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有限公司
- 出進口廠商登記資料 @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廠商中文名稱大都有限公司的統一編號是83175379, 中文營業地址是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大都有限公司的地圖

統一編號83175379
原始登記日期20240217
核發日期20240217
廠商中文名稱大都有限公司
廠商英文名稱DaaaDu Co., Ltd.
中文營業地址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英文營業地址6 F., No. 15, Aly. 61, Ln. 208, Rui’an St.,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029, Taiwan (R.O.C.)
代表人翟O瑞
電話號碼(空)
傳真號碼(空)
進口資格
出口資格
同步更新日期2024-04-24

統一編號

83175379

原始登記日期

20240217

核發日期

20240217

廠商中文名稱

大都有限公司

廠商英文名稱

DaaaDu Co., Ltd.

中文營業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英文營業地址

6 F., No. 15, Aly. 61, Ln. 208, Rui’an St.,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029, Taiwan (R.O.C.)

代表人

翟O瑞

電話號碼

(空)

傳真號碼

(空)

進口資格

出口資格

同步更新日期

2024-04-24

大都有限公司地圖 [ 導航 ]

大都有限公司的地址位於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識別碼 83175379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83175379 資料。

[ 搜尋所有 83175379 ... ]

根據名稱 大都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大都 ...)

# 大都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1

執行單位白荷陶坊
地址臺南市白河區昇安里三間厝37號
類別名稱陶瓷類
地區名稱台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白河蓮鄉特色工藝經歷多年「社區總體營造」的洗禮與在地覺查,已初具特色化能力,又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充實與修正中、具體完成蓮花核心價值定位,實踐材質在地化、美感特色化、傳承教育化、人材流暢化與全程無污染的社區工藝要求。今年從過往累積的基礎上,要求更高層次的自我提升,並且以工藝社區微型產業為階段目標,使社區因工藝而有產業化能力,擴大工藝參與和就業機會,增添工藝美感的生活品質。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協助下,今年白荷陶坊以交流平台、協力角度與12所學校、周邊三個社區(竹門、昇安、汴頭)從事社區工藝打造,實踐了植藕節、白河大專青年成年禮、敬師蓮花茶道、蓮誼會等四季蓮花文化構築,深獲社區居民、學校機關、媒體朋友支持。

 

社區為因應美感消費需求,也發展出完整的工藝體驗行程,結合地方節慶、民宿、特色餐點、社區景點,使工藝體驗成為提供在地深度旅遊的賣點。目前在蓮鄉工藝的在地串連網絡中,已經有荷染工藝、親子捏陶、彩繪蓮花衫、釉下彩繪陶杯等。每項體驗教學都設計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引導民眾進入美的感知世界,使作品的價值發生於體驗者生命深處,創造一種感動與美好的生活經驗。以廢棄蓮蓬研發白河陶已有初步成果,作品如嫁妝禮、雙喜杯。97年因工藝課程需求建置柴窯一座、燻燒窯一座,經實驗溫泉泥塗施燒成,得到層次豐富之落灰溫泉泥釉,使蓮灰之白、溫泉泥之暗成為美學對稱論述,為地方工藝找出一條美學論述的發展道路。

 

未來希望白河蓮業往美學產業發展、使在地工藝與全球化潮流接軌,促進社區升級與經濟能量加大,讓在地生活能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其次,希望藉由社區工藝之提升,讓在地特色的自主創新力量匯聚,並使本地人具足生命的尊嚴感、和諧理性共享集體生命的價值。

 

【白荷陶坊】

 

我們圍繞著蓮花,就可以講很多故事給你聽,花開的時節,又或是第一瓣的花謝。從這裡出發故事就一直走下去,創意就可以無限。--林文嶽

 

「現在學校裡面有教陶藝的好像很少?」林文嶽說,「這要培養很久,他沒有速成班。你燒了可以不可以,土會告訴你。燒了裂就是裂,土跟你講不對就是不對,他也不留情面,你沒辦法拿一套理論來解釋,這都是真實的。」

 

在白荷陶坊參觀一圈,講堂裡來參加DIY的孩子們雀躍的期待著接下來兩天即將到來的工作營;展示區的工作桌前,幾位大學生則圍著筆記型電腦埋頭討論。對於白河鎮在地工藝人才的培育,林文嶽一邊和他們討論工作內容一邊說,「我覺得工藝中心要有個計畫去把這部份的人來作加強。以後有行銷的人,可能面臨沒有東西可以行銷,沒得做,這都是需要琢磨。五年了嘛!做工藝的人沒有增加,我們這邊多三、四個,但不會那麼快就馬上成熟。今年寒假工讀生進來,這個雲科大的,長那麼秀氣,拿起鐵鎚很兇狠的!這個環球科技大學的,解決問題很強,很懂實作。這個北藝大,會畫圖,圖已經畫好了,設計也有個概念,現在剛入門開始學。還有兩位暑期工讀,三位是青輔會的,我自己請兩位。有的是他們同學想要來,我們就比照辦理,以後讓他們走出去,走實作這條路,也是很好。」林老師介紹起在白荷陶坊學習的工讀生,臉上不時流露出對下一代工藝人才的期待與關懷。

 

【從內心的紀律出發】

 

「他們來這裡是學做陶嗎?」「都有。做陶、做櫥窗、展覽場的設計。 學校培養的大都是知識類型的人才,設計、創意。我覺得我們社區工坊的屬性,可以培養一些實際在做的,就會是經驗的人才。」

 

林老師指向窗外燒陶用的木材,「你搬這個木材怎麼搬?疊上去不整齊,你跟他用講的沒有用,不整齊就是不整齊,再重來一次。不是整整齊齊的火力會更大,而是整整齊齊的表現出工作者內在的紀律。紀律、態度都要很明確,這會讓你的事情做的有效、做的明確、做出你要的品質,這很重要。」

 

不論是做工藝,或是奉上一杯茶,甚至是堆材這樣的小細節,林文嶽老師都非常重視工藝家的「內自省」,從生活中去實踐,並同樣把這樣嚴謹的態度,言教、身教並行的傳遞,把每一個角落都做的到位。

 

【村上隆的刀鋒】

 

除了持續培育工藝人才,今年的白荷陶坊,在林文嶽老師的帶領下,更要突破工藝創作與市場之間的橫溝。老師戲稱,以前泡茶等花開,現在茶泡一大缸花也不會開!「這需要一群人去激盪,有時候我都跟這些年輕人,覺得他們反而會超越我的思惟,我常常用他們的想法。」

 

現在的白荷陶坊是一個複合式的人文藝術空間,不只是燒陶,更有荷染區、做創意發想的夢工坊,還有DIY、茶道教學,更配合來訪的遊客需求增設了餐廳提供蓮子特色餐,和簡單的民宿房間,古樸雅韻,整個空間像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桃花源,不同的是,這裡的特色是白河鎮的蓮花。

 

「掌握自己的特質才是決勝關鍵,你核心在哪裡,你就能做到哪裡。你就是把戰場劃這麼寬,出去就是你死,別人進來就是別人死,戰場是要你自己劃。這裡的特質很明顯,你拿鶯歌的東西來這裡賣,就是沒市場,人家來這邊是要找白河。你拿大陸的東西來也是沒市場,我不會引進,你來也沒有活路。」談起白河的特質,林文嶽老師總是可以滔滔不絕的介紹,對在地文化特色的高度重視,也是讓他這麼多年來選擇在這塊土地努力發光發熱最初的熱誠。林老師認為,不論是產品本身還是展銷方式,打出自己的特色,做出區隔,才是在市場上能否存活的關鍵。

 

「地產地銷不是不要走出去,而是走出去可以讓很多人知道而來白河。一定要宣傳出去,東西也可以出去,但重點不是在那邊賣多少。要讓人會認同這個東西,而認同這個作品是因為認同白河這個特質,這是很重要的。這件事情如何有價值,是誰來定這個價值?就是一個策略。如果沒辦法定出來,其實也是沒辦法產業化,做的方式就是迷迷糊糊在遊蕩而已,這要想的很清楚。」

 

在創作工藝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追求自我提升、創新、突破的林文嶽老師,最近更為了讓白荷陶坊結合整個白河鎮發展出有系統的地方產業特色,開始研究行銷。

 

產業化的市場思考開始介入我的設計概念,今年我就是在學習這個東西。我看村上隆的藝術創業論,看原來他們就是這樣才會賺錢,看時代營造出了這個位置,我們就要改變自己,走入這個時代,不能一直當古人。古人不是壞事,但是古人走到現代,他是怎麼發展這個光,怎麼打出這個光,就要去想。這村上隆常常在做。他把很多觀念解構了以後,變得很亮,刀也很利 。那種刀鋒很亮,會被他砍到,而且很有光采,很優雅、很美。」老師說, 創意論點有時候快速的被吸收,又再推翻,會爆炸,最後不要做那種站在旁邊被人家炸到的,要做那個點火人。

 

【自己要找到自己的路】

 

「 我這杯茶用這個茶杯裝很適合,用一個碗公裝就覺得怪怪的,用高粱酒瓶裝也不對味。裝到對的杯子太重要了,人家一接觸是先接觸杯子,才喝到茶。」

 

林文嶽老師的作品參加過大大小小十多次展覽,不論是個人創作展,還是主題式展覽中的一環,豐富的參展經驗,讓他深刻體會不同展演形式所能帶來的不同影響力。這一次他希望白荷陶坊,能夠跳脫以往的展現方式,既不是像藝術家的創作展,也不是單純的展示商品,而是真正定位出地方工藝特色,展出自己的格調。

 

「自己要找到自己的路,不過找路不容易,我們腳下就是路,腳踩下去的那一步就叫做路。但是沒方向感也不能亂踩, 怎樣讓工藝展就是工藝展,不是商展,也不是藝術創作展,所謂的人有人格,物有物格,那個格就自己一個,他就能說清楚『我是什麼?』在社會生存,不然就是被混在裡面。 這是一個挑戰,可能對所有的工藝家都是挑戰,跨不過去,就是沒辦法成長,那要產業化也不太可能。但要跨過去了,海闊天空,路就開了。」

 

【美感教育是工藝的基礎】

 

回到工藝的教育問題,林文嶽老師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學校透過課本交流知識,但是工藝作家不只建構知識,而是建構經驗體,把生命的經驗體展演給別人看。

 

「我們的經驗是每天跟泥土在一起得到的,變成我生命的品質,這個品質拿來讓你們知道,走過這個歷程你會得到什麼?那是你去親證所得到的,不是我給你的。我覺得體驗的這個部份是個很大塊的市場,可以傳遞很大的能量,跟作品比較起來並不遜色,而且事情會發生在對方,當下他就會感受到歷程,不是得到一個結果而已。」

 

親身去體驗、感受,也是林老師認為在美感教育上必要的傳遞方式,老師強調美感是一個完型,任何的切割都很冒險,「你不能把一個人,人是心臟、肺,這些都解構起來,這被組合起來不是一個人,拿出來就死了。分析一件事情把他抽出來再抽出來,這些元素都已經死了, 那時候都曲解掉意思了。所以把這些知識都組合起來,那些知識是沒有力量的。美感的經驗不是這種法則,他是相反的,不要把他解構,你用這種能力進去,你所感受的才是得到完整。」 林老師表示 ,要怎麼把工藝體驗變成是有內在的東西,要重新思考教育法。教育的研究方法,至少要偏向質性研究,因為教育就是質的傳遞。

 

「國小三年級開始推廣美的能力,小孩子有美的能力,到國中就不會了,到高中就別說了,到大學變成專業,他不懂美,但是他已經在設計美這件事了。」林文嶽老師開玩笑說,「好險我們以前都沒在讀書!」

 

【假日蓮花學校】

 

當一件一件的工藝品,不論在技術開發,或是設計理念都已經走向成熟,作為白河鎮地方工藝發展先驅的白荷陶坊,在未來希望不只是陶坊本身,而是圍繞蓮花這個地方特色,設置更多的點,並將之串連起來,讓社區有收入、地方特色可以發展,就要靠文化旅遊。

 

「 我的想像是希望白河以後對蓮花這個產業,有比較多的點。比如我這做陶藝,那以後可以分出去一個地方是荷染的染織工坊,還有一個是專門做蓮花創意思考的工作室,如果有幾個很強的單位,那白河很快就結合起來了。陶坊會以陶藝為主,客人來我們這邊有的要染布、有的要做陶,我們來不及應付,他需要的是獨立的,不必一個地方集了這麼多元的東西,這些東西我們拆開來,變成白河的多元,而不是白荷陶坊的多元。」

 

目前白荷陶坊已經著手規劃兩天一夜的套裝行程, 一個人880元就包吃包住,更包含工藝的創作體驗,讓整個社區運作起來!林老師說,以後會結合在地體驗、工作營, 讓體驗長久運作,地方的文化屬性可以課程化,結合成一個假日蓮花學校。禮拜六、日,或是星期五下午開始有營隊進來,學蓮花的事情。白河的蓮花是無農藥的,可以觀賞、可以染布、可以吃蓮子特色餐。有地方開始租腳踏車,連結各個旅遊點,這種屬性可能對白河長久發展更健康。

 

【如果他們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他的特質】

 

在陶藝產品方面,白荷陶坊現在已穩定生產像是嫁妝禮和茶具禮盒,不論是以蓮蓬製成釉料的「白荷白」,還是以當地溫泉泥、石灰石燒出的「白河陶」,都展現濃厚的地方特色。林老師表示,之後的產品會以生活器具居多,他也非常鼓勵年輕人之間互相創意的激盪。「他們也都有替我在想,用他們的思惟去想事情。想出來那個杯子,有現代感,做那個半弧型的杯子,設計感蠻好的,你看到這樣東西會覺得他有一個意思在,他說這圓有一個意思,我就讓他們做。形有出來,能表達你自己,那就是完整的 。」

 

林老師表示, 表面上他是教學者,單向的對這些來陶坊學習的學生傳授技能與經驗,實際上所有的接觸都是教學相長,尤其從中學到了「集體設計」。林老師強調對於不同設計風格、理念,「認同」是首要的第一步,如果擔心因此沖淡了自己的風格,成長就會停滯,因此他大量採用學生的設計與創意。「 先採用後我們才能去學習那個東西,要先認定他們思惟的價值。你覺得那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他們的特質。 做十幾年下來都是我一個人在那邊勞心勞力,所以無可厚非這些成果是一個人的感覺,但是慢慢我們要準備一個容量,去做這些改變,這是正面的。」

 

【工藝要永續,人要先永續】

 

我覺得要長長久久做,大家有心就慢慢磨合、慢慢了解,慢慢事情就完整了。

對於白河陶坊未來的發展,林文嶽老師認為工藝行銷的協助扶植絕對是必要的。工藝家要知道行銷的困難點、行銷的需求是什麼?行銷的人要知道工藝家的極限到哪裡,互相去了解。市場如果發展起來,大家在這塊領域看見希望,才有更多人願意投入。這需要兩邊同時進行,並且互相影響,在地的東西做的越好,市場也就越好走。林老師特別強調,工藝扶植團隊與工藝家應該要長期合作,經驗是累積的,互相的了解與磨合也需要時間,如果突然換團隊,那是耗費很大的時間和心力成本。工藝的發展要永續,人就要先永續,一次就要讓事情好起來。

 

相較於之前神情專注,給人創作是一種脩身的印象,林文嶽老師覺得,這段時間不斷從不同人身上學習新東西的自己,感覺身上注了了一股生命的新鮮感,顯得更年輕。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80.html
執行單位: 白荷陶坊
地址: 臺南市白河區昇安里三間厝37號
類別名稱: 陶瓷類
地區名稱: 台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白河蓮鄉特色工藝經歷多年「社區總體營造」的洗禮與在地覺查,已初具特色化能力,又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充實與修正中、具體完成蓮花核心價值定位,實踐材質在地化、美感特色化、傳承教育化、人材流暢化與全程無污染的社區工藝要求。今年從過往累積的基礎上,要求更高層次的自我提升,並且以工藝社區微型產業為階段目標,使社區因工藝而有產業化能力,擴大工藝參與和就業機會,增添工藝美感的生活品質。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協助下,今年白荷陶坊以交流平台、協力角度與12所學校、周邊三個社區(竹門、昇安、汴頭)從事社區工藝打造,實踐了植藕節、白河大專青年成年禮、敬師蓮花茶道、蓮誼會等四季蓮花文化構築,深獲社區居民、學校機關、媒體朋友支持。

 

社區為因應美感消費需求,也發展出完整的工藝體驗行程,結合地方節慶、民宿、特色餐點、社區景點,使工藝體驗成為提供在地深度旅遊的賣點。目前在蓮鄉工藝的在地串連網絡中,已經有荷染工藝、親子捏陶、彩繪蓮花衫、釉下彩繪陶杯等。每項體驗教學都設計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引導民眾進入美的感知世界,使作品的價值發生於體驗者生命深處,創造一種感動與美好的生活經驗。以廢棄蓮蓬研發白河陶已有初步成果,作品如嫁妝禮、雙喜杯。97年因工藝課程需求建置柴窯一座、燻燒窯一座,經實驗溫泉泥塗施燒成,得到層次豐富之落灰溫泉泥釉,使蓮灰之白、溫泉泥之暗成為美學對稱論述,為地方工藝找出一條美學論述的發展道路。

