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
- 文資局民俗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的級別名稱是民俗, 所屬主管機關是臺南市政府, 指定/登錄理由是1.仁壽宮王船醮典與一般三年一科的王船祭不同,是十二年以後開始擲筊請示神意,所以至少是十二年才辦理一次,其王船祭所累積的能量甚為可觀,規模之大全國少見。 2. 遶境時轄境總動員,保存多種村落特色之藝陣,場面壯觀。 3. 王船醮典整個儀式極為完整,仍維持傳統樣貌,是台南地區三大醮典之一,有其歷史文...,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是仁壽宮在醮典科儀中仍堅持保有甚多的風俗與慣例,除了傳統的王醮與科儀外,尚有由各戶自辦之「拜人客」、「拜門口」;依神示的「取舟參」、「請水」;請送天師、恭迎船師等神職人員就任、迎送交陪境各地陣頭;做「路醮」;「轅門官」之制與擲筊桮選「鯉魚公」之俗,為本地所獨有。詳細儀程為: 1.桮選主會團-科年1月....
案件編號 | 20091008000001 |
個案名稱 |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 |
級別代碼 | 5.1.1 |
級別名稱 | 民俗 |
種類 | 1:code : F5name : 儀式、祭典、節慶 |
所屬族群 | 1:type : 漢民族name : 福佬 |
評定基準 | 1: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2: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3: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4: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5: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
指定/登錄理由 | 1.仁壽宮王船醮典與一般三年一科的王船祭不同,是十二年以後開始擲筊請示神意,所以至少是十二年才辦理一次,其王船祭所累積的能量甚為可觀,規模之大全國少見。 2. 遶境時轄境總動員,保存多種村落特色之藝陣,場面壯觀。 3. 王船醮典整個儀式極為完整,仍維持傳統樣貌,是台南地區三大醮典之一,有其歷史文化意義,也是當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信仰。 |
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6條。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南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歸仁區 address : 歸仁仁壽宮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4/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1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4/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1.jpgname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1 |
代表圖像來源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 歸仁區仁壽宮俗稱「歸仁大廟」,其轄域約屬歸仁北里舊地,亦即今之「5角頭6村」(5角頭為:第1角紅瓦厝、第2角辜厝、第3角許厝、第4角後市仔、第5角楊厝,含括現今村里行政區域劃分之歸仁里、辜厝里、許厝里、後市里、看東里、看西里等地)。 依《台灣府志》記載,仁壽宮創建於鄭氏時期,宮內主祀之保生大帝神尊,據傳係300餘年前明定國公鄭鴻達之部將吳鳩山隨鄭成功來台,為祈海途順遂,乃自福建同安縣白礁跪祈保生大帝金身1尊,隨身攜奉,安抵台灣。初僅奉於吳宅,後因大帝顯化,靈驗異常,地方人士多獲帝祐,乃有立廟之議,遂由爐主吳鳩山發起募捐盛舉,於信眾同心協力下創立廟堂。清雍正2年(1724)增建兩廂,規模始具,而後歷有修建,同時依俗進行王醮大典,依據現有記載,仁壽宮首次建醮為日治時期明治42年(1909)己酉科,當時管理人林桂馨等人整修廟宇後,舉行了第一次5朝王醮,至1961年辛丑科、1977年丁巳科,亦各有建醮紀錄,1995年再次進行廟宇重修,經當時廟方主任委員兼任建醮總董事張主明主導重建,使得今日之廟貌規模,並進行乙亥科王醮。 論王船醮典之舉行,原應12年舉行一科,然仁壽宮王醮則多因故而未依俗如期舉辦,多以該廟宇重修或重建後,與「慶成」之由聯合舉行。 |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 | 農曆 |
