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名稱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的開放時間是上午8點30分至下午5點30分, 現狀是仍由種苗場持續使用, 歷史沿革是日治時期,在「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目標下,積極發展臺灣糖業,大正2年(1913)於新社大南河階設立「大南庄蔗苗養成所」,著力於蔗作的改革和品種的改良。戰後(1945~),於民國36年(1947)改制隸屬於「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蔗苗繁殖場」,除種植甘蔗外並逐漸趨向多樣化種苗生產。後歷經多次組織變革,於民....
#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的地圖
案件編號 | 20171109000001 |
個案名稱 | 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 |
種類 | 1:code : A16 name : 產業
|
歷史沿革 | 日治時期,在「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目標下,積極發展臺灣糖業,大正2年(1913)於新社大南河階設立「大南庄蔗苗養成所」,著力於蔗作的改革和品種的改良。戰後(1945~),於民國36年(1947)改制隸屬於「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蔗苗繁殖場」,除種植甘蔗外並逐漸趨向多樣化種苗生產。後歷經多次組織變革,於民國88年(1999)因「精省」而改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稱「種苗改良繁殖場」。
本建築包括日治昭和2年(1927)興建之磚造事務所,以及戰後初期所興建之陳列館,民國106年(2017)臺中市政府以本兩棟建物分別見證二戰前後歷史及工法,構造精美且格局保有原風貌,並具有再利用之潛力,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
評定基準 | 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2: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
指定登錄理由 | 位於種苗場入口兩側的「原蔗苗養成所」與「陳列館」分別興建於1927年及二戰後。原蔗苗養成所構造精美,且格局型態歷經1935年墩仔腳大地震及1999年的921大地震後,仍保有原有風貌;另陳列館雖為二戰後所建,但已超過50年,其建築形式係仿「原蔗苗養成所」之樣式所造,兩棟建物均保持尚可,目前仍持續使用,雖有部分修繕,但不影響其保存及價值,並具再利用之潛力。 |
法令依據 | 第3、4條規定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中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新社區 address : 大南里興中街46號
|
經度 | 120.8035211 |
緯度 | 24.2230993 |
主管機關名稱 |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
主管機關單位 |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09/c33d15f0-2dce-4126-8b74-809b76fe889f/S__6176820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09/c33d15f0-2dce-4126-8b74-809b76fe889f/S__6176820.jpgnameS__6176820 |
所有權屬 | 1: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171109000001 |
現狀 | 仍由種苗場持續使用 |
是否開放 | 1 |
是否收費 | (空) |
開放時間 | 上午8點30分至下午5點30分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4-22290280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受文資古字第10601332341號 公告日期 : 2017-06-29 16:24:36.643
|
landlotList | 1: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新社區 landNo : 大南段大南小段 landSerialNo : 109-580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影音多媒體圖片 | 1: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5/7856724b-ca04-4d6a-b2eb-8d1e8a3990ce/2.jpg
2: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5/4b01a9ea-0728-429c-a0d0-cb354d1476dc/1.jpg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22/625b8c64-f6e7-4907-aa7e-b4e582eabb0d/1060629_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_登錄公告.pdf |
