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客家委員會客語辭彙(已不適用) @ 客家委員會

客家辭義攝影的腔調是四縣, 分類是動作, 客家音標是giabˋiangˋ/sabˋiangˋ, 華語辭義是攝影, 客語例句是阿東結婚該日愛請你負責攝影。.

分類動作
腔調四縣
客家辭義攝影
客家音標giabˋiangˋ/sabˋiangˋ
華語辭義攝影
英語辭義tophotograph
客語例句阿東結婚該日愛請你負責攝影。
客家例句語音
華語翻譯阿東結婚當天要請你負責攝影。

分類

動作

腔調

四縣

客家辭義

攝影

客家音標

giabˋiangˋ/sabˋiangˋ

華語辭義

攝影

英語辭義

tophotograph

客語例句

阿東結婚該日愛請你負責攝影。

客家例句語音

華語翻譯

阿東結婚當天要請你負責攝影。

根據名稱 攝影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攝影 ...)

# 攝影 於 展覽資訊 - 1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82c32c73f77c7e4462f589
活動名稱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07 09: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201-203展覽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4/28 09:00:00
演出單位(空)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展覽介紹 策展人|傅遠政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執行秘書) 「一張照片不是一種圖像、不只是一種對真實事物的詮釋,它還是一種形跡……」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 回顧臺灣攝影百年來發展的面貌,「寫實攝影」以相機速寫,在1930年代後逐漸成為了攝影創作者們風行的創作方式,以直接且正視的視角,反映了生活縮影,積累並紀錄了臺灣的歲月容顏。在這些寫實且帶著時間感的影像中,不同世代的觀者,各自尋找著各自的閱讀共鳴基點,不論是與拍攝時代相近的讀者,尋找記憶中的生活經驗,或是年輕世代,由影像中的形跡,發掘與傾聽其中的故事。不同的生活經驗造就攝影具有多重、交疊且多義的閱讀可能性,因此攝影不僅僅是見證曾在的片刻,觀者亦透過照片閱讀,以記憶的拼圖來構建、想像影像中的一景一物,帶來曾在的感受。 「曾在的形跡」透過兩位出生於1930年代前後的資深攝影創作者李悌欽(1928-2017)、邱德雲(1931-2014),他們從寫實攝影起步,以鏡頭紀錄動人的生活片刻,或長期注視土地家園,且各自積累出獨特的攝影語彙,在寫實攝影上展現出不同的面貌。 李悌欽由1960年代興盛的影會活動起步,在正職工作之外,投身於「大同攝影同好會」以及「自由影展」等業餘攝影社團。他以質樸且恬淡的鏡頭語言,透過相機快門捕捉了生活的平凡原貌;隨著時代的流變,他在熟悉的城市中拍攝景物的風貌流轉,並在擾攘的街廓中,捕捉光影及造型,展現攝影者的心象與心境。 邱德雲一生關注勞動階層與家鄉苗栗的變遷,1960年代在鄉土寫實中成長摸索,深刻且貼近土地的精神,讓他的影像語彙以濃烈反差及強烈對比,表現對土地的感情溫度。1991年推動「硬頸攝影群」成立後,他更加著力深入苗栗鄉間,拍攝腳踏土地、辛勤工作的勞動者,以及農村凋零的時代變奏。 本展透過兩位攝影家無私捐贈的大批影像檔案及作品,藉由攝影家的創作意圖,以及影像之間的對話,形構本次展覽。李悌欽與邱德雲兩位創作者,扣合著攝影的寫實精神以及時代價值,面對城市發展與農村轉型,展現出不同的攝影風貌。透過他們的攝影,跨越了世代的記憶與傳承,並連結著觀者的目光,望向攝影家們的曾在。 攝影家介紹 李悌欽(1928-2017) 出生於臺北萬華,1944年自臺北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畢業後,於1946年進入大同公司工作,1960年他擔任公司福利會的康樂組長時,應同仁所託,創立「大同攝影同好會」,走上了攝影創作之路。 李悌欽的攝影作品著重於生活周遭的速寫紀錄;這些攝影者偶拾、巧遇的溫情片段,隨著時間的洗禮,讓我們看見寫實攝影所紀錄下來的普羅大眾、城市變化的風貌。如同張照堂於《影像的追尋》一書中,對於李悌欽作品的評析:「他那隨意且不動聲色的視角,表達了對周遭人物的興致與關切,在淡淡的不起眼的氛圍中,顯現平凡的真誠與可貴」。 街頭、日常中的隨興速寫,或以單張、組合的相片故事構成攝影敘事,表現出生活光景中的溫暖氣息。隨著生活的城市風貌轉變,李悌欽的攝影取材亦轉趨都會摩登的造型描寫,從寫實到心象,不同的創作語彙是攝影者走入現代的嘗試,同時亦表現出瞬間的寫實快門,與虛實間的光影造型,譜寫出攝影者的內心風景。 邱德雲(1931-2014) 出生於世代務農的苗栗客庄,從小擅於運動,苗栗建臺中學畢業後隨即被網羅入中油棒球隊,並任職於中國石油公司設於苗栗的「臺灣油礦探勘總處」。工作後受到苗栗攝影前輩陳嚴川鼓勵,於1958年加入「中油攝影研究社」,開始投入攝影創作。邱德雲自述當時的攝影環境,在畫意與寫實中爭論不休,他則因農家出身的草根性背景,毫不猶豫投入了寫實攝影,自此利用著下班的時間,深入苗栗的鄉野田間,以寫實的影像為志,紀錄農村生活、民俗祭儀。 1975年,邱德雲與陳禮文、陳嚴川、謝其煚、羅漢章、陳雲錦等人共同成立「苗栗攝影學會」,為苗栗地區開啟了地方性攝影社團先聲。1991年,學會中的資深成員們倡議成立「硬頸攝影群」,強調回歸攝影的初衷,以黑白攝影為表現、鄉土攝影為題材,著眼於長期耕耘、在地注視的情感投入,並開啟了邱德雲專題系列創作。 由早期紀錄家鄉《加里山下的家鄉》系列、與勞動者緊密連結的《汗流脈絡》、《水褲頭》,乃至於1990年代後,透過鏡頭展現農村時空變遷與凋零的《再訪農村》、《風吹日炙》,這些系列性的寫實攝影,橫亙邱德雲的創作歷程,並透過黑與白的濃厚土地情感,傳遞出攝影者深刻且強烈的情感。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臺灣美術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146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3/12/07
活動結束日期2024/04/28
點閱數1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82c32c73f77c7e4462f589
活動名稱: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07 09: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201-203展覽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4/28 09:00:00
演出單位: (空)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展覽介紹 策展人|傅遠政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執行秘書) 「一張照片不是一種圖像、不只是一種對真實事物的詮釋,它還是一種形跡……」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 回顧臺灣攝影百年來發展的面貌,「寫實攝影」以相機速寫,在1930年代後逐漸成為了攝影創作者們風行的創作方式,以直接且正視的視角,反映了生活縮影,積累並紀錄了臺灣的歲月容顏。在這些寫實且帶著時間感的影像中,不同世代的觀者,各自尋找著各自的閱讀共鳴基點,不論是與拍攝時代相近的讀者,尋找記憶中的生活經驗,或是年輕世代,由影像中的形跡,發掘與傾聽其中的故事。不同的生活經驗造就攝影具有多重、交疊且多義的閱讀可能性,因此攝影不僅僅是見證曾在的片刻,觀者亦透過照片閱讀,以記憶的拼圖來構建、想像影像中的一景一物,帶來曾在的感受。 「曾在的形跡」透過兩位出生於1930年代前後的資深攝影創作者李悌欽(1928-2017)、邱德雲(1931-2014),他們從寫實攝影起步,以鏡頭紀錄動人的生活片刻,或長期注視土地家園,且各自積累出獨特的攝影語彙,在寫實攝影上展現出不同的面貌。 李悌欽由1960年代興盛的影會活動起步,在正職工作之外,投身於「大同攝影同好會」以及「自由影展」等業餘攝影社團。他以質樸且恬淡的鏡頭語言,透過相機快門捕捉了生活的平凡原貌;隨著時代的流變,他在熟悉的城市中拍攝景物的風貌流轉,並在擾攘的街廓中,捕捉光影及造型,展現攝影者的心象與心境。 邱德雲一生關注勞動階層與家鄉苗栗的變遷,1960年代在鄉土寫實中成長摸索,深刻且貼近土地的精神,讓他的影像語彙以濃烈反差及強烈對比,表現對土地的感情溫度。1991年推動「硬頸攝影群」成立後,他更加著力深入苗栗鄉間,拍攝腳踏土地、辛勤工作的勞動者,以及農村凋零的時代變奏。 本展透過兩位攝影家無私捐贈的大批影像檔案及作品,藉由攝影家的創作意圖,以及影像之間的對話,形構本次展覽。李悌欽與邱德雲兩位創作者,扣合著攝影的寫實精神以及時代價值,面對城市發展與農村轉型,展現出不同的攝影風貌。透過他們的攝影,跨越了世代的記憶與傳承,並連結著觀者的目光,望向攝影家們的曾在。 攝影家介紹 李悌欽(1928-2017) 出生於臺北萬華,1944年自臺北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畢業後,於1946年進入大同公司工作,1960年他擔任公司福利會的康樂組長時,應同仁所託,創立「大同攝影同好會」,走上了攝影創作之路。 李悌欽的攝影作品著重於生活周遭的速寫紀錄;這些攝影者偶拾、巧遇的溫情片段,隨著時間的洗禮,讓我們看見寫實攝影所紀錄下來的普羅大眾、城市變化的風貌。如同張照堂於《影像的追尋》一書中,對於李悌欽作品的評析:「他那隨意且不動聲色的視角,表達了對周遭人物的興致與關切,在淡淡的不起眼的氛圍中,顯現平凡的真誠與可貴」。 街頭、日常中的隨興速寫,或以單張、組合的相片故事構成攝影敘事,表現出生活光景中的溫暖氣息。隨著生活的城市風貌轉變,李悌欽的攝影取材亦轉趨都會摩登的造型描寫,從寫實到心象,不同的創作語彙是攝影者走入現代的嘗試,同時亦表現出瞬間的寫實快門,與虛實間的光影造型,譜寫出攝影者的內心風景。 邱德雲(1931-2014) 出生於世代務農的苗栗客庄,從小擅於運動,苗栗建臺中學畢業後隨即被網羅入中油棒球隊,並任職於中國石油公司設於苗栗的「臺灣油礦探勘總處」。工作後受到苗栗攝影前輩陳嚴川鼓勵,於1958年加入「中油攝影研究社」,開始投入攝影創作。邱德雲自述當時的攝影環境,在畫意與寫實中爭論不休,他則因農家出身的草根性背景,毫不猶豫投入了寫實攝影,自此利用著下班的時間,深入苗栗的鄉野田間,以寫實的影像為志,紀錄農村生活、民俗祭儀。 1975年,邱德雲與陳禮文、陳嚴川、謝其煚、羅漢章、陳雲錦等人共同成立「苗栗攝影學會」,為苗栗地區開啟了地方性攝影社團先聲。1991年,學會中的資深成員們倡議成立「硬頸攝影群」,強調回歸攝影的初衷,以黑白攝影為表現、鄉土攝影為題材,著眼於長期耕耘、在地注視的情感投入,並開啟了邱德雲專題系列創作。 由早期紀錄家鄉《加里山下的家鄉》系列、與勞動者緊密連結的《汗流脈絡》、《水褲頭》,乃至於1990年代後,透過鏡頭展現農村時空變遷與凋零的《再訪農村》、《風吹日炙》,這些系列性的寫實攝影,橫亙邱德雲的創作歷程,並透過黑與白的濃厚土地情感,傳遞出攝影者深刻且強烈的情感。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臺灣美術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146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2/07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4/28
點閱數: 1

