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執行單位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的類別名稱是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是新北市, 地址是237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61號.

執行單位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237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61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新北市
內容

走一趟鳶山下的三峽民權老街,抬頭仔細看看建築上的店號,不難發現這裡曾經聚集許多染坊,像是「金聯春」商號、「林茂興染坊」、「林榮祥染坊」等,都是以染布起家,他們富麗堂皇的巴洛克街屋,見證著染布產業盛極一時的景況。百年雲煙事過境遷,在三峽消失已久的藍染,如今以另一種姿態甦醒,由少數個人的興趣投入開始,逐漸凝聚社群共識進行推廣,到現在更邁向社區工藝微型產業之路。

【昔日北台灣染布集散地】

舊稱「三角湧」的三峽,自清朝以降就是北台灣染布和染料重要的產地。因為這裡位處大漢溪、三峽溪和橫溪匯流沖積之地,背山向水,是染料植物「馬藍」的盛產地,而清澈的溪水正好用來漂洗染布,加上航運便利,於是染布產業興盛聚集。自十九世紀下半葉到二十世紀初期,三峽的染布和染料不僅供應台灣所需,而且大量運往福州、廈門、上海轉銷大陸各地,甚至一度威脅藍染大國印度。早年的三峽染布業以三角湧街為集散地,也就是現在的民權老街,其興盛和專業的程度,可以從老建築上窺見一斑。例如在金聯春商號街屋立面的橫額上,浮塑著「本染坊不惜重資精撰原料嚴督加工製造發售」,十足說明了染坊的敬業態度;而林茂興染坊的橫額則標榜「林茂興號自辦外洋各省疋頭督染發售」,可見行銷範圍之廣闊。只是產業的興衰如潮起潮落,三角湧的藍染產業到了日治中期,敵不過西式服飾和化工染料的興起,逐漸凋零式微,到了現代幾近已被遺忘。現今三峽藍染工藝的復育,緣起於一群熱愛鄉土文化之士的努力。民國八十八年三角湧文化協會倡導「找尋失落的三峽染」,進行傳統手工藍染技術研究和地方文化產業的再造,之後並成立「三峽染工坊」,主要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

【以皮件藍染為發展重心】

趁著政府輔導地方特色產業的機會,三角湧文化協會九十八年起參與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九十九年延伸前一年努力,繼續執行「三峽藍‧染三峽──幸福湧現2」計畫,以「皮件藍染」和「裂織與織帶」為重心,進一步推展藍染工藝。計畫的推動以三角湧文化協會成員為主軸,針對有高度意願從事藍染工藝者為輔導對象,就前一年計畫執行發現的問題加以克服。例如皮件藍染進階研究、固色技術改善、裂織推廣應用、設計美感培養、材料供應鏈建立、產品價格精算和行銷通路鋪陳等。對藍染皮件商品的開發,採取工坊的方式進行,透過腦力激盪和小組討論,構思主題系列商品。而美學知識方面則採取讀書會方式,由講師帶領學員進行理論學習、討論和體驗,增進美感素養。這次計畫聘請徐雪梅、林玉緒、詹智成、吳紹青、神戶憲治、吳汶錡等多位講師,就其專業部分授課。另外聘請徐雪梅為計畫的陪伴設計師,是各項商品開發的指導老師;呂盈達為產品審查老師。徐雪梅老師長年旅居義大利,曾於義大利PRADA工程部服務,專長皮件處理、產品企畫、設計、打樣及生產流程管理。九十八年回到三峽居住,開始協助三峽染工坊的皮件開發。

【設計豐富意涵藍染產品】

徐雪梅老師表示,希望成員們藉由「做」這個動作,進而體會及了解「皮」這種材料的特性,除了能夠掌握它創作性質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帶入產品規格化與系統化製作的概念,以達到小量生產的可能性。這同時也是這一期計畫的中心理念,每位成員在發揮個人風格之餘,也必須將此理念融入產品的企畫與設計中。在實作課程的進展中,成員們擷取生活的意象,發展各自的語彙:有人採用幾何的圓和放射的光,凸顯「變化」的概念;有人以藍白分明的棋盤格子,呈現「鬥智」的主題;還有隨處可見的線條、變化多端的水波、河馬的大嘴和扶桑花。這些精心構思的意象,轉化製作出系列的背包、提袋、帽子、拖鞋和書衣,展現出豐富的表情。這次計畫中的觀光紀念品開發項目為書衣和拖鞋。成員運用不同圖案和染色技法,開發了九款書衣。另一項以「媽媽的拖鞋」為主題,讓成員從各自家庭背景、歲月的記憶、聲音(腳步聲)、安心或疲憊的感覺等去做聯想。每個人對媽媽的記憶不同,構思出來的圖案也繽紛多樣。再以點、線、面去發想,建構拖鞋立體樣貌,並且考慮平衡及動線,乃至圖案的對稱性,最後設計出具有溫馨感的作品。這些拖鞋除了有多樣選擇,還可以依購買者的要求量身訂做。

