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委員會客語辭彙(已不適用) @ 客家委員會

客家辭義的腔調是四縣, 分類是虛詞, 客家音標是hanˇ【vanˇ】, 華語辭義是, 客語例句是昨晡日臨暗仔在屋背?水溝脣看?一尾遮仔節還得人驚!.

分類虛詞
腔調四縣
客家辭義
客家音標hanˇ【vanˇ】
華語辭義
英語辭義very
客語例句昨晡日臨暗仔在屋背?水溝脣看?一尾遮仔節還得人驚!
客家例句語音
華語翻譯昨天傍晚在屋後的水溝旁看到一條雨傘節好可怕!

分類

虛詞

腔調

四縣

客家辭義

客家音標

hanˇ【vanˇ】

華語辭義

英語辭義

very

客語例句

昨晡日臨暗仔在屋背?水溝脣看?一尾遮仔節還得人驚!

客家例句語音

華語翻譯

昨天傍晚在屋後的水溝旁看到一條雨傘節好可怕!

根據名稱 還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

# 還 於 文資局古蹟 - 1

案件編號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119.55659
緯度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1422
案件編號: 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 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 119.55659
緯度: 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 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 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 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 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 1422

# 還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2

識別碼C1_395000000A_000487
名稱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
區域(空)
簡述園區在台南的佳里一帶(古稱蕭壠社),而「北頭」在平埔古語中為巫女之意,「洋」則意指有水草宜居的放牧之地,此處一直有著飛番的傳說,傳說中有位跑得比馬還要快的平埔族人,甚至還到乾隆皇帝面前與馬賽跑贏得比賽,讓清乾隆龍心大悅,與兒子兩人得到朝覲天子三次的殊榮,就是目前飛番墓中的「程天與」,墓碑上還可見到刻著「父子面君三次」的紀載,也是目前台灣紀錄中歷史最悠久的平埔族墓,大約已超過240年。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便因為這個飛番傳說而有著濃厚的傳奇故事,目前園區內有許多西拉雅平埔族的資料展示,還有傳統的茅草屋、老照片以及象徵著飛番傳說的各式雕像,還有極具平埔族特色的望高寮、公廨等設施,另還有一口水質非常好的荷蘭井,從荷蘭人在台期間開鑿一直到日治時期都還在取用,處處充滿傳奇色彩及平埔特色,是一處認識平埔族群生活的好去處。
描述園區在台南的佳里一帶(古稱蕭壠社),而「北頭」在平埔古語中為巫女之意,「洋」則意指有水草宜居的放牧之地,此處一直有著飛番的傳說,傳說中有位跑得比馬還要快的平埔族人,甚至還到乾隆皇帝面前與馬賽跑贏得比賽,讓清乾隆龍心大悅,與兒子兩人得到朝覲天子三次的殊榮,就是目前飛番墓中的「程天與」,墓碑上還可見到刻著「父子面君三次」的紀載,也是目前台灣紀錄中歷史最悠久的平埔族墓,大約已超過240年。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便因為這個飛番傳說而有著濃厚的傳奇故事,目前園區內有許多西拉雅平埔族的資料展示,還有傳統的茅草屋、老照片以及象徵著飛番傳說的各式雕像,還有極具平埔族特色的望高寮、公廨等設施,另還有一口水質非常好的荷蘭井,從荷蘭人在台期間開鑿一直到日治時期都還在取用,處處充滿傳奇色彩及平埔特色,是一處認識平埔族群...
電話886-6-7238661
地址臺南市722佳里區番仔寮66之1號
郵政區碼(Zipcode)722
Region臺南市
Town佳里區
旅遊資訊(空)
開放時間週一~週日08:00~17:30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95000000A
經度座標120.163
緯度座標23.17291
原分類(空)
分類11
分類24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路邊停車,停南26線道上。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免門票
備註導覽預約電話楊俊陞:06-7222582;0932467523 姚志峰:06-7220663;0932759561 黃仙註:06-7226751;0910848355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2-11-30T12:00:11+08:00
識別碼: C1_395000000A_000487
名稱: 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
區域: (空)
簡述: 園區在台南的佳里一帶(古稱蕭壠社),而「北頭」在平埔古語中為巫女之意,「洋」則意指有水草宜居的放牧之地,此處一直有著飛番的傳說,傳說中有位跑得比馬還要快的平埔族人,甚至還到乾隆皇帝面前與馬賽跑贏得比賽,讓清乾隆龍心大悅,與兒子兩人得到朝覲天子三次的殊榮,就是目前飛番墓中的「程天與」,墓碑上還可見到刻著「父子面君三次」的紀載,也是目前台灣紀錄中歷史最悠久的平埔族墓,大約已超過240年。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便因為這個飛番傳說而有著濃厚的傳奇故事,目前園區內有許多西拉雅平埔族的資料展示,還有傳統的茅草屋、老照片以及象徵著飛番傳說的各式雕像,還有極具平埔族特色的望高寮、公廨等設施,另還有一口水質非常好的荷蘭井,從荷蘭人在台期間開鑿一直到日治時期都還在取用,處處充滿傳奇色彩及平埔特色,是一處認識平埔族群生活的好去處。
描述: 園區在台南的佳里一帶(古稱蕭壠社),而「北頭」在平埔古語中為巫女之意,「洋」則意指有水草宜居的放牧之地,此處一直有著飛番的傳說,傳說中有位跑得比馬還要快的平埔族人,甚至還到乾隆皇帝面前與馬賽跑贏得比賽,讓清乾隆龍心大悅,與兒子兩人得到朝覲天子三次的殊榮,就是目前飛番墓中的「程天與」,墓碑上還可見到刻著「父子面君三次」的紀載,也是目前台灣紀錄中歷史最悠久的平埔族墓,大約已超過240年。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便因為這個飛番傳說而有著濃厚的傳奇故事,目前園區內有許多西拉雅平埔族的資料展示,還有傳統的茅草屋、老照片以及象徵著飛番傳說的各式雕像,還有極具平埔族特色的望高寮、公廨等設施,另還有一口水質非常好的荷蘭井,從荷蘭人在台期間開鑿一直到日治時期都還在取用,處處充滿傳奇色彩及平埔特色,是一處認識平埔族群...
電話: 886-6-7238661
地址: 臺南市722佳里區番仔寮66之1號
郵政區碼(Zipcode): 722
Region: 臺南市
Town: 佳里區
旅遊資訊: (空)
開放時間: 週一~週日08:00~17:30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95000000A
經度座標: 120.163
緯度座標: 23.17291
原分類: (空)
分類1: 1
分類2: 4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路邊停車,停南26線道上。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免門票
備註: 導覽預約電話楊俊陞:06-7222582;0932467523 姚志峰:06-7220663;0932759561 黃仙註:06-7226751;0910848355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2-11-30T12:00:11+08:00

# 還 於 體驗農村生活-農村主題旅遊規劃 - 3

名稱頭汴坑香草森呼吸一日遊
其他活動項目(空)
動線導言聽過蝙蝠洞、仙女瀑布和酒桶山嗎?這些景點,都在台中市太平區的頭汴坑。頭汴坑有四通八達的聯外道路,距離埔里、台中市車程都不超過一小時,故稱為「台中市後花園」。。九二一大地震後,名列重建區的頭汴坑已重現生機,未經開發的山區滿佈溪流巨石、斷崖峭壁,青綠綿延的山谷中隨處可以見稀有的鳥類、昆蟲和古老木製電線桿,少了一份忙碌煙囂,頭汴坑多了一股潔淨身心的氣息。。每年琵琶季一到,不管是新鮮琵琶或系列產品,總是供不應求。如果不是在春天開滿琵琶花的季節來訪,還是可以嚐嚐桂花琵琶膏、琵琶蜜等特色產品。另外,頭汴坑的特色香草「檸檬香茅」,經過商家的創意搖身成為咖啡、蜂蜜、窈窕茶、焗蛋、火鍋、海鮮和鱷魚料理、保養品和清潔用品等,各式各樣的系列產品全都帶有檸檬香茅獨特的淡雅香味,絕對是頭汴坑之旅不可錯過的系列產品!
親子特色久大生態教育休閒羊場園區內規劃有親子體驗區、羊乳生擠區、加工製品生產區、綠地休憩區、草皮運動場、藥草植物區、鳥園、教育解說區、涼亭魚池等。透過導覽解說。大朋友、小朋友不僅可以親近羊群,還能從中了解羊之生活習性,更可以親自體驗現場擠羊乳的樂趣,適合親子共遊。。采蜂林園區內規劃有蜜粉源植物園,可讓民眾從中認識蜜蜂、採集蜂蜜之植物來源;蜜蜂資訊教室則能從中了解蜜蜂歷史文化,及生產蜜蜂產品的過程。此外,透過生態觀察區,可讓小朋友能貼近觀察蜜蜂養育小寶寶及服侍女王蜂的過程。DIY體驗區,則能讓民眾動手用天然蜂巢製做蠟燭,體驗親手製作蠟燭的樂趣。。尊天休閒農場農場百年樟樹林中有約1公里的步道,路況平坦,大朋友帶著小朋友可到步道散步,呼吸樟樹釋放出來的芬多精。農場生態豐富,動植物多樣化,有各種蛙類和蜻蜓、蝴蝶、獨角仙等昆蟲;四、五月還可賞螢,是個可以觀生態、健行的好地方。
銀髮特色(空)
遊學特色(空)
會議特色(空)
校外教學特色(空)
旅遊天數1天
每月特產一月~二月:賞花、香草。三月~四月:枇杷。五月~八月:賞螢火蟲、蝴蝶及各式昆蟲。九月~十月:賞鳥、生態。十一~十二月:雲海夕陽美景
行程商品訂購(空)
交通指引開車。台中中港交流道下-往市區-中港路-民權路-復興路-復興橋靠橋下右線-樂業路-太平區東平路-一江橋-頭汴坑-台中市樂業路-蝙蝠洞-茅埔-東汴國小-地標公園(左轉)-往酒桶山-三角公園(右轉)
第一天行程09:00久大休閒生態教育羊場牧羊樂→11:00采蜂林DIY→12:30高巢森活休閒農場美景下享用養生美食→14:00尊天休閒農場→17:30太平休閒酒莊→18:00太平區深度旅遊服務中心購買伴手禮、吃晚餐。
第一天行程特色想體驗擠羊奶的感覺嗎?久大休閒生態教育羊場中超過300隻的乳山羊,不但可以讓你好好認識乳山羊的品種,還能自己做羊奶冰棒、煎餅,你會發現,久大的羊奶一點腥味都沒有,另外還有使用羊奶所作的鮮美饅頭、奶酪和蛋糕。。采蜂林是一處專業生產,蜂蜜、蜂王乳、蜂花粉,蜂蝦、蜂膠、蜂蠟的養蜂場。場主林進通因興趣而進入養蜂的行業。為了讓大家真正體驗,了解蜜蜂的生態,及蜂產品的生產過程,采蜂林還將養蜂場規劃為蜂蜜生態園區,讓民眾參觀,除了可參觀蜜蜂生態外,還可以體驗採蜜與搖蜜樂趣,品嘗蜂蜜等。。區內亦設有DIY體驗區,遊客可用天然蜂巢製作蠟燭及蜂蜜果凍,亦可體驗現場採蜜的樂趣。而在蜜粉源植物園中介紹蜜蜂採蜜來源的植物;蜜蜂資訊教室詳細解說人類與蜜蜂的歷史、蜂蜜產品的生產過程,是一個匠心獨具的生態園區。。午餐來到台中縣(2010年12月25日改制為台中市)高巢森活休閒農場,「高」老闆加上媽媽姓「曹」,取諧音而成「高巢」。大片草皮供親子同樂,不時還舉辦草地音樂會。「高巢」的座椅、躺椅上,常見因太舒適而進入夢鄉的遊客。園區前方有露營、住宿區,後有登山棧道,還貼心的準備了5間太陽能沐浴間免費供遊客使用。。雲海和夕陽美景不用上合歡山,在這裡就可以見到,「高巢」的視野遼闊,連台中港火力發電廠的煙囪都能見到。至於老闆精心製作的元氣、養生藥膳火鍋、勁辣泡菜,還有讓人停不下筷子的芋絲糕,配上一杯鳳梨醋,保證讓你吃完還想打包一份回家!。午餐之後接著來到尊天休閒農場,園區涵蓋百年樟樹林、仙女瀑布等宜人景致,園主以融合自然、不破壞自然之理念,為農場打造了提供休閒餐飲的「樟樹林庭園咖啡」,讓遊客們盡興在遊山玩水、活絡筋骨之餘,亦能覓得一處休閒地。農場有桂竹林及少量的有機野菜、蔬果,可供遊客做點農耕體驗,農場百年樟樹林中有約1公里的步道,可到步道走走,呼吸樟樹所釋放出來的香氣。。台中縣太平市受到地理位置及氣候的影響,因此生產許多荔枝、龍眼、楊桃、枇杷等農作物,而太平酒莊則利用這些水果釀成風味獨特的水果酒,有琵琶、荔枝和梅子等水果酒,薄荷、咖啡、薰衣草等花草酒,還有特別的「鳥不踏」為刺蔥酒哦!來到酒莊除可品酒外,還可參加各項自然生態體驗活動,有專人為您做導覽解說,參觀蝴蝶園、草編蚱蜢、竹編風車、吊飾等,有吃有喝還有得玩!。在酒莊一旁的太平區深度旅遊服務中心也可以購買到各種當地才有的特色產品,如放鬆身心的精油香膏、香皂,具有療效的活血痠痛膏,連樟腦膏和樟腦油都有。至於蜂蜜類、果醋和當地的農特產品,也都可以在服務中心買到。足以容納上百人的餐廳,提供最道地、新鮮的頭汴坑料理。
第二天行程(空)
第二天行程特色(空)
第三天行程(空)
第三天行程特色(空)
景點縣市臺中市
鄉鎮太平區
緯度(空)
經度(空)
名稱: 頭汴坑香草森呼吸一日遊
其他活動項目: (空)
動線導言: 聽過蝙蝠洞、仙女瀑布和酒桶山嗎?這些景點,都在台中市太平區的頭汴坑。頭汴坑有四通八達的聯外道路,距離埔里、台中市車程都不超過一小時,故稱為「台中市後花園」。。九二一大地震後,名列重建區的頭汴坑已重現生機,未經開發的山區滿佈溪流巨石、斷崖峭壁,青綠綿延的山谷中隨處可以見稀有的鳥類、昆蟲和古老木製電線桿,少了一份忙碌煙囂,頭汴坑多了一股潔淨身心的氣息。。每年琵琶季一到,不管是新鮮琵琶或系列產品,總是供不應求。如果不是在春天開滿琵琶花的季節來訪,還是可以嚐嚐桂花琵琶膏、琵琶蜜等特色產品。另外,頭汴坑的特色香草「檸檬香茅」,經過商家的創意搖身成為咖啡、蜂蜜、窈窕茶、焗蛋、火鍋、海鮮和鱷魚料理、保養品和清潔用品等,各式各樣的系列產品全都帶有檸檬香茅獨特的淡雅香味,絕對是頭汴坑之旅不可錯過的系列產品!
親子特色: 久大生態教育休閒羊場園區內規劃有親子體驗區、羊乳生擠區、加工製品生產區、綠地休憩區、草皮運動場、藥草植物區、鳥園、教育解說區、涼亭魚池等。透過導覽解說。大朋友、小朋友不僅可以親近羊群,還能從中了解羊之生活習性,更可以親自體驗現場擠羊乳的樂趣,適合親子共遊。。采蜂林園區內規劃有蜜粉源植物園,可讓民眾從中認識蜜蜂、採集蜂蜜之植物來源;蜜蜂資訊教室則能從中了解蜜蜂歷史文化,及生產蜜蜂產品的過程。此外,透過生態觀察區,可讓小朋友能貼近觀察蜜蜂養育小寶寶及服侍女王蜂的過程。DIY體驗區,則能讓民眾動手用天然蜂巢製做蠟燭,體驗親手製作蠟燭的樂趣。。尊天休閒農場農場百年樟樹林中有約1公里的步道,路況平坦,大朋友帶著小朋友可到步道散步,呼吸樟樹釋放出來的芬多精。農場生態豐富,動植物多樣化,有各種蛙類和蜻蜓、蝴蝶、獨角仙等昆蟲;四、五月還可賞螢,是個可以觀生態、健行的好地方。
銀髮特色: (空)
遊學特色: (空)
會議特色: (空)
校外教學特色: (空)
旅遊天數: 1天
每月特產: 一月~二月:賞花、香草。三月~四月:枇杷。五月~八月:賞螢火蟲、蝴蝶及各式昆蟲。九月~十月:賞鳥、生態。十一~十二月:雲海夕陽美景
行程商品訂購: (空)
交通指引: 開車。台中中港交流道下-往市區-中港路-民權路-復興路-復興橋靠橋下右線-樂業路-太平區東平路-一江橋-頭汴坑-台中市樂業路-蝙蝠洞-茅埔-東汴國小-地標公園(左轉)-往酒桶山-三角公園(右轉)
第一天行程: 09:00久大休閒生態教育羊場牧羊樂→11:00采蜂林DIY→12:30高巢森活休閒農場美景下享用養生美食→14:00尊天休閒農場→17:30太平休閒酒莊→18:00太平區深度旅遊服務中心購買伴手禮、吃晚餐。
第一天行程特色: 想體驗擠羊奶的感覺嗎?久大休閒生態教育羊場中超過300隻的乳山羊,不但可以讓你好好認識乳山羊的品種,還能自己做羊奶冰棒、煎餅,你會發現,久大的羊奶一點腥味都沒有,另外還有使用羊奶所作的鮮美饅頭、奶酪和蛋糕。。采蜂林是一處專業生產,蜂蜜、蜂王乳、蜂花粉,蜂蝦、蜂膠、蜂蠟的養蜂場。場主林進通因興趣而進入養蜂的行業。為了讓大家真正體驗,了解蜜蜂的生態,及蜂產品的生產過程,采蜂林還將養蜂場規劃為蜂蜜生態園區,讓民眾參觀,除了可參觀蜜蜂生態外,還可以體驗採蜜與搖蜜樂趣,品嘗蜂蜜等。。區內亦設有DIY體驗區,遊客可用天然蜂巢製作蠟燭及蜂蜜果凍,亦可體驗現場採蜜的樂趣。而在蜜粉源植物園中介紹蜜蜂採蜜來源的植物;蜜蜂資訊教室詳細解說人類與蜜蜂的歷史、蜂蜜產品的生產過程,是一個匠心獨具的生態園區。。午餐來到台中縣(2010年12月25日改制為台中市)高巢森活休閒農場,「高」老闆加上媽媽姓「曹」,取諧音而成「高巢」。大片草皮供親子同樂,不時還舉辦草地音樂會。「高巢」的座椅、躺椅上,常見因太舒適而進入夢鄉的遊客。園區前方有露營、住宿區,後有登山棧道,還貼心的準備了5間太陽能沐浴間免費供遊客使用。。雲海和夕陽美景不用上合歡山,在這裡就可以見到,「高巢」的視野遼闊,連台中港火力發電廠的煙囪都能見到。至於老闆精心製作的元氣、養生藥膳火鍋、勁辣泡菜,還有讓人停不下筷子的芋絲糕,配上一杯鳳梨醋,保證讓你吃完還想打包一份回家!。午餐之後接著來到尊天休閒農場,園區涵蓋百年樟樹林、仙女瀑布等宜人景致,園主以融合自然、不破壞自然之理念,為農場打造了提供休閒餐飲的「樟樹林庭園咖啡」,讓遊客們盡興在遊山玩水、活絡筋骨之餘,亦能覓得一處休閒地。農場有桂竹林及少量的有機野菜、蔬果,可供遊客做點農耕體驗,農場百年樟樹林中有約1公里的步道,可到步道走走,呼吸樟樹所釋放出來的香氣。。台中縣太平市受到地理位置及氣候的影響,因此生產許多荔枝、龍眼、楊桃、枇杷等農作物,而太平酒莊則利用這些水果釀成風味獨特的水果酒,有琵琶、荔枝和梅子等水果酒,薄荷、咖啡、薰衣草等花草酒,還有特別的「鳥不踏」為刺蔥酒哦!來到酒莊除可品酒外,還可參加各項自然生態體驗活動,有專人為您做導覽解說,參觀蝴蝶園、草編蚱蜢、竹編風車、吊飾等,有吃有喝還有得玩!。在酒莊一旁的太平區深度旅遊服務中心也可以購買到各種當地才有的特色產品,如放鬆身心的精油香膏、香皂,具有療效的活血痠痛膏,連樟腦膏和樟腦油都有。至於蜂蜜類、果醋和當地的農特產品,也都可以在服務中心買到。足以容納上百人的餐廳,提供最道地、新鮮的頭汴坑料理。
第二天行程: (空)
第二天行程特色: (空)
第三天行程: (空)
第三天行程特色: (空)
景點縣市: 臺中市
鄉鎮: 太平區
緯度: (空)
經度: (空)

