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 文資局民俗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屏東林仔內紙炮篙的級別名稱是民俗, 所屬主管機關是屏東縣政府, 指定/登錄理由是1. 傳統性:是見證整個臺灣所有三山國王廟,多元性多元文化的代表,更是臺灣三山國王廟少數直接在戰後而且是從河婆這邊移民過來的河婆客家所進行的習俗。河婆客家人在屏東,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節慶習俗非常特殊,非常具有傳統性。 2. 地方性:臺灣僅見之「紙炮篙」迎神廟會,頗具在地特色;「紙炮篙」民俗與三山國王...,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是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於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舉行,若當天不是假日,則會選於元宵節前後的假日舉行。進行紙炮篙前,先準備全新的竹竿,在竹竿上纏繞鞭炮,竿尾貼上贊助者姓名的紅色三角旗,上面寫著恭迎三山國王聖駕、贊助者地址及姓名 ....
案件編號 | 20180726000005 |
個案名稱 |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
級別代碼 | 5.1.1 |
級別名稱 | 民俗 |
種類 | 1:code : F5name : 儀式、祭典、節慶 |
所屬族群 | 1:type : 漢民族 |
評定基準 | 1: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2: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3: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4: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
指定/登錄理由 | 1. 傳統性:是見證整個臺灣所有三山國王廟,多元性多元文化的代表,更是臺灣三山國王廟少數直接在戰後而且是從河婆這邊移民過來的河婆客家所進行的習俗。河婆客家人在屏東,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節慶習俗非常特殊,非常具有傳統性。 2. 地方性:臺灣僅見之「紙炮篙」迎神廟會,頗具在地特色;「紙炮篙」民俗與三山國王、張木坑公王與韓指揮大使等神連結,係臺灣唯一信仰現象,與其他地區實有顯著差異。 3. 文化性:戰後從廣東揭陽縣移居到臺灣的河婆客家人,定居在屏東市林仔內的部落,每年延續祖先傳承的節慶習俗及信仰,於元宵節舉行衝竹竿炮、舉老爺的繞境活動,成為屏東市河婆客的一項特色節慶習俗文化,也是一項值得保留與延續的珍貴無形文化資產。 4. 典範性:民俗活動進行時,林仔內全境參與,規模雖不大,但熱烈溫馨、有條不紊,具有示範作用;「紙炮篙」數量每年幾達1500支,顯見參與者之多,扛轎、放炮者分工井然有具,進行頗為順暢,誠屬難得。 |
法令依據 | 第2條第2項第1、2、4、5款 |
所屬主管機關 | 屏東縣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屏東市 address : 屏東市衡陽街43-4號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1-07/fa021e1b-63bb-4f00-a668-63374df51d98/屏東林仔內紙炮篙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1-07/fa021e1b-63bb-4f00-a668-63374df51d98/屏東林仔內紙炮篙.jpgname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
代表圖像來源 |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 1.舉辦日期與週期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舉辦於每年農曆正月15日。 2.起源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起源於林仔內的河婆客家人自大陸原鄉所傳承的三山國王信仰,在每年元宵節舉行隆重的「攑老爺」與「紙炮篙」慶典活動,新竹竹東地區的河婆客家鄉親也會前來共襄盛舉。早期在廣東揭陽,此民俗期間是從農曆正月初二到正月15日舉辦,由三山祖廟「攑老爺」出巡到各地墩、寨、村落。一天遶一個庄頭,居民以竹竿炮表示對王爺的尊崇,第二天再遶到別的庄頭,大概在元宵節前一天,又遶回三山祖廟。隔天元宵節就在祖廟前舉行盛大的竹竿炮活動。在草創時期,攑老爺、竹竿炮(紙炮篙)的陣容雖然不大,但大家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壯丁輪流抬轎,神轎穿梭竹竿炮底下,稱為「攑老爺」。婦女在家做飯、擂茶。「衝炮」在原鄉被視為一種成年禮,衝炮者會在點燃的竹竿炮中亂竄,形同過火。1980至2000年間,林仔內的河婆移民第一及第二代逐漸凋零,同時考量活動所費不貲。約在1980年改成一年在屏東市舉辦,隔年在新竹縣竹東鎮舉辦。在屏東市舉辦時,除了林仔內鄉親熱烈參與外,新竹竹東鄉親也會搭乘遊覽車南下共襄盛舉 。但近年竹東鎮已不再舉辦紙炮篙,僅剩屏東市林仔內在三山國王廟舉辦 。 3.相關傳說 (無) |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 | 農曆 |
