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布
- 客家委員會客語辭彙(已不適用) @ 客家委員會

客家辭義碎布的腔調是詔安, 分類是服飾美容, 客家音標是cui^bu^, 華語辭義是碎布, 客語例句是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特別有創意。.

分類服飾美容
腔調詔安
客家辭義碎布
客家音標cui^bu^
華語辭義碎布
英語辭義rag
客語例句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特別有創意。
客家例句語音
華語翻譯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分類

服飾美容

腔調

詔安

客家辭義

碎布

客家音標

cui^bu^

華語辭義

碎布

英語辭義

rag

客語例句

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特別有創意。

客家例句語音

華語翻譯

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根據名稱 碎布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碎布 ...)

# 碎布 於 客家委員會客語辭彙(已不適用) - 1

分類服飾美容
腔調四縣
客家辭義布碎仔【綿布】
客家音標usuieˋ【mienˇbu】
華語辭義碎布
英語辭義rag
客語例句用布碎仔(綿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盡)有創意。
客家例句語音http://wiki.hakka.gov.tw/file/102/si-s/si-11-160s.mp3
華語翻譯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分類: 服飾美容
腔調: 四縣
客家辭義: 布碎仔【綿布】
客家音標: usuieˋ【mienˇbu】
華語辭義: 碎布
英語辭義: rag
客語例句: 用布碎仔(綿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盡)有創意。
客家例句語音: http://wiki.hakka.gov.tw/file/102/si-s/si-11-160s.mp3
華語翻譯: 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 碎布 於 客家委員會客語辭彙(已不適用) - 2

分類服飾美容
腔調海陸
客家辭義布碎仔
客家音標uˇsuiˇer
華語辭義碎布
英語辭義rag
客語例句用布碎仔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當有創意。
客家例句語音http://wiki.hakka.gov.tw/file/102/ha-s/ha-11-160s.mp3
華語翻譯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分類: 服飾美容
腔調: 海陸
客家辭義: 布碎仔
客家音標: uˇsuiˇer
華語辭義: 碎布
英語辭義: rag
客語例句: 用布碎仔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當有創意。
客家例句語音: http://wiki.hakka.gov.tw/file/102/ha-s/ha-11-160s.mp3
華語翻譯: 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 碎布 於 客家委員會客語辭彙(已不適用) - 3

分類服飾美容
腔調大埔
客家辭義布碎
客家音標uˋcuiˋ/coiˋ
華語辭義碎布
英語辭義rag
客語例句用布碎接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客家例句語音http://wiki.hakka.gov.tw/file/102/da-s/da-11-160s.mp3
華語翻譯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分類: 服飾美容
腔調: 大埔
客家辭義: 布碎
客家音標: uˋcuiˋ/coiˋ
華語辭義: 碎布
英語辭義: rag
客語例句: 用布碎接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客家例句語音: http://wiki.hakka.gov.tw/file/102/da-s/da-11-160s.mp3
華語翻譯: 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 碎布 於 客家委員會客語辭彙(已不適用) - 4

分類服飾美容
腔調饒平
客家辭義布碎仔
客家音標uˋsuiˋerˋ【bu^sui^e^】
華語辭義碎布
英語辭義rag
客語例句用布碎仔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客家例句語音http://wiki.hakka.gov.tw/file/102/rh-s/rh-11-160s.mp3
華語翻譯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分類: 服飾美容
腔調: 饒平
客家辭義: 布碎仔
客家音標: uˋsuiˋerˋ【bu^sui^e^】
華語辭義: 碎布
英語辭義: rag
客語例句: 用布碎仔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客家例句語音: http://wiki.hakka.gov.tw/file/102/rh-s/rh-11-160s.mp3
華語翻譯: 用碎布接起來做成手工藝品極有創意。

# 碎布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5

名稱周秀惠
電話05-7732099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武德街25號
工坊名稱秀惠拼布工房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須先預約,人數無上限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d12faa6c-27f3-4a60-bcd5-3c947ea38cd5.jpg
內容

