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藝術工作室
-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坊名稱老土藝術工作室的名稱是李明松, 開放時間是週一至週六09:00~17:00,週日休館, 電話是05-6967483, 地址是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老土藝術工作室的地圖

名稱李明松
電話05-6967483
地址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工坊名稱老土藝術工作室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09:00~17:00,週日休館
圖檔連結網址圖
內容鄉間長輩常說:「庄腳倯,鄉巴佬眼中的臺北戇」,意思是鄉下人與都會人各有所知,各有所不知。鄉下人到都會成了「鄉巴佬」,都市人不懂農村事,在鄉下人眼中則成了「戇」。出生在雲林崙背鄉的博士陶藝家李明松,在國立藝專(臺藝大前身)求學時,因為對都會凡事好奇,又愛發問,被同學冠上「老土」封號,「老土」後來也成為他的生活哲學、創作素材。 淳樸的鄉下人不太奢望孩子成龍成鳳,只要不走歪路,父母就放心。小時候,李明松功課不算出色,繪畫成績卻是頂亮眼。國中時莊苑清老師啟發了他對藝術的興趣,高中的賈松珍和蔡國鎮兩位老師,更為李明松藝術之路打下了穩固的基底。「一般而言,孩子功課好,父母期許高;功課不佳,他們覺得不變壞就好。」見著李明松愛畫畫,父母心裡也生出「讀嘸冊就作工藝」的念頭。 沒想到,林明松同時考上文化大學美術系與國立藝專時,父母卻極力反對,「讀藝術甘賺有吃穿,沒出路啦!」甚至祭出不供給學費來施壓,「國立藝專的學費比文化便宜很多,考量到現實生活,後來我選擇藝專雕塑組,學費都是姊姊資助我」,李明松笑著說。 念藝專以前沒到過臺北的李明松,對於新生活與陶藝的驚奇,讓他充滿了許多問號,也勇於發問,在同儕眼中成了十足的鄉巴佬,於是給了「老土」的封號。他不以為忤,以老土自居,以老土為生活哲學,更以老土為工作室名號。「保有老土的心態,不懂的事就去問、去求知,那是對許多事保持新鮮感的一種人生態度」,他說。 藝專時期,劉鎮洲老師看到李明松的潛力,對他提攜有加。三年級時,獲知北市美展在徵件,他將作業拿去甄選,未料初試啼聲就一鳴驚人拿下首獎,獲得獎金五萬元,這次獲獎讓李明松又驚又喜,確定陶藝創作是一條可行之路。那時開始有畫廊向他邀展,也陸續有收藏家買作品,他在藝術界逐漸嶄露頭角。 畢業後,李明松即在臺北成立陶藝工作室,創作之餘並教授陶藝,1994年遷至臺中,因空間容不下作品,便於2001年返回故鄉崙背。當年反對念藝術的父親,還把荒棄多年的豬舍供給李明松蓋工作室。當時文建會恰巧徵選融入地方特色的「經典窯燒」,李明松以崙背乳牛為主題燒製的系列餐具,榮獲臺灣十大經典窯燒創作殊榮。 初始,李明松以純藝術創作為軸心,一段時日後,他認為陶藝應該走入生活,讓自己的生活起居過得更愜意。這個當年被視為不會唸書的小孩,為了讓自己的創作更上一層樓,於是又進入雲林科技大學念工業設計。「以前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創作,念工業設計是以消費者為導向,給我另一種思考,對我的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凸顯在地文化特色,李明松以崙背黑陶土作出實驗性的〈裸女〉,快速素燒無上釉,再加入報紙作還原燒,報紙與陶土的礦物元素凝集燻成亮灰銀色,因砂質過多而產生粗孔與龜裂,一道裂痕恰巧落在含羞低首的裸女胸口,大小不一的氣孔成為特殊的肌理。 崙背鄉有許多客家聚落,李明松以客家人擅竹編的生活意象創作出〈線刻旋紋茶組〉。他在尚未乾的陶土上以刀劃出如竹編的細條紋,茶罐蓋、壺蓋、茶海等則以青瓷顏色形成反差,竹編的古樸、青瓷的雅致,融合出品茗的情趣,好茶、好壺相映成趣。 〈方盤和小壺〉中,幾何線條的方盤在陶土高溫溶解時,與釉藥進行「交流」凝密的色度,加上高溫燒出的裂紋,恰似遠古龜殼上的象形,釉色與粗細有緻的陶土線條,交織出兼具現代與古雅之美感。「這種感覺有點像牛奶加咖啡,也是表現故鄉多元族群融合的一種方式。」李明松為作品下了另一個註解。他也在高溫材燒另一件茶壺的過程中加入蘇打,讓化學元素產生飛紅的效果,煙燻的黑加上赭紅和竹提樑,表現樸拙溫厚的氣韻。 2007年,李明松碩士畢業後,又進入北京清華大學修讀陶瓷系。他認為到學校充電可與學界和藝術界多交流,增加自己創作的面相。這個當年被認為不會唸書的小孩,最後竟然成為知名學府的博士,他的變化可謂如同陶瓷的窯變,不可測啊!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36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05.html

