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
- 文資局民俗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的級別名稱是民俗, 所屬主管機關是屏東縣政府, 指定/登錄理由是第1款「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來義鄉目前是手紋耆老最多也是手紋紀錄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並仍維持手紋文化傳承與延續。 第2款「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手紋」詮釋著排灣族傳統社會階序倫理,受紋者經過部落同意,由部落宗長許可其在部落社會身份階序之對應圖紋進行刺紋。 第3...,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是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的紋手過程是在冬天所進行。過程中為避免外人干擾,家人以月桃蓆圍起直徑約2米的圓型空間,工匠與被紋手者就在其中完成紋手行為。紋手時工匠會取2隻鐵針,綁在木棒或竹子上....

案件編號20230509000003
個案名稱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
級別代碼5.1.1
級別名稱民俗
種類

1:

code : F99
name : 其他
other : 排灣族社會制度文化
所屬族群

1:

type : 原住民
評定基準

1:

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2:

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

3:

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指定/登錄理由第1款「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來義鄉目前是手紋耆老最多也是手紋紀錄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並仍維持手紋文化傳承與延續。 第2款「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手紋」詮釋著排灣族傳統社會階序倫理,受紋者經過部落同意,由部落宗長許可其在部落社會身份階序之對應圖紋進行刺紋。 第3款「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耆老手紋紋樣依照傳統刺紋方式刺在手背及手腕,透過血緣脈絡、圖樣的符號化,作為階級秩序的記號。
法令依據第2條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來義鄉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2-02/ceba5630-765a-4b35-92c4-2c589bf55192/IMG_8484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2-02/ceba5630-765a-4b35-92c4-2c589bf55192/IMG_8484.jpg

name

IMG_8484
代表圖像來源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可以呈現部落社會的階序與倫理,展現排灣族傳統社會位階與職務脈絡。手紋為排灣族重要的傳統文化表徵,在手紋文化發展之初,需經過部落傳統領袖認可且身分為貴族女性才可以傳承手紋,手紋也會依照各部落及階級地位而有所不同。手紋文化顯現出排灣族深厚文化底蘊 。 1.起源 由於缺乏文獻記載,關於「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的歷史源流發展已難考證,僅能從部落長者口述中加以了解。在清代巡臺御史黃叔璥《臺海使槎錄》中記載分佈於屏東境內排灣族的紋身習俗:「土官、副土官、公廨,至娶妻後即於局背、胸膛、手臂、兩腋,以鋮刺花用黑煙文之,正土官刺人形,副土官、公廨祇刺墨花而已。女土官臂手掌亦刺墨花,此即尊卑之别。」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禁止原住民族紋身, ,因此使得手紋文化逐漸凋零。 2.相關傳說 (無) 3.發展概況 根據佳興部落長者口述,日治時期後期已禁止紋手,戰後國民政府亦禁止。對於重視社會階序的排灣族人而言,手紋紀錄即為治理部落家族的攜帶式族譜,利用手紋將歷史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 此外,手紋代表的是排灣族的宇宙觀(天命、生命)、社會觀(組織、儀禮)、價值觀(生活、文化)、還有人生觀(照護、服從、分享)。排灣族手紋的圖案包括河川、土地、蜘蛛紋、蛇紋、太陽、人形等,代表著階級及家族身分,例如只有傳統領袖可使用掛勾紋圖案。 手紋紋樣依照傳統刺紋方式刺在手背、手腕兩側及內側,透過圖樣的符號化,作為階級秩序的記號 。 目前被登錄為「來義鄉傳統手紋」的保存者有李直英、廖玉蕊、黃吳百合、李碧玉、何月美。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其他
辦理週期不定期 文手無辦理週期
主辦單位-名稱屏東縣來義鄉文化協會
主辦單位-聯絡人陳文山先生
主辦單位-聯絡電話088791518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的紋手過程是在冬天所進行。過程中為避免外人干擾,家人以月桃蓆圍起直徑約2米的圓型空間,工匠與被紋手者就在其中完成紋手行為。紋手時工匠會取2隻鐵針,綁在木棒或竹子上,然後以小刀刀背敲打木棒或竹子,讓刺針刺進手背皮膚中。進行紋手時,會準備一個竹籃,將它翻過來使其底部朝上,籃子上會再放一塊布,被紋手者將要紋的一隻手平放在布上面,另一隻手握住一個用布紮起來像棒球一樣大小的布團,以分散注意力減緩紋手時的疼痛感。紋手會在因刺針而流血的位置塗抹鍋底的炭灰,使傷口能因為抹上炭灰而顯現黑色的紋路,使未來紋路變得明顯。根據保存者李直英女士口述:「工匠紋手會以炭灰先在手上畫草圖,紋手的順序是先紋手背在紋手指。工匠會利用一天的時間先紋好一隻手的手背,再利用一天的時間紋另一隻手的手背,之後再各花一天的時間紋左、右手的手指 。」 2.儀式過程2或第二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紋手結束後,傷口會腫脹一段時間,在傷口癒合期間,紋手者會在清晨時去觸碰冰冷的石板、鐵鍋,減緩疼痛灼熱感。或將香蕉莖剖半後,用冰冷的內側敷在手上,達到止痛的效果。除此之外,部落族人會收集一種名為siji的辣椒葉,將其搗成汁液塗在傷口上可消腫。另外也會收集龍葵(samci)的葉子,搗碎後敷在手背上使紋路變得清晰,直到傷口癒合才算大功告成 。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屏府文保字第11030380600號
registerDate : 2021-08-30 00:00:00.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230509000003
保存者/保存團體李直英(歿)、湯瑞葉(歿)、李江金香(歿)、廖玉蕊(歿)、黃吳百合、李碧玉、何月美、屏東縣來義鄉文化協會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5-09/09008eb7-a871-4602-802d-7f79f6063079/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 nua lima)文化-縣府公告.pdf
主管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屏東市菸廠路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7210234
repImgId241511