【邁向精品化客製化層次】

在「裂織與織帶」課程方面,今年仍繼續與中園國小合作,開發藍染結合裂織與織帶系列環保商品,由吳汶錡老師主持。吳汶錡老師是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主任,畢業於日本東京家政大學大學院,擅長運用不同纖維素材,在傳統中尋求創新與突破。她帶領學員從動作分析的過程中學會裂織與織帶。在藍染教學課程規畫上,除了持續培訓在地種子教師之外,也針對社區民眾及外來的藍染同好規畫基礎課程。因應不同對象,藍染體驗DIY也開發各種套裝行程,一般而言,兩小時的藍染體驗包含三峽藍染簡介、染色技藝教作和方巾染色。由於三峽染工坊就位在遊人如織的民權老街上,透過藍染體驗教學,正可以更快速及全面地傳達三峽藍染的願景。工坊還展售手提包、香包、名片夾、小錢包、門簾、筆記書、方巾、圍巾、壁飾、藍染娃娃及多樣的藍染服飾。經過接續兩年的努力,三峽染工坊已經培養出一批具有實力的工藝創作者。本次計畫共設計了十個系列的藍染皮件產品,題材各具創意,又有地方特色與情感的注入,兼具時尚感和實用性。藍染皮件可以說是傳統藍染工藝的進化,在工藝界前輩和專家的指導下,三峽染工坊已經累積相當經驗和技巧,未來希望以此為動力,將藍染工藝推向精品化、客製化的層次。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7.html

執行單位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

237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61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新北市

內容

走一趟鳶山下的三峽民權老街,抬頭仔細看看建築上的店號,不難發現這裡曾經聚集許多染坊,像是「金聯春」商號、「林茂興染坊」、「林榮祥染坊」等,都是以染布起家,他們富麗堂皇的巴洛克街屋,見證著染布產業盛極一時的景況。百年雲煙事過境遷,在三峽消失已久的藍染,如今以另一種姿態甦醒,由少數個人的興趣投入開始,逐漸凝聚社群共識進行推廣,到現在更邁向社區工藝微型產業之路。

【昔日北台灣染布集散地】

舊稱「三角湧」的三峽,自清朝以降就是北台灣染布和染料重要的產地。因為這裡位處大漢溪、三峽溪和橫溪匯流沖積之地,背山向水,是染料植物「馬藍」的盛產地,而清澈的溪水正好用來漂洗染布,加上航運便利,於是染布產業興盛聚集。自十九世紀下半葉到二十世紀初期,三峽的染布和染料不僅供應台灣所需,而且大量運往福州、廈門、上海轉銷大陸各地,甚至一度威脅藍染大國印度。早年的三峽染布業以三角湧街為集散地,也就是現在的民權老街,其興盛和專業的程度,可以從老建築上窺見一斑。例如在金聯春商號街屋立面的橫額上,浮塑著「本染坊不惜重資精撰原料嚴督加工製造發售」,十足說明了染坊的敬業態度;而林茂興染坊的橫額則標榜「林茂興號自辦外洋各省疋頭督染發售」,可見行銷範圍之廣闊。只是產業的興衰如潮起潮落,三角湧的藍染產業到了日治中期,敵不過西式服飾和化工染料的興起,逐漸凋零式微,到了現代幾近已被遺忘。現今三峽藍染工藝的復育,緣起於一群熱愛鄉土文化之士的努力。民國八十八年三角湧文化協會倡導「找尋失落的三峽染」,進行傳統手工藍染技術研究和地方文化產業的再造,之後並成立「三峽染工坊」,主要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

【以皮件藍染為發展重心】

趁著政府輔導地方特色產業的機會,三角湧文化協會九十八年起參與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九十九年延伸前一年努力,繼續執行「三峽藍‧染三峽──幸福湧現2」計畫,以「皮件藍染」和「裂織與織帶」為重心,進一步推展藍染工藝。計畫的推動以三角湧文化協會成員為主軸,針對有高度意願從事藍染工藝者為輔導對象,就前一年計畫執行發現的問題加以克服。例如皮件藍染進階研究、固色技術改善、裂織推廣應用、設計美感培養、材料供應鏈建立、產品價格精算和行銷通路鋪陳等。對藍染皮件商品的開發,採取工坊的方式進行,透過腦力激盪和小組討論,構思主題系列商品。而美學知識方面則採取讀書會方式,由講師帶領學員進行理論學習、討論和體驗,增進美感素養。這次計畫聘請徐雪梅、林玉緒、詹智成、吳紹青、神戶憲治、吳汶錡等多位講師,就其專業部分授課。另外聘請徐雪梅為計畫的陪伴設計師,是各項商品開發的指導老師;呂盈達為產品審查老師。徐雪梅老師長年旅居義大利,曾於義大利PRADA工程部服務,專長皮件處理、產品企畫、設計、打樣及生產流程管理。九十八年回到三峽居住,開始協助三峽染工坊的皮件開發。