辦理週期 | 每年 |
主辦單位-地址 | (空)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 仁壽宮在醮典科儀中仍堅持保有甚多的風俗與慣例,除了傳統的王醮與科儀外,尚有由各戶自辦之「拜人客」、「拜門口」;依神示的「取舟參」、「請水」;請送天師、恭迎船師等神職人員就任、迎送交陪境各地陣頭;做「路醮」;「轅門官」之制與擲筊桮選「鯉魚公」之俗,為本地所獨有。詳細儀程為: 1.桮選主會團-科年1月初或之前。桮選正副主會、主醮、主壇、主普、三官首和王船長等神職;「主會團」愈至晚近人數愈多,最早是正副各一,1977年已易1正3副,1995年更擴大為1正4副。此一「主會團」與正副總董事和稍後禮聘的「轅門官」,即為醮祭的核心組織。 2.搭船廠-7月間。 3.拜人客-8月初。即「拜門口」之意,各戶自辦。 4.取舟參-8月初。即選取「龍骨」,多依神示入夜「向東出發」,轄境各武陣參與,以看東里北安宮禪師菩薩為開路先鋒,漫無目的地向東行進找尋,至關廟鄉「五甲尾」後折返經沙崙里,最後於看東里「旺萊宅埔仔」找到一株樟樹,祭祀後鋸下樹幹,隨即送至木材廠刨製成「舟參」,之後迎回王船廠進行「安舟參」,時已天亮。這之後,由預聘的王船師傅開始著手造船。 5.請水-8月中。此地稱「取水」,依神示於上午多「向北出發」,在武陣與先鋒轎引領下,最後在關廟區埤頭里許縣溪旁王姓所有的「強鑫機構器公司」深水井內,舀取「聖水」回廟。 6.請天師-11月初。此地以醮壇之一的「玉皇壇」(天公壇)為醮祭總壇,故需至台南市忠義路天壇(天公廟)「請天師」(迎請張天師)。先是轄境武陣齊至看東里北安宮迎請「先鋒官」禪師菩薩「上馬」,再返廟受旨領取先鋒旗、先鋒劍和先鋒印;接著所有武陣恭送主神保生大帝、先鋒官和「主會團」啟程,於民權路和中山路口揮別,乘車逕往台南市天壇「請天師」,並至仁和路仁和宮「請上帝公」前來觀醮。畢,原車經六甲里返廟,並接受在六甲里口恭候的所有武陣的歡迎。諸武陣於上午送行後,隨即組成香陣遶巡辜厝里「崁仔下」和六甲里全境,午前在六甲里路口恭迎「天師」蒞臨,並護送返回歸仁市區入廟。這之後,當日下午繼續遶巡部分看東里和歸仁里,畢,再恭送「先鋒官」禪師菩薩返回北安宮「下馬」。 7.安斗燈:11月初。安主會燈、董事燈等斗燈。 8.敦聘轅門官:於「入醮開五王」前舉行,由轄境各武陣分陣分別前往轅門官、師爺、正案公、副案公、王船長、副王船長、舵公、船師和日師(曆師)等人府上,恭迎蒞廟執行神職工作;其中「船師」因非本地人,所以都先安排到「王船長」家,再一起接受武陣恭請蒞廟。 9.一朝火醮:11月初中旬。為恭送火王之儀,此係南部醮祭特色,一般都送往南方「旋烜宮」(火王爺屬火,五行方位為南方)。 10.王爺開光醮:「火醮」後午夜舉行,5尊王爺與「中軍府」安奉於大轎中,由主會、董事親扛,直至「起轎」始開光點眼,賦以神靈,一般叫「開五王」;其時,主神保生大帝、天師爺和上帝公等神,則在旁觀禮。 11.五朝王醮:「王爺開光醮」當日起5天,屬道士團科儀,除「主會團」外,一般民眾並不參與。 12.王船出澳:王醮首日上午。王船結合七星平安橋,供民眾添和祈安,此俗已成為晚近南部王船祭典的共同形式。 13.點卯:王醮末日上午。此為沿襲舊時軍營卯時(上午5時至7時)點名之遺意,通常聘請官拜「名譽案公」的縣長親臨主持,對「主會團」諸公點名。 14.普渡:王醮末日下午。 15.遶境:王醮結束後翌日舉行1天。由轄境「5角頭6村」聯合關廟和「大人廟」等地交陪庄(廟)組成香陣,以看東里北安宮禪師菩薩為「先鋒官」。比較特殊的是,仁壽宮為歡迎交陪境蒞臨,特由轄境武陣分站恭迎諸陣入庄,由午夜一直到天亮,天亮後始聯合遶境。遶境結束「入廟」後,也是由轄境武陣再分站歡送交陪境諸陣回家。 在遶境香陣之外,另有一支奇特的「轅車官」出巡隊伍。「轅門官」職能類似曾文溪流域一帶的「旗牌官」,通常由仁壽宮「主會團」議決後,禮聘曾任文武官職者擔任,身穿清領時期武將官服,手捧王令,出門乘坐八抬大轎,主要任務是巡庄和查夜,出門前要先領令,回廟後得立即繳令。 轅門官是「中軍府」的化身,於「入醮開五王」前就任,之後每日上午7點領令巡庄,並探望各主會、董事、爐主和舵公等人宅第,表示神恩澤被,於9點半返廟繳令。入夜後,於6點半再度領令查夜,於廟域四境巡遶,以維王府安寧,畢,於9點半返廟繳令報平安。 16.送王:遶境後隔一日的午前舉行。遶境後休兵一天,讓神、轎、人、陣得以靜養休息,以備翌日送王。送王當日,先是大清早的「千歲爺登舟」,接著由「 狀元大哥」和善信牽拉啟航,送至廟南許厝里「下許」空地(現今「南區綜合活動中心」南邊)準備火化。時辰一到,點火化船,諸陣、諸轎遶船辭行,轅門官亦坐著大轎遶船3圈,之後繳令「辭職」;由於此地無水無溪,仁壽宮特在船前開溝,並請來消防車不斷「放水」入溝,象徵水到渠成,恭送王船順風順水出海。 此地王船雖有「鯉魚旗」(鯉魚公)之設,但並無「搶鯉魚」之俗,而是由善信預先「卜桮」(擲筊)祈得,桮選者需奉獻緣金若干。 17.做路醮:送王當日午後全境舉行。各戶各備牲醴於住家附近設案排拜,一來慰祭遊魂開方便之門,使王船祭典功德圓滿,一來恭請道士誦經路醮,超度亡靈樂登極樂世界。 18.送天師:送王翌日午前。由武陣恭送張天師及上帝爺返回台南市原廟;並在翌日「謝燈篙」後完全結束醮祭與王船活動。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officialDocNo : 府文資字第0980242426號 registerDate : 2009-10-08 14:16:14.0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091008000001 |
