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
- 文資局民俗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的級別名稱是民俗, 所屬主管機關是嘉義市政府, 指定/登錄理由是一、 嘉義市什家將從城隍廟吉勝堂發展開始,首先即於日本時代拓展出共義堂,隍義堂則是在戰後因應地方社會發展需求,而自地藏庵共義堂什家將系統分衍誕生之子堂;其背後組成皆為北社尾地方居民,並有三代傳承系統網絡,即便是處在缺乏陣頭生員的今日社會,成員也以北社尾地方居民為核心,顯見具有民間高度認同特徵,且採行...,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是堂內供奉九天千眼帝為祖師爺,保留導師、法師、面師三師的傳統承襲,隍義堂傳承之法師為女性,是台灣罕見女性法師之傳承,可見其開放性與積極進行傳承維護的可能性;在宗教儀式上保留有「法師安堂」、「面師開臉」、「領令」、「繳令」、「淨宅」、「收驚」等儀式,出軍的裝扮與臉譜、頭盔、服飾、法器以及在腳步陣式上皆獨....
案件編號 | 20240522000001 |
個案名稱 | 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 |
級別代碼 | 5.1.1 |
級別名稱 | 民俗 |
種類 | 1:code : F5name : 儀式、祭典、節慶 |
所屬族群 | 1:type : 漢民族 |
評定基準 | 1: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2: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3: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
指定/登錄理由 | 一、 嘉義市什家將從城隍廟吉勝堂發展開始,首先即於日本時代拓展出共義堂,隍義堂則是在戰後因應地方社會發展需求,而自地藏庵共義堂什家將系統分衍誕生之子堂;其背後組成皆為北社尾地方居民,並有三代傳承系統網絡,即便是處在缺乏陣頭生員的今日社會,成員也以北社尾地方居民為核心,顯見具有民間高度認同特徵,且採行神明會過爐模式,經營其內部社群信仰,再加上地方信仰中心鎮北宮有高度認同,形成隍義堂每年能有自主自發籌組家將參與地方公共節慶活動之穩定基礎。 二、 隍義堂為共義堂於戰後初期(1960 年代)誕生之子堂,經營模式與 1970 年以降,嘉義市大量出現各種職業性質團體大為不同,隍義堂採行地方社會社群組織經營模式,以城隍爺與隍義堂家將神為信仰對象,並籌組成地方什家將社群,成為北社尾鎮北宮年度節慶活動之代表。另方面,隍義堂自主經營的過程中,也使其凝聚出新的傳承網絡,展現在腳步、陣式與臉譜等細節;而能稱之為隍義堂什家將。 三、隍義堂什家將之陣式,與共義堂什家將相近,因而呈現義字系統什家將傳承的特徵,另因其屬於地方陣頭而非職業團體,故而在步伐、手式方面,較少像職業陣頭團體那樣,出現衍伸變化的個人風格;另在臉譜彩繪部分,也都遵循以往傳承圖式,以土法煉鋼方式模擬練習,從其出軍前,面師耗費大量時間不斷比對過往照片,才能確認線條與圖繪是否正確的行為可知,其傳承形式不像職業面師那樣追求「效率」或「速度」,也不會在臉譜上追求創意變化,保有其一脈相承之傳統規制。 |
法令依據 | 第2條及第4條 |
所屬主管機關 | 嘉義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西區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5-07/9ff514ff-f54f-4c85-b7d1-e377cb61111d/合照3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5-07/9ff514ff-f54f-4c85-b7d1-e377cb61111d/合照3.jpgname合照3 |
代表圖像來源 | 自行拍攝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 嘉義市什家將從城隍廟吉勝堂發展開始,首先即於日本時代拓展出共義堂,隍義堂則是在二戰後因應地方社會發展需求,而自地藏庵共義堂什家將系統分衍誕生之子堂;其背後組成皆為北社尾地方居民,並有三代傳承系統網絡,即便是處在缺乏陣頭生員的今日社會,成員也以北社尾地方居民為核心,顯見具有民間高度認同特徵,且採行神明會過爐模式,經營其內部社群信仰,再加上地方信仰中心鎮北宮有高度認同,形成隍義堂每年能有自主自發籌組家將參與地方公共節慶活動之穩定基礎。 |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 | 其他 |
辦理週期 | 每年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 堂內供奉九天千眼帝為祖師爺,保留導師、法師、面師三師的傳統承襲,隍義堂傳承之法師為女性,是台灣罕見女性法師之傳承,可見其開放性與積極進行傳承維護的可能性;在宗教儀式上保留有「法師安堂」、「面師開臉」、「領令」、「繳令」、「淨宅」、「收驚」等儀式,出軍的裝扮與臉譜、頭盔、服飾、法器以及在腳步陣式上皆獨具有「義」字流派傳承之特色。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officialDocNo : 府授文資字第1135101694號 registerDate : 2024-04-26 09:31:57.942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240522000001 |
