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
- 文化部公共藝術 @ 文化部

作品名稱生‧命‧力的作者是趙南開/昀珊國際創藝工作室, 縣市是臺南市, 場域是學校, 設置地點是70043 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78號(綜合教學暨實習大樓 2F挑高空間).

#生‧命‧力的地圖

系統編號4284
作品編號P114-02-15
作品名稱生‧命‧力
作者趙南開/昀珊國際創藝工作室
作品尺寸900×230cm、900×230cm
作品材質玻璃
縣市臺南市
設置地點70043 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78號(綜合教學暨實習大樓 2F挑高空間)
經度120.20752229999994
緯度22.9952161
場域學校
經費萬720.0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邵長平、張瑪龍、蕭瓊瑞、張清淵、黃步青、劉永泰、陳水財
徵選小組邵長平、張瑪龍、蕭瓊瑞、張清淵、黃步青、劉永泰、陳水財
策劃單位(空)
作品說明「生‧命‧力」以彩色玻璃編織成「DNA」,象徵生命的密碼;光影與色彩的變化為空蕩的樓梯間帶來一股生命力的流竄,象徵醫護人員守護生命的天職。
主圖圖
創作年代yyyy2015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4284
委託單位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

系統編號

4284

作品編號

P114-02-15

作品名稱

生‧命‧力

作者

趙南開/昀珊國際創藝工作室

作品尺寸

900×230cm、900×230cm

作品材質

玻璃

縣市

臺南市

設置地點

70043 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78號(綜合教學暨實習大樓 2F挑高空間)

經度

120.20752229999994

緯度

22.9952161

場域

學校

經費萬

720.0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

邵長平、張瑪龍、蕭瓊瑞、張清淵、黃步青、劉永泰、陳水財

徵選小組

邵長平、張瑪龍、蕭瓊瑞、張清淵、黃步青、劉永泰、陳水財

策劃單位

(空)

作品說明

「生‧命‧力」以彩色玻璃編織成「DNA」,象徵生命的密碼;光影與色彩的變化為空蕩的樓梯間帶來一股生命力的流竄,象徵醫護人員守護生命的天職。

主圖

圖

創作年代yyyy

2015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4284

委託單位

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

生‧命‧力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生‧命‧力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名稱 生 命 力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生 命 力 ...)

# 生 命 力 於 農村田媽媽田園料理及農產加工品 - 1

名稱和大地有約,傅元陽談「蝴蝶生命樹」與棲地營造(下)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點燃孩子善待土地的心。 台灣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們擁有許\多獨特的生態優勢,擁有許\多外人欽羡的自然條件,但生活在台灣土地上的人們,並未好好的珍愛這塊美麗的瑰寶,致使台灣飽受許\多自然的、人為的摧殘。本來台灣可以更美、更好,但因為我們對土地、對自然瞭解不夠,因此不知如何善待這片大地。如今,我們的下一代與自然疏離,電動玩具取代了孩子親近自然的時間,我們擔憂,這樣的下一代能為美麗的家鄉帶來甚麼?。。 因此,讓大眾認識自然的生命力,是刻不容緩的事。多年來我們致力推動環境教育,因此成立大豐蝴蝶生態園區,並不是以賺錢為目的,而是希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機會將自然保育的觀念與孩子分享,並帶領孩子多親近自然,瞭解故鄉豐富、有趣的生命力,並從中點燃孩子關心土地、熱愛生命的種苗。。。蝴蝶生命樹的意義與推廣 。 當園區生態及學會理念都已確認其可行性時,我們落實「蝴蝶生命樹」生命教育實質行動的開始。首先我們與學校自我推薦,取得學校對我們的信任,然後與負責老師充分溝通後,安排學會推廣講師,帶著蝴蝶生命樹進入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推廣。。。 「蝴蝶生命樹」是什麼呢?蝴蝶生命樹就是蝴蝶幼蟲的寄主植物,幼蟲在生命樹上吃、喝、拉、撒補充能量,直到結蛹、至羽化成美麗的蝴蝶,故每一種蝴蝶的生命樹對牠們來說都意義非凡。。。 以往學校教育中,鼓勵小朋友觀察蠶寶寶做為生命教育素材。但是,蠶寶寶驚人的繁殖力,產生了許\多觀察後處理上的問題,對小朋友的生命教育來說,家蠶蛾通常並未受到較好的結局安排。因此,我們推展蝴蝶生命樹的生命觀察教育,是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成為蝴蝶的守護天使,在小朋友將蝴蝶生命樹(寄主植物+幼蟲)認養回去後,將蝴蝶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變化,透過觀察手冊記錄下來。觀察照顧過程中,蝴蝶可能遭受天敵或人為的傷害,小朋友從中體會照顧一個生命成長實在不易;若蝴蝶幸運的羽化成一隻美麗的蝴蝶,則由小朋友親手讓蝴蝶回到大自然的家。最後,小朋友還有一個最重要使命,就是將蝴蝶生命樹(蝴蝶的寄主植物)種植在安全不會被挖走的土地上,使其可以讓其他的蝴蝶再來產卵,為蝴蝶營造一些生存的棲地。。。 蝴蝶生命樹的生命教育,著重的是過程,我們希望孩子透過對蝴蝶的照顧,也能體會父母照顧子女的辛苦。小朋友年紀雖小,但透過蝴蝶生命樹的認養,小朋友也可以成為台灣自然保育的小尖兵。。。 我曾經在一本「種樹的男人」一書中看到:怎麼樣的行為才算是品性高尚的人?一個無私、慷慨、不存有回報念頭,在大地留下明顯印記的人,才配稱得上品性高尚的人。我用此句話與大家共勉。
景點縣市屏東縣
鄉鎮春日鄉
緯度(空)
經度(空)
名稱: 和大地有約,傅元陽談「蝴蝶生命樹」與棲地營造(下)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 點燃孩子善待土地的心。 台灣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們擁有許\多獨特的生態優勢,擁有許\多外人欽羡的自然條件,但生活在台灣土地上的人們,並未好好的珍愛這塊美麗的瑰寶,致使台灣飽受許\多自然的、人為的摧殘。本來台灣可以更美、更好,但因為我們對土地、對自然瞭解不夠,因此不知如何善待這片大地。如今,我們的下一代與自然疏離,電動玩具取代了孩子親近自然的時間,我們擔憂,這樣的下一代能為美麗的家鄉帶來甚麼?。。 因此,讓大眾認識自然的生命力,是刻不容緩的事。多年來我們致力推動環境教育,因此成立大豐蝴蝶生態園區,並不是以賺錢為目的,而是希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機會將自然保育的觀念與孩子分享,並帶領孩子多親近自然,瞭解故鄉豐富、有趣的生命力,並從中點燃孩子關心土地、熱愛生命的種苗。。。蝴蝶生命樹的意義與推廣 。 當園區生態及學會理念都已確認其可行性時,我們落實「蝴蝶生命樹」生命教育實質行動的開始。首先我們與學校自我推薦,取得學校對我們的信任,然後與負責老師充分溝通後,安排學會推廣講師,帶著蝴蝶生命樹進入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推廣。。。 「蝴蝶生命樹」是什麼呢?蝴蝶生命樹就是蝴蝶幼蟲的寄主植物,幼蟲在生命樹上吃、喝、拉、撒補充能量,直到結蛹、至羽化成美麗的蝴蝶,故每一種蝴蝶的生命樹對牠們來說都意義非凡。。。 以往學校教育中,鼓勵小朋友觀察蠶寶寶做為生命教育素材。但是,蠶寶寶驚人的繁殖力,產生了許\多觀察後處理上的問題,對小朋友的生命教育來說,家蠶蛾通常並未受到較好的結局安排。因此,我們推展蝴蝶生命樹的生命觀察教育,是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成為蝴蝶的守護天使,在小朋友將蝴蝶生命樹(寄主植物+幼蟲)認養回去後,將蝴蝶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變化,透過觀察手冊記錄下來。觀察照顧過程中,蝴蝶可能遭受天敵或人為的傷害,小朋友從中體會照顧一個生命成長實在不易;若蝴蝶幸運的羽化成一隻美麗的蝴蝶,則由小朋友親手讓蝴蝶回到大自然的家。最後,小朋友還有一個最重要使命,就是將蝴蝶生命樹(蝴蝶的寄主植物)種植在安全不會被挖走的土地上,使其可以讓其他的蝴蝶再來產卵,為蝴蝶營造一些生存的棲地。。。 蝴蝶生命樹的生命教育,著重的是過程,我們希望孩子透過對蝴蝶的照顧,也能體會父母照顧子女的辛苦。小朋友年紀雖小,但透過蝴蝶生命樹的認養,小朋友也可以成為台灣自然保育的小尖兵。。。 我曾經在一本「種樹的男人」一書中看到:怎麼樣的行為才算是品性高尚的人?一個無私、慷慨、不存有回報念頭,在大地留下明顯印記的人,才配稱得上品性高尚的人。我用此句話與大家共勉。
景點縣市: 屏東縣
鄉鎮: 春日鄉
緯度: (空)
經度: (空)

