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未來
- 文化部公共藝術 @ 文化部

作品名稱看見未來的作者是陳翰平/富景顧問有限公司, 縣市是嘉義縣, 場域是學校, 設置地點是62247嘉義縣大林鎮中林里147號.

#看見未來的地圖

系統編號3308
作品編號P192-622-12
作品名稱看見未來
作者陳翰平/富景顧問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340×250 cm
作品材質鋼筋混凝土、馬賽克、琉璃石
縣市嘉義縣
設置地點62247嘉義縣大林鎮中林里147號
經度120.46745
緯度23.59168
場域學校
經費萬38.0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賴耀男、林景源、廖志忠、林大維、許一男
徵選小組賴耀男、林景源、廖志忠、林大維、許一男
策劃單位(空)
作品說明向外看見一片天;向內看見未來的主人翁。閱讀學校的寬闊大地、幽美生態,展現「田園城市」的書香風貌。
主圖圖
創作年代yyyy2012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3308
委託單位嘉義縣大林鎮中林國民小學

系統編號

3308

作品編號

P192-622-12

作品名稱

看見未來

作者

陳翰平/富景顧問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

340×250 cm

作品材質

鋼筋混凝土、馬賽克、琉璃石

縣市

嘉義縣

設置地點

62247嘉義縣大林鎮中林里147號

經度

120.46745

緯度

23.59168

場域

學校

經費萬

38.0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

賴耀男、林景源、廖志忠、林大維、許一男

徵選小組

賴耀男、林景源、廖志忠、林大維、許一男

策劃單位

(空)

作品說明

向外看見一片天;向內看見未來的主人翁。閱讀學校的寬闊大地、幽美生態,展現「田園城市」的書香風貌。

主圖

圖

創作年代yyyy

2012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3308

委託單位

嘉義縣大林鎮中林國民小學

看見未來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看見未來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名稱 看見未來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看見未來 ...)

# 看見未來 於 社會創新平台-探消息-活動看板 - 1

活動序號2132
活動名稱「解密海洋 看見未來」海洋公民科學計畫徵件活動
活動封面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2132/fad5bf06-8dc3-4e53-9e1e-1c9f948f40c5.png
開始日期20230627
結束日期20230804
SDGs["11","14"]
是否收費(空)
活動地區全國
活動地點全國線上徵件
主辦單位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活動簡介[{"順位":0,"照片":"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2132/2204d43f-1c12-4640-b1dc-47cbde886a86.png","圖說":"「解密海洋·看見未來」徵件活動","簡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為鼓勵更多公民科學家加入守護海洋的行列,舉辦「解密海洋·看見未來」徵件活動,藉由公民的力量,提出具創新主題且可執行之海洋公民科學計畫,建構海洋公民科學能力,收集與海洋相關的觀察資料,透過回報數據的統計分析,加強海洋監測能量。\n\n歡迎國內國中、高中師生、大專校院、學生社團、社區、民間團體與對海洋保育有興趣的民眾提出 #創新 且 #可執行 的 #海洋公民科學計畫!!\n\n在「解密海洋·看見未來」徵件裡,你可以\n◆ 培育海洋公民科學家,協助你一起收集海洋數據資料\n◆ 獲得每件最高20萬的執行經費,讓你執行期間無後顧之憂\n◆ 獲得專家及專管單位的輔導與陪伴,讓計畫走得更順暢\n◆ 擴大社區民眾參與,創造社區與海洋生態的永續\n\n「解密海洋·看見未來」海洋公民科學計畫」\n參與對象:歡迎國內學校、社區、民間團體及對海洋保育有志之士報名參與\n徵件期間:即日起至 8/4 中午12:00止\nhttps://reurl.cc/7k7lYy\n\n▸▸▸為協助夥伴們更認識計畫內容,海保署規劃3場徵件說明會,歡迎報名參加!▸▸▸\n7月05日 (三)19:00 高雄場\n7月07日 (五)19:00 澎湖場\n7月13日 (四)19:30 台北場 \n說明會報名連結👉https://reurl.cc/LANzRx"}]
活動嘉賓[]
發起單位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專管小組 柯小姐
活動負責人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專管小組 柯小姐
聯絡方式0963-307947
聯絡信箱karen@indigowaters.org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7k7lYy
官方網站連結https://reurl.cc/7k7lYy
臉書專頁連結(空)
社創組織連結(空)
建立時間20230703105809
最後編輯時間20230703142801
活動序號: 2132
活動名稱: 「解密海洋 看見未來」海洋公民科學計畫徵件活動
活動封面: 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2132/fad5bf06-8dc3-4e53-9e1e-1c9f948f40c5.png
開始日期: 20230627
結束日期: 20230804
SDGs: ["11","14"]
是否收費: (空)
活動地區: 全國
活動地點: 全國線上徵件
主辦單位: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活動簡介: [{"順位":0,"照片":"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2132/2204d43f-1c12-4640-b1dc-47cbde886a86.png","圖說":"「解密海洋·看見未來」徵件活動","簡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為鼓勵更多公民科學家加入守護海洋的行列,舉辦「解密海洋·看見未來」徵件活動,藉由公民的力量,提出具創新主題且可執行之海洋公民科學計畫,建構海洋公民科學能力,收集與海洋相關的觀察資料,透過回報數據的統計分析,加強海洋監測能量。\n\n歡迎國內國中、高中師生、大專校院、學生社團、社區、民間團體與對海洋保育有興趣的民眾提出 #創新 且 #可執行 的 #海洋公民科學計畫!!\n\n在「解密海洋·看見未來」徵件裡,你可以\n◆ 培育海洋公民科學家,協助你一起收集海洋數據資料\n◆ 獲得每件最高20萬的執行經費,讓你執行期間無後顧之憂\n◆ 獲得專家及專管單位的輔導與陪伴,讓計畫走得更順暢\n◆ 擴大社區民眾參與,創造社區與海洋生態的永續\n\n「解密海洋·看見未來」海洋公民科學計畫」\n參與對象:歡迎國內學校、社區、民間團體及對海洋保育有志之士報名參與\n徵件期間:即日起至 8/4 中午12:00止\nhttps://reurl.cc/7k7lYy\n\n▸▸▸為協助夥伴們更認識計畫內容,海保署規劃3場徵件說明會,歡迎報名參加!▸▸▸\n7月05日 (三)19:00 高雄場\n7月07日 (五)19:00 澎湖場\n7月13日 (四)19:30 台北場 \n說明會報名連結👉https://reurl.cc/LANzRx"}]
活動嘉賓: []
發起單位: 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專管小組 柯小姐
活動負責人: 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專管小組 柯小姐
聯絡方式: 0963-307947
聯絡信箱: karen@indigowaters.org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7k7lYy
官方網站連結: https://reurl.cc/7k7lYy
臉書專頁連結: (空)
社創組織連結: (空)
建立時間: 20230703105809
最後編輯時間: 20230703142801

