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點
- 文化部公共藝術 @ 文化部

作品名稱平衡點的作者是韓地乙、陳正常, 縣市是臺南市, 場域是學校, 設置地點是72153臺南市麻豆區南勢里1號.

#平衡點的地圖

系統編號3645
作品編號P14501-721-13
作品名稱平衡點
作者韓地乙、陳正常
作品尺寸直徑 330×高 550 cm
作品材質鋼、烤漆
縣市臺南市
設置地點72153臺南市麻豆區南勢里1號
經度120.263401
緯度23.187228
場域學校
經費萬79.08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邀請比件
執行小組林淑娥、陳水財、曾旭正、王梅珍、廖明隆
徵選小組徐文法、陳水財、曾旭正、王梅珍、廖明隆
策劃單位(空)
作品說明圓象徵循環不已、生生不息,是最具平衡感的造型。作品勾起 存在的矛盾,使觀者由困惑而去尋求答案。
主圖圖
創作年代yyyy2013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3645
委託單位國立曾文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系統編號

3645

作品編號

P14501-721-13

作品名稱

平衡點

作者

韓地乙、陳正常

作品尺寸

直徑 330×高 550 cm

作品材質

鋼、烤漆

縣市

臺南市

設置地點

72153臺南市麻豆區南勢里1號

經度

120.263401

緯度

23.187228

場域

學校

經費萬

79.08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邀請比件

執行小組

林淑娥、陳水財、曾旭正、王梅珍、廖明隆

徵選小組

徐文法、陳水財、曾旭正、王梅珍、廖明隆

策劃單位

(空)

作品說明

圓象徵循環不已、生生不息,是最具平衡感的造型。作品勾起 存在的矛盾,使觀者由困惑而去尋求答案。

主圖

圖

創作年代yyyy

2013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3645

委託單位

國立曾文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平衡點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平衡點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名稱 平衡點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平衡點 ...)

# 平衡點 於 農村田媽媽田園料理及農產加工品 - 1

名稱蔡志峰 立川漁場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三十多年前,蔡家從西部雲林到東部拓荒,剛開始在台東創業,以種植樹薯維生,並且經營飼料工廠。幾年後,全家人來到河川交織、湧泉處處的花蓮壽豐,從此開啟了立川漁場四十多年的養殖事業,初到壽豐的那一年,當時排行老三的蔡志峰才六歲。。 「農夫的頭頂上只有一個太陽,我們養魚的有兩個太陽,天上一個,水裡也有一個!」從小就協助父親從事水產養殖的蔡志峰說,一語道盡從事養殖的勞苦。立川漁場擁有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太平洋就在旁邊海風把水氣吹到這裡,中央山脈豐沛的泉水伏流,一挖就滲出潔淨的湧泉,因此魚塭的水三天就會自動更新,加上獨創『階梯式活水養殖』,利用地形的坡度維持水的流動,更提高水的使用率,同時確保生態環境,因此立川漁場生產的鰻魚、金鱒、香魚等漁貨肉質鮮美,更以品質上乘的黃金蜆獨步市場。。 本草綱目中有著蜆,補肝益氣的記載,在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在潔淨的溪中摸到蜊仔就像是中了頭獎一般,小孩子邊摸蜊仔邊打水仗,蕃薯跟蜊仔都是拓荒時期大家共同記憶中的食物,控窯與摸蜊仔也是童年最好的集體活動。。 有著獵人性格的蔡志峰自嘲畢業於放牛班-東海畜牧系,小時候喜歡畫畫經常得名,長大了改以相機作畫,在學生時期大半的零用錢都花費在養自己的相機,也常常一大早獨自到杉林溪只為了拍攝日出的美好景象。。 「從攝影當中我得到非常多心得,很多事情都是角度的問題,再好看的人都有最不好看的角度,拍照的時候我習慣很快的抓住對方最好看的角度。人跟人的互動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多多欣賞對方的優點而不是挑對方的毛病。」蔡志峰說。立川漁場在擴大轉型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商業往來的支出總是準時兌現,然而收入卻總是青黃不接,常常為了資金週轉耗費極大的心力,父親蔡有進在立川漁場經營最困頓的時候,只告訴他們四兄弟一句話;「別人願意把錢交給我們,表示對方信任我們,我們絕對不能對他們有所虧欠!」父親蔡有進如此的正派與氣度,也成就了蔡志峰四個兄弟擴展立川最好的本錢。蜆館內有一塊大大的匾額寫著「得人如魚」四個字,正是蔡家經營立川漁場的精神指標,希望藉由養殖的事業平台,做一個得人的漁夫,與每一個人共享所有的環境與資源,成就彼此更有意義價值的生命。「這樣的標竿對我們來說是永無止盡,卻是非常明確的事情!」。 從小跟著父親摸蜊仔,蔡志峰的體悟比任何人都來得更深刻,蔡家四兄弟分別負責財務公關、養殖、產品開發與休閒業務各司其職,在圓桌會議上如果有人提出新的經營方針,通過之後大家齊心共同執行,也都會各自為自己所提出的計劃負責。。 九十一年起,立川與台糖生物科技結合的蜆精一炮而紅,黃金蜆故鄉的稱號為立川帶來了廣大的知名度,蔡志峰也提出了休閒體驗的計劃,將原本養殖的五分魚塭地回填,父親每次走到那裡就會說他幾句:「無代無誌把魚塭弄成這樣做啥!?」如今,來到立川漁場的訪客在蜆館內聽完專業詳細的簡報之外,不僅可以吃到香氣四溢的蒜辣蜆、烤香魚、鰻魚套餐之外,還可以捲起褲管在這個蔡志峰力主回填的魚塭下水體驗摸蜊仔的趣味。蔡志峰說,〝摸蜊仔兼洗褲〞跟屋上提琴手一樣,泛指一切面對兩難的人,〝摸蜊仔兼洗褲〞不單單只是一句生活諺語而已,更包含了圓融兼顧的處事哲學!。 「圓融兼顧是一個平衡的概念,很多事情不是要跟不要的二分法,只要用一點創意跟誠意就可以兼顧。好比家庭跟事業是絕對可以找到一個最好的平衡點的。蜆就是屬於E世代的食物,E世代的勞累是精神跟身體的勞累,蜆在精神上就是整合避免失衡的人生,在實質上則是提供人們調節身體肝臟最好的補充。」一顆小小的黃金蜆,因為蔡志峰四十年來體悟的解說,彷彿凝聚著美好的能量,更顯得特別了。
景點縣市花蓮縣
鄉鎮壽豐鄉
緯度23.859341
經度121.559834
名稱: 蔡志峰 立川漁場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 三十多年前,蔡家從西部雲林到東部拓荒,剛開始在台東創業,以種植樹薯維生,並且經營飼料工廠。幾年後,全家人來到河川交織、湧泉處處的花蓮壽豐,從此開啟了立川漁場四十多年的養殖事業,初到壽豐的那一年,當時排行老三的蔡志峰才六歲。。 「農夫的頭頂上只有一個太陽,我們養魚的有兩個太陽,天上一個,水裡也有一個!」從小就協助父親從事水產養殖的蔡志峰說,一語道盡從事養殖的勞苦。立川漁場擁有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太平洋就在旁邊海風把水氣吹到這裡,中央山脈豐沛的泉水伏流,一挖就滲出潔淨的湧泉,因此魚塭的水三天就會自動更新,加上獨創『階梯式活水養殖』,利用地形的坡度維持水的流動,更提高水的使用率,同時確保生態環境,因此立川漁場生產的鰻魚、金鱒、香魚等漁貨肉質鮮美,更以品質上乘的黃金蜆獨步市場。。 本草綱目中有著蜆,補肝益氣的記載,在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在潔淨的溪中摸到蜊仔就像是中了頭獎一般,小孩子邊摸蜊仔邊打水仗,蕃薯跟蜊仔都是拓荒時期大家共同記憶中的食物,控窯與摸蜊仔也是童年最好的集體活動。。 有著獵人性格的蔡志峰自嘲畢業於放牛班-東海畜牧系,小時候喜歡畫畫經常得名,長大了改以相機作畫,在學生時期大半的零用錢都花費在養自己的相機,也常常一大早獨自到杉林溪只為了拍攝日出的美好景象。。 「從攝影當中我得到非常多心得,很多事情都是角度的問題,再好看的人都有最不好看的角度,拍照的時候我習慣很快的抓住對方最好看的角度。人跟人的互動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多多欣賞對方的優點而不是挑對方的毛病。」蔡志峰說。立川漁場在擴大轉型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商業往來的支出總是準時兌現,然而收入卻總是青黃不接,常常為了資金週轉耗費極大的心力,父親蔡有進在立川漁場經營最困頓的時候,只告訴他們四兄弟一句話;「別人願意把錢交給我們,表示對方信任我們,我們絕對不能對他們有所虧欠!」父親蔡有進如此的正派與氣度,也成就了蔡志峰四個兄弟擴展立川最好的本錢。蜆館內有一塊大大的匾額寫著「得人如魚」四個字,正是蔡家經營立川漁場的精神指標,希望藉由養殖的事業平台,做一個得人的漁夫,與每一個人共享所有的環境與資源,成就彼此更有意義價值的生命。「這樣的標竿對我們來說是永無止盡,卻是非常明確的事情!」。 從小跟著父親摸蜊仔,蔡志峰的體悟比任何人都來得更深刻,蔡家四兄弟分別負責財務公關、養殖、產品開發與休閒業務各司其職,在圓桌會議上如果有人提出新的經營方針,通過之後大家齊心共同執行,也都會各自為自己所提出的計劃負責。。 九十一年起,立川與台糖生物科技結合的蜆精一炮而紅,黃金蜆故鄉的稱號為立川帶來了廣大的知名度,蔡志峰也提出了休閒體驗的計劃,將原本養殖的五分魚塭地回填,父親每次走到那裡就會說他幾句:「無代無誌把魚塭弄成這樣做啥!?」如今,來到立川漁場的訪客在蜆館內聽完專業詳細的簡報之外,不僅可以吃到香氣四溢的蒜辣蜆、烤香魚、鰻魚套餐之外,還可以捲起褲管在這個蔡志峰力主回填的魚塭下水體驗摸蜊仔的趣味。蔡志峰說,〝摸蜊仔兼洗褲〞跟屋上提琴手一樣,泛指一切面對兩難的人,〝摸蜊仔兼洗褲〞不單單只是一句生活諺語而已,更包含了圓融兼顧的處事哲學!。 「圓融兼顧是一個平衡的概念,很多事情不是要跟不要的二分法,只要用一點創意跟誠意就可以兼顧。好比家庭跟事業是絕對可以找到一個最好的平衡點的。蜆就是屬於E世代的食物,E世代的勞累是精神跟身體的勞累,蜆在精神上就是整合避免失衡的人生,在實質上則是提供人們調節身體肝臟最好的補充。」一顆小小的黃金蜆,因為蔡志峰四十年來體悟的解說,彷彿凝聚著美好的能量,更顯得特別了。
景點縣市: 花蓮縣
鄉鎮: 壽豐鄉
緯度: 23.859341
經度: 121.559834

