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雄「何元英祠堂」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民雄「何元英祠堂」的開放時間是需預約, 現狀是何元英祠堂建築現況保存完整且良好,目前狀況尚可,由於受屋頂漏水等影響,已有少部分汙損與剝落等情形。何元英祠堂除建築本體保存良好及內部文物皆保存完整,是傳統宗祠建築之珍貴實例。, 歷史沿革是何元英祠堂原為何元英及其派下子孫所居住的祖厝而後改建為祠堂,何元英生於1740年(清乾隆5年)9月14日,為何顯瑞第五子,出生於民雄雙援,人稱「雙援五房公」其宅第興建年代推估應於乾隆中後期(1770~1795),主祀十一世祖考寬篤何公神位、十二世來臺始祖顯考顯瑞何公神位、十三世顯考元英何公神位、十三....

#民雄「何元英祠堂」的地圖

案件編號20090706000003
個案名稱民雄「何元英祠堂」
種類

1:

code : A1
name : 祠堂
歷史沿革何元英祠堂原為何元英及其派下子孫所居住的祖厝而後改建為祠堂,何元英生於1740年(清乾隆5年)9月14日,為何顯瑞第五子,出生於民雄雙援,人稱「雙援五房公」其宅第興建年代推估應於乾隆中後期(1770~1795),主祀十一世祖考寬篤何公神位、十二世來臺始祖顯考顯瑞何公神位、十三世顯考元英何公神位、十三世顯考何祥公神位、十四世顯考例贈儒林郎軍功加三級諡勤烈清溪何公神位、皇清誥贈歲進士顯考剛直何府君神位,暨同祀何家歷代高曾祖考妣神位。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民雄何元英祠堂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該建築為一樓磚牆結構,其正廳內供有祖宗牌位之神龕,刻載其祖先來自漳洲府和平縣清靈里,供案前書有何姓之「廬山衍派」堂號,前步口廊柱刻有「源遠流長本支百世,蘋馨藻潔俎豆千秋」對聯。 建築物結構體及彩繪部分保存狀況良好,何宅之屋架屬於嘉南平原地區民宅常見之穿斗式,採十二架六桂式,具有與當時代指標性象徵意義。因此登錄為本縣歷史建築。
法令依據《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嘉義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縣
distName : 民雄鄉
address : 嘉義縣民雄鄉平和村28號
經度120.39234883834
緯度23.545549962653
主管機關名稱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嘉義縣太保市太子大道158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02/photo/f3785617-7439-4170-ab34-ad174ab4a468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02/photo/f3785617-7439-4170-ab34-ad174ab4a468.JPG

