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 文資局古蹟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的級別名稱是國定古蹟, 所屬主管機關是文化部, 指定登錄理由是(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1.西嶼燈塔又稱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西側,為早年先民從中國廈門遠渡臺灣,橫渡臺灣海峽時中途避風之所在。舊稱「西嶼古塔」,後因故傾圯。1778(清乾隆43)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澎湖通判謝維祺捐貲,就塔址重建七級浮圖,頂上掛長明燈,名為「西嶼塔燈」。177....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的地圖

案件編號19870417000003
個案名稱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漁翁島燈塔也稱為西嶼燈塔,燈塔位於西嶼鄉外垵村西側屹仔尾岬角處,此地西側海域即為澎湖六大急流中的「西流」(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頭、五潭門、六東吉)。自古即為往來台厦船舶航道的標識點。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蔣元樞和澎湖糧防捕廳通判謝維祺,為使由厦門而東來之船隻,以西嶼為航海標識,特於此地創建西嶼燈塔,這也是台、澎地區首建的燈塔。由現存的「創建西嶼燈塔碑記」碑文:「澎湖居臺、厦之間,而西嶼尤為衝要。蓋當風信靡常,則官商船舶莫不就西嶼以為依息也。」可知構建西嶼燈塔於此地的重要性。西嶼燈塔初創時構造,據碑文記載:酌就嶼際古堛基地,廣其下座凡五丈,礱石為浮圖七級,級凡七尺,惟樸固,期永久。其頂設長明之燈….」同時於燈塔側建有塔廟,內祀天后媽祖。並由塔廟住持每天於昏夜之際,至塔頂點燃燈火。 西嶼燈塔因長年屢遭風災,澎湖廳通判蔣鏞於清道光3年(1823)與澎湖水師提憲陳元戎籌款修建西嶼燈塔。但因塔頂油燈所產生的光力較薄弱,無法達到國際各國燈塔應有的光力標準,英、美、日、法等國即向清政府要求構建新式燈塔。清同治12年(1873),由福建海關總稅務司派人至西嶼,購置構建新式燈塔用地,並重新興建燈塔和附屬設施。清同治13年(1874)由海關總稅務司聘請英國工程師(韓得森 DAVID M.HENDERSON )規劃設計仿西式燈塔形制構造,將西嶼燈塔改建為圓形鑄鐵造塔身,塔身外觀漆成白色,入口處上方三角形的門楣上,書有凸製的英文題字(DAVID M.HENDERSON 1874),於清光緒元年(1875)7月11日動工興建,同年11月竣工。於11月18日開始常駐點燈,並聘有外藉專人駐守燈塔,今燈塔圍牆西側海岬邊,尚存有當時看守燈塔英國藉人員女兒的墳墓。並矗有一座十字型墓碑上刻「Nelly O’Driscoll」。燈塔竣工並點燈後,同時正式命名為「漁翁島燈塔」。新建後的漁翁島燈塔,塔高11公尺,燈高67.7公尺。燈塔西南側同時設有三門霧炮,以備起霧時發出砲聲警示往來航行船隻。 日治時期除沿用清領時期燈塔設備運作外,另設置一座百葉窗型氣象觀測器。同時於明治30年(1897)以駐澎湖島日軍有線電話設備,佈設媽宮與漁翁島燈塔間之海底電話線,這也是台澎地區有線電話之濫觴。二次世界大戰未期,昭和20年(1945)7月5日至8月7日,遭受美軍轟炸機襲擊,所幸受損輕微,燈塔仍能照常點燈運作。 民國55年(1966)漁翁島燈塔改裝設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為18萬支燭光,光程25.1海浬。民國70年(1981)再增設「電霧號」二座,以提高往來船舶於低能見度航行的安全。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1.西嶼燈塔又稱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西側,為早年先民從中國廈門遠渡臺灣,橫渡臺灣海峽時中途避風之所在。舊稱「西嶼古塔」,後因故傾圯。1778(清乾隆43)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澎湖通判謝維祺捐貲,就塔址重建七級浮圖,頂上掛長明燈,名為「西嶼塔燈」。1779(清乾隆44)年完工時的規模為塔基5丈,高7層,每層7尺,以花崗石砌造。 2.現今所見之燈塔為清領時期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ebert Hart)主導,英國土木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於1874(清同治13)年設計,1875年8月11日(光緒元年7月11日)動工,同年年底完成,並於12月15日(光緒元年11月18日)點燈,是臺澎地區創建最早的現代化西式燈塔。燈塔入口門楣上留有「DAVID M. HENDERSON 1874」鑄鐵名牌,是臺澎地區首座於入口門楣以鑄鐵鑄有設計者名號及年代的燈塔。院牆角尚存閩海關界碑兩方,極具歷史價值。另院牆外有洋人看守者的女兒Nelly O’Driscoll的十字型墓碑一方,為早期燈塔有外國人看守的見證。 3.燈塔外觀原為黑色,1909年後改為白色。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遭美軍襲擊受損,但仍持續運作。二戰後整修,大致保存原有配置。1951(民國40)年3月因防空需要,塗以迷彩色,至1969(民國58)年4月始恢復白色。從清領、日治迄今,持續運作,且燈塔文物及相關設施保存完整,足以見證航運管理之歷史發展。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性: 1.燈塔塔身為歐洲進口之預製鑄鐵構造,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表現十九世紀的營造技術及特色,為燈塔技術之重要案例,具代表性。 2.包括園區內燈塔塔身、展覽室、地下蓄水池、十字架洋人Nelly O’Driscoll 墓碑、院牆及界碑等,仍完整保存十九世紀興建時之原型,見證清領時期西式燈塔及周邊工程營造真實性。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1.西嶼燈塔除了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Cast Iron Segments),也是目前唯一採用重錘鋼索發條牽引齒輪、帶動水銀槽式旋轉鏡機的燈塔。迄今仍採用人力機械操作,有高度科學價值,為清領時期西式同類型燈塔之典範,具稀少性且不易再現。 2.燈塔及其相關附屬設施及文物,包括燈塔、展覽室、西嶼塔燈碑記、傳統塔燈的石葫蘆、霧砲、墓碑、閩海關界碑等,足以完整呈現臺灣清領以來迄今各時代燈塔之發展。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address : 外垵村195號
經度119.46957988552
緯度23.562420748888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jpg

name

西嶼燈塔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70417000003
外觀特徵國民政府遷台後,為配合時局的需要,將漁翁島燈塔和相關設施改塗軍事迷彩偽裝漆,至民國68年(1979)始將燈塔和相關設施重新塗刷為原有白色外觀。現存放於燈塔西側的石碑為清道光3年(1823)澎湖廳通刊 蔣鏞所之的「續修西嶼塔廟記」。另有大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 蔣元樞所撰的「刀建西嶼浮圖記」石碑和大清乾隆44年(1779)7月澎湖廳通刊 謝維祺撰的「澎湖西嶼浮圖記」兩面石碑,現存放於外垵村溫王宮前。
室內特徵漁翁島燈塔附屬設施有辦公室、展覽室、宿舍和倉庫。
使用情形現為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平日有專人維修管理,使用維護狀況良好。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現狀民國87-88年曾進行修復,目前由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76)內民字第484806號
公告日期 : 1987-04-17 09:36:13.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020198282號
公告日期 : 2021-12-22 15:51:31.318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69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7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8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4:

itemNo : 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5:

itemNo : 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6:

itemNo : 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4363/file/cd25d574-3e92-4a7d-b780-8e2adf5e492c.pdf

2: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1-11/01251e33-4271-4ebe-a043-18ecaae19323/西嶼燈塔公告公文.jpg

3: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11-11/4a3fc83d-4872-49b8-abde-cfdbb1d836f7/公告變更.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11-11/6a5f802d-b5f4-4349-8d78-7b4c5689fd46/土地登記謄本.pdf
repImgId1434

案件編號

19870417000003

個案名稱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漁翁島燈塔也稱為西嶼燈塔,燈塔位於西嶼鄉外垵村西側屹仔尾岬角處,此地西側海域即為澎湖六大急流中的「西流」(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頭、五潭門、六東吉)。自古即為往來台厦船舶航道的標識點。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蔣元樞和澎湖糧防捕廳通判謝維祺,為使由厦門而東來之船隻,以西嶼為航海標識,特於此地創建西嶼燈塔,這也是台、澎地區首建的燈塔。由現存的「創建西嶼燈塔碑記」碑文:「澎湖居臺、厦之間,而西嶼尤為衝要。蓋當風信靡常,則官商船舶莫不就西嶼以為依息也。」可知構建西嶼燈塔於此地的重要性。西嶼燈塔初創時構造,據碑文記載:酌就嶼際古堛基地,廣其下座凡五丈,礱石為浮圖七級,級凡七尺,惟樸固,期永久。其頂設長明之燈….」同時於燈塔側建有塔廟,內祀天后媽祖。並由塔廟住持每天於昏夜之際,至塔頂點燃燈火。 西嶼燈塔因長年屢遭風災,澎湖廳通判蔣鏞於清道光3年(1823)與澎湖水師提憲陳元戎籌款修建西嶼燈塔。但因塔頂油燈所產生的光力較薄弱,無法達到國際各國燈塔應有的光力標準,英、美、日、法等國即向清政府要求構建新式燈塔。清同治12年(1873),由福建海關總稅務司派人至西嶼,購置構建新式燈塔用地,並重新興建燈塔和附屬設施。清同治13年(1874)由海關總稅務司聘請英國工程師(韓得森 DAVID M.HENDERSON )規劃設計仿西式燈塔形制構造,將西嶼燈塔改建為圓形鑄鐵造塔身,塔身外觀漆成白色,入口處上方三角形的門楣上,書有凸製的英文題字(DAVID M.HENDERSON 1874),於清光緒元年(1875)7月11日動工興建,同年11月竣工。於11月18日開始常駐點燈,並聘有外藉專人駐守燈塔,今燈塔圍牆西側海岬邊,尚存有當時看守燈塔英國藉人員女兒的墳墓。並矗有一座十字型墓碑上刻「Nelly O’Driscoll」。燈塔竣工並點燈後,同時正式命名為「漁翁島燈塔」。新建後的漁翁島燈塔,塔高11公尺,燈高67.7公尺。燈塔西南側同時設有三門霧炮,以備起霧時發出砲聲警示往來航行船隻。 日治時期除沿用清領時期燈塔設備運作外,另設置一座百葉窗型氣象觀測器。同時於明治30年(1897)以駐澎湖島日軍有線電話設備,佈設媽宮與漁翁島燈塔間之海底電話線,這也是台澎地區有線電話之濫觴。二次世界大戰未期,昭和20年(1945)7月5日至8月7日,遭受美軍轟炸機襲擊,所幸受損輕微,燈塔仍能照常點燈運作。 民國55年(1966)漁翁島燈塔改裝設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為18萬支燭光,光程25.1海浬。民國70年(1981)再增設「電霧號」二座,以提高往來船舶於低能見度航行的安全。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1.西嶼燈塔又稱漁翁島燈塔,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西側,為早年先民從中國廈門遠渡臺灣,橫渡臺灣海峽時中途避風之所在。舊稱「西嶼古塔」,後因故傾圯。1778(清乾隆43)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澎湖通判謝維祺捐貲,就塔址重建七級浮圖,頂上掛長明燈,名為「西嶼塔燈」。1779(清乾隆44)年完工時的規模為塔基5丈,高7層,每層7尺,以花崗石砌造。 2.現今所見之燈塔為清領時期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ebert Hart)主導,英國土木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於1874(清同治13)年設計,1875年8月11日(光緒元年7月11日)動工,同年年底完成,並於12月15日(光緒元年11月18日)點燈,是臺澎地區創建最早的現代化西式燈塔。燈塔入口門楣上留有「DAVID M. HENDERSON 1874」鑄鐵名牌,是臺澎地區首座於入口門楣以鑄鐵鑄有設計者名號及年代的燈塔。院牆角尚存閩海關界碑兩方,極具歷史價值。另院牆外有洋人看守者的女兒Nelly O’Driscoll的十字型墓碑一方,為早期燈塔有外國人看守的見證。 3.燈塔外觀原為黑色,1909年後改為白色。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遭美軍襲擊受損,但仍持續運作。二戰後整修,大致保存原有配置。1951(民國40)年3月因防空需要,塗以迷彩色,至1969(民國58)年4月始恢復白色。從清領、日治迄今,持續運作,且燈塔文物及相關設施保存完整,足以見證航運管理之歷史發展。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性: 1.燈塔塔身為歐洲進口之預製鑄鐵構造,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表現十九世紀的營造技術及特色,為燈塔技術之重要案例,具代表性。 2.包括園區內燈塔塔身、展覽室、地下蓄水池、十字架洋人Nelly O’Driscoll 墓碑、院牆及界碑等,仍完整保存十九世紀興建時之原型,見證清領時期西式燈塔及周邊工程營造真實性。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1.西嶼燈塔除了是臺灣營建史上第一座預鑄式建築(Cast Iron Segments),也是目前唯一採用重錘鋼索發條牽引齒輪、帶動水銀槽式旋轉鏡機的燈塔。迄今仍採用人力機械操作,有高度科學價值,為清領時期西式同類型燈塔之典範,具稀少性且不易再現。 2.燈塔及其相關附屬設施及文物,包括燈塔、展覽室、西嶼塔燈碑記、傳統塔燈的石葫蘆、霧砲、墓碑、閩海關界碑等,足以完整呈現臺灣清領以來迄今各時代燈塔之發展。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address : 外垵村195號

經度

119.46957988552

緯度

23.562420748888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5/photo/西嶼燈塔1.jpg

name

西嶼燈塔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交通部航港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70417000003

外觀特徵

國民政府遷台後,為配合時局的需要,將漁翁島燈塔和相關設施改塗軍事迷彩偽裝漆,至民國68年(1979)始將燈塔和相關設施重新塗刷為原有白色外觀。現存放於燈塔西側的石碑為清道光3年(1823)澎湖廳通刊 蔣鏞所之的「續修西嶼塔廟記」。另有大清乾隆43年(1778)台灣府知府 蔣元樞所撰的「刀建西嶼浮圖記」石碑和大清乾隆44年(1779)7月澎湖廳通刊 謝維祺撰的「澎湖西嶼浮圖記」兩面石碑,現存放於外垵村溫王宮前。

室內特徵

漁翁島燈塔附屬設施有辦公室、展覽室、宿舍和倉庫。

使用情形

現為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平日有專人維修管理,使用維護狀況良好。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現狀

民國87-88年曾進行修復,目前由交通部航港局所屬燈塔。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76)內民字第484806號
公告日期 : 1987-04-17 09:36:13.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020198282號
公告日期 : 2021-12-22 15:51:31.318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69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7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78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4:

itemNo : 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5:

itemNo : 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6(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6:

itemNo : 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landNo : 外垵一段
landSerialNo : 809(部分)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4363/file/cd25d574-3e92-4a7d-b780-8e2adf5e492c.pdf

2: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1-11/01251e33-4271-4ebe-a043-18ecaae19323/西嶼燈塔公告公文.jpg

3: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11-11/4a3fc83d-4872-49b8-abde-cfdbb1d836f7/公告變更.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11-11/6a5f802d-b5f4-4349-8d78-7b4c5689fd46/土地登記謄本.pdf

repImgId

1434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19870417000003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19870417000003 資料。

[ 搜尋所有 19870417000003 ... ]

根據名稱 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

# 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1

識別碼C1_376560000A_000220
名稱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區域(空)
簡述西嶼燈塔位於西嶼鄉西邊海濱,又稱為漁翁島燈塔,地處高地,視野相當遼闊,列為國家級古蹟。西嶼燈塔過去長年屢遭風災,塔頂油燈所產生的光力較薄弱,無法達到國際各國燈塔應有的光力標準,英、美、日、法等國向清政府要求構建新式燈塔,而漁翁島燈塔是在西嶼燈塔被拆除之後,於清光緒年間重新建造,也是台澎地區所建最早的西式燈塔。漁翁島燈塔的外觀,是明亮的白色柱狀建築,由下往上漸縮,佇立於花崗岩地形之上,燈塔的四周,以石牆環繞著,內部構造則是螺旋梯向上蔓延,走進漁翁島燈塔的白色圍牆之內,會發現雪白的西式燈塔、建築物、階梯,與綠意盎然的草皮及蔚藍的海洋對比,更加耀眼。在西嶼燈塔西側外牆處,立有一座十字架碑,撰有「娜莉·歐德利斯科爾」之氏名,推測為1881年至1895年間英國守塔員女兒之墓,至今依然矗立在此。漁翁島燈塔旁就是軍事重地,若想要拍照攝影,遊客務必謹慎留意拍攝的方向。【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描述西嶼燈塔位於西嶼鄉西邊海濱,又稱為漁翁島燈塔,地處高地,視野相當遼闊,列為國家級古蹟。
電話886-6-9981766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35鄰195號
郵政區碼(Zipcode)881
Region澎湖縣
Town西嶼鄉
旅遊資訊馬公出發,沿澎203號縣道,往西嶼鄉方向,接著走澎8鄉道,再接澎6鄉道,約59分鐘可抵達。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圖一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321/077-01.jpg
圖一描述漁翁島燈塔入口
圖二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321/8133.jpg
圖二描述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560000A
經度座標119.46958
緯度座標23.56242
原分類(空)
分類103
分類212
分類3(空)
Level2
網站(空)
停車資訊燈塔旁為軍營,外頭設有停車場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免費參觀
備註●請勿吸菸\n●請勿觸摸展覽品\n●請勿塗抹或損毀公物\n●請注意孩童安全\n●請保持整潔禁止喧嘩
關鍵字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更改時間2020-12-17T15:42:55+08:00
識別碼: C1_376560000A_000220
名稱: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區域: (空)
簡述: 西嶼燈塔位於西嶼鄉西邊海濱,又稱為漁翁島燈塔,地處高地,視野相當遼闊,列為國家級古蹟。西嶼燈塔過去長年屢遭風災,塔頂油燈所產生的光力較薄弱,無法達到國際各國燈塔應有的光力標準,英、美、日、法等國向清政府要求構建新式燈塔,而漁翁島燈塔是在西嶼燈塔被拆除之後,於清光緒年間重新建造,也是台澎地區所建最早的西式燈塔。漁翁島燈塔的外觀,是明亮的白色柱狀建築,由下往上漸縮,佇立於花崗岩地形之上,燈塔的四周,以石牆環繞著,內部構造則是螺旋梯向上蔓延,走進漁翁島燈塔的白色圍牆之內,會發現雪白的西式燈塔、建築物、階梯,與綠意盎然的草皮及蔚藍的海洋對比,更加耀眼。在西嶼燈塔西側外牆處,立有一座十字架碑,撰有「娜莉·歐德利斯科爾」之氏名,推測為1881年至1895年間英國守塔員女兒之墓,至今依然矗立在此。漁翁島燈塔旁就是軍事重地,若想要拍照攝影,遊客務必謹慎留意拍攝的方向。【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描述: 西嶼燈塔位於西嶼鄉西邊海濱,又稱為漁翁島燈塔,地處高地,視野相當遼闊,列為國家級古蹟。
電話: 886-6-9981766
地址: 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35鄰195號
郵政區碼(Zipcode): 881
Region: 澎湖縣
Town: 西嶼鄉
旅遊資訊: 馬公出發,沿澎203號縣道,往西嶼鄉方向,接著走澎8鄉道,再接澎6鄉道,約59分鐘可抵達。
開放時間: 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圖一: 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321/077-01.jpg
圖一描述: 漁翁島燈塔入口
圖二: 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321/8133.jpg
圖二描述: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560000A
經度座標: 119.46958
緯度座標: 23.56242
原分類: (空)
分類1: 03
分類2: 12
分類3: (空)
Level: 2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燈塔旁為軍營,外頭設有停車場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免費參觀
備註: ●請勿吸菸\n●請勿觸摸展覽品\n●請勿塗抹或損毀公物\n●請注意孩童安全\n●請保持整潔禁止喧嘩
關鍵字: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更改時間: 2020-12-17T15:42:55+08:00

