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 文資局民俗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屏東林仔內紙炮篙的級別名稱是民俗, 所屬主管機關是屏東縣政府, 指定/登錄理由是1. 傳統性:是見證整個臺灣所有三山國王廟,多元性多元文化的代表,更是臺灣三山國王廟少數直接在戰後而且是從河婆這邊移民過來的河婆客家所進行的習俗。河婆客家人在屏東,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節慶習俗非常特殊,非常具有傳統性。 2. 地方性:臺灣僅見之「紙炮篙」迎神廟會,頗具在地特色;「紙炮篙」民俗與三山國王...,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是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於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舉行,若當天不是假日,則會選於元宵節前後的假日舉行。進行紙炮篙前,先準備全新的竹竿,在竹竿上纏繞鞭炮,竿尾貼上贊助者姓名的紅色三角旗,上面寫著恭迎三山國王聖駕、贊助者地址及姓名 ....

案件編號20180726000005
個案名稱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級別代碼5.1.1
級別名稱民俗
種類

1:

code : F5
name : 儀式、祭典、節慶
所屬族群

1:

type : 漢民族
評定基準

1: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

2:

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

3:

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

4:

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1. 傳統性:是見證整個臺灣所有三山國王廟,多元性多元文化的代表,更是臺灣三山國王廟少數直接在戰後而且是從河婆這邊移民過來的河婆客家所進行的習俗。河婆客家人在屏東,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節慶習俗非常特殊,非常具有傳統性。 2. 地方性:臺灣僅見之「紙炮篙」迎神廟會,頗具在地特色;「紙炮篙」民俗與三山國王、張木坑公王與韓指揮大使等神連結,係臺灣唯一信仰現象,與其他地區實有顯著差異。 3. 文化性:戰後從廣東揭陽縣移居到臺灣的河婆客家人,定居在屏東市林仔內的部落,每年延續祖先傳承的節慶習俗及信仰,於元宵節舉行衝竹竿炮、舉老爺的繞境活動,成為屏東市河婆客的一項特色節慶習俗文化,也是一項值得保留與延續的珍貴無形文化資產。 4. 典範性:民俗活動進行時,林仔內全境參與,規模雖不大,但熱烈溫馨、有條不紊,具有示範作用;「紙炮篙」數量每年幾達1500支,顯見參與者之多,扛轎、放炮者分工井然有具,進行頗為順暢,誠屬難得。
法令依據第2條第2項第1、2、4、5款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屏東市
address : 屏東市衡陽街43-4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1-07/fa021e1b-63bb-4f00-a668-63374df51d98/屏東林仔內紙炮篙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1-07/fa021e1b-63bb-4f00-a668-63374df51d98/屏東林仔內紙炮篙.jpg