# 生 命 力 於 農村田媽媽田園料理及農產加工品 - 2

名稱和大地有約,傅元陽談「蝴蝶生命樹」與棲地營造(上)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隨著生態旅遊已逐漸成為旅遊風潮,本期名家觀點邀請大豐生態農場傅老師,與各位業者朋友分享將荒地拓為蝴蝶棲地的心路歷程,期待連載的文章能為業者朋友激盪生態教育旅遊的發展構想。。。與大地之母的互動對話。 當文明的花樣已無法滿足一顆渴望尋求寧靜的心時,走入自然與大地為伴,是一個讓人身心靈滿足最好的方法了。。。 當我辭去奧運跆拳道教練職,一個人走入山林,如野生動物一樣,我在人煙罕至的溪谷,依著大自然的節奏生活呼吸了一段時間。在那些無拘無束的晨昏,只有竊竊私語的風聲、水聲以及萬物滋長的氣息與我對話,我深刻體會到大自然豐富的生命力,台灣豐美的自然環境值得大家珍愛。。。 於是我重返文明社會,重新思索人生的價值與定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人將一片2.7公頃慘遭土石流危害的土地交給我經營管理,從整地、種花、種樹開始,一棵棵的植栽,種出了蝴蝶的希望,種出了我們的信念與理想。幾年以後蝴蝶生態園區也成了青蛙、小鳥、蛇及各種昆蟲的家;這些動植物彼此間的適應競爭,讓園區充滿了更多的生命力,也發揮更多為大地代言的價值。。。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創建歷程。 當初只是單純的想營造一個蝴蝶棲地,是希望能將受創的大地以棲地營造方式,找回土地的生命力,並透過固定的場景,讓許\多人有機會與自然對話、讓小朋友也能享有觀察生命的美好經驗場地。至今,棲地營造與環境教育理念的推廣,已漸漸成了蝴蝶生態園區最重要的目標。。。 2004年4月,我結合一群熱心關懷土地的朋友,我們共同成立了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學會的宗旨分別為,第一:保護生物多樣性之棲息地;第二:接受物種之委託、調查;第三:保育物種棲息地與營造;第四:經由規劃及營造,將開發破壞之區,恢復其生命力,再創大地生機。。 我們也訂出保育學會的任務,包括:保護東部天然物種棲地之多樣性環境;協助政府建立自然資源資料庫;協助政府物種調查及棲地營造規劃;推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提供大眾自然生態之教育環境;培訓自然生態保育及解說導覽人才。。。 接著,我們幸運的在2005年取得勞委會多元就業開發方案10名人力的協助,有了人力的環境維護,蝴蝶生態園區才逐步接受對外參訪。經過4年的營造,園區越來越有生命力。當蝴蝶在花叢間自在的穿梭覓食,當蛙鳴、鳥叫在園區四週喧囂起來,我彷彿走入了山居的記憶裡:「在那裡沒有文明物資,我卻從不缺乏,沒有通明的燈光,我卻擁有了星星與月光,雖沒有山珍海味,但我吃到的都是最健康的食材。」在蝴生態園區,大自然再一次提醒我,要好好的為土地、為下一代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每當夜深人靜,空氣中瀰漫著台灣野百合淡淡的花香,我和妻子在忙碌了一天後,享受著夜的豐美。經常我們互相激勵反省:做為蝴蝶生態園區的負責人,我要以賺錢為目地嗎?或將它經營成令人稱羨有名聲的蝴蝶生態園區呢?經常,我們都有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台灣土地能越來越健康,台灣的孩子們將來是在美好的青山綠水環境中成長。因此,園區的存在,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證明,證明我們可以透過人為的棲地營造,將一個被大自然破壞的地方,將生命力一一找回來,而這一切的過程與結果,都可成為環境營造與經驗分享的素材。
景點縣市臺東縣
鄉鎮鹿野鄉
緯度(空)
經度(空)
名稱: 和大地有約,傅元陽談「蝴蝶生命樹」與棲地營造(上)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 隨著生態旅遊已逐漸成為旅遊風潮,本期名家觀點邀請大豐生態農場傅老師,與各位業者朋友分享將荒地拓為蝴蝶棲地的心路歷程,期待連載的文章能為業者朋友激盪生態教育旅遊的發展構想。。。與大地之母的互動對話。 當文明的花樣已無法滿足一顆渴望尋求寧靜的心時,走入自然與大地為伴,是一個讓人身心靈滿足最好的方法了。。。 當我辭去奧運跆拳道教練職,一個人走入山林,如野生動物一樣,我在人煙罕至的溪谷,依著大自然的節奏生活呼吸了一段時間。在那些無拘無束的晨昏,只有竊竊私語的風聲、水聲以及萬物滋長的氣息與我對話,我深刻體會到大自然豐富的生命力,台灣豐美的自然環境值得大家珍愛。。。 於是我重返文明社會,重新思索人生的價值與定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人將一片2.7公頃慘遭土石流危害的土地交給我經營管理,從整地、種花、種樹開始,一棵棵的植栽,種出了蝴蝶的希望,種出了我們的信念與理想。幾年以後蝴蝶生態園區也成了青蛙、小鳥、蛇及各種昆蟲的家;這些動植物彼此間的適應競爭,讓園區充滿了更多的生命力,也發揮更多為大地代言的價值。。。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創建歷程。 當初只是單純的想營造一個蝴蝶棲地,是希望能將受創的大地以棲地營造方式,找回土地的生命力,並透過固定的場景,讓許\多人有機會與自然對話、讓小朋友也能享有觀察生命的美好經驗場地。至今,棲地營造與環境教育理念的推廣,已漸漸成了蝴蝶生態園區最重要的目標。。。 2004年4月,我結合一群熱心關懷土地的朋友,我們共同成立了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學會的宗旨分別為,第一:保護生物多樣性之棲息地;第二:接受物種之委託、調查;第三:保育物種棲息地與營造;第四:經由規劃及營造,將開發破壞之區,恢復其生命力,再創大地生機。。 我們也訂出保育學會的任務,包括:保護東部天然物種棲地之多樣性環境;協助政府建立自然資源資料庫;協助政府物種調查及棲地營造規劃;推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提供大眾自然生態之教育環境;培訓自然生態保育及解說導覽人才。。。 接著,我們幸運的在2005年取得勞委會多元就業開發方案10名人力的協助,有了人力的環境維護,蝴蝶生態園區才逐步接受對外參訪。經過4年的營造,園區越來越有生命力。當蝴蝶在花叢間自在的穿梭覓食,當蛙鳴、鳥叫在園區四週喧囂起來,我彷彿走入了山居的記憶裡:「在那裡沒有文明物資,我卻從不缺乏,沒有通明的燈光,我卻擁有了星星與月光,雖沒有山珍海味,但我吃到的都是最健康的食材。」在蝴生態園區,大自然再一次提醒我,要好好的為土地、為下一代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每當夜深人靜,空氣中瀰漫著台灣野百合淡淡的花香,我和妻子在忙碌了一天後,享受著夜的豐美。經常我們互相激勵反省:做為蝴蝶生態園區的負責人,我要以賺錢為目地嗎?或將它經營成令人稱羨有名聲的蝴蝶生態園區呢?經常,我們都有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台灣土地能越來越健康,台灣的孩子們將來是在美好的青山綠水環境中成長。因此,園區的存在,是一個實驗,也是一個證明,證明我們可以透過人為的棲地營造,將一個被大自然破壞的地方,將生命力一一找回來,而這一切的過程與結果,都可成為環境營造與經驗分享的素材。
景點縣市: 臺東縣
鄉鎮: 鹿野鄉
緯度: (空)
經度: (空)

# 生 命 力 於 農村田媽媽田園料理及農產加工品 - 3

名稱有機達人黃火盛的樸園人生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從高薪的銀行員成為了有機蔬果賣菜郎的黃火盛,一路上,挫折、顛簸不斷,但他依舊以自己的步調向前走,經過多年的堅持與努力,「樸園」才有如今的規模,現在,當大家高調的談論有機樂活時,他依然堅持自己的步調,堅守初衷,創造和諧自然的有機生活。。◎開設「樸園」 全因無心插柳。 早期很多人接觸有機生活大多是因纏疾所苦,沒有其他選擇不得不過有機生活,然而,黃火盛卻非如此,他說:「會有樸園這家有機店純粹是無心插柳,由於自己喜歡單純、自然的生活,常常利用閒暇時間,帶著一家老小往山間田野跑,看見自然與生態之美,不禁讚嘆自然的奧妙,隨著季節的更迭,生態與環境的關係開始產生變化,這種情形讓我覺得非常有趣,開始認真思考自然、環境與生態的關係,也就因為如此,我開始覺得生活要順應自然。」。 「順應自然,聽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要做起來真的不是那麼簡單。」黃火盛如是說,「自然力量是很偉大的,我們要融入自然生活,不能過分凸顯自己,必須捨棄許多不屬於自然的東西,順應自然,才能與自然和平共處。有了這份體認,於是我開始鑽研人與土地、環境、自然的關係,也就這樣進入了有機人生。」。◎下足功夫 農業門外漢變達人。 從開始是個農業的門外漢,到現在可以教導農友如何種植有機蔬菜,黃火盛花了很多功夫,他從尊重生命,了解自然界不能只有單一物種,維持生態的平衡的重要、尊重土壤,土壤是孕育生命的起源開始,來認識這片土地,進而了解有機,知道有機生活可以讓人與自然的關係更為和諧、舒適,這種簡單淳樸的生活方式,正是心所嚮往的,而有機農業正是表達他想法的一種直接方式,於是他開始賣起有機蔬菜了。。 起初,拿的是一群假日農夫的菜販售,數量雖少,卻心安理得,如今,與固定農場配合更是馬虎不得,三不五時下鄉拜訪農友,了解栽種方式,幫農友檢測蔬果是否符合有機標準,若農場有什麼閃失,他則會馬上換掉,如此用心是為了尊重「生命」與「自然」。。 這種尊重生命與自然的處世原則,也表現在他的經營面,開班授課有機生活哲學並非要增加營業額,而是要讓大家了解有機農業對環境及健康的益處,同時,也常常會帶著客人親臨農場,告訴客人這蔬果是要花多少心力才種得出來,並且也讓栽種的農夫了解原來我的蔬果是哪些人在吃,間接讓農夫多了一份責任。。◎尊重土地非口號 需身體力行。 「尊重土地,不是口號,必須身體力行」,黃火盛說「我最受不了些生活在都會的環保人士,常常說的滿口環保經,但言行卻不一致,來的時候說的口沫橫飛,離開時卻留下滿地垃圾。」對於在梨山的阿寶,黃火盛備感推崇,「很少人會像阿寶一樣到梨山去買塊地,卻什麼都不做,只讓土壤回復原來純淨單純的生命力,要做這樣舉動必須捨得,這一點卻是很多人無法做到的。」黃火盛說。。 未來,黃火盛會依然堅持自己的理念,用心做自己,不管樂活之風吹的大或小,都會依照既定步伐,一步一步走下去,風大,表示愈來愈多人知道要尊重生命、關懷自然,值得鼓勵,風小,則必須靠大家多多努力,把這份對自然與生命的尊重散布出去。
景點縣市臺北市
鄉鎮中正區
緯度(空)
經度(空)
名稱: 有機達人黃火盛的樸園人生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 從高薪的銀行員成為了有機蔬果賣菜郎的黃火盛,一路上,挫折、顛簸不斷,但他依舊以自己的步調向前走,經過多年的堅持與努力,「樸園」才有如今的規模,現在,當大家高調的談論有機樂活時,他依然堅持自己的步調,堅守初衷,創造和諧自然的有機生活。。◎開設「樸園」 全因無心插柳。 早期很多人接觸有機生活大多是因纏疾所苦,沒有其他選擇不得不過有機生活,然而,黃火盛卻非如此,他說:「會有樸園這家有機店純粹是無心插柳,由於自己喜歡單純、自然的生活,常常利用閒暇時間,帶著一家老小往山間田野跑,看見自然與生態之美,不禁讚嘆自然的奧妙,隨著季節的更迭,生態與環境的關係開始產生變化,這種情形讓我覺得非常有趣,開始認真思考自然、環境與生態的關係,也就因為如此,我開始覺得生活要順應自然。」。 「順應自然,聽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要做起來真的不是那麼簡單。」黃火盛如是說,「自然力量是很偉大的,我們要融入自然生活,不能過分凸顯自己,必須捨棄許多不屬於自然的東西,順應自然,才能與自然和平共處。有了這份體認,於是我開始鑽研人與土地、環境、自然的關係,也就這樣進入了有機人生。」。◎下足功夫 農業門外漢變達人。 從開始是個農業的門外漢,到現在可以教導農友如何種植有機蔬菜,黃火盛花了很多功夫,他從尊重生命,了解自然界不能只有單一物種,維持生態的平衡的重要、尊重土壤,土壤是孕育生命的起源開始,來認識這片土地,進而了解有機,知道有機生活可以讓人與自然的關係更為和諧、舒適,這種簡單淳樸的生活方式,正是心所嚮往的,而有機農業正是表達他想法的一種直接方式,於是他開始賣起有機蔬菜了。。 起初,拿的是一群假日農夫的菜販售,數量雖少,卻心安理得,如今,與固定農場配合更是馬虎不得,三不五時下鄉拜訪農友,了解栽種方式,幫農友檢測蔬果是否符合有機標準,若農場有什麼閃失,他則會馬上換掉,如此用心是為了尊重「生命」與「自然」。。 這種尊重生命與自然的處世原則,也表現在他的經營面,開班授課有機生活哲學並非要增加營業額,而是要讓大家了解有機農業對環境及健康的益處,同時,也常常會帶著客人親臨農場,告訴客人這蔬果是要花多少心力才種得出來,並且也讓栽種的農夫了解原來我的蔬果是哪些人在吃,間接讓農夫多了一份責任。。◎尊重土地非口號 需身體力行。 「尊重土地,不是口號,必須身體力行」,黃火盛說「我最受不了些生活在都會的環保人士,常常說的滿口環保經,但言行卻不一致,來的時候說的口沫橫飛,離開時卻留下滿地垃圾。」對於在梨山的阿寶,黃火盛備感推崇,「很少人會像阿寶一樣到梨山去買塊地,卻什麼都不做,只讓土壤回復原來純淨單純的生命力,要做這樣舉動必須捨得,這一點卻是很多人無法做到的。」黃火盛說。。 未來,黃火盛會依然堅持自己的理念,用心做自己,不管樂活之風吹的大或小,都會依照既定步伐,一步一步走下去,風大,表示愈來愈多人知道要尊重生命、關懷自然,值得鼓勵,風小,則必須靠大家多多努力,把這份對自然與生命的尊重散布出去。
景點縣市: 臺北市
鄉鎮: 中正區
緯度: (空)
經度: (空)