名稱

李明松

電話

05-6967483

地址

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工坊名稱

老土藝術工作室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六09:00~17:00,週日休館

圖檔連結網址

圖

內容

鄉間長輩常說:「庄腳倯,鄉巴佬眼中的臺北戇」,意思是鄉下人與都會人各有所知,各有所不知。鄉下人到都會成了「鄉巴佬」,都市人不懂農村事,在鄉下人眼中則成了「戇」。出生在雲林崙背鄉的博士陶藝家李明松,在國立藝專(臺藝大前身)求學時,因為對都會凡事好奇,又愛發問,被同學冠上「老土」封號,「老土」後來也成為他的生活哲學、創作素材。 淳樸的鄉下人不太奢望孩子成龍成鳳,只要不走歪路,父母就放心。小時候,李明松功課不算出色,繪畫成績卻是頂亮眼。國中時莊苑清老師啟發了他對藝術的興趣,高中的賈松珍和蔡國鎮兩位老師,更為李明松藝術之路打下了穩固的基底。「一般而言,孩子功課好,父母期許高;功課不佳,他們覺得不變壞就好。」見著李明松愛畫畫,父母心裡也生出「讀嘸冊就作工藝」的念頭。 沒想到,林明松同時考上文化大學美術系與國立藝專時,父母卻極力反對,「讀藝術甘賺有吃穿,沒出路啦!」甚至祭出不供給學費來施壓,「國立藝專的學費比文化便宜很多,考量到現實生活,後來我選擇藝專雕塑組,學費都是姊姊資助我」,李明松笑著說。 念藝專以前沒到過臺北的李明松,對於新生活與陶藝的驚奇,讓他充滿了許多問號,也勇於發問,在同儕眼中成了十足的鄉巴佬,於是給了「老土」的封號。他不以為忤,以老土自居,以老土為生活哲學,更以老土為工作室名號。「保有老土的心態,不懂的事就去問、去求知,那是對許多事保持新鮮感的一種人生態度」,他說。 藝專時期,劉鎮洲老師看到李明松的潛力,對他提攜有加。三年級時,獲知北市美展在徵件,他將作業拿去甄選,未料初試啼聲就一鳴驚人拿下首獎,獲得獎金五萬元,這次獲獎讓李明松又驚又喜,確定陶藝創作是一條可行之路。那時開始有畫廊向他邀展,也陸續有收藏家買作品,他在藝術界逐漸嶄露頭角。 畢業後,李明松即在臺北成立陶藝工作室,創作之餘並教授陶藝,1994年遷至臺中,因空間容不下作品,便於2001年返回故鄉崙背。當年反對念藝術的父親,還把荒棄多年的豬舍供給李明松蓋工作室。當時文建會恰巧徵選融入地方特色的「經典窯燒」,李明松以崙背乳牛為主題燒製的系列餐具,榮獲臺灣十大經典窯燒創作殊榮。 初始,李明松以純藝術創作為軸心,一段時日後,他認為陶藝應該走入生活,讓自己的生活起居過得更愜意。這個當年被視為不會唸書的小孩,為了讓自己的創作更上一層樓,於是又進入雲林科技大學念工業設計。「以前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創作,念工業設計是以消費者為導向,給我另一種思考,對我的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凸顯在地文化特色,李明松以崙背黑陶土作出實驗性的〈裸女〉,快速素燒無上釉,再加入報紙作還原燒,報紙與陶土的礦物元素凝集燻成亮灰銀色,因砂質過多而產生粗孔與龜裂,一道裂痕恰巧落在含羞低首的裸女胸口,大小不一的氣孔成為特殊的肌理。 崙背鄉有許多客家聚落,李明松以客家人擅竹編的生活意象創作出〈線刻旋紋茶組〉。他在尚未乾的陶土上以刀劃出如竹編的細條紋,茶罐蓋、壺蓋、茶海等則以青瓷顏色形成反差,竹編的古樸、青瓷的雅致,融合出品茗的情趣,好茶、好壺相映成趣。 〈方盤和小壺〉中,幾何線條的方盤在陶土高溫溶解時,與釉藥進行「交流」凝密的色度,加上高溫燒出的裂紋,恰似遠古龜殼上的象形,釉色與粗細有緻的陶土線條,交織出兼具現代與古雅之美感。「這種感覺有點像牛奶加咖啡,也是表現故鄉多元族群融合的一種方式。」李明松為作品下了另一個註解。他也在高溫材燒另一件茶壺的過程中加入蘇打,讓化學元素產生飛紅的效果,煙燻的黑加上赭紅和竹提樑,表現樸拙溫厚的氣韻。 2007年,李明松碩士畢業後,又進入北京清華大學修讀陶瓷系。他認為到學校充電可與學界和藝術界多交流,增加自己創作的面相。這個當年被認為不會唸書的小孩,最後竟然成為知名學府的博士,他的變化可謂如同陶瓷的窯變,不可測啊!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36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05.html

老土藝術工作室地圖 [ 導航 ]

老土藝術工作室的地址位於

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名稱 老土藝術工作室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4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老土藝術工作室 ...)