# 看見未來 於 社會創新平台-探消息-活動看板 - 2

活動序號911
活動名稱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台灣永續要創新,教育創新是關鍵
活動封面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911/8f532224-8b9b-42d3-a14f-0bbbb680f93a.jpg
開始日期20221202
結束日期20221202
SDGs["3","4","17"]
是否收費(空)
活動地區臺北市
活動地點線上活動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活動簡介[{"順位":0,"照片":"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911/c113205d-c584-4d9a-bb91-891bce9f7e6f.jpg","圖說":"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台灣永續要創新,教育創新是關鍵","簡介":"「永續是教育的解方.共創是唯一路徑」 今年以國家教育研究院為主辦論壇單位,邀請公、民教育相關單位、組織、團隊之代表及長期關心教育議題之學者專家、教師、家長、學生、產業、媒體...等等人士共同辦理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邀請到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林崇熙、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等重量級來賓,再度讓官、產、學代表同台對話,以教育永續為主題,探討「創新永續​力」、「持續協作力」和「擴大影響力」,機會難得、精彩內容千萬別錯過!\n\n🔹 基本資訊: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子題二:永續創新-科技教育與新創產業對話|台灣永續要創新,教育創新是關鍵\n\n🔹 時間:2022/12/2(五)13:20 - 15:50\n\n🔹 地點:線上 YouTube 直播\n\n🔹 論壇主辦單位\n\n- 論壇: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n\n- 發起單位:國家教育研究院\n\n- 共辦單位: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推動專案辦公室、財團法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雜學校 ZA SHARE\n\n🔹 子題主責單位\n\n- 子題二:永續創新-科技教育與新創產業對話|台灣永續要創新,教育創新是關鍵\n\n財團法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教育創新合作社)\n\n🔹 議程/與談人:\n\n13:20 - 13:30 開場引言|永續教育創新深化18歲公民權\n\n13:35 - 14:20 子題論壇|企業永續 人才創新\n\n主持人: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劉安婷\n與談人:\nGoogle台灣總經理 林雅芳\n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資深副總經理 何麗梅\n14:25 – 15:30 子題論壇|國家永續 協力創新\n\n主持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呂冠緯\n與談人:\n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林崇熙\n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施克和\n15:35 – 15:50 子題短講|台灣永續 定位創新\n\n主講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呂冠緯\n-----------\n\n【 論壇主題與子題 】\n\n子題一:永續倡議-新課綱議題與聯合國永續議題對話\n\n透過各個議題切角,從理解疫情後的國際永續議題趨勢,到永續產業與未來人才,到少子高齡化的社會學校與地方的永續協作,給予大家一場永續教育的頭腦風暴,更打開 2030臺灣教育願景的各種想像!\n\n子題二:永續創新-科技教育與新創產業對話\n\n打造優質教育生態系,串連產業、地方與中央政府共創共好,開展教育永續與創新的可能想像。從教育創新翻轉社會,到產業創新需求看見未來人才,以及補足學用落差的數位公民,到最後以教育創生的案例,展現新課綱實施的豐富樣貌,更開展 2030 台灣教育願景的想像!\n\n子題三:永續協力-教育政策與產業發展對話\n\n教育是世界永續發展與攸關人類幸福未來的關鍵。教育創新與協作治理是我國近年來整體社會共好與進步的動力。以教育創新、產業轉型、地方創生等概念,提問學習者的圖像為何?如何可能?從實踐案例,一起探究教育/產業/地方/國際跨界協作的進行式與未來式。更理解 2030 臺灣教育願景的想像!\n\n子題四:永續解方-新課綱系統影響力與社會設計對話\n\n「永續需要教育、教育需要設計」的中心理念,希望導入「社會設計」與學校系統互動,進而促成學校教育創新,以及課綱的實踐、演化與再生。以學校治理三大課題:校務行政、課程發展、班級經營,實際分享社會設計應用實務,更清楚 2030 臺灣教育願景的想像!\n\n-----------\n\n【論壇理念】\n\n永續是教育的解方 · 共創是唯一路徑\n教育,是座許願池,帶來希望也創造夢想,在此循環系統中我們看見生生不息的善的推進和\n創新。接續 2021 年度論壇的倡議「多元協力,共創多贏」,國家教育研究院持續接力,走在 108課綱實施的第四年,面對問題,我們接受挑戰與機會、適應與調整、透過理解與對話,持續確立國家教育政策的高度。今年綜整四年來國家指標性的政策未來方針,舉辦 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協力同行,永續教育」。深知教育需要協力,教育更需要永續,而永續是教育的解方,共創是唯一路徑。\n\n全民為教育許下幸福願望\n少子化浪潮、氣候變遷的衝擊、國際局勢的瞬息萬變、AI 智能的逆襲,到疫後新常態世界趨勢的重整,一波波當代議題席捲而至。教育應如何應對挑戰?老師們都準備好接住每個 21 世紀的學生?面對未知,可以確定的是,未來教育需要更多的跨領域、跨時空、跨社會的學習,而跨界的團隊合作協力,讓創新教育實踐者,可以一起共創未來新願景。這是一場全民的論壇,企盼在教育的許願池中,許下對教育的要望,由全民一起創造教育新視界。\n\n新常態的契機,打造全人教育新願景\n這場疫情的衝擊與覺醒,我們在疫情下由受災轉變成受教,這是疫情教我們的事。21 世紀的未來趨勢在教育現場,教育必須用創新力、科技力、品格力承接每個孩子。我們要用當代議題面對當代學生,提供因應趨勢的學習裝備:數位教育、實驗教育系統並導入社會設計。在教育這個許願池中每個人都不能缺席,這是一場全民的論壇,由全民共同參與。誠摯邀請每個創新教育實踐者,珍惜這場疫外契機,一起打造全人教育新願景。\n\n以一束設計的光,改變後疫情時代的教育現場\n疫情的延燒,沒有停滯教學的推進,卻將教育加快數位轉型,在產官學與民間教育團體的協力下綿密的共生教育生態圈,看見台灣對教育的期盼與共同願望:唯有深植教育才能強化國力。\n2022 年國教院教育論壇重磅登場,以一束設計的光,改變後疫情時代的教育現場,期能匯聚跨系統/層級/公/民的實踐智慧與協作力量,在此平臺上充分對話以產生更大的效益。\n\n-----------\n【注意事項】\n論壇座位有限,請及早入場就座\n配合防疫,參與活動請全程配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n主辦單位有權決定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
活動嘉賓[]
發起單位窗口
活動負責人窗口
聯絡方式02-2393-1231
聯絡信箱upport@junyiacademy.org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211180333091005727026
官方網站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211180333091005727026
臉書專頁連結(空)
社創組織連結https://si.taiwan.gov.tw/Home/Org?Fid=405
建立時間20221122171904
最後編輯時間20221123083048
活動序號: 911
活動名稱: 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台灣永續要創新,教育創新是關鍵
活動封面: 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911/8f532224-8b9b-42d3-a14f-0bbbb680f93a.jpg
開始日期: 20221202
結束日期: 20221202
SDGs: ["3","4","17"]
是否收費: (空)
活動地區: 臺北市
活動地點: 線上活動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活動簡介: [{"順位":0,"照片":"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911/c113205d-c584-4d9a-bb91-891bce9f7e6f.jpg","圖說":"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台灣永續要創新,教育創新是關鍵","簡介":"「永續是教育的解方.共創是唯一路徑」 今年以國家教育研究院為主辦論壇單位,邀請公、民教育相關單位、組織、團隊之代表及長期關心教育議題之學者專家、教師、家長、學生、產業、媒體...等等人士共同辦理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邀請到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林崇熙、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等重量級來賓,再度讓官、產、學代表同台對話,以教育永續為主題,探討「創新永續​力」、「持續協作力」和「擴大影響力」,機會難得、精彩內容千萬別錯過!\n\n🔹 基本資訊: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子題二:永續創新-科技教育與新創產業對話|台灣永續要創新,教育創新是關鍵\n\n🔹 時間:2022/12/2(五)13:20 - 15:50\n\n🔹 地點:線上 YouTube 直播\n\n🔹 論壇主辦單位\n\n- 論壇: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n\n- 發起單位:國家教育研究院\n\n- 共辦單位: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推動專案辦公室、財團法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雜學校 ZA SHARE\n\n🔹 子題主責單位\n\n- 子題二:永續創新-科技教育與新創產業對話|台灣永續要創新,教育創新是關鍵\n\n財團法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教育創新合作社)\n\n🔹 議程/與談人:\n\n13:20 - 13:30 開場引言|永續教育創新深化18歲公民權\n\n13:35 - 14:20 子題論壇|企業永續 人才創新\n\n主持人: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劉安婷\n與談人:\nGoogle台灣總經理 林雅芳\n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資深副總經理 何麗梅\n14:25 – 15:30 子題論壇|國家永續 協力創新\n\n主持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呂冠緯\n與談人:\n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林崇熙\n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施克和\n15:35 – 15:50 子題短講|台灣永續 定位創新\n\n主講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呂冠緯\n-----------\n\n【 論壇主題與子題 】\n\n子題一:永續倡議-新課綱議題與聯合國永續議題對話\n\n透過各個議題切角,從理解疫情後的國際永續議題趨勢,到永續產業與未來人才,到少子高齡化的社會學校與地方的永續協作,給予大家一場永續教育的頭腦風暴,更打開 2030臺灣教育願景的各種想像!\n\n子題二:永續創新-科技教育與新創產業對話\n\n打造優質教育生態系,串連產業、地方與中央政府共創共好,開展教育永續與創新的可能想像。從教育創新翻轉社會,到產業創新需求看見未來人才,以及補足學用落差的數位公民,到最後以教育創生的案例,展現新課綱實施的豐富樣貌,更開展 2030 台灣教育願景的想像!\n\n子題三:永續協力-教育政策與產業發展對話\n\n教育是世界永續發展與攸關人類幸福未來的關鍵。教育創新與協作治理是我國近年來整體社會共好與進步的動力。以教育創新、產業轉型、地方創生等概念,提問學習者的圖像為何?如何可能?從實踐案例,一起探究教育/產業/地方/國際跨界協作的進行式與未來式。更理解 2030 臺灣教育願景的想像!\n\n子題四:永續解方-新課綱系統影響力與社會設計對話\n\n「永續需要教育、教育需要設計」的中心理念,希望導入「社會設計」與學校系統互動,進而促成學校教育創新,以及課綱的實踐、演化與再生。以學校治理三大課題:校務行政、課程發展、班級經營,實際分享社會設計應用實務,更清楚 2030 臺灣教育願景的想像!\n\n-----------\n\n【論壇理念】\n\n永續是教育的解方 · 共創是唯一路徑\n教育,是座許願池,帶來希望也創造夢想,在此循環系統中我們看見生生不息的善的推進和\n創新。接續 2021 年度論壇的倡議「多元協力,共創多贏」,國家教育研究院持續接力,走在 108課綱實施的第四年,面對問題,我們接受挑戰與機會、適應與調整、透過理解與對話,持續確立國家教育政策的高度。今年綜整四年來國家指標性的政策未來方針,舉辦 2022 新課綱實施與教育協作論壇「協力同行,永續教育」。深知教育需要協力,教育更需要永續,而永續是教育的解方,共創是唯一路徑。\n\n全民為教育許下幸福願望\n少子化浪潮、氣候變遷的衝擊、國際局勢的瞬息萬變、AI 智能的逆襲,到疫後新常態世界趨勢的重整,一波波當代議題席捲而至。教育應如何應對挑戰?老師們都準備好接住每個 21 世紀的學生?面對未知,可以確定的是,未來教育需要更多的跨領域、跨時空、跨社會的學習,而跨界的團隊合作協力,讓創新教育實踐者,可以一起共創未來新願景。這是一場全民的論壇,企盼在教育的許願池中,許下對教育的要望,由全民一起創造教育新視界。\n\n新常態的契機,打造全人教育新願景\n這場疫情的衝擊與覺醒,我們在疫情下由受災轉變成受教,這是疫情教我們的事。21 世紀的未來趨勢在教育現場,教育必須用創新力、科技力、品格力承接每個孩子。我們要用當代議題面對當代學生,提供因應趨勢的學習裝備:數位教育、實驗教育系統並導入社會設計。在教育這個許願池中每個人都不能缺席,這是一場全民的論壇,由全民共同參與。誠摯邀請每個創新教育實踐者,珍惜這場疫外契機,一起打造全人教育新願景。\n\n以一束設計的光,改變後疫情時代的教育現場\n疫情的延燒,沒有停滯教學的推進,卻將教育加快數位轉型,在產官學與民間教育團體的協力下綿密的共生教育生態圈,看見台灣對教育的期盼與共同願望:唯有深植教育才能強化國力。\n2022 年國教院教育論壇重磅登場,以一束設計的光,改變後疫情時代的教育現場,期能匯聚跨系統/層級/公/民的實踐智慧與協作力量,在此平臺上充分對話以產生更大的效益。\n\n-----------\n【注意事項】\n論壇座位有限,請及早入場就座\n配合防疫,參與活動請全程配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n主辦單位有權決定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
活動嘉賓: []
發起單位: 窗口
活動負責人: 窗口
聯絡方式: 02-2393-1231
聯絡信箱: upport@junyiacademy.org
報名連結: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211180333091005727026
官方網站連結: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211180333091005727026
臉書專頁連結: (空)
社創組織連結: https://si.taiwan.gov.tw/Home/Org?Fid=405
建立時間: 20221122171904
最後編輯時間: 20221123083048