# 還 於 體驗農村生活-農村主題旅遊規劃 - 4

名稱彰化賞大佛玩牧場 就「艾」這樣玩
其他活動項目(空)
動線導言彰化的觀光資源豐富而多元,知名的八卦山脈無論是登山健行、單車運動或生態旅遊都十分有趣,尤其八卦山大佛風景區不僅可欣賞到彰化最具代表性的大佛,還可走至大佛內部登高望遠,將彰化市盡收眼底。。想要品嚐不一樣的料理,花壇鄉的田媽媽艾馨園不僅有艾草與菇類所做的美味料理,想要了解艾草更多知識,這裡能滿足您的求知欲。。大山休閒農場因位於山區,所以區內的牛都是喝山泉水長大的,所以生產出來的牛奶純淨無污染,農場還提供可讓民眾親自體驗餵小牛喝牛奶、擠牛乳的難得經驗。之後再到大村鄉的台大觀光蘭園欣賞各式美麗的蘭花,讓這一趟彰化之旅豐富又有趣。
親子特色大山休閒農場在主人的帶領下,大小朋友可認識乳牛的飼養、參觀搾乳的過程,明白新鮮好喝的牛奶是從何而來。每逢假日午後,農場會讓民眾體驗現擠牛奶、餵小牛喝牛奶等,八卦山大佛風景區黑身釋迦如來大佛早年有亞洲第一大佛美譽。在大佛下方的九龍池有水舞表演,如遇節慶時,還可看到雷射秀,提供不同的聲光視覺饗宴。沿著八卦山路往下,到公園路三叉路口左轉行上走即可抵達139縣道,春、秋兩季可見台灣欒樹開花,另油桐花及黃脈莿桐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適合親子來此悠閒慢步。。艾馨園為花壇鄉農會輔導的田媽媽家政班,除提供美食外,園區也提供戶外教學活動,可讓大小朋友體驗艾草生態與文化,及感受農村生活的樂趣。
銀髮特色八卦山大佛風景區黑身釋迦如來大佛早年有亞洲第一大佛美譽。在大佛下方的九龍池有水舞表演,如遇節慶時還可看到雷射秀,提供不同的聲光視覺饗宴。沿著八卦山路往下,到公園路三叉路口左轉行上走即可抵達139縣道,春、秋兩季可見台灣欒樹開花,另油桐花及黃脈莿桐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適合銀髮族來此賞花及悠閒慢步。
遊學特色(空)
會議特色(空)
校外教學特色(空)
旅遊天數1天
每月特產(空)
行程商品訂購(空)
交通指引(空)
第一天行程9:00八卦山大佛風景區→12:30艾馨園→14:00大山休閒農場→16:00台大觀光蘭園→17:00賦歸
第一天行程特色位於彰化縣彰化市的八卦山風景區屬於參山國家風景區,環境十分優雅,視野非常遼闊,為台灣八大名勝之一。八卦山風景區包括八卦山公園、中正公園、九龍池、八卦山大佛等,其中以八卦山大佛最為人所熟知,是彰化最具代表性的佛教觀光聖地。。八卦山大佛風景區緊臨彰化市區,黑身釋迦如來大佛像竣工於民國50年,以鋼筋水泥雕塑而成,佛高72丈(22公尺),早年有亞洲第一大佛的美譽。大佛內部分為六層:蓮座兩側有門可以進入佛身,低層內設小佛堂,可供信眾參拜。二至五層陳列佛陀一生事蹟,在參佛道的兩側,共有32尊觀音石雕法像,名為眾生像,是由虔誠的信眾所貢獻。在大佛下方的九龍池有水舞表演,如遇特別節慶時,還可看到雷射秀,提供遊客不同的聲光視覺饗宴。。到八卦山風景區除了看大佛外,139縣道的景觀也是八卦山風景區的知名景點,春、秋兩季可見台灣欒樹開花,此外油桐花及黃脈莿桐的景色也是美不勝收! 還有彰化孔廟也是值得探訪的景點。彰化孔廟屬於一級古蹟,坐落於彰化市孔門路6號,興建於清雍正四年(西元1726年)。歷經多次整修,今日所見空間格局僅最完整時的三分之二左右,其格局與大陸各地的孔子廟較為接近,與台灣其它孔廟大異其趣。。中午則到花壇鄉農會輔導的田媽媽艾馨園品嚐艾草與菇類所做的美味料理。。艾馨園園區的餐\廳室內寬敞而挑高,地板明亮清潔,有著絕佳用餐\環境,以高纖維、高蛋白、高維生素及低糖、低鹽、低油的營養飲食要求,將艾草和菇類巧妙結合,做成一道道好吃的料理,其中百鮮菇艾草粿可說是最具特色;一般艾草做成客家艾草粿內餡是包著菜脯米,但艾馨園的艾草粿是包著園區現採的黑美人與白美人香菇,以古法蒸籠方式蒸熟,粿皮軟Q外,香菇的口感更佳。餐\廳也利用艾草與當天現採新鮮菇類,開發出一系列配合時令蔬果作成的鄉土風味餐\,例如艾草煎蛋、養生艾草麵線、百菇艾草粿、三杯杏鮑菇色等。。除了美食,艾馨園也提供導覽解說,讓您親身體驗艾草生態與文化,瞭解其在生活中衛生保健與美容的應用,還有各種跟艾草有關的DIY活動,只要滿25人,並事前預約,就能有一趟艾草神秘之旅,讓遊客感受農村無窮的樂趣哦!。接著來到位於八卦山脈的大山休閒農場,是一座以乳牛為主的牧場,這裡生產出來的牛奶,純淨無污染,帶有濃濃的奶香及微甜的滋味。而且牧場以自己生產的優質牛奶,研發生產許多附屬產品,像是鮮奶優格及口感較Q的鮮奶麻糬等等。牧場裡可以讓民眾體驗餵小牛喝ㄋㄟㄋㄟ及餵食牧草的樂趣,還可親手學習怎樣擠牛乳哦!若是口渴了,牧場有濃、醇、香的新鮮牛奶可以喝;肚子餓了,牧場還有特別以10多種蔬菜、水果熬製的高湯所煮成的鮮奶火鍋,另外還不定時生產有機蔬菜,因此來到這裡還可享用美味的餐\飲,而且還附甜點唷!。走前別忘了順手採買一些這裡的特色產品,有杏仁牛奶、抹茶及咖啡口味的牛軋糖,還有鮮奶酪,100純鮮奶、鮮奶饅頭、鮮奶優格等,回家可以好好滿足您的味蕾!。位於大村鄉的台大觀光蘭園,園內有許\多種蘭花珍奇品種,有蝴蝶蘭、文心蘭、拖鞋蘭、嘉德利亞蘭等,在園區內走走看,欣賞蘭花的美麗,此外,蘭園內還有展售各種花卉,喜歡的話不妨買盆回家欣賞,做為居家佈置,增添生活樂趣,另外,蘭園也提供蘭花種植DIY的活動,只要事先預約,就能享受自己動手種植蘭花的樂趣哦!
第二天行程(空)
第二天行程特色(空)
第三天行程(空)
第三天行程特色(空)
景點縣市彰化縣
鄉鎮彰化市
緯度24.0716583
經度120.5624474
名稱: 彰化賞大佛玩牧場 就「艾」這樣玩
其他活動項目: (空)
動線導言: 彰化的觀光資源豐富而多元,知名的八卦山脈無論是登山健行、單車運動或生態旅遊都十分有趣,尤其八卦山大佛風景區不僅可欣賞到彰化最具代表性的大佛,還可走至大佛內部登高望遠,將彰化市盡收眼底。。想要品嚐不一樣的料理,花壇鄉的田媽媽艾馨園不僅有艾草與菇類所做的美味料理,想要了解艾草更多知識,這裡能滿足您的求知欲。。大山休閒農場因位於山區,所以區內的牛都是喝山泉水長大的,所以生產出來的牛奶純淨無污染,農場還提供可讓民眾親自體驗餵小牛喝牛奶、擠牛乳的難得經驗。之後再到大村鄉的台大觀光蘭園欣賞各式美麗的蘭花,讓這一趟彰化之旅豐富又有趣。
親子特色: 大山休閒農場在主人的帶領下,大小朋友可認識乳牛的飼養、參觀搾乳的過程,明白新鮮好喝的牛奶是從何而來。每逢假日午後,農場會讓民眾體驗現擠牛奶、餵小牛喝牛奶等,八卦山大佛風景區黑身釋迦如來大佛早年有亞洲第一大佛美譽。在大佛下方的九龍池有水舞表演,如遇節慶時,還可看到雷射秀,提供不同的聲光視覺饗宴。沿著八卦山路往下,到公園路三叉路口左轉行上走即可抵達139縣道,春、秋兩季可見台灣欒樹開花,另油桐花及黃脈莿桐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適合親子來此悠閒慢步。。艾馨園為花壇鄉農會輔導的田媽媽家政班,除提供美食外,園區也提供戶外教學活動,可讓大小朋友體驗艾草生態與文化,及感受農村生活的樂趣。
銀髮特色: 八卦山大佛風景區黑身釋迦如來大佛早年有亞洲第一大佛美譽。在大佛下方的九龍池有水舞表演,如遇節慶時還可看到雷射秀,提供不同的聲光視覺饗宴。沿著八卦山路往下,到公園路三叉路口左轉行上走即可抵達139縣道,春、秋兩季可見台灣欒樹開花,另油桐花及黃脈莿桐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適合銀髮族來此賞花及悠閒慢步。
遊學特色: (空)
會議特色: (空)
校外教學特色: (空)
旅遊天數: 1天
每月特產: (空)
行程商品訂購: (空)
交通指引: (空)
第一天行程: 9:00八卦山大佛風景區→12:30艾馨園→14:00大山休閒農場→16:00台大觀光蘭園→17:00賦歸
第一天行程特色: 位於彰化縣彰化市的八卦山風景區屬於參山國家風景區,環境十分優雅,視野非常遼闊,為台灣八大名勝之一。八卦山風景區包括八卦山公園、中正公園、九龍池、八卦山大佛等,其中以八卦山大佛最為人所熟知,是彰化最具代表性的佛教觀光聖地。。八卦山大佛風景區緊臨彰化市區,黑身釋迦如來大佛像竣工於民國50年,以鋼筋水泥雕塑而成,佛高72丈(22公尺),早年有亞洲第一大佛的美譽。大佛內部分為六層:蓮座兩側有門可以進入佛身,低層內設小佛堂,可供信眾參拜。二至五層陳列佛陀一生事蹟,在參佛道的兩側,共有32尊觀音石雕法像,名為眾生像,是由虔誠的信眾所貢獻。在大佛下方的九龍池有水舞表演,如遇特別節慶時,還可看到雷射秀,提供遊客不同的聲光視覺饗宴。。到八卦山風景區除了看大佛外,139縣道的景觀也是八卦山風景區的知名景點,春、秋兩季可見台灣欒樹開花,此外油桐花及黃脈莿桐的景色也是美不勝收! 還有彰化孔廟也是值得探訪的景點。彰化孔廟屬於一級古蹟,坐落於彰化市孔門路6號,興建於清雍正四年(西元1726年)。歷經多次整修,今日所見空間格局僅最完整時的三分之二左右,其格局與大陸各地的孔子廟較為接近,與台灣其它孔廟大異其趣。。中午則到花壇鄉農會輔導的田媽媽艾馨園品嚐艾草與菇類所做的美味料理。。艾馨園園區的餐\廳室內寬敞而挑高,地板明亮清潔,有著絕佳用餐\環境,以高纖維、高蛋白、高維生素及低糖、低鹽、低油的營養飲食要求,將艾草和菇類巧妙結合,做成一道道好吃的料理,其中百鮮菇艾草粿可說是最具特色;一般艾草做成客家艾草粿內餡是包著菜脯米,但艾馨園的艾草粿是包著園區現採的黑美人與白美人香菇,以古法蒸籠方式蒸熟,粿皮軟Q外,香菇的口感更佳。餐\廳也利用艾草與當天現採新鮮菇類,開發出一系列配合時令蔬果作成的鄉土風味餐\,例如艾草煎蛋、養生艾草麵線、百菇艾草粿、三杯杏鮑菇色等。。除了美食,艾馨園也提供導覽解說,讓您親身體驗艾草生態與文化,瞭解其在生活中衛生保健與美容的應用,還有各種跟艾草有關的DIY活動,只要滿25人,並事前預約,就能有一趟艾草神秘之旅,讓遊客感受農村無窮的樂趣哦!。接著來到位於八卦山脈的大山休閒農場,是一座以乳牛為主的牧場,這裡生產出來的牛奶,純淨無污染,帶有濃濃的奶香及微甜的滋味。而且牧場以自己生產的優質牛奶,研發生產許多附屬產品,像是鮮奶優格及口感較Q的鮮奶麻糬等等。牧場裡可以讓民眾體驗餵小牛喝ㄋㄟㄋㄟ及餵食牧草的樂趣,還可親手學習怎樣擠牛乳哦!若是口渴了,牧場有濃、醇、香的新鮮牛奶可以喝;肚子餓了,牧場還有特別以10多種蔬菜、水果熬製的高湯所煮成的鮮奶火鍋,另外還不定時生產有機蔬菜,因此來到這裡還可享用美味的餐\飲,而且還附甜點唷!。走前別忘了順手採買一些這裡的特色產品,有杏仁牛奶、抹茶及咖啡口味的牛軋糖,還有鮮奶酪,100純鮮奶、鮮奶饅頭、鮮奶優格等,回家可以好好滿足您的味蕾!。位於大村鄉的台大觀光蘭園,園內有許\多種蘭花珍奇品種,有蝴蝶蘭、文心蘭、拖鞋蘭、嘉德利亞蘭等,在園區內走走看,欣賞蘭花的美麗,此外,蘭園內還有展售各種花卉,喜歡的話不妨買盆回家欣賞,做為居家佈置,增添生活樂趣,另外,蘭園也提供蘭花種植DIY的活動,只要事先預約,就能享受自己動手種植蘭花的樂趣哦!
第二天行程: (空)
第二天行程特色: (空)
第三天行程: (空)
第三天行程特色: (空)
景點縣市: 彰化縣
鄉鎮: 彰化市
緯度: 24.0716583
經度: 120.5624474

# 還 於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集清單 - 5

資料集識別碼10829
資料集名稱票券市場統計-發行、償還及餘額
資料集屬性開放資料
服務分類公共資訊
品質檢測白金
檔案格式CSV;CSV
資料下載網址https://www.cbc.gov.tw/public/data/OpenData/經研處/EG21M01.csv;https://www.cbc.gov.tw/public/data/OpenData/經研處/EG21Y01.csv
編碼格式UTF-8;UTF-8
資資料集上架方式原始資料
資料集描述票券市場統計-發行、償還及餘額
主要欄位說明期間;合計-發行類-原始值;合計-發行類-年增率;合計-償還類-原始值;合計-償還類-年增率;合計-餘額-原始值;合計-餘額-年增率;國庫券-發行類-原始值;國庫券-發行類-年增率;國庫券-償還類-原始值;國庫券-償還類-年增率;國庫券-餘額-原始值;國庫券-餘額-年增率;市庫券-發行類-原始值;市庫券-發行類-年增率;市庫券-償還類-原始值;市庫券-償還類-年增率;市庫券-餘額-原始值;市庫券-餘額-年增率;商業本票-發行類-原始值;商業本票-發行類-年增率;商業本票-償還類-原始值;商業本票-償還類-年增率;商業本票-餘額-原始值;商業本票-餘額-年增率;銀行承兌匯票-發行類-原始值;銀行承兌匯票-發行類-年增率;銀行承兌匯票-償還類-原始值;銀行承兌匯票-償還類-年增率;銀行承兌匯票-餘額-原始值;銀行承兌匯票-餘額-年增率;可轉讓定期存單-發行類-原始值;可轉讓定期存單-發行類-年增率;可轉讓定期存單-償還類-原始值;可轉讓定期存單-償還類-年增率;可轉讓定期存單-餘額-原始值;可轉讓定期存單-餘額-年增率
提供機關中央銀行
更新頻率每1月
授權方式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相關網址(空)
計費方式免費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劉小姐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0223571741
上架日期2015-02-05 08:00:00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2023-07-25 10:59:07
備註原資料集類型:其他 授權說明網址: http://data.gov.tw/license
資料量433;36
資料集識別碼: 10829
資料集名稱: 票券市場統計-發行、償還及餘額
資料集屬性: 開放資料
服務分類: 公共資訊
品質檢測: 白金
檔案格式: CSV;CSV
資料下載網址: https://www.cbc.gov.tw/public/data/OpenData/經研處/EG21M01.csv;https://www.cbc.gov.tw/public/data/OpenData/經研處/EG21Y01.csv
編碼格式: UTF-8;UTF-8
資資料集上架方式: 原始資料
資料集描述: 票券市場統計-發行、償還及餘額
主要欄位說明: 期間;合計-發行類-原始值;合計-發行類-年增率;合計-償還類-原始值;合計-償還類-年增率;合計-餘額-原始值;合計-餘額-年增率;國庫券-發行類-原始值;國庫券-發行類-年增率;國庫券-償還類-原始值;國庫券-償還類-年增率;國庫券-餘額-原始值;國庫券-餘額-年增率;市庫券-發行類-原始值;市庫券-發行類-年增率;市庫券-償還類-原始值;市庫券-償還類-年增率;市庫券-餘額-原始值;市庫券-餘額-年增率;商業本票-發行類-原始值;商業本票-發行類-年增率;商業本票-償還類-原始值;商業本票-償還類-年增率;商業本票-餘額-原始值;商業本票-餘額-年增率;銀行承兌匯票-發行類-原始值;銀行承兌匯票-發行類-年增率;銀行承兌匯票-償還類-原始值;銀行承兌匯票-償還類-年增率;銀行承兌匯票-餘額-原始值;銀行承兌匯票-餘額-年增率;可轉讓定期存單-發行類-原始值;可轉讓定期存單-發行類-年增率;可轉讓定期存單-償還類-原始值;可轉讓定期存單-償還類-年增率;可轉讓定期存單-餘額-原始值;可轉讓定期存單-餘額-年增率
提供機關: 中央銀行
更新頻率: 每1月
授權方式: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相關網址: (空)
計費方式: 免費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 劉小姐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0223571741
上架日期: 2015-02-05 08:00:00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2023-07-25 10:59:07
備註: 原資料集類型:其他 授權說明網址: http://data.gov.tw/license
資料量: 433;36

