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染工坊
-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坊名稱天染工坊的名稱是陳景林, 開放時間是週一至週五10:00~17:00,週六、日休館, 電話是049-2392028, 地址是南投市中興新村環山路51號.

#天染工坊的地圖

名稱陳景林
電話049-2392028
地址南投市中興新村環山路51號
工坊名稱天染工坊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10:00~17:00,週六、日休館
圖檔連結網址圖
內容位於南投的中興新村除了擁有悠閒的林蔭道,還有一個充滿色彩的世界—「天染工坊」(Tennii),工坊的主持人就是長年耕耘染織領域的工藝家陳景林。 出生於1956年的陳景林,談起當初美術系畢業時,自己其實有種「造形藝術人」的特性,想要成為一個有創作能力的藝術家,未料自己卻進入復興美工擔任教職。雖然順利地在當時首屈一指的學校任教,但他並未因此自滿,反而持續讓他思考自己該以何立身,思索自己要怎麼在這個競爭的環境中取得一席之地。這樣的思考,讓他自行利用課餘時間到工藝所(今工藝中心)學習,廣泛多元的接觸後,由於對於纖維材料情有獨鍾,才逐漸踏上這條專精染織的工藝之路。 陳景林表示,自己當初選擇學習纖維,一來是本身對於學習的渴望,二來則是訝異於臺灣地區纖維工藝的落後。早在四十年前,歐美地區的「纖維藝術」(fiberart)便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但那時的臺灣卻連相關資料都匱缺,讓他不禁啞然。一開始,他拜編織工藝前輩婁經緯為師,後來進入研究實驗階段,曾經前往中國雲貴地區,進行少數民族的傳統編織與染色田野調查工作,在前後長達十年的期間,他考察了超過二十個少數民族的織品。那時的田野調查成果,對他而言「相當豐碩」,因為整個大西南地區都處於未開發的狀態,社會猶屬封閉,整個民族也都保持在工業進入之前的狀態,許多古老傳統與技藝因此得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在染織藝術的發展軌跡上,陳景林先投入纖維編織研究十五年,再投入天然素材的顏色研究十五年。被問及為何要在研究纖維多年後,再投入染色這個不同領域時,他隨即糾正說:「染織原本就是同一個工種,只是大部分的學習路徑是先學染色,之後才學習織品的結構,其實兩者並非截然無關。」而大部分的學習路徑如此,是因為染色是較容易入門、也較容易產生成就的領域;相對地,編織則是細微的組織構成,其技法嚴謹不易察覺,也不易快速養成,然而它卻是纖維工藝的根本所在。陳景林解釋,他的發展路徑只是相反於一般的路徑,並非特意所為。目前工藝界普遍認為染色研究是他的專長,他歸結原因說,「這可能與相關著作出版較多有關」。 他進一步對染織工藝提出自己的見地說,織品必須朝「纖維」、「時尚」、「綠工藝」三個主題發展,其分別代表著材料研究、產品設計與價值取向三個層面。尤其是「時尚」更需要著力發展,因為工藝必須導入時尚設計才能呼應時代的需求,也才能引起多數人的重視。 過去陳景林曾在研究與教學上投入很多精神,在許多大學及社區中授課,但近年已辭去教職,全心投入工坊的創作及研究工作中。他於2003年設立的「天染工坊」,歷經方向調整、財務整頓等,現階段已回到他與妻子馬毓秀兩人手中穩定操持著,工坊的路線也集中在產品開發與行銷點拓展的本題上。 陳景林表示,未來工坊的產品將朝向「工藝藝術化」與「生活產品創意化」兩條路線並行。「工藝藝術化」即創作收藏型的「美術工藝品」,「產品創意化」即以時尚設計從事服飾與家飾品開發。兩者雖然有些難度,但已有了立足點,目前於國內多家五星級飯店的精品店都可見到天染工坊的創意產品,且維持著清新與時尚的面貌。近三年來,天染產品已有六組入選工藝中心優良工藝產品,是染織界的典範。他們希望依此方向,循序漸進地將工坊經營成有特色、有競爭力及永續經營的品牌。 未來的藍圖不只如此。工坊的後續計畫還包括將遷移至九九峰下的平林,進而建立專屬於染織的「園區型染織工坊」。這個染織園區的成立,用意是希望讓對染織藝術有興趣、想要學習及體驗的人可以透過園區的教學,完整學習到與染織相關的知識。園區預計二至三年後開始進行工程,可能需時二至三年才能完成,其後天染工坊將正式轉型為「園區型工坊」。 在工坊的經營之外,陳景林與妻子馬毓秀的展覽也未中斷。在今年的展覽中,又以全臺新光三越秋季主題展「飛揚的秋天」的規模最大,已引起許多矚目。可以想見,在工坊轉型為園區之後,陳景林的染織之路還將變得更寬闊、更多元。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7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24.html