案件編號

20230509000003

個案名稱

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

級別代碼

5.1.1

級別名稱

民俗

種類

1:

code : F99
name : 其他
other : 排灣族社會制度文化

所屬族群

1:

type : 原住民

評定基準

1:

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2:

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

3:

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指定/登錄理由

第1款「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來義鄉目前是手紋耆老最多也是手紋紀錄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並仍維持手紋文化傳承與延續。 第2款「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手紋」詮釋著排灣族傳統社會階序倫理,受紋者經過部落同意,由部落宗長許可其在部落社會身份階序之對應圖紋進行刺紋。 第3款「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耆老手紋紋樣依照傳統刺紋方式刺在手背及手腕,透過血緣脈絡、圖樣的符號化,作為階級秩序的記號。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來義鄉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2-02/ceba5630-765a-4b35-92c4-2c589bf55192/IMG_8484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2-02/ceba5630-765a-4b35-92c4-2c589bf55192/IMG_8484.jpg

name

IMG_8484

代表圖像來源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可以呈現部落社會的階序與倫理,展現排灣族傳統社會位階與職務脈絡。手紋為排灣族重要的傳統文化表徵,在手紋文化發展之初,需經過部落傳統領袖認可且身分為貴族女性才可以傳承手紋,手紋也會依照各部落及階級地位而有所不同。手紋文化顯現出排灣族深厚文化底蘊 。 1.起源 由於缺乏文獻記載,關於「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的歷史源流發展已難考證,僅能從部落長者口述中加以了解。在清代巡臺御史黃叔璥《臺海使槎錄》中記載分佈於屏東境內排灣族的紋身習俗:「土官、副土官、公廨,至娶妻後即於局背、胸膛、手臂、兩腋,以鋮刺花用黑煙文之,正土官刺人形,副土官、公廨祇刺墨花而已。女土官臂手掌亦刺墨花,此即尊卑之别。」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禁止原住民族紋身, ,因此使得手紋文化逐漸凋零。 2.相關傳說 (無) 3.發展概況 根據佳興部落長者口述,日治時期後期已禁止紋手,戰後國民政府亦禁止。對於重視社會階序的排灣族人而言,手紋紀錄即為治理部落家族的攜帶式族譜,利用手紋將歷史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 此外,手紋代表的是排灣族的宇宙觀(天命、生命)、社會觀(組織、儀禮)、價值觀(生活、文化)、還有人生觀(照護、服從、分享)。排灣族手紋的圖案包括河川、土地、蜘蛛紋、蛇紋、太陽、人形等,代表著階級及家族身分,例如只有傳統領袖可使用掛勾紋圖案。 手紋紋樣依照傳統刺紋方式刺在手背、手腕兩側及內側,透過圖樣的符號化,作為階級秩序的記號 。 目前被登錄為「來義鄉傳統手紋」的保存者有李直英、廖玉蕊、黃吳百合、李碧玉、何月美。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