# 平衡點 於 農村田媽媽田園料理及農產加工品 - 2

名稱「摸蜊仔兼洗褲」的圓融兼顧哲學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91年起,立川漁場與台糖生物科技結合研發的蜆精上市後一炮而紅,立川漁場儼然成為黃金蜆故鄉的代名詞。三十多年前,蔡家從西部雲林到東部拓荒,剛開始在台東創業,以種植樹薯維生,並且經營飼料工廠;幾年後,全家人來到河川交織、湧泉處處的花蓮壽豐,從此開啟了立川漁場四十多年的養殖事業,初到壽豐的那一年,當時排行老三的蔡志峰才六歲。 。。頭頂上的兩個太陽。 「農夫的頭頂上只有一個太陽,我們養魚的有兩個太陽,天上一個,水裡也有一個!」從小就協助父親從事水產養殖的蔡志峰說,一語道盡從事養殖漁業的勞苦。立川漁場擁有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太平洋圍繞在旁,海風將水氣吹拂至此,中央山脈豐沛的泉水伏流,一挖就滲出潔淨的湧泉,因此魚塭的水三天就會自動更新,加上獨創「階梯式活水養殖」,利用地形的坡度維持水的流動,更提高水的使用率,同時確保生態環境,因此立川漁場生產的鰻魚、金鱒、香魚等漁貨肉質鮮美,更以品質上乘的黃金蜆獨步市場。。。黃金蜆的圓融哲學。 多數人對於立川漁場與台糖生物科技的合作成功\感到相當好奇,對蔡志峰而言,一顆小小的黃金蜆是他四十多年來的體悟。「摸蜊仔兼洗褲」不單單只是一句生活諺語而已,更包含了圓融兼顧的處事哲學,蔡志峰說。「圓融兼顧是一個平衡的概念,很多事情不是要與不要的二分法,只要用一點創意跟誠意就可以兼顧。好比家庭跟事業是絕對可以找到一個最好的平衡點的。蜆就是屬於E世代的食物,E世代的勞累是精神跟身體的勞累,蜆在精神上就是整合避免失衡的人生,在實質上則是提供人們調節身體肝臟最好的補充。」蔡志峰此番深刻體悟的解說,彷彿凝聚著美好的能量,讓小小的蜆更顯特別。。。轉型休閒體驗的漫漫長路。 雖然蜆精為立川打響了知名度,但立川在擴大轉型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商業往來的支出總是準時兌現,然而收入卻總是青黃不接,常常為了資金週轉耗費極大的心力,父親蔡有進在立川漁場經營最困頓的時候,只告訴他們四兄弟一句話;「別人願意把錢交給我們,表示對方信任我們,我們絕對不能對他們有所虧欠!」父親蔡有進如此的正派與氣度,也成就了蔡志峰四個兄弟擴展立川最好的本錢。蜆館內有一塊大大的匾額寫著「得人如魚」四個字,正是蔡家經營立川漁場的精神指標,希望藉由養殖的事業平台,做一個得人的漁夫,與每一個人共享所有的環境與資源,成就彼此更有意義價值的生命。「這樣的標竿對我們來說是永無止盡,卻是非常明確的事情。」 。 與台糖生物科技的成功\合作,讓蔡志峰提出了休閒體驗的計劃,將原本養殖的五分魚塭地回填,父親每次走到那裡就會說他幾句:「無代無誌把魚塭弄成這樣做啥!?」如今,來到立川漁場的訪客在蜆館內聽完專業詳細的簡報之外,不僅可以吃到香氣四溢的蒜辣蜆、烤香魚、鰻魚套餐\之外,還可以捲起褲管在這個蔡志峰力主回填的魚塭下水體驗摸蜊仔的趣味。。 目前蔡家四兄弟分別負責財務公關、養殖、產品開發與休閒業務各司其職,在圓桌會議上如果有人提出新的經營方針,通過之後大家齊心共同執行,也都會各自為自己所提出的計劃負責。。 在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在潔淨的溪中摸到蜊仔就像是中了頭獎一般,小孩子邊摸蜊仔邊打水仗,蕃薯跟蜊仔都是拓荒時期大家共同記憶中的食物;蜆精的行銷成功\除了觀察到現代人營養所需外,添入回憶的故事也成了最大的助力。
景點縣市高雄市
鄉鎮內門區
緯度(空)
經度(空)
名稱: 「摸蜊仔兼洗褲」的圓融兼顧哲學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 91年起,立川漁場與台糖生物科技結合研發的蜆精上市後一炮而紅,立川漁場儼然成為黃金蜆故鄉的代名詞。三十多年前,蔡家從西部雲林到東部拓荒,剛開始在台東創業,以種植樹薯維生,並且經營飼料工廠;幾年後,全家人來到河川交織、湧泉處處的花蓮壽豐,從此開啟了立川漁場四十多年的養殖事業,初到壽豐的那一年,當時排行老三的蔡志峰才六歲。 。。頭頂上的兩個太陽。 「農夫的頭頂上只有一個太陽,我們養魚的有兩個太陽,天上一個,水裡也有一個!」從小就協助父親從事水產養殖的蔡志峰說,一語道盡從事養殖漁業的勞苦。立川漁場擁有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太平洋圍繞在旁,海風將水氣吹拂至此,中央山脈豐沛的泉水伏流,一挖就滲出潔淨的湧泉,因此魚塭的水三天就會自動更新,加上獨創「階梯式活水養殖」,利用地形的坡度維持水的流動,更提高水的使用率,同時確保生態環境,因此立川漁場生產的鰻魚、金鱒、香魚等漁貨肉質鮮美,更以品質上乘的黃金蜆獨步市場。。。黃金蜆的圓融哲學。 多數人對於立川漁場與台糖生物科技的合作成功\感到相當好奇,對蔡志峰而言,一顆小小的黃金蜆是他四十多年來的體悟。「摸蜊仔兼洗褲」不單單只是一句生活諺語而已,更包含了圓融兼顧的處事哲學,蔡志峰說。「圓融兼顧是一個平衡的概念,很多事情不是要與不要的二分法,只要用一點創意跟誠意就可以兼顧。好比家庭跟事業是絕對可以找到一個最好的平衡點的。蜆就是屬於E世代的食物,E世代的勞累是精神跟身體的勞累,蜆在精神上就是整合避免失衡的人生,在實質上則是提供人們調節身體肝臟最好的補充。」蔡志峰此番深刻體悟的解說,彷彿凝聚著美好的能量,讓小小的蜆更顯特別。。。轉型休閒體驗的漫漫長路。 雖然蜆精為立川打響了知名度,但立川在擴大轉型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商業往來的支出總是準時兌現,然而收入卻總是青黃不接,常常為了資金週轉耗費極大的心力,父親蔡有進在立川漁場經營最困頓的時候,只告訴他們四兄弟一句話;「別人願意把錢交給我們,表示對方信任我們,我們絕對不能對他們有所虧欠!」父親蔡有進如此的正派與氣度,也成就了蔡志峰四個兄弟擴展立川最好的本錢。蜆館內有一塊大大的匾額寫著「得人如魚」四個字,正是蔡家經營立川漁場的精神指標,希望藉由養殖的事業平台,做一個得人的漁夫,與每一個人共享所有的環境與資源,成就彼此更有意義價值的生命。「這樣的標竿對我們來說是永無止盡,卻是非常明確的事情。」 。 與台糖生物科技的成功\合作,讓蔡志峰提出了休閒體驗的計劃,將原本養殖的五分魚塭地回填,父親每次走到那裡就會說他幾句:「無代無誌把魚塭弄成這樣做啥!?」如今,來到立川漁場的訪客在蜆館內聽完專業詳細的簡報之外,不僅可以吃到香氣四溢的蒜辣蜆、烤香魚、鰻魚套餐\之外,還可以捲起褲管在這個蔡志峰力主回填的魚塭下水體驗摸蜊仔的趣味。。 目前蔡家四兄弟分別負責財務公關、養殖、產品開發與休閒業務各司其職,在圓桌會議上如果有人提出新的經營方針,通過之後大家齊心共同執行,也都會各自為自己所提出的計劃負責。。 在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在潔淨的溪中摸到蜊仔就像是中了頭獎一般,小孩子邊摸蜊仔邊打水仗,蕃薯跟蜊仔都是拓荒時期大家共同記憶中的食物;蜆精的行銷成功\除了觀察到現代人營養所需外,添入回憶的故事也成了最大的助力。
景點縣市: 高雄市
鄉鎮: 內門區
緯度: (空)
經度: (空)