# 生 命 力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4

名稱許宗煥
電話04-8943743
地址彰化縣大城鄉豐美村輝耀路1號
工坊名稱陶園工作坊
開放時間預約制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b49a06cd-8ec1-4423-9da2-9210e2ac4407.jpg
內容二十歲,正是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候,但一場意外卻讓許宗換失去了健康,終身以輪椅代步;他從繪畫找到生命出口,不意又轉進陶藝,人生的兩個「意外」,造就了許宗換的陶藝生涯。  從黑手到藝術創作者,許宗換的人生如同一個S型大彎。二十歲那一年,他一如往常仰躺在汽車下尋找故障點,未料千斤頂意外掉落,整台車子頓時重壓在許宗換身上,當時不知道已經傷到脊髓神經,本能想要爬出時卻使不上力。「醫生告訴我脊椎骨斷了要開刀,我和家人都很單純地想,開完刀就會好,怎知道開完刀還是不能走路!」  從健壯的身體到癱瘓,世界彷彿瞬間毀滅。「最初的兩年,我好像回到嬰兒時期,重新學習日常生活動作⋯⋯。」看到自己兒子受苦,許宗換的母親心如刀割,經常暗地落淚,從醫師口中得知母親的悲痛後,孝順的許宗換試圖轉換心情,他問自己:「我能做什麼?」在那一刻,昔日繪畫的情景浮現,從那天起,他開始寄情繪畫,希望藉以忘卻身心之痛。  彰化慈愛教養院是許宗換人生的轉捩點。「我本來以為這裡有教繪畫,沒想到教的是陶藝,母親也擔心我的行動無法生活自理,差一點要接回家。」儘管與希望有所落差,但許宗換仍堅持在這裡習陶,一年後,他以第一名結業。由於成績優秀,院方聘請他留下做助教,許宗換白日做陶,晚上自行推著輪椅,爬坡推行近一個小時到文化中心學水墨畫。學畫第二年,許宗換靈光乍現地想,何不以陶養畫呢?從此,他將繪畫與陶藝結合起來,開創別出新裁的作品風格。  1993年,許宗換在彰化大城老家成立「陶園工作坊」,「捏土尪怎麼可能賣錢呢?」鄰居不以為然,議論紛紛,但家人力挺下,工作坊不但規劃出無障礙空間,母親更留下來照顧他的起居。  手拉坯需要靠腰力,考慮到體力負荷,許宗換選擇門檻較低的茶壺創作,透過自我摸索增進技術功力。初期皆以十二生肖為創作主題,壺嘴、壺蓋做成鼠、牛、豬等樣貌,一改功能導向的壺型,許多人因而興起收藏興趣。  為了挑戰更高技藝,許宗換2000年拜師學手捏壺,主要是因為手拉坯無法突破形制,反觀手捏陶則可以加入更多創意與造型變化。他以生活、環境為創作元素,加入繪畫技巧,使作品在功能使用外,更具藝術價值,出奇、精巧的創作讓許宗換獲得多項陶藝競賽殊榮,殘而不廢的精神,也成為身心障礙者的楷模,才氣與努力更打動了新聞系畢業的吳靜綺,讓他「迎」得美人歸。  陶土做出枯木的肌理,令人驚豔!〈等待〉係由一整塊陶土捏塑而成,難度之高不言而喻。無論是壺把處的腐蛀或壺嘴下方的窟窿,許宗換刻畫出了經歲月風霜的枯木的滄桑感,壺蓋上一隻張頭仰望的青蛙,佇立在朽木之上,此時「生」與「朽」成了對比。凝視的青蛙究竟在「等待」一頓飽餐?抑或正在求偶呢?創作者不言明,給予觀者無限想像空間。  將思想、記憶、景物做結合,〈臺灣心‧蕃薯情〉從許宗換的記憶出發,以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的生命力,結合臺灣如蕃薯的地形,表徵這塊土地有著與蕃薯一般的生命力。杯子、壺蓋、壺鈕均塑以臺灣地形;壺身以地瓜葉飾之,並立體塑出瓢蟲呈現活潑的生態,打破功能導向的茶壺形制,使其變身為可用可觀的雕塑品。  彰化大城盛產花生,許宗換在〈來自心靈的躍動〉中,以熟悉的鄉土取材,將花生融入創作主題。此作取用了木頭本身的外觀與肌理,創作出實用的奇木造型茶壺。具躍動感的松鼠,穿梭於枯木中,撿拾彷若實物的落花生。美食當前,心中各有盤算,整套壺組傳達出動、靜之間的禪意。  許宗換的陶壺作品常採用兩種不同顏色的陶土,窯燒後幻化出獨一無二的色彩紋路,故有「不二壺」之稱。在「十二生肖」系列的〈牧童伴牛〉中,他以手捏塑的牛頭從壺嘴延展至壺身,壺蓋上的牧童是幼時的許宗換,昂首向前的牛,回眸轉身的牧童,構圖與神韻都絕妙!  沒受傷也許現在是一家汽車修護廠的老闆,受傷後卻意外成為藝術創作者,命運總有巧心的安排。許宗換呼籲經歷生命重創者,一定要給自己走出去的機會,因為以正向的心去面對,必能為生命找到新出口。(34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50.html
名稱: 許宗煥
電話: 04-8943743
地址: 彰化縣大城鄉豐美村輝耀路1號
工坊名稱: 陶園工作坊
開放時間: 預約制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b49a06cd-8ec1-4423-9da2-9210e2ac4407.jpg
內容: 二十歲,正是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候,但一場意外卻讓許宗換失去了健康,終身以輪椅代步;他從繪畫找到生命出口,不意又轉進陶藝,人生的兩個「意外」,造就了許宗換的陶藝生涯。  從黑手到藝術創作者,許宗換的人生如同一個S型大彎。二十歲那一年,他一如往常仰躺在汽車下尋找故障點,未料千斤頂意外掉落,整台車子頓時重壓在許宗換身上,當時不知道已經傷到脊髓神經,本能想要爬出時卻使不上力。「醫生告訴我脊椎骨斷了要開刀,我和家人都很單純地想,開完刀就會好,怎知道開完刀還是不能走路!」  從健壯的身體到癱瘓,世界彷彿瞬間毀滅。「最初的兩年,我好像回到嬰兒時期,重新學習日常生活動作⋯⋯。」看到自己兒子受苦,許宗換的母親心如刀割,經常暗地落淚,從醫師口中得知母親的悲痛後,孝順的許宗換試圖轉換心情,他問自己:「我能做什麼?」在那一刻,昔日繪畫的情景浮現,從那天起,他開始寄情繪畫,希望藉以忘卻身心之痛。  彰化慈愛教養院是許宗換人生的轉捩點。「我本來以為這裡有教繪畫,沒想到教的是陶藝,母親也擔心我的行動無法生活自理,差一點要接回家。」儘管與希望有所落差,但許宗換仍堅持在這裡習陶,一年後,他以第一名結業。由於成績優秀,院方聘請他留下做助教,許宗換白日做陶,晚上自行推著輪椅,爬坡推行近一個小時到文化中心學水墨畫。學畫第二年,許宗換靈光乍現地想,何不以陶養畫呢?從此,他將繪畫與陶藝結合起來,開創別出新裁的作品風格。  1993年,許宗換在彰化大城老家成立「陶園工作坊」,「捏土尪怎麼可能賣錢呢?」鄰居不以為然,議論紛紛,但家人力挺下,工作坊不但規劃出無障礙空間,母親更留下來照顧他的起居。  手拉坯需要靠腰力,考慮到體力負荷,許宗換選擇門檻較低的茶壺創作,透過自我摸索增進技術功力。初期皆以十二生肖為創作主題,壺嘴、壺蓋做成鼠、牛、豬等樣貌,一改功能導向的壺型,許多人因而興起收藏興趣。  為了挑戰更高技藝,許宗換2000年拜師學手捏壺,主要是因為手拉坯無法突破形制,反觀手捏陶則可以加入更多創意與造型變化。他以生活、環境為創作元素,加入繪畫技巧,使作品在功能使用外,更具藝術價值,出奇、精巧的創作讓許宗換獲得多項陶藝競賽殊榮,殘而不廢的精神,也成為身心障礙者的楷模,才氣與努力更打動了新聞系畢業的吳靜綺,讓他「迎」得美人歸。  陶土做出枯木的肌理,令人驚豔!〈等待〉係由一整塊陶土捏塑而成,難度之高不言而喻。無論是壺把處的腐蛀或壺嘴下方的窟窿,許宗換刻畫出了經歲月風霜的枯木的滄桑感,壺蓋上一隻張頭仰望的青蛙,佇立在朽木之上,此時「生」與「朽」成了對比。凝視的青蛙究竟在「等待」一頓飽餐?抑或正在求偶呢?創作者不言明,給予觀者無限想像空間。  將思想、記憶、景物做結合,〈臺灣心‧蕃薯情〉從許宗換的記憶出發,以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的生命力,結合臺灣如蕃薯的地形,表徵這塊土地有著與蕃薯一般的生命力。杯子、壺蓋、壺鈕均塑以臺灣地形;壺身以地瓜葉飾之,並立體塑出瓢蟲呈現活潑的生態,打破功能導向的茶壺形制,使其變身為可用可觀的雕塑品。  彰化大城盛產花生,許宗換在〈來自心靈的躍動〉中,以熟悉的鄉土取材,將花生融入創作主題。此作取用了木頭本身的外觀與肌理,創作出實用的奇木造型茶壺。具躍動感的松鼠,穿梭於枯木中,撿拾彷若實物的落花生。美食當前,心中各有盤算,整套壺組傳達出動、靜之間的禪意。  許宗換的陶壺作品常採用兩種不同顏色的陶土,窯燒後幻化出獨一無二的色彩紋路,故有「不二壺」之稱。在「十二生肖」系列的〈牧童伴牛〉中,他以手捏塑的牛頭從壺嘴延展至壺身,壺蓋上的牧童是幼時的許宗換,昂首向前的牛,回眸轉身的牧童,構圖與神韻都絕妙!  沒受傷也許現在是一家汽車修護廠的老闆,受傷後卻意外成為藝術創作者,命運總有巧心的安排。許宗換呼籲經歷生命重創者,一定要給自己走出去的機會,因為以正向的心去面對,必能為生命找到新出口。(34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50.html