其他

辦理週期

不定期 文手無辦理週期

主辦單位-名稱

屏東縣來義鄉文化協會

主辦單位-聯絡人

陳文山先生

主辦單位-聯絡電話

088791518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儀式過程1或第一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的紋手過程是在冬天所進行。過程中為避免外人干擾,家人以月桃蓆圍起直徑約2米的圓型空間,工匠與被紋手者就在其中完成紋手行為。紋手時工匠會取2隻鐵針,綁在木棒或竹子上,然後以小刀刀背敲打木棒或竹子,讓刺針刺進手背皮膚中。進行紋手時,會準備一個竹籃,將它翻過來使其底部朝上,籃子上會再放一塊布,被紋手者將要紋的一隻手平放在布上面,另一隻手握住一個用布紮起來像棒球一樣大小的布團,以分散注意力減緩紋手時的疼痛感。紋手會在因刺針而流血的位置塗抹鍋底的炭灰,使傷口能因為抹上炭灰而顯現黑色的紋路,使未來紋路變得明顯。根據保存者李直英女士口述:「工匠紋手會以炭灰先在手上畫草圖,紋手的順序是先紋手背在紋手指。工匠會利用一天的時間先紋好一隻手的手背,再利用一天的時間紋另一隻手的手背,之後再各花一天的時間紋左、右手的手指 。」 2.儀式過程2或第二天(如何籌備與籌備所使用的器物或材料、儀式過程、儀式特色) 紋手結束後,傷口會腫脹一段時間,在傷口癒合期間,紋手者會在清晨時去觸碰冰冷的石板、鐵鍋,減緩疼痛灼熱感。或將香蕉莖剖半後,用冰冷的內側敷在手上,達到止痛的效果。除此之外,部落族人會收集一種名為siji的辣椒葉,將其搗成汁液塗在傷口上可消腫。另外也會收集龍葵(samci)的葉子,搗碎後敷在手背上使紋路變得清晰,直到傷口癒合才算大功告成 。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屏府文保字第11030380600號
registerDate : 2021-08-30 00:00:00.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230509000003

保存者/保存團體

李直英(歿)、湯瑞葉(歿)、李江金香(歿)、廖玉蕊(歿)、黃吳百合、李碧玉、何月美、屏東縣來義鄉文化協會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5-09/09008eb7-a871-4602-802d-7f79f6063079/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 nua lima)文化-縣府公告.pdf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市菸廠路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10234

repImgId

241511

根據識別碼 20230509000003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230509000003 資料。

[ 搜尋所有 20230509000003 ... ]

根據名稱 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 veci nua lima 文化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 veci nua lima 文化 ...)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文化部將頒贈旌揚狀

上版日期: 2024/11/13 下午 06:40:00 | 內容: 屏東縣「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保存者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於昨(12)日辭世,享耆壽91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表達哀悼與不捨,並表示,李直英終...

@ 文化新聞稿

屏東縣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上版日期: 2024/11/18 下午 12:30:00 | 內容: 屏東縣來義鄉文樂部落「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保存者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於11月12日辭世,享耆壽91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今(18)...

@ 文化新聞稿

排灣族手紋耆老廖玉蕊Kanji Atalep辭世 文化部將頒贈旌揚狀

上版日期: 2025/1/26 下午 09:28:00 | 內容: 屏東縣「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 nua lima)文化」保存者廖玉蕊Kanji Atalep昨(25)日辭世,享耆壽93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表達哀悼與不捨,並表示,廖玉蕊終身保存、傳...

@ 文化新聞稿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文化部將頒贈旌揚狀

上版日期: 2024/11/13 下午 06:40:00 | 內容: 屏東縣「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保存者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於昨(12)日辭世,享耆壽91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表達哀悼與不捨,並表示,李直英終...