拼布工藝師周秀惠,1999 年開始接觸拼布,從取得日本拼布技法認證到個人風格展現,特別是以媽祖神像及相關宗教元素之拼布為個人的獨賣點。老師的創作融合多元風 格,讓拼布不只是生活用品,也是紀錄、保存、傳達心情的媒介,更是一件件富含故事的 藝術創作。  歡迎大家與我一起進入秀惠老師手作藝術的世界。緣起秀惠老師說:「自 1999 年接觸拼布之後,就被它的活潑與生動深深的吸引,開始 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拼布的世界。」就因為對拼布的這份熱情與執著,從一針一線紮實的 基本功學起,在 2002 年至 2004 年間,先後完成日本文部省認可手藝普及協會本科、高 等科、講師認證,其間於 2002 年開設「秀惠拼布工房」,開始與社會大眾一同分享這 份美好的喜悅。秀惠拼布工房:手作歡樂 溫情滿屋    拼布是一種容易推廣的手工技藝,只需要幾片碎布,透過一些縫接技巧,就可以拼接出一幅絢爛的圖案,甚至能夠創作出極具個性化的隨身小物。    獨特及唯一性是拼布藝術的特質,即使運用同樣的素材,每個拼布人完成的作品也都是獨一無二,這正是拼布引人入勝的地方。2002 年,秀惠拼布工房在純樸的雲林北港落腳,因有著對這片土地與文化的情 感,透過一針一線的穿引,結合馬賽克藝術與抽象藝術,把布當成顏料,針線當成筆, 繪製出具有深淺變化的 3D 立體拼布作品。每當課程時間,拼布工房內總是笑語不斷,學員一邊裁切布料,一邊分享生活趣 事。有時候裁縫機跳針,或是針線不平整時,只要大叫一聲「老師」,老師就不慌不忙 地前去指點學員,這時老師熟練地用手指按壓著布料,再用裁縫機來回車出直線,三兩 下就讓布料緊密地接合起來。在這不大的空間裡,常是這樣充滿著無限溫馨。     拼貼家鄉的文化,縫入信仰與感動拼布工房所在的北港,是媽祖宗教文化的重鎮,為了推廣這濃厚且具代表性的在地 文化特色,秀惠老師將在地文化元素與拼布結合,創作出北港朝天宮媽祖、麥寮拱範宮 開山媽祖、湄洲媽祖等巨幅媽祖馬賽克拼布畫,或是亂貼拼布畫的代表作。這樣的結 合,讓在地文化有了新的詮釋方式。    如此鮮明的家鄉元素題材,讓老師在出外展覽時,僅透過作品,而不須過多言語,就可表明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另一方面,用這創新的拼布手法,更讓大家認識拼貼藝術也可以別具特色的表現出傳統宗教文化。走入社區,注入新生命2007 年,在走訪雲林偏鄉社區時,周秀惠老師腦海中突然閃過個想法:「布匹雖 然是單一元素,但可以加入其他創意,在色彩及創作上做變化,如果再加上社區在地的 元素,拼布在造型及色彩上,將有更大的變化和創作性。」    就這樣,秀惠老師以各社區的在地特色發想成極具代表性的文創商品,將泊仔寮漁港文化創作成烏魚子零錢包、魚的鑰匙包;麥寮的醬菜創作成娃娃吊飾;蒜頭娃娃束口袋;西螺的小白菜創作成造型束口袋等。    周秀惠老師在拼布創作上不斷實驗,改變舊有的創作模式,延續創新元素,掌握布料材質與柔韌特色,呈現拼布的立體視覺效果,開拓更寬廣的表現空間,提升了拼布的生命力。拼布之夢,情感靈魂拼布藝術在秀惠老師的全心投入之下,不僅淬鍊出各種卓越的作品,也隨著時間凝 聚成獨一無二的情感靈魂。這些無形的珍貴文化記憶,透過 2015 年位於北港工藝坊的 「點布成金-周秀惠拼布藝術展」,成為在地雋永深長的文化底蘊。承襲地方文化館在 地之精神,本次藝術展以「在地文化融合創新藝術」為創作主題,展現北港地區的宗教 文化風華。      2015 年位於笨港田園藝廊的「海上之神‧布同凡響-周秀惠拼貼藝術展」更是結合 了在地的宗教元素,將在地信仰中心朝天宮的媽祖及千里眼、順風耳將軍,透過七彩拼布馬賽克面貌呈現,以拼布技藝不僅延續了創作命脈,其手作的細膩情感,更體現拼布 老師綿延不惜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佇足品味,用心感受拼布幻化的巧藝之美與生命之 歌。並在2020年位於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1樓展館「點布成金2020周秀惠拼貼布藝個人展」展現個人創作風格也邀約了在2020年位於北港文化中心「布夢成金2020師生布藝展」讓學員體會到什麼是用布來記錄生活中的回憶錄。點布成金,從零到有的感動以自身對藝術的喜愛及對創作的熱情,周秀惠老師決定出走傳統的拼布創作,不再 侷限於傳統技法,而是以迴轉、變化再加突破,並透過 3D 立體手法,拓展新技術,開 發新造型,使「拼布」成為更富想像與表現的純藝術創作。2014 年,周秀惠老師以 3D 立體拼布作品《雪兒》一作,榮獲「雲林縣第十屆文化 藝術獎雕塑.工藝類」競賽首獎,成為雕塑工藝類別競賽史上,首位以拼布為創作主體 的得獎者。老師透過一道道繁瑣的加工過程,巧妙地處理各種布料的延展性,並掌握不 同布料自然色澤的差異,一一比對與拼接,使作品整體達到令人驚喜的 3D 視覺效果。 2017 年,周秀惠老師再以《忘憂 望優》作品獲得「雲林縣第十三屆文化藝術獎雕 塑.工藝類」第二名,這件作品以大眾熟知的森林為創作主題,用多層次的拼貼色塊充 分表現出森林的愜意之處,希望大家拋開世俗束縛,享受望優。2018 年,周秀惠老師 的作品《花獻媽祖》再度榮獲「雲林縣第十四屆文化藝術獎雕塑.工藝類」第三名,此 一作品注重於呈現家鄉特色,既要表現華麗的媽祖衣衫,又再加上百花的搭配映襯,同 時要不失媽祖的威嚴姿態,如此較高難度的造型元素,經由老師巧手拼接後,我們看見 了作品整體的亮麗豐富。攜手合作,永恆創作2018 年及 2019 年「北港藝鎮文化季」的舉辦,除了推廣、保存雲林縣內傳統工 藝,更希望年輕學子傳承這些傳統,讓優質的手工藝能持續發展,特別甄選國內各大學 學生,由工藝師指導傳統技法,結合學生的新潮創意,共同創作作品。        周秀惠老師也將拼布工藝提升為馬賽克拼布創作藝術,2018 年與參與的大學生, 一針一線的巧手將拼布攜手合作,共創「點布成金-玉兔搗藥」之作品,期望此作品不 僅具有實用性,帶給欣賞者溫暖,也試圖將拼布藝術化,展現不同的視覺神采;2019 再次參與「北港藝鎮文化季」,與大學生共創「魚躍龍門」之作品,充分展現出傳統文 化特色,也希透過「北港藝鎮文化季」的推廣和保存,更希望青年學子於未來創作融 入傳統藝術的元素,讓優質傳統的特色能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244.html
名稱: 周秀惠
電話: 05-7732099
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武德街25號
工坊名稱: 秀惠拼布工房
開放時間: 每日11:00~18:00,須先預約,人數無上限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d12faa6c-27f3-4a60-bcd5-3c947ea38cd5.jpg
內容:

拼布工藝師周秀惠,1999 年開始接觸拼布,從取得日本拼布技法認證到個人風格展現,特別是以媽祖神像及相關宗教元素之拼布為個人的獨賣點。老師的創作融合多元風 格,讓拼布不只是生活用品,也是紀錄、保存、傳達心情的媒介,更是一件件富含故事的 藝術創作。  歡迎大家與我一起進入秀惠老師手作藝術的世界。緣起秀惠老師說:「自 1999 年接觸拼布之後,就被它的活潑與生動深深的吸引,開始 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拼布的世界。」就因為對拼布的這份熱情與執著,從一針一線紮實的 基本功學起,在 2002 年至 2004 年間,先後完成日本文部省認可手藝普及協會本科、高 等科、講師認證,其間於 2002 年開設「秀惠拼布工房」,開始與社會大眾一同分享這 份美好的喜悅。秀惠拼布工房:手作歡樂 溫情滿屋    拼布是一種容易推廣的手工技藝,只需要幾片碎布,透過一些縫接技巧,就可以拼接出一幅絢爛的圖案,甚至能夠創作出極具個性化的隨身小物。    獨特及唯一性是拼布藝術的特質,即使運用同樣的素材,每個拼布人完成的作品也都是獨一無二,這正是拼布引人入勝的地方。2002 年,秀惠拼布工房在純樸的雲林北港落腳,因有著對這片土地與文化的情 感,透過一針一線的穿引,結合馬賽克藝術與抽象藝術,把布當成顏料,針線當成筆, 繪製出具有深淺變化的 3D 立體拼布作品。每當課程時間,拼布工房內總是笑語不斷,學員一邊裁切布料,一邊分享生活趣 事。有時候裁縫機跳針,或是針線不平整時,只要大叫一聲「老師」,老師就不慌不忙 地前去指點學員,這時老師熟練地用手指按壓著布料,再用裁縫機來回車出直線,三兩 下就讓布料緊密地接合起來。在這不大的空間裡,常是這樣充滿著無限溫馨。     拼貼家鄉的文化,縫入信仰與感動拼布工房所在的北港,是媽祖宗教文化的重鎮,為了推廣這濃厚且具代表性的在地 文化特色,秀惠老師將在地文化元素與拼布結合,創作出北港朝天宮媽祖、麥寮拱範宮 開山媽祖、湄洲媽祖等巨幅媽祖馬賽克拼布畫,或是亂貼拼布畫的代表作。這樣的結 合,讓在地文化有了新的詮釋方式。    如此鮮明的家鄉元素題材,讓老師在出外展覽時,僅透過作品,而不須過多言語,就可表明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另一方面,用這創新的拼布手法,更讓大家認識拼貼藝術也可以別具特色的表現出傳統宗教文化。走入社區,注入新生命2007 年,在走訪雲林偏鄉社區時,周秀惠老師腦海中突然閃過個想法:「布匹雖 然是單一元素,但可以加入其他創意,在色彩及創作上做變化,如果再加上社區在地的 元素,拼布在造型及色彩上,將有更大的變化和創作性。」    就這樣,秀惠老師以各社區的在地特色發想成極具代表性的文創商品,將泊仔寮漁港文化創作成烏魚子零錢包、魚的鑰匙包;麥寮的醬菜創作成娃娃吊飾;蒜頭娃娃束口袋;西螺的小白菜創作成造型束口袋等。    周秀惠老師在拼布創作上不斷實驗,改變舊有的創作模式,延續創新元素,掌握布料材質與柔韌特色,呈現拼布的立體視覺效果,開拓更寬廣的表現空間,提升了拼布的生命力。拼布之夢,情感靈魂拼布藝術在秀惠老師的全心投入之下,不僅淬鍊出各種卓越的作品,也隨著時間凝 聚成獨一無二的情感靈魂。這些無形的珍貴文化記憶,透過 2015 年位於北港工藝坊的 「點布成金-周秀惠拼布藝術展」,成為在地雋永深長的文化底蘊。承襲地方文化館在 地之精神,本次藝術展以「在地文化融合創新藝術」為創作主題,展現北港地區的宗教 文化風華。      2015 年位於笨港田園藝廊的「海上之神‧布同凡響-周秀惠拼貼藝術展」更是結合 了在地的宗教元素,將在地信仰中心朝天宮的媽祖及千里眼、順風耳將軍,透過七彩拼布馬賽克面貌呈現,以拼布技藝不僅延續了創作命脈,其手作的細膩情感,更體現拼布 老師綿延不惜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佇足品味,用心感受拼布幻化的巧藝之美與生命之 歌。並在2020年位於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1樓展館「點布成金2020周秀惠拼貼布藝個人展」展現個人創作風格也邀約了在2020年位於北港文化中心「布夢成金2020師生布藝展」讓學員體會到什麼是用布來記錄生活中的回憶錄。點布成金,從零到有的感動以自身對藝術的喜愛及對創作的熱情,周秀惠老師決定出走傳統的拼布創作,不再 侷限於傳統技法,而是以迴轉、變化再加突破,並透過 3D 立體手法,拓展新技術,開 發新造型,使「拼布」成為更富想像與表現的純藝術創作。2014 年,周秀惠老師以 3D 立體拼布作品《雪兒》一作,榮獲「雲林縣第十屆文化 藝術獎雕塑.工藝類」競賽首獎,成為雕塑工藝類別競賽史上,首位以拼布為創作主體 的得獎者。老師透過一道道繁瑣的加工過程,巧妙地處理各種布料的延展性,並掌握不 同布料自然色澤的差異,一一比對與拼接,使作品整體達到令人驚喜的 3D 視覺效果。 2017 年,周秀惠老師再以《忘憂 望優》作品獲得「雲林縣第十三屆文化藝術獎雕 塑.工藝類」第二名,這件作品以大眾熟知的森林為創作主題,用多層次的拼貼色塊充 分表現出森林的愜意之處,希望大家拋開世俗束縛,享受望優。2018 年,周秀惠老師 的作品《花獻媽祖》再度榮獲「雲林縣第十四屆文化藝術獎雕塑.工藝類」第三名,此 一作品注重於呈現家鄉特色,既要表現華麗的媽祖衣衫,又再加上百花的搭配映襯,同 時要不失媽祖的威嚴姿態,如此較高難度的造型元素,經由老師巧手拼接後,我們看見 了作品整體的亮麗豐富。攜手合作,永恆創作2018 年及 2019 年「北港藝鎮文化季」的舉辦,除了推廣、保存雲林縣內傳統工 藝,更希望年輕學子傳承這些傳統,讓優質的手工藝能持續發展,特別甄選國內各大學 學生,由工藝師指導傳統技法,結合學生的新潮創意,共同創作作品。        周秀惠老師也將拼布工藝提升為馬賽克拼布創作藝術,2018 年與參與的大學生, 一針一線的巧手將拼布攜手合作,共創「點布成金-玉兔搗藥」之作品,期望此作品不 僅具有實用性,帶給欣賞者溫暖,也試圖將拼布藝術化,展現不同的視覺神采;2019 再次參與「北港藝鎮文化季」,與大學生共創「魚躍龍門」之作品,充分展現出傳統文 化特色,也希透過「北港藝鎮文化季」的推廣和保存,更希望青年學子於未來創作融 入傳統藝術的元素,讓優質傳統的特色能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244.html

