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文化部

個案名稱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的開放時間是請洽建興國中, 歷史沿革是原南門尋常小學校成立於1915年(大正四年)4月1日,開始是以「臺南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之名申請設立,為日本人子女專用之學校,創校校長為平井寬,暫時借用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充當臨時校舍,開始授業上課。 1916年(大正五年)6月26日現址新建校舍第一期工事落成。1919(大正八年)年5月1日新建校舍第....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的地圖

案件編號20010716000004
個案名稱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學校
歷史沿革原南門尋常小學校成立於1915年(大正四年)4月1日,開始是以「臺南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之名申請設立,為日本人子女專用之學校,創校校長為平井寬,暫時借用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充當臨時校舍,開始授業上課。 1916年(大正五年)6月26日現址新建校舍第一期工事落成。1919(大正八年)年5月1日新建校舍第二、三期工事竣工,至1921年(大正十年)第四、五期校舍工事完工。在1923年(大正十二年)3月收購校舍前的土地而擴建為庭院,至1925年(大正十四年)8月闢建運動場。至此,學校規模大致完成。 1921年(大正十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頒行新的教育制度,校名從「臺南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改稱「南門尋常小學校」, 1934年(昭和九年)增設高等科,校名再度改為「南門尋常高等小學校」。及至1941年(昭和十六年)學制改革,校名再次改稱「南門國民學校」。 戰後,臺南市政府於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以日治時期的臺南市役所為辦公廳舍,但當時的市役所殘破不堪、空間不敷配用,所以與南門國民學校對換。從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1月南門國民學校原校舍作為臺南市政府,直至1969年(民國五十八年)10月3日臺南市政府撥交建興國民中學。 1967年(民國五十六年)11月15日奉省政府核准籌設建興國中,以當時市府舊址作為建校用地,1969年(民國五十八年)10月3日,臺南市政府將原有辦公廳舍移交該校使用,原南門尋常小學校時期的建物,除「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仍留存,木造教室與講堂皆已拆除重建,而成今日之校園景觀。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1、本建築物建於1919年,為早期西方式樣公共建築,結構堅實,為臺灣早期建築中仍具規模者。 2、本學校建築,正立面較有特色,也保存相當完整,背景走廊部分雖然有改變,但仍可為保存之歷史建築。 3、歷經日人小學、臺南市政府、建興國中的過程,有其歷史意義與回憶。
法令依據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71年5月26日總統令公布)第27條之1、「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暨本府90年6月20日審查會議決議。
所屬主管機關臺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中西區
address : 府前路一段239 號
經度120.20288080732
緯度22.988377915054
主管機關名稱臺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39/photo/40cda3e9-4b13-40e3-a5a7-04261c261a9d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39/photo/40cda3e9-4b13-40e3-a5a7-04261c261a9d.jpg

