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椗島燈塔
- 台灣燈塔 @ 交通部觀光署

景點中文名稱北椗島燈塔的塔高[M]是17.5公尺, 燈高[M]是36.3公尺, 啟用年代是A.D.1882, 光質是Fl(2).W.10sec., 景點服務電話是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是金門縣北椗島, 景點分類是其他, 古蹟分級是非古蹟,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是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開放時間是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景點特色簡述是西元1882年完工的北椗島燈塔,位於廈門區北椗島山頂,為一磚造白色圓形燈塔。北椗島燈塔頂端的燈器二次大戰遭盟軍炸燬,西元1947年另設三角形鐵架,西元1986年整修原塔身,燈器由鐵架移設原塔頂。北椗島東西狹窄、南北細長,在南北兩端緩緩有延伸入海的礁岩,因此漲潮或是巨風來襲時附近海域便相當危險,也因此....

北椗島燈塔的地圖

景點編號C1_315260000M_001002
景點中文名稱北椗島燈塔
啟用年代A.D.1882
塔高[M]17.5公尺
燈高[M]36.3公尺
光質Fl(2).W.10sec.
景點特色簡述西元1882年完工的北椗島燈塔,位於廈門區北椗島山頂,為一磚造白色圓形燈塔。北椗島燈塔頂端的燈器二次大戰遭盟軍炸燬,西元1947年另設三角形鐵架,西元1986年整修原塔身,燈器由鐵架移設原塔頂。北椗島東西狹窄、南北細長,在南北兩端緩緩有延伸入海的礁岩,因此漲潮或是巨風來襲時附近海域便相當危險,也因此乃有該燈塔的建造。
景點服務電話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金門縣北椗島
郵遞區號(空)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位於軍事管制區內,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開放時間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照片連結網址圖
照片說明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景點地圖網址http://goo.gl/maps/BnF9c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315260000M
經度坐標118.50308
緯度坐標24.42886
景點分類其他
古蹟分級非古蹟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常用搜尋關鍵字北椗島燈塔
注意事項(空)
資料變動時間2013/11/28 12:00
欄位25(空)
欄位26(空)
欄位27(空)
欄位28(空)
欄位29(空)
欄位30(空)
欄位31(空)
欄位32(空)
欄位33(空)
欄位34(空)
欄位35(空)
欄位36(空)
欄位37(空)
欄位38(空)
欄位39(空)

景點編號

C1_315260000M_001002

景點中文名稱

北椗島燈塔

啟用年代

A.D.1882

塔高[M]

17.5公尺

燈高[M]

36.3公尺

光質

Fl(2).W.10sec.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82年完工的北椗島燈塔,位於廈門區北椗島山頂,為一磚造白色圓形燈塔。北椗島燈塔頂端的燈器二次大戰遭盟軍炸燬,西元1947年另設三角形鐵架,西元1986年整修原塔身,燈器由鐵架移設原塔頂。北椗島東西狹窄、南北細長,在南北兩端緩緩有延伸入海的礁岩,因此漲潮或是巨風來襲時附近海域便相當危險,也因此乃有該燈塔的建造。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

金門縣北椗島

郵遞區號

(空)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

位於軍事管制區內,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照片連結網址

圖

照片說明

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景點地圖網址

http://goo.gl/maps/BnF9c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

315260000M

經度坐標

118.50308

緯度坐標

24.42886

景點分類

其他

古蹟分級

非古蹟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常用搜尋關鍵字

北椗島燈塔

注意事項

(空)

資料變動時間

2013/11/28 12:00

欄位25

(空)

欄位26

(空)

欄位27

(空)

欄位28

(空)

欄位29

(空)

欄位30

(空)

欄位31

(空)

欄位32

(空)

欄位33

(空)

欄位34

(空)

欄位35

(空)

欄位36

(空)

欄位37

(空)

欄位38

(空)

欄位39

(空)

北椗島燈塔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北椗島燈塔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C1 315260000M 001002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C1 315260000M 001002 資料。

[ 搜尋所有 C1 315260000M 001002 ... ]

根據名稱 北椗島燈塔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北椗島燈塔 ...)