 

未來希望白河蓮業往美學產業發展、使在地工藝與全球化潮流接軌,促進社區升級與經濟能量加大,讓在地生活能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其次,希望藉由社區工藝之提升,讓在地特色的自主創新力量匯聚,並使本地人具足生命的尊嚴感、和諧理性共享集體生命的價值。

 

【白荷陶坊】

 

我們圍繞著蓮花,就可以講很多故事給你聽,花開的時節,又或是第一瓣的花謝。從這裡出發故事就一直走下去,創意就可以無限。--林文嶽

 

「現在學校裡面有教陶藝的好像很少?」林文嶽說,「這要培養很久,他沒有速成班。你燒了可以不可以,土會告訴你。燒了裂就是裂,土跟你講不對就是不對,他也不留情面,你沒辦法拿一套理論來解釋,這都是真實的。」

 

在白荷陶坊參觀一圈,講堂裡來參加DIY的孩子們雀躍的期待著接下來兩天即將到來的工作營;展示區的工作桌前,幾位大學生則圍著筆記型電腦埋頭討論。對於白河鎮在地工藝人才的培育,林文嶽一邊和他們討論工作內容一邊說,「我覺得工藝中心要有個計畫去把這部份的人來作加強。以後有行銷的人,可能面臨沒有東西可以行銷,沒得做,這都是需要琢磨。五年了嘛!做工藝的人沒有增加,我們這邊多三、四個,但不會那麼快就馬上成熟。今年寒假工讀生進來,這個雲科大的,長那麼秀氣,拿起鐵鎚很兇狠的!這個環球科技大學的,解決問題很強,很懂實作。這個北藝大,會畫圖,圖已經畫好了,設計也有個概念,現在剛入門開始學。還有兩位暑期工讀,三位是青輔會的,我自己請兩位。有的是他們同學想要來,我們就比照辦理,以後讓他們走出去,走實作這條路,也是很好。」林老師介紹起在白荷陶坊學習的工讀生,臉上不時流露出對下一代工藝人才的期待與關懷。

 

【從內心的紀律出發】

 

「他們來這裡是學做陶嗎?」「都有。做陶、做櫥窗、展覽場的設計。 學校培養的大都是知識類型的人才,設計、創意。我覺得我們社區工坊的屬性,可以培養一些實際在做的,就會是經驗的人才。」

 

林老師指向窗外燒陶用的木材,「你搬這個木材怎麼搬?疊上去不整齊,你跟他用講的沒有用,不整齊就是不整齊,再重來一次。不是整整齊齊的火力會更大,而是整整齊齊的表現出工作者內在的紀律。紀律、態度都要很明確,這會讓你的事情做的有效、做的明確、做出你要的品質,這很重要。」

 

不論是做工藝,或是奉上一杯茶,甚至是堆材這樣的小細節,林文嶽老師都非常重視工藝家的「內自省」,從生活中去實踐,並同樣把這樣嚴謹的態度,言教、身教並行的傳遞,把每一個角落都做的到位。

 

【村上隆的刀鋒】

 

除了持續培育工藝人才,今年的白荷陶坊,在林文嶽老師的帶領下,更要突破工藝創作與市場之間的橫溝。老師戲稱,以前泡茶等花開,現在茶泡一大缸花也不會開!「這需要一群人去激盪,有時候我都跟這些年輕人,覺得他們反而會超越我的思惟,我常常用他們的想法。」

 

現在的白荷陶坊是一個複合式的人文藝術空間,不只是燒陶,更有荷染區、做創意發想的夢工坊,還有DIY、茶道教學,更配合來訪的遊客需求增設了餐廳提供蓮子特色餐,和簡單的民宿房間,古樸雅韻,整個空間像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桃花源,不同的是,這裡的特色是白河鎮的蓮花。

 

「掌握自己的特質才是決勝關鍵,你核心在哪裡,你就能做到哪裡。你就是把戰場劃這麼寬,出去就是你死,別人進來就是別人死,戰場是要你自己劃。這裡的特質很明顯,你拿鶯歌的東西來這裡賣,就是沒市場,人家來這邊是要找白河。你拿大陸的東西來也是沒市場,我不會引進,你來也沒有活路。」談起白河的特質,林文嶽老師總是可以滔滔不絕的介紹,對在地文化特色的高度重視,也是讓他這麼多年來選擇在這塊土地努力發光發熱最初的熱誠。林老師認為,不論是產品本身還是展銷方式,打出自己的特色,做出區隔,才是在市場上能否存活的關鍵。

 

「地產地銷不是不要走出去,而是走出去可以讓很多人知道而來白河。一定要宣傳出去,東西也可以出去,但重點不是在那邊賣多少。要讓人會認同這個東西,而認同這個作品是因為認同白河這個特質,這是很重要的。這件事情如何有價值,是誰來定這個價值?就是一個策略。如果沒辦法定出來,其實也是沒辦法產業化,做的方式就是迷迷糊糊在遊蕩而已,這要想的很清楚。」

 

在創作工藝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追求自我提升、創新、突破的林文嶽老師,最近更為了讓白荷陶坊結合整個白河鎮發展出有系統的地方產業特色,開始研究行銷。

 

產業化的市場思考開始介入我的設計概念,今年我就是在學習這個東西。我看村上隆的藝術創業論,看原來他們就是這樣才會賺錢,看時代營造出了這個位置,我們就要改變自己,走入這個時代,不能一直當古人。古人不是壞事,但是古人走到現代,他是怎麼發展這個光,怎麼打出這個光,就要去想。這村上隆常常在做。他把很多觀念解構了以後,變得很亮,刀也很利 。那種刀鋒很亮,會被他砍到,而且很有光采,很優雅、很美。」老師說, 創意論點有時候快速的被吸收,又再推翻,會爆炸,最後不要做那種站在旁邊被人家炸到的,要做那個點火人。

 

【自己要找到自己的路】

 

「 我這杯茶用這個茶杯裝很適合,用一個碗公裝就覺得怪怪的,用高粱酒瓶裝也不對味。裝到對的杯子太重要了,人家一接觸是先接觸杯子,才喝到茶。」

 

林文嶽老師的作品參加過大大小小十多次展覽,不論是個人創作展,還是主題式展覽中的一環,豐富的參展經驗,讓他深刻體會不同展演形式所能帶來的不同影響力。這一次他希望白荷陶坊,能夠跳脫以往的展現方式,既不是像藝術家的創作展,也不是單純的展示商品,而是真正定位出地方工藝特色,展出自己的格調。

 

「自己要找到自己的路,不過找路不容易,我們腳下就是路,腳踩下去的那一步就叫做路。但是沒方向感也不能亂踩, 怎樣讓工藝展就是工藝展,不是商展,也不是藝術創作展,所謂的人有人格,物有物格,那個格就自己一個,他就能說清楚『我是什麼?』在社會生存,不然就是被混在裡面。 這是一個挑戰,可能對所有的工藝家都是挑戰,跨不過去,就是沒辦法成長,那要產業化也不太可能。但要跨過去了,海闊天空,路就開了。」

 

【美感教育是工藝的基礎】

 

回到工藝的教育問題,林文嶽老師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學校透過課本交流知識,但是工藝作家不只建構知識,而是建構經驗體,把生命的經驗體展演給別人看。

 

「我們的經驗是每天跟泥土在一起得到的,變成我生命的品質,這個品質拿來讓你們知道,走過這個歷程你會得到什麼?那是你去親證所得到的,不是我給你的。我覺得體驗的這個部份是個很大塊的市場,可以傳遞很大的能量,跟作品比較起來並不遜色,而且事情會發生在對方,當下他就會感受到歷程,不是得到一個結果而已。」

 

親身去體驗、感受,也是林老師認為在美感教育上必要的傳遞方式,老師強調美感是一個完型,任何的切割都很冒險,「你不能把一個人,人是心臟、肺,這些都解構起來,這被組合起來不是一個人,拿出來就死了。分析一件事情把他抽出來再抽出來,這些元素都已經死了, 那時候都曲解掉意思了。所以把這些知識都組合起來,那些知識是沒有力量的。美感的經驗不是這種法則,他是相反的,不要把他解構,你用這種能力進去,你所感受的才是得到完整。」 林老師表示 ,要怎麼把工藝體驗變成是有內在的東西,要重新思考教育法。教育的研究方法,至少要偏向質性研究,因為教育就是質的傳遞。

 

「國小三年級開始推廣美的能力,小孩子有美的能力,到國中就不會了,到高中就別說了,到大學變成專業,他不懂美,但是他已經在設計美這件事了。」林文嶽老師開玩笑說,「好險我們以前都沒在讀書!」

 

【假日蓮花學校】

 

當一件一件的工藝品,不論在技術開發,或是設計理念都已經走向成熟,作為白河鎮地方工藝發展先驅的白荷陶坊,在未來希望不只是陶坊本身,而是圍繞蓮花這個地方特色,設置更多的點,並將之串連起來,讓社區有收入、地方特色可以發展,就要靠文化旅遊。

 

「 我的想像是希望白河以後對蓮花這個產業,有比較多的點。比如我這做陶藝,那以後可以分出去一個地方是荷染的染織工坊,還有一個是專門做蓮花創意思考的工作室,如果有幾個很強的單位,那白河很快就結合起來了。陶坊會以陶藝為主,客人來我們這邊有的要染布、有的要做陶,我們來不及應付,他需要的是獨立的,不必一個地方集了這麼多元的東西,這些東西我們拆開來,變成白河的多元,而不是白荷陶坊的多元。」

 

目前白荷陶坊已經著手規劃兩天一夜的套裝行程, 一個人880元就包吃包住,更包含工藝的創作體驗,讓整個社區運作起來!林老師說,以後會結合在地體驗、工作營, 讓體驗長久運作,地方的文化屬性可以課程化,結合成一個假日蓮花學校。禮拜六、日,或是星期五下午開始有營隊進來,學蓮花的事情。白河的蓮花是無農藥的,可以觀賞、可以染布、可以吃蓮子特色餐。有地方開始租腳踏車,連結各個旅遊點,這種屬性可能對白河長久發展更健康。

 

【如果他們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他的特質】

 

在陶藝產品方面,白荷陶坊現在已穩定生產像是嫁妝禮和茶具禮盒,不論是以蓮蓬製成釉料的「白荷白」,還是以當地溫泉泥、石灰石燒出的「白河陶」,都展現濃厚的地方特色。林老師表示,之後的產品會以生活器具居多,他也非常鼓勵年輕人之間互相創意的激盪。「他們也都有替我在想,用他們的思惟去想事情。想出來那個杯子,有現代感,做那個半弧型的杯子,設計感蠻好的,你看到這樣東西會覺得他有一個意思在,他說這圓有一個意思,我就讓他們做。形有出來,能表達你自己,那就是完整的 。」

 

林老師表示, 表面上他是教學者,單向的對這些來陶坊學習的學生傳授技能與經驗,實際上所有的接觸都是教學相長,尤其從中學到了「集體設計」。林老師強調對於不同設計風格、理念,「認同」是首要的第一步,如果擔心因此沖淡了自己的風格,成長就會停滯,因此他大量採用學生的設計與創意。「 先採用後我們才能去學習那個東西,要先認定他們思惟的價值。你覺得那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他們的特質。 做十幾年下來都是我一個人在那邊勞心勞力,所以無可厚非這些成果是一個人的感覺,但是慢慢我們要準備一個容量,去做這些改變,這是正面的。」

 

【工藝要永續,人要先永續】

 

我覺得要長長久久做,大家有心就慢慢磨合、慢慢了解,慢慢事情就完整了。

對於白河陶坊未來的發展,林文嶽老師認為工藝行銷的協助扶植絕對是必要的。工藝家要知道行銷的困難點、行銷的需求是什麼?行銷的人要知道工藝家的極限到哪裡,互相去了解。市場如果發展起來,大家在這塊領域看見希望,才有更多人願意投入。這需要兩邊同時進行,並且互相影響,在地的東西做的越好,市場也就越好走。林老師特別強調,工藝扶植團隊與工藝家應該要長期合作,經驗是累積的,互相的了解與磨合也需要時間,如果突然換團隊,那是耗費很大的時間和心力成本。工藝的發展要永續,人就要先永續,一次就要讓事情好起來。

 

相較於之前神情專注,給人創作是一種脩身的印象,林文嶽老師覺得,這段時間不斷從不同人身上學習新東西的自己,感覺身上注了了一股生命的新鮮感,顯得更年輕。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80.html

# 大都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2

執行單位弘聖藝雕刻實業有限公司
地址雲林縣口湖鄉謝厝村水尾51號
類別名稱木竹漆工藝類
地區名稱雲林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謝厝社區著名的產業即為平板木雕及彩繪,由於經濟環境的影響,產業亦朝向工藝化、觀光化發展。有鑑於此,在產業特色發展上,則以木藝作為核心特色,觸發居民對於社區的向心力,達到文化再造之目的;同時將木藝落實於生活,創造優質的社區環境;最後透過產業化、品牌化的推動,促進傳統產業的興起,形成內需自足之永續經營。

弘聖藝雕刻實業有限公司與謝厝村有著高度緊密的發展關係,因產業蓬勃發展,業者提供當地居民大量的就業機會,有效培育與承續木藝技術,而弘聖藝亦成為謝厝村之代名詞。為落實「戶戶有木藝,社區真特色」之概念,乃藉由工藝材料、空間之提供,由謝厝社區居民動手DIY彩繪與製作屬於自家獨一無二的木藝信箱,提高謝厝社區居民對於平板木雕工藝的認同。藉由社區硬體的美化與營造,融入我們社區的木藝產業,設置有在地特色的入口意象,讓彩繪工藝深入社區居民的生活。

除透過社區營造工作之執行,提升其對社區工藝產業文化的認知與實踐能力之外,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協助下,今年度乃導入設計與品牌概念,輔以標準化製程及改善生產流程等策略,逐步積聚微型量化之能力,再注入商品化概念進行行銷經營,提供居民就業機會,建立永續經營之機制。在品牌概念的提升方面,今年度的目標為建構品牌識別系統,藉以凝聚內部共識、提升組織活力,對外則建立品牌形象,強化銷售競爭力。希望新品牌形象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進而刺激銷售提升整體產值。

在技術來源方面,則由雲林縣大專院校師資提供支援。進行步驟則由社區內外部調查,以彙整定位品牌特質。同時將所設定的新品牌名稱、識別概念和經營理念轉換成具體的視覺傳達形式。未來希望能結合謝厝社區文化、農、漁業、風景特色,發展成觀光體驗社區,帶動週邊經濟景氣及提升人口就業率。

【黑人吃西瓜】

沿著整路電線桿上的可愛木雕路牌,走進了弘聖藝木雕工廠,琳琅滿目的木雕作品,不論是萬聖節的南瓜鬼怪,還是被譽為壓箱寶的耶穌誕辰雕刻、與最暢銷的白鵝,處處流露西式歐風。

「這一組黑人吃西瓜,那個時候整年都在做這個訂單,為什麼會做這個我也不知道,就客戶看了喜歡,訂單量很多,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這麼賣?畫那個黑人有什麼好看的?」弘聖藝木雕公司現任經理連家淇小姐,指著其中一系列黑人圖案的木雕,一邊說明當年木藝外銷的盛況,還不時自己吐嘈。

民國75年到80年代初期,在台灣產業升級與自由化、國際化的背景下,伴隨當時進出口與投資限制的放寬,當年主要做木藝外銷的「聖藝木雕」,市場橫跨美國、歐洲、日本,員工百人有餘。大約十年前改名「弘聖藝雕刻實業有限公司」轉攻國內市場,近年來則因應社區營造與地方性觀光型產業蓬勃發展,相繼推出彩繪木藝工作坊、DIY材料包,並與村裡義工合力完成介紹地方特色的謝厝活藝館。

【爆米香一路爆出木雕路】

聖藝木雕經營外銷極盛一時,提供了村民龐大就業機會的創辦人王氏兄弟,早期其實是在北部販售原住民雕刻,而這一路打拼的事業,竟是從王氏兄弟北上叫賣爆米香開始。

「他五年級就上台北去叫賣爆米香,其他兄弟年紀比較大不好意思叫賣覺得丟臉,我先生年紀最小,個性又外向,就在大街小巷叫賣爆米香爆了一年。他很會認路,帶著他哥哥到處跑,那段時間也認識很多人,熟悉不少門路,他從小就很有生意頭腦,對他後來作外銷幫助很大。六年級開始就跟著人家學做木雕,剛好有人可以出資,他就去學技術,到處都學一點,再自己摸索。」王氏兄弟這一趟北上的打拚之旅,從巷弄裡的爆米香,闖出了一條台灣木藝的康莊大道。