名稱

陳景林

電話

049-2392028

地址

南投市中興新村環山路51號

工坊名稱

天染工坊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10:00~17:00,週六、日休館

圖檔連結網址

圖

內容

位於南投的中興新村除了擁有悠閒的林蔭道,還有一個充滿色彩的世界—「天染工坊」(Tennii),工坊的主持人就是長年耕耘染織領域的工藝家陳景林。 出生於1956年的陳景林,談起當初美術系畢業時,自己其實有種「造形藝術人」的特性,想要成為一個有創作能力的藝術家,未料自己卻進入復興美工擔任教職。雖然順利地在當時首屈一指的學校任教,但他並未因此自滿,反而持續讓他思考自己該以何立身,思索自己要怎麼在這個競爭的環境中取得一席之地。這樣的思考,讓他自行利用課餘時間到工藝所(今工藝中心)學習,廣泛多元的接觸後,由於對於纖維材料情有獨鍾,才逐漸踏上這條專精染織的工藝之路。 陳景林表示,自己當初選擇學習纖維,一來是本身對於學習的渴望,二來則是訝異於臺灣地區纖維工藝的落後。早在四十年前,歐美地區的「纖維藝術」(fiberart)便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但那時的臺灣卻連相關資料都匱缺,讓他不禁啞然。一開始,他拜編織工藝前輩婁經緯為師,後來進入研究實驗階段,曾經前往中國雲貴地區,進行少數民族的傳統編織與染色田野調查工作,在前後長達十年的期間,他考察了超過二十個少數民族的織品。那時的田野調查成果,對他而言「相當豐碩」,因為整個大西南地區都處於未開發的狀態,社會猶屬封閉,整個民族也都保持在工業進入之前的狀態,許多古老傳統與技藝因此得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在染織藝術的發展軌跡上,陳景林先投入纖維編織研究十五年,再投入天然素材的顏色研究十五年。被問及為何要在研究纖維多年後,再投入染色這個不同領域時,他隨即糾正說:「染織原本就是同一個工種,只是大部分的學習路徑是先學染色,之後才學習織品的結構,其實兩者並非截然無關。」而大部分的學習路徑如此,是因為染色是較容易入門、也較容易產生成就的領域;相對地,編織則是細微的組織構成,其技法嚴謹不易察覺,也不易快速養成,然而它卻是纖維工藝的根本所在。陳景林解釋,他的發展路徑只是相反於一般的路徑,並非特意所為。目前工藝界普遍認為染色研究是他的專長,他歸結原因說,「這可能與相關著作出版較多有關」。 他進一步對染織工藝提出自己的見地說,織品必須朝「纖維」、「時尚」、「綠工藝」三個主題發展,其分別代表著材料研究、產品設計與價值取向三個層面。尤其是「時尚」更需要著力發展,因為工藝必須導入時尚設計才能呼應時代的需求,也才能引起多數人的重視。 過去陳景林曾在研究與教學上投入很多精神,在許多大學及社區中授課,但近年已辭去教職,全心投入工坊的創作及研究工作中。他於2003年設立的「天染工坊」,歷經方向調整、財務整頓等,現階段已回到他與妻子馬毓秀兩人手中穩定操持著,工坊的路線也集中在產品開發與行銷點拓展的本題上。 陳景林表示,未來工坊的產品將朝向「工藝藝術化」與「生活產品創意化」兩條路線並行。「工藝藝術化」即創作收藏型的「美術工藝品」,「產品創意化」即以時尚設計從事服飾與家飾品開發。兩者雖然有些難度,但已有了立足點,目前於國內多家五星級飯店的精品店都可見到天染工坊的創意產品,且維持著清新與時尚的面貌。近三年來,天染產品已有六組入選工藝中心優良工藝產品,是染織界的典範。他們希望依此方向,循序漸進地將工坊經營成有特色、有競爭力及永續經營的品牌。 未來的藍圖不只如此。工坊的後續計畫還包括將遷移至九九峰下的平林,進而建立專屬於染織的「園區型染織工坊」。這個染織園區的成立,用意是希望讓對染織藝術有興趣、想要學習及體驗的人可以透過園區的教學,完整學習到與染織相關的知識。園區預計二至三年後開始進行工程,可能需時二至三年才能完成,其後天染工坊將正式轉型為「園區型工坊」。 在工坊的經營之外,陳景林與妻子馬毓秀的展覽也未中斷。在今年的展覽中,又以全臺新光三越秋季主題展「飛揚的秋天」的規模最大,已引起許多矚目。可以想見,在工坊轉型為園區之後,陳景林的染織之路還將變得更寬闊、更多元。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7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24.html

