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興安宮
- 文資局古蹟 @ 文化部
個案名稱鹿港興安宮的級別名稱是縣(市)定古蹟, 所屬主管機關是彰化縣政府, 指定登錄理由是1.為長條型的廟宇建築:傳統街屋式廟宇屬於一種小型寺廟,隱身於民宅之間,廟的格局為兩殿式建築,面寬只得單開間,第一進為三川殿、第二進為拜殿及正殿,全廟使人感覺狹長而深遠,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2.蘊藏百年古物,文化至寶:清初木雕之軟身聖像,「開臺興安宮全貌」彩繪古圖為廟內現存最為珍貴之古文物。另....
案件編號 | 19851127000026 |
個案名稱 | 鹿港興安宮 |
級別代碼 | 1.1.3 |
級別名稱 |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 1:code : A2name : 寺廟 |
歷史沿革 | 興安宮俗稱「興化媽祖宮」,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康熙23年(西元1684年)由福建省興化府人移民臺灣時,攜帶媽祖香火來臺,於鹿港草仔市一帶興建廟宇。廟名「興安宮」,取其「興化平安」、「興化安寧」之意。 興安宮為鹿港的人群廟之一,「人群廟」係指大陸原鄉某一人群移民到臺灣時,所共同興建的廟宇,此人群廟同時兼具「同鄉會館」的功能。興安宮是興化人的祭祀廟宇,因此香火並不興盛,廟貌一直保存原有的格局。 興安宮主祀由福建分身來臺的興化媽,由於經過械鬥、民變等狀況,興化人漸移居他處,興安宮的管理因而疏忽遺落,尤其日治時期更是荒廢,也曾廟產為人所侵佔。在民國初年重新登記廟產時,將「興安宮」登記為「興化宮」,因此目前亦有人稱「興化宮」。乾隆47年(西元1782年)到道光24年(西元1844年)之間,彰化平原上,有四次大型的泉漳和泉粵分類械鬥,其結果導致泉、漳、粵人分地自處。又泉州人多勢眾,在彰化平原上佔盡優勢,造成興化人無法聚居一地,或移往外地,導致興化的式微,更影響興安宮的香火。 興安宮自創建以來,曾經過多次修建。嘉慶3年(西元1789年)因地震倒塌,由當時的仕紳周文川發動興化籍人士募捐重建。道光28年(西元1848年)11月8日彰化發生地震,致使興安宮受到震損,咸豐2年(西元1852年)由興化籍人士徐鍚麟、周文銓、蘇代生、蕭日新等九位董事再倡議重修,此次的重修奠定今日所見之格局,咸豐9年(西元1859年),重修殿宇、光緒4年(西元1878年)、光緒13年(西元1887年)、光緒18年(西元1892年)、光緒20年(西元1894年)再次重修等。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2年(西元1993年)由政府提撥經費修復,至民國85年(西元1996年)完工,並舉行安座大典。三百多年歷史的興安宮,廟貌與格局仍保存古風貌。民國86年(西元1997年)修訂後編列為縣定古蹟,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因牆面漏水、油漆剝落,進行局部重修。 |
評定基準 | 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2: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
指定登錄理由 | 1.為長條型的廟宇建築:傳統街屋式廟宇屬於一種小型寺廟,隱身於民宅之間,廟的格局為兩殿式建築,面寬只得單開間,第一進為三川殿、第二進為拜殿及正殿,全廟使人感覺狹長而深遠,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2.蘊藏百年古物,文化至寶:清初木雕之軟身聖像,「開臺興安宮全貌」彩繪古圖為廟內現存最為珍貴之古文物。另外,正殿神房內懸咸豐2年(西元1852年)「奠安山海」匾,門楣上的光緒13年(西元1887年)「慈航普渡」匾,以及記載當年廟產之「奉憲勒碑」皆彌足珍貴。 |
法令依據 | (空) |
所屬主管機關 | 彰化縣政府 |
現況地址 | 1:itemNo : 1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鹿港鎮 address : 長興里興化巷64號 |
經度 | 120.43567726045 |
緯度 | 24.052220380243 |
主管機關名稱 | 彰化縣政府 |