# 攝影 於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2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82c32c73f77c7e4462f589
活動名稱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07 09: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201-203展覽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4/28 09:00:00
演出單位(空)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展覽介紹 策展人|傅遠政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執行秘書) 「一張照片不是一種圖像、不只是一種對真實事物的詮釋,它還是一種形跡……」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 回顧臺灣攝影百年來發展的面貌,「寫實攝影」以相機速寫,在1930年代後逐漸成為了攝影創作者們風行的創作方式,以直接且正視的視角,反映了生活縮影,積累並紀錄了臺灣的歲月容顏。在這些寫實且帶著時間感的影像中,不同世代的觀者,各自尋找著各自的閱讀共鳴基點,不論是與拍攝時代相近的讀者,尋找記憶中的生活經驗,或是年輕世代,由影像中的形跡,發掘與傾聽其中的故事。不同的生活經驗造就攝影具有多重、交疊且多義的閱讀可能性,因此攝影不僅僅是見證曾在的片刻,觀者亦透過照片閱讀,以記憶的拼圖來構建、想像影像中的一景一物,帶來曾在的感受。 「曾在的形跡」透過兩位出生於1930年代前後的資深攝影創作者李悌欽(1928-2017)、邱德雲(1931-2014),他們從寫實攝影起步,以鏡頭紀錄動人的生活片刻,或長期注視土地家園,且各自積累出獨特的攝影語彙,在寫實攝影上展現出不同的面貌。 李悌欽由1960年代興盛的影會活動起步,在正職工作之外,投身於「大同攝影同好會」以及「自由影展」等業餘攝影社團。他以質樸且恬淡的鏡頭語言,透過相機快門捕捉了生活的平凡原貌;隨著時代的流變,他在熟悉的城市中拍攝景物的風貌流轉,並在擾攘的街廓中,捕捉光影及造型,展現攝影者的心象與心境。 邱德雲一生關注勞動階層與家鄉苗栗的變遷,1960年代在鄉土寫實中成長摸索,深刻且貼近土地的精神,讓他的影像語彙以濃烈反差及強烈對比,表現對土地的感情溫度。1991年推動「硬頸攝影群」成立後,他更加著力深入苗栗鄉間,拍攝腳踏土地、辛勤工作的勞動者,以及農村凋零的時代變奏。 本展透過兩位攝影家無私捐贈的大批影像檔案及作品,藉由攝影家的創作意圖,以及影像之間的對話,形構本次展覽。李悌欽與邱德雲兩位創作者,扣合著攝影的寫實精神以及時代價值,面對城市發展與農村轉型,展現出不同的攝影風貌。透過他們的攝影,跨越了世代的記憶與傳承,並連結著觀者的目光,望向攝影家們的曾在。 攝影家介紹 李悌欽(1928-2017) 出生於臺北萬華,1944年自臺北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畢業後,於1946年進入大同公司工作,1960年他擔任公司福利會的康樂組長時,應同仁所託,創立「大同攝影同好會」,走上了攝影創作之路。 李悌欽的攝影作品著重於生活周遭的速寫紀錄;這些攝影者偶拾、巧遇的溫情片段,隨著時間的洗禮,讓我們看見寫實攝影所紀錄下來的普羅大眾、城市變化的風貌。如同張照堂於《影像的追尋》一書中,對於李悌欽作品的評析:「他那隨意且不動聲色的視角,表達了對周遭人物的興致與關切,在淡淡的不起眼的氛圍中,顯現平凡的真誠與可貴」。 街頭、日常中的隨興速寫,或以單張、組合的相片故事構成攝影敘事,表現出生活光景中的溫暖氣息。隨著生活的城市風貌轉變,李悌欽的攝影取材亦轉趨都會摩登的造型描寫,從寫實到心象,不同的創作語彙是攝影者走入現代的嘗試,同時亦表現出瞬間的寫實快門,與虛實間的光影造型,譜寫出攝影者的內心風景。 邱德雲(1931-2014) 出生於世代務農的苗栗客庄,從小擅於運動,苗栗建臺中學畢業後隨即被網羅入中油棒球隊,並任職於中國石油公司設於苗栗的「臺灣油礦探勘總處」。工作後受到苗栗攝影前輩陳嚴川鼓勵,於1958年加入「中油攝影研究社」,開始投入攝影創作。邱德雲自述當時的攝影環境,在畫意與寫實中爭論不休,他則因農家出身的草根性背景,毫不猶豫投入了寫實攝影,自此利用著下班的時間,深入苗栗的鄉野田間,以寫實的影像為志,紀錄農村生活、民俗祭儀。 1975年,邱德雲與陳禮文、陳嚴川、謝其煚、羅漢章、陳雲錦等人共同成立「苗栗攝影學會」,為苗栗地區開啟了地方性攝影社團先聲。1991年,學會中的資深成員們倡議成立「硬頸攝影群」,強調回歸攝影的初衷,以黑白攝影為表現、鄉土攝影為題材,著眼於長期耕耘、在地注視的情感投入,並開啟了邱德雲專題系列創作。 由早期紀錄家鄉《加里山下的家鄉》系列、與勞動者緊密連結的《汗流脈絡》、《水褲頭》,乃至於1990年代後,透過鏡頭展現農村時空變遷與凋零的《再訪農村》、《風吹日炙》,這些系列性的寫實攝影,橫亙邱德雲的創作歷程,並透過黑與白的濃厚土地情感,傳遞出攝影者深刻且強烈的情感。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臺灣美術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146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3/12/07
活動結束日期2024/04/28
點閱數1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82c32c73f77c7e4462f589
活動名稱: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07 09: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201-203展覽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4/28 09:00:00
演出單位: (空)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展覽介紹 策展人|傅遠政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執行秘書) 「一張照片不是一種圖像、不只是一種對真實事物的詮釋,它還是一種形跡……」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 回顧臺灣攝影百年來發展的面貌,「寫實攝影」以相機速寫,在1930年代後逐漸成為了攝影創作者們風行的創作方式,以直接且正視的視角,反映了生活縮影,積累並紀錄了臺灣的歲月容顏。在這些寫實且帶著時間感的影像中,不同世代的觀者,各自尋找著各自的閱讀共鳴基點,不論是與拍攝時代相近的讀者,尋找記憶中的生活經驗,或是年輕世代,由影像中的形跡,發掘與傾聽其中的故事。不同的生活經驗造就攝影具有多重、交疊且多義的閱讀可能性,因此攝影不僅僅是見證曾在的片刻,觀者亦透過照片閱讀,以記憶的拼圖來構建、想像影像中的一景一物,帶來曾在的感受。 「曾在的形跡」透過兩位出生於1930年代前後的資深攝影創作者李悌欽(1928-2017)、邱德雲(1931-2014),他們從寫實攝影起步,以鏡頭紀錄動人的生活片刻,或長期注視土地家園,且各自積累出獨特的攝影語彙,在寫實攝影上展現出不同的面貌。 李悌欽由1960年代興盛的影會活動起步,在正職工作之外,投身於「大同攝影同好會」以及「自由影展」等業餘攝影社團。他以質樸且恬淡的鏡頭語言,透過相機快門捕捉了生活的平凡原貌;隨著時代的流變,他在熟悉的城市中拍攝景物的風貌流轉,並在擾攘的街廓中,捕捉光影及造型,展現攝影者的心象與心境。 邱德雲一生關注勞動階層與家鄉苗栗的變遷,1960年代在鄉土寫實中成長摸索,深刻且貼近土地的精神,讓他的影像語彙以濃烈反差及強烈對比,表現對土地的感情溫度。1991年推動「硬頸攝影群」成立後,他更加著力深入苗栗鄉間,拍攝腳踏土地、辛勤工作的勞動者,以及農村凋零的時代變奏。 本展透過兩位攝影家無私捐贈的大批影像檔案及作品,藉由攝影家的創作意圖,以及影像之間的對話,形構本次展覽。李悌欽與邱德雲兩位創作者,扣合著攝影的寫實精神以及時代價值,面對城市發展與農村轉型,展現出不同的攝影風貌。透過他們的攝影,跨越了世代的記憶與傳承,並連結著觀者的目光,望向攝影家們的曾在。 攝影家介紹 李悌欽(1928-2017) 出生於臺北萬華,1944年自臺北工業學校(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畢業後,於1946年進入大同公司工作,1960年他擔任公司福利會的康樂組長時,應同仁所託,創立「大同攝影同好會」,走上了攝影創作之路。 李悌欽的攝影作品著重於生活周遭的速寫紀錄;這些攝影者偶拾、巧遇的溫情片段,隨著時間的洗禮,讓我們看見寫實攝影所紀錄下來的普羅大眾、城市變化的風貌。如同張照堂於《影像的追尋》一書中,對於李悌欽作品的評析:「他那隨意且不動聲色的視角,表達了對周遭人物的興致與關切,在淡淡的不起眼的氛圍中,顯現平凡的真誠與可貴」。 街頭、日常中的隨興速寫,或以單張、組合的相片故事構成攝影敘事,表現出生活光景中的溫暖氣息。隨著生活的城市風貌轉變,李悌欽的攝影取材亦轉趨都會摩登的造型描寫,從寫實到心象,不同的創作語彙是攝影者走入現代的嘗試,同時亦表現出瞬間的寫實快門,與虛實間的光影造型,譜寫出攝影者的內心風景。 邱德雲(1931-2014) 出生於世代務農的苗栗客庄,從小擅於運動,苗栗建臺中學畢業後隨即被網羅入中油棒球隊,並任職於中國石油公司設於苗栗的「臺灣油礦探勘總處」。工作後受到苗栗攝影前輩陳嚴川鼓勵,於1958年加入「中油攝影研究社」,開始投入攝影創作。邱德雲自述當時的攝影環境,在畫意與寫實中爭論不休,他則因農家出身的草根性背景,毫不猶豫投入了寫實攝影,自此利用著下班的時間,深入苗栗的鄉野田間,以寫實的影像為志,紀錄農村生活、民俗祭儀。 1975年,邱德雲與陳禮文、陳嚴川、謝其煚、羅漢章、陳雲錦等人共同成立「苗栗攝影學會」,為苗栗地區開啟了地方性攝影社團先聲。1991年,學會中的資深成員們倡議成立「硬頸攝影群」,強調回歸攝影的初衷,以黑白攝影為表現、鄉土攝影為題材,著眼於長期耕耘、在地注視的情感投入,並開啟了邱德雲專題系列創作。 由早期紀錄家鄉《加里山下的家鄉》系列、與勞動者緊密連結的《汗流脈絡》、《水褲頭》,乃至於1990年代後,透過鏡頭展現農村時空變遷與凋零的《再訪農村》、《風吹日炙》,這些系列性的寫實攝影,橫亙邱德雲的創作歷程,並透過黑與白的濃厚土地情感,傳遞出攝影者深刻且強烈的情感。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臺灣美術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30146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NTMOFA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2/07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4/28
點閱數: 1