name

f3785617-7439-4170-ab34-ad174ab4a468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90706000003
外觀特徵何元英祠堂建築為座東南東朝向西北西,建築建築平面上整體為三合院之格局。其規模為三開間之正身與左右各一三開間之護龍,但三者在結構上並無相連;護龍之建造年代晚於正身,護龍應為後來所增建,亦有可能為翻修。正身與左右護龍所包被的內埕前方尚有一外埕,外埕周圍由紅磚牆所包圍,於中軸線上與左右兩側共開三個院門,呈現較為封閉之形式。祠堂周遭現況僅四棟傳統民居,由材料形式研判其興建年代皆晚於祠堂,算是一個非常小型的聚落。正身與左右護龍所包被的內埕前方尚有一外埕,外埕周圍由紅磚牆所包圍採用荷蘭式砌法,牆體厚度為35公分,於中軸線上與左右兩側共開三個院門,呈現較為封閉之形式。何元英祠堂之屋瓦為1961(民國五十年)所做,採用橙色的北方式琉璃瓦,有瓦當和滴水。屋脊則有彩色玻璃剪黏與馬賽克,人物面部則以燒製白瓷繪有各式表情。馬賽克則用於邊框與少量佈景。剪黏在屋脊上之分佈,可以分成五個段落,在主題上是兩邊對稱的:中央部分故事主題可能為「空城記」,左右次間上方由內向外分別是魚躍,與花及鳳凰圖案。另外在兩端燕尾翹脊部分的下方各懸有一獅。門扇部分正身明間採「三關六扇」式,槅扇門之格心皆有「螭虎團爐」之鏤空木雕。頂部縧環板則有四種不同的花草紋樣。在前簷牆檯度的部分以洗石子作框,內側有西式線角,由框所包圍的部分使用「水泥打毛」之技法,中央則鑲有四片日製15cmX15cm的組合圖案彩瓷,週遭再以10片7.5cmX15cm之馬約利卡磁磚環繞作框。何元英祠堂內部之對聯位置包括:步口廊之步口柱與三關六扇之中門、神龕壁之龍虎邊門、與兩側龍邊開口及虎邊開口之架扇均有紅底金自之楷體書寫對聯。
室內特徵何元英宗祠平面格局分明間、左次間及右次間三個空間。磚牆壁面有後、左、右3面牆體,正面牆體左右次間下半部以磚牆構築,上半部則為木構造,內部隔間牆則為穿斗式架扇由木結構與木隔板構築而成。其明間內供有祖宗牌位之神龕,刻載其祖先來自漳洲府和平縣清靈里,前步口廊柱刻有「源遠流長本支百世,蘋馨藻潔俎豆千秋」對聯。穿斗式棟架在柱樑間皆有堵板,僅開一小門,因此正身被明確劃分為三個空間:中央為祭祀之明間,左右各有一廂房(左次間、右次間)。每個位於次間的廂房於正面皆有獨立之出入口明間正立面採三關六扇門,即中央的板門與左右各一對槅扇門。左右次間均有現代化木夾板裝修,右次間並未使用,左次間則有堆置傢俱、書籍、日常用品。 檐口廊之棟架上有著許多木雕手法,包含瓜筒、通㰐、雀替、束㰐、豎材、吊筒等,多以浮雕手法呈現,以及明間的兩對槅扇門,格心皆雕有「螭虎團爐」透雕,頂部縧環板則有四種不同的花草紋樣。最精彩的部分為神龕包括螭龍紋花罩,以及兩旁精緻的透雕堵板,雕有多種草花、花瓶(象徵平安)、如意、芭蕉等。建築木構部分之油漆以紅色為主,包含柱身、斗栱與正廳行方之桁木。壁面部分,邊框以淺藍色為主,堵板部分則有白色與草綠色。裝飾性構件另有綠、黃、藍色點綴。何元英祠堂現存之彩繪基本繼承了自日治時期以來,傳統水墨與西式油彩兩種技法並存的特徵。
使用情形目前作為祭祀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空)
現狀何元英祠堂建築現況保存完整且良好,目前狀況尚可,由於受屋頂漏水等影響,已有少部分汙損與剝落等情形。何元英祠堂除建築本體保存良好及內部文物皆保存完整,是傳統宗祠建築之珍貴實例。
是否開放1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需預約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5-3625275#313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0980104186號
公告日期 : 2009-07-06 13:27:06.0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04/e603d230-af4c-42e3-b765-1c7953607153/何元英祠堂-公告980706.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029/photo/2e58d630-a59e-4a2d-a5e2-28ff418b74d1.pdf
repImgId3331

案件編號

20090706000003

個案名稱

民雄「何元英祠堂」

種類

1:

code : A1
name : 祠堂

歷史沿革

何元英祠堂原為何元英及其派下子孫所居住的祖厝而後改建為祠堂,何元英生於1740年(清乾隆5年)9月14日,為何顯瑞第五子,出生於民雄雙援,人稱「雙援五房公」其宅第興建年代推估應於乾隆中後期(1770~1795),主祀十一世祖考寬篤何公神位、十二世來臺始祖顯考顯瑞何公神位、十三世顯考元英何公神位、十三世顯考何祥公神位、十四世顯考例贈儒林郎軍功加三級諡勤烈清溪何公神位、皇清誥贈歲進士顯考剛直何府君神位,暨同祀何家歷代高曾祖考妣神位。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歷史建築民雄何元英祠堂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該建築為一樓磚牆結構,其正廳內供有祖宗牌位之神龕,刻載其祖先來自漳洲府和平縣清靈里,供案前書有何姓之「廬山衍派」堂號,前步口廊柱刻有「源遠流長本支百世,蘋馨藻潔俎豆千秋」對聯。 建築物結構體及彩繪部分保存狀況良好,何宅之屋架屬於嘉南平原地區民宅常見之穿斗式,採十二架六桂式,具有與當時代指標性象徵意義。因此登錄為本縣歷史建築。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縣
distName : 民雄鄉
address : 嘉義縣民雄鄉平和村28號

