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 文資局古蹟 @ 文化部
個案名稱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的級別名稱是國定古蹟, 所屬主管機關是文化部, 指定登錄理由是(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1.西嶼燈塔又稱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西側,為早年先民從中國廈門遠渡臺灣,橫渡臺灣海峽時中途避風之所在。舊稱「西嶼古塔」,後因故傾圯。1778(清乾隆43)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澎湖通判謝維祺捐貲,就塔址重建七級浮圖,頂上掛長明燈,名為「西嶼塔燈」。177....
案件編號 | 19870417000003 |
個案名稱 |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
級別代碼 | 1.1.1 |
級別名稱 | 國定古蹟 |
種類 | 1:code : A14name : 燈塔 |
歷史沿革 | 漁翁島燈塔也稱為西嶼燈塔,燈塔位於西嶼鄉外垵村西側屹仔尾岬角處,此地西側海域即為澎湖六大急流中的「西流」(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頭、五潭門、六東吉)。自古即為往來台厦船舶航道的標識點。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蔣元樞和澎湖糧防捕廳通判謝維祺,為使由厦門而東來之船隻,以西嶼為航海標識,特於此地創建西嶼燈塔,這也是台、澎地區首建的燈塔。由現存的「創建西嶼燈塔碑記」碑文:「澎湖居臺、厦之間,而西嶼尤為衝要。蓋當風信靡常,則官商船舶莫不就西嶼以為依息也。」可知構建西嶼燈塔於此地的重要性。西嶼燈塔初創時構造,據碑文記載:酌就嶼際古堛基地,廣其下座凡五丈,礱石為浮圖七級,級凡七尺,惟樸固,期永久。其頂設長明之燈….」同時於燈塔側建有塔廟,內祀天后媽祖。並由塔廟住持每天於昏夜之際,至塔頂點燃燈火。 西嶼燈塔因長年屢遭風災,澎湖廳通判蔣鏞於清道光3年(1823)與澎湖水師提憲陳元戎籌款修建西嶼燈塔。但因塔頂油燈所產生的光力較薄弱,無法達到國際各國燈塔應有的光力標準,英、美、日、法等國即向清政府要求構建新式燈塔。清同治12年(1873),由福建海關總稅務司派人至西嶼,購置構建新式燈塔用地,並重新興建燈塔和附屬設施。清同治13年(1874)由海關總稅務司聘請英國工程師(韓得森 DAVID M.HENDERSON )規劃設計仿西式燈塔形制構造,將西嶼燈塔改建為圓形鑄鐵造塔身,塔身外觀漆成白色,入口處上方三角形的門楣上,書有凸製的英文題字(DAVID M.HENDERSON 1874),於清光緒元年(1875)7月11日動工興建,同年11月竣工。於11月18日開始常駐點燈,並聘有外藉專人駐守燈塔,今燈塔圍牆西側海岬邊,尚存有當時看守燈塔英國藉人員女兒的墳墓。並矗有一座十字型墓碑上刻「Nelly O’Driscoll」。燈塔竣工並點燈後,同時正式命名為「漁翁島燈塔」。新建後的漁翁島燈塔,塔高11公尺,燈高67.7公尺。燈塔西南側同時設有三門霧炮,以備起霧時發出砲聲警示往來航行船隻。 日治時期除沿用清領時期燈塔設備運作外,另設置一座百葉窗型氣象觀測器。同時於明治30年(1897)以駐澎湖島日軍有線電話設備,佈設媽宮與漁翁島燈塔間之海底電話線,這也是台澎地區有線電話之濫觴。二次世界大戰未期,昭和20年(1945)7月5日至8月7日,遭受美軍轟炸機襲擊,所幸受損輕微,燈塔仍能照常點燈運作。 民國55年(1966)漁翁島燈塔改裝設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為18萬支燭光,光程25.1海浬。民國70年(1981)再增設「電霧號」二座,以提高往來船舶於低能見度航行的安全。 |
評定基準 | 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指定登錄理由 | (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1.西嶼燈塔又稱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西側,為早年先民從中國廈門遠渡臺灣,橫渡臺灣海峽時中途避風之所在。舊稱「西嶼古塔」,後因故傾圯。1778(清乾隆43)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澎湖通判謝維祺捐貲,就塔址重建七級浮圖,頂上掛長明燈,名為「西嶼塔燈」。1779(清乾隆44)年完工時的規模為塔基5丈,高7層,每層7尺,以花崗石砌造。 2.現今所見之燈塔為清領時期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ebert Hart)主導,英國土木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於1874(清同治13)年設計,1875年8月11日(光緒元年7月11日)動工,同年年底完成,並於12月15日(光緒元年11月18日)點燈,是臺澎地區創建最早的現代化西式燈塔。燈塔入口門楣上留有「DAVID M. HENDERSON 1874」鑄鐵名牌,是臺澎地區首座於入口門楣以鑄鐵鑄有設計者名號及年代的燈塔。院牆角尚存閩海關界碑兩方,極具歷史價值。另院牆外有洋人看守者的女兒Nelly O’Driscoll的十字型墓碑一方,為早期燈塔有外國人看守的見證。 3.燈塔外觀原為黑色,1909年後改為白色。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遭美軍襲擊受損,但仍持續運作。二戰後整修,大致保存原有配置。1951(民國40)年3月因防空需要,塗以迷彩色,至1969(民國58)年4月始恢復白色。