@ 文化新聞稿

屏東縣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上版日期: 2024/11/18 下午 12:30:00 | 內容: 屏東縣來義鄉文樂部落「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保存者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於11月12日辭世,享耆壽91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今(18)...

@ 文化新聞稿

排灣族手紋耆老廖玉蕊Kanji Atalep辭世 文化部將頒贈旌揚狀

上版日期: 2025/1/26 下午 09:28:00 | 內容: 屏東縣「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 nua lima)文化」保存者廖玉蕊Kanji Atalep昨(25)日辭世,享耆壽93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表達哀悼與不捨,並表示,廖玉蕊終身保存、傳...

@ 文化新聞稿

[ 搜尋所有 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 veci nua lima 文化 ... ]

在『文資局民俗』資料集內搜尋:


與排灣族來義鄉傳統手紋(veci’nua lima)文化同分類的文資局民俗

本淵寮朝興宮金獅陣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本陣為庄頭重要精神象徵,庄民出錢出力,長期自主參與,三代同陣,傳承迄今已逾百年。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2. 本陣由管寮金獅...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保留金獅陣之隊形、陣式、套路及武術,迄今維持暗館、不謝館之傳統

埔頂東勢寮通興宮宋江陣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本陣成員多數為庄內人,多見年輕成員,發展狀況良好,長期由民間自主傳承。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2. 本陣融合傳統宋江陣技藝及...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保留諸多傳統儀式及宗教功能,如淨宅、安八卦,出陣前必過「烘爐火」淨身、開館之陣式、武術及參禮,以及維持不謝館等

元保宮大道公出巡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登錄民俗理由 一、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保生大帝為十七庄信仰、醫療、保安之守護神,以往遶境所經稀落農村庄頭,均已演變為高樓大廈櫛比之繁華街區,以外來入住居民為主,血緣宗親與鄰里情誼...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一、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保生大帝為十七庄信仰、醫療、保安之守護神,以往遶境所經稀落農村庄頭,均已演變為高樓大廈櫛比之繁華街區,以外來入住居民為主,血緣宗親與鄰里情誼較難維繫,自是...

鹽埕埔文武聖殿聖諭宣講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在農業社會,宣講仍具有娛樂及人際關係維持的成分,但50-60年代以後的無線電視開播,對宣講產生衝擊,但本項民俗能維持辦理,充分表現其社群的自主與自發動能,亦可見地方上的認同感並不低落。同時從該廟宣...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年農曆3月6日舉行請旨大典,隨即開始宣講,至農曆10月20日舉行繳旨大典。由主講1名、副主講2名,分工合作完成當年宣講任務。宣講規制分成內、外部宣講,內部宣講於該廟前廣場設置宣講臺,其內容為宣講案證...

笨港如性振玄堂八家將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二)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 (三)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出陣前向主神五福大帝趙部振靈公擲筊聖杯後方可進行出軍,前三天進行安館請神,出軍前三天辦演神靈人員,禁止行房、吃食牛、鴨等食品,以確保繞境時人員平安。出軍當天進行臉譜彩繪,法師開光奉請神靈,結束後進行下...

Palunan nu Lidaw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花蓮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Palunan每隔七年(前後共八年)舉行一次。每年暑期由當年進階年齡階級之前兩級到四級之間的長輩協助訓練階級。 2.Palunan前的訓練過程包含海邊求生訓練、祭儀歌舞、捕鳥陷阱製作、尋找飲水和傳...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 Palunan每隔七年(前後共八年)舉行一次。每年暑期由當年進階年齡階級之前兩級到四級之間的長輩協助訓練階級。 2. Palunan前的訓練過程包含海邊求生訓練、祭儀歌舞、捕鳥陷阱製作、尋找飲水...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每年的大士爺祭典,均吸引在地居民與各地善信共襄盛舉,共同參與祭典、沿途擺設豐盛公筵供品、親身參與如製作串(貫)金、取竹等具意義之大士爺祭典準備項目等,共同響應港仔墘地區特有之中元節盛會。 2.龍湖...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固定於每年農曆7月14日至16日舉辦,相當強化大士爺在中元普渡之角色,且著重其庄世代傳承之文化傳統。每年委由糊紙藝師紙糊金身,大士爺高5.2公尺座像,上座觀音大士、竹林普陀山、玉色...