# 還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6

案件編號20080923000001
個案名稱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一)李英宅位於臺北市大稻埕邊緣,南京東路與延平北路交叉口旁,始建於日治時期(西元1910年以前),但是到了太平洋戰爭末期,因為日人在隔鄰街屋上設置防空高射炮,陣地周圍須清出防火巷,因此,李宅遭到強制拆除的命運,殊為可惜。這棟建築現仍有照片留下,可看出當年的恢宏。 (二)日治時期李家所經營的太和堂藥房,為臺北市三大西藥商之一,李家也有多人赴日就讀醫藥,顯見門庭之旺。以往在附近的南京西路上還設有一間倉庫,用以囤積貨品,放置日本進口的原物料,並在此分裝成小包裝到市面上出售,惜此建築已不存在。李家也不只經營西藥買賣,也兼販售醫療器材,當時許多剛開業的醫生缺乏資金,李英先生都會很大方的提供幫助,可見其樂於助人的個性。 (三)李宅遭拆除之後未久,戰爭即結束,真可謂無妄之災。之後旋即重建(西元1947年),因此李宅建築的特殊性,乃是屬於戰後初期復原時所建造者,在臺灣近代建築的階段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光復初始,百廢待舉,並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建築資材,只能一次一點的,慢慢將建材購買收集完整,才將整棟三層樓,前後兩進的住宅重新建造起來。據說當時附近三層樓高的建築不多,從李宅的樓頂,還可以看到大稻埕的河堤。 (四)據屋主指出,室內裝修比建築稍晚,仍是分階段建造出來的。李英先生平日就很注重建築物的維護,除了日常打掃之外,每年經常性的維修房屋,或粉刷牆壁,或整修門窗。鄰人以為李家有哪裡破損,實則不然。當時匠師對於窗戶的整修相當講究,窗櫺是由許多小木條組合而成,經過使用之後難免會有脫開的現象,匠師會使用補土將縫隙補好,再重新粉刷油漆。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專家學者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4::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1、本宅之隔局較為罕見,施工考究,室內家具亦 保存完整,可佐證當年之生活情調。 2、屋主為日治及戰後時期臺北地區之重要藥商,見證西方醫藥在台灣之發展及普及情形。 3、匠師經調查研究清楚,為戰後(1947)臺灣工匠仍繼承日治時期傳統之見證。
法令依據符合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款評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延平北路1段149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延平北路1段151號
經度121.5118929
緯度25.0535945
主管機關名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代表圖像ext: : jpe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2fed93fa-46c2-46f6-83d8-e5a68de5da0e/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_c.jpe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2fed93fa-46c2-46f6-83d8-e5a68de5da0e/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jpeg
name: : 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私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80923000001
外觀特徵1、李宅的平面格局為面寬兩開間,兩進一過水式的街屋。正面與背面外觀看起來是兩開間街屋,但在室內則打通為一戶,這樣的格局在傳統街屋中經常可見。李宅單開間面寬為6米,正面總寬度13米,背立面總寬度12米,總進深26.3米。建築基地為不規則梯字形,因此平面也隨之形成不規則狀。 2、一樓室內由於改建過多次,除第二進車庫部份之外,幾已看不出原貌,二、三樓的平面格局相仿,第一進深度為13.7米,設三根圓柱,第二進深度為6.1米,設一根圓柱。前後進深度相差很大,但這樣的格局也可見於迪化街的街屋中,這應該是受限於基地尺寸所做的權衡調整。 3、一樓第一進早期經營自家藥局,中庭設假山、水池,為養魚、養蘭的場所,第二進一邊作車庫,另一邊則作養蘭之處。之後一樓第一進全部出租,亦作為店鋪使用,目前眼鏡行仍在營業,另一邊則分割為三個小店面做銀樓生意,但早已歇業,鐵門深鎖,銀樓內部裝潢至今仍存在。一樓第二進靠近法祖公廟一側的房間,曾經出租給相命館營業,號稱「小洞天」,在當時使用廣播打廣告,因此相當有名氣,目前也已經歇業,作為車庫使用。二樓第一進的空間很寬廣,以木質輕隔間分隔成主臥室以及客廳。這個客廳是往年主人宴客,舉行舞會的地方,至今仍維持原樣。 4、從空間組織上看,客廳、餐廳、臥室等主要空間位於第一進、第二進中,廚房、廁所、傭人房等服務空間則位於兩側過水廊中。
室內特徵(一)廳堂、通道(含樓梯)、服務空間、廊廳: 1、客廳:位於第一進二樓的客廳是李宅非常重要的空間,從建築落成開設藥房起,客廳就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以往會讓重要的客人從一樓側面樓梯上來,直接進到客廳。客廳還分成一大一小兩個廳,中間用屏風隔開。大廳放置兩組沙發,小廳放置一組沙發,視人數多寡使用不同的廳。客廳的另外一個用途,就是在晚上舉辦舞會,這時候將沙發往牆邊移動,中間就成了舞池。舞會是相當正式的,每位來賓都必須穿著正式服裝,跳舞時播放古典音樂。現在從客廳的裝潢與傢俱、燈具,仍能看出當時舉辦舞會的特殊情調 2、會客室及餐廳:李宅在第二進三樓開設公司,將中央樓梯取消,改建成靠牆的側面樓梯,從一樓上到二樓的樓梯間旁,就成為會客室。這裡目前放置一組沙發以及一組六人桌椅,其中沙發是從第一進客廳旁的小會客室搬來的。六人桌椅則是較晚設置。會客室旁邊就是李家人平日用餐的餐廳。以前每逢公司尾牙或者喜宴,都是在這層樓宴客。 3、主臥室:主臥室位於第一進二樓,就在大客廳旁邊,其面積相當大,裡頭用家具隔成兩個空間,即臥室與書房,臥室放置兩組床,以及一組大沙發,書房則放置梳妝台、書桌、櫥櫃等。以往在客廳舉辦舞會的時候,主臥室就成為諸位來賓更衣的地方,而主人也等到舞會結束之後,才能就寢。主臥室外有一個小廳,這是比較私密的空間,配合著中央樓梯連接三樓臥室,另外也可通往客廳、廚房、天井等,使這個小廳成為家人的重要聚會空間。 4、娛樂室(辦公室):娛樂室位於三樓第二進,李宅初建時在此放置乒乓球桌,可以打球娛樂,後來大約民國五十年左右族人在此開設航運公司,改為辦公室使用,過幾年後航運公司搬走,又開設建設公司,其辦公室裝潢至今仍保存下來。室內有一道鋁隔間,天花板、地板皆有增設,改動較多。 5、神明廳:神明廳位於第一進三樓前方,也就是前廊的部份,呈南北向長 方形的祭祀空間。從老照片看,神龕以前是擺放在北側的窗戶前面,西側也是窗戶,南側牆壁上設有壁櫃,這個壁櫃以前是專門擺放祭祀用品的,東側則是總長十二公尺的室內隔間,其中靠近神龕的一面隔間,是依照傳統神龕面的樣式製作,唯門窗改成西洋式樣。推測原本這個隔間是要用來作神龕的,但是不知為何又將神龕轉向,以致於這個隔間變成了神龕旁的裝飾面。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雖然李宅是蓋成洋樓式樣,但是碰到祭祀祖先與神明的傳統神龕,仍然依照傳統樣式製作,這也是日據時期民宅中常見到的。 6、客房與傭人房:客房與傭人房分別位於二、三樓的過水廊內,平面位置與面積都相同,尺寸為2.8米乘2.5米,面積並不大。房間內除了走道之外,就是一個高架木板床,上鋪設榻榻米。床的頂端還設置大型的置物櫃,充分利用空間。由於李英夫人相當勤儉,打掃、燒飯、洗衣,都是自己來,因此李宅以往並沒有聘請專職的傭人,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找來,這時候傭人房就可以派上用場,而客房就提供當時來拜訪的親戚住宿。傭人房在李宅平面的位置是相當有趣的。首先,傭人房位於第一進側面樓梯旁,這樣是有利於傭人上下樓做事的,其次,傭人房與廁所有門相通,因此傭人上廁所可以不讓主人見到,傭人房另外還有門通往天井,這樣也是有利於工作的。因此小小的一個傭人房,居然設有三個出入門,這顯然是為了因應複雜的使用功能所設計的,也就是說,李宅中對於主人與傭人的生活動線是經過慎重考慮,特意將其分開,這點從第一進客廳中設有兩座樓梯,以及兩側過水廊都設有廁所,都可以看出使用上的區別。 7、廚房:李宅二樓與三樓過水廊內,各有一個廚房,平常僅使用二樓廚房,到了年節期間,才會使用到三樓的廚房。因此三樓廚房設有一個大灶,可用以蒸年糕,大灶頂端設有煙囪管通往頂樓,可惜這個大灶以及煙囪管目前已經拆除不見。在大灶遺跡旁邊還設有一個堆放木炭的凹槽,至今仍然存在。二樓廚房則已經改裝,不存原貌。 8、廁所及浴室:廁所位於每一層樓的過水廊上,而且兩邊都有,所以總共應有六間(一樓北側過水廊無法進入確認)。早期是用蹲式,後來改為坐式。目前一樓廁所內仍維持原有的蹲式馬桶。在三樓廚房旁邊,還有兩間廁所,一間放坐式馬桶,另一間放置小便斗,廁所尺寸為0.45米乘1.35米,十分狹小。廁所及浴室的牆頂都開有小孔,以利通風。浴室也設置在過水廊上,一樓一間,一樓浴室目前已改建為房間,二、三樓仍保存,以往的浴室都是用木桶,但現在都已經不存,目前二樓浴室內所見的浴缸是後來增設的。 (二)立面造型: 1、李英宅的立面造型,屬於街屋的標準作法,即一開間中做兩柱,開三個窗戶,二、三樓立面都用此法,唯窗戶的寬度較寬,整體比例顯得中規中矩,和一般街屋瘦高的比例不同。外牆採用灰色洗石子,牆面做水準分割線,僅有裝飾在正立面二、三樓中央的三個西洋勳章紋樣,是比較精細的裝飾,這應該是水泥翻模的作品,表面做灰色與咖啡色的洗石子。建築頂端作淺出簷及女兒牆,這也是一般街屋的標準作法。和大稻埕許多街屋比較起來,李宅的立面較為簡單樸實,可貴的是整個正立面目前仍保存良好,建築外牆材料以及窗戶也都維持原樣。 2、建築側面全長26.4米,以柱列分割為七開間,每個開間都開窗戶,外牆為灰色洗石子,除了三樓頂端出簷之外,在一樓頂端也做淺出簷,造型簡潔,目前整體仍維持原樣,背立面的立面分割、開口方式與正立面相同,但窗戶較窄。外牆在早年整修時貼上了小口馬賽克磁磚。 (三)天井: 1、一樓天井設有樓梯可直接上二樓。李宅一樓天井尺寸,由於增建嚴重無法確實得知,由二樓尺寸來看,應在5米乘6米左右,二、三樓部分由於天井四周設走道,因此尺寸縮小為4米乘2.8米。 2、在空間上,天井由一樓一直上到三層樓,形成一種高聳而小巧的半室外空間,這在一般街屋中比較少見。以往天井上方未設頂棚,因此雨水會直接落入一樓水池,目前則加裝透明頂棚。 3、李英除了養魚、養蘭之外,也喜歡養鳥,天井就是他掛鳥籠的地方,據說當年由於養的數量非常多,因此鳥叫聲充斥整個天井,讓來訪的客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養鳥之外,天井也是李家曬衣服的地方。 (四)屋頂: 李宅的屋頂同時採用了兩種形式,即第一進的兩坡頂以及第二進的平屋頂。日據時期同時採用這兩種屋頂形式者,如彰化和美默園,可視為自斜屋頂過渡到平屋頂的一種過渡形式。平屋頂部份自中央隆起甚高,所以整個洩水坡度相當明顯。 (五)門窗: 1、李宅的門窗數量相當多,目前統計門的種類有十一種,窗 種類有五種,李宅一樓的使用機能與二、三樓不同,因此門窗的作法與數量也差異很大,可惜因為做商業用途而改建嚴重,留存的舊物已經不多了。正面與側面以往都是做店面使用,據說正面的店面與背面車庫門使用的是一種木製可拆式立面,這樣的構件在目前的側立面還可以見到,日後可做為復原的參考。 2、李宅最大的門就是一樓車庫通往天井的門,共有四扇,總寬2.4米,現仍保存良好。另外,目前車庫旁使用的側門,也就是李家人自己使用的出入口,是隨著樓梯改建時增設的,原本沒有。 3、李宅二、三樓的三面外牆都開窗。正面與側面外牆的開窗面積相當大,因此窗戶採用左右推拉式,這與一般街屋不同,背立面因為寬度縮減,窗戶較小,改採上下推拉式。室內窗戶皆集中在天井周圍,也都採用上下推拉窗的形式,這部份的窗戶數量較少,作工較仔細。 4、李宅二、三樓的門有單開與雙開兩種作法。雙開門用於比較重要的空間,如客廳、會客室等前後通往天井的門,這種雙開門作法就比較講究,門的上部開氣窗,門側面有金屬製的鎖,可以將單扇門固定在門框上。這些五金目前都保存良好,還可以正常活動。另外神明廳的隔間也可見到雙開門。 5、房屋內部的門窗,作工都很講究,幾乎都採用線角板作門框,連廚房、廁所的門都是這樣作,顏色也多經過特別塗刷的,呈現深咖啡色,表面再上透明漆,閃閃光亮,特別是在第一二進與天井相連部份的門窗,保存特別好,廁所有些門窗塗上白色油漆,應該不是原貌。臨街面的窗作法就比較簡單,外表也僅塗上白色油漆。不過這些窗戶頂端都裝設窗簾盒,是比較少見的。 6、李宅的門窗的形式在近代建築中很常見,但是在線角細節上處理比較細緻,另外一點,就是用門窗作為廳堂的裝飾,這在二樓客廳、會客室、三樓梯廳都可以見到,是門窗運用上相當可貴的實例。 (六)樓梯: 1、李宅的室內有一大特色,就是樓梯很多,從一樓到二樓有原本有四座樓梯,第一進一座,天井一座,第二進兩座,後來第二進中央樓梯拆除封死,目前地板仍可看出當初開口的位置。二樓到三樓有三座樓梯,第一進兩座,第二進一座,三樓到四樓,則是前後進各一座,第一進樓梯通往頂樓屋架層,第二進樓梯通往頂樓陽台。 2、據說李英夫人認為木製樓梯對於小孩上下較安全,因此目前所見,李宅內二、三樓的樓梯幾乎全部是木材製作,手法相當精細,第二進一樓至二樓、三樓的兩座靠牆樓梯據說原本也是木造,但後來改為鋼筋水泥構造,一樓天井內的樓梯由於是在戶外,所以當然也是採用鋼筋混凝土。 3、第一進二樓的大客廳內,就設置了兩座樓梯,為什麼需要作這樣的配置,目前仍無法從訪問中得到答案,但是從靠牆的樓梯就設置在傭人房旁邊,可以推測當初這座樓梯是設計讓傭人使用的。走中央樓梯上到三樓,則可通往前廰及各房間,李家人則使用中央樓梯,如此便將主從動線分開,不致互相影響。 4、木造樓梯作工講究,柱、欄、扶手、階梯等都作出線腳,階梯上覆銅製止滑條。在第一進二樓的樓梯開口,還有蓋板,必要時可以將樓梯口封閉,這種作法在大稻埕的街屋中也可以見到,應是當時相當普遍的作法,這些蓋板目前仍然保存良好。 5、一樓天井內也設了一個水泥構造樓梯,通往二樓。以往一樓藥局開店時,中午常常是走這個樓梯上二樓餐廳吃飯,但是在天井頂端還沒有設置遮雨棚的時候,下雨就不能用這個樓梯。 6、第二進目前所見到的二、三樓樓梯都是水泥構造,這些都是較晚期改建的,起先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是設在中央,後來加以封閉改開在靠牆的側面,原本中央的樓梯開口目前仍可見到痕跡。而自三樓到頂樓仍然保存原有的木造樓梯。 (七)窺孔: 在李宅二樓,沿著延平北路一側所設置的廊廰地板上,開有兩個小洞,並用木塞來開關。從小洞往下看,可以看到騎樓,這個罕見的機關是用來窺看來拜訪的人,確認安全之後才開門是誰。目前兩個窺孔有一個已經阻塞,另外一個仍然可以開關。小孔內還裝設鐵條,可謂防衛嚴密。另外,從三樓廊廳也有一個相同的窺孔可以看到二樓,但是和二樓窺孔的位置是錯開的。 (八)車庫: 李宅一樓第二進面積不大,單間尺寸約為5.6米見方,早期一邊作為車庫使用,一邊養蘭花,後來養蘭花的一邊租出去作為相命館。目前車庫這邊仍維持原貌。光復初期李家有台三輪車,也就是類似人力黃包車,一次可以坐三個人,車子就放在這個車庫裡頭。後來因為李英在北投有房產租賃給住台美軍將領,將領回美之後就將其名下的賓士車轉讓給李英,這種車款在當時市場上是買不到的,只能靠這種特殊管道獲得,因此擁有這樣一台車可以說是相當拉風,這台車當時也就停在目前這個車庫內。可惜目前兩台車都已不知去向,只剩下空蕩蕩的車庫。當時踩黃包車的師傅就住在一樓車庫旁的房間內,這個房間目前已經變成倉庫。而請來開賓士車的司機則是每天上下班。 (九)閣樓倉庫: 目前李宅內所見到的專用倉庫不多,最大的一個是在第一進樓頂的閣樓。裡頭由山牆隔成兩間,山牆中間開門,因此兩間是通的。每間的中央都有一組巨大的屋架,目前所見的屋架是十幾年前跟台鐵買來的舊料拼湊而成,為Kingpost結構,主樑中央使用螺栓續接,作工頗粗糙。和一般日據時期台灣近代建築不同的是,以往的天花板是懸吊在屋架之下的,不能承重,但是李宅的三樓天花板也就是閣樓的地板,這些地板靠著混凝土大樑以及一根根的小樑來結合,成為可以踩踏的樓板。 (十)室內隔間: 李宅的室內隔間不多,都集中在第一進二樓、三樓,且都是輕質木隔間。其中三樓神明廳以及梯廳隔間的製作風格頗類似日據時期的門窗作法,相當漂亮。而神明廳另外一邊的隔間,是採用傳統神龕的分割方式,作工也相當細緻。在第二進二、三樓,由於是做公司使用,因此採用簡單的鋁製隔間。 (十一)鋪面與天花板: 1、鋪面: (1)李宅的鋪面作法相當簡單,以灰色磨石子為主,又依照不同的空間性質,而採用不同的圖案及顏色,以第一進二樓鋪面來說,採用茶色磨石子方格,以斜紋方式製作。而配合柱位與樑位投影到的地面,以及牆邊、樓梯周圍作紅色線腳收邊。到了西側走廊的部份,則改作紅色六角形磨石子(三樓神明廳鋪面亦同)。而第一進三樓和二樓鋪面作法相同。在傳統建築中,紅色六角形磚是用在重要的廳堂,這樣的概念也延續到李宅的鋪面處理上。此外,部分門檻也使用紅色磨石子處理。 (2)而在過水廊的部份,天井走廊一樣做茶色磨石子,但沒有任何紋樣,三樓廚房地面也是相同作法,這些應該都是李宅最原始的鋪面。二樓廁所鋪上了小口磁磚,應該是晚期增鋪的。 (3)第二進樓梯間由於經過改裝,所以從地面到樓梯本身,都是採用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磨石子處理,其中地板用紅色,樓梯踏階中央用黃色,收邊則用綠色,這也是當早期相當常見的磨石子配色。 2、天花板: 由於李宅大多數天花板都是採用RC樓板,因此作法簡單,僅在邊緣做灰泥線腳,天花板中央懸吊燈具處也同樣作灰泥線腳。只有第一進三樓的天花板是採用木料,周圍收邊線板也用木料,不過由於三樓上面還有閣樓,閣樓內有木質屋架,或許是出於這種木屋架配合木造天花板的習慣,這種作法在日據時期的近代建築非常普遍。但是較特別的是,天花板不是靠木屋架來懸吊,而是靠橫跨整個第一進的三根水泥樑,以及前後承重牆來支撐天花板。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承載力較佳,因此天花板上方還可以堆放物品,這使得閣樓成為李家最大的儲藏空間。