從清領、日治迄今,持續運作,且燈塔文物及相關設施保存完整,足以見證航運管理之歷史發展。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性: 1.燈塔塔身為歐洲進口之預製鑄鐵構造,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表現十九世紀的營造技術及特色,為燈塔技術之重要案例,具代表性。 2.包括園區內燈塔塔身、展覽室、地下蓄水池、十字架洋人Nelly O’Driscoll 墓碑、院牆及界碑等,仍完整保存十九世紀興建時之原型,見證清領時期西式燈塔及周邊工程營造真實性。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1.西嶼燈塔除了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Cast Iron Segments),也是目前唯一採用重錘鋼索發條牽引齒輪、帶動水銀槽式旋轉鏡機的燈塔。迄今仍採用人力機械操作,有高度科學價值,為清領時期西式同類型燈塔之典範,具稀少性且不易再現。 2.燈塔及其相關附屬設施及文物,包括燈塔、展覽室、西嶼塔燈碑記、傳統塔燈的石葫蘆、霧砲、墓碑、閩海關界碑等,足以完整呈現臺灣清領以來迄今各時代燈塔之發展。 |
法令依據 |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 |
所屬主管機關 | 文化部 |
現況地址 | 1:itemNo : 1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address : 外垵村195號 |
經度 | 119.46957988552 |
緯度 | 23.562420748888 |
主管機關名稱 | 文化部 |
主管機關單位 |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jpgname西嶼燈塔1 |
所有權屬 | 1: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2: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ownerName : 中華民國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70417000003 |
外觀特徵 | 國民政府遷台後,為配合時局的需要,將漁翁島燈塔和相關設施改塗軍事迷彩偽裝漆,至民國68年(1979)始將燈塔和相關設施重新塗刷為原有白色外觀。現存放於燈塔西側的石碑為清道光3年(1823)澎湖廳通刊 蔣鏞所之的「續修西嶼塔廟記」。另有大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 蔣元樞所撰的「刀建西嶼浮圖記」石碑和大清乾隆44年(1779)7月澎湖廳通刊 謝維祺撰的「澎湖西嶼浮圖記」兩面石碑,現存放於外垵村溫王宮前。 |
室內特徵 | 漁翁島燈塔附屬設施有辦公室、展覽室、宿舍和倉庫。 |
使用情形 | 現為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平日有專人維修管理,使用維護狀況良好。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 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
現狀 | 民國87-88年曾進行修復,目前由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 |
網站名稱 | (空) |
網址 | (空)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4-22177672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76)內民字第484806號 公告日期 : 1987-04-17 09:36:13.0 2: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020198282號 公告日期 : 2021-12-22 15:51:31.318 |
landlotList | 1:itemNo : 1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69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2:itemNo : 2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7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3:itemNo : 3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8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4:itemNo : 4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5:itemNo : 5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6:itemNo : 6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4363/file/cd25d574-3e92-4a7d-b780-8e2adf5e492c.pdf2: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1-11/01251e33-4271-4ebe-a043-18ecaae19323/西嶼燈塔公告公文.jpg3: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11-11/4a3fc83d-4872-49b8-abde-cfdbb1d836f7/公告變更.pdf |