經度

120.39234883834

緯度

23.545549962653

主管機關名稱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嘉義縣太保市太子大道158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02/photo/f3785617-7439-4170-ab34-ad174ab4a468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02/photo/f3785617-7439-4170-ab34-ad174ab4a468.JPG

name

f3785617-7439-4170-ab34-ad174ab4a468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90706000003

外觀特徵

何元英祠堂建築為座東南東朝向西北西,建築建築平面上整體為三合院之格局。其規模為三開間之正身與左右各一三開間之護龍,但三者在結構上並無相連;護龍之建造年代晚於正身,護龍應為後來所增建,亦有可能為翻修。正身與左右護龍所包被的內埕前方尚有一外埕,外埕周圍由紅磚牆所包圍,於中軸線上與左右兩側共開三個院門,呈現較為封閉之形式。祠堂周遭現況僅四棟傳統民居,由材料形式研判其興建年代皆晚於祠堂,算是一個非常小型的聚落。正身與左右護龍所包被的內埕前方尚有一外埕,外埕周圍由紅磚牆所包圍採用荷蘭式砌法,牆體厚度為35公分,於中軸線上與左右兩側共開三個院門,呈現較為封閉之形式。何元英祠堂之屋瓦為1961(民國五十年)所做,採用橙色的北方式琉璃瓦,有瓦當和滴水。屋脊則有彩色玻璃剪黏與馬賽克,人物面部則以燒製白瓷繪有各式表情。馬賽克則用於邊框與少量佈景。剪黏在屋脊上之分佈,可以分成五個段落,在主題上是兩邊對稱的:中央部分故事主題可能為「空城記」,左右次間上方由內向外分別是魚躍,與花及鳳凰圖案。另外在兩端燕尾翹脊部分的下方各懸有一獅。門扇部分正身明間採「三關六扇」式,槅扇門之格心皆有「螭虎團爐」之鏤空木雕。頂部縧環板則有四種不同的花草紋樣。在前簷牆檯度的部分以洗石子作框,內側有西式線角,由框所包圍的部分使用「水泥打毛」之技法,中央則鑲有四片日製15cmX15cm的組合圖案彩瓷,週遭再以10片7.5cmX15cm之馬約利卡磁磚環繞作框。何元英祠堂內部之對聯位置包括:步口廊之步口柱與三關六扇之中門、神龕壁之龍虎邊門、與兩側龍邊開口及虎邊開口之架扇均有紅底金自之楷體書寫對聯。

室內特徵

何元英宗祠平面格局分明間、左次間及右次間三個空間。磚牆壁面有後、左、右3面牆體,正面牆體左右次間下半部以磚牆構築,上半部則為木構造,內部隔間牆則為穿斗式架扇由木結構與木隔板構築而成。其明間內供有祖宗牌位之神龕,刻載其祖先來自漳洲府和平縣清靈里,前步口廊柱刻有「源遠流長本支百世,蘋馨藻潔俎豆千秋」對聯。穿斗式棟架在柱樑間皆有堵板,僅開一小門,因此正身被明確劃分為三個空間:中央為祭祀之明間,左右各有一廂房(左次間、右次間)。每個位於次間的廂房於正面皆有獨立之出入口明間正立面採三關六扇門,即中央的板門與左右各一對槅扇門。左右次間均有現代化木夾板裝修,右次間並未使用,左次間則有堆置傢俱、書籍、日常用品。 檐口廊之棟架上有著許多木雕手法,包含瓜筒、通㰐、雀替、束㰐、豎材、吊筒等,多以浮雕手法呈現,以及明間的兩對槅扇門,格心皆雕有「螭虎團爐」透雕,頂部縧環板則有四種不同的花草紋樣。最精彩的部分為神龕包括螭龍紋花罩,以及兩旁精緻的透雕堵板,雕有多種草花、花瓶(象徵平安)、如意、芭蕉等。建築木構部分之油漆以紅色為主,包含柱身、斗栱與正廳行方之桁木。壁面部分,邊框以淺藍色為主,堵板部分則有白色與草綠色。裝飾性構件另有綠、黃、藍色點綴。何元英祠堂現存之彩繪基本繼承了自日治時期以來,傳統水墨與西式油彩兩種技法並存的特徵。