天染工坊地圖 [ 導航 ]

天染工坊的地址位於

南投市中興新村環山路51號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名稱 天染工坊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天染工坊 ...)

# 天染工坊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1

執行單位新北市鄉土文藝推廣協會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永業路81巷1弄15號5樓
類別名稱編織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約在150年前,平潭地區開發初期曾於山區種植大量馬藍,部分山區居民祖先即因種植染料而遷至新店,獅仔頭山山腳留下一組四池青礐遺址,六十多年前有日本染色專家在山區指導染色技術,山區耆老對天然染色仍懷有濃厚感情。

染織工藝家陳景林,馬毓秀夫婦在本社區已居住二十多年,平潭地區豐富之染織材料讓他們在此持續研究有成。從2006年起,他們即開始輔導本社區,奠定本社區在染色及編織工藝之良好基礎。目前陳景林老師的植物染色與纖維研究已有重大進展,《大地之華》上下冊與《植物鍊金術》、《染織編繡巧天工》等專書,已對台灣染織界提供了良好的教材,從陳老師投入輔導後,對本會工藝技藝成長,產生了良好的導引及明顯成果。

今(98)年度以伊卡織物為技藝學習之主軸,透過持續性之研習與輔導,參與研習之學員已擁有基本繪圖及伊卡織物、圍巾織物的設計規劃能力,並能在配色、材質認知等方面具有中級設計應用能力。本社區之編織學習者持續進步並陸續開發出兼具天然染織特色和現代生活使用價值的生活工藝產品,如新店溪保護系列環保魚筷組、新店溪保護系列台北樹蛙零錢包、手中的溫暖口金包、書衣、阿姆的布包、筆袋、高級淑女手提包、提袋、透光燈罩、披風、伊卡圍巾……等,且各款均可要求適量的複製生產能力,並開始展開產品行銷工作,以落實社區微型之工藝產業,創造具地方特色之優質編織工藝品為目標。

 

近年來,在臺灣工藝研發中心的協助下,協會的產品開發設計能力已逐步提升,今年亦建立微量生產之能力,未來將致力於協助其他社區工藝有關染織工藝技藝學習與產品開發。明(99)年度協會將著力於品牌設計及行銷工作,並朝向打造「新店溪染織流域」的理想邁進。

 

【陳景林 天染工坊創辦人‧天然染織工藝家】

 

在上帝創造的色彩中延續傳統的美麗─陳景林和他的天染工坊夢穿過新店熱鬧的碧潭風景區,從一旁林立的大樓公寓夾雜的永業路往上走,漸出人煙處,新北市鄉土文藝推廣協會就位在這一排排老舊公寓組成的社區內。

 

在巷弄底端的公寓頂樓加蓋的鐵皮屋裡,一陣陣微帶著醱酵酸味的氣味飄散在空氣裡,在克難簡陋的教室裡,著名的植物染織工藝家陳景林正聚精會神在白紙上教學生染織的設計圖,六七位學員熱絡地呼應著,他們在這裡已和陳老師學了三年的植物染技術,牆上展示的色彩豐富繽紛的作品是他們幾年下來的成果,今天來的人少了些,因為他們到鄰近社區的展覽會場去照顧攤位去了。

 

陳景林和平潭社區其實結緣更早,早在十多年前,他剛一頭栽進植物染的初期,他就住在台北都會近郊這個叫美芝城的平民公寓聚落。這個緊鄰在碧潭旁的社區,因為屬於水源保護區而限制了開發,意外讓這個地區保留了特別豐富的生態資源。陳景林花了很長時間在平潭地區進行染色植物的田野調查,發現在被記錄的二百多種染色植物中,這裡就有六十餘種本地種的染色植物,有這種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加上平潭地區的居民對自然生態的自主保護意識,陳景林從2006年開始在社區發展協會開設染織工藝教室,把這項傳統工藝在這個都會邊緣的社區播下種子。

 