地籍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11-11/6a5f802d-b5f4-4349-8d78-7b4c5689fd46/土地登記謄本.pdf |
repImgId | 1434 |
案件編號19870417000003 |
個案名稱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
級別代碼1.1.1 |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
種類1:code : A14name : 燈塔 |
歷史沿革漁翁島燈塔也稱為西嶼燈塔,燈塔位於西嶼鄉外垵村西側屹仔尾岬角處,此地西側海域即為澎湖六大急流中的「西流」(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頭、五潭門、六東吉)。自古即為往來台厦船舶航道的標識點。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蔣元樞和澎湖糧防捕廳通判謝維祺,為使由厦門而東來之船隻,以西嶼為航海標識,特於此地創建西嶼燈塔,這也是台、澎地區首建的燈塔。由現存的「創建西嶼燈塔碑記」碑文:「澎湖居臺、厦之間,而西嶼尤為衝要。蓋當風信靡常,則官商船舶莫不就西嶼以為依息也。」可知構建西嶼燈塔於此地的重要性。西嶼燈塔初創時構造,據碑文記載:酌就嶼際古堛基地,廣其下座凡五丈,礱石為浮圖七級,級凡七尺,惟樸固,期永久。其頂設長明之燈….」同時於燈塔側建有塔廟,內祀天后媽祖。並由塔廟住持每天於昏夜之際,至塔頂點燃燈火。 西嶼燈塔因長年屢遭風災,澎湖廳通判蔣鏞於清道光3年(1823)與澎湖水師提憲陳元戎籌款修建西嶼燈塔。但因塔頂油燈所產生的光力較薄弱,無法達到國際各國燈塔應有的光力標準,英、美、日、法等國即向清政府要求構建新式燈塔。清同治12年(1873),由福建海關總稅務司派人至西嶼,購置構建新式燈塔用地,並重新興建燈塔和附屬設施。清同治13年(1874)由海關總稅務司聘請英國工程師(韓得森 DAVID M.HENDERSON )規劃設計仿西式燈塔形制構造,將西嶼燈塔改建為圓形鑄鐵造塔身,塔身外觀漆成白色,入口處上方三角形的門楣上,書有凸製的英文題字(DAVID M.HENDERSON 1874),於清光緒元年(1875)7月11日動工興建,同年11月竣工。於11月18日開始常駐點燈,並聘有外藉專人駐守燈塔,今燈塔圍牆西側海岬邊,尚存有當時看守燈塔英國藉人員女兒的墳墓。並矗有一座十字型墓碑上刻「Nelly O’Driscoll」。燈塔竣工並點燈後,同時正式命名為「漁翁島燈塔」。新建後的漁翁島燈塔,塔高11公尺,燈高67.7公尺。燈塔西南側同時設有三門霧炮,以備起霧時發出砲聲警示往來航行船隻。 日治時期除沿用清領時期燈塔設備運作外,另設置一座百葉窗型氣象觀測器。同時於明治30年(1897)以駐澎湖島日軍有線電話設備,佈設媽宮與漁翁島燈塔間之海底電話線,這也是台澎地區有線電話之濫觴。二次世界大戰未期,昭和20年(1945)7月5日至8月7日,遭受美軍轟炸機襲擊,所幸受損輕微,燈塔仍能照常點燈運作。 民國55年(1966)漁翁島燈塔改裝設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為18萬支燭光,光程25.1海浬。民國70年(1981)再增設「電霧號」二座,以提高往來船舶於低能見度航行的安全。 |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指定登錄理由(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1.西嶼燈塔又稱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西側,為早年先民從中國廈門遠渡臺灣,橫渡臺灣海峽時中途避風之所在。舊稱「西嶼古塔」,後因故傾圯。1778(清乾隆43)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澎湖通判謝維祺捐貲,就塔址重建七級浮圖,頂上掛長明燈,名為「西嶼塔燈」。1779(清乾隆44)年完工時的規模為塔基5丈,高7層,每層7尺,以花崗石砌造。 2.現今所見之燈塔為清領時期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ebert Hart)主導,英國土木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於1874(清同治13)年設計,1875年8月11日(光緒元年7月11日)動工,同年年底完成,並於12月15日(光緒元年11月18日)點燈,是臺澎地區創建最早的現代化西式燈塔。燈塔入口門楣上留有「DAVID M. HENDERSON 1874」鑄鐵名牌,是臺澎地區首座於入口門楣以鑄鐵鑄有設計者名號及年代的燈塔。院牆角尚存閩海關界碑兩方,極具歷史價值。另院牆外有洋人看守者的女兒Nelly O’Driscoll的十字型墓碑一方,為早期燈塔有外國人看守的見證。 3.燈塔外觀原為黑色,1909年後改為白色。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遭美軍襲擊受損,但仍持續運作。二戰後整修,大致保存原有配置。1951(民國40)年3月因防空需要,塗以迷彩色,至1969(民國58)年4月始恢復白色。從清領、日治迄今,持續運作,且燈塔文物及相關設施保存完整,足以見證航運管理之歷史發展。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性: 1.