【「就剩這103萬,賣掉的,再買回來!」】

86年,王志強先生病逝,家中也遭逢遽變。木工廠由當時健康狀況也令人擔憂的哥哥王志鵬接手,幾年間又逢景氣低迷,外銷市場快速萎縮,資金問題迫使工廠大門關上,心灰意冷的王志鵬先生甚至放火燒毀了當時大半的木雕產品,於89年在弟弟之後相繼病逝。「你看見我人在,我還不一定是活著的。」連小姐回憶起當年,一下子掉進前所未有的巨大低潮,及現實的難關,手邊僅有的,就剩下先生過世時留下的103萬。「爸爸媽媽還在,小孩子也要養,我不可能就這樣放棄我先生的工廠,一定要把工廠接下來。」賭上僅有的103萬,重新買回已經賣掉的聖藝木雕和工廠機器,帶著萬一真的撐不過去把103萬賠光了,再另尋出路的決心,她說 : 「結果真的就被我撐過來了!」。

「我相信『一枝草、一點露』,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想說一覺睡飽起來再找辦法就好。可能天生就是樂天派,所以我小孩們也都很外向樂觀,不會因為失去爸爸振作不起來。我也相信別人怎麼做都有他的理由,就算遇到讓人生氣的事,也不會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批判別人,我覺得這樣人生才會比較快樂。」凡是看得開的傻大姐個性,讓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也沒能擊倒連家淇。

【「強」去掉蟲就是「弘」】

聖藝木雕遭逢經營困難而草草收掉,連小姐擔起重任接手經營時,發現聖藝這個名字已被立案,因而想在原名上稍加變化,作為木雕工廠的新名字。「我覺得我先生就是名字裡有蟲,才會辛苦一輩子,把強的蟲拿掉,就便成了弘,就決定用弘這個字。」同時間,從此要一肩擔起工廠負責人的連小姐,也因為本名「玉琳」聽起來太過柔弱,怕無法扛起家業,而改名為較中性的「家淇」。「我覺得連玉琳是被保護的內向嬌嬌女,連家淇比較外向、比較三八!名字改了,真的覺得個性也改了。」揮別連玉琳與外銷國外市場為主的聖藝木雕, 民國89年,連家淇領著「弘聖藝」,木工廠轉作內銷,重新出發。

【賣拔拉的阿桑】

謝厝木藝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期間不論是風格、技法,還是目標市場、產品形態都有過多次革新與改變。看似順應時態之下的自然發展,其實實際在面臨轉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個性比較習慣安逸,我兒子老早就在跟我說工廠要轉型,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兒子女兒每天都叫我『賣拔拉的阿桑』,因為我們旁邊是『拔拉腳』,說我像『拔拉』一樣硬梆梆的不會變通。以前我也不太打扮,都跟社區歐巴桑在一起,有一次跟我兒子去買東西,我兒子說我們工廠要轉型,那老闆竟然狠毒的吐嘈說 : 『工廠轉型,你媽媽要先轉型!』」

環境在變,時代的腳步不停,連小姐笑稱到了快成死灰不得不轉條路求生的時候,她才會被刺激另尋出路。幾年前中國大陸工廠竄起,對台灣工業的衝擊,也嚴重波及木藝工廠,不斷裁員求生存之下,公司員工幾乎都離開工廠,所剩無幾。再逢前幾年的秋颱,整片農作物和著農民的血淚一起流成一灘死水,村民沒了收入,年輕人更找不到工作。從前的員工大都是村民,在不景氣的環境下,內銷市場難以持續,於是弘聖藝雕刻結合整個謝厝村民,往社區營造跨出轉型的步伐。

 

【弘聽起來就像是「Home」,有家的感覺】

 

王家第二代大兒子世豪,早在年僅大一的時候,發現了弘聖藝的「弘」與家的英文「Home」這個諧音的聯想,就以「Home」為概念幫弘聖藝木雕設計了CI,清楚的讓人感受到小小的謝厝村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般的溫馨。重新出發的弘聖藝,就如同「Home」的字義,大兒子世豪一邊進修一邊幫家業的木藝工廠做意象設計,還挑起大樑擔任雲林縣口湖鄉傳統文化發展協會的理事,二兒子和小女兒在木工製作、DIY彩繪木藝、謝厝的社區營造和旅遊導覽上也都盡心盡力。弘聖藝繫起的,不只是這一個家族的兩代之間,更是整個謝厝村村民間的情感。質樸的小鄉村裡,木工廠聚集起村民,拉著年僅國小、國中的小朋友們做義工,熱情的招呼、協助做木藝彩繪,更一起合作參加大大小小的社區特色營造創作比賽,掛起一幅幅得獎作品,裡頭盡是村民與義工們為社區發展打拚的心血,及對謝厝村最純粹的熱情。

 

現在的弘聖藝雕刻,目標朝向結合口湖鄉社區文化、農、漁業、風景特色,發展成觀光體驗社區。更與雲林科技大學的設計科師生合作,未來即將完成文化時光走廊、木藝培訓營、伴手禮盒包裝等,打響社區知名度。讓走過雲林的遊客,在這白馬守護的崙仔腳,停下腳步,隨著時光走廊體驗一場用質樸、誠懇、熱情與努力建構出的文化旅程。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68.html
執行單位: 弘聖藝雕刻實業有限公司
地址: 雲林縣口湖鄉謝厝村水尾51號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地區名稱: 雲林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謝厝社區著名的產業即為平板木雕及彩繪,由於經濟環境的影響,產業亦朝向工藝化、觀光化發展。有鑑於此,在產業特色發展上,則以木藝作為核心特色,觸發居民對於社區的向心力,達到文化再造之目的;同時將木藝落實於生活,創造優質的社區環境;最後透過產業化、品牌化的推動,促進傳統產業的興起,形成內需自足之永續經營。

弘聖藝雕刻實業有限公司與謝厝村有著高度緊密的發展關係,因產業蓬勃發展,業者提供當地居民大量的就業機會,有效培育與承續木藝技術,而弘聖藝亦成為謝厝村之代名詞。為落實「戶戶有木藝,社區真特色」之概念,乃藉由工藝材料、空間之提供,由謝厝社區居民動手DIY彩繪與製作屬於自家獨一無二的木藝信箱,提高謝厝社區居民對於平板木雕工藝的認同。藉由社區硬體的美化與營造,融入我們社區的木藝產業,設置有在地特色的入口意象,讓彩繪工藝深入社區居民的生活。

除透過社區營造工作之執行,提升其對社區工藝產業文化的認知與實踐能力之外,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協助下,今年度乃導入設計與品牌概念,輔以標準化製程及改善生產流程等策略,逐步積聚微型量化之能力,再注入商品化概念進行行銷經營,提供居民就業機會,建立永續經營之機制。在品牌概念的提升方面,今年度的目標為建構品牌識別系統,藉以凝聚內部共識、提升組織活力,對外則建立品牌形象,強化銷售競爭力。希望新品牌形象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進而刺激銷售提升整體產值。

在技術來源方面,則由雲林縣大專院校師資提供支援。進行步驟則由社區內外部調查,以彙整定位品牌特質。同時將所設定的新品牌名稱、識別概念和經營理念轉換成具體的視覺傳達形式。未來希望能結合謝厝社區文化、農、漁業、風景特色,發展成觀光體驗社區,帶動週邊經濟景氣及提升人口就業率。

【黑人吃西瓜】

沿著整路電線桿上的可愛木雕路牌,走進了弘聖藝木雕工廠,琳琅滿目的木雕作品,不論是萬聖節的南瓜鬼怪,還是被譽為壓箱寶的耶穌誕辰雕刻、與最暢銷的白鵝,處處流露西式歐風。

「這一組黑人吃西瓜,那個時候整年都在做這個訂單,為什麼會做這個我也不知道,就客戶看了喜歡,訂單量很多,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這麼賣?畫那個黑人有什麼好看的?」弘聖藝木雕公司現任經理連家淇小姐,指著其中一系列黑人圖案的木雕,一邊說明當年木藝外銷的盛況,還不時自己吐嘈。

民國75年到80年代初期,在台灣產業升級與自由化、國際化的背景下,伴隨當時進出口與投資限制的放寬,當年主要做木藝外銷的「聖藝木雕」,市場橫跨美國、歐洲、日本,員工百人有餘。大約十年前改名「弘聖藝雕刻實業有限公司」轉攻國內市場,近年來則因應社區營造與地方性觀光型產業蓬勃發展,相繼推出彩繪木藝工作坊、DIY材料包,並與村裡義工合力完成介紹地方特色的謝厝活藝館。

【爆米香一路爆出木雕路】

聖藝木雕經營外銷極盛一時,提供了村民龐大就業機會的創辦人王氏兄弟,早期其實是在北部販售原住民雕刻,而這一路打拼的事業,竟是從王氏兄弟北上叫賣爆米香開始。

「他五年級就上台北去叫賣爆米香,其他兄弟年紀比較大不好意思叫賣覺得丟臉,我先生年紀最小,個性又外向,就在大街小巷叫賣爆米香爆了一年。他很會認路,帶著他哥哥到處跑,那段時間也認識很多人,熟悉不少門路,他從小就很有生意頭腦,對他後來作外銷幫助很大。六年級開始就跟著人家學做木雕,剛好有人可以出資,他就去學技術,到處都學一點,再自己摸索。」王氏兄弟這一趟北上的打拚之旅,從巷弄裡的爆米香,闖出了一條台灣木藝的康莊大道。

【「就剩這103萬,賣掉的,再買回來!」】

86年,王志強先生病逝,家中也遭逢遽變。木工廠由當時健康狀況也令人擔憂的哥哥王志鵬接手,幾年間又逢景氣低迷,外銷市場快速萎縮,資金問題迫使工廠大門關上,心灰意冷的王志鵬先生甚至放火燒毀了當時大半的木雕產品,於89年在弟弟之後相繼病逝。「你看見我人在,我還不一定是活著的。」連小姐回憶起當年,一下子掉進前所未有的巨大低潮,及現實的難關,手邊僅有的,就剩下先生過世時留下的103萬。「爸爸媽媽還在,小孩子也要養,我不可能就這樣放棄我先生的工廠,一定要把工廠接下來。」賭上僅有的103萬,重新買回已經賣掉的聖藝木雕和工廠機器,帶著萬一真的撐不過去把103萬賠光了,再另尋出路的決心,她說 : 「結果真的就被我撐過來了!」。

「我相信『一枝草、一點露』,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想說一覺睡飽起來再找辦法就好。可能天生就是樂天派,所以我小孩們也都很外向樂觀,不會因為失去爸爸振作不起來。我也相信別人怎麼做都有他的理由,就算遇到讓人生氣的事,也不會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批判別人,我覺得這樣人生才會比較快樂。」凡是看得開的傻大姐個性,讓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也沒能擊倒連家淇。

【「強」去掉蟲就是「弘」】

聖藝木雕遭逢經營困難而草草收掉,連小姐擔起重任接手經營時,發現聖藝這個名字已被立案,因而想在原名上稍加變化,作為木雕工廠的新名字。「我覺得我先生就是名字裡有蟲,才會辛苦一輩子,把強的蟲拿掉,就便成了弘,就決定用弘這個字。」同時間,從此要一肩擔起工廠負責人的連小姐,也因為本名「玉琳」聽起來太過柔弱,怕無法扛起家業,而改名為較中性的「家淇」。「我覺得連玉琳是被保護的內向嬌嬌女,連家淇比較外向、比較三八!名字改了,真的覺得個性也改了。」揮別連玉琳與外銷國外市場為主的聖藝木雕, 民國89年,連家淇領著「弘聖藝」,木工廠轉作內銷,重新出發。

【賣拔拉的阿桑】

謝厝木藝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期間不論是風格、技法,還是目標市場、產品形態都有過多次革新與改變。看似順應時態之下的自然發展,其實實際在面臨轉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個性比較習慣安逸,我兒子老早就在跟我說工廠要轉型,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兒子女兒每天都叫我『賣拔拉的阿桑』,因為我們旁邊是『拔拉腳』,說我像『拔拉』一樣硬梆梆的不會變通。以前我也不太打扮,都跟社區歐巴桑在一起,有一次跟我兒子去買東西,我兒子說我們工廠要轉型,那老闆竟然狠毒的吐嘈說 : 『工廠轉型,你媽媽要先轉型!』」

環境在變,時代的腳步不停,連小姐笑稱到了快成死灰不得不轉條路求生的時候,她才會被刺激另尋出路。幾年前中國大陸工廠竄起,對台灣工業的衝擊,也嚴重波及木藝工廠,不斷裁員求生存之下,公司員工幾乎都離開工廠,所剩無幾。再逢前幾年的秋颱,整片農作物和著農民的血淚一起流成一灘死水,村民沒了收入,年輕人更找不到工作。從前的員工大都是村民,在不景氣的環境下,內銷市場難以持續,於是弘聖藝雕刻結合整個謝厝村民,往社區營造跨出轉型的步伐。

 

【弘聽起來就像是「Home」,有家的感覺】

 

王家第二代大兒子世豪,早在年僅大一的時候,發現了弘聖藝的「弘」與家的英文「Home」這個諧音的聯想,就以「Home」為概念幫弘聖藝木雕設計了CI,清楚的讓人感受到小小的謝厝村就像是一個大家庭般的溫馨。重新出發的弘聖藝,就如同「Home」的字義,大兒子世豪一邊進修一邊幫家業的木藝工廠做意象設計,還挑起大樑擔任雲林縣口湖鄉傳統文化發展協會的理事,二兒子和小女兒在木工製作、DIY彩繪木藝、謝厝的社區營造和旅遊導覽上也都盡心盡力。弘聖藝繫起的,不只是這一個家族的兩代之間,更是整個謝厝村村民間的情感。質樸的小鄉村裡,木工廠聚集起村民,拉著年僅國小、國中的小朋友們做義工,熱情的招呼、協助做木藝彩繪,更一起合作參加大大小小的社區特色營造創作比賽,掛起一幅幅得獎作品,裡頭盡是村民與義工們為社區發展打拚的心血,及對謝厝村最純粹的熱情。

 

現在的弘聖藝雕刻,目標朝向結合口湖鄉社區文化、農、漁業、風景特色,發展成觀光體驗社區。更與雲林科技大學的設計科師生合作,未來即將完成文化時光走廊、木藝培訓營、伴手禮盒包裝等,打響社區知名度。讓走過雲林的遊客,在這白馬守護的崙仔腳,停下腳步,隨著時光走廊體驗一場用質樸、誠懇、熱情與努力建構出的文化旅程。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68.html

