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
- 台灣采風翦影 @ 交通部觀光局

主題燈塔的關鍵字是東莒or燈塔, 描述是東莒燈塔.

編號1295
主題燈塔
描述東莒燈塔
關鍵字東莒or燈塔
作者(空)
/photo/135/001/135-001162.jpg
網址https://tiscsvr.tbroc.gov.tw/photo.asp?phrfnbr=1295

編號

1295

主題

燈塔

描述

東莒燈塔

關鍵字

東莒or燈塔

作者

(空)

/photo/135/001/135-001162.jpg

網址

https://tiscsvr.tbroc.gov.tw/photo.asp?phrfnbr=1295

根據名稱 燈塔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燈塔 ...)

# 燈塔 於 文資局古蹟 - 1

案件編號20240315000002
個案名稱東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一、東椗島島名由來 東椗島,近代又稱東碇島,位於金門南方海域,距金門水頭港約 28.8公里,經緯度為北緯24°09' 41.6"、東經118°14' 02.0",面積約0.016平方公里,是金門縣境之極南點。該島嶼之命名源自廈門民間對當地地理形勢的認識與想像。依據這套說法,廈門島形同一艘大船,而位於其北、東、南三側的三座小島則頗似固定船身之「椗」(即船錨)。因此,相對位置在廈門東偏南側的此島,即被稱為「東椗」。東椗島最遲在晚明至清初已可見於史料之中如17世紀的《熱蘭遮城日誌》、和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初期,南明江日昇所撰寫的《台灣外紀》。在18世紀晚期(1787-1801)繪製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中亦明確標記出東椗島之存在。惟清《金門志》卻出現「南椗在金門城南」一語。或因該島位於金門城城池之南,故在以金門島為中心的書寫中便依此觀點而將該島指稱為「南椗」。推測當時可能存在「東椗」與「南椗」二名混用之情形。清代時,廈門成為重要通商港口。清道光22年(1842)廈門開港後,位於廈門海域之東偏南的東椗島,更成為廈門港出港後之重要標的。依據道光23年(1843)的〈Sailing Directions for the Coast of China〉中指出:「從南往廈門方向靠近,Chapel Island,中國人稱為Tungting東椗」。因此,東椗島名稱應是以廈門為中心之描述而來,西方人則將該島命名為Chapel Island。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性,同治10年(1871)建置「東椗島燈塔」於此。民國以後,政府以東碇取代東椗,成為目前正式的島名。但燈塔名稱則沿用椗字不變。 二、文獻中之東椗島概述 依據民國22年(1933)《中國沿海燈塔誌》中指出,東椗島以玄武岩構成,斜坡峭壁直達海濱,僅有島頂有狹窄平地,島之西南端有一處洞穿島身之窟穴,地形險峻,樹木無法生長,亦不適於人居。週邊海域為重要漁場,每年六至八月為魚汛期間,常有漁船在此海域捕撈。此外,作者指出東椗島的英文名稱雖為 Chapel Island,但整座島嶼並無一處可使人聯想到教堂或是禮拜堂。 20年代(1930s)的東椗島上似乎仍可見到一些防禦工事的遺跡。根據地方傳聞,這些是鄭成功軍隊所構築的防禦建築,頂端還設有烽火台與信標等,用以對廈門城警告可能來臨的軍事攻擊行動。但作者認為,這些遺構看來歷史並非如此悠久,有可能是鴉片戰爭期間,清軍為了抵抗英國艦隊而在此建造。班氏有此推論並非於史無據,事實上在曾於鴉片戰爭中擔任工兵團(Royal Engineers)助理軍需官(Assistant Quartermaster General)的Maj Mark S. Bell 留下的鴉片戰爭紀錄中,便曾指出當英軍在閩浙之役勝利後,艦隊即是在東椗島會合整隊並繼續向華北進發。因此,東椗島確實有可能在這場戰役中扮演過防衛據點的角色。 三、燈塔歷史概述 清道光22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協議開放五口通商,廈門遂成為重要貿易商港,往來船隻數量激增。然而,閩省沿海與台灣海峽一帶海象複雜、暗礁眾多,對於往來船隻而言危險性極高。因此,在近代助航設施引進中國前,此一地區即存在許多引航用之地標,如今日仍存在的濱海望樓、石塔等皆屬此類。但由於在傳統上,中國沿海航運多以日間航行為主,夜間導航的需求不多,因此並沒有設立燈塔的強烈需求。即便今日我們知道在當時確實存部分在夜晚以火光來引導或警示行船人的設施,但其多半為民間或寺院自行設置運作,政府官員極少介入相關事宜,同時也沒有系統性建置此類設備的計畫。此一傳統社會的慣行,到了開放五口通商後、大型遠洋輪船頻繁往來進出的19世紀中期,顯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東亞地區貿易航線網絡的需求。因此,在咸豐8年(1858)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英法代表便特別要求中國政府必須要在各通商口岸周邊建立燈塔、浮標等助航設施,以確保船隻在中國沿海航行上的安全。 為了因應此種全新的需求與工作項目,清廷必須要為其安排相應的規劃與執行機構。但不論是傳統王朝的官僚建制、或是熟讀儒學經典的典型中國政治菁英,都難以勝任必須掌握近代航海、光學、建築等技術的燈塔營造工作。於是,此項業務就被委由咸豐3年(1853)之後逐漸常態化、建制化,並由西方人士組織與運作的新式海關來負責。中國原本即有在朝貢體系下負責船舶與稅收管理的海關,但這些傳統的「常關」運作效能往往不彰,稅金的課徵也常無定制,造成外籍商人諸多不滿。咸豐3年(1853),一個名為「小刀會」的祕密結社呼應太平天國的行動,發動突襲佔領上海縣城,造成管理西方船舶與稅務的江海關癱瘓。當時在上海設有租界的英、法、美三國領事為了維繫貿易的進行與進出口相關制度的穩定,決定自籌以近代西方海關為範本的新式海關,並在地方官員的同意下取代了原有的「常關」,成為上海主要的關務與港務組織,也被稱為「新關」。由於新關的管理與運作效率、乃至於徵稅的能力皆優於原有的常關,因此在北京的認可之下,其組織逐漸擴大並且遍及每個貿易口岸。在外籍總稅務司的帶領下,新式海關也成為推動中國與西方體制、技術接軌的重要單位之一。這個特殊的歷史脈絡也讓中國成為世界唯一以海關作為燈務主管單位的特例。 同治2年(1863),在中國海關任職最久、影響最深遠的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正式上任,並且很快地就把在中國沿海要地建立西式現代燈塔與其他助航設施納入海關的重要工作計畫中。惟在其就任之初,相關業務並沒有明確、充足的財源,因此赫德僅能以調查、規劃、人事等業務方面著手。直到同治7年(1868),赫德取得北京政府的許可,獲得西方國家商船繳交之「船鈔」(即噸稅,為海關對外籍船舶依其噸位徵收之稅費)之使用權(初為總額之1/10,後提高為7/10)後,中國沿海燈塔的營造案才獲得穩定的財源,並且得以真正開始進行具體的設計與興建作業。因此,於19世紀末接任大清海關總營造司(Engineer-in-Chief),負責沿海燈塔規劃建造事宜的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認為,中國的燈塔與航標相關事業從嚴格的意義來說應是自同治8年(1869)始。即便如此,在海關總稅務司仍忙於尋覓與籌措財源的同治4至7年間(1865-1868),赫德實際上已經對於中國沿海建置燈塔等助航設施的相關工作進行需求評估,並開始投入前置作業的整備。因此,當海關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確立由船鈔作為經費來源後,各部門工作人員便得以立刻投入具體的燈塔、燈船、浮標設置及更新工程之中。 此時,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建置工作的規劃是依照通商、通航需求的優先順序,區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工作主要目標是針對已經成為中西貿易最大口岸的上海周邊進行設施整備;第二階段則是以海況多變、礁汕繁多、危險性極高的台灣海峽與福建沿海為主要對象;第三階段則是進一步擴大助航設施的設置地點與涵蓋範圍。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隨著財源逐步到位,各通商口岸的總巡辦、海岸工務段巡察司,以及工程師團隊也紛紛開始著手進行第一階段工作。同治8年(1869),作為沿海燈塔事務總籌的首任海事稅務司福布斯(Capt. Charles Stewart Forbes)完成了在歐洲的考察與研究工作,正式赴中國就任。在抵達中國後,福布斯即開始進行各個燈塔預定地的現勘,具體的燈塔興建工程則是依照他的紀錄與彙報,由總稅務司赫德做最後決定與下達指令。恰在不久之前,多份以西方讀者為主的報刊以及英國殖民相關部門內部的檔案皆指出,東椗島周邊海域危險性高,且是進入廈門港的南方門戶,亟需設立一座新式燈塔,以確保航運安全與商業利益。或許是在這樣的需求之下,東椗島成為赫德的第二階段燈塔設置計畫中最早被提出的設置地點之一。 在同治9年(1870)之前,赫德已開始針對其第二階段計畫安排相應的工作人力。其中負責東椗島燈塔規劃與建造的駐地工程師,原為法籍建築師Jules Lescasse,但其在到任後數個月內便棄職離開中國。為了延續東椗島燈塔的工程,赫德改派原先負責考察中國東南沿海形勢與燈務需求的Greene接手相關業務。但不久後,Greene又因父喪而離職返歐。至此,赫德曾無奈表示「若負責中國南部工務段的畢士璧(Aelius Marcellus Bisbee)無法前來接手此項任務,在我們能夠找到新的燈塔工程師之前,東椗島燈塔的計畫恐怕必須先擱置了。」但赫德所憂慮之事並未發生,畢士璧最終同意承接東椗島燈塔未竟之工作。然而,在人事問題終告解決後,燈塔興建工程又遭遇到其他的障礙:氣候問題。依據赫德在同治9年(1870)6月訪視東南沿海與台灣的關務、港務進展時寫給海關職員威妥瑪(Wade)的書信所述,當時東椗島燈塔的興建工程才剛開始不久。此時,燈塔所需用的燈器也已經向英國張氏兄弟公司完成訂購, 英方除了保證產品品質外,也許諾在燈器出口到中國之前將會經過英國領港公會總監、當時英國知名的燈塔工程師James Douglass檢驗與認證,確保這批中國最早的近代燈塔能夠運作順利無礙。但同年9月之後,由於天候與海象惡劣,東椗島燈塔的工程不得不暫時停工,直到同治10年(1871)的6月才再次復工。 為此,當燈塔工程於同治10年(1871)年末告竣,時任廈門海關稅務司的休士(George Hughes)便在塔身上設置了一方署有畢士璧之名的勒石以紀其功。此種在燈塔門額上方刻寫、銘記燈塔創建者的做法,在中國實以東椗島燈塔為首例。同治10年(1871)11月15日,東椗島燈塔正式點燈開始運作。依照該時代之慣例,東椗島燈塔完工前後,中國海關也陸續在多個西文報刊上發布相關公告,以供航運公司與海員等了解該燈塔建造與運作之相關細節。這也再次凸顯出東椗島燈塔在全球航運網絡與資源交換體系中所佔據的節點角色。 東椗島燈塔除了指引廈門港的南方航路之外,並負有銜接臺灣海峽引導各燈,使燈鏈延續之責。由香港、廣東一帶往廈門的來往船隻,均需經過東椗島,可見該燈塔及其位置之重要性。 在燈塔興建完成後,其管理與維護工作由海關總稅務司負責,實際的看管與例行運作派遣外籍燈塔守看管。關於燈塔看守人員的選拔問題,總稅務司赫德最初並無聘任專人的想法。依據赫德留下的備忘錄檔案,其原始構想是由任職於海關的鈐字手(Tidewaiter, 稽查員)以輪流調派的方式擔任此職務。但考量到燈器操作、養護與維修方面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經驗,此一構想很快便被放棄。最終,赫德決定開設專任的燈塔守職缺,並在初期由歐洲直接招聘有相關經驗的人員前來中國赴任。這批中國最早的專業燈塔看守員,若非曾經任職於燈塔營造相關的事業體系,就是或多或少擁有沿海燈塔、燈船的工作經驗。除了基本的看守燈塔之外,他們還必須學習燈塔各項軟硬體設備的管理、設備的清潔保養、簡易的燈具修護,以及定時紀錄氣象資訊等。赫德認為中國籍員工雖然尚稱刻苦耐勞,但在專業知識與經驗等方面於管理維護近代式燈塔之所需仍有極大落差,因此並不適合交付此等重要責任。惟聘請歐美守塔員,將會大幅增加人事成本,這一點也將會對海關的財政帶來沈重的負荷。然而此一決定也可看出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事務的高度重視。 東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興建於島頂之平坦之處,建築基地呈梯形。燈塔立於基地西南端,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塗黑漆,是中國最早以磚砌構築的黑色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塔頂燈器室為鑄鐵製。第一代燈器採用折光鏡系統的頭等透鏡四芯燈頭定光燈,以植物油點燃,每半分鐘閃光一次,分別發出1975燭光與28800燭光的白光,並有鑄鐵霧砲兩門。光緒25 年(1899),在更換六芯燈頭煤油壓力燈後,燈塔亮度提升18%。民國2年(1913),換裝85mm汽化燈,並加裝白熾紗罩,將定光與閃光的亮度分別提升到7500與111000燭光。民國6年(1917)夏季,東椗島燈塔在颱風中受損;民國7年(1918)2月,南澳大地震在中國東南沿海引發海嘯,廈門、汕頭一帶受災嚴重,東椗島燈塔也再次遭到重創。但此時的歐洲正面臨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與戰後的重建,因此燈塔的整修乃是在全球航運與原料運輸網絡逐步恢復正常之後,才得以進行。隨著歐洲國家逐步從一戰帶來的損耗中恢復,由歐洲職員為主要組成份子的中國海關也開始逐步推動中國沿海燈塔的設備更新與升級計畫。藉此機會,東椗島燈塔在民國12年(1923)進行了全面的檢修工作,隨後並決定換裝新式燈器,以替代在光緒27年(1901)時即已被認為過於老舊的初代燈器。 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應是在民國14至15年(1925-1926)透過中國海關駐倫敦辦公室採購,最後由法國的Barbier, Bénard et Turenne公司擊敗初代燈器的生產者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獲得此次新燈器的設計製造工作。此次安裝在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採用旋轉鏡機,照度可達400000燭光,較前代的118000燭光明亮許多,且操作上十分便利,受到當時署理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易紈士(Arthur H. F. Edwards)讚賞。民國16年(1927)9月26日的新燈啟用儀式,邀請了許多高階官員前來觀禮,包括各國駐廈門使節團、廈門的警政首長,以及國民革命軍漳廈海軍警備司令兼廈門市政督辦林國賡等。當晚六點,東椗島燈塔新燈正式啟用,法國駐廈門領事 Fernand Roy 與海關專員Albert Pichon皆認為此次東椗島燈塔的點燈儀式成功地宣揚並推廣了法國的工業與科技實力,值得欣喜。 二次大戰期間,燈塔遭盟軍轟炸,於民國31年(1942)停止發光。戰爭結束前夕,國民政府已開始針對沿海燈塔、航標等設施的損害情形與修復、重建需求預作構想,並與海關職員進行相關討論,其內容涉及人員訓練、設備維修、硬體採購等事項。二戰結束後,海關即針對沿海燈塔受到的戰爭損害進行了調查與盤點,並向國民政府提出報告並羅列修復相關建議。報告當中指出,東椗島燈塔受到的損害尚輕,狀態仍大致完好。民國38年(1949)國共內戰後,因東椗島具重要戰略位置,始有國軍駐紮,陸續於島上建築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並一度將原有之黑色塔身粉刷為白色。民國47年(1958),因八二三砲戰之故,東椗島燈塔再次停燈,惟燈器室的玻璃帷幕、頂端鐵罩等部分皆遭砲擊損毀。現宿舍及辦公室棟亦遭砲擊受損,後由駐島守軍修復。 依據東椗島燈塔工作日誌所載,砲戰結束後,我國政府以東椗島燈塔為香港至廈門、上海航路之重要安全指引,其毀損嚴重影響國際公共水域航行安全為由,向聯合國國際法庭提起訴訟,並要求北京政府支付相應的損害賠償。在二至三年的訴訟後,國際法庭判決我方勝訴,並要求北京方面須向我國支付賠償金,以作為燈塔修復之相應費用。該筆款項亦為其因發動八二三砲戰而付出的唯一一筆賠償款項。 民國60年(1971),東椗島燈塔之燈器改為電燈,並重新點燈運作,公稱光程達11.3浬,原有之兩門霧砲則已停止使用。同年,時任國防部參謀總長的賴名湯上將登島訪視,並書「地小貢獻大」五字贈予駐島守軍以作為其精神標語,其後該標語則被設置、再現於塔身西側。在「地小貢獻大」標語的下方則可見另一組該時期常見之標語「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塔身東側則有「中華民國萬歲」字樣與青天白日國徽。惟民國75 年(1986),金防部司令趙萬富訪視東椗島慰問駐軍時,指示官兵將塔身西側的兩組標語進行上下位置的對調:即將「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移至上方,「地小貢獻大」則改至下方。 燈塔附屬建物部分,宿舍及辦公室等設施建於基地東北端,為單層、中廊式磚造建物,外牆塗白漆。民國47年(1958)因 823砲戰受損後,改建為鐵皮斜屋頂,後於73年(1984)再度改建為RC構造。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原由財政部關務署管理,民國 102年(2013)移撥交通部航港局,設置金門辦公室,管理東椗島及北椗島燈塔,編制主任1人,技工4人。燈塔及附屬設施由 1名技工看守,負責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以維持燈塔之正常運作。其餘人員於金門辦公室值勤,每15天登島換班一次。