地籍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8-22/cef14061-5f06-467d-8ca4-13e4d28248a7/1060629_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_地籍.jpeg |
repImgId | 16585 |
案件編號20171109000001 |
個案名稱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 |
種類1:code : A16 name : 產業
|
歷史沿革日治時期,在「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目標下,積極發展臺灣糖業,大正2年(1913)於新社大南河階設立「大南庄蔗苗養成所」,著力於蔗作的改革和品種的改良。戰後(1945~),於民國36年(1947)改制隸屬於「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蔗苗繁殖場」,除種植甘蔗外並逐漸趨向多樣化種苗生產。後歷經多次組織變革,於民國88年(1999)因「精省」而改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稱「種苗改良繁殖場」。
本建築包括日治昭和2年(1927)興建之磚造事務所,以及戰後初期所興建之陳列館,民國106年(2017)臺中市政府以本兩棟建物分別見證二戰前後歷史及工法,構造精美且格局保有原風貌,並具有再利用之潛力,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2: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
指定登錄理由位於種苗場入口兩側的「原蔗苗養成所」與「陳列館」分別興建於1927年及二戰後。原蔗苗養成所構造精美,且格局型態歷經1935年墩仔腳大地震及1999年的921大地震後,仍保有原有風貌;另陳列館雖為二戰後所建,但已超過50年,其建築形式係仿「原蔗苗養成所」之樣式所造,兩棟建物均保持尚可,目前仍持續使用,雖有部分修繕,但不影響其保存及價值,並具再利用之潛力。 |
法令依據第3、4條規定 |
所屬主管機關臺中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新社區 address : 大南里興中街46號
|
經度120.8035211 |
緯度24.2230993 |
主管機關名稱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
主管機關單位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09/c33d15f0-2dce-4126-8b74-809b76fe889f/S__6176820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7-11-09/c33d15f0-2dce-4126-8b74-809b76fe889f/S__6176820.jpgnameS__6176820 |
所有權屬1: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171109000001 |
現狀仍由種苗場持續使用 |
是否開放1 |
是否收費(空) |
開放時間上午8點30分至下午5點30分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290280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受文資古字第10601332341號 公告日期 : 2017-06-29 16:24:36.643
|
landlotList1: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新社區 landNo : 大南段大南小段 landSerialNo : 109-580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影音多媒體圖片1: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5/7856724b-ca04-4d6a-b2eb-8d1e8a3990ce/2.jpg
2: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5/4b01a9ea-0728-429c-a0d0-cb354d1476dc/1.jpg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22/625b8c64-f6e7-4907-aa7e-b4e582eabb0d/1060629_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_登錄公告.pdf |
地籍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8-22/cef14061-5f06-467d-8ca4-13e4d28248a7/1060629_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_地籍.jpeg |
repImgId16585 |
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地圖 [ 導航 ]
根據識別碼 20171109000001 找到的相關資料
根據名稱 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 找到的相關資料
根據電話 04-22290280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04-22290280 ...)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符合〈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款基準:
一、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本尊媽祖神像地方盛傳是乾隆 ... | 保存現狀: 良好 @ 文資局古物 |
|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媽祖信仰歷史悠久,大甲媽祖之遶境進香具有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等特色,值得登錄保存。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年農曆1月15日元宵節舉行筊筶典禮,決定該年大甲媽祖起駕日期。「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鎮瀾宮一年中最大且最重要的活動。進香期間舉行各項宗教儀式作為過程銜接,並為信徒祈福,這些儀式除具宗教意義之外,同時... @ 文資局民俗 |
|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921地震後水路受創嚴重,現已由經濟部水利處發包重建,在吸管旁新做一倒虹吸管,舊倒虹吸管將登錄為歷史建築加以保存。 | 歷史沿革: 白冷圳是日治時期,為了供應設置於新社台地上的大南庄蔗苗養成所,培育爪哇大莖種甘蔗所需要之灌溉水而興築,進水口位於大甲溪左岸的白冷;昭和3年(1928)12月開工,昭和7年(1932)10月14日舉行竣...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臺灣府儒考棚原為清光緒17年(1891)臺灣省城小北門街內的建築群,日治初期曾作為臺灣民政支部,大正7年(1918)因臺中州廳廳舍擴建工程,局部拆遷搬移現址作為警察俱... @ 文資局古蹟 |
|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九二一震災碑體斷落已修復完成 | 歷史沿革: 日人治臺後,實施「農業臺灣」政策,對農田水利極為重視,針對全島大小埤圳進行調查,有鑑於水利私有化不利農業發展,明治34年(1901)臺灣總督府即頒訂「公共埤圳規則」具有公共利益之埤圳皆統由官方監督管理...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開放時間: 上午8點至下午5點,訪視前先提早一星期告知。 | 現狀: 格局及空間布局現況保存完整。 | 歷史沿革: 「大南劉家祖厝」即為地方熟知的劉五福公廳,約完成於清道光、咸豐年間(約西元1850年)。除正廳外,有左三右二共計五護龍,形成多護龍合院建築;劉家早年經營糖廍致富,為新社地區蔗糖製造之先驅,目前劉家祖厝...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開放時間: 停用,暫不開放。 | 現狀: 由於現今葫蘆墩圳已改由舊山線鐵道大甲溪鐵橋附近引水,此一入水口閒置。 | 歷史沿革: 葫蘆墩圳為早年臺中地區主要的灌溉設施,是由下埤、上埤及下溪洲三圳合併而成。其中以下埤圳為漢人通事張達京於雍正元年(1723)開鑿最早,時稱貓霧捒圳。雍正10年(1732)張達京以墾號「張振萬」邀集其他...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為本市日治初期市政建設之代表,即鐵路開通、公園建設及市區計畫之具體象徵,更具高度歷史意義,和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 歷史沿革: 日治明治41年(1908)在臺中公園舉辦全臺縱貫鐵路開通慶祝典禮,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與臺灣政商名流多人蒞臨,因此修建本橋以利交通與城市美觀,時稱為「新盛橋」,街道稱「新盛橋通」。戰後路名改為「中山路」...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符合〈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款基準:
一、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本尊媽祖神像地方盛傳是乾隆 ... | 保存現狀: 良好 @ 文資局古物 |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媽祖信仰歷史悠久,大甲媽祖之遶境進香具有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等特色,值得登錄保存。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年農曆1月15日元宵節舉行筊筶典禮,決定該年大甲媽祖起駕日期。「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鎮瀾宮一年中最大且最重要的活動。進香期間舉行各項宗教儀式作為過程銜接,並為信徒祈福,這些儀式除具宗教意義之外,同時... @ 文資局民俗 |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921地震後水路受創嚴重,現已由經濟部水利處發包重建,在吸管旁新做一倒虹吸管,舊倒虹吸管將登錄為歷史建築加以保存。 | 歷史沿革: 白冷圳是日治時期,為了供應設置於新社台地上的大南庄蔗苗養成所,培育爪哇大莖種甘蔗所需要之灌溉水而興築,進水口位於大甲溪左岸的白冷;昭和3年(1928)12月開工,昭和7年(1932)10月14日舉行竣...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臺灣府儒考棚原為清光緒17年(1891)臺灣省城小北門街內的建築群,日治初期曾作為臺灣民政支部,大正7年(1918)因臺中州廳廳舍擴建工程,局部拆遷搬移現址作為警察俱... @ 文資局古蹟 |