# 看見未來 於 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3

活動識別碼C2_315080000H_502290
活動名稱2022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
描述計畫緣起:我國國土在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之中,四面環海,獨特的是台灣除本島外,周圍有21處離島及64個澎湖列島,在3,561座大小山縱列中,台灣共有268座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國際級的高山,其中最高峰是玉山海拔3,952公尺,全島高山密度傲居世界之冠,其中高山縱谷間之峽谷Canyon地勢壯闊秀麗,其磅礡動人之地質地景又堪稱世界稀有。全島面積超過百分之七十八為山林,森林青翠,林相極豐富,又為世界奇觀之一。再者,台灣面積雖僅占全 球百分之0.025,但是海洋生物種類佔全球10%,陸域的物種數量約佔全球2.5%,生態多樣性,物種密度分布是居世界之首,令人讚嘆的Formosa在世界第一大洋之太平洋之中的一座 海島上,這高山大海如此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環境場域,加上交通便利發展,每年不但能吸引眾 多國外旅客、賞鳥客前來旅遊,也是發展國際面山面海教育訓練中心具絕佳條件。近年來戶外運動風潮逐漸興盛,但在基礎教育是缺乏的學習及準備下,台灣發生山難海 難的比例不減反增,使得面山面教育(T.W.N.Education)的推展及實行更顯得重要;惟如何讓國 內外旅客在享受美景之餘,亦能確保自身安全及落實環境永續,則是刻不容緩之實施方向。 爰此,年復一年不間斷地積極推動各級學校面山面海大會師及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 壇,希冀能透過學識分享及實際操作,培育莘莘學子從小具備親近山海的知識技能及面對廣 大世界之堅毅心志,讓面山面海教育在國內能由下至上、從學校至家庭層層深根,進而落實 面山面海教育推展之廣度及深度,不僅是培育社會之精英強民更是國家永續之基礎。壹、計畫項目一、 活動名稱:2022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二、 活動日期:中華民國111年09月16日起至111年12月30日止。三、活動目的:生長在台灣的子民,仳鄰高山,居處深海上,亙古千萬年來,面山面海。因此,我們應具有高度、有深度、有謙卑態度的國際公民素質。2019年山禁解除後,海域水域及空域,政府 高瞻遠矚看見未來,禁錮等於耗損等待枯竭而已。實際上台灣有獨特的高山大海環境,擁有 相當豐富的生態資源,物種單位面積密度又居世界之冠,人文更是多元族群融合的文化,這 正揭示了面山面海教育的重要性。面對全球環境之災難風險,除應參考國際救援能量整合及風險管理意識之提升,還包括國 內戶外緊急救護能量之建置,主責單位需建置為瞻,各縣市區域應逐步成立 Emergency Service 緊急救援服務與社區服務和各種災難救援與疏散支援,能透過產、官、學合作讓全 民能具備知識、認知與技能。得以應付大自然災變,因此,如何提升政府與民間救難隊員保 險制度之建立和討論策進之方案,如何有效整合及充分運用民力,促進社區互助與訓練,政 府應輔導成立台灣TRA(TaiwanRescueAssociation)實為重要且當然之重要目標。因此論壇的推展,終極目標是讓國人能追求超然卓越,迎接新世紀拓展生活智慧與藝術,國家邁向新 瑞士之國度。 貳、計畫目標: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是一場關注於山海環境、技能知識、身心靈啟發及安全 機制並主倡緊急救難應有主責單位之全方位發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從2011年 起推廣至今,透過舉辦論壇不間斷的努力,廣邀國內外領域專家、學者、政府單位代表及民 眾共同分享對談,從不同觀點進行深度思考與觀念突破,將山海知識普及化並融入生活,提 升各界對潛在風險及自我保護Ask Yourself的意識。歷年舉辦論壇,是一個關注於環境適應、提升技能知識與國民素養(面山學習高度,面海學 習深度,體驗生活的溫度,矜持生命的態度)之傳播。另一,則是安全機制之配套機制之建 置。藉由論壇引進多元素整合,培育上山下海勞動機會與帶動全方位之產、官、學以用發 展,帶給國人新視野新拓展,知往鑒今之論壇主軸:包括第一屆【往山走】、第二屆【我的山 脈。我的家。】、第三屆【登山管理、教育與自律】、第四屆【追求卓越。探索登山生活美 學】、第五屆【山海。我的家】、第六屆【面山面海教育】、第七屆【面山面海教育齊步走。國 家大發展往山海看】。第八屆【面山面海-安全先講究、安全早準備、平安回到家】、第九屆【我的生命價值來自土地倫理與文化根源】、第十屆【人類求生存與大自然原力HumanSurvivalandTheForceofNature】、今年2022年,第十一屆論壇主軸【完美台灣完整呈現】一 步一腳印運籌帷幄,每一步雖艱辛,但一步就有一腳印的改變契機可能。叁、論壇主軸:2022論壇的教育傳播具四大面向,當然山海安全是主軸是首要,反思過去到現在山海 因安全的理由或偏見而無法開放,使社會大眾对山海活動有疑慮及怯步,因此論壇的目的在 深植土地倫理與正確山海活動時之安全觀念及做法。接著第二面向即是保護生態也著實重 要。第三面向文化藝術及第四面向產業創新經濟產脈之營造。我們透過論壇的舉辦,邀約到 文化藝術,產業界的學者專家,針對台灣的山林與海洋在文化方面,產業方面提出各方面的 論述,推動山林海洋的文化藝術及產業創新,使台灣的山海教育更加完善。人人親山林,人 人近海洋,山海安全機制更臻完備。詳細說明如下:一、山海安全著重國內戶外活動安全機制之推廣,諸如專業技能認證及戶外活動装備教學等,藉由論壇宣導,引領專業技能的發展與裝備需要與管道。使安全條件及風險意識的提升以保障生命安全。二、謙敬生態倡議土地倫理、環境教育及文化素養等深耕觀念,使各界重新省思「敬山敬海」的意識,共同守護美麗的山林及大海,留給下一代秀麗壯闊的自然生態與永續。 三、文化藝術 原住民文化的探究與發展是山海教育極為重要的一環,歷年來論壇邀集眾多原民專家學者進 行演講及分享,諸如「重新學習成為山海民族」、「山域安全與原住民揹工之權益維護」、「原住民的生態智慧與山林環境河川保育」等,以多元廣泛的面向重新審視國民基礎教育。四、產業創新營造發展山海事業發展與臺灣文化及產業有著深厚的連結,隨著2020年山林解禁,山海相關產業將迎來轉型,希冀透過國內山海新潛力、產業創新思維等講座,為相關事業開啟永續發展新視野。肆、說帖(主軸活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說帖本會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發展山域、水域之教育 促進面海面山教育訓練機構之設立,傳播生命價值與正確進山親海之觀念和知識及技能,提 昇國人健康的身心靈及了解本身生活的土地倫理並促進國際戶外領域交流為宗旨。2022年三大主要推展事項包括:一、定向越野活動二、個人指位無線電示標(PLB) 三、全身安全簡易吊帶Fullbodywebbing harness。說明如下:一、定向越野活動。簡介:Orienteering「定向越野」運動,是一種由參與活動的人員憑藉著定向地圖及各種定 向導航技術的正確使用,在活動區域內從起點逐一的到訪各個檢查點並完成註記後回到終 點,以全程使用時間最少而且正確到訪各檢查點的紀錄,作為活動競賽的依據。 效益:促進民眾了解文化、在地認同感,達到親子互動及方位認知。 補充說明:(以下定向越野資料來源:澎湖西嶼二崁定向越野活動規劃-作者中華民國定向越 野協會賴韋綸)二、個人指位無線電示標(PLB)。何謂個人遇險指標器(PLB)PLB是遇險無線電信標,可將有關個人的位置資訊直接傳輸到搜索和救援部隊,讓他們知道 所有求救者處於嚴重和迫在眉睫的危險之中。為什麼如此重要?註冊 EPIRB、ELT 或PLB是美國和大多數國家/地區的法律要求。註冊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您的信標被啟動,搜索和救援隊將如何知道您是誰,並且提供的聯繫人可能能夠提供有關您的 特定旅行計劃的資訊。在沒有信息的情況下,搜索和救援行動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開始。三、全身安全簡易吊帶Fullbodywebbing harness:市面常見制式全身式或半身式吊帶,取得價格高且重量較重不易攜帶,因個人自救確保應著重輕便、取得方便、價位低,安全性質高,所以推廣全身式簡易吊帶,普及於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及山林工作者。當Fullbodywebbingharness全身安全吊帶你進行有繩索確保安全的攀岩、上登、下降、高繞危險地形通過及需要吊掛在安全吊帶上時,增加安全確保及舒適度至關重要。尺寸對照建議表身高及體重 扁帶上下半身尺寸長度建議150~16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30CM,下半身約330CM160~17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50CM,下半身約350CM170~18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70CM,下半身約370CM伍、特別說明的是原住民文化的探究與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根本一環《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救難機制論壇)》2013-2021,第2~10屆,原住民相關論文或文章及歌詞和儀式等。1.一好 二、2014年第2屆《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全蔣清,〈布農族和台灣山難救援〉2.Jim Duff,〈揹工安全〉3.亞榮隆•撒可努,〈飛鼠大學課程分享〉4.史添發,〈獵人與我〉5.馬躍.比吼,〈話談原住民〉三、2015年第3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6.張雅慈、史添發,〈南二段及全國步道管理-以玉山為例、揹工角色〉7.邦卡兒.海放南,〈原住民登山挑戰與發展〉8.全蔣清、方良吉,〈高山揹工發展與挑戰〉9.田金城、亞榮隆.撒可努、卡法司.達紀斯島嵐,〈部落文化與台灣登山發展〉 四、2016年第4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洪天送,〈原住民起源與琉璃珠〉 2.打琥,〈淺談布農族的生活禁忌〉3.邦卡兒.海放南,〈玉山國家公園與布農族〉 4.全蔣清,〈布農卡里布灣登山社發 展經驗與挑戰〉 5.史添發,〈獵人文化與時代的衝擊〉 6.內本鹿文化工作室,〈重返 內本鹿〉紀錄片欣賞討論 7.馬男,〈台東布農族登山發展經驗與挑戰〉8. Ramesh Raj Simkhada,〈尼泊爾經驗分享:嚮導養成與揹工勞顧關係〉9.乜寇.索克魯曼,〈綜合座談:獵人文化、嚮導養成、規範管理、策略聯盟〉10.高俊宏,〈神鬼獵人與原住民〉五、2017年第5屆《面山面海教育與救難機制論壇》1.Jim Duff,〈山域安全與原住民揹工〉 2.許傳盛,〈重新學習成為山海民族〉3.邦卡兒.海放南,〈原住民神話傳說與故事〉六、2018年第6屆《面山面海教育與救難機制論壇》1. 邦卡兒.海放男,〈原住民的生態智慧與山林環境河川保育〉 七、2020年第九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 史添發 , 2. 史添發 獵人的成長教育 3. 全慈豪(NieqoSoqluman)-人與山的距離 4.布農族詩人沙力浪(SalizanTakisvilainan)- 用頭袋背起一座座山 5.黃雅憶(panay)布農族的女人與山的關係. 6.劉曼儀 山裡 有Bunun,以部落為師-內本鹿pasnanavan山林教育推動經驗之分享 7.乜寇.索克魯曼-東谷沙飛傳奇 8. 山裡有Bunun,以部落為師 -內本鹿pasnanavan山林教育推 動經驗之分享八、2021年第十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 乜寇NeqouMalas台灣生態與原住民2. 卜窘 人權與法治教育課程-獵人議題與部落返鄉認同: a.卡那卡那富族祈福福儀式及布農族報戰功b. 祭儀儀式步驟與典故 陸、特聘國外專業講師: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International Cospas-Sarsat)在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 民航組織(ICAO)股、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MSO)..等國際組織推 動下建立全球海上預險及安全系統GMDSS,搜救通信中一環,提供陸(PLB)、海(EPIRB)、空(ELT)災難之國際級衛星定位搜救系統,是陸海空搜救最後一道防線,不能以 商用行動通信完全替代的,這是正確觀念必須反正。再者山區廣設基地台,這是追逐20年 前的需求,現今未來衛星快速發展及環保意識高升,起碼的判斷力不能再因懶惰而誤判, 釀成的後果是災難。因此,特聘專家來台交流溝通。