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
- 客家委員會客庄景點(已停辦) @ 客家委員會
標題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的地址是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說明是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源於墾成地的面積為30甲,當時以5甲為一張犁計,此處即為六張犁。日本大正九年(1920年)改稱為六家,則因為從乾隆十七年(1752年)開始,廣東潮州的饒平人林欽堂、林孫彰、林居震、林先坤、林孫服、林孫壇共六個林姓宗族陸續進駐,他們修築了六張犁圳,建立了竹北六家的基業。簡而....
#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的地圖
標題 | 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 |
縣市別代碼 | 10004 |
地址-行政區域代碼 | 10004010 |
地址 | 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
說明 |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源於墾成地的面積為30甲,當時以5甲為一張犁計,此處即為六張犁。日本大正九年(1920年)改稱為六家,則因為從乾隆十七年(1752年)開始,廣東潮州的饒平人林欽堂、林孫彰、林居震、林先坤、林孫服、林孫壇共六個林姓宗族陸續進駐,他們修築了六張犁圳,建立了竹北六家的基業。簡而言之,六家區是一個由林姓宗族所組成的客家聚落,當時,不但建有三座隘門,並在聚落四周沿著水溝種植刺竹作為防禦城牆,聚落內則一切生活機能完備,設有碾米廠、釀酒廠、跑馬場等等。至今,這裡依然保存了數座深具價值的古建築,此區更被規畫為客家民俗公園與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林家祠,為林氏宗親會所在,屬一堂兩橫的合院建築,正廳供奉林家祖先牌位,每年林家後代都會群集此地祭祖,正廳內也留存許多光緒、咸豐年間的牌匾,可見林家往日的顯赫。大夫第,位於林家祠旁邊,是為彰顯林家子弟於道光年間高中武魁舉人所建,屋脊的燕尾、屋內懸掛的十餘塊匾額、屋前廣場的旗杆座礎石,都是昔日功名的見證。問禮堂,位於大夫第右側,為傳統四合院建築,是昔日林氏宗族的家法裁判所。由於林氏宗族人數眾多,若有家族子弟犯法,家族長者便會在這裡開堂審問,情節嚴重者甚至會被送進後堂的囚禁室。像這樣的家族法庭,為全台僅見,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問禮堂的建築相當講究,三堂四橫的格局、以卵石砌成的牆腳、土埆磚牆與白色灰泥牆面,處處彰顯客家本色。新瓦屋聚落,位於問禮堂北側,是由稍晚來台的林姓墾民於嘉慶年間所建,因建立時間晚於大夫第,因此稱「新瓦屋」,也是一座封閉型的村莊,四周建有圍牆與外區隔,圍牆門樓則題有「西河世第」,圍牆內有數座古宅,以「忠孝堂」公廳為聚落中心。整個新瓦屋聚落現已規畫為高鐵新竹車站特定區的用地。 |
備註 | 交通方式(開車):中山高速公路=>下新竹交流道(往竹東)=>公道五路二段=>左轉接慈雲路(117縣道)=>右轉接文興路一段=>六家文化園區(新瓦屋)。中山高速公路=>下竹北交流道(往竹北)=>左轉接光明六路=>光明六路東一段=>右轉接自強南路=>左轉接文興路一段=>六家文化園區(新瓦屋)。交通方式(搭車):火車=>新竹火車站下=>轉搭新竹客運往芎林=>六家站下車=>前行過雙桂橋左轉即可抵達。營業時間:9:00~12:00;13:00~17:00;逢國定假日及星期一休館 |
緯度 | 24.8110509 |
經度 | 121.0274303 |
標題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 |
縣市別代碼10004 |
地址-行政區域代碼10004010 |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