主管機關單位 | 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693fde2b-b9dc-49aa-a614-ce7cbfff806f/鹿港興安宮01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693fde2b-b9dc-49aa-a614-ce7cbfff806f/鹿港興安宮01.jpgname鹿港興安宮01 |
所有權屬 | 1: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ownerName : 興OO 2: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ownerName : 中華民國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26 |
外觀特徵 | 興安宮為一座東北朝西南的長條式廟宇,為單開間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分前埕、三川殿、拜亭及正殿,採左右對稱的長軸線配置形式。廟宇為街屋式的建築,廟門面向興化巷,後臨中山路。在長條相對的兩側和背後鄰房之間,都是用厚實的石牆相隔,整個門戶除前殿的主要入口處外,其餘所有的廟宇內部空間,也只有正殿的入口,為外閉內開放的臺灣廟宇特性。 興安宮前殿雖是單間起,卻分三門,中門較兩邊門為大。三門皆為雙扇隔門式,中門兩側並立石鼓,門側也並立石枕。門檻較高,使人進出寺廟時,不得不抬腳而屈腰以示尊敬,這是一般媽祖廟共有的特徵。三川殿的彩繪,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兩旁分別為太監與宮女,手持「香花燈果」,係民國85年(西元1996年)重修時,由和美陳穎派司做彩繪。今興安宮重新彩繪後雖看似新廟,但匠師的構圖及用色均依傳統工法,呈現廟宇的彩繪藝術。 興安宮三殿的屋頂,除了拜殿為捲棚式外,前殿及正殿皆為一條龍式單及翹尾的前後二坡屋頂。屋脊的高度以正殿最高、前殿次之、附屬的拜殿則較低。前殿為翹脊屋頂,屋脊為大脊作法,上下二條弧線為頂馬路和下馬路,中間是脊堵,脊堵除最外二端脊頭肉垛,飾有梟凸線飾外,其餘梟線括弧內飾物,以及脊堵中間的剪黏飾物。興安宮的前殿屋頂門面,除頂馬路外,並另加有一脊,稱為西施脊。西施脊頂的中央,有尖形的排列飾物,據說有避邪的效果。而前殿的下馬路則抬高、透空,二端各飾一條龍,中間飾一圓珠,為雙龍搶珠圖案。屋頂二端是規帶垂脊,垂脊尾翹起,不作草尾,卻以人騎鳳凰裝飾。正殿脊堵中間飾透空的龜甲紋瓷花磚,前後雙片裝修,下馬路底層透空處似獅子滾繡球。正殿屋頂的規帶前緣無裝飾及剪黏,僅以水泥粉刷敷面。興安宮屋頂的瓦作與一般廟宇一樣,採板瓦和筒瓦互鋪方式。興安宮屋簷墀頭處,原有一對石獅,由於年代久遠已遭風化,獅子的造型古樸,民國76年(西元1987年),在琳恩颱風的夜晚,此對石獅遭宵小竊取,目前所看到的石獅,為重修時新刻的造型。 |
室內特徵 | 興安宮前殿為附壁六柱,進深總計九架桁條的大木構造;中脊位於由前算起的第五架桁處,前後二根金桁所在的對應位置並不對稱。構架上,除有三根通樑和雙疊斗的脊柱外,並有二個分別為單疊斗瓜筒柱和雙疊斗瓜筒柱。且因前有檐柱後面則無,所以沒有對稱的檐柱。前殿的橫向構架,多用補間鋪作的構造方式,兩側前點金柱間的門楣與金桁的補間鋪作,是全殿最華麗之處。由下而上分別鋪五彎枋和連栱,以及連圭枋和爐腳形的楹引等鋪作;而五彎枋表面並雕上梟刻「剔地突起」的書畫、如意和螭虎等吉祥圖案。 拜殿和正殿為相連的空間,拜殿是捲棚式六架,正殿則為硬山式十三架。正殿的構造簡單,除點金柱以柱頭刻椀口直承桁條外,其餘桁條無設附壁棟支撐,而直承餘厚四十公分左右的山牆上。拜殿捲棚構架則較複雜,是六架的捲棚;壁面有二通三瓜柱的棟架裝飾,其頂椽邊的二頂瓜柱,位於第三、四架下,對應於頂椽,雖是前後對稱的桁數,但構架上的前點金柱卻位於第二架下。 興安宮的大木構造,主要特點除桁條和橫向構材以外,其他全部是附壁的大木構架形式。柱為圓木柱,下有石質柱珠;柱珠全都是圓柱形或缸形。附壁柱本身也有負載及加強壁體的機能,可防止地震時,純壁體的受害程度。同時在傳統建築的構架,講究的是以中脊或捲棚式的頂椽為主,在前後金柱間,做左右略為對稱的步架數。興安宮各殿分別將前金柱縮入一或二步架,使各殿成為前短後長,前高後矮的空間。興安宮雖是附壁柱棟架,但其前殿和拜殿,也採用了「破口式」和「偷心造插栱」等構造形式;而且樑上短柱也做成上承疊斗的瓜柱形態,整個棟架上的通樑、通隨、束仔、束隨,也都有裝修和雕飾,不因其是附壁的形式而稍有減弱。