# 大都 於 文資局古蹟 - 3

案件編號20190320000001
個案名稱臺北公會堂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集會堂
歷史沿革1928年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並作為施政紀念事業重要建設項目之一,拆除了清領末期布政使司衙門,並將部分拆除的建築物移到植物園陳列,而在原址開始籌劃興建「臺北公會堂」。 「臺北公會堂」正式動工是1932年11月23日,工程費時四年,於1936年11月26日建造完成,主要設計者為總督府技師井手薰,全部工程共耗費98萬日圓,動用工程人員94500人。 公會堂的建築本體採用鋼筋混凝土所造,為四層式鋼骨建築,是當時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無論其耐震、耐火、耐風,其性能均極為優良。公會堂面積有1237坪,建築物總坪數則有3185坪,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其空間可容納人數,也僅次於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公會堂而居第四位。 到了1945年(民國34年)二戰後,台灣省受降典禮便在公會堂舉行,當時場面極為盛大,受降典禮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行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51年的臺灣,正式重返祖國懷抱。 二戰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內部的「大集會場」、「大宴會場」「普通集會室」也同時改為「中正廳」、「光復廳」、及「堡壘廳」。其後中山堂的主要功能之一即為召開國民大會之場所,並且成為政府及各界舉辦重大集會之空間。 中山堂在過去歲月裡,經常為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其中最受矚目的有美國前總統尼克森、韓國前大統領李承晚、越南前總統吳廷延、菲律賓前總統賈西亞、伊朗前國王巴勒維等外國元首訪華,均在此舉行國宴,此外中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及中華民國第二、三、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大典也都在此舉行,由於這些珍貴歷史突顯了中山堂的特殊地位,嗣經內政部於1992年(民國81年)將中山堂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民國88年改隸文化局,由臺北市立國樂團進駐。民國100年空間整修,設專任主任,並增設多處空間,成為臺北市兼具有教育、藝文及休閒之多功能場所。
評定基準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1、歷史價值: (1)清領至日治初期:臺北公會堂原址為清領時期最高行政機關布政使司衙門建築群所在地。1895年5月乙未戰爭初期,衙門旁的行臺做為臺灣民主國的籌防局。同年6月日本佔領臺北並接收,17日在行臺內舉行治臺「始政式」典禮正式展開日治時期,至日治大正8年(1919)臺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完工啟用前,做為臺灣總督府廳舍使用,係日治初期殖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機構,在都市空間上,具有極高的統治象徵。 (2)日治公會堂興建時期:總督府遷移後,總督府舊廳舍(原行臺)曾做為日人舉辦始政博覽會的場地。臺北公會堂的創建乃為提供民眾一個「民主集會」的場所,同時符合殖民統治下的規範;事實上臺灣人的民間集會,多被排除在公會堂的使用之外,因此殖民政府的宣言「全島社交教化的中心機關」,即可瞭解這座建築在殖民的觀點下,建構一個具有意識型態的都市空間。 (3)光復後: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而宣告投降。蔣中正委派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為負責受降事宜的全權代表,何應欽則委派陳儀代表中國接受日本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的投降,臺北公會堂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受降儀式第十五受降區的地點。同年,臺北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1946年,蔣中正抵達臺北,參加在中山堂舉行之「臺灣光復一週年紀念大會」,之後中山堂成為召開國民大會、正副總統就職典禮及政府接待外賓的主要場所,直到陽明山中山樓落成為止,歷史上的各國元首訪華,皆是在此接受國宴招待。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亦在此簽定。因此,臺北公會堂在臺灣光復後的政治發展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藝術價值:臺北公會堂外牆利用多樣的面磚,以垂直、水平、幾何等手法分割立面,以及各樓層、動線與空間配置,已有現代建築立面設計與空間規劃的自由氣息,引領臺灣建築設計的現代化進程。 3、科學價值:公會堂做為建築現代化的重要案例,建築內配置了當時極具現代化功能的換氣設備、水道及衛生設備、防火設備、電力升降機、電燈、電話、電鈴、電氣鐘、瓦斯設備、避雷針及天體觀測設備,象徵殖民首府的「進步文明」。 (二)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公會堂構造為鋼骨鋼筋混凝土造與大跨距的鋼骨桁架,為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耐震、耐火、耐風性能相對優異。而室內空間除了面磚外,亦有馬賽克、壁紙等元素,在材料的使用與組合上,透露出臺灣建築邁向現代化的訊息,成為其他建築構造效法的對象之一。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1、日治時期臺灣規模最大的公會堂-「公會堂」是日本專為都市舉辦集會活動所設計的公共建築。本座公會堂日治昭和11年(1936)落成時,為當時日本第四大的都會公會堂,同時除臺北之外,臺灣各大都市亦先後興建公會堂,並有10座具文化資產身分,而臺北公會堂具是其中規模最大且最具重要性的一座。 2、統治威權的空間區域象徵-臺北公會堂座落位址為清領時期布政使司衙門建築群的所在地,為「舊城區」中心,具有政治、經濟、交通以及文化的價值,將之轉變為社交教化的機構,乃殖民政府以意識形態規劃都市空間的重要代表。 3、臺北地區重要的市民集會所-公會堂主要提供市民使用的多功能場所,日治時期曾在此舉辦各類座談會、音樂及戲劇表演、及觀星活動,光復後曾舉辦各類紀念大會、音樂會、電影播放,甚至民間的喜宴等慶典、藝文活動,是臺北地區重要的市民集會場所。 (四)具重要性:臺北公會堂是日治時期提供官方與民間使用的公共建築,更是受降式的舉辦地點,光復後改為中山堂,功能更多元,曾充做臺灣省參議會、國民大會等用途,具反共抗俄時期的史證價值。臺北公會堂其所屬基地代表不同時代的權力輻輳地點,一是清領全臺灣最高民政機關的所在地,一是日治的公會堂,一是戰後的中山堂,時間的推移與空間的轉換,皆具備極高的意義表徵。 (五)保存完整: 1、建築本體與周邊環境完整反映始建時的都市紋理-臺北公會堂選址於原殖民政府的政治行政區域中心,與新起街市場、橢圓公園、榮町、三線路(中華路)等連結成為「現代化」的都市生活圈,見證日治時期臺北都市變遷。 2、現況延續原有展演、集會功能-現況係臺北市藝文活動展演重心,主要定位為展演活動與市民論壇,為現代化生活過程「社交教化」轉型的代表,整體建築外觀仍維持原貌。 (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臺北公會堂無論在建築設計的思考、設備的整合、外部空間的規劃上,都是1930年代現代化公共建築設計的重要標誌。 (七)國寶「黃土水/南國(水牛群像)」民國98年(2009)3月2日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文化部)公告為國寶,係唯一的臺灣本土藝術家作品,深具特別意義。
法令依據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address: : 延平南路98號
經度121.510127
緯度25.043108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3-20/5f6d9d8e-8388-4ee7-8bbf-cea7643b7074/臺北市中山堂(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提供) (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3-20/5f6d9d8e-8388-4ee7-8bbf-cea7643b7074/臺北市中山堂(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提供) (2).jpg
name: : 臺北市中山堂(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提供) (2)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北市政府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90320000001
網站名稱台北市中山堂
網址https://www.zsh.gov.taipei/Default.aspx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6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830005851號
公告日期: : 2019-01-24 14:10:20.973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3-20/69425ec1-0132-4eec-a425-eafabe6140c7/公告(彩色).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1-26/3fceb99a-2805-4d0c-b532-daf6384cfcee/地籍資料 - 複製.pdf
repImgId56090
案件編號: 20190320000001
個案名稱: 臺北公會堂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集會堂
歷史沿革: 1928年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並作為施政紀念事業重要建設項目之一,拆除了清領末期布政使司衙門,並將部分拆除的建築物移到植物園陳列,而在原址開始籌劃興建「臺北公會堂」。 「臺北公會堂」正式動工是1932年11月23日,工程費時四年,於1936年11月26日建造完成,主要設計者為總督府技師井手薰,全部工程共耗費98萬日圓,動用工程人員94500人。 公會堂的建築本體採用鋼筋混凝土所造,為四層式鋼骨建築,是當時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無論其耐震、耐火、耐風,其性能均極為優良。公會堂面積有1237坪,建築物總坪數則有3185坪,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其空間可容納人數,也僅次於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公會堂而居第四位。 到了1945年(民國34年)二戰後,台灣省受降典禮便在公會堂舉行,當時場面極為盛大,受降典禮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行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51年的臺灣,正式重返祖國懷抱。 二戰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內部的「大集會場」、「大宴會場」「普通集會室」也同時改為「中正廳」、「光復廳」、及「堡壘廳」。其後中山堂的主要功能之一即為召開國民大會之場所,並且成為政府及各界舉辦重大集會之空間。 中山堂在過去歲月裡,經常為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其中最受矚目的有美國前總統尼克森、韓國前大統領李承晚、越南前總統吳廷延、菲律賓前總統賈西亞、伊朗前國王巴勒維等外國元首訪華,均在此舉行國宴,此外中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及中華民國第二、三、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大典也都在此舉行,由於這些珍貴歷史突顯了中山堂的特殊地位,嗣經內政部於1992年(民國81年)將中山堂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民國88年改隸文化局,由臺北市立國樂團進駐。民國100年空間整修,設專任主任,並增設多處空間,成為臺北市兼具有教育、藝文及休閒之多功能場所。
評定基準: 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1、歷史價值: (1)清領至日治初期:臺北公會堂原址為清領時期最高行政機關布政使司衙門建築群所在地。1895年5月乙未戰爭初期,衙門旁的行臺做為臺灣民主國的籌防局。同年6月日本佔領臺北並接收,17日在行臺內舉行治臺「始政式」典禮正式展開日治時期,至日治大正8年(1919)臺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完工啟用前,做為臺灣總督府廳舍使用,係日治初期殖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機構,在都市空間上,具有極高的統治象徵。 (2)日治公會堂興建時期:總督府遷移後,總督府舊廳舍(原行臺)曾做為日人舉辦始政博覽會的場地。臺北公會堂的創建乃為提供民眾一個「民主集會」的場所,同時符合殖民統治下的規範;事實上臺灣人的民間集會,多被排除在公會堂的使用之外,因此殖民政府的宣言「全島社交教化的中心機關」,即可瞭解這座建築在殖民的觀點下,建構一個具有意識型態的都市空間。 (3)光復後: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而宣告投降。蔣中正委派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為負責受降事宜的全權代表,何應欽則委派陳儀代表中國接受日本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的投降,臺北公會堂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受降儀式第十五受降區的地點。同年,臺北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1946年,蔣中正抵達臺北,參加在中山堂舉行之「臺灣光復一週年紀念大會」,之後中山堂成為召開國民大會、正副總統就職典禮及政府接待外賓的主要場所,直到陽明山中山樓落成為止,歷史上的各國元首訪華,皆是在此接受國宴招待。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亦在此簽定。因此,臺北公會堂在臺灣光復後的政治發展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藝術價值:臺北公會堂外牆利用多樣的面磚,以垂直、水平、幾何等手法分割立面,以及各樓層、動線與空間配置,已有現代建築立面設計與空間規劃的自由氣息,引領臺灣建築設計的現代化進程。 3、科學價值:公會堂做為建築現代化的重要案例,建築內配置了當時極具現代化功能的換氣設備、水道及衛生設備、防火設備、電力升降機、電燈、電話、電鈴、電氣鐘、瓦斯設備、避雷針及天體觀測設備,象徵殖民首府的「進步文明」。 (二)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公會堂構造為鋼骨鋼筋混凝土造與大跨距的鋼骨桁架,為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耐震、耐火、耐風性能相對優異。而室內空間除了面磚外,亦有馬賽克、壁紙等元素,在材料的使用與組合上,透露出臺灣建築邁向現代化的訊息,成為其他建築構造效法的對象之一。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1、日治時期臺灣規模最大的公會堂-「公會堂」是日本專為都市舉辦集會活動所設計的公共建築。本座公會堂日治昭和11年(1936)落成時,為當時日本第四大的都會公會堂,同時除臺北之外,臺灣各大都市亦先後興建公會堂,並有10座具文化資產身分,而臺北公會堂具是其中規模最大且最具重要性的一座。 2、統治威權的空間區域象徵-臺北公會堂座落位址為清領時期布政使司衙門建築群的所在地,為「舊城區」中心,具有政治、經濟、交通以及文化的價值,將之轉變為社交教化的機構,乃殖民政府以意識形態規劃都市空間的重要代表。 3、臺北地區重要的市民集會所-公會堂主要提供市民使用的多功能場所,日治時期曾在此舉辦各類座談會、音樂及戲劇表演、及觀星活動,光復後曾舉辦各類紀念大會、音樂會、電影播放,甚至民間的喜宴等慶典、藝文活動,是臺北地區重要的市民集會場所。 (四)具重要性:臺北公會堂是日治時期提供官方與民間使用的公共建築,更是受降式的舉辦地點,光復後改為中山堂,功能更多元,曾充做臺灣省參議會、國民大會等用途,具反共抗俄時期的史證價值。臺北公會堂其所屬基地代表不同時代的權力輻輳地點,一是清領全臺灣最高民政機關的所在地,一是日治的公會堂,一是戰後的中山堂,時間的推移與空間的轉換,皆具備極高的意義表徵。 (五)保存完整: 1、建築本體與周邊環境完整反映始建時的都市紋理-臺北公會堂選址於原殖民政府的政治行政區域中心,與新起街市場、橢圓公園、榮町、三線路(中華路)等連結成為「現代化」的都市生活圈,見證日治時期臺北都市變遷。 2、現況延續原有展演、集會功能-現況係臺北市藝文活動展演重心,主要定位為展演活動與市民論壇,為現代化生活過程「社交教化」轉型的代表,整體建築外觀仍維持原貌。 (六)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臺北公會堂無論在建築設計的思考、設備的整合、外部空間的規劃上,都是1930年代現代化公共建築設計的重要標誌。 (七)國寶「黃土水/南國(水牛群像)」民國98年(2009)3月2日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文化部)公告為國寶,係唯一的臺灣本土藝術家作品,深具特別意義。
法令依據: 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address: : 延平南路98號
經度: 121.510127
緯度: 25.043108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3-20/5f6d9d8e-8388-4ee7-8bbf-cea7643b7074/臺北市中山堂(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提供) (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9-03-20/5f6d9d8e-8388-4ee7-8bbf-cea7643b7074/臺北市中山堂(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提供) (2).jpg
name: : 臺北市中山堂(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提供) (2)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北市政府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90320000001
網站名稱: 台北市中山堂
網址: https://www.zsh.gov.taipei/Default.aspx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6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0830005851號
公告日期: : 2019-01-24 14:10:20.973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9-03-20/69425ec1-0132-4eec-a425-eafabe6140c7/公告(彩色).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1-26/3fceb99a-2805-4d0c-b532-daf6384cfcee/地籍資料 - 複製.pdf
repImgId: 56090

# 大都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4

執行單位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三峽早年曾為藍染染料植物--馬藍的產地。因為清澈的三角湧溪具備了染布時所需的良好水質,更為漂洗、晾曬染布時的最佳場所,再加上淡水河水運之便,即由下游的港埠運進布匹來染色,而染料製成後亦可順流運到萬華,再大量銷往廈門、漳州、福州、上海等地。這些有利的先天條件造就了發展染布業的絕佳環境,於是染布業在當時逐漸成為三角湧街的行業特色。因此,三角湧為清代北台灣重要的染布業中心之一。染布業在早期的墾拓社會中即供應附近地區居民的需求,直到同治、光緒年間才大為興盛。曾在三峽民權老街上開設過的染坊有鄉紳陳種玉於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開設的『陳恒芳染坊』、秀才林金井開設的『林元吉染坊』、同為秀才的陳嘉猷所開設的『元芳號染房』及廖富本家所開設的『金聯春』等,這些都是老字號的染坊。打從光緒年間起,三峽傳統染布業受到人工合成染料的影響,產量逐漸減退,再加以西式及日式和服的衝擊下,市場逐漸萎縮,終告沒落。

 

現今三峽藍染的推動緣起於1999年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起的「找尋失落的三峽染」研究計畫,進行傳統手工藍染技藝研究與地方文化產業再造。『三峽染工坊』是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輔導的染色工坊,目前主要推出的文化商品包含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今日三峽藍染的推動起源於少數人的興趣與投入,後來因為參與的人頗多且凝聚共同意識而發展至今,可以說是根基於相同興趣的結合,從社群的集結而至社區與地方、中央政府的連結,進推動社區產業之發展。

 

今年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乃以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三峽藍染文化發展的成員為推動主軸,針對有高度意願推動藍染文化產業者為輔導對象。一方面邀請商品專業設計師參與三峽藍染創意生活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以『湧』意象為創意發想主題來開發藍染創意商品,同時學習與應用裂織技法,讓藍染更貼近時尚,融入現在生活;另一方面則透過三峽在地家庭代工資源調查,形成代工資源網絡,落實社區產業在地製作與生產,並創造社區就業機會。

 

【湧】

 

“三峽鎮舊稱「三角湧」,境內有大漢溪、三峽河及橫溪三條河流交匯,因波浪翻湧、景觀壯麗,且地形略成三角形,故稱為「三角湧」,取「三合湧」(臺語)或「相合湧」之意。”

三峽地形多山坡,氣候溫暖、雨水充沛,近山一帶種植大量山菁(大菁、馬藍),可以製成天然染料,加上水質偏鹼,染布時能呈現較美的色澤,自清領時期藍染就成為具代表性的地方產業,在日治中期開始走下坡、逐漸式微。

「那麼多年下來,我們應該大家再凝聚起來,一起進修,希望能產生一些新的激盪。」榮譽理事長王淑宜說。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於2002年成立「三峽染工坊」,執行三峽藍染文化推廣及社區文化導覽,推出的文化商品包括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並從2002年開始舉辦「三峽藍染節」活動。榮譽理事長王淑宜小姐,與一群致力於藍染創作、推廣的協進會成員,於今年提出「三峽藍‧染三峽 」計畫,希望在讓昔日三峽的藍染產業活動能有所突破與成長,為三峽藍染找出新契機。

「什麼可以代表三峽?老街、拱橋、城隍廟、地景地貌、昔日的回憶…」,參與這次計畫的成員,大家凝聚在一起,互相丟出自己心中三峽的意象,像是慶祝的「慶」、祈禱的「祈」、回憶的「憶」等。最後大家決議用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字—「湧」作為主軸,除了呼應地形地名,也隱含了希望對振興三峽染這一目標,大家的心力、創意能像三峽的湧泉般,自各方凝聚,交匯後激盪出壯麗的水花。本次的作品也將扣緊「湧」的主題,發展出水滴、水紋等元素呈現在這一系列的產品之中。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日前從三峽歷史文物館遷移回到三峽老街(民權街),王淑宜小姐表示,回老街這裡,跟老街要多一些契合,除了是協會的重新出發,也希望相較於文物館的位置較遠,工坊就近在老街時能跟這裡的居民、左右鄰居有多一些互動。老街後面有一個藍染公園,雖然還沒完全開幕,但是未來這個文化意象會跟工坊結合起來。當初縣政府規劃藍染公園的時候,協會提供了很多意見,藍染公園後面是一個老房子,未來規劃把它徵收回來,當商品區跟展示館。另外也跟三峽長老教會合作,教會裡有活動的場地, 也有空間放染缸,可以辦培訓課程。

【從文化停掉的部份再開始】

除了希望把地方文化傳承下來,找回失落的三峽染,準備跨出新步伐的三峽染工坊成員們,更開始去思考,在許多傳統文化之中,雖然藍染是一項傳統手工藝,然而怎麼樣讓他可以更時尚、很自然的融入現代生活中,不會讓人覺得這只是一個老文化的傳承?「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詮釋,這是我對藍染的期待,希望他走的是一個新藍染文化風格。」

在這樣的想法中,王淑宜小姐認為,這麼多年來藍染都是一種「染布」,這之間應該還有可以探討的可能性,所以開始思考有沒有其他材質可以應用。

這次參與計畫的十位成員,有的原本只是協進會的導覽員,也有來自各行各業。十個人去創作、十個人去嘗試,不吝惜資金在開發新的材質上,每個人都試不只一種材質,就有了很多種可能。最後今年決定用「皮」來作為新的藍染創作材質,並且鎖定休閒風和飾品類兩個方向,創作包含夾腳拖、帽子、包包、皮帶、項鍊、耳環等,打破傳統材質的框架,「藍染皮件」就在今年的計畫中誕生。

【藍染中的三峽】

除了打破傳統工藝的刻板印象,開拓產品的創新構想之外,另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便是在藍染這項工藝領域之中:「『三峽染』的特色在哪裡?」 王淑宜小姐自問,到底什麼是三峽染?假使作品拿到別的地方販售,拿掉三峽染工坊的名稱,如何讓人知道這是三峽染?