燈塔塔身為歐洲進口之預製鑄鐵構造,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表現十九世紀的營造技術及特色,為燈塔技術之重要案例,具代表性。 2.包括園區內燈塔塔身、展覽室、地下蓄水池、十字架洋人Nelly O’Driscoll 墓碑、院牆及界碑等,仍完整保存十九世紀興建時之原型,見證清領時期西式燈塔及周邊工程營造真實性。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1.西嶼燈塔除了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Cast Iron Segments),也是目前唯一採用重錘鋼索發條牽引齒輪、帶動水銀槽式旋轉鏡機的燈塔。迄今仍採用人力機械操作,有高度科學價值,為清領時期西式同類型燈塔之典範,具稀少性且不易再現。 2.燈塔及其相關附屬設施及文物,包括燈塔、展覽室、西嶼塔燈碑記、傳統塔燈的石葫蘆、霧砲、墓碑、閩海關界碑等,足以完整呈現臺灣清領以來迄今各時代燈塔之發展。 |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 |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
現況地址1:itemNo : 1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address : 外垵村195號 |
經度119.46957988552 |
緯度23.562420748888 |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jpgname西嶼燈塔1 |
所有權屬1: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2: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ownerName : 中華民國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70417000003 |
外觀特徵國民政府遷台後,為配合時局的需要,將漁翁島燈塔和相關設施改塗軍事迷彩偽裝漆,至民國68年(1979)始將燈塔和相關設施重新塗刷為原有白色外觀。現存放於燈塔西側的石碑為清道光3年(1823)澎湖廳通刊 蔣鏞所之的「續修西嶼塔廟記」。另有大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 蔣元樞所撰的「刀建西嶼浮圖記」石碑和大清乾隆44年(1779)7月澎湖廳通刊 謝維祺撰的「澎湖西嶼浮圖記」兩面石碑,現存放於外垵村溫王宮前。 |
室內特徵漁翁島燈塔附屬設施有辦公室、展覽室、宿舍和倉庫。 |
使用情形現為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平日有專人維修管理,使用維護狀況良好。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
現狀民國87-88年曾進行修復,目前由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 |
網站名稱(空) |
網址(空)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76)內民字第484806號 公告日期 : 1987-04-17 09:36:13.0 2: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020198282號 公告日期 : 2021-12-22 15:51:31.318 |
landlotList1:itemNo : 1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69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2:itemNo : 2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7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3:itemNo : 3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8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4:itemNo : 4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5:itemNo : 5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6:itemNo : 6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4363/file/cd25d574-3e92-4a7d-b780-8e2adf5e492c.pdf2: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1-11/01251e33-4271-4ebe-a043-18ecaae19323/西嶼燈塔公告公文.jpg3: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11-11/4a3fc83d-4872-49b8-abde-cfdbb1d836f7/公告變更.pdf |
地籍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11-11/6a5f802d-b5f4-4349-8d78-7b4c5689fd46/土地登記謄本.pdf |
repImgId1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