# 攝影 於 其他藝文資訊 - 3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9da0d873f77c8d6876cc0d
活動名稱「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活動
活動類別15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0: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0:30:00
2::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3: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3:00:00
3::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5: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5:30:00
演出單位(空)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row {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 max-width: 720px; margin: 0 auto; } .row-content { display: flex;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col-w6 { flex-basis: 50%; } .row-content .col-w12 { flex-basis: 100%; } .icon {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 .icon .content { align-items: center; display: flex; } .icon .icon-label-right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image img { width: 100%; display: block; } .image { overflow: auto; } .image .center { margin: 0 auto; } h1 { margin: 0; } .paragraph { overflow-wrap: anywhere; } .row-1 {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 .row-1 .row-content { color: #00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order-radius: 0; } .row-1 .col-1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1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1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3, .row-1 .col-1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2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2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block-3, .row-1 .col-2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1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1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1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2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2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media (max-width:700px) { .row-content:not(.no_stack) { display: block; } } 「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 「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將於1月27、28日舉辦,由科技藝術學者羅禾淋主持,邀請6位相關領域的創作者與學者專家進行對談,從「攝影回顧」、「攝影進行」、「攝影未來」3個子題帶來6場座談,引領我們回望攝影過往發展、關注現今當紅議題、洞悉影像藝術未來可能,從中照見攝影位置。 1月 27日(六) 場次1. 攝影回顧:材質與物–談銀鹽典藏 傳統的銀鹽攝影如何保存與展示?連帶產生哪些不同於數位影像的價值? ►時間:10:30-12:30 ►講者:劉躍(藝術家 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專案助理教授)X 羅禾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 場次2. 攝影進行:網路與影像的親密關係–網美、梗圖、謎因 在網路時代,幫網美按讚、分享謎因的過程裡,怎樣的親密關係萌芽了? ►時間:13:00-15:00 ►講者:曾鈺涓(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教授) X 羅禾淋 場次3. 攝影未來:光的紀實與數位的自動化–AI時代的影像邊界 AI生成的作品,可以參加攝影比賽嗎?AI如何衝擊攝影創作的定義? ►時間:15:30-17:30 ►講者:蔡遵弘(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助理教授) X 羅禾淋 1月28日(日) 場次4. 攝影回顧:非藝術的藝術史—從攝影的藝術化的過程看生成藝術的爭論 攝影以前並不被視作一種藝術?生成藝術的出現又對攝影藝術帶來哪些爭論? ►時間:10:30-12:30 ►講者:汪正翔(藝術家)X 羅禾淋 場次5. 攝影進行:影像在社群網路的高速流動–觀點與假新聞 在網路時代,影像如何促進多元觀點的交流?以及連帶造成假新聞問題? ►時間:13:00-15:00 ►講者:陳延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副教授)X 羅禾淋 場次6. 攝影未來:關於元宇宙–虛擬攝影、區塊鏈、NFT 在元宇宙裡欣賞攝影作品是怎樣的體驗?當代技術如何改變影像的保存、傳遞與感知方式? ►時間:15:30-17:30 ►講者:李寅彰(樹德科技大學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助理教授)X 羅禾淋 講者簡介 主持人 羅禾淋|學者 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資工博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藝術碩士。長期研究網路文化與數位科技,對應日常生活、環境、城市等議題。 場次1 劉躍|藝術家 靜慮畫廊藝術總監,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專案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Virtual Production虛擬攝影工坊創意總監。關注當代藝術、攝影、文化創意事業、藝術評論。 場次2 曾鈺涓|藝術家 數位藝術家,策展人。現為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專任教授,並擔任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榮譽理事長兼副理事長,數位藝術基金會監事。為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研究關注數位互動藝術創作與新媒體理論。 場次3 蔡遵弘|學者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臺灣ACG研究學會理事,臺灣科技藝術學會理事。於科技藝術產業、互動設計、擴增實境虛擬實境、遊戲設計、遊戲化應用、電腦動畫有多年深耕與研究。 場次4 汪正翔|藝術家 攝影藝術家、藝評家。關注社會參與與攝影技術與科技發展,台大歷史系碩士,波士頓博物館藝術學校藝術創作碩士肄業。作品主要探索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關係和名人肖像的主題。 場次5 陳延昇|學者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副教授。曾任台灣資訊社會學會常務理事。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傳播學博士,研究關注娛樂媒介、數位傳播科技、認知心理取向之媒介效果、科技行銷與公關、娛樂敘事。 場次6 李寅彰|學者 現為樹德科技大學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關注電競娛樂、虛擬運動與科藝結合之實務應用。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研創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負責執行AR/VR 科技應用之計畫案學術研究。 活動時間 2024年1月27日(六)、28日(日) 10:30-12:30|13:00-15:00|15:30-17:30 活動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305室 來館交通:交通資訊點此 活動直播 活動直播:點此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Detail.init.ctr?actId=40002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4/01/28
活動結束日期2024/01/28
點閱數22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9da0d873f77c8d6876cc0d
活動名稱: 「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活動
活動類別: 15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0: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0:30:00
2::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3: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3:00:00
3::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5: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5:30:00
演出單位: (空)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row {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 max-width: 720px; margin: 0 auto; } .row-content { display: flex;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col-w6 { flex-basis: 50%; } .row-content .col-w12 { flex-basis: 100%; } .icon {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 .icon .content { align-items: center; display: flex; } .icon .icon-label-right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image img { width: 100%; display: block; } .image { overflow: auto; } .image .center { margin: 0 auto; } h1 { margin: 0; } .paragraph { overflow-wrap: anywhere; } .row-1 {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 .row-1 .row-content { color: #00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order-radius: 0; } .row-1 .col-1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1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1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3, .row-1 .col-1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2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2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block-3, .row-1 .col-2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1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1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1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2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2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media (max-width:700px) { .row-content:not(.no_stack) { display: block; } } 「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 「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將於1月27、28日舉辦,由科技藝術學者羅禾淋主持,邀請6位相關領域的創作者與學者專家進行對談,從「攝影回顧」、「攝影進行」、「攝影未來」3個子題帶來6場座談,引領我們回望攝影過往發展、關注現今當紅議題、洞悉影像藝術未來可能,從中照見攝影位置。 1月 27日(六) 場次1. 攝影回顧:材質與物–談銀鹽典藏 傳統的銀鹽攝影如何保存與展示?連帶產生哪些不同於數位影像的價值? ►時間:10:30-12:30 ►講者:劉躍(藝術家 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專案助理教授)X 羅禾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 場次2. 攝影進行:網路與影像的親密關係–網美、梗圖、謎因 在網路時代,幫網美按讚、分享謎因的過程裡,怎樣的親密關係萌芽了? ►時間:13:00-15:00 ►講者:曾鈺涓(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教授) X 羅禾淋 場次3. 攝影未來:光的紀實與數位的自動化–AI時代的影像邊界 AI生成的作品,可以參加攝影比賽嗎?AI如何衝擊攝影創作的定義? ►時間:15:30-17:30 ►講者:蔡遵弘(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助理教授) X 羅禾淋 1月28日(日) 場次4. 攝影回顧:非藝術的藝術史—從攝影的藝術化的過程看生成藝術的爭論 攝影以前並不被視作一種藝術?生成藝術的出現又對攝影藝術帶來哪些爭論? ►時間:10:30-12:30 ►講者:汪正翔(藝術家)X 羅禾淋 場次5. 攝影進行:影像在社群網路的高速流動–觀點與假新聞 在網路時代,影像如何促進多元觀點的交流?以及連帶造成假新聞問題? ►時間:13:00-15:00 ►講者:陳延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副教授)X 羅禾淋 場次6. 攝影未來:關於元宇宙–虛擬攝影、區塊鏈、NFT 在元宇宙裡欣賞攝影作品是怎樣的體驗?當代技術如何改變影像的保存、傳遞與感知方式? ►時間:15:30-17:30 ►講者:李寅彰(樹德科技大學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助理教授)X 羅禾淋 講者簡介 主持人 羅禾淋|學者 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資工博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藝術碩士。長期研究網路文化與數位科技,對應日常生活、環境、城市等議題。 場次1 劉躍|藝術家 靜慮畫廊藝術總監,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專案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Virtual Production虛擬攝影工坊創意總監。關注當代藝術、攝影、文化創意事業、藝術評論。 場次2 曾鈺涓|藝術家 數位藝術家,策展人。現為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專任教授,並擔任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榮譽理事長兼副理事長,數位藝術基金會監事。為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研究關注數位互動藝術創作與新媒體理論。 場次3 蔡遵弘|學者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臺灣ACG研究學會理事,臺灣科技藝術學會理事。於科技藝術產業、互動設計、擴增實境虛擬實境、遊戲設計、遊戲化應用、電腦動畫有多年深耕與研究。 場次4 汪正翔|藝術家 攝影藝術家、藝評家。關注社會參與與攝影技術與科技發展,台大歷史系碩士,波士頓博物館藝術學校藝術創作碩士肄業。作品主要探索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關係和名人肖像的主題。 場次5 陳延昇|學者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副教授。曾任台灣資訊社會學會常務理事。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傳播學博士,研究關注娛樂媒介、數位傳播科技、認知心理取向之媒介效果、科技行銷與公關、娛樂敘事。 場次6 李寅彰|學者 現為樹德科技大學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關注電競娛樂、虛擬運動與科藝結合之實務應用。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研創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負責執行AR/VR 科技應用之計畫案學術研究。 活動時間 2024年1月27日(六)、28日(日) 10:30-12:30|13:00-15:00|15:30-17:30 活動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305室 來館交通:交通資訊點此 活動直播 活動直播:點此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Detail.init.ctr?actId=40002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1/28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1/28
點閱數: 22

