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名稱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的級別名稱是國寶, 所屬主管機關是文化部, 指定/登錄理由是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內府重寫本。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永樂年間,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此書按韻分列,內容概括經史子集及天文、地理、醫卜、僧道、技藝各方面,採輯圖書多達七八千種,宋元以來之佚文祕典,蒐集頗多,唯因..., 保存現狀是無虫蛀,未經修裱。書況良好。.
案件編號 | 20130813000054 |
個案名稱 | 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 |
級別代碼 | 6.1.3 |
級別名稱 | 國寶 |
總類 | 1:code : G3 name :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subCode : G3.1 subName : 圖書、報刊
|
典藏或財產編號 | 書號07977 |
評定基準 | 1:品質精良且數量特別稀少2:具有特殊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
指定/登錄理由 | 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內府重寫本。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永樂年間,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此書按韻分列,內容概括經史子集及天文、地理、醫卜、僧道、技藝各方面,採輯圖書多達七八千種,宋元以來之佚文祕典,蒐集頗多,唯因篇帙龐大,未能刊刻。嘉靖末葉,另摹副本一份,以備不虞。
明亡,文淵閣正本毀。乾隆間修《四庫全書》時,移藏於翰林院之副本已佚缺二千餘卷,館臣乃大肆輯佚,從中輯出而編入《四庫》者計385種。其後《永樂大典》逐漸散佚,光緒初年重修翰林院,檢查不足五千冊;十九年(1893)僅存六百餘冊;逮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之役,翰林院淪為戰場,遂皆成劫灰。今海內外各圖書館及私人所藏僅共七百餘卷,約近四百冊皆明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重寫本。
此本存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江字。此二卷收錄記載關於江字下九江府之庵巖、神廟、詞堂、古蹟、人物、耆老等各類地理、人事、名物之史書方志典籍內容。
明嘉靖隆慶年間重寫本,絕世孤本,品質精良,具特殊歷史、文化與學術價值 |
法令依據 | 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一項第五、六款 |
所屬主管機關 | 文化部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
代表圖像 | extpn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302/photo/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_c.pn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302/photo/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pngname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 |
代表圖像來源 | 國家圖書館 |
備註 | (空) |
保管單位 | 1:name : 國家圖書館
|
古物所在地 | 1:name : 國家圖書館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無文資身分 address : 100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
數量 | 1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 | 既存(繼承) |
保存現狀 | 無虫蛀,未經修裱。書況良好。 |
綜合描述 | 存二卷(卷六千七百、卷六千七百一江字)
《永樂大典》編排方式與今字典拼音檢字法相類,應是依據當時明朝的《洪武正韻》,其體例是「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即每個韻目下有很多單字,每個單字下分列與之相關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詩文詞曲等各方面内容。 |
作者 | 明解縉等撰 |
年代 | 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 |
尺寸 | 半葉8行,版匡35.3x24公分 |
材質 | 紙本 |
保存環境 | 庫房或展覽空間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文資局物字第 10220091271號 registerDate : 2013-08-13 00:00:00.0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30813000054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44192/file/8d15ef89-9f40-4bb4-93ca-6d9b3e1044d6.pdf |
主管機關名稱 | 文化部 |