# 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2

識別碼C1_376560000A_000321
名稱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區域西嶼
簡述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的漁翁島燈塔,地處高地,視野相當遼闊,又被稱為「西嶼燈塔」,政府將它列為國家級古蹟。建於清光緒年間,是台澎地區所建最早的西式燈塔。
描述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的漁翁島燈塔,地處高地,視野相當遼闊,又被稱為「西嶼燈塔」,政府將它列為國家級古蹟。建於清光緒年間,是台澎地區所建最早的西式燈塔。漁翁島燈塔是在西嶼燈塔被拆除之後,重新建造的西式燈塔。漁翁島燈塔的外觀,是明亮的白色柱狀建築,由下往上漸縮,佇立於花崗岩地形之上,燈塔的四周圍,以石牆環繞著,內部構造則是螺旋梯向上蔓延。須注意的是,漁翁島燈塔旁就是軍事重地,如欲拍照攝影,務必謹慎留意拍攝的方向。走進漁翁島燈塔的白色圍牆之內,會發現雪白的西式燈塔、建築物、階梯,與綠意盎然的草皮,形成了相當濃烈的異國風情。而白色的建築物,與大海相鄰,更加突顯海洋的蔚藍。海洋與藍天相連的景緻,雪白的建築與鬆軟的白雲交織,讓你分不清楚,究竟天與海的界線在哪裡。【建議停留時間】2小時
電話886-6-9981766
地址881 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35鄰195號
郵政區碼(Zipcode)881
Region澎湖縣
Town西嶼鄉
旅遊資訊馬公出發,沿澎203號縣道,往西嶼鄉方向,接著走澎8鄉道,再接澎6鄉道,約59分鐘可抵達。
開放時間●夏令時間04/01-10/31 AM09:00~PM18:00 ●冬令時間11/01-03/31 AM09:00~PM17:00 ●每周一公休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560000A
經度座標119.46957
緯度座標23.56242
原分類文化類
分類101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2
網站(空)
停車資訊燈塔旁為軍營,外頭設有停車場
停車經度座標119.469579
停車緯度座標23.56242
售票資訊免費參觀
備註●請勿吸菸●請勿觸摸展覽品●請勿塗抹或損毀公物●請注意孩童安全●請保持整潔禁止喧嘩
關鍵字漁翁島燈塔、西嶼燈塔
更改時間2016-05-03T09:57:12+08:00
識別碼: C1_376560000A_000321
名稱: 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
區域: 西嶼
簡述: 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的漁翁島燈塔,地處高地,視野相當遼闊,又被稱為「西嶼燈塔」,政府將它列為國家級古蹟。建於清光緒年間,是台澎地區所建最早的西式燈塔。
描述: 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的漁翁島燈塔,地處高地,視野相當遼闊,又被稱為「西嶼燈塔」,政府將它列為國家級古蹟。建於清光緒年間,是台澎地區所建最早的西式燈塔。漁翁島燈塔是在西嶼燈塔被拆除之後,重新建造的西式燈塔。漁翁島燈塔的外觀,是明亮的白色柱狀建築,由下往上漸縮,佇立於花崗岩地形之上,燈塔的四周圍,以石牆環繞著,內部構造則是螺旋梯向上蔓延。須注意的是,漁翁島燈塔旁就是軍事重地,如欲拍照攝影,務必謹慎留意拍攝的方向。走進漁翁島燈塔的白色圍牆之內,會發現雪白的西式燈塔、建築物、階梯,與綠意盎然的草皮,形成了相當濃烈的異國風情。而白色的建築物,與大海相鄰,更加突顯海洋的蔚藍。海洋與藍天相連的景緻,雪白的建築與鬆軟的白雲交織,讓你分不清楚,究竟天與海的界線在哪裡。【建議停留時間】2小時
電話: 886-6-9981766
地址: 881 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35鄰195號
郵政區碼(Zipcode): 881
Region: 澎湖縣
Town: 西嶼鄉
旅遊資訊: 馬公出發,沿澎203號縣道,往西嶼鄉方向,接著走澎8鄉道,再接澎6鄉道,約59分鐘可抵達。
開放時間: ●夏令時間04/01-10/31 AM09:00~PM18:00 ●冬令時間11/01-03/31 AM09:00~PM17:00 ●每周一公休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560000A
經度座標: 119.46957
緯度座標: 23.56242
原分類: 文化類
分類1: 01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2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燈塔旁為軍營,外頭設有停車場
停車經度座標: 119.469579
停車緯度座標: 23.56242
售票資訊: 免費參觀
備註: ●請勿吸菸●請勿觸摸展覽品●請勿塗抹或損毀公物●請注意孩童安全●請保持整潔禁止喧嘩
關鍵字: 漁翁島燈塔、西嶼燈塔
更改時間: 2016-05-03T09:57:12+08:00

# 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3

識別碼C1_376560000A_000215
名稱西嶼燈塔(同漁翁島燈塔)
區域(空)
簡述西嶼燈塔座落在西嶼島西南的外垵村,為台灣地區最古老的燈塔,名列國家二級古蹟。西嶼外垵從清代起便是台灣、廈門航線上的重要目標。清乾隆43年1778年,時為了航海者的安全,村落西側建起一座5丈高的石燈,上面立有7尺高的浮屠,以作為海上標誌;道光8年1828年,改建為燈塔,當時命名 「西嶼燈塔」 。光緒元年1875年,又改建為西式燈塔,即今日所建之面貌;建好時,塔高3丈8尺,造型為圓柱狀,鐵造塔身漆成白色,改稱為漁翁島燈塔。由外垵村後方上坡而行,走到崖端處即為燈塔所在;白色塔身映襯著如茵綠草,景致清新。燈塔前豎立著一座清乾隆43年的碑記,碑旁有幾門小砲,塔旁則闢有展覽室,展示燈塔沿革歷史、圖片;循著旋梯登臨塔上,遠眺浩瀚汪洋與飛濺的浪花。因為旁邊是軍營,拍照時請注意勿將鏡頭對著軍營方向。【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描述西嶼燈塔座落在西嶼島西南的外垵村,為台灣地區最古老的燈塔,名列國家二級古蹟,又稱漁翁島燈塔。
電話886-6-9981766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35鄰195號
郵政區碼(Zipcode)881
Region澎湖縣
Town西嶼鄉
旅遊資訊馬公出發,沿澎203號縣道,往西嶼鄉方向,接著走澎8鄉道,再接澎6鄉道,約59分鐘可抵達。
開放時間(空)
圖一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20/077-03.jpg
圖一描述西嶼燈塔
圖二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20/077-02.jpg
圖二描述西嶼燈塔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560000A
經度座標119.46958
緯度座標23.56242
原分類(空)
分類14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2
網站(空)
停車資訊燈塔旁為軍營,外頭設有停車場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免費參觀
備註●請勿吸菸\n●請勿觸摸展覽品\n●請勿塗抹或損毀公物\n●請注意孩童安全\n●請保持整潔禁止喧嘩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19-08-01T15:27:31+08:00
識別碼: C1_376560000A_000215
名稱: 西嶼燈塔(同漁翁島燈塔)
區域: (空)
簡述: 西嶼燈塔座落在西嶼島西南的外垵村,為台灣地區最古老的燈塔,名列國家二級古蹟。西嶼外垵從清代起便是台灣、廈門航線上的重要目標。清乾隆43年1778年,時為了航海者的安全,村落西側建起一座5丈高的石燈,上面立有7尺高的浮屠,以作為海上標誌;道光8年1828年,改建為燈塔,當時命名 「西嶼燈塔」 。光緒元年1875年,又改建為西式燈塔,即今日所建之面貌;建好時,塔高3丈8尺,造型為圓柱狀,鐵造塔身漆成白色,改稱為漁翁島燈塔。由外垵村後方上坡而行,走到崖端處即為燈塔所在;白色塔身映襯著如茵綠草,景致清新。燈塔前豎立著一座清乾隆43年的碑記,碑旁有幾門小砲,塔旁則闢有展覽室,展示燈塔沿革歷史、圖片;循著旋梯登臨塔上,遠眺浩瀚汪洋與飛濺的浪花。因為旁邊是軍營,拍照時請注意勿將鏡頭對著軍營方向。【建議停留時間】 2小時
描述: 西嶼燈塔座落在西嶼島西南的外垵村,為台灣地區最古老的燈塔,名列國家二級古蹟,又稱漁翁島燈塔。
電話: 886-6-9981766
地址: 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35鄰195號
郵政區碼(Zipcode): 881
Region: 澎湖縣
Town: 西嶼鄉
旅遊資訊: 馬公出發,沿澎203號縣道,往西嶼鄉方向,接著走澎8鄉道,再接澎6鄉道,約59分鐘可抵達。
開放時間: (空)
圖一: 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20/077-03.jpg
圖一描述: 西嶼燈塔
圖二: 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20/077-02.jpg
圖二描述: 西嶼燈塔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560000A
經度座標: 119.46958
緯度座標: 23.56242
原分類: (空)
分類1: 4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2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燈塔旁為軍營,外頭設有停車場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免費參觀
備註: ●請勿吸菸\n●請勿觸摸展覽品\n●請勿塗抹或損毀公物\n●請注意孩童安全\n●請保持整潔禁止喧嘩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19-08-01T15:27:31+08:00

# 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於 拒絕往來廠商公告 - 4

統一編號54958818
採購案碼MPB1070122A002
廠商名稱川富營造有限公司
廠商地址臺東縣蘭嶼鄉紅頭村漁人路2號一樓
廠商國別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採購單位號碼3.15.26
採購單位交通部航港局
採購單位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3段1巷1號10樓
採購單位聯絡人蕭國平
聯絡人電話(02)89786811
採購案國定古蹟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第1期)
根據12 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解除或終止契約,情節重大者.政府採購法第103條所定期間
原採購日期109/02/25
宣告日期109/02/25
有效日期109/02/26
有效期間3個月
到期日期109/05/25
上訴結果向本局提出異議,經本局處理結果駁回,經廠商收受處理結果之次日起15日內,未向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提出申訴。
統一編號: 54958818
採購案碼: MPB1070122A002
廠商名稱: 川富營造有限公司
廠商地址: 臺東縣蘭嶼鄉紅頭村漁人路2號一樓
廠商國別: 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採購單位號碼: 3.15.26
採購單位: 交通部航港局
採購單位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3段1巷1號10樓
採購單位聯絡人: 蕭國平
聯絡人電話: (02)89786811
採購案: 國定古蹟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第1期)
根據: 12 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解除或終止契約,情節重大者.政府採購法第103條所定期間
原採購日期: 109/02/25
宣告日期: 109/02/25
有效日期: 109/02/26
有效期間: 3個月
到期日期: 109/05/25
上訴結果: 向本局提出異議,經本局處理結果駁回,經廠商收受處理結果之次日起15日內,未向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提出申訴。

# 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於 台灣采風翦影 - 5

編號14048
主題西嶼燈塔日落
描述西嶼燈塔日落.拍攝地點:澎湖/西嶼.漁翁島燈塔為國定古蹟,原為1778年由澎湖通判與台灣知府合建,現存燈塔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改建之新式洋樓鐵板新塔。澎湖八景的「西嶼落霞」,搭配著長久以來守護在此的漁翁島燈塔,散發著一種令人心醉神迷的優美。
關鍵字西嶼燈塔日落.風景名勝 國家風景區 澎湖國家風景區 風景區 地景 特殊地形 文化景觀 古蹟 地方特景 人民生活 育 樂 建築景觀 公共設施 公共建築 觀光活動 縣市區域 澎湖縣 DC 熱忱好客的民情
作者陳紫晴
/photo/DIG/004/DIG-004254.jpg
網址https://tiscsvr.tbroc.gov.tw/photo.asp?phrfnbr=14048
編號: 14048
主題: 西嶼燈塔日落
描述: 西嶼燈塔日落.拍攝地點:澎湖/西嶼.漁翁島燈塔為國定古蹟,原為1778年由澎湖通判與台灣知府合建,現存燈塔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改建之新式洋樓鐵板新塔。澎湖八景的「西嶼落霞」,搭配著長久以來守護在此的漁翁島燈塔,散發著一種令人心醉神迷的優美。
關鍵字: 西嶼燈塔日落.風景名勝 國家風景區 澎湖國家風景區 風景區 地景 特殊地形 文化景觀 古蹟 地方特景 人民生活 育 樂 建築景觀 公共設施 公共建築 觀光活動 縣市區域 澎湖縣 DC 熱忱好客的民情
作者: 陳紫晴
圖: /photo/DIG/004/DIG-004254.jpg
網址: https://tiscsvr.tbroc.gov.tw/photo.asp?phrfnbr=14048

# 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於 台灣采風翦影 - 6

編號13263
主題西嶼燈塔日落
描述漁翁島燈塔為國定古蹟,原為1778年由澎湖通判與台灣知府合建,現存燈塔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改建之新式洋樓鐵板新塔。澎湖八景的「西嶼落霞」,搭配著長久以來守護在此的漁翁島燈塔,散發著一種令人心醉神迷的優美。
關鍵字西嶼燈塔日落
作者陳紫晴
/photo/DIG/003/DIG-003470.jpg
網址https://tiscsvr.tbroc.gov.tw/photo.asp?phrfnbr=13263
編號: 13263
主題: 西嶼燈塔日落
描述: 漁翁島燈塔為國定古蹟,原為1778年由澎湖通判與台灣知府合建,現存燈塔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改建之新式洋樓鐵板新塔。澎湖八景的「西嶼落霞」,搭配著長久以來守護在此的漁翁島燈塔,散發著一種令人心醉神迷的優美。
關鍵字: 西嶼燈塔日落
作者: 陳紫晴
圖: /photo/DIG/003/DIG-003470.jpg
網址: https://tiscsvr.tbroc.gov.tw/photo.asp?phrfnbr=13263

# 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7

識別碼C1_376560000A_000228
名稱西台餌砲(外垵餌砲)
區域(空)
簡述外垵餌砲,又稱「西埔假砲」,設於西埔頂,位於外垵村高地上,在前往外垵燈塔前方,位在窪地當中,是西嶼西臺前往西嶼燈塔道路旁的一座歷史建築。外垵餌砲在民國90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票選中,評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位在台地地形之窪地中,周遭以壕溝聯繫相關設施。外垵餌砲是日軍於世界二次大戰期間,為誤導美國空軍的轟炸,使用水泥蓋一座假大砲,可同時達到誘敵、欺敵的目的,所以又稱「餌砲」。這砲是用水泥製作的八角形砲座與雙砲管,是日本統治澎湖時用所蓋的假砲,砲座寬度為5.35公尺,砲管長度為6.13公尺,砲管間距為3.16公尺。餌砲是頗為稀少、特殊的軍事設施,為因應戰爭的產物,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見證,也反映外垵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觀賞完漁翁島燈塔時,下山時,可以稍緩行,餌砲就在右側道路的一窪地當中,沒有注意的話,可是會錯過;歷史古蹟,值得一見,另外從這觀賞周圍風光,又是一種風情。105年在政府單位整修下,整頓與建設觀景台、涼亭等休憩設施,可以在此登高望遠外垵村景,附近景點尚有西嶼燈塔、外垵三仙塔等。【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描述外垵餌砲,又稱「西埔假砲」,設於西埔頂,位於外垵村高地上,在前往外垵燈塔前方,位在窪地當中,是西嶼西臺前往西嶼燈塔道路旁的一座歷史建築。
電話886-6-9216521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高地上
郵政區碼(Zipcode)881
Region澎湖縣
Town西嶼鄉
旅遊資訊馬公出發,沿澎203號縣道,往西嶼鄉方向,接著走澎8鄉道,再接澎6鄉道,約1小時車程,即可抵達。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圖一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371/085-01.jpg
圖一描述西台餌砲與介紹牌
圖二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371/02.外垵餌砲01.jpg
圖二描述外垵餌砲觀景台
圖三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371/02.外垵餌砲03.jpg
圖三描述觀景台俯瞰外垵餌砲
地圖(空)
Gov376560000A
經度座標119.47565
緯度座標23.56466
原分類(空)
分類101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9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免費參觀
備註(空)
關鍵字西台餌砲(外垵餌砲)
更改時間2020-12-17T13:38:44+08:00
識別碼: C1_376560000A_000228
名稱: 西台餌砲(外垵餌砲)
區域: (空)
簡述: 外垵餌砲,又稱「西埔假砲」,設於西埔頂,位於外垵村高地上,在前往外垵燈塔前方,位在窪地當中,是西嶼西臺前往西嶼燈塔道路旁的一座歷史建築。外垵餌砲在民國90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票選中,評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位在台地地形之窪地中,周遭以壕溝聯繫相關設施。外垵餌砲是日軍於世界二次大戰期間,為誤導美國空軍的轟炸,使用水泥蓋一座假大砲,可同時達到誘敵、欺敵的目的,所以又稱「餌砲」。這砲是用水泥製作的八角形砲座與雙砲管,是日本統治澎湖時用所蓋的假砲,砲座寬度為5.35公尺,砲管長度為6.13公尺,砲管間距為3.16公尺。餌砲是頗為稀少、特殊的軍事設施,為因應戰爭的產物,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見證,也反映外垵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觀賞完漁翁島燈塔時,下山時,可以稍緩行,餌砲就在右側道路的一窪地當中,沒有注意的話,可是會錯過;歷史古蹟,值得一見,另外從這觀賞周圍風光,又是一種風情。105年在政府單位整修下,整頓與建設觀景台、涼亭等休憩設施,可以在此登高望遠外垵村景,附近景點尚有西嶼燈塔、外垵三仙塔等。【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描述: 外垵餌砲,又稱「西埔假砲」,設於西埔頂,位於外垵村高地上,在前往外垵燈塔前方,位在窪地當中,是西嶼西臺前往西嶼燈塔道路旁的一座歷史建築。
電話: 886-6-9216521
地址: 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高地上
郵政區碼(Zipcode): 881
Region: 澎湖縣
Town: 西嶼鄉
旅遊資訊: 馬公出發,沿澎203號縣道,往西嶼鄉方向,接著走澎8鄉道,再接澎6鄉道,約1小時車程,即可抵達。
開放時間: 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圖一: 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371/085-01.jpg
圖一描述: 西台餌砲與介紹牌
圖二: 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371/02.外垵餌砲01.jpg
圖二描述: 外垵餌砲觀景台
圖三: 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371/02.外垵餌砲03.jpg
圖三描述: 觀景台俯瞰外垵餌砲
地圖: (空)
Gov: 376560000A
經度座標: 119.47565
緯度座標: 23.56466
原分類: (空)
分類1: 01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9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免費參觀
備註: (空)
關鍵字: 西台餌砲(外垵餌砲)
更改時間: 2020-12-17T13:38:44+08:00