# 老土藝術工作室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1

執行單位老土藝術工作室
地址雲林縣崙背鄉民生路28之8號
類別名稱陶瓷類
地區名稱雲林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崙背詔安客家文化社區,申請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已經是第三年了。社區也因工藝扶植計畫栽培了不少陶瓷藝術人才,至今已有多位陶藝師學成自立門戶。今年社區希望嘗試以共同產銷的方式將一群愛好陶藝創作的藝術家聚集起來,以創作地方特色生活陶器為主,透過不定期舉辦陶藝展,行銷崙背詔安客家的在地特色產品。一方面致力推廣具地方特色陶藝文化,一方面讓陶藝創意產業化,增加地方工作機會。未來希望能以雲林地區詔安客家族群文化為基礎,將崙背好客之文化特色,呈現在生活陶藝產品中,並且結合地方農特產,搭配在地的陶瓷器具,創造具地方色彩的陶瓷器,藉此深化與連結農特產及文化產業之結構,讓崙背詔安客家的在地特色產品產業化,增加地方工作機會。

為了讓在地陶藝工作者能夠藉由共同行銷與協力生產,逐步朝向工藝微型產業的方向發展,今年計畫主要的工作在於觀摩交流、技術提昇和凝聚在地文化品牌共識等三個主軸。希望藉由帶領各工坊成員到其他社區的學習與觀摩來增加社區的視野,並且邀請幾位老師來進行技術指導,並透過交流的方式來進行研習,讓社區工坊可以充分與老師進行技術交流,提昇技術層次。

除此之外,為凝聚社區共識及開展共同行銷的在地品牌經營策略,透過「尋找崙背燒」的過程,藉由不斷討論、修正以及CI設計、提袋製作等,建立聯合行銷的在地文化品牌經營策略,提高在地文化的能見度。

今年參與的陶藝工坊包括:老土藝術工作室(李明松)、陶田陶藝工作室(廖加靖)、虎農陶藝希望工坊(李俊寧)、炯窯陶藝工作室(林炯宏)以及廖振淦陶藝工作室(廖振淦),未來希望能透由「崙背燒」的文化意象,營造具在地特色之創意與品味兼具的陶瓷文化產品,運用崙背在地特色的優勢,協助社區居民在地特色工藝及觀光產業提升附加價值,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達到共產共銷的微型工藝產業網絡,更希望進一步營造工藝發展優良環境,帶動社區工藝事業的良性互動發展。

 

【李明松】

 

雲林縣的崙背鄉,一個台灣最傳統的鄉村聚落,二、三十年前,在現代大型工廠進到雲林之前,崙背和其他村落一樣,大部分人靠種旱地為生,後來很多人改養乳牛,崙背人從耕田變成擠牛奶,但是生活依然沒變,農忙時忙工作,農暇時到廟裡練武功招式,這裡是著名的西螺七崁最後一崁:尾崁,村裡男丁從小每個人都會來上一招半式的,村人間的感情也就這樣凝聚力特別強,只是這裡的小孩,從小就在風沙裡長大,誰也沒有過特別出色的成就,反正長大就隨父母腳步種田養牛豬羊,好一點就進工廠做工。

 

人稱老土的陶藝家李明松,就是在崙背吃泥土長大的小孩,從小和村裡小孩成群結隊玩,所有鄉下小孩會的把戲他都在行,釣魚烤地瓜樣樣都不輸人。讀的是放牛班,對自己的未來從沒有過想像,直到國中時畫畫被老師稱讚,那是李明松生命裡第一次有人肯定他,畫畫開始轉動李明松的命運,到了高二時,他看到自己未來想走的路,他努力朝考藝專的路努力。雖然大學聯考放榜時他如願以償考上國立藝專,但是家裡卻沒打算讓他唸大學,因為父親想讓他一起在家養豬。

 

幾乎打算放棄的李明松有一天在睡夢中被叫醒,母親在床頭交給他一個打包好的包袱和一小包生活費和學費,讓他在父親醒來之前坐車去台北報到。就這樣,李明松踏上了藝術的道途。

 

在學校的李明松仍然是那個吃泥土灰塵的土樣子,黑皮膚大眼晴,同學給他封了綽號叫「老土」,但這個老土可不土,第一次拉的陶拿去比賽就得了台北藝術獎首獎。得到肯定的創作路開始一帆風順平穩走著,一直有畫廊當他的經紀公司,他的作品始終有固定收藏者。1994年,為了家裡及創作因素,他回到崙背老家,用家裡的老豬舍開了「老土藝術工作室」。

 

或許自小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長大,李明松的作品總是創意力十足,不僅造型、釉色活潑多變化,連器物本身的功能也常具備多重功能,這也是他在市場上始終有固定粉絲的原因之一。曾獲得臺灣工藝研發中心「良品美器」認證的「老土」李明松,除了創作純藝術品外,也做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餐具及茶具等。他形容自己的特色便是將陶瓷藝術融會在生活之中,創造出一般消費大眾也能瞭解並使用的陶藝品。也因而李明松落實「藝術生活化」的這項理念,獲得了經濟部工業局「創意生活事業」的評選認定。

 

雖然已是中部或甚至是臺灣知名陶藝家的李明松。他並未因成名而自滿,他開始反思更深刻的創作理念,為了開拓自我,他進入雲林科技大學念設計研究所,一方面在虎尾農工特教班當陶藝老師,因為他知道低成就的小孩,需要有人來肯定他們的生命價值,所以他認為要教孩子一個謀生的技能,尤其這些有學習障礙的小孩,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機會。他在學校教過的學生很多在畢業後都進入他的工作室工作,有人一做十幾年,在他們坎坷的命運路上,李明松看到他們與人不同的長處與穩定性,為這些幾乎被家庭和社會遺忘的小孩點亮一盞燈。