# 碎布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6

執行單位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三峽早年曾為藍染染料植物--馬藍的產地。因為清澈的三角湧溪具備了染布時所需的良好水質,更為漂洗、晾曬染布時的最佳場所,再加上淡水河水運之便,即由下游的港埠運進布匹來染色,而染料製成後亦可順流運到萬華,再大量銷往廈門、漳州、福州、上海等地。這些有利的先天條件造就了發展染布業的絕佳環境,於是染布業在當時逐漸成為三角湧街的行業特色。因此,三角湧為清代北台灣重要的染布業中心之一。染布業在早期的墾拓社會中即供應附近地區居民的需求,直到同治、光緒年間才大為興盛。曾在三峽民權老街上開設過的染坊有鄉紳陳種玉於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開設的『陳恒芳染坊』、秀才林金井開設的『林元吉染坊』、同為秀才的陳嘉猷所開設的『元芳號染房』及廖富本家所開設的『金聯春』等,這些都是老字號的染坊。打從光緒年間起,三峽傳統染布業受到人工合成染料的影響,產量逐漸減退,再加以西式及日式和服的衝擊下,市場逐漸萎縮,終告沒落。

 

現今三峽藍染的推動緣起於1999年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起的「找尋失落的三峽染」研究計畫,進行傳統手工藍染技藝研究與地方文化產業再造。『三峽染工坊』是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輔導的染色工坊,目前主要推出的文化商品包含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今日三峽藍染的推動起源於少數人的興趣與投入,後來因為參與的人頗多且凝聚共同意識而發展至今,可以說是根基於相同興趣的結合,從社群的集結而至社區與地方、中央政府的連結,進推動社區產業之發展。

 

今年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乃以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三峽藍染文化發展的成員為推動主軸,針對有高度意願推動藍染文化產業者為輔導對象。一方面邀請商品專業設計師參與三峽藍染創意生活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以『湧』意象為創意發想主題來開發藍染創意商品,同時學習與應用裂織技法,讓藍染更貼近時尚,融入現在生活;另一方面則透過三峽在地家庭代工資源調查,形成代工資源網絡,落實社區產業在地製作與生產,並創造社區就業機會。

 

【湧】

 

“三峽鎮舊稱「三角湧」,境內有大漢溪、三峽河及橫溪三條河流交匯,因波浪翻湧、景觀壯麗,且地形略成三角形,故稱為「三角湧」,取「三合湧」(臺語)或「相合湧」之意。”

三峽地形多山坡,氣候溫暖、雨水充沛,近山一帶種植大量山菁(大菁、馬藍),可以製成天然染料,加上水質偏鹼,染布時能呈現較美的色澤,自清領時期藍染就成為具代表性的地方產業,在日治中期開始走下坡、逐漸式微。

「那麼多年下來,我們應該大家再凝聚起來,一起進修,希望能產生一些新的激盪。」榮譽理事長王淑宜說。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於2002年成立「三峽染工坊」,執行三峽藍染文化推廣及社區文化導覽,推出的文化商品包括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並從2002年開始舉辦「三峽藍染節」活動。榮譽理事長王淑宜小姐,與一群致力於藍染創作、推廣的協進會成員,於今年提出「三峽藍‧染三峽 」計畫,希望在讓昔日三峽的藍染產業活動能有所突破與成長,為三峽藍染找出新契機。

「什麼可以代表三峽?老街、拱橋、城隍廟、地景地貌、昔日的回憶…」,參與這次計畫的成員,大家凝聚在一起,互相丟出自己心中三峽的意象,像是慶祝的「慶」、祈禱的「祈」、回憶的「憶」等。最後大家決議用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字—「湧」作為主軸,除了呼應地形地名,也隱含了希望對振興三峽染這一目標,大家的心力、創意能像三峽的湧泉般,自各方凝聚,交匯後激盪出壯麗的水花。本次的作品也將扣緊「湧」的主題,發展出水滴、水紋等元素呈現在這一系列的產品之中。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日前從三峽歷史文物館遷移回到三峽老街(民權街),王淑宜小姐表示,回老街這裡,跟老街要多一些契合,除了是協會的重新出發,也希望相較於文物館的位置較遠,工坊就近在老街時能跟這裡的居民、左右鄰居有多一些互動。老街後面有一個藍染公園,雖然還沒完全開幕,但是未來這個文化意象會跟工坊結合起來。當初縣政府規劃藍染公園的時候,協會提供了很多意見,藍染公園後面是一個老房子,未來規劃把它徵收回來,當商品區跟展示館。另外也跟三峽長老教會合作,教會裡有活動的場地, 也有空間放染缸,可以辦培訓課程。

【從文化停掉的部份再開始】

除了希望把地方文化傳承下來,找回失落的三峽染,準備跨出新步伐的三峽染工坊成員們,更開始去思考,在許多傳統文化之中,雖然藍染是一項傳統手工藝,然而怎麼樣讓他可以更時尚、很自然的融入現代生活中,不會讓人覺得這只是一個老文化的傳承?「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詮釋,這是我對藍染的期待,希望他走的是一個新藍染文化風格。」

在這樣的想法中,王淑宜小姐認為,這麼多年來藍染都是一種「染布」,這之間應該還有可以探討的可能性,所以開始思考有沒有其他材質可以應用。

這次參與計畫的十位成員,有的原本只是協進會的導覽員,也有來自各行各業。十個人去創作、十個人去嘗試,不吝惜資金在開發新的材質上,每個人都試不只一種材質,就有了很多種可能。最後今年決定用「皮」來作為新的藍染創作材質,並且鎖定休閒風和飾品類兩個方向,創作包含夾腳拖、帽子、包包、皮帶、項鍊、耳環等,打破傳統材質的框架,「藍染皮件」就在今年的計畫中誕生。

【藍染中的三峽】

除了打破傳統工藝的刻板印象,開拓產品的創新構想之外,另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便是在藍染這項工藝領域之中:「『三峽染』的特色在哪裡?」 王淑宜小姐自問,到底什麼是三峽染?假使作品拿到別的地方販售,拿掉三峽染工坊的名稱,如何讓人知道這是三峽染?