保存者/保存團體 | 隍義堂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5-07/5ffae211-7ded-44cd-aa41-c7dfc0391462/公告公文.pdf |
主管機關名稱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主管機關單位 |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5-2788225#511 |
repImgId | 256396 |
案件編號20240522000001 |
個案名稱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 |
級別代碼5.1.1 |
級別名稱民俗 |
種類1:code : F5name : 儀式、祭典、節慶 |
所屬族群1:type : 漢民族 |
評定基準1: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2: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3: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
指定/登錄理由一、 嘉義市什家將從城隍廟吉勝堂發展開始,首先即於日本時代拓展出共義堂,隍義堂則是在戰後因應地方社會發展需求,而自地藏庵共義堂什家將系統分衍誕生之子堂;其背後組成皆為北社尾地方居民,並有三代傳承系統網絡,即便是處在缺乏陣頭生員的今日社會,成員也以北社尾地方居民為核心,顯見具有民間高度認同特徵,且採行神明會過爐模式,經營其內部社群信仰,再加上地方信仰中心鎮北宮有高度認同,形成隍義堂每年能有自主自發籌組家將參與地方公共節慶活動之穩定基礎。 二、 隍義堂為共義堂於戰後初期(1960 年代)誕生之子堂,經營模式與 1970 年以降,嘉義市大量出現各種職業性質團體大為不同,隍義堂採行地方社會社群組織經營模式,以城隍爺與隍義堂家將神為信仰對象,並籌組成地方什家將社群,成為北社尾鎮北宮年度節慶活動之代表。另方面,隍義堂自主經營的過程中,也使其凝聚出新的傳承網絡,展現在腳步、陣式與臉譜等細節;而能稱之為隍義堂什家將。 三、隍義堂什家將之陣式,與共義堂什家將相近,因而呈現義字系統什家將傳承的特徵,另因其屬於地方陣頭而非職業團體,故而在步伐、手式方面,較少像職業陣頭團體那樣,出現衍伸變化的個人風格;另在臉譜彩繪部分,也都遵循以往傳承圖式,以土法煉鋼方式模擬練習,從其出軍前,面師耗費大量時間不斷比對過往照片,才能確認線條與圖繪是否正確的行為可知,其傳承形式不像職業面師那樣追求「效率」或「速度」,也不會在臉譜上追求創意變化,保有其一脈相承之傳統規制。 |
法令依據第2條及第4條 |
所屬主管機關嘉義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西區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5-07/9ff514ff-f54f-4c85-b7d1-e377cb61111d/合照3_c.jpg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5-07/9ff514ff-f54f-4c85-b7d1-e377cb61111d/合照3.jpgname合照3 |
代表圖像來源自行拍攝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嘉義市什家將從城隍廟吉勝堂發展開始,首先即於日本時代拓展出共義堂,隍義堂則是在二戰後因應地方社會發展需求,而自地藏庵共義堂什家將系統分衍誕生之子堂;其背後組成皆為北社尾地方居民,並有三代傳承系統網絡,即便是處在缺乏陣頭生員的今日社會,成員也以北社尾地方居民為核心,顯見具有民間高度認同特徵,且採行神明會過爐模式,經營其內部社群信仰,再加上地方信仰中心鎮北宮有高度認同,形成隍義堂每年能有自主自發籌組家將參與地方公共節慶活動之穩定基礎。 |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其他 |
辦理週期每年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堂內供奉九天千眼帝為祖師爺,保留導師、法師、面師三師的傳統承襲,隍義堂傳承之法師為女性,是台灣罕見女性法師之傳承,可見其開放性與積極進行傳承維護的可能性;在宗教儀式上保留有「法師安堂」、「面師開臉」、「領令」、「繳令」、「淨宅」、「收驚」等儀式,出軍的裝扮與臉譜、頭盔、服飾、法器以及在腳步陣式上皆獨具有「義」字流派傳承之特色。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officialDocNo : 府授文資字第1135101694號 registerDate : 2024-04-26 09:31:57.942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240522000001 |
保存者/保存團體隍義堂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5-07/5ffae211-7ded-44cd-aa41-c7dfc0391462/公告公文.pdf |
主管機關名稱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5-2788225#511 |
repImgId256396 |