 

其實除了特教生,李明松看到家鄉愈來愈多的外籍配偶,就曾在他參加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中以外籍配偶為對象,希望培養這些社會中相對弱勢的成員,有一些基本工藝技能,一方面解決社會問題,一方面也為社區發展工藝產業提供基礎能量,透過工坊對外接單、提供設施與資源,間接讓外籍配偶與在地居民獲得工作機會。

 

李明松雖然自己的工作室訂單一直不成問題,但他始終為家鄉的未來感到憂心,尤其是崙背週邊日益增多的個人窯廠與工作室,他對陶藝聚落的成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愈來愈多人投入日漸成熟的陶藝工作;憂的是台灣整體產業環境的萎縮與低靡。為了提升自我內在的能量,拓展更寬的視野,能讓自己能面對更多未來的挑戰,李明松這回遠赴北京攻讀博士學位。

 

對於陶藝產業的未來,李明松認為沒有文化的根基,讓陶作品深入人們的生活裡,要談產業化是很空洞的。近年他結合台灣原有的喝茶風氣,希望重新建構台灣的茶文化,找出茶與陶最完美的結合點,試圖創造茶藝與陶藝的未來世紀,當然也放眼大陸市場,因為那究竟是一個令人不得不鎖定目標的具有龐大消費力的對象。

 

除了提昇自我的前進能量,李明松也積極提昇崙背周邊陶藝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定期與其他陶藝工作室做技藝交流,他在自家窯廠增設一座柴燒窯,提供這些同行使用。這種無私的付出,可以看到他熱血的一面,李明松總是時時想到其他人,並不因為自己已是知名陶藝家而自滿,更不會獨占資源,他總是想給的更多。

李明松接下來的願望是成立希望工廠,讓學校的特教生有一個真正自立生活的能力。這些思惟已跳脫陶藝家的思惟與高度,更接近社會工作者甚或宗教家的情懷,因為在李明松眼中,陶藝不只是陶藝,它有更深刻的情感在裡面。

李明松總是想把崙背泥土那股特有的黏性,透過陶製作過程,轉化成文化的特質,雖然一切仍在嚐試,但李明松從未放棄夢想是讓陶藝進入社區,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讓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陶藝帶來的幸福感。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7.html
執行單位: 老土藝術工作室
地址: 雲林縣崙背鄉民生路28之8號
類別名稱: 陶瓷類
地區名稱: 雲林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崙背詔安客家文化社區,申請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已經是第三年了。社區也因工藝扶植計畫栽培了不少陶瓷藝術人才,至今已有多位陶藝師學成自立門戶。今年社區希望嘗試以共同產銷的方式將一群愛好陶藝創作的藝術家聚集起來,以創作地方特色生活陶器為主,透過不定期舉辦陶藝展,行銷崙背詔安客家的在地特色產品。一方面致力推廣具地方特色陶藝文化,一方面讓陶藝創意產業化,增加地方工作機會。未來希望能以雲林地區詔安客家族群文化為基礎,將崙背好客之文化特色,呈現在生活陶藝產品中,並且結合地方農特產,搭配在地的陶瓷器具,創造具地方色彩的陶瓷器,藉此深化與連結農特產及文化產業之結構,讓崙背詔安客家的在地特色產品產業化,增加地方工作機會。

為了讓在地陶藝工作者能夠藉由共同行銷與協力生產,逐步朝向工藝微型產業的方向發展,今年計畫主要的工作在於觀摩交流、技術提昇和凝聚在地文化品牌共識等三個主軸。希望藉由帶領各工坊成員到其他社區的學習與觀摩來增加社區的視野,並且邀請幾位老師來進行技術指導,並透過交流的方式來進行研習,讓社區工坊可以充分與老師進行技術交流,提昇技術層次。

除此之外,為凝聚社區共識及開展共同行銷的在地品牌經營策略,透過「尋找崙背燒」的過程,藉由不斷討論、修正以及CI設計、提袋製作等,建立聯合行銷的在地文化品牌經營策略,提高在地文化的能見度。

今年參與的陶藝工坊包括:老土藝術工作室(李明松)、陶田陶藝工作室(廖加靖)、虎農陶藝希望工坊(李俊寧)、炯窯陶藝工作室(林炯宏)以及廖振淦陶藝工作室(廖振淦),未來希望能透由「崙背燒」的文化意象,營造具在地特色之創意與品味兼具的陶瓷文化產品,運用崙背在地特色的優勢,協助社區居民在地特色工藝及觀光產業提升附加價值,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達到共產共銷的微型工藝產業網絡,更希望進一步營造工藝發展優良環境,帶動社區工藝事業的良性互動發展。

 

【李明松】

 

雲林縣的崙背鄉,一個台灣最傳統的鄉村聚落,二、三十年前,在現代大型工廠進到雲林之前,崙背和其他村落一樣,大部分人靠種旱地為生,後來很多人改養乳牛,崙背人從耕田變成擠牛奶,但是生活依然沒變,農忙時忙工作,農暇時到廟裡練武功招式,這裡是著名的西螺七崁最後一崁:尾崁,村裡男丁從小每個人都會來上一招半式的,村人間的感情也就這樣凝聚力特別強,只是這裡的小孩,從小就在風沙裡長大,誰也沒有過特別出色的成就,反正長大就隨父母腳步種田養牛豬羊,好一點就進工廠做工。