# 平衡點 於 展覽資訊 - 3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299e8f73f77c62e437090d
活動名稱【臺灣文學基地】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臺北)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21 13: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場地名稱: : 臺灣文學基地 悅讀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12111
經度: : 121.5284951
結束時間: : 2024/04/21 16:00:00
演出單位臺灣文學基地(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身體是文字的記憶 身體是文字的田野 身體是文字的家 身體觸到空氣、陽光、或另一個身體 文字就會說話 身體開口 文字就會唱歌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詩人鴻鴻共同策劃「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在本館臺灣文學基地為舞蹈與文學的跨域結合,帶來更多嘗試與開拓。本次計畫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的三缺一劇團,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發想改編,帶領觀眾體驗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編舞家蔡晴丞則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身體是文字的家,身體開口,文字就會唱歌。 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 【記者會】2023.10.25(三)10:00 (無需報名,敬邀媒體朋友蒞臨指教) 【講座暨示範演出】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發想改編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領略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 講座暨示範演出|三缺一劇團 場次一|2023.10.29(日)13:00 場次二|2023.10.29(日)15:30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走(cháu)跳(thiàu)人生 從陳明仁的台語詩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 編舞/導演|蔡晴丞 台語指導暨表演者|黃郁盛 表演者|呂佳芠、陳守玉、蔡柔柔 場次| 2024.4.20(六)13:30;16:00 2024.4.21(日)13:30;16:00 *均為全台語演出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7號) 統籌執行|黑眼睛跨劇團 總策劃 鴻鴻 鴻鴻,生於臺南。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著有詩集《跳浪》、《暴民之歌》等九種、劇場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及劇本、散文、小說等,以及主編《爵士詩選》、製作唱片專輯《爵士詩靈魂夜》。電影作品曾獲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等。擔任臺北詩歌節、人權藝術生活節之策展人。現為「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 劇場導演作品逾四十餘齣,包括劇場版《女武神》。歌劇導演作品包括臺中國家歌劇院—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國家交響樂團《浮士德的天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茶花女》、許常惠《鄭成功》等。音樂劇場作品有幾米魔幻劇場《走向春天的下午》、親子劇場《春風小小孩》、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風‧光──光影印象音樂會》等。 _ 鴻鴻說: 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崛起,同步伴隨著台灣小說的影像化,包括黃春明、王禎和、白先勇、李昂等。而臺灣文學進入劇場改編的腳步則遲緩得多。鴻鴻在2000年時策劃的「台灣文學劇場」邀集五個團隊改編了五部跨類型的作品,2010年綠光改編了鄭清文的《清明時節》,近來才有吳明益《複眼人》、陳千武《獵女犯》、以及黃靈芝《天中殺》的搬上舞台,演出的形式皆為戲劇或歌劇。 本次與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改編系列,以舞蹈和肢體劇場為表現媒介,希望能朝生態文學、魔幻寫實以及詩作的呈現,作更多嘗試與開拓。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配合臺文基地本檔「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特展」(2023.10.27-2024.04.28),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訓練的三缺一劇團創作者舉辦展演工作坊,帶觀眾一起體驗文學當中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第二階段則邀請編舞家蔡晴丞,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成果預計於2024.04年呈現)。 1980年代臺灣現代劇場運動的興起,就是從蘭陵劇坊的肢體訓練開始。我們再次從肢體表達出發,並主要採用台語,希望能藉著全新的表演語彙,在聲音和肢體上展現臺灣文學的更多可能。 走(cháu)跳(thiàu)人生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 編舞/導演 蔡晴丞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戲劇系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學士。現為城市科技大學演藝事業系專任教師及北藝大劇場設計系約聘兼任表演講師。舞者出身,爾後跨足戲劇,擅長表演藝術跨領域的編導創作與教學實務。2010-2012年旅英期間曾參與英國馬戲舞蹈劇場The Generating Company、英國舞團Needlefoot Dance Theatre、Sinman Dance Company擔任舞者、演員。回台後致力於動作劇場的推廣,近年曾在布拉格、韓國、日本等國際藝術節發表作品,也擔任國內多項跨領域演出作品之動作設計。 晴丞說: 人一出生落地就有不同的命運與機緣,《走cháu跳thiàu人生》以台語文學作家陳明仁之作品出發探討人對生命之渴望,在渴望的理解下思考人的真實內在。我是真的渴望?還是慾望?對權力、對金錢、對地位、對情感、對家庭關係的佔有是什麼樣的想像。我們期望在生活之中尋求平等的對價關係,但究竟為何我們需要?他人必須給予承諾?才能在生存之中得到應有的自尊?權益?安全感?人在面對生活時的矛盾與衝突是嘗試要能說服自己理解?還是讓他人可以認同? 演出形式結合戲劇與舞蹈形式表現人在面臨生存的各種面向,作品以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結合文本,試圖尋找身體及語言的平衡點構成寫實與非寫實的意境。 人對自我的期望有時因自身內在的衝突而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人因為學習而成長  成熟而經驗  經歷而瞭解  理解而發現  知道而選擇  選擇面對、選擇逃避、選擇結果  成就了人的樣貌 期望這次作品是以「人」的角度去探討陳明仁文學作品與表演語彙之關係。生而為人的目的為何?每個人對自己的期望與社會價值的期望為何?人類對生命的渴望是以世界對人的期待,還是自己的理想? 台語指導暨表演者│黃郁盛 彰化員林人,這馬是一个劇場演員、台語指導、台文劇本翻譯,嘛是 FB、IG 迷眾頁「台語文手摺簿仔」版主。最近的表演經驗有:牯嶺街小劇場為你朗讀《我妹妹》;臺北藝穗節精選獎《嘿!祝你生日快樂!》;草草戲劇節《為您轉接,我的心》。最近的台語文經驗有:音樂劇《熱帶天使》台語指導;偶偶偶劇團《好鼻師》台語版劇本翻譯、台語指導;治警事件百年紀念創作藝術節鐵支路邊創作體《大正十二年》劇本翻譯、台語指導。 - 表演者│呂佳芠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自由藝術工作者、舞蹈老師。獨特的表演性、擅長由內心出發的詮釋風格。2007年開始於《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參與各種演出,與多位國際舞蹈大師、編舞家合作及演出經典作品。幾年來也曾參與多次戲劇演出。參與第2屆-第14屆《蔡瑞月國際舞蹈節》,擔任排練助理及主要舞者。2019年福爾摩沙芭蕾舞團《關於柴可夫斯基》演出。2021年受紐約現代舞團《Robert Wood Dance》紐⻄蘭編舞家Robert N. Wood邀約,在臺演出作品《transLuCent enTanglement 微透‧交織》。2021年至2023年受邀《台灣芭蕾舞團》為客席舞者。 - 表演者│陳守玉 嘉義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表演。曾為阮劇團團員,現為自由接案劇場工作者,專職表演與戲劇教學。近年參與劇場作品:2023TIFA楊景翔演劇團《阮是廖添丁》、阮劇團《熱天酣眠》、阮劇團X流山兒事務所《嫁妝一牛車》、長義閣掌中劇團《掌中家書・朱一貴》、斜槓青年創作體《逐工》……等。 - 表演者│蔡柔柔 高雄人,20歲。就讀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演藝事業系,高中舞蹈科畢業,大學開始跨足戲劇領域並在校內展出過許多戲劇以及舞蹈。演出經驗有《梔子花》舞蹈結合戲劇、《昧地瞞天》舞台劇、《逆愛》改編自當男人戀愛時的舞台劇、《老伴》舞台劇、《圓環物語》舞台劇。 - 《蚵仔夜行軍》繪本彈唱說故事暨肢體工作坊 展演團隊|三缺一劇團 ——— 場次資訊 ——— 場次一|2023.11.25(六) 11:00 全台語場 場次二|2023.11.25(六) 15:00 全台語場 場次三|2023.12.09(六) 11:00 華台語場 場次四|2023.12.09(六) 15:00 華台語場 ——— 報名請點下圖 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講座暨示範演出 三缺一劇團自2011年開啟「LAB計畫」,以「動物轉化」為題,從古老的武術、瑜珈和宗教儀式切入,提煉出強大而深刻的動物靈魂,進一步讓動物成為通道,開啟個人通往社會和集體潛意識之間的對話。2012年至今,跳脫了純粹表演的範疇,歷經了動物轉化多部曲的探索過程,建立了一個進入動物身體的探索地圖。回溯人類歷史與動物之間的各種關聯,抽絲剝繭,形成一個有趣的人類學式的動物研究。 主要創作群 賀湘儀 曾參與再拒劇團、黑眼睛跨劇團、莎妹劇團、河床劇團、EX-亞洲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讀演劇人等劇團演出,表演經驗橫跨物件劇場、偶戲、肢體劇場、獨腳戲等。為三缺一劇團創始團員,並於2017年擔任團長至今。2011年與魏雋展於三缺一劇團開啟「LAB計畫」,嘗試建立劇團的身體美學脈絡;2012年與魏雋展聯合編導獨腳戲作品《耳背上的印記》,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台灣的集體記憶;2014年導演《土地計畫首部曲—還魂記》,開啟對於環境議題的長期關注;2020年開始跨領域創作與合作,擔任視覺藝術家張紋瑄《魚尾獅是何時絕種的?—21世紀成功敘事學》戲劇構作與表演指導、2021年擔任TIDF紀錄片工作者《記錄劇場:實驗067》的戲劇構作;近年創作聚焦於身體與創傷的主題,並以香姨之名實踐以嗅覺、觸覺感知進行身體療癒的行動。 張紋瑄 其藝術實踐透過重讀、重寫及虛構出另類方案,來質問機構化的歷史敘事結構,並同時暴露出潛藏在歷史敘事中,不同權力之間的角力關係,藉由裝置、錄像及講述等不同媒介,以及與原件有誤差的檔案使用,讓觀者得以反思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下的形塑與未來的推進。自2018年起開啟「書寫公廠 Writing FACTory」長期計畫。曾獲台北獎、高雄獎、林語堂文學獎等。作品曾於臺灣、中國、韓國、美國、新加坡、德國、墨西哥等國展出。 杜逸帆 布農族,Talum Isbabanal,在劇場大家都叫我阿杜。我身上流著原住民跟平地人的血,我有著原住民的樂天,總是喜歡說笑話,至於好不好笑,見仁見智;另一方面在人類圖的世界裡,我的燈全亮,所以自己有一套處事的準則。曾經回去部落生活一年,卻因為水土不服,又搬到山下,在美濃租了一個房子,同時又常常在臺北接案子,過著雙城市的生活,去年又把重心轉回北部。除了在劇場創作,另一方面也是原住民新聞議題的攝影師。近幾年的「亞泥案」,就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對我來說,新聞可以打開視野,劇場可以深化事件,我也曾經在這兩條路上糾結,最後它們終於達到平衡。新聞採訪的事件可以是創作的主題探索,劇場的溫度也可以應用在新聞採訪人性的一面。 *本活動獲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Detail.init.ctr?actId=30079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4/04/21
活動結束日期2024/04/21
點閱數41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299e8f73f77c62e437090d
活動名稱: 【臺灣文學基地】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臺北)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21 13: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場地名稱: : 臺灣文學基地 悅讀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12111
經度: : 121.5284951
結束時間: : 2024/04/21 16:00:00
演出單位: 臺灣文學基地(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身體是文字的記憶 身體是文字的田野 身體是文字的家 身體觸到空氣、陽光、或另一個身體 文字就會說話 身體開口 文字就會唱歌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詩人鴻鴻共同策劃「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在本館臺灣文學基地為舞蹈與文學的跨域結合,帶來更多嘗試與開拓。本次計畫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的三缺一劇團,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發想改編,帶領觀眾體驗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編舞家蔡晴丞則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身體是文字的家,身體開口,文字就會唱歌。 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 【記者會】2023.10.25(三)10:00 (無需報名,敬邀媒體朋友蒞臨指教) 【講座暨示範演出】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發想改編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領略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 講座暨示範演出|三缺一劇團 場次一|2023.10.29(日)13:00 場次二|2023.10.29(日)15:30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走(cháu)跳(thiàu)人生 從陳明仁的台語詩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 編舞/導演|蔡晴丞 台語指導暨表演者|黃郁盛 表演者|呂佳芠、陳守玉、蔡柔柔 場次| 2024.4.20(六)13:30;16:00 2024.4.21(日)13:30;16:00 *均為全台語演出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7號) 統籌執行|黑眼睛跨劇團 總策劃 鴻鴻 鴻鴻,生於臺南。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著有詩集《跳浪》、《暴民之歌》等九種、劇場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及劇本、散文、小說等,以及主編《爵士詩選》、製作唱片專輯《爵士詩靈魂夜》。電影作品曾獲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等。擔任臺北詩歌節、人權藝術生活節之策展人。現為「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 劇場導演作品逾四十餘齣,包括劇場版《女武神》。歌劇導演作品包括臺中國家歌劇院—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國家交響樂團《浮士德的天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茶花女》、許常惠《鄭成功》等。音樂劇場作品有幾米魔幻劇場《走向春天的下午》、親子劇場《春風小小孩》、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風‧光──光影印象音樂會》等。 _ 鴻鴻說: 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崛起,同步伴隨著台灣小說的影像化,包括黃春明、王禎和、白先勇、李昂等。而臺灣文學進入劇場改編的腳步則遲緩得多。鴻鴻在2000年時策劃的「台灣文學劇場」邀集五個團隊改編了五部跨類型的作品,2010年綠光改編了鄭清文的《清明時節》,近來才有吳明益《複眼人》、陳千武《獵女犯》、以及黃靈芝《天中殺》的搬上舞台,演出的形式皆為戲劇或歌劇。 本次與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改編系列,以舞蹈和肢體劇場為表現媒介,希望能朝生態文學、魔幻寫實以及詩作的呈現,作更多嘗試與開拓。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配合臺文基地本檔「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特展」(2023.10.27-2024.04.28),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訓練的三缺一劇團創作者舉辦展演工作坊,帶觀眾一起體驗文學當中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第二階段則邀請編舞家蔡晴丞,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成果預計於2024.04年呈現)。 1980年代臺灣現代劇場運動的興起,就是從蘭陵劇坊的肢體訓練開始。我們再次從肢體表達出發,並主要採用台語,希望能藉著全新的表演語彙,在聲音和肢體上展現臺灣文學的更多可能。 走(cháu)跳(thiàu)人生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 編舞/導演 蔡晴丞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戲劇系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學士。現為城市科技大學演藝事業系專任教師及北藝大劇場設計系約聘兼任表演講師。舞者出身,爾後跨足戲劇,擅長表演藝術跨領域的編導創作與教學實務。2010-2012年旅英期間曾參與英國馬戲舞蹈劇場The Generating Company、英國舞團Needlefoot Dance Theatre、Sinman Dance Company擔任舞者、演員。回台後致力於動作劇場的推廣,近年曾在布拉格、韓國、日本等國際藝術節發表作品,也擔任國內多項跨領域演出作品之動作設計。 晴丞說: 人一出生落地就有不同的命運與機緣,《走cháu跳thiàu人生》以台語文學作家陳明仁之作品出發探討人對生命之渴望,在渴望的理解下思考人的真實內在。我是真的渴望?還是慾望?對權力、對金錢、對地位、對情感、對家庭關係的佔有是什麼樣的想像。我們期望在生活之中尋求平等的對價關係,但究竟為何我們需要?他人必須給予承諾?才能在生存之中得到應有的自尊?權益?安全感?人在面對生活時的矛盾與衝突是嘗試要能說服自己理解?還是讓他人可以認同? 演出形式結合戲劇與舞蹈形式表現人在面臨生存的各種面向,作品以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結合文本,試圖尋找身體及語言的平衡點構成寫實與非寫實的意境。 人對自我的期望有時因自身內在的衝突而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人因為學習而成長  成熟而經驗  經歷而瞭解  理解而發現  知道而選擇  選擇面對、選擇逃避、選擇結果  成就了人的樣貌 期望這次作品是以「人」的角度去探討陳明仁文學作品與表演語彙之關係。生而為人的目的為何?每個人對自己的期望與社會價值的期望為何?人類對生命的渴望是以世界對人的期待,還是自己的理想? 台語指導暨表演者│黃郁盛 彰化員林人,這馬是一个劇場演員、台語指導、台文劇本翻譯,嘛是 FB、IG 迷眾頁「台語文手摺簿仔」版主。最近的表演經驗有:牯嶺街小劇場為你朗讀《我妹妹》;臺北藝穗節精選獎《嘿!祝你生日快樂!》;草草戲劇節《為您轉接,我的心》。最近的台語文經驗有:音樂劇《熱帶天使》台語指導;偶偶偶劇團《好鼻師》台語版劇本翻譯、台語指導;治警事件百年紀念創作藝術節鐵支路邊創作體《大正十二年》劇本翻譯、台語指導。 - 表演者│呂佳芠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自由藝術工作者、舞蹈老師。獨特的表演性、擅長由內心出發的詮釋風格。2007年開始於《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參與各種演出,與多位國際舞蹈大師、編舞家合作及演出經典作品。幾年來也曾參與多次戲劇演出。參與第2屆-第14屆《蔡瑞月國際舞蹈節》,擔任排練助理及主要舞者。2019年福爾摩沙芭蕾舞團《關於柴可夫斯基》演出。2021年受紐約現代舞團《Robert Wood Dance》紐⻄蘭編舞家Robert N. Wood邀約,在臺演出作品《transLuCent enTanglement 微透‧交織》。2021年至2023年受邀《台灣芭蕾舞團》為客席舞者。 - 表演者│陳守玉 嘉義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表演。曾為阮劇團團員,現為自由接案劇場工作者,專職表演與戲劇教學。近年參與劇場作品:2023TIFA楊景翔演劇團《阮是廖添丁》、阮劇團《熱天酣眠》、阮劇團X流山兒事務所《嫁妝一牛車》、長義閣掌中劇團《掌中家書・朱一貴》、斜槓青年創作體《逐工》……等。 - 表演者│蔡柔柔 高雄人,20歲。就讀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演藝事業系,高中舞蹈科畢業,大學開始跨足戲劇領域並在校內展出過許多戲劇以及舞蹈。演出經驗有《梔子花》舞蹈結合戲劇、《昧地瞞天》舞台劇、《逆愛》改編自當男人戀愛時的舞台劇、《老伴》舞台劇、《圓環物語》舞台劇。 - 《蚵仔夜行軍》繪本彈唱說故事暨肢體工作坊 展演團隊|三缺一劇團 ——— 場次資訊 ——— 場次一|2023.11.25(六) 11:00 全台語場 場次二|2023.11.25(六) 15:00 全台語場 場次三|2023.12.09(六) 11:00 華台語場 場次四|2023.12.09(六) 15:00 華台語場 ——— 報名請點下圖 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講座暨示範演出 三缺一劇團自2011年開啟「LAB計畫」,以「動物轉化」為題,從古老的武術、瑜珈和宗教儀式切入,提煉出強大而深刻的動物靈魂,進一步讓動物成為通道,開啟個人通往社會和集體潛意識之間的對話。2012年至今,跳脫了純粹表演的範疇,歷經了動物轉化多部曲的探索過程,建立了一個進入動物身體的探索地圖。回溯人類歷史與動物之間的各種關聯,抽絲剝繭,形成一個有趣的人類學式的動物研究。 主要創作群 賀湘儀 曾參與再拒劇團、黑眼睛跨劇團、莎妹劇團、河床劇團、EX-亞洲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讀演劇人等劇團演出,表演經驗橫跨物件劇場、偶戲、肢體劇場、獨腳戲等。為三缺一劇團創始團員,並於2017年擔任團長至今。2011年與魏雋展於三缺一劇團開啟「LAB計畫」,嘗試建立劇團的身體美學脈絡;2012年與魏雋展聯合編導獨腳戲作品《耳背上的印記》,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台灣的集體記憶;2014年導演《土地計畫首部曲—還魂記》,開啟對於環境議題的長期關注;2020年開始跨領域創作與合作,擔任視覺藝術家張紋瑄《魚尾獅是何時絕種的?—21世紀成功敘事學》戲劇構作與表演指導、2021年擔任TIDF紀錄片工作者《記錄劇場:實驗067》的戲劇構作;近年創作聚焦於身體與創傷的主題,並以香姨之名實踐以嗅覺、觸覺感知進行身體療癒的行動。 張紋瑄 其藝術實踐透過重讀、重寫及虛構出另類方案,來質問機構化的歷史敘事結構,並同時暴露出潛藏在歷史敘事中,不同權力之間的角力關係,藉由裝置、錄像及講述等不同媒介,以及與原件有誤差的檔案使用,讓觀者得以反思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下的形塑與未來的推進。自2018年起開啟「書寫公廠 Writing FACTory」長期計畫。曾獲台北獎、高雄獎、林語堂文學獎等。作品曾於臺灣、中國、韓國、美國、新加坡、德國、墨西哥等國展出。 杜逸帆 布農族,Talum Isbabanal,在劇場大家都叫我阿杜。我身上流著原住民跟平地人的血,我有著原住民的樂天,總是喜歡說笑話,至於好不好笑,見仁見智;另一方面在人類圖的世界裡,我的燈全亮,所以自己有一套處事的準則。曾經回去部落生活一年,卻因為水土不服,又搬到山下,在美濃租了一個房子,同時又常常在臺北接案子,過著雙城市的生活,去年又把重心轉回北部。除了在劇場創作,另一方面也是原住民新聞議題的攝影師。近幾年的「亞泥案」,就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對我來說,新聞可以打開視野,劇場可以深化事件,我也曾經在這兩條路上糾結,最後它們終於達到平衡。新聞採訪的事件可以是創作的主題探索,劇場的溫度也可以應用在新聞採訪人性的一面。 *本活動獲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Detail.init.ctr?actId=30079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4/21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4/21
點閱數: 41