主管機關單位 | 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4-2217-7777 |
repImgId | 6300 |
案件編號20130813000054 |
個案名稱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 |
級別代碼6.1.3 |
級別名稱國寶 |
總類1:code : G3 name : 圖書文獻及影音資料 subCode : G3.1 subName : 圖書、報刊
|
典藏或財產編號書號07977 |
評定基準1:品質精良且數量特別稀少2:具有特殊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
指定/登錄理由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內府重寫本。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永樂年間,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此書按韻分列,內容概括經史子集及天文、地理、醫卜、僧道、技藝各方面,採輯圖書多達七八千種,宋元以來之佚文祕典,蒐集頗多,唯因篇帙龐大,未能刊刻。嘉靖末葉,另摹副本一份,以備不虞。
明亡,文淵閣正本毀。乾隆間修《四庫全書》時,移藏於翰林院之副本已佚缺二千餘卷,館臣乃大肆輯佚,從中輯出而編入《四庫》者計385種。其後《永樂大典》逐漸散佚,光緒初年重修翰林院,檢查不足五千冊;十九年(1893)僅存六百餘冊;逮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之役,翰林院淪為戰場,遂皆成劫灰。今海內外各圖書館及私人所藏僅共七百餘卷,約近四百冊皆明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重寫本。
此本存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江字。此二卷收錄記載關於江字下九江府之庵巖、神廟、詞堂、古蹟、人物、耆老等各類地理、人事、名物之史書方志典籍內容。
明嘉靖隆慶年間重寫本,絕世孤本,品質精良,具特殊歷史、文化與學術價值 |
法令依據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一項第五、六款 |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
代表圖像extpn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302/photo/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_c.pn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7302/photo/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pngname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 |
代表圖像來源國家圖書館 |
備註(空) |
保管單位1:name : 國家圖書館
|
古物所在地1:name : 國家圖書館 saveSpace : 博物館、圖書館 saveSpaceIdentity : 無文資身分 address : 100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
數量1 |
古物出處/出處或來源既存(繼承) |
保存現狀無虫蛀,未經修裱。書況良好。 |
綜合描述存二卷(卷六千七百、卷六千七百一江字)
《永樂大典》編排方式與今字典拼音檢字法相類,應是依據當時明朝的《洪武正韻》,其體例是「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即每個韻目下有很多單字,每個單字下分列與之相關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詩文詞曲等各方面内容。 |
作者明解縉等撰 |
年代明嘉靖隆慶間(1522-1572) |
尺寸半葉8行,版匡35.3x24公分 |
材質紙本 |
保存環境庫房或展覽空間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文資局物字第 10220091271號 registerDate : 2013-08-13 00:00:00.0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antiquity/20130813000054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antiquity/44192/file/8d15ef89-9f40-4bb4-93ca-6d9b3e1044d6.pdf |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402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 |
repImgId6300 |
根據識別碼 20130813000054 找到的相關資料
根據名稱 永樂大典 明嘉靖寫本 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 找到的相關資料
在『文資局古物』資料集內搜尋:
與永樂大典(明嘉靖寫本,卷六千七百至卷六千七百一)同分類的文資局古物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西周早期流行的大口筒形尊,侈口、腹微鼓、高圈足,呈三段式,通體飾獸面紋及夔龍紋,腹部正反面均飾巨形獸面,雙目、雙角、雙耳與嘴角獠牙均高浮雕出器表,形象森然,挺立的鼻樑取代扉棱,更賦予獸面立體的威勢。器...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器身有鏽蝕。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匜是水器,這件匜以形體碩大的巨耳獸作把手,兩前足攀附在匜的口沿上,探頭入匜,造形生動。以四足作支撐的匜很多,往往鑄成獸足形,而這件匜的匜足卻作成袒裼裸裎的男性人形,兩手交握、兩耳穿孔,頭頂戴帽,在在表...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1、雙角斷接。2、獸鋬背部舊補。3、獸左獠牙斷失。4、獸鋬頸部有斷裂痕(修補)5、獸鋬左前足斷裂修補。6、獸鋬左後足斷裂修補。7、獸鋬右前足斷裂修補。8、獸鋬右後足斷裂修補。9、左後...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器三錐狀足帶鋬,器口有兩立柱。器身飾獸面紋,立柱上飾渦紋。器形、紋飾皆是二里岡上層期典型,是同類型銅斝中的精品。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鐘成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共十二件。各有刻銘,記載晉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後返晉掌權,及晉楚城濮之戰等重要史實。作器者子犯,即晉文公(重耳)之舅父狐偃。器型屬於西周代「甬鐘」的形制,鐘體飾「長舌回首龍紋」...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編鐃三件成組,是殷商典型定例。腹飾獸面紋,大小共三件,紋飾相同,大小相序。《周禮》:「金鐃止鼓」,也標示此組編鐃在樂器史上特殊的功能。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帶肩器身,腰線呈內凹形,內扁平。器身上有獸面紋,內上有松綠石及孔雀石鑲嵌的獸面紋。青銅鉞在商後期以特具藝術風格而突顯,此鉞紋飾為典型商後期以安陽為主流行之風格,與管鞏鉞並列為當時鉞之兩大類型。其松綠石...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1、鉞之一側稜脊上有缺。2、獸面紋下部鏤空處有兩側斷裂。3、部份鑲嵌疑後補。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樽」是漢代的盛酒器,此器器表鎏金,製作、裝飾頗講究。器蓋作漢代流行的博山式,圓筒形器身,下有三獸形足。環器飾以仙山、靈獸、羽人等圖像,具體呈現了漢代重視長生久視的主流意識。原藏於清宮養性殿的頤和軒。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1、多處舊刻痕。2、多處有傷補。3、鑄作遺痕(原鼓凸)。 |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收羅眾多元代書家小幅作品,楷行草書俱全,古茂淳雅,其中包括康里巎、楊載、周馳、袁桷、虞集、饒介書蹟,結體和筆法除受晉唐各家影響外,足見在趙孟頫倡導復古風氣影響下,元人書法的取向。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冊頁收錄「宋四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的書法傑作八件。〈蘇軾致知縣朝奉尺牘(江上帖)〉為蘇軾傳世最晚的墨蹟,用筆雄健,章法自然。〈蘇軾書次辯才韻詩〉用筆堅實沉著,筆致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冊雖無作者款印,但畫中人物造型、山石畫風皆可見吳彬特色。共二十七開,描繪《楞嚴經》二十五位得道的佛教人物。畫面安排加入更多世間場景,也可見晚明之器用特色,顯示出晚明宗教與視覺文化的互動交融。晚明佛教...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淳化閣帖」為叢帖之祖,保存北宋以前重要書蹟,深具歷史、文化價值。今存宋拓「淳化閣帖」多欠完整,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全帖總計十卷,為明代潘允亮據賈似道舊藏本翻刻本的後期拓本,或列入南宋紹興國子監本系統,...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折裂。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淳化閣帖」為叢帖之祖,保存北宋以前重要書蹟,深具歷史、文化價值。今存宋拓「淳化閣帖」多欠完整,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全帖總計十卷,為明代潘允亮據賈似道舊藏本翻刻本的後期拓本,或列入南宋紹興國子監本系統,...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武岡帖」自「絳帖公庫本」翻刻而成,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為武岡新帖,更正舊本第一卷衛夫人、宋儋書摹刻不佳,第九卷誤王獻之為諸子之帖等錯誤,是研究書法的重要材料。同時,此帖又反映宋代刻帖風氣盛行,具有學術...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董氏主張學書當從臨古入手,求其神似於不似間。本幅臨張旭郎官壁記,結體用筆,頗見徐浩、顏真卿的影響,為董氏臨古的佳作。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包首傷補,霉傷。本幅傷損,傷補,霉傷,折裂。 |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冊集元代南北書壇領袖趙孟頫與鮮于樞尺牘信札,書風率意天真,面目各具,為二人傳世的代表作,是研究元代書法的重要參考資料。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西周早期流行的大口筒形尊,侈口、腹微鼓、高圈足,呈三段式,通體飾獸面紋及夔龍紋,腹部正反面均飾巨形獸面,雙目、雙角、雙耳與嘴角獠牙均高浮雕出器表,形象森然,挺立的鼻樑取代扉棱,更賦予獸面立體的威勢。器...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器身有鏽蝕。