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一中校史室(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文化部

個案名稱臺中一中校史室(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的開放時間是位處校內非對外開放, 現狀是民國100(2011)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歷史沿革是臺中一中創校於日治大正4年(1915),本講堂建築則創建於日治昭和12年(1937),當時名稱為「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講堂」,作為學校師生集會之室內場所,內部並設有講臺及存放「教育勅語」與「御真影」之奉揭所。戰後(1945~),學校於民國57年(1968)配合九年國教改制為「臺灣省立臺中第一高級中....

#臺中一中校史室(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的地圖

案件編號20040220000010
個案名稱臺中一中校史室(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建築物類
歷史沿革臺中一中創校於日治大正4年(1915),本講堂建築則創建於日治昭和12年(1937),當時名稱為「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講堂」,作為學校師生集會之室內場所,內部並設有講臺及存放「教育勅語」與「御真影」之奉揭所。戰後(1945~),學校於民國57年(1968)配合九年國教改制為「臺灣省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講堂改稱禮堂,並於民國84年(1995)整修改作「校史館」。 民國93年(2004)臺中市政府以臺中一中為日治時期臺人創建第一所學府,為中部地區從日治至今高中教育象徵,具有文化發展與教育史意義,以及建築研究價值,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本市古蹟歷史建築研究調查單位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建築及歷史價值簡述:   建築--日治時期台人創建第一所學府及總督府直轄工事重點學校之唯一留存物,現況尚佳,具保存、再利用及建築研究價值。   歷史--為中部地日治時期至今高中教育象徵,具文化發展及教育意義。 V創建年期久遠者。 V具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者。 V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特色者。 V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V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之一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第七條。
所屬主管機關臺中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北區
address : 育才街2號
經度120.68598263008
緯度24.150106665232
主管機關名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403420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28/29c4be56-9d91-41b7-95ff-76b335090926/IMG_20161124_104309_HDR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28/29c4be56-9d91-41b7-95ff-76b335090926/IMG_20161124_104309_HDR.jpg

name

IMG_20161124_104309_HDR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40220000010
外觀特徵立面設有入口門廊,兩側長邊處各設置三處入口。屋頂為二坡水形式,主要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樑、柱與磚砌牆體之混合構造,上部並承西式鋼桁架。立面雖具有現代建築之簡潔性,但在立面開口形式、分割比例上,仍遵循古典建築強調比例分割與對稱之特性,與臺灣1930年代中,兼有西方歷史式樣與現代建築特質之「過渡式樣」,反應出時代風格。
室內特徵為一矩形之廣間型建築,座西朝東,自門廊進入後即為集會場,西側施作架高木地板以作為「講臺」空間,並在後側突出奉揭所(奉安所)之空間,放置「教育敕語」(明治天皇頒布之教育理念文件)與「御真影」(當代天皇、皇后之肖像寫真),為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對臺灣學童進行「國民精神涵養」之見證。
使用情形目前為臺中一中校史館,位處校內非對外開放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為中部地區日治時期至今高中教育象徵,具文化發展及教育意義
現狀民國100(2011)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是否開放(空)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位處校內非對外開放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290280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0930009360號
公告日期 : 2004-02-20 16:19:16.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水源段
landSerialNo : 11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a6bfee76-ff42-43c6-8882-7ebbe5e594c6/1.jpg

2: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1d2b31f1-ea4c-49da-8525-840286d917b7/3.jpg

3: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210b2a5a-55da-4594-b85e-1da129dfd3e6/4.jpg

4: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faa8add1-f107-4516-957d-ec8e1d65ecf5/5.jpg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18/720b3210-b1a3-4205-8329-3c189ac8b791/0930220_台中一中校史室(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_登錄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8-18/faf5a7c0-5e24-42cc-850c-f86c048f7c4d/0930220_台中一中校史室(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_地籍圖.pdf
repImgId47019