使用情形已整修完成,再利用計畫中。整修前為:(一)一樓:一樓建物第一進部份原作商店(大千眼鏡、老合盈芳、正富山、誼意寶銀樓),目前使用現況為閒置,第二進部份為車庫、倉庫及小洞天算命使用。 (二)二樓:本建物二樓部份為住家使用,包括客廳、餐廳、主臥室、廁所、廚房等空間使用。 (三)三樓:本建物三樓部份為住家使用,包括神明廳、辦公室、臥室、廁所等空間。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保存範圍:全棟保存
現狀(空)
是否開放(空)
是否收費(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2)2720-8889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09730204300號
公告日期: : 2008-09-23 00:00:00.0
note: : 登錄歷史建築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09830186800號
公告日期: : 2009-10-02 00:00:00.0
note: : 修正定著土地及面積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8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8-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9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4::
itemNo: : 4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5::
itemNo: : 5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0-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6::
itemNo: : 6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7::
itemNo: : 7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8::
itemNo: : 8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9::
itemNo: : 9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2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3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3-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4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公告建號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itemNo: : 1
buildingSerialNo: : 730
buildingownership: : 私有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itemNo: : 2
buildingSerialNo: : 2160
buildingownership: : 私有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939/photo/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2.JPG
2::
mediaName: : 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940/photo/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3.JPG
3::
mediaName: : 40364257-52b2-498a-9da3-3ae270cc47c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005/photo/40364257-52b2-498a-9da3-3ae270cc47c7.jpg
4::
mediaName: :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3694/photo/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2/f65c9b52-2f58-4e73-a050-175429b42a8f/97年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2/572c3945-64c6-4b7d-b3f9-ac87862331a6/98年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b7854ced-dda5-49f0-90f5-acabdee599f5/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4.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562099eb-c4b5-4cfe-9f7d-8a6ed5112212/downloadfile.png
repImgId174926
案件編號: 20080923000001
個案名稱: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一)李英宅位於臺北市大稻埕邊緣,南京東路與延平北路交叉口旁,始建於日治時期(西元1910年以前),但是到了太平洋戰爭末期,因為日人在隔鄰街屋上設置防空高射炮,陣地周圍須清出防火巷,因此,李宅遭到強制拆除的命運,殊為可惜。這棟建築現仍有照片留下,可看出當年的恢宏。 (二)日治時期李家所經營的太和堂藥房,為臺北市三大西藥商之一,李家也有多人赴日就讀醫藥,顯見門庭之旺。以往在附近的南京西路上還設有一間倉庫,用以囤積貨品,放置日本進口的原物料,並在此分裝成小包裝到市面上出售,惜此建築已不存在。李家也不只經營西藥買賣,也兼販售醫療器材,當時許多剛開業的醫生缺乏資金,李英先生都會很大方的提供幫助,可見其樂於助人的個性。 (三)李宅遭拆除之後未久,戰爭即結束,真可謂無妄之災。之後旋即重建(西元1947年),因此李宅建築的特殊性,乃是屬於戰後初期復原時所建造者,在臺灣近代建築的階段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光復初始,百廢待舉,並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建築資材,只能一次一點的,慢慢將建材購買收集完整,才將整棟三層樓,前後兩進的住宅重新建造起來。據說當時附近三層樓高的建築不多,從李宅的樓頂,還可以看到大稻埕的河堤。 (四)據屋主指出,室內裝修比建築稍晚,仍是分階段建造出來的。李英先生平日就很注重建築物的維護,除了日常打掃之外,每年經常性的維修房屋,或粉刷牆壁,或整修門窗。鄰人以為李家有哪裡破損,實則不然。當時匠師對於窗戶的整修相當講究,窗櫺是由許多小木條組合而成,經過使用之後難免會有脫開的現象,匠師會使用補土將縫隙補好,再重新粉刷油漆。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專家學者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4::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1、本宅之隔局較為罕見,施工考究,室內家具亦 保存完整,可佐證當年之生活情調。 2、屋主為日治及戰後時期臺北地區之重要藥商,見證西方醫藥在台灣之發展及普及情形。 3、匠師經調查研究清楚,為戰後(1947)臺灣工匠仍繼承日治時期傳統之見證。
法令依據: 符合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款評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延平北路1段149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延平北路1段151號
經度: 121.5118929
緯度: 25.0535945
主管機關名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代表圖像: ext: : jpe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2fed93fa-46c2-46f6-83d8-e5a68de5da0e/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_c.jpe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2fed93fa-46c2-46f6-83d8-e5a68de5da0e/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jpeg
name: : 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私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80923000001
外觀特徵: 1、李宅的平面格局為面寬兩開間,兩進一過水式的街屋。正面與背面外觀看起來是兩開間街屋,但在室內則打通為一戶,這樣的格局在傳統街屋中經常可見。李宅單開間面寬為6米,正面總寬度13米,背立面總寬度12米,總進深26.3米。建築基地為不規則梯字形,因此平面也隨之形成不規則狀。 2、一樓室內由於改建過多次,除第二進車庫部份之外,幾已看不出原貌,二、三樓的平面格局相仿,第一進深度為13.7米,設三根圓柱,第二進深度為6.1米,設一根圓柱。前後進深度相差很大,但這樣的格局也可見於迪化街的街屋中,這應該是受限於基地尺寸所做的權衡調整。 3、一樓第一進早期經營自家藥局,中庭設假山、水池,為養魚、養蘭的場所,第二進一邊作車庫,另一邊則作養蘭之處。之後一樓第一進全部出租,亦作為店鋪使用,目前眼鏡行仍在營業,另一邊則分割為三個小店面做銀樓生意,但早已歇業,鐵門深鎖,銀樓內部裝潢至今仍存在。一樓第二進靠近法祖公廟一側的房間,曾經出租給相命館營業,號稱「小洞天」,在當時使用廣播打廣告,因此相當有名氣,目前也已經歇業,作為車庫使用。二樓第一進的空間很寬廣,以木質輕隔間分隔成主臥室以及客廳。這個客廳是往年主人宴客,舉行舞會的地方,至今仍維持原樣。 4、從空間組織上看,客廳、餐廳、臥室等主要空間位於第一進、第二進中,廚房、廁所、傭人房等服務空間則位於兩側過水廊中。
室內特徵: (一)廳堂、通道(含樓梯)、服務空間、廊廳: 1、客廳:位於第一進二樓的客廳是李宅非常重要的空間,從建築落成開設藥房起,客廳就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以往會讓重要的客人從一樓側面樓梯上來,直接進到客廳。客廳還分成一大一小兩個廳,中間用屏風隔開。大廳放置兩組沙發,小廳放置一組沙發,視人數多寡使用不同的廳。客廳的另外一個用途,就是在晚上舉辦舞會,這時候將沙發往牆邊移動,中間就成了舞池。舞會是相當正式的,每位來賓都必須穿著正式服裝,跳舞時播放古典音樂。現在從客廳的裝潢與傢俱、燈具,仍能看出當時舉辦舞會的特殊情調 2、會客室及餐廳:李宅在第二進三樓開設公司,將中央樓梯取消,改建成靠牆的側面樓梯,從一樓上到二樓的樓梯間旁,就成為會客室。這裡目前放置一組沙發以及一組六人桌椅,其中沙發是從第一進客廳旁的小會客室搬來的。六人桌椅則是較晚設置。會客室旁邊就是李家人平日用餐的餐廳。以前每逢公司尾牙或者喜宴,都是在這層樓宴客。 3、主臥室:主臥室位於第一進二樓,就在大客廳旁邊,其面積相當大,裡頭用家具隔成兩個空間,即臥室與書房,臥室放置兩組床,以及一組大沙發,書房則放置梳妝台、書桌、櫥櫃等。以往在客廳舉辦舞會的時候,主臥室就成為諸位來賓更衣的地方,而主人也等到舞會結束之後,才能就寢。主臥室外有一個小廳,這是比較私密的空間,配合著中央樓梯連接三樓臥室,另外也可通往客廳、廚房、天井等,使這個小廳成為家人的重要聚會空間。 4、娛樂室(辦公室):娛樂室位於三樓第二進,李宅初建時在此放置乒乓球桌,可以打球娛樂,後來大約民國五十年左右族人在此開設航運公司,改為辦公室使用,過幾年後航運公司搬走,又開設建設公司,其辦公室裝潢至今仍保存下來。室內有一道鋁隔間,天花板、地板皆有增設,改動較多。 5、神明廳:神明廳位於第一進三樓前方,也就是前廊的部份,呈南北向長 方形的祭祀空間。從老照片看,神龕以前是擺放在北側的窗戶前面,西側也是窗戶,南側牆壁上設有壁櫃,這個壁櫃以前是專門擺放祭祀用品的,東側則是總長十二公尺的室內隔間,其中靠近神龕的一面隔間,是依照傳統神龕面的樣式製作,唯門窗改成西洋式樣。推測原本這個隔間是要用來作神龕的,但是不知為何又將神龕轉向,以致於這個隔間變成了神龕旁的裝飾面。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雖然李宅是蓋成洋樓式樣,但是碰到祭祀祖先與神明的傳統神龕,仍然依照傳統樣式製作,這也是日據時期民宅中常見到的。 6、客房與傭人房:客房與傭人房分別位於二、三樓的過水廊內,平面位置與面積都相同,尺寸為2.8米乘2.5米,面積並不大。房間內除了走道之外,就是一個高架木板床,上鋪設榻榻米。床的頂端還設置大型的置物櫃,充分利用空間。