# 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8

識別碼C1_376560000A_000371
名稱西台餌砲(外垵餌砲)
區域西嶼
簡述外垵餌砲,又稱「西埔假砲」,設於西埔頂,位於外垵村高地上,在前往外垵燈塔前方,位在窪地當中,是西嶼西臺前往西嶼燈塔道路旁的一座歷史建築。
描述外垵餌砲,又稱「西埔假砲」,設於西埔頂,位於外垵村高地上,在前往外垵燈塔前方,位在窪地當中,是西嶼西臺前往西嶼燈塔道路旁的一座歷史建築。外垵餌砲在民國90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票選中,評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位在台地地形之窪地中,周遭以壕溝聯繫相關設施。外垵餌砲是日軍於世界二次大戰期間,為誤導美國空軍的轟炸,使用水泥蓋一座假大砲,可同時達到誘敵、欺敵的目的,所以又稱「餌砲」。這砲是用水泥製作的八角形砲座與雙砲管,是日本統治澎湖時用所蓋的假砲,砲座寬度為5.35公尺,砲管長度為6.13公尺,砲管間距為3.16公尺。餌砲是頗為稀少、特殊的軍事設施,為因應戰爭的產物,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見證,也反映外垵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觀賞完漁翁島燈塔時,下山時,可以稍緩行,餌砲就在右側道路的一窪地當中,沒有注意的話,
電話886-6-9216521
地址881 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高地上
郵政區碼(Zipcode)881
Region澎湖縣
Town西嶼鄉
旅遊資訊馬公出發,沿澎203號縣道,往西嶼鄉方向,接著走澎8鄉道,再接澎6鄉道,約1小時車程,即可抵達。
開放時間全天候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560000A
經度座標119.47564
緯度座標23.56465
原分類文化類
分類101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9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119.475647
停車緯度座標23.564656
售票資訊免費參觀
備註(空)
關鍵字外垵餌砲、西嶼餌砲、西埔假砲、假砲
更改時間2016-12-23T17:52:14+08:00
識別碼: C1_376560000A_000371
名稱: 西台餌砲(外垵餌砲)
區域: 西嶼
簡述: 外垵餌砲,又稱「西埔假砲」,設於西埔頂,位於外垵村高地上,在前往外垵燈塔前方,位在窪地當中,是西嶼西臺前往西嶼燈塔道路旁的一座歷史建築。
描述: 外垵餌砲,又稱「西埔假砲」,設於西埔頂,位於外垵村高地上,在前往外垵燈塔前方,位在窪地當中,是西嶼西臺前往西嶼燈塔道路旁的一座歷史建築。外垵餌砲在民國90年澎湖縣歷史建築票選中,評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位在台地地形之窪地中,周遭以壕溝聯繫相關設施。外垵餌砲是日軍於世界二次大戰期間,為誤導美國空軍的轟炸,使用水泥蓋一座假大砲,可同時達到誘敵、欺敵的目的,所以又稱「餌砲」。這砲是用水泥製作的八角形砲座與雙砲管,是日本統治澎湖時用所蓋的假砲,砲座寬度為5.35公尺,砲管長度為6.13公尺,砲管間距為3.16公尺。餌砲是頗為稀少、特殊的軍事設施,為因應戰爭的產物,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見證,也反映外垵戰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觀賞完漁翁島燈塔時,下山時,可以稍緩行,餌砲就在右側道路的一窪地當中,沒有注意的話,
電話: 886-6-9216521
地址: 881 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高地上
郵政區碼(Zipcode): 881
Region: 澎湖縣
Town: 西嶼鄉
旅遊資訊: 馬公出發,沿澎203號縣道,往西嶼鄉方向,接著走澎8鄉道,再接澎6鄉道,約1小時車程,即可抵達。
開放時間: 全天候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560000A
經度座標: 119.47564
緯度座標: 23.56465
原分類: 文化類
分類1: 01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9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119.475647
停車緯度座標: 23.564656
售票資訊: 免費參觀
備註: (空)
關鍵字: 外垵餌砲、西嶼餌砲、西埔假砲、假砲
更改時間: 2016-12-23T17:52:14+08:00
[ 搜尋所有 西嶼燈塔 漁翁島燈塔 ... ]

根據電話 04-22177672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04-22177672 ...)

# 04-22177672 於 文資局古蹟 - 1

案件編號19970402000003
個案名稱下淡水溪鐵橋(高屏溪舊鐵橋)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5
name: : 橋樑
歷史沿革高屏溪,舊稱「下淡水溪」,與北部淡水河並稱,全長171公里,是臺灣第二大河川,水量充沛,流域面積廣達3625平方公里,是臺灣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川。1913(大正2)年其上貫穿著一座只通火車的鐵橋——「下淡水溪鐵橋」,堪稱是劃時代的重大工程。鐵橋完工通車後,以當時日本官方刊物的說法,是「東洋第一長橋,遠望有如彩虹一般,是南部臺灣的一大偉觀」。下淡水溪河面甚寬,水流湍急,雨季時經常氾濫成災,總督府長年進行防洪工事,除建造堤防外,也規導河流寬度與流向,但要在河面上建築鐵道,使火車能夠橫越,實甚困難,雖然鳳山到屏東的支線,早已經過設計階段,但面對湍急水流的瓶頸,卻難以突破。因此,1908(明治41)年縱貫鐵路完工通車時,做為支線的鳳山支線,僅完成鳳山到九曲堂站(1907年10月開始營業),並未過河繼續延伸。一直到1914(大正3)年,九曲堂至屏東的這一段7.2公里長的鐵路鋪設工程,在防洪問題上獲得初步解決後,鐵道與鐵橋的建設才成為可能。建造者利用枯水期加緊興建,終於完工通車,西部縱貫鐵路才能繼續南下延伸。下淡水溪鐵橋,由總督府鐵道部技師飯田豐二督造,1913(大正2)年完工,總長1526公尺(日人當時算法為5007尺),橋墩24座,自設計到竣工通車,共歷時8年,總工程費130萬元,屬於單軌鐵道。飯田豐二技師,1897(明治30)年來臺,任職總督府,擔任技手,1910(明治43)年升任技師,次年(1911)即受命督造九曲堂至屏東的鐵路鋪設工程,但實際工程困難重重,鐵橋的興築更是艱辛,經常好不容易才鋪設出一點基礎,卻遭氾濫沖毀,為完成此艱鉅任務,竟廢寢忘食而積勞成疾,於1913(大正2)年6月長逝臺灣,享年40歲。1913(大正2)年鐵道部同仁為紀念並表彰其公爾忘私的犧牲奉獻精神,技師小山三郎特別埋其遺墨,並於鐵橋北端的九曲堂站(舊九曲堂站,已拆除)旁設立以漢文書寫的「記念碑」(註:「飯田豐二紀念碑」上用字為「記念碑」)——「飯田技師記念碑」,並銘曰:「為職忘軀,貽利於後;厥功厥名,庶幾不朽」。該碑已堪稱鐵道文物,若能將之與下淡水溪鐵橋合觀,當更能體見豐富的下淡水溪鐵橋之歷史深度。二戰後,因為行政區劃上該下淡水溪正好是原高雄縣與屏東縣的分界,所以改稱「高屏溪」。鐵道運輸所有設備,也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接收,繼續使用。1964(民國53)年臺灣鐵路局曾對下淡水溪鐵橋進行整修,將鏽蝕的鋼樑抽換為「臺灣鐵路局鋼樑廠」自製的花樑,但橋墩型態仍屬原建物,整體造型依舊優美。後因鐵橋日漸不敷運輸使用,臺灣鐵路局決定於其旁闢建雙軌混凝土大橋,1987(民國76)年6月22日完工通車,下淡水溪鐵橋才完成其歷史任務。屹立於高屏溪上已近九十寒暑的下淡水溪鐵橋,已功成身退,失去鐵道運輸上的實用價值,但因其有屏東人「家鄉玄關」的集體特殊記憶,且曾是聲名遠播的遠東第一長橋,在運輸交通史上特具地位。屏東縣政府與地方人士,皆十分認同其特殊的歷史價值,雖然財政困難,無法進行維修與再利用,但仍決定先予以保留,維護單位屏東縣政府也儘可能每年油漆一次加以保護。經過多次申列古蹟,終於在1997(民國86)年4月2日,經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依內政部90年12月19日修訂之文資法施行細則第76條之1規定,視為國定古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包括重要文物): (1)下淡水溪鐵橋建於日大正2年(1913年),曾是東亞第一長橋,是二十世紀初重大工程成就。 (2)下淡水溪鐵橋為鋼桁架橋(花樑鐵橋),展現獨特的結構美學。 2、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下淡水溪鐵由總督府鐵道部技師飯田豐二督造,其為此工程廢寢忘食積勞成疾於日大正2年(1913年)6月長逝臺灣,享年40歲。鐵橋北端的九曲堂站旁設有「飯田豐二紀念碑」(註:「飯田豐二紀念碑」上用字為「記念碑」)。 3、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本橋樑為台灣鐵橋營建技術成就的代表。 4、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現今鐵道橋樑多已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桁架橋(花樑鐵橋)數量日益稀少不易再現。 5、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就類型與營建技術而言,下淡水溪鐵橋都具有建築史上的意義。目前雖不具交通功能,但具有休閒功能。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4、5款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屏東市
address: : 現存橋墩及橋墩上之桁架【現存橋墩18座(以高雄端起算P1至7、P13至23)、桁架18座(以高雄端起算K1至7、K14至24)】;2.屏東端引道全部、高雄端引道;3.飯田豐二紀念碑(註:「飯田豐二紀念碑」上用字為「記念碑」)。
經度120.44183820862
緯度22.660925422157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524/photo/pic0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524/photo/pic001.jpg
name: : ic00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台灣鐵路管理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台灣鐵路管理局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70402000003
外觀特徵直到1988(民國77)年新橋興建啟用後,舊鐵橋才功成身退走入歷史
室內特徵
使用情形二戰後,因為行政區劃上該下淡水溪正好是原高雄縣與屏東縣的分界,所以改稱「高屏溪」。 鐵道運輸所有設備,也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接收,繼續使用。 1964(民國53)年臺灣鐵路局曾對下淡水溪鐵橋進行整修,將鏽蝕的鋼樑抽換為「臺灣鐵路局鋼樑廠」自製的花樑,但橋墩型態仍屬原建物,整體造型依舊優美。 後因鐵橋日漸不敷運輸使用,臺灣鐵路局決定於其旁闢建雙軌混凝土大橋,1987(民國76)年6月22日完工通車,下淡水溪鐵橋才完成其歷史任務。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枕木部分 枕木的部分是鐵橋受損最嚴重的部位,若要維修,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四十六條之規定,應按原有構材或相類似之材料、技術維修,將目前被燒毀、被蛀蟲侵蝕及受風雨侵襲的枕木抽換。 (2)鋼構桁架部分 鋼構件因年久失修而造成生鏽斑駁之現象,建議施作除鏽及防鏽處理,而鋼構件尚無發現有嚴重挫曲變形,接頭及鉚釘亦無明顯破壞損傷現象,故研判目前鋼構架之安全性暫時無慮。未來進行修護時之步驟與方法如下: (a)表層油漆重作。 (b)油漆重作時如發現鏽蝕情形嚴重,則採防鏽塗料刷塗或採取陰極防鏽法。 (c)針對鋼桁架部分進行更精密的調查作業,例如:鏽蝕檢測、鋼構造應力分析、防止鏽蝕裂化與處理等研究工作。 (3)鐵軌部分 鐵軌部分的損壞現象大致區分下列幾種修護方式: (a)鐵軌挫曲,少數路段之鐵軌挫曲現象則採取抽換的方式。 (b)鐵軌鏽蝕,採除鏽,上防鏽漆之方式。較長遠計畫可配合鋼架橋樑之陰極防鏽處理一併進行。 (c)經鬆脫之鏍栓、固定匣予以固定之。脫落遺失者則予以仿作。 (d)避難平台之墊木全數予以重作。 (e)行車指示標誌遺失者仿作。 (4)橋墩部分 關於橋墩受破壞的主要修護方式,在於將受損部份予以補強。上下游河川水利之整治,則需透過水利局研議相關計畫配合之,非僅施以橋墩加固及可。橋墩之修護方式如下: (a)橋墩磚石表面雜草清理、灰縫強固。 (b)橋墩基礎防護波塊圍護。 (c)橋墩沉陷傾斜測量長期監測。
現狀尚未全面整修開放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台86內民字第8674829號
公告日期: : 1997-04-02 14:14:05.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文資局蹟字第10320020451號
公告日期: : 2014-03-03 00:00:00.0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44b691c2-77f8-4d4c-b19b-33e8d883af1d/下淡水溪鐵橋 860402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7d7c2779-6ff8-44e5-9976-acc7cb15e779/下淡水溪鐵橋 860402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2.jpg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9-05/9cd18478-09e2-4460-ba91-0391ed2251c1/下淡水溪鐵橋 1030303 文化部變更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8-15/c1287c7b-1bcc-4a15-9435-bf9377818d42/屏東端地籍圖.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8-15/5b8dab54-1480-4308-ad0a-c26f62edc8f4/高雄端地籍圖.pdf
repImgId1349
案件編號: 19970402000003
個案名稱: 下淡水溪鐵橋(高屏溪舊鐵橋)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5
name: : 橋樑
歷史沿革: 高屏溪,舊稱「下淡水溪」,與北部淡水河並稱,全長171公里,是臺灣第二大河川,水量充沛,流域面積廣達3625平方公里,是臺灣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川。1913(大正2)年其上貫穿著一座只通火車的鐵橋——「下淡水溪鐵橋」,堪稱是劃時代的重大工程。鐵橋完工通車後,以當時日本官方刊物的說法,是「東洋第一長橋,遠望有如彩虹一般,是南部臺灣的一大偉觀」。下淡水溪河面甚寬,水流湍急,雨季時經常氾濫成災,總督府長年進行防洪工事,除建造堤防外,也規導河流寬度與流向,但要在河面上建築鐵道,使火車能夠橫越,實甚困難,雖然鳳山到屏東的支線,早已經過設計階段,但面對湍急水流的瓶頸,卻難以突破。因此,1908(明治41)年縱貫鐵路完工通車時,做為支線的鳳山支線,僅完成鳳山到九曲堂站(1907年10月開始營業),並未過河繼續延伸。一直到1914(大正3)年,九曲堂至屏東的這一段7.2公里長的鐵路鋪設工程,在防洪問題上獲得初步解決後,鐵道與鐵橋的建設才成為可能。建造者利用枯水期加緊興建,終於完工通車,西部縱貫鐵路才能繼續南下延伸。下淡水溪鐵橋,由總督府鐵道部技師飯田豐二督造,1913(大正2)年完工,總長1526公尺(日人當時算法為5007尺),橋墩24座,自設計到竣工通車,共歷時8年,總工程費130萬元,屬於單軌鐵道。飯田豐二技師,1897(明治30)年來臺,任職總督府,擔任技手,1910(明治43)年升任技師,次年(1911)即受命督造九曲堂至屏東的鐵路鋪設工程,但實際工程困難重重,鐵橋的興築更是艱辛,經常好不容易才鋪設出一點基礎,卻遭氾濫沖毀,為完成此艱鉅任務,竟廢寢忘食而積勞成疾,於1913(大正2)年6月長逝臺灣,享年40歲。1913(大正2)年鐵道部同仁為紀念並表彰其公爾忘私的犧牲奉獻精神,技師小山三郎特別埋其遺墨,並於鐵橋北端的九曲堂站(舊九曲堂站,已拆除)旁設立以漢文書寫的「記念碑」(註:「飯田豐二紀念碑」上用字為「記念碑」)——「飯田技師記念碑」,並銘曰:「為職忘軀,貽利於後;厥功厥名,庶幾不朽」。該碑已堪稱鐵道文物,若能將之與下淡水溪鐵橋合觀,當更能體見豐富的下淡水溪鐵橋之歷史深度。二戰後,因為行政區劃上該下淡水溪正好是原高雄縣與屏東縣的分界,所以改稱「高屏溪」。鐵道運輸所有設備,也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接收,繼續使用。1964(民國53)年臺灣鐵路局曾對下淡水溪鐵橋進行整修,將鏽蝕的鋼樑抽換為「臺灣鐵路局鋼樑廠」自製的花樑,但橋墩型態仍屬原建物,整體造型依舊優美。後因鐵橋日漸不敷運輸使用,臺灣鐵路局決定於其旁闢建雙軌混凝土大橋,1987(民國76)年6月22日完工通車,下淡水溪鐵橋才完成其歷史任務。屹立於高屏溪上已近九十寒暑的下淡水溪鐵橋,已功成身退,失去鐵道運輸上的實用價值,但因其有屏東人「家鄉玄關」的集體特殊記憶,且曾是聲名遠播的遠東第一長橋,在運輸交通史上特具地位。屏東縣政府與地方人士,皆十分認同其特殊的歷史價值,雖然財政困難,無法進行維修與再利用,但仍決定先予以保留,維護單位屏東縣政府也儘可能每年油漆一次加以保護。經過多次申列古蹟,終於在1997(民國86)年4月2日,經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依內政部90年12月19日修訂之文資法施行細則第76條之1規定,視為國定古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包括重要文物): (1)下淡水溪鐵橋建於日大正2年(1913年),曾是東亞第一長橋,是二十世紀初重大工程成就。 (2)下淡水溪鐵橋為鋼桁架橋(花樑鐵橋),展現獨特的結構美學。 2、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下淡水溪鐵由總督府鐵道部技師飯田豐二督造,其為此工程廢寢忘食積勞成疾於日大正2年(1913年)6月長逝臺灣,享年40歲。鐵橋北端的九曲堂站旁設有「飯田豐二紀念碑」(註:「飯田豐二紀念碑」上用字為「記念碑」)。 3、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本橋樑為台灣鐵橋營建技術成就的代表。 4、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現今鐵道橋樑多已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桁架橋(花樑鐵橋)數量日益稀少不易再現。 5、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就類型與營建技術而言,下淡水溪鐵橋都具有建築史上的意義。目前雖不具交通功能,但具有休閒功能。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4、5款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屏東市
address: : 現存橋墩及橋墩上之桁架【現存橋墩18座(以高雄端起算P1至7、P13至23)、桁架18座(以高雄端起算K1至7、K14至24)】;2.屏東端引道全部、高雄端引道;3.飯田豐二紀念碑(註:「飯田豐二紀念碑」上用字為「記念碑」)。
經度: 120.44183820862
緯度: 22.660925422157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524/photo/pic0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524/photo/pic001.jpg
name: : ic0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台灣鐵路管理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台灣鐵路管理局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70402000003
外觀特徵: 直到1988(民國77)年新橋興建啟用後,舊鐵橋才功成身退走入歷史
室內特徵:
使用情形: 二戰後,因為行政區劃上該下淡水溪正好是原高雄縣與屏東縣的分界,所以改稱「高屏溪」。 鐵道運輸所有設備,也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接收,繼續使用。 1964(民國53)年臺灣鐵路局曾對下淡水溪鐵橋進行整修,將鏽蝕的鋼樑抽換為「臺灣鐵路局鋼樑廠」自製的花樑,但橋墩型態仍屬原建物,整體造型依舊優美。 後因鐵橋日漸不敷運輸使用,臺灣鐵路局決定於其旁闢建雙軌混凝土大橋,1987(民國76)年6月22日完工通車,下淡水溪鐵橋才完成其歷史任務。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枕木部分 枕木的部分是鐵橋受損最嚴重的部位,若要維修,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四十六條之規定,應按原有構材或相類似之材料、技術維修,將目前被燒毀、被蛀蟲侵蝕及受風雨侵襲的枕木抽換。 (2)鋼構桁架部分 鋼構件因年久失修而造成生鏽斑駁之現象,建議施作除鏽及防鏽處理,而鋼構件尚無發現有嚴重挫曲變形,接頭及鉚釘亦無明顯破壞損傷現象,故研判目前鋼構架之安全性暫時無慮。未來進行修護時之步驟與方法如下: (a)表層油漆重作。 (b)油漆重作時如發現鏽蝕情形嚴重,則採防鏽塗料刷塗或採取陰極防鏽法。 (c)針對鋼桁架部分進行更精密的調查作業,例如:鏽蝕檢測、鋼構造應力分析、防止鏽蝕裂化與處理等研究工作。 (3)鐵軌部分 鐵軌部分的損壞現象大致區分下列幾種修護方式: (a)鐵軌挫曲,少數路段之鐵軌挫曲現象則採取抽換的方式。 (b)鐵軌鏽蝕,採除鏽,上防鏽漆之方式。較長遠計畫可配合鋼架橋樑之陰極防鏽處理一併進行。 (c)經鬆脫之鏍栓、固定匣予以固定之。脫落遺失者則予以仿作。 (d)避難平台之墊木全數予以重作。 (e)行車指示標誌遺失者仿作。 (4)橋墩部分 關於橋墩受破壞的主要修護方式,在於將受損部份予以補強。上下游河川水利之整治,則需透過水利局研議相關計畫配合之,非僅施以橋墩加固及可。橋墩之修護方式如下: (a)橋墩磚石表面雜草清理、灰縫強固。 (b)橋墩基礎防護波塊圍護。 (c)橋墩沉陷傾斜測量長期監測。
現狀: 尚未全面整修開放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台86內民字第8674829號
公告日期: : 1997-04-02 14:14:05.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文資局蹟字第10320020451號
公告日期: : 2014-03-03 00:00:00.0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44b691c2-77f8-4d4c-b19b-33e8d883af1d/下淡水溪鐵橋 860402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7d7c2779-6ff8-44e5-9976-acc7cb15e779/下淡水溪鐵橋 860402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2.jpg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9-05/9cd18478-09e2-4460-ba91-0391ed2251c1/下淡水溪鐵橋 1030303 文化部變更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8-15/c1287c7b-1bcc-4a15-9435-bf9377818d42/屏東端地籍圖.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8-15/5b8dab54-1480-4308-ad0a-c26f62edc8f4/高雄端地籍圖.pdf
repImgId: 1349