Biography - Jim KingJim King is Vice President of Ovik Inc., a consulting engineering firm in Ottawa, Canada. He is part of a team developing and tes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satellite systemfor search and rescue, known as MEOSAR. He has over 40years experience on various satellite systems, including those used for Search and Rescue, for maritime vessel tracking and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avigation and Internet services.In his previous jobs, Mr. King was the Director of Maj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s at CRC Canada, where he managed a number of satellite projects for the Canadian Space Agency, he had worked in London for 10 years in the Cospas-Sarsat Secretariat, and before that had worked on military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the Canadian Department of NationalDefence. In 1979 he started workingon designing, building and testing abrand new satellite systemfor search and rescue, called Cospas-Sarsat, and has now worked on it for over 40 years, initially developing the LEOSAR, then GEOSAR and now MEOSAR system. He has given several seminars and training courses and wrote chapters about Cospas-Sarsat in some books and magazines.Mr. Kinghasa Bachelor and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was a Canadian delegate atinternational meetings of Cospas-Sarsat,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and the United Nations. He also obtained an aircraft private pilot's licence and was an Astronaut candidate in the 1980s.JimKing是加拿大渥太華OvikInc.的顧問。他參與開發和測試下一代用於搜索和救援的衛星系統,即MEOSAR。他在用於搜索和救援、海事和資產跟踪以及寬帶衛星通信的衛星系統方面擁有30多年的經驗。King先生曾擔任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CRC) 的主要衛星通信項目主任,在此之前曾在英國倫敦的Inmarsat工作了10年。在他職業生涯的早期,Jim曾在加拿大國防部從事軍事導航和通信系統工作,並在1980年代在CRC 設計、建造和測試用於搜索和救援的新衛星系統,稱為Cospas-Sarsat。30多年來,他參加了100多次國際Cospas-Sarsat會議,並主持了其中幾次。他為這些會議撰寫並提交了200 多篇論文,舉辦了多次關於Cospas-Sarsat和MEOSAR的研討會和培訓課程,還撰寫了許多關於其他衛星系統的論文。King先生擁有工程學士學位(1971年,薩斯克大學)和工程碩士學位(1986年,渥太華大學),專攻衛星通信,並擁有飛機私人飛行員執照。他是安大略省專業工程師協會(PEO)和 安大略省專業工程師協會(OSPE)的成員,並且是Cospas-Sarsat、歐洲航天局和聯合國國際會議的加拿大代表。柒、指導單位:海洋委員會、內政部營建署、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縣政府、臺東縣政府、花蓮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澎湖縣政府教育處、基隆市政府教育處、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原住民族委員會。(消防署、文化部、立法院、教育部、等邀約中)。捌、主辦單位: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屏東縣政府、基隆市政府教育處、國立臺東大學、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澎湖縣風櫃國民小學、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高雄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嘉義縣政府教育局(邀約中)、花蓮縣政府教育處(研議中)。玖、協辦單位:國立金門農工職校、金門縣政府消防局、基隆市政府消防局、臺北市政府體育局、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雪霸公園管理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屏東林區管理處、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茂林區公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交通部航港局、消防署等邀約中)。拾、補助單位: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教育部體育署、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內政部營建署、台東林區管理處、海洋委員會、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觀光局、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委員會、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外交部、文化部等邀約中)
參與者經常從事登山活動之各界人士經常從事水域活動之各界人士各界社會人士大專院校師長學生大專高中社團高中高職師長學生
地點澎湖遊客中心、金門國家公園、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國立體育大學、南投水里工商職校、臺北市消防訓練中心、體育署、臺東大學 、基隆市消防局、花蓮玉里、東華大學、茂林國家風景區
地址澎湖縣馬公市、金門縣金寧鄉、屏東縣恆春鎮、桃園市龜山區、南投縣水里鄉、臺北市內湖區、臺北市中山區、臺東市大學路二段、基隆市安樂區、高雄市茂林區
Region臺北市
Town中山區
電話886-953547199
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
開始時間2022-09-16T08:00:00+08:00
結束時間2022-11-27T16:00:00+08:00
Cycle(空)
Noncycle(空)
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view/twn2022
圖1(空)
圖1描述(空)
圖2(空)
圖2描述(空)
圖3(空)
圖3描述(空)
經度座標119.606864
緯度座標23.556017
類別109
類別209
地圖(空)
旅遊資訊參考活動(報名)網址
停車資訊參考活動(報名)網址
收費不收費
備註拾肆、報名注意事項:於報名表及網路資訊註明下列事項:1. 請各參與人員自行依需要投保旅遊平安險。2. 本活動無報名費,報名後如因故未能參與,亦無退款事宜。3. 所填報名參加本活動之個人資料,僅供本活動相關用途使用。4. 報名者本人同意所提個人資料作為大會活動使用。拾伍、活動保險:本活動全程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請各參與人員自行依需要投保人身險)保險範圍含本論壇活動所有場地及參與人員1. 每一個人身體傷亡:NT*3,000,000元2. 每一意外事故傷亡:NT15,000,000元3. 每一意外財物損失:NT*2,000,000元拾陸、防疫措施:1.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規範辦理。2.落實防疫安全措施。3.控管參與人數。4.隨時掌握疫情發展。5.視疫情狀況某些場次可能取消或延期舉辦。
活動識別碼: C2_315080000H_502290
活動名稱: 2022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
描述: 計畫緣起:我國國土在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之中,四面環海,獨特的是台灣除本島外,周圍有21處離島及64個澎湖列島,在3,561座大小山縱列中,台灣共有268座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國際級的高山,其中最高峰是玉山海拔3,952公尺,全島高山密度傲居世界之冠,其中高山縱谷間之峽谷Canyon地勢壯闊秀麗,其磅礡動人之地質地景又堪稱世界稀有。全島面積超過百分之七十八為山林,森林青翠,林相極豐富,又為世界奇觀之一。再者,台灣面積雖僅占全 球百分之0.025,但是海洋生物種類佔全球10%,陸域的物種數量約佔全球2.5%,生態多樣性,物種密度分布是居世界之首,令人讚嘆的Formosa在世界第一大洋之太平洋之中的一座 海島上,這高山大海如此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環境場域,加上交通便利發展,每年不但能吸引眾 多國外旅客、賞鳥客前來旅遊,也是發展國際面山面海教育訓練中心具絕佳條件。近年來戶外運動風潮逐漸興盛,但在基礎教育是缺乏的學習及準備下,台灣發生山難海 難的比例不減反增,使得面山面教育(T.W.N.Education)的推展及實行更顯得重要;惟如何讓國 內外旅客在享受美景之餘,亦能確保自身安全及落實環境永續,則是刻不容緩之實施方向。 爰此,年復一年不間斷地積極推動各級學校面山面海大會師及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 壇,希冀能透過學識分享及實際操作,培育莘莘學子從小具備親近山海的知識技能及面對廣 大世界之堅毅心志,讓面山面海教育在國內能由下至上、從學校至家庭層層深根,進而落實 面山面海教育推展之廣度及深度,不僅是培育社會之精英強民更是國家永續之基礎。壹、計畫項目一、 活動名稱:2022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二、 活動日期:中華民國111年09月16日起至111年12月30日止。三、活動目的:生長在台灣的子民,仳鄰高山,居處深海上,亙古千萬年來,面山面海。因此,我們應具有高度、有深度、有謙卑態度的國際公民素質。2019年山禁解除後,海域水域及空域,政府 高瞻遠矚看見未來,禁錮等於耗損等待枯竭而已。實際上台灣有獨特的高山大海環境,擁有 相當豐富的生態資源,物種單位面積密度又居世界之冠,人文更是多元族群融合的文化,這 正揭示了面山面海教育的重要性。面對全球環境之災難風險,除應參考國際救援能量整合及風險管理意識之提升,還包括國 內戶外緊急救護能量之建置,主責單位需建置為瞻,各縣市區域應逐步成立 Emergency Service 緊急救援服務與社區服務和各種災難救援與疏散支援,能透過產、官、學合作讓全 民能具備知識、認知與技能。得以應付大自然災變,因此,如何提升政府與民間救難隊員保 險制度之建立和討論策進之方案,如何有效整合及充分運用民力,促進社區互助與訓練,政 府應輔導成立台灣TRA(TaiwanRescueAssociation)實為重要且當然之重要目標。因此論壇的推展,終極目標是讓國人能追求超然卓越,迎接新世紀拓展生活智慧與藝術,國家邁向新 瑞士之國度。 貳、計畫目標: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論壇是一場關注於山海環境、技能知識、身心靈啟發及安全 機制並主倡緊急救難應有主責單位之全方位發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從2011年 起推廣至今,透過舉辦論壇不間斷的努力,廣邀國內外領域專家、學者、政府單位代表及民 眾共同分享對談,從不同觀點進行深度思考與觀念突破,將山海知識普及化並融入生活,提 升各界對潛在風險及自我保護Ask Yourself的意識。歷年舉辦論壇,是一個關注於環境適應、提升技能知識與國民素養(面山學習高度,面海學 習深度,體驗生活的溫度,矜持生命的態度)之傳播。另一,則是安全機制之配套機制之建 置。藉由論壇引進多元素整合,培育上山下海勞動機會與帶動全方位之產、官、學以用發 展,帶給國人新視野新拓展,知往鑒今之論壇主軸:包括第一屆【往山走】、第二屆【我的山 脈。我的家。】、第三屆【登山管理、教育與自律】、第四屆【追求卓越。探索登山生活美 學】、第五屆【山海。我的家】、第六屆【面山面海教育】、第七屆【面山面海教育齊步走。國 家大發展往山海看】。第八屆【面山面海-安全先講究、安全早準備、平安回到家】、第九屆【我的生命價值來自土地倫理與文化根源】、第十屆【人類求生存與大自然原力HumanSurvivalandTheForceofNature】、今年2022年,第十一屆論壇主軸【完美台灣完整呈現】一 步一腳印運籌帷幄,每一步雖艱辛,但一步就有一腳印的改變契機可能。叁、論壇主軸:2022論壇的教育傳播具四大面向,當然山海安全是主軸是首要,反思過去到現在山海 因安全的理由或偏見而無法開放,使社會大眾对山海活動有疑慮及怯步,因此論壇的目的在 深植土地倫理與正確山海活動時之安全觀念及做法。接著第二面向即是保護生態也著實重 要。第三面向文化藝術及第四面向產業創新經濟產脈之營造。我們透過論壇的舉辦,邀約到 文化藝術,產業界的學者專家,針對台灣的山林與海洋在文化方面,產業方面提出各方面的 論述,推動山林海洋的文化藝術及產業創新,使台灣的山海教育更加完善。人人親山林,人 人近海洋,山海安全機制更臻完備。詳細說明如下:一、山海安全著重國內戶外活動安全機制之推廣,諸如專業技能認證及戶外活動装備教學等,藉由論壇宣導,引領專業技能的發展與裝備需要與管道。使安全條件及風險意識的提升以保障生命安全。二、謙敬生態倡議土地倫理、環境教育及文化素養等深耕觀念,使各界重新省思「敬山敬海」的意識,共同守護美麗的山林及大海,留給下一代秀麗壯闊的自然生態與永續。 三、文化藝術 原住民文化的探究與發展是山海教育極為重要的一環,歷年來論壇邀集眾多原民專家學者進 行演講及分享,諸如「重新學習成為山海民族」、「山域安全與原住民揹工之權益維護」、「原住民的生態智慧與山林環境河川保育」等,以多元廣泛的面向重新審視國民基礎教育。四、產業創新營造發展山海事業發展與臺灣文化及產業有著深厚的連結,隨著2020年山林解禁,山海相關產業將迎來轉型,希冀透過國內山海新潛力、產業創新思維等講座,為相關事業開啟永續發展新視野。肆、說帖(主軸活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說帖本會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發展山域、水域之教育 促進面海面山教育訓練機構之設立,傳播生命價值與正確進山親海之觀念和知識及技能,提 昇國人健康的身心靈及了解本身生活的土地倫理並促進國際戶外領域交流為宗旨。2022年三大主要推展事項包括:一、定向越野活動二、個人指位無線電示標(PLB) 三、全身安全簡易吊帶Fullbodywebbing harness。說明如下:一、定向越野活動。簡介:Orienteering「定向越野」運動,是一種由參與活動的人員憑藉著定向地圖及各種定 向導航技術的正確使用,在活動區域內從起點逐一的到訪各個檢查點並完成註記後回到終 點,以全程使用時間最少而且正確到訪各檢查點的紀錄,作為活動競賽的依據。 