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開
- 上市公司營益分析查詢彙總表(全體公司彙總報表)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

公司名稱同開的年度是108, 季別是3,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是-13.05,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是-11.46, 營業收入(百萬元)是804.97,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是-16.01, 出表日期是109/01/07.

出表日期109/01/07
年度108
季別3
公司代號3018
公司名稱同開
營業收入(百萬元)804.97
毛利率(%)(營業毛利)/(營業收入)5.51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16.01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13.05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11.46

出表日期

109/01/07

年度

108

季別

3

公司代號

3018

公司名稱

同開

營業收入(百萬元)

804.97

毛利率(%)(營業毛利)/(營業收入)

5.51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16.01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3.05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11.46

根據識別碼 3018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3018 ...)

咖啡香料 TF-3018

英文商品名稱: Coffee Flavour TF-3018 | 食品添加物產品登錄碼: TFAA30000378937 | 分類: 咖啡 | 型態: 液狀(液劑、液體) | 公司或商業登記名稱: 臺洋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 A-107100601-00000-3

@ 食品添加物業者及產品登錄資料集

咖啡香料 TF-3018

英文商品名稱: Coffee Flavour TF-3018 | 食品添加物產品登錄碼: TFAA30000593486 | 分類: 咖啡 | 型態: 液狀(液劑、液體) | 公司或商業登記名稱: 新啟有限公司 |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 A-155802074-00000-9

@ 食品添加物業者及產品登錄資料集

慢活‧自然‧探索大地

王昭旺 | 臺南市 | 場域: 廣場 | 臺南市永康區探索教育公園

@ 文化部公共藝術

臺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承銷號:3018)

公司統一編號: | 登錄項目: 公司/商業登記 | 台北市萬華區萬大路533號/v267 |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 A-200061956-00000-6

@ 食品業者登錄資料集

臺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承銷號:3018)

公司統一編號: | 登錄項目: 販售場所 | 台北市萬華區萬大路533號/v267 |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 A-200061956-00001-7

@ 食品業者登錄資料集

中壢東興郵局

郵務電話: (03)458-3018 | 儲匯電話: (03)458-3018 | 平常日提供服務: | 平常日延時提供服務: | 週六提供服務: | 週日提供服務: | 電腦局名: 桃園60支 | 地址: 龍岡路1段229號 | 營業時間備註:

@ 中華郵政全國營業據點

豐技生物素酵素缺乏症篩檢試劑

英文品名: Wallac Oy Neonatal Biotinidase Kit | 許可證字號: 衛署醫器輸字第020852號 | 有效日期: 2025/03/15 | 註銷狀態: | 註銷日期: | 註銷理由: | 許可證種類: 醫 器 | 效能: 本試劑為半定量新生兒濾紙血片中生物素酵素活性,用於篩檢新生兒生物素酵素缺乏症。 | 劑型: | 包裝: | 主成分略述: | 醫器規格: #3018-0010 (960 tests)#3018-001B (4800 tests) | 限制項目: 輸 入 | 申請商名稱: 豐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集

中壢東興郵局(桃園60支)

郵務電話: (03)458-3018 |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1段229號 | 平常日提供服務: | 平常日延時提供服務: | 週六提供服務: | 週日提供服務: | 營業時間備註:

@ 國際快捷開辦局

咖啡香料 TF-3018

英文商品名稱: Coffee Flavour TF-3018 | 食品添加物產品登錄碼: TFAA30000378937 | 分類: 咖啡 | 型態: 液狀(液劑、液體) | 公司或商業登記名稱: 臺洋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 A-107100601-00000-3

@ 食品添加物業者及產品登錄資料集

咖啡香料 TF-3018

英文商品名稱: Coffee Flavour TF-3018 | 食品添加物產品登錄碼: TFAA30000593486 | 分類: 咖啡 | 型態: 液狀(液劑、液體) | 公司或商業登記名稱: 新啟有限公司 |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 A-155802074-00000-9

@ 食品添加物業者及產品登錄資料集

慢活‧自然‧探索大地

王昭旺 | 臺南市 | 場域: 廣場 | 臺南市永康區探索教育公園

@ 文化部公共藝術

臺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承銷號:3018)

公司統一編號: | 登錄項目: 公司/商業登記 | 台北市萬華區萬大路533號/v267 |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 A-200061956-00000-6

@ 食品業者登錄資料集

臺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承銷號:3018)

公司統一編號: | 登錄項目: 販售場所 | 台北市萬華區萬大路533號/v267 |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 A-200061956-00001-7

@ 食品業者登錄資料集

中壢東興郵局

郵務電話: (03)458-3018 | 儲匯電話: (03)458-3018 | 平常日提供服務: | 平常日延時提供服務: | 週六提供服務: | 週日提供服務: | 電腦局名: 桃園60支 | 地址: 龍岡路1段229號 | 營業時間備註:

@ 中華郵政全國營業據點

豐技生物素酵素缺乏症篩檢試劑

英文品名: Wallac Oy Neonatal Biotinidase Kit | 許可證字號: 衛署醫器輸字第020852號 | 有效日期: 2025/03/15 | 註銷狀態: | 註銷日期: | 註銷理由: | 許可證種類: 醫 器 | 效能: 本試劑為半定量新生兒濾紙血片中生物素酵素活性,用於篩檢新生兒生物素酵素缺乏症。 | 劑型: | 包裝: | 主成分略述: | 醫器規格: #3018-0010 (960 tests)#3018-001B (4800 tests) | 限制項目: 輸 入 | 申請商名稱: 豐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集

中壢東興郵局(桃園60支)

郵務電話: (03)458-3018 |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1段229號 | 平常日提供服務: | 平常日延時提供服務: | 週六提供服務: | 週日提供服務: | 營業時間備註:

@ 國際快捷開辦局
[ 搜尋所有 3018 ... ]

根據名稱 同開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同開 ...)