# 平衡點 於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4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299e8f73f77c62e437090d
活動名稱【臺灣文學基地】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臺北)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21 13: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場地名稱: : 臺灣文學基地 悅讀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12111
經度: : 121.5284951
結束時間: : 2024/04/21 16:00:00
演出單位臺灣文學基地(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身體是文字的記憶 身體是文字的田野 身體是文字的家 身體觸到空氣、陽光、或另一個身體 文字就會說話 身體開口 文字就會唱歌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詩人鴻鴻共同策劃「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在本館臺灣文學基地為舞蹈與文學的跨域結合,帶來更多嘗試與開拓。本次計畫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的三缺一劇團,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發想改編,帶領觀眾體驗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編舞家蔡晴丞則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身體是文字的家,身體開口,文字就會唱歌。 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 【記者會】2023.10.25(三)10:00 (無需報名,敬邀媒體朋友蒞臨指教) 【講座暨示範演出】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發想改編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領略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 講座暨示範演出|三缺一劇團 場次一|2023.10.29(日)13:00 場次二|2023.10.29(日)15:30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走(cháu)跳(thiàu)人生 從陳明仁的台語詩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 編舞/導演|蔡晴丞 台語指導暨表演者|黃郁盛 表演者|呂佳芠、陳守玉、蔡柔柔 場次| 2024.4.20(六)13:30;16:00 2024.4.21(日)13:30;16:00 *均為全台語演出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7號) 統籌執行|黑眼睛跨劇團 總策劃 鴻鴻 鴻鴻,生於臺南。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著有詩集《跳浪》、《暴民之歌》等九種、劇場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及劇本、散文、小說等,以及主編《爵士詩選》、製作唱片專輯《爵士詩靈魂夜》。電影作品曾獲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等。擔任臺北詩歌節、人權藝術生活節之策展人。現為「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 劇場導演作品逾四十餘齣,包括劇場版《女武神》。歌劇導演作品包括臺中國家歌劇院—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國家交響樂團《浮士德的天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茶花女》、許常惠《鄭成功》等。音樂劇場作品有幾米魔幻劇場《走向春天的下午》、親子劇場《春風小小孩》、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風‧光──光影印象音樂會》等。 _ 鴻鴻說: 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崛起,同步伴隨著台灣小說的影像化,包括黃春明、王禎和、白先勇、李昂等。而臺灣文學進入劇場改編的腳步則遲緩得多。鴻鴻在2000年時策劃的「台灣文學劇場」邀集五個團隊改編了五部跨類型的作品,2010年綠光改編了鄭清文的《清明時節》,近來才有吳明益《複眼人》、陳千武《獵女犯》、以及黃靈芝《天中殺》的搬上舞台,演出的形式皆為戲劇或歌劇。 本次與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改編系列,以舞蹈和肢體劇場為表現媒介,希望能朝生態文學、魔幻寫實以及詩作的呈現,作更多嘗試與開拓。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配合臺文基地本檔「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特展」(2023.10.27-2024.04.28),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訓練的三缺一劇團創作者舉辦展演工作坊,帶觀眾一起體驗文學當中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第二階段則邀請編舞家蔡晴丞,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成果預計於2024.04年呈現)。 1980年代臺灣現代劇場運動的興起,就是從蘭陵劇坊的肢體訓練開始。我們再次從肢體表達出發,並主要採用台語,希望能藉著全新的表演語彙,在聲音和肢體上展現臺灣文學的更多可能。 走(cháu)跳(thiàu)人生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 編舞/導演 蔡晴丞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戲劇系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學士。現為城市科技大學演藝事業系專任教師及北藝大劇場設計系約聘兼任表演講師。舞者出身,爾後跨足戲劇,擅長表演藝術跨領域的編導創作與教學實務。2010-2012年旅英期間曾參與英國馬戲舞蹈劇場The Generating Company、英國舞團Needlefoot Dance Theatre、Sinman Dance Company擔任舞者、演員。回台後致力於動作劇場的推廣,近年曾在布拉格、韓國、日本等國際藝術節發表作品,也擔任國內多項跨領域演出作品之動作設計。 晴丞說: 人一出生落地就有不同的命運與機緣,《走cháu跳thiàu人生》以台語文學作家陳明仁之作品出發探討人對生命之渴望,在渴望的理解下思考人的真實內在。我是真的渴望?還是慾望?對權力、對金錢、對地位、對情感、對家庭關係的佔有是什麼樣的想像。我們期望在生活之中尋求平等的對價關係,但究竟為何我們需要?他人必須給予承諾?才能在生存之中得到應有的自尊?權益?安全感?人在面對生活時的矛盾與衝突是嘗試要能說服自己理解?還是讓他人可以認同? 演出形式結合戲劇與舞蹈形式表現人在面臨生存的各種面向,作品以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結合文本,試圖尋找身體及語言的平衡點構成寫實與非寫實的意境。 人對自我的期望有時因自身內在的衝突而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人因為學習而成長  成熟而經驗  經歷而瞭解  理解而發現  知道而選擇  選擇面對、選擇逃避、選擇結果  成就了人的樣貌 期望這次作品是以「人」的角度去探討陳明仁文學作品與表演語彙之關係。生而為人的目的為何?每個人對自己的期望與社會價值的期望為何?人類對生命的渴望是以世界對人的期待,還是自己的理想? 台語指導暨表演者│黃郁盛 彰化員林人,這馬是一个劇場演員、台語指導、台文劇本翻譯,嘛是 FB、IG 迷眾頁「台語文手摺簿仔」版主。最近的表演經驗有:牯嶺街小劇場為你朗讀《我妹妹》;臺北藝穗節精選獎《嘿!祝你生日快樂!》;草草戲劇節《為您轉接,我的心》。最近的台語文經驗有:音樂劇《熱帶天使》台語指導;偶偶偶劇團《好鼻師》台語版劇本翻譯、台語指導;治警事件百年紀念創作藝術節鐵支路邊創作體《大正十二年》劇本翻譯、台語指導。 - 表演者│呂佳芠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自由藝術工作者、舞蹈老師。獨特的表演性、擅長由內心出發的詮釋風格。2007年開始於《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參與各種演出,與多位國際舞蹈大師、編舞家合作及演出經典作品。幾年來也曾參與多次戲劇演出。參與第2屆-第14屆《蔡瑞月國際舞蹈節》,擔任排練助理及主要舞者。2019年福爾摩沙芭蕾舞團《關於柴可夫斯基》演出。2021年受紐約現代舞團《Robert Wood Dance》紐⻄蘭編舞家Robert N. Wood邀約,在臺演出作品《transLuCent enTanglement 微透‧交織》。2021年至2023年受邀《台灣芭蕾舞團》為客席舞者。 - 表演者│陳守玉 嘉義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表演。曾為阮劇團團員,現為自由接案劇場工作者,專職表演與戲劇教學。近年參與劇場作品:2023TIFA楊景翔演劇團《阮是廖添丁》、阮劇團《熱天酣眠》、阮劇團X流山兒事務所《嫁妝一牛車》、長義閣掌中劇團《掌中家書・朱一貴》、斜槓青年創作體《逐工》……等。 - 表演者│蔡柔柔 高雄人,20歲。就讀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演藝事業系,高中舞蹈科畢業,大學開始跨足戲劇領域並在校內展出過許多戲劇以及舞蹈。演出經驗有《梔子花》舞蹈結合戲劇、《昧地瞞天》舞台劇、《逆愛》改編自當男人戀愛時的舞台劇、《老伴》舞台劇、《圓環物語》舞台劇。 - 《蚵仔夜行軍》繪本彈唱說故事暨肢體工作坊 展演團隊|三缺一劇團 ——— 場次資訊 ——— 場次一|2023.11.25(六) 11:00 全台語場 場次二|2023.11.25(六) 15:00 全台語場 場次三|2023.12.09(六) 11:00 華台語場 場次四|2023.12.09(六) 15:00 華台語場 ——— 報名請點下圖 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講座暨示範演出 三缺一劇團自2011年開啟「LAB計畫」,以「動物轉化」為題,從古老的武術、瑜珈和宗教儀式切入,提煉出強大而深刻的動物靈魂,進一步讓動物成為通道,開啟個人通往社會和集體潛意識之間的對話。2012年至今,跳脫了純粹表演的範疇,歷經了動物轉化多部曲的探索過程,建立了一個進入動物身體的探索地圖。回溯人類歷史與動物之間的各種關聯,抽絲剝繭,形成一個有趣的人類學式的動物研究。 主要創作群 賀湘儀 曾參與再拒劇團、黑眼睛跨劇團、莎妹劇團、河床劇團、EX-亞洲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讀演劇人等劇團演出,表演經驗橫跨物件劇場、偶戲、肢體劇場、獨腳戲等。為三缺一劇團創始團員,並於2017年擔任團長至今。2011年與魏雋展於三缺一劇團開啟「LAB計畫」,嘗試建立劇團的身體美學脈絡;2012年與魏雋展聯合編導獨腳戲作品《耳背上的印記》,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台灣的集體記憶;2014年導演《土地計畫首部曲—還魂記》,開啟對於環境議題的長期關注;2020年開始跨領域創作與合作,擔任視覺藝術家張紋瑄《魚尾獅是何時絕種的?—21世紀成功敘事學》戲劇構作與表演指導、2021年擔任TIDF紀錄片工作者《記錄劇場:實驗067》的戲劇構作;近年創作聚焦於身體與創傷的主題,並以香姨之名實踐以嗅覺、觸覺感知進行身體療癒的行動。 張紋瑄 其藝術實踐透過重讀、重寫及虛構出另類方案,來質問機構化的歷史敘事結構,並同時暴露出潛藏在歷史敘事中,不同權力之間的角力關係,藉由裝置、錄像及講述等不同媒介,以及與原件有誤差的檔案使用,讓觀者得以反思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下的形塑與未來的推進。自2018年起開啟「書寫公廠 Writing FACTory」長期計畫。曾獲台北獎、高雄獎、林語堂文學獎等。作品曾於臺灣、中國、韓國、美國、新加坡、德國、墨西哥等國展出。 杜逸帆 布農族,Talum Isbabanal,在劇場大家都叫我阿杜。我身上流著原住民跟平地人的血,我有著原住民的樂天,總是喜歡說笑話,至於好不好笑,見仁見智;另一方面在人類圖的世界裡,我的燈全亮,所以自己有一套處事的準則。曾經回去部落生活一年,卻因為水土不服,又搬到山下,在美濃租了一個房子,同時又常常在臺北接案子,過著雙城市的生活,去年又把重心轉回北部。除了在劇場創作,另一方面也是原住民新聞議題的攝影師。近幾年的「亞泥案」,就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對我來說,新聞可以打開視野,劇場可以深化事件,我也曾經在這兩條路上糾結,最後它們終於達到平衡。新聞採訪的事件可以是創作的主題探索,劇場的溫度也可以應用在新聞採訪人性的一面。 *本活動獲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Detail.init.ctr?actId=30079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4/04/21