使用情形

目前作為祭祀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空)

現狀

何元英祠堂建築現況保存完整且良好,目前狀況尚可,由於受屋頂漏水等影響,已有少部分汙損與剝落等情形。何元英祠堂除建築本體保存良好及內部文物皆保存完整,是傳統宗祠建築之珍貴實例。

是否開放

1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需預約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3625275#313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0980104186號
公告日期 : 2009-07-06 13:27:06.0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04/e603d230-af4c-42e3-b765-1c7953607153/何元英祠堂-公告980706.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029/photo/2e58d630-a59e-4a2d-a5e2-28ff418b74d1.pdf

repImgId

3331

民雄「何元英祠堂」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民雄「何元英祠堂」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20090706000003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090706000003 資料。

[ 搜尋所有 20090706000003 ... ]

根據名稱 民雄 何元英祠堂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民雄 何元英祠堂 資料。

[ 搜尋所有 民雄 何元英祠堂 ... ]

根據電話 05-3625275 313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05-3625275 313 資料。

[ 搜尋所有 05-3625275 313 ... ]

與民雄「何元英祠堂」同分類的文資局歷史建築

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

1 | 現狀: 構造物本身塔身與塔座狀況尚完好,塔內舍利子曾取出,業於2013年1月2日迎回,安置於佛塔覆缽中佛像下方之涵洞,塔座仍保留雕飾花紋,構造精巧,塔上書有「章嘉活佛舍利塔」字樣,並供有活佛照片及碑文等。 | 歷史沿革: 章嘉活佛係清代藏傳佛教格魯派重要的活佛轉世系統之一。章嘉活佛世系與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並稱為四大活佛。歷代章嘉活佛後皆受封主持內蒙及青海蒙旗教化。第十九世的章嘉呼圖克圖,為慈禧太后、袁世凱及蔣中正國...

五股守讓堂

1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 9:00-17:00,經政府公告之國定假日為休假日、每月最後一週週四清館日,均不開放。其中藏藝閣開放參觀時間為平日上午 9:30-10:30、下午 13:00-14:00,週末假日則全日開... | 現狀: 修復前因竊盜事件發生而將門洞以紅磚封死,建物室內木料腐朽,木隔屏、神龕、木圓桁等材料受潮腐朽,並受腐朽菌及白蟻侵蝕,正身遭拆除後大廳梁柱、圓拱門及屋內石雕多處嚴重破損。 經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年)... | 歷史沿革: 乾隆時代臺北盆地墾務進入鼎盛時期,由於移民日眾,市街繁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里岔巡檢移駐新莊,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身為縣丞,可見新莊在此時期已開發為臺北盆地最重要的街市以及政治經濟...

新化武德殿

1 | 開放時間: 星期日:09:00 – 12:00、13:30 – 17:00 星期一:休息 星期二:09:00 – 12:00、13:30 – 17:00 星期三:09:00 – 12:00、13:30 – 17:... | 現狀: 新化武德殿修復工程於2012年5月竣工,目前開放參觀作為展示館使用。 | 歷史沿革: 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劍道、柔道訓練場所,見證日治時期日本武道精神。

海口庄派出所

1 | 開放時間: 開放參觀 | 現狀: 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海口庄派出所興建於昭和六年(1931),原名「海口警察官吏派出所」;依日治時期警察官吏派出所之基本類型而言,其屬「事務室並宿舍」之型態,中央為事務室,兩側分別為「警部長宿舍」及「取締/巡查宿舍」。 ...

海口庄長官舍

1 | 開放時間: 10:00-17:00 (周一及周二休館) | 現狀: 2019年6月8日,修復完成的建築變成台西海口故事屋,開幕時由當地出身的服裝設計師林國基策畫娃娃玩具展。 | 歷史沿革: 依宿舍屋架內留置之棟札記載可知,庄長宿舍興建上棟祭日期為昭和十二年(1937)八月十四日,建主為海口庄長第三任相本伊作。 戰後,海口庄庄長宿舍改稱為「海口鄉鄉長宿舍」;民國五十三年時,宿舍基地內設置...