舉行時間月 | 1 |
舉行時間日 | 15 |
holdEndMonth | 1 |
holdEndDay | 15 |
辦理週期 | 每年 |
主辦單位-名稱 | 屏東市林仔內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 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於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舉行,若當天不是假日,則會選於元宵節前後的假日舉行。進行紙炮篙前,先準備全新的竹竿,在竹竿上纏繞鞭炮,竿尾貼上贊助者姓名的紅色三角旗,上面寫著恭迎三山國王聖駕、贊助者地址及姓名 。 2.儀式過程2或第二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遶境回駕到廟埕前,再放十支紙炮篙作結。走在前面的指揮大使與木坑公王先停於廟埕兩側,迎接三山國王神轎,待其放妥後,指揮大使、木坑公王的兩頂神轎才放下。此時,信眾會觸摸兩位陪祀神像的頭臉,再摸自己頭臉,以討吉利、求平安。其中「攑老爺」為迎接三山國王之意。手持竹竿者的炮手先沐浴淨身,再抬著指揮大使、木坑公王的神轎在紙炮篙炮陣來回穿梭,稱為「衝炮」。 3.儀式過程3或第三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活動結束後,有些贊助者會將竹竿帶回家當作曬衣桿使用,有些住得較遠的贊助者則把竹竿送給其他民眾帶回家使用以保平安。有些人則會撿地上炸完的炮屑帶回家作為孵蛋的墊材,除了保平安,也可讓孵蛋順利。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officialDocNo : 屏府文保字第10530388000號 registerDate : 2016-09-12 17:07:31.302 2: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officialDocNo : 屏府文保字第10830216500號 registerDate : 2019-05-24 00:00:00.0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180726000005 |
保存者/保存團體 | 屏東市林仔內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1-07/d6c9bb1f-a284-4502-abdc-90d8c2882a71/屏東林仔內紙炮篙登錄公告.pdf2: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1-07/f6c9756e-835d-4048-abd7-118a011eab79/屏東林仔內紙炮篙更正公告.pdf |
主管機關名稱 | 屏東縣政府 |
主管機關單位 |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屏東縣屏東市瑞中街15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8-7227001 |
repImgId | 234648 |
案件編號20180726000005 |
個案名稱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
級別代碼5.1.1 |
級別名稱民俗 |
種類1:code : F5name : 儀式、祭典、節慶 |
所屬族群1:type : 漢民族 |
評定基準1: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2: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3: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4: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
指定/登錄理由1. 傳統性:是見證整個臺灣所有三山國王廟,多元性多元文化的代表,更是臺灣三山國王廟少數直接在戰後而且是從河婆這邊移民過來的河婆客家所進行的習俗。河婆客家人在屏東,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節慶習俗非常特殊,非常具有傳統性。 2. 地方性:臺灣僅見之「紙炮篙」迎神廟會,頗具在地特色;「紙炮篙」民俗與三山國王、張木坑公王與韓指揮大使等神連結,係臺灣唯一信仰現象,與其他地區實有顯著差異。 3. 文化性:戰後從廣東揭陽縣移居到臺灣的河婆客家人,定居在屏東市林仔內的部落,每年延續祖先傳承的節慶習俗及信仰,於元宵節舉行衝竹竿炮、舉老爺的繞境活動,成為屏東市河婆客的一項特色節慶習俗文化,也是一項值得保留與延續的珍貴無形文化資產。 4. 典範性:民俗活動進行時,林仔內全境參與,規模雖不大,但熱烈溫馨、有條不紊,具有示範作用;「紙炮篙」數量每年幾達1500支,顯見參與者之多,扛轎、放炮者分工井然有具,進行頗為順暢,誠屬難得。 |