效益:促進民眾了解文化、在地認同感,達到親子互動及方位認知。 補充說明:(以下定向越野資料來源:澎湖西嶼二崁定向越野活動規劃-作者中華民國定向越 野協會賴韋綸)二、個人指位無線電示標(PLB)。何謂個人遇險指標器(PLB)PLB是遇險無線電信標,可將有關個人的位置資訊直接傳輸到搜索和救援部隊,讓他們知道 所有求救者處於嚴重和迫在眉睫的危險之中。為什麼如此重要?註冊 EPIRB、ELT 或PLB是美國和大多數國家/地區的法律要求。註冊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您的信標被啟動,搜索和救援隊將如何知道您是誰,並且提供的聯繫人可能能夠提供有關您的 特定旅行計劃的資訊。在沒有信息的情況下,搜索和救援行動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開始。三、全身安全簡易吊帶Fullbodywebbing harness:市面常見制式全身式或半身式吊帶,取得價格高且重量較重不易攜帶,因個人自救確保應著重輕便、取得方便、價位低,安全性質高,所以推廣全身式簡易吊帶,普及於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及山林工作者。當Fullbodywebbingharness全身安全吊帶你進行有繩索確保安全的攀岩、上登、下降、高繞危險地形通過及需要吊掛在安全吊帶上時,增加安全確保及舒適度至關重要。尺寸對照建議表身高及體重 扁帶上下半身尺寸長度建議150~16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30CM,下半身約330CM160~17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50CM,下半身約350CM170~180CM/正常體重 上半身約270CM,下半身約370CM伍、特別說明的是原住民文化的探究與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根本一環《面山面海教育與安全機制(救難機制論壇)》2013-2021,第2~10屆,原住民相關論文或文章及歌詞和儀式等。1.一好 二、2014年第2屆《全國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全蔣清,〈布農族和台灣山難救援〉2.Jim Duff,〈揹工安全〉3.亞榮隆•撒可努,〈飛鼠大學課程分享〉4.史添發,〈獵人與我〉5.馬躍.比吼,〈話談原住民〉三、2015年第3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6.張雅慈、史添發,〈南二段及全國步道管理-以玉山為例、揹工角色〉7.邦卡兒.海放南,〈原住民登山挑戰與發展〉8.全蔣清、方良吉,〈高山揹工發展與挑戰〉9.田金城、亞榮隆.撒可努、卡法司.達紀斯島嵐,〈部落文化與台灣登山發展〉 四、2016年第4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洪天送,〈原住民起源與琉璃珠〉 2.打琥,〈淺談布農族的生活禁忌〉3.邦卡兒.海放南,〈玉山國家公園與布農族〉 4.全蔣清,〈布農卡里布灣登山社發 展經驗與挑戰〉 5.史添發,〈獵人文化與時代的衝擊〉 6.內本鹿文化工作室,〈重返 內本鹿〉紀錄片欣賞討論 7.馬男,〈台東布農族登山發展經驗與挑戰〉8. Ramesh Raj Simkhada,〈尼泊爾經驗分享:嚮導養成與揹工勞顧關係〉9.乜寇.索克魯曼,〈綜合座談:獵人文化、嚮導養成、規範管理、策略聯盟〉10.高俊宏,〈神鬼獵人與原住民〉五、2017年第5屆《面山面海教育與救難機制論壇》1.Jim Duff,〈山域安全與原住民揹工〉 2.許傳盛,〈重新學習成為山海民族〉3.邦卡兒.海放南,〈原住民神話傳說與故事〉六、2018年第6屆《面山面海教育與救難機制論壇》1. 邦卡兒.海放男,〈原住民的生態智慧與山林環境河川保育〉 七、2020年第九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 史添發 , 2. 史添發 獵人的成長教育 3. 全慈豪(NieqoSoqluman)-人與山的距離 4.布農族詩人沙力浪(SalizanTakisvilainan)- 用頭袋背起一座座山 5.黃雅憶(panay)布農族的女人與山的關係. 6.劉曼儀 山裡 有Bunun,以部落為師-內本鹿pasnanavan山林教育推動經驗之分享 7.乜寇.索克魯曼-東谷沙飛傳奇 8. 山裡有Bunun,以部落為師 -內本鹿pasnanavan山林教育推 動經驗之分享八、2021年第十屆《面山教育與救難機制國際論壇》1. 乜寇NeqouMalas台灣生態與原住民2. 卜窘 人權與法治教育課程-獵人議題與部落返鄉認同: a.卡那卡那富族祈福福儀式及布農族報戰功b. 祭儀儀式步驟與典故 陸、特聘國外專業講師:國際衛星輔助搜救組織(International Cospas-Sarsat)在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 民航組織(ICAO)股、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MSO)..等國際組織推 動下建立全球海上預險及安全系統GMDSS,搜救通信中一環,提供陸(PLB)、海(EPIRB)、空(ELT)災難之國際級衛星定位搜救系統,是陸海空搜救最後一道防線,不能以 商用行動通信完全替代的,這是正確觀念必須反正。再者山區廣設基地台,這是追逐20年 前的需求,現今未來衛星快速發展及環保意識高升,起碼的判斷力不能再因懶惰而誤判, 釀成的後果是災難。因此,特聘專家來台交流溝通。Biography - Jim KingJim King is Vice President of Ovik Inc., a consulting engineering firm in Ottawa, Canada. He is part of a team developing and tes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satellite systemfor search and rescue, known as MEOSAR. He has over 40years experience on various satellite systems, including those used for Search and Rescue, for maritime vessel tracking and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navigation and Internet services.In his previous jobs, Mr. King was the Director of Maj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s at CRC Canada, where he managed a number of satellite projects for the Canadian Space Agency, he had worked in London for 10 years in the Cospas-Sarsat Secretariat, and before that had worked on military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the Canadian Department of NationalDefence. In 1979 he started workingon designing, building and testing abrand new satellite systemfor search and rescue, called Cospas-Sarsat, and has now worked on it for over 40 years, initially developing the LEOSAR, then GEOSAR and now MEOSAR system. He has given several seminars and training courses and wrote chapters about Cospas-Sarsat in some books and magazines.Mr. Kinghasa Bachelor and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was a Canadian delegate atinternational meetings of Cospas-Sarsat,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and the United Nations. He also obtained an aircraft private pilot's licence and was an Astronaut candidate in the 1980s.JimKing是加拿大渥太華OvikInc.的顧問。他參與開發和測試下一代用於搜索和救援的衛星系統,即MEOSAR。他在用於搜索和救援、海事和資產跟踪以及寬帶衛星通信的衛星系統方面擁有30多年的經驗。King先生曾擔任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CRC) 的主要衛星通信項目主任,在此之前曾在英國倫敦的Inmarsat工作了10年。在他職業生涯的早期,Jim曾在加拿大國防部從事軍事導航和通信系統工作,並在1980年代在CRC 設計、建造和測試用於搜索和救援的新衛星系統,稱為Cospas-Sarsat。30多年來,他參加了100多次國際Cospas-Sarsat會議,並主持了其中幾次。他為這些會議撰寫並提交了200 多篇論文,舉辦了多次關於Cospas-Sarsat和MEOSAR的研討會和培訓課程,還撰寫了許多關於其他衛星系統的論文。King先生擁有工程學士學位(1971年,薩斯克大學)和工程碩士學位(1986年,渥太華大學),專攻衛星通信,並擁有飛機私人飛行員執照。他是安大略省專業工程師協會(PEO)和 安大略省專業工程師協會(OSPE)的成員,並且是Cospas-Sarsat、歐洲航天局和聯合國國際會議的加拿大代表。柒、指導單位:海洋委員會、內政部營建署、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縣政府、臺東縣政府、花蓮縣政府、交通部觀光局、澎湖縣政府教育處、基隆市政府教育處、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原住民族委員會。(消防署、文化部、立法院、教育部、等邀約中)。捌、主辦單位: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屏東縣政府、基隆市政府教育處、國立臺東大學、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國立東華大學、澎湖縣風櫃國民小學、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高雄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嘉義縣政府教育局(邀約中)、花蓮縣政府教育處(研議中)。玖、協辦單位:國立金門農工職校、金門縣政府消防局、基隆市政府消防局、臺北市政府體育局、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雪霸公園管理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屏東林區管理處、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茂林區公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交通部航港局、消防署等邀約中)。拾、補助單位: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教育部體育署、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內政部營建署、台東林區管理處、海洋委員會、臺北市政府體育局、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觀光局、臺東縣政府、原住民族委員會、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外交部、文化部等邀約中)
參與者: 經常從事登山活動之各界人士經常從事水域活動之各界人士各界社會人士大專院校師長學生大專高中社團高中高職師長學生
地點: 澎湖遊客中心、金門國家公園、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國立體育大學、南投水里工商職校、臺北市消防訓練中心、體育署、臺東大學 、基隆市消防局、花蓮玉里、東華大學、茂林國家風景區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金門縣金寧鄉、屏東縣恆春鎮、桃園市龜山區、南投縣水里鄉、臺北市內湖區、臺北市中山區、臺東市大學路二段、基隆市安樂區、高雄市茂林區
Region: 臺北市
Town: 中山區
電話: 886-953547199
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
開始時間: 2022-09-16T08:00:00+08:00
結束時間: 2022-11-27T16:00:00+08:00
Cycle: (空)
Noncycle: (空)
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view/twn2022
圖1: (空)
圖1描述: (空)
圖2: (空)
圖2描述: (空)
圖3: (空)
圖3描述: (空)
經度座標: 119.606864
緯度座標: 23.556017
類別1: 09
類別2: 09
地圖: (空)
旅遊資訊: 參考活動(報名)網址
停車資訊: 參考活動(報名)網址
收費: 不收費
備註: 拾肆、報名注意事項:於報名表及網路資訊註明下列事項:1. 請各參與人員自行依需要投保旅遊平安險。2. 本活動無報名費,報名後如因故未能參與,亦無退款事宜。3. 所填報名參加本活動之個人資料,僅供本活動相關用途使用。4. 報名者本人同意所提個人資料作為大會活動使用。拾伍、活動保險:本活動全程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請各參與人員自行依需要投保人身險)保險範圍含本論壇活動所有場地及參與人員1. 每一個人身體傷亡:NT*3,000,000元2. 每一意外事故傷亡:NT15,000,000元3. 每一意外財物損失:NT*2,000,000元拾陸、防疫措施:1.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規範辦理。2.落實防疫安全措施。3.控管參與人數。4.隨時掌握疫情發展。5.視疫情狀況某些場次可能取消或延期舉辦。