平潭社區的天然環境對陳景林有一股特殊的吸引力,因為十五歲之前的陳景林住在南投縣水里鄉的偏遠山區,他在叢山峻嶺的山川林木間學到大自然的韻律與美的感動,他常說:「大地是一個寶庫,也是我的老師,它給了我很多的材料與知識,也豐富了我的生活。」

 

所以,他在平潭社區的染織課教的特別起勁,因為在這裡能將社區附近豐富的天然植物資源,轉化成實用的工藝品,進而讓染織工藝深植居民生活。四年下來,社區學員從自然植物採集、染劑特性到染色工法的基礎技藝漸趨純熟,開始進入實用與設計的製作階段,慢慢有一些如筆記本、門簾、燈罩、桌墊等,環保筷套等較為實用,卻也不失裝飾性的作品。另一部分,也有人開始嚐試手工織布的世界,幾個月下來,把難度很高的段染織成顏色繽紛紋路複雜美麗的披肩,看著學員美麗的作品陳景林掩不住內心的開心與得意。

 

但是當學員逐漸走入實作的階段時,陳景林也不斷在重複思考傳統的延續和現實的磨合產生的火花。更重要的是,他不停思考這個傳承百年的傳統技藝的未來出路在那裡。

 

陳景林對於目前的工藝設計環境普遍不受重視的現象感到沈重,他認為台灣要講走入創意產業時代,首先必需有微型工坊的建置,因為這是後工業時代的必然現象,要有腳踏實地專心從事創作的工坊才能走出創意產業的基礎。他從傳統工藝的民間教學經驗裡,看到一個很大的瓶頸就是設計的環節。就像台灣從未把染色技藝當作研究的對象,而把它當作一種偶性的過程,這樣的認知自然就限制了染織工藝的進展。這些結果造成很多人一知半解的學了染色技藝的皮毛之後就去當老師,造就許多不專業的人去騙更多不懂或沒有知識的人。

 

很多人對自然染色知識的不足,以致染出的顏色單調又容易褪色,讓人對天然染色的織品很快失去好奇與信心,這都是知識不足所致,殊不知好的天然染色技術不但可以創造美麗的色系與實用的質地,更有現代染技所欠缺的環保功能。

 

陳景林認為,對傳統文化的錯誤認知也是現在發展創意產業的致命傷,對於傳統文化元素大量引用甚至直接挪用,造成錯亂的印象,以致市面上大量充斥傳統紋樣的各式產品,強調那是傳統。這些未被轉化成設計精神的文化元素讓人有大量複製的錯覺與快速失去新鮮感的危機,他們忘記是要用傳統的技法做出好用的東西而不是和傳統一模一樣的東西就叫做文化創意產業。

 

所以重點在於人們,尤其是現代的工藝工作者對傳統認知的層次。現代工藝工作者必須瞭解傳統和現代整合的關鍵在於用手工質感做出現代的產品。雖然有些因為現代環境已失去優勢而無法做到與古時候相同質感的細緻產品,但這些技法可以透過現代機器改良而得到過去手工時代一樣的結果。

 

陳景林對傳承歷史文化的層次與認知的技藝上,他語重心長的強調:我們要面對的是現在和以後的時代,而不是過去的時代,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做出好用的東西而不是和過去一模一樣的東西。薪傳的意義是傳那根木頭或是那把火?這是現在大家在講傳統時很容易犯錯的地方,因為大多數人只看到木頭而不知火的意義。他認為傳統的價值放在現在的意義是應該被討論的,因為不是用傳統技法做出來的東西一定是優質的,我們應該看到過去的人累積的智慧與表現在色彩上的美感和記憶,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老東西就一定是好的。

 

對於天然染色技藝,陳景林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豐富層次,他也找到許多人做不到的中間色調,對於這種現代染色技術無法到達的美麗境界,陳景林讚嘆是上帝賜的顏色,他尊稱這是「天染」。他說這種色彩的美是生命轉化的內在表現,因為生命本來就不是單一物質所構成,而天然染色正符合這種顏色中有顏色的細膩,這絕不是用工業技術可以比擬的產業,也是它最重要的內涵所在。

 