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 嘉義市什家將從城隍廟吉勝堂發展開始,首先即於日本時代拓展出共義堂,隍義堂則是在戰後因應地方社會發展需求,而自地藏庵共義堂什家將系統分衍誕生之子堂;其背後組成皆為北社尾地方居民,並有三代傳承系統網...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堂內供奉九天千眼帝為祖師爺,保留導師、法師、面師三師的傳統承襲,隍義堂傳承之法師為女性,是台灣罕見女性法師之傳承,可見其開放性與積極進行傳承維護的可能性;在宗教儀式上保留有「法師安堂」、「面師開臉」、...

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基隆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和平島社靈廟三府王爺出巡遶境由來至少已有百年歷史,深得境內民眾認同,具可追溯歷史脈絡、顯現持續累積與發展之軌跡。 2、三里居民繳交緣金、志工協助籌備小組、新移入年輕世代參與,均展現民間高度認同,並...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社靈廟現有王船一艘,為國內少數能下水航行之王船,不同於傳統王爺祭典時王船採取「遊地河」 送出海、「遊天河」 燒化方式, 社靈廟王船屬於常祀性質,平時安置於王船間,祭典時期遷出進行陸上遶境與海上游江,此...

全臺白龍庵如性慈敬堂八家將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該團家將為全臺白龍庵五柱之一,長期由民間自主參與,傳承迄今已逾百年。 2.該團家將之沿革發展、儀式陣法,及其與元和宮、開基天后宮、集福宮等廟之歷史淵源與互動,能顯著反映族群及地方特色。 3.該團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 該團家將為全臺白龍庵五柱之一,長期由民間自主參與,傳承迄今已逾百年。 (2) 該團家將之沿革發展、儀式陣法,及其與元和宮、開基天后宮、集福宮等廟之歷史淵源與互動,能顯著反映族群及地方特色。 (...

下營濟中壇忠義堂八家將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該團家將成員多為大埤寮人或濟中壇在地信眾,舉凡教練、面師皆無須外求,團員多數相當資深,近年亦能傳承於年輕世代,時見三代同陣,其存續與發展深獲庄民之認同。 2.該團家將能表現出麻豆地藏庵系統之特色,...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該團家將成員多為大埤寮人或濟中壇在地信眾,舉凡教練、面師皆無須外求,團員多數相當資深,近年亦能傳承於年輕世代,時見三代同陣,其存續與發展深獲庄民之認同。 2.該團家將能表現出麻豆地藏庵系統之特色,...

佳里佛天宮吉安堂八家將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該團家將隸屬第十二角大路尾仔佛天宮,廟方主事、在地信眾皆高度支持,長期自主組訓、出軍,積極推廣家將文化。 2.該團家將傳承自吉和堂,同屬黃腳巾系統,為蕭壠香境內4陣家將之一。所傳承之技藝、維持之信...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該團家將隸屬第十二角大路尾仔佛天宮,廟方主事、在地信眾皆高度支持,長期自主組訓、出軍,積極推廣家將文化。 2.該團家將傳承自吉和堂,同屬黃腳巾系統,為蕭壠香境內4陣家將之一。所傳承之技藝、維持之信...

北港進香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 北港進香其信仰涵蓋全臺與離島地區,並遍及南非、北美、東北亞和東南亞等,宮廟與信徒持續不斷到北港進香,為臺灣媽祖信仰中具代表性的活動。具有重大意義及高度文化代表性。 2、 北港進香維持傳統進香儀式...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Ilisin no Fakong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 Ilisin no Fakong完整保存阿美族祭儀文化的特性,每年舉行,並延續部落內男性、女性與各年齡階層的社會角色,反映部落傳統社會生活、文化特質與能量,具有重大意義及高度文化代表性。 2. ...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新化頂山仔腳朝天宮拍面宋江陣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該陣成員多為頂山仔腳人,老中青少齊聚成陣,長期由民間自主傳承。宋江成員向心力極高,全庄庄民(118戶)以擁有本陣而引以為傲,實屬難得。 2.該陣為南關線及新化6陣拍面宋江陣之一,又與關廟埤仔頭、下...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該陣成員多為頂山仔腳人,老中青少齊聚成陣,長期由民間自主傳承。宋江成員向心力極高,全庄庄民(118戶)以擁有本陣而引以為傲,實屬難得。 2.該陣為南關線及新化6陣拍面宋江陣之一,又與關廟埤仔頭、下...