# 北椗島燈塔 於 文資局古蹟 - 1

案件編號20240315000002
個案名稱東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一、東椗島島名由來 東椗島,近代又稱東碇島,位於金門南方海域,距金門水頭港約 28.8公里,經緯度為北緯24°09' 41.6"、東經118°14' 02.0",面積約0.016平方公里,是金門縣境之極南點。該島嶼之命名源自廈門民間對當地地理形勢的認識與想像。依據這套說法,廈門島形同一艘大船,而位於其北、東、南三側的三座小島則頗似固定船身之「椗」(即船錨)。因此,相對位置在廈門東偏南側的此島,即被稱為「東椗」。東椗島最遲在晚明至清初已可見於史料之中如17世紀的《熱蘭遮城日誌》、和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初期,南明江日昇所撰寫的《台灣外紀》。在18世紀晚期(1787-1801)繪製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中亦明確標記出東椗島之存在。惟清《金門志》卻出現「南椗在金門城南」一語。或因該島位於金門城城池之南,故在以金門島為中心的書寫中便依此觀點而將該島指稱為「南椗」。推測當時可能存在「東椗」與「南椗」二名混用之情形。清代時,廈門成為重要通商港口。清道光22年(1842)廈門開港後,位於廈門海域之東偏南的東椗島,更成為廈門港出港後之重要標的。依據道光23年(1843)的〈Sailing Directions for the Coast of China〉中指出:「從南往廈門方向靠近,Chapel Island,中國人稱為Tungting東椗」。因此,東椗島名稱應是以廈門為中心之描述而來,西方人則將該島命名為Chapel Island。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性,同治10年(1871)建置「東椗島燈塔」於此。民國以後,政府以東碇取代東椗,成為目前正式的島名。但燈塔名稱則沿用椗字不變。 二、文獻中之東椗島概述 依據民國22年(1933)《中國沿海燈塔誌》中指出,東椗島以玄武岩構成,斜坡峭壁直達海濱,僅有島頂有狹窄平地,島之西南端有一處洞穿島身之窟穴,地形險峻,樹木無法生長,亦不適於人居。週邊海域為重要漁場,每年六至八月為魚汛期間,常有漁船在此海域捕撈。此外,作者指出東椗島的英文名稱雖為 Chapel Island,但整座島嶼並無一處可使人聯想到教堂或是禮拜堂。 20年代(1930s)的東椗島上似乎仍可見到一些防禦工事的遺跡。根據地方傳聞,這些是鄭成功軍隊所構築的防禦建築,頂端還設有烽火台與信標等,用以對廈門城警告可能來臨的軍事攻擊行動。但作者認為,這些遺構看來歷史並非如此悠久,有可能是鴉片戰爭期間,清軍為了抵抗英國艦隊而在此建造。班氏有此推論並非於史無據,事實上在曾於鴉片戰爭中擔任工兵團(Royal Engineers)助理軍需官(Assistant Quartermaster General)的Maj Mark S. Bell 留下的鴉片戰爭紀錄中,便曾指出當英軍在閩浙之役勝利後,艦隊即是在東椗島會合整隊並繼續向華北進發。因此,東椗島確實有可能在這場戰役中扮演過防衛據點的角色。 三、燈塔歷史概述 清道光22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協議開放五口通商,廈門遂成為重要貿易商港,往來船隻數量激增。然而,閩省沿海與台灣海峽一帶海象複雜、暗礁眾多,對於往來船隻而言危險性極高。因此,在近代助航設施引進中國前,此一地區即存在許多引航用之地標,如今日仍存在的濱海望樓、石塔等皆屬此類。但由於在傳統上,中國沿海航運多以日間航行為主,夜間導航的需求不多,因此並沒有設立燈塔的強烈需求。即便今日我們知道在當時確實存部分在夜晚以火光來引導或警示行船人的設施,但其多半為民間或寺院自行設置運作,政府官員極少介入相關事宜,同時也沒有系統性建置此類設備的計畫。此一傳統社會的慣行,到了開放五口通商後、大型遠洋輪船頻繁往來進出的19世紀中期,顯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東亞地區貿易航線網絡的需求。因此,在咸豐8年(1858)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英法代表便特別要求中國政府必須要在各通商口岸周邊建立燈塔、浮標等助航設施,以確保船隻在中國沿海航行上的安全。 為了因應此種全新的需求與工作項目,清廷必須要為其安排相應的規劃與執行機構。但不論是傳統王朝的官僚建制、或是熟讀儒學經典的典型中國政治菁英,都難以勝任必須掌握近代航海、光學、建築等技術的燈塔營造工作。於是,此項業務就被委由咸豐3年(1853)之後逐漸常態化、建制化,並由西方人士組織與運作的新式海關來負責。中國原本即有在朝貢體系下負責船舶與稅收管理的海關,但這些傳統的「常關」運作效能往往不彰,稅金的課徵也常無定制,造成外籍商人諸多不滿。咸豐3年(1853),一個名為「小刀會」的祕密結社呼應太平天國的行動,發動突襲佔領上海縣城,造成管理西方船舶與稅務的江海關癱瘓。當時在上海設有租界的英、法、美三國領事為了維繫貿易的進行與進出口相關制度的穩定,決定自籌以近代西方海關為範本的新式海關,並在地方官員的同意下取代了原有的「常關」,成為上海主要的關務與港務組織,也被稱為「新關」。由於新關的管理與運作效率、乃至於徵稅的能力皆優於原有的常關,因此在北京的認可之下,其組織逐漸擴大並且遍及每個貿易口岸。在外籍總稅務司的帶領下,新式海關也成為推動中國與西方體制、技術接軌的重要單位之一。這個特殊的歷史脈絡也讓中國成為世界唯一以海關作為燈務主管單位的特例。 同治2年(1863),在中國海關任職最久、影響最深遠的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正式上任,並且很快地就把在中國沿海要地建立西式現代燈塔與其他助航設施納入海關的重要工作計畫中。惟在其就任之初,相關業務並沒有明確、充足的財源,因此赫德僅能以調查、規劃、人事等業務方面著手。直到同治7年(1868),赫德取得北京政府的許可,獲得西方國家商船繳交之「船鈔」(即噸稅,為海關對外籍船舶依其噸位徵收之稅費)之使用權(初為總額之1/10,後提高為7/10)後,中國沿海燈塔的營造案才獲得穩定的財源,並且得以真正開始進行具體的設計與興建作業。因此,於19世紀末接任大清海關總營造司(Engineer-in-Chief),負責沿海燈塔規劃建造事宜的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認為,中國的燈塔與航標相關事業從嚴格的意義來說應是自同治8年(1869)始。即便如此,在海關總稅務司仍忙於尋覓與籌措財源的同治4至7年間(1865-1868),赫德實際上已經對於中國沿海建置燈塔等助航設施的相關工作進行需求評估,並開始投入前置作業的整備。因此,當海關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確立由船鈔作為經費來源後,各部門工作人員便得以立刻投入具體的燈塔、燈船、浮標設置及更新工程之中。 此時,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建置工作的規劃是依照通商、通航需求的優先順序,區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工作主要目標是針對已經成為中西貿易最大口岸的上海周邊進行設施整備;第二階段則是以海況多變、礁汕繁多、危險性極高的台灣海峽與福建沿海為主要對象;第三階段則是進一步擴大助航設施的設置地點與涵蓋範圍。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隨著財源逐步到位,各通商口岸的總巡辦、海岸工務段巡察司,以及工程師團隊也紛紛開始著手進行第一階段工作。同治8年(1869),作為沿海燈塔事務總籌的首任海事稅務司福布斯(Capt. Charles Stewart Forbes)完成了在歐洲的考察與研究工作,正式赴中國就任。在抵達中國後,福布斯即開始進行各個燈塔預定地的現勘,具體的燈塔興建工程則是依照他的紀錄與彙報,由總稅務司赫德做最後決定與下達指令。恰在不久之前,多份以西方讀者為主的報刊以及英國殖民相關部門內部的檔案皆指出,東椗島周邊海域危險性高,且是進入廈門港的南方門戶,亟需設立一座新式燈塔,以確保航運安全與商業利益。或許是在這樣的需求之下,東椗島成為赫德的第二階段燈塔設置計畫中最早被提出的設置地點之一。 在同治9年(1870)之前,赫德已開始針對其第二階段計畫安排相應的工作人力。其中負責東椗島燈塔規劃與建造的駐地工程師,原為法籍建築師Jules Lescasse,但其在到任後數個月內便棄職離開中國。為了延續東椗島燈塔的工程,赫德改派原先負責考察中國東南沿海形勢與燈務需求的Greene接手相關業務。但不久後,Greene又因父喪而離職返歐。至此,赫德曾無奈表示「若負責中國南部工務段的畢士璧(Aelius Marcellus Bisbee)無法前來接手此項任務,在我們能夠找到新的燈塔工程師之前,東椗島燈塔的計畫恐怕必須先擱置了。」但赫德所憂慮之事並未發生,畢士璧最終同意承接東椗島燈塔未竟之工作。然而,在人事問題終告解決後,燈塔興建工程又遭遇到其他的障礙:氣候問題。依據赫德在同治9年(1870)6月訪視東南沿海與台灣的關務、港務進展時寫給海關職員威妥瑪(Wade)的書信所述,當時東椗島燈塔的興建工程才剛開始不久。此時,燈塔所需用的燈器也已經向英國張氏兄弟公司完成訂購, 英方除了保證產品品質外,也許諾在燈器出口到中國之前將會經過英國領港公會總監、當時英國知名的燈塔工程師James Douglass檢驗與認證,確保這批中國最早的近代燈塔能夠運作順利無礙。但同年9月之後,由於天候與海象惡劣,東椗島燈塔的工程不得不暫時停工,直到同治10年(1871)的6月才再次復工。 為此,當燈塔工程於同治10年(1871)年末告竣,時任廈門海關稅務司的休士(George Hughes)便在塔身上設置了一方署有畢士璧之名的勒石以紀其功。此種在燈塔門額上方刻寫、銘記燈塔創建者的做法,在中國實以東椗島燈塔為首例。同治10年(1871)11月15日,東椗島燈塔正式點燈開始運作。依照該時代之慣例,東椗島燈塔完工前後,中國海關也陸續在多個西文報刊上發布相關公告,以供航運公司與海員等了解該燈塔建造與運作之相關細節。這也再次凸顯出東椗島燈塔在全球航運網絡與資源交換體系中所佔據的節點角色。 東椗島燈塔除了指引廈門港的南方航路之外,並負有銜接臺灣海峽引導各燈,使燈鏈延續之責。由香港、廣東一帶往廈門的來往船隻,均需經過東椗島,可見該燈塔及其位置之重要性。 在燈塔興建完成後,其管理與維護工作由海關總稅務司負責,實際的看管與例行運作派遣外籍燈塔守看管。關於燈塔看守人員的選拔問題,總稅務司赫德最初並無聘任專人的想法。依據赫德留下的備忘錄檔案,其原始構想是由任職於海關的鈐字手(Tidewaiter, 稽查員)以輪流調派的方式擔任此職務。但考量到燈器操作、養護與維修方面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經驗,此一構想很快便被放棄。最終,赫德決定開設專任的燈塔守職缺,並在初期由歐洲直接招聘有相關經驗的人員前來中國赴任。這批中國最早的專業燈塔看守員,若非曾經任職於燈塔營造相關的事業體系,就是或多或少擁有沿海燈塔、燈船的工作經驗。除了基本的看守燈塔之外,他們還必須學習燈塔各項軟硬體設備的管理、設備的清潔保養、簡易的燈具修護,以及定時紀錄氣象資訊等。赫德認為中國籍員工雖然尚稱刻苦耐勞,但在專業知識與經驗等方面於管理維護近代式燈塔之所需仍有極大落差,因此並不適合交付此等重要責任。惟聘請歐美守塔員,將會大幅增加人事成本,這一點也將會對海關的財政帶來沈重的負荷。然而此一決定也可看出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事務的高度重視。 東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興建於島頂之平坦之處,建築基地呈梯形。燈塔立於基地西南端,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塗黑漆,是中國最早以磚砌構築的黑色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塔頂燈器室為鑄鐵製。第一代燈器採用折光鏡系統的頭等透鏡四芯燈頭定光燈,以植物油點燃,每半分鐘閃光一次,分別發出1975燭光與28800燭光的白光,並有鑄鐵霧砲兩門。光緒25 年(1899),在更換六芯燈頭煤油壓力燈後,燈塔亮度提升18%。民國2年(1913),換裝85mm汽化燈,並加裝白熾紗罩,將定光與閃光的亮度分別提升到7500與111000燭光。民國6年(1917)夏季,東椗島燈塔在颱風中受損;民國7年(1918)2月,南澳大地震在中國東南沿海引發海嘯,廈門、汕頭一帶受災嚴重,東椗島燈塔也再次遭到重創。但此時的歐洲正面臨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與戰後的重建,因此燈塔的整修乃是在全球航運與原料運輸網絡逐步恢復正常之後,才得以進行。隨著歐洲國家逐步從一戰帶來的損耗中恢復,由歐洲職員為主要組成份子的中國海關也開始逐步推動中國沿海燈塔的設備更新與升級計畫。藉此機會,東椗島燈塔在民國12年(1923)進行了全面的檢修工作,隨後並決定換裝新式燈器,以替代在光緒27年(1901)時即已被認為過於老舊的初代燈器。 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應是在民國14至15年(1925-1926)透過中國海關駐倫敦辦公室採購,最後由法國的Barbier, Bénard et Turenne公司擊敗初代燈器的生產者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獲得此次新燈器的設計製造工作。此次安裝在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採用旋轉鏡機,照度可達400000燭光,較前代的118000燭光明亮許多,且操作上十分便利,受到當時署理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易紈士(Arthur H. F. Edwards)讚賞。民國16年(1927)9月26日的新燈啟用儀式,邀請了許多高階官員前來觀禮,包括各國駐廈門使節團、廈門的警政首長,以及國民革命軍漳廈海軍警備司令兼廈門市政督辦林國賡等。當晚六點,東椗島燈塔新燈正式啟用,法國駐廈門領事 Fernand Roy 與海關專員Albert Pichon皆認為此次東椗島燈塔的點燈儀式成功地宣揚並推廣了法國的工業與科技實力,值得欣喜。 二次大戰期間,燈塔遭盟軍轟炸,於民國31年(1942)停止發光。戰爭結束前夕,國民政府已開始針對沿海燈塔、航標等設施的損害情形與修復、重建需求預作構想,並與海關職員進行相關討論,其內容涉及人員訓練、設備維修、硬體採購等事項。二戰結束後,海關即針對沿海燈塔受到的戰爭損害進行了調查與盤點,並向國民政府提出報告並羅列修復相關建議。報告當中指出,東椗島燈塔受到的損害尚輕,狀態仍大致完好。民國38年(1949)國共內戰後,因東椗島具重要戰略位置,始有國軍駐紮,陸續於島上建築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並一度將原有之黑色塔身粉刷為白色。民國47年(1958),因八二三砲戰之故,東椗島燈塔再次停燈,惟燈器室的玻璃帷幕、頂端鐵罩等部分皆遭砲擊損毀。現宿舍及辦公室棟亦遭砲擊受損,後由駐島守軍修復。 依據東椗島燈塔工作日誌所載,砲戰結束後,我國政府以東椗島燈塔為香港至廈門、上海航路之重要安全指引,其毀損嚴重影響國際公共水域航行安全為由,向聯合國國際法庭提起訴訟,並要求北京政府支付相應的損害賠償。在二至三年的訴訟後,國際法庭判決我方勝訴,並要求北京方面須向我國支付賠償金,以作為燈塔修復之相應費用。該筆款項亦為其因發動八二三砲戰而付出的唯一一筆賠償款項。 民國60年(1971),東椗島燈塔之燈器改為電燈,並重新點燈運作,公稱光程達11.3浬,原有之兩門霧砲則已停止使用。同年,時任國防部參謀總長的賴名湯上將登島訪視,並書「地小貢獻大」五字贈予駐島守軍以作為其精神標語,其後該標語則被設置、再現於塔身西側。在「地小貢獻大」標語的下方則可見另一組該時期常見之標語「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塔身東側則有「中華民國萬歲」字樣與青天白日國徽。惟民國75 年(1986),金防部司令趙萬富訪視東椗島慰問駐軍時,指示官兵將塔身西側的兩組標語進行上下位置的對調:即將「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移至上方,「地小貢獻大」則改至下方。 燈塔附屬建物部分,宿舍及辦公室等設施建於基地東北端,為單層、中廊式磚造建物,外牆塗白漆。民國47年(1958)因 823砲戰受損後,改建為鐵皮斜屋頂,後於73年(1984)再度改建為RC構造。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原由財政部關務署管理,民國 102年(2013)移撥交通部航港局,設置金門辦公室,管理東椗島及北椗島燈塔,編制主任1人,技工4人。燈塔及附屬設施由 1名技工看守,負責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以維持燈塔之正常運作。其餘人員於金門辦公室值勤,每15天登島換班一次。