# 04-22177672 於 文資局古蹟 - 2

案件編號19831228000013
個案名稱澎湖天后宮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不但是澎湖的「闔澎」三大公廟之首,也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它的前身極可能是從宋、元以來,福建漳、泉一帶商賈、漁夫路過澎湖或農漁時,在海邊搭建來奉祀「媽祖」的小廟。國內最早的可靠史料是明神宗萬曆32年(1604),都司沈有容曾在這裡諭退荷軍將領韋麻郎,現有石碑保存在天后宮的清風閣為證,顯然當時已有天后宮了。 澎湖天后宮的歷史悠遠,歷代或同一個朝代對天后宮的稱呼多不相同。萬曆年間稱為天妃宮,俗稱媽祖宮,明代也稱為「娘宮」、「媽娘宮」、「娘媽宮」、「媽宮」等,廟名也是地名。 清康熙22年(1683),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進攻澎湖,打敗鄭氏守軍。施琅認為能取勝全靠媽祖顯靈相助,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清廷准奏,並且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第二年就正式加封媽祖為天后。從此媽祖宮又稱為「天后宮」。大正9年(1920)日本政府將媽宮澳改名為「馬公街」,從此「媽宮」成了「馬公」。 日本大正11年(1922)馬公臺廈郊商戶倡議,聘請潮州大木師藍木負責重建工程,將天后宮改建成現在的巍峨風貌。今日天后宮係由山川殿、正殿與清風閣所組成,其間並以天井分隔,以護龍、廊道做為聯繫,廟勢隨著地形逐進爬昇。在建築外觀上白灰的石牆,其綿延猶如山岳的稜線,搭配屋頂的起翹,豐富了天后宮的天際線;而內部羅列的石柱,搭配細緻的石雕、鑿花與彩繪,更是眾人注目的焦點。民國68年(1979)天后宮的歷史價值再度受到重視,並在民國72年(1983)被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由政府主導,依循「殘跡保存」的原則展開修建,媽祖宮才得以恢復舊貌,延續其香火保存迄今。 天后宮目前供奉的媽祖神像都是金面媽祖,頭帶后冠,慈眉善目,雍容和藹。這和施琅因天妃媽祖庇佑而攻佔澎湖,於康熙23年(1684)敕封為天上聖母,賜金面有關。鎮殿的是大媽,分祀左右的稱為二媽、三媽,三尊神像與千里眼、順風耳等一起奉於神龕中。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中央里正義街1號
經度119.563924
緯度23.564832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5cf883f4-a40d-4979-acf5-86a9406d3f31/T015 澎湖縣 澎湖天后宮 (一級)0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5cf883f4-a40d-4979-acf5-86a9406d3f31/T015 澎湖縣 澎湖天后宮 (一級)02.jpg
name: : T015 澎湖縣 澎湖天后宮 (一級)02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開OOOOOOOOO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31228000013
外觀特徵天后宮係由山川殿、正殿與清風閣所組成,其間並以天井分隔,以護龍、廊道做為聯繫,廟勢隨著地形逐進爬昇。在建築外觀上白灰的(石老)(石古)石牆,其綿延猶如山岳的稜線,搭配屋頂的起翹,豐富了天后宮的天際線;而內部羅列的石柱,搭配細緻的石雕、鑿花與彩繪,更是眾人注目的焦點。民國68年(1979)天后宮的歷史價值再度受到重視,並在民國72年(1983)被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由政府主導,依循「殘跡保存」的原則展開修建,媽祖宮才得以恢復舊貌,延續其香火保存迄今。
室內特徵《澎湖天后宮豐盛的文物》 ◎17世紀的見證: 全台灣第一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 此碑材質為花崗岩,縱高194公分,橫寬29公分。大正12年(1923)天后宮重修後豎於清風閣外左側牆上,目前移入清風閣左室內。此碑曾經於民國92年初遠赴台北故宮博物院參加「福爾摩沙:17世紀的台灣、荷蘭與東亞」特展,之後再由台南「王城再現」借展,這是此碑第一次離開澎湖。 ◎ 18-19世紀的見證: 1. 海壇監生劉元成喜助天后宮香油碑記 本碑材質為玄武岩,嵌於第二進西前簷牆近中之處。道光25年(1845)天后宮住持僧人信昭所立,碑文主要是徵信作用,記福建海壇島壇越主(施主)劉元成監生買下萬軍井旁一座瓦店2間,捐給天后宮廟方以為香油錢。 2 開澎進士蔡廷蘭「功庇斯文」匾 本匾為黑底金字陰文,係開澎進士蔡廷蘭於道光24年(1844)進京參加會試(當時44歲),賜進士出身。26年(1846)回鄉祭祖,並在雙頭掛舊宅旁建「進士第」,適逢天后宮於道光25年(1845)重修完成,為感謝媽祖庇佑學子,獻上此匾。該匾於大正12年(1923)原掛於清風閣二樓,今已移至正殿左側通道上,懸掛於第二進前落東次間。 ◎ 20-21世紀的見證: 1. 藝術水準高超的擂金畫 擂金畫或稱「泥金」或「掃金」,是彩繪藝術中的一個創作。它不用色彩描繪是在黑色或咖啡色為地的畫面上,全然以深淺不同的金色來處理。安金箔或以乾毛筆沾金粉在未乾的底漆上,將題材影像的明暗層次做適切的表現,技巧難度較高,視覺效果則更增華麗高貴。這種擂金畫在全臺灣並不多見,在澎湖唯獨天后宮擁有多幅藝高境遠的佳作,成為天后宮彩繪裝飾的重要成就之一。 天后宮的擂金畫施作於正殿的後落,從左右架棟到神龕,有多幅精彩的作品。從大楣的三幅畫作,到神龕左右裙堵四幅小品,構成一個獨立的裝飾領域。大楣的中堵畫的是「富貴長春圖」,兩側以女性的故事畫作來配合主祀神祇(媽祖)的性別。屏門的下堵也有四幅精彩的擂金畫,分別以孟浩然、王羲之、杜甫和蘇軾等四個文人的故事為題材。匠師似乎是刻意的要用層次分明的擂金畫作,來加強主神龕的神聖主體性格。正殿的四幅小品擂金畫由於位置易被遮掩,在重修後加裝玻璃保護,因此廟方近年製作精美燈箱,俾便信眾訪客欣賞。 2. 街庄各大字50圓以上自由寄進芳名碑記 此碑立於大正13年(1924),材質為玄武岩,縱高142公分,橫寬74公分,碑額有題,嵌於第二進左山牆居中之位置。本碑鐫有天后宮改築時捐募金額五十圓以上之澎湖廳所轄一街(馬公)四庄(湖西、白沙、西嶼、望安),下屬大字單位(即今之各村里),除太武、橫礁、港子尾、大倉等因所捐金額五十元以下,列名於另一木質之「芳名錄」,全澎街庄所屬大字單位共有七十個列名本碑,由此更足證天后宮具闔澎宮廟之地位。 此碑鑲嵌在正殿東側牆上,碑上大字單位排序系依捐募金額之多寡,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列出,惟望安花宅村(今望安中社)捐五百円(圓),所刻的字句與其他村莊不一樣,實另有其原由的。本來花宅原已募得一筆金額擬捐給天后宮,然因主事者疏忽而未及繳納。直至昭和19年(1944)有一任職高雄國聲報記者的花宅人顏阿參,入天后宮參拜時目睹該石碑竟無花宅捐款金額,返鄉了解真相後便主動出面積極募款,向同庄17人募得日幣295円,顏氏亦獨籌205円,共湊足500円,於該年5月18日交付澎湖天后宮,這也讓這一段幾乎被湮沒的史實重現。 3.《開台澎湖天后宮志》完成 近年澎湖天后宮善信與執事人等有感於史料文物的遺佚,認為應該編纂宮志,特於民國92年初聘請「澎湖采風文化學會」擔任此一重任,歷時三年完成《開台澎湖天后宮志》創作,內容詳瞻豐富。宮志也搜尋這400年的許多相關文獻,總共條列出大事記達267條,相關文字多達20萬字,照片615張。民國97年該宮志送往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審查小組,經評定為「文獻書刊類」(未使用政府預算)第一名,獲頒獎狀、獎金,為編纂者帶來莫大之鼓勵。
使用情形現為祠廟使用,是民眾信仰中心,平日亦為觀光客必遊的主要觀光據點。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現狀民國100-103年修復完畢。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民內字第202452號
公告日期: : 1983-12-28 14:03:05.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445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446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f3dbcca0-e9bd-4bb9-b080-72749a92d367/澎湖天后宮 721228 內政部公告為第一級古蹟.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d611a6e5-ac8e-4e12-92d1-04acfe95c689/澎湖天后宮 721228 內政部公告為第一級古蹟2.jpg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263/photo/0001.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264/photo/0002.jpg
repImgId166672
案件編號: 19831228000013
個案名稱: 澎湖天后宮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 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不但是澎湖的「闔澎」三大公廟之首,也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它的前身極可能是從宋、元以來,福建漳、泉一帶商賈、漁夫路過澎湖或農漁時,在海邊搭建來奉祀「媽祖」的小廟。國內最早的可靠史料是明神宗萬曆32年(1604),都司沈有容曾在這裡諭退荷軍將領韋麻郎,現有石碑保存在天后宮的清風閣為證,顯然當時已有天后宮了。 澎湖天后宮的歷史悠遠,歷代或同一個朝代對天后宮的稱呼多不相同。萬曆年間稱為天妃宮,俗稱媽祖宮,明代也稱為「娘宮」、「媽娘宮」、「娘媽宮」、「媽宮」等,廟名也是地名。 清康熙22年(1683),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進攻澎湖,打敗鄭氏守軍。施琅認為能取勝全靠媽祖顯靈相助,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清廷准奏,並且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第二年就正式加封媽祖為天后。從此媽祖宮又稱為「天后宮」。大正9年(1920)日本政府將媽宮澳改名為「馬公街」,從此「媽宮」成了「馬公」。 日本大正11年(1922)馬公臺廈郊商戶倡議,聘請潮州大木師藍木負責重建工程,將天后宮改建成現在的巍峨風貌。今日天后宮係由山川殿、正殿與清風閣所組成,其間並以天井分隔,以護龍、廊道做為聯繫,廟勢隨著地形逐進爬昇。在建築外觀上白灰的石牆,其綿延猶如山岳的稜線,搭配屋頂的起翹,豐富了天后宮的天際線;而內部羅列的石柱,搭配細緻的石雕、鑿花與彩繪,更是眾人注目的焦點。民國68年(1979)天后宮的歷史價值再度受到重視,並在民國72年(1983)被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由政府主導,依循「殘跡保存」的原則展開修建,媽祖宮才得以恢復舊貌,延續其香火保存迄今。 天后宮目前供奉的媽祖神像都是金面媽祖,頭帶后冠,慈眉善目,雍容和藹。這和施琅因天妃媽祖庇佑而攻佔澎湖,於康熙23年(1684)敕封為天上聖母,賜金面有關。鎮殿的是大媽,分祀左右的稱為二媽、三媽,三尊神像與千里眼、順風耳等一起奉於神龕中。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中央里正義街1號
經度: 119.563924
緯度: 23.564832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5cf883f4-a40d-4979-acf5-86a9406d3f31/T015 澎湖縣 澎湖天后宮 (一級)0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5cf883f4-a40d-4979-acf5-86a9406d3f31/T015 澎湖縣 澎湖天后宮 (一級)02.jpg
name: : T015 澎湖縣 澎湖天后宮 (一級)02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開OOOOOOOOO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31228000013
外觀特徵: 天后宮係由山川殿、正殿與清風閣所組成,其間並以天井分隔,以護龍、廊道做為聯繫,廟勢隨著地形逐進爬昇。在建築外觀上白灰的(石老)(石古)石牆,其綿延猶如山岳的稜線,搭配屋頂的起翹,豐富了天后宮的天際線;而內部羅列的石柱,搭配細緻的石雕、鑿花與彩繪,更是眾人注目的焦點。民國68年(1979)天后宮的歷史價值再度受到重視,並在民國72年(1983)被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由政府主導,依循「殘跡保存」的原則展開修建,媽祖宮才得以恢復舊貌,延續其香火保存迄今。
室內特徵: 《澎湖天后宮豐盛的文物》 ◎17世紀的見證: 全台灣第一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 此碑材質為花崗岩,縱高194公分,橫寬29公分。大正12年(1923)天后宮重修後豎於清風閣外左側牆上,目前移入清風閣左室內。此碑曾經於民國92年初遠赴台北故宮博物院參加「福爾摩沙:17世紀的台灣、荷蘭與東亞」特展,之後再由台南「王城再現」借展,這是此碑第一次離開澎湖。 ◎ 18-19世紀的見證: 1. 海壇監生劉元成喜助天后宮香油碑記 本碑材質為玄武岩,嵌於第二進西前簷牆近中之處。道光25年(1845)天后宮住持僧人信昭所立,碑文主要是徵信作用,記福建海壇島壇越主(施主)劉元成監生買下萬軍井旁一座瓦店2間,捐給天后宮廟方以為香油錢。 2 開澎進士蔡廷蘭「功庇斯文」匾 本匾為黑底金字陰文,係開澎進士蔡廷蘭於道光24年(1844)進京參加會試(當時44歲),賜進士出身。26年(1846)回鄉祭祖,並在雙頭掛舊宅旁建「進士第」,適逢天后宮於道光25年(1845)重修完成,為感謝媽祖庇佑學子,獻上此匾。該匾於大正12年(1923)原掛於清風閣二樓,今已移至正殿左側通道上,懸掛於第二進前落東次間。 ◎ 20-21世紀的見證: 1. 藝術水準高超的擂金畫 擂金畫或稱「泥金」或「掃金」,是彩繪藝術中的一個創作。它不用色彩描繪是在黑色或咖啡色為地的畫面上,全然以深淺不同的金色來處理。安金箔或以乾毛筆沾金粉在未乾的底漆上,將題材影像的明暗層次做適切的表現,技巧難度較高,視覺效果則更增華麗高貴。這種擂金畫在全臺灣並不多見,在澎湖唯獨天后宮擁有多幅藝高境遠的佳作,成為天后宮彩繪裝飾的重要成就之一。 天后宮的擂金畫施作於正殿的後落,從左右架棟到神龕,有多幅精彩的作品。從大楣的三幅畫作,到神龕左右裙堵四幅小品,構成一個獨立的裝飾領域。大楣的中堵畫的是「富貴長春圖」,兩側以女性的故事畫作來配合主祀神祇(媽祖)的性別。屏門的下堵也有四幅精彩的擂金畫,分別以孟浩然、王羲之、杜甫和蘇軾等四個文人的故事為題材。匠師似乎是刻意的要用層次分明的擂金畫作,來加強主神龕的神聖主體性格。正殿的四幅小品擂金畫由於位置易被遮掩,在重修後加裝玻璃保護,因此廟方近年製作精美燈箱,俾便信眾訪客欣賞。 2. 街庄各大字50圓以上自由寄進芳名碑記 此碑立於大正13年(1924),材質為玄武岩,縱高142公分,橫寬74公分,碑額有題,嵌於第二進左山牆居中之位置。本碑鐫有天后宮改築時捐募金額五十圓以上之澎湖廳所轄一街(馬公)四庄(湖西、白沙、西嶼、望安),下屬大字單位(即今之各村里),除太武、橫礁、港子尾、大倉等因所捐金額五十元以下,列名於另一木質之「芳名錄」,全澎街庄所屬大字單位共有七十個列名本碑,由此更足證天后宮具闔澎宮廟之地位。 此碑鑲嵌在正殿東側牆上,碑上大字單位排序系依捐募金額之多寡,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列出,惟望安花宅村(今望安中社)捐五百円(圓),所刻的字句與其他村莊不一樣,實另有其原由的。本來花宅原已募得一筆金額擬捐給天后宮,然因主事者疏忽而未及繳納。直至昭和19年(1944)有一任職高雄國聲報記者的花宅人顏阿參,入天后宮參拜時目睹該石碑竟無花宅捐款金額,返鄉了解真相後便主動出面積極募款,向同庄17人募得日幣295円,顏氏亦獨籌205円,共湊足500円,於該年5月18日交付澎湖天后宮,這也讓這一段幾乎被湮沒的史實重現。 3.《開台澎湖天后宮志》完成 近年澎湖天后宮善信與執事人等有感於史料文物的遺佚,認為應該編纂宮志,特於民國92年初聘請「澎湖采風文化學會」擔任此一重任,歷時三年完成《開台澎湖天后宮志》創作,內容詳瞻豐富。宮志也搜尋這400年的許多相關文獻,總共條列出大事記達267條,相關文字多達20萬字,照片615張。民國97年該宮志送往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審查小組,經評定為「文獻書刊類」(未使用政府預算)第一名,獲頒獎狀、獎金,為編纂者帶來莫大之鼓勵。
使用情形: 現為祠廟使用,是民眾信仰中心,平日亦為觀光客必遊的主要觀光據點。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現狀: 民國100-103年修復完畢。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民內字第202452號
公告日期: : 1983-12-28 14:03:05.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445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446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f3dbcca0-e9bd-4bb9-b080-72749a92d367/澎湖天后宮 721228 內政部公告為第一級古蹟.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d611a6e5-ac8e-4e12-92d1-04acfe95c689/澎湖天后宮 721228 內政部公告為第一級古蹟2.jpg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263/photo/0001.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264/photo/0002.jpg
repImgId: 166672