通樑上為使圓卵形的樑端,能收束承矩形榫頭,以便插入柱中榫孔相接合,因而在樑端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弧線;這做法也出現在興安宮前後殿所有的通樑上。在鋪面部分,除簷口砛石及大門門檻底為鋪條石板外,其餘皆以紅板磚鋪成,步口空間採水平錯砌鋪法,而門廳空間則採對角鋪砌法,丹墀因直接露天,為石鋪。 興安宮前殿的牆面有一塊光緒13年(西元1887年)「奉憲示禁」碑,此碑文由當時賞戴花翎郎補清軍府代理中路撫民理番鹿港海防總捕分府龍景淳所設立,內文敘述興安宮的廟產,自同治年間戴潮春之亂後,有陸續被竊佔之虞,碑文告示租用興安宮祭祀公業之屋舍者,應依租納稅,廟方董事秉公處理,並辦理廟務暨春秋二祭。另外重要的文物還有咸豐2年(西元1852年)廟宇重修時,由士紳敬獻「奠安山海」匾,此匾左下方有一鈐印,其上書「興安會館」,說明興安宮為興化人的同鄉會館。光緒13年(西元1887年)興安宮曾局部重修,並由信士柯清泉、柯春榮敬獻「慈航普渡」匾。 |
使用情形 | 經修復後廟宇建物狀態良好,全天開放以供民眾參拜。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 因目前正殿木棟架出現漏水情形,雨季觀察後漏水情形較嚴重,建議進行相關修繕計畫,俾利維護文化資產。 |
現狀 | 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編列為古蹟,並於民國85年(西元1996年)完成修復工程、舉行安座大典,其建物狀態保存良好,廟貌及格局風貌依舊,現今開放以供民眾參拜。 |
網站名稱 | 彰化縣政府旅遊資訊網-興安宮 |
網址 | https://tourism.chcg.gov.tw/AttractionsContent.aspx?id=107&chk=49b8933f-e953-461b-8cea-a3bebad31ef3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4-7292201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公告文號 : 74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3:39:37.0 |
landlotList | 1:itemNo : 1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鹿港鎮 landNo : 龍山段 landSerialNo : 547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itemNo : 2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鹿港鎮 landNo : 龍山段 landSerialNo : 477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影音多媒體圖片 | 1:mediaName : 鹿港興安宮01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af758436-9d1d-4cf4-b6f7-9b1146b571ce/鹿港興安宮01.jpg 2:mediaName : 鹿港興安宮02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72673be2-c807-41bb-a674-f999138143a4/鹿港興安宮02.jpg 3:mediaName : 鹿港興安宮03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278476fb-5c24-4f32-a0fe-c460829b7361/鹿港興安宮04.jpg 4:mediaName : 鹿港興安宮04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6bb3172f-1609-450c-bd33-523a66261759/鹿港興安宮05.jpg 5:mediaName : 鹿港興安宮05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e13dae86-7a40-4d6a-b10e-c402dcdfb1ab/鹿港興安宮06.jpg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5-11/e4273210-4097-46b1-9cf2-2fe5e3fae421/鹿港興安宮741127.pdf |