評定基準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東椗島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之樞紐位置,周邊海域海象複雜、暗礁眾多。為確保航行安全,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於規劃東南沿海燈塔建設計畫時,最早確定興建東椗島燈塔。燈塔竣工於清同治10年(1871),為閩粵臺三地最早竣工之近代燈塔。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與19世紀時以歐美國家為中心所建構出的全球航運貿易網絡密切相關。 塔身之門額上方設置署有燈塔駐地工程師畢士壁(A. M. Bisbee)、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rge Hughes)之名與建立年代1871之銘文以紀其功,為清代燈塔建築上首次出現的紀念性表現手法,標誌近代東亞航運觀念及設施現代化的起點,更是西方人直接介入官方設施的早期範例。 東椗島燈塔是臺澎金馬地區中,少數非建立於日本殖民史脈絡下的近代燈塔建築,見證東亞海域的近代史彼此連結的關係,具高度歷史價值及重要性。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 東椗島燈塔作為19世紀興建的功能性建築,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皆依據工業革命後科學發展與海上貿易網絡而建。除燈塔外,並構築辦公、居住、儲水池、井口及庫房等機能取向之附屬建築,形成符合近代物質與科技文明的特殊類型生活場所。 歷經過數次天災、戰爭及戰後軍方進駐,建物雖有毀損或增改建,然燈塔主體與附屬建築仍保有19世紀的原始建材、裝飾細節與特色。整體而言,東椗島燈塔及附屬建築群保存完整,其黑色塔身推測為增加航行辨識度而有別於其他燈塔的顏色選擇,為中國東南沿海近代燈塔首例,亦為臺澎金馬三座現存清代海關所建的磚造燈塔之一。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東椗島燈塔見證近代中國在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影響下,逐步納入全球航運與國際貿易體系的歷程。興建期間由廈門海關稅務司提供行政與財務支援,並就近採用當地建材及工匠,故建築構造、形式與裝飾細節展現近代西方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傳統紅磚構造之閩洋折衷特色,為近代燈塔最具獨特性的案例之一,並為19世紀磚造燈塔建築之典範。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之指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東碇段7、8、9地號
經度118.2384
緯度24.159269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jpg
name: : unnamed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40315000002
外觀特徵1.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黑漆。燈塔門額上方設有監造人畢士壁(Aelius Marcellus Bisbee)署名,以及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 Hughes)的職銜及姓名及興建年代之勒石,為全國第一座設置監造者姓名及年代、並崁入塔身之勒石。民國62年(1973)前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登島慰勞官兵,留下題字「地小貢獻大」,後將題字以泥塑方式塑於塔身,塔身另塑「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中華民國萬歲」精神標語及國徽標誌。 2.宿舍及辦公室棟:單層、雙坡斜屋頂建築,屋身為磚砌構造,外牆塗白漆。屋頂於民國73年(1984)改建為RC造、平頂形式。建築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有多層線腳,窗戶有窗楣,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駐地官兵亦陸續建置標語,以鼓舞士氣。如:正立面的「忠誠精實」,以及辦公室入口之「那堪大陸同胞淪於水火、且看東碇健兒還我河山」聯對乃為民國75年(1986)駐島連長林健華構思、書寫。 3.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建物位於宿舍及辦公室棟之東側,現為軍方使用的廚房功能。由屋頂的煙囪推測這棟建物原應為守塔人之居住、起居空間。建物為磚砌構造,採丁順砌法。外部牆面以油漆塗刷迷彩紋樣和白漆,周邊有多棟新建建物及鐵皮構造增建。 4.廁所棟:建物以紅磚砌成,正立面外牆塗刷迷彩紋樣,二側及屋頂以鐵皮包裹。廁所棟左右二側與圍牆相連,左右及後方牆面為圍牆之延伸。 5.儲水池及井口:儲水池表面現為混凝土覆蓋,長11.2公尺,寬4.8公尺,表面設置2處汲水口,以紅磚砌成圓形井口。 6.磚造庫房:燈塔旁側二棟庫房等亦均為磚造建築,呈現早期西式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紅磚構造之混構技法。 磚造庫房1位於燈塔東南側,正立面外牆塗刷綠色系迷彩紋樣,背立面外牆有近代水泥修補痕跡,門扇多以更換為鋁門和木門,僅保有一處百葉窗構件。磚造庫房2位於燈塔西南側,內外牆皆塗刷白漆,共分隔為三間,每間各有一門,但以更換為鋁門,無窗。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2階。 7.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早期紅磚鋪面連接主要建築之步道以長方形紅磚鋪設,建築物周邊以正方形尺磚鋪設。磚砌表面風化或破裂,有部分水泥修痕跡。 8.圍牆:圍牆分上、下二部分:下半部以亂石砌成,上半部為磚砌,外部抹水泥,設有防禦用射口。牆面以灰漿及水泥塗刷,表面另以油漆繪製迷彩紋樣,並設置泥塑精神標語。 9.霧砲:2門霧砲於設置圍牆北側入口外,現已停用。霧砲雖為燈塔原有設施,目前尚無法確認現座落位置是否為原使用位置。
室內特徵1. 燈塔:塔內璧面塗白漆。燈塔中央為重錘室,外部為八邊形柱體,內部設置鑄鐵製的空心柱,重錘現已佚失。旋梯與塔身壁面連接,以花崗石條崁入磚構牆身、疊壘砌成,通往上層燈器室及修復平臺,扶手以鐵件製成。由內部觀察可見燈塔分層之處,牆身周身嵌入花崗石條,形成一圈穩固牆體之嵌條。燈塔中段設有樓板,以二層不同材質組成:表層鋪設傳統六角尺磚,鄰接階梯處為花崗石條及石板;下層為磚砌組成;樓板梯間開口處,外部以鑄鐵鐵皮包覆,並以鉚釘固定。 2. 宿舍及辦公室棟: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4階。內部空間現為燈塔辦公室、燈塔管理員寢室及軍方使用之圖書館,其中燈塔管理員寢室內部仍留有壁爐一座,雖已停用,但保存完整,並可由此推測原屋頂應設有煙囪構造。 3.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內部空間已經改建,現為軍方使用之廚房。 4. 廁所棟:現為航港局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5. 儲水池及井口:由井口向內部觀察,汲水井口上半部為磚砌,表面抹灰漿,下半部以花崗石板組砌。 6. 磚造庫房1:現為東碇守備隊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7. 磚造庫房2:現為航港局使用,內部堆放雜物。
使用情形燈塔、磚造庫房2、廁所棟由交通部航港局使用及管理維護;宿舍及辦公室為航港局與東碇守備隊共用;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儲水池及井口、磚造庫房1、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圍牆、霧砲由東碇守備隊使用及管理維護。
現狀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儲水池、磚造庫房因持續使用中,由交通部航港局及金防部東碇守備隊定期維護,結構現況大致良好,建築內外部定期粉刷,以致油漆層層堆疊,難以觀察構造現況。燈塔二層地坪以六邊形紅磚組成,表面髒污,有風化白華現象。燈塔塔頂燈器室油漆層堆疊,表面塗層起鼓、剝落;鑄鐵燈罩鏽蝕,並以新製鋼材加固。 宿舍及辦公室棟屋頂已改建為RC構造,室內牆體近屋頂處有多處橫向開裂,面漆亦有剝落狀況。 磚砌庫房1現為軍方使用,外牆塗刷迷彩紋樣油漆,部分門窗佚失,僅保留一扇百頁門窗。部分磚砌牆面受損,紅磚破損剝落。磚砌庫房2為交通部航港局所使用之庫房,內部堆放大量雜物,屋頂RC構造剝落,牆體變形、開裂。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330026021號
公告日期: : 2024-03-15 15:20:23.363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3-15/33ab53fd-91a5-42b8-aad6-dabb3bbc049d/東椗_-公告用印後PDF(黑白).pdf
repImgId254038
案件編號: 20240315000002
個案名稱: 東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一、東椗島島名由來 東椗島,近代又稱東碇島,位於金門南方海域,距金門水頭港約 28.8公里,經緯度為北緯24°09' 41.6"、東經118°14' 02.0",面積約0.016平方公里,是金門縣境之極南點。該島嶼之命名源自廈門民間對當地地理形勢的認識與想像。依據這套說法,廈門島形同一艘大船,而位於其北、東、南三側的三座小島則頗似固定船身之「椗」(即船錨)。因此,相對位置在廈門東偏南側的此島,即被稱為「東椗」。東椗島最遲在晚明至清初已可見於史料之中如17世紀的《熱蘭遮城日誌》、和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初期,南明江日昇所撰寫的《台灣外紀》。在18世紀晚期(1787-1801)繪製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中亦明確標記出東椗島之存在。惟清《金門志》卻出現「南椗在金門城南」一語。或因該島位於金門城城池之南,故在以金門島為中心的書寫中便依此觀點而將該島指稱為「南椗」。推測當時可能存在「東椗」與「南椗」二名混用之情形。清代時,廈門成為重要通商港口。清道光22年(1842)廈門開港後,位於廈門海域之東偏南的東椗島,更成為廈門港出港後之重要標的。依據道光23年(1843)的〈Sailing Directions for the Coast of China〉中指出:「從南往廈門方向靠近,Chapel Island,中國人稱為Tungting東椗」。因此,東椗島名稱應是以廈門為中心之描述而來,西方人則將該島命名為Chapel Island。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性,同治10年(1871)建置「東椗島燈塔」於此。民國以後,政府以東碇取代東椗,成為目前正式的島名。但燈塔名稱則沿用椗字不變。 二、文獻中之東椗島概述 依據民國22年(1933)《中國沿海燈塔誌》中指出,東椗島以玄武岩構成,斜坡峭壁直達海濱,僅有島頂有狹窄平地,島之西南端有一處洞穿島身之窟穴,地形險峻,樹木無法生長,亦不適於人居。週邊海域為重要漁場,每年六至八月為魚汛期間,常有漁船在此海域捕撈。此外,作者指出東椗島的英文名稱雖為 Chapel Island,但整座島嶼並無一處可使人聯想到教堂或是禮拜堂。 20年代(1930s)的東椗島上似乎仍可見到一些防禦工事的遺跡。根據地方傳聞,這些是鄭成功軍隊所構築的防禦建築,頂端還設有烽火台與信標等,用以對廈門城警告可能來臨的軍事攻擊行動。但作者認為,這些遺構看來歷史並非如此悠久,有可能是鴉片戰爭期間,清軍為了抵抗英國艦隊而在此建造。班氏有此推論並非於史無據,事實上在曾於鴉片戰爭中擔任工兵團(Royal Engineers)助理軍需官(Assistant Quartermaster General)的Maj Mark S. Bell 留下的鴉片戰爭紀錄中,便曾指出當英軍在閩浙之役勝利後,艦隊即是在東椗島會合整隊並繼續向華北進發。因此,東椗島確實有可能在這場戰役中扮演過防衛據點的角色。 三、燈塔歷史概述 清道光22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協議開放五口通商,廈門遂成為重要貿易商港,往來船隻數量激增。然而,閩省沿海與台灣海峽一帶海象複雜、暗礁眾多,對於往來船隻而言危險性極高。因此,在近代助航設施引進中國前,此一地區即存在許多引航用之地標,如今日仍存在的濱海望樓、石塔等皆屬此類。但由於在傳統上,中國沿海航運多以日間航行為主,夜間導航的需求不多,因此並沒有設立燈塔的強烈需求。即便今日我們知道在當時確實存部分在夜晚以火光來引導或警示行船人的設施,但其多半為民間或寺院自行設置運作,政府官員極少介入相關事宜,同時也沒有系統性建置此類設備的計畫。此一傳統社會的慣行,到了開放五口通商後、大型遠洋輪船頻繁往來進出的19世紀中期,顯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東亞地區貿易航線網絡的需求。因此,在咸豐8年(1858)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英法代表便特別要求中國政府必須要在各通商口岸周邊建立燈塔、浮標等助航設施,以確保船隻在中國沿海航行上的安全。 為了因應此種全新的需求與工作項目,清廷必須要為其安排相應的規劃與執行機構。但不論是傳統王朝的官僚建制、或是熟讀儒學經典的典型中國政治菁英,都難以勝任必須掌握近代航海、光學、建築等技術的燈塔營造工作。於是,此項業務就被委由咸豐3年(1853)之後逐漸常態化、建制化,並由西方人士組織與運作的新式海關來負責。中國原本即有在朝貢體系下負責船舶與稅收管理的海關,但這些傳統的「常關」運作效能往往不彰,稅金的課徵也常無定制,造成外籍商人諸多不滿。咸豐3年(1853),一個名為「小刀會」的祕密結社呼應太平天國的行動,發動突襲佔領上海縣城,造成管理西方船舶與稅務的江海關癱瘓。當時在上海設有租界的英、法、美三國領事為了維繫貿易的進行與進出口相關制度的穩定,決定自籌以近代西方海關為範本的新式海關,並在地方官員的同意下取代了原有的「常關」,成為上海主要的關務與港務組織,也被稱為「新關」。由於新關的管理與運作效率、乃至於徵稅的能力皆優於原有的常關,因此在北京的認可之下,其組織逐漸擴大並且遍及每個貿易口岸。在外籍總稅務司的帶領下,新式海關也成為推動中國與西方體制、技術接軌的重要單位之一。這個特殊的歷史脈絡也讓中國成為世界唯一以海關作為燈務主管單位的特例。 同治2年(1863),在中國海關任職最久、影響最深遠的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正式上任,並且很快地就把在中國沿海要地建立西式現代燈塔與其他助航設施納入海關的重要工作計畫中。惟在其就任之初,相關業務並沒有明確、充足的財源,因此赫德僅能以調查、規劃、人事等業務方面著手。直到同治7年(1868),赫德取得北京政府的許可,獲得西方國家商船繳交之「船鈔」(即噸稅,為海關對外籍船舶依其噸位徵收之稅費)之使用權(初為總額之1/10,後提高為7/10)後,中國沿海燈塔的營造案才獲得穩定的財源,並且得以真正開始進行具體的設計與興建作業。因此,於19世紀末接任大清海關總營造司(Engineer-in-Chief),負責沿海燈塔規劃建造事宜的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認為,中國的燈塔與航標相關事業從嚴格的意義來說應是自同治8年(1869)始。即便如此,在海關總稅務司仍忙於尋覓與籌措財源的同治4至7年間(1865-1868),赫德實際上已經對於中國沿海建置燈塔等助航設施的相關工作進行需求評估,並開始投入前置作業的整備。因此,當海關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確立由船鈔作為經費來源後,各部門工作人員便得以立刻投入具體的燈塔、燈船、浮標設置及更新工程之中。 此時,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建置工作的規劃是依照通商、通航需求的優先順序,區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工作主要目標是針對已經成為中西貿易最大口岸的上海周邊進行設施整備;第二階段則是以海況多變、礁汕繁多、危險性極高的台灣海峽與福建沿海為主要對象;第三階段則是進一步擴大助航設施的設置地點與涵蓋範圍。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隨著財源逐步到位,各通商口岸的總巡辦、海岸工務段巡察司,以及工程師團隊也紛紛開始著手進行第一階段工作。同治8年(1869),作為沿海燈塔事務總籌的首任海事稅務司福布斯(Capt. Charles Stewart Forbes)完成了在歐洲的考察與研究工作,正式赴中國就任。在抵達中國後,福布斯即開始進行各個燈塔預定地的現勘,具體的燈塔興建工程則是依照他的紀錄與彙報,由總稅務司赫德做最後決定與下達指令。恰在不久之前,多份以西方讀者為主的報刊以及英國殖民相關部門內部的檔案皆指出,東椗島周邊海域危險性高,且是進入廈門港的南方門戶,亟需設立一座新式燈塔,以確保航運安全與商業利益。或許是在這樣的需求之下,東椗島成為赫德的第二階段燈塔設置計畫中最早被提出的設置地點之一。 在同治9年(1870)之前,赫德已開始針對其第二階段計畫安排相應的工作人力。其中負責東椗島燈塔規劃與建造的駐地工程師,原為法籍建築師Jules Lescasse,但其在到任後數個月內便棄職離開中國。為了延續東椗島燈塔的工程,赫德改派原先負責考察中國東南沿海形勢與燈務需求的Greene接手相關業務。但不久後,Greene又因父喪而離職返歐。至此,赫德曾無奈表示「若負責中國南部工務段的畢士璧(Aelius Marcellus Bisbee)無法前來接手此項任務,在我們能夠找到新的燈塔工程師之前,東椗島燈塔的計畫恐怕必須先擱置了。」但赫德所憂慮之事並未發生,畢士璧最終同意承接東椗島燈塔未竟之工作。