# 04-22177672 於 文資局古蹟 - 3

案件編號20011121000001
個案名稱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4
name: : 城郭
歷史沿革風櫃尾荷蘭城堡位於馬公風櫃里俗稱「蛇頭山」的小半島上,於明天啟2(1622)年8月由荷蘭人所興建,以作為其貿易據點,堡內有司令官住所、營舍等建築物。天啟4(1624)年因明政府派軍攻擊,明荷雙方達成協議,由荷人將可搬遷之建材拆運至安平,用以興建熱蘭遮城。於荷人離去之後,僅賸的土垣與濠溝成為往後歷代政府之海防砲臺。風櫃尾荷蘭城堡為小型的歐式城堡,平面為正方形,長寬各約55公尺,其四角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轉角處均有往外突出的稜堡。本堡的土垣高約7公尺,以土壤壓實而成,其上鋪草皮;西南面的土垣因鄰接風櫃半島,其外側以石料及石灰築成,並有濠溝一道;其餘的三面臨接海洋,土垣的外側以木板圍成,木料來自日本、巴達維亞及廢船。於荷人佔領期間,本城堡之棱角上共安置有29門大砲。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一、風櫃尾荷蘭城堡屬於荷蘭殖民時期制式的砲台及城堡合一的建築物,其形制與荷蘭人佔領台灣島之後陸續興建的安平熱蘭遮城、基隆北荷蘭城相當類似,可以說是台灣所擁有的最早砲台類似,也是台灣自部落社會邁入集權社會的表徵之一,其歷史的珍貴性不容置疑。 二、四周環境優美,可增加澎湖觀光之重要景點。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風櫃西段2地號
經度119.548544
緯度23.553719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f2ca24b3-2f21-4683-8919-6ec64a7d2a98/T032 澎湖縣 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一級)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f2ca24b3-2f21-4683-8919-6ec64a7d2a98/T032 澎湖縣 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一級)01.jpg
name: : T032 澎湖縣 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一級)0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11121000001
外觀特徵於荷人佔領期間,本城堡之棱角上共安置有29門大砲。
室內特徵僅存遺跡,無建築本體。
使用情形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乙未,日本伊東福亨中將、進攻澎湖,三日佔據澎湖,本堡似乎一直充做砲臺〈或稱砲陣地〉之用。迄西元一九四五年二戰後,本堡即任其荒廢,未再做砲臺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保存遺跡之完整性。
現狀於荷人離去之後,僅賸的土垣與濠溝成為往後歷代政府之海防砲臺。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內民字第9007710號
公告日期: : 2001-11-21 09:03:56.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風櫃西段
landSerialNo: : 2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4430/file/e22501ce-645d-42ed-9104-827c0b02ad4b.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314/photo/eb65b1f3-3bac-48d4-9ceb-74eb69423723.pdf
repImgId166667
案件編號: 20011121000001
個案名稱: 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4
name: : 城郭
歷史沿革: 風櫃尾荷蘭城堡位於馬公風櫃里俗稱「蛇頭山」的小半島上,於明天啟2(1622)年8月由荷蘭人所興建,以作為其貿易據點,堡內有司令官住所、營舍等建築物。天啟4(1624)年因明政府派軍攻擊,明荷雙方達成協議,由荷人將可搬遷之建材拆運至安平,用以興建熱蘭遮城。於荷人離去之後,僅賸的土垣與濠溝成為往後歷代政府之海防砲臺。風櫃尾荷蘭城堡為小型的歐式城堡,平面為正方形,長寬各約55公尺,其四角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轉角處均有往外突出的稜堡。本堡的土垣高約7公尺,以土壤壓實而成,其上鋪草皮;西南面的土垣因鄰接風櫃半島,其外側以石料及石灰築成,並有濠溝一道;其餘的三面臨接海洋,土垣的外側以木板圍成,木料來自日本、巴達維亞及廢船。於荷人佔領期間,本城堡之棱角上共安置有29門大砲。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一、風櫃尾荷蘭城堡屬於荷蘭殖民時期制式的砲台及城堡合一的建築物,其形制與荷蘭人佔領台灣島之後陸續興建的安平熱蘭遮城、基隆北荷蘭城相當類似,可以說是台灣所擁有的最早砲台類似,也是台灣自部落社會邁入集權社會的表徵之一,其歷史的珍貴性不容置疑。 二、四周環境優美,可增加澎湖觀光之重要景點。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風櫃西段2地號
經度: 119.548544
緯度: 23.553719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f2ca24b3-2f21-4683-8919-6ec64a7d2a98/T032 澎湖縣 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一級)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f2ca24b3-2f21-4683-8919-6ec64a7d2a98/T032 澎湖縣 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一級)01.jpg
name: : T032 澎湖縣 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一級)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11121000001
外觀特徵: 於荷人佔領期間,本城堡之棱角上共安置有29門大砲。
室內特徵: 僅存遺跡,無建築本體。
使用情形: 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乙未,日本伊東福亨中將、進攻澎湖,三日佔據澎湖,本堡似乎一直充做砲臺〈或稱砲陣地〉之用。迄西元一九四五年二戰後,本堡即任其荒廢,未再做砲臺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保存遺跡之完整性。
現狀: 於荷人離去之後,僅賸的土垣與濠溝成為往後歷代政府之海防砲臺。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內民字第9007710號
公告日期: : 2001-11-21 09:03:56.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風櫃西段
landSerialNo: : 2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4430/file/e22501ce-645d-42ed-9104-827c0b02ad4b.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314/photo/eb65b1f3-3bac-48d4-9ceb-74eb69423723.pdf
repImgId: 166667

# 04-22177672 於 文資局古蹟 - 4

案件編號19911123000004
個案名稱西嶼東臺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西嶼東臺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為清法戰爭後,鑑於海防之需要,於清光緒12年(1886年)由澎湖總兵吳宏洛所興建之四座海防砲臺之一。澎湖位處中國與臺灣本島間的航海交通要道,是當初中國移民渡海來臺的中繼站。就軍事地位而言,澎湖為臺灣防務的前哨,關乎中國東南海防之安全,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是海防重地。清領初期,清政府極重視澎湖防務,分防汛塘,配置戰船,按季汛防海面。並且在各據點設置砲臺。康熙時期,曾一度築砲臺二十五座,安砲四十五尊。西嶼內外塹亦設有砲臺兩座,配有老式前膛鑄鐵砲。後因防務鬆弛,逐漸荒廢。在清法戰爭之前,清光緒9年(1883年)澎湖通判李嘉棠奉李鴻章之命,曾於西嶼內外塹建造新式海岸防禦砲臺。但是砲臺建成之後,未購買安裝新式大砲,也未安砲配兵。故清法戰爭期間,法軍向砲臺發砲轟擊時,未見還擊。法軍即輕易攻佔西嶼、媽宮。清法和議之後,劉銘傳深感澎湖一島,不僅左右閩臺,也是南北洋的緊要關鍵,必須扼紮勁旅固守,以濟緩急。於光緒11年(1885年)派曾守吳淞海口關臺的提督吳宏洛前往勘察,並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動工興建扼守澎湖的四座砲臺,西嶼東臺即是其中的一座砲臺。與西嶼西臺砲臺形成兩個箝制媽宮港外洋海面的據點。至光緒十五年(1889年)竣工裝砲上臺。整座砲臺計配備英國製阿姆斯脫郎後膛大砲七吋及八吋、十吋共三尊。清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進攻澎湖,西嶼砲臺曾發揮部份威力,造成日軍不少傷亡。當媽宮城陷時,西嶼砲臺仍繼續轟擊日軍。戰爭中,砲臺彈藥庫為日軍所擊毀,守降劉中樑陣亡。日軍攻佔砲臺時,守軍陳連陞見大勢已去,不忍砲為日軍佔用,乃拆除各砲緊要零件,加以掩埋。日本時代,日軍仍繼續使用此砲臺,並增添部份施設。二戰後,西臺由國軍接管,除原有防務設施之外,另增建營舍數間。民國74年(1985年),西嶼西臺被內政部指定為臺閩地區一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後,國軍部隊自西臺撤離,而東臺遲至民國80年(1991年)11月23日經內政部指定為一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的同時,部隊仍未撤離。民國101年(2012年)7月由澎湖縣政府辦理完成土地撥用。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一) 較具重要性:清法戰爭(1883-1885)後,由劉銘傳派吳宏洛興建(1887-1889 完工),除為劉銘傳積極治臺的「構礮築臺」防務政績之一,更見證澎湖作為臺海軍事要地的歷史。採用洋式礮臺,以當地材料玄武岩疊砌為牆,紅磚砌半圓穹窿為頂的官廳及兵房構造,屬清領時期礮臺特有營建技術與形式。曾配備當時劉銘傳向英國訂購的阿姆斯脫朗後膛礮(Armstrong Gun),具軍事史價值。 (二) 保存完整性:為歷史上攻臺多先佔澎之佐證,現況配置完整,除古蹟本體外,附近軍事場域寬闊;完整保存了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國軍所建的軍事史蹟,環境景觀也保存完整。 (三) 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建築本身為清法戰爭後,採用當地材料及國外進口的鐵水泥所建造的穹窿式建築,彌足珍貴。為澎湖清領末期四大古礮臺(金龜頭礮臺、大城北大礮臺、西嶼東礮臺、西嶼西礮臺)之一,是航空器出現以前的典型海上防禦系統,具軍事發展意義,較具重要性且保存完整,為礮臺之典範。 (四) 法令依據: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2 條第 2 項規定。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17 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5 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address: : 澎湖縣西嶼鄉內垵三段 12 及 13 地號土地。
經度119.514055
緯度23.565618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9d46ecaa-10ae-4cec-880c-7234fd115bf7/T054 澎湖縣 西嶼東臺 (一級)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9d46ecaa-10ae-4cec-880c-7234fd115bf7/T054 澎湖縣 西嶼東臺 (一級)01.jpg
name: : T054 澎湖縣 西嶼東臺 (一級)0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11123000004
外觀特徵西嶼東臺坐南朝北,矩形近方,東西向較長而南北向較短。砲台的區位環境設施西側,有一國軍營營區,東面與西面皆為一片莽原,東側砲台南面自外壕溝外側離海相隔不及三十公尺遠,地形遽然下滑,斷崖的落差高達五十公尺。砲台東面為一向東北角延伸約三百公尺的半島地形,地勢落差大約五公尺,半島之最外緣為小頭角砲臺。
室內特徵西嶼東臺建築為磚拱的筒狀結構,主體內為土石,外部覆以水泥,牆身及拱券主要由清水磚所疊砌而成,並運用大量覆土作為兵房的掩體,且洋灰(當時最新的「鐵土」)也發揮相當的鞏固功效。
使用情形民國101年(2012年)7月由澎湖縣政府辦理完成土地撥用; 民國88-90年進行「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澎湖縣西嶼東臺磚石材修護工程」;民國105年9月起採局部開放。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國定古蹟西嶼東臺目前主要損壞類型包括壁體及拱券龜裂、斷裂、受潮青苔黴菌滋生、金屬鏽蝕、地坪受潮鼓起、雜草叢生、遊客塗鴉等。 西嶼東臺自105年起採局部開放參觀模式,為促進地方文化觀光需求,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持續與相關單位協調中,相關臨時性設施、環境清潔、日常管理維護等,皆須積極辦理,以確保民眾及遊客參觀之安全。
現狀民國105年完成「澎湖縣國定古蹟西嶼東臺調查研究補遺」,同年9月起採局部開放。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80)臺內民字第8079470號
公告日期: : 1991-11-23 00:00:00.0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7882aaaf-6d11-4ff6-99bc-ea4ef3f734b4/西嶼東臺-801123 內政部公告為第一級古蹟.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f0469602-cdec-4b3d-ac90-8eb9e5411f44/西嶼東臺-1070803 文化部公告補充.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8-15/7e655916-cfc3-4175-aac9-4ee3a7b17bc2/澎湖縣西嶼鄉內垵三段12, 13地號地籍資料.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8-15/4289402f-c449-4457-8646-a8f75d9d3566/澎湖縣西嶼鄉內垵三段12, 13地號位置圖.png
repImgId166671
案件編號: 19911123000004
個案名稱: 西嶼東臺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 西嶼東臺位於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為清法戰爭後,鑑於海防之需要,於清光緒12年(1886年)由澎湖總兵吳宏洛所興建之四座海防砲臺之一。澎湖位處中國與臺灣本島間的航海交通要道,是當初中國移民渡海來臺的中繼站。就軍事地位而言,澎湖為臺灣防務的前哨,關乎中國東南海防之安全,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是海防重地。清領初期,清政府極重視澎湖防務,分防汛塘,配置戰船,按季汛防海面。並且在各據點設置砲臺。康熙時期,曾一度築砲臺二十五座,安砲四十五尊。西嶼內外塹亦設有砲臺兩座,配有老式前膛鑄鐵砲。後因防務鬆弛,逐漸荒廢。在清法戰爭之前,清光緒9年(1883年)澎湖通判李嘉棠奉李鴻章之命,曾於西嶼內外塹建造新式海岸防禦砲臺。但是砲臺建成之後,未購買安裝新式大砲,也未安砲配兵。故清法戰爭期間,法軍向砲臺發砲轟擊時,未見還擊。法軍即輕易攻佔西嶼、媽宮。清法和議之後,劉銘傳深感澎湖一島,不僅左右閩臺,也是南北洋的緊要關鍵,必須扼紮勁旅固守,以濟緩急。於光緒11年(1885年)派曾守吳淞海口關臺的提督吳宏洛前往勘察,並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動工興建扼守澎湖的四座砲臺,西嶼東臺即是其中的一座砲臺。與西嶼西臺砲臺形成兩個箝制媽宮港外洋海面的據點。至光緒十五年(1889年)竣工裝砲上臺。整座砲臺計配備英國製阿姆斯脫郎後膛大砲七吋及八吋、十吋共三尊。清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進攻澎湖,西嶼砲臺曾發揮部份威力,造成日軍不少傷亡。當媽宮城陷時,西嶼砲臺仍繼續轟擊日軍。戰爭中,砲臺彈藥庫為日軍所擊毀,守降劉中樑陣亡。日軍攻佔砲臺時,守軍陳連陞見大勢已去,不忍砲為日軍佔用,乃拆除各砲緊要零件,加以掩埋。日本時代,日軍仍繼續使用此砲臺,並增添部份施設。二戰後,西臺由國軍接管,除原有防務設施之外,另增建營舍數間。民國74年(1985年),西嶼西臺被內政部指定為臺閩地區一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後,國軍部隊自西臺撤離,而東臺遲至民國80年(1991年)11月23日經內政部指定為一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的同時,部隊仍未撤離。民國101年(2012年)7月由澎湖縣政府辦理完成土地撥用。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一) 較具重要性:清法戰爭(1883-1885)後,由劉銘傳派吳宏洛興建(1887-1889 完工),除為劉銘傳積極治臺的「構礮築臺」防務政績之一,更見證澎湖作為臺海軍事要地的歷史。採用洋式礮臺,以當地材料玄武岩疊砌為牆,紅磚砌半圓穹窿為頂的官廳及兵房構造,屬清領時期礮臺特有營建技術與形式。曾配備當時劉銘傳向英國訂購的阿姆斯脫朗後膛礮(Armstrong Gun),具軍事史價值。 (二) 保存完整性:為歷史上攻臺多先佔澎之佐證,現況配置完整,除古蹟本體外,附近軍事場域寬闊;完整保存了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國軍所建的軍事史蹟,環境景觀也保存完整。 (三) 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建築本身為清法戰爭後,採用當地材料及國外進口的鐵水泥所建造的穹窿式建築,彌足珍貴。為澎湖清領末期四大古礮臺(金龜頭礮臺、大城北大礮臺、西嶼東礮臺、西嶼西礮臺)之一,是航空器出現以前的典型海上防禦系統,具軍事發展意義,較具重要性且保存完整,為礮臺之典範。 (四) 法令依據: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2 條第 2 項規定。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17 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5 條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address: : 澎湖縣西嶼鄉內垵三段 12 及 13 地號土地。
經度: 119.514055
緯度: 23.565618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9d46ecaa-10ae-4cec-880c-7234fd115bf7/T054 澎湖縣 西嶼東臺 (一級)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9d46ecaa-10ae-4cec-880c-7234fd115bf7/T054 澎湖縣 西嶼東臺 (一級)01.jpg
name: : T054 澎湖縣 西嶼東臺 (一級)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11123000004
外觀特徵: 西嶼東臺坐南朝北,矩形近方,東西向較長而南北向較短。砲台的區位環境設施西側,有一國軍營營區,東面與西面皆為一片莽原,東側砲台南面自外壕溝外側離海相隔不及三十公尺遠,地形遽然下滑,斷崖的落差高達五十公尺。砲台東面為一向東北角延伸約三百公尺的半島地形,地勢落差大約五公尺,半島之最外緣為小頭角砲臺。
室內特徵: 西嶼東臺建築為磚拱的筒狀結構,主體內為土石,外部覆以水泥,牆身及拱券主要由清水磚所疊砌而成,並運用大量覆土作為兵房的掩體,且洋灰(當時最新的「鐵土」)也發揮相當的鞏固功效。
使用情形: 民國101年(2012年)7月由澎湖縣政府辦理完成土地撥用; 民國88-90年進行「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澎湖縣西嶼東臺磚石材修護工程」;民國105年9月起採局部開放。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國定古蹟西嶼東臺目前主要損壞類型包括壁體及拱券龜裂、斷裂、受潮青苔黴菌滋生、金屬鏽蝕、地坪受潮鼓起、雜草叢生、遊客塗鴉等。 西嶼東臺自105年起採局部開放參觀模式,為促進地方文化觀光需求,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持續與相關單位協調中,相關臨時性設施、環境清潔、日常管理維護等,皆須積極辦理,以確保民眾及遊客參觀之安全。
現狀: 民國105年完成「澎湖縣國定古蹟西嶼東臺調查研究補遺」,同年9月起採局部開放。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80)臺內民字第8079470號
公告日期: : 1991-11-23 00:00:00.0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7882aaaf-6d11-4ff6-99bc-ea4ef3f734b4/西嶼東臺-801123 內政部公告為第一級古蹟.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f0469602-cdec-4b3d-ac90-8eb9e5411f44/西嶼東臺-1070803 文化部公告補充.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8-15/7e655916-cfc3-4175-aac9-4ee3a7b17bc2/澎湖縣西嶼鄉內垵三段12, 13地號地籍資料.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08-15/4289402f-c449-4457-8646-a8f75d9d3566/澎湖縣西嶼鄉內垵三段12, 13地號位置圖.png
repImgId: 166671

