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文化部

個案名稱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的歷史沿革是1. 新竹市第一公墓歷史悠久,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設為義塚濫觴,距今已245年。公墓內的墓葬年代橫跨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期,具有時代上的連續性,在空間上緊鄰於清代竹塹城外,長久以來埋葬了許多從各地來到竹塹開墾定居的移民,族群的組成多元。因此新竹市第一公墓可說是乘載了清代以來竹塹城歷史文化發展....

#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的地圖

案件編號20231211000002
個案名稱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
種類

1:

code : A12
name : 墓葬
歷史沿革1. 新竹市第一公墓歷史悠久,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設為義塚濫觴,距今已245年。公墓內的墓葬年代橫跨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期,具有時代上的連續性,在空間上緊鄰於清代竹塹城外,長久以來埋葬了許多從各地來到竹塹開墾定居的移民,族群的組成多元。因此新竹市第一公墓可說是乘載了清代以來竹塹城歷史文化發展的完整過程,公墓中留存諸多具有文化資產意義的建築結構與古物,就台灣史的建構而言亦是極為重要研究對象。 2. 然而隨著都市與產業的高度開發下的土地需求,新竹市第一公墓部分區域於民國95年變更為文大用地,民國105年國立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後之校地整體規劃需求,在落實環境影響評估要求、遷葬補償與文化資產妥善處置之前提下,無償提供為校地之用。新竹市政府與清華大學遂展開「公告遷葬」、「地上無主墳墓起掘」與「地下疊葬起掘」之監看紀錄等相關工作。為了在工程進行前全面了解公墓的整體狀況,新竹市政府於民國106年即進行全區墓葬查估紀錄,民國107年1月發布墓主登記遷葬公告,至民國108年8月開始進行第一公墓遷葬及補償作業,遷葬期限至民國110年4月30日止。 3. 為落實文化資產保存之要求,清華大學自民國108年7月起即委託同校人類學研究所邱鴻霖副教授與李匡悌教授組成文化資產調查監看團隊,根據新竹市政府殯葬管理單位所提供之《南二期校地墳墓(第一公墓)查估調查總表清冊》(以下簡稱《查估清冊》)進行地上墓葬文資調查與地下疊葬無主墳起掘之監看工作。考古團隊於民國108年於《查估清冊》檔案中已發現本提報案之皇清太學生墓(編號B1014),然而檔案照片僅呈現調查時未遷葬之墓葬狀況,現況則不明。其後於民國109年4月11日進行初次現場勘查,當時該墓葬已由家屬遷葬,墓碑頂端局部已有缺損,部分墓桌及墓埕等結構遭起掘之棄土掩埋。民國109年11月12日進行複查,清理墓葬範圍內堆積土壤、雜物與雜草,針對墓結構進行測量、拍照、繪圖等作業。至民國111年10月,地上墓結構清除與地下無主墳起掘作業施工期間,以不損壞該墓結構為原則,清除周圍其他墓葬,原地保留此墓,待提報文化資產主管機關審議後,依審議結果依法規進行後續的規劃與處置。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評定基準

1: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墓耳雕刻螭虎裝飾,相連伸手之砂岩雕飾梅花和菊花花瓶;墓桌雕飾葫蘆及犀角;石印及石筆結構刻有對聯,是清代竹塹地區重要的代表性墓葬,且墓葬紋飾雕刻精美,寓意深刻。 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墓葬結構規制齊全,具移民原鄉地區晚清漢人鄉紳墓葬風格,更是清代漢人移民社會在台灣各地發展出不同造墓產業與工藝發展軌跡的重要證據。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款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竹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新竹市第一公墓內,新竹市仙宮段244地號。
經度120.98899975922
緯度24.787466401752
主管機關名稱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主管機關單位城市行銷處/國立清華大學總務處保管組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號/新竹市光復路2段101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2-11/7200f8a1-cfe6-4bde-b146-df042768de6f/S__3940480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2-11/7200f8a1-cfe6-4bde-b146-df042768de6f/S__3940480.jpg