# 生 命 力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5

執行單位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合興窯業工廠)
地址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水信路一段512巷21號
類別名稱陶瓷類
地區名稱南投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位於南投水里的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源自1927年,而水里製陶業的開端也是在此時萌芽。當時水里為木材集散地,已有鐵道興建,交通便利;此外該地區蘊藏著品質良好的黏土礦,頗適合製陶;在具有豐富的原料和燃料吸引下,眾多南投製陶師傅及業者紛至沓來到此設廠生產。第一代蛇窯窯主林江松先生也舉家遷徙至水里頂崁,開創了當時水里的第一座柴燒蛇窯,砌築窯爐生產陶器至今。2008年,第三代窯主林國隆先生配合臺灣工藝研發中心展覽活動,結合頂崁社區發展協會,舉辦了「手藝庄頭工藝推廣計畫」,邀請當地對於陶藝創作有興趣的民眾免費來參觀體驗,更希望透過此次活動培育工藝種子,同時培養社區工藝團隊,藉以推動在地工藝產業之發展,並激發當地子弟對自己家鄉泥土質樸純美之認同。計畫推出後大受好評,當地媒體也多加報導,參與民眾超乎預期,也很期待之後能繼續參加類似的工藝體驗活動。

或許是這樣的盛況鼓舞了林先生,他在今年也參與了「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提出了「社區之藝想世界-讓夢風鈴帶您開拓未來」的構想,這個計畫是為了推動「產業文化化」、創造「城鄉新風貌」,透過工藝帶動社區,讓文化美學自然成為社區居民的生活態度。並以蛇窯所在之頂崁社區為出發點,希望將當地特色工藝擴散至全國,讓國人對地方工藝和社區公民意識之相互結合產生認同,最終目標希望達到社區永續的自主發展。

「夢風鈴計畫」以水里蛇窯為平台核心,技術實做由蛇窯資深師傅來指導,設計概念課程則邀請設計學院講師來講授,以四週的課程規劃培訓頂崁社區居民製作夢風鈴,等到產品具有相當的品質後,將嘗試結合當地傳統產業、農產業,開發出多元化商品或是觀光伴手禮;也開放與設計學院學生合作,讓產品加入更多創意元素。蛇窯希望結合地方政府、社區團體、協力組織,以多角化策略來經營社區工藝,打造社區品牌,進而開拓觀光產業新商機。

【水里蛇窯】

談到「蛇窯」的緣由,可追溯至大陸福州,窯體通常順著山坡地勢以土磚砌成,窯身甚長,遠觀看似如蛇形,因此得名。而蛇窯另一特色為窯內空間寬廣,可燒製較大體積的陶器,像是大水缸、菜甕…等,亦可一次大量生產各式中小型陶器;此外也能用於生產如:排水、電力設備…等基礎建設需要之特殊陶管和陶製品。1943年,水里蛇窯曾奉日軍命令生產軍用防空缸、化學缸,當時在窯場工作的人可因此免除被徵召海外當軍伕,可見蛇窯當時的重要地位。

依據水里鄉志的記載:「在日治昭和二年(1931年)始起,當時林江松在水里鄉所登記經營的窯廠名稱是『協興製磁工場』,它就是今日『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的前身。」水里蛇窯作為台灣最古老的窯場之一,具有豐富且深厚的文化意涵,同時也見證了台灣陶藝產業的興盛與蕭條。

1945年左右,台灣光復後,自來水尚未十分普遍,陶製水缸遂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因市場大量需求而生意熱絡。不過自1978年起,由於塑膠業的興起,因為塑膠用具材質輕、生產快速、價格便宜,陶製水缸及其他的陶製品逐漸被取代。水里窯業因此而沒落,許多窯廠面臨停產命運。

水里蛇窯現任第三代窯主林國隆先生從父親手中接下繼承蛇窯的經營時,正面臨窯業沒落淘汰之際,不過父親還是希望他能將這蛇窯保留下來,林水金先生語重心長的交代「窯業這行即使沒前途,但祖先傳下來的技術,我們有責任保護」。於是年少時的林國隆就這樣轉學至當時台灣唯一的聯合工專陶瓷科學習,他跟老師說明:「我家的陶瓷工廠快要倒了,希望老師能幫忙我,看有沒有機會把它救起來」。畢業之後,老師安排林國隆先生至一間也瀕臨倒閉的公司去實習。林國隆先生回憶這段過程,他說:「其實逆境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能激勵人勇於去逆向思考」。他更認為「沒有永遠的夕陽」,此時的他已經準備好肩負起保存水里第一家窯廠的文化使命。

1983年,林國隆先生回鄉開始從事陶藝文化教學推廣,並以新的陶業技術開發新產品,他努力思索轉型生存之道,他認為「和大眾生活脫節就沒有市場,也等於沒有生機」,於是決定將傳統的古老窯廠轉變為具有休閒娛樂和教育意義的觀光窯場,在1993年時,重新定位為「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朝著文化保存、觀光、社區發展的方向持續努力,扮演著富含鄉土樸拙之情懷和知性工藝文化的感性角色。

不料正式開園的六年後,便遭遇到了921集集大地震帶來的嚴重打擊,園區內三棟建築物全毀,許多陶藝作品也毀壞,最珍貴的蛇窯主體也完全損壞。林國隆先生化悲憤為力量,以極高的重建效率復原整個園區,只花了50天就全面修復重新開幕。為了紀念台灣世紀大震與迎接千禧年的到來,林老師決定聯合園區內兩位國寶級老師傅,以傳統手擠坏技法,想挑戰製作出全世界最高的陶製品。

 

歷經一年的籌劃,又費時半年種種繁複工序,終於順利完成高約668公分的特大號陶瓶,將其命名「千禧雙口瓶」,有著「雙雙對對、萬年富貴、平平安安」之涵意。之後隨即向金氏世界紀錄申請認證,遂順利通過。「千禧雙口瓶」被確認為目前全世界最高的陶製品,乃成蛇窯聞名海內外的象徵地標,更是台灣之光。現今「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規劃設計有:「蛇窯文物館」、「921紀念館」、「陶藝教室」、「陶藝示範區」、「蛇窯藝廊」、「禮品展示中心」、「多媒體視聽室」、「藝術家駐村工坊」…等多元豐富的設施,透過實體物件展示、珍貴圖片照片和專業解說員的導覽解說,讓遊客都能自然地融入蛇窯的悠久傳承的陶藝文化中。園區內有專長各式陶藝技法的師傅現場製作示範,民眾若想嘗試手工捏陶的樂趣,現場也有專人說明與指導,可親自動手製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陶器。

 

水里蛇窯自開園以來,創造每年平均十五萬人次的入園參觀人潮,十餘年來廣受遊客肯定;同時也結合地方觀光資源,經營社區營造工作,帶動水里的周邊商圈發展,活絡當地就業市場。水里蛇窯透過多元體驗的參觀方式與強化歷史陶藝之文化認同,讓原本沒落的製陶業,成功轉型為深具教育意涵的休閒觀光產業,如此的產業振興模式更成為代表台灣參與亞太經合會議(APEC)之產業經營範例。

 

