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文化部

個案名稱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的現狀是民國97(2008)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歷史沿革是臺中市大同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之「小學校」,以教育日籍學童為主,明治32年(1899)創校時稱「臺中小學校」,昭和7年(1932)改稱「臺中市明治尋常高等小學校」(簡稱明治小學校),昭和16年(1941)再改稱「明治國民學校」。本建築創建於昭和4年(1929),並於昭和9年(1934)完成增建為L型磚....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的地圖

案件編號20040220000008
個案名稱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
種類

1:

code : A24
name : 學校

2: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建築物類
歷史沿革臺中市大同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之「小學校」,以教育日籍學童為主,明治32年(1899)創校時稱「臺中小學校」,昭和7年(1932)改稱「臺中市明治尋常高等小學校」(簡稱明治小學校),昭和16年(1941)再改稱「明治國民學校」。本建築創建於昭和4年(1929),並於昭和9年(1934)完成增建為L型磚造二層校舍,作為該校之行政教室。戰後(1945),學校改稱大同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因實施九年國教,改制為大同國小迄今,本建築依舊維持行政辦公室與教學教室之使用機能。 民國93年(2004)臺中市政府認為本L型校舍建築與入口兩座大門,為臺中市日治時期小學校舍最佳作品,也是基礎教育象徵,具有文化發展及教育史意義,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本市古蹟歷史建築調查單位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建築:台中市日治時期小學校舍最佳作品,現況良好,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歷史:為台中市區基礎教育象徵,具文化發展及教育史意義。
法令依據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之一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補助辦法第七條
所屬主管機關臺中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西區
address : 自由路一段138號
經度120.6780482208
緯度24.135461396798
主管機關名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403420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09/a6a07394-bdf7-49da-b34c-936878a497da/DSC01601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09/a6a07394-bdf7-49da-b34c-936878a497da/DSC01601.jpg

name

DSC016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臺中市大同國民小學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40220000008
外觀特徵本建築為L型磚造二層建築,立面屬「裝飾藝術式樣(Art Deco)」,入口車寄處之柱式模仿古典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但並未設置柱頭。整體立面主要以廊道規律之開口,配合階狀之退縮處理,將一、二樓整合為具垂直向度之開口,在一樓行政教室部份為矩形開口,二樓教室部份則作半拱形,形成古典之建築式樣。外牆主要以洗石子與十三溝面磚裝修,牆上菱形裝飾內有「小」字,融入校名元素。
室內特徵校舍整體平面呈L型,一樓主要作為行政辦公室;轉折點為階梯室,設有次出入口與門廳,內配置6根古典柱式,四周作有迴廊式之階梯通往二樓,空間規模寬敞。二樓教室採用前後雙廊道設計。文物方面,則存有日治時期之「奉安庫」、保險櫃,以及木製上下拉窗等。
使用情形維持原用途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空)
現狀民國97(2008)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是否開放(空)
是否收費(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290280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0930009360號
公告日期 : 2004-02-20 15:24:55.0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811e3471-83aa-47ae-a883-1d611712b09f/1.jpg

2: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82208c63-5833-4773-bdd4-b7ea002dc22d/2.jpg

3: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82736a23-f284-43cf-b084-bc99d44ada92/3.jpg

4: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ff58e577-fcb4-48a2-a382-8a8c24aba52a/4.jpg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18/4410aa4f-8303-4d45-bcbc-d11b61cbf9e0/0930220_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_登錄公告.pdf
repImgId16608