name

S__3940480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新竹市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遷葬前是墓主,遷葬後歸土地所有權人新竹市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31211000002
是否開放1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5216121#544/03-5715131#31346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120092474號公告
公告日期 : 2023-06-14 17:51:37.522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竹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仙宮段
landSerialNo : 24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新竹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仙宮段
landSerialNo : 612-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2-11/2e10d439-8653-4931-aa86-bd4d15d417a9/112.06.14-府授文資字第1120092474號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3-12-11/64a45569-be78-430a-b3c0-78fccaae5943/112.06.09-地籍套繪圖.pdf
repImgId238088

案件編號

20231211000002

個案名稱

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

種類

1:

code : A12
name : 墓葬

歷史沿革

1. 新竹市第一公墓歷史悠久,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設為義塚濫觴,距今已245年。公墓內的墓葬年代橫跨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期,具有時代上的連續性,在空間上緊鄰於清代竹塹城外,長久以來埋葬了許多從各地來到竹塹開墾定居的移民,族群的組成多元。因此新竹市第一公墓可說是乘載了清代以來竹塹城歷史文化發展的完整過程,公墓中留存諸多具有文化資產意義的建築結構與古物,就台灣史的建構而言亦是極為重要研究對象。 2. 然而隨著都市與產業的高度開發下的土地需求,新竹市第一公墓部分區域於民國95年變更為文大用地,民國105年國立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後之校地整體規劃需求,在落實環境影響評估要求、遷葬補償與文化資產妥善處置之前提下,無償提供為校地之用。新竹市政府與清華大學遂展開「公告遷葬」、「地上無主墳墓起掘」與「地下疊葬起掘」之監看紀錄等相關工作。為了在工程進行前全面了解公墓的整體狀況,新竹市政府於民國106年即進行全區墓葬查估紀錄,民國107年1月發布墓主登記遷葬公告,至民國108年8月開始進行第一公墓遷葬及補償作業,遷葬期限至民國110年4月30日止。 3. 為落實文化資產保存之要求,清華大學自民國108年7月起即委託同校人類學研究所邱鴻霖副教授與李匡悌教授組成文化資產調查監看團隊,根據新竹市政府殯葬管理單位所提供之《南二期校地墳墓(第一公墓)查估調查總表清冊》(以下簡稱《查估清冊》)進行地上墓葬文資調查與地下疊葬無主墳起掘之監看工作。考古團隊於民國108年於《查估清冊》檔案中已發現本提報案之皇清太學生墓(編號B1014),然而檔案照片僅呈現調查時未遷葬之墓葬狀況,現況則不明。其後於民國109年4月11日進行初次現場勘查,當時該墓葬已由家屬遷葬,墓碑頂端局部已有缺損,部分墓桌及墓埕等結構遭起掘之棄土掩埋。民國109年11月12日進行複查,清理墓葬範圍內堆積土壤、雜物與雜草,針對墓結構進行測量、拍照、繪圖等作業。至民國111年10月,地上墓結構清除與地下無主墳起掘作業施工期間,以不損壞該墓結構為原則,清除周圍其他墓葬,原地保留此墓,待提報文化資產主管機關審議後,依審議結果依法規進行後續的規劃與處置。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評定基準

1: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墓耳雕刻螭虎裝飾,相連伸手之砂岩雕飾梅花和菊花花瓶;墓桌雕飾葫蘆及犀角;石印及石筆結構刻有對聯,是清代竹塹地區重要的代表性墓葬,且墓葬紋飾雕刻精美,寓意深刻。 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墓葬結構規制齊全,具移民原鄉地區晚清漢人鄉紳墓葬風格,更是清代漢人移民社會在台灣各地發展出不同造墓產業與工藝發展軌跡的重要證據。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款

所屬主管機關

新竹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竹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新竹市第一公墓內,新竹市仙宮段244地號。