然而,在人事問題終告解決後,燈塔興建工程又遭遇到其他的障礙:氣候問題。依據赫德在同治9年(1870)6月訪視東南沿海與台灣的關務、港務進展時寫給海關職員威妥瑪(Wade)的書信所述,當時東椗島燈塔的興建工程才剛開始不久。此時,燈塔所需用的燈器也已經向英國張氏兄弟公司完成訂購, 英方除了保證產品品質外,也許諾在燈器出口到中國之前將會經過英國領港公會總監、當時英國知名的燈塔工程師James Douglass檢驗與認證,確保這批中國最早的近代燈塔能夠運作順利無礙。但同年9月之後,由於天候與海象惡劣,東椗島燈塔的工程不得不暫時停工,直到同治10年(1871)的6月才再次復工。 為此,當燈塔工程於同治10年(1871)年末告竣,時任廈門海關稅務司的休士(George Hughes)便在塔身上設置了一方署有畢士璧之名的勒石以紀其功。此種在燈塔門額上方刻寫、銘記燈塔創建者的做法,在中國實以東椗島燈塔為首例。同治10年(1871)11月15日,東椗島燈塔正式點燈開始運作。依照該時代之慣例,東椗島燈塔完工前後,中國海關也陸續在多個西文報刊上發布相關公告,以供航運公司與海員等了解該燈塔建造與運作之相關細節。這也再次凸顯出東椗島燈塔在全球航運網絡與資源交換體系中所佔據的節點角色。 東椗島燈塔除了指引廈門港的南方航路之外,並負有銜接臺灣海峽引導各燈,使燈鏈延續之責。由香港、廣東一帶往廈門的來往船隻,均需經過東椗島,可見該燈塔及其位置之重要性。 在燈塔興建完成後,其管理與維護工作由海關總稅務司負責,實際的看管與例行運作派遣外籍燈塔守看管。關於燈塔看守人員的選拔問題,總稅務司赫德最初並無聘任專人的想法。依據赫德留下的備忘錄檔案,其原始構想是由任職於海關的鈐字手(Tidewaiter, 稽查員)以輪流調派的方式擔任此職務。但考量到燈器操作、養護與維修方面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經驗,此一構想很快便被放棄。最終,赫德決定開設專任的燈塔守職缺,並在初期由歐洲直接招聘有相關經驗的人員前來中國赴任。這批中國最早的專業燈塔看守員,若非曾經任職於燈塔營造相關的事業體系,就是或多或少擁有沿海燈塔、燈船的工作經驗。除了基本的看守燈塔之外,他們還必須學習燈塔各項軟硬體設備的管理、設備的清潔保養、簡易的燈具修護,以及定時紀錄氣象資訊等。赫德認為中國籍員工雖然尚稱刻苦耐勞,但在專業知識與經驗等方面於管理維護近代式燈塔之所需仍有極大落差,因此並不適合交付此等重要責任。惟聘請歐美守塔員,將會大幅增加人事成本,這一點也將會對海關的財政帶來沈重的負荷。然而此一決定也可看出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事務的高度重視。 東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興建於島頂之平坦之處,建築基地呈梯形。燈塔立於基地西南端,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塗黑漆,是中國最早以磚砌構築的黑色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塔頂燈器室為鑄鐵製。第一代燈器採用折光鏡系統的頭等透鏡四芯燈頭定光燈,以植物油點燃,每半分鐘閃光一次,分別發出1975燭光與28800燭光的白光,並有鑄鐵霧砲兩門。光緒25 年(1899),在更換六芯燈頭煤油壓力燈後,燈塔亮度提升18%。民國2年(1913),換裝85mm汽化燈,並加裝白熾紗罩,將定光與閃光的亮度分別提升到7500與111000燭光。民國6年(1917)夏季,東椗島燈塔在颱風中受損;民國7年(1918)2月,南澳大地震在中國東南沿海引發海嘯,廈門、汕頭一帶受災嚴重,東椗島燈塔也再次遭到重創。但此時的歐洲正面臨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與戰後的重建,因此燈塔的整修乃是在全球航運與原料運輸網絡逐步恢復正常之後,才得以進行。隨著歐洲國家逐步從一戰帶來的損耗中恢復,由歐洲職員為主要組成份子的中國海關也開始逐步推動中國沿海燈塔的設備更新與升級計畫。藉此機會,東椗島燈塔在民國12年(1923)進行了全面的檢修工作,隨後並決定換裝新式燈器,以替代在光緒27年(1901)時即已被認為過於老舊的初代燈器。 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應是在民國14至15年(1925-1926)透過中國海關駐倫敦辦公室採購,最後由法國的Barbier, Bénard et Turenne公司擊敗初代燈器的生產者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獲得此次新燈器的設計製造工作。此次安裝在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採用旋轉鏡機,照度可達400000燭光,較前代的118000燭光明亮許多,且操作上十分便利,受到當時署理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易紈士(Arthur H. F. Edwards)讚賞。民國16年(1927)9月26日的新燈啟用儀式,邀請了許多高階官員前來觀禮,包括各國駐廈門使節團、廈門的警政首長,以及國民革命軍漳廈海軍警備司令兼廈門市政督辦林國賡等。當晚六點,東椗島燈塔新燈正式啟用,法國駐廈門領事 Fernand Roy 與海關專員Albert Pichon皆認為此次東椗島燈塔的點燈儀式成功地宣揚並推廣了法國的工業與科技實力,值得欣喜。 二次大戰期間,燈塔遭盟軍轟炸,於民國31年(1942)停止發光。戰爭結束前夕,國民政府已開始針對沿海燈塔、航標等設施的損害情形與修復、重建需求預作構想,並與海關職員進行相關討論,其內容涉及人員訓練、設備維修、硬體採購等事項。二戰結束後,海關即針對沿海燈塔受到的戰爭損害進行了調查與盤點,並向國民政府提出報告並羅列修復相關建議。報告當中指出,東椗島燈塔受到的損害尚輕,狀態仍大致完好。民國38年(1949)國共內戰後,因東椗島具重要戰略位置,始有國軍駐紮,陸續於島上建築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並一度將原有之黑色塔身粉刷為白色。民國47年(1958),因八二三砲戰之故,東椗島燈塔再次停燈,惟燈器室的玻璃帷幕、頂端鐵罩等部分皆遭砲擊損毀。現宿舍及辦公室棟亦遭砲擊受損,後由駐島守軍修復。 依據東椗島燈塔工作日誌所載,砲戰結束後,我國政府以東椗島燈塔為香港至廈門、上海航路之重要安全指引,其毀損嚴重影響國際公共水域航行安全為由,向聯合國國際法庭提起訴訟,並要求北京政府支付相應的損害賠償。在二至三年的訴訟後,國際法庭判決我方勝訴,並要求北京方面須向我國支付賠償金,以作為燈塔修復之相應費用。該筆款項亦為其因發動八二三砲戰而付出的唯一一筆賠償款項。 民國60年(1971),東椗島燈塔之燈器改為電燈,並重新點燈運作,公稱光程達11.3浬,原有之兩門霧砲則已停止使用。同年,時任國防部參謀總長的賴名湯上將登島訪視,並書「地小貢獻大」五字贈予駐島守軍以作為其精神標語,其後該標語則被設置、再現於塔身西側。在「地小貢獻大」標語的下方則可見另一組該時期常見之標語「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塔身東側則有「中華民國萬歲」字樣與青天白日國徽。惟民國75 年(1986),金防部司令趙萬富訪視東椗島慰問駐軍時,指示官兵將塔身西側的兩組標語進行上下位置的對調:即將「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移至上方,「地小貢獻大」則改至下方。 燈塔附屬建物部分,宿舍及辦公室等設施建於基地東北端,為單層、中廊式磚造建物,外牆塗白漆。民國47年(1958)因 823砲戰受損後,改建為鐵皮斜屋頂,後於73年(1984)再度改建為RC構造。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原由財政部關務署管理,民國 102年(2013)移撥交通部航港局,設置金門辦公室,管理東椗島及北椗島燈塔,編制主任1人,技工4人。燈塔及附屬設施由 1名技工看守,負責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以維持燈塔之正常運作。其餘人員於金門辦公室值勤,每15天登島換班一次。
評定基準: 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東椗島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之樞紐位置,周邊海域海象複雜、暗礁眾多。為確保航行安全,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於規劃東南沿海燈塔建設計畫時,最早確定興建東椗島燈塔。燈塔竣工於清同治10年(1871),為閩粵臺三地最早竣工之近代燈塔。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與19世紀時以歐美國家為中心所建構出的全球航運貿易網絡密切相關。 塔身之門額上方設置署有燈塔駐地工程師畢士壁(A. M. Bisbee)、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rge Hughes)之名與建立年代1871之銘文以紀其功,為清代燈塔建築上首次出現的紀念性表現手法,標誌近代東亞航運觀念及設施現代化的起點,更是西方人直接介入官方設施的早期範例。 東椗島燈塔是臺澎金馬地區中,少數非建立於日本殖民史脈絡下的近代燈塔建築,見證東亞海域的近代史彼此連結的關係,具高度歷史價值及重要性。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 東椗島燈塔作為19世紀興建的功能性建築,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皆依據工業革命後科學發展與海上貿易網絡而建。除燈塔外,並構築辦公、居住、儲水池、井口及庫房等機能取向之附屬建築,形成符合近代物質與科技文明的特殊類型生活場所。 歷經過數次天災、戰爭及戰後軍方進駐,建物雖有毀損或增改建,然燈塔主體與附屬建築仍保有19世紀的原始建材、裝飾細節與特色。整體而言,東椗島燈塔及附屬建築群保存完整,其黑色塔身推測為增加航行辨識度而有別於其他燈塔的顏色選擇,為中國東南沿海近代燈塔首例,亦為臺澎金馬三座現存清代海關所建的磚造燈塔之一。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東椗島燈塔見證近代中國在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影響下,逐步納入全球航運與國際貿易體系的歷程。興建期間由廈門海關稅務司提供行政與財務支援,並就近採用當地建材及工匠,故建築構造、形式與裝飾細節展現近代西方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傳統紅磚構造之閩洋折衷特色,為近代燈塔最具獨特性的案例之一,並為19世紀磚造燈塔建築之典範。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之指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東碇段7、8、9地號
經度: 118.2384
緯度: 24.159269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jpg
name: : unnamed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40315000002
外觀特徵: 1.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黑漆。燈塔門額上方設有監造人畢士壁(Aelius Marcellus Bisbee)署名,以及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 Hughes)的職銜及姓名及興建年代之勒石,為全國第一座設置監造者姓名及年代、並崁入塔身之勒石。民國62年(1973)前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登島慰勞官兵,留下題字「地小貢獻大」,後將題字以泥塑方式塑於塔身,塔身另塑「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中華民國萬歲」精神標語及國徽標誌。 2.宿舍及辦公室棟:單層、雙坡斜屋頂建築,屋身為磚砌構造,外牆塗白漆。屋頂於民國73年(1984)改建為RC造、平頂形式。建築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有多層線腳,窗戶有窗楣,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駐地官兵亦陸續建置標語,以鼓舞士氣。如:正立面的「忠誠精實」,以及辦公室入口之「那堪大陸同胞淪於水火、且看東碇健兒還我河山」聯對乃為民國75年(1986)駐島連長林健華構思、書寫。 3.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建物位於宿舍及辦公室棟之東側,現為軍方使用的廚房功能。由屋頂的煙囪推測這棟建物原應為守塔人之居住、起居空間。建物為磚砌構造,採丁順砌法。外部牆面以油漆塗刷迷彩紋樣和白漆,周邊有多棟新建建物及鐵皮構造增建。 4.廁所棟:建物以紅磚砌成,正立面外牆塗刷迷彩紋樣,二側及屋頂以鐵皮包裹。廁所棟左右二側與圍牆相連,左右及後方牆面為圍牆之延伸。 5.儲水池及井口:儲水池表面現為混凝土覆蓋,長11.2公尺,寬4.8公尺,表面設置2處汲水口,以紅磚砌成圓形井口。 6.磚造庫房:燈塔旁側二棟庫房等亦均為磚造建築,呈現早期西式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紅磚構造之混構技法。 磚造庫房1位於燈塔東南側,正立面外牆塗刷綠色系迷彩紋樣,背立面外牆有近代水泥修補痕跡,門扇多以更換為鋁門和木門,僅保有一處百葉窗構件。磚造庫房2位於燈塔西南側,內外牆皆塗刷白漆,共分隔為三間,每間各有一門,但以更換為鋁門,無窗。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2階。 7.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早期紅磚鋪面連接主要建築之步道以長方形紅磚鋪設,建築物周邊以正方形尺磚鋪設。磚砌表面風化或破裂,有部分水泥修痕跡。 8.圍牆:圍牆分上、下二部分:下半部以亂石砌成,上半部為磚砌,外部抹水泥,設有防禦用射口。牆面以灰漿及水泥塗刷,表面另以油漆繪製迷彩紋樣,並設置泥塑精神標語。 9.霧砲:2門霧砲於設置圍牆北側入口外,現已停用。霧砲雖為燈塔原有設施,目前尚無法確認現座落位置是否為原使用位置。
室內特徵: 1. 燈塔:塔內璧面塗白漆。燈塔中央為重錘室,外部為八邊形柱體,內部設置鑄鐵製的空心柱,重錘現已佚失。旋梯與塔身壁面連接,以花崗石條崁入磚構牆身、疊壘砌成,通往上層燈器室及修復平臺,扶手以鐵件製成。由內部觀察可見燈塔分層之處,牆身周身嵌入花崗石條,形成一圈穩固牆體之嵌條。燈塔中段設有樓板,以二層不同材質組成:表層鋪設傳統六角尺磚,鄰接階梯處為花崗石條及石板;下層為磚砌組成;樓板梯間開口處,外部以鑄鐵鐵皮包覆,並以鉚釘固定。 2. 宿舍及辦公室棟: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4階。內部空間現為燈塔辦公室、燈塔管理員寢室及軍方使用之圖書館,其中燈塔管理員寢室內部仍留有壁爐一座,雖已停用,但保存完整,並可由此推測原屋頂應設有煙囪構造。 3.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內部空間已經改建,現為軍方使用之廚房。 4. 廁所棟:現為航港局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5. 儲水池及井口:由井口向內部觀察,汲水井口上半部為磚砌,表面抹灰漿,下半部以花崗石板組砌。 6. 磚造庫房1:現為東碇守備隊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7. 磚造庫房2:現為航港局使用,內部堆放雜物。
使用情形: 燈塔、磚造庫房2、廁所棟由交通部航港局使用及管理維護;宿舍及辦公室為航港局與東碇守備隊共用;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儲水池及井口、磚造庫房1、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圍牆、霧砲由東碇守備隊使用及管理維護。
現狀: 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儲水池、磚造庫房因持續使用中,由交通部航港局及金防部東碇守備隊定期維護,結構現況大致良好,建築內外部定期粉刷,以致油漆層層堆疊,難以觀察構造現況。燈塔二層地坪以六邊形紅磚組成,表面髒污,有風化白華現象。燈塔塔頂燈器室油漆層堆疊,表面塗層起鼓、剝落;鑄鐵燈罩鏽蝕,並以新製鋼材加固。 宿舍及辦公室棟屋頂已改建為RC構造,室內牆體近屋頂處有多處橫向開裂,面漆亦有剝落狀況。 磚砌庫房1現為軍方使用,外牆塗刷迷彩紋樣油漆,部分門窗佚失,僅保留一扇百頁門窗。部分磚砌牆面受損,紅磚破損剝落。磚砌庫房2為交通部航港局所使用之庫房,內部堆放大量雜物,屋頂RC構造剝落,牆體變形、開裂。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330026021號
公告日期: : 2024-03-15 15:20:23.363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3-15/33ab53fd-91a5-42b8-aad6-dabb3bbc049d/東椗_-公告用印後PDF(黑白).pdf
repImgId: 254038