 

「很多地方在做藍染,我們的位置在哪裡?三峽地區以往的歷史背景,還有現有的資源,可以怎樣跟其他社區做區隔?我們希望發揮的優勢跟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最早我們成立的時候希望是一個研發團隊,取名叫『三峽傳統染色發展技術團隊』,之後曾經寫信給當時的蘇貞昌縣長,希望政府能支持我們的地區特色發展,當時用了『三峽染.鶯歌瓷.平溪天燈』作為地方特色的詮釋,後來就簡稱『三峽染』。而三峽並不一定要是『藍染』,因為染色有很多種可能。」王淑宜小姐表示,雖然主要是以藍色為主,其實三峽還有「薯榔」,就是咖啡色、黃色,用薯榔打底後再經過藍染,出來的顏色就叫做「烏布」(烏漂布)。 三峽早期有十幾二十家染布店,每家的配方都不一樣,也不會傳出來。這些技術在口頭訪談的時候可以得知大概,但是歷經隔代,記憶中的方法調配出來已經無法讓布上色,才知道原料變成染料還有一個發酵的過程,每一家的方法都不一樣,有人加麥芽糖、有人加黑糖、有人用蜂蜜。

 

「現在我們強調我們的染液是色香味俱佳,我們用米酒、用木灰水,還餵麥芽糖!」如果要區別出三峽的特色,目前成員們討論出的方式,像是開發一個代表三峽的圖案,或是從使用染液原料、水質的不同做切入,還有結合三峽的歷史背景、故事作為品牌詮釋等。在藍染中如何定位出三峽染的獨特性,成為目前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展的重點方向。

 

【環保、再生、智慧、創意、傳承】

 

本次計畫中,除了振興「藍染」,更加入了「綠色」元素。三峽染工坊的成員,在創作皮質藍染之餘,還規劃了學習「裂織」的研習課程。「裂織」是一種編織技巧,在日本已經廣泛被利用,台灣則還不普及。主要是將不要的布拆解成粗細不定的長條狀後,重新編織組合。

 

做裂織最初的構想來自資源再利用,從事藍染創作的成員,每個人家裡都有一堆用剩的布,這些大都是難以用來製成成品的碎布、或是染製過程中有瑕疵的廢布,有些更是成員們早期開始學習藍染時技術不夠成熟的染布,卻相當具有歷史及情感意義。而藍染的布因為顏色都相近,在做裂織上非常容易搭配,也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裂織藍染的創作,不但是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同時也是將過去留下的舊布、廢布賦予新的價值、延續物品的生命,在環保意識高漲的大環境下,這樣的創意與惜物的精神極具發展的潛力。

 

【「Aika」—染布的女孩】

 

「我把這次的案子當作員工的教育訓練,讓他們能夠持續成長。這麼多年來也許我們一直都有在學習,也有新的成員加入,但在怎麼樣去腦力激盪?如何去研發、嘗試這些材料?這些方面能力比較欠缺。藉由這一次大家提案,從寫計畫開始這樣一個過程,讓成員可以把一個產品的誕生、怎麼樣形成的一個能力訓練出來。我認為每一位成員個人就是一個工坊,課程結束之後,他們還是可以繼續做這個工作,以後自己要設計,要開發什麼樣的產品、賣給誰、怎麼樣定價、怎麼去包裝,這整個過程都能夠讓我們更加提升。」王淑宜說,每個成員都有一個代號,她自己的叫做「Aika」,意思是「染布的女孩」,她除了期待三峽染能走進生活當中,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份之外,也期許致力於藍染創作的每位成員,都能在三峽的傳統工藝中,獲得個人的成長。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57.html
執行單位: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 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三峽早年曾為藍染染料植物--馬藍的產地。因為清澈的三角湧溪具備了染布時所需的良好水質,更為漂洗、晾曬染布時的最佳場所,再加上淡水河水運之便,即由下游的港埠運進布匹來染色,而染料製成後亦可順流運到萬華,再大量銷往廈門、漳州、福州、上海等地。這些有利的先天條件造就了發展染布業的絕佳環境,於是染布業在當時逐漸成為三角湧街的行業特色。因此,三角湧為清代北台灣重要的染布業中心之一。染布業在早期的墾拓社會中即供應附近地區居民的需求,直到同治、光緒年間才大為興盛。曾在三峽民權老街上開設過的染坊有鄉紳陳種玉於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開設的『陳恒芳染坊』、秀才林金井開設的『林元吉染坊』、同為秀才的陳嘉猷所開設的『元芳號染房』及廖富本家所開設的『金聯春』等,這些都是老字號的染坊。打從光緒年間起,三峽傳統染布業受到人工合成染料的影響,產量逐漸減退,再加以西式及日式和服的衝擊下,市場逐漸萎縮,終告沒落。

 

現今三峽藍染的推動緣起於1999年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起的「找尋失落的三峽染」研究計畫,進行傳統手工藍染技藝研究與地方文化產業再造。『三峽染工坊』是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輔導的染色工坊,目前主要推出的文化商品包含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今日三峽藍染的推動起源於少數人的興趣與投入,後來因為參與的人頗多且凝聚共同意識而發展至今,可以說是根基於相同興趣的結合,從社群的集結而至社區與地方、中央政府的連結,進推動社區產業之發展。

 

今年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乃以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三峽藍染文化發展的成員為推動主軸,針對有高度意願推動藍染文化產業者為輔導對象。一方面邀請商品專業設計師參與三峽藍染創意生活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以『湧』意象為創意發想主題來開發藍染創意商品,同時學習與應用裂織技法,讓藍染更貼近時尚,融入現在生活;另一方面則透過三峽在地家庭代工資源調查,形成代工資源網絡,落實社區產業在地製作與生產,並創造社區就業機會。

 

【湧】

 

“三峽鎮舊稱「三角湧」,境內有大漢溪、三峽河及橫溪三條河流交匯,因波浪翻湧、景觀壯麗,且地形略成三角形,故稱為「三角湧」,取「三合湧」(臺語)或「相合湧」之意。”