1 | 開放時間: 全天 | 現狀: 九二一震災碑體斷落已修復完成 | 歷史沿革: 日人治臺後,實施「農業臺灣」政策,對農田水利極為重視,針對全島大小埤圳進行調查,有鑑於水利私有化不利農業發展,明治34年(1901)臺灣總督府即頒訂「公共埤圳規則」具有公共利益之埤圳皆統由官方監督管理...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上午8點至下午5點,訪視前先提早一星期告知。 | 現狀: 格局及空間布局現況保存完整。 | 歷史沿革: 「大南劉家祖厝」即為地方熟知的劉五福公廳,約完成於清道光、咸豐年間(約西元1850年)。除正廳外,有左三右二共計五護龍,形成多護龍合院建築;劉家早年經營糖廍致富,為新社地區蔗糖製造之先驅,目前劉家祖厝...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停用,暫不開放。 | 現狀: 由於現今葫蘆墩圳已改由舊山線鐵道大甲溪鐵橋附近引水,此一入水口閒置。 | 歷史沿革: 葫蘆墩圳為早年臺中地區主要的灌溉設施,是由下埤、上埤及下溪洲三圳合併而成。其中以下埤圳為漢人通事張達京於雍正元年(1723)開鑿最早,時稱貓霧捒圳。雍正10年(1732)張達京以墾號「張振萬」邀集其他...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現狀: 為本市日治初期市政建設之代表,即鐵路開通、公園建設及市區計畫之具體象徵,更具高度歷史意義,和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 歷史沿革: 日治明治41年(1908)在臺中公園舉辦全臺縱貫鐵路開通慶祝典禮,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與臺灣政商名流多人蒞臨,因此修建本橋以利交通與城市美觀,時稱為「新盛橋」,街道稱「新盛橋通」。戰後路名改為「中山路」...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搜尋所有 04-22290280 ... ]
在『文資局歷史建築』資料集內搜尋:
與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同分類的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可自由參觀 | 現狀: 具地方及大眾活動史之意義,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目前為臺中公園內公園景觀之一部分。 | 歷史沿革: 本建物為昭和10年(1935)臺中放送局成立後,於臺中公園內設立之廣播擴音設施,為政府社會教化與宣傳機器之一環。戰後(1945~),於民國38年(1949)中央政府遷臺後改組成立之「中國廣播公司-臺中... |
| 1 | 開放時間: 未對外開放 | 現狀: 本建物為學校建築,興建於1920年(大正九年),九二一震後曾有受損,目前修復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本建築原為日治時期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之校舍,創建於昭和2年(1927),該校以招收日籍學生為多;昭和12年(1937)臺中州立臺中農業學校設立,暫借二中南側校舍授課,昭和14年(1939)農校遷至... |
| 1 | 開放時間: 平日10:00-19:00,週末10:00-20:00。每週二休館,國定假日比照週末開館。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臉書專頁「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Preparatory Office of NTMC」(網... | 現狀: 民國92(2003)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落成於日治昭和12年(1937),主要作為司獄官修習演示柔道與劍道之場所,東側經過水廊可通往附屬建築,提供更衣、盥洗與廁所等服務性設施;南側經庭院亦有木造附屬建築,作為演武場行政人員與... |
| 1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現狀: 民國98(2009)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警察署」為日治大正9年-昭和20年(1920-1945),管轄當時臺中市內之警務單位,起初借用臺中州警務部廳舍辦公。本建築則為其落成於昭和9年(1934)之廳舍,由臺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監造。... |
| 1 | 開放時間: 暫未開放 | 現狀: | 歷史沿革: 本建築落成於日治昭和3年(1928),為當時「臺灣總督府臺中師範學校」之校舍。戰後(1945~)學校改稱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民國76年(1987)改制稱省立臺中師範學院,民國94年(2005)再改制... |
| 1 | 現狀: 民國97(2008)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之「小學校」,以教育日籍學童為主,明治32年(1899)創校時稱「臺中小學校」,昭和7年(1932)改稱「臺中市明治尋常高等小學校」(簡稱明治小學校),昭和16年(1941... |
| 1 |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可自由參觀 | 現狀: 民國106(2017)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大墩」一詞原是指此高約海拔90公尺之土丘,清代即有聚落在此周邊形成,並於乾隆年間發展成街肆,稱為「大墩街」,日治後併入「臺中街」,象徵為轄域內發展最繁盛的代表地區。
「砲台山」一名,為日治初日人曾... |