# 攝影 於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4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9da0d873f77c8d6876cc0d
活動名稱「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活動
活動類別15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0: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0:30:00
2::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3: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3:00:00
3::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5: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5:30:00
演出單位(空)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row {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 max-width: 720px; margin: 0 auto; } .row-content { display: flex;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col-w6 { flex-basis: 50%; } .row-content .col-w12 { flex-basis: 100%; } .icon {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 .icon .content { align-items: center; display: flex; } .icon .icon-label-right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image img { width: 100%; display: block; } .image { overflow: auto; } .image .center { margin: 0 auto; } h1 { margin: 0; } .paragraph { overflow-wrap: anywhere; } .row-1 {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 .row-1 .row-content { color: #00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order-radius: 0; } .row-1 .col-1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1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1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3, .row-1 .col-1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2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2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block-3, .row-1 .col-2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1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1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1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2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2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media (max-width:700px) { .row-content:not(.no_stack) { display: block; } } 「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 「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將於1月27、28日舉辦,由科技藝術學者羅禾淋主持,邀請6位相關領域的創作者與學者專家進行對談,從「攝影回顧」、「攝影進行」、「攝影未來」3個子題帶來6場座談,引領我們回望攝影過往發展、關注現今當紅議題、洞悉影像藝術未來可能,從中照見攝影位置。 1月 27日(六) 場次1. 攝影回顧:材質與物–談銀鹽典藏 傳統的銀鹽攝影如何保存與展示?連帶產生哪些不同於數位影像的價值? ►時間:10:30-12:30 ►講者:劉躍(藝術家 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專案助理教授)X 羅禾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 場次2. 攝影進行:網路與影像的親密關係–網美、梗圖、謎因 在網路時代,幫網美按讚、分享謎因的過程裡,怎樣的親密關係萌芽了? ►時間:13:00-15:00 ►講者:曾鈺涓(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教授) X 羅禾淋 場次3. 攝影未來:光的紀實與數位的自動化–AI時代的影像邊界 AI生成的作品,可以參加攝影比賽嗎?AI如何衝擊攝影創作的定義? ►時間:15:30-17:30 ►講者:蔡遵弘(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助理教授) X 羅禾淋 1月28日(日) 場次4. 攝影回顧:非藝術的藝術史—從攝影的藝術化的過程看生成藝術的爭論 攝影以前並不被視作一種藝術?生成藝術的出現又對攝影藝術帶來哪些爭論? ►時間:10:30-12:30 ►講者:汪正翔(藝術家)X 羅禾淋 場次5. 攝影進行:影像在社群網路的高速流動–觀點與假新聞 在網路時代,影像如何促進多元觀點的交流?以及連帶造成假新聞問題? ►時間:13:00-15:00 ►講者:陳延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副教授)X 羅禾淋 場次6. 攝影未來:關於元宇宙–虛擬攝影、區塊鏈、NFT 在元宇宙裡欣賞攝影作品是怎樣的體驗?當代技術如何改變影像的保存、傳遞與感知方式? ►時間:15:30-17:30 ►講者:李寅彰(樹德科技大學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助理教授)X 羅禾淋 講者簡介 主持人 羅禾淋|學者 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資工博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藝術碩士。長期研究網路文化與數位科技,對應日常生活、環境、城市等議題。 場次1 劉躍|藝術家 靜慮畫廊藝術總監,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專案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Virtual Production虛擬攝影工坊創意總監。關注當代藝術、攝影、文化創意事業、藝術評論。 場次2 曾鈺涓|藝術家 數位藝術家,策展人。現為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專任教授,並擔任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榮譽理事長兼副理事長,數位藝術基金會監事。為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研究關注數位互動藝術創作與新媒體理論。 場次3 蔡遵弘|學者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臺灣ACG研究學會理事,臺灣科技藝術學會理事。於科技藝術產業、互動設計、擴增實境虛擬實境、遊戲設計、遊戲化應用、電腦動畫有多年深耕與研究。 場次4 汪正翔|藝術家 攝影藝術家、藝評家。關注社會參與與攝影技術與科技發展,台大歷史系碩士,波士頓博物館藝術學校藝術創作碩士肄業。作品主要探索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關係和名人肖像的主題。 場次5 陳延昇|學者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副教授。曾任台灣資訊社會學會常務理事。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傳播學博士,研究關注娛樂媒介、數位傳播科技、認知心理取向之媒介效果、科技行銷與公關、娛樂敘事。 場次6 李寅彰|學者 現為樹德科技大學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關注電競娛樂、虛擬運動與科藝結合之實務應用。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研創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負責執行AR/VR 科技應用之計畫案學術研究。 活動時間 2024年1月27日(六)、28日(日) 10:30-12:30|13:00-15:00|15:30-17:30 活動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305室 來館交通:交通資訊點此 活動直播 活動直播:點此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Detail.init.ctr?actId=40002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4/01/28
活動結束日期2024/01/28
點閱數22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9da0d873f77c8d6876cc0d
活動名稱: 「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活動
活動類別: 15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0: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0:30:00
2::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3: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3:00:00
3::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8 15: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8 15:30:00
演出單位: (空)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row {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 max-width: 720px; margin: 0 auto; } .row-content { display: flex;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col-w6 { flex-basis: 50%; } .row-content .col-w12 { flex-basis: 100%; } .icon {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 .icon .content { align-items: center; display: flex; } .icon .icon-label-right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image img { width: 100%; display: block; } .image { overflow: auto; } .image .center { margin: 0 auto; } h1 { margin: 0; } .paragraph { overflow-wrap: anywhere; } .row-1 {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 .row-1 .row-content { color: #00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order-radius: 0; } .row-1 .col-1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1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1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3, .row-1 .col-1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2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2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block-3, .row-1 .col-2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1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1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1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2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2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media (max-width:700px) { .row-content:not(.no_stack) { display: block; } } 「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 「未來影像—光、生成、去中心」系列座談將於1月27、28日舉辦,由科技藝術學者羅禾淋主持,邀請6位相關領域的創作者與學者專家進行對談,從「攝影回顧」、「攝影進行」、「攝影未來」3個子題帶來6場座談,引領我們回望攝影過往發展、關注現今當紅議題、洞悉影像藝術未來可能,從中照見攝影位置。 1月 27日(六) 場次1. 攝影回顧:材質與物–談銀鹽典藏 傳統的銀鹽攝影如何保存與展示?連帶產生哪些不同於數位影像的價值? ►時間:10:30-12:30 ►講者:劉躍(藝術家 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專案助理教授)X 羅禾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 場次2. 攝影進行:網路與影像的親密關係–網美、梗圖、謎因 在網路時代,幫網美按讚、分享謎因的過程裡,怎樣的親密關係萌芽了? ►時間:13:00-15:00 ►講者:曾鈺涓(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教授) X 羅禾淋 場次3. 攝影未來:光的紀實與數位的自動化–AI時代的影像邊界 AI生成的作品,可以參加攝影比賽嗎?AI如何衝擊攝影創作的定義? ►時間:15:30-17:30 ►講者:蔡遵弘(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助理教授) X 羅禾淋 1月28日(日) 場次4. 攝影回顧:非藝術的藝術史—從攝影的藝術化的過程看生成藝術的爭論 攝影以前並不被視作一種藝術?生成藝術的出現又對攝影藝術帶來哪些爭論? ►時間:10:30-12:30 ►講者:汪正翔(藝術家)X 羅禾淋 場次5. 攝影進行:影像在社群網路的高速流動–觀點與假新聞 在網路時代,影像如何促進多元觀點的交流?以及連帶造成假新聞問題? ►時間:13:00-15:00 ►講者:陳延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副教授)X 羅禾淋 場次6. 攝影未來:關於元宇宙–虛擬攝影、區塊鏈、NFT 在元宇宙裡欣賞攝影作品是怎樣的體驗?當代技術如何改變影像的保存、傳遞與感知方式? ►時間:15:30-17:30 ►講者:李寅彰(樹德科技大學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助理教授)X 羅禾淋 講者簡介 主持人 羅禾淋|學者 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資工博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藝術碩士。長期研究網路文化與數位科技,對應日常生活、環境、城市等議題。 場次1 劉躍|藝術家 靜慮畫廊藝術總監,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學系專案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Virtual Production虛擬攝影工坊創意總監。關注當代藝術、攝影、文化創意事業、藝術評論。 場次2 曾鈺涓|藝術家 數位藝術家,策展人。現為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專任教授,並擔任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榮譽理事長兼副理事長,數位藝術基金會監事。為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研究關注數位互動藝術創作與新媒體理論。 場次3 蔡遵弘|學者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臺灣ACG研究學會理事,臺灣科技藝術學會理事。於科技藝術產業、互動設計、擴增實境虛擬實境、遊戲設計、遊戲化應用、電腦動畫有多年深耕與研究。 場次4 汪正翔|藝術家 攝影藝術家、藝評家。關注社會參與與攝影技術與科技發展,台大歷史系碩士,波士頓博物館藝術學校藝術創作碩士肄業。作品主要探索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關係和名人肖像的主題。 場次5 陳延昇|學者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副教授。曾任台灣資訊社會學會常務理事。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傳播學博士,研究關注娛樂媒介、數位傳播科技、認知心理取向之媒介效果、科技行銷與公關、娛樂敘事。 場次6 李寅彰|學者 現為樹德科技大學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關注電競娛樂、虛擬運動與科藝結合之實務應用。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研創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負責執行AR/VR 科技應用之計畫案學術研究。 活動時間 2024年1月27日(六)、28日(日) 10:30-12:30|13:00-15:00|15:30-17:30 活動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305室 來館交通:交通資訊點此 活動直播 活動直播:點此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Detail.init.ctr?actId=40002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1/28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1/28
點閱數: 22