案件編號

20040220000008

個案名稱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

種類

1:

code : A24
name : 學校

2: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建築物類

歷史沿革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之「小學校」,以教育日籍學童為主,明治32年(1899)創校時稱「臺中小學校」,昭和7年(1932)改稱「臺中市明治尋常高等小學校」(簡稱明治小學校),昭和16年(1941)再改稱「明治國民學校」。本建築創建於昭和4年(1929),並於昭和9年(1934)完成增建為L型磚造二層校舍,作為該校之行政教室。戰後(1945),學校改稱大同國民學校,民國57年(1968)因實施九年國教,改制為大同國小迄今,本建築依舊維持行政辦公室與教學教室之使用機能。 民國93年(2004)臺中市政府認為本L型校舍建築與入口兩座大門,為臺中市日治時期小學校舍最佳作品,也是基礎教育象徵,具有文化發展及教育史意義,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本市古蹟歷史建築調查單位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建築:台中市日治時期小學校舍最佳作品,現況良好,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歷史:為台中市區基礎教育象徵,具文化發展及教育史意義。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之一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補助辦法第七條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西區
address : 自由路一段138號

經度

120.6780482208

緯度

24.135461396798

主管機關名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403420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09/a6a07394-bdf7-49da-b34c-936878a497da/DSC01601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09/a6a07394-bdf7-49da-b34c-936878a497da/DSC01601.jpg

name

DSC016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臺中市大同國民小學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40220000008

外觀特徵

本建築為L型磚造二層建築,立面屬「裝飾藝術式樣(Art Deco)」,入口車寄處之柱式模仿古典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但並未設置柱頭。整體立面主要以廊道規律之開口,配合階狀之退縮處理,將一、二樓整合為具垂直向度之開口,在一樓行政教室部份為矩形開口,二樓教室部份則作半拱形,形成古典之建築式樣。外牆主要以洗石子與十三溝面磚裝修,牆上菱形裝飾內有「小」字,融入校名元素。

室內特徵

校舍整體平面呈L型,一樓主要作為行政辦公室;轉折點為階梯室,設有次出入口與門廳,內配置6根古典柱式,四周作有迴廊式之階梯通往二樓,空間規模寬敞。二樓教室採用前後雙廊道設計。文物方面,則存有日治時期之「奉安庫」、保險櫃,以及木製上下拉窗等。

使用情形

維持原用途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空)

現狀

民國97(2008)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是否開放

(空)

是否收費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290280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0930009360號
公告日期 : 2004-02-20 15:24:55.0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811e3471-83aa-47ae-a883-1d611712b09f/1.jpg

2: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82208c63-5833-4773-bdd4-b7ea002dc22d/2.jpg

3: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82736a23-f284-43cf-b084-bc99d44ada92/3.jpg

4: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ff58e577-fcb4-48a2-a382-8a8c24aba52a/4.jpg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18/4410aa4f-8303-4d45-bcbc-d11b61cbf9e0/0930220_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_登錄公告.pdf

repImgId

16608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地圖 [ 導航 ]

根據識別碼 20040220000008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040220000008 資料。

[ 搜尋所有 20040220000008 ... ]

根據名稱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 舊稱:明治小學校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 舊稱:明治小學校 資料。

[ 搜尋所有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 舊稱:明治小學校 ... ]

根據電話 04-22290280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04-22290280 ...)

樂成宮開基正二媽神像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符合〈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款基準: 一、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本尊媽祖神像地方盛傳是乾隆 ... | 保存現狀: 良好

@ 文資局古物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媽祖信仰歷史悠久,大甲媽祖之遶境進香具有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等特色,值得登錄保存。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年農曆1月15日元宵節舉行筊筶典禮,決定該年大甲媽祖起駕日期。「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鎮瀾宮一年中最大且最重要的活動。進香期間舉行各項宗教儀式作為過程銜接,並為信徒祈福,這些儀式除具宗教意義之外,同時...

@ 文資局民俗

白冷圳—抽藤坑倒虹吸管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921地震後水路受創嚴重,現已由經濟部水利處發包重建,在吸管旁新做一倒虹吸管,舊倒虹吸管將登錄為歷史建築加以保存。 | 歷史沿革: 白冷圳是日治時期,為了供應設置於新社台地上的大南庄蔗苗養成所,培育爪哇大莖種甘蔗所需要之灌溉水而興築,進水口位於大甲溪左岸的白冷;昭和3年(1928)12月開工,昭和7年(1932)10月14日舉行竣...