水里蛇窯受到國際矚目的實證不只一樁,在2008年,水里蛇窯正式申請獲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AC),並於同年6月14日和韓國江原道陶園二里陶藝村,締結姊妹交流關係。這是台灣第一次由民間陶藝文化園區,與國外官方陶藝文化園區進行正式相互技術與學術等合作。其實水里蛇窯能有此成功的文化外交成績並不是一朝一夕可得,水里蛇窯從事陶藝推廣教育活動已有26年歷史,也曾舉辦過8次國際及國內陶藝研討會,已是台灣陶藝文化保存之珍貴活教材。

 

林國隆老師曾談到他對於人生階段的看法,他表示第一個階段就是保護水里蛇窯,不要讓它消失掉;第二階段是讓園區日益進步,永續經營,能夠讓來參觀的遊客都能乘興而歸。而第三階段,就是要發揮蛇窯的影響力,造福水里週邊的社區和產業,積極參與社會服務,讓地方的風華再現。如今林老師身體力行,把蛇窯的資源當作「公共文化財」分享給願意參與的大眾。

 

最近幾年,林國隆先生也不斷發揮巧思,開發新工藝產品,創造異業結合新產值,像是早期因替涵碧樓設計精緻衛浴陶品,而獲得新加坡阿曼集團(AMAN-GHM)青睞,持續接獲國際級頂級飯店訂單;或是與台東知本老爺大飯店長期合作,製作客製化的大型藝術陶製浴缸;近期也和溫泉業者合作,設計出「溫泉神」創意商品,創造故事性和行銷話題。

 

2008年時參與工藝所和台創中心所策劃之「工藝時尚-yii」的專案計畫,與多位新銳設計師創意激盪,提出令人驚喜的當代陶瓷新樣貌,誕生許多引人入勝的生活器物。此外也和陶藝家張舒嵎合作開發出詼諧趣味又有著濃濃鄉土味的陶製公仔:象徵「出人頭地」的「甕仔伯」與「日進斗金」的「?仔嬸」。林老師靈活的市場行銷思維和用之不竭的創意巧思,著實讓人欽佩。

 

現今水里蛇窯文化園區在林國隆先生多年的努力經營之下,其深厚豐碩的成果已讓許多國人熟知,似乎現在來到水里的觀光遊客,多半是為了參訪蛇窯而來。而目前園區的運作也不用再讓林先生太多費心,總是笑容可掬的林老師能夠把更多的心力和時間投入社會公益服務和不斷地充實新知上。他也準備交棒給第四代,準備在退休之後能夠專心投入他最愛的陶藝創作,燒製出更有生命力和地方情感的水里陶器。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1.html
執行單位: 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合興窯業工廠)
地址: 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水信路一段512巷21號
類別名稱: 陶瓷類
地區名稱: 南投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位於南投水里的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源自1927年,而水里製陶業的開端也是在此時萌芽。當時水里為木材集散地,已有鐵道興建,交通便利;此外該地區蘊藏著品質良好的黏土礦,頗適合製陶;在具有豐富的原料和燃料吸引下,眾多南投製陶師傅及業者紛至沓來到此設廠生產。第一代蛇窯窯主林江松先生也舉家遷徙至水里頂崁,開創了當時水里的第一座柴燒蛇窯,砌築窯爐生產陶器至今。2008年,第三代窯主林國隆先生配合臺灣工藝研發中心展覽活動,結合頂崁社區發展協會,舉辦了「手藝庄頭工藝推廣計畫」,邀請當地對於陶藝創作有興趣的民眾免費來參觀體驗,更希望透過此次活動培育工藝種子,同時培養社區工藝團隊,藉以推動在地工藝產業之發展,並激發當地子弟對自己家鄉泥土質樸純美之認同。計畫推出後大受好評,當地媒體也多加報導,參與民眾超乎預期,也很期待之後能繼續參加類似的工藝體驗活動。

或許是這樣的盛況鼓舞了林先生,他在今年也參與了「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提出了「社區之藝想世界-讓夢風鈴帶您開拓未來」的構想,這個計畫是為了推動「產業文化化」、創造「城鄉新風貌」,透過工藝帶動社區,讓文化美學自然成為社區居民的生活態度。並以蛇窯所在之頂崁社區為出發點,希望將當地特色工藝擴散至全國,讓國人對地方工藝和社區公民意識之相互結合產生認同,最終目標希望達到社區永續的自主發展。

「夢風鈴計畫」以水里蛇窯為平台核心,技術實做由蛇窯資深師傅來指導,設計概念課程則邀請設計學院講師來講授,以四週的課程規劃培訓頂崁社區居民製作夢風鈴,等到產品具有相當的品質後,將嘗試結合當地傳統產業、農產業,開發出多元化商品或是觀光伴手禮;也開放與設計學院學生合作,讓產品加入更多創意元素。蛇窯希望結合地方政府、社區團體、協力組織,以多角化策略來經營社區工藝,打造社區品牌,進而開拓觀光產業新商機。

【水里蛇窯】

談到「蛇窯」的緣由,可追溯至大陸福州,窯體通常順著山坡地勢以土磚砌成,窯身甚長,遠觀看似如蛇形,因此得名。而蛇窯另一特色為窯內空間寬廣,可燒製較大體積的陶器,像是大水缸、菜甕…等,亦可一次大量生產各式中小型陶器;此外也能用於生產如:排水、電力設備…等基礎建設需要之特殊陶管和陶製品。1943年,水里蛇窯曾奉日軍命令生產軍用防空缸、化學缸,當時在窯場工作的人可因此免除被徵召海外當軍伕,可見蛇窯當時的重要地位。

依據水里鄉志的記載:「在日治昭和二年(1931年)始起,當時林江松在水里鄉所登記經營的窯廠名稱是『協興製磁工場』,它就是今日『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的前身。」水里蛇窯作為台灣最古老的窯場之一,具有豐富且深厚的文化意涵,同時也見證了台灣陶藝產業的興盛與蕭條。

1945年左右,台灣光復後,自來水尚未十分普遍,陶製水缸遂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因市場大量需求而生意熱絡。不過自1978年起,由於塑膠業的興起,因為塑膠用具材質輕、生產快速、價格便宜,陶製水缸及其他的陶製品逐漸被取代。水里窯業因此而沒落,許多窯廠面臨停產命運。

水里蛇窯現任第三代窯主林國隆先生從父親手中接下繼承蛇窯的經營時,正面臨窯業沒落淘汰之際,不過父親還是希望他能將這蛇窯保留下來,林水金先生語重心長的交代「窯業這行即使沒前途,但祖先傳下來的技術,我們有責任保護」。於是年少時的林國隆就這樣轉學至當時台灣唯一的聯合工專陶瓷科學習,他跟老師說明:「我家的陶瓷工廠快要倒了,希望老師能幫忙我,看有沒有機會把它救起來」。畢業之後,老師安排林國隆先生至一間也瀕臨倒閉的公司去實習。林國隆先生回憶這段過程,他說:「其實逆境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能激勵人勇於去逆向思考」。他更認為「沒有永遠的夕陽」,此時的他已經準備好肩負起保存水里第一家窯廠的文化使命。

1983年,林國隆先生回鄉開始從事陶藝文化教學推廣,並以新的陶業技術開發新產品,他努力思索轉型生存之道,他認為「和大眾生活脫節就沒有市場,也等於沒有生機」,於是決定將傳統的古老窯廠轉變為具有休閒娛樂和教育意義的觀光窯場,在1993年時,重新定位為「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朝著文化保存、觀光、社區發展的方向持續努力,扮演著富含鄉土樸拙之情懷和知性工藝文化的感性角色。

不料正式開園的六年後,便遭遇到了921集集大地震帶來的嚴重打擊,園區內三棟建築物全毀,許多陶藝作品也毀壞,最珍貴的蛇窯主體也完全損壞。林國隆先生化悲憤為力量,以極高的重建效率復原整個園區,只花了50天就全面修復重新開幕。為了紀念台灣世紀大震與迎接千禧年的到來,林老師決定聯合園區內兩位國寶級老師傅,以傳統手擠坏技法,想挑戰製作出全世界最高的陶製品。

 

歷經一年的籌劃,又費時半年種種繁複工序,終於順利完成高約668公分的特大號陶瓶,將其命名「千禧雙口瓶」,有著「雙雙對對、萬年富貴、平平安安」之涵意。之後隨即向金氏世界紀錄申請認證,遂順利通過。「千禧雙口瓶」被確認為目前全世界最高的陶製品,乃成蛇窯聞名海內外的象徵地標,更是台灣之光。現今「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規劃設計有:「蛇窯文物館」、「921紀念館」、「陶藝教室」、「陶藝示範區」、「蛇窯藝廊」、「禮品展示中心」、「多媒體視聽室」、「藝術家駐村工坊」…等多元豐富的設施,透過實體物件展示、珍貴圖片照片和專業解說員的導覽解說,讓遊客都能自然地融入蛇窯的悠久傳承的陶藝文化中。園區內有專長各式陶藝技法的師傅現場製作示範,民眾若想嘗試手工捏陶的樂趣,現場也有專人說明與指導,可親自動手製作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陶器。

 

水里蛇窯自開園以來,創造每年平均十五萬人次的入園參觀人潮,十餘年來廣受遊客肯定;同時也結合地方觀光資源,經營社區營造工作,帶動水里的周邊商圈發展,活絡當地就業市場。水里蛇窯透過多元體驗的參觀方式與強化歷史陶藝之文化認同,讓原本沒落的製陶業,成功轉型為深具教育意涵的休閒觀光產業,如此的產業振興模式更成為代表台灣參與亞太經合會議(APEC)之產業經營範例。

 

水里蛇窯受到國際矚目的實證不只一樁,在2008年,水里蛇窯正式申請獲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AC),並於同年6月14日和韓國江原道陶園二里陶藝村,締結姊妹交流關係。這是台灣第一次由民間陶藝文化園區,與國外官方陶藝文化園區進行正式相互技術與學術等合作。其實水里蛇窯能有此成功的文化外交成績並不是一朝一夕可得,水里蛇窯從事陶藝推廣教育活動已有26年歷史,也曾舉辦過8次國際及國內陶藝研討會,已是台灣陶藝文化保存之珍貴活教材。

 

林國隆老師曾談到他對於人生階段的看法,他表示第一個階段就是保護水里蛇窯,不要讓它消失掉;第二階段是讓園區日益進步,永續經營,能夠讓來參觀的遊客都能乘興而歸。而第三階段,就是要發揮蛇窯的影響力,造福水里週邊的社區和產業,積極參與社會服務,讓地方的風華再現。如今林老師身體力行,把蛇窯的資源當作「公共文化財」分享給願意參與的大眾。