 

「很多地方在做藍染,我們的位置在哪裡?三峽地區以往的歷史背景,還有現有的資源,可以怎樣跟其他社區做區隔?我們希望發揮的優勢跟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最早我們成立的時候希望是一個研發團隊,取名叫『三峽傳統染色發展技術團隊』,之後曾經寫信給當時的蘇貞昌縣長,希望政府能支持我們的地區特色發展,當時用了『三峽染.鶯歌瓷.平溪天燈』作為地方特色的詮釋,後來就簡稱『三峽染』。而三峽並不一定要是『藍染』,因為染色有很多種可能。」王淑宜小姐表示,雖然主要是以藍色為主,其實三峽還有「薯榔」,就是咖啡色、黃色,用薯榔打底後再經過藍染,出來的顏色就叫做「烏布」(烏漂布)。 三峽早期有十幾二十家染布店,每家的配方都不一樣,也不會傳出來。這些技術在口頭訪談的時候可以得知大概,但是歷經隔代,記憶中的方法調配出來已經無法讓布上色,才知道原料變成染料還有一個發酵的過程,每一家的方法都不一樣,有人加麥芽糖、有人加黑糖、有人用蜂蜜。

 

「現在我們強調我們的染液是色香味俱佳,我們用米酒、用木灰水,還餵麥芽糖!」如果要區別出三峽的特色,目前成員們討論出的方式,像是開發一個代表三峽的圖案,或是從使用染液原料、水質的不同做切入,還有結合三峽的歷史背景、故事作為品牌詮釋等。在藍染中如何定位出三峽染的獨特性,成為目前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展的重點方向。

 

【環保、再生、智慧、創意、傳承】

 

本次計畫中,除了振興「藍染」,更加入了「綠色」元素。三峽染工坊的成員,在創作皮質藍染之餘,還規劃了學習「裂織」的研習課程。「裂織」是一種編織技巧,在日本已經廣泛被利用,台灣則還不普及。主要是將不要的布拆解成粗細不定的長條狀後,重新編織組合。

 

做裂織最初的構想來自資源再利用,從事藍染創作的成員,每個人家裡都有一堆用剩的布,這些大都是難以用來製成成品的碎布、或是染製過程中有瑕疵的廢布,有些更是成員們早期開始學習藍染時技術不夠成熟的染布,卻相當具有歷史及情感意義。而藍染的布因為顏色都相近,在做裂織上非常容易搭配,也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裂織藍染的創作,不但是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同時也是將過去留下的舊布、廢布賦予新的價值、延續物品的生命,在環保意識高漲的大環境下,這樣的創意與惜物的精神極具發展的潛力。

 

【「Aika」—染布的女孩】

 

「我把這次的案子當作員工的教育訓練,讓他們能夠持續成長。這麼多年來也許我們一直都有在學習,也有新的成員加入,但在怎麼樣去腦力激盪?如何去研發、嘗試這些材料?這些方面能力比較欠缺。藉由這一次大家提案,從寫計畫開始這樣一個過程,讓成員可以把一個產品的誕生、怎麼樣形成的一個能力訓練出來。我認為每一位成員個人就是一個工坊,課程結束之後,他們還是可以繼續做這個工作,以後自己要設計,要開發什麼樣的產品、賣給誰、怎麼樣定價、怎麼去包裝,這整個過程都能夠讓我們更加提升。」王淑宜說,每個成員都有一個代號,她自己的叫做「Aika」,意思是「染布的女孩」,她除了期待三峽染能走進生活當中,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份之外,也期許致力於藍染創作的每位成員,都能在三峽的傳統工藝中,獲得個人的成長。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57.html
執行單位: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地址: 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三峽早年曾為藍染染料植物--馬藍的產地。因為清澈的三角湧溪具備了染布時所需的良好水質,更為漂洗、晾曬染布時的最佳場所,再加上淡水河水運之便,即由下游的港埠運進布匹來染色,而染料製成後亦可順流運到萬華,再大量銷往廈門、漳州、福州、上海等地。這些有利的先天條件造就了發展染布業的絕佳環境,於是染布業在當時逐漸成為三角湧街的行業特色。因此,三角湧為清代北台灣重要的染布業中心之一。染布業在早期的墾拓社會中即供應附近地區居民的需求,直到同治、光緒年間才大為興盛。曾在三峽民權老街上開設過的染坊有鄉紳陳種玉於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開設的『陳恒芳染坊』、秀才林金井開設的『林元吉染坊』、同為秀才的陳嘉猷所開設的『元芳號染房』及廖富本家所開設的『金聯春』等,這些都是老字號的染坊。打從光緒年間起,三峽傳統染布業受到人工合成染料的影響,產量逐漸減退,再加以西式及日式和服的衝擊下,市場逐漸萎縮,終告沒落。

 

現今三峽藍染的推動緣起於1999年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起的「找尋失落的三峽染」研究計畫,進行傳統手工藍染技藝研究與地方文化產業再造。『三峽染工坊』是由三角湧文化協進會輔導的染色工坊,目前主要推出的文化商品包含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今日三峽藍染的推動起源於少數人的興趣與投入,後來因為參與的人頗多且凝聚共同意識而發展至今,可以說是根基於相同興趣的結合,從社群的集結而至社區與地方、中央政府的連結,進推動社區產業之發展。

 

今年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乃以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三峽藍染文化發展的成員為推動主軸,針對有高度意願推動藍染文化產業者為輔導對象。一方面邀請商品專業設計師參與三峽藍染創意生活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以『湧』意象為創意發想主題來開發藍染創意商品,同時學習與應用裂織技法,讓藍染更貼近時尚,融入現在生活;另一方面則透過三峽在地家庭代工資源調查,形成代工資源網絡,落實社區產業在地製作與生產,並創造社區就業機會。

 

【湧】

 

“三峽鎮舊稱「三角湧」,境內有大漢溪、三峽河及橫溪三條河流交匯,因波浪翻湧、景觀壯麗,且地形略成三角形,故稱為「三角湧」,取「三合湧」(臺語)或「相合湧」之意。”

三峽地形多山坡,氣候溫暖、雨水充沛,近山一帶種植大量山菁(大菁、馬藍),可以製成天然染料,加上水質偏鹼,染布時能呈現較美的色澤,自清領時期藍染就成為具代表性的地方產業,在日治中期開始走下坡、逐漸式微。

「那麼多年下來,我們應該大家再凝聚起來,一起進修,希望能產生一些新的激盪。」榮譽理事長王淑宜說。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於2002年成立「三峽染工坊」,執行三峽藍染文化推廣及社區文化導覽,推出的文化商品包括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並從2002年開始舉辦「三峽藍染節」活動。榮譽理事長王淑宜小姐,與一群致力於藍染創作、推廣的協進會成員,於今年提出「三峽藍‧染三峽 」計畫,希望在讓昔日三峽的藍染產業活動能有所突破與成長,為三峽藍染找出新契機。

「什麼可以代表三峽?老街、拱橋、城隍廟、地景地貌、昔日的回憶…」,參與這次計畫的成員,大家凝聚在一起,互相丟出自己心中三峽的意象,像是慶祝的「慶」、祈禱的「祈」、回憶的「憶」等。最後大家決議用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字—「湧」作為主軸,除了呼應地形地名,也隱含了希望對振興三峽染這一目標,大家的心力、創意能像三峽的湧泉般,自各方凝聚,交匯後激盪出壯麗的水花。本次的作品也將扣緊「湧」的主題,發展出水滴、水紋等元素呈現在這一系列的產品之中。

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日前從三峽歷史文物館遷移回到三峽老街(民權街),王淑宜小姐表示,回老街這裡,跟老街要多一些契合,除了是協會的重新出發,也希望相較於文物館的位置較遠,工坊就近在老街時能跟這裡的居民、左右鄰居有多一些互動。老街後面有一個藍染公園,雖然還沒完全開幕,但是未來這個文化意象會跟工坊結合起來。當初縣政府規劃藍染公園的時候,協會提供了很多意見,藍染公園後面是一個老房子,未來規劃把它徵收回來,當商品區跟展示館。另外也跟三峽長老教會合作,教會裡有活動的場地, 也有空間放染缸,可以辦培訓課程。

【從文化停掉的部份再開始】

除了希望把地方文化傳承下來,找回失落的三峽染,準備跨出新步伐的三峽染工坊成員們,更開始去思考,在許多傳統文化之中,雖然藍染是一項傳統手工藝,然而怎麼樣讓他可以更時尚、很自然的融入現代生活中,不會讓人覺得這只是一個老文化的傳承?「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詮釋,這是我對藍染的期待,希望他走的是一個新藍染文化風格。」

在這樣的想法中,王淑宜小姐認為,這麼多年來藍染都是一種「染布」,這之間應該還有可以探討的可能性,所以開始思考有沒有其他材質可以應用。

這次參與計畫的十位成員,有的原本只是協進會的導覽員,也有來自各行各業。十個人去創作、十個人去嘗試,不吝惜資金在開發新的材質上,每個人都試不只一種材質,就有了很多種可能。最後今年決定用「皮」來作為新的藍染創作材質,並且鎖定休閒風和飾品類兩個方向,創作包含夾腳拖、帽子、包包、皮帶、項鍊、耳環等,打破傳統材質的框架,「藍染皮件」就在今年的計畫中誕生。

【藍染中的三峽】

除了打破傳統工藝的刻板印象,開拓產品的創新構想之外,另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便是在藍染這項工藝領域之中:「『三峽染』的特色在哪裡?」 王淑宜小姐自問,到底什麼是三峽染?假使作品拿到別的地方販售,拿掉三峽染工坊的名稱,如何讓人知道這是三峽染?

 

「很多地方在做藍染,我們的位置在哪裡?三峽地區以往的歷史背景,還有現有的資源,可以怎樣跟其他社區做區隔?我們希望發揮的優勢跟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最早我們成立的時候希望是一個研發團隊,取名叫『三峽傳統染色發展技術團隊』,之後曾經寫信給當時的蘇貞昌縣長,希望政府能支持我們的地區特色發展,當時用了『三峽染.鶯歌瓷.平溪天燈』作為地方特色的詮釋,後來就簡稱『三峽染』。而三峽並不一定要是『藍染』,因為染色有很多種可能。」王淑宜小姐表示,雖然主要是以藍色為主,其實三峽還有「薯榔」,就是咖啡色、黃色,用薯榔打底後再經過藍染,出來的顏色就叫做「烏布」(烏漂布)。 三峽早期有十幾二十家染布店,每家的配方都不一樣,也不會傳出來。這些技術在口頭訪談的時候可以得知大概,但是歷經隔代,記憶中的方法調配出來已經無法讓布上色,才知道原料變成染料還有一個發酵的過程,每一家的方法都不一樣,有人加麥芽糖、有人加黑糖、有人用蜂蜜。

 

「現在我們強調我們的染液是色香味俱佳,我們用米酒、用木灰水,還餵麥芽糖!」如果要區別出三峽的特色,目前成員們討論出的方式,像是開發一個代表三峽的圖案,或是從使用染液原料、水質的不同做切入,還有結合三峽的歷史背景、故事作為品牌詮釋等。在藍染中如何定位出三峽染的獨特性,成為目前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發展的重點方向。

 

【環保、再生、智慧、創意、傳承】

 

本次計畫中,除了振興「藍染」,更加入了「綠色」元素。三峽染工坊的成員,在創作皮質藍染之餘,還規劃了學習「裂織」的研習課程。「裂織」是一種編織技巧,在日本已經廣泛被利用,台灣則還不普及。主要是將不要的布拆解成粗細不定的長條狀後,重新編織組合。

 

做裂織最初的構想來自資源再利用,從事藍染創作的成員,每個人家裡都有一堆用剩的布,這些大都是難以用來製成成品的碎布、或是染製過程中有瑕疵的廢布,有些更是成員們早期開始學習藍染時技術不夠成熟的染布,卻相當具有歷史及情感意義。而藍染的布因為顏色都相近,在做裂織上非常容易搭配,也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裂織藍染的創作,不但是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同時也是將過去留下的舊布、廢布賦予新的價值、延續物品的生命,在環保意識高漲的大環境下,這樣的創意與惜物的精神極具發展的潛力。

 

【「Aika」—染布的女孩】

 

「我把這次的案子當作員工的教育訓練,讓他們能夠持續成長。這麼多年來也許我們一直都有在學習,也有新的成員加入,但在怎麼樣去腦力激盪?如何去研發、嘗試這些材料?這些方面能力比較欠缺。藉由這一次大家提案,從寫計畫開始這樣一個過程,讓成員可以把一個產品的誕生、怎麼樣形成的一個能力訓練出來。我認為每一位成員個人就是一個工坊,課程結束之後,他們還是可以繼續做這個工作,以後自己要設計,要開發什麼樣的產品、賣給誰、怎麼樣定價、怎麼去包裝,這整個過程都能夠讓我們更加提升。」王淑宜說,每個成員都有一個代號,她自己的叫做「Aika」,意思是「染布的女孩」,她除了期待三峽染能走進生活當中,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份之外,也期許致力於藍染創作的每位成員,都能在三峽的傳統工藝中,獲得個人的成長。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57.html