對於如何讓天染技藝在工業化的社會有一席之地,他再次強調,提供一個好的工作流程與環境,讓工匠能安心無虞的專心從事創作才是技藝傳承能否長久延續的重要關鍵,而微型工坊的建立則是讓產業生根的不二之路,因為只有更多的微型工坊能激盪出更多的創意火花與走更長遠的傳承之路。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60.html
執行單位: 新北市鄉土文藝推廣協會
地址: 新北市新店區永業路81巷1弄15號5樓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約在150年前,平潭地區開發初期曾於山區種植大量馬藍,部分山區居民祖先即因種植染料而遷至新店,獅仔頭山山腳留下一組四池青礐遺址,六十多年前有日本染色專家在山區指導染色技術,山區耆老對天然染色仍懷有濃厚感情。

染織工藝家陳景林,馬毓秀夫婦在本社區已居住二十多年,平潭地區豐富之染織材料讓他們在此持續研究有成。從2006年起,他們即開始輔導本社區,奠定本社區在染色及編織工藝之良好基礎。目前陳景林老師的植物染色與纖維研究已有重大進展,《大地之華》上下冊與《植物鍊金術》、《染織編繡巧天工》等專書,已對台灣染織界提供了良好的教材,從陳老師投入輔導後,對本會工藝技藝成長,產生了良好的導引及明顯成果。

今(98)年度以伊卡織物為技藝學習之主軸,透過持續性之研習與輔導,參與研習之學員已擁有基本繪圖及伊卡織物、圍巾織物的設計規劃能力,並能在配色、材質認知等方面具有中級設計應用能力。本社區之編織學習者持續進步並陸續開發出兼具天然染織特色和現代生活使用價值的生活工藝產品,如新店溪保護系列環保魚筷組、新店溪保護系列台北樹蛙零錢包、手中的溫暖口金包、書衣、阿姆的布包、筆袋、高級淑女手提包、提袋、透光燈罩、披風、伊卡圍巾……等,且各款均可要求適量的複製生產能力,並開始展開產品行銷工作,以落實社區微型之工藝產業,創造具地方特色之優質編織工藝品為目標。

 

近年來,在臺灣工藝研發中心的協助下,協會的產品開發設計能力已逐步提升,今年亦建立微量生產之能力,未來將致力於協助其他社區工藝有關染織工藝技藝學習與產品開發。明(99)年度協會將著力於品牌設計及行銷工作,並朝向打造「新店溪染織流域」的理想邁進。

 

【陳景林 天染工坊創辦人‧天然染織工藝家】

 

在上帝創造的色彩中延續傳統的美麗─陳景林和他的天染工坊夢穿過新店熱鬧的碧潭風景區,從一旁林立的大樓公寓夾雜的永業路往上走,漸出人煙處,新北市鄉土文藝推廣協會就位在這一排排老舊公寓組成的社區內。

 

在巷弄底端的公寓頂樓加蓋的鐵皮屋裡,一陣陣微帶著醱酵酸味的氣味飄散在空氣裡,在克難簡陋的教室裡,著名的植物染織工藝家陳景林正聚精會神在白紙上教學生染織的設計圖,六七位學員熱絡地呼應著,他們在這裡已和陳老師學了三年的植物染技術,牆上展示的色彩豐富繽紛的作品是他們幾年下來的成果,今天來的人少了些,因為他們到鄰近社區的展覽會場去照顧攤位去了。

 

陳景林和平潭社區其實結緣更早,早在十多年前,他剛一頭栽進植物染的初期,他就住在台北都會近郊這個叫美芝城的平民公寓聚落。這個緊鄰在碧潭旁的社區,因為屬於水源保護區而限制了開發,意外讓這個地區保留了特別豐富的生態資源。陳景林花了很長時間在平潭地區進行染色植物的田野調查,發現在被記錄的二百多種染色植物中,這裡就有六十餘種本地種的染色植物,有這種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加上平潭地區的居民對自然生態的自主保護意識,陳景林從2006年開始在社區發展協會開設染織工藝教室,把這項傳統工藝在這個都會邊緣的社區播下種子。

 

平潭社區的天然環境對陳景林有一股特殊的吸引力,因為十五歲之前的陳景林住在南投縣水里鄉的偏遠山區,他在叢山峻嶺的山川林木間學到大自然的韻律與美的感動,他常說:「大地是一個寶庫,也是我的老師,它給了我很多的材料與知識,也豐富了我的生活。」

 

所以,他在平潭社區的染織課教的特別起勁,因為在這裡能將社區附近豐富的天然植物資源,轉化成實用的工藝品,進而讓染織工藝深植居民生活。四年下來,社區學員從自然植物採集、染劑特性到染色工法的基礎技藝漸趨純熟,開始進入實用與設計的製作階段,慢慢有一些如筆記本、門簾、燈罩、桌墊等,環保筷套等較為實用,卻也不失裝飾性的作品。另一部分,也有人開始嚐試手工織布的世界,幾個月下來,把難度很高的段染織成顏色繽紛紋路複雜美麗的披肩,看著學員美麗的作品陳景林掩不住內心的開心與得意。