經度

120.98899975922

緯度

24.787466401752

主管機關名稱

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主管機關單位

城市行銷處/國立清華大學總務處保管組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竹市中正路120號/新竹市光復路2段101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2-11/7200f8a1-cfe6-4bde-b146-df042768de6f/S__3940480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2-11/7200f8a1-cfe6-4bde-b146-df042768de6f/S__3940480.jpg

name

S__3940480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新竹市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遷葬前是墓主,遷葬後歸土地所有權人新竹市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31211000002

是否開放

1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5216121#544/03-5715131#31346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120092474號公告
公告日期 : 2023-06-14 17:51:37.522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竹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仙宮段
landSerialNo : 24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新竹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仙宮段
landSerialNo : 612-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公園用地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2-11/2e10d439-8653-4931-aa86-bd4d15d417a9/112.06.14-府授文資字第1120092474號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3-12-11/64a45569-be78-430a-b3c0-78fccaae5943/112.06.09-地籍套繪圖.pdf

repImgId

238088

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20231211000002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231211000002 資料。

[ 搜尋所有 20231211000002 ... ]

根據名稱 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 資料。

[ 搜尋所有 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 ... ]

根據電話 5216121 544 03-5715131 31346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5216121 544 03-5715131 31346 資料。

[ 搜尋所有 5216121 544 03-5715131 31346 ... ]

在『文資局歷史建築』資料集內搜尋:


與皇清太學生承志翁林公之墓同分類的文資局歷史建築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日式招待所

1 | 開放時間: 24小時 | 現狀: | 歷史沿革: 民雄放送所,成立於1940年(昭和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是繼臺北放送局、臺南放送局及臺中放送局成立後,在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相當重要的廣播電台之一。民雄放送所成立的背景,主要是日本對中國展開侵略後(支那事...

民雄「何元英祠堂」

1 | 開放時間: 需預約 | 現狀: 何元英祠堂建築現況保存完整且良好,目前狀況尚可,由於受屋頂漏水等影響,已有少部分汙損與剝落等情形。何元英祠堂除建築本體保存良好及內部文物皆保存完整,是傳統宗祠建築之珍貴實例。 | 歷史沿革: 何元英祠堂原為何元英及其派下子孫所居住的祖厝而後改建為祠堂,何元英生於1740年(清乾隆5年)9月14日,為何顯瑞第五子,出生於民雄雙援,人稱「雙援五房公」其宅第興建年代推估應於乾隆中後期(1770~...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台日式宿舍區

1 | 開放時間: 24小時 | 現狀: 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民雄放送所,成立於1940年(昭和十五年)9月28日,成立背景在於日本對中國展開戰事後,日本政府冀望能以臺灣作為日本南進政策中的據點,並透過現代化電波作戰的方式,達到統治的目的。而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台...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廣播文物館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文物館位於民雄分臺機房內前段,內部保有戰爭時期的播音室和會客室,並有許多除役廣播老設備,保留昔日歷史回憶。 | 歷史沿革: 文物館建於日昭和十五年(1940年),電臺主體建築為二層樓T型平面的現代化建築,鋼筋混凝土建造。為戰爭時期建物,結構強固。座北向南,牆身為洗土黃石子,有外凸小窗戶,一樓門廊為弧面轉折,二樓天窗為半圓型...

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現狀保持良好 | 歷史沿革: 該碑係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給日本,貞愛親王率艦自布袋口登陸,日本人為此立碑紀念,碑上書「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光復後於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將該碑拉倒,以示結束日本殖民時代,並...

臺南重慶寺

1 | 開放時間: 0900~1800 | 現狀: | 歷史沿革: 依據《寺廟臺帳》所載,重慶寺創建於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座落於臺灣府寧南坊,然多份史料對此記載時間不一致史料蒐集也不完整,因此建立年代並不明確,但約可知當時的寺貌為三開間,建築形式有三川門、正殿...