原台灣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

1 | 開放時間: 林內驛站 周一~周日9:00-17:00 | 現狀: 日式造型建築、外觀典雅、內裝細緻。 | 歷史沿革: 「原台灣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歷史沿革: 明治 41 年(1908 年)三菱製紙株式會社來台,並於明治 42年(1909 年 6 月)開工興建製紙工廠及辦公廳舍,明治 44 年(1911 年 6 月)完...

甘泉井及石頭公

1 | 開放時間: 上午8:00至下午5:00 | 現狀: 位於馬路旁,山坡下,開放參觀,供民眾參拜,周邊環境維護由管理人維護中及地主同意下由社寮熱心義工加以整理。 | 歷史沿革: 甘泉井,甘泉井位於竹山鎮社寮頂埔(後溝坑),據雲林采訪冊載:此井推測是乾隆末年福康安圍剿退守小半天之林爽文,駐兵營邊所開鑿,及水利用,並於光緒元年(1875),吳光亮總兵開發八通關中路時閱兵過此,飲而...

孫運璿濟南路寓所

1 | 現狀: 此建築位於泰安街住宅區巷弄中,門口為濟南路,建築物整體保存良好,外牆有重新粉刷,目前為行政院官舍使用。 | 歷史沿革: 1.建物約建於1930年代,本棟建築原為日據時代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台北支店長住宅,位於殖民城市官員住宅區之中心,光復初期為國民政府中央官員宿舍,建物多年來曾做為省政府副主席宿舍。 2.本建築物係孫先生...

天主教道明會東港天主堂

1 | 開放時間: 每日08:00-20:00(教堂參拜時間) | 現狀: 現階段聖堂、鐘樓損壞部分多為建築體各部牆體粉刷裝修表面剝落、浮凸、污漬等問題。部分結構體安全仍有疑慮,應進行評估。 | 歷史沿革: 天主教道明會在臺灣傳教大致為玫瑰省會(高雄玫瑰天主堂、萬金天主堂)及德鐸省會(里港、長治、高樹、內埔、萬巒、萬丹、潮州、南州、東港、佳冬、恆春等處之天主堂)兩個組織體系,民國43年8月德鐸省會郭世光神...

原安平陳保正厝

1 | 開放時間: 採事先預約制 | 現狀: 為街屋,一層建築二落磚木結構、紅瓦屋頂。第一落有夾層半樓、第一落和第二落之間有天井,天井中有照牆及半邊井。沿街立面於延平街拓寬時,將第一落之前坡拆除,斷面位置舖貼二丁掛,其餘屋面與內部空間尚保存良好。... | 歷史沿革: 臺南市安平區延平街58號陳宅,為日治時期安平名人陳織雲先生的宅第,位在安平聚落的核心商業市街,是典型街屋型店鋪住宅。陳織雲先生是陳氏家族渡臺第一代祖,在光緒年間已隨水軍首次來臺駐防安平,銜有「保舉五品...

北投梅庭

1 | 現狀: 由本府觀光傳播局作遊客中心使用。 | 歷史沿革: 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是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豪華民宅,配備防空避難室型態的建築特色及具日式木構造建築風格。主要結構採木構造柱樑,斜屋頂屋架,基礎及地下室為鋼筋混凝土構造。屋內設有泉池,庭院寬廣,沿北投...

稅務局(原稅捐稽徵處)職務宿舍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參觀 | 現狀: 目前無人居住,其結構磚牆及窗座等有腐蝕情形。已在進行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斗六稅捐處職務宿舍為前台灣省稅務局時所興建,供稅務機關同仁借住,於民國55 年5 月完工,為50 年代兩層樓加強磚造之典型宿舍。整體群落保存完整,區內保留一處水塔,標示民國56 年5 月「飲水思源」李...

鶯歌成發居

1 | 開放時間: 開放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靈泉三塔

1 | 開放時間: 平時未開放,僅於春季法會、秋祭法會開放祭拜。 | 現狀: 外觀結構正常,周圍環境整潔乾淨。 | 歷史沿革: 大正5年(1916年)靈泉寺著手靈泉三塔的興建工事,準備作為供奉開山和尚善智上人的舍利塔。工程自 大正5年(1916年) 7 月始,迄 大正6年(1917年) 9 月落成。曾於昭和10年(1935年)...