地籍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4-04-18/2fadcd25-cfbf-4fa2-9514-104adc4b0cdc/興安宮-地籍圖資料110.pdf |
repImgId | 144348 |
案件編號19851127000026 |
個案名稱鹿港興安宮 |
級別代碼1.1.3 |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
種類1:code : A2name : 寺廟 |
歷史沿革興安宮俗稱「興化媽祖宮」,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康熙23年(西元1684年)由福建省興化府人移民臺灣時,攜帶媽祖香火來臺,於鹿港草仔市一帶興建廟宇。廟名「興安宮」,取其「興化平安」、「興化安寧」之意。 興安宮為鹿港的人群廟之一,「人群廟」係指大陸原鄉某一人群移民到臺灣時,所共同興建的廟宇,此人群廟同時兼具「同鄉會館」的功能。興安宮是興化人的祭祀廟宇,因此香火並不興盛,廟貌一直保存原有的格局。 興安宮主祀由福建分身來臺的興化媽,由於經過械鬥、民變等狀況,興化人漸移居他處,興安宮的管理因而疏忽遺落,尤其日治時期更是荒廢,也曾廟產為人所侵佔。在民國初年重新登記廟產時,將「興安宮」登記為「興化宮」,因此目前亦有人稱「興化宮」。乾隆47年(西元1782年)到道光24年(西元1844年)之間,彰化平原上,有四次大型的泉漳和泉粵分類械鬥,其結果導致泉、漳、粵人分地自處。又泉州人多勢眾,在彰化平原上佔盡優勢,造成興化人無法聚居一地,或移往外地,導致興化的式微,更影響興安宮的香火。 興安宮自創建以來,曾經過多次修建。嘉慶3年(西元1789年)因地震倒塌,由當時的仕紳周文川發動興化籍人士募捐重建。道光28年(西元1848年)11月8日彰化發生地震,致使興安宮受到震損,咸豐2年(西元1852年)由興化籍人士徐鍚麟、周文銓、蘇代生、蕭日新等九位董事再倡議重修,此次的重修奠定今日所見之格局,咸豐9年(西元1859年),重修殿宇、光緒4年(西元1878年)、光緒13年(西元1887年)、光緒18年(西元1892年)、光緒20年(西元1894年)再次重修等。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2年(西元1993年)由政府提撥經費修復,至民國85年(西元1996年)完工,並舉行安座大典。三百多年歷史的興安宮,廟貌與格局仍保存古風貌。民國86年(西元1997年)修訂後編列為縣定古蹟,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因牆面漏水、油漆剝落,進行局部重修。 |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2: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
指定登錄理由1.為長條型的廟宇建築:傳統街屋式廟宇屬於一種小型寺廟,隱身於民宅之間,廟的格局為兩殿式建築,面寬只得單開間,第一進為三川殿、第二進為拜殿及正殿,全廟使人感覺狹長而深遠,是鹿港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2.蘊藏百年古物,文化至寶:清初木雕之軟身聖像,「開臺興安宮全貌」彩繪古圖為廟內現存最為珍貴之古文物。另外,正殿神房內懸咸豐2年(西元1852年)「奠安山海」匾,門楣上的光緒13年(西元1887年)「慈航普渡」匾,以及記載當年廟產之「奉憲勒碑」皆彌足珍貴。 |
法令依據(空) |
所屬主管機關彰化縣政府 |
現況地址1:itemNo : 1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鹿港鎮 address : 長興里興化巷64號 |
經度120.43567726045 |
緯度24.052220380243 |
主管機關名稱彰化縣政府 |
主管機關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彰化縣彰化市卦山路3號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693fde2b-b9dc-49aa-a614-ce7cbfff806f/鹿港興安宮01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693fde2b-b9dc-49aa-a614-ce7cbfff806f/鹿港興安宮01.jpgname鹿港興安宮01 |