說明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其地名源於墾成地的面積為30甲,當時以5甲為一張犁計,此處即為六張犁。日本大正九年(1920年)改稱為六家,則因為從乾隆十七年(1752年)開始,廣東潮州的饒平人林欽堂、林孫彰、林居震、林先坤、林孫服、林孫壇共六個林姓宗族陸續進駐,他們修築了六張犁圳,建立了竹北六家的基業。簡而言之,六家區是一個由林姓宗族所組成的客家聚落,當時,不但建有三座隘門,並在聚落四周沿著水溝種植刺竹作為防禦城牆,聚落內則一切生活機能完備,設有碾米廠、釀酒廠、跑馬場等等。至今,這裡依然保存了數座深具價值的古建築,此區更被規畫為客家民俗公園與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林家祠,為林氏宗親會所在,屬一堂兩橫的合院建築,正廳供奉林家祖先牌位,每年林家後代都會群集此地祭祖,正廳內也留存許多光緒、咸豐年間的牌匾,可見林家往日的顯赫。大夫第,位於林家祠旁邊,是為彰顯林家子弟於道光年間高中武魁舉人所建,屋脊的燕尾、屋內懸掛的十餘塊匾額、屋前廣場的旗杆座礎石,都是昔日功名的見證。問禮堂,位於大夫第右側,為傳統四合院建築,是昔日林氏宗族的家法裁判所。由於林氏宗族人數眾多,若有家族子弟犯法,家族長者便會在這裡開堂審問,情節嚴重者甚至會被送進後堂的囚禁室。像這樣的家族法庭,為全台僅見,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問禮堂的建築相當講究,三堂四橫的格局、以卵石砌成的牆腳、土埆磚牆與白色灰泥牆面,處處彰顯客家本色。新瓦屋聚落,位於問禮堂北側,是由稍晚來台的林姓墾民於嘉慶年間所建,因建立時間晚於大夫第,因此稱「新瓦屋」,也是一座封閉型的村莊,四周建有圍牆與外區隔,圍牆門樓則題有「西河世第」,圍牆內有數座古宅,以「忠孝堂」公廳為聚落中心。整個新瓦屋聚落現已規畫為高鐵新竹車站特定區的用地。 |
備註交通方式(開車):中山高速公路=>下新竹交流道(往竹東)=>公道五路二段=>左轉接慈雲路(117縣道)=>右轉接文興路一段=>六家文化園區(新瓦屋)。中山高速公路=>下竹北交流道(往竹北)=>左轉接光明六路=>光明六路東一段=>右轉接自強南路=>左轉接文興路一段=>六家文化園區(新瓦屋)。交通方式(搭車):火車=>新竹火車站下=>轉搭新竹客運往芎林=>六家站下車=>前行過雙桂橋左轉即可抵達。營業時間:9:00~12:00;13:00~17:00;逢國定假日及星期一休館 |
緯度24.8110509 |
經度121.0274303 |
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地圖 [ 導航 ]
| 電話: (03)550-5069 | 縣市: 新竹縣 竹北市 | 文興路一段123號 | 營業時間: 10:30-21:00,每月第二個週二公休 @ 實體書店 |
電話: (03)550-5069 | 縣市: 新竹縣 竹北市 | 文興路一段123號 | 營業時間: 10:30-21:00,每月第二個週二公休 @ 實體書店 |
[ 搜尋所有 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 ... ]
| 開放時間: 9:00~12:00;13:00~17:00 ;逢國定假日及星期一休館 | | 電話: 886-3-5510201 | 地址: 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 開始時間: 2013/5/18 | 結束時間: 2013/5/18 | 電話: 886-3-5510201 | 新竹縣 | 地點: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 地址: 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 參與者: | 停車資訊: | 描述: 上周六因大雨延期舉辦的新竹縣好客上好茶之懷萱茶會活動,18日下午在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熱鬧登場,邀請到國畫家郭振坤、陶藝家許菊、常民美學家邵麗容等多位藝術家,以及北埔屋簷下茶學會共40名茶人示範茶席,...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 開始時間: 2013/8/17 | 結束時間: 2013/8/17 | 電話: 886-3-5518101 | 新竹縣 | 地點: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 地址: 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 參與者: | 停車資訊: | 描述: .