 

最近幾年,林國隆先生也不斷發揮巧思,開發新工藝產品,創造異業結合新產值,像是早期因替涵碧樓設計精緻衛浴陶品,而獲得新加坡阿曼集團(AMAN-GHM)青睞,持續接獲國際級頂級飯店訂單;或是與台東知本老爺大飯店長期合作,製作客製化的大型藝術陶製浴缸;近期也和溫泉業者合作,設計出「溫泉神」創意商品,創造故事性和行銷話題。

 

2008年時參與工藝所和台創中心所策劃之「工藝時尚-yii」的專案計畫,與多位新銳設計師創意激盪,提出令人驚喜的當代陶瓷新樣貌,誕生許多引人入勝的生活器物。此外也和陶藝家張舒嵎合作開發出詼諧趣味又有著濃濃鄉土味的陶製公仔:象徵「出人頭地」的「甕仔伯」與「日進斗金」的「?仔嬸」。林老師靈活的市場行銷思維和用之不竭的創意巧思,著實讓人欽佩。

 

現今水里蛇窯文化園區在林國隆先生多年的努力經營之下,其深厚豐碩的成果已讓許多國人熟知,似乎現在來到水里的觀光遊客,多半是為了參訪蛇窯而來。而目前園區的運作也不用再讓林先生太多費心,總是笑容可掬的林老師能夠把更多的心力和時間投入社會公益服務和不斷地充實新知上。他也準備交棒給第四代,準備在退休之後能夠專心投入他最愛的陶藝創作,燒製出更有生命力和地方情感的水里陶器。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1.html

# 生 命 力 於 農村田媽媽田園料理及農產加工品 - 6

名稱中寮媽媽 染出生命的顏色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在中寮因為農業沒落又沒有公司工廠,工作機會非常渺茫,中寮的嫁婦更沒有例外。九二一大地震後,災情嚴重的中寮從沒有人想過,山區的綠色資源將為許多中寮人開啟生命的另一扇窗。當時,許多民間團體進入災區協助重建。在當時的中華民國社區交流協會秘書長張紅雅與報社記者張慧君的協助下,中寮成立了「中寮染坊」,在台灣工藝研究所的帶領下,婆婆媽媽們開始學習植物染的技藝。。 中寮染坊的所在地是客運公司的倉庫,簡單的搭蓋卻撐起了許多希望。平常在家拿菜刀煮菜做飯的媽媽,從認識植物開始,跟老師走入山野採集植物,重新認識了生生不息的綠色世界,對土地產生了更深厚的感情與責任,也從這裡踏出了第一步。。 一開始,媽媽們多是為了一邊照顧家中老小與打發時間來學習的,上完課,回到家與公婆提及到山上去看樹砍樹,老人家說危險別去了,她們卻都因為對身邊的花草樹木有更深的接觸之後,引發了更多興趣,於是更專心的投入植物染的學習。。 當時的店長簡千美曾經數度出入家鄉與其他城市,最後還是留在人親土親的中寮夫家相夫教子。她是中寮染坊的第二批學員,在地方與政府團隊撤離中寮之後,是堅決持續推動染布坊的主力,當災後扶助的救難團隊撤離時,她們無所適從,認識了植物、學習了植物染,之後呢?政府的補助可以解決生活的經濟困頓,但那畢竟是一時的,當她意識到唯有自立才能真正回饋許多人的幫助,她開始明白,自己與這群一起重新試圖染亮生命的伙伴們,能做的事情比她們自己想像的還要多。。 為了紀念與張紅雅秘書長的革命情感,中寮媽媽們保留著中寮染坊的名稱,另外為需自給自足的染坊取了新名字叫「阿姆的染布店」,這群在中寮的阿姆開始為染布坊對外的拓展努力。在這裡,還有一位唯一還未成為阿姆的年輕小女子吳美珍,成為染布坊對外企劃行銷的生力軍,吳美珍是簡千美有意柺來的,因為她常常隨著母親在染坊走動,簡千美覺得吳美珍光是販售家裡的蜂蜜簡直便宜了年輕人的青春活力,便邀請她加入負責對外的業務推展與企劃案的撰寫執行,吳美珍的加入確確實實為阿姆的染布坊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當阿姆們都戮力染縫車製染布坊的成品時,她則是全心地為這群阿姆們在外打拼天下,當簡千美提到這個充滿生命力如天使般的小妹妹時,她心中的欣慰與感激,在她眼眶中強忍的熱淚表露無遺。。 在阿姆的染布店有一間燈光柔和的小空間,裡面置放的是她們手工染縫的成品,服飾、帽子、絲巾與生活趣品,這些創作都是在她們腦力激盪下開發的,走進這充滿希望與喜悅的空間,有一件裹覆著沙發的紅澄黃藍的塊狀拼染,那是每一個染布坊的阿姆共同留下的驕傲,每一個人裁製一小塊所共同完成的作品。與植物染的本質一樣,她們從來沒有想過,創傷過後,阿姆的染布坊帶給她們支撐下去的力量,如今她們又能夠重新找回生命失去的顏色,她們都躍躍欲試地要把這個孩子拉拔長大。。 對內團結的向心力,與對外積極的推廣行銷,讓阿姆的染布店開始有了名氣。加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指導,與「永續就業方案」、「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推動下,阿姆們一方面不斷累積染製技藝,一方面也規劃出許多對外的推廣課程。。 植物染文教協會成立之後,「中寮植物染園區發展計畫」如火如荼展開,除了現有環境的整頓之外,更規劃有植物染DIY教室、植物教育園區,將來,還可以看到她們站上舞台,擔任染布坊的最佳模特兒,說出她們最不經掩飾卻最動人的故事。在中寮,染布店阿姆的故事將會一直繼續下去。
景點縣市南投縣
鄉鎮中寮鄉
緯度(空)
經度(空)
名稱: 中寮媽媽 染出生命的顏色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 在中寮因為農業沒落又沒有公司工廠,工作機會非常渺茫,中寮的嫁婦更沒有例外。九二一大地震後,災情嚴重的中寮從沒有人想過,山區的綠色資源將為許多中寮人開啟生命的另一扇窗。當時,許多民間團體進入災區協助重建。在當時的中華民國社區交流協會秘書長張紅雅與報社記者張慧君的協助下,中寮成立了「中寮染坊」,在台灣工藝研究所的帶領下,婆婆媽媽們開始學習植物染的技藝。。 中寮染坊的所在地是客運公司的倉庫,簡單的搭蓋卻撐起了許多希望。平常在家拿菜刀煮菜做飯的媽媽,從認識植物開始,跟老師走入山野採集植物,重新認識了生生不息的綠色世界,對土地產生了更深厚的感情與責任,也從這裡踏出了第一步。。 一開始,媽媽們多是為了一邊照顧家中老小與打發時間來學習的,上完課,回到家與公婆提及到山上去看樹砍樹,老人家說危險別去了,她們卻都因為對身邊的花草樹木有更深的接觸之後,引發了更多興趣,於是更專心的投入植物染的學習。。 當時的店長簡千美曾經數度出入家鄉與其他城市,最後還是留在人親土親的中寮夫家相夫教子。她是中寮染坊的第二批學員,在地方與政府團隊撤離中寮之後,是堅決持續推動染布坊的主力,當災後扶助的救難團隊撤離時,她們無所適從,認識了植物、學習了植物染,之後呢?政府的補助可以解決生活的經濟困頓,但那畢竟是一時的,當她意識到唯有自立才能真正回饋許多人的幫助,她開始明白,自己與這群一起重新試圖染亮生命的伙伴們,能做的事情比她們自己想像的還要多。。 為了紀念與張紅雅秘書長的革命情感,中寮媽媽們保留著中寮染坊的名稱,另外為需自給自足的染坊取了新名字叫「阿姆的染布店」,這群在中寮的阿姆開始為染布坊對外的拓展努力。在這裡,還有一位唯一還未成為阿姆的年輕小女子吳美珍,成為染布坊對外企劃行銷的生力軍,吳美珍是簡千美有意柺來的,因為她常常隨著母親在染坊走動,簡千美覺得吳美珍光是販售家裡的蜂蜜簡直便宜了年輕人的青春活力,便邀請她加入負責對外的業務推展與企劃案的撰寫執行,吳美珍的加入確確實實為阿姆的染布坊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當阿姆們都戮力染縫車製染布坊的成品時,她則是全心地為這群阿姆們在外打拼天下,當簡千美提到這個充滿生命力如天使般的小妹妹時,她心中的欣慰與感激,在她眼眶中強忍的熱淚表露無遺。。 在阿姆的染布店有一間燈光柔和的小空間,裡面置放的是她們手工染縫的成品,服飾、帽子、絲巾與生活趣品,這些創作都是在她們腦力激盪下開發的,走進這充滿希望與喜悅的空間,有一件裹覆著沙發的紅澄黃藍的塊狀拼染,那是每一個染布坊的阿姆共同留下的驕傲,每一個人裁製一小塊所共同完成的作品。與植物染的本質一樣,她們從來沒有想過,創傷過後,阿姆的染布坊帶給她們支撐下去的力量,如今她們又能夠重新找回生命失去的顏色,她們都躍躍欲試地要把這個孩子拉拔長大。。 對內團結的向心力,與對外積極的推廣行銷,讓阿姆的染布店開始有了名氣。加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指導,與「永續就業方案」、「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推動下,阿姆們一方面不斷累積染製技藝,一方面也規劃出許多對外的推廣課程。。 植物染文教協會成立之後,「中寮植物染園區發展計畫」如火如荼展開,除了現有環境的整頓之外,更規劃有植物染DIY教室、植物教育園區,將來,還可以看到她們站上舞台,擔任染布坊的最佳模特兒,說出她們最不經掩飾卻最動人的故事。在中寮,染布店阿姆的故事將會一直繼續下去。
景點縣市: 南投縣
鄉鎮: 中寮鄉
緯度: (空)
經度: (空)