@ 文資局歷史建築

臺灣府儒考棚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臺灣府儒考棚原為清光緒17年(1891)臺灣省城小北門街內的建築群,日治初期曾作為臺灣民政支部,大正7年(1918)因臺中州廳廳舍擴建工程,局部拆遷搬移現址作為警察俱...

@ 文資局古蹟

豐榮水利紀念碑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九二一震災碑體斷落已修復完成 | 歷史沿革: 日人治臺後,實施「農業臺灣」政策,對農田水利極為重視,針對全島大小埤圳進行調查,有鑑於水利私有化不利農業發展,明治34年(1901)臺灣總督府即頒訂「公共埤圳規則」具有公共利益之埤圳皆統由官方監督管理...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大南劉家祖厝

1 | 開放時間: 上午8點至下午5點,訪視前先提早一星期告知。 | 現狀: 格局及空間布局現況保存完整。 | 歷史沿革: 「大南劉家祖厝」即為地方熟知的劉五福公廳,約完成於清道光、咸豐年間(約西元1850年)。除正廳外,有左三右二共計五護龍,形成多護龍合院建築;劉家早年經營糖廍致富,為新社地區蔗糖製造之先驅,目前劉家祖厝...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原)葫蘆墩圳入水口

1 | 開放時間: 停用,暫不開放。 | 現狀: 由於現今葫蘆墩圳已改由舊山線鐵道大甲溪鐵橋附近引水,此一入水口閒置。 | 歷史沿革: 葫蘆墩圳為早年臺中地區主要的灌溉設施,是由下埤、上埤及下溪洲三圳合併而成。其中以下埤圳為漢人通事張達京於雍正元年(1723)開鑿最早,時稱貓霧捒圳。雍正10年(1732)張達京以墾號「張振萬」邀集其他...

@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中山綠橋(舊稱:新盛橋)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為本市日治初期市政建設之代表,即鐵路開通、公園建設及市區計畫之具體象徵,更具高度歷史意義,和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 歷史沿革: 日治明治41年(1908)在臺中公園舉辦全臺縱貫鐵路開通慶祝典禮,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與臺灣政商名流多人蒞臨,因此修建本橋以利交通與城市美觀,時稱為「新盛橋」,街道稱「新盛橋通」。戰後路名改為「中山路」...

@ 文資局歷史建築

樂成宮開基正二媽神像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符合〈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款基準: 一、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本尊媽祖神像地方盛傳是乾隆 ... | 保存現狀: 良好

@ 文資局古物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媽祖信仰歷史悠久,大甲媽祖之遶境進香具有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等特色,值得登錄保存。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年農曆1月15日元宵節舉行筊筶典禮,決定該年大甲媽祖起駕日期。「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鎮瀾宮一年中最大且最重要的活動。進香期間舉行各項宗教儀式作為過程銜接,並為信徒祈福,這些儀式除具宗教意義之外,同時...

@ 文資局民俗

白冷圳—抽藤坑倒虹吸管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921地震後水路受創嚴重,現已由經濟部水利處發包重建,在吸管旁新做一倒虹吸管,舊倒虹吸管將登錄為歷史建築加以保存。 | 歷史沿革: 白冷圳是日治時期,為了供應設置於新社台地上的大南庄蔗苗養成所,培育爪哇大莖種甘蔗所需要之灌溉水而興築,進水口位於大甲溪左岸的白冷;昭和3年(1928)12月開工,昭和7年(1932)10月14日舉行竣...

@ 文資局歷史建築

臺灣府儒考棚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臺灣府儒考棚原為清光緒17年(1891)臺灣省城小北門街內的建築群,日治初期曾作為臺灣民政支部,大正7年(1918)因臺中州廳廳舍擴建工程,局部拆遷搬移現址作為警察俱...