法令依據第2條第2項第1、2、4、5款 |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屏東市 address : 屏東市衡陽街43-4號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1-07/fa021e1b-63bb-4f00-a668-63374df51d98/屏東林仔內紙炮篙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11-07/fa021e1b-63bb-4f00-a668-63374df51d98/屏東林仔內紙炮篙.jpgname屏東林仔內紙炮篙 |
代表圖像來源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1.舉辦日期與週期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舉辦於每年農曆正月15日。 2.起源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起源於林仔內的河婆客家人自大陸原鄉所傳承的三山國王信仰,在每年元宵節舉行隆重的「攑老爺」與「紙炮篙」慶典活動,新竹竹東地區的河婆客家鄉親也會前來共襄盛舉。早期在廣東揭陽,此民俗期間是從農曆正月初二到正月15日舉辦,由三山祖廟「攑老爺」出巡到各地墩、寨、村落。一天遶一個庄頭,居民以竹竿炮表示對王爺的尊崇,第二天再遶到別的庄頭,大概在元宵節前一天,又遶回三山祖廟。隔天元宵節就在祖廟前舉行盛大的竹竿炮活動。在草創時期,攑老爺、竹竿炮(紙炮篙)的陣容雖然不大,但大家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壯丁輪流抬轎,神轎穿梭竹竿炮底下,稱為「攑老爺」。婦女在家做飯、擂茶。「衝炮」在原鄉被視為一種成年禮,衝炮者會在點燃的竹竿炮中亂竄,形同過火。1980至2000年間,林仔內的河婆移民第一及第二代逐漸凋零,同時考量活動所費不貲。約在1980年改成一年在屏東市舉辦,隔年在新竹縣竹東鎮舉辦。在屏東市舉辦時,除了林仔內鄉親熱烈參與外,新竹竹東鄉親也會搭乘遊覽車南下共襄盛舉 。但近年竹東鎮已不再舉辦紙炮篙,僅剩屏東市林仔內在三山國王廟舉辦 。 3.相關傳說 (無) |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農曆 |
舉行時間月1 |
舉行時間日15 |
holdEndMonth1 |
holdEndDay15 |
辦理週期每年 |
主辦單位-名稱屏東市林仔內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屏東林仔內紙炮篙」於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舉行,若當天不是假日,則會選於元宵節前後的假日舉行。進行紙炮篙前,先準備全新的竹竿,在竹竿上纏繞鞭炮,竿尾貼上贊助者姓名的紅色三角旗,上面寫著恭迎三山國王聖駕、贊助者地址及姓名 。 2.儀式過程2或第二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遶境回駕到廟埕前,再放十支紙炮篙作結。走在前面的指揮大使與木坑公王先停於廟埕兩側,迎接三山國王神轎,待其放妥後,指揮大使、木坑公王的兩頂神轎才放下。此時,信眾會觸摸兩位陪祀神像的頭臉,再摸自己頭臉,以討吉利、求平安。其中「攑老爺」為迎接三山國王之意。手持竹竿者的炮手先沐浴淨身,再抬著指揮大使、木坑公王的神轎在紙炮篙炮陣來回穿梭,稱為「衝炮」。 3.儀式過程3或第三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活動結束後,有些贊助者會將竹竿帶回家當作曬衣桿使用,有些住得較遠的贊助者則把竹竿送給其他民眾帶回家使用以保平安。有些人則會撿地上炸完的炮屑帶回家作為孵蛋的墊材,除了保平安,也可讓孵蛋順利。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officialDocNo : 屏府文保字第10530388000號 registerDate : 2016-09-12 17:07:31.302 2: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officialDocNo : 屏府文保字第10830216500號 registerDate : 2019-05-24 00:00:00.0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180726000005 |
保存者/保存團體屏東市林仔內三山國王廟管理委員會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1-07/d6c9bb1f-a284-4502-abdc-90d8c2882a71/屏東林仔內紙炮篙登錄公告.pdf2: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1-07/f6c9756e-835d-4048-abd7-118a011eab79/屏東林仔內紙炮篙更正公告.pdf |
主管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 |
主管機關單位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屏東縣屏東市瑞中街15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7227001 |
repImgId23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