# 北椗島燈塔 於 文資局古蹟 - 2

案件編號20201115000002
個案名稱北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北椗島,近代又稱北碇島,位於金門縣金湖鎮料羅東南方海域,是金湖鎮轄內之極東點。清道光16年(1836)之清《金門志》中提及「東椗在料羅東南」,因該島位於金門之東,該時以金門島為中心命名為「東椗」。清道光22年(1842)廈門開港後,該島位於廈門海域之東偏北側,依清道光23年(1843)〈Sailing Directions for the Coast of China〉中指出:「距離料羅端東北東方向5海浬之Dodd’s Island,中國人稱為Pakting北椗」。此乃以廈門為中心,而將偏北側之此島稱為「北椗」。 清道光22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協議開放五口通商,廈門遂成為重要貿易商港。北椗島位於福建廈門灣、金門料羅灣、圍頭灣的外洋水道上,地理位置重要。更在《中英天津條約》後,英國籍官員主導了中國海關相關事務,故中國海關自清光緒元年(1875)起,即建議於島上興建燈塔,後於清光緒8年(1882)起造。其功用為指引北來船隻駛入廈門港,並銜接華南沿海與臺灣海峽之連鎖燈鏈,興建次序晚於廈門港外另三處燈塔(東椗、青嶼、大担),為四座燈塔之末。 北椗島燈塔由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英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設計興建。自清光緒元年(1875)起提出興建計畫,4年後向歐洲製造商訂購燈器,清光緒8年(1882)動工,隔年清光緒9年9月18日(1883年10月18日)點燈。北椗島燈塔則以不同別稱出現於多項英文文獻中,足見其為國際航運之要角。 北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包括:辦公室、宿舍、花崗石儲水池、旗杆等設施,原應設有霧砲,但已遭移除。各項建築興建於該島南端高峰之上,基地呈不規則形,其範圍幾乎佔滿全島。燈塔為圓形磚造,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塔高17.5公尺,燈高36.3公尺。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鏡機六蕊燈頭之煤油燈,1913年換置英國張氏兄弟公司(Chance Brothers and Co. Ltd.)製造之煤油蒸汽燈,搭配85公厘白熾紗罩,為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生產之最佳專利品。其後經歷3度設備更新,戰後改換新式燈器(即現今使用之電燈),公稱光程達11.3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身及塔頂燈器室遭盟軍炸毀,僅能以簡易三角鐵架安置燈具,維持燈塔運作。炸落之頂蓋改建為紀念座,設立於基地中。 北椗島燈塔於1920至1930年代曾被選為外籍燈塔管理員訓練之所,後因燈塔守之職位逐漸由華人遞補,該訓練計畫因此終止。財政部關務署曾於1986年整修塔身,即為現今可見之樣貌。 民國38年(1949)國共內戰後,北椗島駐紮國軍,於島上興建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因距離大陸較遠,未受後續砲戰影響,維持正常燈塔運作功能。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民國102年(2013)由財政部關務署移撥交通部航港局管理。
評定基準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清代五口通商後,北椗島之地理位置可扼守福建廈門灣、金門料羅灣及圍頭灣之間的外洋水道,中國海關於1882年(清光緒8年)於島上興建燈塔,次年10月18日(光緒9年9月18日)點燈,其功能為指引自北駛入廈門之船隻,並銜接華南沿海與臺灣海峽之連鎖燈鏈。與東椗島合稱為「金門雙椗」,共同見證19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福建沿海及臺灣海峽之航道管理之歷史。 北椗島燈塔為由中國海關之英籍官員主導興建,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規劃設計,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歷史,亦具有19世紀帝國主義及海外殖民之掠奪和擴張、中國關稅及海權受制於西方列強之重要象徵標記。 燈塔之營造技術引進西式工法,以磚、花崗石及玻璃等西式建材興建,並設置新式燈器等設施。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用以強化安全,技術特殊。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鏡機六蕊燈頭之煤油燈,1913年換置英國張氏兄弟公司製造之煤油蒸汽燈,為該公司生產之最佳專利品。燈塔建築為19世紀末清政府引入洋式現代燈塔與西式建築,兼具早期氣象站之功能,為該年代最現代化之代表,具建築科學及技術之價值。 整體而言,北椗島燈塔雖曾經歷多次整修、戰爭受損,及後續國軍進駐增建,但仍保有其19世紀後期初建之建築樣貌,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計畫及西式燈塔營造工程技術。此外,燈塔建築及其附屬建築、相關設施完整,包括宿舍及辦公室、今改為守備隊隊長室之原西式四坡屋頂配雙煙囪之宿舍建築、動物養殖棟、花崗石儲水池等,均反映了該時期燈塔與相關生活機能建築群之特色,具稀少性。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北碇段9、10、11、12、16地號
經度118.50451
緯度24.4272
主管機關名稱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4-28/3c6cba3b-ede8-4031-aa6a-269177415083/北椗島燈塔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4-28/3c6cba3b-ede8-4031-aa6a-269177415083/北椗島燈塔.jpg
name: : 北椗島燈塔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01115000002
外觀特徵1. 燈塔外型: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四層,外塗白漆。燈塔入口為圓拱形,周邊為仿石頭做。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塔頂燈器室於二次大戰期間炸毀,至今仍未復原。民國36年(1947)將燈器架設於三角形鐵架上,維持燈塔照明功能,民國75年(1986)燈器由鐵架移回燈塔塔頂。塔頂周圍設有金屬欄杆。 2. 宿舍及辦公室: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窗楣均有多層線角,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 3. 隊長室棟:四坡屋頂配雙煙囪建築形式,門框、檐口線角、窗框、磚造牆體具有西式建築特色,為原燈塔建築群之一。 4. 精神標語: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用以鼓舞士氣,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 5. 金門風獅爺:宿舍及辦公室之屋角設有一座鑲入牆身的風獅爺,為鎮風、避邪之厭勝物,充分展現金門地方之風土民情。
室內特徵1. 燈塔:塔身內迴轉樓梯附金屬扶手,塔高17.5公尺,燈高36.3公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頂燈籠遭盟軍炸毀,至今仍未復原。 2. 宿舍及辦公室:採中廊式建築,東西二側各設置出入口門廊,台基高於外部地坪四階,室內兩側分別為員工宿舍、主任辦公室、休閒室與廚房等。
使用情形1. 燈塔、宿舍及辦公室由交通部航港局維持原使用功能及管理維護。 2. 隊長室棟、動物養殖棟、花崗石儲水池、紅磚鋪面、圍牆由陸軍金防部北碇守備隊使用及管理維護。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 定期觀測燈踏基座磐石,避免因磐石風化鬆動或位移,影響燈塔結構受損。 2. 燈塔內部二至三樓之階梯曾有開裂狀況,因內部鋼筋鏽蝕膨脹,造成混擬土掉落。 3. 籃球場、隊長室周邊、花崗石儲水池周邊之地坪以紅磚組成,表面多有風化。
現狀1. 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隊長室、花崗石儲水池現況大致良好。 2. 燈塔內部階梯有開裂狀況。 3. 動物養殖棟現改為資源回收處,外觀略有修整。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2-325643#813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90083825號
公告日期: : 2020-10-08 17:04:31.233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b70d1e4-f557-4ab9-af41-3ceb1ea98af0/(2).jpg
2::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4d376c37-5ed5-4cfa-8d78-005b7a143877/(3).jpg
3::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15acf9b-9c25-4c3a-8bab-fa40a6a9cf01/(4).jpg
4::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cecf540c-daea-40ec-80ff-7b46d8ca63bd/(5).jpg
5::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868f0932-2509-4a83-846d-5de620038ecc/(6).jpg
6::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061094cb-6577-43f3-bc59-ca0e1c6d0573/(7).jpg
7::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88515ce-d65d-426f-b3df-4ad742525470/(8).jpg
8::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0c994814-eb78-473d-a1ac-1f863f576002/(9).jpg
9::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b4f7b80a-dbaf-41d8-a31a-e0941e04e36f/(10).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4-28/9e891381-470e-4c71-9863-36f12a2359f7/北椗島燈塔公告資料.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8/1ab372ca-79eb-4537-b14f-2391b0c938f7/北椗島燈塔地籍圖.png
repImgId161846
案件編號: 20201115000002
個案名稱: 北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北椗島,近代又稱北碇島,位於金門縣金湖鎮料羅東南方海域,是金湖鎮轄內之極東點。清道光16年(1836)之清《金門志》中提及「東椗在料羅東南」,因該島位於金門之東,該時以金門島為中心命名為「東椗」。清道光22年(1842)廈門開港後,該島位於廈門海域之東偏北側,依清道光23年(1843)〈Sailing Directions for the Coast of China〉中指出:「距離料羅端東北東方向5海浬之Dodd’s Island,中國人稱為Pakting北椗」。此乃以廈門為中心,而將偏北側之此島稱為「北椗」。 清道光22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協議開放五口通商,廈門遂成為重要貿易商港。北椗島位於福建廈門灣、金門料羅灣、圍頭灣的外洋水道上,地理位置重要。更在《中英天津條約》後,英國籍官員主導了中國海關相關事務,故中國海關自清光緒元年(1875)起,即建議於島上興建燈塔,後於清光緒8年(1882)起造。其功用為指引北來船隻駛入廈門港,並銜接華南沿海與臺灣海峽之連鎖燈鏈,興建次序晚於廈門港外另三處燈塔(東椗、青嶼、大担),為四座燈塔之末。 北椗島燈塔由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英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設計興建。自清光緒元年(1875)起提出興建計畫,4年後向歐洲製造商訂購燈器,清光緒8年(1882)動工,隔年清光緒9年9月18日(1883年10月18日)點燈。北椗島燈塔則以不同別稱出現於多項英文文獻中,足見其為國際航運之要角。 北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包括:辦公室、宿舍、花崗石儲水池、旗杆等設施,原應設有霧砲,但已遭移除。各項建築興建於該島南端高峰之上,基地呈不規則形,其範圍幾乎佔滿全島。燈塔為圓形磚造,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塔高17.5公尺,燈高36.3公尺。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鏡機六蕊燈頭之煤油燈,1913年換置英國張氏兄弟公司(Chance Brothers and Co. Ltd.)製造之煤油蒸汽燈,搭配85公厘白熾紗罩,為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生產之最佳專利品。其後經歷3度設備更新,戰後改換新式燈器(即現今使用之電燈),公稱光程達11.3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身及塔頂燈器室遭盟軍炸毀,僅能以簡易三角鐵架安置燈具,維持燈塔運作。炸落之頂蓋改建為紀念座,設立於基地中。 北椗島燈塔於1920至1930年代曾被選為外籍燈塔管理員訓練之所,後因燈塔守之職位逐漸由華人遞補,該訓練計畫因此終止。財政部關務署曾於1986年整修塔身,即為現今可見之樣貌。 民國38年(1949)國共內戰後,北椗島駐紮國軍,於島上興建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因距離大陸較遠,未受後續砲戰影響,維持正常燈塔運作功能。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民國102年(2013)由財政部關務署移撥交通部航港局管理。
評定基準: 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 清代五口通商後,北椗島之地理位置可扼守福建廈門灣、金門料羅灣及圍頭灣之間的外洋水道,中國海關於1882年(清光緒8年)於島上興建燈塔,次年10月18日(光緒9年9月18日)點燈,其功能為指引自北駛入廈門之船隻,並銜接華南沿海與臺灣海峽之連鎖燈鏈。與東椗島合稱為「金門雙椗」,共同見證19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福建沿海及臺灣海峽之航道管理之歷史。 北椗島燈塔為由中國海關之英籍官員主導興建,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規劃設計,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歷史,亦具有19世紀帝國主義及海外殖民之掠奪和擴張、中國關稅及海權受制於西方列強之重要象徵標記。 燈塔之營造技術引進西式工法,以磚、花崗石及玻璃等西式建材興建,並設置新式燈器等設施。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用以強化安全,技術特殊。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鏡機六蕊燈頭之煤油燈,1913年換置英國張氏兄弟公司製造之煤油蒸汽燈,為該公司生產之最佳專利品。燈塔建築為19世紀末清政府引入洋式現代燈塔與西式建築,兼具早期氣象站之功能,為該年代最現代化之代表,具建築科學及技術之價值。 整體而言,北椗島燈塔雖曾經歷多次整修、戰爭受損,及後續國軍進駐增建,但仍保有其19世紀後期初建之建築樣貌,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計畫及西式燈塔營造工程技術。此外,燈塔建築及其附屬建築、相關設施完整,包括宿舍及辦公室、今改為守備隊隊長室之原西式四坡屋頂配雙煙囪之宿舍建築、動物養殖棟、花崗石儲水池等,均反映了該時期燈塔與相關生活機能建築群之特色,具稀少性。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北碇段9、10、11、12、16地號
經度: 118.50451
緯度: 24.4272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4-28/3c6cba3b-ede8-4031-aa6a-269177415083/北椗島燈塔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4-28/3c6cba3b-ede8-4031-aa6a-269177415083/北椗島燈塔.jpg
name: : 北椗島燈塔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01115000002
外觀特徵: 1. 燈塔外型: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四層,外塗白漆。燈塔入口為圓拱形,周邊為仿石頭做。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塔頂燈器室於二次大戰期間炸毀,至今仍未復原。民國36年(1947)將燈器架設於三角形鐵架上,維持燈塔照明功能,民國75年(1986)燈器由鐵架移回燈塔塔頂。塔頂周圍設有金屬欄杆。 2. 宿舍及辦公室: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窗楣均有多層線角,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 3. 隊長室棟:四坡屋頂配雙煙囪建築形式,門框、檐口線角、窗框、磚造牆體具有西式建築特色,為原燈塔建築群之一。 4. 精神標語: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用以鼓舞士氣,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 5. 金門風獅爺:宿舍及辦公室之屋角設有一座鑲入牆身的風獅爺,為鎮風、避邪之厭勝物,充分展現金門地方之風土民情。
室內特徵: 1. 燈塔:塔身內迴轉樓梯附金屬扶手,塔高17.5公尺,燈高36.3公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頂燈籠遭盟軍炸毀,至今仍未復原。 2. 宿舍及辦公室:採中廊式建築,東西二側各設置出入口門廊,台基高於外部地坪四階,室內兩側分別為員工宿舍、主任辦公室、休閒室與廚房等。
使用情形: 1. 燈塔、宿舍及辦公室由交通部航港局維持原使用功能及管理維護。 2. 隊長室棟、動物養殖棟、花崗石儲水池、紅磚鋪面、圍牆由陸軍金防部北碇守備隊使用及管理維護。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 定期觀測燈踏基座磐石,避免因磐石風化鬆動或位移,影響燈塔結構受損。 2. 燈塔內部二至三樓之階梯曾有開裂狀況,因內部鋼筋鏽蝕膨脹,造成混擬土掉落。 3. 籃球場、隊長室周邊、花崗石儲水池周邊之地坪以紅磚組成,表面多有風化。
現狀: 1. 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隊長室、花崗石儲水池現況大致良好。 2. 燈塔內部階梯有開裂狀況。 3. 動物養殖棟現改為資源回收處,外觀略有修整。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90083825號
公告日期: : 2020-10-08 17:04:31.233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北碇段
landSerialNo: : 1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b70d1e4-f557-4ab9-af41-3ceb1ea98af0/(2).jpg
2::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4d376c37-5ed5-4cfa-8d78-005b7a143877/(3).jpg
3::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15acf9b-9c25-4c3a-8bab-fa40a6a9cf01/(4).jpg
4::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cecf540c-daea-40ec-80ff-7b46d8ca63bd/(5).jpg
5::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868f0932-2509-4a83-846d-5de620038ecc/(6).jpg
6::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061094cb-6577-43f3-bc59-ca0e1c6d0573/(7).jpg
7::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d88515ce-d65d-426f-b3df-4ad742525470/(8).jpg
8::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0c994814-eb78-473d-a1ac-1f863f576002/(9).jpg
9::
mediaName: : 北椗島燈塔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4-28/b4f7b80a-dbaf-41d8-a31a-e0941e04e36f/(10).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4-28/9e891381-470e-4c71-9863-36f12a2359f7/北椗島燈塔公告資料.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8/1ab372ca-79eb-4537-b14f-2391b0c938f7/北椗島燈塔地籍圖.png
repImgId: 161846
[ 搜尋所有 北椗島燈塔 ... ]