活動結束日期2024/04/21
點閱數41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299e8f73f77c62e437090d
活動名稱: 【臺灣文學基地】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臺北)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04/21 13:30:00
地址: : 100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場地名稱: : 臺灣文學基地 悅讀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5.0412111
經度: : 121.5284951
結束時間: : 2024/04/21 16:00:00
演出單位: 臺灣文學基地(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身體是文字的記憶 身體是文字的田野 身體是文字的家 身體觸到空氣、陽光、或另一個身體 文字就會說話 身體開口 文字就會唱歌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詩人鴻鴻共同策劃「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在本館臺灣文學基地為舞蹈與文學的跨域結合,帶來更多嘗試與開拓。本次計畫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的三缺一劇團,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發想改編,帶領觀眾體驗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編舞家蔡晴丞則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身體是文字的家,身體開口,文字就會唱歌。 身體,文學ê所在──文學改編舞蹈計畫 【記者會】2023.10.25(三)10:00 (無需報名,敬邀媒體朋友蒞臨指教) 【講座暨示範演出】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發想改編自吳明益〈雲在兩千米〉,領略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 講座暨示範演出|三缺一劇團 場次一|2023.10.29(日)13:00 場次二|2023.10.29(日)15:30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走(cháu)跳(thiàu)人生 從陳明仁的台語詩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 編舞/導演|蔡晴丞 台語指導暨表演者|黃郁盛 表演者|呂佳芠、陳守玉、蔡柔柔 場次| 2024.4.20(六)13:30;16:00 2024.4.21(日)13:30;16:00 *均為全台語演出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7號) 統籌執行|黑眼睛跨劇團 總策劃 鴻鴻 鴻鴻,生於臺南。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著有詩集《跳浪》、《暴民之歌》等九種、劇場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邁向總體藝術:歌劇革命一世紀》及劇本、散文、小說等,以及主編《爵士詩選》、製作唱片專輯《爵士詩靈魂夜》。電影作品曾獲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芝加哥影展國際影評人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等。擔任臺北詩歌節、人權藝術生活節之策展人。現為「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 劇場導演作品逾四十餘齣,包括劇場版《女武神》。歌劇導演作品包括臺中國家歌劇院—華格納歌劇《唐懷瑟》、國家交響樂團《浮士德的天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茶花女》、許常惠《鄭成功》等。音樂劇場作品有幾米魔幻劇場《走向春天的下午》、親子劇場《春風小小孩》、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風‧光──光影印象音樂會》等。 _ 鴻鴻說: 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的崛起,同步伴隨著台灣小說的影像化,包括黃春明、王禎和、白先勇、李昂等。而臺灣文學進入劇場改編的腳步則遲緩得多。鴻鴻在2000年時策劃的「台灣文學劇場」邀集五個團隊改編了五部跨類型的作品,2010年綠光改編了鄭清文的《清明時節》,近來才有吳明益《複眼人》、陳千武《獵女犯》、以及黃靈芝《天中殺》的搬上舞台,演出的形式皆為戲劇或歌劇。 本次與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改編系列,以舞蹈和肢體劇場為表現媒介,希望能朝生態文學、魔幻寫實以及詩作的呈現,作更多嘗試與開拓。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配合臺文基地本檔「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特展」(2023.10.27-2024.04.28),邀請長期耕耘「動物轉化」訓練的三缺一劇團創作者舉辦展演工作坊,帶觀眾一起體驗文學當中動物性和人性的交會。第二階段則邀請編舞家蔡晴丞,從台語詩歌開拓者陳明仁的作品出發,思考世界和人的連結(成果預計於2024.04年呈現)。 1980年代臺灣現代劇場運動的興起,就是從蘭陵劇坊的肢體訓練開始。我們再次從肢體表達出發,並主要採用台語,希望能藉著全新的表演語彙,在聲音和肢體上展現臺灣文學的更多可能。 走(cháu)跳(thiàu)人生 文學跨域舞蹈演出 編舞/導演 蔡晴丞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戲劇系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學士。現為城市科技大學演藝事業系專任教師及北藝大劇場設計系約聘兼任表演講師。舞者出身,爾後跨足戲劇,擅長表演藝術跨領域的編導創作與教學實務。2010-2012年旅英期間曾參與英國馬戲舞蹈劇場The Generating Company、英國舞團Needlefoot Dance Theatre、Sinman Dance Company擔任舞者、演員。回台後致力於動作劇場的推廣,近年曾在布拉格、韓國、日本等國際藝術節發表作品,也擔任國內多項跨領域演出作品之動作設計。 晴丞說: 人一出生落地就有不同的命運與機緣,《走cháu跳thiàu人生》以台語文學作家陳明仁之作品出發探討人對生命之渴望,在渴望的理解下思考人的真實內在。我是真的渴望?還是慾望?對權力、對金錢、對地位、對情感、對家庭關係的佔有是什麼樣的想像。我們期望在生活之中尋求平等的對價關係,但究竟為何我們需要?他人必須給予承諾?才能在生存之中得到應有的自尊?權益?安全感?人在面對生活時的矛盾與衝突是嘗試要能說服自己理解?還是讓他人可以認同? 演出形式結合戲劇與舞蹈形式表現人在面臨生存的各種面向,作品以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結合文本,試圖尋找身體及語言的平衡點構成寫實與非寫實的意境。 人對自我的期望有時因自身內在的衝突而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人因為學習而成長  成熟而經驗  經歷而瞭解  理解而發現  知道而選擇  選擇面對、選擇逃避、選擇結果  成就了人的樣貌 期望這次作品是以「人」的角度去探討陳明仁文學作品與表演語彙之關係。生而為人的目的為何?每個人對自己的期望與社會價值的期望為何?人類對生命的渴望是以世界對人的期待,還是自己的理想? 台語指導暨表演者│黃郁盛 彰化員林人,這馬是一个劇場演員、台語指導、台文劇本翻譯,嘛是 FB、IG 迷眾頁「台語文手摺簿仔」版主。最近的表演經驗有:牯嶺街小劇場為你朗讀《我妹妹》;臺北藝穗節精選獎《嘿!祝你生日快樂!》;草草戲劇節《為您轉接,我的心》。最近的台語文經驗有:音樂劇《熱帶天使》台語指導;偶偶偶劇團《好鼻師》台語版劇本翻譯、台語指導;治警事件百年紀念創作藝術節鐵支路邊創作體《大正十二年》劇本翻譯、台語指導。 - 表演者│呂佳芠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自由藝術工作者、舞蹈老師。獨特的表演性、擅長由內心出發的詮釋風格。2007年開始於《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參與各種演出,與多位國際舞蹈大師、編舞家合作及演出經典作品。幾年來也曾參與多次戲劇演出。參與第2屆-第14屆《蔡瑞月國際舞蹈節》,擔任排練助理及主要舞者。2019年福爾摩沙芭蕾舞團《關於柴可夫斯基》演出。2021年受紐約現代舞團《Robert Wood Dance》紐⻄蘭編舞家Robert N. Wood邀約,在臺演出作品《transLuCent enTanglement 微透‧交織》。2021年至2023年受邀《台灣芭蕾舞團》為客席舞者。 - 表演者│陳守玉 嘉義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表演。曾為阮劇團團員,現為自由接案劇場工作者,專職表演與戲劇教學。近年參與劇場作品:2023TIFA楊景翔演劇團《阮是廖添丁》、阮劇團《熱天酣眠》、阮劇團X流山兒事務所《嫁妝一牛車》、長義閣掌中劇團《掌中家書・朱一貴》、斜槓青年創作體《逐工》……等。 - 表演者│蔡柔柔 高雄人,20歲。就讀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演藝事業系,高中舞蹈科畢業,大學開始跨足戲劇領域並在校內展出過許多戲劇以及舞蹈。演出經驗有《梔子花》舞蹈結合戲劇、《昧地瞞天》舞台劇、《逆愛》改編自當男人戀愛時的舞台劇、《老伴》舞台劇、《圓環物語》舞台劇。 - 《蚵仔夜行軍》繪本彈唱說故事暨肢體工作坊 展演團隊|三缺一劇團 ——— 場次資訊 ——— 場次一|2023.11.25(六) 11:00 全台語場 場次二|2023.11.25(六) 15:00 全台語場 場次三|2023.12.09(六) 11:00 華台語場 場次四|2023.12.09(六) 15:00 華台語場 ——— 報名請點下圖 為何轉化動物:演員、動物、與動物之外的 講座暨示範演出 三缺一劇團自2011年開啟「LAB計畫」,以「動物轉化」為題,從古老的武術、瑜珈和宗教儀式切入,提煉出強大而深刻的動物靈魂,進一步讓動物成為通道,開啟個人通往社會和集體潛意識之間的對話。2012年至今,跳脫了純粹表演的範疇,歷經了動物轉化多部曲的探索過程,建立了一個進入動物身體的探索地圖。回溯人類歷史與動物之間的各種關聯,抽絲剝繭,形成一個有趣的人類學式的動物研究。 主要創作群 賀湘儀 曾參與再拒劇團、黑眼睛跨劇團、莎妹劇團、河床劇團、EX-亞洲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讀演劇人等劇團演出,表演經驗橫跨物件劇場、偶戲、肢體劇場、獨腳戲等。為三缺一劇團創始團員,並於2017年擔任團長至今。2011年與魏雋展於三缺一劇團開啟「LAB計畫」,嘗試建立劇團的身體美學脈絡;2012年與魏雋展聯合編導獨腳戲作品《耳背上的印記》,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台灣的集體記憶;2014年導演《土地計畫首部曲—還魂記》,開啟對於環境議題的長期關注;2020年開始跨領域創作與合作,擔任視覺藝術家張紋瑄《魚尾獅是何時絕種的?—21世紀成功敘事學》戲劇構作與表演指導、2021年擔任TIDF紀錄片工作者《記錄劇場:實驗067》的戲劇構作;近年創作聚焦於身體與創傷的主題,並以香姨之名實踐以嗅覺、觸覺感知進行身體療癒的行動。 張紋瑄 其藝術實踐透過重讀、重寫及虛構出另類方案,來質問機構化的歷史敘事結構,並同時暴露出潛藏在歷史敘事中,不同權力之間的角力關係,藉由裝置、錄像及講述等不同媒介,以及與原件有誤差的檔案使用,讓觀者得以反思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下的形塑與未來的推進。自2018年起開啟「書寫公廠 Writing FACTory」長期計畫。曾獲台北獎、高雄獎、林語堂文學獎等。作品曾於臺灣、中國、韓國、美國、新加坡、德國、墨西哥等國展出。 杜逸帆 布農族,Talum Isbabanal,在劇場大家都叫我阿杜。我身上流著原住民跟平地人的血,我有著原住民的樂天,總是喜歡說笑話,至於好不好笑,見仁見智;另一方面在人類圖的世界裡,我的燈全亮,所以自己有一套處事的準則。曾經回去部落生活一年,卻因為水土不服,又搬到山下,在美濃租了一個房子,同時又常常在臺北接案子,過著雙城市的生活,去年又把重心轉回北部。除了在劇場創作,另一方面也是原住民新聞議題的攝影師。近幾年的「亞泥案」,就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之一。對我來說,新聞可以打開視野,劇場可以深化事件,我也曾經在這兩條路上糾結,最後它們終於達到平衡。新聞採訪的事件可以是創作的主題探索,劇場的溫度也可以應用在新聞採訪人性的一面。 *本活動獲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台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Detail.init.ctr?actId=30079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MTL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4/21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4/21
點閱數: 41