# 同開 於 文資局古蹟 - 1

案件編號20181206000002
個案名稱大龍峒保安宮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一、 大龍峒的開發 大龍峒位於臺北平原北部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中的「巴琅泵社」所在地。距離清領時期艋舺地區有段距離。 清康熙48 年(1709)時,由泉州三邑人和同安人共同組成的合股式開墾組織。陳賴章墾號向諸羅縣申請墾照,共同開發現今臺北市萬華、中正、大同與新北市新莊、三重、蘆洲等地區。陳賴章墾號不僅是開發大臺北地區的先行者,更是漢人開發臺北盆地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漢人墾殖範圍的擴大,原居於此地的平埔族逐漸向外遷徙或漢化。大龍峒的漢人聚落由泉州同安人組成,並以保安宮作為信仰中心,向周邊發展出街市。十九世紀初的清嘉慶年間,保安宮重建,四十四坎街、陳悅記祖宅、樹人書院等在大龍峒地區陸續興建而成,吸引更多漢人移民聚居於此。清咸豐3 年(1853)頂下郊拼中失利的同安人遷徙至本地,促成本地大幅開發。 鄰近保安宮西側的四十四坎街,其興建時間與保安宮屬同一時期,是由王、鄭、高、陳四姓共同籌備而成的商店街,這條街分為南北兩側,每側各有二十二間街屋,共計四十四間。這些街屋經過統一規劃建造的店鋪,格局相同,街道東西兩側設有隘門作為防禦設施。保安宮位於四十四坎街屋的頂端,成為當時臺北盆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 二、 大龍峒保安宮與保生大帝的信仰 大龍峒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信奉的醫神,有「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等稱謂。保生大帝在世時以醫術聞名於世,明代時更流傳保生大帝以絲線診脈的方式,醫治明成祖文皇后的事蹟,因此得到明仁宗加封號為「保生大帝」。 移民來臺的漢人,因為需要橫渡黑水溝,加上海上常有颱風或颶風,航程危機四伏,這些移民心中產生恐懼,因此常會攜帶家鄉廟宇的香火或將神像奉請來臺,以祈求航行平安。移民平安抵達臺灣之後,等到生活穩定、經濟條件許可後,便會於移居地興建廟宇,祀奉家鄉或祖籍地的神祇。 保生大帝就是渡海來臺的同安人所信奉的重要守護神。保生大帝屬於醫療神,傳統社會醫藥不發達,閩南地區長期飽受瘴癘瘟疫所苦,因此民眾常常借助神佛求取丹藥方劑以為醫治之方。因此被視為醫神的保生大帝,就佔有重要地位。泉、漳二府各縣,到處皆建有保生大帝廟宇,其他的廟宇若非主祀也常將其配祀於廟中,而遠至汀州、長樂,甚至廣東等地也都建有專祀廟宇。早期先民至臺灣開墾,因臺灣潮濕的自然環境,移民水土不服與瘴癘疫病的流行,造成許多人的病故,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技術落後,同安移民很自然的將保生大帝信仰移入新居地。在臺灣的保生大帝廟數量非常多,除基隆市與連江縣沒有保生大帝廟外,其餘縣市合計約三百多間左右,集中於臺灣南部。 北臺灣主祀保生大帝之廟宇僅有九座,以大龍峒保安宮為臺北盆地同安縣移民的主要信仰中心,清乾隆7 年(1742),移居大龍峒的漢人因瘴癘爆發,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臺灣,希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而該神祇正是保生大帝,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龍峒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後經過兩次小幅度整修後,於18 世紀末,仍為一小型木造廟宇。清嘉慶9年(1804),四十四坎街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兼有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經過多年施工後,於清道光10 年(1830)完工,將原本的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廟宇。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誕辰,全臺灣主祀保生大帝的公廟,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以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文化祭最為著名。自1994 年起,保安宮將這種傳統的廟會活動,注入現代的人文精神,使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活力,於是開始發展了「保生文化祭」的活動。 保生文化祭由繞境踩街、藝陣表演、家姓戲、祝聖祭典等組成。從農曆三月十四日的遶境岀巡開始,到三月十五日舉行三獻禮、過火、放火獅作為整場祭典的高峰。還有為酬神演出的家姓戲,透過歌仔戲、北管、布袋戲等傳統戲曲,彰顯臺灣民俗藝術之美。 三、 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的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所在地區自清領時期以來文風鼎盛,考取功名的人數,在臺北地區向來數一數二。知名教育家陳維英就住在大龍峒,陳家共有陳維藻、陳維英、陳樹藍三人中舉,考取功名者共二十二人,可謂書香世家。陳維英在道光年間曾任福建閩縣的縣學教諭,清咸豐9 年(1859)中舉後,就任艋舺學海書院及明志書院講席,並在大龍峒保安宮內創立「樹人書院」。 日治時期大龍峒保安宮仍積極參與社會事業,日治明治29 年(1896)因總督府欲推廣臺北文教事業,於臺北地區設置國語學校,下轄三處附屬學校,分別選定八芝林芝山巖、艋舺學海書院與大稻埕。因大稻埕地區無適當建築可用,當時大龍峒保安宮由管理人陳玉輝出面,同意無償租借保安宮內部分房舍予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創設學校使用。直到日治明治31 年(1898)頒佈公學校令創設大龍峒公學校前,擔負起教育本地學生的重責大任。
評定基準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 1.歷史價值 (1)反映清領時期以來大龍峒地區泉州同安移民拓墾的發展與信仰的演變:保生大帝原為福建泉州同安人之鄉土信仰,又具有醫藥神的特性,符合臺灣開發過程中移民的需要,因而大龍峒保安宮成為北臺灣同安籍移民信仰中心。保安宮發展至今,在歷史傳承、社區教育、社會福利等面向,具體發揮其多元的功能,乃同安移民最具代表性的神明,在地方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清領時期分類械鬥與族群遷徙的重要見證:1853年艋舺發生泉州人內部的「頂下郊拚」事件,同安籍民為三邑人(晉江、惠安、南安)所敗,退至大稻埕、大龍峒另謀發展。同時在1853-1859年間,斷斷續續發生大規模的漳泉械鬥,造成臺北盆地內移民的再遷徙。大龍峒保安宮作為臺北盆地泉州同安移民的信仰中心,成為泉州人的議事中心之一,是清代臺北各籍移民分類械鬥的重要見證。 (3)大龍峒保安宮與臺北最早整體開發的商業市街四十四坎街同一時期創建,僅保安宮與鄰近的臺北孔子廟仍維持原址。保安宮位於街屋頂端,在臺北地區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見證近三百年的臺北開發史與地區的都市紋理。 2.藝術價值:重建於清嘉慶9年(1804)的保安宮,現仍留存頗多嘉慶時期的石柱、石雕、石獅等原物,大正時期修建留存的對場競技木作、交趾燒。二戰後的壁畫,也皆出自於當代名家之手。近年的古蹟修復,完整地保存了各時期的作品,以及價值甚高的原有構材,在臺灣傳統建築史上有極高的代表性,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3.科學價值:大龍峒保安宮與臺灣早期泉州同安籍移民關係密切,是地方發展拓墾的重要的因素,具有社會科學上的意義。保生大帝信仰在臺灣民間,透過保安宮的推廣而更普遍,也具有宗教科學上的意義。 (二)表現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重建於清嘉慶9年(1804)的保安宮,歷經多次修復,見證不同時代的工匠技藝與藝術表現,日治大正時期的對場競技、二戰後的壁畫,都是各時期最具特色的代表匠師之作品。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大龍峒保安宮的建築型制與建築藝術表現,均為興建或修建時之代表,且完整保存維護至今,在臺灣民間信仰寺廟中,甚為罕見。 (四)具重要性:大龍峒保安宮之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相較於同類型臺灣其他的民間信仰寺廟,在見證清領時期北臺地區分類械鬥與族群遷徙、建築配置與多元多樣藝術表現在臺灣建築史上的意義,以及延續至今的保生文化祭與藥籤文化在文化宣揚上,都有極高的重要性。 (五)保存完整:大龍峒保安宮現況仍維持清嘉慶9年(1804)重建時的回字形格局建築,主要建築仍全數保存日治大正時期大修時名匠陳應彬等人的作品。另一方面,大龍峒保安宮長期推動相關的學術研究,包括保生大帝信仰的發展、組織、節慶活動(如保生文化祭包含「放火獅」、「宴王祭」、「家姓戲」;及中元祭包含「豎燈篙」、「牽(車藏)」、「中元普渡」)與藥籤文化的轉型等;對於保生大帝信仰保存與相關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發揚,著力極大,是臺灣傳統廟宇在文化資產保存上,最具完整性的代表,也是文化傳承重要示範。 (六)類型之典範:大龍峒保安宮作為臺灣保生大帝信仰中心,與地區社經的連結,以及建築型制與建築藝術的表現,甚至是對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的維護,都是臺灣保生大帝信仰廟宇及其他諸多民間信仰廟宇的典範。 (七)大龍峒保安宮管理單位永續經營,對保生大帝信仰的發揚、社會公益的投入(如舉辦醫療奉獻獎)、教育文化(如宗教學院)的推廣以及古蹟的盡心保存維護,都是使大龍峒保安宮文化資產價值永續長存的重要力量。並於民國84年(1995)進行大規模的古蹟修復工程,以科學性的檢測、工法執行修復工作,其修復成果受國際肯定,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係國內唯一獲得此殊榮者,有助於提高我國文化資產保存的國際能見度,為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民間信仰廟宇之典範。
法令依據第2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哈密街61號
經度121.515553
緯度25.073105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單位古蹟聚落組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8-12-06/f03166da-2289-4db3-9188-a27da21fe24f/P_20181109_105250_vHDR_On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8-12-06/f03166da-2289-4db3-9188-a27da21fe24f/P_20181109_105250_vHDR_On.jpg
name: : P_20181109_105250_vHDR_O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財OOOOOOO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81206000002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61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730122421號
公告日期: : 2018-11-12 10:15:47.609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12-06/17ac751e-757c-44c4-8029-405740f8a562/大龍公告用印後PDF.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12-06/e1860b5a-2b9b-46c3-bc71-3046a1889c62/地籍資料.pdf
repImgId52057
案件編號: 20181206000002
個案名稱: 大龍峒保安宮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 一、 大龍峒的開發 大龍峒位於臺北平原北部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中的「巴琅泵社」所在地。距離清領時期艋舺地區有段距離。 清康熙48 年(1709)時,由泉州三邑人和同安人共同組成的合股式開墾組織。陳賴章墾號向諸羅縣申請墾照,共同開發現今臺北市萬華、中正、大同與新北市新莊、三重、蘆洲等地區。陳賴章墾號不僅是開發大臺北地區的先行者,更是漢人開發臺北盆地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漢人墾殖範圍的擴大,原居於此地的平埔族逐漸向外遷徙或漢化。大龍峒的漢人聚落由泉州同安人組成,並以保安宮作為信仰中心,向周邊發展出街市。十九世紀初的清嘉慶年間,保安宮重建,四十四坎街、陳悅記祖宅、樹人書院等在大龍峒地區陸續興建而成,吸引更多漢人移民聚居於此。清咸豐3 年(1853)頂下郊拼中失利的同安人遷徙至本地,促成本地大幅開發。 鄰近保安宮西側的四十四坎街,其興建時間與保安宮屬同一時期,是由王、鄭、高、陳四姓共同籌備而成的商店街,這條街分為南北兩側,每側各有二十二間街屋,共計四十四間。這些街屋經過統一規劃建造的店鋪,格局相同,街道東西兩側設有隘門作為防禦設施。保安宮位於四十四坎街屋的頂端,成為當時臺北盆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 二、 大龍峒保安宮與保生大帝的信仰 大龍峒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信奉的醫神,有「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等稱謂。保生大帝在世時以醫術聞名於世,明代時更流傳保生大帝以絲線診脈的方式,醫治明成祖文皇后的事蹟,因此得到明仁宗加封號為「保生大帝」。 移民來臺的漢人,因為需要橫渡黑水溝,加上海上常有颱風或颶風,航程危機四伏,這些移民心中產生恐懼,因此常會攜帶家鄉廟宇的香火或將神像奉請來臺,以祈求航行平安。移民平安抵達臺灣之後,等到生活穩定、經濟條件許可後,便會於移居地興建廟宇,祀奉家鄉或祖籍地的神祇。 保生大帝就是渡海來臺的同安人所信奉的重要守護神。保生大帝屬於醫療神,傳統社會醫藥不發達,閩南地區長期飽受瘴癘瘟疫所苦,因此民眾常常借助神佛求取丹藥方劑以為醫治之方。因此被視為醫神的保生大帝,就佔有重要地位。泉、漳二府各縣,到處皆建有保生大帝廟宇,其他的廟宇若非主祀也常將其配祀於廟中,而遠至汀州、長樂,甚至廣東等地也都建有專祀廟宇。早期先民至臺灣開墾,因臺灣潮濕的自然環境,移民水土不服與瘴癘疫病的流行,造成許多人的病故,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技術落後,同安移民很自然的將保生大帝信仰移入新居地。在臺灣的保生大帝廟數量非常多,除基隆市與連江縣沒有保生大帝廟外,其餘縣市合計約三百多間左右,集中於臺灣南部。 北臺灣主祀保生大帝之廟宇僅有九座,以大龍峒保安宮為臺北盆地同安縣移民的主要信仰中心,清乾隆7 年(1742),移居大龍峒的漢人因瘴癘爆發,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臺灣,希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而該神祇正是保生大帝,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龍峒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後經過兩次小幅度整修後,於18 世紀末,仍為一小型木造廟宇。清嘉慶9年(1804),四十四坎街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兼有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經過多年施工後,於清道光10 年(1830)完工,將原本的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廟宇。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誕辰,全臺灣主祀保生大帝的公廟,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以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文化祭最為著名。自1994 年起,保安宮將這種傳統的廟會活動,注入現代的人文精神,使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活力,於是開始發展了「保生文化祭」的活動。 保生文化祭由繞境踩街、藝陣表演、家姓戲、祝聖祭典等組成。從農曆三月十四日的遶境岀巡開始,到三月十五日舉行三獻禮、過火、放火獅作為整場祭典的高峰。還有為酬神演出的家姓戲,透過歌仔戲、北管、布袋戲等傳統戲曲,彰顯臺灣民俗藝術之美。 三、 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的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所在地區自清領時期以來文風鼎盛,考取功名的人數,在臺北地區向來數一數二。知名教育家陳維英就住在大龍峒,陳家共有陳維藻、陳維英、陳樹藍三人中舉,考取功名者共二十二人,可謂書香世家。陳維英在道光年間曾任福建閩縣的縣學教諭,清咸豐9 年(1859)中舉後,就任艋舺學海書院及明志書院講席,並在大龍峒保安宮內創立「樹人書院」。 日治時期大龍峒保安宮仍積極參與社會事業,日治明治29 年(1896)因總督府欲推廣臺北文教事業,於臺北地區設置國語學校,下轄三處附屬學校,分別選定八芝林芝山巖、艋舺學海書院與大稻埕。因大稻埕地區無適當建築可用,當時大龍峒保安宮由管理人陳玉輝出面,同意無償租借保安宮內部分房舍予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創設學校使用。直到日治明治31 年(1898)頒佈公學校令創設大龍峒公學校前,擔負起教育本地學生的重責大任。
評定基準: 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 1.歷史價值 (1)反映清領時期以來大龍峒地區泉州同安移民拓墾的發展與信仰的演變:保生大帝原為福建泉州同安人之鄉土信仰,又具有醫藥神的特性,符合臺灣開發過程中移民的需要,因而大龍峒保安宮成為北臺灣同安籍移民信仰中心。保安宮發展至今,在歷史傳承、社區教育、社會福利等面向,具體發揮其多元的功能,乃同安移民最具代表性的神明,在地方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清領時期分類械鬥與族群遷徙的重要見證:1853年艋舺發生泉州人內部的「頂下郊拚」事件,同安籍民為三邑人(晉江、惠安、南安)所敗,退至大稻埕、大龍峒另謀發展。同時在1853-1859年間,斷斷續續發生大規模的漳泉械鬥,造成臺北盆地內移民的再遷徙。大龍峒保安宮作為臺北盆地泉州同安移民的信仰中心,成為泉州人的議事中心之一,是清代臺北各籍移民分類械鬥的重要見證。 (3)大龍峒保安宮與臺北最早整體開發的商業市街四十四坎街同一時期創建,僅保安宮與鄰近的臺北孔子廟仍維持原址。保安宮位於街屋頂端,在臺北地區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見證近三百年的臺北開發史與地區的都市紋理。 2.藝術價值:重建於清嘉慶9年(1804)的保安宮,現仍留存頗多嘉慶時期的石柱、石雕、石獅等原物,大正時期修建留存的對場競技木作、交趾燒。二戰後的壁畫,也皆出自於當代名家之手。近年的古蹟修復,完整地保存了各時期的作品,以及價值甚高的原有構材,在臺灣傳統建築史上有極高的代表性,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3.科學價值:大龍峒保安宮與臺灣早期泉州同安籍移民關係密切,是地方發展拓墾的重要的因素,具有社會科學上的意義。保生大帝信仰在臺灣民間,透過保安宮的推廣而更普遍,也具有宗教科學上的意義。 (二)表現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重建於清嘉慶9年(1804)的保安宮,歷經多次修復,見證不同時代的工匠技藝與藝術表現,日治大正時期的對場競技、二戰後的壁畫,都是各時期最具特色的代表匠師之作品。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大龍峒保安宮的建築型制與建築藝術表現,均為興建或修建時之代表,且完整保存維護至今,在臺灣民間信仰寺廟中,甚為罕見。 (四)具重要性:大龍峒保安宮之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相較於同類型臺灣其他的民間信仰寺廟,在見證清領時期北臺地區分類械鬥與族群遷徙、建築配置與多元多樣藝術表現在臺灣建築史上的意義,以及延續至今的保生文化祭與藥籤文化在文化宣揚上,都有極高的重要性。 (五)保存完整:大龍峒保安宮現況仍維持清嘉慶9年(1804)重建時的回字形格局建築,主要建築仍全數保存日治大正時期大修時名匠陳應彬等人的作品。另一方面,大龍峒保安宮長期推動相關的學術研究,包括保生大帝信仰的發展、組織、節慶活動(如保生文化祭包含「放火獅」、「宴王祭」、「家姓戲」;及中元祭包含「豎燈篙」、「牽(車藏)」、「中元普渡」)與藥籤文化的轉型等;對於保生大帝信仰保存與相關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發揚,著力極大,是臺灣傳統廟宇在文化資產保存上,最具完整性的代表,也是文化傳承重要示範。 (六)類型之典範:大龍峒保安宮作為臺灣保生大帝信仰中心,與地區社經的連結,以及建築型制與建築藝術的表現,甚至是對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的維護,都是臺灣保生大帝信仰廟宇及其他諸多民間信仰廟宇的典範。 (七)大龍峒保安宮管理單位永續經營,對保生大帝信仰的發揚、社會公益的投入(如舉辦醫療奉獻獎)、教育文化(如宗教學院)的推廣以及古蹟的盡心保存維護,都是使大龍峒保安宮文化資產價值永續長存的重要力量。並於民國84年(1995)進行大規模的古蹟修復工程,以科學性的檢測、工法執行修復工作,其修復成果受國際肯定,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係國內唯一獲得此殊榮者,有助於提高我國文化資產保存的國際能見度,為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民間信仰廟宇之典範。
法令依據: 第2條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哈密街61號
經度: 121.515553
緯度: 25.073105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單位: 古蹟聚落組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8-12-06/f03166da-2289-4db3-9188-a27da21fe24f/P_20181109_105250_vHDR_On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8-12-06/f03166da-2289-4db3-9188-a27da21fe24f/P_20181109_105250_vHDR_On.jpg
name: : P_20181109_105250_vHDR_O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財OOOOOOO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81206000002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61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730122421號
公告日期: : 2018-11-12 10:15:47.609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12-06/17ac751e-757c-44c4-8029-405740f8a562/大龍公告用印後PDF.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12-06/e1860b5a-2b9b-46c3-bc71-3046a1889c62/地籍資料.pdf
repImgId: 52057