本淵寮朝興宮金獅陣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本陣為庄頭重要精神象徵,庄民出錢出力,長期自主參與,三代同陣,傳承迄今已逾百年。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2. 本陣由管寮金獅...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保留金獅陣之隊形、陣式、套路及武術,迄今維持暗館、不謝館之傳統

埔頂東勢寮通興宮宋江陣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本陣成員多數為庄內人,多見年輕成員,發展狀況良好,長期由民間自主傳承。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2. 本陣融合傳統宋江陣技藝及...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保留諸多傳統儀式及宗教功能,如淨宅、安八卦,出陣前必過「烘爐火」淨身、開館之陣式、武術及參禮,以及維持不謝館等

元保宮大道公出巡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登錄民俗理由 一、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保生大帝為十七庄信仰、醫療、保安之守護神,以往遶境所經稀落農村庄頭,均已演變為高樓大廈櫛比之繁華街區,以外來入住居民為主,血緣宗親與鄰里情誼...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一、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保生大帝為十七庄信仰、醫療、保安之守護神,以往遶境所經稀落農村庄頭,均已演變為高樓大廈櫛比之繁華街區,以外來入住居民為主,血緣宗親與鄰里情誼較難維繫,自是...

鹽埕埔文武聖殿聖諭宣講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在農業社會,宣講仍具有娛樂及人際關係維持的成分,但50-60年代以後的無線電視開播,對宣講產生衝擊,但本項民俗能維持辦理,充分表現其社群的自主與自發動能,亦可見地方上的認同感並不低落。同時從該廟宣...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每年農曆3月6日舉行請旨大典,隨即開始宣講,至農曆10月20日舉行繳旨大典。由主講1名、副主講2名,分工合作完成當年宣講任務。宣講規制分成內、外部宣講,內部宣講於該廟前廣場設置宣講臺,其內容為宣講案證...

笨港如性振玄堂八家將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 (二)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 (三)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出陣前向主神五福大帝趙部振靈公擲筊聖杯後方可進行出軍,前三天進行安館請神,出軍前三天辦演神靈人員,禁止行房、吃食牛、鴨等食品,以確保繞境時人員平安。出軍當天進行臉譜彩繪,法師開光奉請神靈,結束後進行下...

Palunan nu Lidaw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花蓮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Palunan每隔七年(前後共八年)舉行一次。每年暑期由當年進階年齡階級之前兩級到四級之間的長輩協助訓練階級。 2.Palunan前的訓練過程包含海邊求生訓練、祭儀歌舞、捕鳥陷阱製作、尋找飲水和傳...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 Palunan每隔七年(前後共八年)舉行一次。每年暑期由當年進階年齡階級之前兩級到四級之間的長輩協助訓練階級。 2. Palunan前的訓練過程包含海邊求生訓練、祭儀歌舞、捕鳥陷阱製作、尋找飲水...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每年的大士爺祭典,均吸引在地居民與各地善信共襄盛舉,共同參與祭典、沿途擺設豐盛公筵供品、親身參與如製作串(貫)金、取竹等具意義之大士爺祭典準備項目等,共同響應港仔墘地區特有之中元節盛會。 2.龍湖...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固定於每年農曆7月14日至16日舉辦,相當強化大士爺在中元普渡之角色,且著重其庄世代傳承之文化傳統。每年委由糊紙藝師紙糊金身,大士爺高5.2公尺座像,上座觀音大士、竹林普陀山、玉色...