# 看見未來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4

識別碼C1_376600000A_000024
名稱嘉義市立博物館
區域(空)
簡述位於嘉義製材所旁的嘉義市立博物館成立於2004年,設立時是嘉義地區唯一一座具規模的綜合型多功能博物館,展示內容以嘉義的地質及化石等自然景觀為主題。2018年閉館進行展示更新,重新定位為嘉義市的「城市博物館」,以「嘉義人關心嘉義事,異鄉人探索嘉義市」的新宗旨,展示嘉義市文化特色、市民歷史與生活記憶,自許成為一座屬於城市與市民的博物館。 重新自我定為「城市博物館」的嘉義市立博物館,以全新的空間與內容,讓觀眾重新看待嘉義這座城市,在一樓設有「探索嘉園」兒童廳,讓兒童從遊戲中體驗城市歷史;二樓則是「展望諸羅」常設展,透過展覽,看見嘉義、看見歷史、看見未來、看見自己;三樓則是「建築上搬戲—來聽廟尪仔講古」交趾陶館,以館中館形式呈現嘉義特色工藝交趾陶。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至17:00
描述完整呈現極具深度的嘉義巿位於文化中心園區的市立博物館,負責相關文物的蒐藏、研究、展示與教育。在固定展示方面,規劃有地質廳、化石廳與陳澄波紀念室。而特別展示空間三處,不定期換檔展出,另設置交趾陶工坊與研習教室,以符需求。嘉義市立博物館以在地的「地質、化石、美術」為主軸,探索嘉義位於北回歸線的科學定義與飄移變化,以及介紹相關山脈與地震;美術廳設有前輩畫家陳澄波紀念區,並策畫當代藝術主題;化石廳主要展示嘉義出土的海生及陸生生物化石。.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00~17:00
電話886-5-2780303
地址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1號
郵政區碼(Zipcode)600
Region嘉義市
Town東區
旅遊資訊(空)
開放時間星期日 09:00~17:00;星期一 公休;星期二 09:00~17:00;星期三 09:00~17:00;星期四 09:00~17:00;星期五 09:00~17:00;星期六 09:00~17:00
圖一https://travel.chiayi.gov.tw/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Big/4eb6ceeb11236fe34843a2db65da91c7.jpg
圖一描述博物館 (遠景照)
圖二https://travel.chiayi.gov.tw/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Big/006a29f08236ecc9083eff60c422d1da.jpg
圖二描述近景(側)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600000A
經度座標120.45152
緯度座標23.48699
原分類(空)
分類101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2-07-19T14:00:31+08:00
識別碼: C1_376600000A_000024
名稱: 嘉義市立博物館
區域: (空)
簡述: 位於嘉義製材所旁的嘉義市立博物館成立於2004年,設立時是嘉義地區唯一一座具規模的綜合型多功能博物館,展示內容以嘉義的地質及化石等自然景觀為主題。2018年閉館進行展示更新,重新定位為嘉義市的「城市博物館」,以「嘉義人關心嘉義事,異鄉人探索嘉義市」的新宗旨,展示嘉義市文化特色、市民歷史與生活記憶,自許成為一座屬於城市與市民的博物館。 重新自我定為「城市博物館」的嘉義市立博物館,以全新的空間與內容,讓觀眾重新看待嘉義這座城市,在一樓設有「探索嘉園」兒童廳,讓兒童從遊戲中體驗城市歷史;二樓則是「展望諸羅」常設展,透過展覽,看見嘉義、看見歷史、看見未來、看見自己;三樓則是「建築上搬戲—來聽廟尪仔講古」交趾陶館,以館中館形式呈現嘉義特色工藝交趾陶。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至17:00
描述: 完整呈現極具深度的嘉義巿位於文化中心園區的市立博物館,負責相關文物的蒐藏、研究、展示與教育。在固定展示方面,規劃有地質廳、化石廳與陳澄波紀念室。而特別展示空間三處,不定期換檔展出,另設置交趾陶工坊與研習教室,以符需求。嘉義市立博物館以在地的「地質、化石、美術」為主軸,探索嘉義位於北回歸線的科學定義與飄移變化,以及介紹相關山脈與地震;美術廳設有前輩畫家陳澄波紀念區,並策畫當代藝術主題;化石廳主要展示嘉義出土的海生及陸生生物化石。.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00~17:00
電話: 886-5-2780303
地址: 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1號
郵政區碼(Zipcode): 600
Region: 嘉義市
Town: 東區
旅遊資訊: (空)
開放時間: 星期日 09:00~17:00;星期一 公休;星期二 09:00~17:00;星期三 09:00~17:00;星期四 09:00~17:00;星期五 09:00~17:00;星期六 09:00~17:00
圖一: https://travel.chiayi.gov.tw/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Big/4eb6ceeb11236fe34843a2db65da91c7.jpg
圖一描述: 博物館 (遠景照)
圖二: https://travel.chiayi.gov.tw/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Big/006a29f08236ecc9083eff60c422d1da.jpg
圖二描述: 近景(側)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600000A
經度座標: 120.45152
緯度座標: 23.48699
原分類: (空)
分類1: 01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2-07-19T14:00:31+08:00

# 看見未來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5

執行單位檨林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臺南市西港區檨林里27-1 號
類別名稱編織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南市
內容

藺草曾經深入臺灣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草帽、草蓆乃至於端午節的粽子上、秋天肥美的螃蟹上、宗教祭祀活動的金紙上,都是日常使用藺草的痕跡,隨著時代變遷、科技發展,藺草工業開始沒落,臺南市西港區檨林地區保有全臺唯一一家機械生產藺草草蓆工廠,如何運用傳統的素材,同時讓藺草草蓆工廠得以生存,並使創意深入生活空間、增加運用的可能性及提升價值,是檨林社區現正努力的目標。

 

【創意藺草商品打造社區特色】

 

檨林曾是臺灣藺草重鎮,藺草草蓆在民國50至60年代是全盛時期,在50多年前,負責人莊振章的父親和親戚合資成立這間位於檨林社區的製蓆工廠,半個世紀過去後,由於傳統製草蓆產業逐漸沒落,如今茂興製蓆廠也成為全臺僅存的製蓆工廠。

 

藺草草蓆,具有透氣及吸溼排汗的功能,很適合在夏天使用,但檨林的藺草蓆銷售主要依靠傳統通路,利潤十分微薄,但社區成員們認為藺草草蓆是西港區相當重要的產業,非常適合發展成地方特色產業,因此近兩三年來,社區發展協會以藺草蓆做出手提袋、背包、名片夾等工藝品,端午節的粽子也恢復以藺草來綁,都獲得很好的迴響。

 

為了不使藺草這項工藝消失,檨林地區的民眾在設計師的專業協助,與社區內唯一的製蓆工廠「茂興製蓆廠」合作,由製蓆廠提供原料,以節能減碳的健康生活為主軸,製作獨特設計的藺草蓆商品,透過教學培育社區人才,將生活文化與產業接軌,讓藺草蓆的傳統工藝,深入社區產業,再創社區生活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檨林社區的藺草包受到矚目後,「全臺唯一藺草工廠」也引起民眾興趣,充滿歷史痕跡的廠房及機器激發年輕世代好奇心,甚至有臺北的民眾打電話前來詢問,讓社區居民和草蓆工廠負責人莊振章看見未來的發展商機,希望製造兼經營觀光服務,將檨林社區從傳統農村轉型為觀光休閒產業,讓藺草蓆這項傳統工業得以延續下去。

 

【藺草工坊成就社區媽媽事業第二春】

 

檨林社區藺草編作品推出三年,漸漸獲得肯定,社區內首次對外開放的課程,立刻就有外地的年輕學子前來參與,希望透過實作課程教育強化商品設計與包裝,提升商品藝術質感,2015年底也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鼓勵下,獲得區公所補助成立藺草工坊,現在社區的媽媽們,在多年學習下已有能力自行設計多款的藺草文創商品,成就事業第二春,也讓西港藺草編產業更穩定發展。

 

未來檨林地區製作的創意藺草包也將結合鄰近西港區及鄰近地區生產的麻油,包裝成為獨一無二的商品,共同推廣在地產業,開創西港地區的觀光新契機。

 

【藺草環保餐墊美觀又實用】

 

看見檨林藺草計畫是希望以健康又環保的生活態度為出發點,發展出代表社區特色的創意商品,但以藺草蓆為原料製作其實相當費工,使用特殊針車,製作一個作品都需要半天以上,有些較複雜的樣式更需要一天時間才得以完成,設計師以天然的皮革搭配藺草蓆,設計出古樸的風格,在與社區居民的實際製作的過程中,共同討論與修改,堅持皮革與藺草蓆搭配的美感與手感質地,終於完成結合在地胡麻油與自製竹筷的餐具墊,具有一物兩用的實用價值。

 

【天然藺草香的野餐樂趣】

 

社區工藝的本質是人與土地、人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態度與風格,而設計的本質源自於對在地的認同感,同樣以異材質結合為概念的野餐墊,就是社區居民與設計師本著對人、生活與土地的認同而發想,以廢棄的腳踏車輪胎內胎與藺草結合,主題上充份展現對於天然與環保的意涵,並搭上近幾年臺灣人熱愛野餐活動的風潮,設計出適合朋友聚會、家庭出遊或個人時光都適用的野餐墊。

 

不僅如此,野餐墊還是可以隨身肩背的提袋,讓戶外野餐活動更加便利,而藺草經過日曬之後的天然香氣,可以驅蟲防蚊,夏天坐在草蓆上更涼爽舒適,藺草蓆製作的野餐墊成為戶外活動的最佳選擇,也深受前來西港遊玩的旅客喜愛。

 

(104年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87.html
執行單位: 檨林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 臺南市西港區檨林里27-1 號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南市
內容:

藺草曾經深入臺灣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草帽、草蓆乃至於端午節的粽子上、秋天肥美的螃蟹上、宗教祭祀活動的金紙上,都是日常使用藺草的痕跡,隨著時代變遷、科技發展,藺草工業開始沒落,臺南市西港區檨林地區保有全臺唯一一家機械生產藺草草蓆工廠,如何運用傳統的素材,同時讓藺草草蓆工廠得以生存,並使創意深入生活空間、增加運用的可能性及提升價值,是檨林社區現正努力的目標。

 

【創意藺草商品打造社區特色】

 

檨林曾是臺灣藺草重鎮,藺草草蓆在民國50至60年代是全盛時期,在50多年前,負責人莊振章的父親和親戚合資成立這間位於檨林社區的製蓆工廠,半個世紀過去後,由於傳統製草蓆產業逐漸沒落,如今茂興製蓆廠也成為全臺僅存的製蓆工廠。

 

藺草草蓆,具有透氣及吸溼排汗的功能,很適合在夏天使用,但檨林的藺草蓆銷售主要依靠傳統通路,利潤十分微薄,但社區成員們認為藺草草蓆是西港區相當重要的產業,非常適合發展成地方特色產業,因此近兩三年來,社區發展協會以藺草蓆做出手提袋、背包、名片夾等工藝品,端午節的粽子也恢復以藺草來綁,都獲得很好的迴響。

 

為了不使藺草這項工藝消失,檨林地區的民眾在設計師的專業協助,與社區內唯一的製蓆工廠「茂興製蓆廠」合作,由製蓆廠提供原料,以節能減碳的健康生活為主軸,製作獨特設計的藺草蓆商品,透過教學培育社區人才,將生活文化與產業接軌,讓藺草蓆的傳統工藝,深入社區產業,再創社區生活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檨林社區的藺草包受到矚目後,「全臺唯一藺草工廠」也引起民眾興趣,充滿歷史痕跡的廠房及機器激發年輕世代好奇心,甚至有臺北的民眾打電話前來詢問,讓社區居民和草蓆工廠負責人莊振章看見未來的發展商機,希望製造兼經營觀光服務,將檨林社區從傳統農村轉型為觀光休閒產業,讓藺草蓆這項傳統工業得以延續下去。

 

【藺草工坊成就社區媽媽事業第二春】

 

檨林社區藺草編作品推出三年,漸漸獲得肯定,社區內首次對外開放的課程,立刻就有外地的年輕學子前來參與,希望透過實作課程教育強化商品設計與包裝,提升商品藝術質感,2015年底也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鼓勵下,獲得區公所補助成立藺草工坊,現在社區的媽媽們,在多年學習下已有能力自行設計多款的藺草文創商品,成就事業第二春,也讓西港藺草編產業更穩定發展。

 

未來檨林地區製作的創意藺草包也將結合鄰近西港區及鄰近地區生產的麻油,包裝成為獨一無二的商品,共同推廣在地產業,開創西港地區的觀光新契機。

 

【藺草環保餐墊美觀又實用】

 

看見檨林藺草計畫是希望以健康又環保的生活態度為出發點,發展出代表社區特色的創意商品,但以藺草蓆為原料製作其實相當費工,使用特殊針車,製作一個作品都需要半天以上,有些較複雜的樣式更需要一天時間才得以完成,設計師以天然的皮革搭配藺草蓆,設計出古樸的風格,在與社區居民的實際製作的過程中,共同討論與修改,堅持皮革與藺草蓆搭配的美感與手感質地,終於完成結合在地胡麻油與自製竹筷的餐具墊,具有一物兩用的實用價值。

 

【天然藺草香的野餐樂趣】

 

社區工藝的本質是人與土地、人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態度與風格,而設計的本質源自於對在地的認同感,同樣以異材質結合為概念的野餐墊,就是社區居民與設計師本著對人、生活與土地的認同而發想,以廢棄的腳踏車輪胎內胎與藺草結合,主題上充份展現對於天然與環保的意涵,並搭上近幾年臺灣人熱愛野餐活動的風潮,設計出適合朋友聚會、家庭出遊或個人時光都適用的野餐墊。

 

不僅如此,野餐墊還是可以隨身肩背的提袋,讓戶外野餐活動更加便利,而藺草經過日曬之後的天然香氣,可以驅蟲防蚊,夏天坐在草蓆上更涼爽舒適,藺草蓆製作的野餐墊成為戶外活動的最佳選擇,也深受前來西港遊玩的旅客喜愛。

 

(104年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87.html

# 看見未來 於 社會創新平台-探消息-活動看板 - 6

活動序號2133
活動名稱「解密海洋·看見未來」徵件說明會
活動封面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2133/0bd99a0f-f65a-49a7-a18b-08835f39648b.png
開始日期20230705
結束日期20230713
SDGs["11","14"]
是否收費(空)
活動地區全國
活動地點台北、高雄、澎湖
主辦單位海洋委員會
活動簡介[{"順位":0,"照片":"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2133/1a2a1bc7-5718-43b4-9ce9-f48de3ac2302.jpg","圖說":"「解密海洋·看見未來」徵件說明會","簡介":"你有想要自由研究的題目,卻苦無經費嗎?\n你們已經針對特定物種或議題蒐集數據,卻卡在人力不足、難以持續推動嗎?\n\n歡迎來參加海洋公民科學的徵件!\n\n我們即將在高雄、澎湖與台北舉辦徵件說明會。\n除了詳細說明徵件流程,我們也會邀請已有執行成果的幾個團體,來現場跟大家分享他們是如何開始、怎麼操作的,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共襄盛舉!\n\n👉說明會資訊\nhttps://reurl.cc/7k7lYy"}]
活動嘉賓[]
發起單位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專管小組 柯小姐
活動負責人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專管小組 柯小姐
聯絡方式0963-307947
聯絡信箱karen@indigowaters.org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7k7lYy
官方網站連結https://reurl.cc/7k7lYy
臉書專頁連結(空)
社創組織連結(空)
建立時間20230703110254
最後編輯時間20230703142739
活動序號: 2133
活動名稱: 「解密海洋·看見未來」徵件說明會
活動封面: 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2133/0bd99a0f-f65a-49a7-a18b-08835f39648b.png
開始日期: 20230705
結束日期: 20230713
SDGs: ["11","14"]
是否收費: (空)
活動地區: 全國
活動地點: 台北、高雄、澎湖
主辦單位: 海洋委員會
活動簡介: [{"順位":0,"照片":"https://si.taiwan.gov.tw/Files/Activity/2133/1a2a1bc7-5718-43b4-9ce9-f48de3ac2302.jpg","圖說":"「解密海洋·看見未來」徵件說明會","簡介":"你有想要自由研究的題目,卻苦無經費嗎?\n你們已經針對特定物種或議題蒐集數據,卻卡在人力不足、難以持續推動嗎?\n\n歡迎來參加海洋公民科學的徵件!\n\n我們即將在高雄、澎湖與台北舉辦徵件說明會。\n除了詳細說明徵件流程,我們也會邀請已有執行成果的幾個團體,來現場跟大家分享他們是如何開始、怎麼操作的,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共襄盛舉!\n\n👉說明會資訊\nhttps://reurl.cc/7k7lYy"}]
活動嘉賓: []
發起單位: 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專管小組 柯小姐
活動負責人: 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專管小組 柯小姐
聯絡方式: 0963-307947
聯絡信箱: karen@indigowaters.org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7k7lYy
官方網站連結: https://reurl.cc/7k7lYy
臉書專頁連結: (空)
社創組織連結: (空)
建立時間: 20230703110254
最後編輯時間: 20230703142739

# 看見未來 於 原鄉旅遊路線 - 7

序號51
資料日期2013/09/01
路線名稱再見!阿塱壹~南臺灣最後未開發古道‧南田石浪濤樂章
民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
所在地臺東縣達仁鄉
交通方式(空)
行程內容第一天:臺東火車站→三和村(臺灣原住民登陸紀念碑與原住民創世紀傳說) →嘉蘭社區災後重建社區的美,木工坊與布工坊的文創產業→南田石藝工坊(臺灣最美鵝形硬沙岩)、重點部落社區總營造→南田廚房排灣風味+排灣古調吟唱之夜【早餐:自理 午餐:新香蘭拉勞灣部落 或 嘉蘭媽媽廚坊 晚餐:南田廚房 或 港口海鮮風味】第二天:阿塱伊古道健行(全程約4小時) →旭海村、旭海溫泉→東源村哭泣湖下午茶(排灣族小米酒咖啡+烤芋頭乾)或鐵頭行動咖啡下午茶→臺東火車站(大武站)【早餐:自理 午餐:麻里巴部落廚房 或 旭海村烏沃姆肉粽+養生茶 晚餐:自理】
旅遊季節(空)
旅遊天數兩個太陽一個月亮
行程特色嘉蘭部落 嘉蘭部落位於太麻里溪溪流北岸支流的沖積扇平原上,可眺望太平洋,後有排灣族母親之稱的大武山自然保育區,四面環山,山川秀麗,景緻宜人,原稱為Buliblosan,為多霧之意,曾是大樹森林茂密,容易累積霧氣之故。老部落位於知本溪上游Kaaluwan社,日據被「集團移駐」,陸續移村現址,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八八水災,造成嘉蘭村46間民宅遭洪水流失、100公頃農地被淹沒莫那克,歷經3年重建,在社會的愛、族人的勇力與包容,嘉蘭部落族人走出悲痛,看見未來。 南田村:南田村為於達仁鄉,面向太平洋,海岸邊堆滿石頭,潮汐、海浪經年累月不斷拍打,成質地堅硬、黝黑光滑、黑色的礫石上,點綴白色礦物質,圖樣多變的南田石,若願意坐在海灘,您可聽到海浪拍打粒石發出震撼持續敲擊樂章。 阿塱壹古道~南台灣最後未開發古道 一條即將走進歷史的台灣天然礫石海岸線,最後一段僅存6.9公里的阿塱壹古道,將成絕響。 也許這一次將成為最後一次看到阿塱壹,聽說達仁鄉南田村至旭海段即將即將要開通,要開發與不要開通?南田村與旭海村民、政府立場、環保團體尚未妥協。這曾經是阿美族、卑南族遷移路線,在屏東南端與當地排灣族通婚,稱為斯卡洛族群,在旭海您可看到會抓魚的排灣族,會聽到會說排灣族話的阿美族。
部落資訊(空)
重要祭典(空)
問候語(空)
成行人數(空)
每人費用(空)
住宿地點(空)
組合2013年60條原住民族深度旅遊路線
序號: 51
資料日期: 2013/09/01
路線名稱: 再見!阿塱壹~南臺灣最後未開發古道‧南田石浪濤樂章
民族: 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
所在地: 臺東縣達仁鄉
交通方式: (空)
行程內容: 第一天:臺東火車站→三和村(臺灣原住民登陸紀念碑與原住民創世紀傳說) →嘉蘭社區災後重建社區的美,木工坊與布工坊的文創產業→南田石藝工坊(臺灣最美鵝形硬沙岩)、重點部落社區總營造→南田廚房排灣風味+排灣古調吟唱之夜【早餐:自理 午餐:新香蘭拉勞灣部落 或 嘉蘭媽媽廚坊 晚餐:南田廚房 或 港口海鮮風味】第二天:阿塱伊古道健行(全程約4小時) →旭海村、旭海溫泉→東源村哭泣湖下午茶(排灣族小米酒咖啡+烤芋頭乾)或鐵頭行動咖啡下午茶→臺東火車站(大武站)【早餐:自理 午餐:麻里巴部落廚房 或 旭海村烏沃姆肉粽+養生茶 晚餐:自理】
旅遊季節: (空)
旅遊天數: 兩個太陽一個月亮
行程特色: 嘉蘭部落 嘉蘭部落位於太麻里溪溪流北岸支流的沖積扇平原上,可眺望太平洋,後有排灣族母親之稱的大武山自然保育區,四面環山,山川秀麗,景緻宜人,原稱為Buliblosan,為多霧之意,曾是大樹森林茂密,容易累積霧氣之故。老部落位於知本溪上游Kaaluwan社,日據被「集團移駐」,陸續移村現址,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八八水災,造成嘉蘭村46間民宅遭洪水流失、100公頃農地被淹沒莫那克,歷經3年重建,在社會的愛、族人的勇力與包容,嘉蘭部落族人走出悲痛,看見未來。 南田村:南田村為於達仁鄉,面向太平洋,海岸邊堆滿石頭,潮汐、海浪經年累月不斷拍打,成質地堅硬、黝黑光滑、黑色的礫石上,點綴白色礦物質,圖樣多變的南田石,若願意坐在海灘,您可聽到海浪拍打粒石發出震撼持續敲擊樂章。 阿塱壹古道~南台灣最後未開發古道 一條即將走進歷史的台灣天然礫石海岸線,最後一段僅存6.9公里的阿塱壹古道,將成絕響。 也許這一次將成為最後一次看到阿塱壹,聽說達仁鄉南田村至旭海段即將即將要開通,要開發與不要開通?南田村與旭海村民、政府立場、環保團體尚未妥協。這曾經是阿美族、卑南族遷移路線,在屏東南端與當地排灣族通婚,稱為斯卡洛族群,在旭海您可看到會抓魚的排灣族,會聽到會說排灣族話的阿美族。
部落資訊: (空)
重要祭典: (空)
問候語: (空)
成行人數: (空)
每人費用: (空)
住宿地點: (空)
組合: 2013年60條原住民族深度旅遊路線