【設計豐富意涵藍染產品】

徐雪梅老師表示,希望成員們藉由「做」這個動作,進而體會及了解「皮」這種材料的特性,除了能夠掌握它創作性質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帶入產品規格化與系統化製作的概念,以達到小量生產的可能性。這同時也是這一期計畫的中心理念,每位成員在發揮個人風格之餘,也必須將此理念融入產品的企畫與設計中。在實作課程的進展中,成員們擷取生活的意象,發展各自的語彙:有人採用幾何的圓和放射的光,凸顯「變化」的概念;有人以藍白分明的棋盤格子,呈現「鬥智」的主題;還有隨處可見的線條、變化多端的水波、河馬的大嘴和扶桑花。這些精心構思的意象,轉化製作出系列的背包、提袋、帽子、拖鞋和書衣,展現出豐富的表情。這次計畫中的觀光紀念品開發項目為書衣和拖鞋。成員運用不同圖案和染色技法,開發了九款書衣。另一項以「媽媽的拖鞋」為主題,讓成員從各自家庭背景、歲月的記憶、聲音(腳步聲)、安心或疲憊的感覺等去做聯想。每個人對媽媽的記憶不同,構思出來的圖案也繽紛多樣。再以點、線、面去發想,建構拖鞋立體樣貌,並且考慮平衡及動線,乃至圖案的對稱性,最後設計出具有溫馨感的作品。這些拖鞋除了有多樣選擇,還可以依購買者的要求量身訂做。

【邁向精品化客製化層次】

在「裂織與織帶」課程方面,今年仍繼續與中園國小合作,開發藍染結合裂織與織帶系列環保商品,由吳汶錡老師主持。吳汶錡老師是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主任,畢業於日本東京家政大學大學院,擅長運用不同纖維素材,在傳統中尋求創新與突破。她帶領學員從動作分析的過程中學會裂織與織帶。在藍染教學課程規畫上,除了持續培訓在地種子教師之外,也針對社區民眾及外來的藍染同好規畫基礎課程。因應不同對象,藍染體驗DIY也開發各種套裝行程,一般而言,兩小時的藍染體驗包含三峽藍染簡介、染色技藝教作和方巾染色。由於三峽染工坊就位在遊人如織的民權老街上,透過藍染體驗教學,正可以更快速及全面地傳達三峽藍染的願景。工坊還展售手提包、香包、名片夾、小錢包、門簾、筆記書、方巾、圍巾、壁飾、藍染娃娃及多樣的藍染服飾。經過接續兩年的努力,三峽染工坊已經培養出一批具有實力的工藝創作者。本次計畫共設計了十個系列的藍染皮件產品,題材各具創意,又有地方特色與情感的注入,兼具時尚感和實用性。藍染皮件可以說是傳統藍染工藝的進化,在工藝界前輩和專家的指導下,三峽染工坊已經累積相當經驗和技巧,未來希望以此為動力,將藍染工藝推向精品化、客製化的層次。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7.html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地圖 [ 導航 ]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的地址位於

237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61號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名稱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

#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1

執行單位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新北市
內容

另外一項重頭大戲,則是與鳳甲美術館合作的「北投.陶.人」特展,在2013年1月26至2月17日舉辦,有二十多位陶藝家和創作者共同展出。這次展覽強調「結合過去與現在的北投,展現充滿生命力與生活樂趣的陶人精神。」讓大家再一次認識這個日治時代以來的臺灣陶瓷重鎮。在伴手禮的開發與創新方面,這次計畫從北投陶藝產品包裝的共同識別性著手,設計了兩組伴手禮外包裝。為了開發特色產品,也委請陶藝家嘗試以在地材料──藍泥與溫泉泥,進行釉藥試燒,可惜因溫泉粉含硫較高燒製時會產生氣泡,植物性的藍泥則不耐高溫,所以階段性的實驗暫告失敗。北投文化基金會表示,這次計畫著重在基礎的建立,以「看見北投陶藝」為出發點,再次進行行動調查,組織出陶藝家的網絡,進行教育推廣與傳承、伴手禮開發與創新、陶藝之美行程解說與體驗等活動。在尋找、訪談陶藝家與瞭解需求的過程中,不但凝聚出行動策略對於單位及個人的學習成長,進而推廣行銷,都有極大的助益。未來如何將北投陶瓷的歷史文化和傳奇性,以及北投燒、大屯燒等文物的魅力,組織成生動有趣的「北投陶瓷物語」,在大眾心目中重新勾勒北投陶瓷的形象,經由看見、接觸、體驗、學習、消費而留下深刻印記,仍待在地有心人持續深耕運作。