@ 文資局古蹟

豐榮水利紀念碑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九二一震災碑體斷落已修復完成 | 歷史沿革: 日人治臺後,實施「農業臺灣」政策,對農田水利極為重視,針對全島大小埤圳進行調查,有鑑於水利私有化不利農業發展,明治34年(1901)臺灣總督府即頒訂「公共埤圳規則」具有公共利益之埤圳皆統由官方監督管理...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大南劉家祖厝

1 | 開放時間: 上午8點至下午5點,訪視前先提早一星期告知。 | 現狀: 格局及空間布局現況保存完整。 | 歷史沿革: 「大南劉家祖厝」即為地方熟知的劉五福公廳,約完成於清道光、咸豐年間(約西元1850年)。除正廳外,有左三右二共計五護龍,形成多護龍合院建築;劉家早年經營糖廍致富,為新社地區蔗糖製造之先驅,目前劉家祖厝...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原)葫蘆墩圳入水口

1 | 開放時間: 停用,暫不開放。 | 現狀: 由於現今葫蘆墩圳已改由舊山線鐵道大甲溪鐵橋附近引水,此一入水口閒置。 | 歷史沿革: 葫蘆墩圳為早年臺中地區主要的灌溉設施,是由下埤、上埤及下溪洲三圳合併而成。其中以下埤圳為漢人通事張達京於雍正元年(1723)開鑿最早,時稱貓霧捒圳。雍正10年(1732)張達京以墾號「張振萬」邀集其他...

@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中山綠橋(舊稱:新盛橋)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為本市日治初期市政建設之代表,即鐵路開通、公園建設及市區計畫之具體象徵,更具高度歷史意義,和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 歷史沿革: 日治明治41年(1908)在臺中公園舉辦全臺縱貫鐵路開通慶祝典禮,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與臺灣政商名流多人蒞臨,因此修建本橋以利交通與城市美觀,時稱為「新盛橋」,街道稱「新盛橋通」。戰後路名改為「中山路」...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搜尋所有 04-22290280 ... ]

在『文資局歷史建築』資料集內搜尋:


與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同分類的文資局歷史建築

臺中市鐵路沿線崇倫碉堡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 | 現狀: 民國107(2018)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再利用為崇倫社區碉堡公園。 | 歷史沿革: 民國38年(1949)國民政府撤遷來臺,隔年(1950)韓戰爆發,臺海兩岸情勢更為緊張,國府因此更加重視防空疏散之防務,也在重要交通道路、橋樑與鐵路沿線設置衛哨、機槍碉堡與防空掩體等防衛避難設施。 ...

大屯郡役所

1 | 開放時間: 暫不開放 | 現狀: 「臺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內容為活化臺中州廳基地,作為文資保存及大型展演場館地使用,進行臺中州廳、大屯郡役所及州廳附屬建築群修復再利用工程中。 | 歷史沿革: 大屯郡為日治大正9年(1920)地方行政區劃改制後之行政單位,隸屬於臺中州,轄有北屯、西屯、南屯、大里、霧峰、大平(太平)、烏日等7庄。大屯郡役所廳舍落成於大正13年(1924)。 戰後(1945)...

臺中州廳附屬建築群

1 | 開放時間: 暫不開放 | 現狀: 「臺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內容為活化臺中州廳基地,作為文資保存及大型展演場館地使用,進行臺中州廳、大屯郡役所及州廳附屬建築群修復再利用工程。 | 歷史沿革: 臺中州廳創建於日治大正2年(1913),當時為「臺中廳」之辦公廳舍,大正9年(1920)因全臺地方行政區劃改制,全臺共劃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與高雄等五大州,其行政中心即稱為「州廳」。 本建築群共...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舊稱:刑務所演武場)

1 | 開放時間: 平日10:00-19:00,週末10:00-20:00。每週二休館,國定假日比照週末開館。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臉書專頁「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Preparatory Office of NTMC」(網... | 現狀: 民國92(2003)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落成於日治昭和12年(1937),主要作為司獄官修習演示柔道與劍道之場所,東側經過水廊可通往附屬建築,提供更衣、盥洗與廁所等服務性設施;南側經庭院亦有木造附屬建築,作為演武場行政人員與...