# 大都 於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 5

名稱台北市北投區東華社區
代表圖像(空)
簡介東華里於日據時代稱為:台北三星郡北投區唭哩岸。光復後改制稱為:台北縣七星區北投鎮立農里。民國三十六年八月改稱: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立農里。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一日改稱:台北市北投區立農里。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行政區域調整,由原來立農里劃分出來,設立北投區東華里,本里正式成立。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行政區域調整,將永和里、八仙里各一鄰和永明里五個鄰併入本里,里名不變。●我所在的東華社區東華社區面積0.337平方公里,東至唭哩岸山陵線至榮總醫院圍牆與永明里、永欣里為界西至公館路與八仙里為界;南至以淡水捷運線與吉利里、立農街為界,北至以唭哩岸軍艦岩與奇岩里為界,位居北投中心地帶。東華社區有18鄰近1500戶,人口近6000人,大多以服務公職居多,本社區內有礦物局訓練中心、省政府訴願會宿舍、國立陽明大學、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捷運唭哩岸站、警政署保一總隊。大部分是住宅區,公園綠地有軍艦岩(形狀像軍艦)、東華公園、北投七號公園(開闢中)、健行公園。●東華社區的人文與地理一、地理位置、面積及人口:東華社區坐落山邊,在北投區偏南方位置;東-以唭哩岸為陵線,至榮總醫院圍牆,與永明里、永欣里為界;西-以公館路與八仙里為界;南-淡水捷運線,與吉利里、立農里為界;北-以唭哩岸山、軍艦岩,與奇岩里為界。面積0.337平方公里,住戶共有1531戶,人口則近5025人。本社區居民大部分為軍公教人員,生活型態單純,民風純樸。 ▼ 社區人口結構表性別 男 女 總計 人數 2482 2543 5025 比率 49.39﹪ 50.6﹪ 100﹪ 二、特色與資源:1. 人文資源:(1) 唭哩岸、慈生宮附近歷史街道(2) 東華公園附近平埔族聚落所在地(3) 唭哩岸石與打石場(4) 充滿人文的街道空間2. 自然資源:(1) 登山步道:陽明大學內可達唭哩岸山與軍艦岩山、磺溪山、照明寺、榮民總醫院的登山步道(2) 八仙圳、磺港溪的水域空間(3) 捷運綠帶(4) 東華公園內豐富的生態植物與2400萬年的老岩層3. 地形特徵:東華里位於北投區的中心地帶,是一個依山而居的都會型住宅區,其地形是山坡與平地混合而成的,山坡地屬於公園及學校用地,平地屬於住宅區用地。東有唭哩岸山,其地層為木山曾海濱相所以可以看到雪白的沙岩、交錯層煤層砂頁岩交互層、彩色的風化紋。里內東華公園為自然生態公園,沿著山坡而上的軍艦岩是居民爬山健行的好地方。4. 動、植物:主要的植物樹林是東華公園及唭哩岸山沿上多為相思樹、竹林、林頭樹及其他常見的灌木、喬木、綠竹、香楠、雀榕、爬藤類黃金葛等;還有一些特殊植物,如刺竹、林投、鳳梨、長葉腎蕨等。在東華公園及唭哩岸山步道常見的昆蟲及鳥類為蝶類、蟻獅、鳴蟬、細腰蜂、麻雀、五色鳥、短翅樹鷹、白頭翁等。在樹林中偶有蛇的蹤影如青竹絲。社區致遠三路一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在院子中種植各種盆栽,種類繁多。在山坡上及八仙圳沿岸空地上,則有許多居民開闢成菜園,種植一些蔬菜。狗是社區最常見的動物,除有一些流浪狗外,養狗的居民也不少,有時還可見幾隻小貓,其中以在陽明校園及致遠三路一帶居多。5. 氣候:與台北市氣候相近,冬天受大陸冷氣團及東北季風而較濕冷;夏季受海洋氣團及西南季風較悶熱,因是盆地與受淡水河方向的海風帶來濕氣之故,且多雷雨及颱風侵襲。89年的平均溫度25.6℃;平均相對溼度78%。降雨日共為159天;降雨量4404.7㎜,集中於5-9月。 6. 空氣:本里依山而居屬於郊區都會型的住宅區,早晚空氣清新,但靠東華街及立農街的交通流量大,汽機車排放的廢氣較多,加上榮總的焚化爐常可見排出煙霧,是民眾擔心的空氣污染源。空氣品質89年度北投監測站連續檢驗的結果,落塵量平均值為每月平方公里11.3公噸;懸浮微粒每立方公尺之平均為52.45微克屬於安全範圍。7. 水源:本里有古井一座已有二十多年未曾使用,早期此古井為民生用水,目前水源是陽明山淨水場水源平均水質;濁度0.53NTU;PH7.6;總硬度88.7毫克/公升;大腸菌類密度一,水質皆屬安全範圍,里內飲用水100﹪為自來水。8. 排水系統:八仙圳是日本人開鑿的從磺溪流經立農、東華、榮總入基隆河其功能除運輸之外還有灌溉的功能,但因泥沙淤積就演變為洩洪及灌溉的功能,因現無農地,故成為排水系統之一。長年淤積、廢棄物堵塞、污水的排放加上缺乏管理,每逢颱風豪雨就會造成社區部份淹水。另外社區還有衛生下水道及排水溝可供排水。9. 人為環境:本社區落實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實施的「三合一資源回收」計畫,將「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垃圾清運」一次完成,除週三、日兩天不收垃圾,皆採定點、定時、定線清運垃圾方式,每週六為「加強資源回收日」資源回收車沿線跟隨垃圾車,同時收運資源垃圾,由北投清潔隊負責。實施垃圾不落地。三、交通:本社區對外交通以立農街及東華街為主,公車有216、223經過社區。捷運沿社區而走,里內有唭哩岸站,且每家幾乎都有自己的交通工具,自用車約佔八成,機車與自行車更為普遍,只是停車位略顯不足,常可見亂停車的情形。大致上對外的交通算是相當的方便,民眾普遍表示滿意。四、教育:1. 教育程度:因戶政不做統計,無確實資料。據訪談民眾,現在30歲以下都有專科以上的教育,壯年人大都有國中以上,至於60歲以上則從不識字到大學都有。2. 正式教育機構:社區只有一所榮光幼稚園,陽明大學及中國醫藥研究所,國小及國中都於隔壁里,分別是立農國小、石牌國小、石牌國中或明德國中其皆有附設幼稚園,陽明大學校區內的榮光幼稚園可供社區中3-6歲孩童白天托育、學齡前教育就學上並未造成不便。 3. 非正式教育機構:致遠三路有一家庭式安親班,提供公文式的教育訓練,約有十幾二十個學生並全是東華里的學童。另外有兩家資訊公司,也有提供電腦課程。而保一警總隊則是提供警員短期的訓練之用,不能算是學校也不對外開放。4. 其他教育資源:里中並無圖書館或特殊教育資源,北投區有五家公立圖書館,除一般讀物外,各有其館藏特色。北投有特殊教育的國小分別為啟智班—北投、立農、文林、明德國小;啟聰班—天母國小;語言障礙班—石牌國小;學習障礙班—桃園義方國小。距離都不遠,民眾一般都表示上學算是方便。五、宗教醫療與休閒:宗教信仰與傳統的民間信仰為主,佛教以拜觀音及慈濟團體為主;基督教以浸信會、信友堂為主。本社區有兩家大型醫院:榮民總醫院及振興醫院,一家私人西醫診所、一家跌打損傷治療所、兩家健保藥局、一家養護中心。士林區的醫院如新光、陽明等皆鄰近本社區。社區保健志工每星期二上午在里辦公處及 星期三在玉德宮為社區居民測量血壓、血糖、膽固醇、尿酸及體脂肪等,還有健康諮詢等服務。休閒方面一般民眾以爬山運動為多,其次為看報紙、電視和泡茶聊天,此外社區發展發會還舉辦讀書會、插花班、書法班、國畫班、烹飪班、胡琴班--等等。
地址東華街二段180-1號
經度座標121.511167
緯度座標25.1203
網站http://sixstar.moc.gov.tw/blog/A112004
來源網站http://sixstar.moc.gov.tw/blog/A112004
主類別社區
縣市臺北市
群組類別社區
主分類PK950
版本1.0
點閱數1864
名稱: 台北市北投區東華社區
代表圖像: (空)
簡介: 東華里於日據時代稱為:台北三星郡北投區唭哩岸。光復後改制稱為:台北縣七星區北投鎮立農里。民國三十六年八月改稱: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立農里。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一日改稱:台北市北投區立農里。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行政區域調整,由原來立農里劃分出來,設立北投區東華里,本里正式成立。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行政區域調整,將永和里、八仙里各一鄰和永明里五個鄰併入本里,里名不變。●我所在的東華社區東華社區面積0.337平方公里,東至唭哩岸山陵線至榮總醫院圍牆與永明里、永欣里為界西至公館路與八仙里為界;南至以淡水捷運線與吉利里、立農街為界,北至以唭哩岸軍艦岩與奇岩里為界,位居北投中心地帶。東華社區有18鄰近1500戶,人口近6000人,大多以服務公職居多,本社區內有礦物局訓練中心、省政府訴願會宿舍、國立陽明大學、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捷運唭哩岸站、警政署保一總隊。大部分是住宅區,公園綠地有軍艦岩(形狀像軍艦)、東華公園、北投七號公園(開闢中)、健行公園。●東華社區的人文與地理一、地理位置、面積及人口:東華社區坐落山邊,在北投區偏南方位置;東-以唭哩岸為陵線,至榮總醫院圍牆,與永明里、永欣里為界;西-以公館路與八仙里為界;南-淡水捷運線,與吉利里、立農里為界;北-以唭哩岸山、軍艦岩,與奇岩里為界。面積0.337平方公里,住戶共有1531戶,人口則近5025人。本社區居民大部分為軍公教人員,生活型態單純,民風純樸。 ▼ 社區人口結構表性別 男 女 總計 人數 2482 2543 5025 比率 49.39﹪ 50.6﹪ 100﹪ 二、特色與資源:1. 人文資源:(1) 唭哩岸、慈生宮附近歷史街道(2) 東華公園附近平埔族聚落所在地(3) 唭哩岸石與打石場(4) 充滿人文的街道空間2. 自然資源:(1) 登山步道:陽明大學內可達唭哩岸山與軍艦岩山、磺溪山、照明寺、榮民總醫院的登山步道(2) 八仙圳、磺港溪的水域空間(3) 捷運綠帶(4) 東華公園內豐富的生態植物與2400萬年的老岩層3. 地形特徵:東華里位於北投區的中心地帶,是一個依山而居的都會型住宅區,其地形是山坡與平地混合而成的,山坡地屬於公園及學校用地,平地屬於住宅區用地。東有唭哩岸山,其地層為木山曾海濱相所以可以看到雪白的沙岩、交錯層煤層砂頁岩交互層、彩色的風化紋。里內東華公園為自然生態公園,沿著山坡而上的軍艦岩是居民爬山健行的好地方。4. 動、植物:主要的植物樹林是東華公園及唭哩岸山沿上多為相思樹、竹林、林頭樹及其他常見的灌木、喬木、綠竹、香楠、雀榕、爬藤類黃金葛等;還有一些特殊植物,如刺竹、林投、鳳梨、長葉腎蕨等。在東華公園及唭哩岸山步道常見的昆蟲及鳥類為蝶類、蟻獅、鳴蟬、細腰蜂、麻雀、五色鳥、短翅樹鷹、白頭翁等。在樹林中偶有蛇的蹤影如青竹絲。社區致遠三路一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在院子中種植各種盆栽,種類繁多。在山坡上及八仙圳沿岸空地上,則有許多居民開闢成菜園,種植一些蔬菜。狗是社區最常見的動物,除有一些流浪狗外,養狗的居民也不少,有時還可見幾隻小貓,其中以在陽明校園及致遠三路一帶居多。5. 氣候:與台北市氣候相近,冬天受大陸冷氣團及東北季風而較濕冷;夏季受海洋氣團及西南季風較悶熱,因是盆地與受淡水河方向的海風帶來濕氣之故,且多雷雨及颱風侵襲。89年的平均溫度25.6℃;平均相對溼度78%。降雨日共為159天;降雨量4404.7㎜,集中於5-9月。 6. 空氣:本里依山而居屬於郊區都會型的住宅區,早晚空氣清新,但靠東華街及立農街的交通流量大,汽機車排放的廢氣較多,加上榮總的焚化爐常可見排出煙霧,是民眾擔心的空氣污染源。空氣品質89年度北投監測站連續檢驗的結果,落塵量平均值為每月平方公里11.3公噸;懸浮微粒每立方公尺之平均為52.45微克屬於安全範圍。7. 水源:本里有古井一座已有二十多年未曾使用,早期此古井為民生用水,目前水源是陽明山淨水場水源平均水質;濁度0.53NTU;PH7.6;總硬度88.7毫克/公升;大腸菌類密度一,水質皆屬安全範圍,里內飲用水100﹪為自來水。8. 排水系統:八仙圳是日本人開鑿的從磺溪流經立農、東華、榮總入基隆河其功能除運輸之外還有灌溉的功能,但因泥沙淤積就演變為洩洪及灌溉的功能,因現無農地,故成為排水系統之一。長年淤積、廢棄物堵塞、污水的排放加上缺乏管理,每逢颱風豪雨就會造成社區部份淹水。另外社區還有衛生下水道及排水溝可供排水。9. 人為環境:本社區落實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實施的「三合一資源回收」計畫,將「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垃圾清運」一次完成,除週三、日兩天不收垃圾,皆採定點、定時、定線清運垃圾方式,每週六為「加強資源回收日」資源回收車沿線跟隨垃圾車,同時收運資源垃圾,由北投清潔隊負責。實施垃圾不落地。三、交通:本社區對外交通以立農街及東華街為主,公車有216、223經過社區。捷運沿社區而走,里內有唭哩岸站,且每家幾乎都有自己的交通工具,自用車約佔八成,機車與自行車更為普遍,只是停車位略顯不足,常可見亂停車的情形。大致上對外的交通算是相當的方便,民眾普遍表示滿意。四、教育:1. 教育程度:因戶政不做統計,無確實資料。據訪談民眾,現在30歲以下都有專科以上的教育,壯年人大都有國中以上,至於60歲以上則從不識字到大學都有。2. 正式教育機構:社區只有一所榮光幼稚園,陽明大學及中國醫藥研究所,國小及國中都於隔壁里,分別是立農國小、石牌國小、石牌國中或明德國中其皆有附設幼稚園,陽明大學校區內的榮光幼稚園可供社區中3-6歲孩童白天托育、學齡前教育就學上並未造成不便。 3. 非正式教育機構:致遠三路有一家庭式安親班,提供公文式的教育訓練,約有十幾二十個學生並全是東華里的學童。另外有兩家資訊公司,也有提供電腦課程。而保一警總隊則是提供警員短期的訓練之用,不能算是學校也不對外開放。4. 其他教育資源:里中並無圖書館或特殊教育資源,北投區有五家公立圖書館,除一般讀物外,各有其館藏特色。北投有特殊教育的國小分別為啟智班—北投、立農、文林、明德國小;啟聰班—天母國小;語言障礙班—石牌國小;學習障礙班—桃園義方國小。距離都不遠,民眾一般都表示上學算是方便。五、宗教醫療與休閒:宗教信仰與傳統的民間信仰為主,佛教以拜觀音及慈濟團體為主;基督教以浸信會、信友堂為主。本社區有兩家大型醫院:榮民總醫院及振興醫院,一家私人西醫診所、一家跌打損傷治療所、兩家健保藥局、一家養護中心。士林區的醫院如新光、陽明等皆鄰近本社區。社區保健志工每星期二上午在里辦公處及 星期三在玉德宮為社區居民測量血壓、血糖、膽固醇、尿酸及體脂肪等,還有健康諮詢等服務。休閒方面一般民眾以爬山運動為多,其次為看報紙、電視和泡茶聊天,此外社區發展發會還舉辦讀書會、插花班、書法班、國畫班、烹飪班、胡琴班--等等。
地址: 東華街二段180-1號
經度座標: 121.511167
緯度座標: 25.1203
網站: http://sixstar.moc.gov.tw/blog/A112004
來源網站: http://sixstar.moc.gov.tw/blog/A112004
主類別: 社區
縣市: 臺北市
群組類別: 社區
主分類PK: 950
版本: 1.0
點閱數: 1864