地處大漢溪、三峽溪、橫溪匯流的沖積平原上,新北市三峽區古稱「三角湧」。早年當地盛產藍染染料植物「馬藍」,並擁有充沛的溪水可供漂洗染布,加上淡水河航運之便,這些先天條件造就染布業的興起,自清代即為北臺灣重要的染布業中心之一,同治、光緒年間更為興盛,三角湧街上染房林立,染布和染料行銷大陸沿海口岸乃至外洋,頗負盛名。然而,物盛而衰,受到人工合成染料發明的影響,以及西式、日式服飾流行的打擊,三峽傳統染布市場逐漸萎縮而終至沒落,如今在民權老街(即三角湧街)徒留各家染房堂皇的店屋立面,發人思古之幽情。

【接續起三峽的藍染情緣】

染布業的消失已久矣,然而三峽的藍染情緣,卻在近年重新接續。秉持地方子弟對鄉土的熱愛,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於1999年發起「找尋失落的三峽染」研究計畫,進行傳統手工藍染技藝的研究與地方文化產業再造,並成立「三峽染工坊」推動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和藍染文化商品。在2009、2010年,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即已連續兩年參與「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以「三峽藍.染三峽──幸福湧現」為主題,執行藍染工藝的扶植計畫。2012年是這項計畫第三度推動,除了延續之前的真皮染色研究,克服研發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並進行再拓展的實驗,諸如皮件藍靛套色研究、皮件固色技術的改善、皮件與其他纖維素材結合與應用、行銷通路的鋪陳以及產品設計美感的持續訓練等。2012年的主題商品與伴手禮,則透過工作坊小組討論,選定系列主題,設計實用性高的生活用品,以及能激發購買慾望的商品,其中代表性的三峽藍染皮件伴手禮,是本次專案策畫的重點。另一個重點是包裝設計,針對開發的主題商品及伴手禮,透過小組與專業設計師的溝通討論,經由組員的腦力激盪,提供設計師製作適合藍染產品的專屬包裝,解決三峽藍染長期以來的產品包裝問題。

【主題產品開發創意豐富】

為了提升工坊的能力,由徐雪梅、簡志成、張瑋真三位老師,就皮件染色、包裝設計及美學設計等三大部分規劃專業課程,對學員進行共計80個小時的訓練。皮件染色部份,針對皮料蠟染與型染的技術、試驗、固色、洗滌等問題,由老師做深入的指導;包裝設計部份,採小組討論方式,透過設計師與學員的溝通,發想適合藍染產品的專屬包裝;美學設計部份,則以讀書會方式進行,由講師帶領學員,透過理論學習、集體討論、參訪及體驗,提升學員美感素養。課程進行同時,學員也以工作坊的方式,展開藍染商品的開發。本次8位學員,完成8個系列總共46件個人真皮藍染作品,項目包括背包、提包、小錢包、手機袋、皮夾、名片夾、書衣、夾腳拖鞋等等,品類豐富,大小齊備。同時也由全體學員共同設計出一套名片夾與鑰匙圈伴手禮盒,這項伴手禮盒由每位學員製作20套,共計完成160套伴手禮盒。學員的作品體現了將藍染工藝融入皮件設計的理念,結合多元素材搭配皮件染色,以蠟染、型染技術強化傳統工藝與時尚結合的美感,展現傳統藍靛染色的另類風貌。結業成果展於2012年11月19日在三角湧文化協進會舉行,也將在臺北工藝設計中心辦理展示會。配合展示活動,還製作皮件染色小筆記本與文宣品,宣傳三峽藍染皮件藝術與傳統染色工藝。

【研發精進皮件藍染技藝】

除了主題產品和伴手禮的開發,這項計畫在技藝研究上,持續著墨在皮件藍靛染色的研發。有別於傳統的布料藍染,皮件藍染在許多方面有待摸索學習,過去兩個年度的專案研究中,這部份已經踏出一大步。本年度技法研習的重點,在於將傳統藍染工藝中獨特的絞染、型染及繪染技術,結合運用在皮件藍染上。此外,皮件藍染的固色技術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間。雖然使用皮料為素材,染色的時間比布料節省許多,但是在染色的堅牢度上仍與布料一樣,需要進一步的處理。面對這項課題,是否能夠結合現代科技──如奈米技術,來協助改善天然植物染的定色問題,猶待探討研究,本年度持續拜訪皮件工廠和染色協會尋求專業協助。同時,協進會也委託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對藍染皮革(包括牛皮、羊皮、豬皮)進行測試,以獲取耐汗牢度、耐磨擦牢度、耐光牢度等基礎數據。另一項持續進行的工作,是建立材料供應鏈與代工網絡。一方面調查高配合度的布料與皮料供應商,建立材料供應鏈。另一方面調查在地人力資源,提供代工機會,並整合代工網絡,建立社區產業資源系統。在行銷通路舖陳方面,三角湧文化協進會除了擁有三峽染工坊的實體門市,也在這次計畫中重新建置三峽藍染網路市集,並且強化網路市集的經營與管理,由於藍染皮件製作成本較高,初期產量有限,先以打樣的成品在網路市集上銷售。來也將與其他工坊、藍染展示館、藍染公園連結,再進一步拓展至外地與其他國家,增加藍染商品的行銷通路,並推動藍染文化產業。