臺中市警察局第一分局(舊稱:臺中警察署廳舍)

1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現狀: 民國98(2009)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警察署」為日治大正9年-昭和20年(1920-1945),管轄當時臺中市內之警務單位,起初借用臺中州警務部廳舍辦公。本建築則為其落成於昭和9年(1934)之廳舍,由臺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監造。...

臺中師範學院前棟大樓(舊稱:臺中師範學校)

1 | 開放時間: 暫未開放 | 現狀: | 歷史沿革: 本建築落成於日治昭和3年(1928),為當時「臺灣總督府臺中師範學校」之校舍。戰後(1945~)學校改稱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民國76年(1987)改制稱省立臺中師範學院,民國94年(2005)再改制...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

1 | 現狀: 民國97(2008)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之「小學校」,以教育日籍學童為主,明治32年(1899)創校時稱「臺中小學校」,昭和7年(1932)改稱「臺中市明治尋常高等小學校」(簡稱明治小學校),昭和16年(1941...

臺中市役所

1 | 開放時間: 服務電話:(04)2222-0197 營業時間:每周一、二公休 ╭ 1F「有役思」 藝文空間:週三至週日11:00-21:00。 ╭ 2F 「Narratore 說故事的人」義式餐廳:週三至週日12:... | 現狀: 現委由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管理。 | 歷史沿革: 本建築原為「臺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之事務所,落成於日治明治44年(1911),為臺中地區最早的鐵筋混凝土建築。大正9年(1920)全臺地方行政區劃改制,本建築改由新設立之「臺中市」進駐辦公,改稱「臺中...

臺中刑務所官舍群

1 | 開放時間: 平日10:00-19:00,週末10:00-20:00。每週二休館,國定假日比照週末開館。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臉書專頁「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Preparatory Office of NTMC」(網... | 現狀: 民國104(2015)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民國108(2019)年完成(擴大範圍)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刑務所官舍群」設置於原臺中刑務所之東、北兩側,為日治時期不同階級職員的居住場域。目前留存之十二棟官舍興築於日治大正、昭和及戰後初期,建築格局包括判任官乙種、丙種、丁種官舍及戰後興建的二戶建與四戶...

林森路75號日式宿舍

1 | 開放時間: 暫不開放 | 現狀: 民國104(2015)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本建築為日治時期之高等官官舍,文獻上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昭和17年(1942),時為臺中州農林課地方技師野尻昇生之官舍,戰後於民國35年(1946)改作臺中縣政府民政局社會課長洪志猛之官舍。. 本建築規...

朝陽街日式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暫不開放 | 現狀: 民國104(2015)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本宿舍群約創建於1930年代,為日治時期臺中州所屬之兩棟二戶建判任官乙種官舍,自昭和10年(1935)起,陸續有臺中醫院醫師、公學校訓導、大屯郡役所庶務課職員、臺中州產業部林務課職員等,屬於職務型宿舍...

大屯郡守官舍

1 | 開放時間: 暫時不開放 | 現狀: 民國104(2015)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大屯郡為日治大正9年(1920)臺灣地方行政制度變革時設立之單位,隸屬於臺中州,管轄大里、霧峰、大平、北屯、西屯、南屯與烏日等7庄,首長即稱大屯郡守。本大屯郡守官舍則約創建於昭和2年(1927),此後...