所有權屬1: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ownerName : 興OO 2: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ownerName : 中華民國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26 |
外觀特徵興安宮為一座東北朝西南的長條式廟宇,為單開間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分前埕、三川殿、拜亭及正殿,採左右對稱的長軸線配置形式。廟宇為街屋式的建築,廟門面向興化巷,後臨中山路。在長條相對的兩側和背後鄰房之間,都是用厚實的石牆相隔,整個門戶除前殿的主要入口處外,其餘所有的廟宇內部空間,也只有正殿的入口,為外閉內開放的臺灣廟宇特性。 興安宮前殿雖是單間起,卻分三門,中門較兩邊門為大。三門皆為雙扇隔門式,中門兩側並立石鼓,門側也並立石枕。門檻較高,使人進出寺廟時,不得不抬腳而屈腰以示尊敬,這是一般媽祖廟共有的特徵。三川殿的彩繪,正門門神為秦叔寶與尉遲恭,兩旁分別為太監與宮女,手持「香花燈果」,係民國85年(西元1996年)重修時,由和美陳穎派司做彩繪。今興安宮重新彩繪後雖看似新廟,但匠師的構圖及用色均依傳統工法,呈現廟宇的彩繪藝術。 興安宮三殿的屋頂,除了拜殿為捲棚式外,前殿及正殿皆為一條龍式單及翹尾的前後二坡屋頂。屋脊的高度以正殿最高、前殿次之、附屬的拜殿則較低。前殿為翹脊屋頂,屋脊為大脊作法,上下二條弧線為頂馬路和下馬路,中間是脊堵,脊堵除最外二端脊頭肉垛,飾有梟凸線飾外,其餘梟線括弧內飾物,以及脊堵中間的剪黏飾物。興安宮的前殿屋頂門面,除頂馬路外,並另加有一脊,稱為西施脊。西施脊頂的中央,有尖形的排列飾物,據說有避邪的效果。而前殿的下馬路則抬高、透空,二端各飾一條龍,中間飾一圓珠,為雙龍搶珠圖案。屋頂二端是規帶垂脊,垂脊尾翹起,不作草尾,卻以人騎鳳凰裝飾。正殿脊堵中間飾透空的龜甲紋瓷花磚,前後雙片裝修,下馬路底層透空處似獅子滾繡球。正殿屋頂的規帶前緣無裝飾及剪黏,僅以水泥粉刷敷面。興安宮屋頂的瓦作與一般廟宇一樣,採板瓦和筒瓦互鋪方式。興安宮屋簷墀頭處,原有一對石獅,由於年代久遠已遭風化,獅子的造型古樸,民國76年(西元1987年),在琳恩颱風的夜晚,此對石獅遭宵小竊取,目前所看到的石獅,為重修時新刻的造型。 |
室內特徵興安宮前殿為附壁六柱,進深總計九架桁條的大木構造;中脊位於由前算起的第五架桁處,前後二根金桁所在的對應位置並不對稱。構架上,除有三根通樑和雙疊斗的脊柱外,並有二個分別為單疊斗瓜筒柱和雙疊斗瓜筒柱。且因前有檐柱後面則無,所以沒有對稱的檐柱。前殿的橫向構架,多用補間鋪作的構造方式,兩側前點金柱間的門楣與金桁的補間鋪作,是全殿最華麗之處。由下而上分別鋪五彎枋和連栱,以及連圭枋和爐腳形的楹引等鋪作;而五彎枋表面並雕上梟刻「剔地突起」的書畫、如意和螭虎等吉祥圖案。 拜殿和正殿為相連的空間,拜殿是捲棚式六架,正殿則為硬山式十三架。正殿的構造簡單,除點金柱以柱頭刻椀口直承桁條外,其餘桁條無設附壁棟支撐,而直承餘厚四十公分左右的山牆上。拜殿捲棚構架則較複雜,是六架的捲棚;壁面有二通三瓜柱的棟架裝飾,其頂椽邊的二頂瓜柱,位於第三、四架下,對應於頂椽,雖是前後對稱的桁數,但構架上的前點金柱卻位於第二架下。 興安宮的大木構造,主要特點除桁條和橫向構材以外,其他全部是附壁的大木構架形式。柱為圓木柱,下有石質柱珠;柱珠全都是圓柱形或缸形。附壁柱本身也有負載及加強壁體的機能,可防止地震時,純壁體的受害程度。同時在傳統建築的構架,講究的是以中脊或捲棚式的頂椽為主,在前後金柱間,做左右略為對稱的步架數。興安宮各殿分別將前金柱縮入一或二步架,使各殿成為前短後長,前高後矮的空間。興安宮雖是附壁柱棟架,但其前殿和拜殿,也採用了「破口式」和「偷心造插栱」等構造形式;而且樑上短柱也做成上承疊斗的瓜柱形態,整個棟架上的通樑、通隨、束仔、束隨,也都有裝修和雕飾,不因其是附壁的形式而稍有減弱。通樑上為使圓卵形的樑端,能收束承矩形榫頭,以便插入柱中榫孔相接合,因而在樑端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弧線;這做法也出現在興安宮前後殿所有的通樑上。在鋪面部分,除簷口砛石及大門門檻底為鋪條石板外,其餘皆以紅板磚鋪成,步口空間採水平錯砌鋪法,而門廳空間則採對角鋪砌法,丹墀因直接露天,為石鋪。 興安宮前殿的牆面有一塊光緒13年(西元1887年)「奉憲示禁」碑,此碑文由當時賞戴花翎郎補清軍府代理中路撫民理番鹿港海防總捕分府龍景淳所設立,內文敘述興安宮的廟產,自同治年間戴潮春之亂後,有陸續被竊佔之虞,碑文告示租用興安宮祭祀公業之屋舍者,應依租納稅,廟方董事秉公處理,並辦理廟務暨春秋二祭。另外重要的文物還有咸豐2年(西元1852年)廟宇重修時,由士紳敬獻「奠安山海」匾,此匾左下方有一鈐印,其上書「興安會館」,說明興安宮為興化人的同鄉會館。光緒13年(西元1887年)興安宮曾局部重修,並由信士柯清泉、柯春榮敬獻「慈航普渡」匾。 |