三峽地形多山坡,氣候溫暖、雨水充沛,近山一帶種植大量山菁(大菁、馬藍),可以製成天然染料,加上水質偏鹼,染布時能呈現較美的色澤,自清領時期藍染就成為具代表性的地方產業,在日治中期開始走下坡、逐漸式微。

「那麼多年下來,我們應該大家再凝聚起來,一起進修,希望能產生一些新的激盪。」榮譽理事長王淑宜說。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於2002年成立「三峽染工坊」,執行三峽藍染文化推廣及社區文化導覽,推出的文化商品包括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並從2002年開始舉辦「三峽藍染節」活動。榮譽理事長王淑宜小姐,與一群致力於藍染創作、推廣的協進會成員,於今年提出「三峽藍‧染三峽 」計畫,希望在讓昔日三峽的藍染產業活動能有所突破與成長,為三峽藍染找出新契機。

「什麼可以代表三峽?老街、拱橋、城隍廟、地景地貌、昔日的回憶…」,參與這次計畫的成員,大家凝聚在一起,互相丟出自己心中三峽的意象,像是慶祝的「慶」、祈禱的「祈」、回憶的「憶」等。最後大家決議用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字—「湧」作為主軸,除了呼應地形地名,也隱含了希望對振興三峽染這一目標,大家的心力、創意能像三峽的湧泉般,自各方凝聚,交匯後激盪出壯麗的水花。本次的作品也將扣緊「湧」的主題,發展出水滴、水紋等元素呈現在這一系列的產品之中。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日前從三峽歷史文物館遷移回到三峽老街(民權街),王淑宜小姐表示,回老街這裡,跟老街要多一些契合,除了是協會的重新出發,也希望相較於文物館的位置較遠,工坊就近在老街時能跟這裡的居民、左右鄰居有多一些互動。老街後面有一個藍染公園,雖然還沒完全開幕,但是未來這個文化意象會跟工坊結合起來。當初縣政府規劃藍染公園的時候,協會提供了很多意見,藍染公園後面是一個老房子,未來規劃把它徵收回來,當商品區跟展示館。另外也跟三峽長老教會合作,教會裡有活動的場地, 也有空間放染缸,可以辦培訓課程。

【從文化停掉的部份再開始】

除了希望把地方文化傳承下來,找回失落的三峽染,準備跨出新步伐的三峽染工坊成員們,更開始去思考,在許多傳統文化之中,雖然藍染是一項傳統手工藝,然而怎麼樣讓他可以更時尚、很自然的融入現代生活中,不會讓人覺得這只是一個老文化的傳承?「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詮釋,這是我對藍染的期待,希望他走的是一個新藍染文化風格。」

在這樣的想法中,王淑宜小姐認為,這麼多年來藍染都是一種「染布」,這之間應該還有可以探討的可能性,所以開始思考有沒有其他材質可以應用。

這次參與計畫的十位成員,有的原本只是協進會的導覽員,也有來自各行各業。十個人去創作、十個人去嘗試,不吝惜資金在開發新的材質上,每個人都試不只一種材質,就有了很多種可能。最後今年決定用「皮」來作為新的藍染創作材質,並且鎖定休閒風和飾品類兩個方向,創作包含夾腳拖、帽子、包包、皮帶、項鍊、耳環等,打破傳統材質的框架,「藍染皮件」就在今年的計畫中誕生。

【藍染中的三峽】

除了打破傳統工藝的刻板印象,開拓產品的創新構想之外,另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便是在藍染這項工藝領域之中:「『三峽染』的特色在哪裡?」 王淑宜小姐自問,到底什麼是三峽染?假使作品拿到別的地方販售,拿掉三峽染工坊的名稱,如何讓人知道這是三峽染?

 

「很多地方在做藍染,我們的位置在哪裡?三峽地區以往的歷史背景,還有現有的資源,可以怎樣跟其他社區做區隔?我們希望發揮的優勢跟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最早我們成立的時候希望是一個研發團隊,取名叫『三峽傳統染色發展技術團隊』,之後曾經寫信給當時的蘇貞昌縣長,希望政府能支持我們的地區特色發展,當時用了『三峽染.鶯歌瓷.平溪天燈』作為地方特色的詮釋,後來就簡稱『三峽染』。而三峽並不一定要是『藍染』,因為染色有很多種可能。」王淑宜小姐表示,雖然主要是以藍色為主,其實三峽還有「薯榔」,就是咖啡色、黃色,用薯榔打底後再經過藍染,出來的顏色就叫做「烏布」(烏漂布)。 三峽早期有十幾二十家染布店,每家的配方都不一樣,也不會傳出來。這些技術在口頭訪談的時候可以得知大概,但是歷經隔代,記憶中的方法調配出來已經無法讓布上色,才知道原料變成染料還有一個發酵的過程,每一家的方法都不一樣,有人加麥芽糖、有人加黑糖、有人用蜂蜜。

 

「現在我們強調我們的染液是色香味俱佳,我們用米酒、用木灰水,還餵麥芽糖!」如果要區別出三峽的特色,目前成員們討論出的方式,像是開發一個代表三峽的圖案,或是從使用染液原料、水質的不同做切入,還有結合三峽的歷史背景、故事作為品牌詮釋等。在藍染中如何定位出三峽染的獨特性,成為目前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展的重點方向。

 

【環保、再生、智慧、創意、傳承】

 

本次計畫中,除了振興「藍染」,更加入了「綠色」元素。三峽染工坊的成員,在創作皮質藍染之餘,還規劃了學習「裂織」的研習課程。「裂織」是一種編織技巧,在日本已經廣泛被利用,台灣則還不普及。主要是將不要的布拆解成粗細不定的長條狀後,重新編織組合。

 

做裂織最初的構想來自資源再利用,從事藍染創作的成員,每個人家裡都有一堆用剩的布,這些大都是難以用來製成成品的碎布、或是染製過程中有瑕疵的廢布,有些更是成員們早期開始學習藍染時技術不夠成熟的染布,卻相當具有歷史及情感意義。而藍染的布因為顏色都相近,在做裂織上非常容易搭配,也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裂織藍染的創作,不但是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同時也是將過去留下的舊布、廢布賦予新的價值、延續物品的生命,在環保意識高漲的大環境下,這樣的創意與惜物的精神極具發展的潛力。