# 同開 於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 2

名稱大龍峒保安宮
代表圖像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1206000002/cbdd5676b6b93a788131c0d9b50fcb139cc535a6.jpg
簡介一、 大龍峒的開發 大龍峒位於臺北平原北部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中的「巴琅泵社」所在地。距離清領時期艋舺地區有段距離。 清康熙48 年(1709)時,由泉州三邑人和同安人共同組成的合股式開墾組織。陳賴章墾號向諸羅縣申請墾照,共同開發現今臺北市萬華、中正、大同與新北市新莊、三重、蘆洲等地區。陳賴章墾號不僅是開發大臺北地區的先行者,更是漢人開發臺北盆地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漢人墾殖範圍的擴大,原居於此地的平埔族逐漸向外遷徙或漢化。大龍峒的漢人聚落由泉州同安人組成,並以保安宮作為信仰中心,向周邊發展出街市。十九世紀初的清嘉慶年間,保安宮重建,四十四坎街、陳悅記祖宅、樹人書院等在大龍峒地區陸續興建而成,吸引更多漢人移民聚居於此。清咸豐3 年(1853)頂下郊拼中失利的同安人遷徙至本地,促成本地大幅開發。 鄰近保安宮西側的四十四坎街,其興建時間與保安宮屬同一時期,是由王、鄭、高、陳四姓共同籌備而成的商店街,這條街分為南北兩側,每側各有二十二間街屋,共計四十四間。這些街屋經過統一規劃建造的店鋪,格局相同,街道東西兩側設有隘門作為防禦設施。保安宮位於四十四坎街屋的頂端,成為當時臺北盆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 二、 大龍峒保安宮與保生大帝的信仰 大龍峒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信奉的醫神,有「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等稱謂。保生大帝在世時以醫術聞名於世,明代時更流傳保生大帝以絲線診脈的方式,醫治明成祖文皇后的事蹟,因此得到明仁宗加封號為「保生大帝」。 移民來臺的漢人,因為需要橫渡黑水溝,加上海上常有颱風或颶風,航程危機四伏,這些移民心中產生恐懼,因此常會攜帶家鄉廟宇的香火或將神像奉請來臺,以祈求航行平安。移民平安抵達臺灣之後,等到生活穩定、經濟條件許可後,便會於移居地興建廟宇,祀奉家鄉或祖籍地的神祇。 保生大帝就是渡海來臺的同安人所信奉的重要守護神。保生大帝屬於醫療神,傳統社會醫藥不發達,閩南地區長期飽受瘴癘瘟疫所苦,因此民眾常常借助神佛求取丹藥方劑以為醫治之方。因此被視為醫神的保生大帝,就佔有重要地位。泉、漳二府各縣,到處皆建有保生大帝廟宇,其他的廟宇若非主祀也常將其配祀於廟中,而遠至汀州、長樂,甚至廣東等地也都建有專祀廟宇。早期先民至臺灣開墾,因臺灣潮濕的自然環境,移民水土不服與瘴癘疫病的流行,造成許多人的病故,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技術落後,同安移民很自然的將保生大帝信仰移入新居地。在臺灣的保生大帝廟數量非常多,除基隆市與連江縣沒有保生大帝廟外,其餘縣市合計約三百多間左右,集中於臺灣南部。 北臺灣主祀保生大帝之廟宇僅有九座,以大龍峒保安宮為臺北盆地同安縣移民的主要信仰中心,清乾隆7 年(1742),移居大龍峒的漢人因瘴癘爆發,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臺灣,希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而該神祇正是保生大帝,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龍峒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後經過兩次小幅度整修後,於18 世紀末,仍為一小型木造廟宇。清嘉慶9年(1804),四十四坎街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兼有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經過多年施工後,於清道光10 年(1830)完工,將原本的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廟宇。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誕辰,全臺灣主祀保生大帝的公廟,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以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文化祭最為著名。自1994 年起,保安宮將這種傳統的廟會活動,注入現代的人文精神,使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活力,於是開始發展了「保生文化祭」的活動。 保生文化祭由繞境踩街、藝陣表演、家姓戲、祝聖祭典等組成。從農曆三月十四日的遶境岀巡開始,到三月十五日舉行三獻禮、過火、放火獅作為整場祭典的高峰。還有為酬神演出的家姓戲,透過歌仔戲、北管、布袋戲等傳統戲曲,彰顯臺灣民俗藝術之美。 三、 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的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所在地區自清領時期以來文風鼎盛,考取功名的人數,在臺北地區向來數一數二。知名教育家陳維英就住在大龍峒,陳家共有陳維藻、陳維英、陳樹藍三人中舉,考取功名者共二十二人,可謂書香世家。陳維英在道光年間曾任福建閩縣的縣學教諭,清咸豐9 年(1859)中舉後,就任艋舺學海書院及明志書院講席,並在大龍峒保安宮內創立「樹人書院」。 日治時期大龍峒保安宮仍積極參與社會事業,日治明治29 年(1896)因總督府欲推廣臺北文教事業,於臺北地區設置國語學校,下轄三處附屬學校,分別選定八芝林芝山巖、艋舺學海書院與大稻埕。因大稻埕地區無適當建築可用,當時大龍峒保安宮由管理人陳玉輝出面,同意無償租借保安宮內部分房舍予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創設學校使用。直到日治明治31 年(1898)頒佈公學校令創設大龍峒公學校前,擔負起教育本地學生的重責大任。
種類1.1
等級國定古蹟
地址哈密街61號
經度座標121.515553
緯度座標25.073105
註冊時間2018-11-12
管理單位文化部
來源網站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81206000002
Register Date2018-11-12
種類名稱古蹟
主類別文化資產
縣市臺北市
群組類別文化資產
主分類PK20181206000002
版本1.0
點閱數1968
名稱: 大龍峒保安宮
代表圖像: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1206000002/cbdd5676b6b93a788131c0d9b50fcb139cc535a6.jpg
簡介: 一、 大龍峒的開發 大龍峒位於臺北平原北部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中的「巴琅泵社」所在地。距離清領時期艋舺地區有段距離。 清康熙48 年(1709)時,由泉州三邑人和同安人共同組成的合股式開墾組織。陳賴章墾號向諸羅縣申請墾照,共同開發現今臺北市萬華、中正、大同與新北市新莊、三重、蘆洲等地區。陳賴章墾號不僅是開發大臺北地區的先行者,更是漢人開發臺北盆地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漢人墾殖範圍的擴大,原居於此地的平埔族逐漸向外遷徙或漢化。大龍峒的漢人聚落由泉州同安人組成,並以保安宮作為信仰中心,向周邊發展出街市。十九世紀初的清嘉慶年間,保安宮重建,四十四坎街、陳悅記祖宅、樹人書院等在大龍峒地區陸續興建而成,吸引更多漢人移民聚居於此。清咸豐3 年(1853)頂下郊拼中失利的同安人遷徙至本地,促成本地大幅開發。 鄰近保安宮西側的四十四坎街,其興建時間與保安宮屬同一時期,是由王、鄭、高、陳四姓共同籌備而成的商店街,這條街分為南北兩側,每側各有二十二間街屋,共計四十四間。這些街屋經過統一規劃建造的店鋪,格局相同,街道東西兩側設有隘門作為防禦設施。保安宮位於四十四坎街屋的頂端,成為當時臺北盆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 二、 大龍峒保安宮與保生大帝的信仰 大龍峒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信奉的醫神,有「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等稱謂。保生大帝在世時以醫術聞名於世,明代時更流傳保生大帝以絲線診脈的方式,醫治明成祖文皇后的事蹟,因此得到明仁宗加封號為「保生大帝」。 移民來臺的漢人,因為需要橫渡黑水溝,加上海上常有颱風或颶風,航程危機四伏,這些移民心中產生恐懼,因此常會攜帶家鄉廟宇的香火或將神像奉請來臺,以祈求航行平安。移民平安抵達臺灣之後,等到生活穩定、經濟條件許可後,便會於移居地興建廟宇,祀奉家鄉或祖籍地的神祇。 保生大帝就是渡海來臺的同安人所信奉的重要守護神。保生大帝屬於醫療神,傳統社會醫藥不發達,閩南地區長期飽受瘴癘瘟疫所苦,因此民眾常常借助神佛求取丹藥方劑以為醫治之方。因此被視為醫神的保生大帝,就佔有重要地位。泉、漳二府各縣,到處皆建有保生大帝廟宇,其他的廟宇若非主祀也常將其配祀於廟中,而遠至汀州、長樂,甚至廣東等地也都建有專祀廟宇。早期先民至臺灣開墾,因臺灣潮濕的自然環境,移民水土不服與瘴癘疫病的流行,造成許多人的病故,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技術落後,同安移民很自然的將保生大帝信仰移入新居地。在臺灣的保生大帝廟數量非常多,除基隆市與連江縣沒有保生大帝廟外,其餘縣市合計約三百多間左右,集中於臺灣南部。 北臺灣主祀保生大帝之廟宇僅有九座,以大龍峒保安宮為臺北盆地同安縣移民的主要信仰中心,清乾隆7 年(1742),移居大龍峒的漢人因瘴癘爆發,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臺灣,希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而該神祇正是保生大帝,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龍峒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後經過兩次小幅度整修後,於18 世紀末,仍為一小型木造廟宇。清嘉慶9年(1804),四十四坎街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兼有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經過多年施工後,於清道光10 年(1830)完工,將原本的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廟宇。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誕辰,全臺灣主祀保生大帝的公廟,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以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文化祭最為著名。自1994 年起,保安宮將這種傳統的廟會活動,注入現代的人文精神,使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活力,於是開始發展了「保生文化祭」的活動。 保生文化祭由繞境踩街、藝陣表演、家姓戲、祝聖祭典等組成。從農曆三月十四日的遶境岀巡開始,到三月十五日舉行三獻禮、過火、放火獅作為整場祭典的高峰。還有為酬神演出的家姓戲,透過歌仔戲、北管、布袋戲等傳統戲曲,彰顯臺灣民俗藝術之美。 三、 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的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所在地區自清領時期以來文風鼎盛,考取功名的人數,在臺北地區向來數一數二。知名教育家陳維英就住在大龍峒,陳家共有陳維藻、陳維英、陳樹藍三人中舉,考取功名者共二十二人,可謂書香世家。陳維英在道光年間曾任福建閩縣的縣學教諭,清咸豐9 年(1859)中舉後,就任艋舺學海書院及明志書院講席,並在大龍峒保安宮內創立「樹人書院」。 日治時期大龍峒保安宮仍積極參與社會事業,日治明治29 年(1896)因總督府欲推廣臺北文教事業,於臺北地區設置國語學校,下轄三處附屬學校,分別選定八芝林芝山巖、艋舺學海書院與大稻埕。因大稻埕地區無適當建築可用,當時大龍峒保安宮由管理人陳玉輝出面,同意無償租借保安宮內部分房舍予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創設學校使用。直到日治明治31 年(1898)頒佈公學校令創設大龍峒公學校前,擔負起教育本地學生的重責大任。
種類: 1.1
等級: 國定古蹟
地址: 哈密街61號
經度座標: 121.515553
緯度座標: 25.073105
註冊時間: 2018-11-12
管理單位: 文化部
來源網站: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81206000002
Register Date: 2018-11-12
種類名稱: 古蹟
主類別: 文化資產
縣市: 臺北市
群組類別: 文化資產
主分類PK: 20181206000002
版本: 1.0
點閱數: 1968

# 同開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3

執行單位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
地址苗栗縣苗栗市中正路740號
類別名稱陶瓷類
地區名稱苗栗縣
內容

說起「苗栗陶」這個稱譽,亦即象徵著苗栗陶業近百年的輝煌傳統。苗栗地區山多平原少,擁有優質的黏土和豐富的燃料,陶業發展得天獨厚,早在日治時期就設有許多窯廠,光復後供應公賣局九成的陶甕,號稱臺灣「酒甕的故鄉」,也一度是臺灣最大的瓷磚建材產地,1970年代更以興盛的裝飾陶瓷外銷,贏得「裝飾陶瓷王國」的美名。但如今這一切都過去了。

【產業面臨轉型生存挑戰】

1980年代末期,勞力密集的裝飾陶瓷產業外移,留在苗栗的業者不到興盛時期的十分之一。幸好這期間傳統柴燒窯陶器,因為獨特的火痕落灰質感,深受日本陶藝界與花藝界賞識而聲名大噪,帶動苗栗柴燒陶藝創作的風潮,為陶藝工作者開闢另一片天地。近年來,國內景氣不佳,陶瓷市場受到很大衝擊,苗栗陶業再度面臨生存的挑戰,亟需努力轉型應變,突破經營困境。成立於2007年的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致力於陶瓷窯場的轉型輔導,除了協助業者朝向「觀光休閒陶業」方向經營,更企圖結合產、官、學多方面的資源,為苗栗陶業的發展尋求突破的契機。苗栗地區現有的窯場與陶藝工作室,百分之九十五是微型企業,設計研發能力和行銷通路舖設普遍欠缺,在本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需要借重外來的資源和輔助,並且學習改進經營管理之道。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努力的方向,即在於有效整合地方陶瓷產業的資源,強化業者經營理念的養成訓練,加強同業間的聯盟,並透過跨異業合作,開拓整體產業行銷的空間。

於是在2012年,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邀集在地工藝單位和人才,共同參與「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提出「開門七寶」的研發計畫,希望經由共同開發的過程,建構一個聯盟體系,在共有的平臺上達到資源分享共用,產業共榮發展的目標。

【專業精英跨界聯盟合作】

「開門七寶」研發計畫的理念,強調從傳統中推陳出新,在求新求變之際,結合在地客家族群文化的特色,逐步重塑「苗栗陶」強烈的簡約風格,並展現出苗栗客家柴燒生活陶的獨特美感。參與者包括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苗栗陶瓷博物館、陶色工坊、臺客藍公司、金龍窯、建超陶瓷公司和大歡陶藝工作室等7個工藝單位,並且串連後龍、公館農會以及12家農特產品業者,還有3所設計學院師生共同參與。在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的統籌下,設計人員首先針對「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寶」主題,進行陶瓷產品特色的定位,然後安排前往產業實地觀摩交流,認識陶瓷業者的設備和產能,了解農特產品業者產製流程和產品特性需求。有了基本的認知,再開始著手草圖繪製,完成之後再與異業討論修改,一旦造型和功能都符合需求,才將設計圖定稿,交由陶師製作原型。樣品的原型和釉色,經過討論、修改和確認之後,方才入窯燒製成為正式產品,並配合完成品進行包裝盒的打樣製作。參與執行計畫的業者都是專業精英,不論是陶瓷設計的創意、樣品原型的製作、開模量產的能力、包裝特色的規劃等,樣樣具備高水準的專業知能。乃至於異業合作的對象也都是高手,在稻米的生產和倉儲、黑糖醋的釀製、客家醬菜的醃漬等領域,均為其中的佼佼者。這次打破界線的跨產業合作,為苗栗的農特產品量身打造富含客家文化精神的創意容器,經由彼此的互助與學習,促進了傳統陶瓷產業及農特產品業的交流激盪,煥發出多元創新的豐富面貌。