 

但是當學員逐漸走入實作的階段時,陳景林也不斷在重複思考傳統的延續和現實的磨合產生的火花。更重要的是,他不停思考這個傳承百年的傳統技藝的未來出路在那裡。

 

陳景林對於目前的工藝設計環境普遍不受重視的現象感到沈重,他認為台灣要講走入創意產業時代,首先必需有微型工坊的建置,因為這是後工業時代的必然現象,要有腳踏實地專心從事創作的工坊才能走出創意產業的基礎。他從傳統工藝的民間教學經驗裡,看到一個很大的瓶頸就是設計的環節。就像台灣從未把染色技藝當作研究的對象,而把它當作一種偶性的過程,這樣的認知自然就限制了染織工藝的進展。這些結果造成很多人一知半解的學了染色技藝的皮毛之後就去當老師,造就許多不專業的人去騙更多不懂或沒有知識的人。

 

很多人對自然染色知識的不足,以致染出的顏色單調又容易褪色,讓人對天然染色的織品很快失去好奇與信心,這都是知識不足所致,殊不知好的天然染色技術不但可以創造美麗的色系與實用的質地,更有現代染技所欠缺的環保功能。

 

陳景林認為,對傳統文化的錯誤認知也是現在發展創意產業的致命傷,對於傳統文化元素大量引用甚至直接挪用,造成錯亂的印象,以致市面上大量充斥傳統紋樣的各式產品,強調那是傳統。這些未被轉化成設計精神的文化元素讓人有大量複製的錯覺與快速失去新鮮感的危機,他們忘記是要用傳統的技法做出好用的東西而不是和傳統一模一樣的東西就叫做文化創意產業。

 

所以重點在於人們,尤其是現代的工藝工作者對傳統認知的層次。現代工藝工作者必須瞭解傳統和現代整合的關鍵在於用手工質感做出現代的產品。雖然有些因為現代環境已失去優勢而無法做到與古時候相同質感的細緻產品,但這些技法可以透過現代機器改良而得到過去手工時代一樣的結果。

 

陳景林對傳承歷史文化的層次與認知的技藝上,他語重心長的強調:我們要面對的是現在和以後的時代,而不是過去的時代,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做出好用的東西而不是和過去一模一樣的東西。薪傳的意義是傳那根木頭或是那把火?這是現在大家在講傳統時很容易犯錯的地方,因為大多數人只看到木頭而不知火的意義。他認為傳統的價值放在現在的意義是應該被討論的,因為不是用傳統技法做出來的東西一定是優質的,我們應該看到過去的人累積的智慧與表現在色彩上的美感和記憶,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老東西就一定是好的。

 

對於天然染色技藝,陳景林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豐富層次,他也找到許多人做不到的中間色調,對於這種現代染色技術無法到達的美麗境界,陳景林讚嘆是上帝賜的顏色,他尊稱這是「天染」。他說這種色彩的美是生命轉化的內在表現,因為生命本來就不是單一物質所構成,而天然染色正符合這種顏色中有顏色的細膩,這絕不是用工業技術可以比擬的產業,也是它最重要的內涵所在。

 

對於如何讓天染技藝在工業化的社會有一席之地,他再次強調,提供一個好的工作流程與環境,讓工匠能安心無虞的專心從事創作才是技藝傳承能否長久延續的重要關鍵,而微型工坊的建立則是讓產業生根的不二之路,因為只有更多的微型工坊能激盪出更多的創意火花與走更長遠的傳承之路。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60.html

# 天染工坊 於 出進口廠商登記資料 - 2

統一編號59060876
原始登記日期20180302
核發日期20210813
廠商中文名稱天染工坊有限公司
廠商英文名稱Tennii Natural-Dyeing Co., Ltd
中文營業地址南投縣南投市營北里向上二路18號
英文營業地址No. 18, Xiangshang 2nd Rd., Yingbei Vil., Nantou City, Nantou County 54045, Taiwan (R.O.C.)
代表人馬O秀
電話號碼049-2350607
傳真號碼049-2352375
進口資格
出口資格
統一編號: 59060876
原始登記日期: 20180302
核發日期: 20210813
廠商中文名稱: 天染工坊有限公司
廠商英文名稱: Tennii Natural-Dyeing Co., Ltd
中文營業地址: 南投縣南投市營北里向上二路18號
英文營業地址: No. 18, Xiangshang 2nd Rd., Yingbei Vil., Nantou City, Nantou County 54045, Taiwan (R.O.C.)
代表人: 馬O秀
電話號碼: 049-2350607
傳真號碼: 049-2352375
進口資格:
出口資格:
[ 搜尋所有 天染工坊 ... ]

根據姓名 陳景林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7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陳景林 ...)