評定基準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東椗島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之樞紐位置,周邊海域海象複雜、暗礁眾多。為確保航行安全,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於規劃東南沿海燈塔建設計畫時,最早確定興建東椗島燈塔。燈塔竣工於清同治10年(1871),為閩粵臺三地最早竣工之近代燈塔。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與19世紀時以歐美國家為中心所建構出的全球航運貿易網絡密切相關。 塔身之門額上方設置署有燈塔駐地工程師畢士壁(A. M. Bisbee)、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rge Hughes)之名與建立年代1871之銘文以紀其功,為清代燈塔建築上首次出現的紀念性表現手法,標誌近代東亞航運觀念及設施現代化的起點,更是西方人直接介入官方設施的早期範例。 東椗島燈塔是臺澎金馬地區中,少數非建立於日本殖民史脈絡下的近代燈塔建築,見證東亞海域的近代史彼此連結的關係,具高度歷史價值及重要性。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 東椗島燈塔作為19世紀興建的功能性建築,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皆依據工業革命後科學發展與海上貿易網絡而建。除燈塔外,並構築辦公、居住、儲水池、井口及庫房等機能取向之附屬建築,形成符合近代物質與科技文明的特殊類型生活場所。 歷經過數次天災、戰爭及戰後軍方進駐,建物雖有毀損或增改建,然燈塔主體與附屬建築仍保有19世紀的原始建材、裝飾細節與特色。整體而言,東椗島燈塔及附屬建築群保存完整,其黑色塔身推測為增加航行辨識度而有別於其他燈塔的顏色選擇,為中國東南沿海近代燈塔首例,亦為臺澎金馬三座現存清代海關所建的磚造燈塔之一。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東椗島燈塔見證近代中國在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影響下,逐步納入全球航運與國際貿易體系的歷程。興建期間由廈門海關稅務司提供行政與財務支援,並就近採用當地建材及工匠,故建築構造、形式與裝飾細節展現近代西方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傳統紅磚構造之閩洋折衷特色,為近代燈塔最具獨特性的案例之一,並為19世紀磚造燈塔建築之典範。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之指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東碇段7、8、9地號
經度118.2384
緯度24.159269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jpg
name: : unnamed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40315000002
外觀特徵1.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黑漆。燈塔門額上方設有監造人畢士壁(Aelius Marcellus Bisbee)署名,以及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 Hughes)的職銜及姓名及興建年代之勒石,為全國第一座設置監造者姓名及年代、並崁入塔身之勒石。民國62年(1973)前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登島慰勞官兵,留下題字「地小貢獻大」,後將題字以泥塑方式塑於塔身,塔身另塑「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中華民國萬歲」精神標語及國徽標誌。 2.宿舍及辦公室棟:單層、雙坡斜屋頂建築,屋身為磚砌構造,外牆塗白漆。屋頂於民國73年(1984)改建為RC造、平頂形式。建築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有多層線腳,窗戶有窗楣,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駐地官兵亦陸續建置標語,以鼓舞士氣。如:正立面的「忠誠精實」,以及辦公室入口之「那堪大陸同胞淪於水火、且看東碇健兒還我河山」聯對乃為民國75年(1986)駐島連長林健華構思、書寫。 3.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建物位於宿舍及辦公室棟之東側,現為軍方使用的廚房功能。由屋頂的煙囪推測這棟建物原應為守塔人之居住、起居空間。建物為磚砌構造,採丁順砌法。外部牆面以油漆塗刷迷彩紋樣和白漆,周邊有多棟新建建物及鐵皮構造增建。 4.廁所棟:建物以紅磚砌成,正立面外牆塗刷迷彩紋樣,二側及屋頂以鐵皮包裹。廁所棟左右二側與圍牆相連,左右及後方牆面為圍牆之延伸。 5.儲水池及井口:儲水池表面現為混凝土覆蓋,長11.2公尺,寬4.8公尺,表面設置2處汲水口,以紅磚砌成圓形井口。 6.磚造庫房:燈塔旁側二棟庫房等亦均為磚造建築,呈現早期西式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紅磚構造之混構技法。 磚造庫房1位於燈塔東南側,正立面外牆塗刷綠色系迷彩紋樣,背立面外牆有近代水泥修補痕跡,門扇多以更換為鋁門和木門,僅保有一處百葉窗構件。磚造庫房2位於燈塔西南側,內外牆皆塗刷白漆,共分隔為三間,每間各有一門,但以更換為鋁門,無窗。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2階。 7.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早期紅磚鋪面連接主要建築之步道以長方形紅磚鋪設,建築物周邊以正方形尺磚鋪設。磚砌表面風化或破裂,有部分水泥修痕跡。 8.圍牆:圍牆分上、下二部分:下半部以亂石砌成,上半部為磚砌,外部抹水泥,設有防禦用射口。牆面以灰漿及水泥塗刷,表面另以油漆繪製迷彩紋樣,並設置泥塑精神標語。 9.霧砲:2門霧砲於設置圍牆北側入口外,現已停用。霧砲雖為燈塔原有設施,目前尚無法確認現座落位置是否為原使用位置。
室內特徵1. 燈塔:塔內璧面塗白漆。燈塔中央為重錘室,外部為八邊形柱體,內部設置鑄鐵製的空心柱,重錘現已佚失。旋梯與塔身壁面連接,以花崗石條崁入磚構牆身、疊壘砌成,通往上層燈器室及修復平臺,扶手以鐵件製成。由內部觀察可見燈塔分層之處,牆身周身嵌入花崗石條,形成一圈穩固牆體之嵌條。燈塔中段設有樓板,以二層不同材質組成:表層鋪設傳統六角尺磚,鄰接階梯處為花崗石條及石板;下層為磚砌組成;樓板梯間開口處,外部以鑄鐵鐵皮包覆,並以鉚釘固定。 2. 宿舍及辦公室棟: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4階。內部空間現為燈塔辦公室、燈塔管理員寢室及軍方使用之圖書館,其中燈塔管理員寢室內部仍留有壁爐一座,雖已停用,但保存完整,並可由此推測原屋頂應設有煙囪構造。 3.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內部空間已經改建,現為軍方使用之廚房。 4. 廁所棟:現為航港局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5. 儲水池及井口:由井口向內部觀察,汲水井口上半部為磚砌,表面抹灰漿,下半部以花崗石板組砌。 6. 磚造庫房1:現為東碇守備隊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7. 磚造庫房2:現為航港局使用,內部堆放雜物。
使用情形燈塔、磚造庫房2、廁所棟由交通部航港局使用及管理維護;宿舍及辦公室為航港局與東碇守備隊共用;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儲水池及井口、磚造庫房1、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圍牆、霧砲由東碇守備隊使用及管理維護。
現狀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儲水池、磚造庫房因持續使用中,由交通部航港局及金防部東碇守備隊定期維護,結構現況大致良好,建築內外部定期粉刷,以致油漆層層堆疊,難以觀察構造現況。燈塔二層地坪以六邊形紅磚組成,表面髒污,有風化白華現象。燈塔塔頂燈器室油漆層堆疊,表面塗層起鼓、剝落;鑄鐵燈罩鏽蝕,並以新製鋼材加固。 宿舍及辦公室棟屋頂已改建為RC構造,室內牆體近屋頂處有多處橫向開裂,面漆亦有剝落狀況。 磚砌庫房1現為軍方使用,外牆塗刷迷彩紋樣油漆,部分門窗佚失,僅保留一扇百頁門窗。部分磚砌牆面受損,紅磚破損剝落。磚砌庫房2為交通部航港局所使用之庫房,內部堆放大量雜物,屋頂RC構造剝落,牆體變形、開裂。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330026021號
公告日期: : 2024-03-15 15:20:23.363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3-15/33ab53fd-91a5-42b8-aad6-dabb3bbc049d/東椗_-公告用印後PDF(黑白).pdf
repImgId254038
案件編號: 20240315000002
個案名稱: 東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一、東椗島島名由來 東椗島,近代又稱東碇島,位於金門南方海域,距金門水頭港約 28.8公里,經緯度為北緯24°09' 41.6"、東經118°14' 02.0",面積約0.016平方公里,是金門縣境之極南點。該島嶼之命名源自廈門民間對當地地理形勢的認識與想像。依據這套說法,廈門島形同一艘大船,而位於其北、東、南三側的三座小島則頗似固定船身之「椗」(即船錨)。因此,相對位置在廈門東偏南側的此島,即被稱為「東椗」。東椗島最遲在晚明至清初已可見於史料之中如17世紀的《熱蘭遮城日誌》、和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初期,南明江日昇所撰寫的《台灣外紀》。在18世紀晚期(1787-1801)繪製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中亦明確標記出東椗島之存在。惟清《金門志》卻出現「南椗在金門城南」一語。或因該島位於金門城城池之南,故在以金門島為中心的書寫中便依此觀點而將該島指稱為「南椗」。推測當時可能存在「東椗」與「南椗」二名混用之情形。清代時,廈門成為重要通商港口。清道光22年(1842)廈門開港後,位於廈門海域之東偏南的東椗島,更成為廈門港出港後之重要標的。依據道光23年(1843)的〈Sailing Directions for the Coast of China〉中指出:「從南往廈門方向靠近,Chapel Island,中國人稱為Tungting東椗」。因此,東椗島名稱應是以廈門為中心之描述而來,西方人則將該島命名為Chapel Island。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性,同治10年(1871)建置「東椗島燈塔」於此。民國以後,政府以東碇取代東椗,成為目前正式的島名。但燈塔名稱則沿用椗字不變。 二、文獻中之東椗島概述 依據民國22年(1933)《中國沿海燈塔誌》中指出,東椗島以玄武岩構成,斜坡峭壁直達海濱,僅有島頂有狹窄平地,島之西南端有一處洞穿島身之窟穴,地形險峻,樹木無法生長,亦不適於人居。週邊海域為重要漁場,每年六至八月為魚汛期間,常有漁船在此海域捕撈。此外,作者指出東椗島的英文名稱雖為 Chapel Island,但整座島嶼並無一處可使人聯想到教堂或是禮拜堂。 20年代(1930s)的東椗島上似乎仍可見到一些防禦工事的遺跡。根據地方傳聞,這些是鄭成功軍隊所構築的防禦建築,頂端還設有烽火台與信標等,用以對廈門城警告可能來臨的軍事攻擊行動。但作者認為,這些遺構看來歷史並非如此悠久,有可能是鴉片戰爭期間,清軍為了抵抗英國艦隊而在此建造。班氏有此推論並非於史無據,事實上在曾於鴉片戰爭中擔任工兵團(Royal Engineers)助理軍需官(Assistant Quartermaster General)的Maj Mark S. Bell 留下的鴉片戰爭紀錄中,便曾指出當英軍在閩浙之役勝利後,艦隊即是在東椗島會合整隊並繼續向華北進發。因此,東椗島確實有可能在這場戰役中扮演過防衛據點的角色。 三、燈塔歷史概述 清道光22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協議開放五口通商,廈門遂成為重要貿易商港,往來船隻數量激增。然而,閩省沿海與台灣海峽一帶海象複雜、暗礁眾多,對於往來船隻而言危險性極高。因此,在近代助航設施引進中國前,此一地區即存在許多引航用之地標,如今日仍存在的濱海望樓、石塔等皆屬此類。但由於在傳統上,中國沿海航運多以日間航行為主,夜間導航的需求不多,因此並沒有設立燈塔的強烈需求。即便今日我們知道在當時確實存部分在夜晚以火光來引導或警示行船人的設施,但其多半為民間或寺院自行設置運作,政府官員極少介入相關事宜,同時也沒有系統性建置此類設備的計畫。此一傳統社會的慣行,到了開放五口通商後、大型遠洋輪船頻繁往來進出的19世紀中期,顯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東亞地區貿易航線網絡的需求。因此,在咸豐8年(1858)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英法代表便特別要求中國政府必須要在各通商口岸周邊建立燈塔、浮標等助航設施,以確保船隻在中國沿海航行上的安全。 為了因應此種全新的需求與工作項目,清廷必須要為其安排相應的規劃與執行機構。但不論是傳統王朝的官僚建制、或是熟讀儒學經典的典型中國政治菁英,都難以勝任必須掌握近代航海、光學、建築等技術的燈塔營造工作。於是,此項業務就被委由咸豐3年(1853)之後逐漸常態化、建制化,並由西方人士組織與運作的新式海關來負責。中國原本即有在朝貢體系下負責船舶與稅收管理的海關,但這些傳統的「常關」運作效能往往不彰,稅金的課徵也常無定制,造成外籍商人諸多不滿。咸豐3年(1853),一個名為「小刀會」的祕密結社呼應太平天國的行動,發動突襲佔領上海縣城,造成管理西方船舶與稅務的江海關癱瘓。當時在上海設有租界的英、法、美三國領事為了維繫貿易的進行與進出口相關制度的穩定,決定自籌以近代西方海關為範本的新式海關,並在地方官員的同意下取代了原有的「常關」,成為上海主要的關務與港務組織,也被稱為「新關」。由於新關的管理與運作效率、乃至於徵稅的能力皆優於原有的常關,因此在北京的認可之下,其組織逐漸擴大並且遍及每個貿易口岸。在外籍總稅務司的帶領下,新式海關也成為推動中國與西方體制、技術接軌的重要單位之一。這個特殊的歷史脈絡也讓中國成為世界唯一以海關作為燈務主管單位的特例。 同治2年(1863),在中國海關任職最久、影響最深遠的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正式上任,並且很快地就把在中國沿海要地建立西式現代燈塔與其他助航設施納入海關的重要工作計畫中。惟在其就任之初,相關業務並沒有明確、充足的財源,因此赫德僅能以調查、規劃、人事等業務方面著手。直到同治7年(1868),赫德取得北京政府的許可,獲得西方國家商船繳交之「船鈔」(即噸稅,為海關對外籍船舶依其噸位徵收之稅費)之使用權(初為總額之1/10,後提高為7/10)後,中國沿海燈塔的營造案才獲得穩定的財源,並且得以真正開始進行具體的設計與興建作業。因此,於19世紀末接任大清海關總營造司(Engineer-in-Chief),負責沿海燈塔規劃建造事宜的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認為,中國的燈塔與航標相關事業從嚴格的意義來說應是自同治8年(1869)始。即便如此,在海關總稅務司仍忙於尋覓與籌措財源的同治4至7年間(1865-1868),赫德實際上已經對於中國沿海建置燈塔等助航設施的相關工作進行需求評估,並開始投入前置作業的整備。因此,當海關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確立由船鈔作為經費來源後,各部門工作人員便得以立刻投入具體的燈塔、燈船、浮標設置及更新工程之中。 此時,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建置工作的規劃是依照通商、通航需求的優先順序,區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工作主要目標是針對已經成為中西貿易最大口岸的上海周邊進行設施整備;第二階段則是以海況多變、礁汕繁多、危險性極高的台灣海峽與福建沿海為主要對象;第三階段則是進一步擴大助航設施的設置地點與涵蓋範圍。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隨著財源逐步到位,各通商口岸的總巡辦、海岸工務段巡察司,以及工程師團隊也紛紛開始著手進行第一階段工作。同治8年(1869),作為沿海燈塔事務總籌的首任海事稅務司福布斯(Capt. Charles Stewart Forbes)完成了在歐洲的考察與研究工作,正式赴中國就任。在抵達中國後,福布斯即開始進行各個燈塔預定地的現勘,具體的燈塔興建工程則是依照他的紀錄與彙報,由總稅務司赫德做最後決定與下達指令。恰在不久之前,多份以西方讀者為主的報刊以及英國殖民相關部門內部的檔案皆指出,東椗島周邊海域危險性高,且是進入廈門港的南方門戶,亟需設立一座新式燈塔,以確保航運安全與商業利益。或許是在這樣的需求之下,東椗島成為赫德的第二階段燈塔設置計畫中最早被提出的設置地點之一。 在同治9年(1870)之前,赫德已開始針對其第二階段計畫安排相應的工作人力。其中負責東椗島燈塔規劃與建造的駐地工程師,原為法籍建築師Jules Lescasse,但其在到任後數個月內便棄職離開中國。為了延續東椗島燈塔的工程,赫德改派原先負責考察中國東南沿海形勢與燈務需求的Greene接手相關業務。但不久後,Greene又因父喪而離職返歐。