name

40cda3e9-4b13-40e3-a5a7-04261c261a9d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10716000004
外觀特徵本建築屬紅磚折衷式樣,空間配置是對稱的一字型平面,座南朝北,面寬長達一百二十二米。在外觀的造型上,有日治時期之官式建築會於玄關增設的「車寄」。 南面為平拱走廊,北面則全為磚面,東西兩端屋簷下各有菱形裝飾,中央入口有一簡單之門廊,內設開放式門廳一處,門廳內有圓柱四根及方壁柱四根,柱頭屬於為愛奧尼亞柱式,它的柱頭有一對向下捲的卷渦,柱身屬於塔司干柱式,它的風格簡約樸素,類似於多立克柱式。入口之上有白色飾帶,門廊上方仍留有字「臺南市政府」,屋頂形式均採四坡水的寄棟式,建興國中時期,北向立面車寄由原本之清水磚牆立面,上覆白色粉刷,上方之山牆改為簡潔之「ㄇ」行入口意象,屋頂形式為紅色水泥瓦。 開口部是上下式拉窗又稱「比重錘窗」,大多以對窗之方式出現。東西兩側走廊末端則有圓拱形門洞,外牆砌法為一層順砌一層丁砌,荷蘭式轉角砌法,以七五磚收邊。內外牆皆為具結構功能之承重磚牆,用以抵抗垂直及水平兩種方向之作用力。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室內特徵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為二層樓,在門廊及兩側端底通常設置樓梯,以連結二樓以上之校舍,校舍配置以座南朝北的方向,在校舍與校舍之間的通道,設置通廊,使師生在校舍之間走動,能免於日曬雨淋。 本建築的地坪依位置主要區分為兩個部份:1.廊道地坪:室外地坪主要為磨石子,周圍以寬度10㎝的磨石子收邊。2.室內地坪:室內地坪為磨石子,周圍以寬度10㎝的磨石子收邊。 室內粉刷為表面塗刷白色水泥漆,底部有一高約20㎝的磨石子鋪面做為踢腳,環繞整個室內牆體。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使用情形(空)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首重白蟻防治,尤其是木構屋架。 2、多處牆體裂縫。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現狀(空)
是否開放1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請洽建興國中
網站名稱建興國中
網址http://www.csjh.tn.edu.tw/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2213597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222361號
公告日期 : 2001-07-16 13:50:32.0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4-26/3257e65d-3db0-410c-89be-91c2460cc517/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27/2afe0b5d-e6d5-4fb0-b2ab-4c98ed7e6e8e/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地籍圖.jpg
repImgId3347

案件編號

20010716000004

個案名稱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學校

歷史沿革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成立於1915年(大正四年)4月1日,開始是以「臺南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之名申請設立,為日本人子女專用之學校,創校校長為平井寬,暫時借用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充當臨時校舍,開始授業上課。 1916年(大正五年)6月26日現址新建校舍第一期工事落成。1919(大正八年)年5月1日新建校舍第二、三期工事竣工,至1921年(大正十年)第四、五期校舍工事完工。在1923年(大正十二年)3月收購校舍前的土地而擴建為庭院,至1925年(大正十四年)8月闢建運動場。至此,學校規模大致完成。 1921年(大正十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頒行新的教育制度,校名從「臺南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改稱「南門尋常小學校」, 1934年(昭和九年)增設高等科,校名再度改為「南門尋常高等小學校」。及至1941年(昭和十六年)學制改革,校名再次改稱「南門國民學校」。 戰後,臺南市政府於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以日治時期的臺南市役所為辦公廳舍,但當時的市役所殘破不堪、空間不敷配用,所以與南門國民學校對換。從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1月南門國民學校原校舍作為臺南市政府,直至1969年(民國五十八年)10月3日臺南市政府撥交建興國民中學。 1967年(民國五十六年)11月15日奉省政府核准籌設建興國中,以當時市府舊址作為建校用地,1969年(民國五十八年)10月3日,臺南市政府將原有辦公廳舍移交該校使用,原南門尋常小學校時期的建物,除「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仍留存,木造教室與講堂皆已拆除重建,而成今日之校園景觀。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歷史建築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1、本建築物建於1919年,為早期西方式樣公共建築,結構堅實,為臺灣早期建築中仍具規模者。 2、本學校建築,正立面較有特色,也保存相當完整,背景走廊部分雖然有改變,但仍可為保存之歷史建築。 3、歷經日人小學、臺南市政府、建興國中的過程,有其歷史意義與回憶。

法令依據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71年5月26日總統令公布)第27條之1、「歷史建築登錄及輔助辦法」暨本府90年6月20日審查會議決議。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中西區
address : 府前路一段239 號

經度

120.20288080732

緯度

22.988377915054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39/photo/40cda3e9-4b13-40e3-a5a7-04261c261a9d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839/photo/40cda3e9-4b13-40e3-a5a7-04261c261a9d.jpg

name

40cda3e9-4b13-40e3-a5a7-04261c261a9d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10716000004