主辦單位:新瓦屋藝術駐村-思微文創.活動日期:2013-08-17.活動時間:下午3:00~晚上7:00.活動地點: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後方草坪).入場方式:自由入場.內容簡介:新瓦屋-旅行市集夏...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開放時間: 9:00~12:00;13:00~17:00 ;逢國定假日及星期一休館 | | 電話: 886-3-5510201 | 地址: 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開始時間: 2013/5/18 | 結束時間: 2013/5/18 | 電話: 886-3-5510201 | 新竹縣 | 地點: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 地址: 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 參與者: | 停車資訊: | 描述: 上周六因大雨延期舉辦的新竹縣好客上好茶之懷萱茶會活動,18日下午在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熱鬧登場,邀請到國畫家郭振坤、陶藝家許菊、常民美學家邵麗容等多位藝術家,以及北埔屋簷下茶學會共40名茶人示範茶席,...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開始時間: 2013/8/17 | 結束時間: 2013/8/17 | 電話: 886-3-5518101 | 新竹縣 | 地點: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 地址: 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六家民俗公園內) | 參與者: | 停車資訊: | 描述: .主辦單位:新瓦屋藝術駐村-思微文創.活動日期:2013-08-17.活動時間:下午3:00~晚上7:00.活動地點: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後方草坪).入場方式:自由入場.內容簡介:新瓦屋-旅行市集夏...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 搜尋所有 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 六家民俗公園內 ... ]
在『客家委員會客庄景點(已停辦)』資料集內搜尋: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興隆里東蘭路166號 | 說明: 保留完整的河澗堂,整體建築規劃極具客家本色,包括前方的半月池,兼具風水、養殖與消防的功能,至於公廳內,則奉有祖先牌位,下方設置土地龍神,而最特殊之處在於入口處的筆尖門柱,據說是祖先有武舉人時才能用此造... |
| 地址: 臺中市石岡區金星里 | 說明: 位於金星村福德祠旁有許多天然的圓石,這些石頭來自旁邊的溪水,傳說溪中有一條金鯉魚,所以溪裡的石頭都呈圓形,後來因山坡地開發,溪水暴漲,金鯉魚被水沖走,所以再也沒有圓形的石頭了。不過附近居民認為,溪中石... |
| 地址: 臺中市石岡區忠孝街139號 | 說明: 這棟充滿石岡人回憶的歷史性穀倉,建於民國24年(昭和10年),關刀山大地震過後,是日本人以防震結構工法所建造而成的碾米廠。閒置多年之後,面臨了被拆除的命運,卻在九二一地震中奇蹟式的保存完整,引起許多建... |