# 平衡點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5

名稱劉世平
電話0939211157
地址屏東縣潮洲鎮復興路138巷10號
工坊名稱劉世平工作室
開放時間預約制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14320e17-7f49-4d1d-af3e-7682d92db0df.jpg
內容為什麼戀上陶藝?劉世平思索半晌說:「也不知道,可心裡卻就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推著我前進,好像天生就該做這一行吧!」他很篤定地說。「或許,也想讓自己在浩瀚的時空中留下些許記憶吧!陶藝是最自然的媒材,予人最原始的悸動!它可以從遠古流傳至今。」為了證明人類來世走一遭的印記,自幼學鋼琴,及長學電子工程,劉世平放下所學,歸零!一頭栽進陶藝世界。  自幼學鋼琴,長期的浸淫讓劉世平對藝術有著莫名的偏愛。五專念的是電子工程科,雖然成績總名列前茅,卻拴不住嚮往陶藝的心,五專時即開始投入陶藝的研究。「去過陶藝教室一、兩個星期,但是那種教授方式與我的期望落差很大,所以改看書,但書本也僅限於教導製作方式,最後是完全自己實地創作,一步步累積經驗至今。」劉世平以平和的口吻說。  為了從事創作,劉世平一邊協助父親經營食品進口事業,一邊研究、勤練陶藝功力,第二個五年,他以純藝術陶藝為創作起點,初試啼聲即一鳴驚人,拿下北市美展首獎特優及臺中市大墩美展,更獲義大利、紐西蘭、葡萄牙及日本亞洲工藝展等競賽殊榮。雖然獲獎連連,劉世平卻也意識到「現實」的殘酷,畢竟純藝術創作屬小眾的收藏品,收入與創作的心力不成比例,根本不敷日常生活支出。於是,他積極思考如何將藝術融入生活,因為唯有藝術生活化,創作才能恆久走下去。  陶器是人類揮別石器時代漁獵生活的重要文化接點。從遠古流傳迄今的陶瓷,不管是碗、盤、杯、壺,或瓶、甕、缸等,皆為生活器皿。從「原創」入門,歷經十餘年的陶藝生涯後,劉世平才在實用與藝術之間取得了創作的平衡點。  常人觀賞藝術展覽是為了陶冶心性或觀摩,藝術家則各有不同的觀看角度。劉世平看展覽是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特性,避免與他人出現調性雷同的作品。他認為,創作就是要與眾不同。  喝茶是中國人的傳統,臺灣的製茶技術更是世界馳名,不過,多數臺灣人使用的茶具皆來自大陸,劉世平於是以「在地茶具」做為生活陶之起點。他研究茶、咖啡,甚至與壺具搭襯的木本植物,堅持通透了解才動手作。「這樣的作品才會融入情感、美感與實際的功能」,極致完美性格的劉世平如是說。  為了改變刻板印象的茶具,劉世平以鋼或木作搭配,使其呈現造型的流暢與強烈個性,並兼具出水等功能。在〈不鏽鋼提樑飾紋壺〉作品中,他運用電子工程所學之專業技能,以「蝕刻」方式於提樑刻畫葉子紋飾,呈現剛柔並濟之感覺;壺身的葉子以陽刻與陰刻顯出若隱若現、賓主相呼應的效果;壺鈕更以純金燒入,為作品在古雅中帶出炫眼的現代感。  〈木柄飾紋壺〉壺身沿用〈不鏽鋼提樑飾紋壺〉的葉飾,提樑則使用生長於臺灣中南部低海拔的榔榆木。榔榆是榆科植物中極受歡迎的臺灣鄉土樹,因其木質硬度高、蠟質優不易毀損,在臺灣三千餘種木本植物中雀屏中選成為劉世平與壺搭配的二、三種材質之一。茶壺提樑使用的榔榆是漂流木,可遇不可求。他順其形拋光接合,另一壺身以傳統古典的雲水紋簡化飾之,暗喻宇宙週而復始的更迭。陶與木頭皆予人溫潤、穩重、親和之感,此創意可謂天作之合。  咖啡是西方產物,一般皆以瓷杯盛之,西風東漸後,喝咖啡成為一種新飲品文化,甚至是時尚活動。為了賦予咖啡在地文化,劉世平深入瞭解咖啡文化、產地、品種與歷史,在〈金彩飾紋咖啡杯〉中以木為墊,陶土為杯,以金燒出的圓椎型杯把,渾實中透出低調的奢華,更滲出淡淡的禪意,使咖啡杯有了新的型態與屬於東方的生命和氣味。  運用壓印的方式,從點、線慢慢串連出三角形,看上去是幾何圖形,也是一朵朵的花,甚至更多的想像⋯⋯這是〈壓印飾紋盒〉呈現的視覺效果。這件作品未上釉卻呈現雅致的色澤,劉世平表示,這是以經驗逐步累積出溫控的功力,只要稍有不慎,作品就會裂開或黏在一起。  中國的陶瓷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絲路西傳時曾被視為瑰寶,無奈西風當道,陶瓷文化今不如昔,儘管如此,劉世平還是堅持以創新為己任,希望陶藝再獲世人的青睞,這是一條漫漫長路,但他認定自己註定走這條路,儘管艱辛還是無怨無悔。(32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11.html
名稱: 劉世平
電話: 0939211157
地址: 屏東縣潮洲鎮復興路138巷10號
工坊名稱: 劉世平工作室
開放時間: 預約制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14320e17-7f49-4d1d-af3e-7682d92db0df.jpg
內容: 為什麼戀上陶藝?劉世平思索半晌說:「也不知道,可心裡卻就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推著我前進,好像天生就該做這一行吧!」他很篤定地說。「或許,也想讓自己在浩瀚的時空中留下些許記憶吧!陶藝是最自然的媒材,予人最原始的悸動!它可以從遠古流傳至今。」為了證明人類來世走一遭的印記,自幼學鋼琴,及長學電子工程,劉世平放下所學,歸零!一頭栽進陶藝世界。  自幼學鋼琴,長期的浸淫讓劉世平對藝術有著莫名的偏愛。五專念的是電子工程科,雖然成績總名列前茅,卻拴不住嚮往陶藝的心,五專時即開始投入陶藝的研究。「去過陶藝教室一、兩個星期,但是那種教授方式與我的期望落差很大,所以改看書,但書本也僅限於教導製作方式,最後是完全自己實地創作,一步步累積經驗至今。」劉世平以平和的口吻說。  為了從事創作,劉世平一邊協助父親經營食品進口事業,一邊研究、勤練陶藝功力,第二個五年,他以純藝術陶藝為創作起點,初試啼聲即一鳴驚人,拿下北市美展首獎特優及臺中市大墩美展,更獲義大利、紐西蘭、葡萄牙及日本亞洲工藝展等競賽殊榮。雖然獲獎連連,劉世平卻也意識到「現實」的殘酷,畢竟純藝術創作屬小眾的收藏品,收入與創作的心力不成比例,根本不敷日常生活支出。於是,他積極思考如何將藝術融入生活,因為唯有藝術生活化,創作才能恆久走下去。  陶器是人類揮別石器時代漁獵生活的重要文化接點。從遠古流傳迄今的陶瓷,不管是碗、盤、杯、壺,或瓶、甕、缸等,皆為生活器皿。從「原創」入門,歷經十餘年的陶藝生涯後,劉世平才在實用與藝術之間取得了創作的平衡點。  常人觀賞藝術展覽是為了陶冶心性或觀摩,藝術家則各有不同的觀看角度。劉世平看展覽是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特性,避免與他人出現調性雷同的作品。他認為,創作就是要與眾不同。  喝茶是中國人的傳統,臺灣的製茶技術更是世界馳名,不過,多數臺灣人使用的茶具皆來自大陸,劉世平於是以「在地茶具」做為生活陶之起點。他研究茶、咖啡,甚至與壺具搭襯的木本植物,堅持通透了解才動手作。「這樣的作品才會融入情感、美感與實際的功能」,極致完美性格的劉世平如是說。  為了改變刻板印象的茶具,劉世平以鋼或木作搭配,使其呈現造型的流暢與強烈個性,並兼具出水等功能。在〈不鏽鋼提樑飾紋壺〉作品中,他運用電子工程所學之專業技能,以「蝕刻」方式於提樑刻畫葉子紋飾,呈現剛柔並濟之感覺;壺身的葉子以陽刻與陰刻顯出若隱若現、賓主相呼應的效果;壺鈕更以純金燒入,為作品在古雅中帶出炫眼的現代感。  〈木柄飾紋壺〉壺身沿用〈不鏽鋼提樑飾紋壺〉的葉飾,提樑則使用生長於臺灣中南部低海拔的榔榆木。榔榆是榆科植物中極受歡迎的臺灣鄉土樹,因其木質硬度高、蠟質優不易毀損,在臺灣三千餘種木本植物中雀屏中選成為劉世平與壺搭配的二、三種材質之一。茶壺提樑使用的榔榆是漂流木,可遇不可求。他順其形拋光接合,另一壺身以傳統古典的雲水紋簡化飾之,暗喻宇宙週而復始的更迭。陶與木頭皆予人溫潤、穩重、親和之感,此創意可謂天作之合。  咖啡是西方產物,一般皆以瓷杯盛之,西風東漸後,喝咖啡成為一種新飲品文化,甚至是時尚活動。為了賦予咖啡在地文化,劉世平深入瞭解咖啡文化、產地、品種與歷史,在〈金彩飾紋咖啡杯〉中以木為墊,陶土為杯,以金燒出的圓椎型杯把,渾實中透出低調的奢華,更滲出淡淡的禪意,使咖啡杯有了新的型態與屬於東方的生命和氣味。  運用壓印的方式,從點、線慢慢串連出三角形,看上去是幾何圖形,也是一朵朵的花,甚至更多的想像⋯⋯這是〈壓印飾紋盒〉呈現的視覺效果。這件作品未上釉卻呈現雅致的色澤,劉世平表示,這是以經驗逐步累積出溫控的功力,只要稍有不慎,作品就會裂開或黏在一起。  中國的陶瓷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絲路西傳時曾被視為瑰寶,無奈西風當道,陶瓷文化今不如昔,儘管如此,劉世平還是堅持以創新為己任,希望陶藝再獲世人的青睞,這是一條漫漫長路,但他認定自己註定走這條路,儘管艱辛還是無怨無悔。(32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11.html

