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 文資局文化景觀 @ 文化部
個案名稱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的級別名稱是重要文化景觀, 所屬主管機關是文化部.
案件編號 | 20190715000001 |
個案名稱 | 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
種類 | 1:code : D7name : 工業地景 2:code : D8name : 交通地景 3:code : D2name : 歷史文化路徑 4:code : D6name : 農林漁牧景觀 |
評定基準 | 1:呈現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2:能反映出土地永續利用之特殊技術、特定模式或價值3:能實質呈現特定產業生活與周邊環境關係,且具時代或社會意義4:係擇前項已登錄之文化景觀中對全國具特殊意義者 |
指定登錄理由 | (一)阿里山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多元的動植物生態與特殊的山形地勢,為原住民族鄒族的傳統場域,歷來都是不同族群生活活動的場域。明治時期的官營林場計畫,促使阿里山林場成為台灣近代營林事業的開端,進而開展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官營林場的輝煌事業。 阿里山林場成立後,歷經林業生產、育林及造林發展,近年則成為森林保護及旅遊休閒地區,見證近代伐木產業逐漸轉型為觀光產業的聚落紋理,完整地展現出各階段林業活動及景觀特色。 (二)以林業鐵道作為主要運輸工具的阿里山林場,保存了平地至高山之登山鐵路完整發展歷程,其鐵道技術包含各式火車登山的路線工法與運行方式,並使用特殊的直立汽缸Shay式蒸汽機車,為臺灣僅存見證二十世紀初索道運材技術發展成熟前之林業鐵道特色。 (三)因阿里山林業鐵道的串聯,形成了沿線土地使用的興起及以木材為城市景觀風貌的基礎,特別是嘉義北門車站周邊的製材產業遺產與鐵道維修基地,與中途的奮起湖及沿線聚落的形成,其林業與相關人文自然遺跡,呈現出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發展特色。 |
法令依據 | 第61條第2項、第2條第1項第1、2、3款,第2條第2項 |
所屬主管機關 | 文化部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縣市 : 嘉義縣 distName : 阿里山鄉 address : 嘉義市及嘉義縣地區,嘉義車站、北門車站、鹿麻產車站、竹崎車站、木屐寮車站、獨立山車站、樟腦寮車站、梨園寮車站、交力坪車站、水社寮車站、奮起湖車站、多林車站、十字路車站、屏遮那、二萬平車站至祝山車站沿線 |
經度座標 | 120.60805868062 |
緯度座標 | 23.537737866655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8-21/07944741-c8bd-45b2-b6f1-34c003caebe8/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8-21/07944741-c8bd-45b2-b6f1-34c003caebe8/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jpgname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 |
代表圖像來源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深海魚拍攝及後製) |
內容與範圍 | (一)嘉義市:由臺灣鐵路管理局嘉義站阿里山窄軌鐵道起,經嘉義車庫園區、北門車站至崎頂平交道,計4公里460公尺(含嘉義車庫園區及阿里山鐵路北門驛)。 (二)嘉義縣:於嘉義縣內鐵道沿線經過竹崎鄉、梅山鄉及阿里山鄉。鐵道暨林區(範圍含森林遊樂區域),主線:沿線車站經過竹崎站、木屐寮站、樟腦寮站、獨立山站、梨園寮站、交力坪站、水社寮站、奮起湖站、多林站、十字路站、屏遮那站、二萬平站、阿里山站、神木站。支線:支線起點由沼平站往北眠月線至石猴站,於十字分道往南祝山線至祝山車站;沼平站往東南前東埔線前段1.6公里處,現稱水山線。 |
簡要描述 | 阿里山與太平山、八仙山並稱為「臺灣三大官營林場」,是臺灣大規模具有計畫開發山林資源的濫觴,其林業開發不只造就傳奇且具有複雜技術的鐵道建設,也影響從嘉義市區到山區的經濟與城鄉風貌;龐大且具有專門技術的產業鏈結,隨環境改變而逐漸變換風貌的林業經營觀念領先東亞,因而成為林業史上的典範。 |
特殊價值 | (空) |
特徵 | 本文化景觀在內涵的範疇上,由「森林鐵道」與「林業經營」共同組成核心;而其地理範圍,從嘉義車站、北門製材工廠、林業村、竹崎鎮至樟腦寮、奮起湖等山間村落,再深入山區林場,沿線串連為一體。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830062341號 公告日期 : 2019-07-09 13:34:15.285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190715000001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7-15/905dfb8f-1c59-4185-8818-9ac997ad5fea/公告用印後PDF.pdf |
所有權屬 | 1: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ownerName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級別名稱 | 重要文化景觀 |