外觀特徵

本建築屬紅磚折衷式樣,空間配置是對稱的一字型平面,座南朝北,面寬長達一百二十二米。在外觀的造型上,有日治時期之官式建築會於玄關增設的「車寄」。 南面為平拱走廊,北面則全為磚面,東西兩端屋簷下各有菱形裝飾,中央入口有一簡單之門廊,內設開放式門廳一處,門廳內有圓柱四根及方壁柱四根,柱頭屬於為愛奧尼亞柱式,它的柱頭有一對向下捲的卷渦,柱身屬於塔司干柱式,它的風格簡約樸素,類似於多立克柱式。入口之上有白色飾帶,門廊上方仍留有字「臺南市政府」,屋頂形式均採四坡水的寄棟式,建興國中時期,北向立面車寄由原本之清水磚牆立面,上覆白色粉刷,上方之山牆改為簡潔之「ㄇ」行入口意象,屋頂形式為紅色水泥瓦。 開口部是上下式拉窗又稱「比重錘窗」,大多以對窗之方式出現。東西兩側走廊末端則有圓拱形門洞,外牆砌法為一層順砌一層丁砌,荷蘭式轉角砌法,以七五磚收邊。內外牆皆為具結構功能之承重磚牆,用以抵抗垂直及水平兩種方向之作用力。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室內特徵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為二層樓,在門廊及兩側端底通常設置樓梯,以連結二樓以上之校舍,校舍配置以座南朝北的方向,在校舍與校舍之間的通道,設置通廊,使師生在校舍之間走動,能免於日曬雨淋。 本建築的地坪依位置主要區分為兩個部份:1.廊道地坪:室外地坪主要為磨石子,周圍以寬度10㎝的磨石子收邊。2.室內地坪:室內地坪為磨石子,周圍以寬度10㎝的磨石子收邊。 室內粉刷為表面塗刷白色水泥漆,底部有一高約20㎝的磨石子鋪面做為踢腳,環繞整個室內牆體。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使用情形

(空)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首重白蟻防治,尤其是木構屋架。 2、多處牆體裂縫。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2018)

現狀

(空)

是否開放

1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請洽建興國中

網站名稱

建興國中

網址

http://www.csjh.tn.edu.tw/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97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222361號
公告日期 : 2001-07-16 13:50:32.0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4-26/3257e65d-3db0-410c-89be-91c2460cc517/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27/2afe0b5d-e6d5-4fb0-b2ab-4c98ed7e6e8e/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地籍圖.jpg

repImgId

3347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20010716000004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010716000004 資料。

[ 搜尋所有 20010716000004 ... ]

根據名稱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 資料。

[ 搜尋所有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 ... ]

根據電話 06-2213597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06-2213597 ...)

學甲慈濟宮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學甲慈濟宮有交趾陶名匠葉王和剪黏名匠何金龍之作品,極具有藝術保存價值。 2 慈濟宮東側興建慈濟文化大樓,具利用之價值和潛力。 3 正殿屋身較高,屋面龐大,屋脊為一條龍形式,脊身曲度和緩,比例優...

@ 文資局古蹟

接官亭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82條綜合評定之

@ 文資局古蹟

鐵線橋通濟宮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通濟宮為新營區的二十六庄之聯庄廟,且建物格局保存完整,泥塑相當精美,極具建築與藝術價值。 2 通濟宮旁的鐵線橋為歷史上重要之水路交通孔道,對於瞭解台灣南部地區之水文史具有重要之助益。 3 ...

@ 文資局古蹟

道爺古墓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墓碑已佚失,墓塚已堆平,土槨上部受耕作破壞部份,棺內骨骸及棺木於發現時已遭擾亂,發掘過程另行取出保存。目前以鐵皮屋搭蓋遮光保護,防止雜草蔓延。

@ 文資局考古遺址

麻豆水堀頭遺址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麻豆水堀頭遺址之三合土結構部分埋藏地下,可見部份大致完好。其週遭地區,目前為「麻豆古港暨水堀頭史蹟文化園區」。

@ 文資局考古遺址

道爺南糖廍遺址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原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已辦理完成「糖廍強固維護計畫」,將糖廍之土埆結構,以矽酸酯(silicic acid ester)和OH100等材質強固後,完成回填保護作業。

@ 文資局考古遺址

南關里東及右先方遺址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南關里東遺址」為南科園區最早的遺址之一,內涵豐富,保存環境佳,具有文化代表性及文化資產價值。 (二)「右先方遺址」保存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期牛稠子文化完整資料,內容豐富,具文化期相之代表性,及文... | 現狀: (一)管理人1: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臺南市善化區善科段62-0、63-0、74-0、75-0、65-0、71-0、72-0、79-0、81-0、83-0、84-0、86-0、87-0、106-...