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 嘉義市什家將從城隍廟吉勝堂發展開始,首先即於日本時代拓展出共義堂,隍義堂則是在戰後因應地方社會發展需求,而自地藏庵共義堂什家將系統分衍誕生之子堂;其背後組成皆為北社尾地方居民,並有三代傳承系統網...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堂內供奉九天千眼帝為祖師爺,保留導師、法師、面師三師的傳統承襲,隍義堂傳承之法師為女性,是台灣罕見女性法師之傳承,可見其開放性與積極進行傳承維護的可能性;在宗教儀式上保留有「法師安堂」、「面師開臉」、...

和平島王爺海上遊江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基隆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和平島社靈廟三府王爺出巡遶境由來至少已有百年歷史,深得境內民眾認同,具可追溯歷史脈絡、顯現持續累積與發展之軌跡。 2、三里居民繳交緣金、志工協助籌備小組、新移入年輕世代參與,均展現民間高度認同,並...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社靈廟現有王船一艘,為國內少數能下水航行之王船,不同於傳統王爺祭典時王船採取「遊地河」 送出海、「遊天河」 燒化方式, 社靈廟王船屬於常祀性質,平時安置於王船間,祭典時期遷出進行陸上遶境與海上游江,此...

全臺白龍庵如性慈敬堂八家將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該團家將為全臺白龍庵五柱之一,長期由民間自主參與,傳承迄今已逾百年。 2.該團家將之沿革發展、儀式陣法,及其與元和宮、開基天后宮、集福宮等廟之歷史淵源與互動,能顯著反映族群及地方特色。 3.該團家...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 該團家將為全臺白龍庵五柱之一,長期由民間自主參與,傳承迄今已逾百年。 (2) 該團家將之沿革發展、儀式陣法,及其與元和宮、開基天后宮、集福宮等廟之歷史淵源與互動,能顯著反映族群及地方特色。 (...

下營濟中壇忠義堂八家將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該團家將成員多為大埤寮人或濟中壇在地信眾,舉凡教練、面師皆無須外求,團員多數相當資深,近年亦能傳承於年輕世代,時見三代同陣,其存續與發展深獲庄民之認同。 2.該團家將能表現出麻豆地藏庵系統之特色,...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該團家將成員多為大埤寮人或濟中壇在地信眾,舉凡教練、面師皆無須外求,團員多數相當資深,近年亦能傳承於年輕世代,時見三代同陣,其存續與發展深獲庄民之認同。 2.該團家將能表現出麻豆地藏庵系統之特色,...

佳里佛天宮吉安堂八家將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該團家將隸屬第十二角大路尾仔佛天宮,廟方主事、在地信眾皆高度支持,長期自主組訓、出軍,積極推廣家將文化。 2.該團家將傳承自吉和堂,同屬黃腳巾系統,為蕭壠香境內4陣家將之一。所傳承之技藝、維持之信...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該團家將隸屬第十二角大路尾仔佛天宮,廟方主事、在地信眾皆高度支持,長期自主組訓、出軍,積極推廣家將文化。 2.該團家將傳承自吉和堂,同屬黃腳巾系統,為蕭壠香境內4陣家將之一。所傳承之技藝、維持之信...

北港進香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 北港進香其信仰涵蓋全臺與離島地區,並遍及南非、北美、東北亞和東南亞等,宮廟與信徒持續不斷到北港進香,為臺灣媽祖信仰中具代表性的活動。具有重大意義及高度文化代表性。 2、 北港進香維持傳統進香儀式...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Ilisin no Fakong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 Ilisin no Fakong完整保存阿美族祭儀文化的特性,每年舉行,並延續部落內男性、女性與各年齡階層的社會角色,反映部落傳統社會生活、文化特質與能量,具有重大意義及高度文化代表性。 2. ...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新化頂山仔腳朝天宮拍面宋江陣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該陣成員多為頂山仔腳人,老中青少齊聚成陣,長期由民間自主傳承。宋江成員向心力極高,全庄庄民(118戶)以擁有本陣而引以為傲,實屬難得。 2.該陣為南關線及新化6陣拍面宋江陣之一,又與關廟埤仔頭、下...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該陣成員多為頂山仔腳人,老中青少齊聚成陣,長期由民間自主傳承。宋江成員向心力極高,全庄庄民(118戶)以擁有本陣而引以為傲,實屬難得。 2.該陣為南關線及新化6陣拍面宋江陣之一,又與關廟埤仔頭、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