【形塑客家生活陶瓷美學】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所謂的開門七件事,極其稀鬆平常,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件。「開門七寶」就是以這七件事為發想,研發竹炭陶杯、熱呼呼火爐(柴);儲米甕、米禮盒(米);茶油罐、油蔥罐(油);調味罐組(鹽);豆腐乳罐、福菜罐(醬);黑糖醋瓶(醋);茶具組、茶倉(茶)等器物。這些器物既屬於日常用品,就應該融入生活文化,苗栗地區居民以客家人居多,客家文化傳統淳厚樸實,所以在造型設計、釉彩選擇上,特別強調簡約穩重,以彰顯苗栗在地文化特色,形塑苗栗生活陶創意美學的新概念。生活陶藝不僅具有「用」的意義,同時還反映文化差異及生活美學觀念。「開門七寶」這一系列產品,依據中國傳統易經天地方圓為設計理念,圓盤、圓蓋及圓柱罐身代表「圓融乾坤」,採用具現代感的線條與造型,對居家開運及生活美感都有考量。這些器物除了具有容納食品的實用功能,其本身優美的形體和獨特的質感,展現出豐富的生活趣味,可以用來賞玩怡情,更具有珍藏的價值,為家居空間增添令人讚嘆的藝術氣息。「開門七寶」計畫總共完成22件產品開發,各項結合客家農特產的創意生活陶,於2012年10月16日至10月30日,在苗栗市貓裏客家學苑舉行為時兩週的成果展,吸引苗栗鄉親約500人次參觀。本次計畫至2012年11月27日止,總計訂單金額約85萬6千元,預估總產值將達到279萬元。設計研發的新產品「藏茶乾坤」茶葉罐,為了保護權益,已經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新式樣專利。

【共榮發展產生多重效應】

「開門七寶」計畫是一項直接切入市場,營造地域產業空間的新經驗,行動團隊採取積極主動的方式,尋求合作夥伴,擴大市場範疇,並以地域產業聚落聯盟的營運策略,強調整體獲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探索苗栗陶瓷產業永續經營之道。藉由計畫的執行,聯盟成員與設計學系師生聯手合作,無論生產銷售通路的建構、創意生活陶的研發製作以及工藝技能的傳承等,都透過計畫有組織、有效率地逐步進展,為苗栗陶瓷產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這次經驗已經發酵出許多效應。對陶瓷業者而言,從中體認到設計研發的重要性,對於市場需求的認知也猶待加強,聯盟合作、資源共享、齊力發展,無疑是可行的模式。對於農特產業主而言,透過執行過程中充分的討論和溝通,讓他們跳脫傳統思維的包袱,父執輩的堅持慢慢褪去,更能尊重年輕人與專業設計的巧思構想,這也是本案另一項實質效益。在計畫執行期間,陸續有工業設計系應屆畢業生要求參與本案實務工作,由此可見產學合作的模式也有很大的運作空間。值此景氣寒冬之際,部份在地陶瓷業者已經掙扎在關廠邊緣,「開門七寶」計畫的執行,帶來「眾志成城」聯盟發展的契機,在第一年計畫績效基礎上,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將繼續肩負起統合平臺的使命,廣為號召願意合作打拚的業界夥伴,共同激發苗栗陶瓷文創產業聚落的發展活力,打響「苗栗陶」共同品牌的知名度,朝向共榮茁壯永續發展的理想邁進。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39.html
執行單位: 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
地址: 苗栗縣苗栗市中正路740號
類別名稱: 陶瓷類
地區名稱: 苗栗縣
內容:

說起「苗栗陶」這個稱譽,亦即象徵著苗栗陶業近百年的輝煌傳統。苗栗地區山多平原少,擁有優質的黏土和豐富的燃料,陶業發展得天獨厚,早在日治時期就設有許多窯廠,光復後供應公賣局九成的陶甕,號稱臺灣「酒甕的故鄉」,也一度是臺灣最大的瓷磚建材產地,1970年代更以興盛的裝飾陶瓷外銷,贏得「裝飾陶瓷王國」的美名。但如今這一切都過去了。

【產業面臨轉型生存挑戰】

1980年代末期,勞力密集的裝飾陶瓷產業外移,留在苗栗的業者不到興盛時期的十分之一。幸好這期間傳統柴燒窯陶器,因為獨特的火痕落灰質感,深受日本陶藝界與花藝界賞識而聲名大噪,帶動苗栗柴燒陶藝創作的風潮,為陶藝工作者開闢另一片天地。近年來,國內景氣不佳,陶瓷市場受到很大衝擊,苗栗陶業再度面臨生存的挑戰,亟需努力轉型應變,突破經營困境。成立於2007年的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致力於陶瓷窯場的轉型輔導,除了協助業者朝向「觀光休閒陶業」方向經營,更企圖結合產、官、學多方面的資源,為苗栗陶業的發展尋求突破的契機。苗栗地區現有的窯場與陶藝工作室,百分之九十五是微型企業,設計研發能力和行銷通路舖設普遍欠缺,在本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需要借重外來的資源和輔助,並且學習改進經營管理之道。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努力的方向,即在於有效整合地方陶瓷產業的資源,強化業者經營理念的養成訓練,加強同業間的聯盟,並透過跨異業合作,開拓整體產業行銷的空間。

於是在2012年,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邀集在地工藝單位和人才,共同參與「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提出「開門七寶」的研發計畫,希望經由共同開發的過程,建構一個聯盟體系,在共有的平臺上達到資源分享共用,產業共榮發展的目標。

【專業精英跨界聯盟合作】

「開門七寶」研發計畫的理念,強調從傳統中推陳出新,在求新求變之際,結合在地客家族群文化的特色,逐步重塑「苗栗陶」強烈的簡約風格,並展現出苗栗客家柴燒生活陶的獨特美感。參與者包括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苗栗陶瓷博物館、陶色工坊、臺客藍公司、金龍窯、建超陶瓷公司和大歡陶藝工作室等7個工藝單位,並且串連後龍、公館農會以及12家農特產品業者,還有3所設計學院師生共同參與。在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的統籌下,設計人員首先針對「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寶」主題,進行陶瓷產品特色的定位,然後安排前往產業實地觀摩交流,認識陶瓷業者的設備和產能,了解農特產品業者產製流程和產品特性需求。有了基本的認知,再開始著手草圖繪製,完成之後再與異業討論修改,一旦造型和功能都符合需求,才將設計圖定稿,交由陶師製作原型。樣品的原型和釉色,經過討論、修改和確認之後,方才入窯燒製成為正式產品,並配合完成品進行包裝盒的打樣製作。參與執行計畫的業者都是專業精英,不論是陶瓷設計的創意、樣品原型的製作、開模量產的能力、包裝特色的規劃等,樣樣具備高水準的專業知能。乃至於異業合作的對象也都是高手,在稻米的生產和倉儲、黑糖醋的釀製、客家醬菜的醃漬等領域,均為其中的佼佼者。這次打破界線的跨產業合作,為苗栗的農特產品量身打造富含客家文化精神的創意容器,經由彼此的互助與學習,促進了傳統陶瓷產業及農特產品業的交流激盪,煥發出多元創新的豐富面貌。

【形塑客家生活陶瓷美學】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所謂的開門七件事,極其稀鬆平常,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件。「開門七寶」就是以這七件事為發想,研發竹炭陶杯、熱呼呼火爐(柴);儲米甕、米禮盒(米);茶油罐、油蔥罐(油);調味罐組(鹽);豆腐乳罐、福菜罐(醬);黑糖醋瓶(醋);茶具組、茶倉(茶)等器物。這些器物既屬於日常用品,就應該融入生活文化,苗栗地區居民以客家人居多,客家文化傳統淳厚樸實,所以在造型設計、釉彩選擇上,特別強調簡約穩重,以彰顯苗栗在地文化特色,形塑苗栗生活陶創意美學的新概念。生活陶藝不僅具有「用」的意義,同時還反映文化差異及生活美學觀念。「開門七寶」這一系列產品,依據中國傳統易經天地方圓為設計理念,圓盤、圓蓋及圓柱罐身代表「圓融乾坤」,採用具現代感的線條與造型,對居家開運及生活美感都有考量。這些器物除了具有容納食品的實用功能,其本身優美的形體和獨特的質感,展現出豐富的生活趣味,可以用來賞玩怡情,更具有珍藏的價值,為家居空間增添令人讚嘆的藝術氣息。「開門七寶」計畫總共完成22件產品開發,各項結合客家農特產的創意生活陶,於2012年10月16日至10月30日,在苗栗市貓裏客家學苑舉行為時兩週的成果展,吸引苗栗鄉親約500人次參觀。本次計畫至2012年11月27日止,總計訂單金額約85萬6千元,預估總產值將達到279萬元。設計研發的新產品「藏茶乾坤」茶葉罐,為了保護權益,已經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新式樣專利。

【共榮發展產生多重效應】

「開門七寶」計畫是一項直接切入市場,營造地域產業空間的新經驗,行動團隊採取積極主動的方式,尋求合作夥伴,擴大市場範疇,並以地域產業聚落聯盟的營運策略,強調整體獲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探索苗栗陶瓷產業永續經營之道。藉由計畫的執行,聯盟成員與設計學系師生聯手合作,無論生產銷售通路的建構、創意生活陶的研發製作以及工藝技能的傳承等,都透過計畫有組織、有效率地逐步進展,為苗栗陶瓷產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這次經驗已經發酵出許多效應。對陶瓷業者而言,從中體認到設計研發的重要性,對於市場需求的認知也猶待加強,聯盟合作、資源共享、齊力發展,無疑是可行的模式。對於農特產業主而言,透過執行過程中充分的討論和溝通,讓他們跳脫傳統思維的包袱,父執輩的堅持慢慢褪去,更能尊重年輕人與專業設計的巧思構想,這也是本案另一項實質效益。在計畫執行期間,陸續有工業設計系應屆畢業生要求參與本案實務工作,由此可見產學合作的模式也有很大的運作空間。值此景氣寒冬之際,部份在地陶瓷業者已經掙扎在關廠邊緣,「開門七寶」計畫的執行,帶來「眾志成城」聯盟發展的契機,在第一年計畫績效基礎上,苗栗縣陶瓷文化協會將繼續肩負起統合平臺的使命,廣為號召願意合作打拚的業界夥伴,共同激發苗栗陶瓷文創產業聚落的發展活力,打響「苗栗陶」共同品牌的知名度,朝向共榮茁壯永續發展的理想邁進。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39.html

# 同開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4

執行單位社團法人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
地址950台東市中興路二段200巷7號
類別名稱複合媒材類
地區名稱台東縣
內容

東倚蔚藍的太平洋,西傍崇偉的中央山脈,台東縣因為開發較晚,所以保有純樸自然風光和豐富原住民文化,但也因為產業不發達,部落居民經濟相對處於弱勢。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是由教會成立的社會福利組織,多年來深入部落關懷弱勢,扶助文化和產業發展。當他們了解到部落工藝創作者的潛力和困頓,於是以原有的社福互助機構為基礎,以結盟方式建立工藝平台。近年來,協會更獲得社區工藝扶植等政府補助,從族群文化傳承、工藝技術提升、美學設計學習和擴大行銷推廣等,多面向協助部落工藝職人成長發展,並且累積出豐碩的成果。

【深入部落協助弱勢族群】

根據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認為台灣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台東縣擁有阿美、卑南、魯凱、布農、排灣、雅美(達悟)、噶瑪蘭等七大原住民族群,總人口約占全縣的三分之一,保有豐富多元的文化風貌,可以說是原住民文化的寶庫。近年來,台東「部落文化」逐漸形成一種在地美學趨勢,工藝創作各自存在鮮明獨特的樣貌,展現原住民族的美感意識。這些蘊含文化特色的工藝品,來自隱藏部落中默默努力的手作職人,但是他們之中能靠手工藝維生的少之又少,於是生活經常擺盪在創作與困頓之間。

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長年深入部落,自教會服務工作開始,協助部落解決各項困境,包括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復興、「還我土地」社會運動,以及主體權益、弱勢家庭、婦女暨兒童的全人照護,並從社區營造精神出發,成為陪伴部落的好夥伴。近年來,協會致力幫助台東各部落找出工藝特色,記錄傳承族群文化,藉由傳統工藝的發掘與傳習,加上創新設計思維的導入,產製原住民族風格的產品,改善部落經濟生活。

協會設立的原社手創生活館,九十七年冬天進駐台東糖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白色的建築是糖廠倉庫活化再利用,室外別致的金工藝術裝置在藍天綠地間伸展身姿,走進歷史氛圍的高廣室內空間,大片竹編映入眼簾,這裡大致分為飾品區、生活精品區和琉璃燒製體驗區,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展現各自文化丰采。這處台東原住民工藝的「聚點」,既是結合各部落工坊的共同展銷平台,也是幫助原住民手作職人突破瓶頸的工藝產業平台。

【工藝平台串連手作職人】

九十九年,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第三度參與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執行「工藝光點聚落──創意平台計畫」,在現有的工藝平台上,以部落手作職人為主軸,傳承原住民傳統工藝,協助他們學習自己的文化、詮釋自己的文化,創作具有族群識別度的產品,才能與大量粗製的觀光商品有所區隔。

工藝平台的運作,串連部落社群、工藝職人和展現空間。向內,藉由主題課程學習,讓工藝職人成為部落傳統知識的延續力量,透過平台空間的建立,串起部落工藝職人與耆老的相互合作,成為對外溝通與對話的管道,形成區域型的工藝生活風格。向外,藉由陳列展示於平台空間的工藝作品,吸引參訪者產生好奇、學習、體驗的興趣,進而認識部落傳統文化生活的演變脈絡。平台也提供對外商業推廣聯結的管道,協助工藝職人經營管理的訓練,並強化與設計師對話、共同設計產品的能力。

在這樣的運作機制下,九十九年除了舉辦一系列文化、技術、設計課程和參訪活動之外,共有原社手創工作室、I.li工作室、子郁工作室、秋芳工作室、撒根恩手工創意彩繪等五個工坊,參與開發十二款新產品。