@ 文資局考古遺址

旗竿地遺址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旗竿地遺址」據有烏山頭期、蔦松期與近代漢人遺留等文化層,保存良好,具代表性。 | 現狀: 廣場用地現地保留,規劃為停車場,現已完成填土。其餘為綠地及道路覆蓋。

@ 文資局考古遺址

學甲慈濟宮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學甲慈濟宮有交趾陶名匠葉王和剪黏名匠何金龍之作品,極具有藝術保存價值。 2 慈濟宮東側興建慈濟文化大樓,具利用之價值和潛力。 3 正殿屋身較高,屋面龐大,屋脊為一條龍形式,脊身曲度和緩,比例優...

@ 文資局古蹟

接官亭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82條綜合評定之

@ 文資局古蹟

鐵線橋通濟宮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通濟宮為新營區的二十六庄之聯庄廟,且建物格局保存完整,泥塑相當精美,極具建築與藝術價值。 2 通濟宮旁的鐵線橋為歷史上重要之水路交通孔道,對於瞭解台灣南部地區之水文史具有重要之助益。 3 ...

@ 文資局古蹟

道爺古墓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墓碑已佚失,墓塚已堆平,土槨上部受耕作破壞部份,棺內骨骸及棺木於發現時已遭擾亂,發掘過程另行取出保存。目前以鐵皮屋搭蓋遮光保護,防止雜草蔓延。

@ 文資局考古遺址

麻豆水堀頭遺址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麻豆水堀頭遺址之三合土結構部分埋藏地下,可見部份大致完好。其週遭地區,目前為「麻豆古港暨水堀頭史蹟文化園區」。

@ 文資局考古遺址

道爺南糖廍遺址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遺址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指定之基準 | 現狀: 原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已辦理完成「糖廍強固維護計畫」,將糖廍之土埆結構,以矽酸酯(silicic acid ester)和OH100等材質強固後,完成回填保護作業。

@ 文資局考古遺址

南關里東及右先方遺址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南關里東遺址」為南科園區最早的遺址之一,內涵豐富,保存環境佳,具有文化代表性及文化資產價值。 (二)「右先方遺址」保存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期牛稠子文化完整資料,內容豐富,具文化期相之代表性,及文... | 現狀: (一)管理人1: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臺南市善化區善科段62-0、63-0、74-0、75-0、65-0、71-0、72-0、79-0、81-0、83-0、84-0、86-0、87-0、106-...

@ 文資局考古遺址

旗竿地遺址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旗竿地遺址」據有烏山頭期、蔦松期與近代漢人遺留等文化層,保存良好,具代表性。 | 現狀: 廣場用地現地保留,規劃為停車場,現已完成填土。其餘為綠地及道路覆蓋。

@ 文資局考古遺址

[ 搜尋所有 06-2213597 ... ]

在『文資局歷史建築』資料集內搜尋:


與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同分類的文資局歷史建築

中壢新街國小日式宿舍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本宿舍為一層樓雙拼日式宿舍,從初期的日治時期的中壢公學校分離教場,到光復後的新街國民小學,幾乎一直扮演著教職員宿舍的角色,2009年修復工程完工後,作為「新街藝文館」,結合藝文活動、歷史記憶與生態景觀... | 歷史沿革: 創校於日治時期的新街國小,於校內北側有座歷史悠久的日式宿舍,建於昭和 9 年(1934),原作為教職員宿舍,如今成為學校重要特色空間,設有日式宿舍時空走廊木棧道、生態景觀水池及導覽解說牌等。 本宿舍...