案件編號

20040220000010

個案名稱

臺中一中校史室(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建築物類

歷史沿革

臺中一中創校於日治大正4年(1915),本講堂建築則創建於日治昭和12年(1937),當時名稱為「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講堂」,作為學校師生集會之室內場所,內部並設有講臺及存放「教育勅語」與「御真影」之奉揭所。戰後(1945~),學校於民國57年(1968)配合九年國教改制為「臺灣省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講堂改稱禮堂,並於民國84年(1995)整修改作「校史館」。 民國93年(2004)臺中市政府以臺中一中為日治時期臺人創建第一所學府,為中部地區從日治至今高中教育象徵,具有文化發展與教育史意義,以及建築研究價值,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本市古蹟歷史建築研究調查單位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建築及歷史價值簡述:   建築--日治時期台人創建第一所學府及總督府直轄工事重點學校之唯一留存物,現況尚佳,具保存、再利用及建築研究價值。   歷史--為中部地日治時期至今高中教育象徵,具文化發展及教育意義。 V創建年期久遠者。 V具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者。 V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特色者。 V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V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七條之一暨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第七條。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北區
address : 育才街2號

經度

120.68598263008

緯度

24.150106665232

主管機關名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403420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28/29c4be56-9d91-41b7-95ff-76b335090926/IMG_20161124_104309_HDR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28/29c4be56-9d91-41b7-95ff-76b335090926/IMG_20161124_104309_HDR.jpg

name

IMG_20161124_104309_HDR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40220000010

外觀特徵

立面設有入口門廊,兩側長邊處各設置三處入口。屋頂為二坡水形式,主要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樑、柱與磚砌牆體之混合構造,上部並承西式鋼桁架。立面雖具有現代建築之簡潔性,但在立面開口形式、分割比例上,仍遵循古典建築強調比例分割與對稱之特性,與臺灣1930年代中,兼有西方歷史式樣與現代建築特質之「過渡式樣」,反應出時代風格。

室內特徵

為一矩形之廣間型建築,座西朝東,自門廊進入後即為集會場,西側施作架高木地板以作為「講臺」空間,並在後側突出奉揭所(奉安所)之空間,放置「教育敕語」(明治天皇頒布之教育理念文件)與「御真影」(當代天皇、皇后之肖像寫真),為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對臺灣學童進行「國民精神涵養」之見證。

使用情形

目前為臺中一中校史館,位處校內非對外開放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為中部地區日治時期至今高中教育象徵,具文化發展及教育意義

現狀

民國100(2011)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是否開放

(空)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位處校內非對外開放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290280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0930009360號
公告日期 : 2004-02-20 16:19:16.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水源段
landSerialNo : 11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a6bfee76-ff42-43c6-8882-7ebbe5e594c6/1.jpg

2: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1d2b31f1-ea4c-49da-8525-840286d917b7/3.jpg

3: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210b2a5a-55da-4594-b85e-1da129dfd3e6/4.jpg

4: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1/faa8add1-f107-4516-957d-ec8e1d65ecf5/5.jpg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18/720b3210-b1a3-4205-8329-3c189ac8b791/0930220_台中一中校史室(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_登錄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8-18/faf5a7c0-5e24-42cc-850c-f86c048f7c4d/0930220_台中一中校史室(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_地籍圖.pdf

repImgId

47019

臺中一中校史室(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地圖 [ 導航 ]

根據識別碼 20040220000010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040220000010 資料。

[ 搜尋所有 20040220000010 ... ]

根據名稱 臺中一中校史室 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臺中一中校史室 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 資料。

[ 搜尋所有 臺中一中校史室 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 ... ]

根據電話 04-22290280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04-22290280 ...)

樂成宮開基正二媽神像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符合〈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款基準: 一、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本尊媽祖神像地方盛傳是乾隆 ... | 保存現狀: 良好

@ 文資局古物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媽祖信仰歷史悠久,大甲媽祖之遶境進香具有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等特色,值得登錄保存。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年農曆1月15日元宵節舉行筊筶典禮,決定該年大甲媽祖起駕日期。「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鎮瀾宮一年中最大且最重要的活動。進香期間舉行各項宗教儀式作為過程銜接,並為信徒祈福,這些儀式除具宗教意義之外,同時...