 

人稱老土的陶藝家李明松,就是在崙背吃泥土長大的小孩,從小和村裡小孩成群結隊玩,所有鄉下小孩會的把戲他都在行,釣魚烤地瓜樣樣都不輸人。讀的是放牛班,對自己的未來從沒有過想像,直到國中時畫畫被老師稱讚,那是李明松生命裡第一次有人肯定他,畫畫開始轉動李明松的命運,到了高二時,他看到自己未來想走的路,他努力朝考藝專的路努力。雖然大學聯考放榜時他如願以償考上國立藝專,但是家裡卻沒打算讓他唸大學,因為父親想讓他一起在家養豬。

 

幾乎打算放棄的李明松有一天在睡夢中被叫醒,母親在床頭交給他一個打包好的包袱和一小包生活費和學費,讓他在父親醒來之前坐車去台北報到。就這樣,李明松踏上了藝術的道途。

 

在學校的李明松仍然是那個吃泥土灰塵的土樣子,黑皮膚大眼晴,同學給他封了綽號叫「老土」,但這個老土可不土,第一次拉的陶拿去比賽就得了台北藝術獎首獎。得到肯定的創作路開始一帆風順平穩走著,一直有畫廊當他的經紀公司,他的作品始終有固定收藏者。1994年,為了家裡及創作因素,他回到崙背老家,用家裡的老豬舍開了「老土藝術工作室」。

 

或許自小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長大,李明松的作品總是創意力十足,不僅造型、釉色活潑多變化,連器物本身的功能也常具備多重功能,這也是他在市場上始終有固定粉絲的原因之一。曾獲得臺灣工藝研發中心「良品美器」認證的「老土」李明松,除了創作純藝術品外,也做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餐具及茶具等。他形容自己的特色便是將陶瓷藝術融會在生活之中,創造出一般消費大眾也能瞭解並使用的陶藝品。也因而李明松落實「藝術生活化」的這項理念,獲得了經濟部工業局「創意生活事業」的評選認定。

 

雖然已是中部或甚至是臺灣知名陶藝家的李明松。他並未因成名而自滿,他開始反思更深刻的創作理念,為了開拓自我,他進入雲林科技大學念設計研究所,一方面在虎尾農工特教班當陶藝老師,因為他知道低成就的小孩,需要有人來肯定他們的生命價值,所以他認為要教孩子一個謀生的技能,尤其這些有學習障礙的小孩,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機會。他在學校教過的學生很多在畢業後都進入他的工作室工作,有人一做十幾年,在他們坎坷的命運路上,李明松看到他們與人不同的長處與穩定性,為這些幾乎被家庭和社會遺忘的小孩點亮一盞燈。

 

其實除了特教生,李明松看到家鄉愈來愈多的外籍配偶,就曾在他參加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中以外籍配偶為對象,希望培養這些社會中相對弱勢的成員,有一些基本工藝技能,一方面解決社會問題,一方面也為社區發展工藝產業提供基礎能量,透過工坊對外接單、提供設施與資源,間接讓外籍配偶與在地居民獲得工作機會。

 

李明松雖然自己的工作室訂單一直不成問題,但他始終為家鄉的未來感到憂心,尤其是崙背週邊日益增多的個人窯廠與工作室,他對陶藝聚落的成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愈來愈多人投入日漸成熟的陶藝工作;憂的是台灣整體產業環境的萎縮與低靡。為了提升自我內在的能量,拓展更寬的視野,能讓自己能面對更多未來的挑戰,李明松這回遠赴北京攻讀博士學位。

 

對於陶藝產業的未來,李明松認為沒有文化的根基,讓陶作品深入人們的生活裡,要談產業化是很空洞的。近年他結合台灣原有的喝茶風氣,希望重新建構台灣的茶文化,找出茶與陶最完美的結合點,試圖創造茶藝與陶藝的未來世紀,當然也放眼大陸市場,因為那究竟是一個令人不得不鎖定目標的具有龐大消費力的對象。

 

除了提昇自我的前進能量,李明松也積極提昇崙背周邊陶藝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定期與其他陶藝工作室做技藝交流,他在自家窯廠增設一座柴燒窯,提供這些同行使用。這種無私的付出,可以看到他熱血的一面,李明松總是時時想到其他人,並不因為自己已是知名陶藝家而自滿,更不會獨占資源,他總是想給的更多。

李明松接下來的願望是成立希望工廠,讓學校的特教生有一個真正自立生活的能力。這些思惟已跳脫陶藝家的思惟與高度,更接近社會工作者甚或宗教家的情懷,因為在李明松眼中,陶藝不只是陶藝,它有更深刻的情感在裡面。

李明松總是想把崙背泥土那股特有的黏性,透過陶製作過程,轉化成文化的特質,雖然一切仍在嚐試,但李明松從未放棄夢想是讓陶藝進入社區,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讓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陶藝帶來的幸福感。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7.html