| 地址: 臺中市石岡區石岡水壩 | 說明: 供應大台中地區灌溉與公用、工業用水,建立於民國63年,66年完工的石岡水壩,是大甲溪流域綜合開發計畫中最下游的水庫,用來調節尖峰發電尾水與流水資源,九二一地震時受到重創,左邊三個水道閘門地面隆起高達一... |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第五橫街中和巷1-5號 | 說明: 東勢鎮第一家獲得農委會品牌輔導的田媽媽品佳小吃部,已經有25年的歷史。女主人張葉碧霞班長從民國70年開設品佳小吃部,以賣陽春麵、水晶餃起家,後來轉型為供應經濟實惠客家料理的餐廳,93年10月正式成為農... |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石城街石山巷2號 | 說明: 石岡水壩位於東勢與石岡之間,兩個鄉鎮隔著大甲溪遙遙相望。坐在這家湖岸咖啡館的露台,可以看見九二一地震斷裂的石岡水壩,因此成為當地著名的景觀咖啡廳。開幕於民國90年的咖啡館,老闆來自台中,是石岡客家人的... |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中正路386號 | 說明: 東勢阿嬤,是由農會家政班媽媽教室的6個媽媽們一起成立的,由擔任烹飪老師的鄧月娥指導,以東勢當地農產為主要材料,製作出傳統的客家米食與各種農特產加工產品,比如梅醬、桔醬、梅乾菜、豆腐乳等等,再加上使用客... |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延平里第一橫街126號 | 說明: 出身於中嵙的高接梨之父張榕生,研究出移花接木的嫁接技術,使得東勢高接梨名滿天下,其中尤以豐水梨最著名,此外也有新興梨與秋水梨。94年七二水災時,為了幫農民促銷梨子,東勢農會建立了網路直銷的管道,很快就... |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東蘭路198號 | 說明: 民國92年正式成立的石圍牆酒庄,以東勢鎮柑橘產銷班第四班為班底,採用本地的葡萄、柑橘、梅子甚至梨子來做原料,生產出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酒。老闆巫建旺的祖籍為廣東梅縣,在客家庄居住了五十幾年,說了一口流利... |
| 地址: 臺中市新社區白冷圳 | 說明: 日據時代,日本人選中本鄉的台地作為蔗苗養成場,因為水源不足以供應蔗苗所需的大量灌溉用水,經過地形水文戡查後,決定引大甲溪白冷圳的水來此,再依據虹吸管原理,設計了這一項完全不用動力,只憑藉高低落差來引水... |
| 地址: 臺中市新社區中和里中興街223號 | 說明: 乍聽安妮公主花園,肯定會認為老闆是個可愛的小女生,然而負責經營的林昌明居然是屏科大園藝科班出身的大男生。他的外婆是東勢客家人,說的卻是饒平客家話,然而,林昌明與許多年輕一輩有客家血統的人一樣,不會說客... |
| 地址: 臺中市新社區大南里興中街46號 | 說明: 這裡,以前就是日據時代的「蔗苗養成所」。至今,場內還保留著木???的日式老建築、神社遺址,以及蓊鬱蒼翠的老樹,默默地見證了一段又一段的鄉土開發史:日據時代,為徵收1200公頃的土地,引發農民抗爭、爆發... |
| 地址: 臺中市新社區中和街4段226號(新社鄉農會) | 說明: 本鄉的枇杷產地約佔300公頃,品質居全國之冠,受到許多消費者喜愛。因此,為了讓遊客更了解枇杷的產期、採??程,以及使用工具等知識,而設立了本館,主要採用圖文的方式來呈現。另外,當地農會為了減少中盤商剝... |
| 地址: 臺中市石岡區九房里 | 說明: 在石岡提到黃氏祠堂應該沒有人不知道,九房村的命名,就是因為黃家有九房居住在該地,是石岡鄉的望族,平時並不開放的黃氏祠堂,每年春分家族聚會掃墓,盛況空前,至今依然。根據黃家的後代,經營慧千園民宿的黃凰媚... |
| 地址: 臺中市新社區中和街5段33巷26號 | 說明: 主人劉衡正,畢業於日本千葉大學園藝學系,後來還到美國進修,專攻特殊花卉。民國84年,他從新竹芎林移民來到新社,本來打算退休悠閒度日,卻割捨不下對花草的熱愛,在民國91年創辦了園藝植栽培體的小型工廠,並...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興隆里東蘭路166號 | 說明: 保留完整的河澗堂,整體建築規劃極具客家本色,包括前方的半月池,兼具風水、養殖與消防的功能,至於公廳內,則奉有祖先牌位,下方設置土地龍神,而最特殊之處在於入口處的筆尖門柱,據說是祖先有武舉人時才能用此造... |
地址: 臺中市石岡區金星里 | 說明: 位於金星村福德祠旁有許多天然的圓石,這些石頭來自旁邊的溪水,傳說溪中有一條金鯉魚,所以溪裡的石頭都呈圓形,後來因山坡地開發,溪水暴漲,金鯉魚被水沖走,所以再也沒有圓形的石頭了。不過附近居民認為,溪中石... |