由於李英夫人相當勤儉,打掃、燒飯、洗衣,都是自己來,因此李宅以往並沒有聘請專職的傭人,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找來,這時候傭人房就可以派上用場,而客房就提供當時來拜訪的親戚住宿。傭人房在李宅平面的位置是相當有趣的。首先,傭人房位於第一進側面樓梯旁,這樣是有利於傭人上下樓做事的,其次,傭人房與廁所有門相通,因此傭人上廁所可以不讓主人見到,傭人房另外還有門通往天井,這樣也是有利於工作的。因此小小的一個傭人房,居然設有三個出入門,這顯然是為了因應複雜的使用功能所設計的,也就是說,李宅中對於主人與傭人的生活動線是經過慎重考慮,特意將其分開,這點從第一進客廳中設有兩座樓梯,以及兩側過水廊都設有廁所,都可以看出使用上的區別。 7、廚房:李宅二樓與三樓過水廊內,各有一個廚房,平常僅使用二樓廚房,到了年節期間,才會使用到三樓的廚房。因此三樓廚房設有一個大灶,可用以蒸年糕,大灶頂端設有煙囪管通往頂樓,可惜這個大灶以及煙囪管目前已經拆除不見。在大灶遺跡旁邊還設有一個堆放木炭的凹槽,至今仍然存在。二樓廚房則已經改裝,不存原貌。 8、廁所及浴室:廁所位於每一層樓的過水廊上,而且兩邊都有,所以總共應有六間(一樓北側過水廊無法進入確認)。早期是用蹲式,後來改為坐式。目前一樓廁所內仍維持原有的蹲式馬桶。在三樓廚房旁邊,還有兩間廁所,一間放坐式馬桶,另一間放置小便斗,廁所尺寸為0.45米乘1.35米,十分狹小。廁所及浴室的牆頂都開有小孔,以利通風。浴室也設置在過水廊上,一樓一間,一樓浴室目前已改建為房間,二、三樓仍保存,以往的浴室都是用木桶,但現在都已經不存,目前二樓浴室內所見的浴缸是後來增設的。 (二)立面造型: 1、李英宅的立面造型,屬於街屋的標準作法,即一開間中做兩柱,開三個窗戶,二、三樓立面都用此法,唯窗戶的寬度較寬,整體比例顯得中規中矩,和一般街屋瘦高的比例不同。外牆採用灰色洗石子,牆面做水準分割線,僅有裝飾在正立面二、三樓中央的三個西洋勳章紋樣,是比較精細的裝飾,這應該是水泥翻模的作品,表面做灰色與咖啡色的洗石子。建築頂端作淺出簷及女兒牆,這也是一般街屋的標準作法。和大稻埕許多街屋比較起來,李宅的立面較為簡單樸實,可貴的是整個正立面目前仍保存良好,建築外牆材料以及窗戶也都維持原樣。 2、建築側面全長26.4米,以柱列分割為七開間,每個開間都開窗戶,外牆為灰色洗石子,除了三樓頂端出簷之外,在一樓頂端也做淺出簷,造型簡潔,目前整體仍維持原樣,背立面的立面分割、開口方式與正立面相同,但窗戶較窄。外牆在早年整修時貼上了小口馬賽克磁磚。 (三)天井: 1、一樓天井設有樓梯可直接上二樓。李宅一樓天井尺寸,由於增建嚴重無法確實得知,由二樓尺寸來看,應在5米乘6米左右,二、三樓部分由於天井四周設走道,因此尺寸縮小為4米乘2.8米。 2、在空間上,天井由一樓一直上到三層樓,形成一種高聳而小巧的半室外空間,這在一般街屋中比較少見。以往天井上方未設頂棚,因此雨水會直接落入一樓水池,目前則加裝透明頂棚。 3、李英除了養魚、養蘭之外,也喜歡養鳥,天井就是他掛鳥籠的地方,據說當年由於養的數量非常多,因此鳥叫聲充斥整個天井,讓來訪的客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養鳥之外,天井也是李家曬衣服的地方。 (四)屋頂: 李宅的屋頂同時採用了兩種形式,即第一進的兩坡頂以及第二進的平屋頂。日據時期同時採用這兩種屋頂形式者,如彰化和美默園,可視為自斜屋頂過渡到平屋頂的一種過渡形式。平屋頂部份自中央隆起甚高,所以整個洩水坡度相當明顯。 (五)門窗: 1、李宅的門窗數量相當多,目前統計門的種類有十一種,窗 種類有五種,李宅一樓的使用機能與二、三樓不同,因此門窗的作法與數量也差異很大,可惜因為做商業用途而改建嚴重,留存的舊物已經不多了。正面與側面以往都是做店面使用,據說正面的店面與背面車庫門使用的是一種木製可拆式立面,這樣的構件在目前的側立面還可以見到,日後可做為復原的參考。 2、李宅最大的門就是一樓車庫通往天井的門,共有四扇,總寬2.4米,現仍保存良好。另外,目前車庫旁使用的側門,也就是李家人自己使用的出入口,是隨著樓梯改建時增設的,原本沒有。 3、李宅二、三樓的三面外牆都開窗。正面與側面外牆的開窗面積相當大,因此窗戶採用左右推拉式,這與一般街屋不同,背立面因為寬度縮減,窗戶較小,改採上下推拉式。室內窗戶皆集中在天井周圍,也都採用上下推拉窗的形式,這部份的窗戶數量較少,作工較仔細。 4、李宅二、三樓的門有單開與雙開兩種作法。雙開門用於比較重要的空間,如客廳、會客室等前後通往天井的門,這種雙開門作法就比較講究,門的上部開氣窗,門側面有金屬製的鎖,可以將單扇門固定在門框上。這些五金目前都保存良好,還可以正常活動。另外神明廳的隔間也可見到雙開門。 5、房屋內部的門窗,作工都很講究,幾乎都採用線角板作門框,連廚房、廁所的門都是這樣作,顏色也多經過特別塗刷的,呈現深咖啡色,表面再上透明漆,閃閃光亮,特別是在第一二進與天井相連部份的門窗,保存特別好,廁所有些門窗塗上白色油漆,應該不是原貌。臨街面的窗作法就比較簡單,外表也僅塗上白色油漆。不過這些窗戶頂端都裝設窗簾盒,是比較少見的。 6、李宅的門窗的形式在近代建築中很常見,但是在線角細節上處理比較細緻,另外一點,就是用門窗作為廳堂的裝飾,這在二樓客廳、會客室、三樓梯廳都可以見到,是門窗運用上相當可貴的實例。 (六)樓梯: 1、李宅的室內有一大特色,就是樓梯很多,從一樓到二樓有原本有四座樓梯,第一進一座,天井一座,第二進兩座,後來第二進中央樓梯拆除封死,目前地板仍可看出當初開口的位置。二樓到三樓有三座樓梯,第一進兩座,第二進一座,三樓到四樓,則是前後進各一座,第一進樓梯通往頂樓屋架層,第二進樓梯通往頂樓陽台。 2、據說李英夫人認為木製樓梯對於小孩上下較安全,因此目前所見,李宅內二、三樓的樓梯幾乎全部是木材製作,手法相當精細,第二進一樓至二樓、三樓的兩座靠牆樓梯據說原本也是木造,但後來改為鋼筋水泥構造,一樓天井內的樓梯由於是在戶外,所以當然也是採用鋼筋混凝土。 3、第一進二樓的大客廳內,就設置了兩座樓梯,為什麼需要作這樣的配置,目前仍無法從訪問中得到答案,但是從靠牆的樓梯就設置在傭人房旁邊,可以推測當初這座樓梯是設計讓傭人使用的。走中央樓梯上到三樓,則可通往前廰及各房間,李家人則使用中央樓梯,如此便將主從動線分開,不致互相影響。 4、木造樓梯作工講究,柱、欄、扶手、階梯等都作出線腳,階梯上覆銅製止滑條。在第一進二樓的樓梯開口,還有蓋板,必要時可以將樓梯口封閉,這種作法在大稻埕的街屋中也可以見到,應是當時相當普遍的作法,這些蓋板目前仍然保存良好。 5、一樓天井內也設了一個水泥構造樓梯,通往二樓。以往一樓藥局開店時,中午常常是走這個樓梯上二樓餐廳吃飯,但是在天井頂端還沒有設置遮雨棚的時候,下雨就不能用這個樓梯。 6、第二進目前所見到的二、三樓樓梯都是水泥構造,這些都是較晚期改建的,起先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是設在中央,後來加以封閉改開在靠牆的側面,原本中央的樓梯開口目前仍可見到痕跡。而自三樓到頂樓仍然保存原有的木造樓梯。 (七)窺孔: 在李宅二樓,沿著延平北路一側所設置的廊廰地板上,開有兩個小洞,並用木塞來開關。從小洞往下看,可以看到騎樓,這個罕見的機關是用來窺看來拜訪的人,確認安全之後才開門是誰。目前兩個窺孔有一個已經阻塞,另外一個仍然可以開關。小孔內還裝設鐵條,可謂防衛嚴密。另外,從三樓廊廳也有一個相同的窺孔可以看到二樓,但是和二樓窺孔的位置是錯開的。 (八)車庫: 李宅一樓第二進面積不大,單間尺寸約為5.6米見方,早期一邊作為車庫使用,一邊養蘭花,後來養蘭花的一邊租出去作為相命館。目前車庫這邊仍維持原貌。光復初期李家有台三輪車,也就是類似人力黃包車,一次可以坐三個人,車子就放在這個車庫裡頭。後來因為李英在北投有房產租賃給住台美軍將領,將領回美之後就將其名下的賓士車轉讓給李英,這種車款在當時市場上是買不到的,只能靠這種特殊管道獲得,因此擁有這樣一台車可以說是相當拉風,這台車當時也就停在目前這個車庫內。可惜目前兩台車都已不知去向,只剩下空蕩蕩的車庫。當時踩黃包車的師傅就住在一樓車庫旁的房間內,這個房間目前已經變成倉庫。而請來開賓士車的司機則是每天上下班。 (九)閣樓倉庫: 目前李宅內所見到的專用倉庫不多,最大的一個是在第一進樓頂的閣樓。裡頭由山牆隔成兩間,山牆中間開門,因此兩間是通的。每間的中央都有一組巨大的屋架,目前所見的屋架是十幾年前跟台鐵買來的舊料拼湊而成,為Kingpost結構,主樑中央使用螺栓續接,作工頗粗糙。和一般日據時期台灣近代建築不同的是,以往的天花板是懸吊在屋架之下的,不能承重,但是李宅的三樓天花板也就是閣樓的地板,這些地板靠著混凝土大樑以及一根根的小樑來結合,成為可以踩踏的樓板。 (十)室內隔間: 李宅的室內隔間不多,都集中在第一進二樓、三樓,且都是輕質木隔間。其中三樓神明廳以及梯廳隔間的製作風格頗類似日據時期的門窗作法,相當漂亮。而神明廳另外一邊的隔間,是採用傳統神龕的分割方式,作工也相當細緻。在第二進二、三樓,由於是做公司使用,因此採用簡單的鋁製隔間。 (十一)鋪面與天花板: 1、鋪面: (1)李宅的鋪面作法相當簡單,以灰色磨石子為主,又依照不同的空間性質,而採用不同的圖案及顏色,以第一進二樓鋪面來說,採用茶色磨石子方格,以斜紋方式製作。而配合柱位與樑位投影到的地面,以及牆邊、樓梯周圍作紅色線腳收邊。到了西側走廊的部份,則改作紅色六角形磨石子(三樓神明廳鋪面亦同)。而第一進三樓和二樓鋪面作法相同。在傳統建築中,紅色六角形磚是用在重要的廳堂,這樣的概念也延續到李宅的鋪面處理上。此外,部分門檻也使用紅色磨石子處理。 (2)而在過水廊的部份,天井走廊一樣做茶色磨石子,但沒有任何紋樣,三樓廚房地面也是相同作法,這些應該都是李宅最原始的鋪面。二樓廁所鋪上了小口磁磚,應該是晚期增鋪的。 (3)第二進樓梯間由於經過改裝,所以從地面到樓梯本身,都是採用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磨石子處理,其中地板用紅色,樓梯踏階中央用黃色,收邊則用綠色,這也是當早期相當常見的磨石子配色。 2、天花板: 由於李宅大多數天花板都是採用RC樓板,因此作法簡單,僅在邊緣做灰泥線腳,天花板中央懸吊燈具處也同樣作灰泥線腳。只有第一進三樓的天花板是採用木料,周圍收邊線板也用木料,不過由於三樓上面還有閣樓,閣樓內有木質屋架,或許是出於這種木屋架配合木造天花板的習慣,這種作法在日據時期的近代建築非常普遍。但是較特別的是,天花板不是靠木屋架來懸吊,而是靠橫跨整個第一進的三根水泥樑,以及前後承重牆來支撐天花板。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承載力較佳,因此天花板上方還可以堆放物品,這使得閣樓成為李家最大的儲藏空間。
使用情形: 已整修完成,再利用計畫中。整修前為:(一)一樓:一樓建物第一進部份原作商店(大千眼鏡、老合盈芳、正富山、誼意寶銀樓),目前使用現況為閒置,第二進部份為車庫、倉庫及小洞天算命使用。 (二)二樓:本建物二樓部份為住家使用,包括客廳、餐廳、主臥室、廁所、廚房等空間使用。 (三)三樓:本建物三樓部份為住家使用,包括神明廳、辦公室、臥室、廁所等空間。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保存範圍:全棟保存
現狀: (空)
是否開放: (空)
是否收費: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720-8889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09730204300號
公告日期: : 2008-09-23 00:00:00.0
note: : 登錄歷史建築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09830186800號
公告日期: : 2009-10-02 00:00:00.0
note: : 修正定著土地及面積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8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8-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9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4::
itemNo: : 4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5::
itemNo: : 5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0-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6::
itemNo: : 6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7::
itemNo: : 7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8::
itemNo: : 8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9::
itemNo: : 9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2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3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3-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4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公告建號: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itemNo: : 1
buildingSerialNo: : 730
buildingownership: : 私有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itemNo: : 2
buildingSerialNo: : 2160
buildingownership: : 私有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939/photo/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2.JPG
2::
mediaName: : 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940/photo/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3.JPG
3::
mediaName: : 40364257-52b2-498a-9da3-3ae270cc47c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005/photo/40364257-52b2-498a-9da3-3ae270cc47c7.jpg
4::
mediaName: :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3694/photo/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2/f65c9b52-2f58-4e73-a050-175429b42a8f/97年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2/572c3945-64c6-4b7d-b3f9-ac87862331a6/98年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b7854ced-dda5-49f0-90f5-acabdee599f5/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4.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562099eb-c4b5-4cfe-9f7d-8a6ed5112212/downloadfile.png
repImgId: 174926