# 大都 於 農村田媽媽田園料理及農產加工品 - 6

名稱「活」出芒果味 賴永坤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當你來到玉井,隨便攔住一個路人問:「請問那個作水果乾的住哪裡?」每個人都知道你要找的正是賴永坤。。 52年次的賴永坤是土生土長的玉井人,從小家中就以種芒果為業,黝黑的皮膚、粗厚的手掌、憨直的笑容再加上親切熱情的性格,完全符合我們對農人既有的印象,但這些特質與他所畢業的學校-台大商業管理系相提,可真難讓人聯想在一塊。。 賴永坤回憶道,雖然努力唸書考進了最高學府的商學院,但其實一直知道自己最愛的還是熟悉的農村,每回寒暑假一到就迫不及待地回玉井老家的田裡幫忙農事。大學畢業後賴永坤在台北的遠東百貨找到工作,沒多久也順利討了老婆、生了兒子,看在一般人的眼裡生涯規劃不就該如此?但賴永坤知道在大都市裡朝九晚五的日子並不是他想追求的,同時也考量到父親年事已高,田裡不能沒人,毅然決然離開台北,回到玉井老家種芒果。。 偶然的機會下,賴永坤參加了農民訓練課程,當時學的是菲律賓來的芒果乾製造技術,利用這項技術將盛產期的水果製成水果乾不但能解決產量過剩的問題,同時也提高了水果的經濟價值,一舉兩得!找到了更好的方法來賣芒果,賴永坤當下的心情是五分歡喜、卻又五分困惑,因為看著這些黃澀澀的芒果乾,賴永坤好納悶:這真的是用芒果做出來的嗎?。 自小成長在台灣最盛名的芒果鄉台南玉井,玉井芒果那芬芳撲鼻的香氣、如金黃太陽閃耀的光澤始終深刻烙印在賴永坤的腦海中,「那種芒果乾是死的!」賴永坤這麼形容,原本芒果該有的香甜滋味不但全消失了還變成暗黃無性又充滿人工甘味的糖塊。基於對故鄉、對土地、對農作的情感,芒果果農賴永坤自此肩負了任務-要把那鮮活的芒果滋味找回來。。 四處研讀資料與嘗試,賴永坤最後終於找到了關鍵︰如果仿照東南亞水果乾的製造技術,灑下大量的砂糖一遍又一遍的醃漬,這麼做固然能有效延長水果保存、達到最高生產效率,但也會將水果原本的氣味一遍又一遍扼殺,你看每一片芒果乾都糖化成一模一樣的黃色就是最好證明。賴永坤慢慢掌握到要用最少的糖漬份量,僅鋪薄薄的一層糖裹在果肉外層,再加上長時間的低溫耐心烘烤,總算才將芒果該有的芳香捕捉封存下來。。 打開賴永坤製作出來的水果乾「蜜旺果」,首先竄出的是撲鼻的香氣,口水忍不住汨汨分泌,拿在手中,每一片烘烤完的形狀、色澤都略有不同;重頭戲來了,放進嘴裡嚐嚐,咀嚼每一口都彷彿真的在吃水果,原該在新鮮芒果嚐到的香酸甜潤全都在此「活生生」重現,純正自然的水果風味又加上薄糖烘烤後的微焦香氣,餘韻在口中久存不散。。 品質打響出口碑,賴永坤說現在只要一進入芒果產季,每天都得批進三四千斤的新鮮芒果,人工削皮、去核、切塊、醃置、烘烤、靜放、再烘烤、再靜放,中間每道程序都馬虎不得,烘乾後最後只能製成三四百斤的芒果乾,加工場請了近10位村裡的歐巴桑幫忙,從早忙到晚但仍供不應求。。 即便做出來的產品風靡熱門,但賴永坤口氣平淡地說︰「我的芒果乾目前只有60分啦」,不少人想與賴永坤接洽發展外銷,但都被回拒了:「台灣自己都吃不夠了幹嘛賣到日本去?」。若以商業邏輯來思考,賴永坤一路以來的行徑真難讓人理解,為什麼要放棄台北繁華生活、為什麼肯吃苦耐勞的開發技術、為什麼產品暢銷卻對品質還不敢滿足、為什麼能不受外銷市場的高利潤誘惑……或者最根本的問題是︰賴永坤為什麼你能這麼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道路還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訪問到尾聲,有鄰近的農民來串門子,手上提了兩袋削好皮的鳳梨,天氣炎熱,大夥一邊滴著汗閒聊、一邊大啖甜蜜多汁的鳳梨,問題的答案彷彿慢慢浮現:只要你曾對這塊土地付出真情,心中若懷存這份感情與記憶,我彷彿也慢慢能想像到,所謂100分的芒果乾是怎樣的滋味。
景點縣市臺南市
鄉鎮玉井區
緯度(空)
經度(空)
名稱: 「活」出芒果味 賴永坤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 當你來到玉井,隨便攔住一個路人問:「請問那個作水果乾的住哪裡?」每個人都知道你要找的正是賴永坤。。 52年次的賴永坤是土生土長的玉井人,從小家中就以種芒果為業,黝黑的皮膚、粗厚的手掌、憨直的笑容再加上親切熱情的性格,完全符合我們對農人既有的印象,但這些特質與他所畢業的學校-台大商業管理系相提,可真難讓人聯想在一塊。。 賴永坤回憶道,雖然努力唸書考進了最高學府的商學院,但其實一直知道自己最愛的還是熟悉的農村,每回寒暑假一到就迫不及待地回玉井老家的田裡幫忙農事。大學畢業後賴永坤在台北的遠東百貨找到工作,沒多久也順利討了老婆、生了兒子,看在一般人的眼裡生涯規劃不就該如此?但賴永坤知道在大都市裡朝九晚五的日子並不是他想追求的,同時也考量到父親年事已高,田裡不能沒人,毅然決然離開台北,回到玉井老家種芒果。。 偶然的機會下,賴永坤參加了農民訓練課程,當時學的是菲律賓來的芒果乾製造技術,利用這項技術將盛產期的水果製成水果乾不但能解決產量過剩的問題,同時也提高了水果的經濟價值,一舉兩得!找到了更好的方法來賣芒果,賴永坤當下的心情是五分歡喜、卻又五分困惑,因為看著這些黃澀澀的芒果乾,賴永坤好納悶:這真的是用芒果做出來的嗎?。 自小成長在台灣最盛名的芒果鄉台南玉井,玉井芒果那芬芳撲鼻的香氣、如金黃太陽閃耀的光澤始終深刻烙印在賴永坤的腦海中,「那種芒果乾是死的!」賴永坤這麼形容,原本芒果該有的香甜滋味不但全消失了還變成暗黃無性又充滿人工甘味的糖塊。基於對故鄉、對土地、對農作的情感,芒果果農賴永坤自此肩負了任務-要把那鮮活的芒果滋味找回來。。 四處研讀資料與嘗試,賴永坤最後終於找到了關鍵︰如果仿照東南亞水果乾的製造技術,灑下大量的砂糖一遍又一遍的醃漬,這麼做固然能有效延長水果保存、達到最高生產效率,但也會將水果原本的氣味一遍又一遍扼殺,你看每一片芒果乾都糖化成一模一樣的黃色就是最好證明。賴永坤慢慢掌握到要用最少的糖漬份量,僅鋪薄薄的一層糖裹在果肉外層,再加上長時間的低溫耐心烘烤,總算才將芒果該有的芳香捕捉封存下來。。 打開賴永坤製作出來的水果乾「蜜旺果」,首先竄出的是撲鼻的香氣,口水忍不住汨汨分泌,拿在手中,每一片烘烤完的形狀、色澤都略有不同;重頭戲來了,放進嘴裡嚐嚐,咀嚼每一口都彷彿真的在吃水果,原該在新鮮芒果嚐到的香酸甜潤全都在此「活生生」重現,純正自然的水果風味又加上薄糖烘烤後的微焦香氣,餘韻在口中久存不散。。 品質打響出口碑,賴永坤說現在只要一進入芒果產季,每天都得批進三四千斤的新鮮芒果,人工削皮、去核、切塊、醃置、烘烤、靜放、再烘烤、再靜放,中間每道程序都馬虎不得,烘乾後最後只能製成三四百斤的芒果乾,加工場請了近10位村裡的歐巴桑幫忙,從早忙到晚但仍供不應求。。 即便做出來的產品風靡熱門,但賴永坤口氣平淡地說︰「我的芒果乾目前只有60分啦」,不少人想與賴永坤接洽發展外銷,但都被回拒了:「台灣自己都吃不夠了幹嘛賣到日本去?」。若以商業邏輯來思考,賴永坤一路以來的行徑真難讓人理解,為什麼要放棄台北繁華生活、為什麼肯吃苦耐勞的開發技術、為什麼產品暢銷卻對品質還不敢滿足、為什麼能不受外銷市場的高利潤誘惑……或者最根本的問題是︰賴永坤為什麼你能這麼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道路還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訪問到尾聲,有鄰近的農民來串門子,手上提了兩袋削好皮的鳳梨,天氣炎熱,大夥一邊滴著汗閒聊、一邊大啖甜蜜多汁的鳳梨,問題的答案彷彿慢慢浮現:只要你曾對這塊土地付出真情,心中若懷存這份感情與記憶,我彷彿也慢慢能想像到,所謂100分的芒果乾是怎樣的滋味。
景點縣市: 臺南市
鄉鎮: 玉井區
緯度: (空)
經度: (空)

# 大都 於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7

活動識別碼C2_315080000H_500970
活動名稱2019台北市 「藝遊台北.幸福首都」 節能反毒漫畫比賽
描述台北市為台灣的首善之都,不僅交通便利,風景秀麗,觀光事業發達,大小公園林立,知名的遊憩點也相當多元化,從都市景觀、文化學府、政府機關、人文活動到地理環境及各種遊憩設施,都有著歷史的傳統與優越的天然條件相配合,提供豐富精彩的文化饗宴,讓台北市民可以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質水準。熙熙攘攘的台北城,不但是個擁有世界高樓台北101的國際大都會,也不僅僅只是個擁有信義區、東區、西門町繁華似錦的商業大城;端看台北市的地理環境與發展,基隆河、新店溪、淡水河貫穿環繞其間,台北是個生態豐富、人文精彩的生命共同體,更是個孕育出親水有愛的樂活都市。每年從春天開始的陽明山海芋季,初夏的螢火蟲季、盛夏的河岸音樂季,已成為台北市的亮點活動。台北市擁有豐富的水岸景觀資源,藍色水路微旅行的「藍色公路」航程,提供民眾更多遊河賞景休憩,讓喜歡河岸風光的民眾體驗從大稻埕碼頭出發,沿途經過台北大橋、重陽大橋、社子島頭、關渡碼頭、關渡大橋等地,讓河岸美景盡納眼底。 台北市的河岸美化保育有成,河岸綠帶擁有大自然的生態景觀,更可窺見許多昆蟲水禽,整個台北市近三十個河濱公園的設置,運動、休憩、玩水設施林立,儼然成為眾多市民運動休憩的好地方。台北市各區的河濱公園,場域各具特色,除了自然景觀、植物綠帶、自行車道、藍色水路之外,市府也建置了籃球場、網球場、羽球場、棒壘球場、足球場、槌球場、溜冰場,更有沙灘排球場、攀岩場、橄欖球場、自行車土坡曲道場、露營場…等,尤以沿著台北河岸蜿蜒而行,六條串聯總長超過百公里的自行車道,騎著單車徐徐向前,享受沁涼的夏夜晚風,感受著台北各河岸不同地形給予的驚豔,令人心曠神怡。台北市匯集了各種風味美食,百年老店、創新料理,在大街小巷展現台北對「美食文化」的兼容並蓄。台北市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各種特色產業的輔導改造,以美食店家為例,協助店家進行品牌再造、傳統店家改造、特色店家故事行銷,以及建構便利支付環境等工作。這些配套措施不僅提升美食產業的品質,延續品牌的價值,也促進了台北的觀光產值,展現了區域生活文化。 期冀「2019台北市「藝遊台北.幸福首都」漫畫比賽」,藉由小朋友的圖畫將台北的觀光與藝文結合,透過漫畫故事進而認知台北、親近台北,讓藝術與創意相伴,傳遞台北城市的美麗。
參與者台北市各國小學生及幼兒園小朋友
地點台北市百齡高中大禮堂
地址台北市承德路4段177號
電話0927-371781
單位中華藝術文創產業協會
開始時間2019/07/27
結束時間2019/07/27
Cycle(空)
Noncycle(空)
網站(空)
圖1(空)
圖1描述(空)
圖2(空)
圖2描述(空)
圖3(空)
圖3描述(空)
經度座標121.523099
緯度座標25.086958
類別12
類別20
活動分類0
地圖(空)
旅遊資訊(空)
停車資訊(空)
收費(空)
備註(空)
組織名稱315080000H
更新時間2019/03/11
改變時間2019/06/13
縣市台北市
縣市碼A
鄉鎮市區士林區
活動識別碼: C2_315080000H_500970
活動名稱: 2019台北市 「藝遊台北.幸福首都」 節能反毒漫畫比賽
描述: 台北市為台灣的首善之都,不僅交通便利,風景秀麗,觀光事業發達,大小公園林立,知名的遊憩點也相當多元化,從都市景觀、文化學府、政府機關、人文活動到地理環境及各種遊憩設施,都有著歷史的傳統與優越的天然條件相配合,提供豐富精彩的文化饗宴,讓台北市民可以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質水準。熙熙攘攘的台北城,不但是個擁有世界高樓台北101的國際大都會,也不僅僅只是個擁有信義區、東區、西門町繁華似錦的商業大城;端看台北市的地理環境與發展,基隆河、新店溪、淡水河貫穿環繞其間,台北是個生態豐富、人文精彩的生命共同體,更是個孕育出親水有愛的樂活都市。每年從春天開始的陽明山海芋季,初夏的螢火蟲季、盛夏的河岸音樂季,已成為台北市的亮點活動。台北市擁有豐富的水岸景觀資源,藍色水路微旅行的「藍色公路」航程,提供民眾更多遊河賞景休憩,讓喜歡河岸風光的民眾體驗從大稻埕碼頭出發,沿途經過台北大橋、重陽大橋、社子島頭、關渡碼頭、關渡大橋等地,讓河岸美景盡納眼底。 台北市的河岸美化保育有成,河岸綠帶擁有大自然的生態景觀,更可窺見許多昆蟲水禽,整個台北市近三十個河濱公園的設置,運動、休憩、玩水設施林立,儼然成為眾多市民運動休憩的好地方。台北市各區的河濱公園,場域各具特色,除了自然景觀、植物綠帶、自行車道、藍色水路之外,市府也建置了籃球場、網球場、羽球場、棒壘球場、足球場、槌球場、溜冰場,更有沙灘排球場、攀岩場、橄欖球場、自行車土坡曲道場、露營場…等,尤以沿著台北河岸蜿蜒而行,六條串聯總長超過百公里的自行車道,騎著單車徐徐向前,享受沁涼的夏夜晚風,感受著台北各河岸不同地形給予的驚豔,令人心曠神怡。台北市匯集了各種風味美食,百年老店、創新料理,在大街小巷展現台北對「美食文化」的兼容並蓄。台北市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各種特色產業的輔導改造,以美食店家為例,協助店家進行品牌再造、傳統店家改造、特色店家故事行銷,以及建構便利支付環境等工作。這些配套措施不僅提升美食產業的品質,延續品牌的價值,也促進了台北的觀光產值,展現了區域生活文化。 期冀「2019台北市「藝遊台北.幸福首都」漫畫比賽」,藉由小朋友的圖畫將台北的觀光與藝文結合,透過漫畫故事進而認知台北、親近台北,讓藝術與創意相伴,傳遞台北城市的美麗。
參與者: 台北市各國小學生及幼兒園小朋友
地點: 台北市百齡高中大禮堂
地址: 台北市承德路4段177號
電話: 0927-371781
單位: 中華藝術文創產業協會
開始時間: 2019/07/27
結束時間: 2019/07/27
Cycle: (空)
Noncycle: (空)
網站: (空)
圖1: (空)
圖1描述: (空)
圖2: (空)
圖2描述: (空)
圖3: (空)
圖3描述: (空)
經度座標: 121.523099
緯度座標: 25.086958
類別1: 2
類別2: 0
活動分類: 0
地圖: (空)
旅遊資訊: (空)
停車資訊: (空)
收費: (空)
備註: (空)
組織名稱: 315080000H
更新時間: 2019/03/11
改變時間: 2019/06/13
縣市: 台北市
縣市碼: A
鄉鎮市區: 士林區