至此,赫德曾無奈表示「若負責中國南部工務段的畢士璧(Aelius Marcellus Bisbee)無法前來接手此項任務,在我們能夠找到新的燈塔工程師之前,東椗島燈塔的計畫恐怕必須先擱置了。」但赫德所憂慮之事並未發生,畢士璧最終同意承接東椗島燈塔未竟之工作。然而,在人事問題終告解決後,燈塔興建工程又遭遇到其他的障礙:氣候問題。依據赫德在同治9年(1870)6月訪視東南沿海與台灣的關務、港務進展時寫給海關職員威妥瑪(Wade)的書信所述,當時東椗島燈塔的興建工程才剛開始不久。此時,燈塔所需用的燈器也已經向英國張氏兄弟公司完成訂購, 英方除了保證產品品質外,也許諾在燈器出口到中國之前將會經過英國領港公會總監、當時英國知名的燈塔工程師James Douglass檢驗與認證,確保這批中國最早的近代燈塔能夠運作順利無礙。但同年9月之後,由於天候與海象惡劣,東椗島燈塔的工程不得不暫時停工,直到同治10年(1871)的6月才再次復工。 為此,當燈塔工程於同治10年(1871)年末告竣,時任廈門海關稅務司的休士(George Hughes)便在塔身上設置了一方署有畢士璧之名的勒石以紀其功。此種在燈塔門額上方刻寫、銘記燈塔創建者的做法,在中國實以東椗島燈塔為首例。同治10年(1871)11月15日,東椗島燈塔正式點燈開始運作。依照該時代之慣例,東椗島燈塔完工前後,中國海關也陸續在多個西文報刊上發布相關公告,以供航運公司與海員等了解該燈塔建造與運作之相關細節。這也再次凸顯出東椗島燈塔在全球航運網絡與資源交換體系中所佔據的節點角色。 東椗島燈塔除了指引廈門港的南方航路之外,並負有銜接臺灣海峽引導各燈,使燈鏈延續之責。由香港、廣東一帶往廈門的來往船隻,均需經過東椗島,可見該燈塔及其位置之重要性。 在燈塔興建完成後,其管理與維護工作由海關總稅務司負責,實際的看管與例行運作派遣外籍燈塔守看管。關於燈塔看守人員的選拔問題,總稅務司赫德最初並無聘任專人的想法。依據赫德留下的備忘錄檔案,其原始構想是由任職於海關的鈐字手(Tidewaiter, 稽查員)以輪流調派的方式擔任此職務。但考量到燈器操作、養護與維修方面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經驗,此一構想很快便被放棄。最終,赫德決定開設專任的燈塔守職缺,並在初期由歐洲直接招聘有相關經驗的人員前來中國赴任。這批中國最早的專業燈塔看守員,若非曾經任職於燈塔營造相關的事業體系,就是或多或少擁有沿海燈塔、燈船的工作經驗。除了基本的看守燈塔之外,他們還必須學習燈塔各項軟硬體設備的管理、設備的清潔保養、簡易的燈具修護,以及定時紀錄氣象資訊等。赫德認為中國籍員工雖然尚稱刻苦耐勞,但在專業知識與經驗等方面於管理維護近代式燈塔之所需仍有極大落差,因此並不適合交付此等重要責任。惟聘請歐美守塔員,將會大幅增加人事成本,這一點也將會對海關的財政帶來沈重的負荷。然而此一決定也可看出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事務的高度重視。 東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興建於島頂之平坦之處,建築基地呈梯形。燈塔立於基地西南端,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塗黑漆,是中國最早以磚砌構築的黑色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塔頂燈器室為鑄鐵製。第一代燈器採用折光鏡系統的頭等透鏡四芯燈頭定光燈,以植物油點燃,每半分鐘閃光一次,分別發出1975燭光與28800燭光的白光,並有鑄鐵霧砲兩門。光緒25 年(1899),在更換六芯燈頭煤油壓力燈後,燈塔亮度提升18%。民國2年(1913),換裝85mm汽化燈,並加裝白熾紗罩,將定光與閃光的亮度分別提升到7500與111000燭光。民國6年(1917)夏季,東椗島燈塔在颱風中受損;民國7年(1918)2月,南澳大地震在中國東南沿海引發海嘯,廈門、汕頭一帶受災嚴重,東椗島燈塔也再次遭到重創。但此時的歐洲正面臨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與戰後的重建,因此燈塔的整修乃是在全球航運與原料運輸網絡逐步恢復正常之後,才得以進行。隨著歐洲國家逐步從一戰帶來的損耗中恢復,由歐洲職員為主要組成份子的中國海關也開始逐步推動中國沿海燈塔的設備更新與升級計畫。藉此機會,東椗島燈塔在民國12年(1923)進行了全面的檢修工作,隨後並決定換裝新式燈器,以替代在光緒27年(1901)時即已被認為過於老舊的初代燈器。 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應是在民國14至15年(1925-1926)透過中國海關駐倫敦辦公室採購,最後由法國的Barbier, Bénard et Turenne公司擊敗初代燈器的生產者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獲得此次新燈器的設計製造工作。此次安裝在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採用旋轉鏡機,照度可達400000燭光,較前代的118000燭光明亮許多,且操作上十分便利,受到當時署理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易紈士(Arthur H. F. Edwards)讚賞。民國16年(1927)9月26日的新燈啟用儀式,邀請了許多高階官員前來觀禮,包括各國駐廈門使節團、廈門的警政首長,以及國民革命軍漳廈海軍警備司令兼廈門市政督辦林國賡等。當晚六點,東椗島燈塔新燈正式啟用,法國駐廈門領事 Fernand Roy 與海關專員Albert Pichon皆認為此次東椗島燈塔的點燈儀式成功地宣揚並推廣了法國的工業與科技實力,值得欣喜。 二次大戰期間,燈塔遭盟軍轟炸,於民國31年(1942)停止發光。戰爭結束前夕,國民政府已開始針對沿海燈塔、航標等設施的損害情形與修復、重建需求預作構想,並與海關職員進行相關討論,其內容涉及人員訓練、設備維修、硬體採購等事項。二戰結束後,海關即針對沿海燈塔受到的戰爭損害進行了調查與盤點,並向國民政府提出報告並羅列修復相關建議。報告當中指出,東椗島燈塔受到的損害尚輕,狀態仍大致完好。民國38年(1949)國共內戰後,因東椗島具重要戰略位置,始有國軍駐紮,陸續於島上建築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並一度將原有之黑色塔身粉刷為白色。民國47年(1958),因八二三砲戰之故,東椗島燈塔再次停燈,惟燈器室的玻璃帷幕、頂端鐵罩等部分皆遭砲擊損毀。現宿舍及辦公室棟亦遭砲擊受損,後由駐島守軍修復。 依據東椗島燈塔工作日誌所載,砲戰結束後,我國政府以東椗島燈塔為香港至廈門、上海航路之重要安全指引,其毀損嚴重影響國際公共水域航行安全為由,向聯合國國際法庭提起訴訟,並要求北京政府支付相應的損害賠償。在二至三年的訴訟後,國際法庭判決我方勝訴,並要求北京方面須向我國支付賠償金,以作為燈塔修復之相應費用。該筆款項亦為其因發動八二三砲戰而付出的唯一一筆賠償款項。 民國60年(1971),東椗島燈塔之燈器改為電燈,並重新點燈運作,公稱光程達11.3浬,原有之兩門霧砲則已停止使用。同年,時任國防部參謀總長的賴名湯上將登島訪視,並書「地小貢獻大」五字贈予駐島守軍以作為其精神標語,其後該標語則被設置、再現於塔身西側。在「地小貢獻大」標語的下方則可見另一組該時期常見之標語「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塔身東側則有「中華民國萬歲」字樣與青天白日國徽。惟民國75 年(1986),金防部司令趙萬富訪視東椗島慰問駐軍時,指示官兵將塔身西側的兩組標語進行上下位置的對調:即將「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移至上方,「地小貢獻大」則改至下方。 燈塔附屬建物部分,宿舍及辦公室等設施建於基地東北端,為單層、中廊式磚造建物,外牆塗白漆。民國47年(1958)因 823砲戰受損後,改建為鐵皮斜屋頂,後於73年(1984)再度改建為RC構造。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原由財政部關務署管理,民國 102年(2013)移撥交通部航港局,設置金門辦公室,管理東椗島及北椗島燈塔,編制主任1人,技工4人。燈塔及附屬設施由 1名技工看守,負責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以維持燈塔之正常運作。其餘人員於金門辦公室值勤,每15天登島換班一次。
評定基準: 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東椗島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之樞紐位置,周邊海域海象複雜、暗礁眾多。為確保航行安全,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於規劃東南沿海燈塔建設計畫時,最早確定興建東椗島燈塔。燈塔竣工於清同治10年(1871),為閩粵臺三地最早竣工之近代燈塔。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與19世紀時以歐美國家為中心所建構出的全球航運貿易網絡密切相關。 塔身之門額上方設置署有燈塔駐地工程師畢士壁(A. M. Bisbee)、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rge Hughes)之名與建立年代1871之銘文以紀其功,為清代燈塔建築上首次出現的紀念性表現手法,標誌近代東亞航運觀念及設施現代化的起點,更是西方人直接介入官方設施的早期範例。 東椗島燈塔是臺澎金馬地區中,少數非建立於日本殖民史脈絡下的近代燈塔建築,見證東亞海域的近代史彼此連結的關係,具高度歷史價值及重要性。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 東椗島燈塔作為19世紀興建的功能性建築,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皆依據工業革命後科學發展與海上貿易網絡而建。除燈塔外,並構築辦公、居住、儲水池、井口及庫房等機能取向之附屬建築,形成符合近代物質與科技文明的特殊類型生活場所。 歷經過數次天災、戰爭及戰後軍方進駐,建物雖有毀損或增改建,然燈塔主體與附屬建築仍保有19世紀的原始建材、裝飾細節與特色。整體而言,東椗島燈塔及附屬建築群保存完整,其黑色塔身推測為增加航行辨識度而有別於其他燈塔的顏色選擇,為中國東南沿海近代燈塔首例,亦為臺澎金馬三座現存清代海關所建的磚造燈塔之一。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東椗島燈塔見證近代中國在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影響下,逐步納入全球航運與國際貿易體系的歷程。興建期間由廈門海關稅務司提供行政與財務支援,並就近採用當地建材及工匠,故建築構造、形式與裝飾細節展現近代西方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傳統紅磚構造之閩洋折衷特色,為近代燈塔最具獨特性的案例之一,並為19世紀磚造燈塔建築之典範。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之指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東碇段7、8、9地號
經度: 118.2384
緯度: 24.159269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jpg
name: : unnamed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40315000002
外觀特徵: 1.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黑漆。燈塔門額上方設有監造人畢士壁(Aelius Marcellus Bisbee)署名,以及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 Hughes)的職銜及姓名及興建年代之勒石,為全國第一座設置監造者姓名及年代、並崁入塔身之勒石。民國62年(1973)前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登島慰勞官兵,留下題字「地小貢獻大」,後將題字以泥塑方式塑於塔身,塔身另塑「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中華民國萬歲」精神標語及國徽標誌。 2.宿舍及辦公室棟:單層、雙坡斜屋頂建築,屋身為磚砌構造,外牆塗白漆。屋頂於民國73年(1984)改建為RC造、平頂形式。建築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有多層線腳,窗戶有窗楣,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駐地官兵亦陸續建置標語,以鼓舞士氣。如:正立面的「忠誠精實」,以及辦公室入口之「那堪大陸同胞淪於水火、且看東碇健兒還我河山」聯對乃為民國75年(1986)駐島連長林健華構思、書寫。 3.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建物位於宿舍及辦公室棟之東側,現為軍方使用的廚房功能。由屋頂的煙囪推測這棟建物原應為守塔人之居住、起居空間。建物為磚砌構造,採丁順砌法。外部牆面以油漆塗刷迷彩紋樣和白漆,周邊有多棟新建建物及鐵皮構造增建。 4.廁所棟:建物以紅磚砌成,正立面外牆塗刷迷彩紋樣,二側及屋頂以鐵皮包裹。廁所棟左右二側與圍牆相連,左右及後方牆面為圍牆之延伸。 5.儲水池及井口:儲水池表面現為混凝土覆蓋,長11.2公尺,寬4.8公尺,表面設置2處汲水口,以紅磚砌成圓形井口。 6.磚造庫房:燈塔旁側二棟庫房等亦均為磚造建築,呈現早期西式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紅磚構造之混構技法。 磚造庫房1位於燈塔東南側,正立面外牆塗刷綠色系迷彩紋樣,背立面外牆有近代水泥修補痕跡,門扇多以更換為鋁門和木門,僅保有一處百葉窗構件。磚造庫房2位於燈塔西南側,內外牆皆塗刷白漆,共分隔為三間,每間各有一門,但以更換為鋁門,無窗。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2階。 7.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早期紅磚鋪面連接主要建築之步道以長方形紅磚鋪設,建築物周邊以正方形尺磚鋪設。磚砌表面風化或破裂,有部分水泥修痕跡。 8.圍牆:圍牆分上、下二部分:下半部以亂石砌成,上半部為磚砌,外部抹水泥,設有防禦用射口。牆面以灰漿及水泥塗刷,表面另以油漆繪製迷彩紋樣,並設置泥塑精神標語。 9.霧砲:2門霧砲於設置圍牆北側入口外,現已停用。霧砲雖為燈塔原有設施,目前尚無法確認現座落位置是否為原使用位置。
室內特徵: 1. 燈塔:塔內璧面塗白漆。燈塔中央為重錘室,外部為八邊形柱體,內部設置鑄鐵製的空心柱,重錘現已佚失。旋梯與塔身壁面連接,以花崗石條崁入磚構牆身、疊壘砌成,通往上層燈器室及修復平臺,扶手以鐵件製成。由內部觀察可見燈塔分層之處,牆身周身嵌入花崗石條,形成一圈穩固牆體之嵌條。燈塔中段設有樓板,以二層不同材質組成:表層鋪設傳統六角尺磚,鄰接階梯處為花崗石條及石板;下層為磚砌組成;樓板梯間開口處,外部以鑄鐵鐵皮包覆,並以鉚釘固定。 2. 宿舍及辦公室棟: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4階。內部空間現為燈塔辦公室、燈塔管理員寢室及軍方使用之圖書館,其中燈塔管理員寢室內部仍留有壁爐一座,雖已停用,但保存完整,並可由此推測原屋頂應設有煙囪構造。 3.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內部空間已經改建,現為軍方使用之廚房。 4. 廁所棟:現為航港局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5. 儲水池及井口:由井口向內部觀察,汲水井口上半部為磚砌,表面抹灰漿,下半部以花崗石板組砌。 6. 磚造庫房1:現為東碇守備隊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7. 磚造庫房2:現為航港局使用,內部堆放雜物。
使用情形: 燈塔、磚造庫房2、廁所棟由交通部航港局使用及管理維護;宿舍及辦公室為航港局與東碇守備隊共用;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儲水池及井口、磚造庫房1、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圍牆、霧砲由東碇守備隊使用及管理維護。
現狀: 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儲水池、磚造庫房因持續使用中,由交通部航港局及金防部東碇守備隊定期維護,結構現況大致良好,建築內外部定期粉刷,以致油漆層層堆疊,難以觀察構造現況。燈塔二層地坪以六邊形紅磚組成,表面髒污,有風化白華現象。燈塔塔頂燈器室油漆層堆疊,表面塗層起鼓、剝落;鑄鐵燈罩鏽蝕,並以新製鋼材加固。 宿舍及辦公室棟屋頂已改建為RC構造,室內牆體近屋頂處有多處橫向開裂,面漆亦有剝落狀況。 磚砌庫房1現為軍方使用,外牆塗刷迷彩紋樣油漆,部分門窗佚失,僅保留一扇百頁門窗。部分磚砌牆面受損,紅磚破損剝落。磚砌庫房2為交通部航港局所使用之庫房,內部堆放大量雜物,屋頂RC構造剝落,牆體變形、開裂。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330026021號
公告日期: : 2024-03-15 15:20:23.363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3-15/33ab53fd-91a5-42b8-aad6-dabb3bbc049d/東椗_-公告用印後PDF(黑白).pdf
repImgId: 254038