【長期努力達到永續傳承】

從2009年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之初,三角湧文化協進會開始針對各種材質進行染色試驗,進而選定皮材做為主角,顛覆藍染只能染布的印象。如今皮件染色邁入第三個計畫年度,每位學員已經發展出各自風格的紋樣和圖案,產品開發也更具系列化和獨特性。經過長期專業課程的訓練與實作,8位學員設計出8個系列藍染皮件創意商品,以及共同設計的伴手禮。這些作品除了個人的創意之外,也融入地方的特色和情感,除了美感和時尚的追求,其實用性更顧及各個年齡層,價位從數百元的小皮夾到數千元的精品皮件都有,產品多元而豐富,充分展現長期以來訓練的成果。長久的鍛鍊是為了達成更高層次的表現,在有限資源支持下,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企求以不懈的精神,持續推動三峽藍染文化的發展,讓這項在地的特色工藝,突破時代的限制,永續傳承下去。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2.html
執行單位: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 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新北市
內容:

另外一項重頭大戲,則是與鳳甲美術館合作的「北投.陶.人」特展,在2013年1月26至2月17日舉辦,有二十多位陶藝家和創作者共同展出。這次展覽強調「結合過去與現在的北投,展現充滿生命力與生活樂趣的陶人精神。」讓大家再一次認識這個日治時代以來的臺灣陶瓷重鎮。在伴手禮的開發與創新方面,這次計畫從北投陶藝產品包裝的共同識別性著手,設計了兩組伴手禮外包裝。為了開發特色產品,也委請陶藝家嘗試以在地材料──藍泥與溫泉泥,進行釉藥試燒,可惜因溫泉粉含硫較高燒製時會產生氣泡,植物性的藍泥則不耐高溫,所以階段性的實驗暫告失敗。北投文化基金會表示,這次計畫著重在基礎的建立,以「看見北投陶藝」為出發點,再次進行行動調查,組織出陶藝家的網絡,進行教育推廣與傳承、伴手禮開發與創新、陶藝之美行程解說與體驗等活動。在尋找、訪談陶藝家與瞭解需求的過程中,不但凝聚出行動策略對於單位及個人的學習成長,進而推廣行銷,都有極大的助益。未來如何將北投陶瓷的歷史文化和傳奇性,以及北投燒、大屯燒等文物的魅力,組織成生動有趣的「北投陶瓷物語」,在大眾心目中重新勾勒北投陶瓷的形象,經由看見、接觸、體驗、學習、消費而留下深刻印記,仍待在地有心人持續深耕運作。

地處大漢溪、三峽溪、橫溪匯流的沖積平原上,新北市三峽區古稱「三角湧」。早年當地盛產藍染染料植物「馬藍」,並擁有充沛的溪水可供漂洗染布,加上淡水河航運之便,這些先天條件造就染布業的興起,自清代即為北臺灣重要的染布業中心之一,同治、光緒年間更為興盛,三角湧街上染房林立,染布和染料行銷大陸沿海口岸乃至外洋,頗負盛名。然而,物盛而衰,受到人工合成染料發明的影響,以及西式、日式服飾流行的打擊,三峽傳統染布市場逐漸萎縮而終至沒落,如今在民權老街(即三角湧街)徒留各家染房堂皇的店屋立面,發人思古之幽情。

【接續起三峽的藍染情緣】

染布業的消失已久矣,然而三峽的藍染情緣,卻在近年重新接續。秉持地方子弟對鄉土的熱愛,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於1999年發起「找尋失落的三峽染」研究計畫,進行傳統手工藍染技藝的研究與地方文化產業再造,並成立「三峽染工坊」推動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和藍染文化商品。在2009、2010年,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即已連續兩年參與「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以「三峽藍.染三峽──幸福湧現」為主題,執行藍染工藝的扶植計畫。2012年是這項計畫第三度推動,除了延續之前的真皮染色研究,克服研發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並進行再拓展的實驗,諸如皮件藍靛套色研究、皮件固色技術的改善、皮件與其他纖維素材結合與應用、行銷通路的鋪陳以及產品設計美感的持續訓練等。2012年的主題商品與伴手禮,則透過工作坊小組討論,選定系列主題,設計實用性高的生活用品,以及能激發購買慾望的商品,其中代表性的三峽藍染皮件伴手禮,是本次專案策畫的重點。另一個重點是包裝設計,針對開發的主題商品及伴手禮,透過小組與專業設計師的溝通討論,經由組員的腦力激盪,提供設計師製作適合藍染產品的專屬包裝,解決三峽藍染長期以來的產品包裝問題。