# 平衡點 於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可移轉技術資料集 - 6

序號5888
產出年度101
技術名稱-中文充電電池的充電方法及其相關的充電架構
執行單位工研院材化所
產出單位(空)
計畫名稱下世代儲電元件與系統技術開發計畫
領域(空)
已申請專利之國家(空)
已獲得專利之國家(空)
技術現況敘述-中文本技術主要在電池保固壽命的要求下,以最快的充電速率對電池進行充電,可在充電時間與保固壽命之間取得平衡點。
技術現況敘述-英文(空)
技術規格1.根據電池保固壽命之要求,藉由調控充電器輸出電流控制電池老化速率。2.本方法受量測與電流控制系統精度影響,一般條件下可使期望容量與實際容量之誤差低於5%。
技術成熟度實驗室階段
可應用範圍主要是用於電動汽機車產業,或是對電池保固壽命與充電時間有要求之相關產業。
潛力預估電動汽機車目前電池壽命仍無法達到消費者預期,特別是在電池快充時會加速電池性能與壽命衰退的速度,因此本技術能夠在期望的保固壽命的條件下,針對電池當時的狀態,以最快的速度對電池進行充電,在電池保固壽命與充電時間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對電動車相關產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聯絡人員凌守弘
電話03-5915984
傳真03-5820442
電子信箱Welkin@itri.org.tw
參考網址-
所須軟硬體設備可藉由自製的充電器控制電路就能使目前市售量產的DC電源供應器達到調控充電電壓、電流之目的,搭配充電調控演算法即可運行,所需投入成本極低。
需具備之專業人才具備電子電路工程師、單晶片韌體程式設計師
序號: 5888
產出年度: 101
技術名稱-中文: 充電電池的充電方法及其相關的充電架構
執行單位: 工研院材化所
產出單位: (空)
計畫名稱: 下世代儲電元件與系統技術開發計畫
領域: (空)
已申請專利之國家: (空)
已獲得專利之國家: (空)
技術現況敘述-中文: 本技術主要在電池保固壽命的要求下,以最快的充電速率對電池進行充電,可在充電時間與保固壽命之間取得平衡點。
技術現況敘述-英文: (空)
技術規格: 1.根據電池保固壽命之要求,藉由調控充電器輸出電流控制電池老化速率。2.本方法受量測與電流控制系統精度影響,一般條件下可使期望容量與實際容量之誤差低於5%。
技術成熟度: 實驗室階段
可應用範圍: 主要是用於電動汽機車產業,或是對電池保固壽命與充電時間有要求之相關產業。
潛力預估: 電動汽機車目前電池壽命仍無法達到消費者預期,特別是在電池快充時會加速電池性能與壽命衰退的速度,因此本技術能夠在期望的保固壽命的條件下,針對電池當時的狀態,以最快的速度對電池進行充電,在電池保固壽命與充電時間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對電動車相關產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聯絡人員: 凌守弘
電話: 03-5915984
傳真: 03-5820442
電子信箱: Welkin@itri.org.tw
參考網址: -
所須軟硬體設備: 可藉由自製的充電器控制電路就能使目前市售量產的DC電源供應器達到調控充電電壓、電流之目的,搭配充電調控演算法即可運行,所需投入成本極低。
需具備之專業人才: 具備電子電路工程師、單晶片韌體程式設計師

# 平衡點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7

名稱林時植
電話03-5282375
地址30060新竹市中華路三段120號
工坊名稱陶藝之林藝術空間
開放時間預約制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a49e5b3f-956e-4e89-bb11-8365bd016945.jpg
內容在工藝家的工作室中,林時植的陶藝之林是特別的一間。位於新竹市中心的主幹道旁邊,屋外車水馬龍,屋內恬靜優雅,漫步於鬧市中突然見到這樣一處場所,實在讓人驚豔。  林時植接觸藝術的機緣比較特別,高中是美工科,想著退伍後好就業,所以專科改選化工科,不過後來卻從事原型雕塑。自從產業外移後,他考慮轉行,也有客戶邀請去大陸繼續發展,但後來他決定不去。之後,他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繼續深造,作陶土也是誤打誤撞,化工的專業背景讓他比較快進入狀況,陶土取得容易也是原因之一。  一切看來都像隨勢所趨,但換個角度來看,林時植的陶藝之路也可說是渾然天成。對於陶土,他的觀點隨性所至,他僅把其當作主要媒材而在需要時使用金工、玻璃、木頭等複合媒材,把一些自然的現成物擺在適當的位置,而讓整件作品的概念表現得淋漓盡致。他自己的強項在造型,因此「只要潛心幾個領域即可,其他的媒材就只需要適切了解」,林時植這麼表示。  談到創作靈感的來源,他自己解釋,大部分都是從對宇宙的思考中得來的。「我從小就喜歡看天空,那時沒光害,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銀河。小時候,我就會把壓歲錢存起來買望遠鏡,專科的時候我就買了整套的天文設備。看星星分為兩種,一種用眼睛用心去體會,另一種是用相機把星星拍下來……」談到星空的話題,他顯得無比興奮。「我曾經看遍新竹地區各個圖書館有關天文的書籍。宇宙中的各種法則需要慢慢參悟,再運用到自己的人生哲理中。因為喜愛天文的關係,我希望用創作去表達出來。」他的許多作品都看得到這些領悟和其演變,比如「一開始的『孕』系列,那時還是單身,所以作品僅僅代表自己需要孕育的想法。每個人的體會不同,成長背景、生活、個性都有關係,宇宙的想像空間很大,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而這種種不一樣的看法,就構成了宇宙的多重空間,「第二次個展時,我 一般人創作都會先畫草圖,但是林時植只要有想法,手就動了起來,然而心境一直在走,最後完成的作品往往和最初預想的不一樣,意想不到的結果,代表著當下轉換出來的心情表達。  創作看似隨性,背後的思慮卻十分深沉。「創作累積到一段時間後,每完成一件作品時就會有種失落感, 需要宣洩時,我就會去山上讓自己靜一靜。在海拔兩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上,會有各種特別的情況,觀看星空時,四周一片寂靜,讓人的思緒得以慢慢沉澱下來,和宇宙融入,忘卻身體的存在,只剩靈魂的感覺。」與別的工藝家不同的思索體驗,為林時植的創作展現獨特的一面。  被問到工作室在鬧市中是否會影響創作,林時植笑著打消我們的顧慮,「很多藝術家都會跑到安靜的地方,但是我的地方每天都看見車水馬龍,已經習慣了。雖然聲音會對創作有干擾,但每個人其實都在找平衡點,工作、生活、教學各種的平衡。在這裡創作,無形中也推廣了工藝美學,讓喧囂的市區多一份靜謐之美。」  創作階段的早期很辛苦,他也會接一些訂單維持,「但現在已經不接了,因為那裡面沒有自我(沒有屬於自己的想法與精神)。」他表示,一路走來,家人的支持很重要,父親對他的影響尤其大。家裡之前開鐵工廠,每個製程都講究精密,不能有分毫之差,雖然創作和工廠製品不同,但他仍能從父親的嚴謹中得到互補。「可以獲選為臺灣工藝之家,有一半功勞是爸爸的」,他充滿感激地說。  「星星也有滅亡的一天,在毀滅時產生絢爛的爆炸,擴散成星雲,慢慢再彙集成另一顆星,如同人生,我們死後也會再次重生。能將興趣與事業結合,走到現在已經很幸運了,不管未來如何,藝術就是我的終生事業,是我對社會的一份責任。」林時植的藝術,便是銀河中靜靜發光的那顆星。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2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9.html
名稱: 林時植
電話: 03-5282375
地址: 30060新竹市中華路三段120號
工坊名稱: 陶藝之林藝術空間
開放時間: 預約制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a49e5b3f-956e-4e89-bb11-8365bd016945.jpg
內容: 在工藝家的工作室中,林時植的陶藝之林是特別的一間。位於新竹市中心的主幹道旁邊,屋外車水馬龍,屋內恬靜優雅,漫步於鬧市中突然見到這樣一處場所,實在讓人驚豔。  林時植接觸藝術的機緣比較特別,高中是美工科,想著退伍後好就業,所以專科改選化工科,不過後來卻從事原型雕塑。自從產業外移後,他考慮轉行,也有客戶邀請去大陸繼續發展,但後來他決定不去。之後,他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繼續深造,作陶土也是誤打誤撞,化工的專業背景讓他比較快進入狀況,陶土取得容易也是原因之一。  一切看來都像隨勢所趨,但換個角度來看,林時植的陶藝之路也可說是渾然天成。對於陶土,他的觀點隨性所至,他僅把其當作主要媒材而在需要時使用金工、玻璃、木頭等複合媒材,把一些自然的現成物擺在適當的位置,而讓整件作品的概念表現得淋漓盡致。他自己的強項在造型,因此「只要潛心幾個領域即可,其他的媒材就只需要適切了解」,林時植這麼表示。  談到創作靈感的來源,他自己解釋,大部分都是從對宇宙的思考中得來的。「我從小就喜歡看天空,那時沒光害,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銀河。小時候,我就會把壓歲錢存起來買望遠鏡,專科的時候我就買了整套的天文設備。看星星分為兩種,一種用眼睛用心去體會,另一種是用相機把星星拍下來……」談到星空的話題,他顯得無比興奮。「我曾經看遍新竹地區各個圖書館有關天文的書籍。宇宙中的各種法則需要慢慢參悟,再運用到自己的人生哲理中。因為喜愛天文的關係,我希望用創作去表達出來。」他的許多作品都看得到這些領悟和其演變,比如「一開始的『孕』系列,那時還是單身,所以作品僅僅代表自己需要孕育的想法。每個人的體會不同,成長背景、生活、個性都有關係,宇宙的想像空間很大,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而這種種不一樣的看法,就構成了宇宙的多重空間,「第二次個展時,我 一般人創作都會先畫草圖,但是林時植只要有想法,手就動了起來,然而心境一直在走,最後完成的作品往往和最初預想的不一樣,意想不到的結果,代表著當下轉換出來的心情表達。  創作看似隨性,背後的思慮卻十分深沉。「創作累積到一段時間後,每完成一件作品時就會有種失落感, 需要宣洩時,我就會去山上讓自己靜一靜。在海拔兩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上,會有各種特別的情況,觀看星空時,四周一片寂靜,讓人的思緒得以慢慢沉澱下來,和宇宙融入,忘卻身體的存在,只剩靈魂的感覺。」與別的工藝家不同的思索體驗,為林時植的創作展現獨特的一面。  被問到工作室在鬧市中是否會影響創作,林時植笑著打消我們的顧慮,「很多藝術家都會跑到安靜的地方,但是我的地方每天都看見車水馬龍,已經習慣了。雖然聲音會對創作有干擾,但每個人其實都在找平衡點,工作、生活、教學各種的平衡。在這裡創作,無形中也推廣了工藝美學,讓喧囂的市區多一份靜謐之美。」  創作階段的早期很辛苦,他也會接一些訂單維持,「但現在已經不接了,因為那裡面沒有自我(沒有屬於自己的想法與精神)。」他表示,一路走來,家人的支持很重要,父親對他的影響尤其大。家裡之前開鐵工廠,每個製程都講究精密,不能有分毫之差,雖然創作和工廠製品不同,但他仍能從父親的嚴謹中得到互補。「可以獲選為臺灣工藝之家,有一半功勞是爸爸的」,他充滿感激地說。  「星星也有滅亡的一天,在毀滅時產生絢爛的爆炸,擴散成星雲,慢慢再彙集成另一顆星,如同人生,我們死後也會再次重生。能將興趣與事業結合,走到現在已經很幸運了,不管未來如何,藝術就是我的終生事業,是我對社會的一份責任。」林時植的藝術,便是銀河中靜靜發光的那顆星。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2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9.html