# 生 命 力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7

名稱陳柏融
電話03-3874416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和平路125號
工坊名稱大易木雕工作室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11:00~19:00(預約制)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40e21b11-c797-4fbd-bb23-4b454ae33477.jpg
內容除了聞名遐邇的豆乾外,大溪更出產精雕細琢的木雕師傅,博得家具之鄉的美譽。出生在大溪老街的陳柏融,耳濡目染盡是雕刻之美,似乎冥冥中即注定走上雕刻之路。 十七歲那一年,陳柏融拜大溪匠師林清達老師傅習傳統木雕,三年四個月出師,隨即又跟著另一位老師學一年的手藝,自忖已掌握木雕純熟的火侯時自立門戶,從事寺廟的龍柱、八角柱、獅座、神桌、佛像等雕刻。兩岸開放經貿往來之後,大陸進口的木製品以低價打入市場,彷如一股巨浪,打毀了大溪木器業的榮景,許多木雕師傅因而轉行,陳柏融也在這一波衝擊下重新釐定自己的事業軸向。他心想:三十歲身強體健,可以不眠不休趕工;四十歲體力逐漸下降,怎麼也比不上少年仔;五十歲眼花、力衰,還靠體力賺錢,越老是越沒競爭力,且僅賺代工微薄的薪酬……,加上傳統宗教神桌、佛像木雕有其侷限性,陳柏融評估後,毅然決然改走創作路線。 要讓自己的作品受肯定,參加創作比賽是終南捷徑!「我做了快二十年的木器,雖然自認工很細,但是,從來沒參加過創作比賽,剛開始還真沒勇氣參賽呢!」陳柏融如實地說。懷著點忐忑不安的心,一九九九年他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參加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一出手即入選。同年,又參加台中市第四屆大墩美展作品再獲青睞,一連獲獎讓他信心倍增。 陳柏融的作品多以荷花、牽牛花、絲瓜、蜻蜓、青蛙、螃蟹等田野動植物為主題。陳柏融表示,絲瓜的生命力很強,除了產量驚人外,老了的絲瓜還可以當絲瓜布用,絲瓜藤可取絲瓜水,枯乾了的枝葉藤蔓還可當堆肥,最令人意外的是,無須人類的照料,翌年它在適當的節候,自動抽出新芽,展開新生命,一代傳一代!陳柏融從絲瓜體悟大自然的神妙,「師法自然」成了創作的取向。 大溪人無論小孩或大人大家都玩陀螺,陳柏融突發奇想,何不將陀螺當成一種景觀呢?於是他以大小陀螺串雕成〈奔〉。「奔」是一股力量,奔向理想、奔向未來,「奔」蘊藏著無限的可能!另者,凡是打過陀螺者,皆知陀螺在急遽旋轉的過程,有時當你以為它即將停止旋轉,卻意外發現它滾到另一個平面又不斷地旋轉下去。陳柏融以不同大小的陀螺漸次銜接而上,以〈扭轉乾坤〉暗示生命的各種可能! 〈展望〉是陳柏融參加「第十屆裕隆木雕展」的獲獎作品。他以鄰家的仙人掌為創意發想,雕出雁行於藍天的人字排列,由下而上漸層伸展的排列組合,意寓合群共融奮力迎向未來。 宋朝文人周敦頤〈愛蓮說〉描述「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 相較於周敦頤喻蓮為君子,陳柏融尊崇蓮藕的默默付出,其情如父母對子女之愛,因而刻畫出〈生機〉。泰半的人都只看到蓮花的美,拿荷葉、蓮子食用,但是,當荷花凋謝,荷葉枯萎時,生長在地底的蓮藕已在蘊含聚足動力與能量,新的生命再度從泥地崛起!  枯黃的荷葉上端,一隻蝴蝶落在含苞待放的荷花上,小蝸牛奮力往上爬!陳柏融以枯萎的荷葉喻折腰之謙;而小蝸牛一步一步往上爬,則是隱含步步高升,邁向光明之意。 豆乾是大溪的特產,陳柏融以層疊豆乾喻步步昇,東西南北鎮四方,官上加官福綿長等吉祥象徵與大溪豆乾芬芳傳千里的美譽。不少人幼時不喜食苦瓜,及長知悉苦瓜的種種好處,至此轉為情有獨鍾,〈苦盡甘來〉有著人生奮鬥的勉勵,也凸顯苦瓜苦中帶甘的特性。 生於斯,長於斯,陳柏融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作品充滿著童趣與對生命獨到的見解。「人的一生有限,能夠將自己心靈的感受放在創作上,感覺很有意義。我真的很希望在大溪成立一個藝術村,讓早年離開雕刻的師傅重新歸隊,讓傳統的技藝傳承下去……。」陳柏融由衷地說。(27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9.html
名稱: 陳柏融
電話: 03-3874416
地址: 桃園縣大溪鎮和平路125號
工坊名稱: 大易木雕工作室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11:00~19:00(預約制)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40e21b11-c797-4fbd-bb23-4b454ae33477.jpg
內容: 除了聞名遐邇的豆乾外,大溪更出產精雕細琢的木雕師傅,博得家具之鄉的美譽。出生在大溪老街的陳柏融,耳濡目染盡是雕刻之美,似乎冥冥中即注定走上雕刻之路。 十七歲那一年,陳柏融拜大溪匠師林清達老師傅習傳統木雕,三年四個月出師,隨即又跟著另一位老師學一年的手藝,自忖已掌握木雕純熟的火侯時自立門戶,從事寺廟的龍柱、八角柱、獅座、神桌、佛像等雕刻。兩岸開放經貿往來之後,大陸進口的木製品以低價打入市場,彷如一股巨浪,打毀了大溪木器業的榮景,許多木雕師傅因而轉行,陳柏融也在這一波衝擊下重新釐定自己的事業軸向。他心想:三十歲身強體健,可以不眠不休趕工;四十歲體力逐漸下降,怎麼也比不上少年仔;五十歲眼花、力衰,還靠體力賺錢,越老是越沒競爭力,且僅賺代工微薄的薪酬……,加上傳統宗教神桌、佛像木雕有其侷限性,陳柏融評估後,毅然決然改走創作路線。 要讓自己的作品受肯定,參加創作比賽是終南捷徑!「我做了快二十年的木器,雖然自認工很細,但是,從來沒參加過創作比賽,剛開始還真沒勇氣參賽呢!」陳柏融如實地說。懷著點忐忑不安的心,一九九九年他踏出創作的第一步,參加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一出手即入選。同年,又參加台中市第四屆大墩美展作品再獲青睞,一連獲獎讓他信心倍增。 陳柏融的作品多以荷花、牽牛花、絲瓜、蜻蜓、青蛙、螃蟹等田野動植物為主題。陳柏融表示,絲瓜的生命力很強,除了產量驚人外,老了的絲瓜還可以當絲瓜布用,絲瓜藤可取絲瓜水,枯乾了的枝葉藤蔓還可當堆肥,最令人意外的是,無須人類的照料,翌年它在適當的節候,自動抽出新芽,展開新生命,一代傳一代!陳柏融從絲瓜體悟大自然的神妙,「師法自然」成了創作的取向。 大溪人無論小孩或大人大家都玩陀螺,陳柏融突發奇想,何不將陀螺當成一種景觀呢?於是他以大小陀螺串雕成〈奔〉。「奔」是一股力量,奔向理想、奔向未來,「奔」蘊藏著無限的可能!另者,凡是打過陀螺者,皆知陀螺在急遽旋轉的過程,有時當你以為它即將停止旋轉,卻意外發現它滾到另一個平面又不斷地旋轉下去。陳柏融以不同大小的陀螺漸次銜接而上,以〈扭轉乾坤〉暗示生命的各種可能! 〈展望〉是陳柏融參加「第十屆裕隆木雕展」的獲獎作品。他以鄰家的仙人掌為創意發想,雕出雁行於藍天的人字排列,由下而上漸層伸展的排列組合,意寓合群共融奮力迎向未來。 宋朝文人周敦頤〈愛蓮說〉描述「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 相較於周敦頤喻蓮為君子,陳柏融尊崇蓮藕的默默付出,其情如父母對子女之愛,因而刻畫出〈生機〉。泰半的人都只看到蓮花的美,拿荷葉、蓮子食用,但是,當荷花凋謝,荷葉枯萎時,生長在地底的蓮藕已在蘊含聚足動力與能量,新的生命再度從泥地崛起!  枯黃的荷葉上端,一隻蝴蝶落在含苞待放的荷花上,小蝸牛奮力往上爬!陳柏融以枯萎的荷葉喻折腰之謙;而小蝸牛一步一步往上爬,則是隱含步步高升,邁向光明之意。 豆乾是大溪的特產,陳柏融以層疊豆乾喻步步昇,東西南北鎮四方,官上加官福綿長等吉祥象徵與大溪豆乾芬芳傳千里的美譽。不少人幼時不喜食苦瓜,及長知悉苦瓜的種種好處,至此轉為情有獨鍾,〈苦盡甘來〉有著人生奮鬥的勉勵,也凸顯苦瓜苦中帶甘的特性。 生於斯,長於斯,陳柏融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作品充滿著童趣與對生命獨到的見解。「人的一生有限,能夠將自己心靈的感受放在創作上,感覺很有意義。我真的很希望在大溪成立一個藝術村,讓早年離開雕刻的師傅重新歸隊,讓傳統的技藝傳承下去……。」陳柏融由衷地說。(27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9.html