【主題產品開發創意豐富】

為了提升工坊的能力,由徐雪梅、簡志成、張瑋真三位老師,就皮件染色、包裝設計及美學設計等三大部分規劃專業課程,對學員進行共計80個小時的訓練。皮件染色部份,針對皮料蠟染與型染的技術、試驗、固色、洗滌等問題,由老師做深入的指導;包裝設計部份,採小組討論方式,透過設計師與學員的溝通,發想適合藍染產品的專屬包裝;美學設計部份,則以讀書會方式進行,由講師帶領學員,透過理論學習、集體討論、參訪及體驗,提升學員美感素養。課程進行同時,學員也以工作坊的方式,展開藍染商品的開發。本次8位學員,完成8個系列總共46件個人真皮藍染作品,項目包括背包、提包、小錢包、手機袋、皮夾、名片夾、書衣、夾腳拖鞋等等,品類豐富,大小齊備。同時也由全體學員共同設計出一套名片夾與鑰匙圈伴手禮盒,這項伴手禮盒由每位學員製作20套,共計完成160套伴手禮盒。學員的作品體現了將藍染工藝融入皮件設計的理念,結合多元素材搭配皮件染色,以蠟染、型染技術強化傳統工藝與時尚結合的美感,展現傳統藍靛染色的另類風貌。結業成果展於2012年11月19日在三角湧文化協進會舉行,也將在臺北工藝設計中心辦理展示會。配合展示活動,還製作皮件染色小筆記本與文宣品,宣傳三峽藍染皮件藝術與傳統染色工藝。

【研發精進皮件藍染技藝】

除了主題產品和伴手禮的開發,這項計畫在技藝研究上,持續著墨在皮件藍靛染色的研發。有別於傳統的布料藍染,皮件藍染在許多方面有待摸索學習,過去兩個年度的專案研究中,這部份已經踏出一大步。本年度技法研習的重點,在於將傳統藍染工藝中獨特的絞染、型染及繪染技術,結合運用在皮件藍染上。此外,皮件藍染的固色技術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間。雖然使用皮料為素材,染色的時間比布料節省許多,但是在染色的堅牢度上仍與布料一樣,需要進一步的處理。面對這項課題,是否能夠結合現代科技──如奈米技術,來協助改善天然植物染的定色問題,猶待探討研究,本年度持續拜訪皮件工廠和染色協會尋求專業協助。同時,協進會也委託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對藍染皮革(包括牛皮、羊皮、豬皮)進行測試,以獲取耐汗牢度、耐磨擦牢度、耐光牢度等基礎數據。另一項持續進行的工作,是建立材料供應鏈與代工網絡。一方面調查高配合度的布料與皮料供應商,建立材料供應鏈。另一方面調查在地人力資源,提供代工機會,並整合代工網絡,建立社區產業資源系統。在行銷通路舖陳方面,三角湧文化協進會除了擁有三峽染工坊的實體門市,也在這次計畫中重新建置三峽藍染網路市集,並且強化網路市集的經營與管理,由於藍染皮件製作成本較高,初期產量有限,先以打樣的成品在網路市集上銷售。來也將與其他工坊、藍染展示館、藍染公園連結,再進一步拓展至外地與其他國家,增加藍染商品的行銷通路,並推動藍染文化產業。

【長期努力達到永續傳承】

從2009年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之初,三角湧文化協進會開始針對各種材質進行染色試驗,進而選定皮材做為主角,顛覆藍染只能染布的印象。如今皮件染色邁入第三個計畫年度,每位學員已經發展出各自風格的紋樣和圖案,產品開發也更具系列化和獨特性。經過長期專業課程的訓練與實作,8位學員設計出8個系列藍染皮件創意商品,以及共同設計的伴手禮。這些作品除了個人的創意之外,也融入地方的特色和情感,除了美感和時尚的追求,其實用性更顧及各個年齡層,價位從數百元的小皮夾到數千元的精品皮件都有,產品多元而豐富,充分展現長期以來訓練的成果。長久的鍛鍊是為了達成更高層次的表現,在有限資源支持下,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企求以不懈的精神,持續推動三峽藍染文化的發展,讓這項在地的特色工藝,突破時代的限制,永續傳承下去。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2.html

#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2

執行單位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新北市三峽民權街84巷2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新北市
內容

位在三條河流匯口的三峽,其舊名為「三角湧」,因為具有水運的優勢,加上日治時代五分車建設,使得礦業盛極一時。然而,儘管三峽的名氣大,但許多人對於這座小鎮的身世卻相當陌生。走在三峽老街上,歷史建築上刻著「林茂興染坊」、「陳恒芳染坊」、「林元吉染坊」、「元芳號染房」及「金聯春」、「林榮祥染坊」等字樣,而這些老染坊的背後,正是記憶著三峽曾為臺灣藍染重鎮的久遠故事。