# 燈塔 於 文資局古蹟 - 2

案件編號20201115000001
個案名稱東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東椗島位於金門料羅灣、福建廈門灣的外洋水道上,地理位置重要,更在《中英天津條約》後,英國籍官員主導了中國海關相關事務,故中國海關於清同治10年(1871)於島上興建燈塔,此座燈塔為廈門海域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其功用為指示船隻由南駛入廈門,並銜接臺灣海峽引導各燈,使燈鏈延續,由香港、廣東一帶往廈門的來往船隻,均需經過東椗,可見燈塔及其位置之重要性。東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興建於島頂之平坦之處,建築基地呈梯形。燈塔立於基地西南端,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塗黑漆,是全國最早以磚砌的黑色燈塔。
評定基準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清代五口通商後,東椗島之地理位置可扼守金門料羅灣、福建廈門灣之間的外洋水道,中國海關於1871年(同治10年)於島上興建廈門海域的第一座西式燈塔,同年11月15日(同治10年10月3日)點燈,其功能為指引由南駛入廈門之船隻,並銜接臺灣海峽引導各燈,與北椗島合稱為「金門雙椗」,共同見證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福建沿海及臺灣海峽之航道管理之歷史。 東椗島燈塔由中國海關之英籍官員主導興建,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規劃設計,福州港務長兼海務稅務司畢士璧(Aelius Marcellus Bisbee, 1841-1901)監造,燈塔之門額上方留有其署名及興建年代之勒石,為全國首創、年代最早之燈塔碑記,紀錄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歷史,見證19世紀帝國主義及海外殖民之掠奪和擴張,中國關稅及海權受制於西方列強之重要象徵。 東椗島燈塔之營造技術引進西式工法,以鑄鐵及玻璃等西式建材,結合閩式建築之傳統建材,如紅磚、花崗石。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黑漆,頂端設置燈器、鑄鐵燈罩及修復平臺,是全國最早以磚砌建造的黑色燈塔。引進先進西式燈塔建築技術及照明、警示設備,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透鏡定光燈,並設置霧砲為警訊之用。為19世紀中末期清政府引入洋式現代燈塔與西式建築,並兼具早期氣象站之功能,為該年代最現代化之作,顯現東西方建築科學及技術之融合。 東椗島燈塔歷經清末列強掠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亂導致構件毀損,停燈近30年,於1971年復燈。1949年兩岸對峙與分裂後,東椗島因其重要戰略位置,國軍始駐守於此,築構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燈塔及附屬設施形成與國軍營舍共構之發展,延續重要邊陲島嶼之要塞特色,見證兩岸軍事對峙與守衛防禦之歷程,具高度歷史意義。1958年823砲戰期間,東椗島受共軍砲艇襲擊,燈塔原有玻璃帷幕受損。鑄鐵燈罩及修復平臺目前雖有鏽蝕。周邊附屬設施雖經歷整修及使用功能變更,但仍保有19世紀後期初建之建築形貌,具保存價值。 國軍進駐後,於燈塔週邊增設防禦設施及精神標語,可見其功能及重要性之轉變,塔身現仍留有前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於1971年所題之泥塑精神標語,呈現不同時期之營建技術之演變。 燈塔興建至今,已達150年之歷史,其營造技術引進西式工法,以磚、鑄鐵及玻璃等西式建材興建,並設置新式燈器及霧砲等設施。雖曾經歷多次整修、砲戰受損,及後續國軍進駐增建,但仍保有其19世紀後期初建之建築樣貌,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計畫及西式燈塔營造工程技術,具完整性及稀少性。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東碇段7、8、9地號
經度118.2341176097
緯度24.161387384426
主管機關名稱金門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1/ac8b7a89-7f4a-4539-947d-a028dc7039bd/東椗島燈塔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1/ac8b7a89-7f4a-4539-947d-a028dc7039bd/東椗島燈塔封面.jpg
name: : 東椗島燈塔封面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01115000001
外觀特徵1. 燈塔: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塗黑漆,塔頂燈罩及修復平臺為鑄鐵製,原有玻璃帷幕,現因毀損佚失。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透鏡定光燈,為增強燈器之效能,曾四度更新設備,現採用電燈,公稱光程達11.3浬。東椗島燈塔為廈門海域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亦是全國最早以磚砌的黑色燈塔。 2. 宿舍及辦公室: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有多層線角,窗戶有窗楣,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 3. 精神標語:民國62年(1973)前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登島慰勞官兵,留下題字「地小貢獻大」、「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及「中華民國萬歲」等標語,駐地官兵亦陸續於燈塔週邊建置標語,如:辦公室入口之「那堪大陸同胞淪於水火、且看東碇健兒還我河山」聯對,以鼓舞士氣。 4. 圍牆: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層塗黑漆,四面有窗。塔高19.2公尺,燈高69.2公尺。燈塔中央為重錘室,內部設置以鑄鐵製之空心柱,重錘現已佚失。旋梯通往上層燈器室及修復平臺,塔頂、燈室、欄杆皆以鑄鐵製成。塔頂原有玻璃燈罩,現已破損佚失。燈塔第二層之地坪以六角尺磚組成,為興建時之原物。
室內特徵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層塗黑漆,四面有窗。塔高19.2公尺,燈高69.2公尺。燈塔中央為重錘室,內部設置以鑄鐵製之空心柱,重錘現已佚失。旋梯通往上層燈器室及修復平臺,塔頂、燈室、欄杆皆以鑄鐵製成。塔頂原有玻璃燈罩,現已破損佚失。燈塔第二層之地坪以六角尺磚組成,為興建時之原物。
使用情形1. 燈塔、宿舍及辦公室由交通部航港局維持原使用功能。 2. 儲水池及井口、磚造庫房、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圍牆由陸軍金防部東碇守備隊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 燈塔二層地坪以六邊形紅磚組成,表面髒污,有風化白華現象。 2. 燈塔塔頂燈罩鏽蝕,並以新製鋼材加固。 3.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混凝土有開裂痕跡。 4. 籃球場之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現狀1. 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磚造庫房、儲水池現況大致良好。 2. 燈塔塔頂燈罩及燈具因防鏽需求,定期塗刷油漆,難以觀察細部現況。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2-325643#813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90083826號
公告日期: : 2020-10-08 16:36:55.686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52a171b1-f286-4754-95f0-a52c1c33faa1/東椗島燈塔 (1).jpg
2::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7d31b5f5-2717-4d48-a0e7-8c7e51495f49/東椗島燈塔 (2).jpg
3::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f6e26876-599e-4367-9570-4bb64a87b453/東椗島燈塔 (3).jpg
4::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ac52920a-ab9d-4431-90cd-3c740116c1b6/東椗島燈塔 (4).jpg
5::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7f9f048b-4406-482a-b990-c130adc911ac/東椗島燈塔 (5).jpg
6::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d5f2ea6d-a0af-41e6-9a6b-3e056944d865/東椗島燈塔 (6).jpg
7::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eaa23db0-825c-4d3d-b801-a34c921c7385/東椗島燈塔 (7).jpg
8::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763a950e-df76-4945-854a-4e0d217c133f/東椗島燈塔 (8).jpg
9::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b01b5e73-0694-4e9d-a45d-4d3a589e202d/東椗島燈塔 (9).jpg
10::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e3c35a24-0e48-4890-b664-28fb7c9ab2e0/東椗島燈塔 (10).jpg
11::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71a29e7e-3eff-4f3a-aaaf-e380b44d000b/東椗島燈塔 (11).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4-28/9c55e5ff-aad3-403d-b94f-35f854c1ba85/東椗島燈塔公告-109.10.8.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8/fc7cb977-c1c5-4c53-a83c-5084b7b622b0/東椗島登島地籍圖.png
repImgId174956
案件編號: 20201115000001
個案名稱: 東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東椗島位於金門料羅灣、福建廈門灣的外洋水道上,地理位置重要,更在《中英天津條約》後,英國籍官員主導了中國海關相關事務,故中國海關於清同治10年(1871)於島上興建燈塔,此座燈塔為廈門海域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其功用為指示船隻由南駛入廈門,並銜接臺灣海峽引導各燈,使燈鏈延續,由香港、廣東一帶往廈門的來往船隻,均需經過東椗,可見燈塔及其位置之重要性。東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興建於島頂之平坦之處,建築基地呈梯形。燈塔立於基地西南端,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塗黑漆,是全國最早以磚砌的黑色燈塔。
評定基準: 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 清代五口通商後,東椗島之地理位置可扼守金門料羅灣、福建廈門灣之間的外洋水道,中國海關於1871年(同治10年)於島上興建廈門海域的第一座西式燈塔,同年11月15日(同治10年10月3日)點燈,其功能為指引由南駛入廈門之船隻,並銜接臺灣海峽引導各燈,與北椗島合稱為「金門雙椗」,共同見證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福建沿海及臺灣海峽之航道管理之歷史。 東椗島燈塔由中國海關之英籍官員主導興建,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規劃設計,福州港務長兼海務稅務司畢士璧(Aelius Marcellus Bisbee, 1841-1901)監造,燈塔之門額上方留有其署名及興建年代之勒石,為全國首創、年代最早之燈塔碑記,紀錄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歷史,見證19世紀帝國主義及海外殖民之掠奪和擴張,中國關稅及海權受制於西方列強之重要象徵。 東椗島燈塔之營造技術引進西式工法,以鑄鐵及玻璃等西式建材,結合閩式建築之傳統建材,如紅磚、花崗石。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黑漆,頂端設置燈器、鑄鐵燈罩及修復平臺,是全國最早以磚砌建造的黑色燈塔。引進先進西式燈塔建築技術及照明、警示設備,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透鏡定光燈,並設置霧砲為警訊之用。為19世紀中末期清政府引入洋式現代燈塔與西式建築,並兼具早期氣象站之功能,為該年代最現代化之作,顯現東西方建築科學及技術之融合。 東椗島燈塔歷經清末列強掠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亂導致構件毀損,停燈近30年,於1971年復燈。1949年兩岸對峙與分裂後,東椗島因其重要戰略位置,國軍始駐守於此,築構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燈塔及附屬設施形成與國軍營舍共構之發展,延續重要邊陲島嶼之要塞特色,見證兩岸軍事對峙與守衛防禦之歷程,具高度歷史意義。1958年823砲戰期間,東椗島受共軍砲艇襲擊,燈塔原有玻璃帷幕受損。鑄鐵燈罩及修復平臺目前雖有鏽蝕。周邊附屬設施雖經歷整修及使用功能變更,但仍保有19世紀後期初建之建築形貌,具保存價值。 國軍進駐後,於燈塔週邊增設防禦設施及精神標語,可見其功能及重要性之轉變,塔身現仍留有前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於1971年所題之泥塑精神標語,呈現不同時期之營建技術之演變。 燈塔興建至今,已達150年之歷史,其營造技術引進西式工法,以磚、鑄鐵及玻璃等西式建材興建,並設置新式燈器及霧砲等設施。雖曾經歷多次整修、砲戰受損,及後續國軍進駐增建,但仍保有其19世紀後期初建之建築樣貌,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計畫及西式燈塔營造工程技術,具完整性及稀少性。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東碇段7、8、9地號
經度: 118.2341176097
緯度: 24.161387384426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1/ac8b7a89-7f4a-4539-947d-a028dc7039bd/東椗島燈塔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1/ac8b7a89-7f4a-4539-947d-a028dc7039bd/東椗島燈塔封面.jpg
name: : 東椗島燈塔封面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01115000001
外觀特徵: 1. 燈塔: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塗黑漆,塔頂燈罩及修復平臺為鑄鐵製,原有玻璃帷幕,現因毀損佚失。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透鏡定光燈,為增強燈器之效能,曾四度更新設備,現採用電燈,公稱光程達11.3浬。東椗島燈塔為廈門海域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亦是全國最早以磚砌的黑色燈塔。 2. 宿舍及辦公室: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有多層線角,窗戶有窗楣,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 3. 精神標語:民國62年(1973)前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登島慰勞官兵,留下題字「地小貢獻大」、「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及「中華民國萬歲」等標語,駐地官兵亦陸續於燈塔週邊建置標語,如:辦公室入口之「那堪大陸同胞淪於水火、且看東碇健兒還我河山」聯對,以鼓舞士氣。 4. 圍牆: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層塗黑漆,四面有窗。塔高19.2公尺,燈高69.2公尺。燈塔中央為重錘室,內部設置以鑄鐵製之空心柱,重錘現已佚失。旋梯通往上層燈器室及修復平臺,塔頂、燈室、欄杆皆以鑄鐵製成。塔頂原有玻璃燈罩,現已破損佚失。燈塔第二層之地坪以六角尺磚組成,為興建時之原物。
室內特徵: 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層塗黑漆,四面有窗。塔高19.2公尺,燈高69.2公尺。燈塔中央為重錘室,內部設置以鑄鐵製之空心柱,重錘現已佚失。旋梯通往上層燈器室及修復平臺,塔頂、燈室、欄杆皆以鑄鐵製成。塔頂原有玻璃燈罩,現已破損佚失。燈塔第二層之地坪以六角尺磚組成,為興建時之原物。
使用情形: 1. 燈塔、宿舍及辦公室由交通部航港局維持原使用功能。 2. 儲水池及井口、磚造庫房、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圍牆由陸軍金防部東碇守備隊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 燈塔二層地坪以六邊形紅磚組成,表面髒污,有風化白華現象。 2. 燈塔塔頂燈罩鏽蝕,並以新製鋼材加固。 3.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混凝土有開裂痕跡。 4. 籃球場之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現狀: 1. 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磚造庫房、儲水池現況大致良好。 2. 燈塔塔頂燈罩及燈具因防鏽需求,定期塗刷油漆,難以觀察細部現況。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90083826號
公告日期: : 2020-10-08 16:36:55.686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52a171b1-f286-4754-95f0-a52c1c33faa1/東椗島燈塔 (1).jpg
2::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7d31b5f5-2717-4d48-a0e7-8c7e51495f49/東椗島燈塔 (2).jpg
3::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f6e26876-599e-4367-9570-4bb64a87b453/東椗島燈塔 (3).jpg
4::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ac52920a-ab9d-4431-90cd-3c740116c1b6/東椗島燈塔 (4).jpg
5::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7f9f048b-4406-482a-b990-c130adc911ac/東椗島燈塔 (5).jpg
6::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d5f2ea6d-a0af-41e6-9a6b-3e056944d865/東椗島燈塔 (6).jpg
7::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eaa23db0-825c-4d3d-b801-a34c921c7385/東椗島燈塔 (7).jpg
8::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763a950e-df76-4945-854a-4e0d217c133f/東椗島燈塔 (8).jpg
9::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b01b5e73-0694-4e9d-a45d-4d3a589e202d/東椗島燈塔 (9).jpg
10::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e3c35a24-0e48-4890-b664-28fb7c9ab2e0/東椗島燈塔 (10).jpg
11::
mediaName: : 東椗島燈塔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71a29e7e-3eff-4f3a-aaaf-e380b44d000b/東椗島燈塔 (11).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4-28/9c55e5ff-aad3-403d-b94f-35f854c1ba85/東椗島燈塔公告-109.10.8.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8/fc7cb977-c1c5-4c53-a83c-5084b7b622b0/東椗島登島地籍圖.png
repImgId: 174956