@ 文資局民俗

白冷圳—抽藤坑倒虹吸管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921地震後水路受創嚴重,現已由經濟部水利處發包重建,在吸管旁新做一倒虹吸管,舊倒虹吸管將登錄為歷史建築加以保存。 | 歷史沿革: 白冷圳是日治時期,為了供應設置於新社台地上的大南庄蔗苗養成所,培育爪哇大莖種甘蔗所需要之灌溉水而興築,進水口位於大甲溪左岸的白冷;昭和3年(1928)12月開工,昭和7年(1932)10月14日舉行竣...

@ 文資局歷史建築

臺灣府儒考棚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臺灣府儒考棚原為清光緒17年(1891)臺灣省城小北門街內的建築群,日治初期曾作為臺灣民政支部,大正7年(1918)因臺中州廳廳舍擴建工程,局部拆遷搬移現址作為警察俱...

@ 文資局古蹟

豐榮水利紀念碑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九二一震災碑體斷落已修復完成 | 歷史沿革: 日人治臺後,實施「農業臺灣」政策,對農田水利極為重視,針對全島大小埤圳進行調查,有鑑於水利私有化不利農業發展,明治34年(1901)臺灣總督府即頒訂「公共埤圳規則」具有公共利益之埤圳皆統由官方監督管理...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大南劉家祖厝

1 | 開放時間: 上午8點至下午5點,訪視前先提早一星期告知。 | 現狀: 格局及空間布局現況保存完整。 | 歷史沿革: 「大南劉家祖厝」即為地方熟知的劉五福公廳,約完成於清道光、咸豐年間(約西元1850年)。除正廳外,有左三右二共計五護龍,形成多護龍合院建築;劉家早年經營糖廍致富,為新社地區蔗糖製造之先驅,目前劉家祖厝...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原)葫蘆墩圳入水口

1 | 開放時間: 停用,暫不開放。 | 現狀: 由於現今葫蘆墩圳已改由舊山線鐵道大甲溪鐵橋附近引水,此一入水口閒置。 | 歷史沿革: 葫蘆墩圳為早年臺中地區主要的灌溉設施,是由下埤、上埤及下溪洲三圳合併而成。其中以下埤圳為漢人通事張達京於雍正元年(1723)開鑿最早,時稱貓霧捒圳。雍正10年(1732)張達京以墾號「張振萬」邀集其他...

@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中山綠橋(舊稱:新盛橋)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為本市日治初期市政建設之代表,即鐵路開通、公園建設及市區計畫之具體象徵,更具高度歷史意義,和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 歷史沿革: 日治明治41年(1908)在臺中公園舉辦全臺縱貫鐵路開通慶祝典禮,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與臺灣政商名流多人蒞臨,因此修建本橋以利交通與城市美觀,時稱為「新盛橋」,街道稱「新盛橋通」。戰後路名改為「中山路」...

@ 文資局歷史建築

樂成宮開基正二媽神像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符合〈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款基準: 一、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本尊媽祖神像地方盛傳是乾隆 ... | 保存現狀: 良好

@ 文資局古物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媽祖信仰歷史悠久,大甲媽祖之遶境進香具有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等特色,值得登錄保存。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年農曆1月15日元宵節舉行筊筶典禮,決定該年大甲媽祖起駕日期。「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鎮瀾宮一年中最大且最重要的活動。進香期間舉行各項宗教儀式作為過程銜接,並為信徒祈福,這些儀式除具宗教意義之外,同時...

@ 文資局民俗

白冷圳—抽藤坑倒虹吸管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921地震後水路受創嚴重,現已由經濟部水利處發包重建,在吸管旁新做一倒虹吸管,舊倒虹吸管將登錄為歷史建築加以保存。 | 歷史沿革: 白冷圳是日治時期,為了供應設置於新社台地上的大南庄蔗苗養成所,培育爪哇大莖種甘蔗所需要之灌溉水而興築,進水口位於大甲溪左岸的白冷;昭和3年(1928)12月開工,昭和7年(1932)10月14日舉行竣...

@ 文資局歷史建築

臺灣府儒考棚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臺灣府儒考棚原為清光緒17年(1891)臺灣省城小北門街內的建築群,日治初期曾作為臺灣民政支部,大正7年(1918)因臺中州廳廳舍擴建工程,局部拆遷搬移現址作為警察俱...