name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代表圖像來源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1.舉辦日期與週期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舉辦於每年農曆正月15日。 2.起源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起源於林仔內的河婆客家人自大陸原鄉所傳承的三山國王信仰,在每年元宵節舉行隆重的「攑老爺」與「紙炮篙」慶典活動,新竹竹東地區的河婆客家鄉親也會前來共襄盛舉。早期在廣東揭陽,此民俗期間是從農曆正月初二到正月15日舉辦,由三山祖廟「攑老爺」出巡到各地墩、寨、村落。一天遶一個庄頭,居民以竹竿炮表示對王爺的尊崇,第二天再遶到別的庄頭,大概在元宵節前一天,又遶回三山祖廟。隔天元宵節就在祖廟前舉行盛大的竹竿炮活動。在草創時期,攑老爺、竹竿炮(紙炮篙)的陣容雖然不大,但大家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壯丁輪流抬轎,神轎穿梭竹竿炮底下,稱為「攑老爺」。婦女在家做飯、擂茶。「衝炮」在原鄉被視為一種成年禮,衝炮者會在點燃的竹竿炮中亂竄,形同過火。1980至2000年間,林仔內的河婆移民第一及第二代逐漸凋零,同時考量活動所費不貲。約在1980年改成一年在屏東市舉辦,隔年在新竹縣竹東鎮舉辦。在屏東市舉辦時,除了林仔內鄉親熱烈參與外,新竹竹東鄉親也會搭乘遊覽車南下共襄盛舉 。但近年竹東鎮已不再舉辦紙炮篙,僅剩屏東市林仔內在三山國王廟舉辦 。 3.相關傳說 (無)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農曆
舉行時間月1
舉行時間日15
holdEndMonth1
holdEndDay15
辦理週期每年
主辦單位-名稱屏東市林仔內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於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舉行,若當天不是假日,則會選於元宵節前後的假日舉行。進行紙炮篙前,先準備全新的竹竿,在竹竿上纏繞鞭炮,竿尾貼上贊助者姓名的紅色三角旗,上面寫著恭迎三山國王聖駕、贊助者地址及姓名 。 2.儀式過程2或第二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遶境回駕到廟埕前,再放十支紙炮篙作結。走在前面的指揮大使與木坑公王先停於廟埕兩側,迎接三山國王神轎,待其放妥後,指揮大使、木坑公王的兩頂神轎才放下。此時,信眾會觸摸兩位陪祀神像的頭臉,再摸自己頭臉,以討吉利、求平安。其中「攑老爺」為迎接三山國王之意。手持竹竿者的炮手先沐浴淨身,再抬著指揮大使、木坑公王的神轎在紙炮篙炮陣來回穿梭,稱為「衝炮」。 3.儀式過程3或第三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活動結束後,有些贊助者會將竹竿帶回家當作曬衣桿使用,有些住得較遠的贊助者則把竹竿送給其他民眾帶回家使用以保平安。有些人則會撿地上炸完的炮屑帶回家作為孵蛋的墊材,除了保平安,也可讓孵蛋順利。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屏府文保字第10530388000號
registerDate : 2016-09-12 17:07:31.302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officialDocNo : 屏府文保字第10830216500號
registerDate : 2019-05-24 00:00:00.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180726000005
保存者/保存團體屏東市林仔內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1-07/d6c9bb1f-a284-4502-abdc-90d8c2882a71/屏東林仔內紙炮篙登錄公告.pdf

2: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1-07/f6c9756e-835d-4048-abd7-118a011eab79/屏東林仔內紙炮篙更正公告.pdf
主管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屏東縣屏東市瑞中街15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7227001
repImgId234648

案件編號

20180726000005

個案名稱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級別代碼

5.1.1

級別名稱

民俗

種類

1:

code : F5
name : 儀式、祭典、節慶

所屬族群

1:

type : 漢民族

評定基準

1: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

2:

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

3:

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

4:

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1. 傳統性:是見證整個臺灣所有三山國王廟,多元性多元文化的代表,更是臺灣三山國王廟少數直接在戰後而且是從河婆這邊移民過來的河婆客家所進行的習俗。河婆客家人在屏東,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節慶習俗非常特殊,非常具有傳統性。 2. 地方性:臺灣僅見之「紙炮篙」迎神廟會,頗具在地特色;「紙炮篙」民俗與三山國王、張木坑公王與韓指揮大使等神連結,係臺灣唯一信仰現象,與其他地區實有顯著差異。 3. 文化性:戰後從廣東揭陽縣移居到臺灣的河婆客家人,定居在屏東市林仔內的部落,每年延續祖先傳承的節慶習俗及信仰,於元宵節舉行衝竹竿炮、舉老爺的繞境活動,成為屏東市河婆客的一項特色節慶習俗文化,也是一項值得保留與延續的珍貴無形文化資產。 4. 典範性:民俗活動進行時,林仔內全境參與,規模雖不大,但熱烈溫馨、有條不紊,具有示範作用;「紙炮篙」數量每年幾達1500支,顯見參與者之多,扛轎、放炮者分工井然有具,進行頗為順暢,誠屬難得。

法令依據

第2條第2項第1、2、4、5款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屏東市
address : 屏東市衡陽街43-4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1-07/fa021e1b-63bb-4f00-a668-63374df51d98/屏東林仔內紙炮篙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1-07/fa021e1b-63bb-4f00-a668-63374df51d98/屏東林仔內紙炮篙.jpg