龍潭烏樹林翁宅祖堂六桂傳香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經後世子孫三度重修,目前正身保留完整,裝飾豐富細緻。 | 歷史沿革: 翁宅祖堂六桂傳香,是翁家在龍潭烏樹林落腳、發跡後所建之祖堂,經後世子孫三度重修,目前堂屋保留完整,裝飾豐富細緻,為客家人在烏樹林墾殖的重要史蹟之一。 翁家開基祖於雍正末至乾隆初年(1730 年代)由...

龍潭三和江夏科文祖堂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目前建築物保留相當完整,屋頂、左橫屋已改建,未來考慮復原。 | 歷史沿革: 江夏科文祖堂是一堂四橫式的客家傳統三合院,外觀質樸內斂,連屋頂的剪黏都相當節制;建物之紅磚與石作考究細緻為其特色。 乾隆四十一年(1777 年),黃家開臺祖來到龍潭開墾,以種茶為業,逐漸累積成為龍潭...

龍潭三坑川盛信記商店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屬於台灣北部形成較早,且保留比較完整的傳統客家聚落。 | 歷史沿革: 「三坑老街」屬清代傳統步廊式街屋,雖短短百米,卻是北臺灣較早、保留較完整的傳統客家聚落。 街屋本體的牆身材料為「土埆」,屋身構架為「硬山擱檁」:屋頂木構架上的桁檁直接擱在山牆上,乃街屋常見的一種構架...

大平橋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大平橋周圍多為農田景觀,與台三乙公路處有小型停車場,溪畔另有自行車道可連結至三坑老街、三坑溪自然生態公園,此處為往返大平村、三坑村、石門地區間自行車、登山、健行者的旅途休息站。 | 歷史沿革: 大平橋是臺灣少數尚存的紅磚橋之一、往昔大平村與三坑子的聯絡孔道,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當地人稱「紅橋」。 大平與三坑子一溪之隔,清代三坑子為大漢溪畔的貨物轉運站,十分繁榮,而打鐵坑溪對岸的大平,只...

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11:00–18:00 | 現狀: 修復工程已於108年完工,目前以「中壢城市故事館 - 壢景町」對外開放。 | 歷史沿革: 中壢分局現址為日治時期的中壢郡役所,推測分局的日式宿舍為中壢支廳設立後所建。中壢地區在日治時期行政變遷的歷史沿革上,「中壢街」為一重要地方行政機構的設置區域,「桃園廳」時期的中壢支廳及「新竹州」時期的...

龍潭武德殿

1 | 開放時間: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休館時間:週一全天、選舉日、國定紀念日(開國紀念日、228紀念日、國慶日)及節日(除夕、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休館。 | 現狀: 龍潭武德殿乃是目前龍潭所遺留下來日治時期的建築中最完整的一棟建築物。其建築物的建築形式乃是「和洋風」的建築形式。也是目前桃園市唯二的武德殿之一。 | 歷史沿革: 武德殿是日治時期的歷史見證,當時臺灣興建武德殿超過 70 座,二戰後多已不存,桃園地區僅剩大溪與龍潭兩處。 明治 28 年(1895)大日本武德會在京都成立,當時為彰顯武術、武道及武德而興建武德殿,...

冬瓜山橋

1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現狀: 現作為連接舊街與台九省道動線之一,但多以機踏車及行人為主,故在交通運輸上之重要性已不如以往。 橋體保存尚佳,但西北側護欄因橋體沉陷已有些許傾斜,且橋頭柱有損壞情形,應予以維護。 | 歷史沿革: 1.冬瓜山橋建於1930(昭和5)年,是由鋼筋混凝土柱樑所支撐,橋墩基腳並疊砌石塊以減少水流對基腳之破壞;護欄採用連續之拱形開口及圓形橋頭柱,表現出典雅之氣氛。現做為連接舊街與台九省道動線之一,但多以...

楊梅國中校長及教職員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10:00至17:00(每週二休園) | 現狀: 2019年6月完成修復再利用工程使用許可。 | 歷史沿革: 楊梅國中校長宿舍為戰後初期建物,帶有日治時期和洋折衷的建築風格,立面採用大量的洗石子,窗為「出窗」,屋子設有通風的換氣孔及犬走 ,入口壁面及門柱有洗石子水平飾帶。宅園內空間寬廣,綠樹成蔭,裡頭藏著張芳...