# 攝影 於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5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603387373f77c4d54c70e6c
活動名稱行過幽谷—周慶輝典藏品故事影片首映座談
活動類別7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07 14: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6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4/07 14:00:00
演出單位(空)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漢生病(Leprosy)、樂生療養院 百年前,社會大眾對漢生病長期處於認知不足的狀況,被認為是無藥可醫的瘟疫,「樂生療養院」於1930年開始收治漢生病患,以強制隔離手段,進行疾病控制,即便到了1961年廢止隔離措施後,仍因社會的誤解被汙名化,使患者背負著社會群體的異樣眼光。1994年臺北捷運選址樂生療養院為新莊機廠預定地、2002年因工程動工,陸續拆除樂生部分院區。樂生療養院至今仍是臺灣醫療史、人權議題上被討論的重點議題。 以鏡頭關懷社會 1980年代後,臺灣攝影家們以鏡頭關懷社會與弱勢族群。《行過幽谷》系列作品作為1990年攝影家周慶輝最早的創作起點,記錄下當時即將被破壞的社會場景,並透過與居民長期交往,記錄下他們的生命日常,期望傳達出「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人們賦予疾病的負面形象」。 座談三大重點 ▌ 從攝影家周慶輝的創作脈絡出發,邀請本片導演馬立群進行對談 ▌ ► 回顧創作歷程,並以攝影記者、影像創作者的經歷,對此系列作品提出不同的審視角度。 ► 藉由影像故事賞析,了解作品背後攝影家與被攝者的關係、紀實攝影拍攝習慣。 ► 在《行過幽谷》創作30年後回顧過往歷史,激發相關議題的影像關注與持續討論。 講者簡介 .myGrid{width: 100%;display: -webkit-box;display: -moz-box;display: -ms-flexbox;display: -webkit-flex; display: flex;flex-wrap: wrap;} .grid-item-border {border-radius: 3px;height: 100%;overflow:hidden;}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993px) {.myGrid{background: transparent;}.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 width: 50%;} .grid-item-border {border:3px solid #ffffff;padding: 5px;margin: 20px; background:#FFFFFF;color:#000000;}}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992px) { .myGrid{ background: transparent;} .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width:50%;} .grid-item-border {border: 3px solid #ffffff; padding: 5px; margin: 20px;background:#FFFFFF; color:#000000;}}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768px) {.myGrid{background: transparent;} .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width: 100%;} .grid-item-border {border:3px solid #ffffff; padding: 5px; margin: 10px; background:#FFFFFF; color:#000000;}} 攝影家 周慶輝 1965年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為世新大學)。1988年,臺灣解嚴後新聞媒體蓬勃發展時進入新聞攝影行業,同時投入專題攝影創作計畫,長期蹲點拍攝地,深入描寫當代社會的特定生活群體,並以「創作攝影」的言說方式,開啓了專題攝影計畫。 作品包括:《停格的歲月—痲瘋村紀事》(現統稱為《行過幽谷》系列)、《消失的群像—勞動者紀事》、《野想—黃羊川計劃》、《人的莊園》及《應許之地:天使星》。2015年所創作的《人的莊園》為個人首度以「編導式攝影」進行的創作主題,透過精緻細膩且色彩飽滿的影像,結合超現實的景境氛圍,開創個人獨特的攝影語彙。 《有影台灣》導演 馬立群 1970年生,《一影像》創辦人、導演、獨立策展人、世新大學兼任講師。 早期從事新聞媒體工作,長期關注於政治、社會、城市變遷等相關議題。自2013年起,其影像作品開始從紀實轉化為藝術創作,以擬像為出發點的「山水形」系列作品。 創作之外,同時也是多檔攝影展策展人,策劃2018年至今台南國際攝影節的「攝影上桌」活動。2017年成立《1 IMAGE ART 一影像》平台,舉辦攝影活動並持續紀錄攝影師的身影。紀錄創作者們用生命創作的歷程,與對土地的情感,2022年完成《有影台灣》紀錄片。 📍《行過幽谷》預告片 ► 完整版將於4/7實體座談、社群平台同步線上首映! 活動時間 2024年4月7日(日) 14:00~16:00 活動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206室 來館交通:交通資訊點此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Detail.init.ctr?actId=40008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4/04/07
活動結束日期2024/04/07
點閱數5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603387373f77c4d54c70e6c
活動名稱: 行過幽谷—周慶輝典藏品故事影片首映座談
活動類別: 7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07 14: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6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4/07 14:00:00
演出單位: (空)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漢生病(Leprosy)、樂生療養院 百年前,社會大眾對漢生病長期處於認知不足的狀況,被認為是無藥可醫的瘟疫,「樂生療養院」於1930年開始收治漢生病患,以強制隔離手段,進行疾病控制,即便到了1961年廢止隔離措施後,仍因社會的誤解被汙名化,使患者背負著社會群體的異樣眼光。1994年臺北捷運選址樂生療養院為新莊機廠預定地、2002年因工程動工,陸續拆除樂生部分院區。樂生療養院至今仍是臺灣醫療史、人權議題上被討論的重點議題。 以鏡頭關懷社會 1980年代後,臺灣攝影家們以鏡頭關懷社會與弱勢族群。《行過幽谷》系列作品作為1990年攝影家周慶輝最早的創作起點,記錄下當時即將被破壞的社會場景,並透過與居民長期交往,記錄下他們的生命日常,期望傳達出「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人們賦予疾病的負面形象」。 座談三大重點 ▌ 從攝影家周慶輝的創作脈絡出發,邀請本片導演馬立群進行對談 ▌ ► 回顧創作歷程,並以攝影記者、影像創作者的經歷,對此系列作品提出不同的審視角度。 ► 藉由影像故事賞析,了解作品背後攝影家與被攝者的關係、紀實攝影拍攝習慣。 ► 在《行過幽谷》創作30年後回顧過往歷史,激發相關議題的影像關注與持續討論。 講者簡介 .myGrid{width: 100%;display: -webkit-box;display: -moz-box;display: -ms-flexbox;display: -webkit-flex; display: flex;flex-wrap: wrap;} .grid-item-border {border-radius: 3px;height: 100%;overflow:hidden;}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993px) {.myGrid{background: transparent;}.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 width: 50%;} .grid-item-border {border:3px solid #ffffff;padding: 5px;margin: 20px; background:#FFFFFF;color:#000000;}}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992px) { .myGrid{ background: transparent;} .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width:50%;} .grid-item-border {border: 3px solid #ffffff; padding: 5px; margin: 20px;background:#FFFFFF; color:#000000;}}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768px) {.myGrid{background: transparent;} .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width: 100%;} .grid-item-border {border:3px solid #ffffff; padding: 5px; margin: 10px; background:#FFFFFF; color:#000000;}} 攝影家 周慶輝 1965年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為世新大學)。1988年,臺灣解嚴後新聞媒體蓬勃發展時進入新聞攝影行業,同時投入專題攝影創作計畫,長期蹲點拍攝地,深入描寫當代社會的特定生活群體,並以「創作攝影」的言說方式,開啓了專題攝影計畫。 作品包括:《停格的歲月—痲瘋村紀事》(現統稱為《行過幽谷》系列)、《消失的群像—勞動者紀事》、《野想—黃羊川計劃》、《人的莊園》及《應許之地:天使星》。2015年所創作的《人的莊園》為個人首度以「編導式攝影」進行的創作主題,透過精緻細膩且色彩飽滿的影像,結合超現實的景境氛圍,開創個人獨特的攝影語彙。 《有影台灣》導演 馬立群 1970年生,《一影像》創辦人、導演、獨立策展人、世新大學兼任講師。 早期從事新聞媒體工作,長期關注於政治、社會、城市變遷等相關議題。自2013年起,其影像作品開始從紀實轉化為藝術創作,以擬像為出發點的「山水形」系列作品。 創作之外,同時也是多檔攝影展策展人,策劃2018年至今台南國際攝影節的「攝影上桌」活動。2017年成立《1 IMAGE ART 一影像》平台,舉辦攝影活動並持續紀錄攝影師的身影。紀錄創作者們用生命創作的歷程,與對土地的情感,2022年完成《有影台灣》紀錄片。 📍《行過幽谷》預告片 ► 完整版將於4/7實體座談、社群平台同步線上首映! 活動時間 2024年4月7日(日) 14:00~16:00 活動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206室 來館交通:交通資訊點此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Detail.init.ctr?actId=40008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4/07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4/07
點閱數: 5

