鄰9-1號(國立宜蘭大學實驗林場) | 設站日期: 1996-01-01 | 撤站日期: 2017-10-18 | 備註: 原(C1U610)站因移位升氣,於2017/12/1變更為(C0U870)站。

小公田

海拔高度-公尺: 768.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1M540 | 英文站名: Siaogongtia | 嘉義縣 | 地址: 番路鄉分水嶺休息站後方山丘上 | 設站日期: 1993-03-01 | 撤站日期: 2015-06-03 | 備註:

汕尾

海拔高度-公尺: 6.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V900 | 英文站名: Shanwei | 高雄市 | 地址: 林園區 | 設站日期: 2022-12-26 | 撤站日期: | 備註:

屏東

海拔高度-公尺: 26.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1R170 | 英文站名: Pingtung | 屏東縣 | 地址: 屏東市復興路245號(台灣糖業公司屏東區處場區內) | 設站日期: 1992-05-01 | 撤站日期: 2013-08-08 | 備註: 2013/12/1變更為(C0R170)站。

武界

海拔高度-公尺: 948.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1I030 | 英文站名: Wujie | 南投縣 | 地址: 仁愛鄉法治村 | 設站日期: 1992-07-01 | 撤站日期: | 備註: 本站於2015/8/14起進行儀器汰換,並於2015/12/31完成驗收。

萬丹

海拔高度-公尺: 31.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0R510 | 英文站名: WanDa | 屏東縣 | 地址: 萬丹鄉萬安村和平東路69號(萬丹消防分隊) | 設站日期: 2013-08-01 | 撤站日期: 2023-02-15 | 備註: 原(C0R510)站因移位,於2023/03/14變更為(C0R930)站。

桃山

海拔高度-公尺: 3313.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F9Y0 | 英文站名: Taosha | 臺中市 | 地址: 和平區(位於往桃山山屋叉路解說牌附近) | 設站日期: 2016-07-15 | 撤站日期: | 備註:

板橋

海拔高度-公尺: 38.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AJ80 | 英文站名: Banchiao | 新北市 | 地址: 板橋區僑中一街1號 | 設站日期: 2023-01-03 | 撤站日期: | 備註: 配合板橋有人站遷移,2023/01/03上午11時開始自動觀測。

大鞍

海拔高度-公尺: 1515.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1I121 | 英文站名: Da-a | 南投縣 | 地址: 竹山鎮樟空倫山之三角點附近 | 設站日期: 2011-11-01 | 撤站日期: | 備註: 原(C1I120)站因儀器汰換,於2011/11/1更變為(C1I121)站。

玉山風口

海拔高度-公尺: 3860.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I520 | 英文站名: Yushanfengkou | 南投縣 | 地址: 信義鄉(玉山主峰往北峰叉路空地附近) | 設站日期: 2016-07-15 | 撤站日期: | 備註:

再連

海拔高度-公尺: 140.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1U630 | 英文站名: Zailia | 宜蘭縣 | 地址: 員山鄉內城湖旁之山上果園 | 設站日期: 1996-01-01 | 撤站日期: 2017-10-20 | 備註: 原(C1U630)站因移位升氣並更名,於2017/12/1變更為(C0U900)站。

新營

海拔高度-公尺: 33.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X250 | 英文站名: Xinying | 臺南市 | 地址: 新營區中正路30號(南瀛親子館) | 設站日期: 2015-07-03 | 撤站日期: | 備註:

五分山

海拔高度-公尺: 755.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AH30 | 英文站名: Wufengsha | 新北市 | 地址: 瑞芳區靜安路四段1巷1號 | 設站日期: 2016-01-01 | 撤站日期: | 備註:

仁愛

海拔高度-公尺: 1113.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1H870 | 英文站名: Ren-ai | 南投縣 | 地址: 仁愛鄉(臺電公司電源保護中心內) | 設站日期: 1992-05-01 | 撤站日期: 2015-08-10 | 備註:

深坑

海拔高度-公尺: 68.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AH80 | 英文站名: Shenkeng | 新北市 | 地址: 深坑區文山路1段35號(深坑消防分隊樓頂) | 設站日期: 2017-08-02 | 撤站日期: | 備註:

大礁溪

海拔高度-公尺: 268.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1U610 | 英文站名: Dajiaosi | 宜蘭縣 | 地址: 礁溪鄉二結村1鄰9-1號(國立宜蘭大學實驗林場) | 設站日期: 1996-01-01 | 撤站日期: 2017-10-18 | 備註: 原(C1U610)站因移位升氣,於2017/12/1變更為(C0U870)站。

小公田

海拔高度-公尺: 768.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1M540 | 英文站名: Siaogongtia | 嘉義縣 | 地址: 番路鄉分水嶺休息站後方山丘上 | 設站日期: 1993-03-01 | 撤站日期: 2015-06-03 | 備註:

汕尾

海拔高度-公尺: 6.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V900 | 英文站名: Shanwei | 高雄市 | 地址: 林園區 | 設站日期: 2022-12-26 | 撤站日期: | 備註:

屏東

海拔高度-公尺: 26.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1R170 | 英文站名: Pingtung | 屏東縣 | 地址: 屏東市復興路245號(台灣糖業公司屏東區處場區內) | 設站日期: 1992-05-01 | 撤站日期: 2013-08-08 | 備註: 2013/12/1變更為(C0R170)站。

武界

海拔高度-公尺: 948.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1I030 | 英文站名: Wujie | 南投縣 | 地址: 仁愛鄉法治村 | 設站日期: 1992-07-01 | 撤站日期: | 備註: 本站於2015/8/14起進行儀器汰換,並於2015/12/31完成驗收。

萬丹

海拔高度-公尺: 31.0 | 測站狀態: 已撤銷 | 站號: C0R510 | 英文站名: WanDa | 屏東縣 | 地址: 萬丹鄉萬安村和平東路69號(萬丹消防分隊) | 設站日期: 2013-08-01 | 撤站日期: 2023-02-15 | 備註: 原(C0R510)站因移位,於2023/03/14變更為(C0R930)站。

桃山

海拔高度-公尺: 3313.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F9Y0 | 英文站名: Taosha | 臺中市 | 地址: 和平區(位於往桃山山屋叉路解說牌附近) | 設站日期: 2016-07-15 | 撤站日期: | 備註:

板橋

海拔高度-公尺: 38.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0AJ80 | 英文站名: Banchiao | 新北市 | 地址: 板橋區僑中一街1號 | 設站日期: 2023-01-03 | 撤站日期: | 備註: 配合板橋有人站遷移,2023/01/03上午11時開始自動觀測。

大鞍

海拔高度-公尺: 1515.0 | 測站狀態: 現存測站 | 站號: C1I121 | 英文站名: Da-a | 南投縣 | 地址: 竹山鎮樟空倫山之三角點附近 | 設站日期: 2011-11-01 | 撤站日期: | 備註: 原(C1I120)站因儀器汰換,於2011/11/1更變為(C1I121)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