影音多媒體圖片 | 1:mediaName :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2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5/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2.jpg 2:mediaName :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3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6/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3.jpg 3:mediaName :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4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7/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4.jpg 4:mediaName :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5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8/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5.jpg |
保存者/保存團體 | 歸仁仁壽宮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4-23/bb02ac6a-f876-4955-a94a-5c477c78f486/歸仁仁壽宮公告.docx.pdf |
主管機關名稱 | 臺南市政府 |
主管機關單位 |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無形文化資產組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6-2213569#304 |
repImgId | 5141 |
案件編號20091008000001 |
個案名稱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 |
級別代碼5.1.1 |
級別名稱民俗 |
種類1:code : F5name : 儀式、祭典、節慶 |
所屬族群1:type : 漢民族name : 福佬 |
評定基準1: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2: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3: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4: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5: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
指定/登錄理由1.仁壽宮王船醮典與一般三年一科的王船祭不同,是十二年以後開始擲筊請示神意,所以至少是十二年才辦理一次,其王船祭所累積的能量甚為可觀,規模之大全國少見。 2. 遶境時轄境總動員,保存多種村落特色之藝陣,場面壯觀。 3. 王船醮典整個儀式極為完整,仍維持傳統樣貌,是台南地區三大醮典之一,有其歷史文化意義,也是當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信仰。 |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6條。 |