@ 文資局古蹟

豐榮水利紀念碑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九二一震災碑體斷落已修復完成 | 歷史沿革: 日人治臺後,實施「農業臺灣」政策,對農田水利極為重視,針對全島大小埤圳進行調查,有鑑於水利私有化不利農業發展,明治34年(1901)臺灣總督府即頒訂「公共埤圳規則」具有公共利益之埤圳皆統由官方監督管理...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大南劉家祖厝

1 | 開放時間: 上午8點至下午5點,訪視前先提早一星期告知。 | 現狀: 格局及空間布局現況保存完整。 | 歷史沿革: 「大南劉家祖厝」即為地方熟知的劉五福公廳,約完成於清道光、咸豐年間(約西元1850年)。除正廳外,有左三右二共計五護龍,形成多護龍合院建築;劉家早年經營糖廍致富,為新社地區蔗糖製造之先驅,目前劉家祖厝...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原)葫蘆墩圳入水口

1 | 開放時間: 停用,暫不開放。 | 現狀: 由於現今葫蘆墩圳已改由舊山線鐵道大甲溪鐵橋附近引水,此一入水口閒置。 | 歷史沿革: 葫蘆墩圳為早年臺中地區主要的灌溉設施,是由下埤、上埤及下溪洲三圳合併而成。其中以下埤圳為漢人通事張達京於雍正元年(1723)開鑿最早,時稱貓霧捒圳。雍正10年(1732)張達京以墾號「張振萬」邀集其他...

@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中山綠橋(舊稱:新盛橋)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為本市日治初期市政建設之代表,即鐵路開通、公園建設及市區計畫之具體象徵,更具高度歷史意義,和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 歷史沿革: 日治明治41年(1908)在臺中公園舉辦全臺縱貫鐵路開通慶祝典禮,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與臺灣政商名流多人蒞臨,因此修建本橋以利交通與城市美觀,時稱為「新盛橋」,街道稱「新盛橋通」。戰後路名改為「中山路」...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搜尋所有 04-22290280 ... ]

在『文資局歷史建築』資料集內搜尋:


與臺中一中校史室(舊稱:第一中學校講堂)同分類的文資局歷史建築

林安泰古厝

1 | 現狀: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歷史建築-林安泰古厝調查研究.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總結報告書 https://linantai.taipei/News_Content.aspx?n=48C7E65E1F3C8... | 歷史沿革: 林安泰古厝原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係清朝福建安溪林姓移民所建,取原鄉泉州安溪的「安」及所經營商號榮泰行之「泰」而得名。古厝正身興建於乾隆48-50年、左右護龍則於道光年間興建完成,為臺北市現...

圓山坑道

1 | 現狀: 臺北市戰時指揮所 | 歷史沿革: 圓山坑道所坐落之圓山公園為臺北市第一座大型公園。1897年,臺灣總督府於圓山興建全臺灣第一處都會公園;1915年,臺灣總督府為了慶祝大正天皇即位與日本統治臺灣20年,收購為私人花園兼飼養動物之圓山動物...

劍潭寺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 歷史沿革: 創建後,經清代乾隆38年(1773)、日治時期明治41年(1908)、大正3年(1914)歷次修葺、又於昭和12年(1937)遷建於現地。

中山橋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拆卸435塊橋體目前置放於基隆河畔再春游泳池舊址。 | 歷史沿革: 橋墩採一大二小、三孔拱型設計,橋上的欄杆原係用日本德川產的花崗石砌成,兩側四盞青銅質橋燈,係為典雅優美之橋樑。惟因本橋涉及造成水患因素,故以尊重文化資產角度,及兼顧人民性命財產安全的態度,作為本案處理...

建國啤酒廠-釀造大樓

八德路2段85號 | 開放時間: | 現狀: 尚可 | 歷史沿革: 1.建國啤酒廠前身為日據時期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創建於日據大正9年(1920年),為當時臺灣唯一的啤酒製造工廠。與日本北海道札幌啤酒廠齊名。戰後高砂麥酒株式會由政府接收,後改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第二啤酒...