# 攝影 於 講座資訊 - 6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603387373f77c4d54c70e6c
活動名稱行過幽谷—周慶輝典藏品故事影片首映座談
活動類別7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07 14: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6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4/07 14:00:00
演出單位(空)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漢生病(Leprosy)、樂生療養院 百年前,社會大眾對漢生病長期處於認知不足的狀況,被認為是無藥可醫的瘟疫,「樂生療養院」於1930年開始收治漢生病患,以強制隔離手段,進行疾病控制,即便到了1961年廢止隔離措施後,仍因社會的誤解被汙名化,使患者背負著社會群體的異樣眼光。1994年臺北捷運選址樂生療養院為新莊機廠預定地、2002年因工程動工,陸續拆除樂生部分院區。樂生療養院至今仍是臺灣醫療史、人權議題上被討論的重點議題。 以鏡頭關懷社會 1980年代後,臺灣攝影家們以鏡頭關懷社會與弱勢族群。《行過幽谷》系列作品作為1990年攝影家周慶輝最早的創作起點,記錄下當時即將被破壞的社會場景,並透過與居民長期交往,記錄下他們的生命日常,期望傳達出「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人們賦予疾病的負面形象」。 座談三大重點 ▌ 從攝影家周慶輝的創作脈絡出發,邀請本片導演馬立群進行對談 ▌ ► 回顧創作歷程,並以攝影記者、影像創作者的經歷,對此系列作品提出不同的審視角度。 ► 藉由影像故事賞析,了解作品背後攝影家與被攝者的關係、紀實攝影拍攝習慣。 ► 在《行過幽谷》創作30年後回顧過往歷史,激發相關議題的影像關注與持續討論。 講者簡介 .myGrid{width: 100%;display: -webkit-box;display: -moz-box;display: -ms-flexbox;display: -webkit-flex; display: flex;flex-wrap: wrap;} .grid-item-border {border-radius: 3px;height: 100%;overflow:hidden;}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993px) {.myGrid{background: transparent;}.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 width: 50%;} .grid-item-border {border:3px solid #ffffff;padding: 5px;margin: 20px; background:#FFFFFF;color:#000000;}}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992px) { .myGrid{ background: transparent;} .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width:50%;} .grid-item-border {border: 3px solid #ffffff; padding: 5px; margin: 20px;background:#FFFFFF; color:#000000;}}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768px) {.myGrid{background: transparent;} .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width: 100%;} .grid-item-border {border:3px solid #ffffff; padding: 5px; margin: 10px; background:#FFFFFF; color:#000000;}} 攝影家 周慶輝 1965年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為世新大學)。1988年,臺灣解嚴後新聞媒體蓬勃發展時進入新聞攝影行業,同時投入專題攝影創作計畫,長期蹲點拍攝地,深入描寫當代社會的特定生活群體,並以「創作攝影」的言說方式,開啓了專題攝影計畫。 作品包括:《停格的歲月—痲瘋村紀事》(現統稱為《行過幽谷》系列)、《消失的群像—勞動者紀事》、《野想—黃羊川計劃》、《人的莊園》及《應許之地:天使星》。2015年所創作的《人的莊園》為個人首度以「編導式攝影」進行的創作主題,透過精緻細膩且色彩飽滿的影像,結合超現實的景境氛圍,開創個人獨特的攝影語彙。 《有影台灣》導演 馬立群 1970年生,《一影像》創辦人、導演、獨立策展人、世新大學兼任講師。 早期從事新聞媒體工作,長期關注於政治、社會、城市變遷等相關議題。自2013年起,其影像作品開始從紀實轉化為藝術創作,以擬像為出發點的「山水形」系列作品。 創作之外,同時也是多檔攝影展策展人,策劃2018年至今台南國際攝影節的「攝影上桌」活動。2017年成立《1 IMAGE ART 一影像》平台,舉辦攝影活動並持續紀錄攝影師的身影。紀錄創作者們用生命創作的歷程,與對土地的情感,2022年完成《有影台灣》紀錄片。 📍《行過幽谷》預告片 ► 完整版將於4/7實體座談、社群平台同步線上首映! 活動時間 2024年4月7日(日) 14:00~16:00 活動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206室 來館交通:交通資訊點此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Detail.init.ctr?actId=40008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4/04/07
活動結束日期2024/04/07
點閱數5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603387373f77c4d54c70e6c
活動名稱: 行過幽谷—周慶輝典藏品故事影片首映座談
活動類別: 7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07 14: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206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4/07 14:00:00
演出單位: (空)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漢生病(Leprosy)、樂生療養院 百年前,社會大眾對漢生病長期處於認知不足的狀況,被認為是無藥可醫的瘟疫,「樂生療養院」於1930年開始收治漢生病患,以強制隔離手段,進行疾病控制,即便到了1961年廢止隔離措施後,仍因社會的誤解被汙名化,使患者背負著社會群體的異樣眼光。1994年臺北捷運選址樂生療養院為新莊機廠預定地、2002年因工程動工,陸續拆除樂生部分院區。樂生療養院至今仍是臺灣醫療史、人權議題上被討論的重點議題。 以鏡頭關懷社會 1980年代後,臺灣攝影家們以鏡頭關懷社會與弱勢族群。《行過幽谷》系列作品作為1990年攝影家周慶輝最早的創作起點,記錄下當時即將被破壞的社會場景,並透過與居民長期交往,記錄下他們的生命日常,期望傳達出「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人們賦予疾病的負面形象」。 座談三大重點 ▌ 從攝影家周慶輝的創作脈絡出發,邀請本片導演馬立群進行對談 ▌ ► 回顧創作歷程,並以攝影記者、影像創作者的經歷,對此系列作品提出不同的審視角度。 ► 藉由影像故事賞析,了解作品背後攝影家與被攝者的關係、紀實攝影拍攝習慣。 ► 在《行過幽谷》創作30年後回顧過往歷史,激發相關議題的影像關注與持續討論。 講者簡介 .myGrid{width: 100%;display: -webkit-box;display: -moz-box;display: -ms-flexbox;display: -webkit-flex; display: flex;flex-wrap: wrap;} .grid-item-border {border-radius: 3px;height: 100%;overflow:hidden;}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993px) {.myGrid{background: transparent;}.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 width: 50%;} .grid-item-border {border:3px solid #ffffff;padding: 5px;margin: 20px; background:#FFFFFF;color:#000000;}}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992px) { .myGrid{ background: transparent;} .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width:50%;} .grid-item-border {border: 3px solid #ffffff; padding: 5px; margin: 20px;background:#FFFFFF; color:#000000;}}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768px) {.myGrid{background: transparent;} .grid-item {margin: 0px 0px 26px 0px;width: 100%;} .grid-item-border {border:3px solid #ffffff; padding: 5px; margin: 10px; background:#FFFFFF; color:#000000;}} 攝影家 周慶輝 1965年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為世新大學)。1988年,臺灣解嚴後新聞媒體蓬勃發展時進入新聞攝影行業,同時投入專題攝影創作計畫,長期蹲點拍攝地,深入描寫當代社會的特定生活群體,並以「創作攝影」的言說方式,開啓了專題攝影計畫。 作品包括:《停格的歲月—痲瘋村紀事》(現統稱為《行過幽谷》系列)、《消失的群像—勞動者紀事》、《野想—黃羊川計劃》、《人的莊園》及《應許之地:天使星》。2015年所創作的《人的莊園》為個人首度以「編導式攝影」進行的創作主題,透過精緻細膩且色彩飽滿的影像,結合超現實的景境氛圍,開創個人獨特的攝影語彙。 《有影台灣》導演 馬立群 1970年生,《一影像》創辦人、導演、獨立策展人、世新大學兼任講師。 早期從事新聞媒體工作,長期關注於政治、社會、城市變遷等相關議題。自2013年起,其影像作品開始從紀實轉化為藝術創作,以擬像為出發點的「山水形」系列作品。 創作之外,同時也是多檔攝影展策展人,策劃2018年至今台南國際攝影節的「攝影上桌」活動。2017年成立《1 IMAGE ART 一影像》平台,舉辦攝影活動並持續紀錄攝影師的身影。紀錄創作者們用生命創作的歷程,與對土地的情感,2022年完成《有影台灣》紀錄片。 📍《行過幽谷》預告片 ► 完整版將於4/7實體座談、社群平台同步線上首映! 活動時間 2024年4月7日(日) 14:00~16:00 活動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206室 來館交通:交通資訊點此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Detail.init.ctr?actId=40008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4/07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4/07
點閱數: 5