楊梅茶業改良場宿舍

1 | 現狀: 歷史館建於1907年,於1908年落成,為茶業改良場前身安平鎮製茶試驗場之員工宿舍,是埔心地區現存歷史最久的建築物。 這幢三連幢的日式員工宿舍,歷經製茶試驗場,平鎮茶業試驗場(支所)及茶業改良場的變革... | 歷史沿革: 昔日楊梅八景中的「埔心品茗芳」,就是指楊梅茶業改良場,是茶「業」而非茶「葉」,可見楊梅在臺灣茶產業發展史上曾扮演重要角色。 楊梅茶業改良場所在地原為板橋林家所有,於日治時期辦理保存登記時移轉給臺灣總...

新屋農會倉庫

1 |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五08:00-17:00 每週一及周末例假日休館 | 現狀: | 歷史沿革: 新屋農會舊倉庫群是北臺灣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穀倉建築,結構、座向及造型都相當特殊,內部留存一具少見的木造巨型碾米機。 臺灣總督府獎助興建的農業倉庫,從大正11年到昭和17年(1922-1942),共興...

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上午09:00-晚上10:00,週一休 | 現狀: 目前規劃為「桃園77藝文町」,與在地產業合作,結合地方故事、文創商店,推廣展覽、多元藝術活動以及假日市集,為桃園人文休憩的據點。 | 歷史沿革: 「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位於桃園市中正路 77 巷,這一帶是舊日的行政與文教中心。追溯桃園市街的形成,清乾隆時期,漢人由南崁港溯南崁溪而上,在荒莽中建立了聚落「桃仔園」,以供奉「開漳聖王」的開基福德祠...

桃園大樹林橋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大樹林橋位於桃園火車站後站,長安街 30 巷前,跨越東門溪,是桃園最早的三座鋼筋混凝土橋樑之一。東門溪是桃園古城的東界,而桃園築城起因於「漳泉械鬥」。嘉慶 11 年(1806)漳泉械鬥,「桃仔園街」漳...

龜山憲光二村

1 |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8:00 ,週一公休。 想要導覽、訪問、非商業拍攝的人可以點下列表單免費報名https://forms.gle/se16j8JzUus15poc7 憲光二村場地借用:影視... | 現狀: 位於龜山的憲光二村是目前全臺唯一全區保留的憲兵眷舍,平凡樸實的眷村傳統樣貌,及寧靜的中央榕樹廣場,成為許多影視劇組取景的不二選擇。未來朝向規劃為全臺首座移民博物館。 | 歷史沿革: 龜山憲光二村是桃園唯一的憲兵宿舍,眷村生活紋理及各眷戶的空間均完整保留,見證了臺灣 60 年代的眷村生活型態。 龜山憲光二村始建於民國 57 年(1968),當時建的是 100 戶的連棟式 1 樓平...

前龜山陸光三村活動中心

1 | 開放時間: 週三至週日10:00-17:00 | 現狀: 「眷村故事館」於104年6月以駐地工作站開始試營運,10月正式開館,重新開放公眾更友善的交流空間,以社區眷村文化為營運核心,試營運期間特別針對以在地居民為主角,期望重新找回眷村的人與物,陸續辦理各項社... | 歷史沿革: 活動中心是 60 年代臺灣常見的兩層樓現代主義樣式。目前再利用作為「龜山眷村故事館」,保存桃園在地眷村文物,讓社區居民產生認同與凝聚力,自己來說自己的故事。 民國 38 年(1949)國民政府遷臺,...

中壢新街國小日式宿舍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本宿舍為一層樓雙拼日式宿舍,從初期的日治時期的中壢公學校分離教場,到光復後的新街國民小學,幾乎一直扮演著教職員宿舍的角色,2009年修復工程完工後,作為「新街藝文館」,結合藝文活動、歷史記憶與生態景觀... | 歷史沿革: 創校於日治時期的新街國小,於校內北側有座歷史悠久的日式宿舍,建於昭和 9 年(1934),原作為教職員宿舍,如今成為學校重要特色空間,設有日式宿舍時空走廊木棧道、生態景觀水池及導覽解說牌等。 本宿舍...