提燈的樂趣-纖維與光座談會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陳景林、林淑鈴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2/24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2/24 | 折扣資訊:

@ 講座資訊

提燈的樂趣-纖維與光座談會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陳景林、林淑鈴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2/24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2/24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竹市 |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照門里3鄰箭竹窩11號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北市 | 地址: 新北市三峽民權街84巷2號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引路–光之纖特展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2/23 |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2/31 | 折扣資訊:

@ 展覽資訊

引路–光之纖特展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2/23 |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2/31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引路–光之纖維展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1/01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4/14 | 折扣資訊:

@ 展覽資訊

提燈的樂趣-纖維與光座談會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陳景林、林淑鈴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2/24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2/24 | 折扣資訊:

@ 講座資訊

提燈的樂趣-纖維與光座談會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陳景林、林淑鈴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2/24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2/24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竹市 |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照門里3鄰箭竹窩11號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北市 | 地址: 新北市三峽民權街84巷2號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引路–光之纖特展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2/23 |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2/31 | 折扣資訊:

@ 展覽資訊

引路–光之纖特展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2/23 |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2/31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引路–光之纖維展

(中華民國)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1/01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4/14 | 折扣資訊:

@ 展覽資訊
[ 搜尋所有 陳景林 ... ]

根據電話 049-2392028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049-2392028 資料。

[ 搜尋所有 049-2392028 ... ]

根據地址 南投市中興新村環山路51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南投市中興新村環山路51號 資料。

[ 搜尋所有 南投市中興新村環山路51號 ... ]

名稱 天染工坊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天染工坊)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南投縣南投市營北里向上二路18號
馬毓秀59060876核准設立

南投縣南投市營北里向上二路18號一樓
馬毓秀99328631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70000722)

臺中市大里區國光里勝利二路1號1樓
82483779

登記地址: 南投縣南投市營北里向上二路18號 | 負責人: 馬毓秀 | 統編: 59060876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南投縣南投市營北里向上二路18號一樓 | 負責人: 馬毓秀 | 統編: 99328631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70000722)

登記地址: 臺中市大里區國光里勝利二路1號1樓 | 統編: 82483779

姓名 陳景林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4 筆) (或要:查詢所有 陳景林)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北市松山區祥雲街10號1樓
陳景林01580961廢止 - 獨資

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5段63號7樓之2
陳景林04727193核准設立

南投縣南投市內興里新興路四零六號
陳景林61936874歇業 - 獨資

高雄市三民區中都街97巷73弄13號
陳景林76407916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19-12-02)

登記地址: 臺北市松山區祥雲街10號1樓 | 負責人: 陳景林 | 統編: 01580961 | 廢止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5段63號7樓之2 | 負責人: 陳景林 | 統編: 04727193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南投縣南投市內興里新興路四零六號 | 負責人: 陳景林 | 統編: 61936874 | 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高雄市三民區中都街97巷73弄13號 | 負責人: 陳景林 | 統編: 76407916 | 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19-12-02)

與天染工坊同分類的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青埔琉璃竹情藝坊

名稱: 吳世興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10:00~17:00,須先電話預約 | 電話: 03-3816850 | 地址: 桃園市大園區桃園高鐵特區大智路109號

再興交趾陶工坊

名稱: 林再興(已故) & 林金倉 | 開放時間: 預約制 | 電話: 08-7704399 | 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東川路260號

如勝佛藝美術館

名稱: 陳慧芬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08:00~17:00,週六日預約制 | 電話: 03-5242495 | 地址: 30064新竹市高峰路386巷85弄27號

南島木雕藝術坊

名稱: 陳俊宏(宏迪夫‧伊斯瑪哈汕)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10:00~17:00,週一休館 | 電話: 07-6618823 | 地址: 展示空間:高雄市旗山區東昌里忠孝路33-7號(旗山糖廠)