根據電話 無電話線路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無電話線路 ...)

# 無電話線路 於 台灣燈塔 - 1

景點編號C1_315260000M_000021
景點中文名稱彭佳嶼燈塔
啟用年代A.D.1909
塔高[M]26.2公尺
燈高[M]145.5公尺
光質Fl(1).W.15sec.
景點特色簡述西元1909年完工的彭佳嶼燈塔,位於基隆外海彭佳嶼島上,為一圓形磚砌塔,外表為白色,透鏡為一等旋轉透鏡,為國內使用最大旋轉透鏡燈塔。彭佳嶼為一座火山島,彭佳嶼燈塔建在火山口,相當特殊。由於彭佳嶼燈塔目標醒目,二戰期間曾遭盟軍飛機轟炸達四次之多。
景點服務電話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彭佳嶼
郵遞區號(空)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位於軍事管制區內,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開放時間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照片連結網址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1c9fd0f8-dcf0-41bd-a2da-3e8bf523367c.gif
照片說明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景點地圖網址http://goo.gl/maps/ER5vT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315260000M
經度坐標122.0805
緯度坐標25.63014
景點分類其他
古蹟分級非古蹟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常用搜尋關鍵字彭佳嶼燈塔
注意事項(空)
資料變動時間(空)
欄位25(空)
欄位26(空)
欄位27(空)
欄位28(空)
欄位29(空)
欄位30(空)
欄位31(空)
欄位32(空)
欄位33(空)
欄位34(空)
欄位35(空)
欄位36(空)
欄位37(空)
欄位38(空)
欄位39(空)
景點編號: C1_315260000M_000021
景點中文名稱: 彭佳嶼燈塔
啟用年代: A.D.1909
塔高[M]: 26.2公尺
燈高[M]: 145.5公尺
光質: Fl(1).W.15sec.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09年完工的彭佳嶼燈塔,位於基隆外海彭佳嶼島上,為一圓形磚砌塔,外表為白色,透鏡為一等旋轉透鏡,為國內使用最大旋轉透鏡燈塔。彭佳嶼為一座火山島,彭佳嶼燈塔建在火山口,相當特殊。由於彭佳嶼燈塔目標醒目,二戰期間曾遭盟軍飛機轟炸達四次之多。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彭佳嶼
郵遞區號: (空)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 位於軍事管制區內,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照片連結網址: 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1c9fd0f8-dcf0-41bd-a2da-3e8bf523367c.gif
照片說明: 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景點地圖網址: http://goo.gl/maps/ER5vT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 315260000M
經度坐標: 122.0805
緯度坐標: 25.63014
景點分類: 其他
古蹟分級: 非古蹟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常用搜尋關鍵字: 彭佳嶼燈塔
注意事項: (空)
資料變動時間: (空)
欄位25: (空)
欄位26: (空)
欄位27: (空)
欄位28: (空)
欄位29: (空)
欄位30: (空)
欄位31: (空)
欄位32: (空)
欄位33: (空)
欄位34: (空)
欄位35: (空)
欄位36: (空)
欄位37: (空)
欄位38: (空)
欄位39: (空)

# 無電話線路 於 台灣燈塔 - 2

景點編號C1_315260000M_001001
景點中文名稱東椗島燈塔
啟用年代A.D.1871
塔高[M]19.2公尺
燈高[M]69.2公尺
光質Fl(1).W.10sec.
景點特色簡述西元1871年完工的東椗島燈塔,位於廈門區東椗島山頂,塔身為磚造黑色圓形結構,是該地區首座黑色燈塔。也是中國海關成立海務部門後,在廈門海域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由英國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所規劃建造。東椗島燈塔扼守福建廈門灣與金門料羅灣之間的海道,是東椗島的地標,也是接待外界貴賓的觀光景點之一。
景點服務電話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金門縣金城鎮東椗島
郵遞區號位於軍事管制區內,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2f8b9f55-96a0-4876-86dc-4aa2d134abd4.gif
照片連結網址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照片說明http://goo.gl/maps/EYpw9
景點地圖網址315260000M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118.225
經度坐標24.16361
緯度坐標其他
景點分類非古蹟
古蹟分級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東椗島燈塔,全國最西的燈塔,清朝海關於廈門海域興建之第一座西式燈塔
常用搜尋關鍵字2013/11/28
注意事項12:00
資料變動時間(空)
欄位25(空)
欄位26(空)
欄位27(空)
欄位28(空)
欄位29(空)
欄位30(空)
欄位31(空)
欄位32(空)
欄位33(空)
欄位34(空)
欄位35(空)
欄位36(空)
欄位37(空)
欄位38(空)
欄位39(空)
景點編號: C1_315260000M_001001
景點中文名稱: 東椗島燈塔
啟用年代: A.D.1871
塔高[M]: 19.2公尺
燈高[M]: 69.2公尺
光質: Fl(1).W.10sec.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71年完工的東椗島燈塔,位於廈門區東椗島山頂,塔身為磚造黑色圓形結構,是該地區首座黑色燈塔。也是中國海關成立海務部門後,在廈門海域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由英國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所規劃建造。東椗島燈塔扼守福建廈門灣與金門料羅灣之間的海道,是東椗島的地標,也是接待外界貴賓的觀光景點之一。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東椗島
郵遞區號: 位於軍事管制區內,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 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2f8b9f55-96a0-4876-86dc-4aa2d134abd4.gif
照片連結網址: 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照片說明: http://goo.gl/maps/EYpw9
景點地圖網址: 315260000M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 118.225
經度坐標: 24.16361
緯度坐標: 其他
景點分類: 非古蹟
古蹟分級: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東椗島燈塔,全國最西的燈塔,清朝海關於廈門海域興建之第一座西式燈塔
常用搜尋關鍵字: 2013/11/28
注意事項: 12:00
資料變動時間: (空)
欄位25: (空)
欄位26: (空)
欄位27: (空)
欄位28: (空)
欄位29: (空)
欄位30: (空)
欄位31: (空)
欄位32: (空)
欄位33: (空)
欄位34: (空)
欄位35: (空)
欄位36: (空)
欄位37: (空)
欄位38: (空)
欄位39: (空)

# 無電話線路 於 台灣燈塔 - 3

景點編號C1_315260000M_002001
景點中文名稱烏坵嶼燈塔
啟用年代A.D.1874
塔高[M]19.5公尺
燈高[M]87.2公尺
光質暫不發光
景點特色簡述西元1874年完工的烏坵嶼燈塔,位於福州區烏坵山頂,塔身為黑色圓形石造。塔上燈器因多次的台海戰事而遭毀損並拆除,西元1954年起停止發光,其外觀曾被軍方漆成防空保護迷彩綠色。烏坵嶼位於漁業發達的湄洲灣與興化灣之間,因此位置重要,燈塔的設置有助於兩灣船隻頻繁進出時的安全。
景點服務電話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金門縣烏坵鄉烏坵嶼
郵遞區號(空)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位於軍事管制區內,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開放時間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照片連結網址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1f0e8c5d-26bd-49e0-9db2-077323ec306d.gif
照片說明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景點地圖網址http://goo.gl/maps/Ud1sD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315260000M
經度坐標119.45303
緯度坐標24.992
景點分類古蹟類
古蹟分級縣(市)定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常用搜尋關鍵字烏坵嶼燈塔
注意事項2013/11/28
資料變動時間12:00
欄位25(空)
欄位26(空)
欄位27(空)
欄位28(空)
欄位29(空)
欄位30(空)
欄位31(空)
欄位32(空)
欄位33(空)
欄位34(空)
欄位35(空)
欄位36(空)
欄位37(空)
欄位38(空)
欄位39(空)
景點編號: C1_315260000M_002001
景點中文名稱: 烏坵嶼燈塔
啟用年代: A.D.1874
塔高[M]: 19.5公尺
燈高[M]: 87.2公尺
光質: 暫不發光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74年完工的烏坵嶼燈塔,位於福州區烏坵山頂,塔身為黑色圓形石造。塔上燈器因多次的台海戰事而遭毀損並拆除,西元1954年起停止發光,其外觀曾被軍方漆成防空保護迷彩綠色。烏坵嶼位於漁業發達的湄洲灣與興化灣之間,因此位置重要,燈塔的設置有助於兩灣船隻頻繁進出時的安全。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 金門縣烏坵鄉烏坵嶼
郵遞區號: (空)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 位於軍事管制區內,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照片連結網址: 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1f0e8c5d-26bd-49e0-9db2-077323ec306d.gif
照片說明: 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景點地圖網址: http://goo.gl/maps/Ud1sD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 315260000M
經度坐標: 119.45303
緯度坐標: 24.992
景點分類: 古蹟類
古蹟分級: 縣(市)定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常用搜尋關鍵字: 烏坵嶼燈塔
注意事項: 2013/11/28
資料變動時間: 12:00
欄位25: (空)
欄位26: (空)
欄位27: (空)
欄位28: (空)
欄位29: (空)
欄位30: (空)
欄位31: (空)
欄位32: (空)
欄位33: (空)
欄位34: (空)
欄位35: (空)
欄位36: (空)
欄位37: (空)
欄位38: (空)
欄位39: (空)