龍潭烏樹林翁宅祖堂六桂傳香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經後世子孫三度重修,目前正身保留完整,裝飾豐富細緻。 | 歷史沿革: 翁宅祖堂六桂傳香,是翁家在龍潭烏樹林落腳、發跡後所建之祖堂,經後世子孫三度重修,目前堂屋保留完整,裝飾豐富細緻,為客家人在烏樹林墾殖的重要史蹟之一。 翁家開基祖於雍正末至乾隆初年(1730 年代)由...

龍潭三和江夏科文祖堂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目前建築物保留相當完整,屋頂、左橫屋已改建,未來考慮復原。 | 歷史沿革: 江夏科文祖堂是一堂四橫式的客家傳統三合院,外觀質樸內斂,連屋頂的剪黏都相當節制;建物之紅磚與石作考究細緻為其特色。 乾隆四十一年(1777 年),黃家開臺祖來到龍潭開墾,以種茶為業,逐漸累積成為龍潭...

龍潭三坑川盛信記商店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屬於台灣北部形成較早,且保留比較完整的傳統客家聚落。 | 歷史沿革: 「三坑老街」屬清代傳統步廊式街屋,雖短短百米,卻是北臺灣較早、保留較完整的傳統客家聚落。 街屋本體的牆身材料為「土埆」,屋身構架為「硬山擱檁」:屋頂木構架上的桁檁直接擱在山牆上,乃街屋常見的一種構架...

大平橋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大平橋周圍多為農田景觀,與台三乙公路處有小型停車場,溪畔另有自行車道可連結至三坑老街、三坑溪自然生態公園,此處為往返大平村、三坑村、石門地區間自行車、登山、健行者的旅途休息站。 | 歷史沿革: 大平橋是臺灣少數尚存的紅磚橋之一、往昔大平村與三坑子的聯絡孔道,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當地人稱「紅橋」。 大平與三坑子一溪之隔,清代三坑子為大漢溪畔的貨物轉運站,十分繁榮,而打鐵坑溪對岸的大平,只...

中壢警察局日式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11:00–18:00 | 現狀: 修復工程已於108年完工,目前以「中壢城市故事館 - 壢景町」對外開放。 | 歷史沿革: 中壢分局現址為日治時期的中壢郡役所,推測分局的日式宿舍為中壢支廳設立後所建。中壢地區在日治時期行政變遷的歷史沿革上,「中壢街」為一重要地方行政機構的設置區域,「桃園廳」時期的中壢支廳及「新竹州」時期的...

龍潭武德殿

1 | 開放時間: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休館時間:週一全天、選舉日、國定紀念日(開國紀念日、228紀念日、國慶日)及節日(除夕、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休館。 | 現狀: 龍潭武德殿乃是目前龍潭所遺留下來日治時期的建築中最完整的一棟建築物。其建築物的建築形式乃是「和洋風」的建築形式。也是目前桃園市唯二的武德殿之一。 | 歷史沿革: 武德殿是日治時期的歷史見證,當時臺灣興建武德殿超過 70 座,二戰後多已不存,桃園地區僅剩大溪與龍潭兩處。 明治 28 年(1895)大日本武德會在京都成立,當時為彰顯武術、武道及武德而興建武德殿,...

冬瓜山橋

1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現狀: 現作為連接舊街與台九省道動線之一,但多以機踏車及行人為主,故在交通運輸上之重要性已不如以往。 橋體保存尚佳,但西北側護欄因橋體沉陷已有些許傾斜,且橋頭柱有損壞情形,應予以維護。 | 歷史沿革: 1.冬瓜山橋建於1930(昭和5)年,是由鋼筋混凝土柱樑所支撐,橋墩基腳並疊砌石塊以減少水流對基腳之破壞;護欄採用連續之拱形開口及圓形橋頭柱,表現出典雅之氣氛。現做為連接舊街與台九省道動線之一,但多以...