神山堂佛像雕藝工坊

名稱: 陳明洲 |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六09:00–16:30 星期日休息 | 電話: 05-7834135 | 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民生路56號

黃紗榮木雕坊

名稱: 黃紗榮 | 開放時間: 周二及周五(需先預約) | 電話: 04-7707799 | 地址: 50646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新生路7之7號

巧昕立體繡

名稱: 許陳春 | 開放時間: 09:00~17:00,請先預約,假日、春節照常開放 | 電話: 04-7750806 | 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四維路20號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名稱: 陳忠正 |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09:30~17:30 | 電話: 05-7810368 | 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42-3號

水天需陶瓷創意設計工坊

名稱: 陳兆博 |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09:30~18:00 | 電話: 039–873905 | 地址: 宜蘭縣礁溪鄉白雲村白石腳路182號

陳志昇錫藝工作室

名稱: 陳志昇 |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至12:00 14:00至17:00 | 電話: 04-7782877 | 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德興街 23 號

有陶室

名稱: 蘇為忠 | 開放時間: 周六14:00~17:00,請先預約 | 電話: 02-26660280 | 地址: 新北市新店區新烏路一段87巷67號

老土藝術工作室

名稱: 李明松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六09:00~17:00,週日休館 | 電話: 05-6967483 | 地址: 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鴻福陶藝坊

名稱: 吳宗義 | 開放時間: 預約制 | 電話: 03-3629881 | 地址: 桃園市八德區東勇街560巷10號

春仔花有限公司

名稱: 陳惠美 | 開放時間: 週五至週一09:00~17:00;週二至週四預約制 | 電話: 03-9605544 | 地址: 26845宜蘭縣五結鄉自強東路128號1樓

古文窯工作室

名稱: 葉星佑 | 開放時間: 預約制 | 電話: 05-5346916 | 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文化路788巷74號

青埔琉璃竹情藝坊

名稱: 吳世興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10:00~17:00,須先電話預約 | 電話: 03-3816850 | 地址: 桃園市大園區桃園高鐵特區大智路109號

再興交趾陶工坊

名稱: 林再興(已故) & 林金倉 | 開放時間: 預約制 | 電話: 08-7704399 | 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東川路260號

如勝佛藝美術館

名稱: 陳慧芬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08:00~17:00,週六日預約制 | 電話: 03-5242495 | 地址: 30064新竹市高峰路386巷85弄27號

南島木雕藝術坊

名稱: 陳俊宏(宏迪夫‧伊斯瑪哈汕)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10:00~17:00,週一休館 | 電話: 07-6618823 | 地址: 展示空間:高雄市旗山區東昌里忠孝路33-7號(旗山糖廠)

神山堂佛像雕藝工坊

名稱: 陳明洲 |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六09:00–16:30 星期日休息 | 電話: 05-7834135 | 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民生路56號

黃紗榮木雕坊

名稱: 黃紗榮 | 開放時間: 周二及周五(需先預約) | 電話: 04-7707799 | 地址: 50646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新生路7之7號

巧昕立體繡

名稱: 許陳春 | 開放時間: 09:00~17:00,請先預約,假日、春節照常開放 | 電話: 04-7750806 | 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四維路20號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名稱: 陳忠正 |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09:30~17:30 | 電話: 05-7810368 | 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42-3號

水天需陶瓷創意設計工坊

名稱: 陳兆博 |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09:30~18:00 | 電話: 039–873905 | 地址: 宜蘭縣礁溪鄉白雲村白石腳路182號

陳志昇錫藝工作室

名稱: 陳志昇 |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至12:00 14:00至17:00 | 電話: 04-7782877 | 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德興街 23 號

有陶室

名稱: 蘇為忠 | 開放時間: 周六14:00~17:00,請先預約 | 電話: 02-26660280 | 地址: 新北市新店區新烏路一段87巷67號

老土藝術工作室

名稱: 李明松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六09:00~17:00,週日休館 | 電話: 05-6967483 | 地址: 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鴻福陶藝坊

名稱: 吳宗義 | 開放時間: 預約制 | 電話: 03-3629881 | 地址: 桃園市八德區東勇街560巷10號

春仔花有限公司

名稱: 陳惠美 | 開放時間: 週五至週一09:00~17:00;週二至週四預約制 | 電話: 03-9605544 | 地址: 26845宜蘭縣五結鄉自強東路128號1樓

古文窯工作室

名稱: 葉星佑 | 開放時間: 預約制 | 電話: 05-5346916 | 地址: 雲林縣斗六市文化路788巷7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