# 無電話線路 於 台灣燈塔 - 4

景點編號C1_315260000M_000002
景點中文名稱琉球嶼燈塔
啟用年代A.D.1929
塔高[M]11.6公尺
燈高[M]88.7公尺
光質LFl(1).W.8sec.
景點特色簡述西元1929年建造的琉球嶼燈塔,位於屏東縣外海琉球嶼山頂,為白色圓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琉球嶼燈塔是國內唯一一座由漁會出資建造的燈塔,二次大戰時受損停止發光。西元1952年移請海關修復管理。琉球嶼是台灣附屬島嶼中唯一的珊瑚礁島,豐富的魚類資源及遍布奇形怪狀的珊瑚礁岩,是南台灣重要觀光景點之一。
景點服務電話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屏東縣琉球鄉忠孝路一帶
郵遞區號(空)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公共運輸:至高雄火車站下車,皆可轉搭台汽、屏東或中南客運至東港,再至東港碼頭,搭交通船到小琉球。開車:北部及中南部遊客,可經由國道一號高速公路南下,由小港機場出口沿省道十七號公路,往東港行駛即可抵達東港碼頭,再搭交通船到小琉球。
開放時間燈塔坐落於開放空間且無人駐守,可隨時任意觀賞。
照片連結網址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0e98c307-f942-4561-a260-03b77f7b231a.gif
照片說明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景點地圖網址http://goo.gl/maps/WdTnl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315260000M
經度坐標120.36653
緯度坐標22.32883
景點分類其他
古蹟分級非古蹟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無駐人及外圍建築,屬於開放空間,可任意參觀不收費。
常用搜尋關鍵字琉球嶼燈塔
注意事項(空)
資料變動時間(空)
欄位25(空)
欄位26(空)
欄位27(空)
欄位28(空)
欄位29(空)
欄位30(空)
欄位31(空)
欄位32(空)
欄位33(空)
欄位34(空)
欄位35(空)
欄位36(空)
欄位37(空)
欄位38(空)
欄位39(空)
景點編號: C1_315260000M_000002
景點中文名稱: 琉球嶼燈塔
啟用年代: A.D.1929
塔高[M]: 11.6公尺
燈高[M]: 88.7公尺
光質: LFl(1).W.8sec.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29年建造的琉球嶼燈塔,位於屏東縣外海琉球嶼山頂,為白色圓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琉球嶼燈塔是國內唯一一座由漁會出資建造的燈塔,二次大戰時受損停止發光。西元1952年移請海關修復管理。琉球嶼是台灣附屬島嶼中唯一的珊瑚礁島,豐富的魚類資源及遍布奇形怪狀的珊瑚礁岩,是南台灣重要觀光景點之一。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 屏東縣琉球鄉忠孝路一帶
郵遞區號: (空)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 公共運輸:至高雄火車站下車,皆可轉搭台汽、屏東或中南客運至東港,再至東港碼頭,搭交通船到小琉球。開車:北部及中南部遊客,可經由國道一號高速公路南下,由小港機場出口沿省道十七號公路,往東港行駛即可抵達東港碼頭,再搭交通船到小琉球。
開放時間: 燈塔坐落於開放空間且無人駐守,可隨時任意觀賞。
照片連結網址: 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0e98c307-f942-4561-a260-03b77f7b231a.gif
照片說明: 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景點地圖網址: http://goo.gl/maps/WdTnl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 315260000M
經度坐標: 120.36653
緯度坐標: 22.32883
景點分類: 其他
古蹟分級: 非古蹟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駐人及外圍建築,屬於開放空間,可任意參觀不收費。
常用搜尋關鍵字: 琉球嶼燈塔
注意事項: (空)
資料變動時間: (空)
欄位25: (空)
欄位26: (空)
欄位27: (空)
欄位28: (空)
欄位29: (空)
欄位30: (空)
欄位31: (空)
欄位32: (空)
欄位33: (空)
欄位34: (空)
欄位35: (空)
欄位36: (空)
欄位37: (空)
欄位38: (空)
欄位39: (空)

# 無電話線路 於 台灣燈塔 - 5

景點編號C1_315260000M_000010
景點中文名稱目斗嶼燈塔
啟用年代A.D.1902
塔高[M]39.9公尺
燈高[M]49.0公尺
光質Fl(1).W.20sec.
景點特色簡述西元1902年完工的目斗嶼燈塔,位於澎湖縣北端目斗嶼島上,以銑鐵建造,是遠東地區最高的銑鐵燈塔,因為臨近海域常發生濃霧,外觀漆成黑白相間的色澤,讓航行附近的船隻較易看到塔身。由於目斗嶼四周礁石羅佈,形勢險要,估計設燈塔前沉沒其附近船隻至少在50艘以上,是船難發生最多的燈塔。目斗嶼周圍海域龐大且豐富的漁業資源,吸引無數漁民前往,近年來,目斗嶼更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迷人的海底風光與海域景緻,每年湧入不少遊客,更顯熱鬧。
景點服務電話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186號
郵遞區號88446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坐落於海中礁岩,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開放時間尚未開放並未訂定開放時間。
照片連結網址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beace7d7-27e7-48c3-84aa-7e846ae05092.gif
照片說明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景點地圖網址http://goo.gl/maps/79Je4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315260000M
經度坐標119.60047
緯度坐標23.78656
景點分類文化類
古蹟分級非古蹟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尚在規劃時程中,未訂定票價。
常用搜尋關鍵字目斗嶼燈塔
注意事項(空)
資料變動時間(空)
欄位25(空)
欄位26(空)
欄位27(空)
欄位28(空)
欄位29(空)
欄位30(空)
欄位31(空)
欄位32(空)
欄位33(空)
欄位34(空)
欄位35(空)
欄位36(空)
欄位37(空)
欄位38(空)
欄位39(空)
景點編號: C1_315260000M_000010
景點中文名稱: 目斗嶼燈塔
啟用年代: A.D.1902
塔高[M]: 39.9公尺
燈高[M]: 49.0公尺
光質: Fl(1).W.20sec.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02年完工的目斗嶼燈塔,位於澎湖縣北端目斗嶼島上,以銑鐵建造,是遠東地區最高的銑鐵燈塔,因為臨近海域常發生濃霧,外觀漆成黑白相間的色澤,讓航行附近的船隻較易看到塔身。由於目斗嶼四周礁石羅佈,形勢險要,估計設燈塔前沉沒其附近船隻至少在50艘以上,是船難發生最多的燈塔。目斗嶼周圍海域龐大且豐富的漁業資源,吸引無數漁民前往,近年來,目斗嶼更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迷人的海底風光與海域景緻,每年湧入不少遊客,更顯熱鬧。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景點地址: 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186號
郵遞區號: 88446
開車及搭乘大眾運輸資訊描述: 坐落於海中礁岩,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開放時間: 尚未開放並未訂定開放時間。
照片連結網址: 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beace7d7-27e7-48c3-84aa-7e846ae05092.gif
照片說明: 燈塔建物與風景照片
景點地圖網址: http://goo.gl/maps/79Je4
景點之管理權責單位代碼: 315260000M
經度坐標: 119.60047
緯度坐標: 23.78656
景點分類: 文化類
古蹟分級: 非古蹟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尚在規劃時程中,未訂定票價。
常用搜尋關鍵字: 目斗嶼燈塔
注意事項: (空)
資料變動時間: (空)
欄位25: (空)
欄位26: (空)
欄位27: (空)
欄位28: (空)
欄位29: (空)
欄位30: (空)
欄位31: (空)
欄位32: (空)
欄位33: (空)
欄位34: (空)
欄位35: (空)
欄位36: (空)
欄位37: (空)
欄位38: (空)
欄位39: (空)
[ 搜尋所有 無電話線路 ... ]

與北椗島燈塔同分類的台灣燈塔

三貂角燈塔

塔高[M]: 16.5公尺 | 燈高[M]: 100.6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35 | Fl(2).WR.28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2-24991300 | 22841 | 景點地址: 新北市貢寮區福連村馬崗街38號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每年4/1至10/31,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年11/1至3/31,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及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非關燈塔導航功能場地及辦公廳舍開放,欲參觀民眾請於開放時...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35年完工的三貂角燈塔,位於新北市貢寮區三貂角,是台灣本島最東邊的燈塔,也是太平洋許多過往船隻重要的方向指標。燈塔內設有展覽室,展示台灣燈塔的史料與珍貴圖片。濱海公路通車後遊客絡繹不絕,西元1...

東引島燈塔

塔高[M]: 14.2公尺 | 燈高[M]: 97.8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04 | Fl(3).W.15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836-77037 | 21241 | 景點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樂華村169號 | 景點分類: 古蹟類 | 古蹟分級: 縣(市)定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每年4/1至10/31,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年11/1至3/31,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及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非關燈塔導航功能場地及辦公廳舍開放,欲參觀民眾請於開放時...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04年完工的東引島燈塔,位於福州區東引島東坡,又稱為「東湧島燈塔」,東引島燈塔是距離台灣最遠的燈塔。為十八世紀英國式建築,塔身為圓形磚造,扇形地基由花崗石板鋪成,粗壯圓柱式塔身由紅磚砌成,漆成...

芳苑燈塔

塔高[M]: 37.4公尺 | 燈高[M]: 35.7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84 | Iso.W.1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4-8931073 | 52860 | 景點地址: 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村漁港七路146號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預計民國105年前開放,目前尚未訂定票價。 | 開放時間: 尚未開放並未訂定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84年完工的芳苑燈塔,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漁港,外表為漆成黑白垂直條紋的八角形燈塔,不僅是國內燈塔中興建時間最晚的燈塔,而且更因當地地層下陷的關係,除了借倉庫高度的台中港燈塔外,為國內唯一塔高...

白沙岬燈塔

塔高[M]: 27.7公尺 | 燈高[M]: 36.6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01 | A1.Fl(2).WR.2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3-4732249 | 32843 | 景點地址: 桃園縣觀音鄉新坡下16號 | 景點分類: 古蹟類 | 古蹟分級: 縣(市)定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每年4/1至10/31,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年11/1至3/31,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及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非關燈塔導航功能場地及辦公廳舍開放,欲參觀民眾請於開放時...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01年完工的白沙岬燈塔,位於桃園縣觀音鄉白沙岬,為磚造圓塔。原先高度超過38公尺僅次於目斗嶼燈塔,唯二次大戰期間受損,重建後高度減為27.7公尺。白沙岬燈塔是日本人在台灣興建的第三座燈塔,其建...

鵝鑾鼻燈塔

塔高[M]: 21.4公尺 | 燈高[M]: 56.4公尺 | 啟用年代: A.D.1883 | Fl(1).W.1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8-8851111 | 94644 | 景點地址: 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里燈塔路90號 | 景點分類: 文化類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每年4/1至10/31,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年11/1至3/31,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及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非關燈塔導航功能場地及辦公廳舍開放,欲參觀民眾請於開放時...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81年(清光緒7年)興建的鵝鑾鼻燈塔,位於屏東縣鵝鑾鼻岬角,塔身為白色鐵造圓塔,是台灣本島最南的燈塔。燈樓面向西南方,背山臨海,並構築成砲壘形式,圍牆有射擊的槍眼,四周並築壕溝,是清朝防範原住...

基隆島燈塔

塔高[M]: 12.3公尺 | 燈高[M]: 189.3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80 | Fl(1).W.5sec. | 景點服務電話: | | 景點地址: | 景點分類: | 古蹟分級: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 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80年完建的基隆島燈塔,位於基隆港東北海面的基隆島頂,是由國人設計的八角形混凝土燈塔,外觀為黑白相間垂直條紋,是台灣最早使用太陽能發電的燈塔。基隆島燈塔距基隆港僅4

蘇澳燈塔

塔高[M]: 7.9公尺 | 燈高[M]: 56.1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27 | Fl(1).WR.7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3-9971510 | 27046 | 景點地址: 宜蘭縣蘇澳鎮北方澳大澳路1號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27年興建的蘇澳燈塔,位於宜蘭縣蘇澳鎮北方澳後山,塔身是白色四方形混凝土建築,是我國燈塔中塔身最低,與基隆球子山燈塔同為少數方型的燈塔。蘇澳燈塔侷促山脊一隅,燈塔下的兩百多級石階步道,高聳直上...

北椗島燈塔

塔高[M]: 17.5公尺 | 燈高[M]: 36.3公尺 | 啟用年代: A.D.1882 | Fl(2).W.1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 | 景點地址: 金門縣北椗島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82年完工的北椗島燈塔,位於廈門區北椗島山頂,為一磚造白色圓形燈塔。北椗島燈塔頂端的燈器二次大戰遭盟軍炸燬,西元1947年另設三角形鐵架,西元1986年整修原塔身,燈器由鐵架移設原塔頂。北椗島...

高雄燈塔

塔高[M]: 15.2公尺 | 燈高[M]: 58.2公尺 | 啟用年代: A.D.1883 | Fl(4).W.3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7-5715021 | 80541 | 景點地址: 高雄市旗津區旗下巷34號 | 景點分類: 古蹟類 | 古蹟分級: 直轄市定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每年4/1至10/31,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年11/1至3/31,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及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非關燈塔導航功能場地及辦公廳舍開放,欲參觀民眾請於開放時...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83年設置的高雄燈塔,俗稱「旗后燈塔」,位於高雄市旗津區旗后山頂,其塔身則為國內唯一的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頂部呈現圓筒形,可由燈塔陽台眺望高雄市全景。高雄港是台灣南部的主要門戶,因此興建高雄燈...

烏坵嶼燈塔

塔高[M]: 19.5公尺 | 燈高[M]: 87.2公尺 | 啟用年代: A.D.1874 | 暫不發光 |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 | 景點地址: 金門縣烏坵鄉烏坵嶼 | 景點分類: 古蹟類 | 古蹟分級: 縣(市)定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74年完工的烏坵嶼燈塔,位於福州區烏坵山頂,塔身為黑色圓形石造。塔上燈器因多次的台海戰事而遭毀損並拆除,西元1954年起停止發光,其外觀曾被軍方漆成防空保護迷彩綠色。烏坵嶼位於漁業發達的湄洲灣...