# 生 命 力 於 展覽資訊 - 8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3097c631bebb3b9163a35a
活動名稱時日初憶-陶瓷與皮革創作聯展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1/05 10:00:00
地址: : 新北市鶯歌區陶瓷街18號3樓
場地名稱: : 鶯歌光點美學館—光點藝術中心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3/11/27 19:00:00
演出單位廖于婷,蔡文瑜,蔡育榕,蔡芸瑄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展覽介紹】 「時日初憶」-是一場關於記憶的探索,聚焦在記憶的初始狀態,並深刻反思時間的流逝及其刻痕,將形式與材質轉化為內在記憶和情感事件,以及在生命中的各種心境所經歷的變化,探討生命的多維面向。我們將時光的記憶凝聚為陶瓷與皮革材質的工藝創作,展現時間流逝的同時,亦試圖捕捉記憶的深度,共享有關生命意義的共鳴。 . 【參展藝術家】 廖于婷 蔡文瑜 蔡育榕 蔡芸瑄 . 【藝術家簡介】 廖于婷 來自桃園,一直都學習藝術,大學時期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習藝術教育,在校期間接觸到陶藝後對陶藝的熱忱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在畢業後進入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繼續研讀並且創作。 . 蔡文瑜 皮革工藝設計師,出生於宜蘭,現生活和工作於台北。致力於皮革材料的再創新及跨域應用,透過針線的手藝注入其中,賦皮革純粹質樸的面貌,締結生命敘事與材質記憶的經緯,探索皮革製品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設計語彙,期許打造一個更貼近人本的革式生活美學。 . 蔡育榕 出生於臺中清水,從生活中的情緒轉化為創作思維融入於作品之中。在創作心中找出力量,人們總會遇到低潮,當發現有「風」的地方,就有蓬勃生命力!經由創作體悟出無限空間所存在的價值並使之產生聯結,進而體現自我心靈生命的創作以及自我反思觀察的領悟。 . 蔡芸瑄 1996年2月15日,大學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主修陶瓷,目前致力於發展彩瓷創作。對繪畫與陶瓷創作富有熱忱,機緣巧合接觸傳統釉上彩瓷技術,被歷史工藝之美所驚艷,希望在保留技術文化的同時也能轉化展現新的創作形式。
圖片連結https://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cms/image/A0/B0/C0/D19/E104/F800/54bfbc61-17bb-4de2-8509-6772b2fa8cdc.jpg
主辦單位1:: : 鶯歌光點美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空)
推廣網址(空)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鶯歌光點美學館
活動起始日期2023/11/05
活動結束日期2023/11/27
點閱數78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3097c631bebb3b9163a35a
活動名稱: 時日初憶-陶瓷與皮革創作聯展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1/05 10:00:00
地址: : 新北市鶯歌區陶瓷街18號3樓
場地名稱: : 鶯歌光點美學館—光點藝術中心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3/11/27 19:00:00
演出單位: 廖于婷,蔡文瑜,蔡育榕,蔡芸瑄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展覽介紹】 「時日初憶」-是一場關於記憶的探索,聚焦在記憶的初始狀態,並深刻反思時間的流逝及其刻痕,將形式與材質轉化為內在記憶和情感事件,以及在生命中的各種心境所經歷的變化,探討生命的多維面向。我們將時光的記憶凝聚為陶瓷與皮革材質的工藝創作,展現時間流逝的同時,亦試圖捕捉記憶的深度,共享有關生命意義的共鳴。 . 【參展藝術家】 廖于婷 蔡文瑜 蔡育榕 蔡芸瑄 . 【藝術家簡介】 廖于婷 來自桃園,一直都學習藝術,大學時期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習藝術教育,在校期間接觸到陶藝後對陶藝的熱忱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在畢業後進入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繼續研讀並且創作。 . 蔡文瑜 皮革工藝設計師,出生於宜蘭,現生活和工作於台北。致力於皮革材料的再創新及跨域應用,透過針線的手藝注入其中,賦皮革純粹質樸的面貌,締結生命敘事與材質記憶的經緯,探索皮革製品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設計語彙,期許打造一個更貼近人本的革式生活美學。 . 蔡育榕 出生於臺中清水,從生活中的情緒轉化為創作思維融入於作品之中。在創作心中找出力量,人們總會遇到低潮,當發現有「風」的地方,就有蓬勃生命力!經由創作體悟出無限空間所存在的價值並使之產生聯結,進而體現自我心靈生命的創作以及自我反思觀察的領悟。 . 蔡芸瑄 1996年2月15日,大學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主修陶瓷,目前致力於發展彩瓷創作。對繪畫與陶瓷創作富有熱忱,機緣巧合接觸傳統釉上彩瓷技術,被歷史工藝之美所驚艷,希望在保留技術文化的同時也能轉化展現新的創作形式。
圖片連結: https://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cms/image/A0/B0/C0/D19/E104/F800/54bfbc61-17bb-4de2-8509-6772b2fa8cdc.jpg
主辦單位: 1:: : 鶯歌光點美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空)
推廣網址: (空)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鶯歌光點美學館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1/05
活動結束日期: 2023/11/27
點閱數: 78
[ 搜尋所有 生 命 力 ... ]

根據地址 70043 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78號 綜合教學暨實習大樓 2F挑高空間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70043 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78號 綜合教學暨實習大樓 2F挑高空間 資料。

[ 搜尋所有 70043 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78號 綜合教學暨實習大樓 2F挑高空間 ... ]

與生‧命‧力同分類的文化部公共藝術

天堂‧島嶼Peaceful Island

楊明忠 Ming-Jhong Yang | 嘉義市 | 場域: 其他 | 600嘉義市中興路672號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嘉義郵局Chiayi Postoffice, Taiwan Post Co., Ltd.

知識花園The Garden of Knowledge

黃致陽、簡明輝 Jhih-Yang Huang , Ming-Huei Jia | 嘉義市 | 場域: 學校 | 600嘉義市學府路300號 國立嘉義大學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玻璃之書 The Glass Book

黃致陽、簡明輝 Jhih-Yang Huang , Ming-Huei Jia | 嘉義市 | 場域: 學校 | 600嘉義市學府路300號 國立嘉義大學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鯤鯓Body of Ku

陳姿文、楊德義 Tzu-Wen Chen , Der-Yih Yang | 臺南市 | 場域: 其他 | 700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凝結的記憶 Conclensed Memory

潘大謙、蕭紋娉 Ta-Chien Pen , Wen-Ping Hsiao | 臺南市 | 場域: 其他 | 700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環抱Embrace

郭文嵐Winland Kuo | 臺南市 | 場域: 其他 | 700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夢想之翼Wing of Dream

徐秀美、黃兆明 Siou-Mei Syu , Jhao-Ming Huang | 臺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701臺南市大同路二段1002號 臺南機場Tainan Airport

寧靜與遨遊Silence and Wandering

徐秀美、黃兆民 Siou-Mei Syu , Jhao-Ming Huang | 臺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701臺南市大同路二段1002號 臺南機場Tainan Airport

時空光影Light in Time and Space

徐秀美、黃兆明 Siou-Mei Syu , Jhao-Ming Huang | 臺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701臺南市大同路二段1002號 臺南機場Tainan Airport

Step by Ste

蔡政維 Jheng-Wei Tsai | 臺南市 | 場域: 學校 | 710臺南市永康區東橋十街1號 臺南市立大橋國民中學Tainan City Da Ciao Junior High School

時空膠囊Time Capsule

曾英棟 Ying-Dong Tseng | 臺南市 | 場域: 其他 | 711臺南市歸仁區中山路二段2號 臺南市歸仁區公所納骨堂Cemetery tower, Gueiyen Town Hall, Tainan County

卜湳文明遺跡Bu-Nam Civilization Revealed

涂維政 Wei-Zheng Tu | 臺南市 | 場域: 學校 | 720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66號 stitute of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Taina

聖獸護祐Protected by Sacred Beast

涂維政 Wei-Zheng Tu | 臺南市 | 場域: 學校 | 720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66號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館Graduate Institute of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Taina

擔魚栽(挑魚苗的漁夫) Fish-fingerling Carrier

鄭春雄 Chun-Syong Jheng | 臺南市 | 場域: 其他 | 724臺南市七股區三股里海浦4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Sea Aquafarm Research Center, Fisheries Research

黑面舞者Black-faced Dancer

丁長青 Chang-Cing Ding | 臺南市 | 場域: 學校 | 724臺南市七股區大寮里36-2號 臺南市立大文國民小學Tainan City Da-wen Elementary School

天堂‧島嶼Peaceful Island

楊明忠 Ming-Jhong Yang | 嘉義市 | 場域: 其他 | 600嘉義市中興路672號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嘉義郵局Chiayi Postoffice, Taiwan Post Co., Ltd.

知識花園The Garden of Knowledge

黃致陽、簡明輝 Jhih-Yang Huang , Ming-Huei Jia | 嘉義市 | 場域: 學校 | 600嘉義市學府路300號 國立嘉義大學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玻璃之書 The Glass Book

黃致陽、簡明輝 Jhih-Yang Huang , Ming-Huei Jia | 嘉義市 | 場域: 學校 | 600嘉義市學府路300號 國立嘉義大學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鯤鯓Body of Ku

陳姿文、楊德義 Tzu-Wen Chen , Der-Yih Yang | 臺南市 | 場域: 其他 | 700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凝結的記憶 Conclensed Memory

潘大謙、蕭紋娉 Ta-Chien Pen , Wen-Ping Hsiao | 臺南市 | 場域: 其他 | 700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環抱Embrace

郭文嵐Winland Kuo | 臺南市 | 場域: 其他 | 700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夢想之翼Wing of Dream

徐秀美、黃兆明 Siou-Mei Syu , Jhao-Ming Huang | 臺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701臺南市大同路二段1002號 臺南機場Tainan Airport

寧靜與遨遊Silence and Wandering

徐秀美、黃兆民 Siou-Mei Syu , Jhao-Ming Huang | 臺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701臺南市大同路二段1002號 臺南機場Tainan Airport

時空光影Light in Time and Space

徐秀美、黃兆明 Siou-Mei Syu , Jhao-Ming Huang | 臺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701臺南市大同路二段1002號 臺南機場Tainan Airport

Step by Ste

蔡政維 Jheng-Wei Tsai | 臺南市 | 場域: 學校 | 710臺南市永康區東橋十街1號 臺南市立大橋國民中學Tainan City Da Ciao Junior High School

時空膠囊Time Capsule

曾英棟 Ying-Dong Tseng | 臺南市 | 場域: 其他 | 711臺南市歸仁區中山路二段2號 臺南市歸仁區公所納骨堂Cemetery tower, Gueiyen Town Hall, Tainan County

卜湳文明遺跡Bu-Nam Civilization Revealed

涂維政 Wei-Zheng Tu | 臺南市 | 場域: 學校 | 720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66號 stitute of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Taina

聖獸護祐Protected by Sacred Beast

涂維政 Wei-Zheng Tu | 臺南市 | 場域: 學校 | 720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66號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館Graduate Institute of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Taina

擔魚栽(挑魚苗的漁夫) Fish-fingerling Carrier

鄭春雄 Chun-Syong Jheng | 臺南市 | 場域: 其他 | 724臺南市七股區三股里海浦4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Sea Aquafarm Research Center, Fisheries Research

黑面舞者Black-faced Dancer

丁長青 Chang-Cing Ding | 臺南市 | 場域: 學校 | 724臺南市七股區大寮里36-2號 臺南市立大文國民小學Tainan City Da-wen Elementary Scho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