# 燈塔 於 文資局古蹟 - 3

案件編號20201115000002
個案名稱北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北椗島,近代又稱北碇島,位於金門縣金湖鎮料羅東南方海域,是金湖鎮轄內之極東點。清道光16年(1836)之清《金門志》中提及「東椗在料羅東南」,因該島位於金門之東,該時以金門島為中心命名為「東椗」。清道光22年(1842)廈門開港後,該島位於廈門海域之東偏北側,依清道光23年(1843)〈Sailing Directions for the Coast of China〉中指出:「距離料羅端東北東方向5海浬之Dodd’s Island,中國人稱為Pakting北椗」。此乃以廈門為中心,而將偏北側之此島稱為「北椗」。 清道光22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協議開放五口通商,廈門遂成為重要貿易商港。北椗島位於福建廈門灣、金門料羅灣、圍頭灣的外洋水道上,地理位置重要。更在《中英天津條約》後,英國籍官員主導了中國海關相關事務,故中國海關自清光緒元年(1875)起,即建議於島上興建燈塔,後於清光緒8年(1882)起造。其功用為指引北來船隻駛入廈門港,並銜接華南沿海與臺灣海峽之連鎖燈鏈,興建次序晚於廈門港外另三處燈塔(東椗、青嶼、大担),為四座燈塔之末。 北椗島燈塔由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英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設計興建。自清光緒元年(1875)起提出興建計畫,4年後向歐洲製造商訂購燈器,清光緒8年(1882)動工,隔年清光緒9年9月18日(1883年10月18日)點燈。北椗島燈塔則以不同別稱出現於多項英文文獻中,足見其為國際航運之要角。 北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包括:辦公室、宿舍、花崗石儲水池、旗杆等設施,原應設有霧砲,但已遭移除。各項建築興建於該島南端高峰之上,基地呈不規則形,其範圍幾乎佔滿全島。燈塔為圓形磚造,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塔高17.5公尺,燈高36.3公尺。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鏡機六蕊燈頭之煤油燈,1913年換置英國張氏兄弟公司(Chance Brothers and Co. Ltd.)製造之煤油蒸汽燈,搭配85公厘白熾紗罩,為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生產之最佳專利品。其後經歷3度設備更新,戰後改換新式燈器(即現今使用之電燈),公稱光程達11.3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身及塔頂燈器室遭盟軍炸毀,僅能以簡易三角鐵架安置燈具,維持燈塔運作。炸落之頂蓋改建為紀念座,設立於基地中。 北椗島燈塔於1920至1930年代曾被選為外籍燈塔管理員訓練之所,後因燈塔守之職位逐漸由華人遞補,該訓練計畫因此終止。財政部關務署曾於1986年整修塔身,即為現今可見之樣貌。 民國38年(1949)國共內戰後,北椗島駐紮國軍,於島上興建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因距離大陸較遠,未受後續砲戰影響,維持正常燈塔運作功能。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民國102年(2013)由財政部關務署移撥交通部航港局管理。
評定基準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清代五口通商後,北椗島之地理位置可扼守福建廈門灣、金門料羅灣及圍頭灣之間的外洋水道,中國海關於1882年(清光緒8年)於島上興建燈塔,次年10月18日(光緒9年9月18日)點燈,其功能為指引自北駛入廈門之船隻,並銜接華南沿海與臺灣海峽之連鎖燈鏈。與東椗島合稱為「金門雙椗」,共同見證19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福建沿海及臺灣海峽之航道管理之歷史。 北椗島燈塔為由中國海關之英籍官員主導興建,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規劃設計,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歷史,亦具有19世紀帝國主義及海外殖民之掠奪和擴張、中國關稅及海權受制於西方列強之重要象徵標記。 燈塔之營造技術引進西式工法,以磚、花崗石及玻璃等西式建材興建,並設置新式燈器等設施。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用以強化安全,技術特殊。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鏡機六蕊燈頭之煤油燈,1913年換置英國張氏兄弟公司製造之煤油蒸汽燈,為該公司生產之最佳專利品。燈塔建築為19世紀末清政府引入洋式現代燈塔與西式建築,兼具早期氣象站之功能,為該年代最現代化之代表,具建築科學及技術之價值。 整體而言,北椗島燈塔雖曾經歷多次整修、戰爭受損,及後續國軍進駐增建,但仍保有其19世紀後期初建之建築樣貌,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計畫及西式燈塔營造工程技術。此外,燈塔建築及其附屬建築、相關設施完整,包括宿舍及辦公室、今改為守備隊隊長室之原西式四坡屋頂配雙煙囪之宿舍建築、動物養殖棟、花崗石儲水池等,均反映了該時期燈塔與相關生活機能建築群之特色,具稀少性。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北碇段9、10、11、12、16地號
經度118.50451
緯度24.4272
主管機關名稱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4-28/3c6cba3b-ede8-4031-aa6a-269177415083/北椗島燈塔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4-28/3c6cba3b-ede8-4031-aa6a-269177415083/北椗島燈塔.jpg
name: : 北椗島燈塔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01115000002
外觀特徵1. 燈塔外型: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四層,外塗白漆。燈塔入口為圓拱形,周邊為仿石頭做。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塔頂燈器室於二次大戰期間炸毀,至今仍未復原。民國36年(1947)將燈器架設於三角形鐵架上,維持燈塔照明功能,民國75年(1986)燈器由鐵架移回燈塔塔頂。塔頂周圍設有金屬欄杆。 2. 宿舍及辦公室: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窗楣均有多層線角,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 3. 隊長室棟:四坡屋頂配雙煙囪建築形式,門框、檐口線角、窗框、磚造牆體具有西式建築特色,為原燈塔建築群之一。 4. 精神標語: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用以鼓舞士氣,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 5. 金門風獅爺:宿舍及辦公室之屋角設有一座鑲入牆身的風獅爺,為鎮風、避邪之厭勝物,充分展現金門地方之風土民情。
室內特徵1. 燈塔:塔身內迴轉樓梯附金屬扶手,塔高17.5公尺,燈高36.3公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頂燈籠遭盟軍炸毀,至今仍未復原。 2. 宿舍及辦公室:採中廊式建築,東西二側各設置出入口門廊,台基高於外部地坪四階,室內兩側分別為員工宿舍、主任辦公室、休閒室與廚房等。
使用情形1. 燈塔、宿舍及辦公室由交通部航港局維持原使用功能及管理維護。 2. 隊長室棟、動物養殖棟、花崗石儲水池、紅磚鋪面、圍牆由陸軍金防部北碇守備隊使用及管理維護。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 定期觀測燈踏基座磐石,避免因磐石風化鬆動或位移,影響燈塔結構受損。 2. 燈塔內部二至三樓之階梯曾有開裂狀況,因內部鋼筋鏽蝕膨脹,造成混擬土掉落。 3. 籃球場、隊長室周邊、花崗石儲水池周邊之地坪以紅磚組成,表面多有風化。
現狀1. 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隊長室、花崗石儲水池現況大致良好。 2. 燈塔內部階梯有開裂狀況。 3. 動物養殖棟現改為資源回收處,外觀略有修整。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2-325643#813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90083825號
公告日期: : 2020-10-08 17:04:31.233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b70d1e4-f557-4ab9-af41-3ceb1ea98af0/(2).jpg
2::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4d376c37-5ed5-4cfa-8d78-005b7a143877/(3).jpg
3::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15acf9b-9c25-4c3a-8bab-fa40a6a9cf01/(4).jpg
4::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cecf540c-daea-40ec-80ff-7b46d8ca63bd/(5).jpg
5::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868f0932-2509-4a83-846d-5de620038ecc/(6).jpg
6::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061094cb-6577-43f3-bc59-ca0e1c6d0573/(7).jpg
7::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88515ce-d65d-426f-b3df-4ad742525470/(8).jpg
8::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0c994814-eb78-473d-a1ac-1f863f576002/(9).jpg
9::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b4f7b80a-dbaf-41d8-a31a-e0941e04e36f/(10).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4-28/9e891381-470e-4c71-9863-36f12a2359f7/北椗島燈塔公告資料.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8/1ab372ca-79eb-4537-b14f-2391b0c938f7/北椗島燈塔地籍圖.png
repImgId161846
案件編號: 20201115000002
個案名稱: 北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北椗島,近代又稱北碇島,位於金門縣金湖鎮料羅東南方海域,是金湖鎮轄內之極東點。清道光16年(1836)之清《金門志》中提及「東椗在料羅東南」,因該島位於金門之東,該時以金門島為中心命名為「東椗」。清道光22年(1842)廈門開港後,該島位於廈門海域之東偏北側,依清道光23年(1843)〈Sailing Directions for the Coast of China〉中指出:「距離料羅端東北東方向5海浬之Dodd’s Island,中國人稱為Pakting北椗」。此乃以廈門為中心,而將偏北側之此島稱為「北椗」。 清道光22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協議開放五口通商,廈門遂成為重要貿易商港。北椗島位於福建廈門灣、金門料羅灣、圍頭灣的外洋水道上,地理位置重要。更在《中英天津條約》後,英國籍官員主導了中國海關相關事務,故中國海關自清光緒元年(1875)起,即建議於島上興建燈塔,後於清光緒8年(1882)起造。其功用為指引北來船隻駛入廈門港,並銜接華南沿海與臺灣海峽之連鎖燈鏈,興建次序晚於廈門港外另三處燈塔(東椗、青嶼、大担),為四座燈塔之末。 北椗島燈塔由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英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設計興建。自清光緒元年(1875)起提出興建計畫,4年後向歐洲製造商訂購燈器,清光緒8年(1882)動工,隔年清光緒9年9月18日(1883年10月18日)點燈。北椗島燈塔則以不同別稱出現於多項英文文獻中,足見其為國際航運之要角。 北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包括:辦公室、宿舍、花崗石儲水池、旗杆等設施,原應設有霧砲,但已遭移除。各項建築興建於該島南端高峰之上,基地呈不規則形,其範圍幾乎佔滿全島。燈塔為圓形磚造,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塔高17.5公尺,燈高36.3公尺。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鏡機六蕊燈頭之煤油燈,1913年換置英國張氏兄弟公司(Chance Brothers and Co. Ltd.)製造之煤油蒸汽燈,搭配85公厘白熾紗罩,為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生產之最佳專利品。其後經歷3度設備更新,戰後改換新式燈器(即現今使用之電燈),公稱光程達11.3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身及塔頂燈器室遭盟軍炸毀,僅能以簡易三角鐵架安置燈具,維持燈塔運作。炸落之頂蓋改建為紀念座,設立於基地中。 北椗島燈塔於1920至1930年代曾被選為外籍燈塔管理員訓練之所,後因燈塔守之職位逐漸由華人遞補,該訓練計畫因此終止。財政部關務署曾於1986年整修塔身,即為現今可見之樣貌。 民國38年(1949)國共內戰後,北椗島駐紮國軍,於島上興建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因距離大陸較遠,未受後續砲戰影響,維持正常燈塔運作功能。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民國102年(2013)由財政部關務署移撥交通部航港局管理。
評定基準: 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 清代五口通商後,北椗島之地理位置可扼守福建廈門灣、金門料羅灣及圍頭灣之間的外洋水道,中國海關於1882年(清光緒8年)於島上興建燈塔,次年10月18日(光緒9年9月18日)點燈,其功能為指引自北駛入廈門之船隻,並銜接華南沿海與臺灣海峽之連鎖燈鏈。與東椗島合稱為「金門雙椗」,共同見證19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福建沿海及臺灣海峽之航道管理之歷史。 北椗島燈塔為由中國海關之英籍官員主導興建,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規劃設計,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歷史,亦具有19世紀帝國主義及海外殖民之掠奪和擴張、中國關稅及海權受制於西方列強之重要象徵標記。 燈塔之營造技術引進西式工法,以磚、花崗石及玻璃等西式建材興建,並設置新式燈器等設施。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用以強化安全,技術特殊。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鏡機六蕊燈頭之煤油燈,1913年換置英國張氏兄弟公司製造之煤油蒸汽燈,為該公司生產之最佳專利品。燈塔建築為19世紀末清政府引入洋式現代燈塔與西式建築,兼具早期氣象站之功能,為該年代最現代化之代表,具建築科學及技術之價值。 整體而言,北椗島燈塔雖曾經歷多次整修、戰爭受損,及後續國軍進駐增建,但仍保有其19世紀後期初建之建築樣貌,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計畫及西式燈塔營造工程技術。此外,燈塔建築及其附屬建築、相關設施完整,包括宿舍及辦公室、今改為守備隊隊長室之原西式四坡屋頂配雙煙囪之宿舍建築、動物養殖棟、花崗石儲水池等,均反映了該時期燈塔與相關生活機能建築群之特色,具稀少性。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北碇段9、10、11、12、16地號
經度: 118.50451
緯度: 24.4272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4-28/3c6cba3b-ede8-4031-aa6a-269177415083/北椗島燈塔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4-28/3c6cba3b-ede8-4031-aa6a-269177415083/北椗島燈塔.jpg
name: : 北椗島燈塔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01115000002
外觀特徵: 1. 燈塔外型: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四層,外塗白漆。燈塔入口為圓拱形,周邊為仿石頭做。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塔頂燈器室於二次大戰期間炸毀,至今仍未復原。民國36年(1947)將燈器架設於三角形鐵架上,維持燈塔照明功能,民國75年(1986)燈器由鐵架移回燈塔塔頂。塔頂周圍設有金屬欄杆。 2. 宿舍及辦公室: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窗楣均有多層線角,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 3. 隊長室棟:四坡屋頂配雙煙囪建築形式,門框、檐口線角、窗框、磚造牆體具有西式建築特色,為原燈塔建築群之一。 4. 精神標語: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用以鼓舞士氣,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 5. 金門風獅爺:宿舍及辦公室之屋角設有一座鑲入牆身的風獅爺,為鎮風、避邪之厭勝物,充分展現金門地方之風土民情。
室內特徵: 1. 燈塔:塔身內迴轉樓梯附金屬扶手,塔高17.5公尺,燈高36.3公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頂燈籠遭盟軍炸毀,至今仍未復原。 2. 宿舍及辦公室:採中廊式建築,東西二側各設置出入口門廊,台基高於外部地坪四階,室內兩側分別為員工宿舍、主任辦公室、休閒室與廚房等。
使用情形: 1. 燈塔、宿舍及辦公室由交通部航港局維持原使用功能及管理維護。 2. 隊長室棟、動物養殖棟、花崗石儲水池、紅磚鋪面、圍牆由陸軍金防部北碇守備隊使用及管理維護。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 定期觀測燈踏基座磐石,避免因磐石風化鬆動或位移,影響燈塔結構受損。 2. 燈塔內部二至三樓之階梯曾有開裂狀況,因內部鋼筋鏽蝕膨脹,造成混擬土掉落。 3. 籃球場、隊長室周邊、花崗石儲水池周邊之地坪以紅磚組成,表面多有風化。
現狀: 1. 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隊長室、花崗石儲水池現況大致良好。 2. 燈塔內部階梯有開裂狀況。 3. 動物養殖棟現改為資源回收處,外觀略有修整。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90083825號
公告日期: : 2020-10-08 17:04:31.233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b70d1e4-f557-4ab9-af41-3ceb1ea98af0/(2).jpg
2::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4d376c37-5ed5-4cfa-8d78-005b7a143877/(3).jpg
3::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15acf9b-9c25-4c3a-8bab-fa40a6a9cf01/(4).jpg
4::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cecf540c-daea-40ec-80ff-7b46d8ca63bd/(5).jpg
5::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868f0932-2509-4a83-846d-5de620038ecc/(6).jpg
6::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061094cb-6577-43f3-bc59-ca0e1c6d0573/(7).jpg
7::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88515ce-d65d-426f-b3df-4ad742525470/(8).jpg
8::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0c994814-eb78-473d-a1ac-1f863f576002/(9).jpg
9::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b4f7b80a-dbaf-41d8-a31a-e0941e04e36f/(10).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4-28/9e891381-470e-4c71-9863-36f12a2359f7/北椗島燈塔公告資料.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8/1ab372ca-79eb-4537-b14f-2391b0c938f7/北椗島燈塔地籍圖.png
repImgId: 161846

# 燈塔 於 文資局古蹟 - 4

案件編號19870417000003
個案名稱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漁翁島燈塔也稱為西嶼燈塔,燈塔位於西嶼鄉外垵村西側屹仔尾岬角處,此地西側海域即為澎湖六大急流中的「西流」(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頭、五潭門、六東吉)。自古即為往來台厦船舶航道的標識點。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蔣元樞和澎湖糧防捕廳通判謝維祺,為使由厦門而東來之船隻,以西嶼為航海標識,特於此地創建西嶼燈塔,這也是台、澎地區首建的燈塔。由現存的「創建西嶼燈塔碑記」碑文:「澎湖居臺、厦之間,而西嶼尤為衝要。蓋當風信靡常,則官商船舶莫不就西嶼以為依息也。」可知構建西嶼燈塔於此地的重要性。西嶼燈塔初創時構造,據碑文記載:酌就嶼際古堛基地,廣其下座凡五丈,礱石為浮圖七級,級凡七尺,惟樸固,期永久。其頂設長明之燈….」同時於燈塔側建有塔廟,內祀天后媽祖。並由塔廟住持每天於昏夜之際,至塔頂點燃燈火。 西嶼燈塔因長年屢遭風災,澎湖廳通判蔣鏞於清道光3年(1823)與澎湖水師提憲陳元戎籌款修建西嶼燈塔。但因塔頂油燈所產生的光力較薄弱,無法達到國際各國燈塔應有的光力標準,英、美、日、法等國即向清政府要求構建新式燈塔。清同治12年(1873),由福建海關總稅務司派人至西嶼,購置構建新式燈塔用地,並重新興建燈塔和附屬設施。清同治13年(1874)由海關總稅務司聘請英國工程師(韓得森 DAVID M.HENDERSON )規劃設計仿西式燈塔形制構造,將西嶼燈塔改建為圓形鑄鐵造塔身,塔身外觀漆成白色,入口處上方三角形的門楣上,書有凸製的英文題字(DAVID M.HENDERSON 1874),於清光緒元年(1875)7月11日動工興建,同年11月竣工。於11月18日開始常駐點燈,並聘有外藉專人駐守燈塔,今燈塔圍牆西側海岬邊,尚存有當時看守燈塔英國藉人員女兒的墳墓。並矗有一座十字型墓碑上刻「Nelly O’Driscoll」。燈塔竣工並點燈後,同時正式命名為「漁翁島燈塔」。新建後的漁翁島燈塔,塔高11公尺,燈高67.7公尺。燈塔西南側同時設有三門霧炮,以備起霧時發出砲聲警示往來航行船隻。 日治時期除沿用清領時期燈塔設備運作外,另設置一座百葉窗型氣象觀測器。同時於明治30年(1897)以駐澎湖島日軍有線電話設備,佈設媽宮與漁翁島燈塔間之海底電話線,這也是台澎地區有線電話之濫觴。二次世界大戰未期,昭和20年(1945)7月5日至8月7日,遭受美軍轟炸機襲擊,所幸受損輕微,燈塔仍能照常點燈運作。 民國55年(1966)漁翁島燈塔改裝設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為18萬支燭光,光程25.1海浬。民國70年(1981)再增設「電霧號」二座,以提高往來船舶於低能見度航行的安全。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1.西嶼燈塔又稱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西側,為早年先民從中國廈門遠渡臺灣,橫渡臺灣海峽時中途避風之所在。舊稱「西嶼古塔」,後因故傾圯。1778(清乾隆43)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澎湖通判謝維祺捐貲,就塔址重建七級浮圖,頂上掛長明燈,名為「西嶼塔燈」。1779(清乾隆44)年完工時的規模為塔基5丈,高7層,每層7尺,以花崗石砌造。 2.現今所見之燈塔為清領時期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ebert Hart)主導,英國土木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於1874(清同治13)年設計,1875年8月11日(光緒元年7月11日)動工,同年年底完成,並於12月15日(光緒元年11月18日)點燈,是臺澎地區創建最早的現代化西式燈塔。燈塔入口門楣上留有「DAVID M. HENDERSON 1874」鑄鐵名牌,是臺澎地區首座於入口門楣以鑄鐵鑄有設計者名號及年代的燈塔。院牆角尚存閩海關界碑兩方,極具歷史價值。另院牆外有洋人看守者的女兒Nelly O’Driscoll的十字型墓碑一方,為早期燈塔有外國人看守的見證。 3.燈塔外觀原為黑色,1909年後改為白色。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遭美軍襲擊受損,但仍持續運作。二戰後整修,大致保存原有配置。1951(民國40)年3月因防空需要,塗以迷彩色,至1969(民國58)年4月始恢復白色。從清領、日治迄今,持續運作,且燈塔文物及相關設施保存完整,足以見證航運管理之歷史發展。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性: 1.燈塔塔身為歐洲進口之預製鑄鐵構造,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表現十九世紀的營造技術及特色,為燈塔技術之重要案例,具代表性。 2.包括園區內燈塔塔身、展覽室、地下蓄水池、十字架洋人Nelly O’Driscoll 墓碑、院牆及界碑等,仍完整保存十九世紀興建時之原型,見證清領時期西式燈塔及周邊工程營造真實性。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1.西嶼燈塔除了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Cast Iron Segments),也是目前唯一採用重錘鋼索發條牽引齒輪、帶動水銀槽式旋轉鏡機的燈塔。迄今仍採用人力機械操作,有高度科學價值,為清領時期西式同類型燈塔之典範,具稀少性且不易再現。 2.燈塔及其相關附屬設施及文物,包括燈塔、展覽室、西嶼塔燈碑記、傳統塔燈的石葫蘆、霧砲、墓碑、閩海關界碑等,足以完整呈現臺灣清領以來迄今各時代燈塔之發展。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address: : 外垵村195號
經度119.46957988552
緯度23.562420748888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jpg
name: : 西嶼燈塔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70417000003
外觀特徵國民政府遷台後,為配合時局的需要,將漁翁島燈塔和相關設施改塗軍事迷彩偽裝漆,至民國68年(1979)始將燈塔和相關設施重新塗刷為原有白色外觀。現存放於燈塔西側的石碑為清道光3年(1823)澎湖廳通刊 蔣鏞所之的「續修西嶼塔廟記」。另有大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 蔣元樞所撰的「刀建西嶼浮圖記」石碑和大清乾隆44年(1779)7月澎湖廳通刊 謝維祺撰的「澎湖西嶼浮圖記」兩面石碑,現存放於外垵村溫王宮前。
室內特徵漁翁島燈塔附屬設施有辦公室、展覽室、宿舍和倉庫。
使用情形現為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平日有專人維修管理,使用維護狀況良好。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現狀民國87-88年曾進行修復,目前由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76)內民字第484806號
公告日期: : 1987-04-17 09:36:13.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020198282號
公告日期: : 2021-12-22 15:51:31.318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69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7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8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4::
itemNo: : 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5::
itemNo: : 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6::
itemNo: : 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4363/file/cd25d574-3e92-4a7d-b780-8e2adf5e492c.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1-11/01251e33-4271-4ebe-a043-18ecaae19323/西嶼燈塔公告公文.jpg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11-11/4a3fc83d-4872-49b8-abde-cfdbb1d836f7/公告變更.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11-11/6a5f802d-b5f4-4349-8d78-7b4c5689fd46/土地登記謄本.pdf
repImgId1434
案件編號: 19870417000003
個案名稱: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漁翁島燈塔也稱為西嶼燈塔,燈塔位於西嶼鄉外垵村西側屹仔尾岬角處,此地西側海域即為澎湖六大急流中的「西流」(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頭、五潭門、六東吉)。自古即為往來台厦船舶航道的標識點。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蔣元樞和澎湖糧防捕廳通判謝維祺,為使由厦門而東來之船隻,以西嶼為航海標識,特於此地創建西嶼燈塔,這也是台、澎地區首建的燈塔。由現存的「創建西嶼燈塔碑記」碑文:「澎湖居臺、厦之間,而西嶼尤為衝要。蓋當風信靡常,則官商船舶莫不就西嶼以為依息也。」可知構建西嶼燈塔於此地的重要性。西嶼燈塔初創時構造,據碑文記載:酌就嶼際古堛基地,廣其下座凡五丈,礱石為浮圖七級,級凡七尺,惟樸固,期永久。其頂設長明之燈….」同時於燈塔側建有塔廟,內祀天后媽祖。並由塔廟住持每天於昏夜之際,至塔頂點燃燈火。 西嶼燈塔因長年屢遭風災,澎湖廳通判蔣鏞於清道光3年(1823)與澎湖水師提憲陳元戎籌款修建西嶼燈塔。但因塔頂油燈所產生的光力較薄弱,無法達到國際各國燈塔應有的光力標準,英、美、日、法等國即向清政府要求構建新式燈塔。清同治12年(1873),由福建海關總稅務司派人至西嶼,購置構建新式燈塔用地,並重新興建燈塔和附屬設施。清同治13年(1874)由海關總稅務司聘請英國工程師(韓得森 DAVID M.HENDERSON )規劃設計仿西式燈塔形制構造,將西嶼燈塔改建為圓形鑄鐵造塔身,塔身外觀漆成白色,入口處上方三角形的門楣上,書有凸製的英文題字(DAVID M.HENDERSON 1874),於清光緒元年(1875)7月11日動工興建,同年11月竣工。於11月18日開始常駐點燈,並聘有外藉專人駐守燈塔,今燈塔圍牆西側海岬邊,尚存有當時看守燈塔英國藉人員女兒的墳墓。並矗有一座十字型墓碑上刻「Nelly O’Driscoll」。燈塔竣工並點燈後,同時正式命名為「漁翁島燈塔」。新建後的漁翁島燈塔,塔高11公尺,燈高67.7公尺。燈塔西南側同時設有三門霧炮,以備起霧時發出砲聲警示往來航行船隻。 日治時期除沿用清領時期燈塔設備運作外,另設置一座百葉窗型氣象觀測器。同時於明治30年(1897)以駐澎湖島日軍有線電話設備,佈設媽宮與漁翁島燈塔間之海底電話線,這也是台澎地區有線電話之濫觴。二次世界大戰未期,昭和20年(1945)7月5日至8月7日,遭受美軍轟炸機襲擊,所幸受損輕微,燈塔仍能照常點燈運作。 民國55年(1966)漁翁島燈塔改裝設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為18萬支燭光,光程25.1海浬。民國70年(1981)再增設「電霧號」二座,以提高往來船舶於低能見度航行的安全。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1.西嶼燈塔又稱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西側,為早年先民從中國廈門遠渡臺灣,橫渡臺灣海峽時中途避風之所在。舊稱「西嶼古塔」,後因故傾圯。1778(清乾隆43)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澎湖通判謝維祺捐貲,就塔址重建七級浮圖,頂上掛長明燈,名為「西嶼塔燈」。1779(清乾隆44)年完工時的規模為塔基5丈,高7層,每層7尺,以花崗石砌造。 2.現今所見之燈塔為清領時期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ebert Hart)主導,英國土木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於1874(清同治13)年設計,1875年8月11日(光緒元年7月11日)動工,同年年底完成,並於12月15日(光緒元年11月18日)點燈,是臺澎地區創建最早的現代化西式燈塔。燈塔入口門楣上留有「DAVID M. HENDERSON 1874」鑄鐵名牌,是臺澎地區首座於入口門楣以鑄鐵鑄有設計者名號及年代的燈塔。院牆角尚存閩海關界碑兩方,極具歷史價值。另院牆外有洋人看守者的女兒Nelly O’Driscoll的十字型墓碑一方,為早期燈塔有外國人看守的見證。 3.燈塔外觀原為黑色,1909年後改為白色。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遭美軍襲擊受損,但仍持續運作。二戰後整修,大致保存原有配置。1951(民國40)年3月因防空需要,塗以迷彩色,至1969(民國58)年4月始恢復白色。從清領、日治迄今,持續運作,且燈塔文物及相關設施保存完整,足以見證航運管理之歷史發展。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性: 1.燈塔塔身為歐洲進口之預製鑄鐵構造,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表現十九世紀的營造技術及特色,為燈塔技術之重要案例,具代表性。 2.包括園區內燈塔塔身、展覽室、地下蓄水池、十字架洋人Nelly O’Driscoll 墓碑、院牆及界碑等,仍完整保存十九世紀興建時之原型,見證清領時期西式燈塔及周邊工程營造真實性。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1.西嶼燈塔除了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Cast Iron Segments),也是目前唯一採用重錘鋼索發條牽引齒輪、帶動水銀槽式旋轉鏡機的燈塔。迄今仍採用人力機械操作,有高度科學價值,為清領時期西式同類型燈塔之典範,具稀少性且不易再現。 2.燈塔及其相關附屬設施及文物,包括燈塔、展覽室、西嶼塔燈碑記、傳統塔燈的石葫蘆、霧砲、墓碑、閩海關界碑等,足以完整呈現臺灣清領以來迄今各時代燈塔之發展。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address: : 外垵村195號
經度: 119.46957988552
緯度: 23.562420748888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jpg
name: : 西嶼燈塔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70417000003
外觀特徵: 國民政府遷台後,為配合時局的需要,將漁翁島燈塔和相關設施改塗軍事迷彩偽裝漆,至民國68年(1979)始將燈塔和相關設施重新塗刷為原有白色外觀。現存放於燈塔西側的石碑為清道光3年(1823)澎湖廳通刊 蔣鏞所之的「續修西嶼塔廟記」。另有大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 蔣元樞所撰的「刀建西嶼浮圖記」石碑和大清乾隆44年(1779)7月澎湖廳通刊 謝維祺撰的「澎湖西嶼浮圖記」兩面石碑,現存放於外垵村溫王宮前。
室內特徵: 漁翁島燈塔附屬設施有辦公室、展覽室、宿舍和倉庫。
使用情形: 現為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平日有專人維修管理,使用維護狀況良好。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現狀: 民國87-88年曾進行修復,目前由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76)內民字第484806號
公告日期: : 1987-04-17 09:36:13.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020198282號
公告日期: : 2021-12-22 15:51:31.318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69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7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8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4::
itemNo: : 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5::
itemNo: : 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6::
itemNo: : 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4363/file/cd25d574-3e92-4a7d-b780-8e2adf5e492c.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1-11/01251e33-4271-4ebe-a043-18ecaae19323/西嶼燈塔公告公文.jpg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11-11/4a3fc83d-4872-49b8-abde-cfdbb1d836f7/公告變更.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11-11/6a5f802d-b5f4-4349-8d78-7b4c5689fd46/土地登記謄本.pdf
repImgId: 1434