name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代表圖像來源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1.舉辦日期與週期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舉辦於每年農曆正月15日。 2.起源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起源於林仔內的河婆客家人自大陸原鄉所傳承的三山國王信仰,在每年元宵節舉行隆重的「攑老爺」與「紙炮篙」慶典活動,新竹竹東地區的河婆客家鄉親也會前來共襄盛舉。早期在廣東揭陽,此民俗期間是從農曆正月初二到正月15日舉辦,由三山祖廟「攑老爺」出巡到各地墩、寨、村落。一天遶一個庄頭,居民以竹竿炮表示對王爺的尊崇,第二天再遶到別的庄頭,大概在元宵節前一天,又遶回三山祖廟。隔天元宵節就在祖廟前舉行盛大的竹竿炮活動。在草創時期,攑老爺、竹竿炮(紙炮篙)的陣容雖然不大,但大家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壯丁輪流抬轎,神轎穿梭竹竿炮底下,稱為「攑老爺」。婦女在家做飯、擂茶。「衝炮」在原鄉被視為一種成年禮,衝炮者會在點燃的竹竿炮中亂竄,形同過火。1980至2000年間,林仔內的河婆移民第一及第二代逐漸凋零,同時考量活動所費不貲。約在1980年改成一年在屏東市舉辦,隔年在新竹縣竹東鎮舉辦。在屏東市舉辦時,除了林仔內鄉親熱烈參與外,新竹竹東鄉親也會搭乘遊覽車南下共襄盛舉 。但近年竹東鎮已不再舉辦紙炮篙,僅剩屏東市林仔內在三山國王廟舉辦 。 3.相關傳說 (無)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

農曆

舉行時間月

1

舉行時間日

15

holdEndMonth

1

holdEndDay

15

辦理週期

每年

主辦單位-名稱

屏東市林仔內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於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舉行,若當天不是假日,則會選於元宵節前後的假日舉行。進行紙炮篙前,先準備全新的竹竿,在竹竿上纏繞鞭炮,竿尾貼上贊助者姓名的紅色三角旗,上面寫著恭迎三山國王聖駕、贊助者地址及姓名 。 2.儀式過程2或第二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遶境回駕到廟埕前,再放十支紙炮篙作結。走在前面的指揮大使與木坑公王先停於廟埕兩側,迎接三山國王神轎,待其放妥後,指揮大使、木坑公王的兩頂神轎才放下。此時,信眾會觸摸兩位陪祀神像的頭臉,再摸自己頭臉,以討吉利、求平安。其中「攑老爺」為迎接三山國王之意。手持竹竿者的炮手先沐浴淨身,再抬著指揮大使、木坑公王的神轎在紙炮篙炮陣來回穿梭,稱為「衝炮」。 3.儀式過程3或第三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活動結束後,有些贊助者會將竹竿帶回家當作曬衣桿使用,有些住得較遠的贊助者則把竹竿送給其他民眾帶回家使用以保平安。有些人則會撿地上炸完的炮屑帶回家作為孵蛋的墊材,除了保平安,也可讓孵蛋順利。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屏府文保字第10530388000號
registerDate : 2016-09-12 17:07:31.302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officialDocNo : 屏府文保字第10830216500號
registerDate : 2019-05-24 00:00:00.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180726000005

保存者/保存團體

屏東市林仔內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1-07/d6c9bb1f-a284-4502-abdc-90d8c2882a71/屏東林仔內紙炮篙登錄公告.pdf

2: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1-07/f6c9756e-835d-4048-abd7-118a011eab79/屏東林仔內紙炮篙更正公告.pdf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瑞中街15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27001

repImgId

234648

根據識別碼 20180726000005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80726000005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80726000005 ... ]

根據名稱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資料。

[ 搜尋所有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 ]

在『文資局民俗』資料集內搜尋:


與屏東林仔內紙炮篙同分類的文資局民俗

口湖牽水車藏(狀)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暨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項之第1至5項之基準。 (二)口湖牽水車藏(狀)為台灣規模最盛大之牽車藏(狀)活動,且具有歷史紀念意義,呈現地方...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牽水車藏是一整超渡亡靈的習俗,因而沿例都禮聘道士團前來設壇演法,為水魂超渡。在六月初七、初八舉行簡單的「一朝宿啟」法事。 這種一朝宿啟科儀的度亡法事,在台灣民間都歸入所謂的「做功果」、「做功德」或「...

下路頭玄天上帝廟盪鞦韆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有傳統性:光路里高空幌韆鞦已有百年歷史,並形成本地重要之民俗節慶活動,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之傳統性。 2.具有地方性:在嘉義市湖仔內下路頭地區瘟疫不斷,村民虔誠祈求玄天上帝能消災止厄,而後...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下路頭玄天上帝廟盪鞦韆」辦理週期為每逢閏年、閏月的農曆3月6日。鞦韆賽會於前一年冬至開始籌備。在謝冬後會由爐主、頭家與當地耆老開始找尋搭建鞦韆需要的竹材。所搭設的鞦韆架採古法,以刺竹和藤條搭建捆綁。...