地址: 臺中市石岡區忠孝街139號 | 說明: 這棟充滿石岡人回憶的歷史性穀倉,建於民國24年(昭和10年),關刀山大地震過後,是日本人以防震結構工法所建造而成的碾米廠。閒置多年之後,面臨了被拆除的命運,卻在九二一地震中奇蹟式的保存完整,引起許多建... |
地址: 臺中市石岡區石岡水壩 | 說明: 供應大台中地區灌溉與公用、工業用水,建立於民國63年,66年完工的石岡水壩,是大甲溪流域綜合開發計畫中最下游的水庫,用來調節尖峰發電尾水與流水資源,九二一地震時受到重創,左邊三個水道閘門地面隆起高達一...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第五橫街中和巷1-5號 | 說明: 東勢鎮第一家獲得農委會品牌輔導的田媽媽品佳小吃部,已經有25年的歷史。女主人張葉碧霞班長從民國70年開設品佳小吃部,以賣陽春麵、水晶餃起家,後來轉型為供應經濟實惠客家料理的餐廳,93年10月正式成為農...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石城街石山巷2號 | 說明: 石岡水壩位於東勢與石岡之間,兩個鄉鎮隔著大甲溪遙遙相望。坐在這家湖岸咖啡館的露台,可以看見九二一地震斷裂的石岡水壩,因此成為當地著名的景觀咖啡廳。開幕於民國90年的咖啡館,老闆來自台中,是石岡客家人的...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中正路386號 | 說明: 東勢阿嬤,是由農會家政班媽媽教室的6個媽媽們一起成立的,由擔任烹飪老師的鄧月娥指導,以東勢當地農產為主要材料,製作出傳統的客家米食與各種農特產加工產品,比如梅醬、桔醬、梅乾菜、豆腐乳等等,再加上使用客...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延平里第一橫街126號 | 說明: 出身於中嵙的高接梨之父張榕生,研究出移花接木的嫁接技術,使得東勢高接梨名滿天下,其中尤以豐水梨最著名,此外也有新興梨與秋水梨。94年七二水災時,為了幫農民促銷梨子,東勢農會建立了網路直銷的管道,很快就... |
地址: 臺中市東勢區東蘭路198號 | 說明: 民國92年正式成立的石圍牆酒庄,以東勢鎮柑橘產銷班第四班為班底,採用本地的葡萄、柑橘、梅子甚至梨子來做原料,生產出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酒。老闆巫建旺的祖籍為廣東梅縣,在客家庄居住了五十幾年,說了一口流利... |
地址: 臺中市新社區白冷圳 | 說明: 日據時代,日本人選中本鄉的台地作為蔗苗養成場,因為水源不足以供應蔗苗所需的大量灌溉用水,經過地形水文戡查後,決定引大甲溪白冷圳的水來此,再依據虹吸管原理,設計了這一項完全不用動力,只憑藉高低落差來引水... |
地址: 臺中市新社區中和里中興街223號 | 說明: 乍聽安妮公主花園,肯定會認為老闆是個可愛的小女生,然而負責經營的林昌明居然是屏科大園藝科班出身的大男生。他的外婆是東勢客家人,說的卻是饒平客家話,然而,林昌明與許多年輕一輩有客家血統的人一樣,不會說客... |
地址: 臺中市新社區大南里興中街46號 | 說明: 這裡,以前就是日據時代的「蔗苗養成所」。至今,場內還保留著木???的日式老建築、神社遺址,以及蓊鬱蒼翠的老樹,默默地見證了一段又一段的鄉土開發史:日據時代,為徵收1200公頃的土地,引發農民抗爭、爆發... |
地址: 臺中市新社區中和街4段226號(新社鄉農會) | 說明: 本鄉的枇杷產地約佔300公頃,品質居全國之冠,受到許多消費者喜愛。因此,為了讓遊客更了解枇杷的產期、採??程,以及使用工具等知識,而設立了本館,主要採用圖文的方式來呈現。另外,當地農會為了減少中盤商剝... |
地址: 臺中市石岡區九房里 | 說明: 在石岡提到黃氏祠堂應該沒有人不知道,九房村的命名,就是因為黃家有九房居住在該地,是石岡鄉的望族,平時並不開放的黃氏祠堂,每年春分家族聚會掃墓,盛況空前,至今依然。根據黃家的後代,經營慧千園民宿的黃凰媚... |
地址: 臺中市新社區中和街5段33巷26號 | 說明: 主人劉衡正,畢業於日本千葉大學園藝學系,後來還到美國進修,專攻特殊花卉。民國84年,他從新竹芎林移民來到新社,本來打算退休悠閒度日,卻割捨不下對花草的熱愛,在民國91年創辦了園藝植栽培體的小型工廠,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