臺中放送局

1 | 開放時間: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 - 18:00,(106/01/31起,週一休館) 固定休館日:農曆除夕-初三,颱風天依行政院人事總處公告 | 現狀: 民國92(2003)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放送局創立於日治昭和10年(1935),位於當時臺中市新高町水源地,是日本政府為發展廣播事業,作為全臺廣播中繼而設,同時也是繼臺北、臺南後成立的第三個廣播電臺,呼號為「JFCK」。戰後(1945~...

文英館

1 | 開放時間: 現為教學空間,暫不對外開放。 仁友客運20路;台中客運41、142、163路;統聯81路 | 現狀: | 歷史沿革: 本建築落成於民國65年(1976),由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之一的何永,以其成立的「文英基金會」出資捐建,是為「臺中市立文化中心」,也是全臺首座縣市文化中心建築。民國72年(1983)因位於英才路之文化中心...

砲台山(舊稱:大墩)

1 |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可自由參觀 | 現狀: 民國106(2017)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大墩」一詞原是指此高約海拔90公尺之土丘,清代即有聚落在此周邊形成,並於乾隆年間發展成街肆,稱為「大墩街」,日治後併入「臺中街」,象徵為轄域內發展最繁盛的代表地區。 「砲台山」一名,為日治初日人曾...

臺中市鐵路沿線崇倫碉堡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 | 現狀: 民國107(2018)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再利用為崇倫社區碉堡公園。 | 歷史沿革: 民國38年(1949)國民政府撤遷來臺,隔年(1950)韓戰爆發,臺海兩岸情勢更為緊張,國府因此更加重視防空疏散之防務,也在重要交通道路、橋樑與鐵路沿線設置衛哨、機槍碉堡與防空掩體等防衛避難設施。 ...

大屯郡役所

1 | 開放時間: 暫不開放 | 現狀: 「臺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內容為活化臺中州廳基地,作為文資保存及大型展演場館地使用,進行臺中州廳、大屯郡役所及州廳附屬建築群修復再利用工程中。 | 歷史沿革: 大屯郡為日治大正9年(1920)地方行政區劃改制後之行政單位,隸屬於臺中州,轄有北屯、西屯、南屯、大里、霧峰、大平(太平)、烏日等7庄。大屯郡役所廳舍落成於大正13年(1924)。 戰後(1945)...

臺中州廳附屬建築群

1 | 開放時間: 暫不開放 | 現狀: 「臺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內容為活化臺中州廳基地,作為文資保存及大型展演場館地使用,進行臺中州廳、大屯郡役所及州廳附屬建築群修復再利用工程。 | 歷史沿革: 臺中州廳創建於日治大正2年(1913),當時為「臺中廳」之辦公廳舍,大正9年(1920)因全臺地方行政區劃改制,全臺共劃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與高雄等五大州,其行政中心即稱為「州廳」。 本建築群共...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舊稱:刑務所演武場)

1 | 開放時間: 平日10:00-19:00,週末10:00-20:00。每週二休館,國定假日比照週末開館。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臉書專頁「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Preparatory Office of NTMC」(網... | 現狀: 民國92(2003)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落成於日治昭和12年(1937),主要作為司獄官修習演示柔道與劍道之場所,東側經過水廊可通往附屬建築,提供更衣、盥洗與廁所等服務性設施;南側經庭院亦有木造附屬建築,作為演武場行政人員與...

臺中市警察局第一分局(舊稱:臺中警察署廳舍)

1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現狀: 民國98(2009)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警察署」為日治大正9年-昭和20年(1920-1945),管轄當時臺中市內之警務單位,起初借用臺中州警務部廳舍辦公。本建築則為其落成於昭和9年(1934)之廳舍,由臺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監造。...

臺中師範學院前棟大樓(舊稱:臺中師範學校)

1 | 開放時間: 暫未開放 | 現狀: | 歷史沿革: 本建築落成於日治昭和3年(1928),為當時「臺灣總督府臺中師範學校」之校舍。戰後(1945~)學校改稱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民國76年(1987)改制稱省立臺中師範學院,民國94年(2005)再改制...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

1 | 現狀: 民國97(2008)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之「小學校」,以教育日籍學童為主,明治32年(1899)創校時稱「臺中小學校」,昭和7年(1932)改稱「臺中市明治尋常高等小學校」(簡稱明治小學校),昭和16年(1941...