【共同開發特色文創產品】

「原社手創工作室」的特色是以「東台灣卡塔文化」為創作重點。所謂「卡塔」就是被日本人稱為「蜻蜓珠」、漢人叫做「琉璃珠」的珠子,它最真實的排灣族名字qkata(卡塔),意為「美麗的果子」,是天神送給排灣人的禮物,記載著排灣人與自然共生的法則,世代族人應有的品德、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以及神聖的祖靈祈儀和信仰。

原社手創工作室的創作不只有卡塔,也擴充及服飾、電子產品保護套、禮品等。設計的「原色印象」系列,曾獲得台灣原住民族博覽會文創產品競賽的「最佳創意品牌潛力獎」。「原色印象」的創意由傳統服飾的花布邊飾發想,凸顯台東地區原住民族意象風格,並以特殊的服裝色彩配比營造出不同族群的色感。新開發的三組件文化禮品,包括文具便利袋、布書衣和名片夾,以及其包裝設計和行銷設定。

「I.li工作室」的工藝特色為阿美族傳統工藝毛球和月桃創意編織。工作室設計概念完整,月桃產品技術成熟,而且產品文化識別度高。月桃材質少見於主流市場,卻常被原住民用來編製器物。這次設計產品名稱為「總統的菜籃」,靈感來自馬英九總統到台東拜訪世界百大名人陳樹菊時,希望能提著具有台東風味的「菜籃」。開發完成的品項包括月桃公事包和月桃休閒包。

【傳統圖騰化身時尚元素】

由李惠美主持的「子郁工作室」,擅長阿美族服飾與生活用品製作。阿美族沒有特別華麗的工藝裝飾圖紋,卻有如同工業設計般的實用造型工藝美學,每個生活器物皆以「人」的使用便利、持久為基本考量。這次開發的隨身皮夾,結合月桃的硬挺、豬皮的柔軟和接縫繡法;電子產品背包構想來自以前的揹籃,強調月桃可塑輕便的優點;時尚流行腰包以月桃編織結合皮革,顯得年輕有型。

「秋芳工作室」的工藝項目是織繡、拼布縫紉,對於卑南族石生傳說的部落──卡地布(知本)的圖騰文化最為熟稔,擅長讓古老圖騰重現在現代生活中。她們設計的「卑南族十字繡──隨身系列」,品項包括布品工作包、休閒包,靈感來自卑南族服裝上的刺繡,運用傳統配圖方式作為設計基底,呈現卑南族的藝文氣息。

 

「撒根恩手工創意彩繪」將排灣族圖騰擴大運用在任何能畫上圖案的物品,百步蛇、太陽等傳統圖騰,經過抽象化、活潑化,以色康筆彩繪在手機、電腦、衣服、牛仔褲、書包……,凸顯個人化的品味,大受年輕族群歡迎。設計產品「踏實踏石──環境文化系列」,獲得原住民文創產品競賽的「創意設計獎」,品項包括石板綠栽杯墊、回收瓶石板燈。

 

【研習參訪提升經營能力】

 

另一方面,工藝平台持續提供傳統文化和工法技能的研習提升機會,包括拜訪耆老和田野調查、邀請知名工藝師駐點交流、參訪經營有成的文創工坊。文化田野課程的持續進行,目的在強化工坊的文化涵養與傳統知識,增加創意發展以及文化詮釋能力,使產品更加具有教育性及豐富性。關鍵技術的應用訓練,則在於提升工坊原有產品的精緻度與價值感,改善製程並降低成本。

 

期間舉辦的「部落工藝學堂進修班」,重點課程包括撒古流的工藝老師許坤仲vuvu,介紹番刀與鼻笛製作工法;金屬影舞者黃師傅駐點示範的彈性鋼線金工創作課;以及西屹設計團隊的創意設計課程。學員涵蓋四個部落青年會組織、六家個人工作室,總計三十一人參與。

 

在文創產品設計案例觀摩方面,規畫拜訪多處文創工坊,包括「排灣傳統工藝之都」三地門鄉,這裡的部落工藝發展二十年以上,人才輩出,技藝成熟,舉凡工坊經營、文化提升、空間營造、結合餐飲、藝術造街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三和瓦窯」活化歷史建築,以吸引人的體驗遊程創造產品外的營收;「苗栗泰雅染織村」深入文化傳承,精神可佩,並且透過影像紀錄與數位建構,讓泰雅族傳統轉化為現代鮮活的文化資產。此外,學員還趕在「台灣設計師周」展覽的最後一天,觀摩學習策展主題、空間布置以及產品發想等。

 

【共燃部落文化創意光點】

 

在這段計畫執行期間,完成了八百人次的工藝體驗,人才培訓七十人,產品開發十二件,增加就業人數七人,估計產值約一百五十萬元。為了讓工坊產品獲得更好的銷售成績,工藝平台在台東豐年機場航空站設置原住民主題產品專區,在台東文創商圈──鐵花村慢市集、河南省丹尼斯百貨台東特產行銷展中設攤共同行銷,並且與史前文化博物館教育資源中心合辦專題活動。

工藝平台的展售概念,是在行銷場域中注入地方及原住民文化觀點因素,將展示銷售空間化成小型劇場一般,形塑部落文化氛圍,透過空間陳列成為介紹部落文化特色的好場所,完整將深刻的族群文化意涵和工藝故事,藉由展售的工藝品散播出去。

如今,台東原住民工藝產業的整合已見成果,有二十五個部落工坊加入互助平台,不同族群的手作工藝職人,共燃起部落文化創意的光點,傳遞世世代代累積的族群智慧,溫暖彼此,也溫暖愛好原住民工藝者的心房。這個集結在一起的工藝光點聚落,將繼續努力體現台東原住民本土特色,最終達到自力發展文創產業的目標。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0.html
執行單位: 社團法人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
地址: 950台東市中興路二段200巷7號
類別名稱: 複合媒材類
地區名稱: 台東縣
內容:

東倚蔚藍的太平洋,西傍崇偉的中央山脈,台東縣因為開發較晚,所以保有純樸自然風光和豐富原住民文化,但也因為產業不發達,部落居民經濟相對處於弱勢。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是由教會成立的社會福利組織,多年來深入部落關懷弱勢,扶助文化和產業發展。當他們了解到部落工藝創作者的潛力和困頓,於是以原有的社福互助機構為基礎,以結盟方式建立工藝平台。近年來,協會更獲得社區工藝扶植等政府補助,從族群文化傳承、工藝技術提升、美學設計學習和擴大行銷推廣等,多面向協助部落工藝職人成長發展,並且累積出豐碩的成果。

【深入部落協助弱勢族群】

根據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認為台灣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台東縣擁有阿美、卑南、魯凱、布農、排灣、雅美(達悟)、噶瑪蘭等七大原住民族群,總人口約占全縣的三分之一,保有豐富多元的文化風貌,可以說是原住民文化的寶庫。近年來,台東「部落文化」逐漸形成一種在地美學趨勢,工藝創作各自存在鮮明獨特的樣貌,展現原住民族的美感意識。這些蘊含文化特色的工藝品,來自隱藏部落中默默努力的手作職人,但是他們之中能靠手工藝維生的少之又少,於是生活經常擺盪在創作與困頓之間。

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長年深入部落,自教會服務工作開始,協助部落解決各項困境,包括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復興、「還我土地」社會運動,以及主體權益、弱勢家庭、婦女暨兒童的全人照護,並從社區營造精神出發,成為陪伴部落的好夥伴。近年來,協會致力幫助台東各部落找出工藝特色,記錄傳承族群文化,藉由傳統工藝的發掘與傳習,加上創新設計思維的導入,產製原住民族風格的產品,改善部落經濟生活。

協會設立的原社手創生活館,九十七年冬天進駐台東糖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白色的建築是糖廠倉庫活化再利用,室外別致的金工藝術裝置在藍天綠地間伸展身姿,走進歷史氛圍的高廣室內空間,大片竹編映入眼簾,這裡大致分為飾品區、生活精品區和琉璃燒製體驗區,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展現各自文化丰采。這處台東原住民工藝的「聚點」,既是結合各部落工坊的共同展銷平台,也是幫助原住民手作職人突破瓶頸的工藝產業平台。

【工藝平台串連手作職人】

九十九年,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第三度參與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執行「工藝光點聚落──創意平台計畫」,在現有的工藝平台上,以部落手作職人為主軸,傳承原住民傳統工藝,協助他們學習自己的文化、詮釋自己的文化,創作具有族群識別度的產品,才能與大量粗製的觀光商品有所區隔。

工藝平台的運作,串連部落社群、工藝職人和展現空間。向內,藉由主題課程學習,讓工藝職人成為部落傳統知識的延續力量,透過平台空間的建立,串起部落工藝職人與耆老的相互合作,成為對外溝通與對話的管道,形成區域型的工藝生活風格。向外,藉由陳列展示於平台空間的工藝作品,吸引參訪者產生好奇、學習、體驗的興趣,進而認識部落傳統文化生活的演變脈絡。平台也提供對外商業推廣聯結的管道,協助工藝職人經營管理的訓練,並強化與設計師對話、共同設計產品的能力。

在這樣的運作機制下,九十九年除了舉辦一系列文化、技術、設計課程和參訪活動之外,共有原社手創工作室、I.li工作室、子郁工作室、秋芳工作室、撒根恩手工創意彩繪等五個工坊,參與開發十二款新產品。

【共同開發特色文創產品】

「原社手創工作室」的特色是以「東台灣卡塔文化」為創作重點。所謂「卡塔」就是被日本人稱為「蜻蜓珠」、漢人叫做「琉璃珠」的珠子,它最真實的排灣族名字qkata(卡塔),意為「美麗的果子」,是天神送給排灣人的禮物,記載著排灣人與自然共生的法則,世代族人應有的品德、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以及神聖的祖靈祈儀和信仰。

原社手創工作室的創作不只有卡塔,也擴充及服飾、電子產品保護套、禮品等。設計的「原色印象」系列,曾獲得台灣原住民族博覽會文創產品競賽的「最佳創意品牌潛力獎」。「原色印象」的創意由傳統服飾的花布邊飾發想,凸顯台東地區原住民族意象風格,並以特殊的服裝色彩配比營造出不同族群的色感。新開發的三組件文化禮品,包括文具便利袋、布書衣和名片夾,以及其包裝設計和行銷設定。

「I.li工作室」的工藝特色為阿美族傳統工藝毛球和月桃創意編織。工作室設計概念完整,月桃產品技術成熟,而且產品文化識別度高。月桃材質少見於主流市場,卻常被原住民用來編製器物。這次設計產品名稱為「總統的菜籃」,靈感來自馬英九總統到台東拜訪世界百大名人陳樹菊時,希望能提著具有台東風味的「菜籃」。開發完成的品項包括月桃公事包和月桃休閒包。

【傳統圖騰化身時尚元素】

由李惠美主持的「子郁工作室」,擅長阿美族服飾與生活用品製作。阿美族沒有特別華麗的工藝裝飾圖紋,卻有如同工業設計般的實用造型工藝美學,每個生活器物皆以「人」的使用便利、持久為基本考量。這次開發的隨身皮夾,結合月桃的硬挺、豬皮的柔軟和接縫繡法;電子產品背包構想來自以前的揹籃,強調月桃可塑輕便的優點;時尚流行腰包以月桃編織結合皮革,顯得年輕有型。

「秋芳工作室」的工藝項目是織繡、拼布縫紉,對於卑南族石生傳說的部落──卡地布(知本)的圖騰文化最為熟稔,擅長讓古老圖騰重現在現代生活中。她們設計的「卑南族十字繡──隨身系列」,品項包括布品工作包、休閒包,靈感來自卑南族服裝上的刺繡,運用傳統配圖方式作為設計基底,呈現卑南族的藝文氣息。

 

「撒根恩手工創意彩繪」將排灣族圖騰擴大運用在任何能畫上圖案的物品,百步蛇、太陽等傳統圖騰,經過抽象化、活潑化,以色康筆彩繪在手機、電腦、衣服、牛仔褲、書包……,凸顯個人化的品味,大受年輕族群歡迎。設計產品「踏實踏石──環境文化系列」,獲得原住民文創產品競賽的「創意設計獎」,品項包括石板綠栽杯墊、回收瓶石板燈。

 

【研習參訪提升經營能力】

 

另一方面,工藝平台持續提供傳統文化和工法技能的研習提升機會,包括拜訪耆老和田野調查、邀請知名工藝師駐點交流、參訪經營有成的文創工坊。文化田野課程的持續進行,目的在強化工坊的文化涵養與傳統知識,增加創意發展以及文化詮釋能力,使產品更加具有教育性及豐富性。關鍵技術的應用訓練,則在於提升工坊原有產品的精緻度與價值感,改善製程並降低成本。

 

期間舉辦的「部落工藝學堂進修班」,重點課程包括撒古流的工藝老師許坤仲vuvu,介紹番刀與鼻笛製作工法;金屬影舞者黃師傅駐點示範的彈性鋼線金工創作課;以及西屹設計團隊的創意設計課程。學員涵蓋四個部落青年會組織、六家個人工作室,總計三十一人參與。

 

在文創產品設計案例觀摩方面,規畫拜訪多處文創工坊,包括「排灣傳統工藝之都」三地門鄉,這裡的部落工藝發展二十年以上,人才輩出,技藝成熟,舉凡工坊經營、文化提升、空間營造、結合餐飲、藝術造街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三和瓦窯」活化歷史建築,以吸引人的體驗遊程創造產品外的營收;「苗栗泰雅染織村」深入文化傳承,精神可佩,並且透過影像紀錄與數位建構,讓泰雅族傳統轉化為現代鮮活的文化資產。此外,學員還趕在「台灣設計師周」展覽的最後一天,觀摩學習策展主題、空間布置以及產品發想等。