塭港堆燈塔

塔高[M]: 14.1公尺 | 燈高[M]: 15.7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14 | Fl(1).W.4sec. | 景點服務電話: 2公里的浮動沙丘,經常隨潮汐忽隱忽現,進而影響附近水道船隻的往返,為了安全之故,乃興建本燈塔。不過,由於塭港堆燈塔建立於沙洲上,因此不斷飄移,也不斷面臨地基遭沖毀的危險。塭港堆前後已重建多次,寫下台灣... | 嘉義縣東石鄉外傘頂洲 | 景點地址: 安平燈塔兼管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14年興建的塭港堆燈塔,位於雲林縣口湖鄉外傘頂洲,是一座建立在沙洲上的燈塔,塔身為鋼架塔。溫港堆燈塔的興建,係因其所在之長約5公里、寬1.

東椗島燈塔

塔高[M]: 19.2公尺 | 燈高[M]: 69.2公尺 | 啟用年代: A.D.1871 | Fl(1).W.1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 位於軍事管制區內,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 景點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東椗島 | 景點分類: 非古蹟 | 古蹟分級: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東椗島燈塔,全國最西的燈塔,清朝海關於廈門海域興建之第一座西式燈塔 | 開放時間: 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2f8b9f55-96a0-4876-86dc-4aa2d134abd4.gif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71年完工的東椗島燈塔,位於廈門區東椗島山頂,塔身為磚造黑色圓形結構,是該地區首座黑色燈塔。也是中國海關成立海務部門後,在廈門海域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由英國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所規劃建造。東椗...

彭佳嶼燈塔

塔高[M]: 26.2公尺 | 燈高[M]: 145.5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09 | Fl(1).W.15sec. |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 | 景點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彭佳嶼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09年完工的彭佳嶼燈塔,位於基隆外海彭佳嶼島上,為一圓形磚砌塔,外表為白色,透鏡為一等旋轉透鏡,為國內使用最大旋轉透鏡燈塔。彭佳嶼為一座火山島,彭佳嶼燈塔建在火山口,相當特殊。由於彭佳嶼燈塔目...

查母嶼燈塔

塔高[M]: 13.4公尺 | 燈高[M]: 24.7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13 | Fl(1).W.6sec. | 景點服務電話: 漁翁島燈塔兼管 | | 景點地址: 澎湖縣湖西鄉查母嶼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13年完工的查母嶼燈塔,位於澎湖縣查母嶼岩礁上,其塔身結構為磚造八角形,外表漆成黑白相間的直條紋,二次大戰期間遭炸燬,西元1948年修復重新發光。距查母嶼東南六浬之六尺礁為最危險之暗礁,清光緒...

琉球嶼燈塔

塔高[M]: 11.6公尺 | 燈高[M]: 88.7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29 | LFl(1).W.8sec. |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 | 景點地址: 屏東縣琉球鄉忠孝路一帶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駐人及外圍建築,屬於開放空間,可任意參觀不收費。 | 開放時間: 燈塔坐落於開放空間且無人駐守,可隨時任意觀賞。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29年建造的琉球嶼燈塔,位於屏東縣外海琉球嶼山頂,為白色圓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琉球嶼燈塔是國內唯一一座由漁會出資建造的燈塔,二次大戰時受損停止發光。西元1952年移請海關修復管理。琉球嶼是台灣附...

三貂角燈塔

塔高[M]: 16.5公尺 | 燈高[M]: 100.6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35 | Fl(2).WR.28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2-24991300 | 22841 | 景點地址: 新北市貢寮區福連村馬崗街38號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每年4/1至10/31,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年11/1至3/31,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及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非關燈塔導航功能場地及辦公廳舍開放,欲參觀民眾請於開放時...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35年完工的三貂角燈塔,位於新北市貢寮區三貂角,是台灣本島最東邊的燈塔,也是太平洋許多過往船隻重要的方向指標。燈塔內設有展覽室,展示台灣燈塔的史料與珍貴圖片。濱海公路通車後遊客絡繹不絕,西元1...

東引島燈塔

塔高[M]: 14.2公尺 | 燈高[M]: 97.8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04 | Fl(3).W.15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836-77037 | 21241 | 景點地址: 連江縣東引鄉樂華村169號 | 景點分類: 古蹟類 | 古蹟分級: 縣(市)定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每年4/1至10/31,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年11/1至3/31,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及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非關燈塔導航功能場地及辦公廳舍開放,欲參觀民眾請於開放時...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04年完工的東引島燈塔,位於福州區東引島東坡,又稱為「東湧島燈塔」,東引島燈塔是距離台灣最遠的燈塔。為十八世紀英國式建築,塔身為圓形磚造,扇形地基由花崗石板鋪成,粗壯圓柱式塔身由紅磚砌成,漆成...

芳苑燈塔

塔高[M]: 37.4公尺 | 燈高[M]: 35.7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84 | Iso.W.1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4-8931073 | 52860 | 景點地址: 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村漁港七路146號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預計民國105年前開放,目前尚未訂定票價。 | 開放時間: 尚未開放並未訂定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84年完工的芳苑燈塔,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漁港,外表為漆成黑白垂直條紋的八角形燈塔,不僅是國內燈塔中興建時間最晚的燈塔,而且更因當地地層下陷的關係,除了借倉庫高度的台中港燈塔外,為國內唯一塔高...

白沙岬燈塔

塔高[M]: 27.7公尺 | 燈高[M]: 36.6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01 | A1.Fl(2).WR.2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3-4732249 | 32843 | 景點地址: 桃園縣觀音鄉新坡下16號 | 景點分類: 古蹟類 | 古蹟分級: 縣(市)定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每年4/1至10/31,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年11/1至3/31,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及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非關燈塔導航功能場地及辦公廳舍開放,欲參觀民眾請於開放時...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01年完工的白沙岬燈塔,位於桃園縣觀音鄉白沙岬,為磚造圓塔。原先高度超過38公尺僅次於目斗嶼燈塔,唯二次大戰期間受損,重建後高度減為27.7公尺。白沙岬燈塔是日本人在台灣興建的第三座燈塔,其建...

鵝鑾鼻燈塔

塔高[M]: 21.4公尺 | 燈高[M]: 56.4公尺 | 啟用年代: A.D.1883 | Fl(1).W.1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8-8851111 | 94644 | 景點地址: 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里燈塔路90號 | 景點分類: 文化類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每年4/1至10/31,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年11/1至3/31,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及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非關燈塔導航功能場地及辦公廳舍開放,欲參觀民眾請於開放時...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81年(清光緒7年)興建的鵝鑾鼻燈塔,位於屏東縣鵝鑾鼻岬角,塔身為白色鐵造圓塔,是台灣本島最南的燈塔。燈樓面向西南方,背山臨海,並構築成砲壘形式,圍牆有射擊的槍眼,四周並築壕溝,是清朝防範原住...

基隆島燈塔

塔高[M]: 12.3公尺 | 燈高[M]: 189.3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80 | Fl(1).W.5sec. | 景點服務電話: | | 景點地址: | 景點分類: | 古蹟分級: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 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80年完建的基隆島燈塔,位於基隆港東北海面的基隆島頂,是由國人設計的八角形混凝土燈塔,外觀為黑白相間垂直條紋,是台灣最早使用太陽能發電的燈塔。基隆島燈塔距基隆港僅4

蘇澳燈塔

塔高[M]: 7.9公尺 | 燈高[M]: 56.1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27 | Fl(1).WR.7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3-9971510 | 27046 | 景點地址: 宜蘭縣蘇澳鎮北方澳大澳路1號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27年興建的蘇澳燈塔,位於宜蘭縣蘇澳鎮北方澳後山,塔身是白色四方形混凝土建築,是我國燈塔中塔身最低,與基隆球子山燈塔同為少數方型的燈塔。蘇澳燈塔侷促山脊一隅,燈塔下的兩百多級石階步道,高聳直上...

北椗島燈塔

塔高[M]: 17.5公尺 | 燈高[M]: 36.3公尺 | 啟用年代: A.D.1882 | Fl(2).W.1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 | 景點地址: 金門縣北椗島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82年完工的北椗島燈塔,位於廈門區北椗島山頂,為一磚造白色圓形燈塔。北椗島燈塔頂端的燈器二次大戰遭盟軍炸燬,西元1947年另設三角形鐵架,西元1986年整修原塔身,燈器由鐵架移設原塔頂。北椗島...

高雄燈塔

塔高[M]: 15.2公尺 | 燈高[M]: 58.2公尺 | 啟用年代: A.D.1883 | Fl(4).W.3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886-7-5715021 | 80541 | 景點地址: 高雄市旗津區旗下巷34號 | 景點分類: 古蹟類 | 古蹟分級: 直轄市定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免費參觀。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每年4/1至10/31,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年11/1至3/31,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週一及除夕、農曆年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休息。非關燈塔導航功能場地及辦公廳舍開放,欲參觀民眾請於開放時...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83年設置的高雄燈塔,俗稱「旗后燈塔」,位於高雄市旗津區旗后山頂,其塔身則為國內唯一的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頂部呈現圓筒形,可由燈塔陽台眺望高雄市全景。高雄港是台灣南部的主要門戶,因此興建高雄燈...

烏坵嶼燈塔

塔高[M]: 19.5公尺 | 燈高[M]: 87.2公尺 | 啟用年代: A.D.1874 | 暫不發光 |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 | 景點地址: 金門縣烏坵鄉烏坵嶼 | 景點分類: 古蹟類 | 古蹟分級: 縣(市)定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74年完工的烏坵嶼燈塔,位於福州區烏坵山頂,塔身為黑色圓形石造。塔上燈器因多次的台海戰事而遭毀損並拆除,西元1954年起停止發光,其外觀曾被軍方漆成防空保護迷彩綠色。烏坵嶼位於漁業發達的湄洲灣...

塭港堆燈塔

塔高[M]: 14.1公尺 | 燈高[M]: 15.7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14 | Fl(1).W.4sec. | 景點服務電話: 2公里的浮動沙丘,經常隨潮汐忽隱忽現,進而影響附近水道船隻的往返,為了安全之故,乃興建本燈塔。不過,由於塭港堆燈塔建立於沙洲上,因此不斷飄移,也不斷面臨地基遭沖毀的危險。塭港堆前後已重建多次,寫下台灣... | 嘉義縣東石鄉外傘頂洲 | 景點地址: 安平燈塔兼管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14年興建的塭港堆燈塔,位於雲林縣口湖鄉外傘頂洲,是一座建立在沙洲上的燈塔,塔身為鋼架塔。溫港堆燈塔的興建,係因其所在之長約5公里、寬1.

東椗島燈塔

塔高[M]: 19.2公尺 | 燈高[M]: 69.2公尺 | 啟用年代: A.D.1871 | Fl(1).W.10sec. |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 位於軍事管制區內,且無完善周邊交通、醫療及休閒設施,為民眾安全考量,不建議前往。 | 景點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東椗島 | 景點分類: 非古蹟 | 古蹟分級: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東椗島燈塔,全國最西的燈塔,清朝海關於廈門海域興建之第一座西式燈塔 | 開放時間: https://file.motcmpb.gov.tw/Lighthouse/large/2f8b9f55-96a0-4876-86dc-4aa2d134abd4.gif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871年完工的東椗島燈塔,位於廈門區東椗島山頂,塔身為磚造黑色圓形結構,是該地區首座黑色燈塔。也是中國海關成立海務部門後,在廈門海域興建的第一座西式燈塔,由英國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所規劃建造。東椗...

彭佳嶼燈塔

塔高[M]: 26.2公尺 | 燈高[M]: 145.5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09 | Fl(1).W.15sec. |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 | 景點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彭佳嶼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09年完工的彭佳嶼燈塔,位於基隆外海彭佳嶼島上,為一圓形磚砌塔,外表為白色,透鏡為一等旋轉透鏡,為國內使用最大旋轉透鏡燈塔。彭佳嶼為一座火山島,彭佳嶼燈塔建在火山口,相當特殊。由於彭佳嶼燈塔目...

查母嶼燈塔

塔高[M]: 13.4公尺 | 燈高[M]: 24.7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13 | Fl(1).W.6sec. | 景點服務電話: 漁翁島燈塔兼管 | | 景點地址: 澎湖縣湖西鄉查母嶼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法參觀,故無票價。 | 開放時間: 不開放故無開放時間。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13年完工的查母嶼燈塔,位於澎湖縣查母嶼岩礁上,其塔身結構為磚造八角形,外表漆成黑白相間的直條紋,二次大戰期間遭炸燬,西元1948年修復重新發光。距查母嶼東南六浬之六尺礁為最危險之暗礁,清光緒...

琉球嶼燈塔

塔高[M]: 11.6公尺 | 燈高[M]: 88.7公尺 | 啟用年代: A.D.1929 | LFl(1).W.8sec. | 景點服務電話: 無電話線路 | | 景點地址: 屏東縣琉球鄉忠孝路一帶 | 景點分類: 其他 | 古蹟分級: 非古蹟 | 票價及相關格資料: 無駐人及外圍建築,屬於開放空間,可任意參觀不收費。 | 開放時間: 燈塔坐落於開放空間且無人駐守,可隨時任意觀賞。 | 景點特色簡述: 西元1929年建造的琉球嶼燈塔,位於屏東縣外海琉球嶼山頂,為白色圓形鋼筋混凝土結構。琉球嶼燈塔是國內唯一一座由漁會出資建造的燈塔,二次大戰時受損停止發光。西元1952年移請海關修復管理。琉球嶼是台灣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