# 看見未來 於 原鄉旅遊路線 - 8

序號51
資料日期20130901
路線名稱再見!阿塱壹~南臺灣最後未開發古道‧南田石浪濤樂章
民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
所在地臺東縣達仁鄉
交通方式(空)
行程內容第一天:臺東火車站→三和村(臺灣原住民登陸紀念碑與原住民創世紀傳說) →嘉蘭社區災後重建社區的美,木工坊與布工坊的文創產業→南田石藝工坊(臺灣最美鵝形硬沙岩)、重點部落社區總營造→南田廚房排灣風味+排灣古調吟唱之夜【早餐:自理 午餐:新香蘭拉勞灣部落 或 嘉蘭媽媽廚坊 晚餐:南田廚房 或 港口海鮮風味】第二天:阿塱伊古道健行(全程約4小時) →旭海村、旭海溫泉→東源村哭泣湖下午茶(排灣族小米酒咖啡+烤芋頭乾)或鐵頭行動咖啡下午茶→臺東火車站(大武站)【早餐:自理 午餐:麻里巴部落廚房 或 旭海村烏沃姆肉粽+養生茶 晚餐:自理】
旅遊季節(空)
旅遊天數兩個太陽一個月亮
行程特色嘉蘭部落 嘉蘭部落位於太麻里溪溪流北岸支流的沖積扇平原上,可眺望太平洋,後有排灣族母親之稱的大武山自然保育區,四面環山,山川秀麗,景緻宜人,原稱為Buliblosan,為多霧之意,曾是大樹森林茂密,容易累積霧氣之故。老部落位於知本溪上游Kaaluwan社,日據被「集團移駐」,陸續移村現址,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八八水災,造成嘉蘭村46間民宅遭洪水流失、100公頃農地被淹沒莫那克,歷經3年重建,在社會的愛、族人的勇力與包容,嘉蘭部落族人走出悲痛,看見未來。 南田村:南田村為於達仁鄉,面向太平洋,海岸邊堆滿石頭,潮汐、海浪經年累月不斷拍打,成質地堅硬、黝黑光滑、黑色的礫石上,點綴白色礦物質,圖樣多變的南田石,若願意坐在海灘,您可聽到海浪拍打粒石發出震撼持續敲擊樂章。 阿塱壹古道~南台灣最後未開發古道 一條即將走進歷史的台灣天然礫石海岸線,最後一段僅存6.9公里的阿塱壹古道,將成絕響。 也許這一次將成為最後一次看到阿塱壹,聽說達仁鄉南田村至旭海段即將即將要開通,要開發與不要開通?南田村與旭海村民、政府立場、環保團體尚未妥協。這曾經是阿美族、卑南族遷移路線,在屏東南端與當地排灣族通婚,稱為斯卡洛族群,在旭海您可看到會抓魚的排灣族,會聽到會說排灣族話的阿美族。
部落資訊(空)
重要祭典(空)
問候語(空)
成行人數(空)
每人費用(空)
住宿地點(空)
組合2013年60條原住民族深度旅遊路線
序號: 51
資料日期: 20130901
路線名稱: 再見!阿塱壹~南臺灣最後未開發古道‧南田石浪濤樂章
民族: 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
所在地: 臺東縣達仁鄉
交通方式: (空)
行程內容: 第一天:臺東火車站→三和村(臺灣原住民登陸紀念碑與原住民創世紀傳說) →嘉蘭社區災後重建社區的美,木工坊與布工坊的文創產業→南田石藝工坊(臺灣最美鵝形硬沙岩)、重點部落社區總營造→南田廚房排灣風味+排灣古調吟唱之夜【早餐:自理 午餐:新香蘭拉勞灣部落 或 嘉蘭媽媽廚坊 晚餐:南田廚房 或 港口海鮮風味】第二天:阿塱伊古道健行(全程約4小時) →旭海村、旭海溫泉→東源村哭泣湖下午茶(排灣族小米酒咖啡+烤芋頭乾)或鐵頭行動咖啡下午茶→臺東火車站(大武站)【早餐:自理 午餐:麻里巴部落廚房 或 旭海村烏沃姆肉粽+養生茶 晚餐:自理】
旅遊季節: (空)
旅遊天數: 兩個太陽一個月亮
行程特色: 嘉蘭部落 嘉蘭部落位於太麻里溪溪流北岸支流的沖積扇平原上,可眺望太平洋,後有排灣族母親之稱的大武山自然保育區,四面環山,山川秀麗,景緻宜人,原稱為Buliblosan,為多霧之意,曾是大樹森林茂密,容易累積霧氣之故。老部落位於知本溪上游Kaaluwan社,日據被「集團移駐」,陸續移村現址,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八八水災,造成嘉蘭村46間民宅遭洪水流失、100公頃農地被淹沒莫那克,歷經3年重建,在社會的愛、族人的勇力與包容,嘉蘭部落族人走出悲痛,看見未來。 南田村:南田村為於達仁鄉,面向太平洋,海岸邊堆滿石頭,潮汐、海浪經年累月不斷拍打,成質地堅硬、黝黑光滑、黑色的礫石上,點綴白色礦物質,圖樣多變的南田石,若願意坐在海灘,您可聽到海浪拍打粒石發出震撼持續敲擊樂章。 阿塱壹古道~南台灣最後未開發古道 一條即將走進歷史的台灣天然礫石海岸線,最後一段僅存6.9公里的阿塱壹古道,將成絕響。 也許這一次將成為最後一次看到阿塱壹,聽說達仁鄉南田村至旭海段即將即將要開通,要開發與不要開通?南田村與旭海村民、政府立場、環保團體尚未妥協。這曾經是阿美族、卑南族遷移路線,在屏東南端與當地排灣族通婚,稱為斯卡洛族群,在旭海您可看到會抓魚的排灣族,會聽到會說排灣族話的阿美族。
部落資訊: (空)
重要祭典: (空)
問候語: (空)
成行人數: (空)
每人費用: (空)
住宿地點: (空)
組合: 2013年60條原住民族深度旅遊路線
[ 搜尋所有 看見未來 ... ]

根據地址 62247嘉義縣大林鎮中林里147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62247嘉義縣大林鎮中林里147號 資料。

[ 搜尋所有 62247嘉義縣大林鎮中林里147號 ... ]

與看見未來同分類的文化部公共藝術

健康之道 A path of health

郭清治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中正區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大樓

見證

黃銘哲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中正區司法第二辦公大?

山水

黎志文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中正區司法第二辦公大?

規矩新象

盧明德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中正區司法第二辦公大?

一種接觸的美學

顏名宏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污水處理廠

大地重現

林龍如、熊宜一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污水處理廠

孔子新說2005

魏德樂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孔廟

聽見水聲

劉國凔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污水處理廠

泳池的聯想

袁廣鳴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污水處理廠

引導一段無法到達的旅程

黃瑞茂團隊、吳鼎武.瓦歷斯 | 臺北市 | 場域: 街道設施 | 臺北市大同區敦煌路老師居民活動中心入口、臺北市大同區啟聰學校公車站牌鋪面、臺北市大同區酒泉街行道樹樹穴、臺北市大同區保安宮公車站

我們在天空飛翔

葉蕾蕾VS.啟聰學校學生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啟聰學校

夢想輪轉

李岳庚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大同區楊雅立體停車場

智與樂

胡復金、葉懷元、胡毓倫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國民小學

舞春風

徐富騰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十三號公園

圓融

張清淵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松山區民權國民小學

健康之道 A path of health

郭清治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中正區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大樓

見證

黃銘哲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中正區司法第二辦公大?

山水

黎志文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中正區司法第二辦公大?

規矩新象

盧明德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中正區司法第二辦公大?

一種接觸的美學

顏名宏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污水處理廠

大地重現

林龍如、熊宜一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污水處理廠

孔子新說2005

魏德樂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孔廟

聽見水聲

劉國凔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污水處理廠

泳池的聯想

袁廣鳴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污水處理廠

引導一段無法到達的旅程

黃瑞茂團隊、吳鼎武.瓦歷斯 | 臺北市 | 場域: 街道設施 | 臺北市大同區敦煌路老師居民活動中心入口、臺北市大同區啟聰學校公車站牌鋪面、臺北市大同區酒泉街行道樹樹穴、臺北市大同區保安宮公車站

我們在天空飛翔

葉蕾蕾VS.啟聰學校學生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啟聰學校

夢想輪轉

李岳庚 | 臺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臺北市大同區楊雅立體停車場

智與樂

胡復金、葉懷元、胡毓倫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國民小學

舞春風

徐富騰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臺北市大同區十三號公園

圓融

張清淵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松山區民權國民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