使用情形經修復後廟宇建物狀態良好,全天開放以供民眾參拜。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因目前正殿木棟架出現漏水情形,雨季觀察後漏水情形較嚴重,建議進行相關修繕計畫,俾利維護文化資產。 |
現狀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編列為古蹟,並於民國85年(西元1996年)完成修復工程、舉行安座大典,其建物狀態保存良好,廟貌及格局風貌依舊,現今開放以供民眾參拜。 |
網站名稱彰化縣政府旅遊資訊網-興安宮 |
網址https://tourism.chcg.gov.tw/AttractionsContent.aspx?id=107&chk=49b8933f-e953-461b-8cea-a3bebad31ef3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7292201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公告文號 : 74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3:39:37.0 |
landlotList1:itemNo : 1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鹿港鎮 landNo : 龍山段 landSerialNo : 547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itemNo : 2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鹿港鎮 landNo : 龍山段 landSerialNo : 477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影音多媒體圖片1:mediaName : 鹿港興安宮01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af758436-9d1d-4cf4-b6f7-9b1146b571ce/鹿港興安宮01.jpg 2:mediaName : 鹿港興安宮02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72673be2-c807-41bb-a674-f999138143a4/鹿港興安宮02.jpg 3:mediaName : 鹿港興安宮03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278476fb-5c24-4f32-a0fe-c460829b7361/鹿港興安宮04.jpg 4:mediaName : 鹿港興安宮04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6bb3172f-1609-450c-bd33-523a66261759/鹿港興安宮05.jpg 5:mediaName : 鹿港興安宮05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e13dae86-7a40-4d6a-b10e-c402dcdfb1ab/鹿港興安宮06.jpg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5-11/e4273210-4097-46b1-9cf2-2fe5e3fae421/鹿港興安宮741127.pdf |
地籍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4-04-18/2fadcd25-cfbf-4fa2-9514-104adc4b0cdc/興安宮-地籍圖資料110.pdf |
repImgId144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