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

1 | 開放時間: 鄭成功文物館週二至週日09:00-17:00 延平郡王祠每日08:30至17:30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雖是1960年代完成的建築作品,但相關祭祀行為可能在入清之前即已出現。而日治及戰後兩個時期,因高度重視鄭成功相關事蹟與祭祀活動,使延平郡王祠這個空間場域與建築體快速變化。 ...

八吉境關帝廳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

1 | 開放時間: 請洽建興國中 | 現狀: | 歷史沿革: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成立於1915年(大正四年)4月1日,開始是以「臺南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之名申請設立,為日本人子女專用之學校,創校校長為平井寬,暫時借用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充當臨時校舍,開始授業上課。 ...

原勝利國民學校禮堂

1 | 開放時間: 請洽勝利國小辦理 | 現狀: | 歷史沿革: 勝利國民小學的前身為竹園公學校,創設於1939年(昭和十四年),為臺南市日治後期所設立的學校,專供臺籍學童就讀。1941年(昭和十六年),易名為「臺南市竹園國民學校」。 二戰後,國民政府來臺,因學校為...

原花園尋常小學校本館

1 | 開放時間: 請洽詢公園國小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

1 | 開放時間: 修復中 | 現狀: | 歷史沿革: 偕行社為日本陸軍將校所組成的組織,主要目的在於共同修養、鑽研兵學、團結士氣及親睦聯誼,1877年(明治十年)2月15日,3000名左右的陸軍將校,在東京九段(現今千代田區的地名)設置集會所創立。 時值...

原安平陳保正厝

1 | 開放時間: 採事先預約制 | 現狀: 為街屋,一層建築二落磚木結構、紅瓦屋頂。第一落有夾層半樓、第一落和第二落之間有天井,天井中有照牆及半邊井。沿街立面於延平街拓寬時,將第一落之前坡拆除,斷面位置舖貼二丁掛,其餘屋面與內部空間尚保存良好。... | 歷史沿革: 臺南市安平區延平街58號陳宅,為日治時期安平名人陳織雲先生的宅第,位在安平聚落的核心商業市街,是典型街屋型店鋪住宅。陳織雲先生是陳氏家族渡臺第一代祖,在光緒年間已隨水軍首次來臺駐防安平,銜有「保舉五品...

原日本鐘淵曹達株式會社臺南工場辦公廳舍

1 | 開放時間: 請洽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永康三崁店糖廠防空洞群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現狀保存尚稱良好,但目前閒置中。 | 歷史沿革: 永康糖廠原名興發製糖所,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為英國人Harry Hastings經營,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歸入英商怡記洋行旗下,改名為三崁店製糖場,1912年(大正元年)被台灣製糖株式會社...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日式招待所

1 | 開放時間: 24小時 | 現狀: | 歷史沿革: 民雄放送所,成立於1940年(昭和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是繼臺北放送局、臺南放送局及臺中放送局成立後,在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相當重要的廣播電台之一。民雄放送所成立的背景,主要是日本對中國展開侵略後(支那事...

民雄「何元英祠堂」

1 | 開放時間: 需預約 | 現狀: 何元英祠堂建築現況保存完整且良好,目前狀況尚可,由於受屋頂漏水等影響,已有少部分汙損與剝落等情形。何元英祠堂除建築本體保存良好及內部文物皆保存完整,是傳統宗祠建築之珍貴實例。 | 歷史沿革: 何元英祠堂原為何元英及其派下子孫所居住的祖厝而後改建為祠堂,何元英生於1740年(清乾隆5年)9月14日,為何顯瑞第五子,出生於民雄雙援,人稱「雙援五房公」其宅第興建年代推估應於乾隆中後期(1770~...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台日式宿舍區

1 | 開放時間: 24小時 | 現狀: 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民雄放送所,成立於1940年(昭和十五年)9月28日,成立背景在於日本對中國展開戰事後,日本政府冀望能以臺灣作為日本南進政策中的據點,並透過現代化電波作戰的方式,達到統治的目的。而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台...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廣播文物館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文物館位於民雄分臺機房內前段,內部保有戰爭時期的播音室和會客室,並有許多除役廣播老設備,保留昔日歷史回憶。 | 歷史沿革: 文物館建於日昭和十五年(1940年),電臺主體建築為二層樓T型平面的現代化建築,鋼筋混凝土建造。為戰爭時期建物,結構強固。座北向南,牆身為洗土黃石子,有外凸小窗戶,一樓門廊為弧面轉折,二樓天窗為半圓型...