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匜是水器,這件匜以形體碩大的巨耳獸作把手,兩前足攀附在匜的口沿上,探頭入匜,造形生動。以四足作支撐的匜很多,往往鑄成獸足形,而這件匜的匜足卻作成袒裼裸裎的男性人形,兩手交握、兩耳穿孔,頭頂戴帽,在在表...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1、雙角斷接。2、獸鋬背部舊補。3、獸左獠牙斷失。4、獸鋬頸部有斷裂痕(修補)5、獸鋬左前足斷裂修補。6、獸鋬左後足斷裂修補。7、獸鋬右前足斷裂修補。8、獸鋬右後足斷裂修補。9、左後...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器三錐狀足帶鋬,器口有兩立柱。器身飾獸面紋,立柱上飾渦紋。器形、紋飾皆是二里岡上層期典型,是同類型銅斝中的精品。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鐘成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共十二件。各有刻銘,記載晉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後返晉掌權,及晉楚城濮之戰等重要史實。作器者子犯,即晉文公(重耳)之舅父狐偃。器型屬於西周代「甬鐘」的形制,鐘體飾「長舌回首龍紋」...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編鐃三件成組,是殷商典型定例。腹飾獸面紋,大小共三件,紋飾相同,大小相序。《周禮》:「金鐃止鼓」,也標示此組編鐃在樂器史上特殊的功能。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帶肩器身,腰線呈內凹形,內扁平。器身上有獸面紋,內上有松綠石及孔雀石鑲嵌的獸面紋。青銅鉞在商後期以特具藝術風格而突顯,此鉞紋飾為典型商後期以安陽為主流行之風格,與管鞏鉞並列為當時鉞之兩大類型。其松綠石...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1、鉞之一側稜脊上有缺。2、獸面紋下部鏤空處有兩側斷裂。3、部份鑲嵌疑後補。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樽」是漢代的盛酒器,此器器表鎏金,製作、裝飾頗講究。器蓋作漢代流行的博山式,圓筒形器身,下有三獸形足。環器飾以仙山、靈獸、羽人等圖像,具體呈現了漢代重視長生久視的主流意識。原藏於清宮養性殿的頤和軒。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1、多處舊刻痕。2、多處有傷補。3、鑄作遺痕(原鼓凸)。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收羅眾多元代書家小幅作品,楷行草書俱全,古茂淳雅,其中包括康里巎、楊載、周馳、袁桷、虞集、饒介書蹟,結體和筆法除受晉唐各家影響外,足見在趙孟頫倡導復古風氣影響下,元人書法的取向。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 |
級別名稱: 國寶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冊頁收錄「宋四家」(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的書法傑作八件。〈蘇軾致知縣朝奉尺牘(江上帖)〉為蘇軾傳世最晚的墨蹟,用筆雄健,章法自然。〈蘇軾書次辯才韻詩〉用筆堅實沉著,筆致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此冊雖無作者款印,但畫中人物造型、山石畫風皆可見吳彬特色。共二十七開,描繪《楞嚴經》二十五位得道的佛教人物。畫面安排加入更多世間場景,也可見晚明之器用特色,顯示出晚明宗教與視覺文化的互動交融。晚明佛教...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淳化閣帖」為叢帖之祖,保存北宋以前重要書蹟,深具歷史、文化價值。今存宋拓「淳化閣帖」多欠完整,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全帖總計十卷,為明代潘允亮據賈似道舊藏本翻刻本的後期拓本,或列入南宋紹興國子監本系統,... | 保存現狀: 有損傷但狀況穩定。折裂。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淳化閣帖」為叢帖之祖,保存北宋以前重要書蹟,深具歷史、文化價值。今存宋拓「淳化閣帖」多欠完整,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全帖總計十卷,為明代潘允亮據賈似道舊藏本翻刻本的後期拓本,或列入南宋紹興國子監本系統,...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武岡帖」自「絳帖公庫本」翻刻而成,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為武岡新帖,更正舊本第一卷衛夫人、宋儋書摹刻不佳,第九卷誤王獻之為諸子之帖等錯誤,是研究書法的重要材料。同時,此帖又反映宋代刻帖風氣盛行,具有學術...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董氏主張學書當從臨古入手,求其神似於不似間。本幅臨張旭郎官壁記,結體用筆,頗見徐浩、顏真卿的影響,為董氏臨古的佳作。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包首傷補,霉傷。本幅傷損,傷補,霉傷,折裂。 |
級別名稱: 重要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本冊集元代南北書壇領袖趙孟頫與鮮于樞尺牘信札,書風率意天真,面目各具,為二人傳世的代表作,是研究元代書法的重要參考資料。 | 保存現狀: 完整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