 

【「Aika」—染布的女孩】

 

「我把這次的案子當作員工的教育訓練,讓他們能夠持續成長。這麼多年來也許我們一直都有在學習,也有新的成員加入,但在怎麼樣去腦力激盪?如何去研發、嘗試這些材料?這些方面能力比較欠缺。藉由這一次大家提案,從寫計畫開始這樣一個過程,讓成員可以把一個產品的誕生、怎麼樣形成的一個能力訓練出來。我認為每一位成員個人就是一個工坊,課程結束之後,他們還是可以繼續做這個工作,以後自己要設計,要開發什麼樣的產品、賣給誰、怎麼樣定價、怎麼去包裝,這整個過程都能夠讓我們更加提升。」王淑宜說,每個成員都有一個代號,她自己的叫做「Aika」,意思是「染布的女孩」,她除了期待三峽染能走進生活當中,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份之外,也期許致力於藍染創作的每位成員,都能在三峽的傳統工藝中,獲得個人的成長。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57.html

# 碎布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7

識別碼C1_382000000A_110339
名稱碧華布街(三重布莊博物園區)
區域(空)
簡述清咸豐年間,淡水河東大稻珵商業興盛,同時也帶動三重埔的發展。三重埔指的就是現今新北市的三重區與蘆洲區,三重一直以來都隸屬在蘆州鄉下,直至1947年,才正式和蘆洲分治。三重因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且緊鄰臺北市,有許多外地遊子選擇此地租屋、買屋,使其成為臺北市周邊移民人口最多的地方。國內經濟起飛時,「客廳即工廠」是當時三重的主調,三步一家五步一間從事產品代工,但因產量規模大,故可撐起全台機械零件一片天。不認識三重時,你會覺得此地總是顯得忙亂,初識後又發覺帶有秩序,一旦熟識後,就會感到無比溫馨。三重碧華布街原為布料批發所在地,起源於惜物節儉的概念,將碎布發揮其利用價值,將布做分類整理與創意運用,進而打造布街風華,在這裡有許多新鮮事等你來瞧瞧喔!
描述「客廳即工廠」,布產業的奇蹟
電話886-2-29821108
地址新北市241三重區碧華街
郵政區碼(Zipcode)241
Region新北市
Town三重區
旅遊資訊*捷運:搭乘捷運蘆洲線至捷運徐匯中學站,步行至碧華街約5分鐘。*公車: 1.台北客運:229(保佑村-萬華車站)、264(板橋-蘆洲) 2.大都會客運:306(舊庒-蘆洲) 3.三重客運:221(蘆洲-台北車站)、225(蘆洲-民生社區)4.232(蘆洲-松山車站)、306(淩雲五村-蘆洲)、508黃(蘆洲-惇敘高中)、508正線(惇敘高中-蘆洲)、659(蘆洲-台北車站) 、...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以店家時間為準
圖一https://newtaipei.travel/content/images/attractions/1669/640x480_20130830095936.jpg
圖一描述碧華布街(三重布莊博物園區)街邊商店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82000000A
經度座標121.4835
緯度座標25.08119
原分類(空)
分類118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2-06-23T11:07:57+08:00
識別碼: C1_382000000A_110339
名稱: 碧華布街(三重布莊博物園區)
區域: (空)
簡述: 清咸豐年間,淡水河東大稻珵商業興盛,同時也帶動三重埔的發展。三重埔指的就是現今新北市的三重區與蘆洲區,三重一直以來都隸屬在蘆州鄉下,直至1947年,才正式和蘆洲分治。三重因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且緊鄰臺北市,有許多外地遊子選擇此地租屋、買屋,使其成為臺北市周邊移民人口最多的地方。國內經濟起飛時,「客廳即工廠」是當時三重的主調,三步一家五步一間從事產品代工,但因產量規模大,故可撐起全台機械零件一片天。不認識三重時,你會覺得此地總是顯得忙亂,初識後又發覺帶有秩序,一旦熟識後,就會感到無比溫馨。三重碧華布街原為布料批發所在地,起源於惜物節儉的概念,將碎布發揮其利用價值,將布做分類整理與創意運用,進而打造布街風華,在這裡有許多新鮮事等你來瞧瞧喔!
描述: 「客廳即工廠」,布產業的奇蹟
電話: 886-2-29821108
地址: 新北市241三重區碧華街
郵政區碼(Zipcode): 241
Region: 新北市
Town: 三重區
旅遊資訊: *捷運:搭乘捷運蘆洲線至捷運徐匯中學站,步行至碧華街約5分鐘。*公車: 1.台北客運:229(保佑村-萬華車站)、264(板橋-蘆洲) 2.大都會客運:306(舊庒-蘆洲) 3.三重客運:221(蘆洲-台北車站)、225(蘆洲-民生社區)4.232(蘆洲-松山車站)、306(淩雲五村-蘆洲)、508黃(蘆洲-惇敘高中)、508正線(惇敘高中-蘆洲)、659(蘆洲-台北車站) 、...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以店家時間為準
圖一: https://newtaipei.travel/content/images/attractions/1669/640x480_20130830095936.jpg
圖一描述: 碧華布街(三重布莊博物園區)街邊商店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82000000A
經度座標: 121.4835
緯度座標: 25.08119
原分類: (空)
分類1: 18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2-06-23T11:07:57+08:00