 

【共燃部落文化創意光點】

 

在這段計畫執行期間,完成了八百人次的工藝體驗,人才培訓七十人,產品開發十二件,增加就業人數七人,估計產值約一百五十萬元。為了讓工坊產品獲得更好的銷售成績,工藝平台在台東豐年機場航空站設置原住民主題產品專區,在台東文創商圈──鐵花村慢市集、河南省丹尼斯百貨台東特產行銷展中設攤共同行銷,並且與史前文化博物館教育資源中心合辦專題活動。

工藝平台的展售概念,是在行銷場域中注入地方及原住民文化觀點因素,將展示銷售空間化成小型劇場一般,形塑部落文化氛圍,透過空間陳列成為介紹部落文化特色的好場所,完整將深刻的族群文化意涵和工藝故事,藉由展售的工藝品散播出去。

如今,台東原住民工藝產業的整合已見成果,有二十五個部落工坊加入互助平台,不同族群的手作工藝職人,共燃起部落文化創意的光點,傳遞世世代代累積的族群智慧,溫暖彼此,也溫暖愛好原住民工藝者的心房。這個集結在一起的工藝光點聚落,將繼續努力體現台東原住民本土特色,最終達到自力發展文創產業的目標。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0.html

# 同開 於 農村田媽媽田園料理及農產加工品 - 5

名稱以阿里磅生態農場為例談生態農場的規劃與經營管理(上)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政府為因應農村經濟轉型的需求,積極推動休閒農業,確實為農村地區帶來旅遊人潮,但是由於管理不當,旅遊人潮也帶來了環境衝擊。為了農村的永續發展,鼓勵休閒農場提供生態教育,成為政府推動休閒農業的重要議題,希望可以持續農村的經濟發展,又可以達到保育國土的目標。。。 然而環境教育在台灣才開始發展,經營者經驗欠缺,農民在經營會遭遇到哪些困境?如何尋求解決方案?未來有何發展機會?是有志從事經營者共同關心的問題。我回顧從民國86年開始,在阿里磅生態農場規劃、推廣環境教育以來,各階段曾經面臨的挑戰以及因應的過程,同時提出對未來的展望。在評估階段:資源調查、分區及營運規劃、環境復育等是主要工作;如何尋求專家學者的協助、如何進行整體性的規劃、如何控制預算是最主要的挑戰。籌備階段:解說教材設計、志工招募、人員培訓是主要工作;如何與保育團體聯繫、如何尋找外部教學與人力資源、如何申請合法化(如休閒農場及民宿相關法令、稅捐)是最主要的挑戰。經營階段:行銷推廣、餐\飲住宿服務管理、人力調配、活動開發、長期環境監測是主要工作;如何開發校外教學、如何結合政府單位及保育團體共同舉辦活動、如何運用媒體行銷、如何培養自有人力資源是最主要的挑戰。未來如果能結合社區資源,共同推廣社區生態旅遊,配合政府推廣校外教學生態旅遊化,或與都市學校結盟共同開發校外教學課程,成為社區環境教育中心等,都是可能發展的方向。。。阿里磅生態農場簡介。 阿里磅生態農場位於台北縣石門鄉,石門鄉在臺灣的最北端,背倚大屯火山群支脈,面迎臺灣海峽及太平洋,山海交會的地勢,使石門鄉擁有富貴角、石門洞、麟山鼻等美麗的海岸景觀,是一個以觀光資源著稱的地方。除了獨特的海岸地形外,石門鄉的山區「一山一溪、稜谷相間」,自然環境也非常具有特色。溪谷地區在100多年以前,就有漢族移民集資興建灌溉水圳,闢建梯田種植茶葉、稻米及果樹。近30多年來因不符合經濟效益而逐漸廢耕,讓大地休養生息,恢復自然演替後,生態也就變得更為豐富了。。。 阿里磅生態農場是於民國86年,由一群朋友發起「定存大自然」的活動,共同集資購買,希望將此農場以土地信託方式完整保存下來,留給後代子孫。在「保育為主、教育為輔」的經營理念下,以融合自然、低度開發為規劃方針。在專家的指導、義工的幫助、自然環保團體的合作與會員的參與下,一起保護、復育這裡的自然資源。並培訓專業生態解說員,規劃各種生態活動。作為推廣環境教育的基地,希望藉由生態旅遊的方式推廣環境教育,讓遊客親近大自然,欣賞大自然進而保護大自然。。。 阿里磅生態農場海拔約130公尺,佔地11甲,是一個優美谷地,交錯有溼地、溪流、草原、池塘(湖泊)、森林及農田等不同生態系,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經這幾年的生態調查結果:紀錄有蜻蜓60多種,蝴蝶100多種,蛙類有19種。農場並隨著不同季節的轉換,安排不同的觀察主題,有螢火蟲、青蛙、蝴蝶、蜻蜓、昆蟲與鳥類等。
景點縣市南投縣
鄉鎮埔里鎮
緯度(空)
經度(空)
名稱: 以阿里磅生態農場為例談生態農場的規劃與經營管理(上)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 政府為因應農村經濟轉型的需求,積極推動休閒農業,確實為農村地區帶來旅遊人潮,但是由於管理不當,旅遊人潮也帶來了環境衝擊。為了農村的永續發展,鼓勵休閒農場提供生態教育,成為政府推動休閒農業的重要議題,希望可以持續農村的經濟發展,又可以達到保育國土的目標。。。 然而環境教育在台灣才開始發展,經營者經驗欠缺,農民在經營會遭遇到哪些困境?如何尋求解決方案?未來有何發展機會?是有志從事經營者共同關心的問題。我回顧從民國86年開始,在阿里磅生態農場規劃、推廣環境教育以來,各階段曾經面臨的挑戰以及因應的過程,同時提出對未來的展望。在評估階段:資源調查、分區及營運規劃、環境復育等是主要工作;如何尋求專家學者的協助、如何進行整體性的規劃、如何控制預算是最主要的挑戰。籌備階段:解說教材設計、志工招募、人員培訓是主要工作;如何與保育團體聯繫、如何尋找外部教學與人力資源、如何申請合法化(如休閒農場及民宿相關法令、稅捐)是最主要的挑戰。經營階段:行銷推廣、餐\飲住宿服務管理、人力調配、活動開發、長期環境監測是主要工作;如何開發校外教學、如何結合政府單位及保育團體共同舉辦活動、如何運用媒體行銷、如何培養自有人力資源是最主要的挑戰。未來如果能結合社區資源,共同推廣社區生態旅遊,配合政府推廣校外教學生態旅遊化,或與都市學校結盟共同開發校外教學課程,成為社區環境教育中心等,都是可能發展的方向。。。阿里磅生態農場簡介。 阿里磅生態農場位於台北縣石門鄉,石門鄉在臺灣的最北端,背倚大屯火山群支脈,面迎臺灣海峽及太平洋,山海交會的地勢,使石門鄉擁有富貴角、石門洞、麟山鼻等美麗的海岸景觀,是一個以觀光資源著稱的地方。除了獨特的海岸地形外,石門鄉的山區「一山一溪、稜谷相間」,自然環境也非常具有特色。溪谷地區在100多年以前,就有漢族移民集資興建灌溉水圳,闢建梯田種植茶葉、稻米及果樹。近30多年來因不符合經濟效益而逐漸廢耕,讓大地休養生息,恢復自然演替後,生態也就變得更為豐富了。。。 阿里磅生態農場是於民國86年,由一群朋友發起「定存大自然」的活動,共同集資購買,希望將此農場以土地信託方式完整保存下來,留給後代子孫。在「保育為主、教育為輔」的經營理念下,以融合自然、低度開發為規劃方針。在專家的指導、義工的幫助、自然環保團體的合作與會員的參與下,一起保護、復育這裡的自然資源。並培訓專業生態解說員,規劃各種生態活動。作為推廣環境教育的基地,希望藉由生態旅遊的方式推廣環境教育,讓遊客親近大自然,欣賞大自然進而保護大自然。。。 阿里磅生態農場海拔約130公尺,佔地11甲,是一個優美谷地,交錯有溼地、溪流、草原、池塘(湖泊)、森林及農田等不同生態系,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經這幾年的生態調查結果:紀錄有蜻蜓60多種,蝴蝶100多種,蛙類有19種。農場並隨著不同季節的轉換,安排不同的觀察主題,有螢火蟲、青蛙、蝴蝶、蜻蜓、昆蟲與鳥類等。
景點縣市: 南投縣
鄉鎮: 埔里鎮
緯度: (空)
經度: (空)

# 同開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6

執行單位添興窯陶藝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南投縣集集鎮田寮里楓林巷10號
類別名稱陶瓷類
地區名稱南投縣
內容

行經老樟樹濃蔭蔽天的集集綠色隧道,路旁可以看到添興窯的建築,還有一道由手印與押葉陶板組合而成的「九二一震災紀念牆」,標記著這個老窯場堅韌的生命力。2011年,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集集綠色隧道列入範圍內的重要景點,並且委託添興窯研發本土特色紀念品。能夠與日月潭這個國際品牌連結,無疑為集集的陶瓷產業帶來脫胎換骨的契機,一向致力於推動集集陶藝造鎮的添興窯,於是把握難得機會邀集地方陶藝單位共襄盛舉,展開全新的陶瓷產品開發計畫。

【老蛇窯帶動集集陶聚落】

添興窯創立於1955年,是臺灣現存仍以產作為主的少數老窯場之一,場內保有一座創窯至今超過57年仍在燒陶的老蛇窯,以「集集蛇窯」聞名於世。2011年日月潭國家風景區擴大範圍,集集鎮納入其中成為南側的入口,2012年集集鎮入選觀光局「十大小城」,添興窯列名重要文化據點,陶瓷也成為地方工藝產業的代表,獲得發展的新契機。延續30多年來在地方上推動陶藝文化的努力,以及2006至2009年執行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成果,添興窯提出「2012集集陶藝造鎮文創產業之起跑──日月潭風景區集集陶特色強化與產品創新計畫」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希望一方面統合在地陶瓷業者的力量,另一方面在過去的基礎上,尋求與優質茶商、酒廠、通路商加強異業結盟,為集集陶藝產業奠定更深厚的基礎;同時也趁機借重日月潭的品牌效應,以日月潭觀光客與商家做為行銷重要窗口,將集集陶藝產業的知名度向外傳播,遠達國際。這項計畫的合作團隊除了承擔平臺重任的添興窯,還有南投縣集集綠色隧道文化觀光促進會、集集陶藝合作社、活石窯陶藝園區和添興磁器工廠,個別參與的人員還包括擔任顧問的學界教授、合作廠商代表以及協同開發製作的社區陶藝家。值得欣喜的是,在這次計畫中也可以看到許多新一代的工藝師嶄露頭角,以他們異於傳統的別致觀點帶來新鮮的創意,呈現出令人驚豔的作品。

【產學異業雙向交流激盪】

基於「加強異業結合、提升產品創意、優化市場通路」的目標,首先在2012年5月1日至9月30日之間,舉辦6個場次的「社區陶藝產業產學與異業雙向研討課程」,開放社區陶藝工作者優先參加,與外來異業的人員以及學院師生,進行多面向的交流。課程內容包括工藝伴手禮和陶藝商品的專業需求、設計概念、行銷經驗以及生產實務等,並且讓外來的學者、設計師和異業人員實際體驗陶藝操作,從中了解工藝師的觀點。經過雙向的交流與激盪,不僅對在地的陶藝工作者有正面的刺激,也讓外來的學者和異業人員留下深刻的體驗。第二項研習課程「柴燒陶研習營」是以強化地方工藝水準為目標,社區專業陶藝工作者優先參加。添興窯柴燒陶在國內占有一席之地,有鑑於近幾年來臺灣柴燒陶藝發展蓬勃但是方向凌亂,亟待正確引導並走上永續經營之路;加上日月潭風管處委託添興窯研發本土特色紀念品,可說是集集陶藝產業脫胎換骨的契機,陶藝工作者必須提升實力才能有效把握發展的機會,所以將這項研習營列為重要單元。柴燒陶研習營先安排一場6至10個小時的研討課程,然後進行10天的實際燒窯作業。第一階段「造型製作與質感處理」,進行柴燒陶作品坯體的製作,由學員自由創作,每人交出6至10件作品。第二階段「柴燒陶的燒製」,從裝窯、燒窯、冷卻到出窯共10天,過程中由學員排班參加裝窯和窯,出窯時全員到齊檢收成果並進行討論。開窯之際,學員宛如迎接新生兒一般,以忐忑的心情從老蛇窯捧出作品,驚喜的呼聲和惋惜的嘆息起落交雜,真實感受到柴燒陶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刺激感。這次柴燒窯總計完成約500餘件作品。

【老將新秀作品相互輝映】

新產品的研發方面,這次計畫希望透過產、學與異業的合作,將陶瓷結合臺灣好茶、好酒和其他產物,連結日月潭的品牌知名度,以中國大陸市場與來臺外國觀光客為對象,設計一系列具有吸引力與市場價值的新款產品。執行單位添興窯近年來已經被臺灣菸酒公司選為高檔酒瓶合作廠商,也與多家茶葉業者合作開發茶倉、茶壺、茶杯等陶藝茶具,市場反應良好,加上南投縣政府積極拓展中國市場,陶藝產品也是主推標的之一,在這些基礎上本次計畫可以進一步深耕發展。經由合作團隊與工藝師的共同努力,總共完成30餘款作品,平均每位工藝師含柴燒作品開發2至3件,品類包括陶藝酒瓶、茶葉罐(茶倉)、專題紀念品、造型陶磚、陶藝擺飾、老蛇窯柴燒陶產品和其他生活用品,其中部份已經開始量產上市,未來將有效提升在地陶藝產業的產值。在這些作品中,老將和新秀的佳作並陳,有意象豐滿的酒瓶、渾樸厚重的茶倉、繪製精美的竹碳釉罐、創意造型的茶具組等,都具備優質的市場競爭力;另外還有一批機器人造型陶燈和動物造型燭臺,題材別致,逗趣可愛,有機會開拓年輕族群的新市場。