# 燈塔 於 文資局古蹟 - 5

案件編號19881111000009
個案名稱東犬燈塔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東犬燈塔創建於清同治11年(1872年),位於福建省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福正村東犬山上。地當閩江口外馬祖列島南方,與列島北方的東湧燈塔共扼閩江口出入門戶,是進出福州馬尾的主要航標。東犬即光緒時東莒島的簡稱,與舊稱西犬的的西莒島相對,乾隆時並稱白沙,或分稱東沙與西沙。因島形像狗,所以又名為白犬或東犬、西犬。東犬島正當航道關隘,加以山勢高聳,是以兼具設燈塔的環境與必要性。 道光22年(1842年)清廷鴉片戰爭戰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之後,沿海商港洋船匯集,但因東南沿海港澳曲折,礁石密佈,亟需新式的助航設施。其後根據咸豐8年(1858年)英法聯軍戰敗之後的「天津條約」與「清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中有關於助航設施建設的規定,更確定了東南沿岸日後建設新式的助航設施。然而當時太平天國未平,捻亂又起,加以外患頻仍,因而延至同治2年(1863年)赫德(RebertHart)受命成為海關總稅務司後,方於同治5年(1866年)至9年(1870年)間開始了首批新式燈塔的建造。同治10年(1871年)至11年(1872年)更在臺灣海峽與東南沿海繼續興建第二批的新式燈塔;東犬燈塔即為此時期的產物。 東犬燈塔在同治11年由英國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工程建造有限公司(ChanceBrothersandCo.Limited,LighthouseEngineerstructors,Birmingham)興建,耗時三年。初設的東犬燈塔的燈光點距離水面21丈8尺,晴天的時候能遠照69里。燈塔中央的鏡機中心的燈器在民國元年(1912年)以前為二燈蕊多孔油燈,其後改用85毫米的白熱石油氣燈,均為強斯公司製品。正常運作時,每20秒可閃白光3次,光力約兩萬九千燭光;經蚌形玻璃透鏡的折射,光程可遠達16.7浬。此外,塔邊另設有霧砲,在天候不佳能見度差時,可以發砲以聲警示。燈塔的人員編制包括了外籍看守員、助理看守員與中國的看守員。外籍看守員是操控燈塔管理的主要負責人,也是行政事務實際的操作者。在籍人員的主要職務則為燈塔的看守。初建的東犬燈塔的英文名稱為MiddleDogLightSation(中犬燈塔),在當時海關總稅務司與燈塔的外籍看守員的來往文書中,便是使用這一名稱。另外有關東犬燈塔的舊稱還有白犬燈塔、白肯燈塔、東犬山燈塔。民國74年(1985年)1月23日海關總稅務司署海務處將其更名為「東犬島燈塔」。東犬燈塔原有的基地呈長方形,長約184公尺,寬約61.5公尺,總面積約11,316平方公尺。民國67年(1978年)國防部因戰備需要,拆除西南角圍牆約50公尺,所以目前的基地如菜刀型,面積則為10,549平方公尺。燈塔為早期的石造洋式燈塔,樓高四層,而由塔身、塔燈、塔頂三部份組成,由塔頂風標至地面高度為19.5公尺。塔身內部樓高為三層,高10.66公尺。在現存的洋式燈塔中,是以花崗石材建造的燈塔。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一)東犬燈塔地處閩江口外,為南北水路要衝,也是來往船隻航行的重要導航標識。 (二)基地內完整保存1872年初建時的配置與規模,包含燈塔、辦公室、水箱、油庫、雞棚、旗杆臺、中式廚房、儲藏室、火藥庫、防風牆、霧砲、廁所、圍牆等設施,以及後期國軍興建之防衛設施(如防空壕)等,空間配置完整。 (三)東犬燈塔或稱東莒島燈塔,建於清同治11年(1872年),由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ebert Hart)主導,總營造司韓得善(David MarrHenderson)著手設計創建的閩浙地區第二批洋式燈塔之一,為世界航運發展史的見證。 (四)東犬燈塔為花崗石建造的燈塔,塔身向上微微收縮,塔內設有懸臂石板螺旋梯;燈器旋轉平臺上鑲有矩形銅牌,壓印:〝CHANCE BROTHERS and Co. LIMITED LIGHTHOUSE ENGINEERS AND CONSTRUCTORS BIRMINGHAM〞字樣,為當時聞名國際的張氏燈塔有限公司建造。早期燈器則採用英國張氏公司製造之煤油燈及法國巴比埃和費內斯特公司製造的煤油氣燈,目前兩種燈器均有留存,其風格與構造流派不同,足以反映當年的科技技術。 (五)塔內的燈器為蚌形平面的佛萊斯納折光透鏡二等旋轉鏡機及單軸水銀旋轉燈臺,保存完整具稀少性,且仍持續使用中,亦為見證西式燈塔燈器發展史之重要文物。 (六)辦公廳舍已再利用為展示空間,陳展東犬燈塔發展相關文書,以及各式燈器、防火保險箱、煤油掛燈、黃銅油桶等文物,展示內容豐富,再利用情形良好。 (七)東犬燈塔與在地居民生活關係密切,具社區互動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address: : 福正村福正段26地號
經度119.98571249732
緯度25.967759850899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4-13/ff98b5b2-7c24-4b00-bef1-f235e2b7145b/東犬4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4-13/ff98b5b2-7c24-4b00-bef1-f235e2b7145b/東犬4.jpg
name: : 東犬4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81111000009
外觀特徵東犬燈塔是以花崗石材建造之燈塔,再加以停燈時期未受近代文化洗禮,以致留有完整的早期文物,是了解清領初期洋式燈塔的重要實例。
室內特徵資料尚未填寫
使用情形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一月二十三日海關總稅務司署海務處將其更名為「東犬島燈塔」。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資料尚未填寫
現狀燈塔內作螺旋石梯,盤旋直上,作頂疊澀出檐,上設工作平台,外圍鑄鐵欄杆、燈罩及塔頂風標,四周相關設施齊全。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6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77)台內民字第650097號
公告日期: : 1988-11-11 16:01:1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530035111號
公告日期: : 2016-04-21 16:34:27.356
note: : 公告變更國定古蹟「東犬燈塔」古蹟及其定著土地範圍與補充指定理由。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landNo: : 福正段
landSerialNo: : 2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landNo: : 福正段
landSerialNo: : 20-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landNo: : 福正段
landSerialNo: : 2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landNo: : 福正段
landSerialNo: : 756-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449/photo/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1.JPG
2::
mediaName: : 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450/photo/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2.JPG
3::
mediaName: : 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451/photo/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3.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1-20/2c44c63d-5800-4f05-9b79-1bd6102cdeec/東犬燈塔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14130/photo/downloadfile.jpg
repImgId105782
案件編號: 19881111000009
個案名稱: 東犬燈塔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東犬燈塔創建於清同治11年(1872年),位於福建省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島福正村東犬山上。地當閩江口外馬祖列島南方,與列島北方的東湧燈塔共扼閩江口出入門戶,是進出福州馬尾的主要航標。東犬即光緒時東莒島的簡稱,與舊稱西犬的的西莒島相對,乾隆時並稱白沙,或分稱東沙與西沙。因島形像狗,所以又名為白犬或東犬、西犬。東犬島正當航道關隘,加以山勢高聳,是以兼具設燈塔的環境與必要性。 道光22年(1842年)清廷鴉片戰爭戰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之後,沿海商港洋船匯集,但因東南沿海港澳曲折,礁石密佈,亟需新式的助航設施。其後根據咸豐8年(1858年)英法聯軍戰敗之後的「天津條約」與「清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中有關於助航設施建設的規定,更確定了東南沿岸日後建設新式的助航設施。然而當時太平天國未平,捻亂又起,加以外患頻仍,因而延至同治2年(1863年)赫德(RebertHart)受命成為海關總稅務司後,方於同治5年(1866年)至9年(1870年)間開始了首批新式燈塔的建造。同治10年(1871年)至11年(1872年)更在臺灣海峽與東南沿海繼續興建第二批的新式燈塔;東犬燈塔即為此時期的產物。 東犬燈塔在同治11年由英國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工程建造有限公司(ChanceBrothersandCo.Limited,LighthouseEngineerstructors,Birmingham)興建,耗時三年。初設的東犬燈塔的燈光點距離水面21丈8尺,晴天的時候能遠照69里。燈塔中央的鏡機中心的燈器在民國元年(1912年)以前為二燈蕊多孔油燈,其後改用85毫米的白熱石油氣燈,均為強斯公司製品。正常運作時,每20秒可閃白光3次,光力約兩萬九千燭光;經蚌形玻璃透鏡的折射,光程可遠達16.7浬。此外,塔邊另設有霧砲,在天候不佳能見度差時,可以發砲以聲警示。燈塔的人員編制包括了外籍看守員、助理看守員與中國的看守員。外籍看守員是操控燈塔管理的主要負責人,也是行政事務實際的操作者。在籍人員的主要職務則為燈塔的看守。初建的東犬燈塔的英文名稱為MiddleDogLightSation(中犬燈塔),在當時海關總稅務司與燈塔的外籍看守員的來往文書中,便是使用這一名稱。另外有關東犬燈塔的舊稱還有白犬燈塔、白肯燈塔、東犬山燈塔。民國74年(1985年)1月23日海關總稅務司署海務處將其更名為「東犬島燈塔」。東犬燈塔原有的基地呈長方形,長約184公尺,寬約61.5公尺,總面積約11,316平方公尺。民國67年(1978年)國防部因戰備需要,拆除西南角圍牆約50公尺,所以目前的基地如菜刀型,面積則為10,549平方公尺。燈塔為早期的石造洋式燈塔,樓高四層,而由塔身、塔燈、塔頂三部份組成,由塔頂風標至地面高度為19.5公尺。塔身內部樓高為三層,高10.66公尺。在現存的洋式燈塔中,是以花崗石材建造的燈塔。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一)東犬燈塔地處閩江口外,為南北水路要衝,也是來往船隻航行的重要導航標識。 (二)基地內完整保存1872年初建時的配置與規模,包含燈塔、辦公室、水箱、油庫、雞棚、旗杆臺、中式廚房、儲藏室、火藥庫、防風牆、霧砲、廁所、圍牆等設施,以及後期國軍興建之防衛設施(如防空壕)等,空間配置完整。 (三)東犬燈塔或稱東莒島燈塔,建於清同治11年(1872年),由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ebert Hart)主導,總營造司韓得善(David MarrHenderson)著手設計創建的閩浙地區第二批洋式燈塔之一,為世界航運發展史的見證。 (四)東犬燈塔為花崗石建造的燈塔,塔身向上微微收縮,塔內設有懸臂石板螺旋梯;燈器旋轉平臺上鑲有矩形銅牌,壓印:〝CHANCE BROTHERS and Co. LIMITED LIGHTHOUSE ENGINEERS AND CONSTRUCTORS BIRMINGHAM〞字樣,為當時聞名國際的張氏燈塔有限公司建造。早期燈器則採用英國張氏公司製造之煤油燈及法國巴比埃和費內斯特公司製造的煤油氣燈,目前兩種燈器均有留存,其風格與構造流派不同,足以反映當年的科技技術。 (五)塔內的燈器為蚌形平面的佛萊斯納折光透鏡二等旋轉鏡機及單軸水銀旋轉燈臺,保存完整具稀少性,且仍持續使用中,亦為見證西式燈塔燈器發展史之重要文物。 (六)辦公廳舍已再利用為展示空間,陳展東犬燈塔發展相關文書,以及各式燈器、防火保險箱、煤油掛燈、黃銅油桶等文物,展示內容豐富,再利用情形良好。 (七)東犬燈塔與在地居民生活關係密切,具社區互動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address: : 福正村福正段26地號
經度: 119.98571249732
緯度: 25.967759850899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4-13/ff98b5b2-7c24-4b00-bef1-f235e2b7145b/東犬4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4-13/ff98b5b2-7c24-4b00-bef1-f235e2b7145b/東犬4.jpg
name: : 東犬4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81111000009
外觀特徵: 東犬燈塔是以花崗石材建造之燈塔,再加以停燈時期未受近代文化洗禮,以致留有完整的早期文物,是了解清領初期洋式燈塔的重要實例。
室內特徵: 資料尚未填寫
使用情形: 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一月二十三日海關總稅務司署海務處將其更名為「東犬島燈塔」。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資料尚未填寫
現狀: 燈塔內作螺旋石梯,盤旋直上,作頂疊澀出檐,上設工作平台,外圍鑄鐵欄杆、燈罩及塔頂風標,四周相關設施齊全。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6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77)台內民字第650097號
公告日期: : 1988-11-11 16:01:1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530035111號
公告日期: : 2016-04-21 16:34:27.356
note: : 公告變更國定古蹟「東犬燈塔」古蹟及其定著土地範圍與補充指定理由。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landNo: : 福正段
landSerialNo: : 2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landNo: : 福正段
landSerialNo: : 20-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landNo: : 福正段
landSerialNo: : 2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landNo: : 福正段
landSerialNo: : 756-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449/photo/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1.JPG
2::
mediaName: : 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450/photo/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2.JPG
3::
mediaName: : 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451/photo/V001 連江縣 東犬燈塔 (二級)03.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1-20/2c44c63d-5800-4f05-9b79-1bd6102cdeec/東犬燈塔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14130/photo/downloadfile.jpg
repImgId: 105782