| 1 | 開放時間: 位處校內非對外開放 | 現狀: 民國100(2011)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一中創校於日治大正4年(1915),本講堂建築則創建於日治昭和12年(1937),當時名稱為「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講堂」,作為學校師生集會之室內場所,內部並設有講臺及存放「教育勅語」與「御真影」... |
| 1 | 開放時間: 開放外圍參觀,因私有權屬,暫不開放室內。 | 現狀: 倒焰窯目前已停工,建築仍保存完整,有雜物堆置其中。
本歷史建築於民國93年2月25日高市府文二字第0930010452號公告,並經民國97年度本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決議縮小歷史建築範圍為窯體本... | 歷史沿革: 民國60年(1971)唐榮耐火材料廠(原磚窯廠)廠長馬毓成拆除2座霍夫曼窯改建3座倒焰窯,本座即其中之一,位於廠區東北方。
其採磚構方式疊砌,牆體與窯頂四周再以鐵件箍束窯體,以防其本身荷重與熱膨脹造... |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建築地處山坡迎風面,因風化侵蝕損毀,鋼筋裸露已處理,並進行加固。 | 歷史沿革: 許梓桑先生為日治時代基隆地區頗具名望之台灣人,曾擔任基隆街庄長、基隆區長、基隆街助役、基隆街協議會員、臺北州州協議會員、慶安宮與城隍廟管理人。晚年鼓吹詩學,為臺北瀛社中堅,大同吟詩名譽會長。
其原宅第... |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多處毀損並逐漸頹傾,待進行緊急搶修。 | 歷史沿革: 開山堂為靈泉禪寺所屬洋樓,明治33年(1900年),福建鼓山湧泉禪寺之善智、妙密法師來台,駐錫田仔尾宣揚佛理,由於信徒日眾,遂發起建寺,並得到林來發獻大水窟菜園坡地一甲多土地,以及江忠良、許松英等耆紳... |
| 1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09:00-17:00
售票時間:平日 9:00~16:00
暑假期間週一不休館,假日延長營運至18:00
除夕、每週一休館;逢暑假、國定假日或連續假期照常開館 | 現狀: 該建築主體已併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新建館舍。 | 歷史沿革: 北部火力發電廠為日治時期第一個填海造陸興建的火力發電廠,建築整體並沒有太多裝飾,但整個場域卻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意義。建築內部為了容納發電機組,充滿大尺度的空間規劃,搭配上巨型的鋼製構架,具體呈現出了產業... |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受到興建學校及海軍醫院道路整修影響,昔日原貌受破壞,現況不佳,尚待修復。 | 歷史沿革: 由於史料文獻記載極少,無法確定其建造年代,研判可能始建於光緒12年(1886)之後。就現存殘跡來看,頂石閣砲台為洋式砲台,前後具有兩層的磚造卷拱,與劉銘傳時期台灣其它地區所建之新式砲台相近,是清領時期... |
| 1 | 開放時間: 目前暫不開放 | 現狀: 岡山水塔在民國90年(2001)10月,曾經榮登國內「2001歷史建築百景」第25名,文化局為了保留這僅存的水塔也是岡山地區象徵性地標,於民國88年(1999)起,與自來水廠進行多次交涉協商下,已於民... | 歷史沿革: 上水道(自來水)是近代都市發展的基本設施。岡山街是岡山地區最重要的市街,是人群和貨物的匯集處,因此,上水道的修建也就相對重要。岡山上水道創建於大正14年(1925)11月,隔年3月完工,是利用清代圳道... |
|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參觀 | 現狀: 保存狀況尚可,站內目前尚留存著木製的車座椅及木製旅客出入口柵欄,月台的候車亭則以鐵軌加工而成。 | 歷史沿革: 縱貫鐵路於明治32年(1899)9月動工,橋仔頭於明治34年(1901)5月間即設立乘降場。同年11月橋仔頭製糖工場完工,隔年(1902)1月開始運轉,並活絡橋仔頭的人群移動。鐵道部為了輸運旅客,乃於... |
1 |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可自由參觀 | 現狀: 具地方及大眾活動史之意義,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目前為臺中公園內公園景觀之一部分。 | 歷史沿革: 本建物為昭和10年(1935)臺中放送局成立後,於臺中公園內設立之廣播擴音設施,為政府社會教化與宣傳機器之一環。戰後(1945~),於民國38年(1949)中央政府遷臺後改組成立之「中國廣播公司-臺中... |
1 | 開放時間: 未對外開放 | 現狀: 本建物為學校建築,興建於1920年(大正九年),九二一震後曾有受損,目前修復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本建築原為日治時期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之校舍,創建於昭和2年(1927),該校以招收日籍學生為多;昭和12年(1937)臺中州立臺中農業學校設立,暫借二中南側校舍授課,昭和14年(1939)農校遷至... |
1 | 開放時間: 平日10:00-19:00,週末10:00-20:00。每週二休館,國定假日比照週末開館。
更多詳細資訊,請見臉書專頁「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 Preparatory Office of NTMC」(網... | 現狀: 民國92(2003)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落成於日治昭和12年(1937),主要作為司獄官修習演示柔道與劍道之場所,東側經過水廊可通往附屬建築,提供更衣、盥洗與廁所等服務性設施;南側經庭院亦有木造附屬建築,作為演武場行政人員與... |