【新一代展現信心與意願】

最後,辛勤的努力透過「2012日月潭風景區『集集陶』伴手禮暨生活陶藝品特展」向大眾展現豐碩的成果,訴說歷經57年風雨歲月的老蛇窯,帶動集集陶藝形成產業聚落,成為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的文創亮點,吸引觀光客駐留集集深入探訪,以特色工藝活絡居民經濟的願景。成果展第一站於2012年10月6日至28日在南投縣文化局文物陳列室舉辦,第二站於2012年11月1日至30日,配合第14屆集集陶藝節在添興窯園區展示。展覽獲得吳敦義副總統、南投縣長李朝卿、立委林明溱等重要人士蒞臨,估計參觀民眾逾5000人,各界評價極佳,其中添興窯、活石窯、尤永安、林欣皓、歐陽佑其、林欣頡等,都曾於展覽中成交作品、接獲訂單、洽談合作,效果顯著。曲終人未散,經由這次計畫的執行,集集陶藝工作者重新凝聚向心力。學院、異業雙向交流課程,不但擴大集集陶藝工作者的視野,也開拓未來發展的廣度,激發在地陶人更深入的思考與調整。在協同合力的過程中,社區陶藝工作者的合作關係與情感得到進一步強化,為有效朝向聚落型產業發展鋪好道路,更可喜的是,從中也培養出新一代接班人的信心與意願,在新舊世代共同努力下,「集集陶藝造鎮」的願景終將達成。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1.html
執行單位: 添興窯陶藝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南投縣集集鎮田寮里楓林巷10號
類別名稱: 陶瓷類
地區名稱: 南投縣
內容:

行經老樟樹濃蔭蔽天的集集綠色隧道,路旁可以看到添興窯的建築,還有一道由手印與押葉陶板組合而成的「九二一震災紀念牆」,標記著這個老窯場堅韌的生命力。2011年,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集集綠色隧道列入範圍內的重要景點,並且委託添興窯研發本土特色紀念品。能夠與日月潭這個國際品牌連結,無疑為集集的陶瓷產業帶來脫胎換骨的契機,一向致力於推動集集陶藝造鎮的添興窯,於是把握難得機會邀集地方陶藝單位共襄盛舉,展開全新的陶瓷產品開發計畫。

【老蛇窯帶動集集陶聚落】

添興窯創立於1955年,是臺灣現存仍以產作為主的少數老窯場之一,場內保有一座創窯至今超過57年仍在燒陶的老蛇窯,以「集集蛇窯」聞名於世。2011年日月潭國家風景區擴大範圍,集集鎮納入其中成為南側的入口,2012年集集鎮入選觀光局「十大小城」,添興窯列名重要文化據點,陶瓷也成為地方工藝產業的代表,獲得發展的新契機。延續30多年來在地方上推動陶藝文化的努力,以及2006至2009年執行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成果,添興窯提出「2012集集陶藝造鎮文創產業之起跑──日月潭風景區集集陶特色強化與產品創新計畫」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希望一方面統合在地陶瓷業者的力量,另一方面在過去的基礎上,尋求與優質茶商、酒廠、通路商加強異業結盟,為集集陶藝產業奠定更深厚的基礎;同時也趁機借重日月潭的品牌效應,以日月潭觀光客與商家做為行銷重要窗口,將集集陶藝產業的知名度向外傳播,遠達國際。這項計畫的合作團隊除了承擔平臺重任的添興窯,還有南投縣集集綠色隧道文化觀光促進會、集集陶藝合作社、活石窯陶藝園區和添興磁器工廠,個別參與的人員還包括擔任顧問的學界教授、合作廠商代表以及協同開發製作的社區陶藝家。值得欣喜的是,在這次計畫中也可以看到許多新一代的工藝師嶄露頭角,以他們異於傳統的別致觀點帶來新鮮的創意,呈現出令人驚豔的作品。

【產學異業雙向交流激盪】

基於「加強異業結合、提升產品創意、優化市場通路」的目標,首先在2012年5月1日至9月30日之間,舉辦6個場次的「社區陶藝產業產學與異業雙向研討課程」,開放社區陶藝工作者優先參加,與外來異業的人員以及學院師生,進行多面向的交流。課程內容包括工藝伴手禮和陶藝商品的專業需求、設計概念、行銷經驗以及生產實務等,並且讓外來的學者、設計師和異業人員實際體驗陶藝操作,從中了解工藝師的觀點。經過雙向的交流與激盪,不僅對在地的陶藝工作者有正面的刺激,也讓外來的學者和異業人員留下深刻的體驗。第二項研習課程「柴燒陶研習營」是以強化地方工藝水準為目標,社區專業陶藝工作者優先參加。添興窯柴燒陶在國內占有一席之地,有鑑於近幾年來臺灣柴燒陶藝發展蓬勃但是方向凌亂,亟待正確引導並走上永續經營之路;加上日月潭風管處委託添興窯研發本土特色紀念品,可說是集集陶藝產業脫胎換骨的契機,陶藝工作者必須提升實力才能有效把握發展的機會,所以將這項研習營列為重要單元。柴燒陶研習營先安排一場6至10個小時的研討課程,然後進行10天的實際燒窯作業。第一階段「造型製作與質感處理」,進行柴燒陶作品坯體的製作,由學員自由創作,每人交出6至10件作品。第二階段「柴燒陶的燒製」,從裝窯、燒窯、冷卻到出窯共10天,過程中由學員排班參加裝窯和窯,出窯時全員到齊檢收成果並進行討論。開窯之際,學員宛如迎接新生兒一般,以忐忑的心情從老蛇窯捧出作品,驚喜的呼聲和惋惜的嘆息起落交雜,真實感受到柴燒陶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刺激感。這次柴燒窯總計完成約500餘件作品。

【老將新秀作品相互輝映】

新產品的研發方面,這次計畫希望透過產、學與異業的合作,將陶瓷結合臺灣好茶、好酒和其他產物,連結日月潭的品牌知名度,以中國大陸市場與來臺外國觀光客為對象,設計一系列具有吸引力與市場價值的新款產品。執行單位添興窯近年來已經被臺灣菸酒公司選為高檔酒瓶合作廠商,也與多家茶葉業者合作開發茶倉、茶壺、茶杯等陶藝茶具,市場反應良好,加上南投縣政府積極拓展中國市場,陶藝產品也是主推標的之一,在這些基礎上本次計畫可以進一步深耕發展。經由合作團隊與工藝師的共同努力,總共完成30餘款作品,平均每位工藝師含柴燒作品開發2至3件,品類包括陶藝酒瓶、茶葉罐(茶倉)、專題紀念品、造型陶磚、陶藝擺飾、老蛇窯柴燒陶產品和其他生活用品,其中部份已經開始量產上市,未來將有效提升在地陶藝產業的產值。在這些作品中,老將和新秀的佳作並陳,有意象豐滿的酒瓶、渾樸厚重的茶倉、繪製精美的竹碳釉罐、創意造型的茶具組等,都具備優質的市場競爭力;另外還有一批機器人造型陶燈和動物造型燭臺,題材別致,逗趣可愛,有機會開拓年輕族群的新市場。

【新一代展現信心與意願】

最後,辛勤的努力透過「2012日月潭風景區『集集陶』伴手禮暨生活陶藝品特展」向大眾展現豐碩的成果,訴說歷經57年風雨歲月的老蛇窯,帶動集集陶藝形成產業聚落,成為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的文創亮點,吸引觀光客駐留集集深入探訪,以特色工藝活絡居民經濟的願景。成果展第一站於2012年10月6日至28日在南投縣文化局文物陳列室舉辦,第二站於2012年11月1日至30日,配合第14屆集集陶藝節在添興窯園區展示。展覽獲得吳敦義副總統、南投縣長李朝卿、立委林明溱等重要人士蒞臨,估計參觀民眾逾5000人,各界評價極佳,其中添興窯、活石窯、尤永安、林欣皓、歐陽佑其、林欣頡等,都曾於展覽中成交作品、接獲訂單、洽談合作,效果顯著。曲終人未散,經由這次計畫的執行,集集陶藝工作者重新凝聚向心力。學院、異業雙向交流課程,不但擴大集集陶藝工作者的視野,也開拓未來發展的廣度,激發在地陶人更深入的思考與調整。在協同合力的過程中,社區陶藝工作者的合作關係與情感得到進一步強化,為有效朝向聚落型產業發展鋪好道路,更可喜的是,從中也培養出新一代接班人的信心與意願,在新舊世代共同努力下,「集集陶藝造鎮」的願景終將達成。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1.html

# 同開 於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可移轉技術資料集 - 7

序號4069
產出年度99
技術名稱-中文用於虛擬平台上時間評估之虛擬時間裝置(國立台灣大學)
執行單位學界科專辦公室
產出單位(空)
計畫名稱學界科專計畫
領域(空)
已申請專利之國家(空)
已獲得專利之國家(空)
技術現況敘述-中文本發明提供高移植性的虛擬時間裝置,可在虛擬系統高速模擬的同時估測軟體的執行時間。藉由多樣的時間估計模型,此裝置在不同模擬速度下提供使用者不同精度的估測時間,有助加速軟硬體共同開發及最佳化系統設計。
技術現況敘述-英文(空)
技術規格高移植性的虛擬時間裝置,可在虛擬系統高速模擬的同時估測軟體的執行時間
技術成熟度雛形
可應用範圍本技術可以幫助國內廠商,在系統設計的前期來評估系統層級之軟體在預期的硬體平台上的效能數據。此外,此裝置可讓軟體開發者在硬體平台尚未實作前實施軟體層級的軟體開發與效能調校。本方法也可以提供不同的硬體平台設計時的系統效能數據,有助於硬體開發者評估不同硬體元件在整體系統中對效能所產生的影響。
潛力預估有助於硬體開發者評估不同硬體元件在整體系統中對效能所產生的影響。
聯絡人員劉晏君小姐
電話03-5742311
傳真03-5623630
電子信箱ettyliu@pllab.cs.nthu.edu.tw
參考網址http://pllab.cs.nthu.edu.tw/moea_pac2/
所須軟硬體設備個人電腦
需具備之專業人才基礎知識:作業系統、計算機架構、編譯器
序號: 4069
產出年度: 99
技術名稱-中文: 用於虛擬平台上時間評估之虛擬時間裝置(國立台灣大學)
執行單位: 學界科專辦公室
產出單位: (空)
計畫名稱: 學界科專計畫
領域: (空)
已申請專利之國家: (空)
已獲得專利之國家: (空)
技術現況敘述-中文: 本發明提供高移植性的虛擬時間裝置,可在虛擬系統高速模擬的同時估測軟體的執行時間。藉由多樣的時間估計模型,此裝置在不同模擬速度下提供使用者不同精度的估測時間,有助加速軟硬體共同開發及最佳化系統設計。
技術現況敘述-英文: (空)
技術規格: 高移植性的虛擬時間裝置,可在虛擬系統高速模擬的同時估測軟體的執行時間
技術成熟度: 雛形
可應用範圍: 本技術可以幫助國內廠商,在系統設計的前期來評估系統層級之軟體在預期的硬體平台上的效能數據。此外,此裝置可讓軟體開發者在硬體平台尚未實作前實施軟體層級的軟體開發與效能調校。本方法也可以提供不同的硬體平台設計時的系統效能數據,有助於硬體開發者評估不同硬體元件在整體系統中對效能所產生的影響。
潛力預估: 有助於硬體開發者評估不同硬體元件在整體系統中對效能所產生的影響。
聯絡人員: 劉晏君小姐
電話: 03-5742311
傳真: 03-5623630
電子信箱: ettyliu@pllab.cs.nthu.edu.tw
參考網址: http://pllab.cs.nthu.edu.tw/moea_pac2/
所須軟硬體設備: 個人電腦
需具備之專業人才: 基礎知識:作業系統、計算機架構、編譯器

# 同開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8

執行單位布藍泥手染工坊
地址新北市金山區磺溪頭18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今年的計畫是以達成量產能力為主要目標,所以計畫的比重依序是「商品設計」、「產品生產」、「產品行銷」。在商品的設計上希望走出生產導向的思考模式,以顧客為導向開發具設計感、獨特性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必須建立有效率的量產模式。

 

在整體營運策略上, 工坊未來的發展方向定調為兼具「工藝」與「休閒」機能的「大自然染織觀光園區」。行銷策略方面,因為喜歡天然染色天然材質的客戶必定喜歡天然的環境,如何透過產品銷售,進一步吸引顧客來到園區,促成二次消費機會,是目前努力的目標。

 

除此之外,今年在莊世琦教授所領導的台藝大工藝系與輔仁大學織品系團隊共同努力下,以本地的植物為材料,設計出具有市場性及地區獨特性的春夏秋冬圍巾數種。今年夏天,金山布藍泥和蘑菇設計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適合現代年輕人喜好的「森林系」服飾,搭配國藝會協助舉辦的夏日「找樂子」公園音樂會,成功地讓植物染走進都會休閒生活中。

 

【王梅容 夜市姑娘用大菁染出藍天空】

 

第一次到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屯管理站的人,肯定會被藍染館裡那些沈穩內歛又暗藏華麗的藍色織品所吸引,也一定也會被那些前人用來染布的菁礐和那個成就這些藍染業者稱為大菁的植物感到好奇。其實住陽明山地區的人都知道,早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之前,陽明山地區的山谷裡、溪澗旁到處長滿大菁,在十九世紀一直到日據時代,大菁所生產的藍泥可是整個陽明山地區居民重要的生計之一。只是大菁和藍泥被遺忘已超過半世紀了。