鄒族戰祭mayasvi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鄒族mayasvi包含迎神、團結祭、初登會所、成年禮、報戰功、路祭、歌舞祭、送神等儀式,反應鄒族對天神的敬畏及不同家族間的歷史聯繫,而kuba是舉行儀式的重要場域,更為其生活文化與情感傳承之交流核...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祭典前各項準備活動: 部落長老開會決定舉辦後,就開始展開各項準備工作。男子在祭典前幾天要整理集會所內的聖物、修建集會所、並整理征狩之路;婦女則準備祭品如釀製米酒、製作糯米糕等。 2.正式祭典 ...

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元宵遶境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本民俗係源起於奉天宮信徒組織「媽祖會」,地主為媽祖會會長,佃農則為其會員,每年利用媽祖會過爐的時間地主來宴請佃農,並商議明年租佃方式,後因民國四十八年政府實施「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政策,最後由奉...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貼香條:貼香條是整個媽祖繞境的一個序幕,奉天宮香條上書有『新南港奉天宮天上聖母擇於 月 日繞境平安』的字樣,用長條形的黃紙,在刻好的香條印版上踏印下來,因為上刻著新港的舊地名(新南港),所以此塊印...

民雄大士爺祭典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本民俗具傳統性、地方性及文化性,因此登錄為民俗。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普渡儀式過程: 農曆7月21日 上午2點30分:打通 上午3點:發表文、請大士登位、三界亭、獅虎、翰林院、男堂女室就位,請佛蒞壇、安三界、豎旛 上午5點30分:開眼大士、安孤魂位、高誦梁皇寶懺,早餐 ...

新塭嘉應廟「衝水路、迎客王」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嘉應廟供奉王爺(客王)二十二尊,兩尊輪流坐鎮廟內,另外十三尊負責巡守海域、七尊巡守山區。傳說每年農曆3月27日是王爺的聖誕,在外巡守的二十尊王爺會聚集在布袋鎮新塭地區的王爺窟(王船碼頭),之後騎到嘉應...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衝水路、迎客王」的儀式特徵: 嘉應廟供奉了22尊王爺(客王), 2尊輪流坐鎮廟內,另外13尊負責巡守海域、7尊巡守山區。傳說每年農曆3月27日是王爺的聖誕,在外巡守的20尊王爺會聚集在布袋鎮新塭外...

過溝建德宮火燈夜巡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過溝的居民每年在農曆的六月底最後三天晚上,無論男女老幼,都提著以竹子、玻璃瓶和泥土自製的火燈,配合神明出巡遶境的儀式,沿著過溝街道一直到整個村落,以祈求過溝居民在鬼月都能平安,沿途鞭炮轟隆隆、陣頭鑼鼓...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年農曆六月底最後三天,過溝的信仰中心「建德宮」都會接連三天舉辦持火燈夜間祈安遶境,在活動前幾天,庄民老老少少自己都會先尋覓竹子、玻璃瓶和泥土,來DIY自製火燈,至活動日當天,午後庄民會拿著火燈至建德...

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臺南孔廟創建於明永曆19年(1665年),釋奠典禮的舉行延續至今,其詳細內容收錄於日本昭和8年(1933年)出版之《聖廟釋奠儀節》(內含典禮流程、禮器、擺設、佾舞、意涵等等),該書稱當時以成書院院...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一年有2次,分別為春秋各1次。時間點分別為「春分」上午6:00及「國曆9月28日」上午5:00。在祭孔前會擇日進行釋奠典禮之預演,稱「釋奠習儀」。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分成2階段,先...

府城迎媽祖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台灣媽祖遶境科儀的起源,歷史悠久。 2.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遶境科儀。是全市廟宇共同出轎參與,不同於其他地方只有遶境廟宇出轎。 3.科儀內容如點媽祖燈、升媽祖旗,安座媽祖宴,皆為台灣此類科儀之源,具...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一﹑四年一科,每逢鼠年、龍年、猴年辦理。日期在媽祖聖誕前一個月。遶境兩天。 二﹑由於大天后宮是公廟,遶境區域為全台南市,須邀請各街境廟宇共襄盛舉,因此可以全是採緣,時間約一個月。採緣後,點媽祖燈,升媽...

