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編鐘「重返」科博館 小編鐘與VR相伴共推科學教育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文化部
活動名稱曾侯乙編鐘「重返」科博館 小編鐘與VR相伴共推科學教育的演出單位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活動起始日期是2019/03/05, 活動結束日期是2024/03/05.
發行版本
1.4唯一辨識碼
5c7e1bcdaaa375d860933d3a活動名稱
曾侯乙編鐘「重返」科博館 小編鐘與VR相伴共推科學教育活動類別
6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19/03/05 09:00:00地址 : 臺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
場地名稱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是否售票 : Y
價格 : (空)
緯度 : 24.1572555
經度 : 120.6661841
結束時間 : 2024/03/05 17:00:00
演出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折扣資訊
(空)簡介說明
曾侯乙編鐘再現科博館!今(5)日在臺灣國樂團演出鐘鼓音的莊嚴典雅樂聲後,正式宣告曾侯乙編鐘即日起在科博館展示五年。為了讓觀眾能更全面認識編鐘,科博館自本(3)月9日起安排一系列編鐘學習推廣活動,每週假日限額讓觀眾體驗編鐘VR,以及小編鐘科學演示等活動,另外平假日上下午各有一場編鐘導覽,解說編鐘歷史以及相關科學原理,歡迎踴躍參加。 當年編鐘被發掘後即於湖北省博物館展示至今,為大陸一級文物,禁止出境展覽。而以原件為母範複製出的整套編鐘,即這次展出的精品,經驗證為今日最接近原件的複製件。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濟民指出編鐘有東方樂器之王的美稱,更曾有專家認為此套複製件的中音區音質比原件更好。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認為透過最新科技與最古老文物的結合,能讓大眾有更多元面向的收穫。國樂團團長劉麗貞表示希望透過與科博館的合作,讓編鐘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2015年科博館展出《鼎立三十》特展時,即展示過此編鐘,這一次將展出五年,歡迎民眾把握機會一睹風采。 編鐘為西元前433年曾侯乙墓埋藏文物,其上有銘文「曾侯乙作持」(曾國-侯爵-乙-持有),故命名為曾侯乙編鐘。編鐘專家李慧老師提到其樂音有沉靜之感,一聲一世界,一響一天堂,應精準演奏,更應顧及旋律連結的優美。編鐘於正面或側面敲擊可發出間隔約三度的兩個樂音。整組編鐘音域橫跨五個半八度,中心音域內12半音齊備。 科博館助理研究員陳叔倬提到「王者之音」有雙重意義:第一重是此展品—曾侯乙編鐘是古代王者的禮樂器物,第二重是此展品是東方樂器之王。曾侯乙是戰國早期周王分封曾國(近今湖北隨州)的王室後裔,姓姬名乙。1978年整座編鐘於墓葬挖掘時原樣出土,鐘架呈L字型掛有編鐘65件,最長面7.5公尺,最大鐘高152公分重204公斤,最小鐘高20公分重2.4公斤,為東方最大樂器。除鑄造精美外,更是音樂發展的極高成就。圖片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