# 攝影 於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7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fc922373f77c88e8dfb442
活動名稱2024臺北玫瑰展攝影比賽
活動類別1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3/01 09:00:00
地址: : 臺北市中山區
場地名稱: : 中山區(臺北市)=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04/02 18:00:00
演出單位(中華民國)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一、活動宗旨: 臺北玫瑰園為北臺灣最大的地植玫瑰園,栽植了超過800種品種玫瑰,一年四季皆是攝影愛好者的常勝地,為了給予民間攝影好手們一展長才的平台,2024臺北玫瑰展將透過「臺北玫瑰展-攝影比賽」海納優秀作品,期望能夠將臺北玫瑰園內的美麗景致在鏡頭下永久流傳。 二、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三、策劃單位:皇廷整合行銷傳播有限公司 四、協辦單位:中華攝影雜誌社 五、參賽資格: 凡愛好攝影之人士皆可參加,國籍不限,無需報名費,不限使用相機品牌。未滿18歲者必須有法定代理人之同意並簽名,始可報名參加。 六、拍攝主題: 於「2024臺北玫瑰展」期間,以臺北玫瑰園景觀、花藝生態、玫瑰品種、人文場景、婚紗攝影、旅遊活動等為題材,能充分表現出「2024臺北玫瑰展」多樣風采與獨特魅力。 七、拍攝地點: 臺北玫瑰園(臺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105號) 八、拍攝期間: 參賽作品拍攝時間為2024年3月1日至3月31日「2024臺北玫瑰展」期間。 九、作品規格: 參賽作品必須透過「數位相機」(廠牌不拘)最少1,200萬像素拍攝(不得插點擴檔)。如需部份裁切輸出,請維持原始檔80%以上且需超過1,200萬像素之畫面,沖放或輸出為6吋X 8吋之彩色相片,張數不限,連作(組照)不收。作品僅可調整亮度、對比度、飽和度、銳利度;不接受空拍機拍攝、不得抄襲、重製、拷貝、裝裱、加色、重曝(包含機內重曝)、疊片、亦不得使用AI生成之圖像或後製軟體合成及改造(包括增加或減少原始影像的元素)。入圍作品須依照通知期限內交付「調整前原始檔(限RAW)」以及「調整後作品檔(Tiff或JPG)」兩種數位檔案。 十、收件地址: 郵遞或親送100-009台北市中正區漢口街一段110號2樓之12 中華攝影雜誌社,信封上請註明:「2024臺北玫瑰展-攝影比賽」字樣。 十一、收件日期: 自2024年3月1日(五)至4月2日(二)截止。郵遞送件者,以郵戳為憑;請於信封內使用硬紙板保護並以掛號交寄。親自送件者,應於截止日前之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至下午6時)送至收件地點,逾期不予受理。參賽作品因送件過程或不可抗力致生損害,主辦單位、策劃單位及協辦單位不負賠償之責。 十二、比賽獎勵: 金獎: 1名,新臺幣20,000元,獎狀壹紙,附獎中華攝影雜誌2年份。 銀獎: 1名,新臺幣10,000元,獎狀壹紙,附獎中華攝影雜誌2年份。 銅獎: 1名,新臺幣 5,000元,獎狀壹紙,附獎中華攝影雜誌2年份。 優選:10名,各得新臺幣2,000元,獎狀壹紙,附獎中華攝影雜誌2年份。 **金、銀、銅獎項每人限得乙獎 十三、作品評審: 由主辦單位聘請攝影名家組成評審團,參賽者對評審團成員及評審結果不得異議。 十四、得獎公佈: 花IN台北──2024臺北玫瑰展官網:https://www.flowersfestival.taipei/article.html?id=21 臺北玫瑰園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rosegarden 中華攝影網:https://www.chphoto.com.tw 十五、參賽規範: 1.參賽作品應符合攝影主題及相片規格,且不違反善良風俗、未曾發表之作品(「發表」之定義:平面出版、公開展覽、其它攝影比賽得獎之作品;但不包含個人網站、部落格、臉書等貼圖、學會團體內部刊物發表鼓勵性無償之作品。) 2.參賽作品須為參賽者本人原創、且一次性拍攝完成之作品、嚴禁抄襲、仿冒及頂替。若涉及著作權、肖像權或其他侵權等違法事宜,一經發現或經他人檢舉屬實,徵件期間取消該作品之參賽資格;若為得獎作品,則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已領取之獎項,獎項不予遞補。如涉有爭議、違法或致損害其他第三人或主辦單位時,均由參賽者負一切法律與賠償責任,與主辦單位無關,且參賽者應補償主辦單位因此所支出之費用。如有肖像權、著作權與拍攝時間之爭議,參賽者負舉證之義務,並對主辦單位最後之判定不得有異議。 3.「報名表」應詳填各項資料,並以透明膠帶將「報名表」黏貼於參賽照片背面,「報名表」下方「作品著作財產權讓與同意書」之「讓與人」簽名處請簽名,確保參賽資格;未滿18歲之未成年人參加比賽,須法定代理人簽名。 4.所有得獎作品之著作財產權,自公布得獎日起歸屬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所有,包含且不限得利用著作原件或重製物為重製、公開播送、公開傳輸、改作、散布、公開展示、發行、公開發表,且不另給酬。 5.入圍作品之「調整前原始檔(限RAW)」以及「調整後作品檔(Tiff或JPG)」兩種檔案應於接獲「入圍通知」後3日內,繳交中華攝影雜誌社以供審核。兩種數位檔案均須具備1,200萬像素以上之品質,「調整後作品檔(Tiff或JPG)」不得插點擴檔,轉存Tiff格式或壓縮比 “最大” 之JPG格式均可,如無法於期限內繳交兩種檔案,取消入圍資格。 6.為避免無法提供入圍作品檔案,2024年4月份任一日不在國內之參賽者,請先將全部參賽作品的檔案,包含「調整前原始檔(限RAW)」以及「調整後作品檔(Tiff或JPG)」燒錄於光碟,連同參賽作品(照片)於4月2日之前一併交寄,逾時不受理。 7.經公布得獎之作品,得獎人不得要求取消得獎資格。 8.得獎獎金應依所得稅法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規定扣繳所得稅(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按競技競賽機會中獎獎金或給與按給付全額扣繳百分之十,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按競技競賽機會中獎獎金或給與按給付全額扣繳百分之二十)及健保補充保費,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前開所得,每次應扣繳稅額不超過新臺幣二千元者,免予扣繳。 9. 參賽作品一律不退件(包括規格不符)。 10.主辦單位就本簡章所列事項保有最終解釋及決定之權利。 11.本簡章如有未盡善之處,主辦單位得依需要適時修正。 12.凡參加比賽,視為同意並接受本簡章之各項規定。參賽者違反本簡章相關規定者,參賽作品不列入評審。 十六、簡章下載: 花IN台北──2024臺北玫瑰展官網:https://www.flowersfestival.taipei/article.html?id=21 中華攝影網:https://www.chphoto.com.tw 十七、洽詢方式:02-23812378 中華攝影 陳小姐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協辦單位1:: : 中華攝影雜誌社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1:: : (策劃)皇廷整合行銷傳播有限公司
售票網址(空)
推廣網址https://www.flowersfestival.taipei/article.html?id=107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活動起始日期2024/03/01
活動結束日期2024/04/02
點閱數0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fc922373f77c88e8dfb442
活動名稱: 2024臺北玫瑰展攝影比賽
活動類別: 1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3/01 09:00:00
地址: : 臺北市中山區
場地名稱: : 中山區(臺北市)=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04/02 18:00:00
演出單位: (中華民國)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一、活動宗旨: 臺北玫瑰園為北臺灣最大的地植玫瑰園,栽植了超過800種品種玫瑰,一年四季皆是攝影愛好者的常勝地,為了給予民間攝影好手們一展長才的平台,2024臺北玫瑰展將透過「臺北玫瑰展-攝影比賽」海納優秀作品,期望能夠將臺北玫瑰園內的美麗景致在鏡頭下永久流傳。 二、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三、策劃單位:皇廷整合行銷傳播有限公司 四、協辦單位:中華攝影雜誌社 五、參賽資格: 凡愛好攝影之人士皆可參加,國籍不限,無需報名費,不限使用相機品牌。未滿18歲者必須有法定代理人之同意並簽名,始可報名參加。 六、拍攝主題: 於「2024臺北玫瑰展」期間,以臺北玫瑰園景觀、花藝生態、玫瑰品種、人文場景、婚紗攝影、旅遊活動等為題材,能充分表現出「2024臺北玫瑰展」多樣風采與獨特魅力。 七、拍攝地點: 臺北玫瑰園(臺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105號) 八、拍攝期間: 參賽作品拍攝時間為2024年3月1日至3月31日「2024臺北玫瑰展」期間。 九、作品規格: 參賽作品必須透過「數位相機」(廠牌不拘)最少1,200萬像素拍攝(不得插點擴檔)。如需部份裁切輸出,請維持原始檔80%以上且需超過1,200萬像素之畫面,沖放或輸出為6吋X 8吋之彩色相片,張數不限,連作(組照)不收。作品僅可調整亮度、對比度、飽和度、銳利度;不接受空拍機拍攝、不得抄襲、重製、拷貝、裝裱、加色、重曝(包含機內重曝)、疊片、亦不得使用AI生成之圖像或後製軟體合成及改造(包括增加或減少原始影像的元素)。入圍作品須依照通知期限內交付「調整前原始檔(限RAW)」以及「調整後作品檔(Tiff或JPG)」兩種數位檔案。 十、收件地址: 郵遞或親送100-009台北市中正區漢口街一段110號2樓之12 中華攝影雜誌社,信封上請註明:「2024臺北玫瑰展-攝影比賽」字樣。 十一、收件日期: 自2024年3月1日(五)至4月2日(二)截止。郵遞送件者,以郵戳為憑;請於信封內使用硬紙板保護並以掛號交寄。親自送件者,應於截止日前之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至下午6時)送至收件地點,逾期不予受理。參賽作品因送件過程或不可抗力致生損害,主辦單位、策劃單位及協辦單位不負賠償之責。 十二、比賽獎勵: 金獎: 1名,新臺幣20,000元,獎狀壹紙,附獎中華攝影雜誌2年份。 銀獎: 1名,新臺幣10,000元,獎狀壹紙,附獎中華攝影雜誌2年份。 銅獎: 1名,新臺幣 5,000元,獎狀壹紙,附獎中華攝影雜誌2年份。 優選:10名,各得新臺幣2,000元,獎狀壹紙,附獎中華攝影雜誌2年份。 **金、銀、銅獎項每人限得乙獎 十三、作品評審: 由主辦單位聘請攝影名家組成評審團,參賽者對評審團成員及評審結果不得異議。 十四、得獎公佈: 花IN台北──2024臺北玫瑰展官網:https://www.flowersfestival.taipei/article.html?id=21 臺北玫瑰園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rosegarden 中華攝影網:https://www.chphoto.com.tw 十五、參賽規範: 1.參賽作品應符合攝影主題及相片規格,且不違反善良風俗、未曾發表之作品(「發表」之定義:平面出版、公開展覽、其它攝影比賽得獎之作品;但不包含個人網站、部落格、臉書等貼圖、學會團體內部刊物發表鼓勵性無償之作品。) 2.參賽作品須為參賽者本人原創、且一次性拍攝完成之作品、嚴禁抄襲、仿冒及頂替。若涉及著作權、肖像權或其他侵權等違法事宜,一經發現或經他人檢舉屬實,徵件期間取消該作品之參賽資格;若為得獎作品,則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已領取之獎項,獎項不予遞補。如涉有爭議、違法或致損害其他第三人或主辦單位時,均由參賽者負一切法律與賠償責任,與主辦單位無關,且參賽者應補償主辦單位因此所支出之費用。如有肖像權、著作權與拍攝時間之爭議,參賽者負舉證之義務,並對主辦單位最後之判定不得有異議。 3.「報名表」應詳填各項資料,並以透明膠帶將「報名表」黏貼於參賽照片背面,「報名表」下方「作品著作財產權讓與同意書」之「讓與人」簽名處請簽名,確保參賽資格;未滿18歲之未成年人參加比賽,須法定代理人簽名。 4.所有得獎作品之著作財產權,自公布得獎日起歸屬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所有,包含且不限得利用著作原件或重製物為重製、公開播送、公開傳輸、改作、散布、公開展示、發行、公開發表,且不另給酬。 5.入圍作品之「調整前原始檔(限RAW)」以及「調整後作品檔(Tiff或JPG)」兩種檔案應於接獲「入圍通知」後3日內,繳交中華攝影雜誌社以供審核。兩種數位檔案均須具備1,200萬像素以上之品質,「調整後作品檔(Tiff或JPG)」不得插點擴檔,轉存Tiff格式或壓縮比 “最大” 之JPG格式均可,如無法於期限內繳交兩種檔案,取消入圍資格。 6.為避免無法提供入圍作品檔案,2024年4月份任一日不在國內之參賽者,請先將全部參賽作品的檔案,包含「調整前原始檔(限RAW)」以及「調整後作品檔(Tiff或JPG)」燒錄於光碟,連同參賽作品(照片)於4月2日之前一併交寄,逾時不受理。 7.經公布得獎之作品,得獎人不得要求取消得獎資格。 8.得獎獎金應依所得稅法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規定扣繳所得稅(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按競技競賽機會中獎獎金或給與按給付全額扣繳百分之十,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按競技競賽機會中獎獎金或給與按給付全額扣繳百分之二十)及健保補充保費,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前開所得,每次應扣繳稅額不超過新臺幣二千元者,免予扣繳。 9. 參賽作品一律不退件(包括規格不符)。 10.主辦單位就本簡章所列事項保有最終解釋及決定之權利。 11.本簡章如有未盡善之處,主辦單位得依需要適時修正。 12.凡參加比賽,視為同意並接受本簡章之各項規定。參賽者違反本簡章相關規定者,參賽作品不列入評審。 十六、簡章下載: 花IN台北──2024臺北玫瑰展官網:https://www.flowersfestival.taipei/article.html?id=21 中華攝影網:https://www.chphoto.com.tw 十七、洽詢方式:02-23812378 中華攝影 陳小姐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協辦單位: 1:: : 中華攝影雜誌社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1:: : (策劃)皇廷整合行銷傳播有限公司
售票網址: (空)
推廣網址: https://www.flowersfestival.taipei/article.html?id=107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3/01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4/02
點閱數: 0