太陽公生及九豬十六羊祭品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傳統性: 傳承民族意識與祭品文化,歷史悠久。 2.地方性: 僅臺南地區且隱喻思明思想;祭品豬羊數字亦異於他地,並與道教太陽星君有所不同 3.歷史性: 與明思宗殉國及明鄭復臺有關。 4.文化性...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府城內,農曆3月19日祭祀太陽公之行為,可分為民眾自備祭品於自宅祭祀,以及到祠廟中祭祀二類。民眾自行祭祀,會於3月19日當日一早,備妥祭品面向東方,等待太陽一出來即可祭拜,若街道、店面未能面向東方,或...

鹿耳門天后宮送迎神儀典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封印大典」及「迎喜神」承自民間12月24日送神,及正月初4迎神祭典,深具古禮俗傳承,具傳統性。 2.鹿耳門村民的共同參與,此活動的進行及各方面的準備等,成為生活一部分,構成地方文化的特色。 3....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鹿耳門天后宮於每年農曆12月24日展開封印大典,為承襲自傳統官府封印與寺廟褒封祀典百器,封印送神儀式主要可以分成「封印」及「圓壇」二部分。 以下依照封印送神禮序介紹之。 (一)祭官就位:手持龍杖之「儀...

鹿耳門聖母廟土城仔香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與往昔移民及信仰發展史有密切關聯性,原為西港刈香之一員,後斷香自行刈香,從民國50年迄今未曾間斷,深具傳統性。 2.香陣和儀程大抵是西港刈香的翻版,60多年來自行刈香已完全在地化,具有強烈民俗特...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土城仔刈香全名為「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科禳災祈安香醮大典」,在香科前半年10月進行桮選五主會、爐主,象徵香科的啟動。在香科前1個月會建鑑醮場、造會首壇及豎燈篙。土城仔香醮典啟建前3日會先至友宮廟迎請神...

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為地方獨特且具文化價值之民俗活動,延續迄今超過百年,庄民高度認同並長期自主參與。 2.民俗起源表現早期農村社會對於「添丁」之重視。參與庄頭橫跨永康、新化兩行政區,亦能表現該區域以廣興宮為祭祀中心之...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在每年農曆元月20日也就是謝府元帥誕辰以前一年中生兒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水果餅」(俗稱「水餅」),給自己村庄的「福份」庄民品嚐,一起分享添丁的喜氣。添兒孫的人家除了擔水果餅外,還準備著囝仔衫、牲禮、紅...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仁壽宮王船醮典與一般三年一科的王船祭不同,是十二年以後開始擲筊請示神意,所以至少是十二年才辦理一次,其王船祭所累積的能量甚為可觀,規模之大全國少見。 2. 遶境時轄境總動員,保存多種村落特色之藝...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仁壽宮在醮典科儀中仍堅持保有甚多的風俗與慣例,除了傳統的王醮與科儀外,尚有由各戶自辦之「拜人客」、「拜門口」;依神示的「取舟參」、「請水」;請送天師、恭迎船師等神職人員就任、迎送交陪境各地陣頭;做「路...

大目降十八嬈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融合當地的傳說與地理風水及在地廟宇習俗,成為新化的重要活動,具凝聚地方宗教文化向心力,值得保存。 2.以遶境為主體,與新化八保七廟的歷史契合,係新化地區最具象徵性的民俗活動,具地方傳說、風水及信...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新化區「降內7廟」循例於農曆元月18日晚間,各廟陣頭及信眾會先集合於朝天宮(媽祖廟),抽籤決定遊街巡境路線,然後出發,由太子宮的太子爺當開路先鋒,朝天宮的媽祖押後,所有參加人員手持火把參與遶境,其目地...

口湖牽水車藏(狀)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暨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項之第1至5項之基準。 (二)口湖牽水車藏(狀)為台灣規模最盛大之牽車藏(狀)活動,且具有歷史紀念意義,呈現地方...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牽水車藏是一整超渡亡靈的習俗,因而沿例都禮聘道士團前來設壇演法,為水魂超渡。在六月初七、初八舉行簡單的「一朝宿啟」法事。 這種一朝宿啟科儀的度亡法事,在台灣民間都歸入所謂的「做功果」、「做功德」或「...