【找回消失八十年的藍染工藝】

「許多人不曉得三峽老街古代還有個別稱叫染布街。」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總幹事劉美鈴說。三峽早年為染料植物「馬藍」的產地,再加上三峽溪與中埔溪的豐沛水源有利於染布漂洗作業,以及當時由三峽溪水運可連通道至淡水河,原物料與商品可藉由港埠集散運至艋舺、轉運銷至大陸廈門、上海等地,促成三峽成為染布業的中心。可惜,當化學染被引進臺灣,並迅速取代天然染,三峽藍染也因此消失。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早期為性質單純的非營利組織,主要成員多是熱愛鄉土的學校老師及在地居民,早期本會原本是以在地文史研究為主。

卻因機緣認識馬芬妹老師意外接觸到對傳說中的藍染,而走上推動工藝之路。民國八十七年,協會幾位成員在馬芬妹的召募下,一起前往貓空採集藍草,並學習基本染料「打藍」的製作技術,初步接觸了藍染工藝。在短暫見習之後,協進會再馬芬妹老師的介紹下,推薦當時住臺北新店的陳景林老師來指導,在會員及志工努力下,本會隨後創立的「三峽染工坊」開始有制度的培訓種子老師,投入相當的資源來發展藍染及產品設計,這才一步步的找回失落將近八十年的藍染工藝。

【策辦首屆藍染節打響名號】

九十一年三角湧文化協進會與當時臺北縣政府文化局,一起辦理第一屆三峽藍染節,這不僅讓在地工藝師有發表成果的舞臺,同時也透過活動打響三峽藍染的名號,使協進會的凝聚力更加強化,奠定工藝穩定發展的基礎。

協會總幹事劉美鈴表示,透過每年三峽藍染節的活動開辦,三峽染工坊也與輔仁大學織品研究所及知名服裝設計師洪麗芬老師等展開合作。當時在北臺灣各地踏查有關藍染痕跡,也赴日本交流學習藍染技術,一步步將臺灣最傳統的染布工藝加入現代元素。從採藍草、製藍靛到綁紮及針縫,運用黃豆糊來做型染、蠟染等技巧到染色,使藍染的紋樣變化可以更細緻,甚至可以如畫彩那般,揮灑出銀河月景、湖光山色等風景畫效果。

開始借鏡他山之石,透過觀察臨摹來發想創意,三峽染工坊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輔導下,漸漸開發出屬於自己的商品,從一塊美麗的布品設計窗簾、門簾……等居家用品,以及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圍巾、提袋、飾品、服裝等,這些各式各樣的藍染布品創作,令人愛不釋手,甚至還獲選成為新北市政府伴手禮。

【策劃國際工作營擴大推廣】

從投入至今,三峽染工坊目前已培訓出將近二十幾位種子老師,而目前更是積極投入種植端,希望可以使產業上下游供應鏈更加完整。

「為了擴大工藝教育,三峽染工坊也請聘請具有美術教育背景的產品設計師、服裝設計師,透過系統性課程規劃以及材料包設計,激發新進成員投入創作,也讓耗時費力的工藝產品具有量產的可能性。」總幹事劉美鈴說。

未來三峽染工坊希望可以與國際接軌,透過工作營互相交流學習,為臺灣藍染工藝帶來更多啟發。

(106年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17.html
執行單位: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 新北市三峽民權街84巷2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新北市
內容:

位在三條河流匯口的三峽,其舊名為「三角湧」,因為具有水運的優勢,加上日治時代五分車建設,使得礦業盛極一時。然而,儘管三峽的名氣大,但許多人對於這座小鎮的身世卻相當陌生。走在三峽老街上,歷史建築上刻著「林茂興染坊」、「陳恒芳染坊」、「林元吉染坊」、「元芳號染房」及「金聯春」、「林榮祥染坊」等字樣,而這些老染坊的背後,正是記憶著三峽曾為臺灣藍染重鎮的久遠故事。

【找回消失八十年的藍染工藝】

「許多人不曉得三峽老街古代還有個別稱叫染布街。」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總幹事劉美鈴說。三峽早年為染料植物「馬藍」的產地,再加上三峽溪與中埔溪的豐沛水源有利於染布漂洗作業,以及當時由三峽溪水運可連通道至淡水河,原物料與商品可藉由港埠集散運至艋舺、轉運銷至大陸廈門、上海等地,促成三峽成為染布業的中心。可惜,當化學染被引進臺灣,並迅速取代天然染,三峽藍染也因此消失。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早期為性質單純的非營利組織,主要成員多是熱愛鄉土的學校老師及在地居民,早期本會原本是以在地文史研究為主。