建國啤酒廠-儲酒室

八德路2段85號 | 開放時間: | 現狀: 尚可 | 歷史沿革: 1.建國啤酒廠前身為日據時期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創建於日據大正9年(1920年),為當時臺灣唯一的啤酒製造工廠。與日本北海道札幌啤酒廠齊名。戰後高砂麥酒株式會由政府接收,後改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第二啤酒...

建國啤酒廠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1.建國啤酒廠前身為日治時期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創建於大正9年(1920年),為當時臺灣唯一的啤酒製造工廠。與日本北海道札幌啤酒廠齊名。戰後高砂麥酒株式會由政府接收,後改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第二啤酒廠,...

新生北路3段62巷24號

1 | 現狀: 本建物已納入「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並由民間自行出資修復完成。 | 歷史沿革: 本建物原所有權為丁武始,民國40年中央銀行購得後作為宿舍用。

新生北路3段62巷25號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本建築為1940年代國軍興建之高階官舍,建物造型具西式風格,又有日式水池、疊石之設計,呈現當時代之多元建築特色。

鐵路局機務段員工連棟宿舍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1.此區為鐵路局機務段的基層員工集合宿舍,充分展現基層鐵路局員工生活面貌,雖每戶均為因應生活所需略有整建,但整體建築特色仍保有原有風貌,彌足可貴。 2.其建築配置為雙併、兩棟間設有防火巷,且設有防火...

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

1 | 現狀: 太原五百完人諸烈士,已於民國59年3月29日奉核定入祀國民革命忠烈祠。紀念碑、紀念堂及招魂塚以軸線依山勢而建,包括牌坊、紀念碑、紀念堂、招魂塚、碑等,另有孫立人題辭之招魂碑。 | 歷史沿革: 「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堂」係於民國39年3月行政院依據立法院咨文,訓令財政部墊款,臺灣省政府撥地,並由內政部及臺灣省政府會同山西省政府臨時辦公處監督施工興建,於民國40年2月19日落成後交由地方政府負責管...

明石元二郎鳥居及鎌田正威鳥居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明石元二郎塋墓與鳥居於西元1919年興建完成,翌年(1920),為盛大準備當年10月26日明石總督一週年祭典,第八任總督田健治郎還特別命人整修墓地,新注墓碑,使墓地煥然一新。

松山機場第一航廈

1 | 現狀: 目前仍作為機場使用,近年來並配合加開國際航線,增加日本、韓國等地航班。 | 歷史沿革: 1.本航廈最早建於民國52年,為當時國家現代化之重要設施。 2.現建物外觀為60年間國內王大閎建築師整合各階段增改建之作品,為該時代古典建築之代表性作品之一。

北市一號倉庫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物為二戰末期至光復初期臺灣糧食局公布之「統制倉」類型,其特色為檜木桁架,屋頂大跨距之大木結構,多層牆體。

原臺北刑務所官舍

1 | 現狀: 建物部分損壞。 | 歷史沿革: 本案所留存之官舍為『原臺北刑務所』周邊配置相關獄政管理宿舍,屬同時期建物,具有『原臺北刑務所』獄政空間歷史之見證作用。

林安泰古厝

1 | 現狀: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歷史建築-林安泰古厝調查研究.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總結報告書 https://linantai.taipei/News_Content.aspx?n=48C7E65E1F3C8... | 歷史沿革: 林安泰古厝原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係清朝福建安溪林姓移民所建,取原鄉泉州安溪的「安」及所經營商號榮泰行之「泰」而得名。古厝正身興建於乾隆48-50年、左右護龍則於道光年間興建完成,為臺北市現...

圓山坑道

1 | 現狀: 臺北市戰時指揮所 | 歷史沿革: 圓山坑道所坐落之圓山公園為臺北市第一座大型公園。1897年,臺灣總督府於圓山興建全臺灣第一處都會公園;1915年,臺灣總督府為了慶祝大正天皇即位與日本統治臺灣20年,收購為私人花園兼飼養動物之圓山動物...