所屬主管機關臺南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歸仁區 address : 歸仁仁壽宮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4/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1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4/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1.jpgname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1 |
代表圖像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歸仁區仁壽宮俗稱「歸仁大廟」,其轄域約屬歸仁北里舊地,亦即今之「5角頭6村」(5角頭為:第1角紅瓦厝、第2角辜厝、第3角許厝、第4角後市仔、第5角楊厝,含括現今村里行政區域劃分之歸仁里、辜厝里、許厝里、後市里、看東里、看西里等地)。 依《台灣府志》記載,仁壽宮創建於鄭氏時期,宮內主祀之保生大帝神尊,據傳係300餘年前明定國公鄭鴻達之部將吳鳩山隨鄭成功來台,為祈海途順遂,乃自福建同安縣白礁跪祈保生大帝金身1尊,隨身攜奉,安抵台灣。初僅奉於吳宅,後因大帝顯化,靈驗異常,地方人士多獲帝祐,乃有立廟之議,遂由爐主吳鳩山發起募捐盛舉,於信眾同心協力下創立廟堂。清雍正2年(1724)增建兩廂,規模始具,而後歷有修建,同時依俗進行王醮大典,依據現有記載,仁壽宮首次建醮為日治時期明治42年(1909)己酉科,當時管理人林桂馨等人整修廟宇後,舉行了第一次5朝王醮,至1961年辛丑科、1977年丁巳科,亦各有建醮紀錄,1995年再次進行廟宇重修,經當時廟方主任委員兼任建醮總董事張主明主導重建,使得今日之廟貌規模,並進行乙亥科王醮。 論王船醮典之舉行,原應12年舉行一科,然仁壽宮王醮則多因故而未依俗如期舉辦,多以該廟宇重修或重建後,與「慶成」之由聯合舉行。 |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農曆 |
辦理週期每年 |
主辦單位-地址(空)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仁壽宮在醮典科儀中仍堅持保有甚多的風俗與慣例,除了傳統的王醮與科儀外,尚有由各戶自辦之「拜人客」、「拜門口」;依神示的「取舟參」、「請水」;請送天師、恭迎船師等神職人員就任、迎送交陪境各地陣頭;做「路醮」;「轅門官」之制與擲筊桮選「鯉魚公」之俗,為本地所獨有。詳細儀程為: 1.桮選主會團-科年1月初或之前。桮選正副主會、主醮、主壇、主普、三官首和王船長等神職;「主會團」愈至晚近人數愈多,最早是正副各一,1977年已易1正3副,1995年更擴大為1正4副。此一「主會團」與正副總董事和稍後禮聘的「轅門官」,即為醮祭的核心組織。 2.搭船廠-7月間。 3.拜人客-8月初。即「拜門口」之意,各戶自辦。 4.取舟參-8月初。即選取「龍骨」,多依神示入夜「向東出發」,轄境各武陣參與,以看東里北安宮禪師菩薩為開路先鋒,漫無目的地向東行進找尋,至關廟鄉「五甲尾」後折返經沙崙里,最後於看東里「旺萊宅埔仔」找到一株樟樹,祭祀後鋸下樹幹,隨即送至木材廠刨製成「舟參」,之後迎回王船廠進行「安舟參」,時已天亮。這之後,由預聘的王船師傅開始著手造船。 5.請水-8月中。此地稱「取水」,依神示於上午多「向北出發」,在武陣與先鋒轎引領下,最後在關廟區埤頭里許縣溪旁王姓所有的「強鑫機構器公司」深水井內,舀取「聖水」回廟。 6.請天師-11月初。此地以醮壇之一的「玉皇壇」(天公壇)為醮祭總壇,故需至台南市忠義路天壇(天公廟)「請天師」(迎請張天師)。先是轄境武陣齊至看東里北安宮迎請「先鋒官」禪師菩薩「上馬」,再返廟受旨領取先鋒旗、先鋒劍和先鋒印;接著所有武陣恭送主神保生大帝、先鋒官和「主會團」啟程,於民權路和中山路口揮別,乘車逕往台南市天壇「請天師」,並至仁和路仁和宮「請上帝公」前來觀醮。畢,原車經六甲里返廟,並接受在六甲里口恭候的所有武陣的歡迎。諸武陣於上午送行後,隨即組成香陣遶巡辜厝里「崁仔下」和六甲里全境,午前在六甲里路口恭迎「天師」蒞臨,並護送返回歸仁市區入廟。這之後,當日下午繼續遶巡部分看東里和歸仁里,畢,再恭送「先鋒官」禪師菩薩返回北安宮「下馬」。 7.安斗燈:11月初。安主會燈、董事燈等斗燈。 8.敦聘轅門官:於「入醮開五王」前舉行,由轄境各武陣分陣分別前往轅門官、師爺、正案公、副案公、王船長、副王船長、舵公、船師和日師(曆師)等人府上,恭迎蒞廟執行神職工作;其中「船師」因非本地人,所以都先安排到「王船長」家,再一起接受武陣恭請蒞廟。 9.一朝火醮:11月初中旬。為恭送火王之儀,此係南部醮祭特色,一般都送往南方「旋烜宮」(火王爺屬火,五行方位為南方)。 10.王爺開光醮:「火醮」後午夜舉行,5尊王爺與「中軍府」安奉於大轎中,由主會、董事親扛,直至「起轎」始開光點眼,賦以神靈,一般叫「開五王」;其時,主神保生大帝、天師爺和上帝公等神,則在旁觀禮。 11.五朝王醮:「王爺開光醮」當日起5天,屬道士團科儀,除「主會團」外,一般民眾並不參與。 12.王船出澳:王醮首日上午。