# 還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7

識別碼C1_376450000A_000943
名稱桐遊柿界
區域(空)
簡述桐遊柿界的園區地勢是兩層的平台,第一層包括主建築與戶外用餐區,下層則保留了大片草地,還有樹木植栽、燈光走道、白色鋼琴等適合散步拍照的造景。主建築內還有數個區域的室內用餐區,夕陽透過大片玻璃斜射進入的光影非常迷人。特別的是業者還收集了許多有韻味的物品,如年代久遠的帽子、裁縫機、偉士牌機車及老腳踏車等,還有小小兵、彩繪牆等,佈置了一處處適合拍照打卡的場景,甚至還提供棚燈的小布景,簡直就是讓人拍不停!這裡種植的牛心柿子品質特佳,日治時代還成為日本天皇還指定品嚐的御用貢品,桐遊柿界的所在地原本就是柿子園。除了桐花季期間這裡會開滿「五月雪」外,規劃時還保留了幾棵柿子樹打造為景觀特色,秋天時節可以觀賞黃澄澄的柿果掛枝。此外,旁邊還有一個縣內目前最大的「柿餅」加工廠,秋天曬柿子的時節還可以前去參觀。當天色全暗之後,山下的城市夜景盡收眼底,幾條道路的路燈有如火龍般蜿蜒曲折,絢爛交織的建築燈光點綴其中,抬頭仰望還有夜空的滿天星斗散發點點星光,互相輝映構築浪漫無比的景致,到這裡享受隔絕都市塵囂的自然清新空氣,同時享用美食、欣賞夜景!
描述桐遊柿界的園區地勢是兩層的平台,第一層包括主建築與戶外用餐區,下層則保留了大片草地,還有樹木植栽、燈光走道、白色鋼琴等適合散步拍照的造景。
電話886-37-232358
地址苗栗縣公館鄉館東村166-6號
郵政區碼(Zipcode)363
Region苗栗縣
Town公館鄉
旅遊資訊(空)
開放時間週一、三、四17:00-23:00;週五17:00-24:00;週六15:00-24:00、週日15:00-23:00(每週二公休)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450000A
經度座標120.83698
緯度座標24.49152
原分類(空)
分類118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19-04-15T10:43:59+08:00
識別碼: C1_376450000A_000943
名稱: 桐遊柿界
區域: (空)
簡述: 桐遊柿界的園區地勢是兩層的平台,第一層包括主建築與戶外用餐區,下層則保留了大片草地,還有樹木植栽、燈光走道、白色鋼琴等適合散步拍照的造景。主建築內還有數個區域的室內用餐區,夕陽透過大片玻璃斜射進入的光影非常迷人。特別的是業者還收集了許多有韻味的物品,如年代久遠的帽子、裁縫機、偉士牌機車及老腳踏車等,還有小小兵、彩繪牆等,佈置了一處處適合拍照打卡的場景,甚至還提供棚燈的小布景,簡直就是讓人拍不停!這裡種植的牛心柿子品質特佳,日治時代還成為日本天皇還指定品嚐的御用貢品,桐遊柿界的所在地原本就是柿子園。除了桐花季期間這裡會開滿「五月雪」外,規劃時還保留了幾棵柿子樹打造為景觀特色,秋天時節可以觀賞黃澄澄的柿果掛枝。此外,旁邊還有一個縣內目前最大的「柿餅」加工廠,秋天曬柿子的時節還可以前去參觀。當天色全暗之後,山下的城市夜景盡收眼底,幾條道路的路燈有如火龍般蜿蜒曲折,絢爛交織的建築燈光點綴其中,抬頭仰望還有夜空的滿天星斗散發點點星光,互相輝映構築浪漫無比的景致,到這裡享受隔絕都市塵囂的自然清新空氣,同時享用美食、欣賞夜景!
描述: 桐遊柿界的園區地勢是兩層的平台,第一層包括主建築與戶外用餐區,下層則保留了大片草地,還有樹木植栽、燈光走道、白色鋼琴等適合散步拍照的造景。
電話: 886-37-232358
地址: 苗栗縣公館鄉館東村166-6號
郵政區碼(Zipcode): 363
Region: 苗栗縣
Town: 公館鄉
旅遊資訊: (空)
開放時間: 週一、三、四17:00-23:00;週五17:00-24:00;週六15:00-24:00、週日15:00-23:00(每週二公休)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450000A
經度座標: 120.83698
緯度座標: 24.49152
原分類: (空)
分類1: 18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19-04-15T10:43:59+08:00

# 還 於 體驗農村生活-農村主題旅遊規劃 - 8

名稱冬山訪五月雪 古早農村看螢光閃爍
其他活動項目(空)
動線導言每年4到5月是桐花綻放以及螢火蟲飛舞的季節,位於宜蘭縣冬山鄉中山休閒農業的仁山植物園內,種植大量的桐花樹,3月底樹上就結出一顆顆的花苞,等待遊客欣賞桐花雪;由於冬山一帶還未過度開發,仍保留許多田野生態與鄉村風貌,而一閃一閃的火金姑就暗藏其中,等夜晚降臨時大放光彩。趁著假期來趟2天1夜的行程,把桐花之美與閃閃螢火一次盡收眼底!
親子特色仁山植物園裡包含各類樹林與植物,每株花草都標有正確的中英文名稱,甚至連植物的科別都標示清楚,來訪的大小朋友們,都能夠輕鬆在山林間學習花草知識。。珍珠社區稻草工藝館則陳列各種稻草創作,如稻草畫、稻草面具、晴天掃把、稻草編織等,並有多種體驗活動,如捉泥鰍、摸蜆、稻田爆米花、焢土窯,騎自行車,以及米食體驗:做粿、麻糬、湯圓等,親子可以藉由稻草工藝品的教學,體會資源的保育與利用,還能從做粿、麻糬、湯圓的米食體驗中,了解古早農村生活。。廣興農場內飼養著可愛的麝香豬、鴨子、兔子等,小朋友可以來體驗餵養動物的樂趣,並學習如何對待動物。農場內還有彩繪陶瓷山豬及QQ地瓜圓DIY體驗,適合大朋友帶著小朋友一同參與。
銀髮特色(空)
遊學特色適合第一、二年段(國小一到四年級)。在仁山植物園可以讓學童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並且認識植物的構造與生長歷程,了解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構造;珍珠社區稻草工藝館內陳列各式稻草創作,如稻草畫、稻草面具、晴天掃把、稻草編織等,還有專人解說社區稻草工藝化的歷史,讓學童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外,也能體會資源的保育與利用,知道日常生活中可回收或再利用的資源,另外附設的農田體驗區則安排有許多DIY體驗活動,可以讓學童邊玩邊學,加深記憶;來到香格里拉休閒農場,則同樣可以體驗古早農村生活,春天還能賞桐花、賞螢,讓學童可以認識當地的季節性動、植物,了解生命的多樣性。另外,在羅東運動公園騎鐵馬,則可讓學童培養身心的健康。
會議特色(空)
校外教學特色適合第一、二年段(國小一到四年級)。在仁山植物園可以讓學童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並且認識植物的構造與生長歷程,了解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構造;珍珠社區稻草工藝館內陳列各式稻草創作,如稻草畫、稻草面具、晴天掃把、稻草編織等,還有專人解說社區稻草工藝化的歷史,讓學童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外,也能體會資源的保育與利用,知道日常生活中可回收或再利用的資源,另外附設的農田體驗區則安排有許多DIY體驗活動,可以讓學童邊玩邊學,加深記憶;來到香格里拉休閒農場,則同樣可以體驗古早農村生活,春天還能賞桐花、賞螢,讓學童可以認識當地的季節性動、植物,了解生命的多樣性。另外,在羅東運動公園騎鐵馬,則可讓學童培養身心的健康。
旅遊天數2天
每月特產(空)
行程商品訂購(空)
交通指引開車。1.走國道3號到南港系統交流道時轉國道5號,從羅東交流道出口下交流道,朝羅東方向前進,到五結路三段時右轉接光榮路,再接到中山路二段,沿途接義成路,直走接丸山路,到T字路右轉直走往中山休閒農業區方向即可到達仁山植物園。。2.台9線北上經花蓮、蘇澳方向行駛,經過冬山鄉農會的第4個紅綠燈時左轉,接著轉往太和、八寶(宜34線),直走到底後左轉往八寶行駛,到達十字路口時左轉往中山休閒農業區方向,即可到達仁山植物園。
第一天行程10:00仁山植物園賞桐花→12:00三富花園農場用午餐→14:00珍珠社區、體驗稻草DIY→17:00香格里拉休閒農場用餐、賞螢→18:00夜宿香格里拉休閒農場
第一天行程特色早上開車直奔第一個目的地,位於宜蘭冬山鄉仁山植物園,園區占地約102公頃,仁山步道約1公里長,爬升度約海拔500公尺左右,先運動一小段路,漫步園中可見各類樹林與植物,且每株花草前都清楚標示名稱和科別,馬上就能認出最佳女主角-桐花;除了林園植物,裡面還有縮小版的法式庭園、英式庭園、日式庭園等,讓每一處的優點與特色全都重現在此,向下遠眺還能看到蘭陽平原,讓人心曠神怡。。中午驅車到附近的三富花園農場,享用農場老闆獨創的柚香雞腿、香樁豬腳或冷燒紅麴香魚等,飽餐一頓、補充體力,再來杯特調的紫色芋仔番薯咖啡,保證讓你大呼過癮,餐後可以在農場內散步片刻,欣賞酸柑花、柚子花、紫色野牡丹、小野桑等花木及山泉小湖。。。 下午造訪冬山知名的珍珠社區稻草工藝館,內部陳列各式稻草創作,如稻草畫、稻草面具、晴天掃把、稻草編織等,還有專人為您解說社區稻草工藝化的歷史,讓您更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現場有多種體驗活動,如捉泥鰍、摸蜆、稻田爆米花、焢土窯、米食體驗及草編DIY等,沉浸在稻草的世界中。。體驗有趣的稻草之旅後,傍晚就到預定的香格里拉休閒農場報到了!農場園區總面積55公頃,有住宿區、農村體驗區、廟口文化區及烏心石樹林自然生態區等,導覽之前先到餐廳享用在地的風味餐,祭祭五臟廟,再到其中最具特色的廟口文化區,玩打陀螺、搓湯圓等趣味活動,體驗古早農村生活的娛樂,接下來則是今天的重頭戲─賞螢火蟲即將登場。。由於香格里拉休閒農場位在海拔250公尺的大元山上,每到4月可見螢光閃爍,彷彿落入地面的繁星,讓人猶如置身在銀河中,美得讓您捨不得休息。盡情玩樂一天後,晚上直接夜宿農場,儲備第2天的體力。