主管機關名稱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單位 | 古蹟聚落組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4-22177777#7691 |
repImgId | 61086 |
案件編號20190715000001 |
個案名稱阿里山林業暨鐵道文化景觀 |
種類1:code : D7name : 工業地景 2:code : D8name : 交通地景 3:code : D2name : 歷史文化路徑 4:code : D6name : 農林漁牧景觀 |
評定基準1:呈現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之定著地景2:能反映出土地永續利用之特殊技術、特定模式或價值3:能實質呈現特定產業生活與周邊環境關係,且具時代或社會意義4:係擇前項已登錄之文化景觀中對全國具特殊意義者 |
指定登錄理由(一)阿里山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多元的動植物生態與特殊的山形地勢,為原住民族鄒族的傳統場域,歷來都是不同族群生活活動的場域。明治時期的官營林場計畫,促使阿里山林場成為台灣近代營林事業的開端,進而開展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官營林場的輝煌事業。 阿里山林場成立後,歷經林業生產、育林及造林發展,近年則成為森林保護及旅遊休閒地區,見證近代伐木產業逐漸轉型為觀光產業的聚落紋理,完整地展現出各階段林業活動及景觀特色。 (二)以林業鐵道作為主要運輸工具的阿里山林場,保存了平地至高山之登山鐵路完整發展歷程,其鐵道技術包含各式火車登山的路線工法與運行方式,並使用特殊的直立汽缸Shay式蒸汽機車,為臺灣僅存見證二十世紀初索道運材技術發展成熟前之林業鐵道特色。 (三)因阿里山林業鐵道的串聯,形成了沿線土地使用的興起及以木材為城市景觀風貌的基礎,特別是嘉義北門車站周邊的製材產業遺產與鐵道維修基地,與中途的奮起湖及沿線聚落的形成,其林業與相關人文自然遺跡,呈現出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發展特色。 |
法令依據第61條第2項、第2條第1項第1、2、3款,第2條第2項 |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縣市 : 嘉義縣 distName : 阿里山鄉 address : 嘉義市及嘉義縣地區,嘉義車站、北門車站、鹿麻產車站、竹崎車站、木屐寮車站、獨立山車站、樟腦寮車站、梨園寮車站、交力坪車站、水社寮車站、奮起湖車站、多林車站、十字路車站、屏遮那、二萬平車站至祝山車站沿線 |
經度座標120.60805868062 |
緯度座標23.537737866655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8-21/07944741-c8bd-45b2-b6f1-34c003caebe8/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8-21/07944741-c8bd-45b2-b6f1-34c003caebe8/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jpgname8-7獨立山(火車行駛為拍攝四次後合成展現獨立山盤山展線之特色) |
代表圖像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深海魚拍攝及後製) |
內容與範圍(一)嘉義市:由臺灣鐵路管理局嘉義站阿里山窄軌鐵道起,經嘉義車庫園區、北門車站至崎頂平交道,計4公里460公尺(含嘉義車庫園區及阿里山鐵路北門驛)。 (二)嘉義縣:於嘉義縣內鐵道沿線經過竹崎鄉、梅山鄉及阿里山鄉。鐵道暨林區(範圍含森林遊樂區域),主線:沿線車站經過竹崎站、木屐寮站、樟腦寮站、獨立山站、梨園寮站、交力坪站、水社寮站、奮起湖站、多林站、十字路站、屏遮那站、二萬平站、阿里山站、神木站。支線:支線起點由沼平站往北眠月線至石猴站,於十字分道往南祝山線至祝山車站;沼平站往東南前東埔線前段1.6公里處,現稱水山線。 |
簡要描述阿里山與太平山、八仙山並稱為「臺灣三大官營林場」,是臺灣大規模具有計畫開發山林資源的濫觴,其林業開發不只造就傳奇且具有複雜技術的鐵道建設,也影響從嘉義市區到山區的經濟與城鄉風貌;龐大且具有專門技術的產業鏈結,隨環境改變而逐漸變換風貌的林業經營觀念領先東亞,因而成為林業史上的典範。 |
特殊價值(空) |
特徵本文化景觀在內涵的範疇上,由「森林鐵道」與「林業經營」共同組成核心;而其地理範圍,從嘉義車站、北門製材工廠、林業村、竹崎鎮至樟腦寮、奮起湖等山間村落,再深入山區林場,沿線串連為一體。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830062341號 公告日期 : 2019-07-09 13:34:15.285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190715000001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7-15/905dfb8f-1c59-4185-8818-9ac997ad5fea/公告用印後PDF.pdf |
所有權屬1: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ownerName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級別名稱重要文化景觀 |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單位古蹟聚落組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7691 |
repImgId61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