王船結合七星平安橋,供民眾添和祈安,此俗已成為晚近南部王船祭典的共同形式。 13.點卯:王醮末日上午。此為沿襲舊時軍營卯時(上午5時至7時)點名之遺意,通常聘請官拜「名譽案公」的縣長親臨主持,對「主會團」諸公點名。 14.普渡:王醮末日下午。 15.遶境:王醮結束後翌日舉行1天。由轄境「5角頭6村」聯合關廟和「大人廟」等地交陪庄(廟)組成香陣,以看東里北安宮禪師菩薩為「先鋒官」。比較特殊的是,仁壽宮為歡迎交陪境蒞臨,特由轄境武陣分站恭迎諸陣入庄,由午夜一直到天亮,天亮後始聯合遶境。遶境結束「入廟」後,也是由轄境武陣再分站歡送交陪境諸陣回家。 在遶境香陣之外,另有一支奇特的「轅車官」出巡隊伍。「轅門官」職能類似曾文溪流域一帶的「旗牌官」,通常由仁壽宮「主會團」議決後,禮聘曾任文武官職者擔任,身穿清領時期武將官服,手捧王令,出門乘坐八抬大轎,主要任務是巡庄和查夜,出門前要先領令,回廟後得立即繳令。 轅門官是「中軍府」的化身,於「入醮開五王」前就任,之後每日上午7點領令巡庄,並探望各主會、董事、爐主和舵公等人宅第,表示神恩澤被,於9點半返廟繳令。入夜後,於6點半再度領令查夜,於廟域四境巡遶,以維王府安寧,畢,於9點半返廟繳令報平安。 16.送王:遶境後隔一日的午前舉行。遶境後休兵一天,讓神、轎、人、陣得以靜養休息,以備翌日送王。送王當日,先是大清早的「千歲爺登舟」,接著由「 狀元大哥」和善信牽拉啟航,送至廟南許厝里「下許」空地(現今「南區綜合活動中心」南邊)準備火化。時辰一到,點火化船,諸陣、諸轎遶船辭行,轅門官亦坐著大轎遶船3圈,之後繳令「辭職」;由於此地無水無溪,仁壽宮特在船前開溝,並請來消防車不斷「放水」入溝,象徵水到渠成,恭送王船順風順水出海。 此地王船雖有「鯉魚旗」(鯉魚公)之設,但並無「搶鯉魚」之俗,而是由善信預先「卜桮」(擲筊)祈得,桮選者需奉獻緣金若干。 17.做路醮:送王當日午後全境舉行。各戶各備牲醴於住家附近設案排拜,一來慰祭遊魂開方便之門,使王船祭典功德圓滿,一來恭請道士誦經路醮,超度亡靈樂登極樂世界。 18.送天師:送王翌日午前。由武陣恭送張天師及上帝爺返回台南市原廟;並在翌日「謝燈篙」後完全結束醮祭與王船活動。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officialDocNo : 府文資字第0980242426號 registerDate : 2009-10-08 14:16:14.0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091008000001 |
影音多媒體圖片1:mediaName :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2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5/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2.jpg 2:mediaName :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3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6/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3.jpg 3:mediaName :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4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7/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4.jpg 4:mediaName :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5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relate_cultural/134208/photo/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5.jpg |
保存者/保存團體歸仁仁壽宮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4-23/bb02ac6a-f876-4955-a94a-5c477c78f486/歸仁仁壽宮公告.docx.pdf |
主管機關名稱臺南市政府 |
主管機關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無形文化資產組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2213569#304 |
repImgId5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