第二天行程09:00遊梅花湖、訪三清宮→10:30廣興農場(鴨母寮豬哥窟)餵養可愛動物→11:45預約焢窯或風味餐→13:00玩摸蛤兼洗褲、鴨母船→14:30彩繪陶瓷山豬或體驗美食DIY→16:15羅東運動公園騎單車→17:30賦歸
第二天行程特色經過一晚的螢火蟲歷險記,清早享用自助早餐後,驅車前往梅花湖。。梅花湖由於三面環山,湖水為周遭山區的溪水匯流而成,俯覽而看猶如一朵五辦花,湖中有座浮島,仿若花蕊,整個湖面看起來像朵綻放的梅花,沿著環湖公路而行,路旁種滿各式花卉,山明水秀的好風光,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梅花湖南岸的山坡上有座三清宮,是台灣道教總廟,依山傍水,清靜脫俗,黃瓦紅柱的宮殿式建築相當壯觀,金碧輝煌又不失莊嚴,宏偉宮殿與自然美景相互輝映,可說是台灣少見廟宇勝景。。下山後轉往廣興農場,沿途經過阿里史堤防,可觀賞羅東溪旁的田園景緻,抵達農場後,映入眼簾的是有著濃濃古早味的鴨母寮和農舍,農場原來是座大型的種豬繁殖場,經過農場主人曾爺爺和全家人一起發揮創意改造之後,現在除了能看到麝香豬、鴨子,還有可愛的小兔子與飛天雞,來個與小動物近距離拉觸,拿起手邊飼料跟牠們交個朋友吧!。午餐可以有2種選擇,如果想吃曾奶奶的拿手好菜,有古早味米粉湯、蔥爆清蒸台灣鯛、九層塔炒鮮河蜆等,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動;或是想要親自動手焢窯,則有全雞、玉米和地瓜,可讓你品嚐到獨特的田野風味。用餐後捲起褲管,到摸蜆區內下水體驗什麼是摸蛤兼洗褲吧!還有有趣的彩繪陶瓷山豬及QQ地瓜圓DIY,做完這些活動後再帶些紀念品回家,才不虛此行。。經過一個下午的體驗活動,接著到全國最大的羅東運動公園騎鐵馬。公園以水、綠、健康3大主題,將地形景觀、植物景觀、水流景觀及運動設施結合,整體設計理念結合了台灣本土特色及蘭陽風情,暢遊其中可從一些細微的建設及擺式發現各區的特殊風格,同時享受汗水淋漓的痛快,為這次的旅程留下美好回憶。
第三天行程(空)
第三天行程特色(空)
景點縣市宜蘭縣
鄉鎮冬山鄉
緯度(空)
經度(空)
名稱: 冬山訪五月雪 古早農村看螢光閃爍
其他活動項目: (空)
動線導言: 每年4到5月是桐花綻放以及螢火蟲飛舞的季節,位於宜蘭縣冬山鄉中山休閒農業的仁山植物園內,種植大量的桐花樹,3月底樹上就結出一顆顆的花苞,等待遊客欣賞桐花雪;由於冬山一帶還未過度開發,仍保留許多田野生態與鄉村風貌,而一閃一閃的火金姑就暗藏其中,等夜晚降臨時大放光彩。趁著假期來趟2天1夜的行程,把桐花之美與閃閃螢火一次盡收眼底!
親子特色: 仁山植物園裡包含各類樹林與植物,每株花草都標有正確的中英文名稱,甚至連植物的科別都標示清楚,來訪的大小朋友們,都能夠輕鬆在山林間學習花草知識。。珍珠社區稻草工藝館則陳列各種稻草創作,如稻草畫、稻草面具、晴天掃把、稻草編織等,並有多種體驗活動,如捉泥鰍、摸蜆、稻田爆米花、焢土窯,騎自行車,以及米食體驗:做粿、麻糬、湯圓等,親子可以藉由稻草工藝品的教學,體會資源的保育與利用,還能從做粿、麻糬、湯圓的米食體驗中,了解古早農村生活。。廣興農場內飼養著可愛的麝香豬、鴨子、兔子等,小朋友可以來體驗餵養動物的樂趣,並學習如何對待動物。農場內還有彩繪陶瓷山豬及QQ地瓜圓DIY體驗,適合大朋友帶著小朋友一同參與。
銀髮特色: (空)
遊學特色: 適合第一、二年段(國小一到四年級)。在仁山植物園可以讓學童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並且認識植物的構造與生長歷程,了解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構造;珍珠社區稻草工藝館內陳列各式稻草創作,如稻草畫、稻草面具、晴天掃把、稻草編織等,還有專人解說社區稻草工藝化的歷史,讓學童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外,也能體會資源的保育與利用,知道日常生活中可回收或再利用的資源,另外附設的農田體驗區則安排有許多DIY體驗活動,可以讓學童邊玩邊學,加深記憶;來到香格里拉休閒農場,則同樣可以體驗古早農村生活,春天還能賞桐花、賞螢,讓學童可以認識當地的季節性動、植物,了解生命的多樣性。另外,在羅東運動公園騎鐵馬,則可讓學童培養身心的健康。
會議特色: (空)
校外教學特色: 適合第一、二年段(國小一到四年級)。在仁山植物園可以讓學童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並且認識植物的構造與生長歷程,了解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構造;珍珠社區稻草工藝館內陳列各式稻草創作,如稻草畫、稻草面具、晴天掃把、稻草編織等,還有專人解說社區稻草工藝化的歷史,讓學童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外,也能體會資源的保育與利用,知道日常生活中可回收或再利用的資源,另外附設的農田體驗區則安排有許多DIY體驗活動,可以讓學童邊玩邊學,加深記憶;來到香格里拉休閒農場,則同樣可以體驗古早農村生活,春天還能賞桐花、賞螢,讓學童可以認識當地的季節性動、植物,了解生命的多樣性。另外,在羅東運動公園騎鐵馬,則可讓學童培養身心的健康。
旅遊天數: 2天
每月特產: (空)
行程商品訂購: (空)
交通指引: 開車。1.走國道3號到南港系統交流道時轉國道5號,從羅東交流道出口下交流道,朝羅東方向前進,到五結路三段時右轉接光榮路,再接到中山路二段,沿途接義成路,直走接丸山路,到T字路右轉直走往中山休閒農業區方向即可到達仁山植物園。。2.台9線北上經花蓮、蘇澳方向行駛,經過冬山鄉農會的第4個紅綠燈時左轉,接著轉往太和、八寶(宜34線),直走到底後左轉往八寶行駛,到達十字路口時左轉往中山休閒農業區方向,即可到達仁山植物園。
第一天行程: 10:00仁山植物園賞桐花→12:00三富花園農場用午餐→14:00珍珠社區、體驗稻草DIY→17:00香格里拉休閒農場用餐、賞螢→18:00夜宿香格里拉休閒農場
第一天行程特色: 早上開車直奔第一個目的地,位於宜蘭冬山鄉仁山植物園,園區占地約102公頃,仁山步道約1公里長,爬升度約海拔500公尺左右,先運動一小段路,漫步園中可見各類樹林與植物,且每株花草前都清楚標示名稱和科別,馬上就能認出最佳女主角-桐花;除了林園植物,裡面還有縮小版的法式庭園、英式庭園、日式庭園等,讓每一處的優點與特色全都重現在此,向下遠眺還能看到蘭陽平原,讓人心曠神怡。。中午驅車到附近的三富花園農場,享用農場老闆獨創的柚香雞腿、香樁豬腳或冷燒紅麴香魚等,飽餐一頓、補充體力,再來杯特調的紫色芋仔番薯咖啡,保證讓你大呼過癮,餐後可以在農場內散步片刻,欣賞酸柑花、柚子花、紫色野牡丹、小野桑等花木及山泉小湖。。。 下午造訪冬山知名的珍珠社區稻草工藝館,內部陳列各式稻草創作,如稻草畫、稻草面具、晴天掃把、稻草編織等,還有專人為您解說社區稻草工藝化的歷史,讓您更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現場有多種體驗活動,如捉泥鰍、摸蜆、稻田爆米花、焢土窯、米食體驗及草編DIY等,沉浸在稻草的世界中。。體驗有趣的稻草之旅後,傍晚就到預定的香格里拉休閒農場報到了!農場園區總面積55公頃,有住宿區、農村體驗區、廟口文化區及烏心石樹林自然生態區等,導覽之前先到餐廳享用在地的風味餐,祭祭五臟廟,再到其中最具特色的廟口文化區,玩打陀螺、搓湯圓等趣味活動,體驗古早農村生活的娛樂,接下來則是今天的重頭戲─賞螢火蟲即將登場。。由於香格里拉休閒農場位在海拔250公尺的大元山上,每到4月可見螢光閃爍,彷彿落入地面的繁星,讓人猶如置身在銀河中,美得讓您捨不得休息。盡情玩樂一天後,晚上直接夜宿農場,儲備第2天的體力。
第二天行程: 09:00遊梅花湖、訪三清宮→10:30廣興農場(鴨母寮豬哥窟)餵養可愛動物→11:45預約焢窯或風味餐→13:00玩摸蛤兼洗褲、鴨母船→14:30彩繪陶瓷山豬或體驗美食DIY→16:15羅東運動公園騎單車→17:30賦歸
第二天行程特色: 經過一晚的螢火蟲歷險記,清早享用自助早餐後,驅車前往梅花湖。。梅花湖由於三面環山,湖水為周遭山區的溪水匯流而成,俯覽而看猶如一朵五辦花,湖中有座浮島,仿若花蕊,整個湖面看起來像朵綻放的梅花,沿著環湖公路而行,路旁種滿各式花卉,山明水秀的好風光,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梅花湖南岸的山坡上有座三清宮,是台灣道教總廟,依山傍水,清靜脫俗,黃瓦紅柱的宮殿式建築相當壯觀,金碧輝煌又不失莊嚴,宏偉宮殿與自然美景相互輝映,可說是台灣少見廟宇勝景。。下山後轉往廣興農場,沿途經過阿里史堤防,可觀賞羅東溪旁的田園景緻,抵達農場後,映入眼簾的是有著濃濃古早味的鴨母寮和農舍,農場原來是座大型的種豬繁殖場,經過農場主人曾爺爺和全家人一起發揮創意改造之後,現在除了能看到麝香豬、鴨子,還有可愛的小兔子與飛天雞,來個與小動物近距離拉觸,拿起手邊飼料跟牠們交個朋友吧!。午餐可以有2種選擇,如果想吃曾奶奶的拿手好菜,有古早味米粉湯、蔥爆清蒸台灣鯛、九層塔炒鮮河蜆等,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動;或是想要親自動手焢窯,則有全雞、玉米和地瓜,可讓你品嚐到獨特的田野風味。用餐後捲起褲管,到摸蜆區內下水體驗什麼是摸蛤兼洗褲吧!還有有趣的彩繪陶瓷山豬及QQ地瓜圓DIY,做完這些活動後再帶些紀念品回家,才不虛此行。。經過一個下午的體驗活動,接著到全國最大的羅東運動公園騎鐵馬。公園以水、綠、健康3大主題,將地形景觀、植物景觀、水流景觀及運動設施結合,整體設計理念結合了台灣本土特色及蘭陽風情,暢遊其中可從一些細微的建設及擺式發現各區的特殊風格,同時享受汗水淋漓的痛快,為這次的旅程留下美好回憶。
第三天行程: (空)
第三天行程特色: (空)
景點縣市: 宜蘭縣
鄉鎮: 冬山鄉
緯度: (空)
經度: (空)
[ 搜尋所有 ... ]