下路頭玄天上帝廟盪鞦韆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有傳統性:光路里高空幌韆鞦已有百年歷史,並形成本地重要之民俗節慶活動,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之傳統性。 2.具有地方性:在嘉義市湖仔內下路頭地區瘟疫不斷,村民虔誠祈求玄天上帝能消災止厄,而後...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下路頭玄天上帝廟盪鞦韆」辦理週期為每逢閏年、閏月的農曆3月6日。鞦韆賽會於前一年冬至開始籌備。在謝冬後會由爐主、頭家與當地耆老開始找尋搭建鞦韆需要的竹材。所搭設的鞦韆架採古法,以刺竹和藤條搭建捆綁。...

鄒族戰祭mayasvi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鄒族mayasvi包含迎神、團結祭、初登會所、成年禮、報戰功、路祭、歌舞祭、送神等儀式,反應鄒族對天神的敬畏及不同家族間的歷史聯繫,而kuba是舉行儀式的重要場域,更為其生活文化與情感傳承之交流核...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祭典前各項準備活動: 部落長老開會決定舉辦後,就開始展開各項準備工作。男子在祭典前幾天要整理集會所內的聖物、修建集會所、並整理征狩之路;婦女則準備祭品如釀製米酒、製作糯米糕等。 2.正式祭典 ...

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元宵遶境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本民俗係源起於奉天宮信徒組織「媽祖會」,地主為媽祖會會長,佃農則為其會員,每年利用媽祖會過爐的時間地主來宴請佃農,並商議明年租佃方式,後因民國四十八年政府實施「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政策,最後由奉...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貼香條:貼香條是整個媽祖繞境的一個序幕,奉天宮香條上書有『新南港奉天宮天上聖母擇於 月 日繞境平安』的字樣,用長條形的黃紙,在刻好的香條印版上踏印下來,因為上刻著新港的舊地名(新南港),所以此塊印...

民雄大士爺祭典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本民俗具傳統性、地方性及文化性,因此登錄為民俗。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普渡儀式過程: 農曆7月21日 上午2點30分:打通 上午3點:發表文、請大士登位、三界亭、獅虎、翰林院、男堂女室就位,請佛蒞壇、安三界、豎旛 上午5點30分:開眼大士、安孤魂位、高誦梁皇寶懺,早餐 ...

新塭嘉應廟「衝水路、迎客王」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嘉應廟供奉王爺(客王)二十二尊,兩尊輪流坐鎮廟內,另外十三尊負責巡守海域、七尊巡守山區。傳說每年農曆3月27日是王爺的聖誕,在外巡守的二十尊王爺會聚集在布袋鎮新塭地區的王爺窟(王船碼頭),之後騎到嘉應...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衝水路、迎客王」的儀式特徵: 嘉應廟供奉了22尊王爺(客王), 2尊輪流坐鎮廟內,另外13尊負責巡守海域、7尊巡守山區。傳說每年農曆3月27日是王爺的聖誕,在外巡守的20尊王爺會聚集在布袋鎮新塭外...

過溝建德宮火燈夜巡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過溝的居民每年在農曆的六月底最後三天晚上,無論男女老幼,都提著以竹子、玻璃瓶和泥土自製的火燈,配合神明出巡遶境的儀式,沿著過溝街道一直到整個村落,以祈求過溝居民在鬼月都能平安,沿途鞭炮轟隆隆、陣頭鑼鼓...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年農曆六月底最後三天,過溝的信仰中心「建德宮」都會接連三天舉辦持火燈夜間祈安遶境,在活動前幾天,庄民老老少少自己都會先尋覓竹子、玻璃瓶和泥土,來DIY自製火燈,至活動日當天,午後庄民會拿著火燈至建德...

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臺南孔廟創建於明永曆19年(1665年),釋奠典禮的舉行延續至今,其詳細內容收錄於日本昭和8年(1933年)出版之《聖廟釋奠儀節》(內含典禮流程、禮器、擺設、佾舞、意涵等等),該書稱當時以成書院院...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一年有2次,分別為春秋各1次。時間點分別為「春分」上午6:00及「國曆9月28日」上午5:00。在祭孔前會擇日進行釋奠典禮之預演,稱「釋奠習儀」。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分成2階段,先...