# 大都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8

識別碼C1_387000000A_000942
名稱臺中國家歌劇院
區域(空)
簡述臺中國家歌劇院造型前衛,以「美聲涵洞」概念,採用曲牆、孔洞與管狀等別具一格的設計,整棟建築完全沒有樑柱支撐,也無一處為90度牆面,顛覆了一般建築物的概念。歷經多年的建設,一座與人、與自然共生的劇場即將在臺中誕生。圓弧曲線,靜靜孵育眾人的期待;玻璃帷幕映著藍天,周邊環繞的綠地、流水成為城市的桃花源。「壺中居」歌劇院正面造型猶如曲線的酒壺,觀眾如酩酊般陶醉於節目的精彩,讚歎藝術無盡的可能壺面鑲有多個圓筒窗,夜晚隨燈光投射展現出優雅與溫暖.這裡是表演藝術的搖籃、是人們生活休憩與吸取新知的地方,更是中臺灣文化生活接受翻新的起點。這就是臺中國家歌劇院。美好的事物必經歷充足的準備,特別是一座把藝術、人文內化成生命的場館。1992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規劃「國立臺中音樂藝術中心」,之後變更為「國家音樂廳」,旨在替臺灣籌建具國際水準的表演藝術中心。場館規模及名稱經縝密修正,2005年,才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正式函文核定「臺中大都會歌劇院」興建工程。 興建工程既已底定,場館建築決議採國際競圖的方式由臺灣、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等13個國家(32位建築師)的建築團隊分成兩階段進行評選,最終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脫穎而出。場館建築既然有了清晰的輪廓,長期的籌備亦早已儲備好足夠能量,歌劇院為臺灣國際級場館的營運方向確立。從設計之初到建築完工,歌劇院歷經了時光的淬鍊與嚴峻的考驗。在競圖階段,伊東豊雄採用前衛的設計觀點、挑戰既有的思考模式,預先構思建築的輪廓,再依表演特性將舞台置入曲牆中。第二階段則著重空間效益,檢視設計結構的可行方案,並創新連接大劇院與中劇院的前廳。最後根據歌劇院內部視覺、聽覺等感受,將動線進行微調,回歸到「人」與空間的互動,強調迴盪在「美聲涵洞」(Sound Cave)的藝術能量。表演藝術所要呈現的歡笑、憂傷與感動,都因此獲得渲染與加乘的效果。而臺中國家歌劇院共有58面曲牆,每面曲牆有1372片小係數,每一塊都要量身訂作,無法大規模量產,是一項必需精密計算的浩大工程。由於臺中國家歌劇院興建難度極高,因此被建築業界稱為「全球最難蓋的房子」,而「曲牆」建築工法更獲得建築工法的世界專利認證。 臺中國家歌劇院內部空間包含大型劇院(2007席)、中型劇院(794席)、小型劇場(200席),還有地下停車場及相關公共空間,建築週邊景觀設計也以美聲涵洞做整體規劃。歌劇院內的2014個座位,每個座位都能感受同樣的聽覺饗宴,也無視覺不良區,每個座位都能看見舞台。類似樹屋或洞窟的空間不是帶領人們回歸過去,而是利用現代的技術和建材,解放堅硬冷漠的環境,將線條直硬的城市輪廓,化為充滿生命力量的柔軟場域。環繞場館的流水及空中花園開放的意象,打破了舞台與觀眾、室內與室外的二元區分,重拾現代人逐漸遺失的環境感受力,創造更多人與建築、藝術對話的可能。 建築的「偉大」,不在於用多少鋼筋水泥與玻璃帷幕去構築巨型的輪廓。過去,人們會不顧一切地追求最高、最雄偉的建築,想要證明人定勝天的可能;如今,卻試圖找出與自然、環境共生的法則,回歸到生活的根本——關於「人」的感受。所有人其實都渴望傾訴故事、聆聽樂音、隨舞蹈的步伐律動身體、欣賞傳統藝術的絕代風華,這些,才是臺中國家歌劇院所引以為傲的「偉大」。 與自然共生,流暢的空間溫柔擁抱著人文藝術。如骨骼的圓弧曲牆與具穿透感的玻璃帷幕,太陽光自然灑落,風也能輕易流動;夜晚,這些孔洞則向外放射溫暖的光暈,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呼吸與生命於是誕生。另外臺中國家歌劇院有一處綠地公園,就連公園裡水溝也延伸至建築裡,打破了室內與室外的疆界。
描述位於臺中市西屯區七期重劃區,是一大型公有展演空間,由曾獲普立茲克獎的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臺中國家歌劇院得天獨厚,在這完美建築之內,有三座專業劇場以及一個多功能空間「角落沙龍」;如果再加上藍天白雲下的廣場、戶外劇場、與屋頂的空中花園,歌劇院可說從裡到外、從地面到屋頂,都是魅力的舞台。
電話886-4-22511777
地址臺中市407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郵政區碼(Zipcode)407
Region臺中市
Town西屯區
旅遊資訊臺中市市區公車•臺中國家歌劇院:60、69、75、150•老虎城:18、49、60、75、150•河南市政北二路口:27•惠中路市政北三路口:5、199•新光三越(臺灣大道):5、33、48、57、73、77、83、86、88、151、151副、152、153、153副、168、169
開放時間週日、週二至週四 11:30-21:00 週五至週六及國定假日11:30-22:00 (週一休館)
圖一https://travel.taichung.gov.tw/content/images/attractions/24379/640x480_image636446329449094547.jpg
圖一描述歌劇院日景空拍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87000000A
經度座標120.6403
緯度座標24.16265
原分類(空)
分類101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請至路邊停車格停放,或至周邊惠安停車場(惠來路二段)、惠順停車場(市政北六路旁)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3-09-21T16:58:45+08:00
識別碼: C1_387000000A_000942
名稱: 臺中國家歌劇院
區域: (空)
簡述: 臺中國家歌劇院造型前衛,以「美聲涵洞」概念,採用曲牆、孔洞與管狀等別具一格的設計,整棟建築完全沒有樑柱支撐,也無一處為90度牆面,顛覆了一般建築物的概念。歷經多年的建設,一座與人、與自然共生的劇場即將在臺中誕生。圓弧曲線,靜靜孵育眾人的期待;玻璃帷幕映著藍天,周邊環繞的綠地、流水成為城市的桃花源。「壺中居」歌劇院正面造型猶如曲線的酒壺,觀眾如酩酊般陶醉於節目的精彩,讚歎藝術無盡的可能壺面鑲有多個圓筒窗,夜晚隨燈光投射展現出優雅與溫暖.這裡是表演藝術的搖籃、是人們生活休憩與吸取新知的地方,更是中臺灣文化生活接受翻新的起點。這就是臺中國家歌劇院。美好的事物必經歷充足的準備,特別是一座把藝術、人文內化成生命的場館。1992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規劃「國立臺中音樂藝術中心」,之後變更為「國家音樂廳」,旨在替臺灣籌建具國際水準的表演藝術中心。場館規模及名稱經縝密修正,2005年,才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正式函文核定「臺中大都會歌劇院」興建工程。 興建工程既已底定,場館建築決議採國際競圖的方式由臺灣、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等13個國家(32位建築師)的建築團隊分成兩階段進行評選,最終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脫穎而出。場館建築既然有了清晰的輪廓,長期的籌備亦早已儲備好足夠能量,歌劇院為臺灣國際級場館的營運方向確立。從設計之初到建築完工,歌劇院歷經了時光的淬鍊與嚴峻的考驗。在競圖階段,伊東豊雄採用前衛的設計觀點、挑戰既有的思考模式,預先構思建築的輪廓,再依表演特性將舞台置入曲牆中。第二階段則著重空間效益,檢視設計結構的可行方案,並創新連接大劇院與中劇院的前廳。最後根據歌劇院內部視覺、聽覺等感受,將動線進行微調,回歸到「人」與空間的互動,強調迴盪在「美聲涵洞」(Sound Cave)的藝術能量。表演藝術所要呈現的歡笑、憂傷與感動,都因此獲得渲染與加乘的效果。而臺中國家歌劇院共有58面曲牆,每面曲牆有1372片小係數,每一塊都要量身訂作,無法大規模量產,是一項必需精密計算的浩大工程。由於臺中國家歌劇院興建難度極高,因此被建築業界稱為「全球最難蓋的房子」,而「曲牆」建築工法更獲得建築工法的世界專利認證。 臺中國家歌劇院內部空間包含大型劇院(2007席)、中型劇院(794席)、小型劇場(200席),還有地下停車場及相關公共空間,建築週邊景觀設計也以美聲涵洞做整體規劃。歌劇院內的2014個座位,每個座位都能感受同樣的聽覺饗宴,也無視覺不良區,每個座位都能看見舞台。類似樹屋或洞窟的空間不是帶領人們回歸過去,而是利用現代的技術和建材,解放堅硬冷漠的環境,將線條直硬的城市輪廓,化為充滿生命力量的柔軟場域。環繞場館的流水及空中花園開放的意象,打破了舞台與觀眾、室內與室外的二元區分,重拾現代人逐漸遺失的環境感受力,創造更多人與建築、藝術對話的可能。 建築的「偉大」,不在於用多少鋼筋水泥與玻璃帷幕去構築巨型的輪廓。過去,人們會不顧一切地追求最高、最雄偉的建築,想要證明人定勝天的可能;如今,卻試圖找出與自然、環境共生的法則,回歸到生活的根本——關於「人」的感受。所有人其實都渴望傾訴故事、聆聽樂音、隨舞蹈的步伐律動身體、欣賞傳統藝術的絕代風華,這些,才是臺中國家歌劇院所引以為傲的「偉大」。 與自然共生,流暢的空間溫柔擁抱著人文藝術。如骨骼的圓弧曲牆與具穿透感的玻璃帷幕,太陽光自然灑落,風也能輕易流動;夜晚,這些孔洞則向外放射溫暖的光暈,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呼吸與生命於是誕生。另外臺中國家歌劇院有一處綠地公園,就連公園裡水溝也延伸至建築裡,打破了室內與室外的疆界。
描述: 位於臺中市西屯區七期重劃區,是一大型公有展演空間,由曾獲普立茲克獎的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臺中國家歌劇院得天獨厚,在這完美建築之內,有三座專業劇場以及一個多功能空間「角落沙龍」;如果再加上藍天白雲下的廣場、戶外劇場、與屋頂的空中花園,歌劇院可說從裡到外、從地面到屋頂,都是魅力的舞台。
電話: 886-4-22511777
地址: 臺中市407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郵政區碼(Zipcode): 407
Region: 臺中市
Town: 西屯區
旅遊資訊: 臺中市市區公車•臺中國家歌劇院:60、69、75、150•老虎城:18、49、60、75、150•河南市政北二路口:27•惠中路市政北三路口:5、199•新光三越(臺灣大道):5、33、48、57、73、77、83、86、88、151、151副、152、153、153副、168、169
開放時間: 週日、週二至週四 11:30-21:00 週五至週六及國定假日11:30-22:00 (週一休館)
圖一: https://travel.taichung.gov.tw/content/images/attractions/24379/640x480_image636446329449094547.jpg
圖一描述: 歌劇院日景空拍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87000000A
經度座標: 120.6403
緯度座標: 24.16265
原分類: (空)
分類1: 01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請至路邊停車格停放,或至周邊惠安停車場(惠來路二段)、惠順停車場(市政北六路旁)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3-09-21T16:58:45+08:00
[ 搜尋所有 大都 ... ]

根據姓名 翟O瑞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4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翟O瑞 ...)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

作者: 程恭讓, 闞正宗, 吳光正, 邱永輝, 永本, 杜保瑞, 黃國清, 陳劍鍠, 李向平, 翟本瑞, 尤惠貞作; 程恭讓, 妙凡總主編 | 出版單位: 佛光文化 | 版次: 二版 | 出版年月: 111/11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457-661-6 (全套:精裝, NT$4600, 23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教學改進研究論壇會議論文集. 第一屆

作者: 翟本瑞, 周惠那, 王柏婷編著 | 出版單位: 逢甲外語教學中心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9/05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41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5843-65-6 (平裝, 41面, 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高教實驗林: 營造育才的環境機制= Higher education as experimental forest: cultiv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future tal...

作者: 水越伸, 王秀雲, 王俐容, 王憲群, 李天健, 李蔡彥, 李秉鴻, 沈建文, 沈曉柔, 吳思華, 吳冠儀, 林浩立, 林玲安, 洪政欣, 孫台平, 翁曉玲, 郭文華, 陳政宏, 陳恒安, 陳恒佑, ... | 出版單位: 教育部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11/11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97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345-046-2 (平裝, NT$500, 297面, 21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作者: 翟本瑞著 | 出版單位: 佛光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11/11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32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457-659-3 (精裝, NT$350, 328面, 23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

作者: 程恭讓, 闞正宗, 吳光正, 邱永輝, 永本, 杜保瑞, 黃國清, 陳劍鍠, 李向平, 翟本瑞, 尤惠貞作; 程恭讓, 妙凡總主編 | 出版單位: 佛光文化 | 版次: 二版 | 出版年月: 111/11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457-661-6 (全套:精裝, NT$4600, 23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教學改進研究論壇會議論文集. 第一屆

作者: 翟本瑞, 周惠那, 王柏婷編著 | 出版單位: 逢甲外語教學中心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9/05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41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5843-65-6 (平裝, 41面, 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高教實驗林: 營造育才的環境機制= Higher education as experimental forest: cultiv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future tal...

作者: 水越伸, 王秀雲, 王俐容, 王憲群, 李天健, 李蔡彥, 李秉鴻, 沈建文, 沈曉柔, 吳思華, 吳冠儀, 林浩立, 林玲安, 洪政欣, 孫台平, 翁曉玲, 郭文華, 陳政宏, 陳恒安, 陳恒佑, ... | 出版單位: 教育部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11/11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297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345-046-2 (平裝, NT$500, 297面, 21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作者: 翟本瑞著 | 出版單位: 佛光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11/11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32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457-659-3 (精裝, NT$350, 328面, 23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 搜尋所有 翟O瑞 ... ]

根據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資料。

[ 搜尋所有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 ]

大都的黃頁資料

(以下顯示 10 筆)

大都會網咖大都會網路咖啡美食館(高雄一心 | 地址: 高雄市前鎮區一心一路18號 | 電話: 07-965-0899

大都市學園大廈管理委員會 |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53號1樓 | 電話: 02-2362-0691

大都會國際飯店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 高雄市三民區大昌二路266號 | 電話: 07-385-8866

大都會男飾精品店 | 地址: 台北市士林區大東路6號 | 電話: 02-2881-7723

大都會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東園站 |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萬大路 | 電話: 02-2304-7461

大都會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麟光站 |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臥龍街378號 | 電話: 02-2733-7164

大都會唱片行 | 地址: 台中市沙鹿區大同街88號 | 電話: 04-2662-2419

大都會理容院 | 地址: 台中市大甲區三民路31號 | 電話: 04-2687-5165

大都市名人大廈管理委員會 |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162號1樓 | 電話: 02-2367-0532

大都市學府大廈管理委員會 |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76號1樓 | 電話: 02-2368-2869

名稱 大都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大都)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376巷2之5號1樓
周信介80114048核准設立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3段27之3號
郭孔恩90474838核准設立

高雄市三民區美都路118號3樓
黃淑貞42816168核准設立

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02號10樓
陳應富52202560核准設立

新北市汐止區樟樹一路141巷27號4樓
彭謙83670552核准設立

高雄市大寮區金華街2巷13號1樓
蘇素珍28941496核准設立

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75巷8號6樓之3
田穎54359399核准設立

臺南市大內區大內里內庄265之1號
楊陳春金71006671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376巷2之5號1樓 | 負責人: 周信介 | 統編: 80114048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3段27之3號 | 負責人: 郭孔恩 | 統編: 90474838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高雄市三民區美都路118號3樓 | 負責人: 黃淑貞 | 統編: 42816168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02號10樓 | 負責人: 陳應富 | 統編: 52202560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新北市汐止區樟樹一路141巷27號4樓 | 負責人: 彭謙 | 統編: 83670552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高雄市大寮區金華街2巷13號1樓 | 負責人: 蘇素珍 | 統編: 28941496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75巷8號6樓之3 | 負責人: 田穎 | 統編: 54359399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南市大內區大內里內庄265之1號 | 負責人: 楊陳春金 | 統編: 71006671 | 核准設立 - 獨資

姓名 翟O瑞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查詢所有 翟O瑞)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翟婉瑞83175379核准設立

高雄市左營區立大路335巷19號15樓
翟愷瑞28596327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 負責人: 翟婉瑞 | 統編: 83175379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高雄市左營區立大路335巷19號15樓 | 負責人: 翟愷瑞 | 統編: 28596327 | 核准設立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1 筆) (或要:查詢所有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宋昆銘53913217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61弄15號6樓 | 負責人: 宋昆銘 | 統編: 53913217 | 核准設立

與大都有限公司同分類的出進口廠商登記資料

彥騰興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32792 | 電話號碼: 02-27960297 | 臺北市內湖區文德路90巷42弄2號

堯翔國際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2859 | 電話號碼: 0986688088 | 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97號1樓

旭臻科技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3689 | 電話號碼: 02-29118374 | 桃園市龍潭區渴望路185號5樓之2

釧機科技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1824 | 電話號碼: 02-2509-1068 | 臺北市中山區錦州街353號5樓之1

暉創實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9924 | 電話號碼: 02-82622121 | 新北市土城區中華路1段125號

惠洆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2008 | 電話號碼: 0920432880 | 臺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1之2號5樓

微音符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0091 | 電話號碼: 02-28856129 | 臺北市士林區承德路4段48巷3號1樓

小資堂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5292 | 電話號碼: 0955820894 | 臺北市中山區錦州街423號5樓

誠天貿易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9591 | 電話號碼: 02-26950887 | 新北市汐止區康寧街61巷32號(1樓)

宜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32940 | 電話號碼: 02-26576158 | 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266號11樓

艾玩天地互動娛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1633 | 電話號碼: 02-82271100 | 臺北市中正區衡陽路51號10樓之17

銘達電企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18285 | 電話號碼: 02-29538365 | 新北市板橋區漢生東路340巷1號

薇恩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1752 | 電話號碼: 02-23831776 |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2段81號6樓

加和富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1129 | 電話號碼: 02-25777391 | 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4段120巷29弄22號

聯合牙材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9494 | 電話號碼: 02-25776630 |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5號6樓

彥騰興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32792 | 電話號碼: 02-27960297 | 臺北市內湖區文德路90巷42弄2號

堯翔國際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2859 | 電話號碼: 0986688088 | 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97號1樓

旭臻科技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3689 | 電話號碼: 02-29118374 | 桃園市龍潭區渴望路185號5樓之2

釧機科技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1824 | 電話號碼: 02-2509-1068 | 臺北市中山區錦州街353號5樓之1

暉創實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9924 | 電話號碼: 02-82622121 | 新北市土城區中華路1段125號

惠洆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2008 | 電話號碼: 0920432880 | 臺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1之2號5樓

微音符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0091 | 電話號碼: 02-28856129 | 臺北市士林區承德路4段48巷3號1樓

小資堂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5292 | 電話號碼: 0955820894 | 臺北市中山區錦州街423號5樓

誠天貿易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9591 | 電話號碼: 02-26950887 | 新北市汐止區康寧街61巷32號(1樓)

宜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32940 | 電話號碼: 02-26576158 | 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266號11樓

艾玩天地互動娛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1633 | 電話號碼: 02-82271100 | 臺北市中正區衡陽路51號10樓之17

銘達電企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18285 | 電話號碼: 02-29538365 | 新北市板橋區漢生東路340巷1號

薇恩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1752 | 電話號碼: 02-23831776 |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2段81號6樓

加和富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1129 | 電話號碼: 02-25777391 | 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4段120巷29弄22號

聯合牙材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29494 | 電話號碼: 02-25776630 |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55號6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