與還同分類的客家委員會客語辭彙(已不適用)

手腕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uˋvonˋ | 華語辭義: 手腕 | 客語例句: 阿忠牯痛風手腕長透痛到喊毋敢。

鬚菇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xiˊguˊ | 華語辭義: 鬍鬚 | 客語例句: 阿旺哥滿面係鬚菇剃忒還面青青。

酒窟仔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jiuˋfudˋeˇ | 華語辭義: 酒窩 | 客語例句: 厥老弟面頰卵有酒窟仔當明顯當(蓋)得人惜。

雙瞼目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ungˊngiamˊmugˋ | 華語辭義: 雙眼皮 | 客語例句: 有人將單瞼目割變到雙瞼目講恁樣(恁?)較(過)靚。

單瞼目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danˊngiamˊmugˋ | 華語辭義: 單眼皮 | 客語例句: 單瞼目同雙瞼目共樣靚何必將單瞼目手術變成雙瞼目呢?

門牙(當門牙、前牙)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munˇngaˇ﹙dongˊmunˇngaˇ、qienˇngaˇ﹚ | 華語辭義: 門牙 | 客語例句: 阿公?門牙忒(核)兩支阿婆講愛鑲轉去正好。

虎牙(狗牙)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fuˋngaˇ﹙gieuˋngaˇ﹚ | 華語辭義: 犬齒 | 客語例句: 食肉係有筋頭愛用虎牙去咬用門牙硬扯較會崩。

大牙(大牙板)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taingaˇ﹙taingaˇbanˋ﹚ | 華語辭義: 大牙 | 客語例句: 阿旺伯?大牙忒(核)三支食飯?毋得綿。

手指甲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uˋziiˋgabˋ【suˋziiˋ/jiˋgabˋ】 | 華語辭義: 手指甲 | 客語例句: 手指甲做得保護手指又做得爪癢。

腳趾甲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iogˋziiˋgabˋ【giogˋziiˋ/jiˋgabˋ】 | 華語辭義: 腳趾甲 | 客語例句: 阿桃妹腳趾甲膏到紅紅高鞋著等行路都有風。

手指公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uˋziiˋgungˊ【suˋziiˋ/jiˋgungˊ】 | 華語辭義: 拇指 | 客語例句: 人有五隻手指:手指公、蛇頭指、棟指、無名指同手指尾。

蛇頭指(指人指、拈食指)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aˇteuˇziiˋ(ziiˋnginˇziiˋ、ngiamˊsiidziiˋ)【ziiˋ/jiˋnginˇziiˋ/jiˋ、ngiamˊsiid/xidziiˋ/jiˋ】 | 華語辭義: 食指 | 客語例句: 一般人拈食、指人大體會用?蛇頭指(指人指)。

棟指【中指】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dungziiˋ【zungˊziiˋ/jiˋ】 | 華語辭義: 中指 | 客語例句: 手巴掌伸出來看棟指(中指)係最長?一隻就像屋棟?樣仔。

肚?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duˋiamˋ | 華語辭義: 腹側 | 客語例句: 肚?又安到肚側?盡容易著傷。

飯匙骨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fanciiˇgudˋ【fanciiˇ/qiˇgudˋ】 | 華語辭義: 肩胛骨 | 客語例句: 肩頭後背該垤骨頭安到飯匙骨有兜仔像飯匙?樣仔。

手腕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uˋvonˋ | 華語辭義: 手腕 | 客語例句: 阿忠牯痛風手腕長透痛到喊毋敢。

鬚菇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xiˊguˊ | 華語辭義: 鬍鬚 | 客語例句: 阿旺哥滿面係鬚菇剃忒還面青青。

酒窟仔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jiuˋfudˋeˇ | 華語辭義: 酒窩 | 客語例句: 厥老弟面頰卵有酒窟仔當明顯當(蓋)得人惜。

雙瞼目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ungˊngiamˊmugˋ | 華語辭義: 雙眼皮 | 客語例句: 有人將單瞼目割變到雙瞼目講恁樣(恁?)較(過)靚。

單瞼目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danˊngiamˊmugˋ | 華語辭義: 單眼皮 | 客語例句: 單瞼目同雙瞼目共樣靚何必將單瞼目手術變成雙瞼目呢?

門牙(當門牙、前牙)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munˇngaˇ﹙dongˊmunˇngaˇ、qienˇngaˇ﹚ | 華語辭義: 門牙 | 客語例句: 阿公?門牙忒(核)兩支阿婆講愛鑲轉去正好。

虎牙(狗牙)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fuˋngaˇ﹙gieuˋngaˇ﹚ | 華語辭義: 犬齒 | 客語例句: 食肉係有筋頭愛用虎牙去咬用門牙硬扯較會崩。

大牙(大牙板)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taingaˇ﹙taingaˇbanˋ﹚ | 華語辭義: 大牙 | 客語例句: 阿旺伯?大牙忒(核)三支食飯?毋得綿。

手指甲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uˋziiˋgabˋ【suˋziiˋ/jiˋgabˋ】 | 華語辭義: 手指甲 | 客語例句: 手指甲做得保護手指又做得爪癢。

腳趾甲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iogˋziiˋgabˋ【giogˋziiˋ/jiˋgabˋ】 | 華語辭義: 腳趾甲 | 客語例句: 阿桃妹腳趾甲膏到紅紅高鞋著等行路都有風。

手指公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uˋziiˋgungˊ【suˋziiˋ/jiˋgungˊ】 | 華語辭義: 拇指 | 客語例句: 人有五隻手指:手指公、蛇頭指、棟指、無名指同手指尾。

蛇頭指(指人指、拈食指)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aˇteuˇziiˋ(ziiˋnginˇziiˋ、ngiamˊsiidziiˋ)【ziiˋ/jiˋnginˇziiˋ/jiˋ、ngiamˊsiid/xidziiˋ/jiˋ】 | 華語辭義: 食指 | 客語例句: 一般人拈食、指人大體會用?蛇頭指(指人指)。

棟指【中指】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dungziiˋ【zungˊziiˋ/jiˋ】 | 華語辭義: 中指 | 客語例句: 手巴掌伸出來看棟指(中指)係最長?一隻就像屋棟?樣仔。

肚?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duˋiamˋ | 華語辭義: 腹側 | 客語例句: 肚?又安到肚側?盡容易著傷。

飯匙骨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fanciiˇgudˋ【fanciiˇ/qiˇgudˋ】 | 華語辭義: 肩胛骨 | 客語例句: 肩頭後背該垤骨頭安到飯匙骨有兜仔像飯匙?樣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