# 平衡點 於 文化部公共藝術 - 8

系統編號213
作品編號P59-116-02
作品名稱來自風中的芬芳
作者陳昌銘
作品尺寸640公分×30公分×30公分
作品材質鋼管、不鏽鋼板
縣市臺北市
設置地點116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304號 臺北市興光市場入口左側
經度121.556398
緯度24.995339
場域廣場
經費萬44.88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陳世輝、劉鎮洲、曲德義、王哲雄、黃健敏、聶子文、李福臻、賴香伶、黃海鳴
徵選小組陳世輝、劉鎮洲、曲德義、王哲雄、黃健敏、聶子文、陳振輝
策劃單位(空)
作品說明以不鏽鋼材質切割成白鴿立體造型,立於弧型不鏽鋼管上,展翅飛翔在空中狀,口中銜著嫩綠葉表現新鮮遞送之意。白鴿尖嘴設置在左右平衡點之重心,連結承軸,立於鋼管頂端,雙翼微微下垂之重量維持平衡,風迎面吹起,白鴿迎風左右360度迴旋,如同風向儀一般。白鴿主體與雙翼與彩紅色彩漸層處理,予人新鮮感,代表市場物質多元性。
主圖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com_creations/creationPictures/213/original/p59-116-02-r.jpg
創作年代yyyy2002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213
委託單位臺北市政府市場管理處
系統編號: 213
作品編號: P59-116-02
作品名稱: 來自風中的芬芳
作者: 陳昌銘
作品尺寸: 640公分×30公分×30公分
作品材質: 鋼管、不鏽鋼板
縣市: 臺北市
設置地點: 116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304號 臺北市興光市場入口左側
經度: 121.556398
緯度: 24.995339
場域: 廣場
經費萬: 44.88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 陳世輝、劉鎮洲、曲德義、王哲雄、黃健敏、聶子文、李福臻、賴香伶、黃海鳴
徵選小組: 陳世輝、劉鎮洲、曲德義、王哲雄、黃健敏、聶子文、陳振輝
策劃單位: (空)
作品說明: 以不鏽鋼材質切割成白鴿立體造型,立於弧型不鏽鋼管上,展翅飛翔在空中狀,口中銜著嫩綠葉表現新鮮遞送之意。白鴿尖嘴設置在左右平衡點之重心,連結承軸,立於鋼管頂端,雙翼微微下垂之重量維持平衡,風迎面吹起,白鴿迎風左右360度迴旋,如同風向儀一般。白鴿主體與雙翼與彩紅色彩漸層處理,予人新鮮感,代表市場物質多元性。
主圖: 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com_creations/creationPictures/213/original/p59-116-02-r.jpg
創作年代yyyy: 2002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213
委託單位: 臺北市政府市場管理處
[ 搜尋所有 平衡點 ... ]

根據地址 72153臺南市麻豆區南勢里1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台灣首府學校財團法人台灣首府大學

學校英文名稱: Taiwan Shoufu University | 學校總機: 06-571-8888 | 郵遞區號: 72153 | 學校地址: 臺南市麻豆區南勢里168號

@ 全國大學校院名錄(含學校英文名稱)

台灣首府學校財團法人台灣首府大學

學校英文名稱: Taiwan Shoufu University | 學校總機: 06-571-8888 | 郵遞區號: 72153 | 學校地址: 臺南市麻豆區南勢里168號

@ 全國大學校院名錄(含學校英文名稱)
[ 搜尋所有 72153臺南市麻豆區南勢里1號 ... ]

與平衡點同分類的文化部公共藝術

海軍之心 The Heart of Navy

曾英棟 Ying-Dong Tseng | 高雄市 | 場域: 其他 | 813高雄市總營區海軍左營後勤莊敬營區 海軍左營後勤支援指揮部Command Post of Zuoying Back Office, Navy

時間記號Mark of Time

李億勳 Yi-Syun Lee | 高雄市 | 場域: 學校 | 813高雄市左營區華夏路800號 高雄市新光國民小學Kaohsiung Municipal Shin-Kuang Elementary School

毅Perseverance

洪孟佳 Meng-Jia Hong | 高雄市 | 場域: 學校 | 814高雄市小港區和平南路300號 高雄市港和國民小學Kaohsiung Municipal Garn-Her Elementary School

溝通Communicatio

柯燕美 Yan-Mei Ke | 高雄市 | 場域: 其他 | 820高雄市岡山區介壽路100號 財政部臺灣省國稅局南區國稅局岡山稽徵所Gang-shan Office,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of Souther

圓融Decency

黃順男 Shun-Nan Huang | 高雄市 | 場域: 其他 | 820高雄市岡山區介壽路100號 財政部臺灣省國稅局南區國稅局岡山稽徵所Gang-shan Office,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of Souther

精靈Fairy

黃順男 Shun-Nan Huang | 高雄市 | 場域: 其他 | 820高雄市岡山區介壽路100號 財政部臺灣省國稅局南區國稅局岡山稽徵所Gang-shan Office,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of Souther

再生之舞Wandering in the wind

陳昌銘 Chang-Min Che | 高雄市 | 場域: 廣場 | 820高雄市岡山區本州路168號 南區環保科技園區管理研究大樓Management Research Build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

親情Motherly Love

李承昌設計,蔡勝英製作Design by Cheng-Chang Lee, and production by Sheng-Ying Cai | 澎湖縣 | 場域: 其他 | 880澎湖縣馬公市蒔裡里266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Penghu Mar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

悠遊Laid-back Swimming

李顏輝設計,蔡勝英製作Design by Cheng-Chang Lee, and production by Sheng-Ying Cai | 澎湖縣 | 場域: 其他 | 880澎湖縣馬公市蒔裡里266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Penghu Mar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

希望之門The Door of Hope

廖文榮設計,蔡勝英製作 Design by Cheng-Chang Lee , and production by Sheng-Ying | 澎湖縣 | 場域: 其他 | 880澎湖縣馬公市蒔裡里266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Penghu Mar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

風在說話The Wind's Talking

宋璽德 Hsi-Te Sung | 澎湖縣 | 場域: 交通建設 | 885澎湖縣湖溪鄉隘門村126-5號 馬公機場Magong Airport

海洋美樂地Ocean Melody

賴純純 Tsun-Tsun Lai | 澎湖縣 | 場域: 交通建設 | 885澎湖縣湖溪鄉隘門村126-5號 馬公機場Magong Airport

西瀛三十六景36 Scenes of Penghu

張永村Evergreen Chang | 澎湖縣 | 場域: 其他 | 885澎湖縣湖溪鄉隘門村126-5號 馬公機場Magong Airport

亞太之門 The Door of the Pacific Asia

徐富騰 Fu-Teng Hsu | 屏東縣 | 場域: 其他 | 900屏東市屏加路1號 屏東加工出口區行政中心 Processing Administration Center, Pingtung

白露之戀 White Dew

林壽山 So-Sun Li | 屏東縣 | 場域: 其他 | 908屏東縣長治鄉德和村德和路2-6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Kaohsiung District Agriculture Research and Extension Station, ...

海軍之心 The Heart of Navy

曾英棟 Ying-Dong Tseng | 高雄市 | 場域: 其他 | 813高雄市總營區海軍左營後勤莊敬營區 海軍左營後勤支援指揮部Command Post of Zuoying Back Office, Navy

時間記號Mark of Time

李億勳 Yi-Syun Lee | 高雄市 | 場域: 學校 | 813高雄市左營區華夏路800號 高雄市新光國民小學Kaohsiung Municipal Shin-Kuang Elementary School

毅Perseverance

洪孟佳 Meng-Jia Hong | 高雄市 | 場域: 學校 | 814高雄市小港區和平南路300號 高雄市港和國民小學Kaohsiung Municipal Garn-Her Elementary School

溝通Communicatio

柯燕美 Yan-Mei Ke | 高雄市 | 場域: 其他 | 820高雄市岡山區介壽路100號 財政部臺灣省國稅局南區國稅局岡山稽徵所Gang-shan Office,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of Souther

圓融Decency

黃順男 Shun-Nan Huang | 高雄市 | 場域: 其他 | 820高雄市岡山區介壽路100號 財政部臺灣省國稅局南區國稅局岡山稽徵所Gang-shan Office,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of Souther

精靈Fairy

黃順男 Shun-Nan Huang | 高雄市 | 場域: 其他 | 820高雄市岡山區介壽路100號 財政部臺灣省國稅局南區國稅局岡山稽徵所Gang-shan Office,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of Souther

再生之舞Wandering in the wind

陳昌銘 Chang-Min Che | 高雄市 | 場域: 廣場 | 820高雄市岡山區本州路168號 南區環保科技園區管理研究大樓Management Research Build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

親情Motherly Love

李承昌設計,蔡勝英製作Design by Cheng-Chang Lee, and production by Sheng-Ying Cai | 澎湖縣 | 場域: 其他 | 880澎湖縣馬公市蒔裡里266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Penghu Mar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

悠遊Laid-back Swimming

李顏輝設計,蔡勝英製作Design by Cheng-Chang Lee, and production by Sheng-Ying Cai | 澎湖縣 | 場域: 其他 | 880澎湖縣馬公市蒔裡里266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Penghu Mar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

希望之門The Door of Hope

廖文榮設計,蔡勝英製作 Design by Cheng-Chang Lee , and production by Sheng-Ying | 澎湖縣 | 場域: 其他 | 880澎湖縣馬公市蒔裡里266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Penghu Mar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

風在說話The Wind's Talking

宋璽德 Hsi-Te Sung | 澎湖縣 | 場域: 交通建設 | 885澎湖縣湖溪鄉隘門村126-5號 馬公機場Magong Airport

海洋美樂地Ocean Melody

賴純純 Tsun-Tsun Lai | 澎湖縣 | 場域: 交通建設 | 885澎湖縣湖溪鄉隘門村126-5號 馬公機場Magong Airport

西瀛三十六景36 Scenes of Penghu

張永村Evergreen Chang | 澎湖縣 | 場域: 其他 | 885澎湖縣湖溪鄉隘門村126-5號 馬公機場Magong Airport

亞太之門 The Door of the Pacific Asia

徐富騰 Fu-Teng Hsu | 屏東縣 | 場域: 其他 | 900屏東市屏加路1號 屏東加工出口區行政中心 Processing Administration Center, Pingtung

白露之戀 White Dew

林壽山 So-Sun Li | 屏東縣 | 場域: 其他 | 908屏東縣長治鄉德和村德和路2-6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Kaohsiung District Agriculture Research and Extension Stati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