卻因機緣認識馬芬妹老師意外接觸到對傳說中的藍染,而走上推動工藝之路。民國八十七年,協會幾位成員在馬芬妹的召募下,一起前往貓空採集藍草,並學習基本染料「打藍」的製作技術,初步接觸了藍染工藝。在短暫見習之後,協進會再馬芬妹老師的介紹下,推薦當時住臺北新店的陳景林老師來指導,在會員及志工努力下,本會隨後創立的「三峽染工坊」開始有制度的培訓種子老師,投入相當的資源來發展藍染及產品設計,這才一步步的找回失落將近八十年的藍染工藝。

【策辦首屆藍染節打響名號】

九十一年三角湧文化協進會與當時臺北縣政府文化局,一起辦理第一屆三峽藍染節,這不僅讓在地工藝師有發表成果的舞臺,同時也透過活動打響三峽藍染的名號,使協進會的凝聚力更加強化,奠定工藝穩定發展的基礎。

協會總幹事劉美鈴表示,透過每年三峽藍染節的活動開辦,三峽染工坊也與輔仁大學織品研究所及知名服裝設計師洪麗芬老師等展開合作。當時在北臺灣各地踏查有關藍染痕跡,也赴日本交流學習藍染技術,一步步將臺灣最傳統的染布工藝加入現代元素。從採藍草、製藍靛到綁紮及針縫,運用黃豆糊來做型染、蠟染等技巧到染色,使藍染的紋樣變化可以更細緻,甚至可以如畫彩那般,揮灑出銀河月景、湖光山色等風景畫效果。

開始借鏡他山之石,透過觀察臨摹來發想創意,三峽染工坊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輔導下,漸漸開發出屬於自己的商品,從一塊美麗的布品設計窗簾、門簾……等居家用品,以及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圍巾、提袋、飾品、服裝等,這些各式各樣的藍染布品創作,令人愛不釋手,甚至還獲選成為新北市政府伴手禮。

【策劃國際工作營擴大推廣】

從投入至今,三峽染工坊目前已培訓出將近二十幾位種子老師,而目前更是積極投入種植端,希望可以使產業上下游供應鏈更加完整。

「為了擴大工藝教育,三峽染工坊也請聘請具有美術教育背景的產品設計師、服裝設計師,透過系統性課程規劃以及材料包設計,激發新進成員投入創作,也讓耗時費力的工藝產品具有量產的可能性。」總幹事劉美鈴說。

未來三峽染工坊希望可以與國際接軌,透過工作營互相交流學習,為臺灣藍染工藝帶來更多啟發。

(106年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17.html

#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於 非營利事業機關團體資料集 - 3

統一編號19997053
單位名稱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機關所在縣市新北市
最近異動日期1120529
最近異動原因02
原因說明文字變更負責人(含IDN)
統一編號: 19997053
單位名稱: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機關所在縣市: 新北市
最近異動日期: 1120529
最近異動原因: 02
原因說明文字: 變更負責人(含IDN)
[ 搜尋所有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 ]

根據地址 237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61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37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61號 資料。

[ 搜尋所有 237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61號 ... ]

與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同分類的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北市 |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社團法人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東縣 | 地址: 台東縣金峰鄉新興村2鄰26號

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北市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一

台灣電繡藝術教育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桃園市 |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一段71號

十鼓股份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其他類 | 台南市 | 地址: 台南縣成功村十三甲社區

卓也小屋手工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三義鄉雙潭村13鄰崩山下1-5號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合興窯業工廠)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水信路一段512巷21號

下坑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嘉義縣 | 地址: 嘉義縣番路鄉下坑村33之18號附9

牛尾農村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牛尾路7-1號

新北市鄉土文藝推廣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北市 | 地址: 新北市新店區永業路81巷1弄15號5樓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北市 | 地址: 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號

集來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高雄市 | 地址: 高雄市杉林區合心路108 巷1 號

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高雄市 | 地址: 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檨仔腳32–2 號

社團法人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

類別名稱: 複合媒材類 | 台東縣 | 地址: 950台東市中興路二段200巷7號

臺南市西港區檨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西港區檨林里31號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北市 |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社團法人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東縣 | 地址: 台東縣金峰鄉新興村2鄰26號

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北市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一

台灣電繡藝術教育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桃園市 |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一段71號

十鼓股份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其他類 | 台南市 | 地址: 台南縣成功村十三甲社區

卓也小屋手工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三義鄉雙潭村13鄰崩山下1-5號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合興窯業工廠)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水信路一段512巷21號

下坑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嘉義縣 | 地址: 嘉義縣番路鄉下坑村33之18號附9

牛尾農村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牛尾路7-1號

新北市鄉土文藝推廣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北市 | 地址: 新北市新店區永業路81巷1弄15號5樓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北市 | 地址: 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號

集來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高雄市 | 地址: 高雄市杉林區合心路108 巷1 號

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高雄市 | 地址: 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檨仔腳32–2 號

社團法人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

類別名稱: 複合媒材類 | 台東縣 | 地址: 950台東市中興路二段200巷7號

臺南市西港區檨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西港區檨林里3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