臺中市役所

1 | 開放時間: 服務電話:(04)2222-0197 營業時間:每周一、二公休 ╭ 1F「有役思」 藝文空間:週三至週日11:00-21:00。 ╭ 2F 「Narratore 說故事的人」義式餐廳:週三至週日12:... | 現狀: 現委由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管理。 | 歷史沿革: 本建築原為「臺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之事務所,落成於日治明治44年(1911),為臺中地區最早的鐵筋混凝土建築。大正9年(1920)全臺地方行政區劃改制,本建築改由新設立之「臺中市」進駐辦公,改稱「臺中...

臺中刑務所官舍群

1 | 開放時間: 平日10:00-19:00,週末10:00-20:00。每週二休館,國定假日比照週末開館。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臉書專頁「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Preparatory Office of NTMC」(網... | 現狀: 民國104(2015)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民國108(2019)年完成(擴大範圍)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刑務所官舍群」設置於原臺中刑務所之東、北兩側,為日治時期不同階級職員的居住場域。目前留存之十二棟官舍興築於日治大正、昭和及戰後初期,建築格局包括判任官乙種、丙種、丁種官舍及戰後興建的二戶建與四戶...

林森路75號日式宿舍

1 | 開放時間: 暫不開放 | 現狀: 民國104(2015)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本建築為日治時期之高等官官舍,文獻上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昭和17年(1942),時為臺中州農林課地方技師野尻昇生之官舍,戰後於民國35年(1946)改作臺中縣政府民政局社會課長洪志猛之官舍。. 本建築規...

朝陽街日式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暫不開放 | 現狀: 民國104(2015)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本宿舍群約創建於1930年代,為日治時期臺中州所屬之兩棟二戶建判任官乙種官舍,自昭和10年(1935)起,陸續有臺中醫院醫師、公學校訓導、大屯郡役所庶務課職員、臺中州產業部林務課職員等,屬於職務型宿舍...

大屯郡守官舍

1 | 開放時間: 暫時不開放 | 現狀: 民國104(2015)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大屯郡為日治大正9年(1920)臺灣地方行政制度變革時設立之單位,隸屬於臺中州,管轄大里、霧峰、大平、北屯、西屯、南屯與烏日等7庄,首長即稱大屯郡守。本大屯郡守官舍則約創建於昭和2年(1927),此後...

臺中放送局

1 | 開放時間: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 - 18:00,(106/01/31起,週一休館) 固定休館日:農曆除夕-初三,颱風天依行政院人事總處公告 | 現狀: 民國92(2003)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放送局創立於日治昭和10年(1935),位於當時臺中市新高町水源地,是日本政府為發展廣播事業,作為全臺廣播中繼而設,同時也是繼臺北、臺南後成立的第三個廣播電臺,呼號為「JFCK」。戰後(1945~...

文英館

1 | 開放時間: 現為教學空間,暫不對外開放。 仁友客運20路;台中客運41、142、163路;統聯81路 | 現狀: | 歷史沿革: 本建築落成於民國65年(1976),由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之一的何永,以其成立的「文英基金會」出資捐建,是為「臺中市立文化中心」,也是全臺首座縣市文化中心建築。民國72年(1983)因位於英才路之文化中心...

砲台山(舊稱:大墩)

1 |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可自由參觀 | 現狀: 民國106(2017)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大墩」一詞原是指此高約海拔90公尺之土丘,清代即有聚落在此周邊形成,並於乾隆年間發展成街肆,稱為「大墩街」,日治後併入「臺中街」,象徵為轄域內發展最繁盛的代表地區。 「砲台山」一名,為日治初日人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