# 老土藝術工作室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2

識別碼C1_376490000A_001140
名稱老土藝術工作室
區域(空)
簡述老土藝術工作室是由李明松教授領導,作品內容以創作生活陶器為主,以手拉坏及手工捏塑為基本創作技巧,產品特色取材自生活周遭自然與人文的元素。李明松教授希望老土藝術的精神是可以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也期許自己專志傳承陶藝這古「老」悠久的陶「土」藝術,故以此命名。
描述老土藝術工作室是由李明松教授領導,作品內容以創作生活陶器為主,以手拉坏及手工捏塑為基本創作技巧,產品特色取材自生活周遭自然與人文的元素。李明松教授希望老土藝術的精神是可以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也期許自己專志傳承陶藝這古「老」悠久的陶「土」藝術,故以此命名。
電話886-5-6967483
地址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郵政區碼(Zipcode)637
Region雲林縣
Town崙背鄉
旅遊資訊(空)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09:00~17:00;周日休
圖一https://tour.yunlin.gov.tw/public/upload/StoreCover/22101109355746710125N79.jpg
圖一描述老土藝術工作室
圖二https://tour.yunlin.gov.tw/public/upload/StoreCover/221011093557498362J58X7.jpg
圖二描述老土藝術工作室
圖三https://tour.yunlin.gov.tw/public/upload/StoreCover/221011093557514000J5XX2.jpg
圖三描述老土藝術工作室
地圖https://goo.gl/maps/Xx5171Qvn5PGvRcR9
Gov376490000A
經度座標120.3514
緯度座標23.75892
原分類(空)
分類101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2-10-11T09:35:57+08:00
識別碼: C1_376490000A_001140
名稱: 老土藝術工作室
區域: (空)
簡述: 老土藝術工作室是由李明松教授領導,作品內容以創作生活陶器為主,以手拉坏及手工捏塑為基本創作技巧,產品特色取材自生活周遭自然與人文的元素。李明松教授希望老土藝術的精神是可以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也期許自己專志傳承陶藝這古「老」悠久的陶「土」藝術,故以此命名。
描述: 老土藝術工作室是由李明松教授領導,作品內容以創作生活陶器為主,以手拉坏及手工捏塑為基本創作技巧,產品特色取材自生活周遭自然與人文的元素。李明松教授希望老土藝術的精神是可以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也期許自己專志傳承陶藝這古「老」悠久的陶「土」藝術,故以此命名。
電話: 886-5-6967483
地址: 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郵政區碼(Zipcode): 637
Region: 雲林縣
Town: 崙背鄉
旅遊資訊: (空)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六09:00~17:00;周日休
圖一: https://tour.yunlin.gov.tw/public/upload/StoreCover/22101109355746710125N79.jpg
圖一描述: 老土藝術工作室
圖二: https://tour.yunlin.gov.tw/public/upload/StoreCover/221011093557498362J58X7.jpg
圖二描述: 老土藝術工作室
圖三: https://tour.yunlin.gov.tw/public/upload/StoreCover/221011093557514000J5XX2.jpg
圖三描述: 老土藝術工作室
地圖: https://goo.gl/maps/Xx5171Qvn5PGvRcR9
Gov: 376490000A
經度座標: 120.3514
緯度座標: 23.75892
原分類: (空)
分類1: 01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2-10-11T09:35:57+08:00

# 老土藝術工作室 於 文化部公共藝術 - 3

系統編號4109
作品編號P133-01-14
作品名稱獅陶文風(求子登科)
作者李明松、謝東哲/老土藝術工作室
作品尺寸460×228×254 cm
作品材質不鏽鋼、水泥、馬賽克
縣市雲林縣
設置地點63741雲林縣崙背鄉大同路154號 校門左側草地
經度120.347201
緯度23.758934
場域學校
經費萬31.8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委託創作
執行小組李政勳、何明泉、謝省民、廖敦如、李浚熒
徵選小組李政勳、何明泉、謝省民、廖敦如、李浚熒
策劃單位(空)
作品說明以在地紹安開口獅主題造型,獅弄球代表「求子」,同時加入文昌筆,象徵書香及第。多彩的馬賽克磁磚與學童自己動手做的陶藝板彩繪,讓作品洋溢著祈祥納福喜慶氣氛。
主圖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com_creations/creationPictures/4109/original/P133-01-W1000.jpg
創作年代yyyy2014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4109
委託單位雲林縣崙背國民小學
系統編號: 4109
作品編號: P133-01-14
作品名稱: 獅陶文風(求子登科)
作者: 李明松、謝東哲/老土藝術工作室
作品尺寸: 460×228×254 cm
作品材質: 不鏽鋼、水泥、馬賽克
縣市: 雲林縣
設置地點: 63741雲林縣崙背鄉大同路154號 校門左側草地
經度: 120.347201
緯度: 23.758934
場域: 學校
經費萬: 31.8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委託創作
執行小組: 李政勳、何明泉、謝省民、廖敦如、李浚熒
徵選小組: 李政勳、何明泉、謝省民、廖敦如、李浚熒
策劃單位: (空)
作品說明: 以在地紹安開口獅主題造型,獅弄球代表「求子」,同時加入文昌筆,象徵書香及第。多彩的馬賽克磁磚與學童自己動手做的陶藝板彩繪,讓作品洋溢著祈祥納福喜慶氣氛。
主圖: 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com_creations/creationPictures/4109/original/P133-01-W1000.jpg
創作年代yyyy: 2014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4109
委託單位: 雲林縣崙背國民小學

# 老土藝術工作室 於 客家委員會好客卡特約商店(已停辦) - 4

業者名稱老土藝術工作室
地址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市話(05)6967483
緯度23.7588974
經度120.3516528
業者名稱: 老土藝術工作室
地址: 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市話: (05)6967483
緯度: 23.7588974
經度: 120.3516528
[ 搜尋所有 老土藝術工作室 ... ]

根據姓名 李明松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李明松 ...)