# 燈塔 於 文資局古蹟 - 6

案件編號20220829000001
個案名稱鵝鑾鼻燈塔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1.所在位置與建造年代 「鵝鑾鼻燈塔」位於屏東縣恆春鎮燈塔路90號,創建於1881年(清光緒7年)。 2.相關事件背景 1867年(清同治6年)3月12日,美國三檣船羅發號(Ship Rover)在臺灣南部的七星岩觸礁,再加上1874年(清同治13)牡丹社事件引發日本發兵臺灣討番,清廷因而有臺灣南部建造燈塔之議。1880年(清光緒6年)經海關總稅務司派上海海關副營造司哈爾定(John Ropinald)率領工匠百餘人,於1881年(清光緒7年)開始動工興建鵝鑾鼻燈塔,燈塔的設計者為英國工程師哈爾定,至1883年(清光緒9年)完工,成為一座配有格林砲及圍牆,具有軍事防禦能力的燈塔 。 日治時期格林砲用圍欄被拆除。1898年(明治31年)年3月底修護完工移交臺灣總督府通信課,5月10日點燈啟用。除格林砲用圍欄被拆除外,其餘造型均保留為清代時原貌。1925年(大正14年)年將原有第一號及第二號宿舍的斜屋頂修成平屋頂。 戰後1947年海關總稅務司署改修,暫裝六等電石氣閃光燈,每四秒一閃。次年改裝五等直流電閃光燈器並改善現有辦公房舍,圍樓空間南側為入口大廳,東北側為工作間及臨時儲藏室,西北側為辦公室。1952年圍樓空間南側為入口大廳,東北側為備用室,西北側為燈器倉庫。1962年將塔頂燈籠改建為四等燈用燈籠,每10秒一閃,光力高達1,800,000支燭光,同時新建倉庫、看守夫宿舍、發電機房,地下儲油槽、倉庫、值班室及管線整修。房舍增建後,同年原圍樓空間已不具功能,因而拆除並新建塔門 。 3.指定時間 屏東縣政府曾於2007年10月17日登錄「鵝鑾鼻燈塔暨附屬建築物」為歷史建築,並於2022年6月2日廢止歷史建築處分,並指定「鵝鑾鼻燈塔」為古蹟。古蹟本體包含燈塔、圍牆、小堡壘、原事務所與宿舍、地下蓄水池、地下儲油槽、日晷、信號旗桿及固定樁。
評定基準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1.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之登錄基準: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2.舊名南岬燈塔,1881年(清光緒7年)建,1883年(光緒9年)竣工,因美國三檣船羅發號(Rover)遇暴風飄流至臺灣為社番殺害及牡丹社事件而建,具高度歷史價值。至今超過百年歷史,具清代燈塔的特色。 3.燈塔塔身為外銑鐵,內磚砌的圓筒形承重結構,塔內採用鑄鐵組裝樓梯及銅質欄杆,具工藝價值。 4.圍牆外開濠溝,圍牆有射擊用的槍眼設計,牆下斜砌放腳磚基,轉角設角樓為其他燈塔罕見。是臺灣第一座附設銃眼並曾設有格林砲的鐵板造武裝燈塔,具稀少性、罕見性。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address: : 燈塔路90號
經度120.85252184265
緯度21.902475153662
主管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8-29/7e1b130f-cce7-42cf-8d73-99cbb75033f9/221148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8-29/7e1b130f-cce7-42cf-8d73-99cbb75033f9/221148.jpg
name: : 221148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20829000001
外觀特徵「鵝鑾鼻燈塔」古蹟本體包含燈塔、圍牆、小堡壘、原事務所與宿舍、地下蓄水池、地下儲油槽、日晷、信號旗桿及固定樁。 鵝鑾鼻燈塔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鵝鑾鼻燈塔塔身為外牆為銑鐵、牆體為磚砌的圓筒型承重構造,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六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燈塔有六層塔身,塔身一至四層外牆為銑鐵,逐層向上內縮,第四層外有銑鐵架牛腿共12支,由下至上的五層樓原為外銑鐵內填磚構造。筒體在東北及西南向各設置出入口一處,可至戶外的修護平臺,第六層為燈室。位居下段的筒體外牆構造上是由12片ㄇ形銑鐵拼合而成,下端固定於塔身頂端出挑的平臺上,具有保護燈座的功能。由於日常維護的需要,燈塔第六層四周設有一圈工作平臺 。 地下儲油槽位於燈塔塔身下方,儲油槽東側內牆為塔基的一部分。 日晷位於燈塔南方,為地平式日晷,由晷針及晷面結合而成,晷面為銅製。信號旗桿及固定樁位於燈塔西北側,為無線電的桿座。 燈塔西側建有地下水池三口,上覆蓋磚造花崗岩板蓋。1962年於原有三口最高處水池的北側,再興建一口磚造混凝土蓋的水池,主要為積蓄雨水汲飲之用。 原事務所和宿舍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原事務所和宿舍為紅磚造,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單層樓。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原事務所與宿舍位於燈塔西南方,原事務所基礎為磚造木樑結構,西向迴廊地坪已改為鋼筋混凝土;南北向迴廊為花崗岩地坪。外牆為紅磚造,屋頂為混凝土結構。 小堡壘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小堡壘共有兩座,為磚造。西北隅小堡壘樓層數為兩層樓,座向採坐南朝北;東南隅小堡壘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單層樓。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鵝鑾鼻燈塔四周有圍牆環圍成方形平面。圍牆為紅磚造,設有銃眼及磚柱扶壁。圍牆西北隅及東南隅設有兩座小堡壘,皆為磚造。西北隅堡壘設有銃眼,海關時期做為浴室及崗哨。東南隅堡壘設有雉堞及銃眼,為清代所設的砲臺,海關時期做為石灰倉庫 。
室內特徵鵝鑾鼻燈塔 1.建築空間格局 「鵝鑾鼻燈塔」燈塔內部有六層樓,一至四層樓為開放空間;第五層為修復平臺;第六層樓為燈室。 2.內部裝修與裝飾 燈塔一至四層樓設有旋轉樓梯,採用預鑄式,以單元拼接法用螺栓固定。扶手欄杆以銅管接合,鑄鐵雕花踏板組成;燈塔室內白灰粉刷,燈室設置四等燈器,燈室筒體設有氣密鐵門以供出入,四周內壁面設有11個防蟲的弧形銅氣閥 。 原事務所與宿舍 1.建築空間格局 原事務所與宿舍內部為辦公與住宿空間。 2.內部裝修與裝飾 原事務所與宿舍具有半層樓高基座,以隔絕濕氣。走廊地面為磨石子地坪。迴廊設有拱型門窗,室內為水泥砂漿粉刷及白色水泥漆牆面。
現狀「鵝鑾鼻燈塔」目前保存良好。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7210234#55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11130300800號
公告日期: : 2022-06-02 14:15:49.571
2::
classification: : 廢止/撤銷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11130300800號
公告日期: : 2022-06-02 14:40:54.753
note: : 廢止本府96年10月17日屏府文資字第0960208436號登錄「鵝鑾鼻燈塔暨附屬建物」歷史建築身分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landNo: : 鵝鑾段
landSerialNo: : 115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國家公園區
2::
itemNo: : 2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landNo: : 鵝鑾段
landSerialNo: : 115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國家公園區
3::
itemNo: : 3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landNo: : 鵝鑾段
landSerialNo: : 1155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國家公園區
4::
itemNo: : 4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landNo: : 鵝鑾段
landSerialNo: : 1156-1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國家公園區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29/fd000df1-3b7a-47c8-ad42-00789ccb699e/11130300800_鵝鑾鼻縣定古蹟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8-29/855a0a2c-4233-4723-8e63-41f58a529a86/範圍示意圖.pdf
repImgId181918
案件編號: 20220829000001
個案名稱: 鵝鑾鼻燈塔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1.所在位置與建造年代 「鵝鑾鼻燈塔」位於屏東縣恆春鎮燈塔路90號,創建於1881年(清光緒7年)。 2.相關事件背景 1867年(清同治6年)3月12日,美國三檣船羅發號(Ship Rover)在臺灣南部的七星岩觸礁,再加上1874年(清同治13)牡丹社事件引發日本發兵臺灣討番,清廷因而有臺灣南部建造燈塔之議。1880年(清光緒6年)經海關總稅務司派上海海關副營造司哈爾定(John Ropinald)率領工匠百餘人,於1881年(清光緒7年)開始動工興建鵝鑾鼻燈塔,燈塔的設計者為英國工程師哈爾定,至1883年(清光緒9年)完工,成為一座配有格林砲及圍牆,具有軍事防禦能力的燈塔 。 日治時期格林砲用圍欄被拆除。1898年(明治31年)年3月底修護完工移交臺灣總督府通信課,5月10日點燈啟用。除格林砲用圍欄被拆除外,其餘造型均保留為清代時原貌。1925年(大正14年)年將原有第一號及第二號宿舍的斜屋頂修成平屋頂。 戰後1947年海關總稅務司署改修,暫裝六等電石氣閃光燈,每四秒一閃。次年改裝五等直流電閃光燈器並改善現有辦公房舍,圍樓空間南側為入口大廳,東北側為工作間及臨時儲藏室,西北側為辦公室。1952年圍樓空間南側為入口大廳,東北側為備用室,西北側為燈器倉庫。1962年將塔頂燈籠改建為四等燈用燈籠,每10秒一閃,光力高達1,800,000支燭光,同時新建倉庫、看守夫宿舍、發電機房,地下儲油槽、倉庫、值班室及管線整修。房舍增建後,同年原圍樓空間已不具功能,因而拆除並新建塔門 。 3.指定時間 屏東縣政府曾於2007年10月17日登錄「鵝鑾鼻燈塔暨附屬建築物」為歷史建築,並於2022年6月2日廢止歷史建築處分,並指定「鵝鑾鼻燈塔」為古蹟。古蹟本體包含燈塔、圍牆、小堡壘、原事務所與宿舍、地下蓄水池、地下儲油槽、日晷、信號旗桿及固定樁。
評定基準: 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 1.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之登錄基準: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2.舊名南岬燈塔,1881年(清光緒7年)建,1883年(光緒9年)竣工,因美國三檣船羅發號(Rover)遇暴風飄流至臺灣為社番殺害及牡丹社事件而建,具高度歷史價值。至今超過百年歷史,具清代燈塔的特色。 3.燈塔塔身為外銑鐵,內磚砌的圓筒形承重結構,塔內採用鑄鐵組裝樓梯及銅質欄杆,具工藝價值。 4.圍牆外開濠溝,圍牆有射擊用的槍眼設計,牆下斜砌放腳磚基,轉角設角樓為其他燈塔罕見。是臺灣第一座附設銃眼並曾設有格林砲的鐵板造武裝燈塔,具稀少性、罕見性。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address: : 燈塔路90號
經度: 120.85252184265
緯度: 21.902475153662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8-29/7e1b130f-cce7-42cf-8d73-99cbb75033f9/221148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8-29/7e1b130f-cce7-42cf-8d73-99cbb75033f9/221148.jpg
name: : 221148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20829000001
外觀特徵: 「鵝鑾鼻燈塔」古蹟本體包含燈塔、圍牆、小堡壘、原事務所與宿舍、地下蓄水池、地下儲油槽、日晷、信號旗桿及固定樁。 鵝鑾鼻燈塔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鵝鑾鼻燈塔塔身為外牆為銑鐵、牆體為磚砌的圓筒型承重構造,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六層。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燈塔有六層塔身,塔身一至四層外牆為銑鐵,逐層向上內縮,第四層外有銑鐵架牛腿共12支,由下至上的五層樓原為外銑鐵內填磚構造。筒體在東北及西南向各設置出入口一處,可至戶外的修護平臺,第六層為燈室。位居下段的筒體外牆構造上是由12片ㄇ形銑鐵拼合而成,下端固定於塔身頂端出挑的平臺上,具有保護燈座的功能。由於日常維護的需要,燈塔第六層四周設有一圈工作平臺 。 地下儲油槽位於燈塔塔身下方,儲油槽東側內牆為塔基的一部分。 日晷位於燈塔南方,為地平式日晷,由晷針及晷面結合而成,晷面為銅製。信號旗桿及固定樁位於燈塔西北側,為無線電的桿座。 燈塔西側建有地下水池三口,上覆蓋磚造花崗岩板蓋。1962年於原有三口最高處水池的北側,再興建一口磚造混凝土蓋的水池,主要為積蓄雨水汲飲之用。 原事務所和宿舍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原事務所和宿舍為紅磚造,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單層樓。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原事務所與宿舍位於燈塔西南方,原事務所基礎為磚造木樑結構,西向迴廊地坪已改為鋼筋混凝土;南北向迴廊為花崗岩地坪。外牆為紅磚造,屋頂為混凝土結構。 小堡壘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小堡壘共有兩座,為磚造。西北隅小堡壘樓層數為兩層樓,座向採坐南朝北;東南隅小堡壘座向採坐北朝南,樓層數為單層樓。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鵝鑾鼻燈塔四周有圍牆環圍成方形平面。圍牆為紅磚造,設有銃眼及磚柱扶壁。圍牆西北隅及東南隅設有兩座小堡壘,皆為磚造。西北隅堡壘設有銃眼,海關時期做為浴室及崗哨。東南隅堡壘設有雉堞及銃眼,為清代所設的砲臺,海關時期做為石灰倉庫 。
室內特徵: 鵝鑾鼻燈塔 1.建築空間格局 「鵝鑾鼻燈塔」燈塔內部有六層樓,一至四層樓為開放空間;第五層為修復平臺;第六層樓為燈室。 2.內部裝修與裝飾 燈塔一至四層樓設有旋轉樓梯,採用預鑄式,以單元拼接法用螺栓固定。扶手欄杆以銅管接合,鑄鐵雕花踏板組成;燈塔室內白灰粉刷,燈室設置四等燈器,燈室筒體設有氣密鐵門以供出入,四周內壁面設有11個防蟲的弧形銅氣閥 。 原事務所與宿舍 1.建築空間格局 原事務所與宿舍內部為辦公與住宿空間。 2.內部裝修與裝飾 原事務所與宿舍具有半層樓高基座,以隔絕濕氣。走廊地面為磨石子地坪。迴廊設有拱型門窗,室內為水泥砂漿粉刷及白色水泥漆牆面。
現狀: 「鵝鑾鼻燈塔」目前保存良好。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10234#55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11130300800號
公告日期: : 2022-06-02 14:15:49.571
2::
classification: : 廢止/撤銷
公告文號: : 屏府文保字11130300800號
公告日期: : 2022-06-02 14:40:54.753
note: : 廢止本府96年10月17日屏府文資字第0960208436號登錄「鵝鑾鼻燈塔暨附屬建物」歷史建築身分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landNo: : 鵝鑾段
landSerialNo: : 115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國家公園區
2::
itemNo: : 2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landNo: : 鵝鑾段
landSerialNo: : 115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國家公園區
3::
itemNo: : 3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landNo: : 鵝鑾段
landSerialNo: : 1155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國家公園區
4::
itemNo: : 4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landNo: : 鵝鑾段
landSerialNo: : 1156-1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國家公園區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29/fd000df1-3b7a-47c8-ad42-00789ccb699e/11130300800_鵝鑾鼻縣定古蹟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8-29/855a0a2c-4233-4723-8e63-41f58a529a86/範圍示意圖.pdf
repImgId: 181918