# 04-22177672 於 文資局古蹟 - 5

案件編號19910524000003
個案名稱魯凱族好茶舊社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石板屋
歷史沿革魯凱族的好茶聚落位於霧台鄉溪南隅,南隘寮溪北側。好茶原稱「Kochapongan」,根據移川子之藏的資料,在1650年荷蘭的古文書上記載了七個社名,及包括舊好茶的舊稱「Kochapongan」(古茶布安)1,則可證明好茶社於350年前已經確實存在。清領時期文獻如清康熙59年(1720)《重修臺灣府志》、清乾隆29年(1764)《續修臺灣府志》、清乾隆29年(1764)《重修鳳山縣志》、清光緒20年(1894)《鳳山縣采訪冊》等志書皆記為「家者惹也社」。 傳說在600多年前,原本居住在台東的魯凱族,始祖Puraruyan,從台東的Shikiparichi(位於太麻里的Tavoari和今天的知本之間)帶著一隻雲豹來到霧頭山狩獵,到了Kochapongan附近的Karuskang,飲用了瀑布的甘甜山泉水後不願離去,始祖於附近勘查後,認為該地適合居住,便回台東帶領族人越過中央山脈來到這Kochapongan的地方居住,該地因此有「雲豹的故鄉」之稱,而這地區的魯凱人也自稱為「雲豹的傳人」,不僅奉雲豹為神獸,並且訂有禁獵雲豹的習俗。發展出石板屋的獨特文化,頭目家系傳承累積至今,至少已有20代。該地區標高約在海拔950到1050公尺之間。 舊社於三百多年前,因聚落不斷的發展擴大,開始尋覓新地,而移居阿禮霧台等地,另由阿禮、霧台與神山等社之系譜及傳說,也可以得知是由好茶分出建立的部落的。因此,魯凱族在中央山脈西側的發展,好茶舊社扮演重要角色。好茶因與上述這些部落有血緣關係,彼此會相互支援,但與西南方及西北方之達來、馬兒、筏灣等部落,則因領地範圍爭執,而彼此征戰與獵首。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霧台鄉
address: :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段
經度120.73639083919
緯度22.699351560298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9-25/576d9819-fc25-44a8-99d0-3c99f938a804/DSC_202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9-25/576d9819-fc25-44a8-99d0-3c99f938a804/DSC_2021.jpg
name: : DSC_202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羅O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羅O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10524000003
外觀特徵好茶舊社之石板屋建築,用料以當地盛產之黑色板岩與林地中的檜木與杉木等等木料為主要之建材。以較柔軟的灰色板岩堆疊為承重牆體,於兩列承重牆體上置原木為樑,樑上鋪設堅硬的黑色頁岩為前簷長後簷短之屋面。屋後則鑿山壁,再以板岩堆疊為後壁兼做擋土牆,前簷下則豎立頁岩為牆體,並豎立頁岩為前簷桁之斜稱,內部地板亦舖以頁岩。 後期由於受現代用材影響也有使用鋼筋混凝土建屋的案例,因此,聚落內的建築形式除了有上述之傳統家屋樣貌之外,尚有以鋼筋混凝土建築之教堂、學校與警察駐在所,或與當地建築工法結合的半鋼筋混凝土的教堂。 (1)警察局-國民政府時期改建為混凝土的建築,為一棟平面呈長方形的一層樓平屋頂建築,目前門窗均已損毀不見,僅存牆體與屋頂。 (2)學校教室、操場與司令台-學校教室屋頂坍塌,僅餘牆體部分,周圍及教室內也為相思樹等植被所覆蓋,操場目前尚維持空曠草坪的狀況,野生植被尚未入侵,不過,此種狀況也可能在無人管理、土壤逐漸恢復地力後,造成雜草野生植被叢生的狀況。 (3)教堂-教堂共有循禮教會、長老教會與天主堂三座,巡禮教會與天主堂兩座建築之左右兩側山牆仍用板岩以傳統建築構法疊砌為牆體,唯鄰道路之前牆與背牆以鋼筋混凝土建築。三座教堂目前皆處於半傾毀狀態,多數僅留牆體,屋頂則早已坍塌。
室內特徵聚落內約有150棟傳統石板屋建築,傳統石板屋室內空間共分為前、中、後三室,地坪舖以大片頁岩,中室地坪低於前、後室,借地坪之高低差變化與柱列界定三室空間。後室以撐開屋脊之主柱與中室分隔,除以板岩堆疊的後牆留設凹櫃,存放先祖流傳的陶壺,設置寢床之外也放置木製穀倉,穀倉為原木桶形或方形。家屋入口位於屋前牆兩側,於中室與入口相對之側,則設廚房及廁所,廁所下方則設有豬圈,日治時執行衛生改善,而必須設立與主屋分離的豬舍,原先與主屋隔開,後期有多數完全與主屋分離。整個聚落內宅地,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處於廢棄狀態,為野生日漸茂盛之植被所侵略佔據。除了少數家戶(約10戶左右)偶爾會回老家整理或小住之外,多數的家戶都傾毀淹沒在野生雜草、向日葵與相思樹之間。聚落中極少數家屋保存尚稱完好,其他保存較完整沒有傾毀的家屋雖然狀況尚良好,但多數亦經整建過。
使用情形民國六十六年(1977)在此居住的魯凱族部落開始向西側的河階臺地遷村,政府為了改善環境,也提供相對的輔導,至68年(1979)7月全部落成,成為今天新好茶村裡的新好茶社區。2008年莫拉克風災造成新好茶淹沒,山區大面積崩塌毀損步道,嚴重衝擊長期以來族人返鄉的努力。近年文資局經由人才培訓方式,協助該聚落進行七棟石板屋修護及保存工作,目前維護良好,另外步道、廣場等公共空間則已進行環境整理。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古蹟本體維護
現狀因位處深山,人煙稀少,該聚落僅剩七棟石板屋保存尚屬完整。另外步道、廣場等公共空間則已進行環境整理。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台80內民字第921648號
公告日期: : 1991-05-24 00:00:00.0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3100aa27-ff9d-4237-b839-9b07398b6d90/魯凱族好茶舊社 800524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jpg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506/photo/downloadfile (1).jpg
repImgId61630
案件編號: 19910524000003
個案名稱: 魯凱族好茶舊社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石板屋
歷史沿革: 魯凱族的好茶聚落位於霧台鄉溪南隅,南隘寮溪北側。好茶原稱「Kochapongan」,根據移川子之藏的資料,在1650年荷蘭的古文書上記載了七個社名,及包括舊好茶的舊稱「Kochapongan」(古茶布安)1,則可證明好茶社於350年前已經確實存在。清領時期文獻如清康熙59年(1720)《重修臺灣府志》、清乾隆29年(1764)《續修臺灣府志》、清乾隆29年(1764)《重修鳳山縣志》、清光緒20年(1894)《鳳山縣采訪冊》等志書皆記為「家者惹也社」。 傳說在600多年前,原本居住在台東的魯凱族,始祖Puraruyan,從台東的Shikiparichi(位於太麻里的Tavoari和今天的知本之間)帶著一隻雲豹來到霧頭山狩獵,到了Kochapongan附近的Karuskang,飲用了瀑布的甘甜山泉水後不願離去,始祖於附近勘查後,認為該地適合居住,便回台東帶領族人越過中央山脈來到這Kochapongan的地方居住,該地因此有「雲豹的故鄉」之稱,而這地區的魯凱人也自稱為「雲豹的傳人」,不僅奉雲豹為神獸,並且訂有禁獵雲豹的習俗。發展出石板屋的獨特文化,頭目家系傳承累積至今,至少已有20代。該地區標高約在海拔950到1050公尺之間。 舊社於三百多年前,因聚落不斷的發展擴大,開始尋覓新地,而移居阿禮霧台等地,另由阿禮、霧台與神山等社之系譜及傳說,也可以得知是由好茶分出建立的部落的。因此,魯凱族在中央山脈西側的發展,好茶舊社扮演重要角色。好茶因與上述這些部落有血緣關係,彼此會相互支援,但與西南方及西北方之達來、馬兒、筏灣等部落,則因領地範圍爭執,而彼此征戰與獵首。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霧台鄉
address: :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段
經度: 120.73639083919
緯度: 22.699351560298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9-25/576d9819-fc25-44a8-99d0-3c99f938a804/DSC_202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9-25/576d9819-fc25-44a8-99d0-3c99f938a804/DSC_2021.jpg
name: : DSC_202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羅O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羅O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10524000003
外觀特徵: 好茶舊社之石板屋建築,用料以當地盛產之黑色板岩與林地中的檜木與杉木等等木料為主要之建材。以較柔軟的灰色板岩堆疊為承重牆體,於兩列承重牆體上置原木為樑,樑上鋪設堅硬的黑色頁岩為前簷長後簷短之屋面。屋後則鑿山壁,再以板岩堆疊為後壁兼做擋土牆,前簷下則豎立頁岩為牆體,並豎立頁岩為前簷桁之斜稱,內部地板亦舖以頁岩。 後期由於受現代用材影響也有使用鋼筋混凝土建屋的案例,因此,聚落內的建築形式除了有上述之傳統家屋樣貌之外,尚有以鋼筋混凝土建築之教堂、學校與警察駐在所,或與當地建築工法結合的半鋼筋混凝土的教堂。 (1)警察局-國民政府時期改建為混凝土的建築,為一棟平面呈長方形的一層樓平屋頂建築,目前門窗均已損毀不見,僅存牆體與屋頂。 (2)學校教室、操場與司令台-學校教室屋頂坍塌,僅餘牆體部分,周圍及教室內也為相思樹等植被所覆蓋,操場目前尚維持空曠草坪的狀況,野生植被尚未入侵,不過,此種狀況也可能在無人管理、土壤逐漸恢復地力後,造成雜草野生植被叢生的狀況。 (3)教堂-教堂共有循禮教會、長老教會與天主堂三座,巡禮教會與天主堂兩座建築之左右兩側山牆仍用板岩以傳統建築構法疊砌為牆體,唯鄰道路之前牆與背牆以鋼筋混凝土建築。三座教堂目前皆處於半傾毀狀態,多數僅留牆體,屋頂則早已坍塌。
室內特徵: 聚落內約有150棟傳統石板屋建築,傳統石板屋室內空間共分為前、中、後三室,地坪舖以大片頁岩,中室地坪低於前、後室,借地坪之高低差變化與柱列界定三室空間。後室以撐開屋脊之主柱與中室分隔,除以板岩堆疊的後牆留設凹櫃,存放先祖流傳的陶壺,設置寢床之外也放置木製穀倉,穀倉為原木桶形或方形。家屋入口位於屋前牆兩側,於中室與入口相對之側,則設廚房及廁所,廁所下方則設有豬圈,日治時執行衛生改善,而必須設立與主屋分離的豬舍,原先與主屋隔開,後期有多數完全與主屋分離。整個聚落內宅地,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處於廢棄狀態,為野生日漸茂盛之植被所侵略佔據。除了少數家戶(約10戶左右)偶爾會回老家整理或小住之外,多數的家戶都傾毀淹沒在野生雜草、向日葵與相思樹之間。聚落中極少數家屋保存尚稱完好,其他保存較完整沒有傾毀的家屋雖然狀況尚良好,但多數亦經整建過。
使用情形: 民國六十六年(1977)在此居住的魯凱族部落開始向西側的河階臺地遷村,政府為了改善環境,也提供相對的輔導,至68年(1979)7月全部落成,成為今天新好茶村裡的新好茶社區。2008年莫拉克風災造成新好茶淹沒,山區大面積崩塌毀損步道,嚴重衝擊長期以來族人返鄉的努力。近年文資局經由人才培訓方式,協助該聚落進行七棟石板屋修護及保存工作,目前維護良好,另外步道、廣場等公共空間則已進行環境整理。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古蹟本體維護
現狀: 因位處深山,人煙稀少,該聚落僅剩七棟石板屋保存尚屬完整。另外步道、廣場等公共空間則已進行環境整理。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台80內民字第921648號
公告日期: : 1991-05-24 00:00:00.0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3100aa27-ff9d-4237-b839-9b07398b6d90/魯凱族好茶舊社 800524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jpg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506/photo/downloadfile (1).jpg
repImgId: 61630