玩泥土的老土陶藝家

敍述者: | 上傳者: 執行團隊(中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明松 | 發佈日期: 2014/05/27 | 故事摘要: 李明松從小就喜歡畫畫,並對泥土能成為獨特的藝術品感到十分驚訝,因此選擇陶藝進行創作至今20多年,並選擇回到雲林故鄉設立老土工作室。剛開始父母並不看好他做陶藝可以維生,因此將最簡陋的豬舍供他使用,工作室...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2023年11月【北港文化中心-李明松個展-探索陶藝】

(中華民國)李明松 |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1/04 |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2/31 | 折扣資訊:

@ 展覽資訊

2023年11月【北港文化中心-李明松個展-探索陶藝】

(中華民國)李明松 |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1/04 |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2/31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同心協力

陳齊川 | 雲林縣 | 場域: 學校 | 63244雲林縣虎尾鎮公安里博愛路65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通進加油站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統編: 97354035 | 臺東縣太麻里鄉美和村美和路86之31號 | 設立核准日期: 19970106 | 現況: 核准設立

@ 原住民族之公司及商業清冊

玩泥土的老土陶藝家

敍述者: | 上傳者: 執行團隊(中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明松 | 發佈日期: 2014/05/27 | 故事摘要: 李明松從小就喜歡畫畫,並對泥土能成為獨特的藝術品感到十分驚訝,因此選擇陶藝進行創作至今20多年,並選擇回到雲林故鄉設立老土工作室。剛開始父母並不看好他做陶藝可以維生,因此將最簡陋的豬舍供他使用,工作室...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2023年11月【北港文化中心-李明松個展-探索陶藝】

(中華民國)李明松 |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1/04 |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2/31 | 折扣資訊:

@ 展覽資訊

2023年11月【北港文化中心-李明松個展-探索陶藝】

(中華民國)李明松 |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1/04 |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2/31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同心協力

陳齊川 | 雲林縣 | 場域: 學校 | 63244雲林縣虎尾鎮公安里博愛路65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通進加油站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統編: 97354035 | 臺東縣太麻里鄉美和村美和路86之31號 | 設立核准日期: 19970106 | 現況: 核准設立

@ 原住民族之公司及商業清冊
[ 搜尋所有 李明松 ... ]

根據電話 05-6967483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05-6967483 資料。

[ 搜尋所有 05-6967483 ... ]

根據地址 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資料。

[ 搜尋所有 雲林縣崙背鄉仁愛街42-3號 ... ]

名稱 老土藝術工作室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1 筆) (或要:查詢所有 老土藝術工作室)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雲林縣崙背鄉南陽村仁愛街四二之三號一樓
李帛翰18351230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0058295)

登記地址: 雲林縣崙背鄉南陽村仁愛街四二之三號一樓 | 負責人: 李帛翰 | 統編: 18351230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0058295)

姓名 李明松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查詢所有 李明松)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宜蘭縣三星鄉大洲村五分路一段223巷12號
李明松50716521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060901036)

新北市板橋區龍興街61巷24號
李明松08535581核准設立 - 獨資

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1段458巷9號(1樓)
李明松89982032核准設立

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0段458巷9號1樓
李明松01984577歇業/撤銷 - 獨資

桃園市大溪區仁武里公園路二七號一樓
李明松30213310歇業 - 獨資

新北市泰山區義學里3鄰明志路2段25號
李明松36252182核准設立

彰化縣和美鎮和西里道周路七八0巷二六號
李 明 松 78611490撤銷 - 獨資

臺北市大同區保安街48號後房樓
李明松07702202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宜蘭縣三星鄉大洲村五分路一段223巷12號 | 負責人: 李明松 | 統編: 50716521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060901036)

登記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龍興街61巷24號 | 負責人: 李明松 | 統編: 08535581 | 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1段458巷9號(1樓) | 負責人: 李明松 | 統編: 89982032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0段458巷9號1樓 | 負責人: 李明松 | 統編: 01984577 | 歇業/撤銷 - 獨資

登記地址: 桃園市大溪區仁武里公園路二七號一樓 | 負責人: 李明松 | 統編: 30213310 | 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新北市泰山區義學里3鄰明志路2段25號 | 負責人: 李明松 | 統編: 36252182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彰化縣和美鎮和西里道周路七八0巷二六號 | 負責人: 李 明 松  | 統編: 78611490 | 撤銷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保安街48號後房樓 | 負責人: 李明松 | 統編: 07702202 | 歇業 - 獨資

與老土藝術工作室同分類的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啟村雕塑工作室

名稱: 陳啟村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09:00~17:00;週六09:00~12:00;週日休館(可電話預約) | 電話: 06-2509922 |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西賢一街98號

士口一止陶藝工作室

名稱: 黃吉正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10:00~17:00 | 電話: 04-25285525 | 地址: 42049台中市豐原區圓環北路二段110號