仙洞隧道

1 | 現狀: 整體建物保存狀況尚可,也維持大部分的外部原貌,目前尚未再利用此空間。 | 歷史沿革: 隨著基隆港埠的興起,貨運量大增,為了方便火車載運進口貨物,而開鑿仙洞隧道。仙洞隧道興建於大正6年(1917年),專供貨運列車行走,由基隆火車站開到西岸12-16號碼頭。2003年12月3日,因基隆臨港...

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

1 | 現狀: 構造物本身塔身與塔座狀況尚完好,塔內舍利子曾取出,業於2013年1月2日迎回,安置於佛塔覆缽中佛像下方之涵洞,塔座仍保留雕飾花紋,構造精巧,塔上書有「章嘉活佛舍利塔」字樣,並供有活佛照片及碑文等。 | 歷史沿革: 章嘉活佛係清代藏傳佛教格魯派重要的活佛轉世系統之一。章嘉活佛世系與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並稱為四大活佛。歷代章嘉活佛後皆受封主持內蒙及青海蒙旗教化。第十九世的章嘉呼圖克圖,為慈禧太后、袁世凱及蔣中正國...

五股守讓堂

1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 9:00-17:00,經政府公告之國定假日為休假日、每月最後一週週四清館日,均不開放。其中藏藝閣開放參觀時間為平日上午 9:30-10:30、下午 13:00-14:00,週末假日則全日開... | 現狀: 修復前因竊盜事件發生而將門洞以紅磚封死,建物室內木料腐朽,木隔屏、神龕、木圓桁等材料受潮腐朽,並受腐朽菌及白蟻侵蝕,正身遭拆除後大廳梁柱、圓拱門及屋內石雕多處嚴重破損。 經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年)... | 歷史沿革: 乾隆時代臺北盆地墾務進入鼎盛時期,由於移民日眾,市街繁榮,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里岔巡檢移駐新莊,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身為縣丞,可見新莊在此時期已開發為臺北盆地最重要的街市以及政治經濟...

新化武德殿

1 | 開放時間: 星期日:09:00 – 12:00、13:30 – 17:00 星期一:休息 星期二:09:00 – 12:00、13:30 – 17:00 星期三:09:00 – 12:00、13:30 – 17:... | 現狀: 新化武德殿修復工程於2012年5月竣工,目前開放參觀作為展示館使用。 | 歷史沿革: 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劍道、柔道訓練場所,見證日治時期日本武道精神。

海口庄派出所

1 | 開放時間: 開放參觀 | 現狀: 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海口庄派出所興建於昭和六年(1931),原名「海口警察官吏派出所」;依日治時期警察官吏派出所之基本類型而言,其屬「事務室並宿舍」之型態,中央為事務室,兩側分別為「警部長宿舍」及「取締/巡查宿舍」。 ...

海口庄長官舍

1 | 開放時間: 10:00-17:00 (周一及周二休館) | 現狀: 2019年6月8日,修復完成的建築變成台西海口故事屋,開幕時由當地出身的服裝設計師林國基策畫娃娃玩具展。 | 歷史沿革: 依宿舍屋架內留置之棟札記載可知,庄長宿舍興建上棟祭日期為昭和十二年(1937)八月十四日,建主為海口庄長第三任相本伊作。 戰後,海口庄庄長宿舍改稱為「海口鄉鄉長宿舍」;民國五十三年時,宿舍基地內設置...

原台灣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

1 | 開放時間: 林內驛站 周一~周日9:00-17:00 | 現狀: 日式造型建築、外觀典雅、內裝細緻。 | 歷史沿革: 「原台灣三菱製紙所辦公廳舍」歷史沿革: 明治 41 年(1908 年)三菱製紙株式會社來台,並於明治 42年(1909 年 6 月)開工興建製紙工廠及辦公廳舍,明治 44 年(1911 年 6 月)完...