1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現狀: 民國98(2009)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警察署」為日治大正9年-昭和20年(1920-1945),管轄當時臺中市內之警務單位,起初借用臺中州警務部廳舍辦公。本建築則為其落成於昭和9年(1934)之廳舍,由臺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監造。... |
1 | 開放時間: 暫未開放 | 現狀: | 歷史沿革: 本建築落成於日治昭和3年(1928),為當時「臺灣總督府臺中師範學校」之校舍。戰後(1945~)學校改稱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民國76年(1987)改制稱省立臺中師範學院,民國94年(2005)再改制... |
1 | 現狀: 民國97(2008)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之「小學校」,以教育日籍學童為主,明治32年(1899)創校時稱「臺中小學校」,昭和7年(1932)改稱「臺中市明治尋常高等小學校」(簡稱明治小學校),昭和16年(1941... |
1 | 開放時間: 開放空間可自由參觀 | 現狀: 民國106(2017)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大墩」一詞原是指此高約海拔90公尺之土丘,清代即有聚落在此周邊形成,並於乾隆年間發展成街肆,稱為「大墩街」,日治後併入「臺中街」,象徵為轄域內發展最繁盛的代表地區。
「砲台山」一名,為日治初日人曾... |
1 | 開放時間: 位處校內非對外開放 | 現狀: 民國100(2011)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歷史沿革: 臺中一中創校於日治大正4年(1915),本講堂建築則創建於日治昭和12年(1937),當時名稱為「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講堂」,作為學校師生集會之室內場所,內部並設有講臺及存放「教育勅語」與「御真影」... |
1 | 開放時間: 開放外圍參觀,因私有權屬,暫不開放室內。 | 現狀: 倒焰窯目前已停工,建築仍保存完整,有雜物堆置其中。
本歷史建築於民國93年2月25日高市府文二字第0930010452號公告,並經民國97年度本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決議縮小歷史建築範圍為窯體本... | 歷史沿革: 民國60年(1971)唐榮耐火材料廠(原磚窯廠)廠長馬毓成拆除2座霍夫曼窯改建3座倒焰窯,本座即其中之一,位於廠區東北方。
其採磚構方式疊砌,牆體與窯頂四周再以鐵件箍束窯體,以防其本身荷重與熱膨脹造...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建築地處山坡迎風面,因風化侵蝕損毀,鋼筋裸露已處理,並進行加固。 | 歷史沿革: 許梓桑先生為日治時代基隆地區頗具名望之台灣人,曾擔任基隆街庄長、基隆區長、基隆街助役、基隆街協議會員、臺北州州協議會員、慶安宮與城隍廟管理人。晚年鼓吹詩學,為臺北瀛社中堅,大同吟詩名譽會長。
其原宅第...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多處毀損並逐漸頹傾,待進行緊急搶修。 | 歷史沿革: 開山堂為靈泉禪寺所屬洋樓,明治33年(1900年),福建鼓山湧泉禪寺之善智、妙密法師來台,駐錫田仔尾宣揚佛理,由於信徒日眾,遂發起建寺,並得到林來發獻大水窟菜園坡地一甲多土地,以及江忠良、許松英等耆紳... |
1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09:00-17:00
售票時間:平日 9:00~16:00
暑假期間週一不休館,假日延長營運至18:00
除夕、每週一休館;逢暑假、國定假日或連續假期照常開館 | 現狀: 該建築主體已併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新建館舍。 | 歷史沿革: 北部火力發電廠為日治時期第一個填海造陸興建的火力發電廠,建築整體並沒有太多裝飾,但整個場域卻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意義。建築內部為了容納發電機組,充滿大尺度的空間規劃,搭配上巨型的鋼製構架,具體呈現出了產業...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受到興建學校及海軍醫院道路整修影響,昔日原貌受破壞,現況不佳,尚待修復。 | 歷史沿革: 由於史料文獻記載極少,無法確定其建造年代,研判可能始建於光緒12年(1886)之後。就現存殘跡來看,頂石閣砲台為洋式砲台,前後具有兩層的磚造卷拱,與劉銘傳時期台灣其它地區所建之新式砲台相近,是清領時期... |
1 | 開放時間: 目前暫不開放 | 現狀: 岡山水塔在民國90年(2001)10月,曾經榮登國內「2001歷史建築百景」第25名,文化局為了保留這僅存的水塔也是岡山地區象徵性地標,於民國88年(1999)起,與自來水廠進行多次交涉協商下,已於民... | 歷史沿革: 上水道(自來水)是近代都市發展的基本設施。岡山街是岡山地區最重要的市街,是人群和貨物的匯集處,因此,上水道的修建也就相對重要。岡山上水道創建於大正14年(1925)11月,隔年3月完工,是利用清代圳道... |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參觀 | 現狀: 保存狀況尚可,站內目前尚留存著木製的車座椅及木製旅客出入口柵欄,月台的候車亭則以鐵軌加工而成。 | 歷史沿革: 縱貫鐵路於明治32年(1899)9月動工,橋仔頭於明治34年(1901)5月間即設立乘降場。同年11月橋仔頭製糖工場完工,隔年(1902)1月開始運轉,並活絡橋仔頭的人群移動。鐵道部為了輸運旅客,乃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