彭坤炎堆漆創作工作室

名稱: 彭坤炎 | 開放時間: 預約制 | 電話: 03-5805132 | 地址: 新竹縣北埔鄉水磜村水磜子5鄰14-2號

石壁染織工坊

名稱: 林淑莉 | 開放時間: 09:00~17:00,週二休館 | 電話: 037-821255 | 地址: 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21鄰石壁21號

磐創作陶坊

名稱: 周美智 | 開放時間: 週三至週日09:00~17:00;週一、二休館 | 電話: 06-6532916 | 地址: 臺南市新營區太南里276-1號

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名稱: 陳三火 | 開放時間: 周六、日08:00~17:00,請先預約 | 電話: 06-5723257 | 地址: 臺南市麻豆區油車里18–1號

青埔琉璃竹情藝坊

名稱: 吳世興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10:00~17:00,須先電話預約 | 電話: 03-3816850 | 地址: 桃園市大園區桃園高鐵特區大智路109號

再興交趾陶工坊

名稱: 林再興(已故) & 林金倉 | 開放時間: 預約制 | 電話: 08-7704399 | 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東川路260號

如勝佛藝美術館

名稱: 陳慧芬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08:00~17:00,週六日預約制 | 電話: 03-5242495 | 地址: 30064新竹市高峰路386巷85弄27號

南島木雕藝術坊

名稱: 陳俊宏(宏迪夫‧伊斯瑪哈汕)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10:00~17:00,週一休館 | 電話: 07-6618823 | 地址: 展示空間:高雄市旗山區東昌里忠孝路33-7號(旗山糖廠)

神山堂佛像雕藝工坊

名稱: 陳明洲 |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六09:00–16:30 星期日休息 | 電話: 05-7834135 | 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民生路56號

黃紗榮木雕坊

名稱: 黃紗榮 | 開放時間: 周二及周五(需先預約) | 電話: 04-7707799 | 地址: 50646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新生路7之7號

巧昕立體繡

名稱: 許陳春 | 開放時間: 09:00~17:00,請先預約,假日、春節照常開放 | 電話: 04-7750806 | 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四維路20號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名稱: 陳忠正 |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09:30~17:30 | 電話: 05-7810368 | 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42-3號

水天需陶瓷創意設計工坊

名稱: 陳兆博 |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09:30~18:00 | 電話: 039–873905 | 地址: 宜蘭縣礁溪鄉白雲村白石腳路182號

啟村雕塑工作室

名稱: 陳啟村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09:00~17:00;週六09:00~12:00;週日休館(可電話預約) | 電話: 06-2509922 |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西賢一街98號

士口一止陶藝工作室

名稱: 黃吉正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10:00~17:00 | 電話: 04-25285525 | 地址: 42049台中市豐原區圓環北路二段110號

彭坤炎堆漆創作工作室

名稱: 彭坤炎 | 開放時間: 預約制 | 電話: 03-5805132 | 地址: 新竹縣北埔鄉水磜村水磜子5鄰14-2號

石壁染織工坊

名稱: 林淑莉 | 開放時間: 09:00~17:00,週二休館 | 電話: 037-821255 | 地址: 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21鄰石壁21號

磐創作陶坊

名稱: 周美智 | 開放時間: 週三至週日09:00~17:00;週一、二休館 | 電話: 06-6532916 | 地址: 臺南市新營區太南里276-1號

陳三火剪黏工作室

名稱: 陳三火 | 開放時間: 周六、日08:00~17:00,請先預約 | 電話: 06-5723257 | 地址: 臺南市麻豆區油車里18–1號

青埔琉璃竹情藝坊

名稱: 吳世興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10:00~17:00,須先電話預約 | 電話: 03-3816850 | 地址: 桃園市大園區桃園高鐵特區大智路109號

再興交趾陶工坊

名稱: 林再興(已故) & 林金倉 | 開放時間: 預約制 | 電話: 08-7704399 | 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東川路260號

如勝佛藝美術館

名稱: 陳慧芬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08:00~17:00,週六日預約制 | 電話: 03-5242495 | 地址: 30064新竹市高峰路386巷85弄27號

南島木雕藝術坊

名稱: 陳俊宏(宏迪夫‧伊斯瑪哈汕)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10:00~17:00,週一休館 | 電話: 07-6618823 | 地址: 展示空間:高雄市旗山區東昌里忠孝路33-7號(旗山糖廠)

神山堂佛像雕藝工坊

名稱: 陳明洲 |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六09:00–16:30 星期日休息 | 電話: 05-7834135 | 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民生路56號

黃紗榮木雕坊

名稱: 黃紗榮 | 開放時間: 周二及周五(需先預約) | 電話: 04-7707799 | 地址: 50646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新生路7之7號

巧昕立體繡

名稱: 許陳春 | 開放時間: 09:00~17:00,請先預約,假日、春節照常開放 | 電話: 04-7750806 | 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四維路20號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名稱: 陳忠正 |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09:30~17:30 | 電話: 05-7810368 | 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42-3號

水天需陶瓷創意設計工坊

名稱: 陳兆博 |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09:30~18:00 | 電話: 039–873905 | 地址: 宜蘭縣礁溪鄉白雲村白石腳路18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