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現狀保持良好 | 歷史沿革: 該碑係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給日本,貞愛親王率艦自布袋口登陸,日本人為此立碑紀念,碑上書「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光復後於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將該碑拉倒,以示結束日本殖民時代,並...

臺南重慶寺

1 | 開放時間: 0900~1800 | 現狀: | 歷史沿革: 依據《寺廟臺帳》所載,重慶寺創建於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座落於臺灣府寧南坊,然多份史料對此記載時間不一致史料蒐集也不完整,因此建立年代並不明確,但約可知當時的寺貌為三開間,建築形式有三川門、正殿...

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

1 | 開放時間: 鄭成功文物館週二至週日09:00-17:00 延平郡王祠每日08:30至17:30 | 現狀: | 歷史沿革: 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雖是1960年代完成的建築作品,但相關祭祀行為可能在入清之前即已出現。而日治及戰後兩個時期,因高度重視鄭成功相關事蹟與祭祀活動,使延平郡王祠這個空間場域與建築體快速變化。 ...

八吉境關帝廳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舍

1 | 開放時間: 請洽建興國中 | 現狀: | 歷史沿革: 原南門尋常小學校成立於1915年(大正四年)4月1日,開始是以「臺南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之名申請設立,為日本人子女專用之學校,創校校長為平井寬,暫時借用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充當臨時校舍,開始授業上課。 ...

原勝利國民學校禮堂

1 | 開放時間: 請洽勝利國小辦理 | 現狀: | 歷史沿革: 勝利國民小學的前身為竹園公學校,創設於1939年(昭和十四年),為臺南市日治後期所設立的學校,專供臺籍學童就讀。1941年(昭和十六年),易名為「臺南市竹園國民學校」。 二戰後,國民政府來臺,因學校為...

原花園尋常小學校本館

1 | 開放時間: 請洽詢公園國小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原日本陸軍臺南偕行社

1 | 開放時間: 修復中 | 現狀: | 歷史沿革: 偕行社為日本陸軍將校所組成的組織,主要目的在於共同修養、鑽研兵學、團結士氣及親睦聯誼,1877年(明治十年)2月15日,3000名左右的陸軍將校,在東京九段(現今千代田區的地名)設置集會所創立。 時值...

原安平陳保正厝

1 | 開放時間: 採事先預約制 | 現狀: 為街屋,一層建築二落磚木結構、紅瓦屋頂。第一落有夾層半樓、第一落和第二落之間有天井,天井中有照牆及半邊井。沿街立面於延平街拓寬時,將第一落之前坡拆除,斷面位置舖貼二丁掛,其餘屋面與內部空間尚保存良好。... | 歷史沿革: 臺南市安平區延平街58號陳宅,為日治時期安平名人陳織雲先生的宅第,位在安平聚落的核心商業市街,是典型街屋型店鋪住宅。陳織雲先生是陳氏家族渡臺第一代祖,在光緒年間已隨水軍首次來臺駐防安平,銜有「保舉五品...

原日本鐘淵曹達株式會社臺南工場辦公廳舍

1 | 開放時間: 請洽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 現狀: | 歷史沿革: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永康三崁店糖廠防空洞群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現狀保存尚稱良好,但目前閒置中。 | 歷史沿革: 永康糖廠原名興發製糖所,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為英國人Harry Hastings經營,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歸入英商怡記洋行旗下,改名為三崁店製糖場,1912年(大正元年)被台灣製糖株式會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