楊梅國中校長及教職員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10:00至17:00(每週二休園) | 現狀: 2019年6月完成修復再利用工程使用許可。 | 歷史沿革: 楊梅國中校長宿舍為戰後初期建物,帶有日治時期和洋折衷的建築風格,立面採用大量的洗石子,窗為「出窗」,屋子設有通風的換氣孔及犬走 ,入口壁面及門柱有洗石子水平飾帶。宅園內空間寬廣,綠樹成蔭,裡頭藏著張芳...

楊梅茶業改良場宿舍

1 | 現狀: 歷史館建於1907年,於1908年落成,為茶業改良場前身安平鎮製茶試驗場之員工宿舍,是埔心地區現存歷史最久的建築物。 這幢三連幢的日式員工宿舍,歷經製茶試驗場,平鎮茶業試驗場(支所)及茶業改良場的變革... | 歷史沿革: 昔日楊梅八景中的「埔心品茗芳」,就是指楊梅茶業改良場,是茶「業」而非茶「葉」,可見楊梅在臺灣茶產業發展史上曾扮演重要角色。 楊梅茶業改良場所在地原為板橋林家所有,於日治時期辦理保存登記時移轉給臺灣總...

新屋農會倉庫

1 |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五08:00-17:00 每週一及周末例假日休館 | 現狀: | 歷史沿革: 新屋農會舊倉庫群是北臺灣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穀倉建築,結構、座向及造型都相當特殊,內部留存一具少見的木造巨型碾米機。 臺灣總督府獎助興建的農業倉庫,從大正11年到昭和17年(1922-1942),共興...

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上午09:00-晚上10:00,週一休 | 現狀: 目前規劃為「桃園77藝文町」,與在地產業合作,結合地方故事、文創商店,推廣展覽、多元藝術活動以及假日市集,為桃園人文休憩的據點。 | 歷史沿革: 「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位於桃園市中正路 77 巷,這一帶是舊日的行政與文教中心。追溯桃園市街的形成,清乾隆時期,漢人由南崁港溯南崁溪而上,在荒莽中建立了聚落「桃仔園」,以供奉「開漳聖王」的開基福德祠...

桃園大樹林橋

1 | 現狀: | 歷史沿革: 大樹林橋位於桃園火車站後站,長安街 30 巷前,跨越東門溪,是桃園最早的三座鋼筋混凝土橋樑之一。東門溪是桃園古城的東界,而桃園築城起因於「漳泉械鬥」。嘉慶 11 年(1806)漳泉械鬥,「桃仔園街」漳...

龜山憲光二村

1 |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8:00 ,週一公休。 想要導覽、訪問、非商業拍攝的人可以點下列表單免費報名https://forms.gle/se16j8JzUus15poc7 憲光二村場地借用:影視... | 現狀: 位於龜山的憲光二村是目前全臺唯一全區保留的憲兵眷舍,平凡樸實的眷村傳統樣貌,及寧靜的中央榕樹廣場,成為許多影視劇組取景的不二選擇。未來朝向規劃為全臺首座移民博物館。 | 歷史沿革: 龜山憲光二村是桃園唯一的憲兵宿舍,眷村生活紋理及各眷戶的空間均完整保留,見證了臺灣 60 年代的眷村生活型態。 龜山憲光二村始建於民國 57 年(1968),當時建的是 100 戶的連棟式 1 樓平...

前龜山陸光三村活動中心

1 | 開放時間: 週三至週日10:00-17:00 | 現狀: 「眷村故事館」於104年6月以駐地工作站開始試營運,10月正式開館,重新開放公眾更友善的交流空間,以社區眷村文化為營運核心,試營運期間特別針對以在地居民為主角,期望重新找回眷村的人與物,陸續辦理各項社... | 歷史沿革: 活動中心是 60 年代臺灣常見的兩層樓現代主義樣式。目前再利用作為「龜山眷村故事館」,保存桃園在地眷村文物,讓社區居民產生認同與凝聚力,自己來說自己的故事。 民國 38 年(1949)國民政府遷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