劍潭寺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 歷史沿革: 創建後,經清代乾隆38年(1773)、日治時期明治41年(1908)、大正3年(1914)歷次修葺、又於昭和12年(1937)遷建於現地。

中山橋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拆卸435塊橋體目前置放於基隆河畔再春游泳池舊址。 | 歷史沿革: 橋墩採一大二小、三孔拱型設計,橋上的欄杆原係用日本德川產的花崗石砌成,兩側四盞青銅質橋燈,係為典雅優美之橋樑。惟因本橋涉及造成水患因素,故以尊重文化資產角度,及兼顧人民性命財產安全的態度,作為本案處理...

建國啤酒廠-釀造大樓

八德路2段85號 | 開放時間: | 現狀: 尚可 | 歷史沿革: 1.建國啤酒廠前身為日據時期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創建於日據大正9年(1920年),為當時臺灣唯一的啤酒製造工廠。與日本北海道札幌啤酒廠齊名。戰後高砂麥酒株式會由政府接收,後改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第二啤酒...

建國啤酒廠-儲酒室

八德路2段85號 | 開放時間: | 現狀: 尚可 | 歷史沿革: 1.建國啤酒廠前身為日據時期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創建於日據大正9年(1920年),為當時臺灣唯一的啤酒製造工廠。與日本北海道札幌啤酒廠齊名。戰後高砂麥酒株式會由政府接收,後改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第二啤酒...

建國啤酒廠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1.建國啤酒廠前身為日治時期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創建於大正9年(1920年),為當時臺灣唯一的啤酒製造工廠。與日本北海道札幌啤酒廠齊名。戰後高砂麥酒株式會由政府接收,後改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第二啤酒廠,...

新生北路3段62巷24號

1 | 現狀: 本建物已納入「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並由民間自行出資修復完成。 | 歷史沿革: 本建物原所有權為丁武始,民國40年中央銀行購得後作為宿舍用。

新生北路3段62巷25號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本建築為1940年代國軍興建之高階官舍,建物造型具西式風格,又有日式水池、疊石之設計,呈現當時代之多元建築特色。

鐵路局機務段員工連棟宿舍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1.此區為鐵路局機務段的基層員工集合宿舍,充分展現基層鐵路局員工生活面貌,雖每戶均為因應生活所需略有整建,但整體建築特色仍保有原有風貌,彌足可貴。 2.其建築配置為雙併、兩棟間設有防火巷,且設有防火...

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

1 | 現狀: 太原五百完人諸烈士,已於民國59年3月29日奉核定入祀國民革命忠烈祠。紀念碑、紀念堂及招魂塚以軸線依山勢而建,包括牌坊、紀念碑、紀念堂、招魂塚、碑等,另有孫立人題辭之招魂碑。 | 歷史沿革: 「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堂」係於民國39年3月行政院依據立法院咨文,訓令財政部墊款,臺灣省政府撥地,並由內政部及臺灣省政府會同山西省政府臨時辦公處監督施工興建,於民國40年2月19日落成後交由地方政府負責管...

明石元二郎鳥居及鎌田正威鳥居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明石元二郎塋墓與鳥居於西元1919年興建完成,翌年(1920),為盛大準備當年10月26日明石總督一週年祭典,第八任總督田健治郎還特別命人整修墓地,新注墓碑,使墓地煥然一新。

松山機場第一航廈

1 | 現狀: 目前仍作為機場使用,近年來並配合加開國際航線,增加日本、韓國等地航班。 | 歷史沿革: 1.本航廈最早建於民國52年,為當時國家現代化之重要設施。 2.現建物外觀為60年間國內王大閎建築師整合各階段增改建之作品,為該時代古典建築之代表性作品之一。

北市一號倉庫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建物為二戰末期至光復初期臺灣糧食局公布之「統制倉」類型,其特色為檜木桁架,屋頂大跨距之大木結構,多層牆體。

原臺北刑務所官舍

1 | 現狀: 建物部分損壞。 | 歷史沿革: 本案所留存之官舍為『原臺北刑務所』周邊配置相關獄政管理宿舍,屬同時期建物,具有『原臺北刑務所』獄政空間歷史之見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