# 燈塔 於 文資局古蹟 - 7

案件編號20180726000002
個案名稱烏坵燈塔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烏坵燈塔前於民國95年6月13日經金門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文化部後於107年2月12日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其為清代臺灣海峽近代化燈塔的代表,係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福建沿海四座十九世紀燈塔之一,其屬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清代臺灣海峽近代化燈塔之典範。
評定基準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1、較具重要性: (1)烏坵燈塔建於1874年(同治13年),1875年12月3日(光緒元年11月6日)點燈,為清代五口通商後第二批洋式燈塔。燈塔所在之烏坵嶼位於湄洲灣及興化灣,地理位置重要,與東椗燈塔、北椗燈塔、東犬燈塔,共同扼守臺灣海峽福建沿海,見證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南北航道管理及船隻導引之歷史。 (2)1949年後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後,烏坵成為監控中國大陸之前哨,燈塔轉為監視閩中沿海地區安全之重要建築,1950年代後則由反共救國軍及陸戰隊駐守至今,為軍方使用及熄燈最久之燈塔,乃反共抗俄時代角色演變之重要見證,具特殊的歷史價值。 (3)為清政府海關在中國沿海負責設計監造三十年的總營造司英籍韓德善(David Marr Henderson,1840-1923)所設計監造的石造近世燈塔,塔身刻有興建年代、清政府海關總營造司之姓名等資料石刻碑碣,見證十九世紀清政府從傳統燈塔引入近世燈塔技術的歷史及文化。 (4)挪威人雅格森曾於鵝鑾鼻、漁翁島、東椗島、烏坵守塔,1899年葬於燈塔旁,其事蹟及其墓塋遺址見證十九世紀末期,外國技術人員與清政府之交流,極為珍貴。 (5)本燈塔為清代中國海關所建置,興建年代超過百年,屬於臺灣轄內創建歷史最悠久的洋式燈塔之一。雖有部分構件毀於戰火,仍不減其見證清代海關發展與燈塔發展史之價值。 2、保存完整性: (1)燈塔為石構造圓柱狀,材料為中國大陸產紅灰色花崗石設計切割後運抵烏坵組砌,以石榫相啣而成,為十九世紀燈塔技術之重要案例。 (2)與東莒燈塔形式尺寸相同,見證該時代英國燈塔營建技術與流派特色,具代表性。 (3)燈塔塔身堪稱完整,其塔身之石構造見證清代西洋石造技術之原始真實性。 3、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1)清代臺灣海峽近代化燈塔的代表,為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福建沿海四座十九世紀燈塔之一,具稀少性且不易再現。 (2)十九世紀花崗石構造塔身保存完整,且經二十世紀中期之後由國軍增改建,見證兩岸軍事對峙及戰略部署、運用之歷史,極具稀少與特殊性。 (3)本燈塔不僅位處臺灣海峽航海重要位置,也屬兩岸對峙之敏感區位,燈塔雖長期無法復燈,但仍烏坵軍事發展史之重要見證,顯現其由助航價值擴延到軍事意義之角色演變。 4、烏坵燈塔前經金門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其為清代臺灣海峽近代化燈塔的代表,係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福建沿海四座十九世紀燈塔之一,其屬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清代臺灣海峽近代化燈塔之典範。
法令依據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項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烏坵鄉
address: : 24.991973, 119.452990
經度119.45213653848
緯度24.99329608833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8-07-26/293b50a1-bc57-4992-ac6e-089f654b53a7/IMG_272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8-07-26/293b50a1-bc57-4992-ac6e-089f654b53a7/IMG_2722.jpg
name: : IMG_2722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80726000002
外觀特徵塔身形式:圓形石塔 顏色:黑色 塔高:現為 17.3 m 原為 19.5m 燈高:87.2m
現狀目前燈塔塔高 17.3 公尺,較原來少一層樓,兩座霧砲,一為原始所設之霧砲,另一為從臺灣運來之霧砲,放置於村落內之平臺。 燈塔本身現況良好, 已停止發光 ,交通部航港局於民國106年(2017年)7月完工復燈。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730016751 號
公告日期: : 2018-02-12 10:12:01.847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7-26/fea800c4-a5bf-4712-a4cc-6973ff234211/國定古蹟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7-26/d7092e40-2b28-41cf-8f00-6f95937dbb64/地籍圖.pdf
repImgId49273
案件編號: 20180726000002
個案名稱: 烏坵燈塔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烏坵燈塔前於民國95年6月13日經金門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文化部後於107年2月12日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其為清代臺灣海峽近代化燈塔的代表,係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福建沿海四座十九世紀燈塔之一,其屬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清代臺灣海峽近代化燈塔之典範。
評定基準: 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 1、較具重要性: (1)烏坵燈塔建於1874年(同治13年),1875年12月3日(光緒元年11月6日)點燈,為清代五口通商後第二批洋式燈塔。燈塔所在之烏坵嶼位於湄洲灣及興化灣,地理位置重要,與東椗燈塔、北椗燈塔、東犬燈塔,共同扼守臺灣海峽福建沿海,見證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南北航道管理及船隻導引之歷史。 (2)1949年後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後,烏坵成為監控中國大陸之前哨,燈塔轉為監視閩中沿海地區安全之重要建築,1950年代後則由反共救國軍及陸戰隊駐守至今,為軍方使用及熄燈最久之燈塔,乃反共抗俄時代角色演變之重要見證,具特殊的歷史價值。 (3)為清政府海關在中國沿海負責設計監造三十年的總營造司英籍韓德善(David Marr Henderson,1840-1923)所設計監造的石造近世燈塔,塔身刻有興建年代、清政府海關總營造司之姓名等資料石刻碑碣,見證十九世紀清政府從傳統燈塔引入近世燈塔技術的歷史及文化。 (4)挪威人雅格森曾於鵝鑾鼻、漁翁島、東椗島、烏坵守塔,1899年葬於燈塔旁,其事蹟及其墓塋遺址見證十九世紀末期,外國技術人員與清政府之交流,極為珍貴。 (5)本燈塔為清代中國海關所建置,興建年代超過百年,屬於臺灣轄內創建歷史最悠久的洋式燈塔之一。雖有部分構件毀於戰火,仍不減其見證清代海關發展與燈塔發展史之價值。 2、保存完整性: (1)燈塔為石構造圓柱狀,材料為中國大陸產紅灰色花崗石設計切割後運抵烏坵組砌,以石榫相啣而成,為十九世紀燈塔技術之重要案例。 (2)與東莒燈塔形式尺寸相同,見證該時代英國燈塔營建技術與流派特色,具代表性。 (3)燈塔塔身堪稱完整,其塔身之石構造見證清代西洋石造技術之原始真實性。 3、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1)清代臺灣海峽近代化燈塔的代表,為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福建沿海四座十九世紀燈塔之一,具稀少性且不易再現。 (2)十九世紀花崗石構造塔身保存完整,且經二十世紀中期之後由國軍增改建,見證兩岸軍事對峙及戰略部署、運用之歷史,極具稀少與特殊性。 (3)本燈塔不僅位處臺灣海峽航海重要位置,也屬兩岸對峙之敏感區位,燈塔雖長期無法復燈,但仍烏坵軍事發展史之重要見證,顯現其由助航價值擴延到軍事意義之角色演變。 4、烏坵燈塔前經金門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其為清代臺灣海峽近代化燈塔的代表,係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福建沿海四座十九世紀燈塔之一,其屬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清代臺灣海峽近代化燈塔之典範。
法令依據: 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項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烏坵鄉
address: : 24.991973, 119.452990
經度: 119.45213653848
緯度: 24.99329608833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8-07-26/293b50a1-bc57-4992-ac6e-089f654b53a7/IMG_272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8-07-26/293b50a1-bc57-4992-ac6e-089f654b53a7/IMG_2722.jpg
name: : IMG_2722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80726000002
外觀特徵: 塔身形式:圓形石塔 顏色:黑色 塔高:現為 17.3 m 原為 19.5m 燈高:87.2m
現狀: 目前燈塔塔高 17.3 公尺,較原來少一層樓,兩座霧砲,一為原始所設之霧砲,另一為從臺灣運來之霧砲,放置於村落內之平臺。 燈塔本身現況良好, 已停止發光 ,交通部航港局於民國106年(2017年)7月完工復燈。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730016751 號
公告日期: : 2018-02-12 10:12:01.847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7-26/fea800c4-a5bf-4712-a4cc-6973ff234211/國定古蹟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7-26/d7092e40-2b28-41cf-8f00-6f95937dbb64/地籍圖.pdf
repImgId: 49273

# 燈塔 於 文資局古蹟 - 8

案件編號20160601000001
個案名稱東湧燈塔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東湧燈塔地處馬祖列島最北方,1901年4月英國輪船蘇布倫號 (P.& O.s.s.Sobraon)在東湧山觸礁沉沒,成為國際事件,爰促成東湧燈塔之建造,成為東海南下進出福州馬尾之主要航標。東湧燈塔為磚造建築,由海關總營造司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於1902(清光緒28)年設計,1904(清光緒30)年竣工,同年7月1日點燈,是我國早期重要沿海燈塔之一。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1.東湧燈塔地處馬祖列島最北方,1901年4月英國輪船蘇布倫號 (P.& O.s.s.Sobraon)在東湧山觸礁沉沒,成為國際事件,爰促成東湧燈塔之建造,成為東海南下進出福州馬尾之主要航標。 2.東湧燈塔為磚造建築,由海關總營造司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於1902(清光緒28)年設計,1904(清光緒30)年竣工,同年7月1日點燈,是我國早期重要沿海燈塔之一。 3.基地內大致保留初建時之配置及規模,除燈塔、霧砲及霧笛外,尚保存火藥庫、外籍守塔員室與辦公室、華籍守塔員室與附屬房舍及圈舍等附屬設施,整體空間配置完整的分布於崖坡上,展現與自然地景融合之特性,為國內燈塔房舍最密集、高低差距最大之燈塔。 4.燈器為法國巴比埃廠所製作蚌形平面之佛萊斯納折光透鏡鏡機(Fresnal's Revolving Dioptric Lens),為國內兩座「頭等燈」之一。此復為當年福建沿海第一座採用白熾紗罩燈頭之燈塔,現存文物仍保有英國張氏公司(Chance Brothers and Co.)出品之85公厘白熾紗罩燈頭,見證西式燈塔燈器在我國使用之歷史。 5.本燈塔為臺灣唯一於法國韋桑島燈塔博物館手冊中有全幅展示之照片,及於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所藏1904年拍攝之紀錄照片者,與保存現況相符,彌足珍貴。 6.東湧燈塔為東引島上著名地標,鄰近烈女義坑及一線天,具結合自然地景、民間傳說及觀光與再利用之價值;且燈塔已融入地方居民生活關係中,具社區互動價值。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6款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東引鄉
address: : 連江縣東引鄉樂華村169號
經度120.510739
緯度26.365891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 南區 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2486/photo/東湧燈塔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2486/photo/東湧燈塔.JPG
name: : 東湧燈塔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60601000001
外觀特徵基地內大致保留初建時的配置與規模,除燈塔、霧砲及霧笛外,尚保存火藥庫、外籍守塔員室及辦公室、華籍守塔員室及附屬房舍、圈舍等附屬設施,整體空間配置完整的分布於崖坡上展現與自然地景融合之特性,為國內燈塔房舍最密集、高低差距最大的燈塔。
室內特徵燈塔室內裝飾以鑄鐵構造表現在筒頂平臺,欄杆及燈塔室內鏡機的圓盤支架最俱特色,前者有金屬預製科技的美感,也有近代建築風格的簡潔,後者呈現十九世紀末葉盛行於歐陸工廠、車站等的鑄鐵裝飾風格。
使用情形仍持續作為燈塔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燈塔及相關房舍。
現狀仍持續作為燈塔使用。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6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530052162號
公告日期: : 2016-06-01 00:00:0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東引鄉
landNo: : 東引東段
landSerialNo: : 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東引鄉
landNo: : 東引東段
landSerialNo: : 7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2488/file/東湧燈塔公文.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2487/photo/東湧燈塔地標.jpg
repImgId1711
案件編號: 20160601000001
個案名稱: 東湧燈塔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東湧燈塔地處馬祖列島最北方,1901年4月英國輪船蘇布倫號 (P.& O.s.s.Sobraon)在東湧山觸礁沉沒,成為國際事件,爰促成東湧燈塔之建造,成為東海南下進出福州馬尾之主要航標。東湧燈塔為磚造建築,由海關總營造司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於1902(清光緒28)年設計,1904(清光緒30)年竣工,同年7月1日點燈,是我國早期重要沿海燈塔之一。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1.東湧燈塔地處馬祖列島最北方,1901年4月英國輪船蘇布倫號 (P.& O.s.s.Sobraon)在東湧山觸礁沉沒,成為國際事件,爰促成東湧燈塔之建造,成為東海南下進出福州馬尾之主要航標。 2.東湧燈塔為磚造建築,由海關總營造司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於1902(清光緒28)年設計,1904(清光緒30)年竣工,同年7月1日點燈,是我國早期重要沿海燈塔之一。 3.基地內大致保留初建時之配置及規模,除燈塔、霧砲及霧笛外,尚保存火藥庫、外籍守塔員室與辦公室、華籍守塔員室與附屬房舍及圈舍等附屬設施,整體空間配置完整的分布於崖坡上,展現與自然地景融合之特性,為國內燈塔房舍最密集、高低差距最大之燈塔。 4.燈器為法國巴比埃廠所製作蚌形平面之佛萊斯納折光透鏡鏡機(Fresnal's Revolving Dioptric Lens),為國內兩座「頭等燈」之一。此復為當年福建沿海第一座採用白熾紗罩燈頭之燈塔,現存文物仍保有英國張氏公司(Chance Brothers and Co.)出品之85公厘白熾紗罩燈頭,見證西式燈塔燈器在我國使用之歷史。 5.本燈塔為臺灣唯一於法國韋桑島燈塔博物館手冊中有全幅展示之照片,及於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所藏1904年拍攝之紀錄照片者,與保存現況相符,彌足珍貴。 6.東湧燈塔為東引島上著名地標,鄰近烈女義坑及一線天,具結合自然地景、民間傳說及觀光與再利用之價值;且燈塔已融入地方居民生活關係中,具社區互動價值。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6款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東引鄉
address: : 連江縣東引鄉樂華村169號
經度: 120.510739
緯度: 26.365891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 南區 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2486/photo/東湧燈塔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2486/photo/東湧燈塔.JPG
name: : 東湧燈塔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60601000001
外觀特徵: 基地內大致保留初建時的配置與規模,除燈塔、霧砲及霧笛外,尚保存火藥庫、外籍守塔員室及辦公室、華籍守塔員室及附屬房舍、圈舍等附屬設施,整體空間配置完整的分布於崖坡上展現與自然地景融合之特性,為國內燈塔房舍最密集、高低差距最大的燈塔。
室內特徵: 燈塔室內裝飾以鑄鐵構造表現在筒頂平臺,欄杆及燈塔室內鏡機的圓盤支架最俱特色,前者有金屬預製科技的美感,也有近代建築風格的簡潔,後者呈現十九世紀末葉盛行於歐陸工廠、車站等的鑄鐵裝飾風格。
使用情形: 仍持續作為燈塔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燈塔及相關房舍。
現狀: 仍持續作為燈塔使用。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6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530052162號
公告日期: : 2016-06-01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東引鄉
landNo: : 東引東段
landSerialNo: : 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東引鄉
landNo: : 東引東段
landSerialNo: : 7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2488/file/東湧燈塔公文.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2487/photo/東湧燈塔地標.jpg
repImgId: 1711
[ 搜尋所有 燈塔 ... ]

與燈塔同分類的台灣采風翦影

墾丁貓鼻頭展示中心

作者: 冠群攝影 | 關鍵字: 墾丁 貓鼻頭 | 描述:

墾丁貓鼻頭展示中心

作者: 冠群攝影 | 關鍵字: 墾丁 貓鼻頭 | 描述:

朝天宮媽祖出巡

作者: 葉英晉 | 關鍵字: 朝天宮媽祖出巡 | 描述: 朝天宮媽祖出巡

朝天宮媽祖出巡

作者: 葉英晉 | 關鍵字: 朝天宮 | 描述: 北港媽祖出巡

老農溪泛舟

作者: 程暖 | 關鍵字: 老農溪泛舟 | 描述: 高雄市六龜鄉

蓮霧

作者: 葉英晉 | 關鍵字: 果樹 | 描述: 蓮霧

榮華水庫之美

作者: 黃義鴻 | 關鍵字: 榮華水庫建築景觀 公共設施 國家建設 台灣之美國民旅遊卡百萬獎金觀光攝影比賽 佳作 桃園縣 135 | 描述: 拍攝地點:桃園復興

眺望水社日月潭

作者: 羅政群 | 關鍵字: 眺望水社日月潭 自然景觀 風景名勝 國家風景區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風景區 地景 山/島 海/河/湖/溫泉 地方特景 人物 人民生活 婚紗攝影 觀光活動 攝影比賽 2009日月潭攝影比賽 C組:婚紗蜜月... | 描述: 眺望水社日月潭

東北角眺望龜山島

作者: | 關鍵字: | 描述:

養鴨人家

作者: 李慧敏 | 關鍵字: 台南市 歸仁鄉 地方特景 人民生活 2005台灣采風攝影比賽 佳作 135 | 描述: 台南市歸仁鄉農村景象 春江水暖鴨先知 一對養鴨夫妻同心 鴨群悠遊水間

大漢據點海岸

作者: 許崑崙 | 關鍵字: 大漢據點海岸 | 描述: 大漢據點海岸

觀光局94年導遊職前訓練左科長主持開訓

作者: 蕭綱侯 | 關鍵字: 觀光局94年導遊職前訓練左科長主持開訓 | 描述: 觀光局94年導遊職前訓練.左科長主持開訓

阿里山櫻花鐵道

作者: 洪家隆 | 關鍵字: 阿里山,高山火車,吉野櫻,自然景觀,風景名勝,國家風景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地方特景,人民生活,行,樂,交通工具,國家建設,觀光活動,采風攝影比賽,2009台灣采風攝影比賽,優選,DC,觀光旗艦計畫,... | 描述: 美麗的阿里山高山火車,每年的春季,搭配滿山的吉野櫻非常美麗。

重陽橋

作者: 古志群 | 關鍵字: 重陽橋 橋 2001台灣采風攝影比賽佳作 | 描述:

北埔擂茶

作者: 葉雲青 | 關鍵字: 北埔擂茶 國家風景區 參山國家風景區 地方特景 人物 食 市集 觀光活動 攝影比賽 2008情牽参生山世攝影比賽 優選 縣市區域 新竹縣 DC | 描述: 北埔老街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因此擁有客家人的飲食習慣 客家擂菜。

墾丁貓鼻頭展示中心

作者: 冠群攝影 | 關鍵字: 墾丁 貓鼻頭 | 描述:

墾丁貓鼻頭展示中心

作者: 冠群攝影 | 關鍵字: 墾丁 貓鼻頭 | 描述:

朝天宮媽祖出巡

作者: 葉英晉 | 關鍵字: 朝天宮媽祖出巡 | 描述: 朝天宮媽祖出巡

朝天宮媽祖出巡

作者: 葉英晉 | 關鍵字: 朝天宮 | 描述: 北港媽祖出巡

老農溪泛舟

作者: 程暖 | 關鍵字: 老農溪泛舟 | 描述: 高雄市六龜鄉

蓮霧

作者: 葉英晉 | 關鍵字: 果樹 | 描述: 蓮霧

榮華水庫之美

作者: 黃義鴻 | 關鍵字: 榮華水庫建築景觀 公共設施 國家建設 台灣之美國民旅遊卡百萬獎金觀光攝影比賽 佳作 桃園縣 135 | 描述: 拍攝地點:桃園復興

眺望水社日月潭

作者: 羅政群 | 關鍵字: 眺望水社日月潭 自然景觀 風景名勝 國家風景區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風景區 地景 山/島 海/河/湖/溫泉 地方特景 人物 人民生活 婚紗攝影 觀光活動 攝影比賽 2009日月潭攝影比賽 C組:婚紗蜜月... | 描述: 眺望水社日月潭

東北角眺望龜山島

作者: | 關鍵字: | 描述:

養鴨人家

作者: 李慧敏 | 關鍵字: 台南市 歸仁鄉 地方特景 人民生活 2005台灣采風攝影比賽 佳作 135 | 描述: 台南市歸仁鄉農村景象 春江水暖鴨先知 一對養鴨夫妻同心 鴨群悠遊水間

大漢據點海岸

作者: 許崑崙 | 關鍵字: 大漢據點海岸 | 描述: 大漢據點海岸

觀光局94年導遊職前訓練左科長主持開訓

作者: 蕭綱侯 | 關鍵字: 觀光局94年導遊職前訓練左科長主持開訓 | 描述: 觀光局94年導遊職前訓練.左科長主持開訓

阿里山櫻花鐵道

作者: 洪家隆 | 關鍵字: 阿里山,高山火車,吉野櫻,自然景觀,風景名勝,國家風景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地方特景,人民生活,行,樂,交通工具,國家建設,觀光活動,采風攝影比賽,2009台灣采風攝影比賽,優選,DC,觀光旗艦計畫,... | 描述: 美麗的阿里山高山火車,每年的春季,搭配滿山的吉野櫻非常美麗。

重陽橋

作者: 古志群 | 關鍵字: 重陽橋 橋 2001台灣采風攝影比賽佳作 | 描述:

北埔擂茶

作者: 葉雲青 | 關鍵字: 北埔擂茶 國家風景區 參山國家風景區 地方特景 人物 食 市集 觀光活動 攝影比賽 2008情牽参生山世攝影比賽 優選 縣市區域 新竹縣 DC | 描述: 北埔老街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因此擁有客家人的飲食習慣 客家擂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