 

直到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後,找來學者開始在陽明山地區尋找這個藍色產業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重建,但是學者把它的文化歷史重建之後就離開了,藍染依然是漸漸遠颺的歷史煙塵,直到幾年前,有一個住大屯山山腳下重和村的台北媳婦偶然間認識了大菁,知道了藍染的古事,帶著滿腔好奇跑去學會藍染的技藝,並且開始以這個古老的工藝開起染坊營生。

 

這個台北媳婦叫王梅容,這個自小在士林夜市邊長大,成長歲月裡儘是喧囂市井裡熱鬧雜沓的都會姑娘,她連自己都沒想到會在婚後住到了大屯山山腳下的重和村,雖然重和村是個金山熱門的八煙溫泉所在地,但山岰裡的王梅容夫家卻方圓五六公里沒有一戶鄰居,在這樣孤懸的房舍裡住了十多年,為了生計和先生一起養過羊也養過魚,都不行之後改開過土雞城,直到有一天一個來做田野調查的大學生教她認識了大菁這個她生活周遭到處長的植物,也告訴她陽明山地區關於藍染產業的過往,天生帶著強烈好奇心與學習性格的她就這樣一頭栽進藍染的世界。

 

最初王梅容跑到石碇的二格自然中心,參加藍染學習課程,在那裡第一次接觸到藍染的技法,也在一群同好帶領下開始觸探藍染的文化層面,她開始在那缸會呼吸的深藍色泥狀染料中看到藍染的趣味與希望。離開二格回到金山,她發現四周山谷長的茂盛的大菁和家門前湍湍不絕的磺溪,清澈的水流這不都是開染坊的最佳條件嗎?於是「布藍泥手染工坊」就這樣誕生了。

 

乍看布藍泥是個很西方意象的名字,但王梅容認為藍染用的染藍靛一般俗稱「藍泥」,藍染需要「白布」與「藍泥」,「布藍泥手染工坊」就是由此而來。

 

「布藍泥手染工坊」採的是以藍染手工藝為主軸的複合式經營方式,配合周遭環境的生態導覽,加上餐飲和民宿,沒多久就在八煙金山這個以溫泉為主的觀光區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在藍染體驗班裡,王梅容以簡易的紮染等技法,讓來訪的人可以親自動手做一個自己的藍染手帕帶回家,這個充滿趣味的手工藝課程一直深受歡迎。如果你對這種傳統染法有更深興趣,在展示區裡有賣王梅容自家染坊的產品,像手帕、圍巾門簾等,另外王梅容也找到過去金山地區原住民族巴賽族的傳統編織,在她的染坊裡加入了簡易的織布課程。

 

當王梅容決定朝藍染的工藝路上前進時,也漸漸發現自己原來所學的有限,於是報名參如臺灣工藝研發中心的藍染種子教師訓練,為了擴展人脈與加強藍染的推廣,王梅容同時也加入社區營造的行列。

 

現在王梅容不只在家開藍染體驗課程,也到周邊社區的中小學,配合學校課程教授藍染工藝,除了學校課程,更在金山的法鼓山社區大學教成人藍染課程。王梅容這樣透過學校、社區一點一滴的累積,幾年下來附近居民對藍染的印象已經從消失的記憶回到活生生一的現實生活,先民的生活方式再度重現在這個觀光型的社區裡了。

 

王梅容是一個積極尋找前方出路的人,今年她再度看見自己在藍染技能上的瓶頸,就是要朝產業路上前進最重要的產品設計與行銷的能力。為了補足這個缺憾,今年開始,布藍泥手工坊與著名的本土設計公司蘑菇合作,這個以自然環保媒材為主訴求的設計團隊,她們看到王梅容的工坊,像遇到彼此的知音,決定一起併肩開始朝精緻的自然產品的路發展。

 

這天的布藍泥,東北季風夾著陣陣強勁的雨落在磺溪的河邊,路旁幾株挺立的大菁,努力擺脫打在葉片上的雨滴,抬頭望向天空,就像王梅容,這個從士林夜市來的女子,一路從生活波濤中,遇到生命裡的大菁,努力染出自己的一片藍天。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62.html
執行單位: 布藍泥手染工坊
地址: 新北市金山區磺溪頭18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今年的計畫是以達成量產能力為主要目標,所以計畫的比重依序是「商品設計」、「產品生產」、「產品行銷」。在商品的設計上希望走出生產導向的思考模式,以顧客為導向開發具設計感、獨特性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必須建立有效率的量產模式。

 

在整體營運策略上, 工坊未來的發展方向定調為兼具「工藝」與「休閒」機能的「大自然染織觀光園區」。行銷策略方面,因為喜歡天然染色天然材質的客戶必定喜歡天然的環境,如何透過產品銷售,進一步吸引顧客來到園區,促成二次消費機會,是目前努力的目標。

 

除此之外,今年在莊世琦教授所領導的台藝大工藝系與輔仁大學織品系團隊共同努力下,以本地的植物為材料,設計出具有市場性及地區獨特性的春夏秋冬圍巾數種。今年夏天,金山布藍泥和蘑菇設計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適合現代年輕人喜好的「森林系」服飾,搭配國藝會協助舉辦的夏日「找樂子」公園音樂會,成功地讓植物染走進都會休閒生活中。

 

【王梅容 夜市姑娘用大菁染出藍天空】

 

第一次到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屯管理站的人,肯定會被藍染館裡那些沈穩內歛又暗藏華麗的藍色織品所吸引,也一定也會被那些前人用來染布的菁礐和那個成就這些藍染業者稱為大菁的植物感到好奇。其實住陽明山地區的人都知道,早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之前,陽明山地區的山谷裡、溪澗旁到處長滿大菁,在十九世紀一直到日據時代,大菁所生產的藍泥可是整個陽明山地區居民重要的生計之一。只是大菁和藍泥被遺忘已超過半世紀了。

 

直到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後,找來學者開始在陽明山地區尋找這個藍色產業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重建,但是學者把它的文化歷史重建之後就離開了,藍染依然是漸漸遠颺的歷史煙塵,直到幾年前,有一個住大屯山山腳下重和村的台北媳婦偶然間認識了大菁,知道了藍染的古事,帶著滿腔好奇跑去學會藍染的技藝,並且開始以這個古老的工藝開起染坊營生。

 

這個台北媳婦叫王梅容,這個自小在士林夜市邊長大,成長歲月裡儘是喧囂市井裡熱鬧雜沓的都會姑娘,她連自己都沒想到會在婚後住到了大屯山山腳下的重和村,雖然重和村是個金山熱門的八煙溫泉所在地,但山岰裡的王梅容夫家卻方圓五六公里沒有一戶鄰居,在這樣孤懸的房舍裡住了十多年,為了生計和先生一起養過羊也養過魚,都不行之後改開過土雞城,直到有一天一個來做田野調查的大學生教她認識了大菁這個她生活周遭到處長的植物,也告訴她陽明山地區關於藍染產業的過往,天生帶著強烈好奇心與學習性格的她就這樣一頭栽進藍染的世界。

 

最初王梅容跑到石碇的二格自然中心,參加藍染學習課程,在那裡第一次接觸到藍染的技法,也在一群同好帶領下開始觸探藍染的文化層面,她開始在那缸會呼吸的深藍色泥狀染料中看到藍染的趣味與希望。離開二格回到金山,她發現四周山谷長的茂盛的大菁和家門前湍湍不絕的磺溪,清澈的水流這不都是開染坊的最佳條件嗎?於是「布藍泥手染工坊」就這樣誕生了。

 

乍看布藍泥是個很西方意象的名字,但王梅容認為藍染用的染藍靛一般俗稱「藍泥」,藍染需要「白布」與「藍泥」,「布藍泥手染工坊」就是由此而來。

 

「布藍泥手染工坊」採的是以藍染手工藝為主軸的複合式經營方式,配合周遭環境的生態導覽,加上餐飲和民宿,沒多久就在八煙金山這個以溫泉為主的觀光區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在藍染體驗班裡,王梅容以簡易的紮染等技法,讓來訪的人可以親自動手做一個自己的藍染手帕帶回家,這個充滿趣味的手工藝課程一直深受歡迎。如果你對這種傳統染法有更深興趣,在展示區裡有賣王梅容自家染坊的產品,像手帕、圍巾門簾等,另外王梅容也找到過去金山地區原住民族巴賽族的傳統編織,在她的染坊裡加入了簡易的織布課程。

 

當王梅容決定朝藍染的工藝路上前進時,也漸漸發現自己原來所學的有限,於是報名參如臺灣工藝研發中心的藍染種子教師訓練,為了擴展人脈與加強藍染的推廣,王梅容同時也加入社區營造的行列。

 

現在王梅容不只在家開藍染體驗課程,也到周邊社區的中小學,配合學校課程教授藍染工藝,除了學校課程,更在金山的法鼓山社區大學教成人藍染課程。王梅容這樣透過學校、社區一點一滴的累積,幾年下來附近居民對藍染的印象已經從消失的記憶回到活生生一的現實生活,先民的生活方式再度重現在這個觀光型的社區裡了。

 

王梅容是一個積極尋找前方出路的人,今年她再度看見自己在藍染技能上的瓶頸,就是要朝產業路上前進最重要的產品設計與行銷的能力。為了補足這個缺憾,今年開始,布藍泥手工坊與著名的本土設計公司蘑菇合作,這個以自然環保媒材為主訴求的設計團隊,她們看到王梅容的工坊,像遇到彼此的知音,決定一起併肩開始朝精緻的自然產品的路發展。

 

這天的布藍泥,東北季風夾著陣陣強勁的雨落在磺溪的河邊,路旁幾株挺立的大菁,努力擺脫打在葉片上的雨滴,抬頭望向天空,就像王梅容,這個從士林夜市來的女子,一路從生活波濤中,遇到生命裡的大菁,努力染出自己的一片藍天。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62.html
[ 搜尋所有 同開 ... ]

與同開同分類的上市公司營益分析查詢彙總表(全體公司彙總報表)

強茂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6.92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5.58 | 營業收入(百萬元): 4427.99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6.31 | 出表日期: 108/10/31

連宇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3.67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2.17 | 營業收入(百萬元): 493.29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0.83 | 出表日期: 108/10/31

希華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8.38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6.73 | 營業收入(百萬元): 1105.56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5.65 | 出表日期: 108/10/31

漢平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4.87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12.04 | 營業收入(百萬元): 1164.30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10.47 | 出表日期: 108/10/31

瑞軒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2.62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2.00 | 營業收入(百萬元): 7248.39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0.45 | 出表日期: 108/10/31

飛宏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45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1.74 | 營業收入(百萬元): 5455.43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2.24 | 出表日期: 108/10/31

建通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76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2.08 | 營業收入(百萬元): 1691.76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0.08 | 出表日期: 108/10/31

光群雷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20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0.37 | 營業收入(百萬元): 2420.90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4.43 | 出表日期: 108/10/31

麗臺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37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2.14 | 營業收入(百萬元): 1685.29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0.68 | 出表日期: 108/10/31

志聖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0.70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8.22 | 營業收入(百萬元): 2401.88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9.25 | 出表日期: 108/10/31

立隆電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1.82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9.03 | 營業收入(百萬元): 3440.40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11.04 | 出表日期: 108/10/31

可成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28.75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13.89 | 營業收入(百萬元): 31878.94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12.23 | 出表日期: 108/10/31

敦陽科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1.33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8.81 | 營業收入(百萬元): 2594.16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10.70 | 出表日期: 108/10/31

兆赫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0.64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0.34 | 營業收入(百萬元): 3907.22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1.07 | 出表日期: 108/10/31

一詮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3.19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2.38 | 營業收入(百萬元): 1798.53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4.10 | 出表日期: 108/10/31

強茂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6.92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5.58 | 營業收入(百萬元): 4427.99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6.31 | 出表日期: 108/10/31

連宇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3.67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2.17 | 營業收入(百萬元): 493.29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0.83 | 出表日期: 108/10/31

希華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8.38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6.73 | 營業收入(百萬元): 1105.56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5.65 | 出表日期: 108/10/31

漢平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4.87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12.04 | 營業收入(百萬元): 1164.30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10.47 | 出表日期: 108/10/31

瑞軒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2.62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2.00 | 營業收入(百萬元): 7248.39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0.45 | 出表日期: 108/10/31

飛宏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45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1.74 | 營業收入(百萬元): 5455.43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2.24 | 出表日期: 108/10/31

建通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76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2.08 | 營業收入(百萬元): 1691.76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0.08 | 出表日期: 108/10/31

光群雷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20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0.37 | 營業收入(百萬元): 2420.90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4.43 | 出表日期: 108/10/31

麗臺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37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2.14 | 營業收入(百萬元): 1685.29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0.68 | 出表日期: 108/10/31

志聖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0.70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8.22 | 營業收入(百萬元): 2401.88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9.25 | 出表日期: 108/10/31

立隆電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1.82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9.03 | 營業收入(百萬元): 3440.40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11.04 | 出表日期: 108/10/31

可成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28.75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13.89 | 營業收入(百萬元): 31878.94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12.23 | 出表日期: 108/10/31

敦陽科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11.33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8.81 | 營業收入(百萬元): 2594.16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10.70 | 出表日期: 108/10/31

兆赫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0.64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0.34 | 營業收入(百萬元): 3907.22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1.07 | 出表日期: 108/10/31

一詮

年度: 108 | 季別: 2 | 稅前純益率(%)(稅前純益)/(營業收入): -3.19 | 稅後純益率(%)(稅後純益)/(營業收入): -2.38 | 營業收入(百萬元): 1798.53 | 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營業收入): -4.10 | 出表日期: 108/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