# 攝影 於 其他藝文資訊 - 8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a04a8273f77c8d6876cca5
活動名稱「拾光寓影:定格李悌欽」攝影座談 —望向攝影家的曾在系列活動
活動類別15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0 14: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0 14:00:00
演出單位(空)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row {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 max-width: 720px; margin: 0 auto; } .row-content { display: flex;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col-w6 { flex-basis: 50%; } .row-content .col-w12 { flex-basis: 100%; } .icon {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 .icon .content { align-items: center; display: flex; } .icon .icon-label-right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image img { width: 100%; display: block; } .image { overflow: auto; } .image .center { margin: 0 auto; } h1 { margin: 0; } .paragraph { overflow-wrap: anywhere; } .row-1 {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 .row-1 .row-content { color: #00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order-radius: 0; } .row-1 .col-1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1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1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3, .row-1 .col-1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2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2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block-3, .row-1 .col-2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1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1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1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2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2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media (max-width:700px) { .row-content:not(.no_stack) { display: block; } } 活動安排 「拾光寓影:定格李悌欽」攝影座談將由攝影家簡永彬與鄧博仁共同分享,引領我們追溯資深攝影家李悌欽的動人形跡: ►鄧博仁將解讀、品析李悌欽穿梭城市留下的雋永影像,帶領參與者一睹他的創作風貌與軌跡。 ►簡永彬將從臺灣戰後攝影發展的脈絡出發,一窺60年代攝影同好會正盛的時代風采,還原李悌欽當時所處的環境氛圍。 藉由兩個面向側寫李悌欽,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定格攝影家的過往曾經。 講者簡介 簡永彬|攝影家 攝影家,畢業於東京日本大學藝術學部寫真學科及藝術研究所。致力於攝影教育推廣及攝影史研究,與各大美術館及藝文空間合作,持續梳理台灣攝影文化各階段重要攝影家作品、文獻資料的蒐研並規劃相關展覽。曾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策畫「看見的時代-影會時代的影像追尋1940s-1970s」展覽,並撰寫同名專書。 鄧博仁|攝影家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攝影家。畢業於世新大學圖文傳播研究所。熱衷於時尚、紀實、編導、觀念攝影,並擅長用影像拼貼說故事,創作議題關心人與城市及所生長的環境。作品獲國美館藝術銀行及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目前從事媒體工作、攝影教學,及持續不斷的攝影藝術創作。 活動時間 2024年1月20日(六) 14:00~16:00 活動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305室 來館交通:交通資訊點此 活動直播 活動直播:點此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Detail.init.ctr?actId=40001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4/01/20
活動結束日期2024/01/20
點閱數7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a04a8273f77c8d6876cca5
活動名稱: 「拾光寓影:定格李悌欽」攝影座談 —望向攝影家的曾在系列活動
活動類別: 15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1/20 14:0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場地名稱: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305室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66999
經度: : 121.514495
結束時間: : 2024/01/20 14:00:00
演出單位: (空)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row {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 max-width: 720px; margin: 0 auto; } .row-content { display: flex; position: relative; } .row-content .col-w6 { flex-basis: 50%; } .row-content .col-w12 { flex-basis: 100%; } .icon {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 .icon .content { align-items: center; display: flex; } .icon .icon-label-right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image img { width: 100%; display: block; } .image { overflow: auto; } .image .center { margin: 0 auto; } h1 { margin: 0; } .paragraph { overflow-wrap: anywhere; } .row-1 {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 .row-1 .row-content { color: #00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order-radius: 0; } .row-1 .col-1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1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1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3, .row-1 .col-1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 padding-top: 5px; padding-bottom: 5px; } .row-1 .col-2 .block-1 { width: 100%; } .row-1 .col-2 .block-2 { text-align: center; width: 100%; padding: 10px; } .row-1 .col-2 .block-3, .row-1 .col-2 .block-4 { padding: 10px; } .row-1 .col-1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1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1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1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1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3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20%; } .row-1 .col-2 .block-3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3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row-1 .col-2 .block-4 { color: #101112; direction: ltr; letter-spacing: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size: 16px; font-weight: 400; line-height: 150%; } .row-1 .col-2 .block-4 a { color: #8a3c90; } .row-1 .col-2 .block-4 p:not(:last-child) { margin-bottom: 16px; } @media (max-width:700px) { .row-content:not(.no_stack) { display: block; } } 活動安排 「拾光寓影:定格李悌欽」攝影座談將由攝影家簡永彬與鄧博仁共同分享,引領我們追溯資深攝影家李悌欽的動人形跡: ►鄧博仁將解讀、品析李悌欽穿梭城市留下的雋永影像,帶領參與者一睹他的創作風貌與軌跡。 ►簡永彬將從臺灣戰後攝影發展的脈絡出發,一窺60年代攝影同好會正盛的時代風采,還原李悌欽當時所處的環境氛圍。 藉由兩個面向側寫李悌欽,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定格攝影家的過往曾經。 講者簡介 簡永彬|攝影家 攝影家,畢業於東京日本大學藝術學部寫真學科及藝術研究所。致力於攝影教育推廣及攝影史研究,與各大美術館及藝文空間合作,持續梳理台灣攝影文化各階段重要攝影家作品、文獻資料的蒐研並規劃相關展覽。曾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策畫「看見的時代-影會時代的影像追尋1940s-1970s」展覽,並撰寫同名專書。 鄧博仁|攝影家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攝影家。畢業於世新大學圖文傳播研究所。熱衷於時尚、紀實、編導、觀念攝影,並擅長用影像拼貼說故事,創作議題關心人與城市及所生長的環境。作品獲國美館藝術銀行及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目前從事媒體工作、攝影教學,及持續不斷的攝影藝術創作。 活動時間 2024年1月20日(六) 14:00~16:00 活動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305室 來館交通:交通資訊點此 活動直播 活動直播:點此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Detail.init.ctr?actId=40001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CPI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1/20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1/20
點閱數: 7
[ 搜尋所有 攝影 ... ]

與攝影同分類的客家委員會客語辭彙(已不適用)

老貨仔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foeˋ | 華語辭義: 老傢伙 | 客語例句: 做人愛敬老毋好動啊?就喊人老貨仔。

鱸鰻仔【鱸鰻頭】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uˇmanˇeˋ【luˇmanˇteuˇ】 | 華語辭義: 流氓 | 客語例句: 鱸鰻仔(鱸鰻頭)係知差肯改還毋會慢。

強盜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kiongˇto | 華語辭義: 強盜 | 客語例句: 佢堵?強盜錢歸下分人搶淨淨。

單丁子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danˊdenˊziiˋ【danˊdenˊziiˋ/jiˋ】 | 華語辭義: 獨子 | 客語例句: 阿祿伯係單丁子佢無阿哥也無老弟。

公子阿舍【阿舍公子】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gungˊziiˋaˊsa【aˊsagungˊziiˋ/jiˋ】 | 華語辭義: 紈褲子弟 | 客語例句: 厥?仔像公子阿舍(阿舍公子)樣食飽滿街走全毋會顧家。

老姊老嫂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ziiˋloˋsoˋ【loˋziiˋ/jiˋloˋsoˋ】 | 華語辭義: 老姊老嫂 | 客語例句: 大家都係老姊老嫂還拘禮麼?。

生理腳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enˊliˊgiogˋ | 華語辭義: 喻做生意的料子 | 客語例句: 厥?仔係一個生理腳盡會做生理。

落仔【(詫仔)】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aueˋ【(tadˋeˋ)】 | 華語辭義: 騙子 | 客語例句: 該隻人係落仔(詫仔)你毋好分佢騙走去。

老阿婆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aˊpoˇ | 華語辭義: 老婆婆 | 客語例句: 巷仔尾該個老阿婆八九十歲?還逐(每)日去菜園種菜。

老貨牯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foguˋ | 華語辭義: 男性老傢伙(蔑稱) | 客語例句: 人老愛自重毋堵好分人罵老貨牯就毋值?。

老貨?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fomaˇ | 華語辭義: 女性老傢伙(蔑稱) | 客語例句: 老貨?係壞聽?稱呼毋好儘採用來講老婦人家。

大男仔人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tainamˇeˋnginˇ | 華語辭義: 成年男子 | 客語例句: 阿梅叔??仔正讀高中毋過看起來像大男仔人樣仔哩喲。

老?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ge | 華語辭義: 老伴兒 | 客語例句: 老?今晡日天時恁靚愛去公園行行啊無?

吊尾槌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diaumiˊcuiˇ | 華語辭義: 么兒 | 客語例句: 一般?爺哀愛等吊尾槌討餔娘心肝正毋掛吊等。

番仔牛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fanˊeˋngiuˇ | 華語辭義: 男姘頭 | 客語例句: 自家有家有竇還走去做番仔牛恁破格。

老貨仔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foeˋ | 華語辭義: 老傢伙 | 客語例句: 做人愛敬老毋好動啊?就喊人老貨仔。

鱸鰻仔【鱸鰻頭】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uˇmanˇeˋ【luˇmanˇteuˇ】 | 華語辭義: 流氓 | 客語例句: 鱸鰻仔(鱸鰻頭)係知差肯改還毋會慢。

強盜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kiongˇto | 華語辭義: 強盜 | 客語例句: 佢堵?強盜錢歸下分人搶淨淨。

單丁子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danˊdenˊziiˋ【danˊdenˊziiˋ/jiˋ】 | 華語辭義: 獨子 | 客語例句: 阿祿伯係單丁子佢無阿哥也無老弟。

公子阿舍【阿舍公子】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gungˊziiˋaˊsa【aˊsagungˊziiˋ/jiˋ】 | 華語辭義: 紈褲子弟 | 客語例句: 厥?仔像公子阿舍(阿舍公子)樣食飽滿街走全毋會顧家。

老姊老嫂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ziiˋloˋsoˋ【loˋziiˋ/jiˋloˋsoˋ】 | 華語辭義: 老姊老嫂 | 客語例句: 大家都係老姊老嫂還拘禮麼?。

生理腳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enˊliˊgiogˋ | 華語辭義: 喻做生意的料子 | 客語例句: 厥?仔係一個生理腳盡會做生理。

落仔【(詫仔)】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aueˋ【(tadˋeˋ)】 | 華語辭義: 騙子 | 客語例句: 該隻人係落仔(詫仔)你毋好分佢騙走去。

老阿婆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aˊpoˇ | 華語辭義: 老婆婆 | 客語例句: 巷仔尾該個老阿婆八九十歲?還逐(每)日去菜園種菜。

老貨牯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foguˋ | 華語辭義: 男性老傢伙(蔑稱) | 客語例句: 人老愛自重毋堵好分人罵老貨牯就毋值?。

老貨?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fomaˇ | 華語辭義: 女性老傢伙(蔑稱) | 客語例句: 老貨?係壞聽?稱呼毋好儘採用來講老婦人家。

大男仔人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tainamˇeˋnginˇ | 華語辭義: 成年男子 | 客語例句: 阿梅叔??仔正讀高中毋過看起來像大男仔人樣仔哩喲。

老?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loˋge | 華語辭義: 老伴兒 | 客語例句: 老?今晡日天時恁靚愛去公園行行啊無?

吊尾槌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diaumiˊcuiˇ | 華語辭義: 么兒 | 客語例句: 一般?爺哀愛等吊尾槌討餔娘心肝正毋掛吊等。

番仔牛

腔調: 四縣 | 分類: 稱謂 | 客家音標: fanˊeˋngiuˇ | 華語辭義: 男姘頭 | 客語例句: 自家有家有竇還走去做番仔牛恁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