府城迎媽祖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台灣媽祖遶境科儀的起源,歷史悠久。 2.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遶境科儀。是全市廟宇共同出轎參與,不同於其他地方只有遶境廟宇出轎。 3.科儀內容如點媽祖燈、升媽祖旗,安座媽祖宴,皆為台灣此類科儀之源,具...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一﹑四年一科,每逢鼠年、龍年、猴年辦理。日期在媽祖聖誕前一個月。遶境兩天。 二﹑由於大天后宮是公廟,遶境區域為全台南市,須邀請各街境廟宇共襄盛舉,因此可以全是採緣,時間約一個月。採緣後,點媽祖燈,升媽...

太陽公生及九豬十六羊祭品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傳統性: 傳承民族意識與祭品文化,歷史悠久。 2.地方性: 僅臺南地區且隱喻思明思想;祭品豬羊數字亦異於他地,並與道教太陽星君有所不同 3.歷史性: 與明思宗殉國及明鄭復臺有關。 4.文化性...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府城內,農曆3月19日祭祀太陽公之行為,可分為民眾自備祭品於自宅祭祀,以及到祠廟中祭祀二類。民眾自行祭祀,會於3月19日當日一早,備妥祭品面向東方,等待太陽一出來即可祭拜,若街道、店面未能面向東方,或...

鹿耳門天后宮送迎神儀典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封印大典」及「迎喜神」承自民間12月24日送神,及正月初4迎神祭典,深具古禮俗傳承,具傳統性。 2.鹿耳門村民的共同參與,此活動的進行及各方面的準備等,成為生活一部分,構成地方文化的特色。 3....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鹿耳門天后宮於每年農曆12月24日展開封印大典,為承襲自傳統官府封印與寺廟褒封祀典百器,封印送神儀式主要可以分成「封印」及「圓壇」二部分。 以下依照封印送神禮序介紹之。 (一)祭官就位:手持龍杖之「儀...

鹿耳門聖母廟土城仔香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與往昔移民及信仰發展史有密切關聯性,原為西港刈香之一員,後斷香自行刈香,從民國50年迄今未曾間斷,深具傳統性。 2.香陣和儀程大抵是西港刈香的翻版,60多年來自行刈香已完全在地化,具有強烈民俗特...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土城仔刈香全名為「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科禳災祈安香醮大典」,在香科前半年10月進行桮選五主會、爐主,象徵香科的啟動。在香科前1個月會建鑑醮場、造會首壇及豎燈篙。土城仔香醮典啟建前3日會先至友宮廟迎請神...

永康廣興宮境內擔餅節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為地方獨特且具文化價值之民俗活動,延續迄今超過百年,庄民高度認同並長期自主參與。 2.民俗起源表現早期農村社會對於「添丁」之重視。參與庄頭橫跨永康、新化兩行政區,亦能表現該區域以廣興宮為祭祀中心之...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在每年農曆元月20日也就是謝府元帥誕辰以前一年中生兒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水果餅」(俗稱「水餅」),給自己村庄的「福份」庄民品嚐,一起分享添丁的喜氣。添兒孫的人家除了擔水果餅外,還準備著囝仔衫、牲禮、紅...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仁壽宮王船醮典與一般三年一科的王船祭不同,是十二年以後開始擲筊請示神意,所以至少是十二年才辦理一次,其王船祭所累積的能量甚為可觀,規模之大全國少見。 2. 遶境時轄境總動員,保存多種村落特色之藝...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仁壽宮在醮典科儀中仍堅持保有甚多的風俗與慣例,除了傳統的王醮與科儀外,尚有由各戶自辦之「拜人客」、「拜門口」;依神示的「取舟參」、「請水」;請送天師、恭迎船師等神職人員就任、迎送交陪境各地陣頭;做「路...

大目降十八嬈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融合當地的傳說與地理風水及在地廟宇習俗,成為新化的重要活動,具凝聚地方宗教文化向心力,值得保存。 2.以遶境為主體,與新化八保七廟的歷史契合,係新化地區最具象徵性的民俗活動,具地方傳說、風水及信...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新化區「降內7廟」循例於農曆元月18日晚間,各廟陣頭及信眾會先集合於朝天宮(媽祖廟),抽籤決定遊街巡境路線,然後出發,由太子宮的太子爺當開路先鋒,朝天宮的媽祖押後,所有參加人員手持火把參與遶境,其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