甘泉井及石頭公

1 | 開放時間: 上午8:00至下午5:00 | 現狀: 位於馬路旁,山坡下,開放參觀,供民眾參拜,周邊環境維護由管理人維護中及地主同意下由社寮熱心義工加以整理。 | 歷史沿革: 甘泉井,甘泉井位於竹山鎮社寮頂埔(後溝坑),據雲林采訪冊載:此井推測是乾隆末年福康安圍剿退守小半天之林爽文,駐兵營邊所開鑿,及水利用,並於光緒元年(1875),吳光亮總兵開發八通關中路時閱兵過此,飲而...

孫運璿濟南路寓所

1 | 現狀: 此建築位於泰安街住宅區巷弄中,門口為濟南路,建築物整體保存良好,外牆有重新粉刷,目前為行政院官舍使用。 | 歷史沿革: 1.建物約建於1930年代,本棟建築原為日據時代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台北支店長住宅,位於殖民城市官員住宅區之中心,光復初期為國民政府中央官員宿舍,建物多年來曾做為省政府副主席宿舍。 2.本建築物係孫先生...

天主教道明會東港天主堂

1 | 開放時間: 每日08:00-20:00(教堂參拜時間) | 現狀: 現階段聖堂、鐘樓損壞部分多為建築體各部牆體粉刷裝修表面剝落、浮凸、污漬等問題。部分結構體安全仍有疑慮,應進行評估。 | 歷史沿革: 天主教道明會在臺灣傳教大致為玫瑰省會(高雄玫瑰天主堂、萬金天主堂)及德鐸省會(里港、長治、高樹、內埔、萬巒、萬丹、潮州、南州、東港、佳冬、恆春等處之天主堂)兩個組織體系,民國43年8月德鐸省會郭世光神...

原安平陳保正厝

1 | 開放時間: 採事先預約制 | 現狀: 為街屋,一層建築二落磚木結構、紅瓦屋頂。第一落有夾層半樓、第一落和第二落之間有天井,天井中有照牆及半邊井。沿街立面於延平街拓寬時,將第一落之前坡拆除,斷面位置舖貼二丁掛,其餘屋面與內部空間尚保存良好。... | 歷史沿革: 臺南市安平區延平街58號陳宅,為日治時期安平名人陳織雲先生的宅第,位在安平聚落的核心商業市街,是典型街屋型店鋪住宅。陳織雲先生是陳氏家族渡臺第一代祖,在光緒年間已隨水軍首次來臺駐防安平,銜有「保舉五品...

北投梅庭

1 | 現狀: 由本府觀光傳播局作遊客中心使用。 | 歷史沿革: 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是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豪華民宅,配備防空避難室型態的建築特色及具日式木構造建築風格。主要結構採木構造柱樑,斜屋頂屋架,基礎及地下室為鋼筋混凝土構造。屋內設有泉池,庭院寬廣,沿北投...

稅務局(原稅捐稽徵處)職務宿舍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參觀 | 現狀: 目前無人居住,其結構磚牆及窗座等有腐蝕情形。已在進行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斗六稅捐處職務宿舍為前台灣省稅務局時所興建,供稅務機關同仁借住,於民國55 年5 月完工,為50 年代兩層樓加強磚造之典型宿舍。整體群落保存完整,區內保留一處水塔,標示民國56 年5 月「飲水思源」李...

鶯歌成發居

1 | 開放時間: 開放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靈泉三塔

1 | 開放時間: 平時未開放,僅於春季法會、秋祭法會開放祭拜。 | 現狀: 外觀結構正常,周圍環境整潔乾淨。 | 歷史沿革: 大正5年(1916年)靈泉寺著手靈泉三塔的興建工事,準備作為供奉開山和尚善智上人的舍利塔。工程自 大正5年(1916年) 7 月始,迄 大正6年(1917年) 9 月落成。曾於昭和10年(1935年)...

仙洞隧道

1 | 現狀: 整體建物保存狀況尚可,也維持大部分的外部原貌,目前尚未再利用此空間。 | 歷史沿革: 隨著基隆港埠的興起,貨運量大增,為了方便火車載運進口貨物,而開鑿仙洞隧道。仙洞隧道興建於大正6年(1917年),專供貨運列車行走,由基隆火車站開到西岸12-16號碼頭。2003年12月3日,因基隆臨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