# 04-22177672 於 文資局古蹟 - 6

案件編號19850819000085
個案名稱恆春古城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4
name: : 城郭
歷史沿革恆春座落於恆春西臺地與東側中央山脈尾閭之間的縱谷平原間,古稱瑯嶠。清同治10年(1871)有琉球漁民發生船難,其中有五十四名漂至南臺灣恆春半島東岸八瑤灣附近,上岸後遭當地原住民殺害。同治11年(1872)又有日本人也在南臺灣遇害,引起日本輿論爭議。 日本與清廷交涉後,得知清廷視生番為「化外之民」,聽憑處理,遂在清同治13年(1874)任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為臺灣蕃地事務都督,率軍犯臺。日軍在射寮(今車城鄉射寮村國家海洋生物博物館所在)登陸,與原住民交戰,死傷多人;而後採迂迴包抄戰術大敗原住民,佔領牡丹社,是謂「牡丹社事件」。 日軍在此地建築營寨,並與居民簽租地合同,屯田墾荒。清廷得知消息後,趕緊派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全權與日軍交涉。待事件告一段落後,沈葆楨為有效管理琅嶠各番社,乃上奏朝廷,建請設縣築城。沈葆楨的建議得到朝廷的准許,乃在清光緒元年(1875年)正式設縣,以該處氣候四時如春,故取名「恆春」(屠繼善,1960:1~2),並著手籌劃興建城池。 恆春城的興建由臺灣道劉璈負責籌款並繪圖,恆春縣首任知縣周有基負責督造;從清光緒元年(1875)農曆10月18日開始動工興建,鳳山及嘉義二縣多位士紳分別承築縣城的各段工程,至清光緒5年(1879年)農曆7月15日告成(屠繼善,1960:44)。 城池之規模,計周長880丈,城基厚2丈、外牆高1丈4尺5寸,內牆高1丈3尺4寸,牆寬1丈六尺,以三合土版築構成。城分四門,除南門稱「明都門」外,其餘則以「東」、「西」、「北」門稱之。(屠繼善,1960:43)。恆春城自創建後歷經多次的風雨侵襲而遭破壞,在清光緒19年(1893)曾經整修。日治時期因颱風侵襲而受破壞,兼以日人允許民眾取城垛以重建家園,致使恆春城遭受嚴重毀壞(漢寶德,1987:81)。 牆上設雉堞1,384垛,且有頂砲臺四座,窩舖8間。城門內各建卡房一所三間,門間設排水涵洞4個。城牆外有寬3丈2尺、深6尺5寸濠溝一道,溝上築橋,每門一作,長2丈5尺、寬1丈2尺。古城內街道呈雙丁字型,城內居民多集中於西門、南門附近,北門一帶則為練兵營,甚少居民,東門為昔日臺南郡至卑南必經之地。城內的建築有縣署、典史署、文廟、同善公所、天后宮、風神廟、城隍廟、福德祠、三山國王廟、白龍庵、五龍君王廟、觀音廟等等。 二戰後因交通道路及學校用地的拓建,致使東門段的城垣在民國52年(1963)及民國57年(1968)先後遭拆除,民國69年(1980)整修南門城樓,民國72年(1983)整修東門及城樓,城垣則因乏人管理而雜草蔓生(漢寶德,1987:81)。就整個恆春城而言,無論是清領末期或是日治,猴洞山一帶是神聖的廟宇集中地;而東、西門街交叉處屬於縣署、典史署、同善公所(後改為郡役所、派出所等機關)所在,其中北邊一大片土地是軍事用地的練兵場;日治時,除了強行拓寬縣前街(今中正路),以加強政治權威外,更在北門外興建神社,使其與政府機關、練兵場交結成為一更神聖的日式空間,而在猴洞山城牆以西,又有一恆春糖廠。二戰後的恆春改隸高雄縣,直到民國39年(1950)正式歸入屏東縣縣治至今。 現恆春城四座城門依舊存立原處,係清領時期所建城池中較為完整保存的古城,惟因門洞太小,且路面不斷填高,造成西門門洞屢遭過往車輛碰撞而毀損。至於城垣部分,目前屏東縣政府正在進行整修,待他日整修完畢後,定能彰顯恆春古城的傳統風貌。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address: : 城南里;城北里;城西里
經度120.74797574212
緯度22.00804873165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ac0ccff6-4495-4c6a-bbe4-9f0993b37661/P041 屏東縣 恆春古城 (二級)17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ac0ccff6-4495-4c6a-bbe4-9f0993b37661/P041 屏東縣 恆春古城 (二級)17.jpg
name: : P041 屏東縣 恆春古城 (二級)17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85
外觀特徵古城內街道呈雙丁字形,城內住民多集中於西門、南門附近,北門一帶則為練兵營,甚少居民,東門為昔日臺南郡至卑南必經之地。城內的建築有縣署、典史署、文廟、同善公所、天后宮、風神廟、城隍廟、福德祠、三山國王廟、白龍庵、五龍君王廟、觀音廟等等。
室內特徵恆春城為臺灣現有城牆留存較完整者。恆春城在臺灣南部原住民地瑯嶠一帶。恆春城因清領時期國防需要而建,城址亦經勘輿擇定。以城東北之三臺山為縣城之元武,以城南龍鑾山為青龍居左,以城北虎頭山為白虎居右,以城西南之西屏山為縣城朱雀,藉四靈保護縣城,又以猴洞山為龍脈躍然城內。是以可知風水思想對中式縣城構造之影響極大。恆春城範圍輪廓呈多邊形近似於半圓形,城池規模外周八百八十丈,除四座城門及四座砲臺外,其餘皆為城壁。古城城內街道呈雙十字形,昔時北門為正門。又恆春城內之上半部多為官方用地或為官方建築,恆春城下半部則多為民居建築。恆春城四座城門構造和大小尺寸大致相仿,僅些微細部有差異。城門之構成可分為城臺、門樓及門洞三部份。城臺由磚土石構成,城臺上接城樓四周有雉堞,四座城樓之平面形狀均為凸字型,分為抱廈及正屋二部份。門洞的作法分三段,前後二段均為圓拱狀,外拱徑(前)通常較內拱徑(後)矮小,中間段寬同內拱徑、高則大於內拱徑,以裝置門扇。另西門及北門二處慢道為磚豎砌而成,結構頗為結實。在每座城門之間都有一座方形砲臺,上置大砲四門,砲座係由花崗石舖成。城壁兩側皆為版築三合土夯築,外抹灰漿,中腹填土,城壁上面馬道則丁字舖磚,雉堞及箭孔亦全由磚砌而成。
使用情形部分崩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古蹟本體修護
現狀恆春國中至中正路段城牆及四城門已修護完成外,其餘城牆均已殘破。八十九年七月完成南門緊急搶修工程。 107年辦理馬道磚及相關設施修護工程。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台74內民字第338095號
公告日期: : 1985-08-19 14:10:49.0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ea5c5f35-47f3-4da5-ac95-d0268b9d3773/恆春古城 740819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945077d9-745b-4310-a72a-bf457859b1c3/恆春古城 740819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2.jpg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360/photo/downloadfile (5).jpg
repImgId166663
案件編號: 19850819000085
個案名稱: 恆春古城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4
name: : 城郭
歷史沿革: 恆春座落於恆春西臺地與東側中央山脈尾閭之間的縱谷平原間,古稱瑯嶠。清同治10年(1871)有琉球漁民發生船難,其中有五十四名漂至南臺灣恆春半島東岸八瑤灣附近,上岸後遭當地原住民殺害。同治11年(1872)又有日本人也在南臺灣遇害,引起日本輿論爭議。 日本與清廷交涉後,得知清廷視生番為「化外之民」,聽憑處理,遂在清同治13年(1874)任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為臺灣蕃地事務都督,率軍犯臺。日軍在射寮(今車城鄉射寮村國家海洋生物博物館所在)登陸,與原住民交戰,死傷多人;而後採迂迴包抄戰術大敗原住民,佔領牡丹社,是謂「牡丹社事件」。 日軍在此地建築營寨,並與居民簽租地合同,屯田墾荒。清廷得知消息後,趕緊派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全權與日軍交涉。待事件告一段落後,沈葆楨為有效管理琅嶠各番社,乃上奏朝廷,建請設縣築城。沈葆楨的建議得到朝廷的准許,乃在清光緒元年(1875年)正式設縣,以該處氣候四時如春,故取名「恆春」(屠繼善,1960:1~2),並著手籌劃興建城池。 恆春城的興建由臺灣道劉璈負責籌款並繪圖,恆春縣首任知縣周有基負責督造;從清光緒元年(1875)農曆10月18日開始動工興建,鳳山及嘉義二縣多位士紳分別承築縣城的各段工程,至清光緒5年(1879年)農曆7月15日告成(屠繼善,1960:44)。 城池之規模,計周長880丈,城基厚2丈、外牆高1丈4尺5寸,內牆高1丈3尺4寸,牆寬1丈六尺,以三合土版築構成。城分四門,除南門稱「明都門」外,其餘則以「東」、「西」、「北」門稱之。(屠繼善,1960:43)。恆春城自創建後歷經多次的風雨侵襲而遭破壞,在清光緒19年(1893)曾經整修。日治時期因颱風侵襲而受破壞,兼以日人允許民眾取城垛以重建家園,致使恆春城遭受嚴重毀壞(漢寶德,1987:81)。 牆上設雉堞1,384垛,且有頂砲臺四座,窩舖8間。城門內各建卡房一所三間,門間設排水涵洞4個。城牆外有寬3丈2尺、深6尺5寸濠溝一道,溝上築橋,每門一作,長2丈5尺、寬1丈2尺。古城內街道呈雙丁字型,城內居民多集中於西門、南門附近,北門一帶則為練兵營,甚少居民,東門為昔日臺南郡至卑南必經之地。城內的建築有縣署、典史署、文廟、同善公所、天后宮、風神廟、城隍廟、福德祠、三山國王廟、白龍庵、五龍君王廟、觀音廟等等。 二戰後因交通道路及學校用地的拓建,致使東門段的城垣在民國52年(1963)及民國57年(1968)先後遭拆除,民國69年(1980)整修南門城樓,民國72年(1983)整修東門及城樓,城垣則因乏人管理而雜草蔓生(漢寶德,1987:81)。就整個恆春城而言,無論是清領末期或是日治,猴洞山一帶是神聖的廟宇集中地;而東、西門街交叉處屬於縣署、典史署、同善公所(後改為郡役所、派出所等機關)所在,其中北邊一大片土地是軍事用地的練兵場;日治時,除了強行拓寬縣前街(今中正路),以加強政治權威外,更在北門外興建神社,使其與政府機關、練兵場交結成為一更神聖的日式空間,而在猴洞山城牆以西,又有一恆春糖廠。二戰後的恆春改隸高雄縣,直到民國39年(1950)正式歸入屏東縣縣治至今。 現恆春城四座城門依舊存立原處,係清領時期所建城池中較為完整保存的古城,惟因門洞太小,且路面不斷填高,造成西門門洞屢遭過往車輛碰撞而毀損。至於城垣部分,目前屏東縣政府正在進行整修,待他日整修完畢後,定能彰顯恆春古城的傳統風貌。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恆春鎮
address: : 城南里;城北里;城西里
經度: 120.74797574212
緯度: 22.00804873165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ac0ccff6-4495-4c6a-bbe4-9f0993b37661/P041 屏東縣 恆春古城 (二級)17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ac0ccff6-4495-4c6a-bbe4-9f0993b37661/P041 屏東縣 恆春古城 (二級)17.jpg
name: : P041 屏東縣 恆春古城 (二級)17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85
外觀特徵: 古城內街道呈雙丁字形,城內住民多集中於西門、南門附近,北門一帶則為練兵營,甚少居民,東門為昔日臺南郡至卑南必經之地。城內的建築有縣署、典史署、文廟、同善公所、天后宮、風神廟、城隍廟、福德祠、三山國王廟、白龍庵、五龍君王廟、觀音廟等等。
室內特徵: 恆春城為臺灣現有城牆留存較完整者。恆春城在臺灣南部原住民地瑯嶠一帶。恆春城因清領時期國防需要而建,城址亦經勘輿擇定。以城東北之三臺山為縣城之元武,以城南龍鑾山為青龍居左,以城北虎頭山為白虎居右,以城西南之西屏山為縣城朱雀,藉四靈保護縣城,又以猴洞山為龍脈躍然城內。是以可知風水思想對中式縣城構造之影響極大。恆春城範圍輪廓呈多邊形近似於半圓形,城池規模外周八百八十丈,除四座城門及四座砲臺外,其餘皆為城壁。古城城內街道呈雙十字形,昔時北門為正門。又恆春城內之上半部多為官方用地或為官方建築,恆春城下半部則多為民居建築。恆春城四座城門構造和大小尺寸大致相仿,僅些微細部有差異。城門之構成可分為城臺、門樓及門洞三部份。城臺由磚土石構成,城臺上接城樓四周有雉堞,四座城樓之平面形狀均為凸字型,分為抱廈及正屋二部份。門洞的作法分三段,前後二段均為圓拱狀,外拱徑(前)通常較內拱徑(後)矮小,中間段寬同內拱徑、高則大於內拱徑,以裝置門扇。另西門及北門二處慢道為磚豎砌而成,結構頗為結實。在每座城門之間都有一座方形砲臺,上置大砲四門,砲座係由花崗石舖成。城壁兩側皆為版築三合土夯築,外抹灰漿,中腹填土,城壁上面馬道則丁字舖磚,雉堞及箭孔亦全由磚砌而成。
使用情形: 部分崩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古蹟本體修護
現狀: 恆春國中至中正路段城牆及四城門已修護完成外,其餘城牆均已殘破。八十九年七月完成南門緊急搶修工程。 107年辦理馬道磚及相關設施修護工程。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台74內民字第338095號
公告日期: : 1985-08-19 14:10:49.0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ea5c5f35-47f3-4da5-ac95-d0268b9d3773/恆春古城 740819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945077d9-745b-4310-a72a-bf457859b1c3/恆春古城 740819 內政部公告為第二級古蹟2.jpg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360/photo/downloadfile (5).jpg
repImgId: 166663

# 04-22177672 於 文資局古蹟 - 7

案件編號19850819000086
個案名稱媽宮古城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4
name: : 城郭
歷史沿革馬公地區舊稱媽宮,為澎湖極早發展的聚落,亦是澎湖軍事佈防的重心,於清領時期開始蓬勃發展,聚落與商業貿易相當繁盛,形成一市七街;清法戰爭後鑒於媽宮形勢散漫無城可守,因此光緒13年(1887)興築媽宮城作為防禦重心,周圍並設有砲臺以防衛;日治時期雖因應都市之發展需要而有兩次拆媽宮城垣,而媽宮城區西半部仍為重要軍事據點,城牆做為屏障可抵擋來自西側海面上的攻擊,有防禦之功能,因此未被拆除而保留下來持續沿用至今。 媽宮古城為清領時期最後一座興築的城,歷史雖然不及其他古城要長;然身為受清法戰爭影響而興築的城,且見證了數次重要戰役與都市聚落之發展,且是臺灣海上防禦的代表,與臺灣本島其他清領時期興築的城相較之下有其特殊性,是完全軍事考量優先而建城,由此可見其戰略位置與軍事價值之重要性。
評定基準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2::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3::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1) 媽宮古城於清光緒15年(西元1889年)竣工,是清法戰爭後,清領時期改變海防觀念而興築的大規模軍事要塞,並反映清領、日治及二戰後不同時期的國家軍事防禦發展脈絡。 (2) 媽宮古城的興築、變遷以及城內外保存的文化資產、反映各時期都市景觀。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1) 城垣牆身以玄武岩砌成,上接硓𥑮石砌城垛,反映澎湖在地材料。 (2) 城樓構造形式有別於閩南建築風格,可做為清領時期臺灣建築構造史的重要範例。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選址與城牆的興築,反映澎湖在臺海地區關鍵的經濟與戰略地位。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 媽宮古城現存約為800.35公尺,城門、城樓、城垣、雉堞等構築,均保存完好,可以完整呈現清領時期媽宮城的建築規制,與臺灣本島其他城郭具比對性意義。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1. 媽宮古城為清領時期臺澎地區晚近興築的海防城郭代表。 2. 順承門城樓構造形式,具有閩東建築的特徵,較為罕見;建城材料取自當地,呈現地方特色,具有建築構造史的重要價值。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款、第2項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1.順承門至中興門(昔大西門位置)段:城牆長度約為239.08公尺,東自順承門往西銜接篤行十村段城牆,由篤行十村段城牆往北銜接至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的中興門(昔大西門),定著土地範圍即以古蹟投影面積為原則。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2.中興門(昔大西門位置)至北牆段:城牆長度約為461.02公尺,南自中興門(昔大西門)至北牆段,定著土地範圍城牆東側以古蹟外推5公尺為原則,城牆西側以古蹟向外包括綠帶寬1.39至11.82公尺為原則。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3.史蹟公園段:城牆長度約為100.25公尺,北牆段往東銜接至史蹟公園,定著土地範圍城牆北側以古蹟向外包括綠帶寬4.9至7.46公尺為原則,城牆南側以古蹟外推5公尺為原則。
經度119.56220093232
緯度23.563035512646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北市中正區100北平東路30之1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0ae899c8-81b6-4af8-a88e-b55cd3362ede/媽宮古城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0ae899c8-81b6-4af8-a88e-b55cd3362ede/媽宮古城.jpg
name: : 媽宮古城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86
外觀特徵媽宮古城現存約為800.35公尺,城門、城樓、城垣、雉堞等構築,均保存完好
室內特徵順承門的城樓構造形式有別於閩南建築風格,可做為清領時期臺灣建築構造史的重要範例
使用情形順承門段開放參觀,中興門至史蹟公園段未開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現狀順承門段開放參觀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公告日期: : 1985-08-19 11:56:42.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030069111號
公告日期: : 2021-07-07 11:18:20.412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道路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12-1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9::
itemNo: : 9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4-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5-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3::
itemNo: : 1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5-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4::
itemNo: : 1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5::
itemNo: : 1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7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6::
itemNo: : 1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7-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7::
itemNo: : 17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8::
itemNo: : 18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9::
itemNo: : 19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7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0::
itemNo: : 20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1::
itemNo: : 2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1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2::
itemNo: : 2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2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3::
itemNo: : 2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2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4::
itemNo: : 2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2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5::
itemNo: : 2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3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6::
itemNo: : 2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3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道路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7::
itemNo: : 27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3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8::
itemNo: : 28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3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9::
itemNo: : 29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0::
itemNo: : 30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1::
itemNo: : 3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2::
itemNo: : 3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3::
itemNo: : 3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7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4::
itemNo: : 3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5::
itemNo: : 3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1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6::
itemNo: : 3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9034[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7::
itemNo: : 37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903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4244/file/69647451-1de4-4c88-a20f-9917b15aee9f.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8-23/14f05828-881d-4d07-b9d2-ad0cf336a413/媽宮古城-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8-23/f4b8b8b2-3e35-45ff-abba-e4c28cac669a/110P5042598-01【附件12-古蹟清冊附件-定著土地地籍謄本】.pdf
repImgId166669
案件編號: 19850819000086
個案名稱: 媽宮古城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4
name: : 城郭
歷史沿革: 馬公地區舊稱媽宮,為澎湖極早發展的聚落,亦是澎湖軍事佈防的重心,於清領時期開始蓬勃發展,聚落與商業貿易相當繁盛,形成一市七街;清法戰爭後鑒於媽宮形勢散漫無城可守,因此光緒13年(1887)興築媽宮城作為防禦重心,周圍並設有砲臺以防衛;日治時期雖因應都市之發展需要而有兩次拆媽宮城垣,而媽宮城區西半部仍為重要軍事據點,城牆做為屏障可抵擋來自西側海面上的攻擊,有防禦之功能,因此未被拆除而保留下來持續沿用至今。 媽宮古城為清領時期最後一座興築的城,歷史雖然不及其他古城要長;然身為受清法戰爭影響而興築的城,且見證了數次重要戰役與都市聚落之發展,且是臺灣海上防禦的代表,與臺灣本島其他清領時期興築的城相較之下有其特殊性,是完全軍事考量優先而建城,由此可見其戰略位置與軍事價值之重要性。
評定基準: 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2::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3::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1) 媽宮古城於清光緒15年(西元1889年)竣工,是清法戰爭後,清領時期改變海防觀念而興築的大規模軍事要塞,並反映清領、日治及二戰後不同時期的國家軍事防禦發展脈絡。 (2) 媽宮古城的興築、變遷以及城內外保存的文化資產、反映各時期都市景觀。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1) 城垣牆身以玄武岩砌成,上接硓𥑮石砌城垛,反映澎湖在地材料。 (2) 城樓構造形式有別於閩南建築風格,可做為清領時期臺灣建築構造史的重要範例。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選址與城牆的興築,反映澎湖在臺海地區關鍵的經濟與戰略地位。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 媽宮古城現存約為800.35公尺,城門、城樓、城垣、雉堞等構築,均保存完好,可以完整呈現清領時期媽宮城的建築規制,與臺灣本島其他城郭具比對性意義。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1. 媽宮古城為清領時期臺澎地區晚近興築的海防城郭代表。 2. 順承門城樓構造形式,具有閩東建築的特徵,較為罕見;建城材料取自當地,呈現地方特色,具有建築構造史的重要價值。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款、第2項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1.順承門至中興門(昔大西門位置)段:城牆長度約為239.08公尺,東自順承門往西銜接篤行十村段城牆,由篤行十村段城牆往北銜接至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的中興門(昔大西門),定著土地範圍即以古蹟投影面積為原則。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2.中興門(昔大西門位置)至北牆段:城牆長度約為461.02公尺,南自中興門(昔大西門)至北牆段,定著土地範圍城牆東側以古蹟外推5公尺為原則,城牆西側以古蹟向外包括綠帶寬1.39至11.82公尺為原則。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3.史蹟公園段:城牆長度約為100.25公尺,北牆段往東銜接至史蹟公園,定著土地範圍城牆北側以古蹟向外包括綠帶寬4.9至7.46公尺為原則,城牆南側以古蹟外推5公尺為原則。
經度: 119.56220093232
緯度: 23.563035512646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100北平東路30之1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0ae899c8-81b6-4af8-a88e-b55cd3362ede/媽宮古城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0ae899c8-81b6-4af8-a88e-b55cd3362ede/媽宮古城.jpg
name: : 媽宮古城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86
外觀特徵: 媽宮古城現存約為800.35公尺,城門、城樓、城垣、雉堞等構築,均保存完好
室內特徵: 順承門的城樓構造形式有別於閩南建築風格,可做為清領時期臺灣建築構造史的重要範例
使用情形: 順承門段開放參觀,中興門至史蹟公園段未開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現狀: 順承門段開放參觀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公告日期: : 1985-08-19 11:56:42.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030069111號
公告日期: : 2021-07-07 11:18:20.412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959-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道路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12-1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9::
itemNo: : 9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4-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5-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3::
itemNo: : 1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5-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4::
itemNo: : 1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5::
itemNo: : 1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7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6::
itemNo: : 1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527-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7::
itemNo: : 17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8::
itemNo: : 18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9::
itemNo: : 19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7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0::
itemNo: : 20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1::
itemNo: : 2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1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2::
itemNo: : 2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2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3::
itemNo: : 2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2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4::
itemNo: : 2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2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5::
itemNo: : 2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3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6::
itemNo: : 2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3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道路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7::
itemNo: : 27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3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8::
itemNo: : 28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2-3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9::
itemNo: : 29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眷村風貌特定專用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0::
itemNo: : 30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1::
itemNo: : 3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2::
itemNo: : 3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3::
itemNo: : 3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7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4::
itemNo: : 34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8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5::
itemNo: : 35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54-1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6::
itemNo: : 36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9034[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7::
itemNo: : 37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903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綠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4244/file/69647451-1de4-4c88-a20f-9917b15aee9f.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8-23/14f05828-881d-4d07-b9d2-ad0cf336a413/媽宮古城-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8-23/f4b8b8b2-3e35-45ff-abba-e4c28cac669a/110P5042598-01【附件12-古蹟清冊附件-定著土地地籍謄本】.pdf
repImgId: 166669