# 碎布 於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8

故事類別其他
故事編號2014488
故事標題我的手藝生涯
故事摘要杜月嬋從小就對手工藝很有興趣,因此常常縫縫補補,長大後也曾去學習洋裁,因為製作服裝都會剩下很多小碎布覺得丟掉很可惜,剛好仿間有拼布教學,於是就在這樣的機緣下學習拼布,然後也開始教學拼布這條路,由於第一次看到蝶古巴特的作品是從國外回來的,西洋風味很強悍,與她的拼布風格差異很大,就這樣又學了蝶古巴特的製作,因此成就了目前的事業。她一直認為即使是興趣也要在家裡設立工作室,方便創作,所以她的學生作品每個都很有自己的特色,真正達到教學相長,這是她最引以為傲的。
上傳者江柏霖
敍述者林迺昂
敍述的主要人物杜月嬋
說故事地點彰化縣
發佈日期2014/01/29
資料來源網址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E29EDFF0E87B9B16
故事類別: 其他
故事編號: 2014488
故事標題: 我的手藝生涯
故事摘要: 杜月嬋從小就對手工藝很有興趣,因此常常縫縫補補,長大後也曾去學習洋裁,因為製作服裝都會剩下很多小碎布覺得丟掉很可惜,剛好仿間有拼布教學,於是就在這樣的機緣下學習拼布,然後也開始教學拼布這條路,由於第一次看到蝶古巴特的作品是從國外回來的,西洋風味很強悍,與她的拼布風格差異很大,就這樣又學了蝶古巴特的製作,因此成就了目前的事業。她一直認為即使是興趣也要在家裡設立工作室,方便創作,所以她的學生作品每個都很有自己的特色,真正達到教學相長,這是她最引以為傲的。
上傳者: 江柏霖
敍述者: 林迺昂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杜月嬋
說故事地點: 彰化縣
發佈日期: 2014/01/29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E29EDFF0E87B9B16
[ 搜尋所有 碎布 ... ]

與碎布同分類的客家委員會客語辭彙(已不適用)

腳趾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iogˋziiˋ | 華語辭義: 腳趾 | 客語例句: 佢腳趾踢?出血咧。

腳目珠【腳目珠仁】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iogˋmugˋzuˊ【giogˋmugˋzuˊinˇ】 | 華語辭義: 腳踝 | 客語例句: 吾腳目珠(仁)踣?腫起來。

腳盤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iogˋpanˇ | 華語辭義: 腳面 | 客語例句: 聽講腳盤大行路較(過)穩。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onˊ | 華語辭義: | 客語例句: 常常噩夜對肝毋好。

血管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hiedˋgonˋ | 華語辭義: 血管 | 客語例句: 毋好食忒肥係無血管較(過)會塞?。

膝頭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qidˋteuˇ | 華語辭義: 膝蓋 | 客語例句: 阿姆膝頭痛行路毋得。

心臟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ximˊcong | 華語辭義: 心臟 | 客語例句: 毋好走恁遽心臟會佇毋著。

龍骨(背囊骨)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liungˇgudˋ(boinongˇgudˋ) | 華語辭義: 脊椎 | 客語例句: 當(蓋)多老人家龍骨(背囊骨)生骨刺。

手巴掌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uˋbaˊzongˋ | 華語辭義: 手掌 | 客語例句: 手巴掌大做得扡較(過)多東西。

腳髀【大羅髀】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iogˋbiˋ【tailoˇbiˋ】 | 華語辭義: 大腿 | 客語例句: 厥?仔?腳髀(大羅髀)當(蓋)大支。

腸仔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congˇeˋ | 華語辭義: 腸子 | 客語例句: 大家笑到腸仔都打結?。

蛤蟆胲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haˇmaˇgoiˊ | 華語辭義: 下巴頦 | 客語例句: 蛤蟆胲吊算盤係講人用錢當(蓋)嗇(齧)當(蓋)會算。

喉嗹【喉嗹徑】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heuˇlienˇ【heuˋlienˇguangˋ】 | 華語辭義: 喉嚨 | 客語例句: 厥喉嗹頭發紅可能係感冒。

腰仔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ieuˊeˋ | 華語辭義: 腎臟 | 客語例句: 食忒鹹對腰仔毋好。

腦屎【腦屎漿】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oˋsiiˋ【noˋsiiˋ/xiˋjiongˊ】 | 華語辭義: 腦漿 | 客語例句: 腦屎(腦屎漿)在頭那殼裡肚係人體當中盡重要?部分。

腳趾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iogˋziiˋ | 華語辭義: 腳趾 | 客語例句: 佢腳趾踢?出血咧。

腳目珠【腳目珠仁】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iogˋmugˋzuˊ【giogˋmugˋzuˊinˇ】 | 華語辭義: 腳踝 | 客語例句: 吾腳目珠(仁)踣?腫起來。

腳盤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iogˋpanˇ | 華語辭義: 腳面 | 客語例句: 聽講腳盤大行路較(過)穩。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onˊ | 華語辭義: | 客語例句: 常常噩夜對肝毋好。

血管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hiedˋgonˋ | 華語辭義: 血管 | 客語例句: 毋好食忒肥係無血管較(過)會塞?。

膝頭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qidˋteuˇ | 華語辭義: 膝蓋 | 客語例句: 阿姆膝頭痛行路毋得。

心臟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ximˊcong | 華語辭義: 心臟 | 客語例句: 毋好走恁遽心臟會佇毋著。

龍骨(背囊骨)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liungˇgudˋ(boinongˇgudˋ) | 華語辭義: 脊椎 | 客語例句: 當(蓋)多老人家龍骨(背囊骨)生骨刺。

手巴掌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uˋbaˊzongˋ | 華語辭義: 手掌 | 客語例句: 手巴掌大做得扡較(過)多東西。

腳髀【大羅髀】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giogˋbiˋ【tailoˇbiˋ】 | 華語辭義: 大腿 | 客語例句: 厥?仔?腳髀(大羅髀)當(蓋)大支。

腸仔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congˇeˋ | 華語辭義: 腸子 | 客語例句: 大家笑到腸仔都打結?。

蛤蟆胲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haˇmaˇgoiˊ | 華語辭義: 下巴頦 | 客語例句: 蛤蟆胲吊算盤係講人用錢當(蓋)嗇(齧)當(蓋)會算。

喉嗹【喉嗹徑】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heuˇlienˇ【heuˋlienˇguangˋ】 | 華語辭義: 喉嚨 | 客語例句: 厥喉嗹頭發紅可能係感冒。

腰仔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ieuˊeˋ | 華語辭義: 腎臟 | 客語例句: 食忒鹹對腰仔毋好。

腦屎【腦屎漿】

腔調: 四縣 | 分類: 人體 | 客家音標: oˋsiiˋ【noˋsiiˋ/xiˋjiongˊ】 | 華語辭義: 腦漿 | 客語例句: 腦屎(腦屎漿)在頭那殼裡肚係人體當中盡重要?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