# 04-22177672 於 文資局古蹟 - 8

案件編號20011121000002
個案名稱馬公金龜頭礮臺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第一次築城1717(康熙56)年,稱澎湖新城。 第二次築城1864(同治3)年,稱金龜頭礮臺。 第三次築城1887(光緒13)年春1~2月間(農曆正月),稱金龜頭礮臺。 第四次築城1902(明治35)年5月20建,1904(明治37)年9月15日完工,稱天南礮臺。工事總間為支部長工兵少佐柴恒房,主任官為技手石川義仙、菅野外三郎、杉野中造。 西元1887年由總兵吳宏洛所建,配備有七、十、十二吋口徑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與西嶼東台、西台同為全澎戰力最強大之砲台,乙未之後,日軍地圖上明白的標示了這個砲台,日軍於佔領大城北炮台後,向西挺進準備攻佔馬公時,受東角砲台及西嶼砲台的猛烈攻擊,隨後日軍自東門突破,占領東角砲台及金龜頭礮臺。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1.本礮臺為劉銘傳新築九座砲台之一,不僅與西嶼西臺、西嶼東臺同時興建,同時是當時四座礮臺中最重要的一座,因而格外具有歷史價值。 2.本砲臺位馬公街區附近,對於澎湖之觀光具有直接之貢獻。
法令依據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馬公段2664、2664-3、2664-4、2664-5地號
經度119.55773676027
緯度23.56328384262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bd25ad16-29d1-4395-8ca3-bd95cf276357/T007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 (國定)17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bd25ad16-29d1-4395-8ca3-bd95cf276357/T007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 (國定)17.jpg
name: : T007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 (國定)17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11121000002
外觀特徵配備有七、十、十二吋口徑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與西嶼東台、西台同為全澎戰力最強大之砲台。
室內特徵穹隆式兵房為金龜頭礮臺的主要建築形式,亦為澎湖地區砲台的主要特色。兵房的構築形式是以厚110~115cm的條石砌牆面為兩側牆基,牆頂上用紅磚砌成弧拱形穹隆,磚砌拱券的厚度從完整的現場無法看出,不過一般都以四層為度。為保護磚面,使不滲水,其上再覆三合土層,做成圓角的凸字形屋面。三合土表面長再澆灌柏油以為外層保護。由於長年使用,仍不免因表層鬆動造成開裂,於是再重澆柏油防水層後,再覆蓋一層水泥沙漿做為最外層的保護,若為構造物隱密之需,則塗以厚厚的油性漆(外層深綠色),成為本炮台的標準作法。外牆及門洞、窗洞外緣的油性漆常用深綠色,內牆則因使用需要著以白色,以使封閉的空間感覺較為明亮。 目前各兵房因使用關係,均有隔間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空間,東南側最長的兵房(U棟)作為連長室、軍械室、安官室、輔導長室及大寢室使用。西北側最短的兵房(Y棟)作為補休室、中士寢室及載波臺使用。朝海正面的兵房(V棟)作為副連長室、排長室、通材庫房、行政室及油漆庫房使用。由於這些空間室內情況尚稱完好,但木門窗則多經改變原貌,並加紗窗,牆面電管線及燈氣雜陳,宜加以整理或恢復舊觀。現況最嚴重的為屋頂,表層開裂嚴重,被護層已逐漸滑落,必須小心挖起,並從防水層好好修護,其雜陳管線亦應配合修復改善。另,屋頂頂端尚有排氣管口,不是簡陋的鐵罩,便是用空心磚砌,處理屋頂時應一併更換為銅質,以防蝕銹。如果環境允許,宜就室內之原始隔間加以考證,繪製圖樣,以防日後增減隔間時,將遺跡湮沒。
使用情形修復工程完成後,於106年4月26日對外開放,目前為馬公金龜頭礮臺文化園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整體而言,金龜頭礮臺主要為磚石造及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結構。由於有軍隊駐守,大致維持結構功能。有關現況損壞裂縫在5mm之間可以環氧樹脂修補,部分非原古蹟遺跡建物建議採用拆卸整修後,按原仿作修復。對於損壞現況的修復首先以加建物的拆除,再進行適當的輕度修復。當地的植栽如仙人掌、瓊麻等,構成砲臺地應有的獨特景觀,除非生長在古蹟建築物上,有礙古蹟之保存,建議與以原生原樣保存。在環境的改善上,因四周環境的地形覆蓋及改變,對於營區的排水系統以利用觀察積水現象,配合輕度修復進行改善,為修復的首要任務。至於營區及地道因為有部隊持續使用,潮化現象並不嚴重,於修復後利用除濕設備便可控制古蹟劣化的速度。
現狀軍方已釋出,目前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接管。 馬公金龜頭礮臺文化園區參觀資訊: 5月1日至9月30日:週三到週日9:00-18:00 10月1日至4月30日:週三到週日9:00-17:00 澎湖戰役秘徑(地下坑道)採購票參觀:上午梯次-10:00;下午梯次-14:30、16:00 閉館前15分鐘停止入園
網站名稱馬公金龜頭礮臺文化園區 Jinguitou(Facebook)
網址https://zh-tw.facebook.com/%E9%A6%AC%E5%85%AC%E9%87%91%E9%BE%9C%E9%A0%AD%E7%A4%AE%E8%87%BA%E6%96%87%E5%8C%96%E5%9C%92%E5%8D%80-Jinguitou-1027657300686987/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臺內民字第9007710號
公告日期: : 2001-11-21 15:23:05.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6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64-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a5d426e8-c643-43e0-b2d6-a71de55c7a63/馬公金龜頭礮臺 901121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317/photo/ad0ce8d4-aa5c-443e-bc72-730ba2f47a8d.pdf
repImgId166668
案件編號: 20011121000002
個案名稱: 馬公金龜頭礮臺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 第一次築城1717(康熙56)年,稱澎湖新城。 第二次築城1864(同治3)年,稱金龜頭礮臺。 第三次築城1887(光緒13)年春1~2月間(農曆正月),稱金龜頭礮臺。 第四次築城1902(明治35)年5月20建,1904(明治37)年9月15日完工,稱天南礮臺。工事總間為支部長工兵少佐柴恒房,主任官為技手石川義仙、菅野外三郎、杉野中造。 西元1887年由總兵吳宏洛所建,配備有七、十、十二吋口徑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與西嶼東台、西台同為全澎戰力最強大之砲台,乙未之後,日軍地圖上明白的標示了這個砲台,日軍於佔領大城北炮台後,向西挺進準備攻佔馬公時,受東角砲台及西嶼砲台的猛烈攻擊,隨後日軍自東門突破,占領東角砲台及金龜頭礮臺。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1.本礮臺為劉銘傳新築九座砲台之一,不僅與西嶼西臺、西嶼東臺同時興建,同時是當時四座礮臺中最重要的一座,因而格外具有歷史價值。 2.本砲臺位馬公街區附近,對於澎湖之觀光具有直接之貢獻。
法令依據: 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馬公段2664、2664-3、2664-4、2664-5地號
經度: 119.55773676027
緯度: 23.56328384262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bd25ad16-29d1-4395-8ca3-bd95cf276357/T007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 (國定)17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bd25ad16-29d1-4395-8ca3-bd95cf276357/T007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 (國定)17.jpg
name: : T007 澎湖縣 馬公金龜頭砲臺 (國定)17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11121000002
外觀特徵: 配備有七、十、十二吋口徑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與西嶼東台、西台同為全澎戰力最強大之砲台。
室內特徵: 穹隆式兵房為金龜頭礮臺的主要建築形式,亦為澎湖地區砲台的主要特色。兵房的構築形式是以厚110~115cm的條石砌牆面為兩側牆基,牆頂上用紅磚砌成弧拱形穹隆,磚砌拱券的厚度從完整的現場無法看出,不過一般都以四層為度。為保護磚面,使不滲水,其上再覆三合土層,做成圓角的凸字形屋面。三合土表面長再澆灌柏油以為外層保護。由於長年使用,仍不免因表層鬆動造成開裂,於是再重澆柏油防水層後,再覆蓋一層水泥沙漿做為最外層的保護,若為構造物隱密之需,則塗以厚厚的油性漆(外層深綠色),成為本炮台的標準作法。外牆及門洞、窗洞外緣的油性漆常用深綠色,內牆則因使用需要著以白色,以使封閉的空間感覺較為明亮。 目前各兵房因使用關係,均有隔間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空間,東南側最長的兵房(U棟)作為連長室、軍械室、安官室、輔導長室及大寢室使用。西北側最短的兵房(Y棟)作為補休室、中士寢室及載波臺使用。朝海正面的兵房(V棟)作為副連長室、排長室、通材庫房、行政室及油漆庫房使用。由於這些空間室內情況尚稱完好,但木門窗則多經改變原貌,並加紗窗,牆面電管線及燈氣雜陳,宜加以整理或恢復舊觀。現況最嚴重的為屋頂,表層開裂嚴重,被護層已逐漸滑落,必須小心挖起,並從防水層好好修護,其雜陳管線亦應配合修復改善。另,屋頂頂端尚有排氣管口,不是簡陋的鐵罩,便是用空心磚砌,處理屋頂時應一併更換為銅質,以防蝕銹。如果環境允許,宜就室內之原始隔間加以考證,繪製圖樣,以防日後增減隔間時,將遺跡湮沒。
使用情形: 修復工程完成後,於106年4月26日對外開放,目前為馬公金龜頭礮臺文化園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整體而言,金龜頭礮臺主要為磚石造及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結構。由於有軍隊駐守,大致維持結構功能。有關現況損壞裂縫在5mm之間可以環氧樹脂修補,部分非原古蹟遺跡建物建議採用拆卸整修後,按原仿作修復。對於損壞現況的修復首先以加建物的拆除,再進行適當的輕度修復。當地的植栽如仙人掌、瓊麻等,構成砲臺地應有的獨特景觀,除非生長在古蹟建築物上,有礙古蹟之保存,建議與以原生原樣保存。在環境的改善上,因四周環境的地形覆蓋及改變,對於營區的排水系統以利用觀察積水現象,配合輕度修復進行改善,為修復的首要任務。至於營區及地道因為有部隊持續使用,潮化現象並不嚴重,於修復後利用除濕設備便可控制古蹟劣化的速度。
現狀: 軍方已釋出,目前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接管。 馬公金龜頭礮臺文化園區參觀資訊: 5月1日至9月30日:週三到週日9:00-18:00 10月1日至4月30日:週三到週日9:00-17:00 澎湖戰役秘徑(地下坑道)採購票參觀:上午梯次-10:00;下午梯次-14:30、16:00 閉館前15分鐘停止入園
網站名稱: 馬公金龜頭礮臺文化園區 Jinguitou(Facebook)
網址: https://zh-tw.facebook.com/%E9%A6%AC%E5%85%AC%E9%87%91%E9%BE%9C%E9%A0%AD%E7%A4%AE%E8%87%BA%E6%96%87%E5%8C%96%E5%9C%92%E5%8D%80-Jinguitou-1027657300686987/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臺內民字第9007710號
公告日期: : 2001-11-21 15:23:05.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6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2664-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a5d426e8-c643-43e0-b2d6-a71de55c7a63/馬公金龜頭礮臺 901121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317/photo/ad0ce8d4-aa5c-443e-bc72-730ba2f47a8d.pdf
repImgId: 166668
[ 搜尋所有 04-22177672 ... ]

與西嶼燈塔(漁翁島燈塔)同分類的文資局古蹟

新莊文昌祠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頂泰山巖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頂泰山巖原名福山巖,創建於清乾隆年間,清同治13年(1874)改名,歷經多次增、修、重建,主祀顯應祖師,為泰山地區信仰中心。廟宇建築各式楹聯、匾額保留各時期文人雅士墨寶,石碑顯示多次增、修、重建之...

五股西雲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淡水龍山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保存價值

淡水福佑宮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馬偕墓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滬尾礮臺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鄞山寺(汀州會館)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理學堂大書院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龍潭聖蹟亭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台灣目前面積最大、規模最完整的惜字亭,為古代惜字風俗代表性文物,具有保存價值。

新屋范姜祖堂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為范姜姓氏發展的根據地,是客家建築代表之一,具保存及再利用價值。

桃園景福宮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地方信仰代表中心,建築形式精美,石雕神龕雕工細緻,具保存價值。

壽山巖觀音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地方信仰代表中心,建築形式精美,木作彩繪及神龕雕工細緻,具保存價值。

大溪蓮座山觀音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地方信仰代表中心,建築形式精美,木作彩繪及雕工細緻,具有保存價值。

大溪齋明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齋明寺為龍華派重要廟宇,建築格局及清靜氣氛有別於一般建築,具保存價值。

新莊文昌祠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頂泰山巖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頂泰山巖原名福山巖,創建於清乾隆年間,清同治13年(1874)改名,歷經多次增、修、重建,主祀顯應祖師,為泰山地區信仰中心。廟宇建築各式楹聯、匾額保留各時期文人雅士墨寶,石碑顯示多次增、修、重建之...

五股西雲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淡水龍山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保存價值

淡水福佑宮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馬偕墓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滬尾礮臺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鄞山寺(汀州會館)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理學堂大書院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龍潭聖蹟亭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台灣目前面積最大、規模最完整的惜字亭,為古代惜字風俗代表性文物,具有保存價值。

新屋范姜祖堂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為范姜姓氏發展的根據地,是客家建築代表之一,具保存及再利用價值。

桃園景福宮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地方信仰代表中心,建築形式精美,石雕神龕雕工細緻,具保存價值。

壽山巖觀音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地方信仰代表中心,建築形式精美,木作彩繪及神龕雕工細緻,具保存價值。

大溪蓮座山觀音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為地方信仰代表中心,建築形式精美,木作彩繪及雕工細緻,具有保存價值。

大溪齋明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齋明寺為龍華派重要廟宇,建築格局及清靜氣氛有別於一般建築,具保存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